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中学“陈武书记在全市教育发展座谈会上讲话精神” 贯彻落实情况汇报
XX中学贯彻落实陈武书记在全市教育发展座谈会上
讲话精神的情况汇报
为全面贯彻落实陈武书记在南宁市教育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我校及时组织相关人员学习讲话精神,认真研究部署,强化贯彻落实措施,确保精神落到实处。现将具体情况汇报如下:
一是召开教师例会,学习陈武书记在8月28日召开的全市教育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会议要求,我校教职工一定要凝心聚力,全面贯彻落实陈武书记在讲话中提出的教育“四个发展”,即教育优先发展、教育全面发展、教育公平发展、教育优质发展。
二是召开党员会议,认真学习,深入讨论讲话精神,提高认识,统一思想。
三是开展党小组学习讨论,并要求每位党员交一份学习体会,最后汇总形成学习板报。
通过开展一系列活动,使教师深刻领会讲话精神的实质,明确陈武书记提出的奋斗目标——即办人民满意的教育,让人民群众享有更好的教育。
XX中学
二〇一二年九月十日
第二篇:在下派书记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这次,我们分高山区、平原区两片召开第二轮下派村支书座谈会,主要是考虑到这两片气候环境差异不大,各村情况基本相似,大家在参观、交流的时候更有借鉴意义。今天,大家看了几个村的发展情况,几个下派村支书的代表也做了典型经验交流,讲得都很好,事迹突出、生动翔实。余林满同志也给大家作了经验介绍,我想大家一定会产生不少共鸣,对我同样也是一种学习和教育。从刚才大家各自介绍的情况和我们了解的情况看,我们的驻村工作很有起色,各下派村的面貌都有不同的变化,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是村级组织建设得到了增强。据我们了解,去年初,我们全县下派村还有6个村班子有不团结的现象,现在已经全部达到团结稳定并显示了较强的战斗力,4个村无址办公问题也得到了彻底解决。46个下派村发展新党员67人,新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21人。二是农村经济得到了发展。大家能够结合各自的村情,理清思路,找准路子,带领农民发展经济。全县下派村新引进经济项目97项,引进加工企业(小作坊)18家,产值1600万元,新增茶叶、毛竹、锥栗、蔬菜1.2万亩,建立示范基地67个,新开机耕道4.4公里,人均增收130元。有的村还通过采取小水电开发入股等方式,整合、盘活村集体财产,解决村财“空壳”问题。三是村容村貌得到改善。大家都能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想方设法跑项目、争取资金,帮助群众修建道路、安装自来水、修缮办公场所等,解决了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一些村还结合联动网建设,办起了科技协会、阅览室,赢得了群众的普遍欢迎和信赖。全县下派村公路硬化新增35公里,完成饮水工程村8个,铺设水泥巷弄1.8公里,有5个村新建立移动手机台,9个村建立闭路电视连网等。同时,各村的社会事业教育、计生、综治等工作也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有效理顺、清偿了一大批旧欠和债务。从总的来看,我们的下派干部工作作风扎实、任劳任怨、艰苦奋斗、善于创新,充分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得到了大家的广泛赞誉。我认为,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下派村是全县村级新、难工作的“试验田”、信誉好。全县新的、难的和一时没有把握或是一时难以推广的农村工作,首要考虑的是在下派村中实验、实践。星溪乡东山村在首批开展农村低保工作中,把群众大会开到自然村,反复进行核实和公示,使该村低保工作经验在全乡推广,并得到市明查暗访检查组的肯定;镇前镇际头村原先公路都不通,现在不仅通了,而且铺设了水泥路。据说,原来工程发包不出去,下派该村的书记杨辉自报自己是下派书记,使包工头不再迟疑,签下了合同,成为高山区打开缺口的第一条村级公路硬化村;村务民主听证工作也是在熊山镇解放村试点后在下派村中推广。并且,林权改革、沼气推广等农村工作也都是在我们下派村中率先开展起来、抓起来的。二是下派干部活动能力强,善于创新。各下派村支书都能够积极走出去,广交朋友,寻求各方支持,不论是省、市机关下派干部,还是县、乡机关下派的村书记们,都能够积极争取派出单位、县直各部门、省市单位的支持。两年来,共累计争取资金达165万元,为广大农民办了不少实事。并且,我们的下派干部还能够积极探索农村工作的新方式方法。如东峰村“支部+协会”,官湖村的“村级顾问团”,李屯洋村的“联户联保”,长垅村的“党员作坊”,等等。三是下派干部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在我从10个乡镇领导中了解到的情况看,他们都是说我们下派书记的好话,对下派书记的表现十分满意,我相信他们说了大实话。我们这批下派干部,都能自觉服从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紧紧围绕中心工作,事事起模范带头作用,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今年,在“6.22”抗洪救灾期间,我们的许多下派村支书始终坚守抗洪一线,做了大量艰苦的工作,不顾危险,率先垂范,把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涌现出许多感人的事迹。外屯乡湖屯村下派村支书张昌钿同志在看到防洪堤决口,近1000亩良田面临冲毁时,毅然将绳子绑在腰间,第一个跳进急流中与村干部抢堵决口;石屯镇王山口村下派书记陈新焕同志那时正发高烧,但为了地质灾害点群众转移,他自始自终守在第一线;铁山镇向前村下派第一书记郑胜建同志患有糖尿病,为了灾害期间确保群众生命安全,他不顾疲劳,三番五次深入农户做群众工作,委曲求全,含泪要求群众转移,最后群众安全了,自己却病倒了。这样的事例在我们下派村支书中还有很多。据了解,我们这批下派村支书驻村时间普遍达到20天以上,有的一个月也难得回家1次,甚至连家属和孩子病了也顾不上。