第一篇:读《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有感
教育文摘读后感
教育不是学习
——读《什么才是最重要的》有感
汉河小学祁丽娜
文章中的王老师没有为了提高学生成绩,就不顾学生的健康来加班加点占用
孩子休息时间;没有为了赶教学进度,就替代学生搜集资料或者放弃观看《感动
中国》专题片。所有的这一切都是在诉说着教育,诉说着对学生来说,到底什么
才是最重要的。
想起了南师大朱曦教授的话:我们的学生通过12年学习只学会了一次性消
费产品-为了最后的考试!的确很多学生高考完就把书撕掉了。对于他们来说书
不是为了提高自己,而是成为了升入大学的工具,更成为了束缚他们的枷锁,所
以他们更加的恨那些教科书。如果我们的教育全都是这样,该有多可怕?!教育
不是学习,当把所有教育问题都归结于学习时,我们的学生就会变成分数的奴隶,就会成为那一次性消费产品的人。这就完全违背了教育的初衷。
教育归根结底应该是为了人,为了人的全面发展的啊。而学习成绩应该是、也只能是其中很小的一部分。但一些家长、学校领导以及老师都是只管成绩,不
管其他,这样的教育还能称之为教育吗?与其说育人成才,不如说是毁人无数。
说起教育,也不得不提起身兼教育重任的班主任。班主任,真的是良心活。
做得好了,影响孩子一生,做的不好也是一生。但前者是成就了一个孩子,后者
是毁掉了一个孩子,所以班主任是佛亦是魔。但我更喜欢做前者,虽是一名普通
老师但还是可以做出一番成就的,至少他可以影响一个孩子从而改变其命运,最
终改变一个家庭的命运。从单个家庭来说,这就意味着一切了。所以,班主任责
任重大,意义深远啊!不要为了所谓的成绩、荣誉或者功利,而放弃了一个个美
丽的花朵!
第二篇:读《乖孩子的伤,最重》有感
看了《乖孩子的伤,最重》这本书以后,给我的感触很深。《乖孩子的伤,最重》传达了一种“将意志还给孩子,让孩子清楚思考,自主选择”的教育理念。告诫成人要相信孩子,让孩子做孩子的事,使孩子从小到大都能保有自信和勇气,不断地去选择、尝试、应对和改变。让我们每个承认也抛开“乖孩子”的固有概念,尝试用平常心接纳每一个拥有独特个性的孩子,顺着他们的个性看着他们成长,而不是用我们的思维方式让他们在我们的强势领导下长大。我相信这样的孩子成长道路上会有更多的乐趣、快乐、自信,他们遇到问题的处理能力一定会更强,他们的人生经历也一定更精彩
从文章字里行间,仿佛看到办公室同事作为父母的身影。的确如此,作为父母面对自己的孩子,总觉得他们不够优秀,总想让他们变成自己心目中的理想样子。看到孩子调皮贪玩,就会把他们好一顿训斥,说他们不知道学习,整天只知道玩。在自己心中,理想孩子应该是一个乖乖听话的,会安安静静地看书,能安安心心学习的好孩子。为了塑造自己心中的乖孩子,总是很用心地替孩子挑选好多的书,很耐心地劝说孩子要听老师的话,认真学习,可是结果往往适得其反,买回的书,总是束之高阁,孩子的学习,总是不尽人意,于是越发的气恼,于是给孩子更多的条条框框来压制孩子,强制孩子朝着自己所谓好的方向前行,虽举步维艰,却不肯放松要求。在我们办公室里,一个原先爱笑爱玩的活泼可爱的小女孩,因为教师和家长想让她变乖孩子,严格要求她必须做多少作业多少练习。让她失去了往日的活泼可爱,变得沉默寡言。这是对孩子天性的压抑和束缚。
教育孩子是这样的,教育学生也是如此,作为一个教师总嫌学生不够理想,总想让学生变得规规矩矩、整齐划一,于是拿着同样的尺子去丈量不同的学生,量量这个不够听话,量量那个不够优秀,接着开始大刀阔斧按照心目中的理想学生开始改造,挖掉那个凸起的地方,削掉那个冒出的“菱角”,完全忘了学生的本来个性。
让每位孩子都发现自己的“好”,找到自己认知世界最有效的途径,然后用自己的方式和速度来学习。
第三篇:读《胜任才是硬道理》有感
读《胜任才是硬道理》有感
在这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化经济时代,我们的生活和工作节奏不断加快,一本好书就像一盏明灯照亮我们前进的道路,给我们诸多启示。本书就是这样一部佳作。这次借助组织上培训学习的机会,我读完了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出版的由施伟德先生编著的《胜任才是硬道理》一书,我被这本数每一章节里富含的这里所深深的折服,在此感谢组织上给提供了一个这么好的读书机会和舞台!
