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步》教学设计(陈静)

时间:2019-05-13 08:58: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散步》教学设计(陈静)》,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散步》教学设计(陈静)》。

第一篇:《散步》教学设计(陈静)

《散步》教学设计

砀山县第五中学七年级备课组陈 静

教材简析:

《散步》这篇散文写了一家三代四口人在田野间散步的家常小事,但小中见大地、艺术地揭示了普通人对生命意义的深切感悟,对中华民族美德的彰显;它体现了浓浓的亲情,表现了相亲相爱的一家人之间的相互关爱,家庭的美好、和谐。

教学目标:

1.揣摩重点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2.了解“以小见大”的表现手法;

学法指导:

培养学生在反复阅读课文的过程中圈点勾画批注的良好读书习惯,指导学生逐步提高文学作品阅读的基本能力,特别是品评文学作品艺术特色的基本能力。

情感体验:

培养学生珍爱生命、尊老爱幼、珍惜亲情等美好情感。

教学重点:

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品味揣摩语句。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在阅读中如何发现美、品评美,逐步提高学生赏读美文的基本能力。

教学步骤:

一、整体感知

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圈点、勾画、整合,用一段话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明确:文章讲述了一家祖孙三代四口人:“我”、“母亲”、“妻子”、“儿子”,在南方初春田野散步。后来发生了分歧,最终“母亲”迁就了孙子,改走了小路散步的事情。(由学生自主回答、师简要点评)。

二、赏读课文

合作交流。

1、在了解文章内容的前提下,小组讨论,这篇文章写的很美,同学们知道欣赏散文的美可以从哪几个方面着手吗?

学生回答。

归纳明确:1.语言美;2.情感美(主题美);3.景物美。

(这个环节是引导学生深入品读文本:1.以由对语言美点的欣赏,逐步深入到对语言内涵的深入理解、获得体验文章情感的阅读快乐;2.了解自然景物在文中的作用;3.了解以小见大的写法。)

这个环节分层次由小组讨论,由组长执笔记录,其他成员讨论,小组代表展示。

2、朗读比赛,以小组为单位,由组长推选一名代表,每组读一个自然段,看谁读的最好。

(从以下三个方面给予评判:①音准;②句子的停顿;③语气、语调的处理。)

明确:本文基调愉快而深沉;语调平稳,不亦过高或过低;语气亲切、温和,并含有庄重;语速以中速为主,第四自然段应快些,第六、八自然段应慢些。

老师小结:

三、拓展练习:

用下面句式说话:

亲情是美好的,它像。

四、盘点收获。

第二篇:陈静:《狼和鹿》教学设计

18、《狼和鹿》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凭借对课文的朗读以及文本的感悟,体会自然界中各事物间的内在联系,懂得破坏生态平衡将会给环境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

教学重难点:在品词、品句、品文中理解课文内容,明白课文所蕴含的深刻道理。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先玩个游戏。我请四组同学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依次为(板书:狼、鹿、森林、人类),记住自己的角色了吗?好,下面听好了,老师叫到谁,就立即站起来,比一比,哪组反应快!

2.现在,我要增加难度了,谁能说一说,你看到这些词语,你分别想到了哪些词语?

3.在我们的印象中,狼永远是坏蛋,是坏蛋就要杀之;鹿永远是可爱的,因此我们人类一直在想方设法地保护着鹿。可是,在今天要学习的课文《狼和鹿》中,作者却说狼是森林和鹿群的“功臣”,鹿倒成了破坏森林、毁灭自己的“祸首”。为什么呢?让我们带着问题继续学习《狼和鹿》。

二、研读课文。

(一)走进森林,认识变化。

1、导语:故事发生在美国的凯巴伯森林。一百多年前,这片森林是什么景象?25年之后,这片森林又是什么样子?

2、出示自学指导一,带着问题自由朗读第一、三自然段。用波浪线划出相关的句子。

3、指名读句子。

师问:(1)你由第一句中的“生机勃勃”联想到了什么?读出你想象到的景象?

(2)读第二句,你的眼前仿佛出现了什么景象?心情如何呢?有什么感受?读出来。

(二)紧扣变化,寻找根源。

过渡:凯巴伯森林在漫长的岁月中始终郁郁葱葱,生机勃勃,可是在短短的25年时间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让它面目全非呢?让我们寻根溯源。

1、原因之一:鹿大量繁殖。

出示自学指导

(二):

(1)默读第一三自然段,圈出表现鹿变化的数量词。(2)思考鹿的大量繁殖带来了怎样的后果。用“---”划出来。(师指名朗读,生写读书感受)

过渡:鹿群为何在短短25年间大量繁殖,给森林带来毁灭性的破坏? 原因之二:狼被捕杀。

出示自学指导

(三):

(男女生分读第一、二自然段)(1)当地居民为何捕杀狼?(2)他们又是怎样杀狼的?