在此,我向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工作在农村一线的同志们表示感谢!下派以来,大家都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农民群众的认可,得到了县委的充分肯定。我们的8位下派干部先后得到了县委提拔使用。今后,县委还将继续从表现优秀的下派干部中选人用人。为此,希望大家不要辜负广大群众的期望、县委的厚望,一如既往地抓好下一阶段工作的开展。下面,我对下一阶段工作谈三点意见。一要强化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推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是农村社会建设和管理中的一个制度创新,也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生动实践。中央、省、市、县都十分重视,前不久省里在长乐市专门召开了村务公开会议,对全省村务公开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市里开展了明查暗访,县里去年也连续下发了《关于村账托管的实施意见》(政委组综[~]56号)和《关于加强村民委员会规范化建设的意见》(政委组综[~]60号)两个文件。因此,下派村要充分认识抓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下更大的功夫,花更大的力气,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推动这项工作上新水平。首先要抓好重大村务的决策听证,做到村务事前公开。各村要按照县委组织部下发的《关于开展村务决策听证工作的意见》要求,坚持把群众反映集中且本村有能力解决的问题,把涉及群众根本利益的重大村务拿来听证,确保群众参与权。其次要完善议事程序,做到村务事中公开。建立重大村务村民代表会议研究制度,严禁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保障农民群众的决策权。凡没有经过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任何组织或个人擅自以集体名义借贷,变更与处置村集体的土地、企业、设备、设施等,均为无效,村民有权拒绝,造成的损失由责任人承担,涉嫌违规违法的,要依法依
第三篇:在下派书记座谈会上的讲话
同志们:这次,我们分高山区、平原区两片召开第二轮下派村支书座谈会,主要是考虑到这两片气候环境差异不大,各村情况基本相似,大家在参观、交流的时候更有借鉴意义。今天,大家看了几个村的发展情况,几个下派村支书的代表也做了典型经验交流,讲得都很好,事迹突出、生动翔实。余林满同志也给大家作了经验介绍,我想大家一定会产生不少共鸣,对我同样也是一种学习和教育。从刚才大家各自介绍的情况和我们了解的情况看,我们的驻村工作很有起色,各下派村的面貌都有不同的变化,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一是村级组织建设得到了增强。据我们了解,去年初,我们全县下派村还有6个村班子有不团结的现象,现在已经全部达到团结稳定并显示了较强的战斗力,4个村无址办公问题也得到了彻底解决。46个下派村发展新党员67人,新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21人。二是农村经济得到了发展。大家能够结合各自的村情,理清思路,找准路子,带领农民发展经济。全县下派村新引进经济项目97项,引进加工企业(小作坊)18家,产值1600万元,新增茶叶、毛竹、锥栗、蔬菜1.2万亩,建立示范基地67个,新开机耕道4.4公里,人均增收130元。有的村还通过采取小水电开发入股等方式,整合、盘活村集体财产,解决村财“空壳”问题。三是村容村貌得到改善。大家都能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想方设法跑项目、争取资金,帮助群众修建道路、安装自来水、修缮办公场所等,解决了群众急需解决的问题。一些村还结合联动网建设,办起了科技协会、阅览室,赢得了群众的普遍欢迎和信赖。全县下派村公路硬化新增35公里,完成饮水工程村8个,铺设水泥巷弄1.8公里,有5个村新建立移动手机台,9个村建立闭路电视连网等。同时,各村的社会事业教育、计生、综治等工作也都取得了很好的成绩,有效理顺、清偿了一大批旧欠和债务。从总的来看,我们的下派干部工作作风扎实、任劳任怨、艰苦奋斗、善于创新,充分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得到了大家的广泛赞誉。我认为,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下派村是全县村级新、难工作的“试验田”、信誉好。全县新的、难的和一时没有把握或是一时难以推广的农村工作,首要考虑的是在下派村中实验、实践。星溪乡东山村在首批开展农村低保工作中,把群众大会开到自然村,反复进行核实和公示,使该村低保工作经验在全乡推广,并得到市明查暗访检查组的肯定;镇前镇际头村原先公路都不通,现在不仅通了,而且铺设了水泥路。据说,原来工程发包不出去,下派该村的书记杨辉自报自己是下派书记,使包工头不再迟疑,签下了合同,成为高山区打开缺口的第一条村级公路硬化村;村务民主听证工作也是在熊山镇解放村试点后在下派村中推广。并且,林权改革、沼气推广等农村工作也都是在我们下派村中率先开展起来、抓起来的。二是下派干部活动能力强,善于创新。各下派村支书都能够积极走出去,广交朋友,寻求各方支持,不论是省、市机关下派干部,还是县、乡机关下派的村书记们,都能够积极争取派出单位、县直各部门、省市单位的支持。两年来,共累计争取资金达165万元,为广大农民办了不少实事。并且,我们的下派干部还能够积极探索农村工作的新方式方法。如东峰村“支部+协会”,官湖村的“村级顾问团”,李屯洋村的“联户联保”,长垅村的“党员作坊”,等等。三是下派干部政治素质好,责任心强。在我从10个乡镇领导中了解到的情况看,他们都是说我们下派书记的好话,对下派书记的表现十分满意,我相信他们说了大实话。我们这批下派干部,都能自觉服从当地党委、政府的领导,紧紧围绕中心工作,事事起模范带头作用,具有较高的政治素质,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今年,在“6.22”抗洪救灾期间,我们的许多下派村支书始终坚守抗洪一线,做了大量艰苦的工作,不顾危险,率先垂范,把灾害损失减少到最低,涌现出许多感人的事迹。