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找失落的钥匙》读后感

时间:2019-05-13 08:30:1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寻找失落的钥匙》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寻找失落的钥匙》读后感》。

第一篇:《寻找失落的钥匙》读后感

《寻找失落的钥匙》读后感

------袁海军 与这本书结缘,是在到处寻找就业道路时,从学大教育那里领来的,有幸得老师受赠此书。我以前从图书馆借了不少很专业的教育类的书,但是往往翻了两页就扔下了。但这本书不同,大部分是生动的案例。而且针对性的分析出很多的教育现状,并且详尽讲述了问题的解决方案。读起来很轻松,并且受益匪浅。

刚拿到这本书,我就一口气就读了大半,我认为,这本书不但适合老师和家长,也适合研究教育行业的读者,甚至学生也可以从这本书中丰富的案例找到自己的影子,一方面理解父母及师长的良苦用心,另一方面也能从这些事例中找到自己走出某些阴影的办法。

这是一部教育题材的长篇报告文学,生动再现了个性化教育这种全新的教育模式在新世纪的土壤里从播种、萌芽、抽枝吐叶到开花结果的全过程。作家萧斌臣曾经的第一职业是中学教师,后转行从事新闻采访和文学写作,但仍长期致力于对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现状的观察与思考。2009年4月至2010年3月,作家历时一年深入个性化教育一线,先后对200多名个性化教育从业者、研究者和部分接受个性化教育的学生及其家长进行追踪采访,并以敏锐的洞察力、翔实的素材和案例、细腻传神的笔法,写下了这部30万言的长篇报告文学。“如果您是一个执著追求教育本源与真谛的教育工作者,如果您一直在关心中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走向,如果您家有儿女,且正在为儿女的教育问题而烦恼„„请您打开这本书,您就会发现,您已经走进了一个全新的教育天地„„”。这是写在前面的话,不禁吸引了我们这些与教育无法分开的读者。书中一个个生动的教育案例深深的吸引了我,我被那些为了探寻教育真谛的人表现出的执著、勇敢、坚定与不懈而震憾,被那些为了培养孩子们的个性化教师的的教育事例而感动。书中提出了个性化教育,也叫“1+1”,这种模式为每个学生都提供一套符合自己个性发展的解决方案,通过合作学习,互动交流实现学生社会化发展的最终目的,真正做到了“因材施教”。

给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教育应该更像种地,而不是开‘木工厂’”一节。这节中讲述了一个初一男孩儿王问之的故事。这个男孩儿有着深度近视的眼睛,酷爱中国古典文学,语文成绩极好,然而在数学方面却“每次考试就蒙个10分、8分”的。提到语文他的眼睛就放光,再难的古诗也能倒背如流,自信心会在此大大增强,而每每到此,她的妈妈总是泼他冷水,说他数学成绩太差,孩子的信心瞬间丧失,更加害怕在她面前展现自己的长处。作者以华罗庚和巴金为例,论证了教育应该是一个“扬长”的艺术,如果按照现在的教育制度,就不可能有中国现代数学史上和文学史上的两座奇峰。现在的学校教育体制把培养人的学校,办成了出标准件的工厂,甚至是很粗放的“木工厂”。作者引用吕叔湘先生的一个类比:教育的性质似农业,而绝对不像工业,论述工业是把原材料用规定的工序,制造成符合设计的产品,而农业是把种子种在地里,给它充分合适的条件,如水、阳光、空气、肥料等,让它自己发芽生长,自己开花结果。教育家叶圣陶也很赞成这个比喻,他认为受教育的人的确跟种子一样,全是有生命的,能自己发育自己成长的;给他们充分合适的条件,他们就能成为有用之才。因此,作者呼吁,应该把教育办成种地而不是开工厂,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性及特长。

在现行教育体制还有很多弊端的今天,要在现有的大班模式下,体现个性化很不容易。但是个性化教育中的一些经验亦是可以借鉴的。比如分层教学,针对学生不同的数学基础和思维能力,开展分层教学,更能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有利于对学生进行个性化教育,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根据学生的数学知识和思维能力水平将一个班级的学生分层,针对不同层次学生制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