读罢《胜任才是硬道理》,发现整本书都没有华丽的词藻,确很引人入胜,一个个真实的案例为我们揭示了简单而深邃的道理。读后有二点感悟,与大家分享:
第一作为基层领导,对自己的高标准严要求是“胜任”的关键。
正如书中所提的“胜任力五大指标”中的“习惯于找方法、树立结果意识、拥有创新思维、主动自发做事、忠诚和负责”,其实就是指党员干部应当在工作中不懈地努力、不断地进取,在任何时候都不能松懈。
书中曾经提到一个理论就是“不找借口找方法”,这是一个充满自信的理念,一个更具建设性和创造性的理念,一 1
个优秀的党员干部应该崇尚这样的理念。每个人工作中都遇到很多的问题,会犯很多的错误,关键是我们如何面对。问题会给你磨练和成长的机会,错误也会给你不断进步的机会。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往往决定了工作结果:成功亦失败。成功的人在困难面前,会积极主动的寻求最有效的解决方法。而那些一味的为了逃避责任而找寻借口的人也必然是失败的。任何借口其实都是一种推卸责任的表现,选择责任还是选择借口,体现了一个人的工作态度和职业修养。
胜任不仅代表你成功地完成了,更多的是肯定你能游刃有余地驾驭这份工作的能力。我认为,做到胜任必须要抱有满腔的热情,拥有积极乐观的精神,善于在工作中不断积累成功经验和失败的教训,并能就教训积极避免再次失败、就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工作处事方法。
抓学习是提高党员干部的思想素质重中之重。在今后工作当中,我将带领全局党员干部把抓学习作为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廉洁型、节约型、团结型机关,培养高素质、专业化职工队伍的重要措施。采取集中学和自学相结合的方法,组织党员、职工认真学习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认真学习了党的十七大精神、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以及《价格法》等价格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不断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工作能力。使每个党员干部都能够爱岗敬业,忠于职守,严格履行工作职责,积极做好价格监督检查、收费管理、价格认证、价格监测、农产品成本调查等工作,努力开创全县XX工作的新局面做出积极的贡献。
第二有作为才有地位,全身心地投入本职工作、出色地完成工作才是硬道理。
对于任何想要有所为的党员干部而言,工作中没有借口可以被你反复使用,无法胜任意味着无法执行,而无法执行就无法成功。
胜任的人善于思考,懂得思路决定出路的道理,做事之前能够认真仔细分析问题,寻找处理事情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懂得运用自身拥有的一切资源,借助自身资源,发挥综合效力,大幅度地增进个人的生产力,从而为单位创造出更多绩效。
胜任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经验积淀所铸就的能力。有句话说得好: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失败。面对任何困难,一定要迎难而上,而不是望而却步。只有在不断地实践中汲取经验,才能掌握其中固有的规律,从而做到胸有成竹,胜任其职。
每个人在工作生活中都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有技术方面的、有管理方面的、也有人际交往方面的,在面对这些纷繁复杂的问题时,如果不善思考急于解决问题而匆匆忙忙的就开始处理问题,往往会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解决了
一个问题而又产生了一堆问题,最后往往得不偿失。所以胜任的人会善于总结自己的经验,学习别人的经验,遇到问题善于思考、多动脑筋,考虑周全之后再行动,这样才会取得满意的效果,从而事半功倍。处理工作中的问题、生活中的问题都如此,思路决定出路,成功自己把握。
在我看来,人的潜能是无限的。尽力这个词就已经给自己的能力画上了限制符号。在失败的时候,很多人总是用“我尽力了”来给失败标注上看似合理的理由,但你真的尽力了么?全力以赴与尽力的区别就在于没有想到过放弃。在于不断地尝试各种方法去解决问题,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精神。
