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总结一五篇范文

时间:2019-05-13 08:48:5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总结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总结一》。

第一篇: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总结一

小学教师资格证教育学考试第一章知识点—京师经纬

小学教师资格证的考试与其他的考试相差不多,但是重点、难点就不会相同了,下面是京师经纬教育为大家整理的教育学的知识考点,主要是第一章的知识:从五个方面总结,分别为教育的发展、教育的概念、以及教育的特点等等。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第一章

1、教育发展的五个阶段:

㈠原始社会教的育

㈡奴隶社会的教育 ㈢封建社会的教育 ㈣资本主义教育㈤社会主义教育

2、教育现代化的指导方针:

①贯彻“三个面向” ②实施“科教兴国” ③推进素质教育

3、教育的概念:教育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广义而言,凡属教育者对受教育者所施加的影响,都是教育,包括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学校教育几个方面的影响。从狭义而言,专指学校教育。教育学对教育所下的定义,也是就学校教育而言。

4、现代教育的基本特点:生产性、民主性、科学性、革新性。

5、教育的“三个面向”:

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必须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努力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水平,这是实现我国现代化的根本大计。

6、小学教育的重要性:

一是决定小学教育在整个教育中的基础地位。

二是决定小学教育在儿童发展中的启蒙作用。

7、小学教育基本特征:全民性、义务性、全面性。

京师经纬教师培训机构提供全国各地历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北京教师资格证考前辅导等等全方位教师考试信息,如果想进一步了解,可致电我们:010-56185133、010-56185131、010-56185130

第二篇:自考教育学(一)复习资料

自考教育学

绪论

1.教育学:从内涵上说,“教育学”这个名词在我国基本上有3种含义:一是指所有教育学科门类的名称;二是指一种课程的名称,在这个意义上,“教育学”是各个师范院校所开设的一门带有专业基础性质的课程;三是指一种教材名称,这种教材也就是“作为一门课程的教育学”所使用的教材,其名称也随着课程名称的不同称谓二有所不同。

2.教育学创立的标志:

一从对象而言,教育问题构成一个专门的研究领域,受到了思想家或教育学家们的特殊关注;二从概念和范畴而言形成了专门的反映教育本质和规律的教育概念和范畴以及概念和范畴的体系,三从方法而言,有了科学的研究方法,四从结果方面而言,产生了一些重要的教育学家,出现了一些专门系统的教育学著作,从组织机构而言,出现了专门的教育研究机构。前后经历了二百多年的时间。

第一章

1.教育的定义:教育是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使个体的社会化和社会的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2.学校教育的基本要素:

a.教育者:包括学校教师,教育计划、教材的设计者和编写者,教育管理人员及参加教育活动的其他人员,其中,教师是学校教育者的主体和代表。

b.受教育者:即各级各类学生,也就是教育的对象。

c.教育影响:即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作用于学生的全部信息,即包括了信息传递和反馈的形式,是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第二章——学校

1.学校:是有计划、有组织、有系统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现代社会中最常见、最普遍的组织形式。

2.学校文化:由学校成员在教育、教学、科研、组织和生活的长期活动与发展演变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对外具有个性的精神和物质共同体,如教育和管理观念、历史传统、行为规范、人际关系、风俗习惯、教育环境和制度以及由此而体现出来的学校校风和学习精神。

3.学校管理:是学校管理者在一定的社会环境条件下,遵循教育规律,采用一定的手段和措施,带领和引导师生员工,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资源和条件有效实现学校工作目标而进行的一种组织活动。

4.学校管理的几本方法:行政管理方法、法律方法、思想教育方法、经济方法、学术方法

5.我国中小学管理的基本内容:

A思想品德教育管理

B教学工作管理

C教务行政管理

D总务工作管理

第三章——学生

1.三种主要的儿童发展观:

A遗传决定论

B环境决定论

C辐合论

2.皮亚杰的观点:儿童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演变的建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儿童主体的活动是第一性的,是发展的根本原因,遗传与环境因素只是儿童发展的必要条件。

3.杜威的观点:他反对传统教育脱离实际生活,脱离儿童经验,把儿童当作知识的容器置于被动地位的倾向,提倡关注儿童的参与、以儿童为中心的教育。

第四章教师

1.教师: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名族素质的使命。

2.教师资格的分类:幼儿园教师资格;小学教师资格;初级中学教师和初级职业学校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高级中学教师资格;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级中学文化课、专业课教师资格;中等专业学校、技工学校、职业高级中学实习指导教师资格;高等学校教师资格。

