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初探

时间:2019-05-13 08:41:38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初探》,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初探》。

第一篇: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初探

课程类别:必修课程名称:课程代码:任课教师:

吉首大学研究生课程论文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初探

彭兴富

吉首大学研究生处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初探

摘要: 方法是主体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活动中所采取的方式和手段。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是为了达到既定目标,教育者、受教育者参与思想政治活动所采取的各种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的总称。能否有效地实现受教育者的思想转变和觉悟提高,是衡量教育者所选择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好坏的唯一标准。方法的好坏直接与效率的高低相联系,甚至成为成败的关键。因此,当我们确定了正确的思想政治教育内容、原则以后,必须配之以正确的方法。本文仅就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特点和运用中的注意问题展开论述。

关键词: 方法;隐性教育方法;特点;情感因素

一、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特点

毛泽东同志曾比喻方法就是过河的桥或船。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研究,挖掘出更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方法问题既是科学又是艺术。方法得当,则事半功倍;方法欠佳,则事倍功半。

(一)显性教育方法的特征

从总体上来说,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分为显性教育方法和隐性教育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显性方法在实践活动中虽存在已久,但作为一种方法概念,则是在 20世纪 90年代初期 隐性方法!提出之后,才概括出来的与隐性教育方法相对应的一种方法类型。当前学术界比较有代表的是王瑞荪所下的定义:“显性教育是指充分利用各种公开的手段、公共场所,有领导、有组织、有系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1)大家都公认,显性教育方法是一种有组织的、公开的、直接作用于影响教育对象的方式,它不是单个方法的名称,而是同一种类型的方法称谓。显性教育方法具有以下特性。

1、专门性

显性教育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组织机构或教育者专门设置与使用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形式与工作方式,为传达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而存在,围绕思想政治教育目的的实现展开活动,随着教育任务的完成而结束。它是教育主体与客体都熟悉的专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如政治理论教育法、先进人物报告法等。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采用的就是显性教育方法。

2、公开性

采用公开的形式和手段(包括有目的地利用大众传播媒介和互联网站),向教育对象开诚布公地传达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要求,是显性教育方法的最显著特点。它要求教育主体利用公开场合与公开方式,公开表明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和目的,公开表达和彰显思想政治教育的主张和要求,直接与教育对象进行沟通,尽最大可能叫人们直接感受和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3、规范性

显性教育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存在与使用需要组织权力和组织规范做支撑,具有规范使用和规范参与的属性。所谓规范使用,是指显性教育方法大多要由国家或组织用制度的形式加以规范,向教育对象提出参与的要求并制定故意不参与的惩罚条例,以规范组织成员的参与行为。如大型的集会中升国旗奏国歌这种政治教育的显性方式,大多数国家都以法律的形式给予确定。

(二)隐性教育方法的源头

一是现代课程理论提出的“隐性课程和隐性课堂”。该理论认为学校对学生的教育,除

了需要设立正规和正式的教育外,还应该设立隐性的课程和课堂来覆盖学生正规课堂之外的活动空间,让学生在隐性课程中通过自主的活动获得教育。这一理论在 20世纪 90年代初期由教育学介绍进来后,很快被引入学校德育的改革和创新之中,同时也给思想政治教育概括这类方法予以启迪。

二是国内在研究和借鉴西方国家思想政治教育的经验时,特别注意到它们的一些方法具有很强的渗透性和隐蔽性,国内的研究者逐渐倾向用“隐性教育方法”对其进行概括。随着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与发展,现代思想政治教育的形式和方法发生了很大变化,思想政治教育与人们的业务活动、文化活动和日常生活相结合、相渗透的实践发展日益突出,用“隐性教育方法”的概念来称谓这类方法就得到了相应的认可。20世纪 90年代以来,思想政治教育隐性教育方法的概念频繁地被引用,它的渗透和隐蔽形式越来越受到重视,以致被视为新世纪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未来模式和发展方向。

(三)隐性教育方法的特征

1、潜隐性

显性教育方法是把强制性的教育目的巧妙地隐藏在“非教育”的其他活动之中,使受教育者在一种无压力和无反感的情况下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达到教育目的。隐性教育方法靠的是人的无意识接受状态。教育者巧妙地将教育目的蕴含在教育活动中,由于受教育者的某些心理需要,如好奇、兴趣、归属、安全、尊重、从众、认可、成就感等,使受教育者间接地、潜移默化地接受信息,达到教育目的。

2、广泛性

隐性教育方法将教育内容渗透到方方面面,从人们生活的多个角度展开,不显山不露水地对教育对象的思想、动机、态度、行为、价值和其他心理的成长方面产生潜移默化的塑造作用和广泛影响。

3、载体的多样性

隐性教育方法形式多样,载体多样。自然景观、人文环境、规章制度、文化氛围、校园环境、网络空间等等,都可以成为其使用载体。

4、效果的持久性

隐性教育方法运用多种形式把教育内容寓于载体之中,这种形式论道而不说教,生动而不空洞,娱乐而不庸俗,使富有教育意义的道理通过受教育者喜闻乐见的方式悄悄润入心田,在其心灵深处积淀下来,逐渐形成良好的品质、崇高的理想、坚定的信念、超凡的气质等,虽然只能通过循序渐进日积月累的培养和潜移默化的影响而慢慢地养成。但是一旦养成,就会成为一个人的道德资源,沉淀心底,净化灵魂,发挥持久的效果。

二、在运用过程中促进显性教育方法与隐性教育方法结合,取长补短,相互促进

(一)显性教育方法在过去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中一直处于主导地位,产生了显著的教育效果。但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社会环境和人们思想多样性、自主性的变化,效果大不如前。世界上的任何方法都不是全能的,每种方法都有自己特定的使用范围和功能特长,因而也都有自身的局限性,显性教育方法也不例外。显性教育方法的局限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

1、覆盖面有限

显性教育方法一般在有组织的正式场合使用,起作用的范围主要集中于政治生活和组织生活领域。因而对人们政治生活和组织生活之外的广阔活动空间则难以覆盖,更难以发挥影响作用。一旦遭遇其它生活空间中负面思想信息和观念的影响,显性教育方法的教育功能和影响作用更会大打折扣。

2、强制诉求的色彩较浓重

显性教育方法大多要依赖组织力量得以展开,强制色彩较浓。这对意识形态的宣传是有

利的,但对个体教育对象来说,接受起来要更为困难。在人们自主选择意识增强的今天,稍有不当,就可能导致产生逆反心理。

显性教育方法的这些局限是同其特有的功能长处交融于一体的,有的可以通过创新发展,使之保持在一定的水平上,而不至于形成过大的负面影响,有的则是附着在长处之上不可能克服的,不可能要求一种方法解决所有问题。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发挥隐性教育方法的优势,取隐性教育方法之长以补显性教育方法之短。

