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四川教师公招《教育公共基础笔试》试题

时间:2019-05-13 08:38:54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2013年四川教师公招《教育公共基础笔试》试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2013年四川教师公招《教育公共基础笔试》试题》。

第一篇:2013年四川教师公招《教育公共基础笔试》试题

2013年四川省教师公招《教育公共基础笔试》预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

1.从教育系统所赖以运行的场所或空间标准出发,可以将教育形态划分为(B)。

A.非制度化的教育、制度化的教育

B.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C.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社会的教育、近代社会的教育

D.普通教育、职业教育

2.(C)主张“道法自然”。

A.孟子B.苟子C.老子D.韩非子

3.利用图片、图标、模型、幻灯片、电影电视等手段进行教学的直观类型是(B)。

A.实物直观B.模象直观C.语言直观D.抽象直观

4.根据学习的定义,下列属于学习现象的是(D)。

A.吃了酸的食物流唾液B.望梅止渴C.蜘蛛织网D.儿童模仿电影中人物的行为

5.针对传统教育的“教师、书本和课堂为中心”,提出了以儿童为中心的“活动教学”,形成了“现代教育”思想和教学模式的思想冢的是(B)。

A.中国的陶行知B.美国的杜威C.英国的培根D.俄国的加里宁

6.可以解释倒摄抑制现象的遗忘理论是(B)。

A.痕迹衰退说B.干扰说C.同化说D.动机说

7.(B)的出版是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A.《教育学》B.《大教学论》C.《普通教育学》D.《民主主义与教育》

8.否定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的教育特征是(C)。

A.教育的终身他B.教育的多元化C.教育的民主化D.教育的全民化

9.教育的“心理起源说”认为教育起源于(B)。

A.生产劳动B.模仿C.语言D.动物本能

10.“教育是人类所特有的社会现象,只要人类社会存在,就存在着教育。”这句话说明教育具有(B)。

A.历史性B.永恒性C.普遍性D.相对独立性

11.主张“教育即生活”,强调教法与教材的统一,注重“从做中学”的教育家是(B)。

A.赫尔巴特B.杜威C.凯洛夫D.洛克

12.在西方近代教育思想史上,最能体现实用主义教育思想的教育家及其著作是(C)。

A.杜威和《普通教育学》B.赫尔巴特和《普通教育学》

c.杜威和《民主主义与教育》D.赫尔巴特和《民主主义与教育》

13.日常教学活动中,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闻一知十”,这种现象在教育心理学上称为(A)。

A.迁移B.同化C.顺应D.模仿

14.在教育活动中,教师负责组织、引导学生沿着正确的方向,采用科学的方法,获得良好的发展,这句话的意思是说(C)。

A.学生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B.教师在教育活动中是被动的客体

C.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主导作用D.教师在教育活动中不能起到主导作用

15.当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要求学习效益达到最佳水平,则合适的学习动机强度应当(B)

A.很高B.较高C.较低D.以上都不对

16.遗忘曲线的首先提出者是(B)。

A.巴甫洛夫B.艾宾浩斯C。斯伯林D.弗洛伊德

17.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及其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健康成长,根据宪法,我国制定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下列描述与《未成年人保护法》不一致的是A)。

A.保护未成年人,主要是学校、老师和家长共同的责任

B.教育与保护相结合是保护未成年人工作应遵循的基本原则

C.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受教育的权利,关心、爱护学生,对品行有缺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应当耐心教育、帮助,不得歧视、不得违反法律和国家规定开除未成年学生

D.未成年人享有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国家根据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给予特殊、优先保护,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受侵犯

18.课程改革的核心目标是(A)。

A.课程功能的转变B.课程结构的调整C.课程内容更贴近生活D.学生学习方式得到改变

19.个体发展的互补性要求教育应该做到(C)。

A.相互衔接B.循序渐进C.长善救失D.教学相长

20.(A)是以教育管理部门为核心,向外辐射,与其他主体之间形成的教育法律关系。

A.隶属型教育法律关系B.教育内部的法律关系

C.调整性教育法律关系D.保护性教育法律关系

21.布鲁纳认为,无论我们选择何种学科,都务必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

依此而建立的课程理论为(D)。

A.百科全书式课程理论B.综合课程理论

C.实用主义课程理论D.结构主义课程理论

2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体现的德育方法是(D)。

A.陶冶法B.锻炼法C.说服法D.榜样法

23.当一个人熟悉了一种物体的某种通用功能时,就很难看出该物体的其他功能。而且最初看到的功

能越重要,就越难看出其他功能。这里所描述的是(B)现象。

A.思维定势B.功能固着C.原型启发D.酝酿效应

24.在学习“gas-煤气”这一单词时,学生加入了中介词,成了“gas-该死一煤气”。该学生使用的策略(A)。

A.精加工策略B.组织策略C.复述策略D.计划监控策略

25.某教师对喜欢打小报告的学生采取故意不理会的方式,这是一种(D)。

A.正强化B.负强化C.惩罚D。消退

26.原始社会末期,担负教育年轻一代主要任务的是(B)。

A.学校教育B.家庭教育C.社区教育D.社会教育

27.大宝是名大学本科生,在学习过程中,他倾向于从现实问题出发联系到抽象问题,再从抽象问题回

到现实问题中去。大宝在学习方面的认知风格属于(D)。

A.场独立型B.外倾C.系列性策略D.整体性策略

28.按照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开始获得守恒概念的个体,其思维发展处于(C)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29.西欧进入封建社会之后,形成了两种著名的教育体系即教会教育和(C)

A.文化教育B.商人教育C.骑士教育D.武士教育

30.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中,学校责任适用的归责原则是(A)。

A.过错责任原则B.无过错责任原则C.严格责任原则D.公平原则

二、多项选择题

1.20世纪后期,教育改革和发展的特点主要表现为(ABCDE)。

A.教育的终身化B.教育的民主化

C.教育的全民化D.教育的多元化E.教育技术的现代化

2.学生组建的非正式组织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ABCD)。

A.积极型B.娱乐型

C.消极型D.破坏型E.综合型

3.品德的心理结构包括(ACE)。

A.道德认知C.道德情感E.道德行为B.道德评价D.道德内化

4.桑代克提出了第一个完整的学习理论,其中包括学习要遵循的重要原则有(ABC)。

A.准备律B.练习律C.效果律D.差异律E.注意律

5.新课程改革要求学生加强(ACD)。

A.自主性学习C.合作性学习E.分散性学习B.强制性学习D.探究性学习

6.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主要表现为(ABCD)。

A.科学技术能够改变教育者的观念

B.科学技术能够影响受教育者的数量和教育质量

C.科学技术能够影响教育的内容、方法

D.科学技术影响教育技术

E.科学技术对教育起着决定作用

7.班级的个体化功能主要包括(ABCD)。

A.促进发展功能B.满足需求的功能C.诊断功能D.矫正功能

E.培养学生的社会角色的功能

8.关于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的观点有(BCE)

A.成熟论B.外铄论

C.多因素相互作用论D.环境论E.内发论

9.以下技能属于动作技能的有(ABC)。

A.吹笛子B.打网球C.体操D.阅读E.计算

10.个体的身心发展具有(ABCDE)规律。

A.顺序性B.个别差异性 C.阶段性D.不平衡性E.互补性

11.人格发展的不平衡性体现在(ABCE)

A.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速度上的不同B.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的起讫时间上的不同

C.个体不同系统在到达成熟时期上的不同D.个体不同系统在发展过程中遭遇的问题不同

E.同一机能特性在发展的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发展速度

12.准备状态的三个维度是(ACE)。

A.生理方面的发展状态B.心理方面的发展状态

C.智力和技能方面的准备D.体力与运动方面的准备E.非智力方面的准备

13.根据现代信息加工论,记忆的阶段分为(ABD)。

A.编码B.储存C.回忆D.提取E.应用

14.新型的师生关系应该是(ACD)。

A.在人格上,学生与教师是民主平等的关系

B.强调教师的权威地位

C.师生关系是一种朋友式的友好帮助的关系

D.在社会道德上,学生与教师是相互促进的关系E.以儿童为中心

15.教育目的的功能有(ACE)。

A.导向功能B.强制功能C.调控功能D.示范功能E.评价功能

16.义务教育法总则第一条规定,为了保障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保证义务教育的实施,提高全民族素质,根据(AB)制定本法。

A.宪法B.教育法C.未成年人保护法D.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E.儿童权利公约

17.布鲁纳认为“学习一门学科,看来包含着三个几乎同时发生的过程”。这三个过程是(ACE)。

A.新知识的获得B.知识的储存 C.知识的转化D.技能的形成E.知识评价

18.我国德育的主要途径有(ABCDE)。

A.班主任工作B.共青团活动C.课外活动D.劳动E.政治课教学

19.班主任的领导方式有哪几种类型?(ABC)

A.权威型B.民主型 C.放任型D.果断型E.自由型

20.张某作为一名受教育者,依法享有的权利有(ABCDE)。

A.参加教育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B.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

C.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

D.完成规定的学业后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E.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的可以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

三、判断简析题

1.制度化教育就是对非制度化教育的全盘否定。

此观点是错误的。非制度化教育是指那些没有能够形成相对独立的教育形式的教育。这种教育是与生产或生活高度一体化的,没有从日常的生产或生活中分离出来成为一种相对独立的社会机构及其制度化行为。人类学校产生以前的教育就属于这种非制度化的教育。

制度化教育是从非制度化的教育中演化而来的,是指由专门的教育人员、机构及其运行制度所构成的教育形态。制度化教育是人类教育的高级形态。它的出现是人类教育文明的一大进步,也极大地推动了人类总体文化的进步。据此可以看出,制度化教育指出了非制度化教育的弊端,但又不是对非制度化教育的全盘否定。

2.劳动技术教育就是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

此观点是错误的。劳动技术教育是向学生传授现代生产劳动知识和生产技能,培养学生正确的劳动观点,养成良好劳动习惯的教育。劳动技术教育的主要任务包括:(1)培养学生良好的劳动品质;(2)使学生掌握现代生产基本原理与基本生产技术知识和某种职业技术知识;(3)通过劳动技术教育实践,增强体质,陶冶审美的情趣,促进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并注意在劳动中培养学生观察、思维、想象的能力和创造精神。从劳动技术教育的定义和内容上可以看出,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只是劳动技术教育的途径之一。

3。社会中心课程论重视儿童对系统知识的学习。

此观点是错误的。社会中心课程论即改造主义课程论,认为课程不应该帮助学生去适应社会,而是要建立一种新的社会秩序和社会文化。该理论不太关注学科的知识体系,而是认为课程应该围绕当代重大的社会问题来组织,帮助学生在社会方面得到发展。主张学生尽可能多的参与到社会中去,课程应以广泛的社会问题为中心。据此可以看出社会中心课程论并不重视儿童对系统知识的学习。

4。德育过程是一个促进学生思想内部矛盾斗争的发展过程。

此观点正确。德育过程既是社会道德内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程,又是个体品德外化为社会道德行为的过程。无论是“内化”还是“外化”都必然伴随着一系列的思想矛盾和斗争。要实现矛盾向教育者期望的方向转化,外因是条件,内因是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教育者一方面要调节学生品德发展的外部环境。另一方面要了解受教育者的心理矛盾,促使其积极接受外界的教育影响,有效地形成新的道德品质。

5。行政处罚就是由行政机关对违法个人和组织实施处罚,它与行政制裁是一回事。

此观点是错误的。行政制裁是指由特定的国家行政机关或企业事业组织对违反有关行政法规的行为和责任人所采取的惩罚措施。

行政制裁可分为以下两种方式:(I)行政处分:是指国家机关、企业事业单位按照行政隶属关系,给予犯有轻微违法违纪失职行为、尚不够刑事处分的所属人员的一种惩罚措施,包括警告、记过、记大过、降级、撤职、开除等;(2)行政处罚:是指由特定的行政机关或法定的授权组织对违反特定的行政管理法规、但尚未构成犯罪的个人和组织的惩罚措施,包括申诫罚、财产罚、行为罚、人身罚。据此可以看出,行政处罚与行政制裁并不是一回事,行政处罚只是行政制裁的一种方式。

四、案例分析题

1997车5月,某市某镇一所中学在上第二节课时,初二(3)班任课教师李某因故来到教室上课.也未向学校领导请示派人代课,而是自己安排本班班长王某看管学生们自习,并示意说:“哪个学生捣乱,棍子敲!”上课约10分钟,该班学生范某斜坐在座位上削铅笔,王某误以为他在吃东西,遂从讲台上将教师常用的教棍扔下打范某。范某出于本能,用手一挡,棍头正巧刺往后排坐着的8岁女同学陈某的左眼,造成左眼失明。经市公安局法医鉴定,其左眼珠已萎缩,需摘除并安装假眼,属重伤乙级,要花医药费数万 元。而陈某家庭经济困难,父母借钱带着陈某四处求医,累计费用达3.5万多元。于1998年3月起诉到县人民法院设在该镇的法庭上,请求依法赔偿。

法庭受理此案后,依法进行了认真的审理。法庭认为,陈某在校期间受到伤害,请求赔偿,有理有据,应予支持。该中学在上课期间由于教师擅离职守,造成学生伤害,学校应负主要责任:王某按照老师的安排,用教棍打人造成意外伤害,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范某在王某用教棍打自己时,用手护头,出于本

能,其正当防卫未超过必要的限度,依法不承担民事责任。法院依法判决学校赔偿陈某各项费用44000元,王某赔偿陈某各项用1100O元:在上述案例丰.法庭的判决正确吗?为什么?该事件应由哪一方负责赔偿?