外屯乡湖屯村下派村支书张昌钿同志在看到防洪堤决口,近1000亩良田面临冲毁时,毅然将绳子绑在腰间,第一个跳进急流中与村干部抢堵决口;石屯镇王山口村下派书记陈新焕同志那时正发高烧,但为了地质灾害点群众转移,他自始自终守在第一线;铁山镇向前村下派第一书记郑胜建同志患有糖尿病,为了灾害期间确保群众生命安全,他不顾疲劳,三番五次深入农户做群众工作,委曲求全,含泪要求群众转移,最后群众安全了,自己却病倒了。这样的事例在我们下派村支书中还有很多。据了解,我们这批下派村支书驻村时间普遍达到20天以上,有的一个月也难得回家1次,甚至连家属和孩子病了也顾不上。在此,我向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工作在农村一线的同志们表示感谢!下派以来,大家都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了农民群众的认可,得到了县委的充分肯定。我们的8位下派干部先后得到了县委提拔使用。今后,县委还将继续从表现优秀的下派干部中选人用人。为此,希望大家不要辜负广大群众的期望、县委的厚望,一如既往地抓好下一阶段工作的开展。下面,我对下一阶段工作谈三点意见。一要强化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推行村务公开民主管理,是农村社会建设和管理中的一个制度创新,也是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的一个生动实践。中央、省、市、县都十分重视,前不久省里在长乐市专门召开了村务公开会议,对全省村务公开工作进行全面部署,市里开展了明查暗访,县里去年也连续下发了《关于村账托管的实施意见》(政委组综[~]56号)和《关于加强村民委员会规范化建设的意见》(政委组综[~]60号)两个文件。因此,下派村要充分认识抓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工作的重要性,下更大的功夫,花更大的力气,采取更有效的措施推动这项工作上新水平。首先要抓好重大村务的决策听证,做到村务事前公开。各村要按照县委组织部下发的《关于开展村务决策听证工作的意见》要求,坚持把群众反映集中且本村有能力解决的问题,把涉及群众根本利益的重大村务拿来听证,确保群众参与权。其次要完善议事程序,做到村务事中公开。建立重大村务村民代表会议研究制度,严禁个人或少数人说了算,保障农民群众的决策权。凡没有经过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讨论决定的事项,任何组织或个人擅自以集体名义借贷,变更与处置村集体的土地、企业、设备、设施等,均为无效,村民有权拒绝,造成的损失由责任人承担,涉嫌违规违法的,要依法依
规严肃处理,确保民主决策的严肃性。因而,各下派村在处置集体资产时,要严格按规定程序办事,不要图省力。第三要规范运作机制,做到村务事后公开。要不断健全和完善村务公开的内容、形式、时间、程序,保障农民群众的知情权。要坚持把财务公开作为村务公开工作的重点,及时公开本村一事一议筹资投劳、粮食补贴、土地征用补偿、低保对象确定以及村里债权债务的情况。同时也要搞好村务公开栏建设,建立健全村民会议、村民代表会议、村务公开和民主管理小组、村务监督小组或民主理财小组等组织体系,并注重发挥他们作用,使村务公开民主管理真正取得实效,群众满意。二要注重村级后备干部的培养。村级后备干部培养、选好农村发展“领头养”这项工作我们在以前的一些会议上也多次强调过,可见,这是一项有难度而又必须做的工作。在当前,我们大部分村优秀人才外出严重,村级后备干部出现青黄不接、后继乏人的现象。如何解决这一难题,抓好村级后备干部队伍建设,留下一支不走的工作队,巩固好我们的下派成果,还需要大家多加思考,切实做好培养后继~人选工作。镇前镇的下庄村选举出的主任外出经商,而自己却不愿意交出自己的权利,原先与之竞选主任的副书记在村里威信较高但也不配合工作,使村里的工作处处陷于被动。后来,在下派书记张泽春和镇里的努力下,果断任命村主任助理,重新调整使用支部副书记,有效地激活了班子。如今,各项工作解开了死结,进展比较顺利。举这个例子是想说明,在我们的村里还是有做农村工作的人才,大家要留心去挖掘、去培养,负担起这项培养“领头雁”工程。这不仅关系到下派成果的巩固,也是我们下派干部的任务之一。大家要把它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抓紧抓好。明年就是村级组织换届选举年了,~人培养的问题,大家要认真谋划,做好安排。对有好的人选的要加紧培养,还没有适合人选的要尽快物色,要把一批有热心、有能力的优秀的农村青年作为村级后备干部加以培养,把农村能人选进村班子。三要继续保持高昂的斗志。对于市、县第二轮下派村支书来说,现在剩下的时间不到一年了。这个时候,大家往往容易产生松懈情绪,认为该做的工作我都做了,农民提出的一些要求以及自己想做的一些有难度的工作现在也为时太晚了,等等这些消极情绪就由可能影响我们工作的开展。为此,希望大家要引起重视,克服一些不良的情绪,继续以高昂的斗志投入到工作中。在现有成效的基础上,找好工作的切入点,找准增加农民收入的新增长点,把工作推向一个新的高度。向前村的省直机关下派书记郑胜建同志派出单位福建物构所,因单位自身的条件,支持该村的经费不多,而村里干部对他的期望值又很高,形成了较大的反差。这时,他没有气馁,而是找准了工作的切入点,从单位领导答应以“福利鸡”方式支持村民增收这一信息上寻找突破口。~年引进XX只黑脚麻鸡,克服诸多困难,取得成功,增加了村民收入,调动了村民的积极性。今年,他又想方设法和辰山牧鸡签约,扩大放养6000多只,前景十分看好。他的成功事例,其实也在告诉我们,只要我们有为民办事的红心,有昂扬的斗志,找准了发展路子,即使遇到争取经费等各种困难,也同样能够做出新成绩。总之,农村给大家提供了一个展示拳脚的舞台,希望大家不要错过这个难得的机会,要不断调整好心态,一如既往地抓好工作的开展,认真思考和总结一下下派以来做了什么,学到了什么,还有那些工作需要赶紧突破的。真正来说,我们的下派书记很辛苦,但经过下派村支书岗位的锻炼,大家更加历练了,这对你们将来都是一笔别人所没有的财富,希望大家珍惜剩下时光,迎难而上,再创佳绩。最后,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谢谢大家!
