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青少年教育
青少年教育
目前,学校和家长只重视对学生、孩子认知能力的培养,评价一个学生往往以成绩的好坏为标准。繁重的课业任务、激烈的社会竞争、家庭对孩子过高的期望值,使得青少年的心理压力越来越大。同时,由于部分青少年的性格内向,中国传统文化和教育缺乏开放性,社会又处于转型期,一些浮躁偏激的社会情绪,对青少年心理健康影响很大。青少年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对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直接关系着下一代能否健康成长。作为学校、社会、家长,不能仅仅重视文化专业知识的教育,还要让孩子们具备健康的心态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从改进教育方法上来关心、爱护和尊重他们。作为社会,首先应对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给予高度重视,从源头上扼杀影响青少年心理健康的不良生活环境和社会环境,比如:不良网络内容、贫富差距、社会腐败现象等。同时应尽快建立更多的青少年心理健康咨询服务机构,将其纳入法制化、正规化轨道,在引导上下功夫。作为学校,要把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设立为一项专门课程,把心理学知识引入课堂,把学生的心理健康作为全面发展教育的重要内容,培养健全的人格、良好的情绪和适应能力,要采用心理学知识解决学生日益增加的心理困惑,在教育上下功夫。作为家长,要给孩子更多的民主权利,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同时,全面培养孩子多方面技能,陶冶情操,给孩子更多的空间,让他们在紧张学习之余能够得到充分放松。要学会与孩子平等交流,做知心朋友,及时了解孩子在各个阶段的心理状态,避免在身体、情感或性情上打骂、压服孩子,在关爱上下功夫。作为青少年个人,应该树立信心,寻找足够的力量,克服弱小的“自我”,走出偏执、抑郁、焦躁的心理环境,经常与老师、同学、家长进行心理沟通,还个人一片纯净的心灵天空,做一个自信勤奋的少年。
青少年教育的方法
1、要坚持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互动平等的原则
这一原则,也可以说是引导教育对象参与的原则。真正的参与不是形式的,而是思想上的参与,是教育对象与教育者形成的共同思考和交流过程。要达到这种交流,就要以参谋者、探讨者、商量者的姿态,而切忌居高临下的说教和训导姿态。在交流的过程中,还要尊重和及时吸收对方思想的合理成分,补充自己的弱点和不足。
互动平等的原则还要求教育者讲话留有对象思考的余地。有时,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一句话说到底,不留余地,反倒引起对方的反感,冲淡了教育的效果。
互动平等的原则还要求教育者尽量保持学者风度,保持整体形象的沉稳,注重研究色彩,体现学术民主的风格。这样才能增加对教育者的信任和依赖,才能取得更好的教育效果。
2、要坚持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渐进原则
这就是要从心理的浅层面入手,最终解决思想体系和世界观的深层面的问题。这是遵循思想政治教育规律的表现。因为青少年思想意识形成的过程,往往是从浅层次的心理感受层面,提升到思想体系和世界观层面的过程。思想政治工作要
转变他们的思想意识,也应该从浅层面活跃、生动的心理感受入手,逐步达到解决深层思想体系方面的问题。
在思想政治工作内容的整体安排上,宜先安排较具体的内容,后安排较抽象的内容,不断根据教育对象的反应进行内容深化的调整。这是一个先易后难、逐渐推进的量化过程。这要求教育工作者对于青少年的反应,经常察言观色、及时反馈、及时做出调适。
从教育的形式上,那种不宣布教育的教育,才是最有效的教育。因此,寓教育于活动、娱乐、其他行政工作的过程,就是潜移默化的渗透教育,其实是从思想不设防的心理感受层面入手,在不知不觉之中逐渐深入到解决思想体系层面的问题。
亲情感染的原则也是属于渐进的方法原则。动之以情,激起心理层面的激荡,然后由情入理,在思想体系的高度解决问题。有些思想政治工作者,为了转化教育对象的思想,调动其父母、亲属、恋爱对象、朋友的亲情力量,就是尊重这一原则的体现。
3、要坚持真诚可信的原则
共产党人不屑于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这是共产党人坚持真诚原则的体现。真诚才能可信。真诚必须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这一点现在显得比任何时候都突出。不回避社会消极现象,也不放弃正确的理论引导,这就是真诚。否则,就会变成说假话、大话、空话,这是人们早已厌倦了的。不说一句假话,这是真诚原则的要求;真话也未必讲完,这是对教育对象的尊重和对社会效果的负责。
真诚的原则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坚信马克思主义。只有自己坚信不移,才能产生真诚的力量,使青少年受到震撼和感染。如果自己不信,或半信半疑,却让青少年相信,这是不会取得积极效果的。为此,思想政治工作者需要带头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提高自己的思想理论素质,努力做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今天,要做人民的先生,更需要首先做人民的学生。
4、重视解决思想理论上的热点和难点问题
如上所说,既然思想理论上的难点和热点所处的地位十分显著,它就应该作为思想政治工作者的工作重点。这也需要有关部门为思想政治工作者创造一个良好的氛围,使他们敢于探索和解决思想难点和热点问题。
5、不断寻找新角度的灵活性原则
