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强化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开拓职中德育的新途径
强化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开拓职中德育的新途径##县**职中党支部根据当前中学德育工作的要求,结合职中办学宗旨和当前中学生的思想实际,进一步加大政治教育的力度,以党的基本知识为主要教育内容,开办业余党校,积极在青年学生中发展党员,开拓了职业高中在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新途径。近五年来,通过业余党校培育入党积极分子1696人,其中向党组织递交
入党申请书968份,发展新党员150人。其作法是:
一、提高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到在职高生中发展党员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通知》强调,“中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爱祖国,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在这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并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成为坚实的共产主义者”。通知中指出的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任务分为两个层次,基本的是“造就好公民”,高层次的是培养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优秀分子。党支部通过认真学习《通知》,充分认识到,强化职高生党的基本知识教育,积极慎重发展党员是当前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目标。我国已顺利加入WTO,二十一世纪影响国际市场战略优势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讲政治”、“有正确的政治方向”、“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的共产主义觉悟。中等职业教育要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技巧熟练、作风良好、训练有素的劳动大军和中初级技术人才、管理人才。职高学生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可塑性很强的黄金时代。在这种时候,对他们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灌输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他们是比较容易接受的。从国际比较,帝国主义照旧把中国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第三、第四代人身上,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和平演变和反和平演变的斗争将长期存在。吸取前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教训,务必在青年人中培养大批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必须从青少年抓起,在他们纯净的心理筑起反对和平演变的钢铁长城。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什么时候加强了党的教育,什么时候党员带动人民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就会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再根据南江的具体情况,特别是农村,党的观念淡薄,党的队伍老化,文化层次偏低,对新科技、新观念难以接受。如何能跟上突飞猛进的改革开放新形势呢?迫切需要有文化、有知识的年轻人来增加兴学连续新鲜血液。党支部反复分析、研究,在职高生中加强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培养一批不但有科学文化知识,更有共产主义觉悟的新型人才,迫在眉睫。否则的话,职业教育就偏离了办学方向,违背了办学宗旨。基于这样的认识,支部于1993年初成立了业余党校。学校党支部书记亲自抓,政教处制订落实业余党校的教学计划、教学制度、教学人员、教学内容。业余党校的学员由团支部推荐,班主任老师同意,政教处批准。
