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走边叹读后感[范文]

时间:2019-05-13 08:42: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边走边叹读后感[范文]》,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边走边叹读后感[范文]》。

第一篇:边走边叹读后感[范文]

《边走边叹》读后感

为期一周的上海管理培训中,偶遇郑杰的《边走边叹》。郑杰,曾任上海市北郊学校校长,认识他并不是从《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这本书开始的,而是从《上海教育》中逐渐认识并了解了这个另类校长,当时在看介绍时,对他还是有些佩服的,将一所“不起眼的普通而又面临重重困难的学校”在短短几年时间内变成了上海的知名学校,家长都争相要把自己的孩子送进这所学校,可以说郑杰校长的改革成功了,他的成功是他观念思想的成功,看看他给他们学校老师写的这一百条新建议,你会觉得这个校长一点都不另类,反而会觉得他十分的有素质,十分的有思想,让人对他产生一种佩服之情。

《边走边叹》是郑杰写给女儿的52封信,在我看来,并非女儿多么需要这52封信,作者也不一定让女儿这个年龄去阅读这52封信。郑杰之所以写这52封信,把正在读中学的爱女作为了倾诉的对象,是因为是郑杰需要倾诉,倾诉对教育的爱,倾诉教育的无奈和心中的忧患。

从郑杰的笔下,我看到教育的诸多问题大部分事实上不是教育问题,而多是教育之外的,或教育之上的,更大更广阔的系统问题。郑杰呼唤传统的书院、私塾、贡院的教学形式和内在精神,呼吁中国教育不能再大刀阔斧地瞎折腾了,不能老弄些新潮流的教育新名词糊弄人了。著名教育学者李镇西曾说中国教育脂粉太厚,穿着华丽的旗袍,涂着厚厚的油彩,太不朴实。教育部艺术教育专家周荫昌先生还说,现在的教育改革在很大程度上是在做宣传,喊口号。

同时,从郑杰的笔下,我发现郑杰是一个十足的文人,他认为自己当校长在大部分时间得看别人脸色行事,揣摩别人心思,不由自主地失去自我。他说,人最大的敌人是他自己,是他与身俱来的懒惰。人的一辈子很少有真正完美的,回过头去看看自己走不定期的路,总是觉得脚印歪歪扭扭,满是遗憾。是啊,我也在遗憾自己有时候比较随性。原本要求自己每天看《给教师的建议》其中的五条建议,计划在一个月内完成的事却往往完不成。计划,放弃然后原谅自己,最终把一切遗忘,这大约正是人生活的常态。郑杰告诫我们,应该反省,可以焦虑,但切莫自责太甚,因为这就是人,人是人,人不是钟表或其他的机器。作为校长,有那么多外部的威压,还有那么些诱惑,都不能使他保存自己的一点傲骨。郑杰不愿意让自己自由的天性受压抑,直至被扭曲得面目全非。他采用逃避的方式离开,从北郊校长的位子上下来,再到年薪20多万的民营学校做校长,几年后再辞职,最终,他带着对教育深深的爱和刻骨铭心的伤痛离开了教育……郑杰太纯粹了!

作为坚守在教育岗位的我们,不愿意向不公平的命运低头,不服输,用十二分的努力证明着自己存在的价值。郑杰告诉教师们,发展就是拓展自由的过程,要有能力拓展自己的自由,更重要的是帮助学生拓展他们的自由。

第二篇:边走边忘 毕业感言

这是一个静谧的夜,有时会传来夏虫唧唧的叫声,声音不大,却那样清晰地在我的耳边回荡。窗外,漫漫无边的黑色,一点一点地吞噬着我的心。

也许我天生就是一个寂寞的人,我喜欢在深夜一层层地打开自己的忧伤的匣子,任让它在我的身边徘徊,放肆。我就是这样一个人,一个迷恋黑夜,热爱绝望的人。“以前,我好像不是这样的,真的不是这样的啊…真的,真的不是啊……”我一遍一遍地哭着对自己说……