3.教师资格条件:

(1)必须是中国公民

(2)必须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

(3)必须具有规定的学历或者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

(4)必须具有教育教学能力

4.教师的职业素质要求:文化素养和科学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职业道德素养

5.文化素养与学科专业知识:

1)具有所教学科的全面而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2)具有广博的文化科学知识与多方面的兴趣和才能

5.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

1)教师必须具有教育理论知识,并有把它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2)教师要具有观察儿童和进行教育科学研究的能力

3)教师必须具有较强的教学组织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4)教师要具有运用教育机智处理各种突发问题的能力

6.职业道德素养:

1)忠于人民教育事业,甘于在教师岗位上无私奉献

2)热爱学生,是教师热爱教育事业的集中体现

3)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7.教师资格的认定机构:是指依法负责认定教师资格的行政机构或依法委托的教育机构。

8.教师资格认定程序:

1)提出申请2)受理3)颁发证书

9.教师培训的含义:

教师培训是指专门教育机构为提高教师的素质、能力对在职教师进行的一种继续教育;

10.教师考核:

是指各级各类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依法对教师进行考察和评价。教师考核制度是教师规范化管理制度的重要组织部分。

第五章——教育目的1.教育目的:就是教育活动所要培养人才的总的质量标准和规格要求,也是教育活动的依据和评判标准、出发点和归属。

2.教育活动有广义与狭义之分。教育本身就是一种活动。广义的教育活动泛指影响人的身

心发展的各种教育活动,狭义的教育活动主要指学校教育活动

3.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

1)我国教育目的以马克思主义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指导思想

2)我国教育目的有鲜明的政治方向

3)坚持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第六章——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

1.德育: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成长的价值环境,促使他们在道德、思想、政治等方面不断建构和提升的教育活动。

2.智育:是教育者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

3.体育:是指以发展体能、锻炼体魄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4.美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立美的功能,从而促进他们追求人生的情趣与理想境界等为目标的教育活动。

5.技能:是指在练习的基础上形成的按照某中规则或操作程序顺利完成智慧任务或身体协调动作的能力。

第七章——课程

1.课程:课程是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引导下,受教育者在教学活动中所获得的经验,这些经验是教育者按照一定的社会需要和受教育者身心发展水平,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安排的。2简述知识与能力的关系:

答;知识与能力之间存在着内在关系,不能截然分开。首先,能力是获取知识的必要条件。其次知识是能力形成和提高的基础。但是知识与能力又各自具有独立性,知识在量上的积累并不必然地导致能力的提高,能力的形成除了与知识相关外,还有自己的规律和特征。将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真正统一起来,一个必要解决的任务就是建立起不同的学习方式。能力的提高与发展,只能通过活动实现。

3.课程的一般范畴:课程目标、课程内容、课程结构。

4.课程目标的垂直分类:

1)课程的总体目标——教育目的2)学科的(领域的)课程目标

3)课程目标

5.课程设计的三个层次:

1)宏观的课程设计工作。

2)中观的课程设计工作。

3)微观的课程设计工作。

第8、9章

1.教学:是教师教、学生学的统一活动。在这个活动中,学生不但掌握了一定的知识和技能,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并形成了一定的思想品德。

2.教学的任务:

1)传授和学习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2)在这个基础上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

3)在这个活动过程中培养学生共产主义世界观和道德品质。教学模式:教学模式以某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一定的教学实践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的各个成分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的和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形式。4教学模式的分类:

1)师生系统地传授和学习书本知识的模式。

2)教师辅导学生从活动中自己学习的模式。

3)折衷于两者之间的教学模式。

5.教学原则:是根据教育、教学目的,反映教学规律而制定的指导教学工作的基本要求。

6.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原则体系:

1)直观性原则2)启发性原则3)系统性原则4)巩固性原则5)量力性原则6)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7)理论联系实际原则8)因材施教原则

7.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组织形式是教学的空间结构和时间序列的统一,就是教师以什么样的组织形式将学生组织起来,通过什么样的形式与学生发生联系,教学活动按照什么样的程序展开,教学时间如何分配和安排等问题。

8.班级授课制的特征:班、课、时。

9.谈话法:谈话法是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借助启发性问题,通过口头回答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活动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