二、强化党的基本知识教育,激发职高生的爱国情感,坚定共产主义信念。业余党校每周星期四下午课外活动学习一个小时,从不间断,由学校党支部聘请上级党组织的领导、政治课教师、中共党员为业余党校教员。在教学中,以党史为经,以党章为纬,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主要选用《中国共产党章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庆祝大会的讲话》、《关于党内生活的若干准则》、《党的十六大政治报告》、《邓小平文选》、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理论为教材,以青年教职工和全体职高学生为主要对象,以业余党校为主要阵地,以入党积极分子为重点,多层次多种形式反复进行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任务、目标、地位、作用、党员的权利和义务等基本知识教育。每月进行一个专题演讲,如“长征为什么会胜利”、“抗日战争中的中国共产党”、“焦裕禄是我学习的榜样”、“雷锋精神鼓舞了我”等。每学期结束进行一次考试,考试成绩达不到80分,视为学习成绩不合格。每年的七·一都要进行党的基本知识竞赛,以班为单位组成代表队,参加全校的竞赛活动。校园广播站每2月开展一周的党的基本知识教育的广播讲课,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坚持正确灌输为主,结合批判当前的典型错误观点,以增强基本教育的时效性,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深入人心。时事政治课以活生生的事例论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性,实践“三个代表”、“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意义。在党的基本知识教育中,注意做到三个结合:即,普通的教职工教育,职高生教育和重点教育(入党积极分子)相结合,对党章的辅导讲课,校园广播站的党课教育周是全校师生都听,但对入党积极分子则经常性的指定培养联系人进行过别谈话,指定专题发言等;理论知识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学校重点进行理论知识和党史教育,把入党积极分子放到社会这个大课堂去,送科技下乡,给农民讲种、养专业知识课,定点帮助几户农户脱贫致富奔小康,还组织他们给学校附近的村民嫁接果树,指导科学养猪,搞
第二篇:强化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开拓职中德育的新途径(共)
强化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开拓职中德育的新途径
##县**职中党支部根据当前中学德育工作的要求,结合职中办学宗旨和当前中学生的思想实际,进一步加大政治教育的力度,以党的基本知识为主要教育内容,开办业余党校,积极在青年学生中发展党员,开拓了职业高中在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新途径。近五年来,通过业余党校培育入党积极分子1696人,其中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968份,发展新党员150人。其作法是:
一、提高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到在职高生中发展党员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中共中央关于改革和加强中小学生德育工作的通知》强调,“中学德育工作的基本任务是把全体学生培养成为爱祖国,具有社会公德、文明行为习惯的遵纪守法的好公民,在这基础上引导他们逐步确立科学的人生观、世界观,并不断提高社会主义思想觉悟,使他们中的优秀分子成为坚实的共产主义者”。通知中指出的中小学德育工作的任务分为两个层次,基本的是“造就好公民”,高层次的是培养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优秀分子。党支部通过认真学习《通知》,充分认识到,强化职高生党的基本知识教育,积极慎重发展党员是当前中学德育工作的主要目标。
