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浅谈幼儿园教研常规工作的管理
浅谈幼儿园教研常规工作的管理
为了加强幼儿园的常规工作管理,确保幼儿园各项工作正常、有序的开展,全面提高幼儿园的保教质量。我园通过各种形式开展幼儿园教研的常规管理工作:
一、主要优点
(一)规范管理,健全幼儿园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管理出效益,管理出质量,管理出特色,已成为各园园长的共识。园长对幼儿园的教学常规管理工作非常重视,本着“抓实、抓好”的指导思想,认真做好常规工作,主要体现在以下三点:
1、园本教研制度得到进一步完善。我园都能把常规工作作为幼儿园的一件大事来抓,建立健全常规管理工作制度,立足本园实际开展园本教研活动。如:以五大领域学科带头人为引领开展集体备课活动,以年段为单位开展年段教研,对年段共性的教学问题开展研讨,共同研讨解决问题的策略,并及时落实到班级进行实践,促进教研工作的实效性。能认真制定幼儿园的教研计划,把教研工作形成制度化,坚持每两周召开一次教研会,在执行常规管理的过程中针对薄弱环节加强规范管理,充分发挥示范和辐射作用,带动更多的幼儿教师参与到教研活动中,坚持立足工作实际,加强园本教研的研究,针对教育改革中的现状与问题开展研讨,共同研究解决问题的对策,不断提高幼儿园的保教质量。
2、教学常规工作井然有序,各项文字材料较齐全。我园都能制定详细的常规要求,及时布置各阶段的教学任务,及时拟定各部门的工作计划、周、日计划等,要求老师能自觉做好一日活动各环节的衔接常规要求,书面材料都能及时完成,并且材料也较齐全,确保教学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
3、立足本土材料凸显环境创设特色,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活动环境。我园都能根据区下发的教研工作计划要求,创设具有本园特色的区域活动环境,在开学初做好活动室的环境创设和区域的整体规划工作,教师能尽量利用各种废旧材料和空间为幼儿创设一个较好的环境。如:大班结合主题创设的《牙齿咔咔咔》,班上每个区域都能体现牙齿的妙用;中班开展了“海”、“陆”、“空”交通工具的主题,并创设了相关的主题环境;小班利用各种废旧物品创设了角色游戏区“麦当劳”,为幼儿提供了舒适、温馨的活动环境,确保教育教学工作顺利开展。
(二)、强化教育教学研究,提高教研工作的实效性。
1、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一是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带动作用,以结对帮扶的方式,提高教师整体素质。二是采取教师以老带新的办法进行业务指导,促进教育工作的同步发展,提高整体办园水平。
2、抓好园本教研,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加强园本教学研究,开展集体备课、一课多研、同上一节课、观摩研讨、骨干教师的展示课、教师外出学习的汇报课等研讨,教师共制教玩具,以最好的活动方案,最科学的教具落实于活动的组织中,实现资源共享,为教师提供专业成长的平台,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3、以课题研究为重点,提高研究的实效性。我园都能结合本园的实际,开展健康课题研究,如:大班健康活动:《小小救护员》、中班健康活动:《小刺猬爱探险》、小班健康活动:《聪明的小猴子》、小小班健康活动《小狗捡骨头》等活动;本学期,我园都能加强课题的听课与研讨,及时发现、总结在实验中涌现出来的创新点和好经验,力求为教师创设更多更好的交流和展示平台,并适时予以推广,以此带动教师研究水平的不断提高。
二、存在的问题
1、教学常规缺乏全程的管理,书面材料的书写有待进一步规范。虽然幼儿园制定了一系列的教学常规制度,但保教主任习惯于宏观指导,对具体工作不够深入,对管理中的细节问题落实不到位。平时检查只重视教师常规资料是否详细完整,忽视了对书面材料的把握以及教师教学全过程的了解和监控,没有深入指导和督促教师为提高教育教学而自觉完成教学常规,造成质量管理效益低下。如:有的半日活动计划书写存在只书写集中教学活动,其它环节全部没有书写;周计划环境创设这一栏的书写太笼统,没有针对性,千篇一律;班级工作计划和常规计划的书写不规范。
2、园本教研工作目标性不强,教研形式较单一。
(1)园本教研模式单一。园本教研工作的形式和方法不多,大部分教研计划都是以学习文章为主,在实际选择教育教学中教师急需帮助的疑难问题或课题实验中所遇到的困惑进行研讨时,力度不够,缺
乏创新,未能用教研的手段,真正解决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教学教研工作缺乏针对性与实效性。
(2)专业引领力量不足。虽然我园也有几名骨干教师,但目前幼儿园还没有很好地为这些人提供平台,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与带头作用,引领广大教师专业成长,提高教研教学水平。再加上各级各类的检查、验收、评比、创优等工作,牵涉幼儿园领导教师较多的时间和精力,致使园本教研工作在幼儿园“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忙起来不要”,影响了园本教研的深入开展。
三、意见与建议
1、强化管理,确保各项工作能够落到实处。
要立足本园实际,及时调整和改进不足,稳步发展课改工作。管理者的管理理念和管理行为应符合《纲要》的精神,不断的更新与变化。我们还要加强听课,与教师一起研讨,发现问题,寻找对策,不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在日常工作中,要以身作则,积极参加教研活动,为教师提供良好的教学研究氛围,建立教研奖励机制,在精神上给以支持,在物质上给以奖励,把教师的教学研究工作纳入教师的工作成效,作为教师学年度考核、续聘工作的依据,从而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确保各项工作能够落到实处。
2、加大教研力度,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通过开展形式多样的园本教研和培训,转变教师的观念。强化教研常规工作,要求坚持每两周都要有一个专门的教研时间,做到教研有专题,有发言人,有教研记录等。并且制定相应的措施,使教研工
作形成制度,激励教师不断创新,提高教研水平。我园要进一步明确教科研工作在推进幼儿园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中的先导作用,要从提升幼儿园的办学水平、形成良好办学效益、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高度来抓紧抓好各项教研工作,尤其是要抓好以园为本的教研工作,提高教研工作实效,进而提高我区幼儿园的整体办学质量。
一是要主动融合,关注实效。要走出去,多学习、借鉴省、市级名园的成功办学经验,多方收集、筛选、整理有关先进的幼教动态和信息,不断提高整体的保教质量。
二是要注重质量,关注课堂。要强化常规管理,要经常检查,下班听课,检查全园的教育教学情况,要引导教师互相听课,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上多下功夫、多钻研,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是要创新载体,关注整体。要开展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以教师 “课题研讨”为抓手,解决日常教学中的疑难问题,引领全园教师的教育行为进一步优化,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要面向全体,努力使我园的教学质量能有一个比较明显的提高。