过渡:在人类的枪声中,狼一只跟着一只,哀嚎着倒在血泊中。这枪声响了25年,狼和其他一些鹿的天敌总共被杀掉了六千多只。但是,与此同时,灾难也降临在这片森林里。整个森林像着了火,绿色迅速消退,枯黄不断蔓延,疾病像妖魔的影子一样在鹿群中游荡。(①人们如梦初醒……②鹿群恍然大悟……③狼群感慨万分……)请选择其中一个为开头想象说话。

3、原因之三:人为因素。

(1)齐读第四自然段,解答开课疑问:为什么贪婪而凶残的狼反倒成了“功臣”?而可活泼美丽的鹿却成了“祸首”?

学生讨论交流。

指导理解引号的作用:说明狼“功臣”行为和鹿的“祸首”行为都不是人们事先的愿望,而是做梦也没想到的结果。

因为……所以……

(2)昔日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凯巴伯大森林闹的如此悲凉,到底谁才是真正的罪魁祸首呢?是狼?是鹿?还是人?

(三)小结:生物间有一种平衡关系,就像一架天平,一头是狼,一头是鹿,如果没有外界干扰,它们始终保持平衡,这就是人们常说的生态平衡。(板画天平,板书生态平衡)如果一旦某一方遭到人为的破坏,就像狼被无止尽地杀死,天平必将倾斜,甚至是倒塌,必将带来无法想象的灾难。《狼和鹿》这篇课文就是一幕惨痛的悲剧!这无疑给人类敲响了“保护生态平衡”的警钟!

三、课堂练笔。

有人想在凯巴伯森林入口处竖一块警示牌,你们认为写什么好呢? 自然自有法则,请勿人为干预。鹿虽然美丽,也会成为“祸首”;狼虽然凶残,也会成为“功臣”。3 保护生态平衡,世界因你美丽。

四、课外拓展。

板书设计 : 狼 和 鹿(人)

“功臣” “祸首”

第三篇:陈晓静 加法教学设计

课题: 《加法》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一年级数学上册

讲 课 人: 陈晓静 年级、学科: 一年级 数学 单 位: 楼自庄小学 时 间: 2012年9月

加法

教材分析:

“加法”这节课是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第一次学习计算的问题,这节课的知识基础是5以内的认识以及分与合。学生要能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并能正确计算5以内的加法,因此学生对加法含义的理解相当重要。学情分析:

学生虽然是初次接触用加法算式解决问题,但学生具有一定的经验,计算出加法的得数并不是很难。但要真正从加法的含义去理解,并用并能用缜密的语言表达加法的含义有些困难。因此,在课堂上为学生提供多种素材,理解加法的含义,为加法的计算打下良好的基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结合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加法的含义,认识“+”和“=”号,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使学生初步体会生活中有很多问题要用加法解决,学会计算5以内的加法。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交流,操作,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情感与态度:

培养学生初步的交流意识,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获得成功的体验,增强学生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重点:建立加法的概念,理解加法的含义,掌握计算方法。难点:将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抽象成数学符号。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昨天我们学习了分与合,老师检查一下大家的学习成果。

1、出示投影片一

指名说方框里填几,说一说其中的4和5两个数学符号表示的意思。(加手势说。)

2、揭示课题

师:熟练掌握5以内数的分与合能够很快地解决今天要学习的内容。(板书:加法)同学们跟老师一起读课题“加法”。

二、新授

(一)出示例题

1、理解图意

(1)师:同学们请看大屏幕,小丑的手里拿了几个红气球,几个绿气球,合起来一共有几个气球?(齐答)(2)指名完整地说图意。

2、理解加法的意义(1)气球图

师:把3个红气球和1个绿气球合并在一起,求一共有几个气球,就是把两部分合并起来。可以用加法算式来表示。(老师做手势并让学生学生跟着学)(2)点子图 师:刚才的气球图我们也可以用点子图来表示。请同学们看黑板。我们用3个点表示3个气球,1个点表示1个绿气球。把3个点和1个点合在一起,(画圈)我们用一个圈表示,中间画一条线把两部分隔开了。这个圈表示合并的意思。反馈:这个圈表示什么意思?(指名回后全班齐说;提示说完整话。)

3、列算式,理解合并的意思。

3个红气球和1和绿气球合起来,求一共有几个气球? 3个点和1个点合起来,求一共有几个点?