该案例中,法院的判决是正确的。因为学校的职责和任务是由一个个管理人员和教师去履行和实现的,管理人员和教师在从事管理活动和教育教学活动中,他们所代表的不是自己而是学校,其行为是职务行为而非个人行为。对于职务行为给别人造成损害,民事赔偿责任应该由行为人所在的教育机构来承担。学校应当坚持防重于治的原则,平时做好教师和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通过积极行动尽可能减少学校伤害事故的发生。当然,在学校赔偿之后,学校可根据实际情况向有过失的行为人行使追偿权或求偿权,要求教师李某承担部分或全部赔偿费用。

五、阅读分析题

2011年10月,西安市某实验小学的老师称学习、思想品德表现稍差的学生没有红领巾,为教育其上进,该校便为这部分学生发放了绿领巾。这引起了家长和部分孩子的不满,认为这是一种歧视。但学校进一步解释这一做法是为了“激励上进,并非歧视”,他们也是借鉴外地学校的做法。然而,据了解,上海、北京、武汉一些地方确曾出现过“绿领巾”,作为少先队员预备期的教育形式。但红领巾有其特定含义,两者本来不是同一事物,这些做法已经被叫停。

问题:根据材料,请谈谈你怎样理解“优等生‟‟„„差等生”,联系实际,谈谈如何对“优等生”和“差等生”进行教育?

(1)“优等生”就是指那些在德智体等方面都获得很好的发展的学生,或者说在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方面都发展比较全面的学生。“差等生”就是指那些不能达到基本教育要求,德智体整体发展水平较差或发展不平衡的学生。

(2)“优等生”可以采取如下教育策略:第一,对他们实行跳级制,使他们早日成才;

第二,加大学习量,提高教育要求,以使他们发展得更好;第三,对优等生更应严格要求,切忌只抓学习不抓思想;第四,一分为二地看待优等生,既要表扬也要批评他们的短处。

(3)“差等生”可以采取如下教育策略:第一,平等、公正地对待他们,要求他们重建自尊心,克服自卑心理,使他们感到自己和所有的同学一样都是集体中的一分子;第二,一分为二地看待他们,找好教育的切人点;第三,给差等生以高尚的教育和爱。如果能按以上的教育方法,相信优等生会发展得更好,差等生会迎头赶上,从德智体向优等生靠拢。

六、论述题

1.结合实际,论述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都有哪些。

影响师生关系的因素有教师方面的、学生方面的和环境方面的:

(1)教师方面:教师的师德修养、知识能力、态度、个性品质往往对学生产生深刻的影响,主要表现 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教师对学生的态度:学生受教师评价的影响很大。教师必须平等对待学生、热爱学生。教师偏爱优生、忽视中间生、厌恶“差生”,会使学生与教师产生不同的距离。

第二,教师的领导方式:教师领导方式有专制型、民主型、放任型三种。只有在民主型领导方式下,师生关系才能民主、平等、融洽。

第三,教师的智慧:教师的智慧不仅表现在学识上,而且表现在教师的创造性上。学识渊博是学生亲近教师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四,教师的人格因素:老师的性格、气质、兴趣等是影响师生关系的重要原因。性格开朗、气质优雅、兴趣广泛的教师最受学生的欢迎。

(2)学生方面

学生受师生关系影响的主要因素是学生对教师的认识和看法。

(3)环境方面

影响师生关系的环境主要是学校的人际环境和课堂的组织环境。学校领导与教师的关系、教师与教师的关系、教师与家长的关系,都必然影响师生关系。课堂的组织环境主要包括:教室的布置、座位的排列、学生的人数等,主要探讨的是师生交往的空间和交往频率对师生关系的影响。

2.试论述德育过程与教学过程、思想品德形成的关系。

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按德育目标对受教育者在品德发展上所提出的要求,借助于相应的德育内容和方法,对受教育者的政治意识、思想观点和道德品质等方面施加影响,并引导受教育者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促进受教育者品德发展的过程。

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任务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通过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的文化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发展学生智力和体力,形成科学世界观及培养道德品质、发展个性的过程。

从德育过程与教学过程的含义上,可以看出教学过程包含德育过程,两者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从联系来说,德育只有遵循人的品德形成、发展规律,才能有效地促进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而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也离不开德育因素的影响。

从受教育者角度看,德育过程是受教育者个体思想品德形成发展的过程,只不过是在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影响下,受教育者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的过程,是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过程。

单选题答案:1-5BCBDB6-10 BBCBB11-15 BCACB

16-20 BAACA21-25 DDBAD26-30BDCCA

第二篇:2018年四川教师公招《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复习材料

2018年四川教师公招《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复习材料

——适合2018版四川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

第一部分

教育学基础

一、教育与教育学

(一)1.教育的概念:★★ p9

广义教育,泛指凡是能够增进人的知识和技能,发展人的智力和体力、影响人的思想品德的活动。

狭义教育,即学校教育,是教育者根据社会(阶级)的要求,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身心施加影响,把他们培养成为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人的活动。

更狭义的教育:指思想品德教育活动 2.教育的要素:★★★p10

教育者:指对受教育者在知识、技能和思想品德方面起教育影响的人。具有主体性、目的性和社会性。是教育活动的主导者

受教育者:指各种教育中从事学习的人,是教育的对象,学习的主体

教育影响:置于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一切“中介”的总和,包括作用于受教育者的影响和运用这种影响的活动方式和方法

三者关系:相互独立、相互制约,共同构成一个完整的实践活动系统,缺一不可。

3.教育的形态:非制度化和制度化;社会教育、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原始社会的教育、古代的教育和近代的教育 ★★★★ p11 4.教育的本质: 教育的本质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社会活动,即根据一定的社会需要进行的培养人的活动,也是教育的质的规定性。★★P13

5.教育的基本规律:一条是关于教育与社会发展关系的规律,-----外部关系规律;

一条是关于教育和人的发展关系的规律,-----内部关系规律 ★★★★★P14

(二)教育发展的历史阶段:★★★p20 6.教育起源:(1)神话起源

(2)生物起源:法国 利托尔诺 英国沛西 能

(3)心理起源 美国 孟禄 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 无意识的模仿

(4)劳动起源 在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指导下形成 7.教育的发展阶段:

(1)原始社会(无阶级性、水平低下、传递生产经验、言传身教、耳口相传),(2)古代社会(鲜明的阶级性、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教育的象征功能占主导地位),(3)近代教育(国家加强了对教育的重视和干预,公立教育崛起、初等义务教育的普及、教育的世俗化、重视教育立法,以法治教)

8.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趋势:终身化、全民化、民主化、多元化、现代化

(三)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p26

8.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学是通过对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的研究,去揭示教育规律的一门科学,因此研 究对象是教育现象,重点是研究教育问题,目的是揭示教育规律。★★ 9.教育学的基本问题:(1)教育本质,解释教育与社会的关系问题,(2)教育与人的发展关系问题,(3)教育目的问题(4)教育制度问题

(5)教育过程的规律性问题,(6)思想品德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性问题(7)学校管理问题。

C 教育目标与教育内容的科学性和时代性 D 教育手段和方法的科学性与灵活性 E 教育环境的质量(2)外部因素★★★

A 社会的政治因素:政治体制、政治环境、指导思想和政策路线、执政党建设 B 社会的经济因素:生产力发展水平、社会成员分化状况、科学技术发展水平(3)社会文化因素

A 文化传统与风俗习惯 B 社会舆论 C文化交流

三、教育的目的

(一)教育目的的含义:★★p46

16:广义:是指人们对受教育者的期望,即人们希望受教育者通过教育过程在身心诸方面发生什么样的变化,或者产生怎样的结果,狭义:指国家对培养什么人的总要求。包括教育要为社会培养什么人的问题和教育要培养的人应该具备

什么样的素质结构

17.教育目的的功能:导向功能;激励功能;评价功能 ★★★p47

(二)18.确立教育目的的依据:★★★p48

(1)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制约教育目的的确立。

(2)社会生产力

(3)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

(4)教育目的的确立还要符合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

19.教育目的确立中的价值取向:个人本位论、社会本位论、文化本位论、生活本位论 p50

(三)20.我国的教育目的的历史沿革及其理论基础:★★★p52

(1)1999年:以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劳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2)理论基础(要求掌握):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21.我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内容:德育、智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 ★★p54

四、教师与学生

(一)p58

22.教师的定义:广义--指在教育活动中施加影响的人,他们通过自己的活动使被影响者的身心发生变化。

狭义—指以学校为活动背景的教师,他们在学校中以对学生的身心施加影响为职责。★★

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性职业,教师指专业人员;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业是促进个体社会化的职业 23.教师的角色:传道者、授业解惑者、示范者、管理者、父母与朋友、研究者角色 ★★ 24.教师的基本素质:★★★p60

(1)对教师职业道德的要求:热爱教育工作、热爱学生、自身的道德修养(教师的示范性);(2)对专业知识的要求: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修养、丰富的教育学和心理学知识;

(3)对专业技能的要求:教师要有课程开发能力、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学术研究和教学研究能力。

25.教师的专业化发展及途径:★★★★p61 内容: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专业情意。

途径:(1)教师自身要有专业发展的观念和意识,(2)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一般理论,建立专业责任感,(1)课程目标:概念:指有关某教学科目或教学活动所要完成的任务的的指标体系。是编制课程最重要的准则,是确定课程内容、教育目标和教学方法的基础

特征:整体性 阶段性 持续性层次性 递进性 时间性 确定方法:筛选法 参照法

(2)课程内容:表现为 课程计划(课程的总体规划)课程标准和教材(课程的具体表现)三种物化形式。(3)课程实施:

①把课程计划付诸实践的过程,达到课程目标的基本途径。作为一个动态的序列化的实验过程,具有一定的运行结构。

②运行结构,包括七个方面:

安排课程表(遵循整体性 迁移性 生理适宜原则)分析教学任务(包括学生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技能、要形成和发展的智力能力和体力;要养成的情感态度品德和个性心理品质三方面)。研究学生的学习特点(体现为独特、稳定、发展、灵活)。

影响学习特点的因素:基础因素(学生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智能结构和心理品质),内部因素(学生在学习中积累的经验、掌握的方法及学习动机和兴趣)和

外部因素(学习内容、教师的教学风格、社会传统 时代要求和教育环境)选择确定教学模式 规划教学单元和课 组织教学活动 评价教学活动的过程和结果

(4)课程评价:主要模式有:目标评价模式(以目标为中心而展开的,在泰勒的“评价原理”和“课程原理”的基础上形成)目的游离评价模式(美国 斯克里文 主张将评价的重点由“课程计划预期的结果”转向“课程计划实际的结果”。还不是一个完善的模式)背景、输入、过程、成果模式(CIPP)(包括背景、输入、过程、成果评价四个步骤,操作复杂)35.课程的管理:课程的管理涉及到课程的编排、组织与实施、评价与修订等问题。★★p83

(二)36.我国课程改革的回顾:★★p84

(1)1949——1952年。50年8月教育部颁布《中学暂行教学计划草案(草案)》这是新中国第一份教学计划,52年3月颁布《中学教学计划(草案)》,52年10月颁布新中国第一份五年一贯制小学的《小学教学计划》。

(2)1953——1957年。五个教学计划。53——55年颁布的三个计划大幅削减了教学时数,首次在教学计划中设置劳动技术教育课。56年国家正式发行新中国第二套中小学教材。

(3)1958——1965年。58年“大跃进”引起了“教育大革命”,大量缩减课时,精简课程,增加劳动,注重思想教育,出现多种学制的改革实验。(4)1966——1976年。“文革”十年浩劫,学校课程与教学在十年**期间经历了一场灾难。

(5)1977——1985年。文革结束,拨乱反正。78年颁发《全日制十年制中小学教学计划试行草案》,统一规定全日制中小学学制为十年,中小学各五年。80年出版新中国全国统编第五套中小学教材。

(6)1986——1991年。86年《义务教育法》出台。

(7)1992——2000年。92年国家教委第一次将“教学计划”改为“课程计划”,93年秋,新的计划突破了德育为首、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第一次将活动与学科并列为两类课程。99年《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颁布。此次改革在我国教育界掀起了国家课程、地方课程、校本课程级活动课程、研究性学习课程研究的热潮。

(8)2001——至今。新课改。

37.新课程改革的总体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民主法制意识,遵守国家法律和社会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具有社会责任感,努力为人民服务;具有初步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科学和人文素养以及环境意识;具有适应终身血丝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方法;具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呢的心理素质,养成健康的审美情趣和生活方式,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人。总的来讲,本次课程改革的目标包括三方面:知识和技能 过程和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p85 38.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

(1)课程功能实现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

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

(2)课程机构实现调整:改变课程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偏多和缺乏整合的状况,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机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

(3)课程内容更贴近生活: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4)课程实行三级管理: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5)学生学习方式得到改变: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研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

(6)评价制度得以调整: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甑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 39.课程标准及其地位、作用和特点★★★ p86

标准: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它规定了学科的教学目的、任务,知识的教学进度以及有关教学法的基本要求,是课程计划的分学科展开。

大致分为三个重要环节:(1)前期的准备:教学背景分析、教学任务分析、学习者分析

(2)开发和设计(3)评价和修改

主要模式:系统分析模式(输入—产出的系统过程,输入学生 产出受教育的人,将教学设计建立在对教学过程的系统分析的基础上,综合考虑教学系统的构成要素,需求最优方案),目标模式(又称系统方法模式,强调教学目标的基点作用,设计过程系统性强,设计步骤环环相扣,易操作)过程模式(灵活、实用,可据教学情境的需要有侧重的设计教学方案)★★★★

内容(四个):

教学目标(指对教学活动预期所要达到的结果的规划)

教学内容(指教师分析教材、合理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及合理安排教学内容的表达或呈显过程,是教学设计最关键的环节,主体部分)教学时间(控制和改变教学时间在一定程度上意味着控制和改变教学活动)教学措施(教学方法的选择和设计、教学媒体、教学结构的确定)