10.讨论法: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围绕某个问题发表和交换意见,通过相互之间的启发、讨论、商量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

11.实验法:是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操作,观察和研究这种操作引起的现象和过程,以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

12.教学工作实施的一般过程:

1).备课(钻研教材、了解学生、设计教学过程)

2.)上课(教学目的明确、教学内容正确、教学方法适当、教学过程紧凑、学生主体性充分发挥)

3.)作业的布置和批改(内容符合、分量适当、明确要求、及时批改)

4.)课外辅导

第十章——学生集体与集体教育

1.集体:集体是一个有意识地加以组织的群体,是具有共同规范、共同活动目的和共同活动组织的整体。

2.班级:班级指依据一定的标准,将程度相同或相近的学生聚集在一起,并对其进行统一内容教学的一种组织形式。

第十一章——学校咨询与辅导

1.学校咨询:是指学校咨询工作者直接或间接地帮助学生克服学习和发展过程中的困难,以及对有关心的心理和行为障碍进行诊断矫治的过程。

2.学校咨询与辅导的基本任务:缺陷矫正、早期干预、问题预防、发展指导。

3.咨询活动的基本原则:

1)积极关注和信任来访学生

2)充分支持和鼓励来访学生

3)注重来访学生的的主动参与

4)严格为来访学生保密

4.主要咨询方法:

1)着重调整情感的方法(鼓励表达、深入共感、身体放松)

2)着重训练行为的方法(系统脱敏法、行为契约、模仿学习)

3)着重改变认知的方法

第十二章——教育测验与评价

1.测验:测验是对于知识水平、情意状态、运动技能等的数量化测定,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的测验仅指一份测验卷子,而广义的测验指编制试题、施测、评分到报告成绩的全过程。

2.测验的类型:

1)安置性测验、形成性测验、诊断性测验和总结性测验。

2)标准化测验和教师自编测验

3)成就测验和学能测验

4)常模参照性测验和标准参照性测验

3.教学测验的编制和实施:

1)确定试题内容(确定知识点、确定知识水平、设计双向细目表)

2)选择试题类型

3)评分

4.中小学教育评价的类型:

1)相对评价和绝对评价

2)形成性评价和绝对评价

第十三章——教育法制

1.法律责任:是指教育法律关系的主体违反了法律规定的义务时,在法律上应当承担的责任,是由于违反教育法规定的行为所产生的一种法律后果。

2.法律救济:是指依据法律对权利冲突的解决。

3.教师申诉制度:是指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及其有关政府部门做出的处理不服,或对侵犯其权益的行为,依照《教师法》的规定,向主管的行政机关申诉理由,请求处理的制度。

4.学校事故:分为意外事故和过错事故。

第三篇: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

教育学名词解释

1、教育学——是通过研究教育现象来

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是教育科学体

系中的一门基础学科。

2教育科学——指研究教育规律的各

门教育学科的总称。

3教育规律——是教育、社会、人之

间和教育内部各因素之间内在的本质的联系和关系,具有客观性、必然性、稳定性、重复性。

4、教育学的任务——是通过对教育现

象的研究,来探索和揭示教育的客观

规律,从而为教育实践活动提供科学

理论依据。

5、义务教育——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

予以规定的每个人都必须接受的一定

程度的教育。

6、教育——是有意识的以培养人为直

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8、遗传素质——是先天继承下来的,与生俱有的生理特点和解剖特点。

9、教育目的——是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为一定社会需要的人的总目标、总要

求,是所培养的人应达到的最终标准。

10、全面发展教育——就是“为促使人的身心得到全面发展而实施的教育。”

11、“个人全面发展”——指人们有目的地联合起来,控制、利用合发展由

资本主义生产提供的物质基础,并消

除其历史造成的自发性和盲目性,克

服和消除那些以私有制为核心展开的人的发展中的矛盾,从而达到个人智

力和体力的统一,物质劳动、精神劳

动和享受的统一,生存和发展的统一,使个人的天资和潜能、兴趣和才能得

到前所未有的充分发展,使个人的身

心、精神、才能、个性全面而和谐的发展。

12、素质——指的是人所具有的稳定

21、德育原则——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工作进行全面安排和规划的指导性文的内在的基本品质资质、特点特征等。德育时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件。

