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读李镇西随笔丛书《教有所思》有感

时间:2019-05-13 08:33:0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3读李镇西随笔丛书《教有所思》有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3读李镇西随笔丛书《教有所思》有感》。

第一篇:3读李镇西随笔丛书《教有所思》有感

读后感

读李镇西随笔丛书《教有所思》有感

松陵高级中学彭庾鸿

李镇西,以前只知道他是全国著名的优秀班主任,他是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的,因此没有认真地阅读过他的文章,寒假期间我阅读了他的随笔丛书《教有所思》,感悟很深。他原长期担任中学班主任兼语文教师,现供职于成都市教科所。他长期致力于民主教育和语文人格教育的研究和探索,已在多家报刊发表教育文章。这本《教有所思》是他的一些随笔,其中有他对当前一些教育现象的独特见解,也有他对自己教育生涯的难忘回忆,也有他对教育先辈的深切怀念„„内容涉及各个方面,但无不显示出他对教育工作的无比热爱,以及对社会发展和学校教育之间的相互影响关系的不断思考,甚至通过当代思想理论界的热点讨论与国际上的风云变幻都能使他联想到自己的教育。他是一个善于思考的人,也是一个敢于批判勇于创新的人。

《教有所思》全书内容以教育随笔的形式分为六辑:第一辑:边教边想;第二辑:胡言乱语;第三辑:恩师难忘;第四辑:心动时刻;第五辑;说语论文;第六辑:凝视窗外。

选定这本书,有以下几个原因:

1.从“追星”的角度:近几年我心绪的选择,逐渐由昔日追求时尚中歌星、逐渐转变到近来追求一种有文字力量和思考的教坛名师。工作外,我喜欢上选择了言语有“抓人力量”的教坛名师。

2.从理论的角度:一向以来,我讨厌社会上所谓的学者、教育家那一套套花花绿绿无比繁琐、僵硬枯燥的理论。当你读了他的书后,心灵沉淀的不是新的收获,而是更多的迷惑和痛苦。但在李老师的书中或语文课中,理论是“灰色”,他的语言沉淀的是质朴通俗、亲切儒雅、机智深刻。

3.从本书的角度:本书的内容透视广而实在。反映的是教育中有关读书、写作、亲情、师生情、人生边缘的思考等等。把“教育”这一话题,融入一个个耐人寻味的真实故事中,凸现了现代教育应人性化的特点。使人能开阔眼界,沉淀思想。

因此,我认为:认真读完这本书,定能使自己更深一步了解李老师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对我个人的教育认识和教学方法一定有着巨大的帮助。

在众多的李老师的随笔中,我对“也说教不好与不会教”一文印象较深。“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这句话在我们教育界已是人人皆知,因为已被不少教育者广泛引用,而且引起了争论。这句话最早是由老教育家陈鹤琴所说,李镇西认为陈老当初这样说的目的是强调教育者对孩子的一种责任和信念,和教育者基于这种责任与信念对自己的严格要求。这句话的真理性在于:不轻易对任何学生丧失信心。换句话说,这句话只是教育者的严于律己,而非一种教育评价标准。李镇西又提出:现在一些教育者——特别是一些担负一定领导职务的教育者,把这句话当成教训老师的“绝对真理”。于是,便引起了争论。到底有没有“教不好的学生”?李镇西的回答是:“可以说没有,也可以说有。”说“没有”,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非常理想,只差学校教育这一环时;第二,“好”的标准不是一个绝对量化的标准,而是针对每一个具体学生,让他在原有的基础上有所进步。说“有”,是因为在现在的评价背景下,即使老师“会教”,可“教不好”的学生仍然大批量地存在。

我比较赞同李镇西的观点,我们应该正视学生智力上的差异,而不应该回避不考虑。那么,我们该做的就是:平等对待每一位学生,不偏爱优等生,也不歧视学困生,尽自己的最大努力,让每一位学生在原有基础上都有所提高,有所进步。而不是单纯的从“教不好”或“不会教”来进行简单评价。