教学评价设计(对教育活动、教育过程和教育结果进行价值判断,主要有:目标参照取向的终结性评价设计和过程取向的形成性评价设计)。★★★p108

方法:启发搜索式、条件约束式、逻辑推理式。

(三)44教学策略的含义、常用的课堂教学策略

★★p109

44.1含义:教学策略是指为达成教学目的、完成教学任务,在对教学活动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 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

44.2常用的教学策略:讲授策略、对话策略、指导策略。

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策略、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策略、个别化教学★★★★p110

七、学校德育

(一)45德育的含义、功能及地位 p117

含义:广义:包括社会德育、社区德育、学校德育和家庭德育

狭义,专指学校德育,即教育者在特定的时间、空间对青少年学生在政治、思想与道德等方面所 施加的有目的、有计划、有系统的影响。★

功能:社会功能(对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发生的政治功能、经济功能和文化功能)

个体功能(德育对个体生存、发展和享用发生影响三个方面)

教育功能(德育的“教育”或价值属性;德育作为教育子系统对其他平行系统的作用)★★

地位:(1)实现我国教育目的的基础和保障,(2)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3)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和保证。★★

(二)46.德育过程的含义: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按照德育目标对受教育者在品德发展上提出的要求借助于相应的德育内容和方法,对受教育者的政治意识、思想观点和道德品质等方面施加影响,并引导受教育者进行自我教育,从而促进受教育者品德发展的过程★p118

47.德育过程与教学过程和思想品德形成的关系:★★

(1)德育过程与教学过程的关系:教学过程包括德育过程,两者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2)德育过程与思想品德关系:从联系上来看,德育只有遵循人的品德形成、发展规律,才能有效地促进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发展,而人的思想品德的形成与发展也离不开德育因素的影响。从教育者角度看,德育过程是受教育者个体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只不过是在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的影响下,受教育者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想品德过程,是培养和发展受教育者思想品德的过程。48.德育过程的理论★★★p120

道德认知发展理论:假定人的道德判断力按照一定的阶段和顺序从低到高发展,道德教育在于促进儿童道德判断力的发展及其行为的发生。当代最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皮亚杰 提出 科尔伯格 深化 对我国道育教育启示:学校德育要把重点放发展学生的道德判断能力上,坚持在选择健康的德育内容的同时注意能力的发展,而不是只重视道德知识的传授,忽视能力的培养

价值澄清理论:(代表人物:路易斯.拉斯和哈明 当代社会不存在可以传给儿童的道德原则和价值观,要创造条件,帮助青少年澄清他们选择时所依据的内心价值观。启示:注重学生道德选择能力的培养 追求道德情感与理智、行为的统一)

(二)56.班级管理的内容、原则与方法

内容:班级组织建设;班级制度管理;班级教学管理;班级活动管理。

原则:(1)全员激励原则(2)自主参与原则(3)教管结合原则(4)通情达理原则(5)平行管理原则(6)协调一致原则 [理解 掌握]56.3方法:

(1)常规管理(通过制度和执行规章制度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规章制度分为三部分:教育行政部门统一规定的,如学生守则,日常行为规范等 学校据上级部门指示制定的学校常规制度,如考勤制度、作业要求等 班级根据实际讨论制定的班级规范,如班规等)(2)平行管理(班主任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区影响集体)(3)民主管理(班级成员在服从班级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前提下,参与班级管理)(4)目标管理(班主任和学生共同制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

(三)57.班主任的角色、任务、职责与素质 p138

角色:学生成长的关护者(班主任能与任课老师有效沟通、关心班级成员的全面发展、能是班级工作正常运行、是学生在学习期间的见证人)、是对学生产生全面影响的教育因素(教会学生做人做事、靠自身威望激发学生接受教育,形成自我教育的能力)班级的领导者(班主任利用自身的地位和权威领导班级,同时利用个性特征和人格魅力影响学生。领导方式有权威型、民主型、放任型)

任务:①了解学生,研究学生、②组织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③协调校内外各种教育力量④建立学生档案、⑤操行评定、⑥班主任工作计划与总结⑦个别教育工作⑧班会活动的组织。

职责:要做好中小学生的教育引导工作;要做好班级的管理工作;要组织好班集体活动;要关注每一位 学生的全面发展;班主任是学校教育第一线的骨干力量,是学校教育工作最基层的组织者和协调者。57.4素质:(1)忠于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善于做学生的思想工作;

(2)具有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教育观和较强的教育教学和组织能力;(3)掌握教育学、心理学的基本知识和方法,熟悉相关法律法规;(4)品德高尚,为人师表;

(5)具有团队协作精神和较强的人际沟通能力。

第二部分

教育心理学

一、心理发展与教育

(一)p146

58.心理发展的概念: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所发生的一 系列心理变化。★

59.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连续性和阶段性并存;发展具有定向性与顺序性;发展表现出不平衡性;发展的 共同性与个别差异性。★★★

(二)心理发展的理论:★★p147

60.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心理结构的发展涉及到图式、同化、顺应和平衡。认知发展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不断互相作用中实现的。他把儿童认知发展分四个阶段:

(1)感知运算阶段(0-2岁)通过探索感知觉与运动之间的关系来获取动作经验,思维萌芽,逐渐获得客体的永恒性。

(2)前预算阶段(2-7岁)儿童只能以表象进行思维,不能抽象思维,一切以自我为中心(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去中心化,出现逻辑思维,不能抽象推理,获得守恒的认识。(4)形式运算阶段(11-成人)具有形式命题思维,智力趋于成熟

61.埃里克森的心理发展阶段理论:认为儿童人格的发展是一个逐步形成的过程,顺序不变,每个过程都将解决一些问题和矛盾

(0--1.5岁):基本信任和不信任的心理冲突;(2--3岁):自主与害羞和怀疑的冲突;(4--5岁):主动与内疚的冲突;

68.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在刺激S和反应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强化在刺激——反应联结的建立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刺激——反应联结之中,个体学到的是习惯。而习惯是反复练习与强化的结果。习惯一旦形成,只要原来的或类似的刺激情境出现,习得的习惯性反应就会自动出现。

桑代克的尝试——错误说(基本规律: 效果律 练习律 准备律 意义 :学习应强调“做中学”即在实际操作中学习,教师要是学生的学习得到自我满意的积极效果,并注意在学习过程中加强练习,学习结束后不时练习,任何学习都得有准备的状态下进行);

巴普洛夫的经典条件作用论(可以揭示学习活动最基本的规律:解释基本学习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学生的行为;进行心理治疗,矫正学生的偏差行为,消除学生对某些事物的恐惧。但只使用于简单的学习过程);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作用论(人和动物的行为有应答性行为和操作性行为;强化规律:强化 逃避条件作用与回避条件作用 消退 惩罚 意义:程序性教学—学完某阶段课程后,知道学习结果并及时强化,按顺序进入下一个学习行为矫正—教师应多用正强化塑造学生良性行为,用负强化消除消极行为,慎重对待惩罚)

69.认知结构学习理论:苛勒的完形—顿悟说(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是实现的;学习的实质是在肢体内部构造完形。肯定了主体的能动作用,反对行为主义学习论的机械性和片面性,但不排斥,尝试-错误是顿悟的前奏,顿悟是练习到某种程度时出现的结果)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论(1)学习观①学习的实质是主动的形成认知结构。

②学习包括获得、转化和评价三个过程。(2)教学观①教学的目的在于理解学科的基本结构。

②掌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动机、结构、程序、强化原则。启示:教师先明确学生的认知结构的组成要素,再采取措施帮助学生获得、转化和评价知识。因此须全面深入分析教材,在帮助学生理解教材结构的过程中,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胜任感,组织灵活的教学活动,注意提供有助于学生矫正的信息,提高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能动性

奥苏泊尔的有意义接受学习论: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有意义的接受学习(实质:符号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已有的适当观念

建立实质非人为的练习。条件:学生要有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学习材料对学习具有潜在意义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学习是一个有始有终的过程,每一个过程分为若干阶段,每一阶段都进行不同的信息加工,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内部加工过程,又要影响这个过程。P164

70.掌握学习和指导学习理论:

(1)理论假设:布鲁姆基于“任何教师实际上都能帮助他的所有学生获得优异成绩”

(2)理论特点:教育者的中心任务不是控制学生而是控制学习,关键是让学生能够明确学习目标;提倡把教学和评价结合起来,形成新型的反馈教学,及时查漏补缺,是大多数学生掌握每一项学习任务。(3)一般步骤:定向(教学目标)——单元掌握——形成性测验——总结性测验。

(4)评价 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和评价手段,可以有效的控制教学,提高教学质量,提高教师的教学信心和学生的学习兴趣,但对学生的个性发展不够,容易加重师生负担,不利于优等生的发展。★★★ 71.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1)在知识观上,认为知识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解释、假设,是不断发展的,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2)在学生观上,强调学生已有知识经验、教学不是知识的传递,而是知识的处理和转换。,因而主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3)在学习观上,构建主义强调学习的主动构建性、社会互动性和活动情境性。

(1)在知识观上,建构主义认为知识是人对客观现实的一种解释、假设,是不断发展的,并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

(2)在学习观上,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是在社会文化背景下,通过人与物、人与人的互动,主动构建意义的过程,而不是接受现成结论的过程;

(3)在学生观上,构建主义认为强调学生已有知识经验、认知结构、兴趣、需要等意义建构的影响,因而主张学生是学习的主体;

(4)在教学观上,构建主义强调帮助学生从现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在真实情境中,通过操作、对话、协作等进行意义构建。

72.人本主义学习理论(1)美国马斯洛的学习理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的领导人物之一,他以性善论、潜能论和动机论为理论基础,创建了理论化、系统化的自我实现心理学。①自我实现的人格观,人的成长源于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是人格形成发展、扩充成熟的驱动力。②内在学习论,学校应反对外在1

四、学习策略与不同类型的学习

(一)82.学习策略的定义、分类、特点★★p192 82.1定义:学习策略是指学习者为了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有目的,有意识的制定有关学习过程的复杂方案。它可以是内隐的规则系统,也可以是外显的操作程序与步骤。

82.2分类与特点:认知策略,元认知策略,资源管理策略;

特点:主动性 有效性 过程性 程序性(主有过程)83.几种典型的学习策略 ★★★★p193

一:认知策略:包括复述策略(随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排除干扰、整体和分段识记、多感官参与、复习形式多样化、画线)

精细加工策略(记忆术、做笔记、提问策略、生成性学习、利用背景联系实际)

组织策略(列提纲、利用图形、表格)

二:元认知策略:元认知,就是对认知的认知,就是个人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包括对认知过程的知识和观念与对认知行为的调节和控制。

控制过程包括:计划策略(制定认知计划)、监视策略(监视计划的执行)、调节策略(对认知过程的调整和修改)

三:资源管理策略:指辅助学生管理可用环境和资源的策略。具体指:学习时间的管理策略、学习环境的设置策略、学习努力和心理管理策略、学习工具的利用策略、社会性人力资源的利用策略

84.学习策略的培养:(1)培养原则:(主体性原则、内化性原则、特定性原则、生成性原则、有效的监控、个人自我效能感)。

(2)培养方法:指导教学模式、程序化教育模式、完形培养模式、交互式教学模式、合作学习模式

(二)85.知识的含义:知识就是个体通过与环境相互作用后获得的信息和组织。其实质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特征与联系的反映,是客观事物的主观特征,是通过主客观体相互作用产生的。★★p196

86.知识学习的一般心理过程:知识的获得(三种直观形式:实物直观、模像直观(事物的模拟性现象)言语直观)知识的概括(感性概括和理性概括)、知识的保持(通过记忆实现)、知识的提取(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使所学知识广泛迁移)★★★★★

87.知识的分类:感知性知识和理性知识(感性:对事物外部特征和外部联系的反映,分感知和表象两种水平,通过感觉器官直接获得。理想: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包括概念和命题,通过思维活动获得);★★★

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陈述性:反映事物的状态、内容及发展变化的原因。程序性:反映活动的具体过程和操作步骤,也称操作性知识),具体知识、方式方法知识和普遍原理知识(具体知识指独立、具体的知识,分为术语知识和具体事物的知识;); 具体知识和抽象知识。

(三)88.技能的含义与种类 ★★★p203

88.1含义:技能是指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通过练习而形成的,趋于完善化、自动化的符合法则活动方式。88.2种类:(1)动作技能,也叫“操作技能”,“运动技能”,是通过学习形成的合乎法则的操作方式。特点:外显性,客观性,展开性。

(2)心智技能,也称智力技能、认知技能,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心智活动方式。(阅读、运算和记忆都是常见的心智技能)

特点:对象具有观念性,执行具有内潜性,结构具有简缩性。

89.影响技能形成的因素:活动模式、知识基础、教学方法

★★★

90.动作技能形成的阶段:操作定向、操作模仿、操作整合、操作熟练(定模整熟)

(四)91.解决问题的历程:发现问题(能否发现问题,取决于主体活动的积极性、求知欲和知识经验)

理解问题(把握问题的性质和关键信息,在头脑中形成问题的表正征,深层特征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提出假设(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案,选择适当的操作步骤)

检验假设(通过一定的方法确定假设是否合乎实际,是否符合科学原理,有直接和间接两种)。★★p207

92.影响学生解决问题的主要心理因素:问题的特征、已有的知识经验、定势与功能固着。★★★ 93.学生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p209

(1)提高学生知识储备的数量与质量:①帮助学生牢固地记忆知识,②提供多种变式,促进知识的概括,③重视知识间的联系,建立网络化结构。(2)教授与训练解决问题的方法与策略:①结合具体学科,教授思维方法,②外化思路,进行显性教学。(3)提供多种练习的机会。