13、素质教育——是按照中国社会主

22、德育方法——指为了完成德育的31、教学方法——是教师和学生在教义现代化建设的要求和教育对象身心目的任务和实施德育内容所采取的具学活动中,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发展的特点,来发掘教育对象的身心体手段。的手段和方式的总称,它包括教师教发展潜能,弘扬其主体精神,促进其

23、知行统一原则——又称理论与实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是师生相互身心全面、和谐发展的教育。际相结合的原则。在德育过程中,既联系的方式,是教法和学法的辩证统

14、应试教育——是一种以升学为唯要对学生进行马列主义基本理论教一。一目的,围绕应考科目去开展学校活育,又要引导他们久进行实际锻炼,动的,片面的选拔淘汰教育。把理论教育与组织实践活动、提高思

15、教师——是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想认识和培养道德行为习惯结合起专业人员,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来,使学生成为知行统一、言行一致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提高民族的一代新人。素质的使命的人。

24、自我教育法——是指导学生自己

15、师生关系 ――是学校中最基本的教育自己,以形成社会所要求的思想人际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教育教品德的方法。学法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育任务而

25、德育过程——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结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社会的思想政治观点、道德行为和受

16、师德——教师的职业道德。是教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目的师在教育活动中必须履行的行为规范有计划有组织地施加系统的影响,使和道德准则。从本质上讲,它是一定受教育者逐步形成教育者所期望的思社会或阶级道德的一种具体、特殊的想品德的过程。表现形式。

26、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德育任

17、师生关系——是指教师与学生在务、德育内容与受教育者原有的思想教育、教学过程中为完成共同的教育品德发展水平之间矛盾,是德育过程任务而结成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关系。的基本矛盾。

19、癸卯学制——1903年修改为癸卯

27、课程—广义的课程是指学生在校学制,这是我国近代学校教育制度的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狭开始。它以日本的学制为蓝本,并保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留了封建科举制度的残余,以读经尊

28、教学——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孔为教育宗旨。其特点是学习年限长。有组织地指导学生学习系统地科学文20、德育——是教育者根据一定的社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促进其身会要求和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心全面发展的一种教育活动,是教师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和学生学的双边活动。教育者施加思想、政治和道德影响,30、课程计划——又称教学计划。是并通过受教育者积极的认识、体验、根据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育任务,由身体力行,以形成他们的思想品德的政府主管部门制订的对学校教育教学活动。

第 1 页

第四篇:Etmgnq中学教育学复习资料一

生活需要游戏,但不能游戏人生;生活需要歌舞,但不需醉生梦死;生活需要艺术,但不能投机取巧;生活需要勇气,但不能鲁莽蛮干;生活需要重复,但不能重蹈覆辙。

-----无名

中学教育学复习资料一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中学教育是培养合格公民的基础教育。从培养目标看,它是以____________为目的而进行的不定向、非专门性的教育。从教育内容看,中学教育主要是实施基础的________________教育和____________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合格公民。

2.____是普及和提高全社会文化水平的根本途径。

3.________________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因素和动因。

4.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有三种行为必须到位。这三种行为分别是党政领导统筹行为、__________________、家长和社会的配合支持行为。

5.中学生集体是指为了实现教育目标,按一定原则组织起来的____________,它是学生共同学习、生活的组织形式。

6.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是________________的专业人员,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

7.____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8.由于对____、____、____这三个决定或制约课程的因素的关注程度不同,因而形成了不同的课程理论流派。

9.________,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课程计划,它是课程的总体规划和课程安排的具体形式。

10.____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学习的一种教育活动。11.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素质教育

2.活动课程

3.教学模式

4.“三结合”教育合力

三、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1.当代教育有哪些基本特征?

2.中学教育有哪些特点?

3.现代师生关系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4.中学德育有哪些基本原则?

5.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体现在哪些方面?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怎样认识和构建新型的现代师生关系?

2.面对新形势和当代中学生的特点,怎样才能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复习资料一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5分)

1.提高国民素质 普通文化科学知识 公民基本素质 2.教育

3.个体的主体性作用 4.学校的主体实施行为 5.学生正式群体 6.履行教育教学职责 7.德育

8.学科 学生 社会 9.课程设置 10.教学

11.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20分)

1.素质教育就是以培养和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它以儿童兴趣的发展为中心,是围绕儿童从事某种活动的动机组织的课程,强调在参与活动中获得经验和体验。

3.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的比较典型的、稳定的教学程序或阶段。

4.“三结合”教育合力是指学校、家庭、社区三方面教育在方向上统一要求,作用上相互补充,时空上密切衔接,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家庭教育为基础,社区教育为依托的共同育人的力量。