第四篇:在贯彻落实强书记讲话座谈会上的讲话(2010.10第四稿)
在贯彻落实强书记“三个干事”要求
座谈会上的发言
青海省工商行政管理局(2010年10月)
尊敬的各位领导:
为认真贯彻落实强书记关于“建设团结干事的班子、培育激情干事的队伍、弘扬踏实干事的作风”的要求,我局结合工商工作的实际和业务特点做了一些探索性的工作,现简要汇报如下,不妥之处,敬请批评指正。
一、加强学习教育,激发内在动力。一是省局党组通过召开党组专题会议、中心组学习会等多种方式,认真学习领会强书记关于“三个干事”的重要讲话精神,深刻把握省委对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的新要求。同时,结合工商工作的实际认真讨论研究,提出了把“三个干事”要求全面贯彻落实到工商系统各个方面的总体思路和具体措施。从而把全省系统广大干部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了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上来,团结共事,扎实苦干,有力推动了各项工作。二是省局通过邀请省内外专家进行辅导讲座、组织进行专题讨论等方式,认真了解省情,学习省委省政府一系 列大政方针,围绕青海的省情和时代发展的新要求,教育引导每位党组成员不负重托,真抓实干,以“人一之、我十之”的精神做好分管工作,为青海的发展和稳定做出贡献。三是省局党组通过召开民主生活会和其他会议以及不同场合,积极谈心交流,寻找思想、工作上存在的差距,及时拾遗补缺,解决好存在的问题。党组书记经常利用工作之余和其他便利时间,与党组其他成员交换思想,共同增强对“三个干事”要求的认识,及时纠正工作中的过错,化解工作中的矛盾,不断增强班子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形成了班子的合力。四是省局领导通过下基层宣讲、召开学习动员会和实地督导等方式,教育引导基层各级领导干部深刻学习领会强书记“三个干事”要求的精神实质,明确把握省委省政府对工商工作的各项新任务、新要求,从州地市局到县区局以及工商所都逐级研究提出了工作思路和推动措施,并认真加以贯彻落实,确保了各项工作的全面落实。五是通过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争创“星级工商所评选“十佳工商所长和优秀工商行政管理人员”主题活动,树立先进典型,打造工作标杆,营造比学赶帮的良好风气,以求在工作中培养好的风气,在好的风气中形成干工作的氛围。
二、合理分工负责,明确工作责任。一是省局党组根据全省系统垂直管理体制的状况以及市场监管任务面广、量 大的实际,坚持对省委、省政府的各项决策部署和下达的目标任务进行细化分解,明确牵头单位和责任领导,建立了项项目标有人管、件件工作有人抓的目标责任管理体系。二是省局党组注重发挥领导班子集体的智慧和力量,坚持按民主集中制原则加强自身建设,对各项工作进行合理分工,细化任务,使各位党组成员有职有权明责,确保各项工作权力到人、责任到人。党组书记着重规划总体思路,不断研究调整阶段性工作思路,择机抓好重点工作,适时强化督促指导,并鼓励支持其他每位党组成员按照职责分工独立自主地开展工作。党组各成员也在各司其职、分工负责的同时,从制度上形成互补关系,相互协作、相互配合、形成合力,自觉维护党组的权威,自觉维护班子的团结,形成了各尽所能、齐心协力、心情愉快抓工作的良好局面,有效推进了各项工作。三是围绕工商工作的职责和重点环节,建立健全了市场准入、查办案件、企业监管以及食品、农资等重要市场监管等方面的制度,规范工作程序,严格工作流程,形成了一个制度评人、制度促人和程序规范工作、程序衡量成绩的机制,使全局工作逐步走上了规范化、制度化、高效化的轨道。四是在州地市局和县区局及工商所全面推行定人定格定责的网格化监管模式和工作互补的责任监管制度,形成了系统上下目标任务明确,监管责任明晰、工作职责互补的工作格局。同时,通过采取综合考评、推行责任制与责任追究制、末位淘汰制等措施,以及明确规定食品、农资等重要市场监管中存在失职渎职的,县局和工商所主要领导一律引咎辞职等要求,加大对领导干部的责任追究,进一步提高了各级领导干部的自律能力,促进了各项工作的规范。
三、坚持阶段点评,及时指导督促。一是以省局机关为先导,通过每月一次的局长碰头会议制度和半年、全年工作总结制度,使系统上下全部做到了每月、每季、半年、全年工作有计划、有总结、有讲评。特别是在处级以上干部参加的每月一次的局长碰头会上,由各副局长汇报本月本口的工作任务完成情况并提出下月工作计划,局长对各口工作进行点评并提出工作要求。从而不仅使党组各成员、各处室领导在实际形成的一种公开比较中增强了工作的紧迫感与压力感,而且也使党组各成员、各处室负责人全面了解和掌握了系统上下当月和下月的工作情况。同时也加强了对各州地市局及各县区局工作的宏观指导,统一系统上下的步调,有重点地抓好各项工作的落实,确保了政令畅通。二是在系统内部组建了四个巡视组,分片对各地进行巡视督查,及时督促指导各地开展工作,并给省局党组提出意见建议;省局每半年组织开展综合考评、对食品农资等重点商品的监管情况进行专项考核,加强对全年工作落实情况的督查,确保了食 品和农资等市场的稳定和安全。并对各地全年工作进行综合考评,奖优罚劣,形成了你追我赶、力争上游的良好氛围。几年来,全省农资、食品等主要市场中没有发生过责任在工商的大问题。三是省局党组各成员经常分头深入基层调查研究、督促检查,与一线执法人员共同研究和解决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促使系统上下各级班子成员按职责分工加强对分管工作的分析研究、宏观指导和督促检查,确保了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在工商系统的落实。
四、注重建章立制,规范领导行为。一是严格遵守并认真按照党组议事制度及其规则办事。凡是涉及资金使用、基建项目审批、物资采购和固定资产处理等重大事项的,一律做到事前充分调研论证,最后按规定程序与责任权限来确定,不搞个人说了算。在干部选拔任用上严格按程序办事,坚持充分尊重民意,充分发扬民主,党组集体研究决定,进一步提高了选人用人上的民主化、规范化程度。二是扎实推进了“风险点”防范管理。针对全省工商系统干部选拔任用、财务管理、规费收缴、企业准入、执法办案等关键岗位和易出问题的环节,我们有针对性地开展“风险点”防范管理,并针对存在的不良苗头和问题,先后健全完善了5项干部选拔任用制度及其细则,有效防止了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完善了财务管理相关配套制度和实施细则,定期对全省系统 的内部财务帐目进行检查和审计,提高了财务管理水平;修订完善了行政执法方面的10项制度,严格执法办案程序,有效减少了查办案件过程中的人情干扰;进一步完善了市场准入方面的9项制度,较好地杜绝了随意登记、越权登记等违法违规行为的发生。总之,通过建章立制以及狠抓制度的落实,进一步从源头上规范了领导行为,确保了省委、省政府各项决策部署的落实,推动了全省工商行政管理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尽管我们在落实强书记“三个干事”要求方面做了一些工作与探索,但离省委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今后我们将进一步积极创新,扎实工作,在践行“三个干事”方面走出更务实、更宽阔的路子。
谢谢大家。
第五篇:在全市农业产业发展座谈会上讲话
同志们:
最近一个阶段以来,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就是如何按照党的十六大确定的新的发展目标和任务,加快构建常州现代农业新体系,增创常州农业发展新优势,为加快推进“两个率先”作出我们农业战线应有的贡献。我想,这一问题是在新形势下,农业和农村工作同志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今天我们召开全市农业产业发展座谈会,目的就是为了进一步研究我市农业产业发展的思路、目标和方向,进一步统一思想,把握重点,加快推进常州现代农业发展。
