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小学音体美教育资源匮乏的调查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智、体、美、艺术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学校教育不仅要抓好智育,还要加强体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和社会实践,使诸方面的教育相互渗透、协调发展,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这个决定表明了音体美在素质教育中扮演者重要角色,在音体美教学中包含着诸多美育的因素,小学生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正是进行美育的黄金阶段。
然而,现状是:43%的学生没有美术用品,拥有量最多的是画画本,但拥有的学生只占13.1%。
现状是:八成学生无音乐用品,拥有量最多的乐器是较简单的口琴和笛子,但拥有者不到10%。
现状是:部分学校投在每个学生身上的音体美器材单项经费每学期只有约0.5元。
现状是:贫困地区超过90%的农村学生表示喜欢上音、体、美课程。
在贫困地区,超过90%的农村学生喜欢上音体美课程,却因为教育缺失,导致需求得不到有效的满足。究其原因,是最基本音体美用品的缺失、音体美教育形式和内容的简单化、音体美教育投入的捉襟见肘,以及全社会对这种现状的某种程度上的漠视。
美术课基本是教师在黑板上画,学生一笔一划简单临摹;音乐课成了流行歌曲的教唱课,稚气未脱的童声传递出与他们的年龄并不相称的语句;体育课则是集合整队跑跑步。在贫困地区,音体美教育徒有其表,成了可有可无的“鸡肋”;音体美教育的本义,不断被切割、被掏空。
如何走出贫困的束缚,给音体美教育“补课”。一是要依靠制度“补血”,加大政策倾斜和财政投入力度,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和公共服务均等化。二是要争取慈善机构的支持,争取企业、民间组织的帮助。三是要扩大社会参与,倡导爱心捐助和志愿服务,让更多的老百姓参与其中。唯有众人划桨,才能举起沉重的船桨,推动音体美教育与时代潮流同步前进。
第二篇:关于小学教育资源的调查问卷
关于小学教育资源的调查问卷
此问卷旨在调查现下小学教育资源的相关情况,通过对现况的分析和研究,力求能找出小学教育发展中存在的教育资源问题,以便尽量改进,促进小学教育的发展,让那些祖国含苞欲放的花朵有个更好的成长环境。在此,希望占用您一点宝贵时间,请务必认真填写完。
1、你所在班级有几个老师:
A、1个B、2个C、3个D、每科一个
2、你们现在是否开设英语课:
A、是B、否
3、(此题选答)学校从何时开始安排开设英语课:
A、一年级B、二年级C、三年级D、四年级E、五年级F、六年级
4、(此题选答)英语课是否有专门的专业英语老师授课:
A、没有B、有,但是多个年级共用一个C、有,每个年级一个
5、学校共有多少老师:
A、10——20个B、20——50个C、50——100个D、100个以上
6、学校教师的平均年龄大约是多少:
A、20—30居多B、30—40居多C、40—50居多D、50
以上居多
7、学校教师学历水平基本上是:
A、初中水平B、高中水平C、中专水平D、大专水
平E、大专以上水平
8、教师是否都是正式教职工:
A、是,全部都是B、不是,有极个别临时代课教师C、不是,有许多临时代课教师
9、教师授课是否都用普通话:
A、是,全部都用B、不是,只有语文老师用C、不是,基
本上都不用
10、学校音、体、美老师是否齐全:
A、一个没有,根本没开设相关课程B、有,但很少C、比
较齐全
11、学校老师的薪酬水平怎样:
A、1500以下B、1500—2500C、2500以上
12、学校老师是否还有其他福利待遇:
A、基本没有B、有,但不多C、有,很优厚
13、学校老师更换情况怎样:
A、比较快B、一般C、很少有新老师来
14、学校或者上级教育部门是否有对教师的定期考核:
A、没有B、有,但作用不大C、有,效果很明显
15、几个村子共用一所学校:
A、1—2个B、3—5个C、6个以上
16、学校大约有多少学生:
A、100以下B、100——300C、300以上
17、学校现在使用的房屋是:
A、旧平房B、旧楼房C、新楼房
18、学生上学有多远:
A、很近B、一般C、比较远
19、学生上下学方式是:
A、步行或骑自行车B、家长接送或校车接送C、低年级的家长或校车接送,高年级的自行、学生是否住宿:
A、是B、否
21、(此题选答)每间宿舍有几人居住:
A、6人以下B、8——16人C、18人以上
22、学校教室或宿舍的取暖情况怎样:
A、煤球炉子,很冷B、暖气,但不是很热C、暖气,比
较舒服
23、学校教室或宿舍的防暑情况怎样:
A、没有防暑设施B、电扇,但很少开C、电扇,常开D、空调
24、学校是否有专门的音、体、美教室:
A、没有B、有,但很紧张C、有,很充足
25、学校是否有图书室:
A、没有B、有,书很少,平时不对学生开放,只为应付检查
C、有,有一定图书,平时对学生开放
26、学校是否有机房(微机室):
A、没有,没开设计算机课B、有,只有一个两个,一周只能
去一次C、有,比较充足
27、学校的教学器材和体育器材是否齐全:
A、少得可怜B、有,不是很多C、有,比较齐全
28、学生的饮水情况如何:
A、自带水B、自来水C、纯净水
29、学生是否在校内吃饭及饭菜情况:
A、不在校内吃饭B、吃,但质量很差C、吃,饭菜质量
比较好
30、你对学校的教师资源和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是:
A、满意B、一般C、不满意D、很不满意
在此,谢谢您的配合!