“以前”,对的,以前!每次看到这个词,我的心里会莫名其妙的感到一阵一阵的难过涌起来,似金戈铁马势不可挡,如晓风残月镌秀于心。

以前的我很快乐,很知足,很单纯。有着简单的笑容,随意的穿着,凌乱的书桌,喜欢糖果,喜爱粉色,热爱童话,迷恋动画,热衷幻想……

特别怀恋那样的日子,仅仅用甜美的糖果就能换取笑脸的日子,不见得有一丝悲伤的踪迹。

开始怀恋我的小学,前两天特意去看了一下,一片荒凉,从我们是那里的最后一届毕业班,因为我们离开半年时间,学校就拆迁了,还记得毕业前施老师跟我们讲这个事情的时候,高洪滨大喊:“老师,我想留级!”的样子,同学们哄堂大笑的样子,虽然是个玩笑,却也有我们的心声。

才半年光景而已,怎么就杂草丛生了,那时候的校园棵不是这样的,桂花树是深绿的,草坪是浅绿的,桂花是金黄的,玫瑰是火红的,银杏叶是鹅黄的,广玉兰是白里透黄的……

可是什么都不剩了,只有空荡荡的建筑还在见证我们的过去。

不知道我们在棕树下埋藏的叶子怎么样了?叶子腐坏了吗?上面是字迹还清晰吗?我们的祝福还在吗?我们写下的愿望实现了吗?太多的未知了,我好想进去看一看啊!可是锈迹斑斑的大门上却挂了一把冰冷的大锁。真想还比肩坐着,一起没头没脑地念着文章,把头伸向窗外发呆,心也飞到了操场。

有时,早读课实在无趣,老师不在,我们就掩着书本讲话;如果老师在,我们便用彼此的名字去代替课文中的名字,不过通常都是含有贬义的人物,然后,大家一起没心没肺地笑作一团。

我曾经的同桌们,你们还好吗?听着《我的同桌》,你们是否还会想起我?

云,还记得我们一起斗争卢航,欺负王建伟,反击陈庆贺……吗?管章莉,还记得我们跟宋老头周旋吗?文歌,还记得我们在课桌下系别人鞋带吗?王丹,还记得我们在午休课上吹口哨吗?现在真的好想为自己的任性无知,对那些恶作剧对象,亲口说一句:“抱歉”。

记忆好多,时间太少!

谢谢你们,那些教会我成长的人!

谢谢你们,那些教会我爱的人!

我将会用心记住我生命中的每一个人!

……

真的好想回到过去,却发现再也回不去了,尽管当初我伤心时厌倦过那里,我们还在课桌上写着:再过几天吧,一切都会好的。我也害怕,就算真的回去了,我也不一定会过得比现在好吧!

希望时光倒流,希望时光停止……

我们记住了一些就免不了要遗忘一些,有的东西,真的需要边走边忘,因为我发现,就在我还抱着贪恋的姿势回望过去时,未来的列车就已轰轰烈烈地不等我朝前奔去了,我听得到齿轮转动的声音,沙漏滑落的声音,时光破碎的声音……

光阴流逝中,我们在不知不觉地成长……

现在,我似乎能做的,也是应该做的就是珍惜今天,把握明天了。

第三篇:《边走边爱》观后感

电影《边走边唱》观后感

—10电信<1>班 胡彬彬

今年我们赶上了好日子,中秋国庆节一起放,8天呐,一个字爽,两个字干瘪,三个字很无聊„„我想这就是假期,没有的时候很期待,真的放假了,却又异常的想念学校,想念那个狠之入骨的上课钟。前言说的那么壮烈凄惨,还是切回主题吧。我终于还是一如既往的在无聊寂寞中想起了老师的作业,一篇观后感,别看了,就是你!《边走边唱》!刚听老师说你的时候确实没什么感觉,本人比较懒散并没有去过多的在意,但是此刻的我通过网络的搜索,对你,《边走变唱》却有了新的想法,引用周董的一句话:“哎哟,不错哦。” 这部电影是由著名的导演陈凯歌执导,演员黄磊,许晴等联袂主演的一部由史铁生的小说《命若琴弦》改编的电影。陈凯歌是当代电影导演中哲学意味与悲剧意味最浓的一位导演,在他所有镜头的背后,都弥漫着一股沉重而不失热烈、激情且饱含理性的个性化哲学思考:关于这个民族,关于这片土地,关于人类,关于整个世界。而《边走边唱》是最能体现其导演风格的作品,它的主题可以概括为三点:探讨人生存的心理状态,着力表现人性和人的欲望,梦想和信仰的动摇与破灭。我个人觉得《边走边唱》它的主题可以概括为三点:

探讨人生存的心理状态,着力表现人性和人的欲望,梦想和信仰的动摇与破灭。

电影的内容大概是这样:很久以前,在中国偏远的地方,一个盲童从他师傅口中晓得有一道可以治愈双眼的药方,令他重见天日。不过,他必须要弹断一千根弦,才可以从琴匣里取出药方,否则无效。那盲童待师傅死后,踏遍穷山恶水,唱尽千古苍凉,把一根又一根的弦弹断,关在长绳上打个结。然而,岁月不留人,把盲童磨成老人,村民们称他做神神,村内任何纠纷总爱找他排解。至于神神所收的一个瞎眼徒弟石头,对追求情爱比任何来得热烈,他与村女兰秀暗渡陈仓,却遭村民痛殴,兰秀心有不安,与其爱得痛苦,不如死得痛快,就此把生命了结。有志者事竟成,神神终于弹断千根弦,以琴匣取出药方,立即到镇上药铺去买药,店员一看,赫然发觉是一张白纸。六十年的工夫,换来绝望与油尽灯枯的身躯,两脚一伸,梦断红尘。未几,村民拥着石头,捧他为另一个神神。

看完电影,我更加知道为自己找到生活的理由是多么的重要!电影中老瞎子的师傅在临终前告诉他有一张复明药方,但非要弹断一千根琴弦,否则就不灵。这张药方支撑着老瞎子走过了六十多个春夏秋冬,老瞎子唯一的人生目标就是将一千根琴弦弹断,以图看到

世界一眼。后来,老瞎子发现复明药方不过白纸一张,复明计划失败,他千方百计找到小瞎子,对他说:“是我记错了,是一千二百根,师傅记错了,记住,是一千二百根!”老瞎子知道,这一千二百根琴弦意味着什么。这意味着小瞎子的生命。他们的生命就寄托在脆弱的琴弦上,这是否是一个玩笑!琴弦脆弱但有韧性,人的生命也应该如此吧!作者为老瞎子和小瞎子设计了一个人生的目标,可却又不让他们去实现。因为实现,等于破灭。老瞎子找到药方,发现只是一张白纸的时候,才明白师傅的良苦用心。可破灭,终究还是破灭,它不可能回到从前,不可能再有以前生活的热情,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怎么让小瞎子坚强地活下去。他应该做到了,因为小瞎子相信了。这时,老瞎子才真的是“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虽然这个假期迷迷糊糊过去了6天,可是我对已经过去的6天并不感到后悔,人生,我还缺少目标和理由!看过电影让我真的感触颇深,两位盲人尚且为自己的人生拼命的去努力去寻找活下来的理由,我又怎么能如同行尸走肉般的生存呢!我会去努力需找我的琴弦,去拨动它,寻找到属于我自己的人生之路!加油!

第四篇:52边走边练实用英语口语900句

边走边练实用英语口语900句

导读:其实学习实用英语口语900句并不一定就是要坐下来安安静静的看书,学习这种事情只要你想是什么时候都可以进行的。我们平常在走路的时候就可以自己说一下已经记住的句子!

1.The sea sparkled in the sunlight. 阳光下,大海波光粼粼。

2.The teacher tested us in English. 老师用英文考我们。

3.There is a bridge over the river.河上有一座桥。

4.They rode their respective bikes. 他们各自骑着自己的自行车。

5.They will arrive in half an hour. 他们将于半小时之内到达。

6.Time is more valuable than money.时间比金钱宝贵。

7.We are all in favor of this plan. 我们都赞同这项计划。

8.We reached London this afternoon. 我们是今天下午到达伦敦的。

9.We two finished a bottle of wine. 我俩喝完了一瓶酒。

10.what a lovely little girl she is!她是一个多么可爱的小女孩耶!

11.Will you pick me up at my place? 你能到我的住处来接我吗?