上午,各辖市、区以及市委农工办,市计划、质监、科技、农林等部门,围绕如何建设常州现代农业这一主题,分别从不同的层面和角度,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都作了很好的交流发言。许多观点很有深度、很有见解。听了以后,我感到很受启发,也很受鼓舞。下面,我根据最近的调研、学习和思考,也作一个发言,主要讲三个方面的问题。
一、关于今年以来全市农业和农村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各部门坚持把“三农”工作作为全局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精心组织,加快推进,较好地实现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主要特点是:
(一)特色产业优势进一步放大。一是花卉苗木生产基地继续扩大。去冬以来,全市新增花卉苗木3.36万亩,总面积达到18.36万亩。全市85%以上的花木种植面积集中在省道219沿线,夏溪、嘉泽、尧塘等5个“省级花木之乡”花木面积已达13万亩,占该区域耕地总面积的75%。品种结构进一步优化,产业链条进一步延伸,从花木生产、经营逐步向园林工程建设、园艺观光休闲等方面扩展,“花木板块”优势进一步显现。二是经济林果发展势头较猛。以武进东部地区、金坛和溧阳丘陵山区和新北区沿江地带为主的三条经济林果带初步形成,全市经济林果总面积已近47万亩。特别是武进东部优质时令果品基地,呈现出品种新、机制活、速度快、水平高等显著特点。三是特种水产养殖规模继续扩大。全市以洮湖、滆湖区为主的特种水产面积已经达到48.5万亩,特种水产养殖覆盖面已扩大到92%。全市共有千亩以上养殖场36个,面积13万亩;初步形成了一批生态、科技、规模、高效养殖基地。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继续推进。一是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稳步发展。上半年省、市两级20家重点龙头企业完成销售收入54.2亿元,增长15.1%;实现利税2.1亿元,同比增长16%,为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作用。二是机制不断创新,龙头企业与基地、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及农户的联结更加紧密,不少企业普遍采用订单方式、保护价收购、二次分配等形式与农户结成了经济共同体。三是市场带动作用进一步显现。上半年凌家塘农产品市场、夏溪花木市场、苏浙皖边界市场、滆湖水产品市场等完成销售45亿元,优势农产品交易活跃,市场知名度进一步提高,辐射面进一步扩大。
(三)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稳步提升。一是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和产品申报认定工作扎实推进,到目前为止,全市已认定无公害农产品42个,无公害农产品产地39个,获得绿色食品标志使用权产品19只。今年以来又组织了53家单位申报省无公害农产品,面积达30万亩,其中28家单位已经通过了省环境检测。二是农产品及投入品的安全监管进一步加强。组织开展了种子、农药、化肥、兽药、饲料等农业投入品市场专项整治,强化了对蔬菜农药残留安全检测。三是农产品市场准入制度加快实施。各类专业培训广泛开展,检测设施和手段明显改进,建成了全省首家具有省级资质的农畜水产品质量检验测试中心。农产品重点批发市场和大部分零售农贸市场基本配备了农产品安全检测设备,有效地促进了全市农产品质量提升和品质安全。
(四)市场竞争主体进一步壮大。一是农产品生产专业大户、生产基地、加工企业和专业批发市场等市场主体全面发展。全市已建成粮油、蔬菜、水产、花卉苗木等各类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40多家,形成各类农业特色乡镇16个、特色农业专业村300多个、特色种养大户5000多户,带动作用进一步增强。二是“三资”投资开发农业势头强劲,成为推动全市农业综合开发的一个亮点。到目前为止,全市共引进“三资”项目60多个,投资总额近6亿元,投资强度、投资规模和投资领域不断扩大。三是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日趋活跃。试行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考核评比,加大了对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的政策扶持。今年上半年,全市新增农民合作经济组织20家,总数达到了342个;各级各类合作组织兴建无公害生产基地31个,总面积39万亩,拥有农产品注册商标85个,进一步提高了农业生产专业化、市场化和组织化程度。
总之,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进一步加大了农业和农村工作的组织力度和推动力度,各项工作有序推进,取得了新的业绩,积累了新的经验,为今后常州农业和农村工作奠定了更加坚实的基础。
二、关于常州现代农业发展的背景、定位和重点
当前,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党的十六大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和农村工作的“四大任务”,就是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其中后三条实际上就是我们过去所讲的“三农”问题,而第一条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十六大总结几十年来解决“三农”问题、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一个新思路、一个大战略。其根本目的,就是要打破城乡二元结构,把农村和城市作为一个整体紧密联系起来,实现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统筹城乡经济,统筹城乡投入,统筹城乡就业,统筹城镇与农村保障,统筹城乡社会事业,真正实现城乡一体、良性互动、共同繁荣的新格局;最终目标就是要构筑新型的城乡关系、实现城乡一体化。从农业产业内部来讲,十六大提出的“建设现代农业”的新课题,不仅为农业产业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也对广大农业农村工作者提出了新的要求。
应该看到,近几年来,常州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了新的进展,农业的区域化、标准化、外向化、产业化、服务社会化水平有了新的提高,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做出了积极的贡献。但是对照“两个率先”的总目标,对照建设常州现代农业的总任务,对照市委、市政府“实现常州农业农村更快提升”的总要求,农业工作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应当看到,当前农业产业基础还比较脆弱,农业比较效益仍然偏低,农业自我发展能力仍然很弱,这是我们面临的基本现实。如何立足现有的农业产业基础,牢固确立现代农业新概念,加快构建我市现代农业新平台,取得新阶段农业发展的主动权,为加快推进农业和农村现代化,做出农业产业自身的努力和贡献,这是农业和农村工作十分重要的、紧迫的和首要的任务。解决这一重大问题,必须首先明确什么是现代农业,以及怎样建设现代农业。
所谓现代农业,是相对于传统农业来说的。与传统农业相比,主要有这样几方面的特征。第一,传统农业是自给自足、满足温饱的封闭型农业,而现代农业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追求商品利润的效益型农业;第二,传统农业的发展主要是靠资源、靠劳动和经验为主要手段,而现代农业则是依靠科技、装备、资本和改革创新来推动发展;第三,传统农业采用的是“条块分割、区域自求平衡”的管理方法,而现代农业必须采用适应市场和贸易自由化的现代管理方式和管理手段;第四,传统农业商品率低、农业运作空间狭窄、交易方式简单,现代农业则是大生产、大市场、大流通条件下的高商品率农业,要求市场机制不断完善,中介组织充分发育;第五,从事传统农业的农民,强项是劳动能力和经验积累,而从事现代农业的农民则必须提高科技文化素质、信息接受能力和市场经营水平;第六,传统农业与其它产业关联度小,而现代农业与其它相关产业则必须结成“共生共赢”的产业体系。