李镇西还认为,我们教育所面对的学生不是一张白纸,而是已经被家长、被社会涂抹过许多印迹的纸,要想在这张纸上重新画出美丽的画,不是不可能,而是无法保证百分之百的成功。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是教育这一链条上的第一环,我们面对的学生已经是被加工过的半成品;同时,孩子还潜移默化地受着社会的影响——这都决定了我们的教育不是从零开始。另外,学校教育不是万能的。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学校教育的作用最多占三分之一,另外两个三分之一分别是学生所受到的家庭与社会教育以及学生自己的自我教育。

确实,在曾经大量关于“教不好”与“不会教”的争论中,面对一些我们“教不好”的学生,我们也曾怀疑自己“不会教”,对自己的能力表示怀疑。但是,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在我们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尽可能地把我们的工作做好,这样,即使个别学生最终没有被“教好”,我们也问心无愧。

李老师对教育是如此热忱的投入,善于感受来自学生的爱是他工作的不竭动力,他的批判反思精神是他成功的基石。“一个老师有童心,有爱心,才会有事业心。老师有童心,有爱心才会有责任心。”“教育千万不能以损害学生的尊严而去进行教育。我们的教育不能以伤害学生的心灵为代价。剥夺学生的尊严,这不是真正的教育。”由此,我感悟道:教师在日常教育中既要勤奋踏实,又要勤于反思;既要把爱献给学生,又要感受来自学生的爱;既要严格规范学生言行,又不能践踏学生的自尊性来达到所谓的教育目的。这样的教育才充满温馨和美丽。反思自己,看到有的学生成绩下降了,有时竟用粗暴的态度和严厉的言辞来对待学生,有时还把怨气撒到学生头上。读李老师的著作,心中如针在刺着。李老师的文章似一面明亮的镜子,照出了自己自私狭隘的一面。从李老师的文章中,我深深感悟到了:以心灵赢得心灵,以人格赢得人格。教师的尊严是学生给的,不是自我感觉的。

掩卷沉思,思绪万千,李镇西老师那博爱胸怀,踏实奋进,勤于思考的形象时常萦绕在我脑中,催我奋进!

第二篇:读李镇西《教有所思》有感

读《教有所思》有感

众意路小学 张晓丽

读一本好书,就犹如在与一位智者面对面的交谈。暑假期间阅读了李镇西老师的《教有所思》,颇有感悟。之前读过李老师的《给教师的36条建议》《教师的智慧》等,《教有所思》这本书采用了散文式的文体,给人的阅读感受是愉悦的,就像一个老朋友在娓娓道来,书中采用小标题的形式,不经意间给读者传递着李老师对教育的独特感受。读完这本书以后,思绪是复杂的:有敬佩,对李镇西老师教育精神的敬佩;有自责,对自己不善于总结的自责;有信心,有新学期上好课、带好班的信心……

李老师的文章文如其人,坦率直白,不矫揉造作,给人亲切自然之感。有人把他称为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真是名副其实,毫不夸张。读《教有所思》会认识这样一位李老师:善良,富有童心;爱思索,身边的每一细微的事物都能引发他沉思;有原则,是一位有自己独特教育个性的老师!读完此书,有以下几点想法:

一、要挤出时间做一个随手记的老师

每一位一线教师都有很多或成功或失败的教育案例。很多人却总是因为忙,没时间把这些宝贵的经验整理成为文字。《教有所思》谈到李老师坚持写教育日记,正如他本人所说:“这些小文章当然很不成熟,但它们是真实的,是我激情与思想的结晶。我无意表明自己多么有‘思想’;我只想表明,我在‘思考’。”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坚持写教育日记。且教且思,会让繁琐的工作变得简单;且教且思,会让重复的工作变得高效。

二、要真正的把每一个学生当成人来看待,凡事做到“以生为本”

“我们向往并为之奋斗的教育,应该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充满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是为了一切人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充满着民主精神、散发着科学芬芳、闪烁着个性光芒的教育!”这是李老师的理想教育。他的教育理想使很多中国教师的心灵为之震撼,为之憧憬。

做一个善于发现的教师,真正把我们的教育对象当人来看待。作为一线教师,每天都在与学生打交道。尤其是作为班主任,与学生接触的时间更多。在工作中要多发现:发现每一个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优秀的孩子更加优秀,让自卑的孩子变的阳光;发现每一个学生的缺点和不足,让学生正视自己短板,全面提升自己,做全面发展的人;发现学生的一些小情绪,关注孩子的喜怒和哀乐,真正把孩子作为人来看待,而非刷题机器……我们要像李老师一样做有理想有情怀的教育。