我国已顺利加入wto,二十一世纪影响国际市场战略优势的重要因素之一就是劳动者的整体素质,其中最重要的就是“讲政治”、“有正确的政治方向”、“为共产主义而奋斗终身”的共产主义觉悟。中等职业教育要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技巧熟练、作风良好、训练有素的劳动大军和中初级技术人才、管理人才。职高学生正处在长知识、长身体、可塑性很强的黄金时代。在这种时候,对他们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灌输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他们是比较容易接受的。
从国际比较,帝国主义照旧把中国和平演变的希望寄托在第三、第四代人身上,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的渗透与反渗透,颠覆与反颠覆,和平演变和反和平演变的斗争将长期存在。吸取前苏联解体、东欧剧变的教训,务必在青年人中培养大批坚定的共产主义战士。必须从青少年抓起,在他们纯净的心理筑起反对和平演变的钢铁长城。中国共产党80多年的经验告诉我们什么时候加强了党的教育,什么时候党员带动人民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就会攻无不克,战无不胜。
再根据南江的具体情况,特别是农村,党的观念淡薄,党的队伍老化,文化层次偏低,对新科技、新观念难以接受。如何能跟上突飞猛进的改革开放新形势呢?迫切需要有文化、有知识的年轻人来增加兴学连续新鲜血液。党支部反复分析、研究,在职高生中加强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培养一批不但有科学文化知识,更有共产主义觉悟的新型人才,迫在眉睫。否则的话,职业教育就偏离了办学方向,违背了办学宗旨。基于这样的认识,支部于1993年初成立了业余党校。学校党支部书记亲自抓,政教处制订落实业余党校的教学计划、教学制度、教学人员、教学内容。业余党校的学员由团支部推荐,班主任老师同意,政教处批准。
二、强化党的基本知识教育,激发职高生的爱国情感,坚定共产主义信念。
业余党校每周星期四下午课外活动学习一个小时,从不间断,由学校党支部聘请上级党组织的领导、政治课教师、中共党员为业余党校教员。在教学中,以党史为经,以党章为纬,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主要选用《中国共产党章程》、《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80周年庆祝大会的讲话》、《关于党内生活的若干准则》、《党的十六大政治报告》、《邓小平文选》、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理论为教材,以青年教职工和全体职高学生为主要对象,以业余党校为主要阵地,以入党积极分子为重点,多层次多种形式反复进行中国共产党性质、宗旨、任务、目标、地位、作用、党员的权利和义务等基本知识教育。每月进行一个专题演讲,如“长征为什么会胜利”、“抗日战争中的中国共产党”、“焦裕禄是我学习的榜样”、“雷锋精神鼓舞了我”等。每学期结束进行一次考试,考试成绩达不到80分,视为学习成绩不合格。每年的七·一都要进行党的基本知识竞赛,以班为单位组成代表队,参加全校的竞赛活动。校园广播站每2月开展一周的党的基本知识教育的广播讲课,针对学生的思想实际,坚持正确灌输为主,结合批判当前的典型错误观点,以增强基本教育的时效性,使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深入人心。时事政治课以活生生的事例论证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正确性,实践“三个代表”、“建设小康社会”的现实意义。
在党的基本知识教育中,注意做到三个结合:即,普通的教职工教育,职高生教育和重点教育(入党积极分子)相结合,对党章的辅导讲课,校园广播站的党课教育周是全校师生都听,但对入党积极分子则经常性的指定培养联系人进行过别谈话,指定专题发言等;理论知识教育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学校重点进行理论知识和党史教育,把入党积极分子放到社会这个大课堂去,送科技下乡,给农民讲种、养专业知识课,定点帮助几户农户脱贫致富奔小康,还组织他们给学校附近的村民嫁接果树,指导科学养猪,搞黄羊专题讲座,搞良种猪、牛的人工授精等;传统教育与考察培养相结合,职业中学教育学活动的显著特点是实践机会多,有利于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每年的寒暑假,学校都要布置,职高生回家后如何送科技下乡,调查当年红军的典型事迹,当地老百姓的革命斗争史,改革开放后的家乡变化等,开学后在业余党校进行交流。