因此,建设常州现代农业,在总体思路和工作定位上,就是要突破“就农业抓农业”的传统思维,坚持“用现代科技改造农业、用现代工业装备武装农业、用现代产业经济思想指导农业、用现代市场经济组织来管理农业”,坚持用“工业的理念、市场的意识、科技的支撑、产业的思路”,来推进和加快常州现代农业发展。按照这样的理念和思路,建设常州现代农业,我初步考虑应该大力组织实施“四大战略”,着力提升“五大能力”。所谓“四大战略”:
一是优势农产品主导战略。通过组织开展优势农产品布局规划和建设,加快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建立自然条件好、生产规模大、产业基础强、区位优势明显的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不断放大优势农产品的辐射带动能力,做大做强主导产业的竞争优势,从而带动加工、储藏、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农民收益。
二是农业产业化带动战略。农业产业化经营按照社会化大生产的要求,通过产加销一体化,实现资源整合,促进了农业生产力,加快了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变,不仅是加快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的重要途径,是促进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也是提升农业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举措。建设常州现代农业,必须紧紧依靠农业产业化经营。
三是科教兴农推动战略。传统农业为什么弱?弱就弱在农业的生产力水平,弱在农业劳动生产率。建设常州现代农业,最终要靠农业科技的支撑,靠科技进步和创新。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提高农产品品质、质量和竞争力,降低农业生产成本,合理开发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增加农民收入,都离不开农业科技的贡献。
四是绿色农产品行动战略。随着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步伐的加快、大宗农产品数量的增加、城乡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加剧,人们对农产品的需求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加快开发绿色农产品,不仅有利于提高农产品质量,确保农产品安全,而且对于进一步调整农业结构、发展效益农业、提升产业层次、增强市场竞争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这“四大战略”当中,绿色农产品行动战略主要是解决农业生态环境和长远发展方向,优势农产品主导战略着重是解决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农业产业化带动战略主要是解决现代农业的实现形式和基本途径,科教兴农推动战略关键是解决现代农业的支撑和保障,它们都是影响常州现代农业长远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所谓“提升五大能力”:一是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提升农业产业化经营能力;三是提升农业市场竞争能力;四是提升农业科技支撑能力;五是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具体地说:
第一,着力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提升常州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从总体上讲,就是要始终把农业放在国民经济的首位,不断增加农业投入,加强基本农田水利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健全种子种苗引繁体系以及农产品生产、加工、包装、储藏等设施装备,完善重大农作物病虫害和动物疫病的预测、预警和防控体系,增强农业抗御自然灾害能力。从农业产业内部来讲,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首先是要优化农业生产力布局,大力实施农业结构战略性。
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是农业发展的一般趋势和必然规律,也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这既是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重要手段,也是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抓住了农业产业要素的跨区域整合,就是抓住了农业产业结构战略调整和生产力优化的关键。只有充分发挥农业比较优势,突出抓好布局的调整和优化,发展一批具有较强竞争力的农产品,做大、做强一批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培育一批知名品牌,推动优势产业向优势产区集中,才能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提高农业整体素质,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因此,制定农业产业发展规划,整合农业资源,优化区域布局,培植农业产业增长极,这是推进我市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主抓手,是农业现代化的必须要求,也是当前建设常州现代农业的一项首要任务。搞好农业产业布局规划,在总体思路上,我想要重点把握这么几点:
一是要着眼于发挥比较优势。这是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基本出发点。要着眼于发挥比较优势,充分考虑市场需求、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综合运用传统工艺和先进技术,优先选择优势主导产业和优势农产品,规划建设资源条件好、生产规模大、市场区位优、产业基础强、环境质量佳、集中连片的优势区域,明确主攻方向、发展目标和建设重点。
二是实施差别竞争、错位发展的竞争策略。这是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基本原则,也是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基本落脚点。建设常州现代农业,决不能“四面出击”、“全面开花”,必须突出优势农产品,着眼于比较优势的发挥,致力于培育优势主导产业,立足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主动接轨上海,实行差别化的市场竞争策略。根据不同的产品定位、市场定位和主体定位,找准竞争的切入点,确定自己的发展目标,进行重点扶持和建设。