二、理性看待“有偿家教”

有偿家教貌似是一条不可逾越的红线。关于“有偿家教”,李老师如是说:是的,用劳动所得谈不让可耻.现在社会上都有兼职一说,难道只有老师不可以,关键是如何使其象社会上其他行业一样合情合理,李镇西老师在《教有所思》一书中关于有偿家教提出三方面:第一,禁止教师对本班学生进行有偿家教;第二,防止教师因有偿家教而影响自己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第三,要对教师有偿家教之“有偿”进行合理调控,并使之公开化,透明化.假如能通过上述三方面调控以后使家教合理,这不但使我们的教师在正常工作之余赚钱补贴家用,同时也使一些确实需要家教的学生在课外得到辅导,因为各家长的学历都不同的,更何况现在的课本灵活性很强,俗话说“笨鸟先飞”,通过家教使那些差生有先飞的机会也不是一件好事.掩卷沉思,思绪万千。教师工作是具有重复性,也有着创造性的。选择做教师就选择了平凡。是的,是平凡,却绝不是平庸。也许我们永远也成不了李镇西老师那样的名师,但至少我们在努力的路上!虽不能至,而心向往之!

2018.8.15

第三篇:读李镇西《教有所思》有感

《教有所思》读书漫谈

罗紫娟

国培期间读了李镇西老师的《教有所思》,颇有感悟。李镇西,以前只知道他是全国著名的优秀班主任,他是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的,因此没有认真地阅读过他的文章,直至这次借着国培的机会有幸拜读了他的教学随笔丛书,令我惊讶的是,书中那一个个清新的小标题一下子吸引了我,再随意浏览文章,那种散文味的文体正是我喜欢的,没有枯涩的论述,就像朋友一样娓娓道来,不经意间却感悟到了李老师对教育的独特感受。

每次阅读,我的眼睛总会湿湿的,每看完一篇文章,心里总会禁不住地说:“好感动!”李老师的文章亲切感人,坦率直白;看不到一丝虚伪和做作。他善良,富有童心;他爱思索,身边的每一细微的事物都能引发他沉思;他是一位有自己教育个性的特级教师!读完他的书,我才真正体会到:有人把他称为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真是名副其实,毫不夸张。

“我们向往并为之奋斗的教育,应该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充满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是为了一切人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充满着民主精神、散发着科学芬芳、闪烁着个性光芒的教育!”这就是李老师的理想教育,读了这本书,我似乎听到了他从心里的呼吁:在这个教育理想失落的时代,让我们重建理想!让中国教育走出困境,走向未来,这是我们这一代教育者的天然使命,也是我们民族现代化成功的希望。他的教育理想使多少中国教师的心灵为之震撼,为之憧憬。

文中谈到李老师坚持写教育日记,正如他本人所说:“这些小文章当然很不成熟,但它们是真实的,是我激情与思想的结晶。我无意表明自己多么有‘思想’;我只想表明,我在‘思考’。”正是这些“小文章”,正是他可贵的善思,才让他的事业如此美丽。

关于李老师漫谈“有偿家教”,我觉得李老师说得句句有理,是的,用劳动所得谈不让可耻.现在社会上都有兼职一说,难道只有老师不可以,关键是如何使其象社会上其他行业一样合情合理,我认为李老师书中所说三方面:第一,禁止教师对本班学生进行有偿家教;第二,防止教师因有偿家教而影响自己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第三,要对教师有偿家教之“有偿”进行合理调控,并使之公开化,透明化.假如能通过上述三方面调控以后使家教合理,这不但使我们的教师在正常工作之余赚钱补贴家用,同时也使一些确实需要家教的学生在课外得到辅导,因为各家长的学历都不同的,更何况现在的课本灵活性很强,俗话说“笨鸟先飞”,通过家教使那些差生有先飞的机会也不是一件好事.如果一个老师把教育当做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他不会以师者的身份凌驾于学生之上,他不会只求让学生得一个高分,他不会用金钱去衡量自己的人生价值。李镇西就是这样的老师。正是缘于此,他与学生的关系可谓水乳交融,“有人不相信现在居然还有这样的师生关系!”这让李镇西感到非常自豪。时下,有不少教师感叹现在的师生关系很难处理,我想,作为教师应该用心去关爱自己的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对待自己的学生。掩卷沉思,思绪万千,李老师那博爱胸怀,踏实奋进,勤于思考的形象时常萦绕在我脑中,催我奋进!