通过以上的三个结合,对入党积极分子注意在实践中考察培养,这样将理论教育、革命传统教育落实到职高生个人的言行实际和思想实际,收到很好的效果,使学生从心灵深处感受到“没有中国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现代化祖国的今天”。
3、搞好跟踪调查,吸取经验教训,改进德育工作。
我们支部在抓好在校生培养教育的同时还特别注意学生毕业离校后的跟踪继续教育,解决他们思想上入党的问题。我校职高生党员谭宏毅同学回乡后被当地党委指定为村支部负责人,带领全村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很有特色。在校内,我们及时报告了他的事迹,并请他回校讲课,一讲农村的旧貌换新颜,二讲农村面临的实际困难,激发学生学科学、用科学的积极性,三讲他今后的打算:“户平一口塘、人平一头猪,户平两亩果,人平千斤粮,修通山村路,家养1000只羊,赶着猪牛羊,致富奔小康,人人都“普九”,10年创辉煌”。
学校还专门派人到国防教育专业毕业生当兵入伍的河北、河南、广东、内蒙古、贵州、成都等地的部队去调查了解学校发展的党员入伍后的情况:河北的朱峰、岳风,一进入部队就被抽调到师部当分务员;内蒙的李树诚一个月新兵结束训练、就当上班长,受到部队首长的高度赞扬,后被录取到某军事院校。成都部队的杨勇、何靖新兵训练结束调到阿坝军分区司令部工作,杨青松、粟超被选送参加建国50周年的阅兵仪仗队。女学生党员吴欣考进四川轻化工学院,一进校就当上了班上的团支书、校学生会副主席。考进西南农业大学的周建昌、王定超等同学,一进校、院党委书记亲自接见他们,并委以重任。四川师范大学、四川农业大学的开学典礼上,新生代表的发言,就是我校发展的预备党员马建华、蔡丹同学。2001年6月份发展的岳丰丽同学考进川农大,江总书记视察该校时,亲切的会见了该同学,并勉励他们努力学习,将来多作贡献。学院党组织高度评价职高生“政治、学习全面发展”,在他们的学生中起到了很好的先锋模范作用。
到广东务工的李荣尤同学是学校发展的中共预备党员,在一个外资工厂干了两个月,就因为人忠诚、老实、勤奋肯干、认真负责,三个月试用期一满,就当上了组长,工资由800元提到1500元。后又提升为主办会计,月薪在2千元以上。支部调查的同志见到该厂老板,老板说:“你们的中共党员就是跟其他职工不一样,这位学生,他担任组长很不错,我很感谢你们学校培养出这样的人才,以后无论送来多少我都欢迎。”
通过党的基本知识的教育,许多学生逐步在政治上成熟起来,一个勤学奋进、催人向上的局面已在全校形成,校党支部多次受到上级党委的表彰奖励。
四、努力抓好党员的思想作风建设,促使党员做好群众的表率,起好先锋模范作用。
校党支部在学校工作中充分发挥政治核心和战斗堡垒作用,在国际国内一系列重大政治事件中总是与党中央保持一致,坚决拥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地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当支部坚持每月一次组织生活,传达上级重要指示和重大决策,号召每个党员定期和不定期地为群众办一件实事,党员要做群众的表率。
为了密切党群关系,当支部提出了“六必访”:一是教职工工作有变动时必访,二是思想有严重波动时必访,三是受奖励、表彰、批评、处分时必访,四是有婚丧嫁娶时必访,五是有重病时必访,六是教职工有重大困难时必访。近年来党支部非常注重自身的凝聚力的核心作用,提出:一要清正廉洁,严于律己;二要光明磊落,坦诚相见;三是榜样作用,潜移默化;四要前景激励、忠于职守。每两月一次的民主生活会,按“四要”对照检查,找差距,添措施。
党支部作出决定:学生党员要强化七种意识:政治意识,学习意识,纪律意识、奉献意识,先锋意识、竞争意识,团结意识。一年一次的民主评议,人人按照这七种意识写出书面总结,在支部会上交流,评比。对学生党员编撰“修养歌”:学生党员,讲究形象,一言一行,注重修养;自信自立,开拓向上,自重自省,自立自强;纪律严明,勤勉不忘,公正清廉,心底坦荡;富贵不淫,人品至上,威武不屈,挺直胸膛;业务精通,作风优良,互相帮助,爱心献上;团结奉献,保驾护航,工作学习,不负众望。
学校支部抓党建、促发展,以创建国家级重点职业中学为目标,围绕“培养新型适用人才,创办职教特色名校”为工作思路,按照“抓骨干专业发展、服务地方经济建设”的办学宗旨,培养各类初、中级专业技术人才6,000多名,为高校输送新生980名,学校先后被评为“全国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示范专业”,“**省重点职业中学”,“省级校风示范学校”,“**市名校”。学校党支部多次被评为市县级优秀党支部,“德育工作先进单位”。党支部书记先后被评为“**省职业技术教育先进个人”、“**市市优秀共产党员”。