三是要集中力量把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做大、做强、做出名。这是推进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的关键所在。要加快构建多元化投入机制,通过“政府推动、市场引导、资源整合、资本运作”等办法,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引导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外来资本,加快对优势农产品和优势主导产业进行综合开发。要根据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实行“规划引路、产业经营、基础配套、集中建设”的办法,一年一年排项目,一项一项搞配套,推动优势农产品向优势生产基地集中,加快建设一批规模大、效益高、品牌响、布局合理、优势明显的名特优农产品生产基地,影响和带动全市现代农业产业的发展。
第二,着力提升农业产业经营能力
传统农业条件下指导农业生产,主要是考虑“怎么种、什么时候种”等“生产性问题”,而现代农业则要更多地考虑“种什么、种多少、能不能卖得出、市场如何进入”等“经营性问题”。长期以来,传统农业生产存在着“两个脱节”,一个是千家万户的家庭生产经营与千变万化的社会需求和市场相脱节;另一个是计划经济遗留下来的产、加、销等环节相互脱节。过去农民收入增长缓慢,除了传统种养殖方式和技术落后、劳动生产率低以外,主要原因还在于这“两个脱节”所造成的“农业产业链短”,农业的效益难以在农业内部得到充分体现。现代农业的发展,很突出的一条,就是通过产业的概念,把生产、加工、销售、科技等各类组织联结成为一体,通过产业链把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有机结合起来,通过产业化带动把现代科学技术、先进营销理念吸纳进来,通过产业整合把农民组织起来,从而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农业“强在生产、弱在加工、难在流通、低在效益”的状况,提高了农业综合效益,提升了农业产业竞争力。
一是要突破加工。进一步确立“扶持农业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的理念,加快发展“产业延伸、专业分工、培植基地、带动农户”的龙头企业,培育一大批农产品加工企业。要按照产业发展规划,立足主导产业,明确发展重点,坚持“一企一策、分类指导”原则,加快龙头企业发展速度,重点扶持产业关联度大、带动力强和科技型、外向型龙头企业,扩张规模,增强实力,提升档次,做大做强。同时,采取各种有效措施,鼓励、引导和扶持各类农产品加工企业,千方百计把资金和技术带进农业,把初级农产品转化为商品带进市场。
二是要培育主体。充分发挥我市资源优势和产业特色,加快建设一批市场定位准、生产水平高、投入密度大、带动能力强的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和农业科技示范园区,形成优势特色明显的园区农业。坚持以产业化龙头企业、加工企业、规模生产基地和种养大户为载体,以农业项目建设为着力点,采取积极有效的激励政策,引导“三资”开发农业,用工业的方法来培育农业产业的市场竞争主体。进一步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大力发展各种形式的物流业态,通过建设专业特色市场、搭建物流平台、强化与上海市场对接等各种手段,促进产销紧密衔接,不断增强农民进入市场的能力。
三是要不断增强农民组织化程度。要围绕主导产业的发展,按照“民有、民营、民享”的原则,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农技组织、基层供销社、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组织联合种养销大户,兴办各类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和支持有能力、有实力的龙头企业,牵头组建农产品行业协会,把相关的加工营销企业、专业大户组织起来,努力发挥行业代表、行业服务、行业自律、行业协调等方面的功能,提高农业生产的组织化程度。要善于发现能人,敢于引进能人,重点扶持能人,鼓励和支持他们带领更多农民闯市场、办基地、谋实业,增强千家万户农民的产业经营能力。
第三,着力提升农产品市场竞争能力
经过20多年改革开放,农业形势已经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大宗农产品已经形成了供求基本平衡、丰年有余的格局。农业的主要问题已经不是生产能力不足的问题,而是市场能否销售、竞争能否有优势和经济效益是否明显的问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除了价格因素以外,主要在于农产品本身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在于农产品是不是符合消费心理、消费习惯和消费需求。随着生活质量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强调农产品质量、品质和安全。因此,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提升农产品质量品质、维护农产品消费安全,已经成为提高农业经济综合效益、提高农产品市场份额的重要手段,也是常州农业主动接轨上海农产品市场、参与国际竞争、发展优质高效农业的必备条件。
一是要加快建立常州现代农业质量标准体系。立足于体制创新和机制创新,按照国家质量标准,坚持规范管理、扶优扶强、政府和市场双重推动等原则,建立以质监部门为主体的监督管理体系,以农林部门为主体的行业管理体系。横向突出专业优势,纵向衔接相互配套,加快构建涵盖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监督管理、行业管理、检验测试分工明确,监督检测、受托检测和自我检测相结合的常州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新体系。要围绕大宗农产品、名特优新产品、出口创汇农产品,加快农产品质量标准建设,重点加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生产采标、贯标以及企业标准的制定和推广应用。
二是要加快无公害农产品基地建设。加快结构调整,应对“入世”挑战,农产品的安全性及品质已经成为关注的焦点。要切实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进一步加快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积极争取省和国家级无公害农产品基地认证,重点抓好大宗农产品和区域特色农产品的无害化生产。要把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生产标准和生产技术,作为农技培训、“绿色证书”培训、现代农民培训的重要内容,全面提升农业生产者、经营者的绿色环保意识和水平。
三是要强化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进一步健全农产品安全管理制度,完善质量检测和监督体系,集中统一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要进一步完善检测手段,制定强制性措施,切实加强对生产过程中有毒、有害物质使用的控制。要严格把好市场准入关,对于一些有害物严重超标的农业生产资料和农产品,要坚决禁止其流入市场,确保农业生产安全。切实加强从“田头到餐桌”全过程质量监管,保证上市农产品质量和品质安全。
第四,着力提升农业科技支撑能力
在现代农业竞争中,农业科技水平的高低,已经并将越来越成为确立农产品比较优势的核心因素。生产成本要靠科技来降低,农产品品质要靠科技来提高,质量安全要靠科技来保证,市场品牌要靠科技来打造。因此,推进农业科技进步是发展常州现代农业的决定性因素。