三、简答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1.教育成为社会发展中的战略重点;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日益紧密结合;教育个性化、多样化;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国际化。

2.中学教育的基础性;教育对象的全民性;教育内容的全面性;教育阶段的过渡性。3.民主平等;尊师爱生;相互激励;教学相长。

4.坚持正确方向;坚持育人为本;坚持知行统一;坚持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坚持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坚持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坚持优化小环境与改善大环境相结合。

5.热爱教育,忠诚教育,献身人民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尊重学生,诲人不倦;严于律已,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学而不厌,刻苦钻研,虚心求进;团结协作,尊重集体,互勉共进。

四、论述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1.现代师生关系的特征:民主平等;尊师爱生;相互激励;教学相长(4分)。制约师生关系的因素:社会文化观念,教育思想观念,教师素养(3分)。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三个阶段:初建阶段,深化阶段,巩固、发展阶段(7分)。综合评价(1分)。

2.德育的针对性就是要主动适应国内外新形势的要求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根据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的放矢地开展德育工作(2分)。德育的实效

性指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和效应,是德育的生命力的体现(2分)。增强德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树立素质教育的德育观;构建系列化的德育内容体系;以学生生活需要作为德育的起点;拓宽德育渠道,形成立体化德育网络;采用多样化的德育方式方法;探讨科学规范的德育评价标准和机制;充分发挥师德作为德育资源的作用;强化德育过程的反思和管理(10分)。综合评价(1分)。

中学教育学复习资料二

一、填空题(15空,每空1分,共计15分)

1、中学教育是培养合格公民的基础教育。从培养目标看,它是以______为目的而进行的不定向、非专门性的教育。从教育内容看,中学教育主要是实施基础的________教育和______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为社会主义国家的合格公民。

2、__是普及和提高全社会文化水平的根本途径。3、________是人的发展的内在因素和动因。4、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有三种行为必须到位。这三种行为分别是党政领导统筹行为、_________、家长和社会的配合支持行为。

5、中学生集体是指为了实现教育目标,按一定原则组织起来的______,它是学生共同学习、生活的组织形式。

6、教师专业化是指教师是________的专业人员,具有自己独特的职业要求和职业条件,有专门的培养制度和管理制度。

7、__是素质教育的灵魂。

8、由于对__、__、__这三个决定或制约课程的因素的关注程度不同,因而形成了不同的课程理论流派。

9、____,即我们通常所说的课程计划,它是课程的总体规划和课程安排的具体形式。

10、__是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指导学生学习的一种教育活动。11、教育评价的根本目的在于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4题,每题5分,共计20分)1、素质教育(空5行)2、活动课程

(空3行)

3、教学模式(空3行)4、“三结合”教育合力

(空4行)

三、简答题(5题,每题7分,共计35分)1、当代教育有哪些基本特征?

(空3行)

2、中学教育有哪些特点?(空2行)

3、现代师生关系的主要特征有哪些?(空2行)

4、中学德育有哪些基本原则?

(空4行)

5、良好的教师职业道德体现在哪些方面?

(空4行)

四、论述题(2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1、怎样认识和构建新型的现代师生关系?(空15行)

2、面对新形势和当代中学生的特点,怎样才能增强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空15行)

复习资料二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15空,每空1分,共计15分)

1、提高国民素质 普通文化科学知识 公民基本素质 2、教育

3、个体的主体性作用 4、学校的主体实施行为 5、学生正式群体 6、履行教育教学职责 7、德育

8、学科 学生 社会 9、课程设置 10、教学

11、促进教育的改革与发展

二、名词解释(4题,每题5分,共计20分)

1、素质教育就是以培养和提高人的素质为目的的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

2、活动课程又称经验课程,它以儿童兴趣的发展为中心,是围绕儿童从事某种活动的动机组织的课程,强调在参与活动中获得经验和体验。

3.教学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教学思想或教学理论指导下建立起的比较典型的、稳定的教学程序或阶段。

4、“三结合”教育合力是指学校、家庭、社区三方面教育在方向上统一要求,作用上相互补充,时空上密切衔接,形成以学校教育为主导,家庭教育为基础,社区教育为依托的共同育人的力量。

三、简答题(5题,每题7分,共计35分)