常言道,一个人就是一个小世界;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工作者根据青少年不同的情况和问题,不断寻找新角度,灵活机动地采用各种方法,解决思想政治问题。
当代人的求新、创新意识较强,决定了思想政治工作者必须摆脱陈旧的方法,不断寻找新角度进行工作。几十年来,人们习惯于运用演绎式的逻辑思维方法教育人,即先推出结论,再去举例论证的逻辑思维方法。人们对此十分熟悉,听了第一句话,就能推测出后面所有的内容,这就谈不到积极的教育效果了。如果改
换为归纳的逻辑思维方法,就会使论证具有新意,便于青少年容易接受。青少年一般不易想到的思路,就是最容易解开问题症结的最佳角度。
6、坚持惩戒管教思想政治工作相结合的原则
思想政治工作面对的大量问题是人民内部矛盾。人民内部矛盾属于是非认识问题。但人民内部触犯了法纪,也要受到惩戒和管教,有的还要受到制裁。从某种意义上说,惩戒也是一种必要的教育。这是教育借助的社会刚性的一面。在党纪国法面前,人人平等,无论谁触犯法纪,都应受到惩戒。如果舍弃惩戒的武器,就等于陷入“思想政治工作万能”的误区。
第二篇:街道青少年教育工作总结
**社区社区教育工作总结/r/n
——**社区申报市级社区教育示范街道汇报材料/r/n
**社区位于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最南部,东临滨湖区,南接肥西上派,辖区面积 20.8平方公里,所辖8个居委会,常住人口5万多人,流动人口1万人。辖区有滨湖学院、安徽审计学院等2所大中专院校、合肥市七十二中等3所中小学校以及各类幼儿教育9家。/r/n
近年来,**社区在上级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社区各单位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继续以“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宗旨,坚持以让社区居民“有其学、优其学、乐其学、终身学”为目标,充分利用、整合和拓展社区内的各类教育资源,逐步构建社区教育课程体系,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社区教育课程活动,以满足不同层次的社区居民的教育需求,提升了社区居民的整体素质,为和谐社会的构建做出了努力。现总结如下:/r/n
一、落实组织保障,确保社区教育的统筹领导力 社区坚持“社区、学校、家庭、社会”四位一体的社区教育方针,成立由社区党委书记担任组长的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并安排专人负责日常工作,将社区教育工作纳入工作重要内容常抓不懈。制订了社区教育发展规划、工作计划,完善了支持教育多项工作制度,包括会议制度、工作汇报制度等,同时还制定了工作人员守则,进一步明确了社区教育工作的职责、任务和作用。通过对社区教育资源开发、社区教育管理机制、社区教育课程设置的新途径、新方法,实现对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的有效补充,明确社区教育的有形化、实事化、品牌化的目标。/r/n
二、落实经费保障,确保社区教育工作稳步推进/r/n
社区不断加大支持教育工作的财力投入,建成和完善了面积400多平方米的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健身室、图书阅览室、市民文明学校、棋牌室等,并为活动中心购置了跑步机、乒乓球台、电脑等硬件设施,为居民学习提供场地保障。每年,社区教育工作提供2万元的经费保障。/r/n
三、加强队伍建设,努力提升社区教育工作水平/r/n
各级领导的支持、一支专业化的师资队伍和热忱的志愿者队伍,是不断提高社区教育工作的坚实基础。社区教育队伍的素质、责任心、工作热情直接关系到社区教育的成果,因此首先打造一支素质过硬,责任心过强的队伍显得尤为重要。/r/n
1、整合资源、选拔人才,继续加强社区教育队伍建设。整合挖掘各类社区教育人才,选拨高素质兼职人材充实社区教育队伍,壮大专兼职教师队伍,从而为社区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提供保障。这是我们在2013年社区教育工作的一个亮点。2013年新增志愿者近千人参与到社区教育的工作中,这批新增志愿者有刚刚离岗的离退休干部、具备一技之长的社区居民还有在职的老师、干部等。他们热衷于社区教育,定期为社区居民提供法律、医疗、家政、文化娱乐、科普等社区教育活动和培训服务。这些志愿者的加入,提高了社区教育队伍的素质,为2013年社区教育取得的成绩奠定了基础。/r/n
2、加强培训,提高业务能力,确保社区教育队伍的高素质/r/n
四、不断积累资源,努力增强教育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以及和谐社会进程的加快,社区居民对学习掌握社会知识和生活技能的需求愈来愈高,学习成为他们的日常“功课”。社区教育课程的设置,应最大可能满足社区内不同层次居民的需求。挖掘和整合社区教育课程资源,开发出具有地区特色的课程资源,建立课程资源信息库,形成一套切实可行的、丰富多彩的、居民喜爱的社区教育课程体系。/r/n
1、针对社区人员特点,着力推进三个教育课程/r/n
老年教育课程:利用老年活动中心,在辖区内开展一系列课程,其中包括书法、棋牌、舞蹈、合唱等课程。满足老年人的学习需求。/r/n
特殊人群培训:在特殊群体教育上,如残疾人,充分利用残疾人协助理员、志愿者资源通过“知识讲座”、“健康辅助训练”等形式开展特殊人群的社区教育,在老年人、随亲子女、妇女等方面同样利用志愿者资源开展系列活动。/r/n
利用科普活动、残疾人素质培训、外来人口培训等机会,积极开展各类人员的教育、培训活动,提高社区居民科学文化素质,将市民教育、文明创建宣讲、健康保健知识宣讲、民生工程宣传融入到社区教育培训工作当中去,针对不同的社区居民群体形式多样地开展社区教育活动,灵活扩充社区教育的内容和受众群体,将社区教育推向深入。/r/n
五、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创建学习型社区/r/n