第四篇:读《教有所思》有感

读《教有所思》有感 李镇西,以前只知道他是全国著名的优秀班主任,他是从事中学语文教学的,因此没有认真地阅读过他的文章,直至去年九月份我校给每一位教师订购一本李镇西所写的教育随笔选——《教有所思》。令我惊讶的是,没想到书中那一个个清新的小标题一下子吸引了我,再随意浏览文章,那种散文味的文体正是我喜欢的,没有枯涩的论述,就像朋友一样娓娓道来,不经意间却感悟到了李老师对教育的独特感受。

从去年9月开始,我的床头柜边就放着这本书,每晚我都认真地阅读,每次阅读,我的眼睛总会湿湿的,每看完一篇文章,心里总会禁不住地说:“好感动!”有次看完书中《姨妈》一文,竟然感动地落下了眼泪。李老师的文章就是这样亲切感人,坦率直白;看不到一丝虚伪和做作。渐渐地,一个立体的李镇西矗立在我面前,他那么善良,富有童心;他那么爱思索,身边的每一细微的事物都能引发他沉思;他是一位多么有自己教育个性的特级教师啊!读完他的书,我才真正体会到:有人把他称为中国的苏霍姆林斯基式的教师,真是名副其实,毫不夸张。

“我们向往并为之奋斗的教育,应该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充满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是为了一切人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充满着民主精神、散发着科学芬芳、闪烁着个性光芒的教育!”这就是李老师的理想教育,我似乎听到了他从心里的呼吁:在这个教育理想失落的时代,让我们重建理想!让中国教育走出困境,走向未来,这是我们这一代教育者的天然使命,也是我们民族现代化成功的希望。他的教育理想使多少中国教师的心灵为之震撼,为之憧憬。

李老师坚持写教育日记,真如他本人所说:“这些小文章当然很不成熟,但它们是真实的,是我激情与思想的结晶。我无意表明自己多么有„思想‟;我只想表明,我在„思考‟。”正是这些“小文章”,正是他可贵的善思,才让他的事业如此美丽。李老师对教育是如此热忱的投入,善于感受来自学生的爱是他工作的不竭动力,他的批判反思精神是他成功的基石。“一个老师有童心,有爱心,才会有事业心。老师有童心,有爱心才会有责任心。”“教育千万不能以损害学生的尊严而去进行教育。我们的教育不能以伤害学生的心灵为代价。剥夺学生的尊严,这不是真正的教育。”由此,我感悟道:教师在日常教育中既要勤奋踏实,又要勤于反思;既要把爱献给学生,又要感受来自学生的爱;既要严格规范学生言行,又不能践踏学生的自尊性来达到所谓的教育目的。这样的教育才充满温馨和美丽。反思自己,看到有的学生成绩下降了,有时竟用粗暴的态度和严厉的言辞来对待学生,有时还把怨气撒到学生头上。读李老师的著作,心中如针在刺着。李老师的文章似一面明亮的镜子,照出了自己自私狭隘的一面。从李老师的文章中,我深深感悟到了:以心灵赢得心灵,以人格赢得人格。教师的尊严是学生给的,不是自我感觉的。