我相信,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狠抓、实抓”教研工作,幼儿园的教研常规管理一定会更上一层楼的。
广州市白云区碧涛湾幼儿园谭春艳
2012年5月17日
第二篇:浅谈幼儿园常规管理
浅谈幼儿园常规管理
益阳市衡龙桥镇中心幼儿园 刘娟
摘要:
常规,顾名思义就是指日常的规则。常规是指一日生活中各个环节的安排顺序以及要求孩子在各个环节中必须遵守的行为准则。所以常规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幼儿园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及幼儿的健康成长,由此可见,常规教育的重要性,常规的好与坏将直接影响到幼儿园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及幼儿的健康成长。主要是维持班级活动的秩序,保障各活动安全、有序地进行。
管理就是指挥和协调,大到一个国家、一个社会,小到每个单位及每个班,都离不开管理。幼儿园作为教育系统的基层单位,其管理工作是通过幼儿园中的最小单位--班级来实现的,所以说班级管理是幼儿园管理的重中之重,是基础、是核心。而主班,则是班级管理的具体操作者、执行者,也就是“火车”的车头。俗话说:“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在多年的班主任实践工作中,我对班级常规建立的重要性有深刻的体会、也在班级常规的建立上采取了一些具体措施,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关键词:班级常规 含义 必要性 要素 措施 一贯性
一、幼儿园常规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践中,我们发现教师在实施常规教育时存在着以下问题,主要表现为四种类型的常规教育。
一是自由型常规教育。教师强调让幼儿自由地发展,认为常规教 1
育是对幼儿主体性的限制。所以,教师较多地考虑如何让幼儿“活”起来,注重体现幼儿的主体性,让幼儿自由活动,却忽视了对幼儿行为习惯的要求,结果使幼儿养成了自由散漫的习性。
二是管制型常规教育。此类常规教育中,教师将“常规教育”和“如何管理幼儿”等同看待。常规教育成了对幼儿行为进行控制的过程,以督促、提醒和提要求为主,对违反常规的幼儿进行惩罚,其结果不利于幼儿的个性发展,使幼儿成为了“木头人”,甚至使有些幼儿从心理上抵触教师,不喜欢幼儿园。
三是教条型常规教育。此类常规教育中,教师把教育的规则“教条化”,认为常规教育是不可改变的。他们在实践中死板地看待问题,坚持已有的规定。如吃饭一定要都吃完才能走,不考虑幼儿的身体和食欲等问题。这种方式势必会对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产生不利的影响。
四是说教型常规教育。此类常规教育中,教师通常采用说教的方式对幼儿的行为进行规范和指导,并且这类教育方式以限制性的常规居多,如“不许大声说话”“不能乱丢玩具”“上下楼梯不能到处乱跑”等,却没有引导幼儿去理解行为被禁止的真正原因,忽视了幼儿通过体验习得常规的特点。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在“科学、合理地安排和组织一日生活”中明确指出:“建立良好的常规,避免不必要的管理行为,逐步引导幼儿学习自我管理。”了解幼儿园工作的人都知道,幼儿园的工作是复杂而具体的。光幼儿园的一日生活就包括:专门的教育教学活动、游戏活动还有生活常规活动等多种多样的活动。其中的生活常规活动又包括:用餐、就寝、入厕等很多小的细节和工作。这些活动虽然微不足道,也不被大家所重视,但却是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幼儿园一日活动得以顺利开展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因此,认真做好班级的常规管理工作,让班级工作井然有序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就多年工作经验存在常规的问题我做了一下总结:
1.大班的学生思维比较活跃,活动中都表现出很强的参与热情,自我约束能力还要进一步的提高,从日常的学习生活观察,还不能从始至终地坚持良好的表现,经常出现控制不住自己的现象。如:急跑,不能认真倾听,说话嗓门大等缺点。这个时候我采用的是用“幼儿园礼仪”加入一些视频很图片去帮助幼儿培养一个好的行为习惯。
2.集体意识不强。由于全班绝大多数的常规学生是独生子女,家长们都非常地疼爱,许多时候都是自己想做什么就可以做什么,导致孩子不会为别人着想,不考虑自己的行为会对同学或集体带来什么,没有自我约束的动力。对于这种现象我会讲故事《我当哥哥了》和“幼儿园礼仪”来加强学习,带着他们去小中班做客,让他们体会到做哥哥的自豪感及成就感,同时让告诉让愿意分享的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好东西去分享,及时给与表扬,在分享这一方面有了很大的进步。
3.在区域活动和桌面游戏,规则比较死板。自选游戏中,则要保证给与幼儿充分的自由选择、自由探索、自由思考、自由表达的权利。我班的孩子特别热爱于画画,所以我会事先要他们准备好彩笔和画画本,在晨间活动和离园活动中让幼儿自由画画等待家长来接,这个活
动可以让幼儿从之前离园时的闹哄哄变成有秩序的离园活动。
那么,教师在面对繁琐而紧张的教育学活动时,要怎样做才能二者兼顾呢?
一、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的重要性
(一)班级常规管理的含义
常规,顾名思义就是指日常的规则。而幼儿园班级常规管理也就是指在以班级为单位的这样一个集体环境中,老师如何帮助和指导孩子建立一定的规则,以保证幼儿在园的日常生活、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等的顺利开展。
(二)班级基本的常规有哪些
从幼儿园常规涉及的范围来看,可以分为生活常规、活动常规及学习常规。
生活常规包括盥洗、就餐、睡眠等方面,只有这样,班集体的生活才能融洽和谐。
学习常规是保证幼儿顺利、有效完成启蒙阶段知识学习任务的要求,包括上课认真听老师讲话,回答问题先举手等。
活动常规涉及室内、室外活动的场地、活动的玩具材料等。
(三)班级常规管理的必要性 1.幼儿教育的需要
在幼儿教育中,“常规教育”是为了实现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目标,让幼儿活泼又有序是常规教育的目的之一,幼儿常规的稳定才能保证幼儿在园健康、活泼的成长。常规看似无形,因为它不象一次教
学活动那么凸显成效,其实它无处不在,是保障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顺利进行的基础和前提。因此,常规培养是教育过程中不可忽视的一部分。
2.幼儿发展的需要
俗话说:“三岁看到老。”正说明幼儿期是形成和培养良好素质的最佳时期。幼儿园不仅对幼儿进行教育,也在为幼儿形成良好的个性品质,使之为今后的一生打好基础。良好的班级常规有利于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二、抓好班级常规的具体要素
(一)对班级幼儿能有全面的了解
我觉得作为一名工作在第一线的教师,将班级常规带好的一个前提条件是对本班幼儿能有全面的了解。因为幼儿之间本身就存在着年龄和生理上的差异性,教师如果能对每个幼儿都能熟悉,了解幼儿的个性和习惯,并结合幼儿的这些特点才能制定出符合本班幼儿发展的常规管理方法。
(二)常规教育要日常抓,抓日常
俗话说得好“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幼儿良好的常规也是要从幼儿身边的每件小事做起,即从细小处开始,从日常生活中的基本要求做起。这里提到的常规其实是很广泛的,它包括了生活常规、学习常规,而生活常规隐含了幼儿良好的卫生习惯、在园的生活习惯、集体规则意识的培养等等,教师都要根据幼儿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的内容,有内容、有计划的开展常规管理的工作。