人生不是一时的成功,人生的定义是在不断成长中收获成功。我们的经验就是在不断的追求与创新中天天丰富起来的。不能只生活在过去的经验里,要寻找一个能拓展自己的方向,只有自己才可以决定事业能拓展的广度和能触及的高度。
抓作风建设,增强了服务意识。在实际工作中,我们要把加强党员的作风建设,作为发挥好党员先进性作用的重要环节来抓。要求党员做带头学习的模范,遵纪守法的模范,清正廉洁的模范。不断转变机关服务职能和工作作风,构建清原和谐社会。充分运用价格信息、价格认证、价格评估、价格公示等服务平台,增强价格政策的透明度,保障群众的知情权,为群众提供有效服务。
本书不只是一本很好的培训教材,也是一本励志书籍。我在今后的工作中要不断的总结经验、开拓进取,与同事充分交流,取长补短,全力以赴地做好我的本职工作,力争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更好地服务,名副其实地做到胜任二字。
二○一○年三月二十六日
第四篇:读“原来这才是管理”有感
读“原来这才是管理”有感
请曾经坚信,一本书,能改变一个人的思想。
现在坚信,一本书,一本好书,能改变一个人的命运。
通篇阅读作者郝志强所著的“原来这才是管理”这本书,使我受益匪浅,感受颇深。本书题目虽然是“原来这才是管理”,但作者却从构成“管理”的诸多因素方面来综合阐述如何使一个管理者更好的处理好每天工作中接触的人或事。本书作者本没有教条式的教大家应该如何去做,而是列举出诸多实例和故事进行叙述,这就让我们结合自身有了更多的思考空间。
例如本书第四章--以平和的心态对待被管理,读完之后感受颇深,让我感受最深的就是我们在日常的工作中要有一个良好的心态。前国足主教练米卢说过:态度决定一切。端正工作态度,要求我们合理定位,把心放下来,为人处事要学会换位思考。一个人要想在工作上有所作为,首先要热爱自己的工作,视工作为生命,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对待自己的工作,要用最忠诚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团结同事,尊重领导。我在实业公司所属市场部工作,由于工作关系要和有关单位的各种人员接触,既要维护本公司的利益又要耐心的与对方答疑,也有个别的时不理解,我有时也自己的工作产生厌烦。在公司内部,我们的工作几乎要和所有部门配合联络,也会有产生矛盾的时候。这就需要我们有一个平和的心态和一个良好的工作态度。工作态度是一个永远讲不完的话题,因为我们会在工作中遇到各种问题,它们会影响我们的工作激情。但不管怎样,如果希望获得成功事业,成就美好人生,良好的工作态度是不可或缺的。人是要知道感恩的,要知恩,无论你身处哪个工作环境,是公司给了我们工作的空间,最好的报答是什么呢,是敬业的态度,是对自己边工作边成长的过程负责的态度。你将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因为你要爱上自己工作才会快乐。
第五篇:读《不精确的课堂才是好课堂》有感
让孩子在课堂上自由呼吸
——读《不精确的课堂才是好课堂》有感
蓬莱市第三实验小学刘丽贤
翻开魏勇老师的《用思想点燃课堂》一书,细细品读了《不精确的课堂才是好课堂》这篇文章,回顾自己多年来参与公开课与教改实验的经历,虽然我教数学,魏老师教历史,我们文科理科有诸多的不同,然而深深觉得魏老师的每句话竟然都是我平日所思,所想,说的都是我的心里话,一口气读了三遍,仿佛是找到了知音。
一、超出预案的旁逸斜出,总能成就课堂的精彩。
魏勇老师在文中说:“我们的公开课曾经是这样的:把一个好的预案设置好,尽可能精确到每一个细节,甚至哪个地方停顿,做什么表情,事先都已经计划好了。”真是一针见血,指出了公开课授课的弊端——作秀,对此,我深有同感。
记得每次讲公开课前,我备课时分三个层次:第一层次首先我考虑的是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教学情境,把整个教学知识融于情境之中,让学生去探索发现。接着,就进入第二层面,深入研究如何才能深入浅出地突出重点,简化难点,最后一个层次,就是在脑子里反反复复地想象课堂教学可能出现的情况,细致到每个问题学生可能出现几个答案,每个答案各是怎样的?当学生说完自己的想法后,我该如何评价他?在授课前与学生的见面中,为了不使课堂出现我意料之外的情况,有时我会加以渗透或强调,从而把个别学生可能出现的超出预案的想法,扼杀于摇篮之中。于是在实际授课中,学生和教师按照既定的剧本,顺利地进行着,课堂平静而有序,一切都在老师的掌控之中。直到一次参加全国的一次优质课比赛,我只取得了二等奖。我心中十分不服气,但当与评委专家的交谈中,我才恍然大悟:在烟台市的比赛中,我讲的就是这节课,而在不同的场合,面对不同的学生,我的课依然展现的是同样的情景,作秀的成分太大,限制了学生的思维。于是专家就只给了我一个二等奖。明白了其中的原因,十分汗然,反思自己的授课经历,其中也不乏精彩的一瞬,然而,这精彩往往来源于自己课堂上无法预料的学生旁逸斜出的“错误”,那时总能调动起我的急中生智,巧妙的引导成就了课堂的精彩,为此我心中曾沾沾自