都是吧两部分和在一起,(加手势)我们都用加法算式来表示。列式是:3+1=4(板书3+1=4)

4、认识加法算式

(1)你会读这个算式吗?这个(“+”)符号你认识吗?“+”表示“合并”的意思。大家一起说“+”表示什么意思?同桌同学互相说一说加号表示什么意思?(说完就做好做好看前方)3表示什么意思?1表示什么意思?4表示什么意思?

小结:这个算式表示3和1合起来是4。(指名说一说算式表示的意思齐说)

(2)你能结合气球图说一说3+1=4表示什么意思? 预设1:学生能答出,教师规范语言后其他学生照着说。

预设2:学生不能答出,教师教学生说后学生照着说。强调:等号左边的3+1合起来和等号右边的4大小相等(3个红气球和1个绿气球合起来是4个气球)

(4)其实3+1=4还可以表示花丛里有3只蝴蝶,又飞来一只蝴蝶,一共是4只蝴蝶。

小结:总之,把两部分合在一起,求一共有多少?用加法计算。

(二)出示投影片二

三幅图中请你选一幅图,看图说一说算式所表示的意思。

1、哪个同学选择的是第一幅图,这幅图中算式表示的是什么意思。(2+2=4表示的意思是:2辆汽车和2辆汽车合起来是4辆汽车。用加法计算)

2、第三幅图1+2=3还表示什么意思。(1个女同学和2个男同学合起来是4个。1个蓝纸鹤和2个黄纸鹤合起来是3个纸鹤。)

(三)加法的计算方法

1、学习加法的计算方法

(1)请你拿出5朵花。指名同学到大屏幕上演示。

左边摆3朵,右边摆2朵。求一共有几朵花用什么方法来计算?我们把你摆的学具用算式记录下来。3+2=(2)等号右边填几(5)。你是怎么得到5的。方法

1、点数

方法

2、接着数

方法

3、数的组成

(3)左边摆2朵花,右边摆3朵花,一共几朵花。用什么方法来计算。

列示是2+3=你能根据上面的算式结果说出2+3等于几?

(4)、比较:我们在摆花的时候,左边摆的花和右边摆的花交换了位置,花的总数量没有发生变化,列示时只是3和2的顺序发生了变化。

2、做一做。

4+1=

1+4=

1+3=

3+1=

三、巩固练习

先读题,想一想()和()能合成几再说结果。

2+1=

2+3=

1+1= 1+2= 3+2= 2+2=

四、小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加法,知道了加法的意义,还学会了5以内数的计算方法,回去大家多练习口算,提高计算速度。板书设计

点子图 + 2 = 5

+ 3 = 5

加号

等号

(合并)

第四篇:《散步》教学设计

《散步》教案设计

学校

XX中学

班级

初一X班

学科

语文

课题

《散步》

教时

45分钟

日期

一、教材分析:

莫怀戚的《散步》,是人教版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一课。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围绕着亲情和家庭生活展开的,学习要求是在整体感悟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注意语言的积累和写法的借鉴,并学习朗读课文和圈点勾划重点词汇。《散步》内容较浅显易懂,却体现了语言美、诗意美、人性美。它通过寻常的散步小事,引出了一个家庭的“分歧”;但随着问题的解决,展现的却是三代人的和和美美,相亲相爱,反映着尊老爱幼的家庭伦理准则。对于学生来说,有很强的教育意义。

二、学生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但他们仍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由于受到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的误导,有些学生甚至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另外,这个阶段的学生有可能出现叛逆期的问题,缺乏与家人的信赖与沟通,不自觉地疏远父母。因此,通过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自主探究及小组讨论等,让学生在对课文有初步了解的同时,深入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及优美意境,从中感悟出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继承和发扬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通过查字典和词典,独立认识字词,让学生积累“信服、嫩芽、霎时、拆散、委屈、水波粼粼、各得其所”等词语,掌握它们的读音及词义;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

2、过程与方法:

1对课文的内容和表达有自己的心得,让学生找出文中描写“母亲”、“我”、“妻子”、“儿子”的文段,提出自己对文中人物形象的看法。

②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优美句段,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3、情感与态度价值观:

在细读课文的基础上,学生能初步理解课文的寓意,体会到家庭中亲情的珍贵,并感受课文中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