(二)隐性教育方法的优势

第一,从心理接受机制来讲,隐性教育方法更易于为人所接受,凡是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都有一个接受过程,这里从心理学角度分析一下。

从心理学角度来理解,所谓“接受”,是指接受主体(即教育对象)在外界环境影响下,尤其是在教育的控制下,选择和摄取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能动的活动。思想政治教育接受特指发生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内的接受活动。它是指接受者由于自身的需要,在接受环境的作用影响下,通过某种中介对接受对象进行反应、选择、整合、内化等多环节构成的连续的、完整的活动过程。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作为一种教育活动,这种教育活动理所当然包括着接受活动在内。“接受”就是意味着承认、相信。一个人接受某种思想,就是这种思想进入了人的头脑。从一定程度上来说,“接受”就是教育的实现。因此,接受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一个关键性、决定性的环节,正是这个环节决定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成败。

心理学的研究证明: 人在无意识状态下更容易无抵抗地自然而然地接受外界刺激和信息,许多潜移默化的教育往往能起到很好的教育效果。教育对象在心理不设防的状态下不知不觉地接触、了解和认同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做法,符合人的无意识接受心理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要求。所以它比显性教育方法具有更大的优势。

第二,隐性教育方法具有广泛的适用性。隐性教育方法的覆盖面广,适用于所有的教育对象,而且相对而言,对青少年的教育效果更好,当然这与青少年的身心特征密切相关。前苏联教育家霍姆斯基说: “造成青少年困难的最重要的原因在于,教育实践在他们面前以赤裸裸的形式进行,而处于这种年龄的人按其本性来说是不愿意感到有人在教育他的。”(2)所以把教育内容和要求渗透到青少年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教育法,非常适合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即使在教育对象对思想政治教育产生逆反情绪时,使用隐性教育法也能淡化教育意图,在人们心理不设防的情况下自然轻松地开展教育活动,顺利实现教育目的。隐性教育方法在覆盖面上的优势又是显性教育方法难以企及的。

第三,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法有利于开展自我教育。自我教育是指作为主体的个人,自己对自己的教育,即把自己作为教育对象的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青少年自我意识的发展,自己对自己进行教育的意识增强。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能够在不触动青少年逆反情绪的前提下,给青少年的自我教育提供契机,创造条件。这一优点显然又是显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所不能比拟的。

(三)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的启示

显性与隐性是相对的,所谓隐性只是在特定时间、特定空间上的隐性,当这种隐性的影响越来越大时,教育的目标指向必定会使人在特定的环境中意识到它的存在,认识到它的意义,从而有意识地加以控制,甚至把它提到显性的议程上来。那么,如何做好两者的转化和渗透是我们所应该研究的。对于隐性教育中的积极一面应该发扬光大,尽量控制其消极方面。对于显性教育中某些非本质、不重要的问题,我们可以把它变为非显性的部分,让学习者自己去体会领悟,同时针对显性教育的某些薄弱环节,我们也可以借鉴、渗透隐性教育的一些做法,淡化显性教育中具有的强制性、使人容易反感的部分,以一种隐性的方式表现出来,使它更容易为受教育者所接受。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交织在一起,共同起作用,不可偏废,应根据不同的需要和情境做好它们的转化。同样,我们可以从其中得到启示: 发掘显性教育

方法中潜藏的隐性因素,加强对隐性教育方法的把握,促进其与显性教育方法的结合;同时,对于隐性教育方法中,能够有利于把握传达主导思想理论和价值观念的,应充分重视,形成一定的理论系统,以显性的教育方法表达出来。

三、在方法运用过程中的几点建议

(一)影响受教育者接受状态的因素有很多,其中情感因素作为一种非理性因素是影响接受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情感是人们普遍存在的一种心理活动,是人们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愿望和态度产生的内心体验,它反映着客观事物与人的需要之间的关系。接受主体的情感体验、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情感相容度是教育接受活动中产生正负效应的关键,影响着认知行为走向。在思想政治教育视野中,情感是指个人依据一定的思想观念和道德标准去评判自己和别人的行为时所产生的一种情绪体验,它有其特定的内容和独特的作用形式。积极性的情感,可以强化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同;消极性的情感,对接受思想政治教育会起到抑制作用,会弱化受教育者对思想政治教育的认知。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考虑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的情感因素。

1、教育者的情感因素: 教育者是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组织者、激发者和管理者,同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的传授者。在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的情感主要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对自己职业的情感。作为人类灵魂的塑造者和社会文明的传播者,思想政治教育者要有敬业之心。现代心理学研究表明,当人乐于从事某项工作时往往会产生一种自我实现的心理体验,这种心理体验就是在自己工作时所感受到的幸福感和快乐感。二是对教育内容的理解和认同。对教育内容的理解和认同是教育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基础,是与受教育者产生共鸣的前提。三是对受教育者的心理感受。思想政治教育是做人的工作,只有关注、关心、关爱自己的受教育者,才会与受教育者形成良好的情感沟通,教育者才会得到受教育者的欢迎,才会使思想政治教育所传播的思想、传授的道理为受教育者所信服、所接受。

2、受教育者的情感因素:充分挖掘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积极的情感因素,可以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可信性和生动性。譬如,教育过程中教育者的情绪和心境总会有形无形地渗透到教育过程中,积极向上的情绪和健康乐观的心境有利于教育过程的顺利进行和教育目标的有效实现,反之就会对教育活动产生阻碍。因此,在进行思想政治教育时,要做到情中有理,理中有情,情真理切,情理交融。

(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是做人的工作的,更确切地说是做人的思想工作的,没有一定的知识素养和工作能力是做不好这项工作的。思想政治教育之所以能够使受教育者无意识、无抵触地接受教育,并将教育内容内化为自己的信念,与教育工作者的素质和修养密不可分。在国外,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由有经验的、懂心理学、教育学、伦理学、社会学的专业人士来担任,他们懂得教育规律、知晓学生心理,在施教过程中能及时把握学生的心理变化、解决心理矛盾,这是一般的教育工作者很难驾驭的。这一点是值得我们借鉴的。目前,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不佳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教育者素质普遍不高,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规律缺乏了解,且在教育过程中常常忽视学生的学习兴趣、认知心理和接受能力,政治课变成了说教课,学生自然不感兴趣,容易引起逆反情绪,影响教育效果。所以,要想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必须选拔一些适合做、善于做思想政治工作的优秀人才来因材施教。

(三)改革现行教育内容,使理论与现实相结合,使教育内容更贴近现实,更接近生活。

现实生活中的事迹和行为是政治教育的活教材,由此受到的教育可以很好地指导个人的思想和生活。我们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略显陈旧,与社会现实严重脱节,理论和实际相背的状况给学生的思想造成了很大的混乱,使学生感到无所适从。因此,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应与时俱进,扣住时代的脉搏,贴近受教育者的实际,使之易于接受、乐于接受。另外还有部

分教师授课缺乏吸引力,枯燥的理论成了学生学习的负担。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性是很强的,脱离现实的理论不能指导实践,增强教育内容的现实成分才能使学生在学习中有收获、有帮助、有启发。若不改变现状,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将无法得到切实的体现。

参考文献:

(1)王瑞荪.比较思想政治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2)苏霍姆斯基.教育的艺术[M].长沙:湖南教育出版社,1983.

