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敬业,让平凡的人伟大
敬业,让平凡的人伟大
敬业,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重要元素。《礼记》中有“敬业乐群”之说,孔子也主张“敬事而信”“执事敬”。所谓 “敬业”就是“凡做一件事,便忠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事上头,一点不旁骛。”简单来说,敬业就是用敬畏、敬重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认真负责、一心一意、精益求精地去做好自己该做的事。
在今天,敬业,是党和国家提出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一。纵观古今,举凡有敬业价值观的人最终会由平凡而伟大。
诸葛亮为报刘备知遇之恩,一生不辞劳苦,兢兢业业,呕心沥血。实现了他《后出师表》中所说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成为一代名相,流芳千古。居里夫人,以自己的勤奋和天赋在物理学和化学领域,都做出了杰出的贡献,成为唯一的一位,在两个不同的领域两次获得诺贝尔奖的伟大的科学家。时传祥,是我国上世纪五十年代的一位“宁肯一人臭,换来万户香”的掏粪工人,他用一颗朴实的心记住了一个通俗的道理:掏粪也是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一部分。他把掏粪当成十分光荣的劳动,以身作则,以苦为乐,不分分内分外,任劳任怨,满腔热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1959年,时传祥作为全国先进生产者参加了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群英会”,受到全国人民的爱戴。
人们都会用“人梯”、“蜡烛”、“渡船”来诠释教师的无私奉献精神,用“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来赞美教师所从事的职业。然而,在这些光环背后,却是教师那令人钦佩的敬业精神。
我们的班主任敖华东老师,是一位五十多岁的老教师,凭着他热爱教育事业的精神,凭着他关爱学生的热情,凭着他丰富的教育教学经验,凭着他娴熟的职业技巧,在工作岗位上几十年如一日,像渡船一样送走了一批又一批的学生。可谁知道他患有严重的胃粘膜下垂和胆结石的疾病,据说在四年之前他就应该是躺在手术台上接受手术治疗的病人,可为了事业,他一直坚持到今天。在班主任工作上,他民主治班,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管理班级,他心细如发,常常把学生的错误行为消除在萌芽状态,他关爱学生,多少个深夜他还在灯下为顽皮的学生洗、补衣裤,多少个雨雪之时,他徒步跋涉在家访的路途之上;在课堂教学上,他坚守“以生为本”的教学宗旨,为了编写导学案,为了制作课件,为了批改作
业,他熬了多少个通宵;为了辅导学困生,他放弃了多少休息时间;在他的课堂上我们有如坐春风,沐春雨,欣喜不已,大家都说上他的课“牛”。敖老师不愧为我校敬业群体的代表。
作为一名学生,学习便是我们的职业,我们就应该用敬畏、敬重的态度去对待它,无论哪一门学科,我们都要去认真负责、一心一意、精益求精地学好它。在我们的身边有何尚没有这样一心向学的同学?我们的学习委员小东就是其中的代表。她的学习节奏总是比别人快上几倍,当我们还在寻找课本时,他的课桌上已整整齐齐地摆放着课内所要的用具;课后,当同学们在嬉戏时,他仍在作业本、草稿纸上认认真真地写着算着。还有浓眉大眼的团支书小炎,他家住远离学校几十里的高山芭桃村,又是单亲,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家中只有他和七十多岁的爷爷奶奶。上学放学都得靠他自己步行,经常是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冬天手冻的红肿甚至感染溃烂,他仍然坚持学习,从不叫苦。真可谓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些勤奋刻苦,一心向学的同学,他们的学习成绩始终名列前茅。他们因此而多次受学校的表彰。
人,确实有无限的潜力,但“没有人能随随便便成功”,只有不断的挖掘,才会释放出来。让我们以身边爱岗敬业的模范为榜样,树立敬业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努力学习开始,心无旁骛,专心致志,埋头苦学、积极奋进,以优异的学习成绩来回报祖国和人民吧!