(三)常规教育要抓重点、反复地抓
幼儿的年龄比较小,自控能力比较弱,要让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意识,教师首先要幼儿知道为什么要这样做,应该怎样做,进而提高幼儿分辨是非的能力。但是由于幼儿的可塑性比较强,他们良好的常规养成并非一朝一夕就能达到的,这就需要我们在教育中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要将常规教育晓之以理,要讲究培养的形式,要不怕反复的练习,并不断的改变形式,以此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常规意识。
四、班级日常常规建立的具体措施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如果一个老师仅仅只是热爱他的学生,没有常规,没有教育,没有引导,任其发展,那么这个班给人的感觉就是一盘散沙。一个班级混乱的原因,是因为没有制定有序的班级常规,幼儿往往不知道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更好。所以建立良好的班级常规,有利于促进幼儿形成一定的秩序感,有利于各项活动的顺利开展。
五、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有效对应
陶行知提出“事怎样做就怎样学,怎样学就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在学习内容与学习方式的对应学习中,我们始终突出了幼儿“做”的主体地位。
第一,说做一体学技能。幼儿生活能力低下,主要是两方面的原因导致:一是生活技能的欠缺,而是动作的不精确。因此,我们就把
多想生活技能型动作进行了分解,并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加以形象地描述,按照动作的先后顺序变成简洁有趣的儿歌,引导幼儿边说边做,让他们在语言与动作的对应学习中,熟练并精确掌握多项生活技能。此外,我们还把创编的儿歌配上个幼儿实际活动的照片,制作成“生活小书”,把他们投放到活动区。
第二,“暗示——引导”样规则。我们知道,学习和遵守集体规则、社会规则是幼儿社会化的重要进程。我们利用标记、符号,巧妙地讲抽象的规则直观化、操作化,恰当地呈现在孩子最需要的场所,提供一种行为的暗示和引导,不断促进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发生和养成。比如:在水龙头上设臵一条彩线、在地板上画圈圈,在配餐桌上放不同颜色的小盆、在书架和书的封面上贴上相同的标记。
第三,思辨一体明是非。在真实的生活环境中,幼儿之间的碰撞和矛盾会时有发生。而这些碰撞和矛盾的背后,往往隐含着极其宝贵的课程资源。我们通过思辨的方法,及时引发幼儿对问题的思考、讨论、比较和选择,从而促进他们的情感、态度、理解、价值观等高级心理素质的发展。比如“举手表决”活动,通过”怎样举手让别人知道你的想法呢”这一问题,引导幼儿举手表决的正确方法。讨论是孩子在学习生活过程中相互合作、相互解释、相互协调、相互交流从而确定一种最佳方案的过程。讨论能让孩子获得正确的认识,调节自己的行为,是孩子学习知识、掌握方法、体验情感必不可少的一种方法。在和孩子讨论规则前,我们首先让幼儿理解,班级的常规是为了让大家在幼儿园了过得愉快而制定的。然后和孩子共同讨论制定区域
活动的规则、学习活动的规则、户外活动的规则、进餐、盥洗、午睡等活动的规则。共同讨论出来的规则,可以让幼儿更加明确遵守活动常规的重要性与必要性。明白为什么要这样做,理解其中的道理。如在讨论幼儿盥洗的规则时,小朋友通过讨论后认为:洗手的时间不能太长;不能玩水,要节约用水;洗手时不可以吵闹;要认真洗手,搓肥皂等。通过讨论后,很多幼儿都能自觉地遵守,而对于调皮的幼儿,也有了一定的约束能力。由于是讨论制定的,所以如果有幼儿不遵守,那么就有其他的幼儿进行提醒、监督,及时让该幼儿进行改正。这样在一定程度上,也减轻了教师的负担。
(三)用音乐让幼儿规范幼儿的活动。
音乐可以陶冶人的情操;音乐可以美化人的心灵;音乐可以让吵闹变得安静。用不同的音乐来规范幼儿不同的活动,可以让幼儿减少一些不必要的吵闹,可以说是一种很好的方法。如我们在区域活动结束时,用一段优美的音乐,让幼儿听到音乐响起就自觉地整理材料,等音乐换到欢快时,幼儿的材料就要整理结束,跟着老师做不同的动作。在进餐时我们播放一些优美、抒情的钢琴区,让幼儿在轻松的氛围中进餐。活动结束后,播放一些柔和的摇篮区,让幼儿得座位上休息等。相信这样的方式是现在已经普及的方式了。音乐在幼儿常规建立中的作用是非常大的,但是我们要注意,所使用的音乐不要经常更换,让幼儿习惯成自然。
(四)重视家长工作,使良好的常规在家庭中能得以强化。有一句话,从我接触幼儿教育以来,是一直记着的:“学校家庭,5加2”。
它的意思是说,在幼儿园里的5天,不管孩子有多大的进步,在家的两天要是松懈,效果将会大大减弱,甚至适得其反,可见家园合作有多么重要。也就是说家庭是幼儿的另一个学习园地,家长是另一位老师。很多幼儿能在幼儿园老师和同伴的提醒下保持良好的习惯,但在家中却成了另一副样子。我们与家长的良好沟通,是家园形成有效的教育合力的基础。只有与家长进行有效的沟通,才能和家长建立感情,赢得家长的信任和理解,才能和家长携起手来,共同促进幼儿的发展。因此我们要做好家长工作,让家长在家中也注意培养幼儿良好的常规。平时除了在家园联系栏中张贴一些资料为了强化幼儿的意识,我们还在班级中设臵了评比栏,只要是小朋友在家里能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还会帮助大人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就让爸爸妈妈写下来,并拿到幼儿园,老师在全班小朋友的面前进行朗读,并在的评比栏中贴上一朵大红花,比一比谁的红花多,效果还是不错的。
(五)设立“小小监督员”,促进良好班级常规的形成 例如在盥洗常规中,我要求幼儿按顺序认真地把手洗干净,使用自己的毛巾擦干,依次盥洗,不大声吵闹,不玩水,随手关水龙头。在实施过程中我发现,有老师在场监督的情况下幼儿都能遵守,可他们只是躲避老师的一双眼睛,老师不看他们的时候又是另一副模样,有幼儿洗手时故意捏住水龙头,水喷出来洒在小朋友身上他们还很开心、在这种情况下,我就请能力强,自控能力好的幼儿来担任小小监督员,去监督小朋友的行为,这样不仅可以不放任幼儿违规行为,又
减轻了老师的工作量,同时还可以锻炼幼儿为大家服务的意识,真所谓“一举多得”。
(六)积极的方式对幼儿提出要求。
我们直接告诉幼儿具体如何去做和做什么,而不是告诉他不要如何做和做什么。如晨间活动的时候看到地上有垃圾,我会询问幼儿看到这些要怎么处理,让他们自己像办法去解决老师提出的问题。如果幼儿同意的话,教师还可以和他一起收拾。
(七)运用榜样示范的方式。1.同伴间的榜样。
老师只要表扬某个小朋友,别的孩子就会纷纷模仿这个小朋友的行为。因此,教师应做到嘴勤,及时发现和表扬幼儿中的良好行为。教师要求幼儿说话要轻声,可自己常常为了省事扯着喉咙打“长途电话”,进行遥控指挥,由于长此在教室大声的指挥声中,幼儿也学会了大声说话,大声指挥别人。如果教师每次能轻轻地走到需要指导的幼儿边轻轻的说,孩子们有事也会走到你跟前轻轻告诉你的,而不会坐在位子上大声告诉你。要求幼儿睡觉安静,教师就要做到动作轻,不能老远就喊:“快睡觉,别说话了”,更不能坐在一起聊天;要求幼儿洗手时节约用水,教师和家长就不能开着水龙头打肥皂;培养幼儿注意倾听别人讲话的习惯,教师和家长就要认真听完幼儿讲话。作为家长和教师要时刻注意自己的言行,以自己的行为幼儿树立榜样,使幼儿能在潜移默化中受到教育。
2.榜样的激励
在教育管理的过程中我发现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我善于捕捉孩子的闪光点进行现场的常规教育,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例如:每次在擦嘴巴或者是擦小手时,总会有一部分的幼儿不能按要求将毛巾自觉地整理好,用完之后总会随手一丢。但有一次我发现欣怡宝宝自觉地将别的幼儿用乱的毛巾放好,我马上表扬了欣怡,并请她来督促其他幼儿把毛巾放好,鼓励其他幼儿也向她学习自觉地放毛巾。孩子们看到后,受到了极大的鼓舞,都想改正自己的缺点,努力成为大家学习的榜样。