“学校、校外、家庭三教互动是可期待的明天”阐述了学校、社会教育和家庭三者对学生的重大影响。学校教育是当今教育模式下的教育主体,学生的很大部分时间都在学校度过。在中国,教育辅导机构盛行,为学生开展各种补习,有些会让孩子收获不小,但更多的是无情的剥夺了他们本应自由自在的权利。科学的教育模式应该充分注重这三者之间的关系,极力协调,共同为教育服务。

另外,作者的一些教育理念很有参考意义:用爱心和责任点燃学生的梦想、把快乐还给孩子、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学生,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等。在教学中我们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兴趣,树立学生的信心,传授正确科学的学习方法。力争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添加趣味和快乐的因素,变“学海无涯苦作舟”为“学海无涯乐作舟”。

唯一美中不足的是,这本书中学大教育机构出现的频率太高,我认为读书嘛,就是应该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抛开这种类似广告的部分,这本书的意义还是非常重大的,值得一读!

书中经典语录:

每一个问题孩子背后都有一个问题家长;

多用拇指,少用食指,慎用小指;

小小的一个改变,足以改变孩子的心智;

适合孩子的教育就是最好的教育。

第二篇:读《寻找失落的钥匙》后感

读《寻找失落的钥匙》后感

读完这本书让我对个性化教育有一个全新的认识。首先个性化教育不是一个老师可以完成的,必须有一个团队来完成,这个团队的组成又是一个科学的组合,包括:前期咨询、分析诊断的咨询师、负责孩子学习管理的学习管理师、专业的科任老师、心理咨询师和考试研究老师组成。每个老师担负着不同的责任,这些老师围绕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和身心发展的有效改进与提升,个性和人格受到充分尊重,兴趣和爱好得到良好培养等目标,分工合作,为学生提供全程跟踪管理、定期测评、回访反馈的全方位服务。

个性化教育不仅仅是模式的改变,改变了学习的兴趣,个性化教育让学生快乐学习,触摸到教育的的内核。根据我看完这本书的总结以及一些经验,对个性化教育对中国教育体制改变总结如下:

一、个性化教育建立了一种新型的师生关系,师生关系归于了真正的平等,老师和学生既是师生关系,也是朋友关系,这是很难得的。老师一改往常的一本正经,师道尊严的风格,而是蹲下来,以一个服务者的身份来对待学生,既是专业的学习指导者,又是学生快乐学习的制造者。

二、个性化教育是真正探索和践行“因材施教”,为每一个孩子设计一套教学方案,用一个团队为一个孩子服务,这是教育的梦想,在学校教育的不可能做到的,个性化教育做到了!

三、个性化教育把学习的主动权还给了学生,让学生做自己学习的主人,这是新课改的的要求,学校教育正在努力在做,但是效果不好,个性化教育恰恰做到了。

四、个性化教育不仅是单纯的课外补习,还是让学生找回学习的信心、找到学习的兴趣、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让孩子快乐学习,轻松学习。这正是学校、家长所盼望的,也是教育的本质。是真正的“减负”。

其次,个性化教育的对象不仅仅是学生,还有家长的教育,建立良好的家长教育体系具有重大意义,因为家长是个性化教育的支撑者,家是孩子生活得港湾,真正行之有效的个性化教育,必须做到家校互动,我看在实践的过程中的很多案例都说明了这一点。家长教育也是个性化教育的延伸,大部分家长都缺乏必要的家庭教育的培训,家长教育也适合于针对性很强的个性化教育。个性化教育

在我们国家虽然孔子在2千年以前就提出了“因材施教”,在我们国家新的教育形式下还是刚刚开始我们期待个性化教育也能尽快走进传统的校园,在学校至少应该在教育理念上形成趋同,在强调集体意识时,加强对个性的尊重,在班主任工作中,更注重爱心教育、鼓励教育和对弱势学生的关爱和帮扶。