第二篇: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一、简单例举(4×5)

1.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方法,思想政治教育的通用方法,思想政治教育的常用方法:

(1)疏导教育法,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引导大家把各自观点和经验都发表出来。主要有分导(分而导之),利导(因势利导)和引导(启发诱导)三种方式。

(2)比较教育法,将两种不同事物和现象的性质、特点进行比较鉴别,得出正确结论,以提高思想认识。就内容而言有横比和纵比之分,具体运用方式包括回忆对比法(回忆过去对比现在,忆苦思甜),比较鉴别法(通过比较鉴别真伪、是非),类比法(通过属性类似现象的比较得出他们其他的共同特征)。

(3)典型教育法,通过典型的人或事进行示范,教育人们提高思想认识,最常用的有两种形式。负面典型(反映落后的、错误的思想)和正面典型(代表正确的、先进的思想)。

(4)自我教育法,按照思想政治教育目标和要求,主动提高思想认识的方法,包括自我修养(反省、反思、自我改造),自我管理(自制、自律)和自我调控(调整与环境关系、认知调控和情绪调控)三个方面。

(5)激励感染教育法,通过激发人们的主观能动性来调动积极性的方法。包括目标激励,奖罚激励,竞争激励的激励方式和形象感染艺术感染、群体感染。

2.思想政治教育分析的基本方法,信息分析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思想政治教育的特点对分析提出了要求。要在开放的环境中进行分析,着眼于动态分析,从言行认识到思想本质,把握事物的本质和主导放面,就具体方式而言有:(1)矛盾分析法,发现矛盾,分析矛盾性质(敌我矛盾还是内部矛盾),把握矛盾特性,分析主次矛盾转换条件。

(2)系统分析法,把各种信息看成一个有机整体来分析,主要包括分析信息要素本身,分析要素之间的关系,分析系统结构,分析系统结构的外部环境。

(3)因果分析法,寻找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主要包括追因和溯果。

(4)比较分析法,通过比较事物的不同方面,以认识事物的本质。包括纵向比较(同一事物的各个历史时期),横向比较(对象、内容、形式、环境等的分析)

(5)定性定量分析方法。定性是确定性质和类型,定量是确定数量关系,对任何事物的分析都是性和质的统一,同时要分清主次和变化,把握量的模糊度。

3.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难免遇到某些特殊的思想问题和行为表现,针对这些问题需要使用一些特殊的方法:

(1)预防教育法,预防人们可能出现的问题,事先进行教育,以防止和避免错误思想和行为的产生。包括普通预防与重点预防,明示与暗示,启示与警示。

(2)心理疏导和心理危机干预,人们的认识要适应社会的发展,必须提高思想素质和心理承受能力,做好心理问题的疏导和干预。一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进行心理疏导、交友谈心,二是坚持立足教育、预防为主,做好危机前的观察了解、危机中的针对干预、危机后的抚慰和稳定工作。

(3)思想转化方法,教育者帮助受教育者将思想由错误转化为正确、消极转化为积极、落后转化为先进。主要途径有,情感融化,打开思想转化通道;事理说服,提高思想转化效果;行为约束,增强思想转化力度。

(4)冲突调解法,对人们的思想矛盾和行为激化状态进行调解,减少冲突导致的破坏。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要瞄准矛盾焦点,及时疏导分流,二是寻找有效方法,妥善处理冲突,如冷处理、热处理,隔离、转移、调解和限制。

4.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方法,也叫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在教育过程中采用的方式,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向实践的发展,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体系中最重要的方法,主要包括基本方法、通用方法、特殊方法和综合方法四个方面:

(1)基本方法,学习理论,进行实践,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是思想政治教育最基本的方法和途径。

(2)思想政治教育的通用方法就是一般方法,包括疏导教育、比较教育、典型教育、自我教育、激励感染教育方法

(3)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方法,是处理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特殊问题的方法,包括预防教育、心理问题梳理和心理危机干预、思想转化和冲突调解

(4)综合方法是在把握各种方法的基础上进行的综合式措施和手段,包括各部门、多角度的协调式综合和交替式综合,教育各个内容和主从综合的并列式综合和主从式综合,业务、工作和各教育方法相互渗透融合的渗透式综合和融合式综合。

(5)隐形教育方法,也是实施过程中的重要方法,主要包括渗透式教育方法和陶冶式教育方法、实践体验法。

5.网络教育的具体方式,基于网络虚拟时空,遵循网络特点和人们在虚拟社会中思想行为的形成发展规律,有意识、有目的的对网络受众进行有效的影响,使之形成适应虚拟社会和现实社会所需要的思想行为。主要包括:

(1)网络信息引擎方式,运用网络信息引擎工具,有意识的搜索相关信息,实施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从而达到思想政治教育目的。

(2)网络疏导方式,教育者在虚拟空间有计划、有目的地对网络上出现的问题进行疏通和引导的方式。主要有两类,一类依据网络载体可以分为即时性疏导、咨询式疏导、渗透式疏导、参与式疏导,另一类根据网络舆情性质分为因势疏导、造势疏导和转向疏导。

(3)网络咨询辅导方式,可以分为咨询和辅导两种方式。

(4)网络自我教育方式,将教育与自我教育结合起来,发挥主体意识,培养自我教育的能力,主要有两个层面,一是网络个体自我教育,二是网络群体自我教育。

(5)虚拟实践方式,主要有组织受教育者参与主题论坛活动,参与社会新闻和社会热点问题的讨论,组织受教育者参与虚拟生活和交往,组织受教育者参与红色主题网站的建设。

6.综合教育方法,是教育主体再把握各种教育方法的基础上,通过协调整合形成为共同目标服务的、同时运用多种方法教育的措施和手段。

(1)主从式综合与并列式综合,主从式综合包括自我与自我教育、现实方法与虚拟方法的综合;并列式综合包括教育与管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社会教育的综合。

(2)协调式综合与交替式综合方式。协调式综合是指综合各个部门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综合体系,形成教育合理;交替式综合是指多角度、多侧面教育的综合(3)渗透式综合方式和融合式综合方式。渗透式综合指思想政治教育向业务、工作的渗透;融合式综合指多个单项教育方式相互渗透融合成一种新的方法,校园文化建设就是这样一项综合建设。

7.思想政治教育载体,是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承载和传递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方式和表现形态,常见的载体包括管理载体、活动载体、文化载体、传媒载体和网络载体。