职教任重道远,德育工作为先。学校党支部将进一步发扬成绩,总结经验教训,把学校党的基本知识教育、党建工作抓得更扎实,更有特色,更上台阶,努力把学校办成“山区职教的典范,致富农民的摇篮”,力争2008年创建成国家级重点职业中学。
第三篇:强化文明礼仪教育提高德育实效(推荐)
强化文明礼仪教育提高德育实效
野洞河乡中心小学 杨海涛
一、注重礼仪教育的实效性、示范性
遵循“小一点”、“近一点”、“实一点”的教育原则,开展读、讲、考、赛、评等一系列活动。读,即读书活动,组织学生阅读《礼仪常规》、《礼仪知识ABC》等书;讲,即讲学习文明礼仪后的心得体会;考,即对所有中小学生进行文明礼仪知识的考试;赛,即组织学区性和全区性的文明礼仪知识竞赛;评,即对学生的仪容穿戴、文明礼仪、卫生习惯、遵纪守法等行为规范天天进行评比,建立学生个人文明量化评定制度。文明礼仪教育要以点带面。我们在茶园山中心小学召开文明礼仪教育现场会,还召开了全区文明礼仪教育经验交流会。树典型,立榜样,带动全区礼仪教育的深入开展。
二、礼仪教育与落实师德规范相结合我们把教师文明礼仪规范列为教师评定职称和年终考核的内容,坚持开展“树、创、献”活动。如在第新州一小召开“弘扬高尚师德,树我教师形象”现场观摩会,教师介绍了讲师德、扬正气、默默奉献的感人事迹,学生代表作了“良师慈母暖我心”演讲,学生家长热情赞颂教师的高尚师德。可以这么说,我们的教师在学生面前,能以身作则,言传身教,使学生在与教师的交往中受到潜移默化的教育;在接待家长时,能注意礼仪规范,给人和风细雨春天般的感觉。
三、净化校园环境,用优美的氛围陶冶人
我们把校园环境的净化、美化、绿化作为礼仪教育不可缺少的途径之
一。要求学校对校园要整体规划,做到安排有科学性、布置有教育性、整体上有陶冶性。
校长抓绿化,美术教师抓美化,卫生教师抓净化,德育干部抓育人化,各负其责。
优美的环境促进了师生文明行为的养成,陶冶了师生美好的心灵。
四、礼仪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去年底,一封由教育局长郭德泰草拟的《致学生家长的公开信》分发到全区6.3万个中小学生家庭中。信中恳切地阐明了“成才先成人”的道理,希望家长参与子女的文明礼仪教育,配合学校从学生做人的基本道理抓起,从一个个行为习惯养成抓起。?这封《公开信》在各地产生了强烈的反响。学生家长复信教育局和学校,热情洋溢地表达了他们支持区教育局的倡导,让中小学德育走进千家万户的心愿,还有更多的家长对参与子女教育提出了合理建议。家长的积极参与,给我们以莫大的鼓舞。今年春季一开学,教育局就迅速发出《关于全面加强学校文明礼仪教育的意见》,要求各校全面强化师德规范和学生礼仪常规,整体优化学生的文明礼仪环境,并决定把各校开展文明礼仪教育的成效作为“文明学校”和“德育工作先进集体”评选的重要条件。
第四篇:突显绿色教育理念,开拓德育新路
突显绿色文化 开拓德育新路
——正始中学“绿色德育”的探索与实践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育人是一个长期复杂的系统工程。新时期的正始人承继前辈的优良传统,与时俱进地提出了“绿色引领,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将绿色理念渗透到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方面,力争开拓出更有成效,更有特色的办学之路。为了推动学校的内涵发展,促进学生的绿色成长,学校通过出新招、实招,稳扎稳打,正行走在绿色德育探索与实践的道路上。
一、绿色环境育人
学校坐落于宁波市南郊山明水秀的千年古镇──横溪镇。校园占地100余亩,其中包含独具特色的森林公园10多亩。绿化面积达47720平方米,绿化率达65%以上。校园内有“古朴探溪”、“小园锁春”等正始十景。校园东南隅的山坡,开发为独具魅力的正始森林公园。整个校园依山傍水,绿树葱郁,空气清新,环境幽雅。
学校在森林公园建设中注重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园中建造了书廊、碑林。碑林上刻有历届知名校友和与正始有渊源的社会名士书写的名言哲语的书法作品,字里行间,激励广大学子树立远大抱负,指引学子扬起人生的风帆;书廊上刻有“人生正始,尺寸光阴须珍惜;伟业我待,少壮年华应努力”、“把握人生正始,毋忘伟业我待;今日正始学子,明日社会栋梁”、“书山有路,惟勤方得登峰顶;学海无涯,不苦哪能抵港湾”等对联,激励学子珍惜时间,努力学习,激发学生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使命感。