第三篇:小学音体美教师调查问卷
小学音体美课程实施情况·教师调查问卷 学科:任教:□低年级□中年级□高年级□各年级
填写者:县(区)学校2012年10月日
1.你手中有自己任教学科的《课程标准》吗?(在方框内打√):
□是的□没有□我常常看□有时翻一翻□从不翻它
2.我校现在使用的课程标准教材版本是出版社的。在此之前我们还使用过版的课标教材。我认为版的教材比较好。
3.我校音乐(美术)专用教室:
□有一个□有两个□有三个或以上□一个也没有
4.我平时上课是在(音乐、美术教师填写):
□普通教室□专用音美教室□多媒体多功能教室
□只有在展示各级公开课时才在专用教室或多功能教室
5.我每周的课时量是节,我担任个班的课。
6.除了上课,我□还担任/□不担任课外兴趣小组活动,每周次,每次节。
7.我任教学科的教学设备条件:
□能满足教学需要□还可以吧□必要设备太少了,根本不能满足教学需要
8.新课程实施六年以来,我上课感到(在方框内打√):
□已经完全能轻松适应□基本能适应□还在努力适应
□适应困难较大□根本不适应□我不想改变什么
9.我认为新课程理念下的教学与以前的教学相比,(如同意以下说法,请在框内打√,如您认为相反则请打×):
□更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更符合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内容更贴近学生生活经验□更易于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教学过程更加具有可操作性□学生作业要求更加明确 我的其他看法:10.在新课程中,我最常采用的评价方式是
例如:
11.我认为新课程的实施,对于学生的课业负担来说,是:
□大大减轻了□有点减轻□没有变化□更重了
12.我任教的学科,我校的课程开设情况是:
□各年级都按规定正常开设□六年级(或五年制五年级)没有开设
□虽开设了,但有时课时被其他课程或活动占用□课程开设和课时量都得不到保证
13.我认为我任教学科教科书的教学内容:
□绝大多数都适合学生接受□有些不适合小学生接受□都有很强的可操作性 □有的内容限于条件教学上难以操作□内容都很好,但实施起来很困难较大
请举出几课难以操作的内容:。
14.对于课堂使用多媒体教学课件,我:
□每课都用□大多数课用□大多数课不用□偶尔使用□平时上课不用,只在各种公开课使用□自己做课件□请别人帮忙做课件□课时量太多,没时间做课件
15.我现在使用的这套课程标准教科书每册在每学期保证开足课时的情况下:
□能够按照正常教学进度完成全册内容的教学
□内容太少,不到一学期就上完了□内容过多,一学期根本上不完
16.对于您当前任教学科新课程的实施,你还有什么看法和体会?比如你有什么欣喜的收获或增加了什么困惑?如果你愿意,请简明扼要地写在这张纸的背面。
占用了您的宝贵时间,非常感谢您的合作!