最后,我更加期待学校、校外和家庭能三角互动,因为目前中国的教育是学校、家庭和课外辅导机构,呈三足鼎立,学校教育正在加强,一足独大、家庭和课外成长缓慢,属于跛腿教育,并且互不协调、互不配合,问题不少。要协调好三方资源,做到协调互补,需要共同的努力,只有三角互动,三种教育形式才能形成合力,我们的教育才能进入最佳状态。

第三篇:《寻找失落的钥匙》作者-会场演讲稿

感谢大会的主办方给我这个机会,让我向在座专家们,老师们,朋友们,分享一下我自己对个性化教育的感悟和理解,我18岁参加工作,第一个职业是中学老师,在家乡当了八年的中学语文老师,人生第一职业对他一生的影响是非常深远的,后来我在86年离开教育岗位,然后转行做新闻,包括后来做专业作家,我觉得不管走多远,对教育的关注一直是不能改变的。这一次写个性化教育,看起来非常偶然的机会,我刚开始接触个性化教育的时候,接触学大的时候是去年4月份,当时我有一肚子的疑问,我提了十个问题,我觉得不太可能。感觉到中国教育应该有几句话这样说,中国改革开放以来总量规模是发展最快的,无论基础教育还是高等教育,反过来也是中国无数家庭收益,改变了很多家庭命运的行业。包括我自己是真正的农村田埂上走出来的,我们小时候家里面对我们的人生设计,长大了到供销社当售货员那是最了不得的,因为风吹不到,太阳晒不到,雨淋不到,人家还要来向你开后门,那是很了不起的。如果不是小平同志的发展战略,我们现在还在农村田里面农耕劳作,为了一天三餐去奔波,包括我们现在中国最有名的国际性大导演张艺谋可能还在陕西咸阳国棉八厂扛棉花,所以教育确实改变了千家万户,改变了很多人的命运,我也看到另外的问题,教育也是遭受诟病最多的行业,教育部长是最难当的一个部长。中国那么多部长里面很多人都不知道,教育部长名气最大,教育部长是挨骂受气最多的一个部长。

教育牵涉到千家万户的利益,任何一点细微的变化,都引起巨大的震动,另外教育这些年来也暴露了它的一些问题,比方说应试教育的问题。我们对教育的评价

1、发展最快的行业,2、老百姓收益最大的行业。

3、遭受诟病最多的行业。

中国教育学会会长、著名教育学家顾老有一个非常率真的说法,他主要说,中国教育现在存在的弊端,一个是应试教育,千人一面的教育,缺乏个性的教育,这个问题不需要我去过多阐释,这些年来因为这个原因大家思考探索教育出路,无论体制内的教育工作者,还是体制外的新兴市场的新教育人,大家都在共同探索,怎么样走出困局,怎么样走出问题。个性化教育因为这样应运而生,个性化教育产生的问题三个原因。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社会进步,以人为本的理念深入人心。我们现在再不是原来仅仅强调集体主义,亲自每个人做螺丝钉,越来越追求个性的追求和性格差异,人民群众对个性化教育需求与日俱增。个性化教育在这样一个背景应运而生。

今天侧重讲一下我对个性化教育的感悟,以学大为主倡导的个性化教育有几个基本特征,我概括成三个1对1,4个环节,5个核心价值观,刚才在下面的时候有当地媒体朋友找我谈,1对1和学大有什么差别,渊源关系怎么回事,学大1对1,不是一个老师对一个学生上课。三句话,1、为每一个学生置一套教育方案。

2、在单位里面由一个老师对一个学生上课。

3、一个教育团队为一个学生提供全程的跟踪服务。这三句话是个性化教育的重要特征。

中间一个1对1,一个老师对一个学生上课,这是最肤浅的理解,前提是为每一个学生设置一套教育方案,这才是个性化教育的基本前提。因材施教的特点,必须先认识这个材,你才能够去提取你的教育方案,为每一个孩子设计一套教育方案,这个孩子与别的孩子有什么不同,这是一个不同点。