12.You may choose whatever you like. 你可以喜欢什么就选什么。

13.You're suffering from an allergy? 你过敏吗? 更多英语学习内容请见美联英语学习网。

第五篇:千年一叹读后感

千年一叹读后感

《千年一叹》余秋雨的一本书,作者很有名气,就抱着好奇的心态看完了这本书,这本书是一本日记,记录了作者在千年之交,跋涉四万公里,寻找人类古代文明的经历,给我的感觉是苦中带甜。本书采用游记的形式,但给人的感觉本书不仅仅是一本日记,在读书的同时,本书时时给读者传递这样一些问题,希腊、埃及、约旦、印度等古国都曾经有过辉煌的古文明,从辉煌到势微,从势微到衰败,到没落,而我们中华文明却避免了整体性的衰落,如何保持中华文明的延续,发展,我们读者对此应持有何种观点,我们读者应该如何去面对等等。

看完这本书以后,我深深为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为中华文明感到骄傲。从作者的这些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出创造文明的是人类,毁灭文明的也是人类。其实,甚至在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在很多地方,人们正在毁灭自己创造的文明,例如,在中东,在印度,以及在阿富汗等地人们还在互相厮杀。我们在作者游历文明古国的过程中可以看出,文明的毁灭往往伴随着血腥的战争。为了保证人类文明的健康发展,和平是我们需要的,战争是我们应该唾弃的。所以我们应该争取和平反对战争,这是我们一直持有的观点。

再让我倾听这神州大地的呼声,让我触摸这个古国苍老的灵魂。终有一天,我会伫立在咆哮的黄河旁。任凭飞溅的黄河水沾湿我的衣脚,让我同这个民族一起流泪,让我感受奔流不息历史长河。历史与山河同在,千年不倒。针对于作者在这本书中提到的有关于人类文明的

问题,看起来与我们个人没有太大的关系,其实不然,作为生活在这个世界上的一员,我们有义务去尽自己的力量去为中华文明的延续,发展而努力。而真正把这些义务落到实处,就需要我们认真去学习、工作,去为这些“大”问题尽力贡献自己的“小”努力。

《千年一叹》读后感

---漳州分校林贤元

这几天热极了,大家都说是在过桑拿日子,我也不例外,我也是怕热,不敢出门。在家里蜗居,看书、回帖子、写点笔记。回头看看,还真是收获不小。这几天又拜读了余秋雨先生的《千年一叹》,此书新版于2014年,虽然差不多十年,但书中所描写的古代文明遗迹是不过时的。先前,我读过先生的《文化苦旅》和《山居笔记》,特别是《文化苦旅》给我启发很大,也受益很大。总感觉大师级的水平就是高。

今天读来千年一叹,更是耳目一新,本书使我从国内走到了国外,对于

国外部分古文明史迹有了新的了解,作者行程数万公里考察世界各大文明古迹,这应该说是一件了不起的大事。在寻找人类古代文明的路基时,却发现竟然有那么多路段荒草迷离、战壕密布、盗匪出没。吉普车的车车轮紧贴着地面一公里、一公里地碾过去,完全不知道下一公里会遇到什么,所知道的只是一串串真实的恐怖故事:这里,宗教极端主义分子在几分钟内射杀了数十名外国旅行者;那里,近两个月就有三批外国人质被反政府武装绑架;再往前,三十几名警察刚刚被贩毒集团杀害……

读着,读着,感觉着恐怖满眼;读着,读着,感觉着危险又危险;这是在探险,这是在玩命;文化苦旅不仅限于苦了,达到了玩命的地步;时刻都潜在着危机,时刻都经受着考验;在经过了这漫长的苦旅岁月之后,留给我们的是深深的反思。任何一项文明成果的发布,都

是在经过了几番寒彻苦之后才会得来,知道这些我们才会去珍惜的。知道后才晓得天上不会掉馅饼的,如果有也是有毒的。

千年一叹,是对新世纪的献礼,也是对逝去的旧世纪的挑战。是对世界文明史的探索,也是对世界文明史的发展。余老师从1999年9月27日开始行程,千 年 一 叹 书 评

千年一叹

文化,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话题。在人类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不同地区的人们创造了绚烂的历史。历史上著名的四大文明古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但随着人类社会的变迁,这些文明大千年一叹》提供给我们的是对于那些古老文明的直接肉眼观察——也许仅仅是走车观花的观察。这样的观察也许不如统计数字的客观和全面,但就其揭露一个文明,一个社会的真实状况而言,有时也可以更为入木三分。在这一点上,我认为余秋雨先生的眼光还是挺深邃的..我从余秋雨先生的故事中看到的最清楚的一点,就是几乎所有的那些古老文明都濒死了,它们绝无康复的希望,现在仅仅是躺在床上等死而已,留给后代儿孙的只是一个卑贱、凄惨、麻木如虫豸般的生活。让我们看看余秋雨先生几段精彩的记述和评论。