森林公园中建有兴华亭,既纪念正始先贤——王兴邦先生、陈积骅先生(字哲华)和徐振华先生,同时蕴含激励学生发奋图强,振兴中华之意,旨在教育学生饮水思源,不忘先贤,发愤读书,报效祖国。
森林公园的山道边还竖立了兼有路标功能的德育景观牌。那些木制的景观牌,刻有传统的孝等伦理故事传说,这些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道德故事是我们社会道德进步和发展的基础。故事背后的感恩教育,熏陶着学子孝敬父母、尊敬师长、乐于助人的精神。森林公园上的廉政文化墙,以动漫图文的方式,形象地诉说着待人接物应有的姿态。一面墙,因为特殊的利用,让廉政文化走进了校园,走近了师生。学校因此也成为了浙江省廉政文化进学校的示范点。森林公园的建设,大至整个规划布局,小至如将攀登森林公园的台阶铺设成54个台阶以寄寓青年学生勿忘“五四”精神、积极攀登知识高峰、登跃人生高峰之意。整个公园处处体现人文思想。去年,学校又新建设完工生物创新实验室及现代化程度极高的绿化培育暖棚,为绿色环境添砖加瓦。
近几年,学校相继被评为宁波市绿化先进单位、浙江省绿色学校。绿色环境无声地言说着德育,滋养着品性的成长。
二、绿色活动育人
学校每年利用植树节、世界地球日、世界环境日、青年节等特殊纪念日,组织师生参与到校园的植绿、护绿活动中去。如学生用废弃的松木自制鸟窝,挂放在枝繁叶茂的大树上,为鸟儿搭建温暖的小窝;生物兴趣小组同学在专业老师指导下为绝大多数树木挂了解说牌,形成了一道别样的风景线。知树才能更好地爱树。学校提出“现在知树爱树,以后争做参天大树”的口号,融人生理想教育于植树护绿活动中。
为了让绿色生活方式深入人心,要求各班垃圾分类,分投到可回收和不可回收两类桶。德育处、团委组织的“地球一小时”黑板报比赛、学校食堂用餐的“光盘”行动及“古道行”环保志愿者活动,无不以绿色低碳为底色。通过教代会提案,推广“网络无纸化办公”;工会举办的登山活动中,制作并安放“关爱生命健康,倡导环保时尚”、“积攒绿色,储蓄生命”等标语牌,倡导全校教工做一个绿色环保志愿者。
校园跑操、木球活动、远足等大型体育活动,让绿色活动在正始得以蓬勃。全校学生在班主任带领下跑步,边跑边喊自行设计的口号,跑出整齐,跑出气势。木球,正渐渐成为学校的特色体育项目。由于训练场地主要在绿色草坪,木球绝对是绿色竞技。学校创建木球队,两次参加全国木球锦标赛均取得了不俗的成绩,还涌现出有资格参加亚洲杯的优秀苗子。每年秋季,学校策划高二师生环东钱湖徒步27公里拉练。远足拉练,既强体魄,又励意志,更让学生明白:只有经历长途跋涉,才能抵达美丽的远方;只有忍受住疼痛,才会到达成功的终点。这类德育活动,给予了学生切己的体验,也很大程度上培育了绿色积极的心态。
如今,三大主打活动“美文朗诵”“每周一练”“每日一歌”正在校园如火如荼地进行着,使绿色活动新意叠出。“美文朗诵”以“一月一主题”的原则精心设计,依托全校教职工的积极投稿,海选朗诵优秀的学生录音朗读,并于每晚在校园电台播放,择优在学校微信公众号上推送。“每周一练”即一周一次当堂硬笔书法的练习,为了激励学生,我校创意地开展了“校级硬笔书法考级”考核工作。以实际行动,进一步发挥我校作为宁波市书法教育实验学校的影响力。“每日一歌”的出发点是为了抖擞学生下午学习的精神状态,因而选择下午第一节课前十分钟唱歌。这些出新的活动,给予了学生审美的熏陶,为广大学生所喜闻乐见,收到了极好的口碑。
为了让绿色心情得以培养和维持,学校实施多元发展的绿色评价和激励机制,提出“人人有才,各有精彩。让每一个学生感受到被老师关怀的温暖”口号。我们要求每一个班主任和科任老师在工作中要将爱的阳光照射到每一个学生的身上,为此组织全员教师家访全员学生。对于学困生,我们组织每一个党员教师与他们结对以精神助学;对于贫困学子,我们要求带着红包去家访,让学生感受到来自学校、来自老师的一份关爱。我们努力营造绿色的师生、生生关系,努力让每一个学子在绿色平和的活动中快乐健康地成长。
三、校史文化育人
校史是绿色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是绿色心态的培养皿,它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莘莘学子怀揣着传统文化走向人生的未来。