一个老师为一个学生授课,不是简单一个大课堂,刚刚到学大的老师,区别在于大班学校上课,一个老师对几十个学生上课,到学大有的老师一开始认为,我在这里一个人对一个学生上课,一个声音大一点,一个声音小一点,这就是1对1,这是不对的。学大的汪老师就谈了转型,你要为每一个学生备课,现在课本比较开放,教材比较开放,汪老师讲,他面对10个学生,就有7个不同版本的教材。另外每一个学生不同,学生程度不同。北大附中,四中,101中学来的尖子学生来提升,是突破高原区的学生一种备课方法,有的是不及格的线下学生,你要解决他的提升,也是进步的问题,解决他学习中困难问题,这是不一样的,每一位学生要备不同的课,这是跟原来不一样的。他不仅要备课程,要备学生,要备家长,要备课前,课中,课后。这简单的1对1不是我一个人对一个学生讲课。

另外一个教育团队对一个学生进行跟踪服务。在学大这一块个性这一块更突出,明确的几个岗位,一个教育咨询师,一个学习管理师,还有一个个性化教师,心理咨询师,考试专家团队,这样组成一个教育团队为全程孩子服务,1对1一群人为一个孩子转,我们看下面四各环节有什么作用呢?

1、教育咨询师,他要改变教育可以向医院诊治病人一样,可以做到“望闻问切”现在我们大班教育这一块,老师对学生的了解,比较多的是经验积累,很多老年教师为什么比较吃香,比较受追捧,是因为经验比较足,阅人无数,一看学生就知道这个学生的。学大教育有PPTS测试系统,学生进来通过很短的测试拿出整套方案出来,知道你学生基本特征,包括你是哪一种类型的学生,你是感知型的,还是什么型的,你是做发明型的还是艺术型的,还是管理型的,还有你各个知识各个阶段到底存在哪个漏洞,到底是智力的问题,还是非智力的问题,是学习方法的问题还是学习态度的问题,这样使得每一个学生来到学大的时候,就能够在比较短的时间里面,老师对他的情况了如指掌,教育咨询师和PPTS测试报告。这是个性化教育对中国教育的贡献。我们将来学校可能会引入这个东西,因为你缩短了了解学生的过程。教育咨询师像医院里坐堂大夫一样,首先看病,然后开出处方,把问题找到,这个职业是一个开放性的职业。

学习管理师简称“学管师”,像现在传统学校里面的班主任,他跟班主任不太一样,因为他这里比较强调建立新的师生关系和家校关系,在传统里面是教育和被教育,对老师和学生而言,老师和学生教育是教育和被教育,连带家长也差不多这样,学大在个性化教育这一块强调两重关系,1、学生肯定是你的被教育者,老师是教育者。

2、学生和家长是你的客户。你和他的关系是一种平等的关系,就要求学习管理师要成为几者之间的纽带和桥梁。定位为1:是学生的朋友,2、你是家长的教育顾问。对学生来讲,你不能够像传统学校这样对学生,(当然传统学校这样做也不错)。尤其对家长这一块,因为他是你的客户,所以你为他提供优质教育服务的义务。

个性化教师的产生,也是从传统教师里面转型过来的,第一代个性化教师转型经历了很多阵痛,因为有很多观念上变化。这里面有几大方面。

1、授课方式不同。一个老师对一个学生上课,为每一个学生备课,备课上很多环节不同。

2、个性化教师身份变化,以前就是教受教育,现在两个身份,你作为老师是教育的主导者,你要把握教育的主动权,另外你还是教育产品的提供者,在学大还有很重要的不同,就是学大的老师,是由家长挑选的,挑家长和学生可以挑选老师;可以中途置换老师,如果我对这个老师上课不满意,我是可以换的。中间上了几节课学生提出意见说我不要这个老师,就可以换。换老师有些理由,当然有的理由很充分,有的理由不充分,或者小孩很无厘头的。学大教育的老师被换下来也要找理由,为什么被换下来。