《千年一叹》对于实况的记述十分

有价值,但余秋雨先生对于文明兴衰的一些评论我却认为不具备太多的价值。按余秋雨先生说,其他古老文明都无一例外的衰落了,而中华文明还没有败亡,其原因在于其他文明往往搞军事远征,杀的昏天黑地,中华文明则是和平自守。但这里有个太明显、太让人挥之不去的反例,那就是西方的近现代文明。西方的近现代文明可没有少军事远征,它远征得比人类历史上的任何其他文明都厉害得多,到头来是把其他文明消灭了,把人家种族都灭绝了,并没有看到余秋雨先生说的那种“两败俱伤”,至少现在还没有看到。我想,像文明这么大的东西,实际上是什么都有,很难下一个论断的。你要找尚武不利、崇文有利的例子,有的是;但别忘了,别人要找尚武有利、崇文不利的例子也有的是。中国文人总是找到尚武不利、崇文有利的例子,无非是他们自己不喜尚武,并非尚武真的一定会断送一个文明。再举一例,余秋雨先生讲佛教在印度的衰落,认为

原因在于佛教是一种智者的文明,难见容于周围的群氓,我认为这是一种典型的出于余秋雨先生这样一个中国文人的自身处境、自身情感的结论。我记得曾读过一本英国人写的《印度佛教史》,那个英国人认为佛教在印度的败亡恰恰是在于它太缺乏尚武精神,因而在伊斯兰的武力面前。论者确实也能找到不少例子支持自己的观点。于是大学生们,小知识分子们,一个个激动得咩咩乱叫,恨不能当场把时钟拨回去,去请三百年前的西洋人来中国殖民。然而,他们就没想想

印第安人被灭了种的例子,也没想想余秋雨先生这一路所见所闻的例子。

理想主义时代已过。怎么办?大家多想想办法吧!可似乎没有多少人愿意去想。我总是很奇怪,为什么中国的那些思想界“大师”们,那么崇拜西方文明,却对于西方文明的最主要部分,科学,一贯忽视,甚至厌恶,他们总是说这只是“器物”,并不重要。“大师”们,把你们 的超人智慧多用在科学上一些吧!我不是说你们应该去编写程序,或是去穿刺细胞膜,术业有专攻,这些用不着你们去做,但是,多想想科学与文明的关系,多想想科学与我们民族生死存亡的关系,多想想我们中国怎么才能把科学搞上去。

每每想到这些事,我眼前就浮现出余秋雨先生所目击的那种濒死文明的恐怖。但我们毕竟还没有濒死,我们还是有救的。

千年一叹 读后感

余秋雨先生的大名很早便如雷贯耳,但先生的文章却着实没看过几本,之前对余秋雨的印象,还停留在央视的青歌赛上,那时先生是评委。此次单位组织读书活动,看到书录中有《千年一叹》,便毫不犹豫的选择了它,想拜读一下余秋雨这位当代文豪的著作。本想着这只是一本散文集,会有优雅的笔风、优美的意境,或许能有些人生感触,但当翻开书本,看到目录,却是一个个世

界文明古国的名字,看了自序,才知道自己的这次选书是多么的明智。《千年一叹》是一本值得一读的好书,这是一本日记,更是一本游记,记录了余秋雨先生在千年之交,跋涉四万公里,寻找人类古代文明的经历,先生随凤凰车队,一路风尘起于希腊,到埃及,再经中东,西亚,入巴基斯坦,印度,横跨亚欧,探险于除中国以外的其他数个古文明发源地。在深层次它不仅能够带给我们一个多姿多彩的世界,同时也带给我们深深的思考,促使我们对自己进行反思。读完本书后,我受益菲浅。

从余秋雨先生的这些经历中,我们可以看出创造文明的是人类,毁灭文明的也是人类。其实,就在人类文明高度发达的今天,在很多地方,人们仍在毁灭着自己创造的文明,例如,在中东,在印度,以及在阿富汗等地人们还在互相厮杀。书中记载着余秋雨者游历文明古国的经历,读完此书,感触颇深,文明的毁灭往往伴随着血腥的战争。为了