因此当幼儿自觉地以榜样的精神为动力,以榜样规范行为做出良好的表现时,我会及时给予幼儿充分的表扬,使幼儿感受到学榜样的益处,从而强化榜样的影响力。
(八)制定常规措施。
1、通过与家长交流探讨,家园共同配合教育孩子养成良好的走路习惯,在平时活动中,利用值日生,时常督促幼儿慢走。
2、小桌长监督,组织本组幼儿评选当日吃得好的幼儿,并给表现突出的组加奖红旗,看哪组的红旗多就可得到“流动红旗”。
3、家园配合,让幼儿形成家园一致的饮食习惯,通过评选“小红花”“小红点”,逐步提高幼儿的饮食速度,改正幼儿的挑食、偏食的不良习惯。
4.每周五组织幼儿评选“本周之星”,激励幼儿遵守班级各项常规。
5.自理能力培养:让每个孩子知道自己很能干,自己的事自己做,并向幼儿进行友爱、谦让的教育。
6、继续进行课堂常规培养:上课积极举手发言,大胆的提出自己的见解,声音响亮;不随意与旁边幼儿说话.7、让幼儿在限定时间内完成绘画、剪纸、书写等活动,主要是使幼儿集中精力做好一件事,并能够坚持一段时间,以利于孩子以后能适应上课的时间要求。又如,多给幼儿讲一些故事、童话、诗歌等文学作品,养成静坐、倾听的习惯,为入学后进行正规系统的学习打好基础。
(九)用儿歌、歌曲进行渗透教育。
儿歌短小精悍,而且琅琅上口,深受小朋友的喜爱。使用儿歌来引起幼儿的兴趣和帮助幼儿掌握常规的要领。洗手的方法,每次洗手时我都要念儿歌:“乖宝宝,来洗手,先把袖子卷卷好,再把小手搓一搓,搓手心,搓手背,一二三,甩三下,最后擦干手指头。”这样,使幼儿通过儿歌让幼儿在不知不觉中掌握洗手的要领,并且还知道了洗手时不应该玩水。歌表演《我是好宝宝》的儿歌:“我是好宝宝,上课小手放得好,小小脚并并拢,小眼睛看老师,说话先举手,做个好宝宝。”孩子们在儿歌的氛围中慢慢掌握了上课的要求,都争先恐后地要做老师的好宝宝。“音乐指令法”以音乐为信号,提醒孩子怎样的音乐该做什么,让教室的氛围变得更亲切,这是在音乐活动中经常使用的方法。(比如搬椅子的音乐、走到中间的音乐等)
(十)常规建立的坚持性。
确定了的规则必须坚决执行,教师尽量避免以临时的指令代替规则,尤其避免与规则相悖的指令代替规则。如果三天打渔,两天收网,那之前所做的一切工作都会白费。给孩子制定玩好了玩具要放回原处的规则,一位幼儿没把玩具收好,教师就让他走了,这时教师要和其他幼儿说清楚是因为这位幼儿身体不好,家长急着带他去看病。在规则的执行过程中,让幼儿体验规则的公正和互惠,从而提高幼儿遵守规则的自觉性,避免幼儿总是用规则去要求别人,而很少要求自己。
五、教师在班级常规管理中要保持一贯性
(一)密切合作
班级常规工作的建立是教师之间的配合工作。两教师配合密切和谐直接关系到班级常规管理的成功与否。教师相互提醒、相互帮助、相互补位是常规建立成功的关键。对班级幼儿的教育上老师们要保持一致性,特别是幼儿的常规制定,应共同讨论,制定出适合本班的班级常规,并且要求大家共同去执行,千万不能一个紧一个松,以免使孩子形成两面性,从而不能将常规形成一种习惯。
(二)严格要求
严格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是指对教师严格要求,二是指对幼儿严格要求。首先,良好的班风是促进班级良好常规形成的重要因素。一个班级,班主任应组织配班教师共同学习园内的各项规章制度,并要求每个人严格遵守。在班级常规中,班主任要把职责、任务等分解落实到每一个老师头上,大家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其次,对幼儿严格管理是需要班组老师共同进行的。要做到规则对每个幼儿都是一视同仁,不能出现不公或偏颇。
(三)保持一贯性
只有做到规则的一贯性,幼儿才便于照章行事,规则才便于成为行为的准绳。这就要求我们的班级老师在常规的管理中要保持一贯性,一旦制定出规则,我们每个老师都必须按照同样的标准去引导幼儿在一日活动中,每一位老师对幼儿的要求应是一致的。
总之,班级常规管理工作是一门学问,它是一项十分细致而又具有一定挑战性的工作。班级常规管理是否到位,直接体现着班级整体的面貌,也关系到各项活动的开展以及开展的质量。所以,做好班级常规管理需要老师既用心,又用脑,随时发现问题,不断改进方法。且在工作中要求“全” “活” “异”“新”,将班级的常规工作始终贯穿在幼儿的一日活动中,善于观察,善于积累经验,教师与教师密切地配合,这样才能让班级的常规管理工作更加出色。
我们不能把常规当成一种强加在儿童身上的外部要求,总是刻意地去提醒、督促儿童遵守,而需要把常规本身看成是儿童主体意识的觉醒,把常规意识看成是儿童主体品质之一。只有将常规视为儿童主体的一种品质,把它当成是儿童内在的并在儿童积极的自我活动中体现出来的东西,我们才能找到正确的教育方向,才能真正培养出儿童的常规意识。
参考文献:
《新课程成功班级管理实用手册》张斌著,黑龙江文化音像出版社
《教育学原理》叶立群,福建教育出版社
《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著,漓江出版社 《班级管理科学与艺术》丁榕著,人民教育出版社
《幼儿园一日生活环节的组织策略》宋文霞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幼儿教师试用教育教学技能》莫源秋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5
第三篇:教研组长工作常规
教研组长工作常规
一、教学过程的管理
1、组织研究大纲、教材,保证各年级教学的连续、完整。
2、检查各年级备课工作情况。
3、了解全组教师的教学基本情况,完成每学期对全组教师课堂教学的评价,发现经验及时总结,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组织做好考试命题、批改和质量分析工作。
5、组织学科竞赛工作。
具体措施
1、每学期全教研组集中备课不少于一次。
2、每一备课组每学期集体备课不少于4次,要备出单元的重点,难点以及教师的教法、学生的学法。
3、每学期个人听课不少于10节。
4、每学期作业情况分析不少于12次。
5、每学期考试分析不少于2次。
6、每学期一次科研活动或学科竞赛研究。
二、教师管理
1、负责本学科教师队伍建设。
2、为每一个青年教师配备导师,并协助做好导师工作。
3、帮助教有起色,教有特色的教师做好总结工作。
4、协助学校做好教师的配备和聘任工作。
5、负责组织确定本组教科研课题,对课题研究和进展进行管理。措施
1、每学期听每一位教师上课不少于2次,交流2次,对每一位教师进行优势弱点的分析,并有针对性、有计划地引导教师加强学习。
2、根据教研组人数确定每学期中青年教师的观摩课,大组不少于两节,小组不少于一节,并作课堂质量分析。
3、全组教师期末都有教学工作总结。
4、每教研组每学期要有研究课题及教研论文。
三、计划、汇报、总结
内容:
1、根据以上内容,每学期制定一个计划。
2、每月检查一次计划执行情况,每学期一次总结。
3、根据工作需要,随时与教导处交流情况。
措施
1、每学期开学第一周交计划,组内教师人手一份,教导处一份。
2、每月一次教研组教学情况汇报。
3、每周向教导处交一份活动计划。
4、每学期放假前交总结。
第四篇:中小学教学教研工作常规管理方案
中小学教学教研工作常规管理方案
中小学教学教研工作常规管理方案为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大力推进素质教育,根据松滋市教育局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镇中小学教学教研工作实际,特制定《镇中小学教学教研常规管理方案》:
一、教学工作计划
(一)各校要按照国家教育规划、课程计划、课程标准的要求制订切合本校实际的教学教研工作计划、校历表、作息时间表等,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要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严格执行全省统一制定、市教育局下发的课程课时安排计划,确保按时完成教学任务,各校都要在学期开始前制定好总课程表,时间、责任人等都要明确和固定。