1、充分利用社区资源开展各项活动的机会,不断宣传和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氛围,争创学习型社区和学习型小区。/r/n
几年来,我们在社区范围内举行暑期重温经典电影放映活动,累计播放经典电影100余部,参与观看的群众达8000余人;举行社区爱岗敬业演讲比赛,共有18人参加。通过这些活动营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r/n
2、推进社区教育队伍建设,加强社区教育工作者的学习意识,大力开展多内容、多形式教育培训活动。/r/n
先后邀请合肥学院、奥成律师事务所等单位的专家授课,社区教育工作者均积极参与学习和交流。组织社区教育工作人员参加区内组织的各类讲堂,提高大家的视野。开展教育队伍党员培训活动,七
一、国庆期间,组织专题党员教育实践活动,开展“请进来、走出去”活动,邀请省市委党校知名教授开办3期讲坛,向包括教育工作者在内的基层党员干部进行集中授课培训;组织教育系统党员干部到周边红色教育基地开展重温党的历史实践活动2次,通过学习培训和亲历活动,提高了教育系统党建工作水平,增强了基层教育系统战斗堡垒作用。/r/n
六、加强社区信息化建设/r/n
回顾一年来的工作,我们虽然看到了成绩,但也存在不足。特别是对居民素质的提高、社区教育的创新方面还有所欠缺。今后要积极探索社区教育的新途径,以高起点、高定位,坚持以人为本,求真务实,大力发展社区文化、增强社区的凝聚力,为创建市社区教育示范街道区而努力!/r/n
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社区管理委员会/r/n
2014年4月/r/n
【相关文章】xxxxx社区2010年暑期青少年活动总结/r/n
今年暑假期间,xxxxx社区党总支、关工委、团支部在xxxxx街道关工委的领导下,在xxxxx中学、xxxxx中学、xxxxx小教辅导区的支持下,根据xxxxx区文明办2010年14号文件‚关于开展2010‘濠滨夏日’暑期青少年教育系列活动的通知‛精神和xxxxx街道2010年暑期青少年工作意见,立足于‚以人为本‛,立足于实践教育,积极融入‚更高水平全国文明城市‛的创建氛围,开展了以‚文明新风我先行‛为主题的系列社会实践活动。社区65名中小学生度过了一个寓教于乐、安全健康、欢乐有意义的暑假,受到了广大学生和家长们的普遍欢迎。/r/n
一、精心组织 周密安排/r/n
xxxxx社区党总支、关工委一直重视做好关心下一代的各项工作,6月下旬,xxxxx社区成立了以党总支书记为组长、关工委的老同志、暑期辅导教师共同组成的中小学生暑期实践教育活动工作领导小组。7月初,召开了暑期实践教育活动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结合xxxxx社区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制订了详尽的社区中小学生暑期活动方案,明确了10个大项、25个具体项目的实践教育活动,在xxxxx中学、xxxxx中学、xxxxx小教辅导区的大力支持下,精心组织、科学分工、明确职责、协调实施、保障有力,着力为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素质教育活动。七月初,下发了‚xxxxx社区致广大中小学家长的一封信‛,让每一位家长了解社区在假期中的活动安排及具体要求,争取学生家长的密切配合和全力支持。/r/n
二、主题鲜明 形式多样/r/n
我们紧紧围绕区文明办部署的‚讲文明树新风迎世博‛、道德模范学习宣传、读好书、我们的节日、爱国歌曲大家唱、青少年道德实践、社会志愿服务、文明交通服务、青少年零犯罪创建、科学普及教育等活动要求,以‚文明新风我先行‛为主题与先导,发动青少年开展‚怎样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大讨论,鼓励社区中小学生争当社区‚三好‛少年;我们邀请蔡寅岗老校长讲世博知识、文明礼仪知识,组织有奖问答,帮助学生们开阔视野,争做文明小市民;我们走进‚老尤查报站‛,听取‚马路排雷英雄‛尤建华同志的光荣事迹,来到道旁路边,学当小交警,维持交通秩序,争当绿色小卫士,维护生态环境;我们参观了廉政广场、南通市看守所及戒毒所,开展了青少年‚零犯罪社区‛创建活动,使青少年学生从小受到反腐倡廉教育,法制意识进一步提高;我们号召青少年讲英雄、学英雄,组织了‚xxxxx杯‛英雄模范人物在我心中读书演讲大赛;组织了‚xxxxx杯‛青少年爱国歌曲歌咏比赛和‚天梭杯‛乒乓球比赛等活动,评选了11名暑期实践活动‚三好‛少年。一系列活动开展得有条不紊扎扎实实,收到了预期的效果,广大青少年的思想道德、文化素养、身心健康得到了全面的提高,意志品质得到锻炼,内在潜能得到发挥,精神面貌焕然一新。/r/n
三、整合资源 形成合力/r/n
为了把中小学生暑期的社区实践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我们邀请了xxxxx中学、xxxxx中学、xxxxx小教辅导区的思想好、素质高、能力强的中青年教师到社区帮助工作。老师们放弃了假期休息,冒着酷暑高温,捧着一颗心来与我们社区密切合作、共献爱心。老师们充分发挥育人专业特长优势,协助社区组织策划了各项教育实践活动,帮助我们圆满完成了暑期青少年的各项实践活动任务,受到了社区青少年的普遍欢迎和家长们的一致好评。像xxxxx中学的张华、王井泉,xxxxx中学的xxxxx、xxxxx,xxxxx小学的张晓培等老师,每次活动前都把活动流程考虑得非常全面周到,研究评委人选,参与会场布置,调试音响设备,强调注意安全等。正是有了这样一批老师和我们共同研究、共同谋划、共同实施,社区青少年暑期活动才开展得丰富多彩、富有特色、扎实有效,使学生的社区实践活动充实了学校教育,使学校教育在社区得到延伸,使学校、社区、家庭‚三结合‛的育人道路越走越宽广。暑假期间,xxxxx社区成立了xxxxx街道首家民营企业关工委,使社区关心下一代工作实现了全覆盖,《南通日报》8月10日B6版对这一创举进行了报道。/r/n
四、接受教育 感悟人生/r/n