学校是鄞州区办学历史最悠久的一所省一级重点高中,于1934年独立,四迁校址,几易校名,历经曲折,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学校在建于1948年的正始楼里建立了一个高规格的校史馆,通过实物展示、照片呈现等形式,展现了学校的坎坷历程以及杰出校友的辉煌业绩,以此增强学生的归属感、自豪感,激发广大学子努力向上的奋斗精神。每年开学初,学校都会组织高一新生和新分配调入的老师参观校史馆,进行知校爱校教育。校歌《人生正始》,校训“人生正始,伟业我待”,校标“ZS”等校史文化通过歌唱、呼喊、佩戴,持久地影响着学生们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漫步正始校园,能时时感受到正始厚重的历史。正始先贤捐田捐资而建的正始楼、京沪杭三地校友会发起而捐建的图书馆、北京校友会捐建的“敬师亭”、校友为回报母校而捐建的校门等,无不体现育人的功能。校庆纪念碑上刻有“恩泽故土”四字,则教导学生应饮水思源,不忘母校。曾荣获全国青少年科技金奖的“固氮蓝藻”纪念遗址保留,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献身科学的精神。
学校坚持组织力量,每年编写宣传报道学校,面向海内外校友、在校师生及兄弟单位发行的《正始通讯》,并在80周年校庆之际编撰出版了创宁波市中小学校志编纂先河的《正始志》。《正始志》的编写,激励了现代正始人以史为鉴,以志为镜,继承正始优良传统,改革创新,锐意进取。
当今时代,绿色不只是一种颜色,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精神取向,一种教育思潮。作为学校,我们努力突显绿色文化,开拓德育新路,构建内外兼修的特色校园。“路漫漫其修远兮”,相信正始中学探索实践绿色德育所凝聚的“小气场”最终能形成“大气候”,因为我们已经起步,并将一直坚守。
第五篇:强化师德教育
强化师德教育,践行师德规范,铸造教育之魂
--兴国县第六中学省级师德师风示范学校创建工作总结汇报 兴国县第六中学是一所创办于2007年秋季的县直公办初中,学校位于兴国县城将军大道南段,占地65亩,现有教师188人,学生3652人,59个教学班。自2010年有毕业生以来学校连续多次取得兴国县县直初中教学质量综合评估第一名的优异成绩,先后获得了江西省中小学(幼儿园)平安校园示范学校、省防震减灾科谱知识示范校、赣州市师德先进集体等70多项集体荣誉。
教师是立校之本,师德师风是教育之魂。抓好师德师风建设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的根本保证,是教育事业发展的迫切要求,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的首要任务。鉴于此,近年来,我校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以上级部门关于深入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的有关文件精神为指针,严肃认真、扎实有效地开展了师德师风主题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加强了师德师风建设,弘扬了高尚的师德风尚,优化了育人环境,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现将我校师德师风创建活动工作情况总结汇报如下:
一、健全组织机构,规范活动管理
学校对师德师风创建活动工作高度重视,建立健全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领导机构和工作部门,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支部书记、分管德育副校长与分管教学副校长为副组长,校务会其他成员共同参与的师德师风建设领导小组。建立了校长亲自抓、支部书记具体抓、各部门各处室协同抓、全体师生共同参与的工作机制;领导小组对整个工作进行总体的规划和部署,按“谁主管,谁负责”和“分级负责,条块结合”的原则,明确专人负责,把责任目标落实到人,把各项活动落到实处。制定了《兴国六中师德师风建设工作规划》,学校校务会成员定期召开分析会,针对师德师风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进行分析,查找原因,提出整改要求。
学校师德师风创建活动的制度化、规范化、科学化,充分调动了学校全体师生员工的主观能动性,全体师生协同参与,齐抓共管,为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提供了组织保障。
二、注重舆论宣传,提高社会影响
校内宣传营造氛围。在宣传发动阶段,我校利用升旗仪式时间,组织召开了全体师生师德师风创建启动仪式,传达学校活动方案,明确活动任务和要求,充分利用校广播站、宣传栏、横幅标语等大力宣传,同时在各备课组之间积极开展师德师风主题教育板报评比活动,积极营造活动氛围,对师德师风先进校创建活动进行全面的宣传发动部署。校外宣传扩大影响。在校内营造氛围的同时,我校还积极印发致家长的一封信,告知活动的相关步骤并明确家长职责,要求家长积极配合,认真监督,扩大社会影响。除此之外,我校还指定专人,具体负责活动的宣传报道,通过各种媒体,及时报道学校的先进经验、优秀模范教师的先进事迹,扩大学校的影响力,树立教育和教师的良好形象。活动开展以来,我校有多篇稿件在省市级网站上公开发表,扩大了学校的影响力,树立了教育和教师的良好形象。