(1)管理载体,包括组织管理、制度管理、生活管理

(2)文化载体,包括各种文化活动、文化产品、文化建设文化环境等。例如绘画、书法、校园文化。

(3)活动载体,包括本职工作、竞赛活动、文化活动、社会活动、休闲活动(4)传媒载体,包括现代印刷(电子图书、电子期刊等)、电子载体(广播、电视、录音等)、网络传媒

(5)网络载体,主要指计算机网络,包括各类新闻网站、资讯网站、思想政治专业网络等

8.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方法,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主要研究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的科学方法,按适用范围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及各层次:

(1)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方法,规定了其他方法的方向准则和要求,起着导向规范的作用,主要是指实事求是方法、群众路线方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法。

(2)思想政治教育的具体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各个环节起主干作用的方法,包括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收集、分析、处理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决策方法,基本方法等

(3)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操作方式,是具体方法的实际运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的环节,使具体方法更加程序化、规范化。

(4)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运用技术和技巧,运用方法的经验概括,使具体方法更生动、更具体,有利于提高思想政治教育者的创造性,增强教育的感染力和艺术性。

二、简答题(4×10)

1.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的研究对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既有横向联系性又有纵向发展性,其主要内容包括:

(1)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形成、变化和发展的规律(2)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之间的联系规律(3)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具体规律

2.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宏观到微观的层次结构和体系结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除了一般、特殊和个别的层次结构之外,还有纵向和横向上的内在联系,也就是方法论的体系结构问题:

(1)纵向发展结构,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有一个历史的发展的线索,一个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我国古代伦理道德教育的优秀部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思想政治教育经验和成果都是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宝贵财富

(2)横向体系结构,是指各种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联系成一个整体。按照人们的认识规律即认识世界到改造世界到总结提高再到新的认识活动,不断反复下去的规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体系可以建构成相互联系的三大方法:思想政治教育认识方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思想政治教育评估方法。

3.获取信息的途径和方式(1)思想政治教育信息是一种精神文化信息,从本质上讲它是实践基础对客观条件的反映,它的形成和发展在时间上是交错的,获取思想政治教育信息要根据信息发展的时机分别选择调查方法、观察方法和预测方法。

(2)实践活动是发挥思想指导作用,实现主观反作用于客观的基本途径,因而获取思想政治教育信息,只能从实际活动和具体言行入手,其基本途径有: A.一是从人们生活和工作的客观条件入手,人们无论从事什么样的工作都有一定的生活条件和工作条件。

B.二是从人们所从事的本职工作入手。人们从事的本质工作,是人们的主要活动,主要活动的变化经常会引起人们思想的变化

C.从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入手,人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中,总要相互交往,形成各种客观的社会关系

D.从分析社会环境因素入手,人们在学习、生活、工作中,还受到环境的影响。

(3)总之,人们学习生活的过程是在一定时空内的物质运动过程,人们的思想随这个过程发生变化,只要我们善于把握现实生活的过程,考察人们的实际行动,就能获得丰富而真实的思想政治教育信息。

4.实践教育的具体方式,组织人们参加多种实践活动,不断提高思想觉悟和认知能力,随着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人们实践活动的形式不断丰富发展,主要实践包括:

(1)劳动教育,通过生产劳动,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是主要的实践方式,其主要目的和内容在于帮助受教育者认识劳动的地位和价值,树立正确的劳动观点。主要方式包括:生产劳动和公益劳动。为使其行之有效,教育者要帮助受教育者明白劳动的要求和意义,帮助受教育者总结提高,巩固成果。

(2)志愿者服务,是服务者自愿参加的有组织、有目的的志愿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形式。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创造了丰富多样的志愿服务活动,主要有: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扶贫接力计划、“三下乡”活动、共建和谐社区志愿服务活动、大型经济、文化、政治以及社会活动现场志愿服务。

(3)社会考察,有目的的观察、认识、研究社会想象,提高受教育者认识和解决社会问题的能力。进行考察一般有三个步骤,首先确定考察对象、任务、提出考察计划,其次组织受教育者研讨和制定考察计划,最后指导受教育者参加实际考察活动、做好考察记录、整理资料、分析研究写出考察报告。例如:走访革命英雄、劳动模范人物,重走长征路等等。

(4)虚拟实践,指以数字化符号为中介的计算机网络空间即虚拟空间的实践,虚拟实践之所以具有实践功能,是因为人们在虚拟空间中进行的是有计划、有目的、能动地改造和探索虚拟客体的客观活动。这样的活动同样伴随着思想、情感、道德的发展变化,但是不能脱离现实空间陷于虚拟世界,走向纯粹的虚空。

5.理论教育的具体方式,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的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的教育方法,其具体方式有:

(1)讲授讲解,讲事实、摆道理;

(2)理论学习,有组织、有计划的学习(阅读相关理论书籍)(3)宣传教育,利用大众传媒传播正确理论和先进思想;(4)理论培训,围绕某一专题,确定主题内容,进行必要的辅导学习。(5)理论研讨,采用研究、探讨的方式来进行理论学习和理论教育

(6)研究性学习,让受教育者通过研究来学习,发现知识,调动其主动性和创造性。

理论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最常用最基本的方法,但是用好理论教育要准确理解理论的内容,根据受教育者的特点选择教育内容,联系实际引导人们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解决问题。同时在实施过程中要坚持正面说理、以理服人,又要寓情于理,激发受教育者的兴趣,批判错误理论和思想倾向,形成教育合力和综合效应。

6.隐形教育方法,采用比较含蓄、隐蔽的方式使受教育者在有意无意间受到触动,潜移默化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素质的方式,主要有三种途径:

(1)渗透式教育方法,将教育内容渗透到受教育者可能接受的一切事物和活动中,潜移默化的产生影响。用好渗透式方法,要注意选择好合适的载体,活动载体,寓教于行,使人们在活动中亲身感受;文化载体,寓教于文,营造良好文化氛围;传媒载体,采取容易为群众接受、欢迎的形式进行传播。

(2)陶冶式教育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努力营造一个积极向上的氛围和教育环境,使人们在耳濡目染中感受到思想政治政治教育。陶冶中的真善美必须通过个性化,转化为个体可以接受的形式,用科学的、正确的、优秀的作品来引导人们,陶冶性情。

(3)实践体验教育法,组织人们自觉参加群众性精神文明建设,自愿参与各种生产劳动和服务活动,丰富实践体验,提高思想道德素质。例如开展“文明社区”、“文明单位”、青年“三下乡”等等

7.教育者的素质决定教育质量,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以教育者为主导的,显性教育和隐性教育、言教和身教、理论和实践相统一的教育。思想政治教育成效如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思想政治教育者的素质,一个合格的思想政治教育者应该有如下素质:(1)思想政治素质,包括思想政治教育的政治立场和观点,高尚的思想品德,优良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