喜,却没有想过这精彩来源于什么?那就是对学生思维的尊重,对学生主体地位的尊重,正因为我预料的失误,使学生不必想着老师为自己编写的剧本,思维就如野马在天地间自由驰骋,面对同一问题学生为我们展现出不同的思考角度,不同的逻辑推理,他们敞所欲言,随心所欲,童稚的思维,也许并不严谨,但真实的课堂,才是有血有肉的,才能成就瞬间的精彩与辉煌。
二、放弃精确的课堂,追求自然开放的课堂。
魏勇老师在文中告诉我们:“我们老师上公开课的时候不要有一切尽在掌握中的那种想法。如果说我们的公开课没有一定的模糊性,没有一定的不确定性,这堂课是不好的。”我们在课堂中要放弃那种精确得象仪表,封闭得象潜水艇的课堂,要给学生安全感,要创设一种全新的开放性的课堂。教师在备一节数学课时,不必精确到学生怎样说,老师怎样说,每字每句都记录在详案之中,为什么我们有的教师在讲授公开课的时候,常常紧张到忘词的地步?很大一个原因就是我们在授课时过分考虑了教学的细节,毕竟我们不是专业的演员,即使专业的演员也常会出现如演出花絮那样的失误。我们的拘束与紧张,影响着学生,学生在回答问题的过程中,常常会把老师的态度放在第一位,会想:我的答案老师会满意吗?试想,如此拘束的课堂,孩子们畏首畏尾,怎会是精彩纷呈?因此我觉得教师在授课时,要把充分调动学生对所研究问题的兴趣放在教学设计的首位,接着只需要设计几个大的教学环节,明确自己每个环节的教学任务,其余便是如何引导学生思考研究,不必过于精准的限制时间,更不必过分要求学生的答案准确,还要给学生自由探索研究的空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师生之间展开真正意义上的心灵与心灵的对话,用思想点燃我们的课堂。使我们的课堂呈现给孩子们的是原生态的,是自然的,这样的课堂才能使孩子的身心都得到放松,使他们自由思考,高谈阔论,进行多种思维的交融与碰撞,才更有助于学生的精神发育和能力增长。
三、要做个终身学习的老师,更要做一个勤于思考的老师。魏老师在书中说:“我们必须通过阅读了解先进国家的人们是怎么想的,然后我们才可能开阔自己的眼界,才可能使课堂从封闭走向
开放。你要确信,教育发展的趋势有二。一是封闭走向开放,二是教育体制从一元走向多元。”我们教师切不可为教书而教书,我们在教书的同时,更要以自己丰富的人生阅历及深刻的人生思考去影响和教育孩子。而这一切,都来源于我们平日的不断学习,我们要多读教育论著,如: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建议》是从实践中总结出来的人文教育。多尔的《后现代课程观》告诉我们课堂必须遵守的原则。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出版的《学会生存》,总结了世界上100多个国家的教育情况。我们不能照搬别人的做法,不能跟在别人的屁股后面,人云亦云,要能将他们的做法加以融会贯通,变成自己个性的做法。有时我们也要多读那些颇有哲理的书,从中领会人生的真谛。读书可以为我们积累丰富的知识,可以使我们的情趣变得高雅,也可以使我们的心境宁静而高远,这些知识的增长都将使我们的教学变得深刻起来,从而对孩子一生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现在网络的发展使我们人际之间的交流不再受时空的限制,然而也滋长了一些老师懒惰的思想,他们轻松愉悦地从网络中任意摘取自己需要的内容,进行嫁接,并毫不羞涩地注上自己的名字,把别人的见解据为己有。他们懒于学习,疏于思考,试想这样教师的课堂必将是一成不变,毫无新意,从这种课堂里走出来的孩子必是思维呆滞,只会人云亦云。我们切不可以自己的懈怠,影响着学生。做个终身学习的老师,更要做一个善于思考及反思的老师,做孩子思想的引导者及领路人。最终孩子们将因升学而离我们远去,但当在某一天的重逢交谈中,如果他告诉你:他还记得您的课堂的某句话,他觉得你是影响他一生的老师之一。我们的心里将会何等地欣慰:我的人生决对没有虚度,我的工作对社会是有价值和意义的。
读魏老师的文章,犹如与一个志同道合的朋友交谈,字字句句都是肺腑之言。不精确的课堂才是好课堂,改变封闭陈旧的教学模式,追求自然开放的课堂,打破束缚孩子思维的重重枷锁,使他们在我们的课堂可以自由呼吸,畅所欲言,使我们的课堂闪烁着人性的光芒,充满着人文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