心理咨询师也是个性化教育对整个教育的一个贡献,现在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而且提前。从幼儿园就开始竞争起,小学、初中、高中、大学一路竞争下来,对学生心里有普遍影响,在传统学校也关心这个问题,也考虑到了,但是在学大这一块,他特别突出抓住,因为团队里面就设置了心理咨询师的环节,要求把关心学生的心理健康作为教育工作的常态,这是他的四个环节。

五个几个特征:

1、适合就是最好。1)建立全新的“名师”评价体系。我当时在学大采访有一个担心,我说中国现在名师资源稀缺得像熊猫一样,都是国宝。现在我们择校热常热不退,不是择校园环境,而是择名师,体制内的名师像宝一样的关着不出来,哪有名师来为我们提供个性化教育呢?你没有名师怎么提供个性化教育呢?我在一年多采访里面学大个性化教育研究院院长贾智会老师,他提出了一个口号“没有最好,适合就是最好。”我们过去名师评比有一套体系,一个工龄,一层层往上积累,很多指标限制你,今年评多少,明年

评多少,很多人有名师素质的,但是评不到很高的位置上去。所以名师是象牙塔,塔尖上的人。但是名师是不是适合每一个学生呢?有一个家长数学考30分,家里很有钱,坚决要找北京市中心的特级教师,费劲千辛万苦找到了,3万多块钱,补了2、3个月,从30分补到32分。后来家长很生气,你完全误人子弟。后来有人跟他说不是别人错了,不是名师有问题,而是家长自己有误区,有迷恋名师的综合症,名师肯定是不错的,但是名师是不是非常适合教您30分的孩子?名校的学生本身就是全市拔尖,非常适合指导锦上添花的学生,但是他恰好不太习惯于做30分孩子的转化。所以学大提了理念“没有最好,适合就是最好”什么样的学生配什么样的老师,这跟传统学校的快慢班不一样,把差的老师教最慢班,派最好的老师教火箭班,而是根据学生特点,包括性格特点。包括你基础教育比较差的学生,他要派给你比较循循善诱的,比较讲学习方法的老师,一点一点退回去,再退到你熟悉的地方,再往前进。还有性格上的差异,比如活泼的学生让活泼的老师教你等等。怎么样评价名师,怎么样建立我们的名师群,2)对评价的权利交给谁。校长说你是不是好老师,上级主管部门说你是不是好老师。个性化教育把名师的评价交给谁?交给受教育者,教给学生,教给家长,这一点对传统学校现在做起来比较难接受的,但是肯定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2、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我们原来唱歌颂毛主席歌的时候,叫一把钥匙打开千把锁。传统教育要大班教育,理念就是一把钥匙打开多把锁。一个班老师讲课之后,多数要听,但是个性化教育强调人和人是有本质差别的,是有差异的,每一个个性都是不同的,所以要强调一把钥匙打开一把锁,这样1)要告别千人一面的教育模式,2)强调对每一个教育对象同等的关注。

这一点刚开始在学大教育不相信,我想不可能做到,后来跟学管师一起跟学生打交道,跟咨询师一起咨询,发现真的不错,不管你多么差的学生,包括让家长认为精神病的,送到疯人院的学生也接受,他找到病根,找到原因,给你设置方案,其实我们应该有一个观念,我们现在传统学校里面的差生,绝对不等于坏学生,但是差生在学校里面经常受挫折,经常挨批评,就变成坏学生,至少在老师眼中,在家长眼中,在同学的眼中成为坏学生。我们认为一把钥匙打开一把锁也是他的核心价值理念。

3、学海无涯乐作舟,我们传统理念讲刻苦学习,吃得苦中苦放为人上人,学海无涯苦作舟。学大理解是这样的,学习像我们旅行,登山。大清早要出去,但是为什么乐此不疲的旅游呢?因为发现亲近自然的快乐,发现美的快乐,发现征服的快乐。在学大的理念是学海无涯乐作舟,把学习的快乐找出来还给学生,这一点做得比较好。