3(2)活动成败的原因归结为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六个因素。这些因素又可以分别纳入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内外源维度)、稳定性归因和不稳定性归因(稳定性维度)、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可控性维度)等三个维度之中。103.归因对学生学习的影响:(1)对学生学习结果的情感体验的影响,★★★

(2)对学生后续学习的期望的影响,(3)对学生学习的努力程度的影响,(4)对学生自身的认识和评价的影响。

104.引导学生正确归因的重要性:不同的归因导致对成功和失败有不同的情感反应,导致对成功和失败的不同期望,影响个体对其从事活动投入的努力,影响个体的自我概念

(三)105.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有指向性和集中性的特性。

注意不是心理过程,而是心理活动的状态

106.学生注意的组织与培养:★★★p223

(1)教学中注意的组织:①唤起学生的随意注意,提高学习的自觉性;

②正确利用不随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

③引导学生几种注意交替使用,设法保持学生的注意;

④引导学生掌握集中与保持注意的方法。

(2)注意力的培养:①培养广泛而稳定的兴趣,②加强意志力的锻炼,培养“闹中求静”的本领,③养成严肃认真的学习态度,培养良好的注意习惯,④培养良好的情绪,控制调节激情,增强注意力,⑤考虑学生的个别差异对培养注意力和注意品质的意义。

六、个别差异与教育

(一)107.人格差异的含义 指个人在稳定的心理特征方面的差异,具体表现为人格类型差异和人格特征差

异。★★p228

108.人格差异研究对教育的启示:

(1)教师应具有学校心理学的知识(2)在活动中培养良好的人格,(3)在集体中形成良好的人格,(4)提高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

(二)109.认知风格差异的含义:是心理层面上的学习风格成分,指学生在加工信息时所习惯采用的不同方

式。

110.场依存与场独立:美国 赫尔曼·威特金

差异:(1)场依存型的人对事物的认知倾向于以外部信息为参照依据,容易受到周围人们的影响与干扰;容易接受与人有关的社会信息,对社会科学比较有兴趣,在职业选择上比较喜欢从事与人的活动有关的工作;在心理需要上,在同学接纳与教师鼓励方面,有较强的需求。

(2)场独立型的人对客观事物做判断时,常利用自己的内部参照,不易受外部因素影响,倾向于自己对事物做出判断;喜欢独立思考,适合学习自然科学,在职业选择下倾向于人际关系简单而可独立作业的工作,如机械、实验等;在内在动机作用下学习会产生较好的效果。

111.整体性策略与系列性策略:整体性策略学习,从现实问题出发联系到抽象问题,再从抽象问题回到现实问题中去。系列性策略学习,从一个假设到另一个假设的线性发展过程。

112.内倾与外倾:(1)瑞士心理学家荣格

内倾型,其性格特点为兴趣、注意和活动都面对主观世界,为人沉静稳重、反应缓慢,常沉浸在自我欣赏和幻想之中,不善交际,缺乏自信,倾向于孤僻与害羞。

外倾型,其性格特点为兴趣、注意和活动都面向外部世界,性格开朗活泼,反应迅速,好活动,善交际,不介意别人的评价,在各种情境中都善于应付而且自信。

(2)外倾型学习策略的学生表现为情绪外露,喜忧溢于外表,起伏变化大,乐观意识明显。内倾型学习策略的学生则不轻易表露情绪,表面上风平浪静,内心早已翻江倒海。

5122.法的渊源:法的渊源简称“法源”,有多种解释,但是所有诠释的共同点是:认为法的渊源主要指法的效力来源,亦即根据法的效力来源不同对法所作的基本分类。★★★

分为:正式法的渊源与非正式法的渊源

意义:区分法和其他社会规范的一个重要标志;

有助于解决什么样的国家机关有权产生什么形式的法的问题; 有助于采取适当的法的形式表现不同的法的效力等级; 不同法的渊源适合于调整不同的社会关系。

(二)123.教育法的含义:由国家制定或认可,由国家强力保证其实施,调整教育活动中各种社关系的法律

规范的总称。

(1)是国家意志的结果,制定或认可是教育法的形成方式(2)由国家强制力保证其实施,强制性是教育法的本质特性(3)是调整教育活动中各种法律性的社会关系的行为规则

理解124.教育法规的含义:指国家权利机关和国家行政机关为调整教育与经济、社会、政治的关系,调整教育内部各个环节的关系而制定和发布的教育法律、法令、条例、规程、制度等规范文件的总称。是兴办教育所遵循的准则、依据和规范;是促进教育健康发展的重要工具;是国家法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教育法律关系

(一)125.教育法律关系的含义、特征、类型:p251

125.1含义:是指教育法律规范在调整人们行为过程中所形成的权利与义务关系。

(1)以教育法律规范为前提形成的社会关系(2)以权力和义务为核心

(3)以国家强制力为保障而存在★★★

125.2特征:(1)首先是由法律规范所明确规定的社会关系;(2)也是一种思想关系;

(3)规定的是权利和义务的关系。★★

125.3类型:(1)教育内部的法律关系和外部的法律关系;(2)隶属型教育法律关系和平权型教育关系;

(3)调整性教育法律关系和保护性教育法律关系。★★★ 126.教育法律关系的产生、变更和消灭:

(1)产生。是指主体按照(或违反)法律规范的规定进行活动,从而形成的相互之间的权利和义务关系;(2)变更。指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客体或内容中的任何一项发生了变化而导致的双方关系发生改变;(3)消灭。指的是主体间权利、义务关系完全终止。

(二)127.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含义:是指教育法律关系的实际参与者,即在教育法律关系中享有权利或承担义务的人。概括起来主要有三种:一是自然人,二是机构和组织,三是国家。128.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p254(1)自然人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权利能力是指自然人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和资格。

行为能力是指自然人能够以自己的行为依法行使权利并承担义务的能力和资格。(三种:完全行为能力人16或18周岁以上、限制行为能力人(10岁)、无行为能力人)

(2)组织的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

权利能力指组织依法享有权利和承担义务的能力和资格。

行为能力是指组织能够以自己的行为依法行使权利并承担义务的能力和资格。

(三)129.教育法律关系客体的含义: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所指向的对象。130.教育法律关系客体的种类:1.物,物资、财产、设施、场所、资金等,2.教育行为,指作为和不作为;

3.精神财富。著作权、专利权、商标权、发明权等。

(四)131.教育法律关系内容的含义: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依据法律规定而享有的权利和义务。134.权利和义务的含义:(1)权利: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享有的某种权能和利益。包含权力和利益两方面。★

(2)义务:法律关系主体依法所应承担的某种责任。变现为主体必须做出或不作出一定的行为。135.权利和义务的关系:(1)相互依存,不可互缺;

7③两者的规范效力不同,法规是明确而具体的,规定了人们的权利和义务;政策的效力比较复杂,国家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制定的

有普遍的约束力,政党机关制定的则只在政党内部具有约束力。

④两者调整和适用的范围不同,政策具有广泛性几乎渗透到教育领域方方面面;法规范围相对小,主要是在教育活动的根本方面和教育的基本关系。

⑤两者所要解决的问题性质不同,急于解决、暂时的、尚未定型的教育问题一般采用政策;需要严格界定的、严肃对待的、比较稳定的教育关系一般采用法规。

二者是相互制约、相互补充的辩证关系,一方面法规的制定和执行必须以教育政策为指导,另一方面,教育政策被制定为及爱与法规后,也具有一定的约束力。★★★

四、教育法制过程

145.教育立法的含义、原则:★★★

145.1教育立法:是由特定的立法主体按照一定的立法权限和程序所从事的制定教育法的活动。

广义的教育立法是指国家权力机关和行政机关依照其职权范围,通过一定程序制定有关教育方面法规的活动。狭义的教育立法是指最高国家权力机关按照一定的法律程序制定、讨论和通过有关教育方面法律的活动

145.2原则:(1)必须坚持子法从属于母法的原则,(2)必须放映法律规范的基本特征,(3)必须同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保持一致,(4)必须从我国的国情出发,(5)必须借鉴国外教育立法的有益经验。★★★p269

146教育立法体制:我国目前的教育立法包括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立法两大内容,实行的是分类立法体制,学历教育部分的立法基本上由全国和地方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国务院和地方政府进行。而非学历教育,特别是职业技术培训方面的立法权由国家和地方劳动行政部门行使。

147教育立法主体权限:

(1)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行使国家立法权;

(2)国务院有权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国务院各部门有权根据法律和行政法规在本部门权限范围内制定规章;

(3)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及常委会,在不与宪法、法律和行政法规相抵触的前提下,有权限制定地方性法规,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和国务院备案;

(4)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可以根据法律、行政法规、国务院各部门的规章和地方性法规规定地方性规章,地方性规章报省、自治区、直辖市人大常委会批准后施行;

(5)民族自治地区的人大有权制定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自治区的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自治州、县的报省、自治区或直辖市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

(6)特别行政区除外交和国防事务外,在不违背国家宪法的前提下有独立的立法权,但所立之法必须报全国人大常委会备案,备案不影响该法律的生效。

148.教育立法的程序:

(一)议案的提出;

(二)议案的审议;

(三)表决和通过;

(四)公布 149.教育法规实施的含义:指教育法律规范在教育实践过程中的具体运用和实行。150.教育法规实施的方式:教育法规的遵守、教育行政执法。151.教育法规的效力与解释:★★★P272

151.1教育法规的效力:指法律在什么时间、什么地域、对什么人有效的问题,是正确执行教育法规的必要条件

(1)时间效力(法规公布时间和法规达到时间并用的原则、新法废除旧法的原则、法规不溯既往的原则)(2)地域效力(中央发布的适用于全国、地方使用于管辖区域、中央和地方有时候会发布仅使用于某区域)(3)人的效力(本国公民和侨居的外国人)

151.2教育法规的解释:指特定的国家机关、社会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法规规范的内容和含义所作的说明。

包括正式解释(立法、司法、执法、地方解释)与非正式解释(学理解释、任意解释)。152.教育行政执法的含义、特征、地位、原则、内容与方式:★★★P273

152.1含义:是指国家有关行政机关及其所属工作人员在现实生活中实施教育法规的活动。152.2特征:(1)具有国家意志性;(2)具有法律性;(3)具有强制性;(4)具有单方权威性;

9(三)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

可见,学校依法对有违法行为的教师进行处理,是法律赋予的权力。当然,学校对自己的教师也负有一定的法律义务。这其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义务就是,学校在实施教师管理的过程中,不能侵犯教师的合法权益,否则,将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160.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对学校和教师的侵权责任: 两大类:一是行政机关越权或滥用职权;二是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滥用职权,触犯法律。

(1)教育经费核拨、使用不当的法律责任;(2)拖欠教师工资的法律责任;

(3)乱收费、乱摊派、乱罚款的法律责任;

(4)在考试管理和招生工作中徇私舞弊的法律责任;(5)忽视教育教学设施安全的法律责任;

(6)其他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

161.社会其他主体对学校和教师或学生的侵权责任:

(1)妨碍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的侵权责任,(2)非法举办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的法律责任,(3)结伙斗殴、寻衅滋事,扰乱学校正常教学秩序的法律责任,(4)其他违法行为的法律责任。★★★p283

六、学生的权利及其维护

162.学生权利的含义、主要内容:

162.1含义:是指学生依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而拥有的一切正当权利。★p286

它既包括学生作为公民所应该享有的权利——公民权利,也包括作为受教育者在教育活动中应该享有的权利——受教育权利。

162.2主要内容:

(1)平等的受教育权利:起点平等、过程平等、结果平等;★

(2)其他权利:①.受教育者有参加教学计划安排的各种活动,使用教育教学设施、设备、图书资料的权利;②.有权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获得奖学金、贷学金、助学金;③.在学业成绩和品行上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的学业或获得相应的学业证书、学位证书的权利;④.提出申诉或依法提起诉讼的权利;⑤.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163.学生受教育权的维护、学生财产权的维护、学生人身权利的维护: 163.1受教育权维护:受教育权是公民一项基本权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46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1)关于教育机会均等的问题 我国《宪法》、《教育法》明确规定,公民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但是,在学生平等受教育权利的实

现和保障方面,我国还存在着体制性障碍,使一些群体的子女无法享受均等的教育机会。

①.城市新移民子女平等受教育权利的实现问题 ②.关于“就近入学”与教育机会均等问题

③.关于学业成就的平等问题:关于城市新移民子女的学业成就问题、农村学生的学业成就问题(2)学生的其他权利的维护,如教育教学设备使用、奖学金的获得、诉讼的提起等。163.2学生财产权维护:★★(1)关于罚款问题

罚款是我国行政处罚的方式之一,是只有国家行政主管机关及其授权机关和组织才能实施的一种行政处罚行为。我国中小学不是行政机关,国家行政主观机关也没有授权中小学,因此中小学或教师根本就无权实施罚款。

(2)关于侵犯学生财产权的问题

一些地方的学校存在强行或变相推销物品、变相或公开地向学生索要钱物的情况。如,强行向学生推销商品,或暗示学生购买某种商品,或引导学生购买某种商品。强迫学生购买校服,统一征订教辅资料,一些教师在过节的时候收受学生或家长的礼品或金钱,在言语、行动中暗示学生送礼等。

163.3学生人身权利维护:

(1)对学生进行体罚和变相体罚:体罚就是身体惩罚。因此我们可以将体罚解释为学校教学人员或其他人员对学生实施身体惩罚的行为。对于体罚而言,使学生的身体受到损伤是一个主要特征,因此无论教师是否亲自(亲手)实施惩罚行为,只要学生身体受到损害或产生不适,都可以归为体罚,如打耳光、打手心、扯耳朵、罚跪、罚晒、罚冻等。变相体罚是一种具有隐蔽性、欺骗性的体罚行为,如罚抄作业等。