您的姓名(您也可不填写):
第四篇:中药材资源匮乏值得警惕
中药材资源匮乏值得警惕
中药材是中医药可持续发展的命脉所在,是中医药行业发展的基础,保证其“质”和“量”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因受到天然资源制约、中药产业迅速发展、国际化步伐加快等因素的影响,中药材资源需求和供给的矛盾越来越突显,中药材资源问题已经成为发展中医药事业的一个瓶颈。如何解决这个瓶颈,本报记者采访了正在参加全国“两会”的部分代表、委员,以及业内权威专家,对一些问题进行剖析,希望能找到解决路径,推进中医药事业的可持续发展。
“赤落蒲桃叶,香微甘草花。不堪登陇望,白日又西斜”——这是唐末五代僧人、画家贯休的诗句。而在1000多年后的今天,甘草这种根系庞大的植物留给人们的不再是“独草成原”的瑰丽,而是因过度采挖导致的数百万亩沙化的草原和强劲的沙尘暴。
“冬虫夏草、野山参、肉苁蓉、重楼、杜仲、三七„„人类每开发出一种新的中药,或许就会导致一个物种的大量减少和相应的生态失衡”——一位医药业内人士如是说,此说也许有些绝对,但却令人警醒。现在,和野生甘草面临同样境地的药用植物排成了长长的一串。资源匮乏,生态危机,已成为中药产业难以承受之重。
一些药材濒临灭绝或品质下降
《中国植物红皮书》收载的398种濒危植物中,药用植物达168种,占到了42%。以利用野生植物为主的300~400味常用中药中有100多种资源量急剧下降,人参、杜仲、天麻、黄连等野生个体濒临灭绝。——这是在提到中药资源情况的时候被广为引用的一段话,这段话出自2003年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医药发展战略课题组的一份调查报告,10年后的今天,无序而过度的索取,情况很可能已比当时更加危殆。
1983~1984年进行的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表明,我国中草药种类共有12807种,其中药用植物11146种,药用动物1581种,药用矿物80种。对320种常用植物类药材统计表明,其总蕴藏量达850万吨。
2011年,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终于拉开了序幕。2012年11月,作为普查技术依托单位的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成立。据该中心主任、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黄璐琦介绍,第四次中药资源普查试点首先在四川、新疆、重庆、安徽等10个省、市、区展开,2012年陕西、西藏等12个省、市、区又相继启动了中药资源普查试点。
四川省的中药资源普查试点初步表明,与30年前相比,多数中药资源明显减少,比如冬虫夏草、川贝母、佛手参、羌活、大黄、石斛、重楼、天麻等;药材的品质也有明显的下降,仅仅从药材的形态上就可以看出明显的差异,比如重楼重量由原来的每头50克以上变为现在的每头只有5~10克。
杜仲树是国家二级保护植物,它不仅在研究被子植物系统演化上有重要的科学价值,而且是名贵的中药材以及重要的工业原料。我国是这种珍贵植物的原产地,2005年,由黄璐琦主持完成的社会公益研究专项“珍稀濒危中药资源调查及保护系统的建立——杜仲、肉苁蓉保护生物学的研究”发现,杜仲在全国的分布估计在300万亩以上,但绝大多数均为栽培种植,野生存量极少,很多地区原有的成片野生杜仲现已消失,仅在深山中有零星单株,已濒于灭绝。
在我国的青藏高原,被称为“软黄金”的冬虫夏草织就了人们的致富梦,世界上98%的冬虫夏草采挖自这片高原。每到虫草采收的季节,都会有一支庞大的“挖草军团”奔赴3000~5000米的高山上采挖珍贵的虫草。2010年,中科院组织的一项实地考察结果表明,我国大部分地区冬虫夏草的产量已不到25年前的10%,原分布密集区40%的地块已经多年未发现生长冬虫夏草。
在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康缘药业(27.38,0.31,1.15%)董事长肖伟提出了《强化中药资源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建议案。在他看来,作为一种资源依赖型产业,我国对中药的利用还存在无序的问题。“我们将大量稀缺的中药资源或提取物用于供应国际市场,但占有的中药和植物药的国际市场份额却不足5%。一些原料出口后经过加工以高价返销国内,中国沦为了廉价的资源供应国,而这其中很多是以采挖难以再生的野生资源为代价。”他还建议,建立国家中药资源研究与发展中心,建立常态化的中药资源普查机制等。
竭泽而渔致诸多负面问题
“冬虫夏草不能再挖了,你看看今天这个沙尘天儿。”3月9日,全国人大代表张伯礼、赵步长,全国政协委员王阶、王承德、杨金生在一家医院参观调研,看到陈列的冬虫夏草标本时,异口同声地说。2013年的“两会”期间,北京连续遭遇雾霾、沙尘天气。
对药用植物野生种群的过度采集,造成了种群数量的急剧下降。据了解,自上个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野生人参、冬虫夏草、雪莲、天麻、猪苓等野生种群数量下降达90%以上。甘草、光果甘草、羌活、肉苁蓉、银柴胡、紫草等100多种中药材的资源量普遍下降。在它们当中,有很多是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的重要物种。
贺兰山,1000多年前贯休就是在这里看到了“赤落蒲桃叶,香微甘草花”。然而从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人们在那里挖甘草破坏了800多万亩的草原,腾格里沙漠一度“爬上”了贺兰山的半山腰。“2008年6月,我在内蒙古包头城西,和向导一起遍寻了几公里才找到两株残存的甘草秧苗,而滥挖甘草留下的坑穴、土丘遍地都是。”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资源系教授王文全从此以后投身甘草生态学研究。