4、让中国的家长持证上岗。这是我们采访中间发现一个非常普遍的问题,就是中国几乎绝大部分问题背后,肯定有问题家长,中国家庭教育这一块田园荒漠,这是不争的事实,中国家长都认为孩子出生就是天然的,其实,家长应有两个定位,一个法定监管,还有你是孩子的第一任终生老师,后面专业的职务,你不学习是不行的,学大的家长这一块也做了很多工作,并且未来会成为一个新的市场增长点。

5、拆了墙咱们就是一家人,这句话是《红灯记》一句话,实际上沈阳学大和当地学校互动合作的时候有这样一句话及校外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这样三位一体是和谐教育的最好模式,实际上中间还是有壁垒的,学大非常希望倡导校内教育,校外教育,家庭教育三种互动,因为咱们在同一片蓝天下做着同一件事情,现在还是有差别的,我们希望这个壁垒能够早日囊括,包括今天很多校长来参加个性化教育的研讨,这就是非常好的开端。我理解个性化教育对中国教育贡献不仅仅对课外教育贡献,对校外教育贡献,对中国教育的整体贡献,越来越长的时间会看出价值。

1、弥补了以大班教育为主的,现行教育的缺陷。为现行教育缺陷“打补丁”。

2、评价学生,评价教育机构,评价学校,新的思路和标准。适合就是最好,交给谁来

评价的问题。

3、昭示中国教育未来发展的基本走向。

4、为中国教育改革、发展与创新开普勒一个试验区。这个试验区的主题就是个性化教育。

我个人感觉,历史往往是小人物改写的,引发中国农村体制改革,和后面经济改革的事情,不是经济学家做出来的,而是18个农民盖手印盖出来的,引发个性化教育的变革,也是几个站在教育边缘的年轻人,这个足以我们思考。无论体制内体制外都在做一件事情,只要我们目标一致,都朝着目标前进,不管我们往哪一山出发,我们一定会走到我们目标的大海。

第四篇:寻找失落的精神世界

寻回失落的精神世界

当你看到公交车上有一位小朋友主动让座给老人时,你会投去赞许的目光吗?当你看到一个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女孩随口吐痰在地上,你会去提醒她吗?当你……

这些不过是一些小事,或许我们都已经司空见惯了,正因为这样我们会把小朋友让座视为理所应当,把女孩随口吐痰视为见惯不惯,既不会赞扬,也不会提醒,这一切都说明我们正在麻木中,而且麻木的越来越厉害。

曾经,雷锋精神时时在耳边响起,现在,只剩下利欲熏心。物质世界的时代仍在继续,人们的精神世界却在一点点的枯萎,一点点的拜倒在利益的石榴裙下,当哪天我们回首的时候是否会自我反省,寻找那失落的精神世界。

人之初,性本善。儿时的善良纯真早已被物欲横流的社会打磨的不见踪影,人们被金钱束缚,为面子虚伪,一颗颗黑暗的心剥了一层一层始终不见原来的那抹红,但我相信只要挣脱虚伪的枷锁,原本炽热坦诚的心就会回来。

好在我们的社会中还有那么一些用真心去对待社会的人,为了追捕歹徒而英勇牺牲的人民警察,几万人参加他的葬礼,人们默默的为这位英雄送行。人民泪流满面,是对他的同情,敬佩,赞美?我想更多的是对自己麻木的过去的悔恨,立志像英雄学习,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些英雄们,人们正逐渐褪去麻木的外衣、虚伪的枷锁。

欣喜的发现,物质丰富的今天,人们也在努力寻找回失落的人类精神,人们的精神世界正在不断丰富。我想:物质生活和精神世界不应该此消彼长,而是应该相互促进。我们的社会正这样发展着。生活在如此一个物质生活与精神世界同样丰富的世界中,你会不会也心存欣喜呢?