八、教育法律救济

171.法律救济的含义、特征、渠道、基本原则: p298

171.1含义:是指教育法律关系主体的合法权益受到侵犯并造成损害时,通过裁决纠纷,纠正、制止和矫正侵权行为,是受害者权利获得恢复和利益得到补救的法律制度。★★

171.2特征:(1)是宪法精神的体现,(2)以各种纠纷的存在为基础,(3)以损害为前提,(4)其目的在于补救受害者。

171.3渠道:(1)诉讼渠道即司法救济渠道。

(2)行政渠道即行政救济渠道。

(3)其他渠道,如组织内部或民间渠道。

171.4基本原则:(1)事后救济,(2)职权专属,(3)正当程序。★★ 172.法律救济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1)保护教育关系主体的合法权益;

(2)维护教育法律的权威;

(3)速进学校管理、教育行政部门依法行政;(4)推动教育的法制建设。

173.教育行政申诉制度:

173.1教师申诉制度:(1)含义:是指教师对学校或者其他教育机构以及政府有关行政部门的处理不服,或认为侵犯了他们的合法权益,依法向主管的行政机关申诉,请求处理的制度。★★

(2)特征:法律性、特定性和非诉讼性。

(3)范围:根据《教师法》的规定,教师认为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侵犯其《教师法》规定的合法权益的和对其作出的处理决定不服的。

(4)程序:提出申诉。对申诉的受理。对申诉的处理。173.2学生申诉制度

(1)含义:学生申诉制度是指学生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或认为学校、教师侵犯了他们的合法权益,依法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诉,请求重新处理的制度。

(2)特征:法律性、特定性和非诉讼性。

(3)范围:根据《教育法》的规定,学生申诉的范围为受教育权、民事权利两项。(4)程序:提出申诉、申诉受理和申诉处理。

第四部分

教师职业道德

一、教师职业道德概述

174.教师职业道德的含义:指教师在从事教育劳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规范和道德品质的总和。

175.教师职业道德的结构:教师职业理想(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努力做一名优秀教师,体现了职业道德的本质)、教师职业责任(培养社会主义新人)、教师职业态度(树立积极主动的劳动态度)、教师职业纪律、教师职业技能、教师职业良心、教师职业作风和教师职业荣誉等八个因素★★★p305

176.职业道德在教师素养中的地位:★

(1)教师职业道德作为教师素养的组成部分,它的水平高低,直接决定着教师整体素质水平的高低。(2)教师职业道德素养水平如何,也是其他教师素养因素能否发挥作用和不断提高的重要条件。(3)由此看来,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是提高教师整体素养的中心内容和关键环节。177.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与作用:★★★

(1)师德对教师起调节和教育作用(调节:纠正人的行为和指导实际生活能力;教育:教育教育正确认识和对待教师的职业);

第三篇:2018年四川教师公招笔试时间

2018年四川教师公招笔试时间

2018年四川教师公招笔试时间: 公告发布:预计3月 报名时间:预计3/4月 笔试时间:预计4/5月

考试科目:大部分地区只考《教育公共基础知识》一科,四川省中小学公开招聘教师教育公共基础笔试和复习大纲,部分地区会考《专业知识》,更多详情请参参下方历年教师公招考试信息汇总,实际科目以2018年官方招聘公告为准

四川教师公招考试技巧: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教师招聘考试当中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每年考试所占的分值比重不大,在知识点出题方面比较灵活,出题形式多样包括单选、多选、判断甚至主观题等。但这部分知识点记忆较为简单,只要理解了便能做到不会丢分。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有97年版本以及08年版本的,97年的版本里面有8条内容: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

而08年的版本缩短成6条:爱国守法、爱岗敬业、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通常我们可以用一句口诀“三爱两人一终身”来记忆。看起来职业道德规范变少了,实则不然,下面就来带大家分析一下关于职业道德的易错点。

1.“爱国守法”——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爱国守法总结为两层含义:一层是政治修养:爱祖国、爱人民、爱中国共产党;另一层是遵纪守法,是否违反了法律规定,如侵犯学生的受教育权、人身权、财产权等。

通常第一层含义不会考到,但是第二层含义可能会考到,很多考生看到主观题中或多选题中给出的案例某教师打骂学生,体罚学生,能够想到该教师没能做到为人师表,关爱学生等,其实除此之外该教师还没有做到爱国守法,因为其可能侵犯了学生的人身权等等。

2.“爱岗敬业”——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

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爱岗敬业总结为两层含义:基本内容认真做好教学的每项工作,认真负责;高层次是甘为人梯、乐于奉献。

关于爱岗敬业考察的概率和第一条爱国守法一样并不大,因为无论什么职业都应该遵循这两条规范。一旦考察,多为材料中某教师让学生互改作业,很多考生理解成新型教学方式,其实不然,诚然在评价方式上,学生可以互评,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明确提出,作为教师应自己批改作业且及时批改作业。除此之外,对学生不管不问都是没有做到爱岗敬业的表现。

3.“关爱学生”——师德的灵魂

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关爱学生主要针对的是全体学生而不是一部分学生,对学生的关爱也主要是两个方面既关心学生的生活细节、情感积极的培养学生;另一方面是在出现问题是也不讽刺、挖苦体罚学生。

关于这点,凡是主观题出现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题目必定有所体现,为必答点。如出现客观题,通常记住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即可。

4.“教书育人”——教师天职和道德核心

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教书育人要求教师在工作中要处理好两方面的工作,一是教学工作,传授知识、技能,培养学生能力,做到“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二是在教师教学过程中,注重学生思想品德方面的培养。

这里注意的点在于教书育人中的育人,育人从哪些反面可以体现呢?如材料中出现了某学生学习成绩很好但不善于交际,教师为其创造机会让其多参加社交活动,这里便体现出了育人,育人包括了对学生的品德教育,对学生除学习以外的其他方面进行辅导帮助,如交际能力,实践能力等,总之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的时候或题干中对学生进行了详细描述,说明了该教师后面的教育进行了因材施教,都应想到教书育人这一点。

5.“为人师表”——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

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为人师表主要指: 对待同事——团结协作;对待家长——平等尊重;

对待自己——为人师表;对待物质——廉洁从教。

作为教师一定要以身作则,尤其面对外界物欲诱惑一定要坚守原则,不能利用职权之便为自己谋取利益。这方面也是考试当中经常会考到的侧重点,具体表现为教师收受家长红包,要求学生购买指定参考书等等社会不良现象作为反例。

通常考生看到题干中出现教师廉洁从教会想到为人师表,其实为人师表远不止这个范畴,这也正是前文中说明了职业道德规范并没有变少的原因,08版本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将97版本的团结协作,尊重家长,廉洁从教,为人师表统称为了为人师表,所以一定要注意当材料中出现教师为了帮助学生和家长主动沟通时,和授课老师进行教育合力时,都体现了为人师表这一点。再来说说廉洁从教,有些题目会打破常规,会出现某教师对班级学生认真负责,家长非常喜欢,在中秋节寄给了老师月饼,该老师也非常欣慰自己的努力得到家长的认可,类似于这样的材料很多考生认为人之长情,并不能说明该教师没有做到廉洁从教,其实不然,这时考官设的陷进,即使前文中体现了该教师其他合理优秀的行为,但材料一旦出现送东西甚至只是开车载教师一程的现象,都违背了廉洁从教。

6.“终身学习”——教师专业发展的不竭动力

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终身学习主要指教师具有反思意识、不断充实完善自身,完善自身的教育理论与方法。通常材料中出现教师向其他老师请教,或者有教师看书学习,上网搜资料等都体现了该教师终身学习的职业道德规范。题目中并不一定告诉你该教师每天看书,可能是因为教学过程中遇到棘手的事情并解决了,没有提到看书,但是写了解决过程,考生应该想到该教师践行了终身学习的理念。

相信考生理解教师职业道德的涵义以及记住了以上的易错点,在遇到这部分知识点时一定能够不会丢分。

最后再给大家分享一个教师招聘该模块较难的考试题目:

教师在职业道德修养中要达到慎独,应着重从几个方面下功夫(ABCD)。A.要在“隐”和“微”处着手,狠下功夫

B.要求教师注意把师德规范内化为内心信念,化作行为的品质 C.即使在独处和无监督之时,也依然按照师德规范行事

D.要重视在无人监督下,自觉履行师德规范,养成良好的师德行为习惯

加强教师职业道德修养要加强理论学习,注意内省,慎独,与教育实践相结合,虚心向他人学习,坚持不懈努力等。只有共同运用这些修养方法,教师职业道德修养才能富有成效。

一、加强理论学习,注意内省,慎独

(—)道德修养要加强理论学习

人们从事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需要有知识,这就必须学习。同样,人们改造主观世界,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也需要学习。加强理论学习,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必要方法。

第一,教师要认真学习理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不学习理论,就不可能科学地、全面地、深刻地认识社会,认识人与人之间的正确关系,因而也就不可能形成正确科学的人生观和世界观。从根本上说,一个教师高度的社会主义师德觉悟,正是以正确的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革命理想为指导的。只有确立这样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才能坚定不移地热爱社会主义祖国,热爱和献身人民教育事业,自觉地把个人生命的意义、价值与人民教育事业紧紧地联系在一起,把教育和培养好学生,为教育事业作贡献,看做人生最大的幸福和快乐,才能矢志教育,义无反顾,以坚毅不拔的精神,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为人民教育事业而努力奋斗。

第二,应在理论学习中去深刻理解教师道德规范和要求,明辨道德是非,提高遵守师德规范和要求的自觉性。教师道德的规范和要求,则是社会道德在教师职业活动中的具体体现。要将师德要求转化为教师个人的内心信念,需要教师有一个自觉学习、接受教育的过程。我们有的教师违背师德要求,常常不是有意的,而是对遵守师德规范和要求的必要性、重要性缺乏了解和认识引起的,因而,教师学习和掌握社会主义师德的基本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第三,应当学习教育科学理论和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掌握教书育人的本领。教师学习教育科学理论,掌握教育规律,按教育规律办事,才能更好地完成教书育人的职责,这本身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一个要求。同时通过学习教育理论,教师能进一步明确自己在教育教学中的主导地位,对学生的身心发展起重要作用,这就更能使教师进一步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职业道德修养。教师还应学习丰富的科学文化知识,只有广泛地学习有关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才能使教师从各种关系和联系中来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任务,认识社会和人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教书过程中育人。

(二)道德修养应注重内省和慎独

“内省”、“慎独”,也是教师职业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要注意在理论学习过程中进行“内省”和“慎独”。内省,即指自觉地进行思想约束,内心时时反省检查自己的言行。内省是靠自觉性来约束的,不自觉或自觉性不高就难以真正进行内在的自我反省。“慎独”,既是一种崇高的道德境界,又是一种道德修养的重要方法。进行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也要“慎独”。古人云:“为人师者可无慎耶?”教育劳动是教师个人劳动和集体劳动的有机结合。每个教师在教育职业活动中既具有重大的职责与义务,又拥有独立而自由地选择教育行为方式的权利。在许多情况下,教师的职业活动是单个进行的,他的许多教育行为具有“隐蔽”的特点。教师能否“慎独”,即在无人监督的情况下,处处按照社会主义教师道德的要求行

事,直接关系到学生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因此,在职业道德修养中要自觉进行“慎独”。离开了“慎独”,也就无所谓真正的道德修养。

首先要教师注意把师德规范内化为教师的内心信念,化作行为的品质,并且以此来支配教师的行动,即使在独处和无人监督之时,也依然按照师德规范行事。其次,要在“隐”和“微”处着手,狠下功夫。别人看不见、听不到的地方,是我们锻炼自己师德品格的重要场所,是自我道德修养的“根据地”。只有在别人看不见、听不到的地方自觉进行修养,才能成为品行高尚的人。俗话说:“积小善而成大德。”“千里之堤,溃于蚁穴。”优秀的师德品行,常常是从小事上开始培养起来的。“细微之处见精神”。教师要注意从细微小事上锻炼自己廉洁的师德,设起人民教师的“人格防线”。最后,要重视在无人监督时,自觉履行师德规范,养成良好的师德行为习惯。有了这种习惯,就无需外来的制裁和强制的压力来推动师德行为。而这一点对教师来说极为重要,因为教师的劳动特点富有极强的自主性和独立性,没有“慎独”的修养,那就很难做好教育工作。

第四篇:2018年四川教师公招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易错题

2018年四川教师公招教育公共基础知识易错题

2018年四川教师公招临近考试,进行冲刺,考生心态浮躁,整体复习没什么大问题,但对于一些细节类的考点题目,最容易掉进陷阱,容易失分,故此,中公讲师结合授课经验,现特此对容易出错的有代表性的部分题目进行梳理,希望对广大考生考试提供一定的帮助。

【例1-判断题】心理学研究表明,所有的初中学生都达到了形式运算阶段。()【答案】×。

【易错点提醒】:此题错误点在于“所有初中生”,一方面抹杀每个学生发展存在的个性差异,另一方面,大部分初中生达到形式运算阶段,并非所有。

【例2-单选题】“按照一个人自己的兴趣和认知结构组织起来的材料,就是最有希望在记忆中自由出入的材料”,这句话来自()。

A.布鲁纳 B.奥苏贝尔 C.加涅 D.维特罗克 【答案】A。

【易错点提醒】:广大考生复习教基,只专注于重要知识点本身的学习,而忽略了教育家或心理学家的名言警句的积累和考查,类似于名言警句类的题目,可以通过读懂句意或者抓关键字词进行判断,比如此题题干中有“认知结构”明显的提示词语。

【例3-单选题】班杜拉的社会学习理论解释()是学生道德行为形成的重要途径。A.有效的说服 B.良好的榜样 C.利用群体约定 D.价值辨析 【答案】B。

【易错点提醒】:此题非常经典之处在于将考生学习的教育心理学学习理论与培养品德的途径相结合考查,故建议考生在考试冲刺关头,将有联系的知识进行系统整合,以应对综合性题目的考查。