第二篇:我心中的毛泽东 伟大的平凡人
我心中的毛泽东
我小时候对毛主席的认识一直都停留在一首歌里。姥爷总是唱给我听。就是那个“东方红,太阳升,中国出了个毛泽东,他为人民谋幸福,忽而黑呀,他是人民大救星。”我就一直有个问题,为什么毛泽东回事中国的红太阳,为什么他会是救星呢?今天就借着这个机会,让我真真正正的了解了一次我们的伟大领袖毛泽东。
在我看来,毛泽东是一个很伟大的平凡人。毛泽东是有豪气的,也许真的是时势造英雄,他二十几岁就有“问苍茫大地,谁主沉浮?”“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的远大抱负。他能在革命前途一片迷茫的时候,看到“星星之火可以燎原”,鼓舞士气,他在国内刚结束内战百废待兴的时候,知道唇亡而齿寒,果断的出兵抗美援朝。
他的豪气体现在战争中,而不是战场上。这两者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毛泽东拥有这让人惊叹不已的军事才能。他从未举过抢,打过仗,但他绝不是纸上谈兵。他能够让我们的军队用小米加步枪战胜大炮坦克,在双方力量对比悬殊的情况下领导红军打破了国民党的三次围剿。在数十万国民党追兵的围追下从东南经万里长征到达陕北,领导中国人民战胜了军事力量强大的日本侵略者。抗美援朝、抗美援越。这些都是他带领着我们的军队完成的一项又一项在对手眼中不可能完成的任务。他就像是中国的太阳,指引着我们前进的方向,带领着人民开创新的世纪。他打下的天下不是他的天下,而是人民的天下。他真正实现了人民的当家作主。他提出“三个世界”划分的战略和中国永远不称霸的重要思想。这些都是他豪气的表现。
同时他又是有文气的,他在战争的过程中不断抒发着自己的情感,将自己战斗过程中的感受和对战斗胜利以及对未来新中国的憧憬都在诗词中表现的淋漓尽致。“天高云淡 望断南飞雁 不到长城非好汉 屈指行程二万 六盘山上高峰 红旗漫卷西风 今日长缨在手 何时缚住苍龙”这是何等的激昂高亢,即使是在诗词中,都会体现出他满腹豪气。我觉得毛主席的是和一般的专业文人相比也毫不逊色。有的人甚至称毛主席是“中国最后一个词人”。这显然是毛泽东超脱绝大多数古今中外政治家以外的主要原因。一个精通诗词的文学家又能成为一名军事天才和为国家除旧布新的建设者,这是怎样的气魄与能力所能早就的呢?
也许就是他这样的文气与豪气,使得那个时代的中国人对他是无比的崇拜。这和现在那些疯狂的追星者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我想如果不是人民对毛主席的这种无可比拟崇拜,也许文化大革命还发动不起来。
毛泽东的确就是一个平凡的人,他为我们中国每一个平凡的人谋利,为每一个平凡的人造福。因为他是一个平凡的人,他知道怎样去创造一个能够让每一个人都过上不仅食饱饭族而且幸福美满的生活。因为那是他的向往。他打下这片天下就是为了这个最终的目的。但打天下实际上比创造天下要简单一些。在打下一片天下之后面临的是一个百废待兴伤痕累累的中国,我们不仅要恢复我们的经济,还要创造更多的成绩,让人们不仅在生理上富足,更要达到精神的崇高。面临这些问题,不是一位领袖就能够做到的。何况他还是一个平凡的人。就因为是一个平凡的人,所以他也会犯错。
他是农民出身,所以他身上存在小农思想。中国经历了几千年的封建社会,封建遗毒的消除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毛主席身上也是有封建遗毒的,甚至可以说我们现在或多或少的还是存在一些封建思想。像现在一些所谓的高官的完全是官僚主义作风。他不像一些小说作品里所虚构的统治者那样,手握重权,可是视它为无物。他看重自己的权力,他怕自己的权力被别人夺走。他犯了和朱元璋和赵匡胤一样的错误。我觉得他把毛岸英送到朝鲜战争中去锻炼,是想要子承父业,这就是典型的封建思想。他错误地估计了国内形势,被林彪江青等人利用发动了文化大革命,给中国人民带来严重的创伤,如果毛主席是一个普通的老百姓,他犯地这些错误无伤大雅,但是他是国家领导人,他的政策、言行都要影响中国人的生活,甚至是世界人民的生活和思维习惯,所以他的错误放大了。