读完《教有所思》感触最深的是李老师坚持写教育日记,真如他本人所说:“这些小文章当然很不成熟,但它们是真实的,是我激情与思想的结晶.我无意表明自己多么有'思想';我只想表明,我在'思考'.”我想正是因为他可贵的善思,才让他的事业如此美丽.关于李老师漫谈“有偿家教”,我觉得李老师说得句句有理,是的,用劳动所得谈不让可耻.现在社会上都有兼职一说,难道只有老师不可以,关键是如何使其象社会上其他行业一样合情合理,我认为李老师书中所说三方面:第一,禁止教师对本班学生进行有偿家教;第二,防止教师因有偿家教而影响自己正常的教育教学工作;第三,要对教师有偿家教之“有偿”进行合理调控,并使之公开化,透明化.假如能通过上述三方面调控以后使家教合理,这不但使我们的教师在正常工作之余赚钱补贴家用,同时也使一些确实需要家教的学生在课外得到辅导,因为各家长的学历都不同的,更何况现在的课本灵活性很强,俗话说“笨鸟先飞”,通过家教使那些差生有先飞的机会也不是一件好事.李镇西说,不要把一切都推给“体制”,“作为一个基层的普通老师而非教育行政部门的决策者,我显然无法直接改革教育体制,但我并不因此而觉得无所作为”。他时时提醒自己:在现有的体制下,我能够做哪些事?我能够把这些事做到怎样的完美程度?于是,他每接一个班,便确立一个教育科研课题,和学生一起记录下教学中的点滴感悟;他主动要求学校将全年级考试成绩名次最靠后的几十名学生编成一个班,和科任老师一起进行“后进生”的教改试验;每带一个新班,他都把学生生日抄贴在书房最醒目处,每个学生生日那天,都送上一个小礼物;每次放假他都安排一次与学生的旅游,穿过林海、登上雪山„„李镇西说:“如果我们仅仅把教育当做一门职业,那将是很累的,而且累得很被动——为学生累,为家长累,为领导累,为社会累„„但如果我们把教育当做一项事业,那么一切酸甜苦辣都是‘自找’的,因而是心甘情愿的!”

如果一个老师把教育当做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存在方式,一种研究方式,那么,他就获得了一份属于自己的职业乐趣,在这种乐趣下,在硬性的体制与良知之间会形成一种弹性,他不会以师者的身份凌驾于学生之上,他不会只求让学生得一个高分,他不会用金钱去衡量自己的人生价值。李镇西就是这样的老师。正是缘于此,他与学生的关系可谓水乳交融,“有人不相信现在居然还有这样的师生关系!”这让李镇西感到非常自豪。时下,有不少教师感叹现在的师生关系很难处理,我想,作为教师应该用心去关爱自己的学生,以平等的身份对待自己的学生。

掩卷沉思,思绪万千,李老师那博爱胸怀,踏实奋进,勤于思考的形象时常萦绕在我脑中,催我奋进!

第五篇:读《教有所思》感悟

读《教有所思》感悟

五峰实验中学 王明芬

在实际生活中,图书作为一种古老文化的传播方式,有着其他媒介所没有的传统厚重感,有着薪火相传的温暖感和质感,是文明传承的“母体”。本学期课余读了几本书,尤其是李镇西老师的《教有所思》给我的感触很深。真正意识到了教师不仅仅要有责任心,还要有爱心,只有有爱心的教育才是成功的教育。书中的许多观点直面中国教育。在读的过程中,我不停地反思自己每天所从事的教育工作,也反思着中国的教育现状。在读书笔记中,我记录了书中的一些教育观点、教育理论的摘要让我深有感触。我想,每一个从教者如果能这样经常进行一下反思,我们的教育将会日新月异,尤其是学生道德素质严重滑坡等许多教育问题都不会产生。正如书中所言:今天的中国需要什么样的教育?我认为,需要一种把人当成人的教育!我们向往并为之奋斗的教育,应该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充满人性、人情和人道的教育,是为了一切人全面发展的教育,是充满着民主精神,散发着科学芬芳,闪烁着个性光芒的教育!切中了要害!找准了命脉!我久久地思索着,品读着„„那些催人奋进的话语,那些令人深思的话语„„