A.思想政治教育者树立正确的思想政治立场就是要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同党中央在思想上保持一致,发扬党的优良传统,树立富有时代特征的现代观念

B.“育人为本,德育为先”教育者要有高尚的思想品德,强烈的事业心和坚强的意志,无私无畏的胸怀,热爱和尊重教育对象

C.谦虚谨慎、作风民主、联系群众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是一个合格教育者所应当具备的素质

(2)文化知识素养,对于教育者来说要掌握的基本知识很多,最主要的有马克思主义理论,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哲学、心理学、伦理学、教育学等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还应该尽可能掌握从事专业的基础知识和前沿动态。

(3)工作能力素质,决策、计划、实施、指导、协调、排除风险的组织能力,口头和文字的表达能力,调研能力、方法创造能力和收集、利用信息的信息素养。

8.教育者提高自身教育素养的最基本方法是认真学习,积极参加社会实践,自觉改造世界观,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

(1)相当学生在当先生,先当学生就是要先当群众的学生。立足于群众实践,作群众的学生,从群众中获取新的信息、新的营养,吸收新鲜语言,向群众学习实践体验。

(2)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要具有扎实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掌握思想政治教育学科知识,善于学习运用相关学科知识,建立和调节合理的知识结构。具体方法如:目标积累法、零星积累法、分类系统积累法、优选法、快速攻坚法和跳跃进展法等

(3)坚持实践的观点,自觉总结经验、吸取教训,注重调查研究,把学习工作和研究结合起来

(4)树立良好的教育形象。一是要注重身教,言行一致,自觉实践自己提倡的道德标准和价值观念,建立自己的人格力量,如焦裕禄、孔繁森;二是要在学习工作中提高自己的气质,沉着冷静、做好计划、量力而行、严密组织,力求全面,言而有信。

三、论述题(2×15)

1.网络异常行为与解决办法

网络异常行为也称网络离轨行为、网络反常行为、网络偏差行为等,指在网络中违反网络规则会社会主流价值准则,并引发不良后果和引起非议的行为。主要 包括五种类型:一是网络成瘾;二是使人抵触和反感行为;三是违反社会主流价值的行为;四是违反道德的行为;五是违背人性、邪恶的网络行为。例如:网络成瘾、网络恶搞、网络欺诈、网络情色、网络犯罪、网络暴力等消极、病态、犯罪的网络行为。针对这些行为,必须采取有效方法解决:

(1)网络成瘾的矫正。网络成瘾指过度使用网络导致网上行为冲动失控,对网络产生强烈愿望,停止或减少使用时出现烦躁、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现象,网络成瘾的实质是人在网络领域中的主体性丧失,对其综合矫正的方法有:

A.网络认知矫正,借助心理干预的知识,网瘾者接受教育者的网络观念和行为,加以反复训练,使新的认知取代旧的不良认知,并将新接受的认知和行为转化为成瘾者的认知观念和行为习惯。

B.网络注意力转移,通常成瘾者往往将多数注意力集中于某一网络事物和活动上,转移网络成瘾者网络注意力是有效干预网络成瘾的重要方法,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将注意力转移到网络中的其他事物和活动上;二是进行网外转移,将注意力往网络以外的事物转移。

C.网络替代延迟满足法,用新的网络活动代替原来沉迷的网络活动,以减轻成瘾程度,适用于网络成瘾教严重者。

D.网络团体辅导法,网络团体辅导借助团体力量,组织同类型网瘾者进行共同商讨,使团体成员实现成员间的自助,解决团体成员共有的障碍,最终改善网络成瘾。

(2)网络恶搞的引导与规制。网络恶搞指利用网络特性和表现方式,对取材对象的传统理解进行消解和解构的现象。网络恶搞任其蔓延会造成是非不分,荣辱颠倒的不良后果,如果得不到有效引导和规制,会带来严重危害,其引导和治理的方法有: A.网络道德教育,提高网络受众的道德素质和审美情趣,增强自律意识和能力 B.网络引导,通过正确的网络舆论和优秀的网络作品形成积极向上的网络主流文化

C.网络规制,制定和实施网络法规,制止破坏网络和谐的恶搞者

(3)网络欺诈与规制方法,网络欺诈是利用现代高科技手段,对网络用户实施欺诈,以获取不当利益的行为,其规制方法有: A.依靠立法,以法律和政府强制力规制网络欺诈

B.提高网络监管和服务商的自律。一是加大网络监管,建立健全监管机制;二是网络服务商要自觉按照《中国互联网行业自律公约》,自查自纠,自我管理。C.提高网络受众的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只用用户增强网络安全意识,增强自我保护,防止个人信息泄露,不轻易上当受骗,才能切实有效的防止网络欺诈

D.网络安全技术手段也是规制网络欺诈的重要方法,目前主要的、行之有效的技术手段有:一是访问安全机制和口令,二是信息加密机制,三是安全认证机制。

2.网络舆情的引导(从条件、方式、特点几个方面来综合论述)

(1)网络舆情是指网络受众在网络领域通过网络语言和其他方式,围绕社会公共事务性的热点或普遍关注的议题所表达的情绪、态度和意见的集合。

(2)网络舆情的形成有三个基本形成条件:社会热点、焦点、敏感议题是舆情形成的前提条件,众多网民参与参与讨论是形成的主要条件,网络虚拟空间的自由互动和即时传播是网络舆情形成的重要条件。

(3)网络舆情除了具有现实社会舆论的基本属性外还有自身的特点:

A.直接性和客观性,能比较直接的反映某些现象的本质和不同群体的价值诉求。

B.及时性遇突发性,网民可以迅速汇聚形成公共意见,网上互动、网下互动,导致舆情的突发变化

C.丰富性和多样性,议题广泛,内容丰富,引发方式也多种多样

D.互动性和反馈性,议题讨论中网民互动性强,能快速的表达和反馈,甚至是冲突

E.情绪化和舆论偏差,网络的身体不在场用易导致部分网络受众缺乏理性、认识片面化,引起舆论偏差,引发负面舆论。

(4)网络舆情涉及广泛,往往突发,且易形成交流碰撞,引发舆论偏差,对其掌握要注意收集和分析信息,把握信息走向,及时引导,做好善后工作,预防扩大影响。一是要做好舆情的前期把握;二是要做好信息的收集、分析和处理,收集时可以使用多种方式既可以征集意见,也可以特定渠道、机构收集,信息的分析上要对潜在的信息进行识别和跟踪,信息的处理上要分清主流信息和非主流信息,使用引导方法进行调控,使之积极正确发展。

(5)总之,网络舆情的掌握不仅要掌握网络技术,收集网络信息,还要善于把握舆情的形成、发展、变化趋势,做好舆情的引导,就引导方式而言主要有:

A. 舆情的整体调控策略。对舆情的形成、发展、爆发、衰落的各个环节,有目的、有计划的调整和控制。建立网下社会舆情监控和预防体系,防止不良言论、信息进入网络;做好网上调控,删除可能形成不良舆情的信息,密切跟踪问题信息,把握舆情走向,主动引导和调控,使之形成积极向上的网络舆情;做好网下调控,做好善后工作,避免形成不良的网下舆情和其他事件。B. 舆情的引导方法。一是因势引导、造势引导,引导舆情向好、向善发展;二是当舆情中的行为已经转化为现实群体的行动时要尽快获取行动的时间、地点、方式等相关信息,预测发生规模、程度,为网下引导提供决策依据。C. 对网络受众偏激情绪的转化方法。一是情感感化和信息认同办法,亲近网络受众,增强情感认同,打开思想转化通道;二是双面说理、促进内化,从正反两方面说理,将正反两方面意见呈现出来,让网络受众鉴别比较,引导网络受众理智对待,促进正确舆论的内化;三是行为规范、加强转化,通过行为控制,对偏差行为进行约束,加强转化。

3.结合当代中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发展趋势,谈谈中国古代和西方主要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对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启示(二合一,论述题)

中国的古代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主要是指儒家伦理道德教育方法,其注重伦理道和个人内在修养,并且与封建专制主义密切结合,主要有社会教化和修养两方面的方法:

一、教化方法,所谓教化就是指通过教育感化,使人们成良好的习惯,直至成为贤人、君子。中国古代的教化主要有俩个途径,“上行下效”以达到“化民成俗”,“上所化为风,下所习约俗”,就是指“上化”、“下习”两个途径,就具体方法而言主要有:教育灌输,化民成俗,身教示范,礼乐结合,环境陶冶,践履笃行。

二、自我修身方法,儒家十分强调修身,总是把修身同治国紧密联系在一起,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其主要的修身方法有:学思结合,自省方法,克己方法,慎独和积善成德。

西方国家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西方经济文化制度的产物,又为西方政治经济文化制度服务。在长期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结合宗教,与宗教适应,同时涉及多个学科,强调道德渗透性,方法自由的教育方法:

(一)道德认知方法,包括道德讨论法和公正团体法;

(二)价值澄清法;

(三)社会学习方法,包括榜样示范法和强化方法;

(四)政治社会化,主要有政府主导模式,政党主导模式,社会主导模式;

(五)隐形教育。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变化,社会发展对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经过不断改革,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进入了综合化发展阶段,受经济全球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社会信息化的影响,主要有以下几个发展趋势:

(一)分化和综合相统一的发展趋势。分化趋势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向各个领域拓展。综合趋势是指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向相关领域渗透,与相关学科结合,使之相互促进。

(二)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社会化发展趋势,增强平等性,教育自主性,教育民主性。就是要引导广大群众和各个部门关心、参与教育活动,共同提高。

(三)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现代化发展趋势。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思想政治教育手段的现代化提供了条件,也提出了要求,只有改变传统方式,运用现代化手段,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普遍存在的历史现象,与这种历史现象相联系的内容和方法也有必定存在历史的发展,社会主义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同古代和西方其他阶级社会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也存在着一定的联系。研究古今中外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历史发展,掌握其纵向结构,有利于推进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创新和水平。一是要在继承、改进传统方法的过程中不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创新不能凭空产生,是人类思想政治教育活动的经验积累,我国古代传统道德教育方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宝贵财富,仍有许多值得继承和发扬,例如:礼乐结合。“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礼乐结合,把社会对人的道德规范内化于人的情感意识之中,从而成为人们的自觉行动。通过通俗的文艺形式对小市民进行伦理教育,将社会伦理观念传播到广大草根教育;环境陶冶。“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要自觉的把这种环境的影响纳入到教化的重要内容中去;学思结合,“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学习不积极思考就毫无所得,言思忠,疑思问,见得思义。

二是要在借鉴、转化域外教育方法的过程中创新。思想政治教育在不同国家、地区创造的经验和方法,通过人们的相互交流、学习,得到充实、丰富和发展,这是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借鉴的客观基础。以人之长,补己之短,积极大胆的吸收国外思想政治教育经验和有益因素,丰富和发展我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体系。例如:公正团体法(强调团体的教育力量和民主的管理的教育作用);社会学习方法,观察学习方法是行为获得的基本学习方法,人的行为是通过观察、模仿、再经过认知过程而不断形成的,人可以利用外部直接的强化从环境中学习,也可以通过强化观察他人的行为进行学习,还可利用自我内在强化体验自身行为的可能结果预期进行学习。因此其提出了两种方法,榜样示范法和强化方法。(把文化环境和道德发展联系起来,注意与实际结合,重视个体自我评价能力的培养);隐形教育,一种无意识教育,教育者按照预定内容和目标,在受教育者周围设置一定的生活环境和文化氛围,引导受教育者去感受和体味,使受教育者在满足兴趣、爱好的同时,得到思想的进化和启迪,潜移默化的受到教育。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只有在实践中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探索过程中坚持继承和借鉴,坚持推动理论向实践转化,才能真正推进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在改革和创新中不断发展。

四、方案设计(1×10)

(一)社会调查报告

1.标题:关于„„的调查报告;„„的调查

2.调查的主要内容:调查时间; 调查地点; 调查对象; 调查方法(个案调查、抽样调查以及文献调查法、问卷调查法、访问调查法、观察调查法); 调 查 人; 调查分工;(以小组形式调查的要求,小组人数不得超过3人)3.正文:前言、主体、结尾

(二)实践活动设计方案

标题

活动主题、参与对象、时间、地点 目的 途径 预期结果

第三篇: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比较研究

东北师范大学远程与继续教育学院2014年春季学期

网络教育《专题讲座》

------学习报告

所选专题 论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地位和意义学生姓名 _刘念

专业教育管理

年级1209

学习中心辽宁锦州教师进修学院

报名编号12095064709002

专题教师姓名康秀云

(以上信息必须详细填写)

2014年6月28日

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精神文明建设的首要内容,也是解决社会矛盾和问题的主要途径之

一。思想政治教育既十分重要,又相当难做,尤其是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我国的思想政治工作存在着相对疲软的状况,很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要求。造成思想政治工作不力的原因很多,但其中重要的一个原因是长期以来我们忽略了人格教育及培养。我以为,人格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没有这个基础,思想政治教育就犹如无根的浮萍,总是漂流在人的思想表面而不能深入下去。原因在于:第一,人格是人生价值观念形成的稳定的心理基础。人的价值观念必须统一和稳定,而这就需要一个人的心理过程及其人格形态是统一而稳定的。否则,分裂的人格只能产生分裂的观念。第二,人格是形成特定世界观和人生观的内在心理依据。世界观是对于世界的认识,正确的世界观虽然来自于正确的理论指导和学习,但如果没有良性的人格形态作为内在心理依据,外在的观念灌输就很难起作用。第三,人格是形成特定道德素质的主要动力。人格具有品质化的特性,因此,人格一旦形成,人就具有了相应的内在质地,不同的质地会适应不同的道德倾向,良性的人格自然易于建立良性的道德素质。当然,人格的这些基础作用并不是绝对的,而往往是相对的,同时它还与人的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和道德意识发生相互的影响和转化作用。因而,人格既有统一性和稳定性,也有分化性和可变性,这些特性也决定了良性人格的不易养成。总之,人格状态可以说就是细微的、隐性的和原始的思想道德状态,而思想道德则往往是发展了的、成型的、成熟的、显性的人格表现。