毛泽东晚年是犯了严重的错误,但是我们也不能偏激,说毛主席是一个暴君,把他说得一无是处。放大他的错误并不是去指责,而是要我们吸取教训,更好的实现人民的富足。
我们只能说毛主席不是一个完美的人,他有莫大的功劳,也犯过严重的错误。但是我认为总的看来还是功大于过的。因为他是一个平凡的人。
综上所诉,观点很明确。毛泽东在我的心目中就是一个很伟大的平凡人。
第三篇:思想汇报:感受到了平凡人的伟大
敬爱的党组织:
看完2009年感动中国,感受到了平凡人的伟大,是什么使他们有了那样的精神?是什么力量使他们变得伟大?这些人真的令我感动,感动的想流泪。他们经历不同,他们的共同点就是伟大。卓琳,平凡至伟;朱邦月,一家之主;阿里帕·阿里马洪,母爱最真;沈浩,践行信念;李灵,心灵放歌;翟墨,云帆沧海;陈玉荣,挚爱齐天;张正祥,勇者无敌;萨布利亚·坦贝肯,光明心生;宋文骢,壮志凌云。
感动中国人物卓琳——伟人邓大平的妻子,她一生与小平相伴,在革命战争期间他们紧紧相随不离不弃,卓琳与小平同志共度枪林弹雨。在小平同志的事业受到挫折时,她仍然伴随在小平同志身边。这就是爱的力量,爱的伟大吧。在像小平同志那样伟大的人物的身边确实需要一个像卓琳同志那样平凡的伟人。有了卓琳的支持小平同志才有了伟大的成就卓琳同志把爱情转化为信念,一生相伴,支撑着小平同志去创造新的时代。
为留守儿童办学的女大学毕业生李灵,她毕业后可以到城市、高级学校任职。但她看到家乡里的留守孩子的情况,便决定留在家里为留守儿童办学。这是一个伟大的决定,而坚持这个决定更加不容易。在她办学过程中,经历了种种挫折、困难,她也想过放弃,然而当她看到留守孩子们对知识的渴望,对学习的热爱时,她又一次为了孩子而继续办学。办学没有资金,她就去沿街收旧书来让孩子们读,一片赤诚却招来阵阵非议。为了孩子,她没有放弃。正是这种精神使她坚持下来了。
李灵一个普通师范大学的毕业生,她为了孩子们的求学之梦而放弃了自己的青春去灌溉下一代祖国的花朵,她为了自己和孩子们的梦想而奋斗着。而同时想一想我自己,我也有梦想,但是自己有为梦想付出了多少呢?遇到困难就退缩,总是感到自己是不幸的,总是埋怨说自己的命运不佳。想一想李灵,她在那么艰苦的环境下去办学,一肩挑起了那么多孩子的梦想,她没有放弃。这让我感受到了生活的希望,只要自己有梦想,不怕困难,朝着梦想而努力,永不放弃就会迎来成功。
我带着家人的期盼来到大学,他们对我的期望很高,自己确实有些压力,但是我要把压力化作动力,像翟墨一样扬帆起航,现在的我虽然不能为祖国做出那么大的贡献,但是我完全可以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奋斗,实现自己的理想,报答家人。我的家人虽然没有为了我而割肝暴走,但是家里的父母为了我的学业也付出了很多很多。我不仅要为自己而奋斗,我也要为了家人而努力,将来报答自己的父母,还有伟大的祖国。
我没有留守儿童那样的悲惨命运,因此我更要努力,更要加油,为了梦想而奋斗。我现在的生活环境要没有朱邦月那样艰苦,他能在为了一个承诺而付出那样的努力,而我呢,更应该为了给父母的承诺而奋斗。我的生活虽然不是一帆风顺,但是比起2009感动中国的人物我的小挫折真的不算什么,我可以通过努力而战败挫折,***同志在遇到挫折时身边有他的妻子卓琳不离不弃,而我现在身边有着父母的支持,朋友的鼓励,更不应该轻言放弃,我要为了自己的目标奋斗。看了伟人们的事迹,更让我感受到了希望,感受到了光明。
之前有的时候真的感到没有希望,特别是遇到挫折的时候,有的时候真的想放弃自己的梦想,去享受生活,看到了我伟人们的生活,我的小困难就算不到什么。朱邦月他只能用自己的退休金来维持家里的生计,我作为免费师范生,有着国家的资助还有家人的支持,我还怕什么呢?