2010年的暑假实践教育活动中,最大的受益者是社区广大青少年学生。同学们通过参加社区组织的思想道德教育实践活动,在思想品质、道德素养、实践能力等方面有了显著的提高,这为同学们今后的健康成长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学们在充分接触社会、了解社会、融入社会的同时,也在服务实践中锻炼了自己,在学习实践中丰富了自己,在杯赛竞争中展示了自己,在社会交往中完善了自己。同学们普遍反映:今年的暑假与往年不同,社区组织的活动主题鲜明、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生动,贴近我们的身心实际。我们在活动中受到潜移默化的熏陶,我们在实践中增长了智慧与才干。道德教育实践使我们更深切地感悟到青少年一代肩负的重任。建设富裕文明、民主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需要我们现在通过学习和实践做好思想、知识和能力的储备。我们在暑期实践活动中亲近社会、收获真知、提升素质、感受责任,正是做好这种储备的有益尝试和有效途径。/r/n
2010年的暑期社会实践活动已经结束,我们要以今年的暑期实践教育活动为新的起点,进一步更新观念。开拓创新,使xxxxx社区的关心下一代工作水平更上一层楼,让社区的每一个青少年沐浴着居校共建的阳光健康成长。共同开创关爱下一代的新天地。
第三篇:浅谈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浅谈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
[摘要]:中学时期是一个人生理、心理发育的转折和关键时期,因而中学不仅要重视青少年学生的思想道德、科学文化素质的教育,还要关注他们的心理健康,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对中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是中学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培养现代化建设者的重要举措,是培养青少年具有良好的道德、健康的心理和高尚的情操的重要保证。如何有效地对青少年学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是当前摆在广大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课题。
[关键词]: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表现;原因;对策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飞速发展,国际竞争日趋激烈,我们要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努力培养同现代化要求相适应的数以亿计高素质的劳动者和数以千万计的专门人才。良好的心理素质是人的全面素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未来人才素质中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当代中小学生是跨世纪的一代。他们正处在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多是独生子女,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社会阅历的扩展及思维方式的变化,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可能会遇到或产生各种心理问题。有些问题如不能及时解决,将会对学生的健康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严重的会使学生出现行为障碍或人格缺陷。他们的健康成长,不仅需要有一个和谐宽松的良好环境,而且需要帮助他们掌握调控自我,发展自我的方法与能力。
中学生心理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是按青少年心理发展规律尽可能充分发展并提高学生的心理潜能,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和谐发展。现代教育需要高科技人才,更需要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素质教育也不再是呼声日紧,而是提上的日程化的位置,对教育的关注,从家庭到社会,处处可以体现。然而,我们也不得不注意到,随着独生子女群体数量的增大,家庭问题的复杂化,现代观念更新的加快,素质教育,特别是心理素质亟待引起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一、青少年心理问题的表现
1.学习问题。学习问题是目前青少年的主要心理卫生问题。由于中学生的主要任务是学习,因此因为学习而产生的心理问题最具普遍性。目前,由于学生课业
负担过重,升学压力过大,课堂教学过死,亲人要求过高,促使学生精神越来越紧张,心理越来越脆弱。主要表现为注意力不集中、注意短暂、学习困难,甚至厌学等。据调查中学生群体中学习困难、厌学的学生已超过四分之一,中学生缺乏自信心的情况非常突出。
2.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人与人的相互交往产生的结果形成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即人际关系。从通常的意义上讲,它是指人下人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存在形式。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它是指人与人这间在情感上的寄托,信息沟通和合作共事中的心理距离在这些人际关系中,有的对学生的心身具有举足轻重的影响,如学生和父母家人,亲朋好友以及老师,同学之间的人际关系,有的作用却无关紧要,如学生和那些偶然相遇的人的人际关系。如青少年学生充分认识到人际交往在学习,生活,成长,成才过程中的功能才能使自己的交往活动更具有自觉性。很多青少年学生都不同程度地被心理问题困扰着,他们一方向为自身的心理问题担忧,一方面也因为不能很好地定义是否属于心理异常,盲目地担心患有心理疾病而痛苦着。