【例4-多选题】建构主义受到下列()重要人物的影响? A.杜威 B.奥苏贝尔 C.维果斯基 D.皮亚杰 【答案】ABCD。

【易错点提醒】:提起建构主义,很多考生可能只记得几位熟悉的代表人物,通过见识这样的经典习题,可以进一步加深考生对所学知识点的认知和理解。

【例5-多选题】下列陈述中正确的是()。

A.人类的学习与动物的学习有本质的区别 B.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特殊形式 C.学习是任何动物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 D.人类所有的学习都是高级的学习【答案】ABC。

【易错点提醒】:这种综合性的经典题目能够强化考生对教育心理学“学习实质”认识更加深刻。

【例6-单选题】我国古代的教育文献中,系统提出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是()。

A.《论语》 B.《大学》 C.《学记》 D.《尚书》 【答案】B。

【易错点提醒】:广大考生最为熟悉的是《学记》,但对于四书中常听常见语句,还需留意和积累。

第五篇:教师公招集锦

教师竞聘招考教育学题库

一、填空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学校教育现象)

2、教育现象包括(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

3、教育学是一种综合性的学科,既是(理论学科)也是(应用学科)

4、完备的教师知识结构是(学科基础知识)(教育学科基础知识)和广泛的文化科学知识。

5、孔子对我国教育的贡献有三个方面(创立私学)(创立儒学)(删订六经)

6、孔子流传于事的著作是(论语)

7、启发式教学的渊源是(不愤不启)(不排不发),是孔子提出的。

8、孔子之后儒豪代表是(孟子、荀子)

9、从(性善论)阐述他的观点是(孟子):从(性恶论)阐述他的观点是(荀子)

10、后期称墨家为(功利主义者):称道家为(自然主义者)

11、曾子所著,专讲古代大学教育的是(大学)

12、曾子的学生子思的著作是(中庸)

13、(学记)是根据今人的考证是战国末期(乐正刻)的作品,是世界上最早的教育经典巨著。

14、乐正真考证是(郭沫若)完成的。

15、(大学)是《学记》的教育政治学基础。

16、(中庸)是《学记》的教育哲学学基础。

17、系统总结先秦时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教育学专著是(学记),被认为……

18、西方启发式教育思想的渊源是(苏格拉底的多婆术)。

19、西方教育学传统始于古代希腊的(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斯多德)

20、古希腊著名教育家柏拉图的著作是(理想国)。这部著作是后世公共教育思想的源头)。

21、亚里斯多德历史性贡献是他(首次系统阐述了体育、德育、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22、昆体良的代表著作是(雄判术原理)

23、夸美纽斯是17世纪的捷克教育家,所著作是(大教学论)

24、洛克是(绅士教育)的代表著作是(教育漫画)

25、卢俊是(自然主义)的代表,著作是(爱弥儿)

26、裴斯泰洛齐是(要素教育)的代表。被成为19世纪中期以后到20世纪世界新教育运动的开创人。

27、赫儿巴特独立化时期的代表作是(普通教育学),是1860年出版的。

28、福禄贝尔被称为(幼儿园之父)

29、杜威是(进步主义教育学派)的代表。

30、历史研究法的工作是(史料真伪的鉴别),鉴别包括(外部考证)和(内部考证)

31、调查研究法可分为(确定课题)(搜集资料)(做出结论)

32、调查研究法包括(调查、研究、访问)。

33、教育实验可分为(前实验设计)(准实验设计)(真实验设计)。

34、教育一词最早可以在《孟子,尽心上》说(“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

35、古代教育包括(奴隶制社会教育)(封建制社会教育)

36、古代教育发展的首要事件是作为教育的专门机关--(学校的产生)

37、教师的来源是我国夏、商、周时代的(师氏、保氏、大司乐、大司徒)

38、我国最早的学校是在夏代,是时称为(校、庠、序)

39、埃及古代最早的学校是前21世纪的(宫廷学校)40、中国古代社会教育发展有两个典型时期(西周教育)(唐代教育),外国的典型代表则有(古代希腊教育)(欧洲中世纪教育)

41、六艺的内容是(礼、乐、射、御、书、数)

42、(西周)代表了我国奴隶社会时期教育的发展水平,西周形成了完备的教育制度体系,在这个体系中分为(国学)和(张学教育)

43、希腊6世纪形成了著名的(雅典)和(斯巴达)教育体系

44、从雅典教育的课程内容看,他们非常重视体育、智育、和美育,史称”和谐“发展的教育”称他们开设的主要学科一一(文法、修辞、辨证法、几何、天文、音乐、算术)为自由七艺。

44、唐代教育有(言学)(么学)。言学分为(中央官司学)和(地方言学)

45、中国封建社会的三大学校典型(言学)(私学)(书院)

46、(唐代)教育是封建时代世界上最发达的教育 47五世纪后欧洲的教育掌握在教会手中,(教会学校)是教育制度的主题,称(骑士教育)

48、骑士教育的内容是“骑士七技”

49、“骑士教育”的内容为骑马、游泳、投枪、击剑、打猎、下棋、吟诗,称“骑士七技”。50、有历史记载的我国最早的学业校(是夏朝)

51、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一个((士)独立阶层是我国第一代教师群体.52、教师是学校教育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领导者)53、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荣的职业.54、俄国教育家(乌伸斯基)说:教师职业是历史上最伟大的事业。

55、(古之学者必有师)出自韩愈的师说《师说》

56、前苏联教育理论家(加里宁):“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57、1985年开始我国确定每年的9月10日为教师节。

58、《中华人民铬镍钢和国教师法》又时教师的权利与义务做出了全面的规定。

59、教师的一般认识能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

60、教师的语言包括(口头语言、书面语言、体态语言)三种。62、“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反映了教师劳动的(长期性)

63、教师职前教育分为(非定向师范教育也称开方式师范教育)和(定向师范教育也称封闭师范教育)

64、我国师范教育分为两级四个层次(中等师范教育)和(高等师范教育)两级。分(中考、专科、本科、研究生)四个层次。

65、教师职后教育有(在职学习、脱产进修、岗位锻炼)。66、脱产学习包括(读研、读博、访学、进修)

67、我国首次以法律形式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建立(建立教师资格考核)1986年颁布的。68、1995年12月12日颁布《教师资格条例》规定持有国家颁布教师资格证书者才聘任。

69、经济的发展与下列那些因素有依存关系:(教育人口数量)(教育程度、教育年限)(教育资金支付)(学科专业设置)。70、政治决定教育的性质。

71、文化对教育的制约作用表现在哪些地方(教育思想和教育观点)(教育内容)。72、教育通过对文化的(传递)(选择)(融合)(创造)来促进文化的发展。73、科技是(科学)和(技术)的简称。74、人的发展包括(身体发展)(心理的发展)(社会适应性)

75、儿童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身心发展的协调统一性)(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发燕尾服速度的不均衡性)(发展内容和程序的差异性)76、在儿童身心发展中起前提作用的因素是(遗传)因素。77、环境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一影响(不起决定作用)78、实践活动在作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是(不可替代的)79、教育在儿童发燕尾服起(主导作用)

80、广义上的教育包括(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

81、作为人们在观念中存在的对教育活动的预期结果是(教育目的)82、教育目的和教育价值是(因果关系)后因前果 83、教育目的和教育价值是由(教育价值)决定的 84、教育的价值包括(社会价值)(个人价值)

85、在近现代西方(康德)(卢梭)(杜威)等人,是(个人本位论)的代表。86、在西方教育历史上(尔干)(孔德)(凯乐斯仄德纳)等人是(社会本位论)的代表 87、(个人与社会发展统一性)是马克思的代表总结 88、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条件是(教劳结合)

89、德育教育是指(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90、美育是对受教育者的(审美观点)(审美能力)的教育

91、乳儿期(出生至一岁)婴儿期(一至三岁)幼和期(3-6.7)童年期(6,7-11,12)少年期(11,22-14,15)青年期(14,15-17,18)92、1999.6.13中央发布《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国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

93、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的学校体系,它规定了(各级各类)的学校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94、我国近年学制的开始是由(壬寅学制)和(癸卯学制)95、壬寅学制又名(钦定学堂章程)

96、癸卯学制又名(奏定学堂章程)

97、壬寅和癸卯学制的制定参照的是(日本明治维新时期的学制)98、首次规定男女同校的学制是(壬子一癸丑学制)99、壬戌学制是(中国现代教育史一第一个学制)100、壬戌学制借鉴的是(美国学制)

101、近代颁的两个学制是(癸卯学制)(壬子-癸丑学制)

102、我国现代阶段初中毕业后,进入高一般采用的是(统一考试)制度。103、我国学制体系由哪几部分构成(学前教育系统)(初等教育系统)(高等教育系统)

104、学前教育的任务是(根据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以及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原则向幼儿进行粗浅和知识和技能的教育,发展他们的思想,想象和言语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求知俗望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

105、幼儿园一般分为(一年)(二年)或(三年)制。106、初等教育又称(小学教育)

107、国家学制系统中学校教育的第一阶段是(小学)108、《义务教育法》规定小学入学的年龄是(6-7岁)109、中等教育分为二级(初级中等教育)(高级中等教育)

110、中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向上一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培养合格的后备力量)111、普通中等教育包括(初中)(高中)112、中等职业技术教育(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高中)(中等专业学术)(持工学校)113、学制的三种类型(双轨制)(单轨制)(分支型学制)

114、高等教育分为(专科教育)(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三个阶段。115、现已开办的在职人员攻读硕士种类有(工商管理硕士MBA)(公共行政管理硕士MPA)(教育硕士)(在职攻读同学学历硕士研究生教育)等

二、名词:

1、六经:是西周时代流传下来的典籍,时称诗、书、礼、乐、易、春秋。

2、学记:是战国末期乐正克的作品。是学记的教育哲学基础,系统地总结先秦时代教育理论和实践研究的教育学专著。

3、亚里斯多德:是古代希腊学术思想的集大成者,首次系统阐述了体育、道德、智育、美育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

4、历史研究法:是通过已经发生的教育事件进行发掘和考察,认识教育现象机器发展规律的方法。

5、调查研究法:是借助样本分析,达到弄清教育现状、发展趋势和规律的方法。

实验研究法:是通过对实验对象施加新异实验变量,并对环境干扰因素加以控制,然后观察实验对象变化的方法。

6、广义教育:是泛指一切有意识地影响人、培养人的活动,这种活动的结果在不同程度上都可能使人增长知识才干或影响人的情感、个性的发展。

7、狭义教育:狭义的教育就是学校教育。所谓学校教育,是由社会专门组织的,对青少年一代身心成长有目的、有计划地施加影响,以期把它们培养成为社会需要的人的活动。

8、教师的体态语言:是指教师运用面部表情、身体姿势、眼神动作等表达某种思想感情,传递信息的一种特殊语言。

教师职业道德:是从事某一职业所必须遵循的行动规范。

9、教育机智:教师在处理各种突发的教育问题时,要有能够迅速作出判断并进行快速反映的能力。

10、教师资格:是指教师任职所需要的学历与道德修养及能力标准。

11、《大教学理论》:被19世纪英国哲学家的约翰穆勒称作是“整个文化教育领域中古代思想的百科全书。

12、文化(广义和狭义):

广义:指人类社会历史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狭义:指精神文化,是各种社会意识形态的总和。

13、文化融合:将不同质,不同源的文化综合起来,从而形成新的文化,是文化发展的法则之一。

14、人的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成人身体和心理等方面的发生、发展及变化过程。

15、年龄特征:是儿童发展过程中呈现的一般的、典型的、木质的共同特征。遣传(遣传素质):指个体从先代那里继承下来的解剖的生理特点。

16、环境(广义和狭义):包括自然和社会环境两方面。是指个体生活在其中并受其影响的客观世界。

17、德育:是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思想教育、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的总称。智育:是对受教育者进行系统的知识、技能和能力的教育。

美育:是对受教育者进行的审美观点。

18、学制:是学校教育制度的简称,是一个国家各级各类的学校体系,它规定了各级各类的学校的性质、任务、入学条件、修业年限以及彼此之间的相互关系。

双轨制:由纵向划分的学校系统占绝对优势的学制结构就是~ 单轨制:由横向划分的学校阶段占绝对优势的学制结构是~。

19、课程:是指各级各类学校为了实现培养目标而规定的学习科目等表达某种思想感情,传递信息的一种特殊语言。20、讲授法:是指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连贯地传授知识的方法,它包括讲解、讲读、讲演、讲评五种方式。

21、学前教育:是指社会和家庭对0~6岁儿童实施的教育。

22、智育: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地指导学生掌握知识和技能、发展智力的活动。知识:是人们对自然和社会现象发展规律的系统认识。

技能:指学生通过练习获得的能顺利完成某种任务的行为方式

23、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人员运用一定的手段方法,组织协调学校办学资源,引诱师生员工以正确的方向,游戏地实现学校工作目标的组织活动。法国管理实践家法约尔说过:”管理过程是管理的职能活动过程。“学校管理过程有别于一般管理过程就在于它以育人为根本目的。

24、学校工作的总体目标包括教育工作目标和管理工作。

25、美国”PDCA循环说“(戴明)学校管理过程运行的基本环节包括计划决策、组织实施、督促检查、总结评价。

26、组织实施:按照计划决策的目标和任务要求,将人、财、物时间、空间、信息等各种管理要素组织运转起来,将计划决策付堵行动的活动。

组织实施环节包括:组织、指挥、协调、指导和极力等一系列管理活动。

27、学校管理原则:是开展学校管理工作应当遵循的基本要求和行为准则。它是学校管理规律的反映,是学校管理实践经验的总结和概括,也是教育管理思想的体现。学校管理原则是知道学校管理工作的思想准绳。