保证人类文明的健康发展,和平是我们需要的,战争是我们应该唾弃的。争取和平反对战争,这是余秋雨在书中透露出来的观点,也

是我们应该持有的观点。

余秋雨在游历各国,回到祖国后真真切切表现出的爱国情怀同样令我感动,这是他发自内心的爱国精神的体现,同时也震动了我内心的爱国琴弦。我深深为自己作为一个中国人而感到骄傲,为中华文明感到骄傲。先生也提醒了我们这样一个责任:为中华文明的发扬光大而努力奋斗。

中国文明和其他三个古文明相比起来,其历史的延续性保持的比较好,这真是值得我们为之感到可贵和骄傲的地方,但由此也带来了其他一些问题,比如保守自闭等。余秋雨在2014年的这次比较之旅让我们深刻体会了一下世界文明的发展是如此的不同,也对文明的进程做了一些深刻的总结和反思。中国文明该如何面对,中国文明该如何走好

这下一个千年,这是每一个有觉悟的中国人都应该不时为之思考的一个问题。

《千年一叹》读后感

读完余秋雨的这篇《千年一叹》,我思绪万千,感触颇深,故写此文章以发我内心之感。

《千年一叹》这本书写于20世纪末即将踏入21世纪时。香港凤凰卫视组织了一次活动——“千禧之旅”,余秋雨应邀其中。他们这次远行是探索追求世界古文明遗迹,从而更好的认知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精神财富,更好的掌握文明一路走来的轨迹,更好的描绘即将到来的21世纪的文明图谱。

他们坐着吉普车用车轮碾过了希腊,埃及,以色列,巴勒斯坦,约旦,伊拉克,伊朗,巴基斯坦,印度,尼泊尔等国家,最后回到中国。这些国家曾经是希腊文明,埃及文明,希伯来文明,俩河文明,印度河——恒河文明的发祥地。但现在却成为了世界上最危险的地区之一。

以前我也未曾到过上面其中的任何一个国家,所以当我第一次看到余老师笔下所描绘的这些国家时,都令我大吃一惊。希腊人与埃及人的懒散与邋遢是我所没有想到的,他们不必像我们一样整天像机器一样工作,不必面对复杂的人际关系,不必考虑生活的压力,每天只是闲散的活着。虽然这样的生存状态不能全盘否认,但可以肯定的是他们必将被现代文明所取代湮埋。在德尔菲阿波罗神殿外侧刻着塔列斯的一句传遍世界的名言:“人啊,认识你自己!”不知现在的希腊人是否真正的认识了他们自己。如果文明像人一样需要休

息的话,也许埃及人民在建造了金字塔之后累了,需要恢复元气。

每个人都知道耶路撒冷一直是世界关注的焦点。不同文明本可多元共处,但当他们的终端型存在近距离碰撞时,却会产生悲剧。耶路撒冷正是被迫收纳了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太多的终端才走到今天这一步。它是犹太王国的

首都,是默罕默德登天聆听真主安拉祝福和启示的圣城,是耶稣诞生·传教·牺牲·复活地方。耶路撒冷我不知人们还要蹂躏到你什么时候,我能听到的只有你留给世间无尽的叹息。我想这应该是因为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人们背负了太多的历史,以至于无法喘息才导致了现在的僵局,那就让我们多一点遗忘吧,这可能就是拉宾最愿看到的结局。

我对约旦的印象不是很深,但安曼这个城市是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一丝烙痕的。因为它太干净了,不仅仅是因为它没有垃圾,没有标语,没有断垣残壁还有它那不事声张的低调。这样小的国家能在侯赛因国王的领导下变得有声有色实在不易。我个人是十分崇拜侯赛因的,我想即使你没听过约旦也应听过侯赛因这个人,在他生前有如此业绩也就算了,然而死后也是那样的令人敬仰——他的坟墓仅仅是2平方米的沙土。

伊拉克与伊朗位于俩和流域,曾经有过世界上最早的文明——美索不达米

亚文明。巴比伦当年是何等繁荣而

现在呢却是一片凄凉,难道先人留下来的远古文明到此就要终结吗?这里失学儿童太多太多了,当温饱都成为一个问题时如何让他们继承那些优秀的精神成果。提到巴格达我想你们肯定想起了《一千零一夜》,那些美丽的故事伴随着我们长大,充实了我们的童年。国王每一天的期待把一夜延长到了奇迹般的一千零一夜,我想只要我们心存期待,那么一切都会延续,只要有延续一切都会有改观。