以上各项计划要突出本校特色,对计划的落实要明确责任和检查措施。
(二)学校教学教研工作计划一般包括指导思想、工作目标、工作内容、教改重点、主要活动安排。
学校教学教研工作计划每学期制订一次,开学前须由校委会或教师大会讨论通过,期中、期末检查执行情况。
(三)各学科组(教研组)要根据学校教学教研工作计划制订出本组的教学教研计划,学科组(教研组)工作计划一般包括学科组(教研组)工作目标、完成目标的具体措施以及教研活动安排、教师业务学习内容、课外活动安排等。
每学期制订一次,开学一周内由学科组(教研组)长制订,本组教师讨论通过并予以实施。
(四)每个任课教师要根据学校和学科组(教研组)的计划要求,在学习课程标准、钻研教材和了解学情的基础上,制订出学科教学计划。
学科教学计划一般包括学情分析、教材分析(含单元或章节教学重点、难点)、教学任务与目标、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教学活动、教学进度、检测安排。
学科教学计划由任课教师在开学一周内制订好,以供学校检查和在平时教学中落实。
二、备课(教学设计)
(五)集体备课。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统一教学指导思想、教学目标和教学进度;研究学生可能出现的疑点、问题以及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研究主要例题、习题、考核要求,调整课时安排;研究教学方法和手段,介绍自己的教学经验供别人参考;检查个人备课情况。
各学科教师每周要参加集体备课一次,由主备人提前写好教案,把每节课的要点、重难点、易混点及课堂教学设计等在会上讲述,其他教师对所讲内容提出疑问和讨论,作出相应变动和调整。
每位教师要有集体备课的记录,补充完善教案,以供使用和检查。
(六)认真研究课程标准。
严格按照课程标准要求,深入钻研教材,明确教学任务和目标,了解教材编排体系与结构,准确把握重点和难点,明确各单元、各章节的地位、作用及相互联系。
(七)重视教法与学法的研究与改进。
要具体分析学生情况和学生的学习需求,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知识基础,注意学生的兴趣和意志特征;教学设计要注重体现对学生学习方法、自学能力的培养。
学生的学习方式以自主性学习、探究性学习、合作式学习为主;教师要认真选择能够体现以学生为主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启发思维、培养自学能力的教学方法。
(八)坚持周前备课,认真写好教案,课前要复备。
教师教案应包括以下内容:明确的教学三维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教材内容重点、难点及关键点的分析;教法与学法;教具、学具的准备;教学(活动)过程的设计(包括教师的导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作业要求;板书设计;教学后记(反思)。
教案要重点突出,条理清晰,书写规范,详略得当。
教师不准抄教案、使用旧教案、现成教案或以书上圈点评注代替教案。
(九)选择适当的例题、习题。
要精讲精练,选择深浅适当、有代表性的例题和习题,深入研究,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十)教师要学会使用现代化的教学器材、设备和网络等各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
(十一)教案检查、展览。
教务室或教研组每周组织一次教案检查,检查人要提出检查意见,查后要注明检查人姓名和日期,并加盖学校检查专用章或公章;检查后进行总结,必要时召开总结会;学校每学期举办一次教案展览。
三、课堂教学(十二)教师必须严格按课表和教学计划上课,不得擅自改动课表、私自调课或请他人上课。
(十三)遵守课堂教学常规。
教师必须课前准备好需用的教具,在上课前分钟到达教室门前,按时上、下课,向四十五分钟要质量。
规范使用上、下课礼貌用语,不得擅离课堂,不抽烟,不接打电话,不做与本课无关的事;着装得体,教态亲切,使用普通话;尊重学生,对不遵守纪律的学生要耐心教育,不讽刺、训斥、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不责令学生中途退出课堂。
(十四)每堂课应达到的基本要求是:目标明确,要求恰当;讲授正确,深浅有度;重点突出,难点突破;讲练结合,环环紧扣;师生互动,效果良好。
在具体的操作流程上,一般应包括以下八个环节:导入课题——出示目标——预习指导——检查效果——教师解疑——当堂训练——归纳总结——布置作业等。
其中教师讲解的时间文科一般不超过分钟,理科一般不超过分钟,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不同的教学模式及学科,可以有不同的教学流程,各学校应当根据课程标准,结合自身实际分类制定详细的课堂教学流程表,统一发给任课教师执行。
(十五)加强学法指导。
牢固树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课改理念,积极利用启发式和讨论式等教学方法,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调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创设恰当的问题情景;及时采用积极、多样的评价方式;注重师生互动,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十六)精讲精练,讲练结合。
适时捕捉教学信息,及时反馈,通过练习、讨论、实验等各种形式加强当堂巩固训练,训练时间一般不少于分钟,同时要兼顾训练的面,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使每一位学生有所收获和提高。
教师要根据反馈信息,对教学进程、难度进行适当调整,科学安排教学内容,做到重点突出,节奏适宜,杜绝注入式、满堂灌。
(十七)规范使用专业术语,把教材规定的知识正确无误地传授给学生。
教师的语言要精炼、准确、生动、灵活,有激励性和启发性;板书规范,字迹工整,布局合理,简洁明了;教师上课时需讲解的例题、需演示的实验,都应事先做过。
(十八)学校要常年开展同课异构活动;听课、评课制度化、经常化,听课记录与教研记录要规范(时间、主讲人、内容、分析与评价、意见与建议等)。
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上一次公开课或观摩课,每位教师每周听课至少在一节以上(一节主备老师示范课或一节推门课)。
尤其是示范课,要给予符合课改要求的量化打分,要通过点评促进教学。
(十九)要加强自习课辅导,允许学生自己安排,不准讲课和变相讲课。
(二十)让学生有组织的参与课堂教学评价,鼓励他们用简洁中肯的语言提出意见和建议,达到促进教师提高的目的。
学生评教活动原则上期中、期末各一次。
四、作业布置与批改(二十一)作业布置要做到:凡按教学计划开设的文字课程,都要精心设计、选择作业内容,作业要适量,以精为主,注意增加弹性作业;作业形式要多样化,体现基础性、综合性、实践性、发展性;课堂作业要在课内完成,课间、午休一律不留作业;严格控制家庭作业量,小学一、二年级少留书面家庭作业,其它年级家庭作业总量控制在每天小时以内;初中家庭作业控制在每天个半小时;书面作业的书写、格式要统一要求;不布置机械重复和大量抄写的作业,严禁用作业体罚学生。
(二十二)作业量要求:语文每篇课文应有一次作业。
初中每学期大作文篇,小作文篇;小学中、高年级每学期大作文篇,小作文篇;小学低年级造句练习或几句连贯成段练习每周一次;提倡学生写日记、周记;数学和英语每天应有一次作业;其他各科每周要有作业布置。