1、教育成为社会发展中的战略重点;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生活日益紧密结合;教育个性化、多样化;构建终身教育体系和学习型社会;教育信息化促进教育现代化、国际化。

2、中学教育的基础性;教育对象的全民性;教育内容的全面性;教育阶段的过渡性。3、民主平等;尊师爱生;相互激励;教学相长。

4、坚持正确方向;坚持育人为本;坚持知行统一;坚持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坚持集体教育与个别教育相结合;坚持自律与他律相结合;坚持继承和创新相结合;坚持优化小环境与改善大环境相结合。

5、热爱教育,忠诚教育,献身人民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尊重学生,诲人不倦;严于律已,以身作则,为人师表;学而不厌,刻苦钻研,虚心求进;团结协作,尊重集体,互勉

共进。

四、论述题(2题,每题15分,共计30分)

1、现代师生关系的特征:民主平等;尊师爱生;相互激励;教学相长(4分)。制约师生关系的因素:社会文化观念,教育思想观念,教师素养(3分)。建立良好师生关系的三个阶段:初建阶段,深化阶段,巩固、发展阶段(7分)。综合评价(1分)。

2、德育的针对性就是要主动适应国内外新形势的要求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根据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思想品德形成的规律,有的放矢地开展德育工作(2分)。德育的实效性指德育工作的实际效果和效应,是德育的生命力的体现(2分)。增强德育的针对性与实效性需要从以下方面着手:树立素质教育的德育观;构建系列化的德育内容体系;以学生生活需要作为德育的起点;拓宽德育渠道,形成立体化德育网络;采用多样化的德育方式方法;探讨科学规范的德育评价标准和机制;充分发挥师德作为德育资源的作用;强化德育过程的反思和管理(10分)。综合评价(1分)。

第五篇:自考教育学(一)考试复习资料

教育: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促进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教育影响:即教育过程中教育者作用于学生的全部信息,既包括了信息的内容,也包括了信息的传递与反馈的形式,是形式和内容的统一。

教育方针:又称教学计划,是根据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的学校的教育任务,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制定的有关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课程标准:根据教学计划,以纲要形式编订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教育指导性文件,他规定学科的教材范围、教材体系、教学进度、教学法上的基本要求。

学制:即现代学校制度,是把学校教育机构纵横联系、统一和协调起来,形成一个幼儿、青少年、成人教育纵横贯通,学校、社会、家庭密切配合的一体化学校教育机构网。学校:是一种古老的、广泛存在的社会组织,它始于人类知识的传播及其传播的专业化要求,是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重要场所,是现代社会中最常见最普遍的组织形式。

学校文化:是指由学校成员在教育、教学、科研、组织和生活的长期活动与发展中演变过程中共同创造的,对外具有个性的精神和物质的共同体。

学校仪式:是学校的某种固定化的活动程序和仪式,包括开学典礼、毕业典礼、升旗仪式和体育比赛的各种仪式等。

学校绩效:是指学校功能发挥所产生的实际效果,是管理有效性的重要标志。教师聘任制度:聘任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前提下,由学校或者教育行政主管部门根据教学岗位设置,聘请有资格的公民担任相应教师职务的一项教师任用制度。

德育:是教育工作者组织适合德育对象品德成长的价值环境,促进他们在道德、思想、政治等方面不断建设和提升的教育活动。

智育:是教育者创设一定的情境以提升教育对象的智慧水平为目标的教育。体育:在学校教育中有意识地促进学生体质、体能、体魄发展的教育活动。

美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审美、立美能力,从而促使他们追求人生的情趣与理想境界等为目标的活动。

课程:在教育者的指导下,受教育者在教学活动中所获得的经验,这些经验是由教育者按照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水平,有计划、有目的地组织安排的。

集体:是一个有意识地加以组织的群体,是具有共同规范、共同活动目的和共同活动组织的整体。

教学组织形式:教学的空间结构与时间序列的统一。

教学手段:教学活动中师生互相传递信息的工具、媒介或设备。

教学模式:以某种教学理论为指导,以一定的教学理论为基础形成的,教学活动的各个部分按照一定的要求和程序整合而成的比较固定的、具有典型性的教学实践形式。讲授法:教师运用口头语言向学生系统地传授知识方法。

谈话法:教师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借助启发性问题,通过口头回答的方式,引导学生通过比较、分析、判断等思维活动获取知识的方法。讨论法: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围绕某个问题发表和交换意见,通过相互之间的启发、讨论、商量获取知识的教学方法。