第五篇:《寻找失落空间》小感

《寻找失落空间》小感

根据老师的推荐,开始阅读这本书,随手读来,就被书中新颖的观点和通俗易懂的文字所吸引,带领我走进一座神奇的宝藏,探幽寻秘。大一大二的学习多注重建筑内部空间的功能分区、造型的设计,而忘记了观察思考身边的社交空间。本能的认为城市就是由各类建筑、道路和绿化组成的组合体,本能的认可了室内公共空间,忽略了内心对大自然、室外公共社交空间的渴望,本能的认可了只为交通而存在的道路,习惯了行走在道路上的匆忙感和恐惧感。

品读着这本书,也让我与《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进行了对比、思考,《美国大城市的死与生》重点强调了面对街道、公共公园、真空地带等失落空间,从提高土地使用性质的多样性来改善,通过不同时间段的不同人流产生场所的存在感,而《寻找失落空间》则更看重运用图底分析理论、联系理论、场所理论等在城市宏观规划上的把握,通过营建围合的场所,变化的景观环境,富有人情味和归属感的公共交往空间来吸引人流,其共同目的都在于使自己产生对城市的认同感和依赖感,创造和谐的社会环境。

罗杰.特兰西克通过历史的印迹,探寻城市一步步的发展历程,以及在这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方案的可借鉴性及其不足性,让我思考如何运用这些理论去创造出适合中国特色的规划建设方案。书中全面地描述了功能主义理念的哲学、演变及其影响,并介绍了今年来评论界对其的一些重要反响,不同于很多的西方城市,中国的城市仍在快速的发展阶段,但中国仍在运用已被各方强烈评判的理

论建设城市,不断产生难以治愈的失落空间,这让我对中国现阶段车轮下的城市表示深深的担忧。

对中国而言,在高楼林立的今天,想单纯的营建欧洲城镇式的密集性的低层围合空间已经不可能了,而创造积极空间最简单的方法,是运用低平的建筑群及其所形成的比周围地域更加密集的形态,并从建筑群中勾勒出城市空间,而这种图-底关系可行性太低,但对规划师来说,应当时刻把他作为城市设计的一种概念性指导原则放在心里。在高层建筑间为了保持街道空间的整体性,一种方法就是从高层建筑到低层建筑之间作出清晰的空间转换。事实上,同一个城市空间中尅包含这两种不同的建筑形态,低平的建筑形态对应街道的公共活动,而后退的高层建筑形态部分,则配合私人利益往城市上空发展的需求。在以上基础上,我认为设计的关键仍在于通过连接理论产生整体的连通性,加强环境景观的变换,减弱城市道路、停车场对空间的分割,加强适应各种不同地形的空间围合设计,通过活动支持形成场所文脉,留出一定可发展的空间,让人们有更多的机会用各自的特色给环境留下印记,使它能被每个人作为亲切的场所来使用,用这种方式,空间形式和使用者相互理解和适应,在一个相互的过程中彼此强化。

书中提到了导致城市失落空间产生的五个主要因素:对汽车依赖性的增加;现代主义运动中建筑师对公共空间的态度;城市更新时划分城市用地所采取的城市用地区划和土地使用政策;一些现代公、私营机构不愿承担城市公共环境的义务;旧城核心区废弃的工业、军事

或交通用地等,这些消极仍然在中国广袤的大地上肆虐着,为了避免产生更多的失落空间以及改善已形成的失落空间,这需要政府、民众以及设计师的共同努力。政府必须制定有效的空间设计政策,而设计师则必须深刻理解成功的城市设计背后的设计原则。设计师应该编制设计总图,使其成为空间脉络和用以界定外部空间的建设蓝图,而不是简单地设计这些建筑。环境设计的必要条件之一是单体建筑应融入其外部的公共空间之中,以使城市的空间形态不会因为城市用地换分和主观的交通系统的分隔而沦为牺牲品。