(二十三)作业坚持以教师批改为主,以学生互批互改为辅,对个别学习困难的学生要面批面改;批改要正确,批语要具体明确,重在指导和激励,评价恰当;批改的成绩记录一般分优、良、中、差四等,作文和自测性、考查性作业可打分数;批改文字表述要清楚规范,具有鼓励性,要有批改日期。
教师发现学生知识上的漏洞或能力上的缺陷,要认真分析原因,并区分多数还是个别学生,分别采取补救措施加以解决。
坚持全批全改,适当穿插面批。
对作业错误之处要有明确、统一的符号,便于学生找出错误,予以订正。
批改作业一律用红笔,改笔工整、书写规范、逐题批改,不得一页一勾,还应注明每次批改的日期。
作文批改要有旁注和总批,批语要有针对性、指导性。
(二十四)作业讲评要有针对性、时效性和激励性;对拖欠、缺交、马虎、抄袭作业的学生要及时批评教育,要求补做或重做,对作业中的错误要督促学生及时改正;学生学习任务要做到三清,即堂堂清、日日清、周周清。
课外作业要有发必收,有收必阅,有阅必评,有错必纠。
加强对口头、动手作业的检查,使口头、动手作业同样落到实处,收到实效。
学校对教师的作业批阅情况每周要普查一次。
(二十五)教师应建立作业批改记录。
对个别学生出现的错误,作个别纠正;较多学生出现的共性错误则要认真分析原因,作集体讲评,并及时补救薄弱环节。
对学生在作业中的独特见解,给予鼓励表扬。
(二十六)正确、科学、合理、有效使用教辅资料。
教师讲练习题应以课本和练习册为主,统一训练,不得强迫、诱导学生购买非必要的学习资料。
尤其是毕业年级的教师要精心设计、编辑组合试题,不要盲目、不加选择的照搬照用现成复习资料。
(二十七)学校和班主任应统筹协调好学生活动性和实践性家庭作业。
学科教师每周可结合教学内容给学生布置活动性和实践性家庭作业各一次,应做好作业的反馈、评价和记载工作。
活动性家庭作业可结合教材内容安排学生利用放学后、双休日或节假日开展访问、调查、参观、远足、旅游、野餐、野营、演出、慰问、展览、竞赛、夏(冬)令营等活动。
实践性家庭作业可安排学生利用放学后、双休日或节假日开展测量、统计、实验、制作、操作、创作、演唱、演奏、演讲、朗诵、采访、采集、编辑、养殖、种植、家政等方面的实践活动。
班主任可将学生分成若干课外学习小组,使学生在课余可一起学习、讨论、研究和活动,以保证各类家庭作业的完成。
五、辅导与复习(二十八)对各学科和学生的分类教学辅导,学校教务室或班主任应作出统筹安排,做到定人、定时、定地点,确定辅导内容、对象,提出辅导措施。
在规定时间内,教师应下班级或到指定地点进行辅导,并做好辅导记录。
(二十九)辅导要因材施教,既要有课内辅导,又要有课外辅导,既要有集体辅导,又要有个别辅导,既要辅导优等生,又要辅导学困生,要从最后一名学生抓起,努力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
教师要关心和了解所教学生,摸清其家庭、社会环境、学习、生活、身体、智力等情况,确定培优和补差的对象,建立辅导档案,制订辅导计划,确定具有针对性、实效性的辅导目标、形式、内容、时间,确保学生达到学习目标。
(三十)辅导的主要任务是解难释疑,查漏补缺;发展个性,培养特长;打稳基础,讲求实效。
教师要做到有热心、有耐心、有信心,加强学法指导和阅读指导。
辅导要讲究实效,不断总结经验,改进辅导方法。
(三十一)辅导时间要合理安排,不得挤占其它学科,不影响学生离校,不得将学生带到教师宿舍进行个别辅导。
严禁利用课外辅导加重学生负担,不得利用节假日进行集体补课,不得收取辅导费(补课费)。
(三十二)要在充分研究教材和分析学生的情况下上好复习课,决不能简单重复旧知识,更不能放任自流。
教师要认真备好复习课,写好教案,重点是揭示知识的内在规律、指导思路,教给学生学习方法。
要重视平时复习。
学完一课、一章或一单元后引导学生小结,使学生科学、灵活地抓住知识点,过好单元或章节关,为以后学习打好基础。
要抓好学期、学年复习。
认真制订期末总复习计划、毕业年级(班)复习教学计划。
指导学生自己动笔梳理知识系统,掌握知识结构,对教学内容中的重点,要让学生深刻理解,牢固掌握,熟练运用。
教师要尽职尽责把好关,不给下段教学留下尾巴。
(三十三)初中毕业年级要研究中考的考试说明,掌握考试要点,把握命题方向。
复习方法要灵活多样,生动有趣,不拼时间,不加重学生负担,讲求复习效果。
六、校本课程与课外活动(三十四)学校应制定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鼓励人人参与校本教材的研发,发挥教师各自的特长,根据学生的兴趣爱好,构建自成体系、不断创新的校本课程系统。
全镇中小学统一每周一至二节校本课,不得随意删减,要有校本课程表、校本课程设计人表及组织实施表。
(三十五)学校要精心筛选校本教案并进行整理,建立自己的校本课程资源库。
每学期择优上报-篇到市教科中心,评选出优秀的教案。
要体现初编教材——上课试用——查找问题——再次修改——再次上课的校本课程开发程序。
(三十六)学校要根据师资和条件,建立好课外活动组织,成立各种兴趣活动小组,把开展课外活动与实施校本课程紧密结合起来。
如科技活动小组、社会实践调查组、学科竞赛组、书法美术组、文艺组、体育组等。
任课教师要组织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参加校本课程的学习和相关小组活动。
必要时可聘请校外教师辅导,还可以在学校和学科组(教研组)的安排下组织课外集体活动,如:科学讲座、读书会、心得报告会、诗歌朗诵会,书画展、科学晚会、影视评论等活动,使学生的能力得到发展,素质得到提高。
每学期要培养若干特长突出的学生。
开展课外活动要做到四定四有:即定教师、定时间、定地点、定活动内容,有计划、有教案、有记载、有总结。
各学科教师每学期至少要组织一次课外活动。
每次课外活动都要认真作好记录,包括课外活动的人员、内容、方法、效果等。
注意资料积累,期末认真总结。
(三十七)指导好课外阅读。
学校开放图书室、阅览室,各班可组织图书角,为学生提供丰富的课外阅读资料。
七、考试与评价(三十八)考试与评价要坚持可行、多元、全面、开放、因人而异的原则,实现导向、激励、记录成长、反馈等功能。
教学效果的评价可采用考查和考试等形式,要不断改革和完善考查、考试制度。
注重日常考查(如课堂提问、当堂练习、实验操作、形成性检测等),适量组织考试。
期中、期末考试命题要依据课程标准,既要考查知识与技能,还要考查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重视考查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杜绝设置偏题、怪题。
(三十九)严格执行考试规定,不得擅自增加考试次数,严格控制考试时间。
考查一般在单元或章节教学结束后进行。
毕业年级和重点学科可实行月考。
不能把考试作为督促学生学习的唯一手段,以防学生只重视分数而忽视能力的提高。
要认真把好命题关,从课程标准、教学目标、教材内容和学生实际出发,科学合理地安排试卷结构、考点覆盖面、题型和分值,兼顾知识、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考查。
试题难度要适中,题量要适当,并科学制定评分标准。
(四十)规范考试过程,严格考试纪律。
平时要重视对学生的考风考纪教育,试题的命制、保管、监考、巡视等环节都要严格把关,堵塞作弊漏洞。
期中、期末考试、毕业年级和重点学科的月考,要做到密封试卷,严格按照评分标准进行流水作业阅卷,并仔细复核,以提高考试成绩的可信度。
(四十一)阅卷结束后,要及时细致准确的统计成绩,认真做好试卷与成绩分析,写出书面材料,及时讲评试卷,对教学薄弱环节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质量分析报告一般包括:考试目的;学生掌握学习内容的总体情况,教学目标的落实情况;考题及成绩分析;存在的问题;弥补措施和改进教学的意见。
统计分析工作可由学科教师单独或集体完成,并在同学科教师中进行反馈,以便更好地指导今后的教学工作。
(四十二)每学期、学年结束时学校要对每个学生进行阶段性的评价。
毕业年级进行综合素质评价。
评价内容应包括各学科的学业状况和教师的评语。
评语应在教师对搜集到的学生资料进行分析,并与学生、家长交流沟通的基础上产生。
评语应多采用激励性的语言,客观描述学生的进步、潜能及不足。