实习作业法:是学生根据教师布置的任务,在课上或可为进行实际操作,将已经学过的知识运用于实践的教学方法。

暗示教学法:指广泛的利用环境的暗示信息,充分利用人的可暗示性,使理智与情感统一,有意识功能与无意识功能统一,尤其是调动和挖掘大脑。

小组合作学习:以异质小组为基本形式,以小组为主体,以小组成员合作性活动为机制,以小组目标达成为标准,以小组成绩为奖励依据的教学组织形式。形成性测验:是针对某一教学单元而设计的、在教学过程中进行的测验,其目的不在于评定学生,而是为了调控教学。

诊断性测验:指能够反映学习中的常见的错误,诊断学习困难,特别是找到困难的成因的测验。

学能测验:又称学能倾向测验,它考察学生在课程学习中所获得的能力,与学业成就有较大关系。

信度:指测验结果的前后一致,表现了分数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效度:指测验的有效性,即一个测验能测到预先想测的知识和能力的程度。教育评价:就是利用所有可行的评价技术手段来评量教育所期望的一切效果。又可分为广义、狭义两种。广义的教育评价包括对于教育活动的一切方面的评价,狭义的教育评价主要是对学生发展的评价。

问题预防:就是指在可能的问题发生之前,主动开展各种形式的工作,提高学生应付将来问题的能力。

学校事故:是指在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以及虽然在学校和其他教育机构之外,但是在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组织的活动中发生的,由于学校、教师的疏忽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而导致学生人身伤害的事故。

教育法:位于我国教育法体系的第一个层次,是以宪法为依据制定的基本法律,主要规定我国教育的基本性质、地位、任务、基本法律原则和基本教育制度等,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定。

教师申诉制度:是指教师对学校或其他教育机构或有关政府部门做出的处理不服,或对侵犯其权益的行为,依照《教师法》的规定,向主管的行政部门申诉理由,请求处理的制度。学生申诉制度: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对学校给予的处分不服,或认为学校和教师侵犯了其合法权益而向有关部门提出要求重新作出处理。

法律救济:是指依据法律对权利冲突的解决,也就是说,当公民的权利受到侵害时,可以从法律上获得自行解决,或请求司法机关及其他机关给予解决,使受损害的权益得到补救。

现代教育的主要特征:

公共性;生产性;科学性;未来性;国际性;终身性 确定教育目的的客观依据:

受社会生产力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的制约;受一定的社会经济和政治制度的制约;必须考虑历史发展的进程;受教育者身心发展的规律 落实我国教育目的必须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教育目的与教育目标的关系;德智体美诸育之间的关系;全面发展与因材施教的关系;全面发展与职业定向的关系 教育目的的基本特征:

指导思想;政治方向;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统一 教育目的的主要功能: 导向,调控,评价 学校公益性:

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以营利为目的举办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教育必须与宗教实行分离 教师资格应具备的条件:

中国公民;思想道德品质;规定的学历,认证;教育教学能力 教师专业化:

1、具备专门的知识技能

2、以奉献和服务精神为核心理念的职业道德

3、具有为学生和社会所公认的复杂知识技能的权威的影响力

4、具有充分的自制和自律性,有正事的专业组织对行业服务、培训及资格认证进行管理 任职条件:

1、教师资格;

2、遵纪守法,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为人师表;

3、教育教学水平,学术水平;

4、学历,工作年限;

5、身体健康 封建教育:

目的,性质,内容,方法,体系 资本主义教育:

目的;制度;课程结构;师生关系;教育学 人的全面发展的具体内涵:

1、两个层次:劳动能力,克服片面性;

2、个性自由和全面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人全面发展学说的灵魂。

皮亚杰的儿童发展观:

1、儿童的发展是以发展主体的自我调节为机制的自我演变过程

2、儿童的主体活动才是发展的真正起因

3、儿童的发展是一个不断演变的建构过程 当代儿童发展观的基本内涵:

1、儿童的发展是以个体的生物遗传素质为基础的

2、儿童的发展蕴含于儿童主体的活动之中

3、实现发展是儿童的权利 德育的基本内容:

1、基本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教育;

2、公民道德和政治品质的教育;

3、世界观人生观和理想的基本教育。

一节好课的标准:

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过程;学生主体性 班主任的作用:

学校对学生教育管理的具体执行者;班集体内教育和教学活动的核心;联系学校、家庭及社会的纽带。

班主任促进班集体全体成员的全面发展:

培养班风;树立学风;指导班级组织工作;组织体育、卫生保健工作;评定学生操行;与家长联系

建立良好的学生集体:

善于向学生提出教育要求;树立明确的共同目标,建立一支好的学生干部队伍,培养健康的集体舆论

班级组织建构的原则:

有利于教育的原则;目标一致的原则;有利于身心发展的原则。尊重和发挥儿童主体性应遵循的原则:

尊重学生的感受;尊重学生的选择;发挥学生的创造性 教学组织形式:

分层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小班教学 美育任务:

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创造美;追求人生趣味和理想境界的能力 体育主要任务:

增强学生体质;提高运动素养;培养体育兴趣 讲授法:

优点:效率,教师主体性,互相启发

缺点:不利于主体性发挥;缺乏实践和探索性学习;缺乏灵活性;不利于因材施教;难于保证学生之间展开真正的相互交流和启发 思想与科学性统一的原则:

坚持正确的方向;严格遵守职业道德;实事求是;讲究教学艺术 启发性原则:

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 因材施教原则要求:

充分了解学生;尊重学生的差异;面向每一个学生。系统性原则(循序渐进原则):

按照教学大纲(课程标准)的顺序教学;教学必须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简到繁;根据具体情况调整教学进度、增删内容 中小学教育评价的主要内容:

学生发展评定;教师授课质量评价;课程和教材评估 测验编制:

确定试题内容;选择试题类型;评分;测验分析的解释 教师应当具有的职业素养:

文化素质与学科专业知识;教育理论知识与技能;职业道德素养 教师职业道德素养:

忠于人民的教育事业,热爱学生,严于律己,为人师表 学校的咨询与辅导的主要工作:

缺陷矫正;早期干预;问题防预;发展指导 泰勒的课程设计模式:

教育目标;教育经验;组织教育经验;课程评价(确定评价目标;确定评价情境;设计评价手段;利用评价结果)集体的作用:

1、集体通过有机体的组织对其成员施加影响,可以起到教师起不到的作用。

2、集体组织活动比教师个人对学生教育的范围大、内容丰富、方法多样灵活,学生易于接受。

3、集体的教育影响是通过舆论实现的。集体舆论起着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学校咨询与辅导的主要工作: 学生、班级、顾问、学校、社区 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顺序性,不平衡性,阶段性,个别差异性,分化与互补的协调性

下载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总结一五篇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教育学复习资料总结一五篇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学复习资料

    .. 教育学复习资料 第1题 分 提出先行组织者策略的是 A、奥苏贝尔B、斯金纳C、皮亚杰D、维果茨基 答案:A 第2题 分 在整个教育体系中处于基础地位的是 A、大学教育......

    教育学复习资料

    田园诗歌的杰作,人性至善之赞歌 ——《边城》教学设计 课型:品读课 高二必修五教材:沈从文的《边城》节选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学生整体感知课文,理解文章大意;(2)积累一些优......

    教育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 1、 现代学校教育:20世纪以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教育。 2、 学制:制度化了的公共教育系统的体制,对各级各类教育机构的总体制度、性质、任务 和正常运行机制......

    教育学复习资料

    教育学 1、什么事教育的质的规定性? 1)教育的产生,就是为了传递生产经验和社会经验 2)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现象,其他动物没有 3)教育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 4)教育的本质就是有......

    2012教育学复习资料

    1.如何建立良好的班集体? 班级是学生学习,生活和成长的重要场所,班级管理是以班集体为基础展开的。因此,建设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是班级管理的核心工作,也是班主任主要劳动成果的......

    教育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教育学概述 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教育现象:人类各种教育活动的外在表现形式。 教育学的产生和发展 1. 孔子:办学校、设六艺,因材施教 2. 苏格拉底:产婆术 3. 《学记》蔵......

    教育学复习资料

    考试题型: 1、填空 一空一分 2、判断一题一分 3、简答题一句一分 4、论述一句二分 第一章教育与教育学(填空和判断) 1、广义的教育:是指增进人们的知识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

    教育学复习资料

    1.教育:是个人与社会之间进行的主体间性的文化创生传递的特殊社会交往活动,是个体社会化和社会个性化的实践活动。 2.西方教育学的萌芽:柏拉图《理想国》、昆体良《雄辩术原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