28、民主性原则:是指学校管理工作要尊重、信任广大教职工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作风。激发他们参与管理的积极性,并为他们参与学校管理创造条件。

29、学校管理方法:是指为顺利开展管理活动、实现管理目标的手段和措施。

学校管理方法从层次上分为:学校管理哲学、一般方法、具体方法。

①行政方法:是指学校管理者依照组织系统。运用行政命令对被管理对象实施管理方法。

行政方法是学校管理的基本方法,其实质是以学校组织中的行政关系为手段实施管理。②行政方法的特点:权威性、强制性、直线性。

法规方法:是指学校管理者运用国家机关指定的具有法律性质的有关驾御的规范性文件进行管理的方法。③法律方法包括法律、法令、条例、规定、规划、决议、命令等。

法律方法在学校管理的运用有两方面:指定学校规章和依法治校,这两方面相辅组成,缺一不可。法律方法的特点:权威性、规范性、严肃性。

④经济方法:是指学校管理者运用工资、奖金等经济手段或措施进行管理的方法。

经济方法的手段主要包括:工资、奖金、补贴加薪、待遇、实物、罚款以及经济制度和经济政策等等。经济方法的特点:利益性、公平性、即效性。

⑤教育方法:是指学校管理老通过说服教育、启发觉悟使受教育提高认识,增强工作积极性和自觉性的方法。教育方法是实施各种管理方法的先导,它为人们的工作行为提供了思想基础。

30、学校管理体制:是指学校内部实行领导和管理的组织体系和制度,它规定了学校领导和管理力量的地位、作用、职权范围、彼此关系,规定了组织机构。

31、校长负责制:是指学校工作有校长全面负责,党支部起保证监督作用,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的校内领导体制。校长负责制的制约机智是党支部的保证监督以及职工参与民主管理。

32、学校组织机构系统:是指为了实现管理目标的学校各部门、各单位的有机组合,是将学校的职位任务、人员按照一定的原则组合去来的完善的结构体系。

33、教育立法:是指国家立法机关会依照法律程序制定有关教育法律的活动。

34、我国教育法规体系:以《教育法》为核心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法规体系,《教育法》:即教育基本法,是依据宪法制定的调整教育内部、外部相互关系的其本法律准则,被称为”教育的宪法“或教育法规体系的”母法“,1995年3月18日由8届人大3次会议通过的《教育法》是我国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根本大法。

《教育法》:确立了我国教育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性质。

《教育法》规定了我国的教育方针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国家教育考试制度是由国家授权或批准的,有实施教育考试机构承办的一种考试制度。学士学位由国务院授权的高等学校授予,博士、硕士学位由国务院授权的高等学校和科研机构授予。

《教育法》:第五十三条对教育投入的体制做了规定:”国家建立以财政拨款为主、其他多种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为辅的体制。“ 《教育法》对教育投入规定了”两个提高“"三个增长”的原则。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师法》:(简称《教育法》)于1993年10月31日届入大常委会四次会议通过,1994年1月日起,实行。它的颁布实施体现了党和国家对人民教师的重视,对保证教师的合法权益、提高教师队伍的社会地位,造就一支具有较高的思想品德和业务素质的教师队伍、促进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发展,将产生积极的影响。

35、教师聘任制:是学校与教师在道德双方地位平等的原则下,签定聘任合同,明确规定双方的权利、义务和责任的一种制度,它是当前为适应社会主义经济发展而进行的教师任用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法》第二十五条规定教师的平均工资水平应不低于或者高于国家公务员的平均工资水平,并逐步提高。

36、教师考核内容包括:思想政治、业务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成绩、即德、能、勤、绩。

37、国家对接受义务教育的学生应当免收学费,省级人民政府应当制定助学金的发放办法。凡年满六周岁的儿童,不分性别、民族、种族,应当入学校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条件不具备的地区,可以推迟到七周岁入学。

38、事实义务教育的阶段与步骤: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可分为初等教育和初级中等教育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实施初等义务教育;第二阶段,在实施初等义务教育的基础上实施初级中等义务教育。

39、教育评价:是运用专门的技术手段对教育活动的价值作出平定的活动。

教育评价:就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标准,采取科学的态度和方法,对教育工作中的活动、人员、管理和条件的状态和成效,进行质和量的价值判断。

40、根据教育评价的对象范围可将教育评价分为宏观教育评价、中观教育评价和微观教育评价三种类型。宏观教育评价是以教育的全领域为对象。微观教育评价是以学生为对象。

41、根据教育评价的目的可将教育评价分为三种类型: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①诊断性评价:是指某项工作开始前,某一决策出台前或评价活动前所进行的准备性评价。其目的是为了了解评价对象的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同时也包括对评价对象的各种优势、优点和特殊性的识别,为制定符合评价对象实际情况的工作方案和计划,有针对性地开展学校各方面工作做准备。

②形成性评价:是在学校工作方案、计划实施过程中进行的评价,是对照学校工作目标经常地检验学校工作状况和学生各方面发展水平关况而进行的评价,其目的是为了了解工作过程中的状况,以便及时 调节器整工作的状态,因而,这种评价将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及时对方案作出适当的调整。③总结性评价:是指在学校工作进行到一个阶段,或者说完成某一阶段性工作时进行的评价,其目的主要是肯定成绩,总结经验,发现问题,明确方向。教育评价的价值取向有两种观点:一种是为社会发展服务,即社会本位思想;一种是为个人的生存和发燕尾服服务,即个人本位。

42、动态评价:是指对于评价对象的发展状态的评价,动态评价的特点是着重纵向比较,考察其历史情况,注意其发展的潜力和发展趋势。

43、定性分析:就是对教育过程和结果的性质进行分析,这种分析侧重与事物的质的分析;

44、定量分析就是对教育过程和结果从数量方面进行分析,这种分析侧重与事物的量的方面。

45、指标权重:是指表示每项评价指标在指标体系中所占的重要程度,并赋予相应的值,这个数值叫做对应指标的权数,或叫权重。

专家意见平均法让一些具有教育理论基础和教育实际经验的专家门,分别给评价指标体系中各个指标分配权数,然后求出各个指标所的权数的算术平均数,以这一平均数作为该指标的真正权数。.46、通过观察法收集信息的方法:实验观察和自然观察。

47、客观性试题的常见的形式有:是非题、选择题、填空题。

48、统计分析法:

如反映数据集中趋势的有平分数、众数、中位数:反映数据资料离散趋势的有标准差、方差、平均差等特征值。

49、相对评价:是在被评价对象的集合中选取一个和若干个作为基准,然后把各个评价对象与基准进行比较,或者是用某种方法排比成顺序。

50、个体内差异评价的结论表示方式有数值和评语两种。纵向评价主要采用评语方式指出个体的有时和不足。纵向评价多采用数值方式来反映个体发展的趋势和进步程度。

51、学生思想品德评价是德育评价的重点和难点。

第八章 课程和教学管理

116、古德莱德从课程实施的纵向层分析课程分(理想课程)(正式课程)(感知课程)(动作课程)(体验课程)117、学科课程有(科目本位课程)(综合学科课程)(学术性学科课程)118、我国课程改革未来的走向是(以学生为本)

119、我国在教学研究上二种理论观点是(认识教学理论)(系统论教学理论)120、系统论教学理论所遵循的教学原则是(整体性原则)(及时反馈原则)(教学民主原则)(主体性原则)121、结构主义教学论的代表人是美国心理学者(布鲁纳)122、什么是学校中心工作(教学工作)

123、教学工作包括(备课)(上课)(辅导答疑)(作业布置与批改)(学业成绩检查与评定)环节。124、人本主义教学理论,它的代表人物是(卡尔罗杰期)

125、合作教育学派,数学理论以(雷先科娃)(沙塔洛夫)(阿莫纳什维利)为代表 126、教师直接备课要写好三个计划是(单元教学进度计划)(课时教学计划)127、(上课)是教学工作中的中心环节

128、(班级授课制)是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129、三项工作(了解和研究学生,钻研教材)(准备各种教学用具和选择教学方法)(教学手段)130、语言性教学法有(讲授法)(讹诈法)(读书指导法)131、学生学习结果检查与评价方法(观察)(调查)(考查)(考试)132、参观与讲解相合我们称其为(现场教学)133、评价教师的工作质量是人(目标)(过程)(效果)三个方面

134、课堂教学检查与评价的基本内容(教学目的和任务)(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的形式和结构)(教态自主)(教学基本功)135、现代儿童观与近代相比有新发展,表现在(儿童权利观念)(儿童至上观念)(儿童智能开发观念)136、最早的学前机构的出现在(英国空想社会主义者欧文在工厂建立幼儿学校)137、德国教育家(福禄内尔)被称为“幼儿园之父”

1中学教育是我国学校教育系统中的具有承上启下特点的并具有相对独立性特点的部分,它的任务是在小学教育的 基础上进一步对学生实施教育。

2中学教育是基础性教育(不要过早定向)。

3中学教育一般具有双重任务:为上级学校输送合格新生;为经济和社会发展输送后备力量。4我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初中阶段的三年属于义务教育

5在1993年国家教委颁发了《小学德育纲要》,成为小学德育最重要的政策法规文件。6在1995年国家教委颁布了(《中学德育大纲》)。7中学生品德评定依据为:(《中学德育大纲》、《中学生守则》、《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8中学智育的目标有:(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智力目标)。

9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

10体育课教学包括(体育基础知识、身体锻炼)两部分。

11中学卫生保健工作包括(教学卫生、环境卫生、个人卫生、疾病防治)四部分。

12中学劳动技术教育目的是通过自我服务劳动、家务劳动、公益劳动和简单的生产劳动,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劳动知识和技能,培养正确的劳动观念、良好的劳动习惯和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思想情感)。13智育的目标有(知识目标、技能目标、智力目标)。

14智、德、美三育提出在(1906)年(王国维)的《论教育之宗旨》;五育提出在(民国时期)。

1小学教育是我国教育制度的组成部分,它是在学前教育的基础之上,对(六到十一二)岁的儿童实施的学校教育。2小学学习的技能主要是(智力技能、动作技能、人际交往技能)。论述

三、简述题

1、简述教育学功能?

答:1)可以帮助人们深刻地认识教育现象;2)可以使教师上有完备的知识结构;3)可以为进一上学习教育学理论打下基础;4)可以形成规范化的思考和表达能力可以提高实践工作的理性水平。

2、教育学的研究经历那些阶段?

答:1)古代—教育学的萌芽;2)近代—教育学的形成;3)现代—教育学的繁荣发展;4)20世纪50年代后教育走向成熟。

3、学习教育学的方法?

答:1)了解教育学的知识特点;2)一功夫读书;3)善于独立思考;4)坚持用于实践。

4、简述原始教育的特点?

答:主要是教劳结合。1)是同生产劳动和社会生活密切结合的教育;2)是普及平等的教育;3)教育的内容是社会的生产、生活需要要适应的;4)教育的形式,方法和手段极为简单。

5、简述中外古代教育的特点?

答:1)具有鲜明的阶段性和等级性;2)与生产劳动要脱离;3)个别施教与师生关系的不平等。

6、简述现代教育的特点?

答:1)反映生产发展的需要;2)与生产劳动日益结合;3)教育得到普及和发燕尾服;4)教育形式多样化。

7、简述教师职业的功能?

答:1)教师是人类文化知识的继承者、传播者和创造者,是社会文明进步的推动者;2)教师是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设计者,组织者和领导者;3)教师是社会所需人才的造就者,是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发展的引路人。

8、简述教师应具备那些教育能力?

答:1)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能力,对教材、大纲的分析、理解、运用能力;2)组织学生活动的能力;3课堂监控能力和处理突发事件的教育机智;4)板书能力;5)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6)对教学效果进行评价和反馈的能力。

9、简述教师劳动的特点:师范性、复杂性、创造性、长期性和迟效性。

10、简述教师劳动的创造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日常教学工作中的创造性;2)教育改革中的创造性;3)思想品德教育中创造性;4)教师的劳动虽然是创造性的,但教师的创造意识、创造能力却不是一蹴而就的。

11、简述我国教师的职后教育?

是指已经取得教师资格的教师或因某种原因承担了教师工作任务的教师,但没有达到新的岗位要求,因工作或进一步发展需要而必须进行的教育与训练,又称教师培训,有三种形式:在职学习、脱产进修和岗位锻炼。

12、简述经济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答:1)经济是教育发展的物质基础和条件;2)经济决定着教育权利,培养目标,教育内容和手段;3)经济决定教育发展的规模和速度;4)经济决定教育发展的体系和结构。

13、简述教育对经济的影响?