同时要制定明确、简要的促进学生发展的改进计划,帮助学生认识自我,树立自信。
在评价的基础上,应给学生的操行或综合素质确定等级。
成绩不合格的学生要限定时间给予补救、辅导,并以校为单位进行补考。
不得将学生成绩排队、公布。
期末考试(考查)成绩、操行和综合素质等级、教师评语应记入《学生成长记录册》并通知学生及其家长。
(四十三)评价的主体多元化(学生自评和互评、教师评价、家长评价等),评价方式多样化(书面考试、口试、实践操作、观察、访谈、建立学生成长记录袋等),既要重视终结性评价,更要注重过程性评价。
个性化地关注学生的成长过程,提倡运用学生成长记录袋评价法,指导学生建立成长记录袋。
八、教学研究(四十四)教学研究要从教学的实际情况出发,制定校本教研规划,责任落实到人,采取有力措施,保证规划的实现,确保教研实效。
建立健全教研组织,全镇小学以小学为基点,设立小学各学科中心教研组,各校设立相应学科教研组(备课组)。
初中以校为单位设立各学科教研组。
教研组每学期要制定校本教研活动计划,定期开展校本教研活动。
做到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责任人。
教师必须按时参加校本教研活动。
校本教研活动要有记录。
(四十五)坚持以科研促教研,以教研促教学,全镇小学中心教研组、初中各学科教研组每月开展一次教研活动,每月都要有教研简报。
校本教研活动包括集体备课、说课、上公开课(示范课、竞赛课、研究课等)、听课与评课、教学论坛、教学经验总结、撰写教学论文、学习先进教学经验、课题研究等多种形式。
校本教研活动要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动,专业引领为基本方法,不断完善与创新。
各学校要定期推荐优秀教案和论文,统一上报市教科中心。
(四十六)要大兴学习之风,提倡教师多读书,每人每学期至少阅读一部教学专著,每学年至少参加一次外出学习,以提高自身业务素质。
要充分运用远程教育资源搞好教师业务培训,学校每学年要进行三字一机(钢笔字、毛笔字、粉笔字、计算机)训练和比赛。
教师要有五本:教案本、教研记录本、听课记录本、教学反思本、写字练习本。
(四十七)教师要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和教育科研活动。
每位教师每周要写教学反思不少于一篇,每学期至少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教研论文,每个学校每年必须承担一项教育科研课题。
(四十八)每学期末学校要科学安排结束前的各项工作,组织教师搞好教学分析、工作总结、课题材料整理等,为下学期的工作奠定基础。
中小学教学教研常规量化管理实施细则量化项目量化内容分值 量化项目量化内容分值教学计划(分)学期初根据学校工作实际,制定教学教研工作计划、校历表、作息时间表等,建立正常的教学秩序。
辅导与复习(分)学校建立辅导制度,教务室或班主任确定辅导内容、对象,做出统筹安排,定人、定时、定地点,提出辅导措施。
执行省定课程课时安排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学期开始前制定好总课程表、班级课程表。
教师关心、了解所教学生,确定培优、补差对象,建立辅导档案,制订辅导计划,督促学生达到学习目标。
开学一周内各学科教研组(备课组)制订好学科工作计划,本组教师讨论通过并予以实施;每个任课教师制订好本学期教学计划。
合理安排辅导时间,不加重学生课业负担,不得利用节假日进行集体补课,不得收取补课费。
备课(分)各学科教师每周应集体备课一次,主备人提前写好教案,每位教师必须有集体备课的记录以供检查,并写出补充教案。
认真制订期末总复习计划、毕业年级(班)复习教学计划,写好复习课教案。
初中毕业年级要研究中考的考试说明,掌握考试要点,把握命题方向。
上课前一周备好课,按课时撰写教案,做到重点突出,条理清晰,书写规范,详略得当。
校本课程与课外活动(分)学校制定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
各校统一每周~节校本课,有校本课程表、校本课程设计人表及组织实施表。
不得抄教案、使用旧教案、现成教案或以书上圈点评注代替教案。
学校精心筛选校本教案并进行整理,建立校本课程资源库。
每学期择优上报-篇到市教科中心。
教务室每周组织一次教案检查,把检查结果分成优秀、良好、中等、较差四个类别,提出检查意见,要注明检查人姓名和日期,并加盖学校检查专用章或公章;每学期举办一次教案展览。
学校根据师资和条件建立健全课外活动组织,成立各种兴趣活动小组,学生根据兴趣、爱好,自由参与小组活动。
课堂教学(分)教师按课表和教学计划上课,不得擅自改动课表、私自调课或请他人上课;严格执行课堂教学常规。
每周至少组织一次课外活动,定教师、定时间、定地点、定活动内容,有计划、有教案、有记载、有总结。
每学期要培养、表彰若干名特长突出的学生。
学校应当根据课程标准,结合教学实际,分学科制定课堂教学流程表,统一发给任课教师。
教师讲解的时间不得超过分钟。
考查考试(分)严格执行上级关于考试的规定,不得擅自增加考试次数,不能把考试作为督促学生学习的唯一手段。
教学要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原则,注重师生互动,杜绝填鸭式的满堂灌现象。
规范考试过程,严密组织考试。
严格把关试题的命制、保管、监考、巡视等环节,杜绝作弊现象,处理违纪行为。
教师上课规范使用专业术语,传授知识正确无误,普通话准确流畅,板书规范工整。
考试结束后及时讲评试卷和统计分析,写出书面质量分析材料。
不得将学生成绩排队、公布。
教师熟练使用、操作本学科教学所需要的教学器材、设备,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能够自制课件,搜集、利用网络资源。
教学教研(分)建立健全教研组织,制定校本教研活动计划,定期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教师按时参加,要有记录可查。
听课评课(分)建立健全听课、评课制度,每人每周听课~节,每学期领导班子成员听评课不少于节,教师听评课不少于节。
听课记录规范完整,有切合实际的评语(包括意见和建议)。
涴市中学、涴市小学大规模校本教研活动,每学期不少于次;小学各学科中心教研组、初中各学科教研组每月开展一次教研活动。
学生参与教学评价,每学期组织两次学生评教活动。
每个学校每年必须承担一项教育科研课题,课题方案及时上报,认真组织开展研究,按时结题,手续完备,资料齐全。
作业布置(分)各学科精心设计作业内容,符合学科要求,份量适当,次数适中。
课堂作业课内完成,禁止用作业体罚学生。
每位教师每学期要写教学反思不少于篇,至少撰写一篇有价值的教研论文。
作业字体普遍工整规范,书面整洁。
业务开展(分)学校获市级以上优质课、论文奖人次以上者分,不足者按比例扣分。
作业批改认真及时,有批改日期,做到有发必收,有收必阅,有阅必评,有错必纠。
批改正确,评语有针对性、指导性、鼓励性。
教师应建立作业批改记录,针对存在的问题作出说明。
学校对教师的作业批阅情况,每周普查一次,根据检查结果分别给出优秀、良好、中等、较差的评价。
市教科中心开展的各项活动(包括各级学科竞赛、省市组织的听课、会议等),按通知足额参加分,每缺人次扣分,扣完为止。
教师讲练习题应以课本和练习册为主,统一训练,不得强迫、诱导学生购买非必要的学习资料。
第五篇:幼儿园安全工作管理一日常规
幼儿园安全工作管理一日常规
为了进一步加强幼儿园安全管理工作,避免幼儿安全伤害事故的发生,及时消除安全隐患,防患于未然,构建和谐平安幼儿园,完善幼儿园日常安全管理的行为规范,按照教育部《中小学幼儿园校园安全管理办法》等规定,结合上级文件精神和本县幼儿园实际,特制定《幼儿园安全管理一日常规》。
一、幼儿园一日安全常规工作主体及职责
1、园长是幼儿园安全工作第一责任人,分管安全工作的副园长是安全工作直接责任人。幼儿园应在园长的直接领导下成立安全领导小组,负责全园的安全领导责任。
2、专(兼)职门卫是校园大门安全的直接责任人。负责校园大门以及校门周边的安全保卫工作。门卫每日负责按时开锁校门,保证师生的正常作息与出行;负责课间师生和外来人员及车辆的出入盘查与登记。门卫不经批准严禁私自随意放行校外人员及车辆进入校园。