四、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是通过学生找出文中 对“母亲”、“我”、“妻子”、“儿子”的描写,归纳人物形象特点;运用合作的方式,共同探讨、分析优美句段,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难点是初步理解课文的寓意,体会到家庭中亲情的珍贵,正确把握作者所要传达尊老爱幼的主旨。

五、教学媒体或资源:多媒体设备,PPT课件

六、教学过程

时 间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5分钟

课堂导入

老师播放《Family》公益短片视频,并引出本节课学习的课文

学生观看视频

通过播放视频,让学生集中注意力,投入到温馨的情感氛围,为接下来的学习作好准备

5分钟

检查预习

教师介绍课文作者、疏通生字词(PPT出示练习题)

学生完成练习题

用练习题的方式来检查学生的字词预习情况,当场解决遗留问题,利于课文的顺利学习

5分钟

初步把握课文内容

教师出示相关问题(人物、时间、地点、事件、原因、经过、结果)

学生自读课文,并填写学习表格

学生在自读课文中感知全文,对相关问题的思考是对文章的进一步认识,并自主梳理文章内容。

15分钟

分析归纳人物形象

通过提问学生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文中四个主人公的形象

重新细读课文,小组合作探讨的基础上分析并概括文中人物形象(填写图表)

由文及我,通过再次细读课文,用心体会文中一家老小不同的角色;同时锻炼学生的概括能力,以及对文章细节的熟悉和关注。

12分钟

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了解文章语言特色

承接上一环节,让学生分组讨论,对优美句段进行初步理解,品味语言美。

学生分小组讨论,找出优美句段并进行分析。

通过学生小组讨论,分析、揣摩优美句段,进一步品味富有表现力的语言,了解文章语言特色。

3分钟

课堂小结与延伸

小结(课堂内容及初步了解文章中心思想)并布置课后思考题(主要是对重点句段进行深入把握和探讨)。

学生完成课后思考问题。

循序渐进,承上启下,从上一环节探讨人物语言过渡至把握人物立场,引导学生打开思路,深入理解重点句段,转向对人物情感以及课文主旨与内涵的思考,为下一课时做准备。

教学七、教学反思

《散步》这篇课文讲述的是一件很平常的生活小事,但是这件事背后所表达的思想内涵却不一般,要引导学生从表层升华到主旨内涵是难点。因此采取了先理解课字词再通过朗读与分析感受文章的方法,循序渐进, 从整体把握课文到分析细节、于关键人物入手。但在教学过程中,有的环节在实施的时候宜有所侧重,需要做出适时调整;同时,学生的自身体验还不够丰富,教师的方向指引和总结很重要,要避免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

第五篇:《散步》教学设计

《散步》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莫怀戚的《散步》这篇文章是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自读课文。本单元的课文主题为亲情,所选的课文都是围绕着有关亲情和家庭生活,《散步》正是体现着浓浓亲情的一篇文章,文章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的互敬互爱的真挚感情,体现了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进入田园的情景,从中受到启示和教育。因此,本文在全套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可忽视。

二、学情分析 七年级的学生正处于发展独立思维的重要阶段,他们的主动性和求知欲都已大大提高,不再喜欢被动地接受知识,已初步具有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能力。但同时缺乏良好的观察生活的品质,对生活缺少体验,对散文知识的了解知之甚少,而且由于受社会上许多不良因素影响和家庭误导,许多学生没有形成正确的家庭道德伦理准则。因此,我通过引导学生去自读自悟,运用自主探究的方法学习,通过朗读、圈画、质疑、小组讨论、比较研究与拓展强化,从中对散文有初步的了解和鉴赏;体会课文浓浓的亲情,并从中感悟出正确的家庭伦理道德准则。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整体感知课文;继续练习朗读和圈点勾画,积累语言;锻炼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思维能力和想象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抓住关键语句精读课文,自主、合作、探究,领悟课文深长的意味。同时借鉴举轻若重、以小见大的写法。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文章字里行间的亲情与责任感,形成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品味文章语言‘举轻若重’的特点,感受课文浓浓的亲情,学习表达生活之美。

教学难点:如何组织小组活动,寻找典型词句,体会文章语言‘举轻若重’的特点和课文深长的意味,初步学会运用‘举轻若重’的写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家是温馨的港湾,家是温暖的晴空。全家人一起中秋赏月,一块共进晚餐,一同欣赏电视……哪怕是一家人一起散步这样的寻常小事,也体现出浓浓的亲情。现在,让我们一同走向初春的田野,去感受一家祖孙三代人的相亲相爱,和和美美……