3.情感类心理问题。青少年时期,人的第二性征渐渐发育,性意识也慢慢的成熟,因此情感类心理问题逐渐突出来。进入青春期后,性的意识发展大致经历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异性疏远期。这一时期为性发育的开始阶段;第二阶段:“牛恋”期,这种偶像心理对缓解青少年愉的焦虑有一定的作用;第三阶段:异性接近期。此时的男女青少年往住分不清好感,友情与爱情的区别一方面渴望接近异性,一方面又感到不安和困惑;第四阶段: 两性恋爱期。此时的青少年男女开始以自己的标准即兴趣,爱好,审美观来选择自己理想的恋爱对象。在青春期,青少年的情绪较为敏感且不稳定,易冲动对异性充满了好奇与向往,自然添加了许多的情感困惑,甚至出现心理困惑。
二、青少年心理健康问题形成的影响因素
1.社会变革
我国正处在社会转型时期,社会变革必然冲击家庭、学校和社会的方方面面,而种种社会矛盾、人际关系的矛盾、成人社会的诸多心理冲突等,必然突出地从青少年的心理状态中反映出来。稚嫩的心灵承受着几代人给予的压力,社会变革中的断层和种种羁绊,束缚着孩子们的心灵和手脚,这一切不能不让人为之担忧。
2.社会因素
第一,社会为青少年提供一个尊重的主流文化。社会文化环境是青少年心理发展的前提和背景,青少年的思想意识和价值观念都源于他们所在的背景文化。青少年对环境是非常敏感的,可以说,青少年是社会变化的指示器。一个社会的主流文化是积极向上的,还是消极颓废的,这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一代青少年的主导心境。从青少年的“集体同一性”中,我们可以推断一个社会的兴奋点。反之,我们也可以说一个社会的兴奋点决定了该社会中青少年的“集体同一性”。
第二,社会中需具备良好的成人模型和成人榜样。青少年对自己未来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不是完全凭空臆想的,在他们心中一般会有一个值得效仿的对象。有时他们对心中偶像的向往,大大超出了我们设想的程度。青少年的追星可以说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们把自己的愿望投射到自己喜爱的名星身上,对他们的各种行为进行模仿。如果我们的社会能为青少年提供一些他们认为值得效仿的成人榜样,就可以借此去引导青少年去学习,使青少年自发努力成为他们所尊崇的对象。
第三,民主的环境和包容的气氛。我们的社会如何期待青少年的成长,决定了我们所给予青少年什么样的成长环境和成长气氛。我们应该特别强调社会环境对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确立的重大影响,如果社会不能为青少年提供一个有利的社会环境,出现成人社会对“垮掉的一代”,对青少年犯罪增多,对“现在的青少年怎么了”的感叹、疑问、指责和“普遍”伤感也就不足为奇了。青少年的问题行为可以理解为社会病态的反应,孩子的社会就是成人社会的一面镜子。
3.学校教育
第一,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我们的教育长期以来以“应试”为中心,无休止地“应试战争”,对学生统一要求和一味追求升学率,再加上作业负担沉重,学生失去思考的时间,个性发展的空间受到限制,也剥夺了青少年自我探索的机会。启发式教学在很大程度上只停留在理想中,“为创造力而教”也只是口号。对于教育的本质是什么,没有形成清晰的认识。传授知识、培养能力与塑造人格没有做到有机的统一。在新的教育形式下,各种新的教育举措能否真正带来教育观念和教育方式的转变和优化,我们还需拭目以待。而且,由诸如“减负”所带
来的问题以及学生“减负”后的心理空间该如何填充,如何帮助青少年更好地确立自我,也都是教育工作者应该认真思索的问题。
第二,学校中的归属感。学校是青少年人际交往最主要的途径。自我同一性确立的另一个侧面是“一体感”或“连带感”,如果青少年在家庭尤其是在学校集体中找不到这种一体感,或象马斯洛所称的归属感,他们就会向校外寻找这种归属感,结果,很容易选择消极同一性,从而出现问题并给社会带来危害。
4.家庭教育
首先,家庭环境其中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青少年的自我同一性是在儿童自居的基础上形成的。父母是儿童早期认同的对象,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形成首先要综合这种早期认同。如果父母的价值观、人生观、生活态度是错误的或混乱的,势必会影响孩子自我同一性的形成。
其次,亲子关系是另一个影响因素。提倡民主,父母与子女之间有开放的交流和民主的气氛,会有利于青少年正确认识自我,对有关自我的发展进行思索,自主地选择自我的发展道路。相反,父母对子女过于溺爱或滥用权威,都不利于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形成。过于溺爱的父母事事都替子女做出安排,不给孩子进行自我探索的机会;而过于严厉的父母可能会使孩子屈从自己的意愿。这两种情况都不利于青少年自我同一性的确立,有可能使青少年长期处于早期完成状态或扩散状态。
三、青少年心理健康的教育策略
对于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教育问题可以从几下几个方面做起:
1.学科教育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学生的心理健康是与身体健康、科学素质、人文素质一同发展的一个连续过程,而文化科学的教学又是学校的主要渠道。因此,把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有机的融入到各个学科的具体教学过程中是一个既不脱离教育教学实际情况,又能充分发挥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的最佳选择。