3、家长以及监护人是学生安全管理工作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对自己的孩子进行安全教育与管理。特别是护送幼儿安全地离园和入园。
4、法制安全处(总务处)是校园建筑物和教育教学设备设施的安全责任部门。法制安全处(总务处)具体负责人为园内硬件安全日常管理的责任人,负责园内设备设施一日隐患排查和安全维护工作。
5、教务处(政教处)是幼儿安全一日常规的实施主体。幼儿安全一日常规是贯穿落实于幼儿一日常规活动之中。教务处(政教处)具体负责人为幼儿安全日常管理的直接责任人,负责组织幼儿安全一日常规的管理工作。
6、各班班长是班级安全教育管理工作的责任人。负责本班的安全管理工作,及时传达安全管理的相关要求。
7、当班教师(教养员和保育员)是班级安全一日常规具体负责人。负责对一日安全活动常规中的安全教育与管理工作,保障幼儿在一日活动中的安全防范工作,排查班级设备设施的安全隐患,并就当天的安全一日常规工作做好记载,同时对发现的安全隐患情况上报总务处,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8、保健医生是园内卫生安全管理的直接责任人。负责组织对幼儿进行晨午检、疾病防控、卫生保健,紧急救护,园内卫生检查、幼儿个人卫生知识的普及等方面的工作。
9、幼儿园分管后勤工作领导是幼儿饮食安全的直接责任人。分管后勤工作的领导负责幼儿一日饮食卫生的布臵、督促、检查工作。
10、幼儿园当天值日领导是当天安全一日常规的总负责人。值日领导负责巡 1
视、督促、检查一日安全活动中各个环节的落实情况,并就一日安全常规的落实情况做好记载。
二、幼儿园一日安全常规工作流程
1、入园(7:30---8:00):
①家长凭接送卡将幼儿送至班级,与当班教师交接后,如果幼儿有特殊情况须跟当班教师做好说明,家长方可离园;
②门卫坚守门口岗位,负责园门口的安全防范工作。
③值日领导坚守园门口,管理来园时段的安全工作。
④保健医生每日早晨在园门口对来园幼儿进行晨检。
⑤当班教师负责在教室内接待幼儿,对幼儿晨检情况进行登记。每天晨检时要注意幼儿所带物品,防止幼儿带危险品来园。
2、幼儿饮食(早餐:8:00---8:30、中餐:11:30---12:00、午点2:30---3:00)及饮水(不定时,幼儿需要时就可以饮水)
①保育教师按照幼儿卫生制度规范做好餐具的清洁和消毒工作。
②进餐时,当班教师注意幼儿的进食安全,保证幼儿进餐时的食品的温度,防止烫伤幼儿。同时教给幼儿正确的进食方法。对容易引起幼儿进食发生危险的食物,当班教师应及时予以提醒,并在幼儿进食时密切关注。
③幼儿的饮用水要注意放臵的位臵和饮用时的温度,放臵烫伤幼儿。
3、食品加工
①食堂采买人员把好进货关,杜绝不符合质量要求的产品进入幼儿的饮食流通范围。
②食堂工作人员严把幼儿食品卫生安全的关口,按照食品加工的相关规范要求,规范操作,遵守食品卫生安全的相关要求。
③严格执行清洁卫生制度。严禁生食熟食菜板、红白案板混合使用。餐具每天要消毒,厨具、餐具、菜蔬、果品严格执行防疫站清洗要求,保持厨房整洁,及时处理垃圾。
④做好个人卫生,要求做到勤洗头、勤洗澡、勤剪指甲。每天上岗前规范着装。接触食物前、便后要用肥皂洗手,严格遵守卫生要求。操作时不吸烟。
⑤对每天幼儿所进食的食物,留样备检24小时,并做好记录。
4、一日如厕、盥洗安全
①教育幼儿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卫生习惯。
②幼儿如厕、盥洗时养成良好的秩序,幼儿如厕要有顺序的排队,不拥挤,不推拉,教师要组织好,督促好。保育员每天不定时地清洁卫生间地面,防滑倒,防摔伤。
③养成良好的幼儿排便习惯。幼儿排便不受时间的限制。
5、幼儿一日活动安全及安全教育
①一日户外活动安全。幼儿每天的户外活动时间要保证2小时以上。每次组织户外活动开始和结束时当班教师注意清点好幼儿人数。
户外活动总体安全要求 :
a、老师组织幼儿户外集体活动要有领导、有计划、有准备。
b、活动前要做安全检查,进行安全教育。活动中要做到满视野。不断培养幼儿学会生活、游戏、活动的方法,掌握其规则,让幼儿在活动中不断提高。
幼儿玩大型玩具安全要求:
a、当班教师在玩大型玩具之前应检查器械是否有毛刺,松动,开裂等不安全因素。
b、每次玩玩具之前教师教育幼儿有秩序地进行,不互相争抢、拥挤、推拉,打闹。
c、教师集中注意力组织好照顾好幼儿,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②定期对幼儿进行安全知识教育。每天可以确定固定时间或在每次活动之前都应对安全方面提出具体的要求。逢节假期即将到来之前,应对幼儿进行常规性的安全教育。
对幼儿安全教育要求:
a、提醒幼儿在园时不疯打,不追逐。没有成人看护不从高处往下跳或从低处往上蹦。
b、不爬窗、扒窗、爬栏杆,注意推门和开窗时不推玻璃。
c、不自己动插销、水电开关、开水等。不喝生水,不吃腐烂、变质、有异味的东西。
d、走路靠右边,没成人带领不自己过马路。
e、知道自己的姓名、园名、家长姓名、单位、家庭住址、电话等,并能清楚表达,防止发生意外。
f、离园时除了组织好幼儿的离园活动,还应提醒家长牵好幼儿。幼儿紧跟家长,不在公路上打闹,不玩水、火、电,不去有危险的地方,会打119、120、110等急救电话。
6、午睡。午睡当班教师要坚守岗位,严禁离岗做私事,5分钟目光巡视一次,十分钟走动巡视一次。对重点幼儿要密切关注。
7、一日离园。
①每天坚持持幼儿园专用接送卡接送。必须持卡接幼儿,每个幼儿要有固定的人接送。接幼儿时,如未带卡教师需对接送人进行确认方能让幼儿离园。
②家长应遵守幼儿的作息时间,要求从教师手中接走幼儿。幼儿有特殊要求提前离园的,幼儿监护人必须向当班教师作当面请假,否则幼儿不能离园
8、当班教师的一日安全常规。
①每天早上上班教师应对班内的设备设施做好安全隐患的排查,发现隐患及时排查或者上报处理。开展一日常规活动时,密切关注安全工作。
②开展一日常规教育教学活动按照相关的安全制度要求遵照执行,并在班务日志加以详细记载。
③每天下班前进行班级整理,检查门窗是否关好。水电以及其他的教学设备设施是否按照要求放臵,断水断电后方能下班。
三、幼儿园一日安全事故类型及应急处理
㈠安全事故的类型:
1、幼儿游戏时受伤。这种情况一般都是意外事故引起的,即便教师在现场,幼儿的伤害也往往是不可避免的。
2、教学设施引起的。滑梯、攀登架、小城堡、海洋球、蹦蹦床、秋千等大型玩具存在着安全隐患,教室、楼道、走廊、上下楼也是容易出事故的地方。
3、儿童走失。儿童走失属幼儿园严重事故。儿童走失是幼儿园管理的失误,是幼儿园未尽看管之职。
4、由于体罚和变相体罚幼儿所致。
5、幼儿被他人接走。由于幼儿园管理制度有漏洞,造成幼儿被他人接走
6、外来人员侵入。幼儿园的门卫制度不严,外来人员容易趁人不备,溜进幼儿园,造成损失。
7、幼儿园组织校外活动引发事故。幼儿园外出活动,如果组织不够严密,教师麻痹大意,偶发事件将会不期而遇。
8、幼儿自身原因所致。很多场合下是由于幼儿身体的状况而产生的,如幼儿患某种疾病、体质弱、身体残疾等。
(二)事故报告流程:
1、安全事故发生后,直接或相关责任人要按照“先口头,后书面”的原则,第一时间、及时迅速上报幼儿园当日值班领导。
2、当日值班领导接到安全事故的上报情况以后,视事故性质、情节、后果等,临机决断,是否立即向“110”、“119”报警和通知“120”医疗救护。同时,应立即将事故地点、时间、类别等事故有关信息通知安全领导小组组长,由安全领导小组迅速调集力量,采取应急措施,积极组织施救。
(三)报告制度类别:
1、重大事故直接报告制度。重大事故即意外重大人身伤亡、集体或群发饮
食中毒事件。当重大事故发生时,任何在现场的教职工都有责任和义务保护幼儿,按照 “谁在场,谁负责”的原则,可以直接向园长报告,以便更及时、更有效采取应急救护措施,防止事态扩大或加重,最大限度地保护师生的人身和生命安全。园长在紧急处臵的同时及时向上级部门报告。
2、一般事故部门报告制度。一般事故即一般偶发事故或较轻微事故。当一般事故发生时,直接或相关责任人应在第一时间,及时迅速地报告给当天值日领导,由值日领导作出初步应急处理,再向园长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