第三章中通过对历史典范的回顾揭示出成功的硬质空间主要包括三个方面:三维立体构架;二维平面形式;空间中实体布局。“三维立体构架”确定了空间的边界、围合的程度以及围合界面的特性,如同垂直的体量与水平空间的关系一样,空间的穿透性、遮蔽性、开敞度以及表面装饰对空间的特质具有极大的影响。围合界面与人的尺度关系以及三维立体构架和地平面的联系也是确定三维边界的主要因素。“二维平面形式”指的是地平面的处理和连接方式,包括其材料、纹理和组合等。“空间中的实体”是指提供气氛和视觉焦点的雕塑、水景和树木等,是空间值得记忆的要素。这些实体可以锚固中心并赋予空间以活力,但这些要素中最充满活力的还是使用空间并赋予空间生命的人。最成功的城市空间范例都是有这三个概念有组织的充分混合二构成的。这对我们营建积极的“硬质”和“软质”的城市空间提供了一定的设计原则。

书中第四章详细介绍了在现代空间演进研究和历史典范分析的基础上,得出的有关城市设计的三种理论:图-底理论,连接理论和场所理论。我们需要深刻理解每种理论,针对每个城市设计的不同项目,恰当并且综合地运用这三种理论,而不是沉迷于其中的一种理论,就把其他两个放在一边。

最后,通过一步步理论与实例的结合,得出空间设计的五种原理:连续有序的活动;边界的水平围合和边缘的连续;整合的桥梁;轴线与透视;室内外的结合。这些理论的综合利用可以显著的提高我们城市设计的成功率。然而我们也不能只是守旧和缺乏远见的,设计者必须将新的元素纳入其中,以反映历史的变化。整合的设计方法不是静止不变的,而是必须与变革和创新相结合,以赋予当代使用者更多的意义。

下载《寻找失落的钥匙》读后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寻找失落的钥匙》读后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失落读后感 (5篇模版)

    读完了悬疑大师的丹•布朗的最新小说《失落的秘符》,感觉很精彩,失落读后感。丹•布朗的小说一向精彩得让人拿起书就舍不得放下。这本小说主要讲述的是这样的一个故事:哈佛大学......

    小学作文:寻找自己的钥匙

    寻找自己的钥匙 每个人心底都有一扇门,并且,我们都在寻找那一把钥匙。忽然发现,自己真的好卑微,却整天在做着明星梦,幻想自己成了歌坛新秀。因此,离自己的钥匙越来越远。从此,我每......

    寻找开启梦想大门的钥匙(范文模版)

    寻找开启梦想大门的钥匙 梦想是一种意识里的追求,是一个奋斗生存的目标。梦想再大也不嫌大,追梦的人再小也不嫌小,一意孤行会浪费有效地时间,合理的计划与安排才会有成就的希望......

    寻找心中的那把钥匙

    寻找心中的那把钥匙 ——《小孩不笨2》观后感 天下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题记 我是在《教师职业道德》向华老师的带领下,怀着极其复杂的心情来欣赏《小孩不笨......

    寻找读后感

    寻找读后感 篇1我会看《寻找时间的人》一书,完全是因为此书的封面封底介绍,均说此书很了不起,值得一看!的确,翻开书,我很快被里面一个个充满悬念的小故事吸引住了,仅仅只用了两天时......

    寻找失落的灵魂(国旗下讲话)[推荐]

    寻找丢失的灵魂 第一周国旗下讲话 今天,当一群世界上不同民族、国家的人一起交流时,从他们的谈吐、举止、习惯将折射出不同民族的特质:如德国人的严谨与刻板,英国人的绅士与高傲......

    失落的一角读后感

    方博涵失落的一角是一个圆形的东西,因自己少了一个角,要去找回属于自己的那一部分,失落的一角读后感。因此,他开始了自己的旅行。经过太阳的暴晒,冷风冷雨,经过千山万水,在寻找角的......

    失落的一角读后感[本站推荐]

    失落的一角读后感读完一本名著以后,相信大家都有很多值得分享的东西,为此需要认真地写一写读后感了。但是读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失落的一角读后感,希望对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