三、重视教师学习,提升师德修养
爱是教师的天职,德是教师的规范。我校针对师德师风创建活动特定内涵,明确指导思想,认真筛选学习内容,科学编制学习日程,精心组织学习讨论,制定了相应的学习方案。我们采取灵活的学习方式,将理论学习与对照反思相结合;将政治学习与业务学习相结合;将平时学习与正常教学工作相结合。从时间上、组织上、行动上保证了师德师风学习活动取得成效。通过组织教师认真学习教育部《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道德行为处理办法》、《未成年人保护法》和《教育法》等一系列教育教学相关的法律法规,认真贯彻落实《江西省教师职业道德“八不准”和《赣州市关于进一步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严格执行《赣州市中小学、幼儿园教师职业道德“七项严禁”及违规处理办法(试行)》,以及组织教师学习观看中国“最美乡村教师”、《师魂》等优秀典型教师的先进事迹,以典型教育树立标杆,让教师依法执教,教人先正己,用文明言行和自己的人格魅力影响教育学生。通过学习活动,从思想意识、法律法规、典型模范等多方面给全校教师充电加油,让每一位教师爱国守法、关爱学生、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终身学习,以自己的实际行动来赢得学生、家长、社会的尊敬和爱戴,让每一位教师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坚定育人信念,形成“敬业爱岗、无私奉献、奋力拼搏”的良好师德风范。
同时,我校还制定了科学合理的师德考评方式,完善了师德考评制度,将师德建设作为学校工作考核和办学质量评估的重要指标,把师德表现作为教师业绩考核、职称评审、岗位聘用、评优奖励的首要内容,对教师实行师德表现一票否决制。完善了学生、家长和社会参与的师德监督机制。从制度层面保证了师德师风建设的良性发展。
四、开展多种活动,深挖教育资源
积极开展了“学困生”、“临界生”、“德困生”的结对帮扶工作。我校秉承“为民族伟大复兴树人、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基”的办学宗旨,始终践行“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走路”的办学理念,要求每一位教师对对班级优秀、及格临界生以及后进学生结对帮扶,采取帮教帮学、心理辅导等形式,给予真情关爱,并将帮扶结果记录在案。
开展了师德师风专题讨论系列活动。组织开展了“爱心和责任”为主题的师德大讨论,并进行师德师风演讲比赛,在学生中进行了一次“我眼中的优秀老师”征文比赛。让每一个教职工在感受到学生的敬爱之情的同时,牢记自己的职责,爱护每一个学生,呵护他们的成长,融洽师生之间的感情,携手共创和谐校园,共创美好未来。
开展了教师评议活动。为充分发现师德师风建设中的问题,学校开展了教师评议活动。对教师的满意度,采取了“四评”的方法。一是自评,即教师的自我反思,达到自我认识、自我鞭策的目的;二是学生评,召开学生座谈会,实行学生评议活动;三是学校评,由师德师风建设活动领导小组对所有教师进行评议;四是家长评,学校聘请家长理事会成员作为学校行风建设监督员,广泛征求和听取他们对我校教师师德方面的评价、意见和建议。实行教师评议活动,奖优罚劣,弘扬正气,在操作中重奖励,轻惩罚,增强工作透明度,充分调动教师工作进取精神。
开展了“我最尊敬的老师”、“骄傲之星”评选活动。以评选活动为载体,组织全体师生共同参与,了解学生心目中优秀老师的标准,大力弘扬高尚师德,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鼓励先进,激发全体教师爱生如子工作热情和积极性。
在这次师德师风创建活动中,我校李建春校长荣获江西省十大人民满意的好校长荣誉称号,我校还涌现了李建春、陈晓英等师德标兵和刘才来、李美红、刘显裕等省级骨干教师,一大批年轻教师走向成熟,走向优秀,初步形成了“敬业精业、文明高效”的教风。“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我校将继续着力强化师德教育,努力践行师德规范,不断提高教师素质,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把学校办成家长、社会满意的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