2.在课程计划中设置心理健康课
学校有必要开设心理健康知识讲座,依据学生身心发展的进程讲授相关的心理健康和生理健康知识。通过有针对性的专题讲座,让学生掌握必要的心理
健康知识以提高学生的认知水平,正确对待学生成长中出现的心理困惑。教授给学生调节人际关系和自我心理调节的技巧以促进学生与他人和谐相处、有效交流,达到促进学生学生身心健康成长、培养学生健全人格、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目的。而且,开展心理健康讲座还可以推进“以生为本”的素质教育目标的有效落实。
3.配备专职心理咨询人员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是一项严谨求实、方法科学的工作,它不仅要解决学生的各种心理困惑,还要培养学生的健全,甚至是引领学生构建合理的价值观。因此,学校必须配备经过正规心理专业知识教育,受过正规心理辅导技能训练的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为广大师生提供理论指导、技能训练、心理咨询等服务。专职心理健康教师依照学生身心发展水平,针对学生不同成长阶段所遇到的共性问题,提供面向全体学生的普及型心理知识讲座,组织心理调节活动。尤其是他要定期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评并进行科学的测评数据分析,提供严谨的学生心理健康测评报告,为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科学依据,并积累原始数据。通过心理测评的数据分析还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异常心理问题,由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依据科学理论的指导,采取1+1的心理咨询模式,有计划地进行发展心理健康调节,使学生在解决心理困惑和心理障碍的过程中感受到被尊重,增强自信,快乐成长。心理健康教师还承担培训其它老师的任务,对学科教学中的心理渗透课和班主任的心理辅导工作提供指导,以保证学校整体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学性、规范性、实效性。此外,教师因工作压力而出现的心理问题也要有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加以疏导,保证教师的心理健康才能保证教学目标的有效落实。
4.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专项课题研究
在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工作中开展教育科研也是学校发展的必由之路。通过教育科研工作的开展可以收到多重效果。第一,引领教师关注心理健康理论学习。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重复性,使得教师注重教学经验的积累而忽视教育理论的学习,尤其是缺乏对最新的心理健康教育理论的了解。在教育科研的实施过程中可以使教师有意识地学习相关的教育教学理论,并在工作实践中加以运用。理论的学习可以更新教师的观念,提高教师的业务能力。第二,推动教师探索教法改革,提高教学效果,达到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目标。素质教育的核心思想是 “以生为本,全面发展”,这就要求教师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心育这四个目标有机地结合起来。通过心理健康课题的研究,使教师掌握教育心理学,在教学过程中依据学生的认知规律进行教法改革,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课堂的教学效果。第三,提高教师队伍素质,培养高水平教师。一所学校的发展需要优秀教师的拉动,也需要有结构合理、不断进取的中青年教师队伍作支撑。开展心理健康课题研究可以加快提高新参加工作的教师的业务能力,使之尽快熟悉学生的心理状况并适应教学工作的需要,也为其今后的进一步成长打下基础。可以提升骨感教师的能力,使其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发挥专长,结合其原有的教学能力,把他们培养成学者型甚至是专家型的名优教师。
总之,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需要,是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措施,应引起各方面的高度重视。家庭和学校要提供良好的教育环境,教育者更应该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的教育,使每个学生都具有健康的心理品质,适应生活,创造幸福的未来。
参考文献
苏立增.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高等师范教育研究,1992,(3).姚本先,方双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导论[M].东方出版中心,2002.姚本先.论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功能[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3,(5).张文新.青少年发展心理学[M].第1版.济南:山东人民卫生出版社,2002.周济.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道德建设[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4,(7).