我对父母承诺过我不要再像他们一样做农民,只会种田不会其他的。虽然我现在不会再像他们一样种田,但是还有更高的目标等着我,我要为了自己的目标而奋斗。沈浩为了乡亲们的挽留的红手印而践行信念,我也要为了自己而践行信念,为了自己的梦想而奋斗。感动中国人物感动了整个华民族,也感动了我。他们令我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光明,他们告诉我不要轻言放弃,要为了梦想而奋斗。
汇报人:好范文
第四篇:平凡人让世界变得不同(精选)
平凡人让世界变得不同
积土成山,水滴石穿。水滴和尘土是那么的渺小,可是持久下来也有着不一样的成绩。人也一样,每一个独立的人是那么的平凡渺小,可是当你做一件事情,持久的做下去,即使开始你很默默无闻,最后也会被发现,有着不一样的精彩。2011年感动中国人物中就出现了这样的一对平凡的夫妇——胡忠、谢晓君夫妇。
他们曾经都是成都一所学校的老师。2000年,胡忠看了一篇关于甘孜州康定县塔公乡一所孤儿学校急需老师的报道,动了支教的念头,而这一决定得到了妻子的支持。3年后,谢晓君带着3岁的女儿也来到这里支教。2006年8月,一所位置更偏远、条件更艰苦的学校创办了,她主动前往当起了藏族娃娃们的老师、家长甚至是保姆。
视频的一开始是胡忠在拿着哨子叫孩子们起床,然后他开始做饭。看着那些简陋的校舍,处处精简的厨房,真的很难以想象一个原来在城市里生活的还不错的人能够抛弃一切在这里生活了12年。他们夫妇俩撑起了一个学校,撑起了当地藏族孩子的一片天。他们的工资少的可怜,他们经常要忍受寒冷、饥饿和对家人的思念,他们有时得了病还要撑着,因为怕耽误孩子们的学业。他们的孩子因为从小就到了这个地方,脸上也有了高原红,和别的藏族孩子没有什么差别。
他们所做的一切不知道让多少人汗颜。像于丹说的:“这两位老师让我们知道:人最大的富庶在于爱和信念的坚持,他们用生命提携了孤儿的成长,在一个物质繁盛的时代里,他们仍然让世界相信:精神无敌。”
在看到谢晓君在病床上还念着孩子们的样子时,眼泪就下来了。一个人要有多么的善良才能理解并支持丈夫这样的一个决定,一个人要有多么的勇敢才能一起放下父母来到这样一个陌生的地方,一个人要有多么的博爱才能把所有的孩子当做自己的孩子一样时刻念着。这是一个多么美丽的女子啊!
不是绝情,是极致的深情;不是冲动,是不悔的抉择。
我相信他们的事迹一定在一些人心中有了一些触动,而那些人们也会有一些行动。是的,只要有信念,只要持之以恒,平凡人也可以改变世界。
第五篇:平凡人的赞歌
师生读品悟
平凡人的赞歌
——读《平凡的世界》后感
阚家镇克兰小学 于欣世
学生时代曾经读过路遥的《平凡的世界》,当时只觉得于自己离的太远,难于体会作者笔下的人生。如今也已过而立之年,再次拿起这本书觉得看见透了一些东西。《平凡的世界》 中的“世界”正值改革开放之初,新旧思想在碰撞,古老的中国正在经历着痛苦的蜕变。如今已是改革开放30周年,再去看那段历史,令我们感慨之余而又掩卷沉思。《平凡的世界》写的是孙少安、孙少平这对兄弟俩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为改变自己的命运,努力奋斗所遭受的现实生活中无穷尽磨难的故事,真实的再现了改革开放初那一代人痛彻心扉的情感经历与爱恨情织,是一部苦难的史实。