人格是人们社会化的结果,一般被理解为由人的心理、气质、生活习惯等表现出来的一种个性心理特质。人格与人的先天秉赋密切相关,但更与后天的生活环境、习性养成和教育密切相关,也与特定的民族文化相关。因此,人格实际上是共性的人类文化和个性的心理特质的统一,人格的养成不仅是个人成长的标志,也是民族性格的标志。一般来说,人格教育和养成的内容主要是如下几个方面:第一,日常习惯的养成,包括行、坐、卧的日常行为举止和言谈的把握程度。良好的日常习惯是生成良好道德的基础。传统文化在日常生活教育中的“礼仪”观念即是对养成良好习惯的要求。第二,生活方式的养成,包括对待衣食住行的态度和整洁化等要求。健康的生活方式的养成是形成健康价值观和人生观的开端。在这方面,应当教育人们养成朴素、节俭、惜物、恬淡和卫生的生活方式,反对和抛弃奢侈、糜烂、浪费和过度的生活观念。第三,心理倾向的养成,主要是外向或内向心理倾向的养成问题。一般来讲,外向的心理倾向易于接受新事物,但也存在思想观念易于波动变化的问题;内向的心理倾向易于稳定和求同,但却存在僵化和不易灵活变通的缺点。良好的心理倾向教育可能应当是在二者之间寻求一种“中和”状态。同时,在心理倾向上,还要注意培养人的独立气质和自主能力,并把这种气质能力与遵从社会规范、服从公共权威的“顺从”意识结合起来,而不能一味地认为独立就是好的,顺从就是错的。再一方面,在现代社会生活普遍优裕的情况下,要牢记“生于忧患”的教训,对青少年进行适当的挫折训练,培养吃苦精神、面对困难的勇气和战胜挫折的毅力。第四,人际习惯的养成,人际习惯不是指一般意义上的人际关系,而是指作为人格的一种表现,是人在人际关系方面养成的天然性趋向,也就是不加人为力量而表露出的一种内在人际自然力。人际习惯一般可分为和谐习性如善于协调、宽容、忍让、妥协、合作等等和对抗习性如争夺、竞赛、苛求、攻击、分裂、争斗、孤立、自我封闭等等两种。这两种习性对于养成人的道德行为和思想意识关系极大。一般情况下,应当以教育和养成人的和谐习性为人格培养的目标,而应当消除对抗习性,即使在成人人格养成中,对抗只能作为一种权宜性人际关系或工作手段,而不应当成为一种人格习性。否则,社会的人际关系恶化,人与人的对抗和争斗是不可避免的。要达到这一点,就要注意克服现代思想观念中不正确的“自我意识”和“自我价值”观,继承和培养传统的“无我”、“忘我”的精神境界,消除人们的自我中心主义,努力使人们达到做一个纯粹的人、高尚的人、奉献的人的境界。

第四篇: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论文要求

(一)、论文选题(任选一个)1、2、3、4、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矛盾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建设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的主体建设研究 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内容研究

(二)、写作要求

1、选题有理论和现实意义。

2、论文内容应做到主题明确,逻辑清晰,结构严谨,叙述流畅,理论联系实际,力求有新的见解。

3、运用所学理论和知识对问题进行分析论证。

4、论文格式符合要求,字数最少4000字。

5、所有上交论文一律要求为打印纸稿,写明学号和姓名,并上交电子稿。

6、必须由考生独立完成,不得侵权、抄袭,或请他人代写。

(三)论文格式要求

1.论文由标题、署名、摘要、正文、注释及参考文献组成。

2.可根据选题自拟论文标题,论文标题尽量做到简短、直接、贴切、精炼、醒目和新颖。

(四)评分标准

1、选题适当,观点无明显错误;能运用所学知识探讨某个与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相关的问题,逻辑上无明显漏洞。格式规范,论文结构严谨、文字简洁、流畅,行文无明显表述错误。60--69分

2、资料丰富、翔实,能比较全面地查阅国内外的有关文献,引用的历史资料翔实,并有一定的第一手原始资料,引文注释规范。70--79分

3、内容充实,论点正确,能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指导论文研究并有所见解,在理论或实际问题的分析上有一定深度。80---89分

4、对热点问题或具有现实意义的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中的问题提出独到的见解。在理论与实践上有参考价值和对学术研究具有现实意义。90--100分

第五篇:浅谈中专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浅谈中专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摘 要:本文以中专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为研究对象,文章分析了中专生存在的主要思想问题以及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不足,并针对中专生的特点提出了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率的方法。

关键词:思想政治教育;中专生;方法

一、中专生思想政治教育需要解决的问题

(一)中专生对正面教育不认同

随着中专生的认知能力的逐步提高,他们开始有了许多自己的观点和看法,逐步建构以自我为核心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而由于涉世未深并且认知能力有限,中专生的思想和看法往往具有片面性,当面对老师和家长倡导的价值观时,他们就会显得很抗拒,用怀疑的眼光看待思想教育。许多中专生认为教师所宣扬的思想价值观是与现实社会相互冲突的,不认同或者不信任正面的观点和看法,往往倾向于用不具有代表性的极端案例来否认正面宣传和教育。如果教师对学生作出相应的处罚,中专生的反弹情绪会愈加剧烈,有关调查显示,超过50%的中专生不接受学校和家长的批评教育,厌烦家长和老师的嘱咐和指正。思想教育过程中,老师希望通过媒体报道的先进人物事迹来教育和感化学生,以激励他们。然而许多中专生却质疑先进人物事迹的报道的真实性,对于现实生活中的先进人物和模范人物的行为也表示不支持和不理解。

(二)对不良倾向产生情感认同

中专生不同于传统意义上的中学生,中专生中由有当比例的学生曾经严重违纪,受到社会上不良行为和不良青年的影响,而且缺乏较好的自我控制能力,缺乏正确看待事物的能力,这些都严重影响了他们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形成。许多中专生形成了不良的情感认同,如不尊敬师长,帮老师做事就是同老师套近乎,打架斗殴是有胆量的表现,劝架是胆小怕事的表现,刻苦学习助人为乐是傻瓜才会做的事,痞气化的哥们义气在一些中专生群体中非常流行,对于认真学习、遵守校纪的同学挖苦讽刺等。这些不良的情感认同都是他们不健全的片面的人生观和价值观的具体表现,虽然许多中专生已经能独立地思考和看待问题,然而缺乏正确区分是非的能力,如果老师不及时进行矫正引导,这种片面的思想观点最终会导致他们步入社会后误入歧途。