第四篇:青少年教育2
尊老爱老敬老教育
陆启盛
敬老爱老助老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先辈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我们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中,重视人伦道德、讲究家庭和睦是我们文化传统中的精华,也是中华民族强大凝聚力与亲和力的具体体现。中国古代就有“卧冰求鲤”、“亲尝汤药”等24孝的故事。“老吾老以及人之老”成为做人的一个准则。
因为老年人,是对我们这个社会作出过贡献的人,在他们有能力的时候,他们把自己的青春年华奉献给了我们的国家,共和国的大厦是用他们辛勤的劳动甚至生命建造起来的。今天,他们年纪大了,没有劳动能力了,全社会就应该关心他们,有能力的人就应该照顾他们,让他们幸福地度过晚年。我们要学会关心身边的老人。尊敬老人;我们能做的事很多:早晨起床、放学归来,都主动向长辈问好;尊敬长辈,听他们的话;有好吃的,先给爷爷奶奶、爸爸妈妈;帮爷爷、奶奶做事。乘坐公共汽车时,主动给老年人让座位等等。
尊敬老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敬爱的毛泽东主席是尊老敬老的楷模。1959年,毛主席回到了阔别多年的故乡--湖南韶山。在短暂逗留的日子里,他特地请家乡的老人吃饭。在他向一位70多岁的老人敬酒时,那位老人说:“主席敬酒,岂敢岂敢。”毛主席说:“敬老尊贤,应该应该。”这件事一时传为佳话。我国已开始进入人口老龄化阶段。切实保障老年人合法权益,让他们度过幸福、美满、安详、健康的晚年,共享人类社会发展的成果,这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尊重老年人就是尊重人生和社会发展规律,就是尊重历史。父母生养了子女,子女必须孝敬父母,这是儿女们应该尽到的责任。老年人在革命和建设事业中作出了重大贡献,他们的智慧和经验是党和国家的宝贵财富,筑成了社会的生命线,老年人理应受到社会的尊重,需要人们去关爱。
老人,是我们的长辈,他们辛勤劳动了一辈子,为社会做出了一定的贡献,并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所以,尊敬老人既是对老人的关心与照顾,又是继承前辈们“财富”的需要。“老年人是一座活着的图书馆”、“家家有老人,人人都会老,人人都敬老,社会更美好……”
所以我自豪地告诉大家,敬老爱老的美德是黑夜里的一盏灯;是寒冬里的一把火;是沙漠中的一泓泉;是久旱时的一场甘霖。美德,其实就是需要帮助时,伸过来的一只温暖的手;需要谈心时,递上来的一颗火热的心;需要关心时的一句亲切慰问。只有在这种世界中的老人,才能感到人世间的温馨与美好;才能远离孤独,才能欣慰地走完属于他们的人生旅途,才能使整个世界充满欢声笑语。让我们大家一起行动起来,做到敬老,爱老,助老。这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让我们在新世纪高举敬老爱老的旗帜,献出我们全部的爱心与孝心,抛下“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自私观念,弘扬尊老敬老的优良传统,为老年人安度晚年创造良好的条件,让世界处处阳光灿烂,爱心闪烁!