《平凡的世界》第一部第一卷,作者就写道:“他(孙少平)慢慢懂得,人活着,就得随时准备经受磨难。他已经看过一些书,知道无论是普通人还是了不起的人,都要在自己的一生中经受许多的磨难……”孙少平还在给妹妹的信中,写过这样一段话:“首先要自强自立,勇敢的面对我们不熟悉的世界,不要怕苦难,如果能深刻理解苦难,苦难就会给人带来崇高感,亲爱的妹妹,我多么希望你的一生充满欢乐,可是,如果生活需要你忍受痛苦,你一定要咬紧牙关坚持下去。有位了不起的人说过:痛苦难道是白忍受的吗?它应该使我们伟大!”一开篇早就给后面的磨难埋下了伏笔。
平凡人与苦难总是不分家的,《平凡的世界》由始至终弥漫着苦难意识。小说告诉我们:苦难,作为人对现实非自觉承受,并不单指物质生存境况的艰窘与酸辛,更意味着人在困苦的境遇中对人生的特有的心理感受,意味着现实生活对于人正当、合理愿望的嘲弄与对激情的压抑;小说告诉我们:苦难的遭遇能磨砺坚强的意志,人只有经过苦难的炼狱,方能读懂人生,走向成熟;小说告诉我们:苦难导致人生的缺陷与失衡,进而产生追求超越与平衡的反差与张力;小说告诉我们:人生的价值,在于对自身苦难的严峻正视、深刻思考、透彻理解、不懈抗争。路遥是借孙少平的嘴和手,表达了他对人生苦难的认识和思考。路遥是陕北清涧县农民的儿子,在《平凡的世界》中,路遥以史诗般的笔触描述了在中国社会历史变迁的大背景下,黄土地上普通人的悲欢离合。作品问世即好评如潮,并获得了茅盾文学奖。重新回想这部书所囊括的时光,依然会发现从1978-1985年以来的岁月是那么令人神往。生活在彼时的人们以劫后余生的喜悦憧憬未来,用感恩看待刚刚过去的梦魇……一切都笼上了理想的光环。没有咖啡馆,没有浪漫的海滩风景,在那小小的西北黄原城里,在那无名花草盛开的小土坡上,依然能成长出传奇般的爱情。
三十多年过去了,80后、90后们是无法理解与认知省委领导的女儿田晓霞与煤矿工人孙少平之间的爱情。一个不争的事实是,现而今已然完全没有了此类爱情发生与成长的土壤。抑或说,作家连想像的欲望都不再有。煤矿工人与省报女记者之间有着何等的距离?即便是作家能想到,这样的情节读者与观众能否接受?在这样的问号背后,刻就的是大众对人与人关系的认同与否定。所以,这一次在翻阅《平凡的世界》时,内心充满着平实的欢喜与复杂的情感。我必须老实承认,孙少平,这个英俊、纯朴、向上的男青年曾经赢得了年少时的我的深深热爱。我甚至因此而热爱他的生活历程——从黄土地出发、建筑工人到煤矿工人。现在,三十年后的今天,在许多公共媒体中,他们,孙少平以及孙少安们——由于平凡而沉默,由于苦难而甘于平庸的一代,注定缺席并命定成为弱势并沉默的群体。
要说到《平凡的世界》对现在社会的影响力,我觉得早已超越了文学作品本身的意义,要透视深层次的社会问题,必须关注平凡人的生活,唱响平凡人的赞歌,不要因为他们渺小,就可以忽略;不要因为他们沉默,就可以恣意计划他们的人生;不要因为他们处于弱势,而横遭冷眼、嘲讽。走在茫茫的人海里,我常常深感困惑,困惑于川流不息的车辆中平凡人们的退隐,更困惑媒体、大众对金钱、权贵的追逐与渲染,对凡人生活与生命的漠视。每当我读到民工追讨工资的报道,当我看到或听到被儿女赶出家门的孤零无助老人,被父母遗弃的无辜的孩子,遭受家庭暴力所困扰的妇女时,会愤怒,会动容,他们正和《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安、孙少平、兰花一样是社会的弱势群体,期待社会的关爱。2008年的中国,一场用“悲壮、惨烈、举世震惊”都难以形容的“5.12”大地震是对全体炎黄子孙的一次心灵洗礼,是由平凡人汇聚起来的生命赞歌,是啊,再小的爱心乘以十三亿也会成为爱的海洋,再大的困难除以十三亿也会变得渺小,平凡的生命也会绽放迷人的花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