王文全介绍说,甘草生于干旱荒漠地区,其粗壮的主根可达5~8米甚至10米以上。甘草不怕土埋沙压,有很强的防风固沙能力。野生甘草主要通过根茎繁殖“扩充领地”,只要环境适宜,一条甘草生长20年以上就可以独自形成一个拥有数百条根系近千株秧苗盘踞1亩以上的单株群体,形成“独草成原”的景观。而干旱和沙漠地区的甘草种群一旦遭受不科学的采挖,就会造成植被破坏、土地沙化、沙丘流动,区域生态环境恶化,甚至助纣为虐促使沙尘暴形成。
和甘草遭受同样命运的沙生植物还有麻黄,有报道称,1990年以来全国每年因采收麻黄而破坏的草场逾2700平方公里。2000年,国务院下发了《关于禁止采集和销售发菜制止滥挖甘草和麻黄草有关问题的通知》,使甘草和麻黄的滥采滥挖得到了遏制。
野生中药材的无序采挖,带来的不仅仅是药用植物本身濒临灭绝,更会导致与之共生的生态系统走向消失的境地。一个物种的消失会导致15~30个物种的危机,中药材生态系统近年来正以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速度消失。“采芳洲兮杜若,将以遗兮下女”;“畦留夷与揭车兮,杂杜衡与芳芷”,被诗人屈原一咏三叹,喻为洁白、清净的美丽香草杜蘅便是其中的一个例子。
据《中国环境报》报道,我国特有的野生蝶、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中华虎凤蝶依杜蘅而生,杜蘅的花期很短,而且成长较难,因此虎凤蝶的分布便被限制在有杜蘅分布的很狭小区域内。2011年,中国环境科学院生态所在秦岭调研时发现,杜蘅是中药材和调料,随着市场价格的走高,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由于过度采挖,在太白山数量已经下降了90%,相应的中华虎凤蝶数量也下降了90%
第五篇:侨情资源匮乏与侨务工作的对外拓展
课题:侨情资源匮乏与侨务工作的对外拓展
一、立项依据:
我市是侨情源相对匮乏的市,97年侨情普查显示,我市现有华侨华人和港澳同胞5000人,分布在世界上37个国家和地区,其中:“四有人物”(政治上有地位、社会上有名望、经济上有实力、学术上有造诣)有400多人,新移民650多人(博士后约40人、博士约150人、硕士100人),全市现有归侨 67人,侨眷近5000人。呈现海外华侨华人少、“四有人物”少和贫困归侨侨眷多的“两少一多”的显著特点。工作中,如不牢固树立创新意识,积极拓展侨务工作渠道,走大侨务之路,必将制约为侨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鉴于以上情况,我办从97后以来,不断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力求走出一条创新之路,以实现全面提升“两个”服务能力的目标。
这个课题的研究,对我市今后的侨务工作具有普遍指导意义而倍受国、省两级侨办的高度重视。2001年12月,国侨办在其主办的《侨务工作研究》第六期上刊发这篇论文,该论文刊发后,立即引起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论坛组委会、世界文化艺术研究中心、世界华人交流协会、中国科技研究交流中心、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文献研究中心的重视和广泛关注。并被以上组织评为优秀论文,还于2002年5月20-25日被邀请参加在海南博鳌召开的中国社会经济发展论坛。目前,尽管此项课题的研究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但还存在不完善的地方,受经费制约,无法更深入地进行研究,使其更加完善。
二、研究内容和目标
本课题研究的重点内容是侨情资源较为匮乏下的侨务工作应如何开展。工作中,怎样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克服不足、1 发挥优势、与时俱进。通过深入研究,对做好侨情资源匮乏的侨务工作有着示范和指导作用,其特色和创新之处,就在于用创新的思维,大侨务的理念,全面提升为侨服务、为经济建设服务的能力。克服侨情资源匮乏的矛盾,打破传统保守的思维和地域界限的做法,做活侨情资源匮乏下的侨务工作,重点是如何加强与海外华侨、华人、重点社团的联络联谊、交流合作和招商引资等工作。
三、研究方法和技术
本课题的研究方法主要采取走访、座谈、调研、学习、参观等几种方法,遵循的主要思想是因地制宜、实事求是。
四、计划进度与考核指标
本课题总体计划时间为8个月,前两月学习参观、走访、座谈,3-4两月调研、收集资料,5-6两月整理归类,7-8两月撰写文章
五、提交成果的形式、预计水平和以成果的预计应用行业、部门或单位
以论文形式提交研究成果,预计此项研究成果在本行业处于领先水平。该课题适用于侨情资源匮乏下的侨务工作,具有较强实践和指导作用,同时对进一步做好新时期侨务工作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六、现有研究条件和工作基础
承担此项课题研究的人员,都具有五年以上的实际工作经验,有较强的理论水平。97年以来,在与省内、外同行交流中,有独到的见解。2001年12月,作者在国侨办主办的《侨务工作研究》上刊发题为“树创新意识、走大侨务之路”的文章引起 2 同行和有关方面的广泛关注。
七、承担单位及具体分工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是承担该课题研究的单位。主任刘娟负责总体策划、组织领导和把关验收,侨政宣传处长张开华负责调研、资料收集和课题综合。
连云港市人民政府侨务办公室
二00二年六月二十二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