第五篇:浅谈青少年网络教育
论文关健词:网络 青少年 网络道德教育
论文摘要:就现阶段而言,青少年是网络社会的主体。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最大,一方面它为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了机遇;另一方面它为青少年的成长带来了负面效应:威胁着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和完美人格的铸造、影响着青少年道德行为的产生。因此,必须积极寻求应对措施,切实加强青少年的网络道德教育。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迅猛发展,网络正在以神话般的速度将其触角伸向社会的各个领域。网络给人类社会带来了信息传播方式、交往方式、教育方式、消费方式、闲暇方式、社会组织方式六大革命。网络化给人类的生产、生活、教育等带来了史无前例的变化。作为新兴事物,网络对青少年的影响最大。就现阶段而言,青少年是网络社会的主体。美国技术总汇联盟主席泰普斯科特曾分析,美国已出现了伴随数字技术和因特网而成长的新的一代,即网上一代。他们是1977年至1997年出生的美国第四代人,约9 000万人,他们将在21世纪初主宰美国。普斯科特描述的虽然是美国的情况,但基本反映了世界网络发展的状况。我们中国目前也形成了网上一代。据中国互联网信息中心的调查显示,截至2001年6月,国内上网用户人数已达2 650万。其中,85%以上是35岁以下的青少年群体。青少年用户平均每周上网时间为212分钟。这些数字告诉我们一个事实: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正在满怀激情地走向网络世界,他们是当今网络使用的主体。
网络的发展对青少年的成长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它为青少年学习知识提供新的课堂:为青少年获取信息提供便捷的渠道:为青少年的人际交流和沟通拓展新的空间等等。然而,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正如英国历史学家汤因比在与池田大作对话时所说:“技术每提高一步,力量就增大一份。这种力量可以用于善恶两个方面。”网络化在给青少年带来无限憧憬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负面的影响。随着越来越多的青少年逐渐接触和深人网络空间,网络对青少年的负面影响也日趋凸现。主要表现在:
网络对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构成潜在威胁。众所周知,互联网是一个无所不包的网络,它是一个信息的海洋,拥有各种各样的信息。不可否认,它对开阔青少年的眼界,满足青少年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互联网的内容良萎不齐,其中不乏色情的、暴力的、迷信的信息,这些不健康的信息难免会影响到青少年识别有用信息的清晰度和效用度,从而难免不影响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形成。因为,青少年正处于旺盛的青春发育期,身心的发育还不成熟。在这一时期,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正处在形成过程中,他们缺乏辨别是非、善恶的能力,对外界环境的影响缺乏抵抗力。尤其是网络文化帝国主义的流行,更是会威胁到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形成。网络的开放性和全球交互性特征,彻底打破了原有信息的封锁局面,摆脱了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束缚,不同民族、不同国家、不同社会制度、不同社会性质的文化得到空前融合。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凭借其先进的计算机网络,迅速在全球形成了以少数发达国家为核心的网络传播体系,使其在国际传播中占据主导地位。互联网上占绝对主体的信息是英语信息,英语信息占95%,而中文信息仅占了不到1%。一些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趁此之机通过网络信息来兜售他们腐朽的价值观念,企图把自己的价值观和意识形态强加于人,传播黄色淫秽、种族歧视、法西斯主义等信息。美国前国务卿奥尔布来特曾毫不掩饰地说,中国不会拒绝网络,拒绝网络就等于是拒绝现代化,中国只要不拒绝,我们就有武器。西方国家对我国的“西化”企图昭然若揭。青少年在上网过程中很容易被裹着西方腐朽观念的“糖衣炮弹”所击中。可见,青少年在互联网上接触到的多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价值观念,在自身价值观形成过程中,难免会烙上资产阶级腐朽观念的印记。
网络对青少年完美人格的铸造构成威胁。由于网络的虚拟化和数字化特点,人们看到的图象、文字,听到的声音都变成了数字的终端显现,人也退到终端背后,以一个“符号”作为身份在活动,人与人之间彼此不再熟悉,上网者可以完全隐去自己真实的社会身份,以一个或多个“虚拟”的身份从事网上活动和交往。一旦自己不满意,可以随时终止自己的某种“虚拟”身份。在网上,可以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夭马行空,到处乱闯。网络世界的自由自在使得许多青少年在网上流连忘返,逐渐疏远有一定约束的现实世界,甚至逃避现实,把网络作为理想的避风港湾。由于一些青少年终日与网络打交道,沉溺于网络的虚拟事物,如虚拟朋友、虚拟情人、虚拟父母等,人与人之间直接交往的机会减少了,而且社会交往的领域也会日趋狭窄。于是,导致与其他人之间的感情联系变得冷漠。这样不利于青少年良好个性的形成和完美人格的铸造。毕竟,人是社会的人,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离开现实社会这个大环境,人永远只能处于一种自然状态,一种非开化的状态。而健康的人格是在现实社会中,在不断地满足需要和追求自我实现过程中形成和发展的。
网络对青少年道德行为的产生存在影响。据统计,目前计算机犯罪大约只有1%被发现,而且这1%中只有4%会被指控。正如新近所流行的一幅漫画:在网上,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网络行为主体的相对隐蔽性,使得网上的不道德行为日益增多。据香港的一份调查,青年中有七成以上通过网络交友,其中48.6%的人承认在网上曾向朋友撒过谎或使用过另一身份,而且撒谎的理由是保护隐私,保护自己或美化自己去吸引别人。困若只是如此也罢。更为严重的是,网络的隐蔽性特征使青少年的网络犯罪也层出不穷。据调查我国1999年因玩游戏引发犯罪的占青少年犯罪案的10%。网络不仅影响了青少年网上道德行为的产生,同时也影响着现实道德行为的产生。退一步说,即使青少年在网上处处“德行”、言之凿凿,充其量,这也只是在网络环境中的大讲空话而己。因为青少年长期在虚拟世界中搜集资料、吸收知识,沉迷于仿真的世界,会使他们失去一些了解生活、接触社会、实践书本知识的机会,他们只会在网络环境中大讲空话,而不愿在现实生活中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