(二)、整体感知、把握情节 1.新字词学习

(1)信服:相信并且听从。(2)霎(shà)时:极短的时间,瞬间。(3)拆散:使家庭、集体的成员分散。(4)分歧:不一致,有差别。(5)委屈:指受到不公平的待遇或指责而心里难过。

(6)水波粼粼(lín): 形容水面明净。粼粼:形容水,石等明净。

(7)各得其所:原指各人都得到满足。后指每个人或事物都得到恰当的位臵或安排。(10)不知所措: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形容受窘或发急。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并用一句话概括文章内容。先由老师提问,学生回答以下问题。

第一、散步的时间?——初春 第三、散步的人物——我、母亲、妻子、儿子

第二、散步的地点?——田野

第四、散步中发生了什么?(课文中)——分歧

第五、什么分歧?—母亲要走大路,大路平顺;我的儿子要走小路,小路有意思。

第六、谁来解决分歧?——我

第七、为什么我来解决?——我的母亲老了,她早已习惯听从她强壮的儿子;我的儿子还小,他还习惯听从他高大的父亲;妻子呢,在外边,她总是听我的。

第八、我要如何解决呢?——我决定委屈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我伴同母亲的时日以短。我说:‚走大路。‛

第九、最后是如何选择的呢?——最后,我们走了小路,在不好走的地方,我背着母亲,妻子背着儿子,稳稳地走了过去。第十、为什么选择了小路?——母亲改变了主意。

下面根据上面的回答,让一位同学概括一下,迅速组织语言,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师明确:这是一篇叙事性的散文,我们在概括的时候要注意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

(师明确: 时间是初春,地点是田野上,人物有我、妻子、儿子和母亲,我们一起散步。所以可以概括为我们一家祖孙三代在初春的田野上散步。)

问题二:课文的题目是《散步》,他们为什么去散步呢?

作者为什么要写散步这件这么简单的事呢,它究竟表达了人间的什么情感?(散步途中子背母,母背子,到共同走路,不仅仅传达了中华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难道不是中华民族就自己发展问题取得一致后,同心同德,群策群力,走自己民族发展道路的象征吗?一方面我们背着过去,不能割舍历史,历史是我们的母亲;另一方面我们得驮着未来,未来是我们的新生,所以我们这代人注定任重而道远,“我”和“妻”的这种任劳任怨、坚毅执著正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之永久的美德。所以,《散步》一文是一篇具有双重主题的哲理散文,它的显主题是歌颂中华民族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而它的隐主题却是表现并歌颂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向心力,是一幅中华民族的脊梁图。)

(四)分析人物,体味亲情

教师:刚才大家说到文中有四个人物,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他们是怎么样呢?

首先,看看‚我‛,同学们说说文中的‚我‛这个人怎么样?

孝顺,善良的人(如‚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象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为母亲的身体着想,不把母亲当累赘,硬要母亲出来,在初春的好天气里运动运动,对老年人有好处等很尊重老人家的意见,知道母亲伴同‚我‛的日子不会很长,所以很珍惜和母亲在一起的幸福时光。)(‚这样,我们在阳光下„„背起了儿子。‛)

文中的奶奶又是怎样一个人呢?

善解人意,爱护小辈,慈爱亲切(‚母亲本不愿出来的。„„就像我小时候很听她的话一样。‛母亲很害怕自己给儿子、孙子、媳妇造成麻烦,怕成为他们的拖累,所以宁愿一个人在家)(‚但是,母亲摸摸孙儿等

儿子天真活泼,聪明伶俐也非常懂事,在爸爸作出决定后他欣然接受没有一点蛮横无理的态度。(这家人有良好的家风,对孩子疼爱但不溺爱。我们说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父亲就作出了很好的榜样。儿子看到爸爸孝敬奶奶,长大后他也一定会像爸爸一样孝敬自己的父母,俗话说得好‚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言教不如身教‛,从小到大孩子就是在这潜移默化中学会了做人的道理。)

妻子是位慈爱的妈妈和孝顺的儿媳。对丈夫温顺有理,对婆婆尊敬有加,对儿子关怀倍至。在她身上也渗透了尊老爱幼,孝敬父母的高尚情操。

教师总结:本文无论写谁,作者在字里行间都表达一种永恒的情感:亲情。

(五)研读赏析

1.景物的诗意美。如冬去春来,‚大块小块的新绿‛有浓有淡,‚树上的嫩芽也密了‛,‚田里的冬水也咕咕起了水泡‛。这‚新绿‛,这‚嫩芽‛,这‚冬水‛的水泡,分明是春的气息的透露,它显示了不可遏制的生机,这是对生命的高歌,对生命力的礼赞。