(三)对家庭和学校教育持抵制态度

学校合理的规定和应遵守的校规班纪在许多中专生眼里反而是束缚他们自由发展的枷锁。他们对学校的校纪校规持冷漠和厌恶的态度,对于学校的硬性规定采取应付甚至抵制的态度,或者潜意思地会做一下违反校规的行为,以表明自己的独特个性和存在感,例如许多中专生穿高跟鞋上课、旷课、迟到甚至早退等。而且许多中专生同家庭的关系也处于恶化状态,中专生对于父母过多地关心自己的学习和生活持抵触态度,反感家长的再三嘱咐和重复要求,生活和学习中遇到困惑不会主动和父母沟通商量。这其实是中专生逐渐社会化和成人化的趋势与表现,他们已经开始有独立的思考和意识,希望能以自己的观点和行为独立做事,不希望生活在大人的支配下,这是情有可原的。然而这种成长过程仍然离不开家庭和学校的正确帮助和引导,脱离正确的成长轨道将直接影响中专生的未来成长。

(四)传统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低效问题

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由思想政治课老师来承担,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传统低效等问题。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强调自上而下的思想灌输,由于中专生许多有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排斥思想灌输,导致思想政治教育效果低下。中专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系统的教育过程,学校、老师和家长都要参与其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是具有自己思想和看法的中专生,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发展,思想政治教育会不断面临新情况和新问题,这就要求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不断加强理论创新,技术变革和方法探索。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应关注中专生群体的看法和观点,以引导为主,灌输为辅,借用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多贴近学生生活,多给学生人文关怀,多认同学生,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率。

二、中专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优化

(一)引导中专生自我教育

中专生往往处于青春期,其自我意识逐渐增强,加上中专生的认知能力的提高,其思想和行为都逐渐渴望得到他人的认同,具有很强的自我表现欲和自我认同感。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思想灌输法已经无法完全适用于具有强烈自我认同感的中专生,需要积极做出改变。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依据中专生的思想和认知特点,引导他们进行自我教育。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老师以学生为主体,充分挖掘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的自我教育潜力。中专生在成长过程中遇到许多问题是很正常的,老师应该深入学生的内心,全面了解他们所遇到的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源,引导他们展开自我教育,唤醒学生自我引导和矫正的主动性与自觉性。学生在自我教育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主体意识,以自我为教育对象,依据社会发展要求和自身实际,自觉进行思想转化,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改造。而实施自我教育的关键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控制和引导,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依据学生的特点和实际,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引导他们正确认识自我,不断完善自我,提高自己的自我控制能力,学会正确归因,自我合理疏导,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学生的自我教育工作方面需要引导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社会、引导学生加强自身的道德修养、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等方面的引导教育工作。

(二)用教师自身人格魅力感化学生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解决的问题之一就是要处理好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关系。中专生很多思想行为问题具体表现在同教师的关系上,有的学生会和老师产生对立的情绪和行为。因而要做好这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需要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提高自己的素质和修养。思想政治教育要实施引导性教育,教师的人格力量需要其很大的作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在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人格魅力可以迅速拉近老师和学生的距离,并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言行和思想,直接影响着学生是否接受来自老师的教诲,这样就会让思想政治教育变得更容易和有效。教师的人格魅力甚至能够影响到学生未来的成人生活,所以这就要求教师能提高自己的人格魅力,做好表率作用。拥有良好的人格魅力要求老师要求具有坚定的政治立场和丰富的知识储备,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形象和行为要优雅得当。

(三)转变教育理念,讲究教育艺术

思想政治教育是既是一门教学技术,也是一门教学艺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应及时转变教育理念,不断探索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可以借鉴人本主义、行为主义以及建构主义等现代教育理念,不断探索出新的思想政治教育模式。例如思想政治教育可借鉴人本主义教育理念,以中专生为本,尊重和理解学生,关注他们的内心想法和成长经历;因势利导,把握教育力度,认可他们内心合理的思想和观点,对于片面的思想和观点则进行积极引导和矫正;淡化灌输教育,侧重隐性教育,多从学生的立场和观点看问题,从而拉近同学生的心理距离,化解同学生的心理隔阂,对症下药,改善教育方法,从而引导和感化他们的思想,树立正确的思想价值理念和观点。

(四)建构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教育环境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想提高思想政治教育效率必须建构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首先,要建构积极向上和团结友爱的学校环境。建构良好的学校环境必须要全体教师员工都积极参与,支持、认同和遵守科学的教育理念和价值,做好表率作用,通过教师的模范行为展现学生倡导的核心价值,通过多种方式和途径影响校内学生。学校还应多发挥班集体、团委和学生会的作用,多组织学生参与积极健康的集体活动。其次,倡导学生家长提供而和谐的家庭环境。学校应多和家长沟通,让家长重视家庭环境的和谐,给孩子的身心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最后还应加强文化建设和社会舆论的导向。

作者简介:叶秀群(1975-),女(汉族),广东省河源市龙川县人、广东省河源市卫生学校团委书记、儿科护理讲师。主要从事学生管理工作及儿科护理教学工作。

下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初探word格式文档
下载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初探.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艺术

    第十章 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和艺术 第一节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概述 一、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基本涵义 方法,是主体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为完成一定任务,达到一定目的,所采取......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案例分析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案例分析案例:小明,今年17岁,高二学生,是一个男生。上课经常迟到,课堂上爱睡懒觉或搞小动作。作业没按时完成,或者马马虎虎随便了事,许多次,各科目的课代表催他教作......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述评

    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研究述评摘要:近年来,关于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的研究,学术界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果,这些成果有利于我们正确地认识和评价隐性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有利于我们......

    浅析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5篇

    浅谈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创新[摘要] 针对当代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存在的一些问题,要健全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体系,营造思想政治教育的浓厚氛围,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开拓思想......

    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新时期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 现在的大学生一般都是80或90后,他们的思想很活跃、很前卫,有自己的鲜明个性,追求独特,喜欢标新立异,也喜欢将自己的特长和独到见解展示给别人。......

    中美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比较(共五则)

    中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比较 崔2013021971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对特定的对象的言行、思维着手了解并试图影响的同时,所采用的工具、方式等。在具体......

    思想政治教育

    大学生思想现状及制约的内外因素 1.1 现在的大学生能对当前的社会状况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客观、全面、正确地评价社会基本问题大部分学生也能充分认识到社会与个人、自然与......

    思想政治教育

    一、素质教育的概念 素质教育,就是人在先天遗传因素的基础上,通过后天环境影响和教育培养所获得的稳定的、长期发挥作用的基本品质结构,包括人的思想、意识、道德、知识、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