书中说到:爱是教育的前提,但远不是教育的全部。由爱而升华为一种责任——对孩子的一生负责,这才是教育的真谛。这句话我品味了很久,是啊,我们一直说得比较多的是——爱,而对责任,我们提得不多,似乎有了爱就有了一切。而我们教师很多还沉浸在过去的老一套教育方法和评价体系中,对孩子的一生负责?拿什么来评价,用什么来衡量我们的教育在对孩子的一生负责?科任教师准时进教室,准时下课,不耽误上课就已经不错了,遇到孩子不守纪律往班主任那儿一送了事,好象是你班主任的学生就不是他的学生似的。反正他的课又不考,学生听不听,嘿,随你便!有时候,科任老师几个坐在一起,评头品足,xx班怎么怎么样,上课纪律特糟糕„„好象在教室里上课的不是他,纪律糟糕不关他的事。这样的教育连爱都谈不上,还谈得上责任?尤其是现在升学就业的压力使得家长对孩子的性格、习惯、品德等方面的视而不见,唯“才”有用。整天就是补习,培训;培训,补习。城市里的孩子一到晚上或周末就轮番进入各种各样名目的培训机构,真正懂得并把孩子们当“人”看的家长太少太少,在他们眼里孩子只是学习的机器,其他啥也可以不管。难道孩子一生就只需要知识吗?我们真正关心孩子一生成长需要的是什么了吗?我们大家把它视为一种责任了吗?有了爱才会有教育,没错,但如果我们把教育看成一种责任,或许他们的学业成绩会差一点,但他们肯定更有爱心,更有社会责任感,更知道如何关心他人,更能明白自己的责任。

这让我想起曾经在《读者》杂志读到的一封来自海外的信:„„我来到美国参加夏令营活动已经半个月了,我住在史密斯太太家里,我最大的感受是美国的孩子和我们中国孩子有很多不同的地方。在美国,无论经济条件话坏,孩子从小就开始学习独立、负责,有时甚至在学习之余做点零工,尝试着自食其力。他们最常干的就是沿街送报,每天风雨无阻地将报纸送到订户家门口。美国的孩子和父母的关系非常亲密,每天出门都要和父母拥抱一下才离开。回来后,他们会帮着父母做各种各样的家务活,而且总是显得很开心„„相比我们中国孩子在家的待遇,用“衣来伸手,饭来张口”来形容一点也不过分。有的家长不喜欢老师总是说他孩子的不是,喜欢听好话,喜欢袒护,发生什么事情也总是推卸自己的责

任,为他百般抵赖。这样素质的家长我见识了好几个,这种家庭的孩子自私、偏执、不接受批评,也就没有了进步。如果我们把爱升华为一种责任,我们会让他们不断地发现并改正自己的缺点,不断地完善发扬自己的优点,从而使自己不断进步,使他们的人生更璀璨多姿。

下载3读李镇西随笔丛书《教有所思》有感word格式文档
下载3读李镇西随笔丛书《教有所思》有感.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李镇西有感

    读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后感 马尚一中 房文宇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过程便绝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应该充满人情味;教育的每......

    读李镇西有感

    做幸福的老师,做最好的老师 ——读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 江阴市华士高级中学 邵春燕 最早读李镇西是98年出版的《爱心与教育》,那本书里有大家耳熟能详的爱心故事。比如:孩子......

    读李镇西有感

    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读李镇西《如何转化后进生》有感 李镇西,当代著名教育家,久闻大名。近期,读他的《如何转化后进生》,断断续续,感受颇丰。 一言以蔽之,李老师教育的法宝......

    读李镇西有感

    读李镇西《做最好的的班主任》心得体会 叶金财 从1995年毕业便开始当班主任,一直以来,总想让自己成为最好的老师,最好的班主任,19年的班主任生活,带出来的学生都很喜欢我,挨过打的......

    读《教有所思》心得5则范文

    读书心得 ——读李镇西《教有所思》而感 李镇西,乐山人1958年生,从1982年毕业于四川师范大学中文系,2003年苏州大学教育哲学博士毕业,参加工作至今一直担任中学班主任和语文教学......

    读教育丛书有感

    读北京教育丛书有感 通州区玉桥小学 代金全 读《教育与人生》有感 国庆长假7天,终于有闲情逸致坐在书桌前阅读早已经放在桌子上的,由任苏民编著,朱永兴审定的叶圣陶教育论著选......

    有所思杂文随笔

    当飞机在悉尼降落时,我才真正有了出国的感觉。为什么在印度就没有这种感觉?我想了想,大约有两条理由。第一,印度和中国同在北半球,都处于夏季,只是热度有所不同。第二,印度和中国同......

    读李镇西文章有感

    读《在平等中培养平等》后感 《在平等中培养平等》是优秀教育家李镇西在其著作《做最好的老师》中的一篇小文章。虽是一篇小文章,但读后,感触颇深,唤起了我脑海中那有些怠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