2.语言美。小家伙突然大叫起来:‘前面也是妈妈和儿子,后面也是妈妈和儿子。’我们都笑了。‛这两句话充满生活情趣,既表现了小家伙的天真、聪颖,又表现了家庭的幸福、温馨。

3.文章充满了齐读最后一段,体会这段话的含义。

‚我‛和妻子是如何背着母亲、儿子走过那条小路的?为什么说‚我‛背上的同她背上的加起来就是整个世界?

明确:我和妻子都是慢慢地,稳稳地,走的很仔细。一个家庭由老年人、中年人、孩子组成。所以说背起的是整个世界。作者的意思是已经超出了事情本身,实际上就是对老人的尊敬,对孩子的爱护。体现出作者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生命的珍爱。

4、从这一家的散步中,你体会到了什么人间真情?

明确:三代人之间深沉的爱;中年人的责任感;尊老爱幼;一家人的幸福和谐。

5、通过这件事,你悟出了什么道理?

(我们不管做什么事情都应先考虑老人的感受,他们辛苦了一辈子,不容易。文中的‚我‛决定顺从母亲而委屈孩子,原则是一个‚孝‛字。当上有老,下有小,两头无法兼顾时,应该顾老的一头,这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体现,相信同学们一定会让这个种美德在自己的身上绽放光彩。)

(六)课堂小结

一次普通的祖孙三代田间散步,给我传达了浓浓的亲情。文章赞扬了我国人民尊老爱幼的传统美德。文章只选取一个三代同堂的普通家庭一次散步的小事来写,但却表现了一个重大的主题。(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以小见大)。所以同学们对生活中的小事一定要仔细观察,用心感受,才能有真情实感的好文章。通过本文的学习,我希望我们更爱自己的家人,更珍惜亲情,珍爱生命。

作业布臵:查找古今关于孝道故事。板书设计

散 步

莫怀戚 尊老 母 亲 整 个

我 爱

妻子

世 界 儿 子 爱幼

教学反思:

反思这堂课,我更深体会到孔子所言:学而不思则罔。学起与思,思源与疑。教学中引导学生质疑到释疑是思维练习的基本手段,让每一位学生学会自己学习,积极参与学习过程,主动地获取知识和技能,这才能真正落实自主学习的理念。

下载《散步》教学设计(陈静)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散步》教学设计(陈静).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散步教学设计设计

    【理念设计】 新课程强调课堂上学生的主动参与,各种感观全方位的参与,要求课堂上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生活经历与感情体验教学内容与方法的设计要结合学生的特点,与学......

    《散步》教学设计

    《散步》教学设计授课教师:俞红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整体感悟课文内容,通过比较阅读提高审美情趣。过程与方法:学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尊老爱幼......

    散步 教学设计

    散 步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理解词语在具体语境中的含义,仔细揣摩一些语句,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 3、培养尊老爱幼、珍爱亲情、珍爱生命、关爱家庭的......

    《散步》教学设计

    《散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1、领悟文意,感悟亲情。 2、揣摩词句的含义,品味文章的语言美。 教学重点:品味语言,领悟深刻的文意。 教学难点:理解文章蕴含的道理。 教学手段:多媒体......

    散步教学设计

    散步 我解读 深刻的主题 《散步》虽然是一篇只有500多字的散文,但对其主题的的解读却众说纷纭,莫衷一是,特别是在当前提倡多元解读的新课程背景下,就更为喜欢标新立异的人们提供......

    《散步》教学设计

    《散步》教学设计 肇庆四会市会城中学 潘翠珍 教学内容: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教学设想:莫怀戚的《散步》是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略读课文。本单元以......

    散步教学设计[模版]

    七年级语文《散步》教学设计 【设计思想】 散文教学内容的确定,不仅要关注散文的文体特征,还要体现具体作者的“个性”特征,这样学生获得的不仅仅是散文的阅读方法,还有具体作......

    《散步》教学设计

    《散步》教学设计 课例分析: 《散步》是一篇亲情散文。本单元的课文内容都是围绕着有关亲情和家庭生活的。《散步》记叙了一家三代野外散步的生活细节,表现出一家人之间互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