提到巴伊斯坦我有几分激动,因为曾有俩位中国人在1400多年前来过这里,那就是玄奘和法显。他们把佛教大乘佛法这一文明成果传到中国,从而让中国有了现在 的精神寄托,让我们华夏民族传承着善良与道德。其实这几个国家给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印度。在我看来那已经成了一个人间地狱,拥挤的街道,遍地乱跑的“神牛”,无所事事的懒汉,一丝不挂的裸奔人简直让人嗤之以鼻。

我就不明白一个创造出佛教这一伟大成果的民族怎么会变成现在这番模样,实在叫人难以想象。行将入木的人自己搬到恒河河边等待着死亡,我们可以想象美丽的恒河现在会是怎样的臭气熏天。释迦牟尼看到自己的子孙现在这个样在会是怎样的心痛。印度啊印度,你们为什么要抛弃佛教而选择印度教,阿育王的铁柱现在是那么的孤独,只有他还在诉说着往昔的文明。

一路走来,冷眼相看,站在这千年之交的浪尖串

忆这一个个文明无一例外的凋残,甚是心痛。古文明的发祥地现在确实如此贫穷,唯一让人欣慰的是只有中华文明从未停止过传承。我们中华文明与现在的西方文明是有差距,所以我们以前只是一味的否定我们华夏文明,但现在想一想古文明只有我们还在发扬光大,我们是不是感到几丝欣慰,为我们是龙的传人而骄傲自豪。中华文明何以保存至今正是因为儒家文化的“和而不同”的

包容精神与“中庸之道的平衡原则”。这种精神与原则使我们不再偏激,让我们的文化有了澈明理性的基石。这也正是与其他古文明的差别所在。

下载边走边叹读后感[范文]word格式文档
下载边走边叹读后感[范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千年一叹 读后感

    千年一叹 读后感余秋雨先生的大名很早便如雷贯耳,但先生的文章却着实没看过几本,之前对余秋雨的印象,还停留在央视的青歌赛上,那时先生是评委。此次单位组织读书活动,看到书录中......

    千年一叹 读后感

    《千年一叹》 千年之交,作为人类文明发源地之一的中国,踏上了探访古文明的道路。山高水又长,祖先托我来探访,我是昆仑的云,我是黄河的浪,寻觅法老的陵墓,巴比伦的墙。看着废墟的......

    千年一叹 读后感

    《千年一叹》读后感最近看了余秋雨的《千年一叹》,感慨很多。很想沿着他行走的路线,到世界各地去看看,那也就不枉此生了。 书中,我印象最深的是写伊拉克之行的。当时看时,心里就......

    《千年一叹》读后感

    《千年一叹》读后感 读完余秋雨的这篇《千年一叹》,我思绪万千,感触颇深,故写此文章以发我内心之感。 《千年一叹》这本书写于20世纪末即将踏入21世纪时。香港凤凰卫视组织了一......

    《千年一叹》读后感

    《千年一叹》读后感 ---漳州分校林贤元 这几天热极了,大家都说是在过桑拿日子,我也不例外,我也是怕热,不敢出门。在家里蜗居,看书、回帖子、写点笔记。回头看看,还真是收获不小。......

    《千年一叹》读后感

    《千年一叹》读后感 闷热的夏日,午后连一丝风也没有,庸懒的眼神很吃力地掠过桌上的那盆花,胳膊肘碰到了白的墙,又折回放在那本摊开的书上。 书是从朋友借的,余秋雨的《千年一叹》......

    千年一叹读后感

    千 年 一 叹 书 评千年一叹 文化,人类社会一个永恒的话题。在人类几千年的发展历程中,不同地区的人们创造了绚烂的历史。历史上著名的四大文明古国是人类智慧的结晶。但随着人......

    千年一叹读后感(范文模版)

    追寻历史的脚步——读《千年一叹》有感六年三班 陈长追寻历史的脚步,视国家的兴亡,触摸古迹的沧桑,问道荒原的茫茫…… ——题记一个古迹,一段历史希腊,这个引起人们感叹的名字,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