一是要合理定位农业科技发展的重点和方向。着重加快农业科技工作的“五个转变”:一是从追求数量,向更加注重质量和效益转变;二是从为农生产服务为主,向为生产、加工与生态协调发展服务转变;三是从以资源开发为主,向资源综合利用、集约利用转变;四是从主要面向农业内部,更多地向面向市场、超级市场转变。五是从侧重于单项技术、种子推广应用,向致力于农业综合技术和大面积推广、培育优势主导产业转变。既要努力提高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能力,更要积极引进和消化吸收先进农业技术和经验,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二是要坚持“产学研”协同推进。要紧紧围绕常州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产学研”联合,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制定好农业科技发展长期计划和分工作计划。围绕壮大农业主导产业,做大做强优势农产品,坚持走 “产学研”联合的新路子,大力组织和加强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以及农技推广机构的合作。要充分发挥农业科技示范园和优势农产品新品种和新技术推广基地的作用,进一步引导科技力量向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和科技示范园区集中,使优势农产品生产基地和示范园真正成为农业科技攻关、科技示范、科技推广、科技培训的主战场。
三是要加快培养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农业科技队伍。要坚持“农科教”相结合,加快培养和引进一批农业科技带头人、农业技术推广人才、农业科技企业家、高素质农民和农业科技管理人才;进一步加强农民职业技术教育和技能培训,提高农民参与科技创新、吸纳先进技术的能力;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农技队伍建设,强化科技服务,增强科技应用和成果转化能力。通过专业培训、定向辅导、继续教育等多种途径,提高农业技术人员和农民的专业素质,全面提升科技对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的贡献率。
第五,着力提升农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农业资源是农业生产的基本条件,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根本保证。改善农业生产基本条件,治理生态环境,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农业发展的一项长期任务,也是建设常州现代农业必须具备的资源和环境保证。
一是要确立生态农业理念。发展生态农业,不仅是改善农业生产环境、增强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现代农业发展的特征和方向。要牢固确立农业生态理念,加快建立“优质、高产、高效、安全、生态”的现代农业生产新体系。既要追求高产高效,更要重视安全和生态。要以高新技术、现代生物技术为手段,充分利用我市农业生态资源,把优势农产品的生产纳入生态循环,大力发展现代绿色农业、生态农业和有机农业。
二是加强农业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坚持“合理利用、有序开发”和可持续发展,有效保护和合理开发土地资源、生态资源,切实加强和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要在加快农业结构调整、提高资源产出率和农业综合生产力的同时,积极改进资源利用方式,增加农业生态性投入,努力建设集约化经营和资源节约型农业。要切实加强农田水利、土壤和水资源建设与保护,严格控制并禁止高毒、高残留、高污染生产,切实保护农业生态环境。
三是要打造绿色农产品品牌。随着“集市农业”向“超市农业”的转变,市场对农产品质量、保鲜和加工技术以及品牌都提出了越来越明确的要求。要按照绿色品牌的建设标准,加快建立涵盖产前、产中、产后全过程、并与国际标准相接轨的绿色农产品标准体系,逐步实现以绿色标准“组织生产、评价质量、规范流通、指导消费”的目标,进一步加强绿色农产品基地认定、产品认证和标志管理。特别是充分利用上海农产品流通平台、展示平台、科技平台、信息平台,突出绿色主题,加快建设一批“绿色农业生态工程”,使常州成为江苏和“长三角”地区绿色生态农业的新亮点。
三、关于当前重点要抓好的几项工作
今年以来,我市的农业经济形势总体是好的,但要完成全年的目标任务,工作还十分艰巨。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咬定全年的目标不动摇,确保全年各项目标任务的完成。当前要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要抓紧做好常州现代农业产业发展规划。今年国家农业部发布了《优势农产品布局规划》,省里也制订了《江苏省优势农产品产业发展总体规划》和15个优势农产品产业发展规划。我市也已经明确提出了农业产业规划的要求。今天的会议上,农林部门已经就这项工作做了说明。希望各辖市、区和市各有关部门要结合各自的产业优势和工作职责,按照“全面规划、分步实施、总体布局、重点建设”的基本思路,切实加强对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工作的研究,抓紧制定相关的区域配套规划和专题计划,并协助有关部门和研究机构,共同做好全市农业产业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
二是要组织落实好常州农业(上海)推介会暨名特优农产品展销会。今年10月份,我市将在上海举办常州农业投资说明会和农产品展销会。这是我市围绕上海市“四大中心”建设目标、主动宣传常州、集中展示常州优势农业、加快与上海农产品市场接轨的一次重大活动。市委、市政府对这一项活动十分重视,将组织专门工作领导机构和筹划办公室。希望各地、各有关部门按照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抓紧落实好各自承担的任务,超前做好项目联系、市场对接、企业展示等各项准备工作,确保这一次上海投资说明和产品展销会取得圆满成功。
三是要进一步加快农业结构调整。要按照农业产业发展规划,及早安排好明年结构调整重点建设项目。要进一步加强对在建农业重点项目的管理,按照项目建设内容和序时进度要求,抓紧组织实施,尽快发挥效益。要建立项目实施情况报告制度,加大项目验收和考核力度,规范项目建设管理,保证支农资金的有效投入。通过农业项目的有效组织、实施和推动,加快农业结构调整,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
四是进一步落实好全年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稳定的各项工作。进一步消除“非典”和洪涝灾害等不利影响,抓紧抓好农业生产的各项指导工作,抓好农作物病虫害防治,切实加强防治技术指导和为农技术服务,确保秋熟增产增收。进一步完善“一事一议”筹资制度,积极稳妥地推进农户承包地使用权有序流转。组织实施好市政府即将出台的“土地换社保”政策,切实解(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决失地农民、农村低收入家庭和弱势群体的生活保障问题,维护好农民的合法权益。
五是要认真组织好无公害农产品及产地的申报认定。要以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体认定为契机,全面开展无公害农产品产地环境评价。今年要确保金坛、溧阳两辖市无公害农产品产地整体认定成功。同时要积极组织无公害农产品申报认定,确保今年全市无公害农产品数量有较大幅度的增加。
同志们,建设常州现代农业是贯彻十六大精神、全面提升我市农业发展水平的根本要求,也是加快推进农村“两个率先”的战略性举措。希望全市各级、各有关部门进一步认清形势,把握机遇,求真务实,真抓实干,为推进富民强市、创造常州农业发展新业绩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