答:1)教育是实现国家现代化战略目标的保障;2)教育推动经济增长;3)教育通过与人口的关系促进经济的发展。

14、简述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答:1)政治决定教育的领导权;2)决定受教育的权利;3)决定着教育目的性质和德育的内容。

15、教育对政治的影响作用?76页

一、教育通过培养政治人才来影响政治的稳定和发展。

二、教育通过传播思想形成借古舆论,影响政治的稳定发展。

16、论教育必须遵循儿童身心发展的规律表现在哪些方面787-90页

1)、儿童身心发展的协调统一性;儿童身心发展的统一性要求工作必须注意教育的整体性,系统性,协调各方面的教育影响,开展和谐的全面的教育。2)儿童身心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儿童身心发展的连续性和阶段性要求教育者必须循序渐进地开展教育工作,针对不同年龄阶段儿童身心发展上的年龄特征开展教育工作。3)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儿童身心的阶段,顺序和每一阶段的变化过程及速度大体相同但又是可变的,它表现在同一年龄的儿童,其发展水平是有差异的,同时又是可为的,另外,教育还应该重视儿童身心迅速,健康地发展。

4)发展速度的不均衡性,儿童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求教育者必须了解成熟期,抓住关键期,不失时机地采取有效的教育措施,以期促进儿童身心健康地发展。5)发展内容和程度的差异性:儿童身心发展的差异性规律,要求教育者必须学生实示,观察,了解其身心方面不同的兴趣,爱好、特长、能力倾向,进行因材施教,有的放失地开展教育工作

17、环境在儿童身心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但不起决定作用,为什么?94页

1)环境因素是对儿童的影响是广泛的,但常常是偶然的,片断的,分散的,它没有既定的目标,也不能按着一一的方向持续,系统地产生影响。2)环境因素对儿童的影响是其发的,盲目的,既有利的,积极的影响,也有不利的消极的影响。3)随着儿童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影响,其接受环境的影响不是被动的、消极的,而常常是积极的,能动的过程。

18、实践活动的身心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为什么?95页

一、实践活动是儿童成长过程中的根本活动。

二、儿童在改造周围环境的实践过程中发展自己,认识自己,丰富自己。

19、简述教育目的的含义及其意义?103页教育目的名词和以下四条

一、教育目的能规范教育者的行为,指导教育者按既定的目标开展教育实践活动。

二、教育目的能激励受教育者,强化其成就动机和学习动力,满足其身心发展方向的客观要求。

三、客观的,切实可行的教育目的,能协调各种教育影响,形成教育合力。

四、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是国家管理教育的重要手段,是国家政权意志在教育中的具体体现。

20、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基本观点有?108页

答:1)个人片面发展是旧式分工造的,个人全面发展是历史的必然,机器大工业生产为人的全面发燕尾服提供了可能性和条件2)个人片面发展是同共产主义任务相一致的,也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个人的全面发展才能真正实现3)改变旧的生产方式,消灭旧式的社会分工,努力缩短劳动时间和减轻劳动强度,使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是实现个人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

21、我国当前教育盲目的内容及其精神实质?113页

答:内容:1995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确立教育目的是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美、体等方面全世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2、简述教育在儿童身心发展起主导作用的必要条件?99页见论述题

答:教育在儿童身心发展中起主导作用,但这种作用并不是自发、自然而然而出现的,而是继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共同努力和教育活动的开展应与社会发展的方向一致;2)学校教育活动必须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个性,能满足个体生 存和发展的需要;3)学校教育应与家庭、社会环境等方面的影响,协调一致,并同开展对儿童的教育工作;4)学校教育必须适应成遵循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23、简述我国学制改革的基本趋势?139页

答:1)重视学前教育的普及以及初等教育的衔接;2)延长义务教育年限,提前入学年龄;3)构建普通教育与职业技术教育的立交桥;4)发展多类型、多层次的高等教育;5)建立立体开放的学校教育系统。

24、简述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答:1)在课程政策上,“谋求”国家课程开发与技术课程的开发和统一;2)内容上加经科学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引进符合信息时代要求的高科技知识;3)课程结构上注重设置综合性课程;4)在课程类型上强化全国统一设置的必修课和核心课程;5)注重课程实施研究,动员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改革;6)注重提高课程改革的科学水平,设立课程改革的专家咨询机构。

25、简述当代外国最有影响的教学理信纸有哪些?

答:1)发展性教学理信纸2)最优化教学理论3)结构主义教学理论4)人本主义教学理信纸5)综合教育学派教学理信纸。

26、简述中小学教学基本方法有哪些?

答:

一、语言性教学方法:1)讲授法2)谈话法3)读书指导法

二、直观性教学方法;1)演示法2)参观法。

三、实践性教学方法1)实验法2)实习法3)练习法4)研究性教学方法:1)讨论法2)发现法

27、简述教育在儿童发展过程中为何起主导作用?97页

答:1)学校教育作为一种专门的教育机关,其所开展的教育活动具有较强的目的性,计划性,组织性,系统性,而一般的环境影响往往是无意识的,自发的,盲目的、零散的,偶然的、片断的。

2)学校教育是由专门的教育工作-教育所承担的,教育有够根据社会发展的需求和青少年成长与发展的需求,施以全面,系统的,教育,并保证教育发展的方向。

3)儿童身心发展过程,也是其知识、技能、能力、人生观、世界观的形成和发展重要时期。

4)学校教育还能来自遗传,家庭和社会方面的诸多影响因素进行协调,取含克服其消极的,不良的因素及其在儿童身心发展中的作用。

28、简述智育是指什么?是指知识和智力。

29、小学教育的特点: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启蒙教育;是义务性教育。

29、小学教育的目标?

1978年《全日制小学暂行工作条例》中规定目标是: 1)使学生具有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物等品德; 2)拥护社会主义、拥护中国共产党; 3)使学生具有初步的阅读、写作和计算的能力、具有初步的自然常识和社会常识、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使学生的身心得到正常发展,具有健康的体质、培养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劳动习惯。

30中学德育的原则?

1)坚持正确方向的的原则;2)热爱学生的原则;3)正面教育的原则;4)有针对性的原则;5)道德认识和行为训练的原则;6)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结合的原则;7)言教和身教结合的原则;8)保持教育连续性和一般性的原则。

31中学体育的内容?

1)体育课教学;2)活动课程和课外体育活动;3)卫生保健活动;4)开展心理健康教育。32中学美育的目标?

1)掌握初步的理解美的知识;2)学习初步的表现美的技能;3)形成初步的辨别美的能力;4)培养学生创造美的兴趣;5)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6)促进学生完美个性的形成。

33中学教育的特点:中学教育是基础性教育,是全面性的教育,是全民性教育。34初中阶段德育内容?

1)爱国主义教育; 2)集体主义教育; 3)社会主义教育; 4)理想教育; 5)道德教育; 6)劳动教育; 7)民主与法制教育 8)个性心理品质教育。

35、简述学校管理活动的本质特征?

答:1)学校管理是动态的管理职能的运动过程; 2)学校管理是以实现教育目标为根本的运动过程; 3)学校管理是以调动师生员工积极性为核心的活动过程;4)学校管理是追求效益资源的活动过程。36简述学校管理原则的基本内容?

答:1)方向性原则 2)系统性原则 3)民主性原则 4)教育性原则 5)规范性原则 6)效益性原则

37、简述学校管理的一般方法?

答:1)行政方法 2)法规方法 3)经济方法 4)教育方法

38简述行政方法实施要注意的问题?

人:1)慎重运用行政方法;2)建立通畅的信息系统;3)避免官僚主义的工作作风。39简述学校组织机构设计原则?

答:1)有效性原则; 2)统一指挥原则; 3)权贵相称原则; 4)相协相约原则;5)因校制宜原则。40简述学校组织机构及其性质?

答:1)决策组织:校务委中会、学校行政会议、教职工代表大会;2)执行组织:学校行政会议教、务处、总务处、校长办公室、教研组、年级组、教研组会议、班主任会议;3)审议咨询组织:校务委员会、教职工代表大会、行政会议;4)监督组织:党支部、教职工人代表大会;5)反馈组织:共青力、少先队、工会、教务处、总务处、办公室。

41简述教育立法的社会特征?

答:1)教育立法的历史性;2)教育立法的国别性;3)教育立法的层级性。42简述教育法规的纵向结构?

答:1)与国家宪法相配套、对整个教育全局起主观调控作用基本法,即《教育法》; 2)与《教育法》相配套的单行教育法律以及其他与教育相关的法律中的条款; 3)与教育法律和其他法律相配套的国家最高行政机关(即国务院)发布的教育行政法规; 4)部门教育规章; 5)地方性教育法规和教育规章。43简述《教育法》颁行的意义?

答:1)《教育法》对于落实优先发展教育的战略地位提供了法律保障; 2)《教育法》对保证我国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提供了法律依据; 3)《教育法》对维护教育主体的合法权益,提供了法律保障; 4)《教育法》对巩固教育改革成果,促进教育改革深化,提供了法律保障。44简述《教育法》的基本内容?

答:1)我国教育的性质与方针; 2)我国教育体系的改革与发展; 3)教育管理体制; 4)教育基本制度; 5)教育关系主体的权利和义务; 6)教育与社会的关系; 7)教育投入; 8)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45简述教育基本制度?

答:1)学校教育制度2)义务教育制度3)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制度4)国家教育考试制度5)学业证书制度和学位制度6)扫除文盲制度7)教育督导制度和评估制度

46简述《教育法》是二十八条规定了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的基本权利?

答:1)按照章程自主管理的权利;2)组织实施教育教学活动的权利;3)招收学生和其他受教育者的权利;4)对受教育者进行学籍管理,事实奖励或者处分的权利;5)对受教育者办法相应的学业证书的权利;6)聘任教师及其他员工,事实奖励者处分的权利;7)管理、使用本单位的设施和经费的权利;8)拒绝任何组织和个人对教育教学活动的非法干涉的权利;9)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47简述履行的义务?

答:1)遵守法律、法规的义务;2)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执行国家教育的教学标准,保证教育教学质量的义务;3)维护,教育者、教师及其他职工的合法利益的义务;4)以适当的方式为受教育者及其监护人了解受教育者的学业成绩及其他有关情况提供便利;5)按照国家规定收取费用,并公开收费项目;6)依法接受社会监督。48简述两个提高,三个增长? 答:《教育法》第五十四条规定: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例当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和财政收入的增长逐步提高,全国各级财政指出总额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应当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教育法》第五十五条规定1)各级人民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应当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 2)并使按在校学生人数平均的教育费用逐步增长; 3)保证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49简述《教育法》的基本内容?

答:1)教育的权利和义务;2)教师的资格和作用;3)教师的培养和培训;4)教师的待遇;5)教师的考核与奖励。

50简述教师的权利和义务 教师的权力(第七条):1)教师教学权2)科研权3)指导评价权4)获得报酬权5)参与学校管理权。教师的义务(第八条):1)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的义务;2)完成教育教学任务的义务;3)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的义务;4)热爱学生、组中学生的人格的义务;5)保护学生合法权益和身心健康成长的义务;6)不断提高政治业务水平的义务。

51简述教师资格的构成要素?

答:1)国籍;2)思想品德;3)学历;4)教育教学能力;5)程序。52简述《义务教育法》的颁布的意义?

答:《义务教育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义务教育制度的建立,使我国普及义务教育事业开始走上依法汉教的轨道。

53简述《义务教育法》的基本内容?

答:1)义务教育的主体;2)义务教育的就学;3)义务教育的教育教学;4)义务教育的实施步骤;5)义务教育的实施保障。

54简述教育评价的功能?

答:1)鉴定功能2)改进功能3)激励功能4)管理功能5)研究功能。55简述教育评价过程:

准备阶段:1)建立评价组织机构;2)进行有关教育评价理论的学习;3)制定教育评价方案;4)制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5)准备工具和资料。

实施阶段:1)搜集评价信息;2)整理评价信息(归类、审核、建档);3)对评价对象水平作出判定;4)作出综合评价。

评价结果的分析处理:1)教育评价结果的检验;2)评价结果的分析诊断;3)评价结果的信息反馈;4)评价工作的总结。

56简述确定教育评价指标体系的步骤?

1)明确评定对象 ;2)制定评价指标;3)对教育评价目标进行分解;4)设计教育评价标准;5)对初步的教育评价指标体系进行论证、征询意见、试行。57简述教育评价的方法?

1)专家意见平均法;2)特而斐法;3)两两比较法。58简述收集评价信息的方法:观察法、测验法 59简述价值判断的方法:1)绝对评价2)相对评价 60简述学生品德评价的模式重要有三种?

1)特设情景测卷模式;2)自然观测模式;3)综合评价模式。61简述学校管理评价的内容包括?

1)学校管理过程和职能; 2)学校管理的各项工作; 3)学校人员的管理;4)学校管理的效益。62学生品德评价的模式重要有三种?

1)特设情景测卷模式;2)自然观测模式;3)综合评价模式。

下载2013年四川教师公招《教育公共基础笔试》试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2013年四川教师公招《教育公共基础笔试》试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师公招

    含义: 教师公招是政府、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教育局统一组织的面向社会公开招聘教师的考试,各个省市以及区县的公招考试时间都是不统一的。在当今就业难,失业率高的现实条件......

    2018上半年四川教师公招于4月15日举行笔试

    2018上半年四川教师公招于4月15日举行笔试 2018上半年四川教师公招于4月15日举行笔试: 一、全省教师公招工作由省人社厅、省教育厅统一组织实施;上半年的公招笔试工作将于20......

    2013年眉山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真题

    2013年眉山教师公招考试-教育公共基础真题 试卷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选择题(共80题,第1-第80题。试题分两大类,前50题是单项选择题,的30题是多项选择题。) 1.“才高八斗”、“才......

    2016年6月四川教师公招试题答案

    一、判断题 1、赫尔巴特等人将儿童的发展看作是一种自然过程,主张教师不要过多干预儿童的发展。 2、根据我国新课程改革理念,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处于主导地位。 3、德育目标......

    音乐教师公招试题(推荐五篇)

    宁夏2008年中小学音乐教师继续教育考试试卷 ------------------ www.zhaojiao.net 来源:招教网 更新:2010-3-13 招教考试真题 招教论坛 本文已经被阅读:986 ----------------......

    中小学教师公招教育法规试题及答案

    中小学教师公招教育法规试题及答案 教育法规试题(含答案)一、填空题 1.依法治校是指学校以国家法律,法规,规章和文件规定为依据,完善内部各项管理制度和纪律,使学校管理的各......

    教师公招 公共基础知识笔记[5篇范文]

    一、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1、邓小平理论的形成过程:(1)从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党的十二大,重新确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将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并及时提出坚......

    教师公招经历

    一点教师公招考试经历 第一步 确立求职目标 1、了解相关行业信息(教师招聘) 根据《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的要求,要在未来三年内要普及高中,大力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