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教育造就成功人生》读书笔记
《教育造就成功人生》读书笔记
《教育造就成功人生》是当代教育家刘永胜所著,其内容为:首先,教育家要有自己的教育思想,有对教育的独到见解,有对教育理想的不懈追求。思想是否平庸应当就是教书匠和教育家的根本区别。自古以来,每个人对教育的期望、对教育的理解都会有所侧重、有所不同,然而教育家的教育思想应当更深刻、更系统、更自觉、更富有创见,并且更能坚持和实践自己的教育信念。
其次,教育家不仅有深刻的思想更需要有丰富的教育实践,可以说教育家就是有思想的实践家。能否把抽象的理论、先进的理念融会到每一个具体的教育细节之中,这是教育思想家和教育家的明显区别。教育家应当善于在实践,中不断深化教育思想,不断丰富教育智慧,不断提高教育艺术;应当善于把知识的传授与人的发展结合起来,将优化学生健康成长环境视为自己的行为准则:应当善于把学生的发展与教师的发展结合起来,能够在教师集体团队中发挥引领作用。
再次,教育家是改革的实践家、创新的实践家,他们能够与时俱进,使自己的教育思想在改革实践中不断创新。善于发现新情况、新问题、新趋势,善于捕捉新机遇,采取新措施,建立新机制,这是当代教育家的明显特征。面对日新月异的社会形势,面对富有时代特点和新鲜体验的生龙活虎的学生们,他们应当能够把握时代脉搏,顺应时代潮流,并且敢于领时代之先,在教育过程中体现和代表先进文化发展的方向;他们应当敢于超越自己,不断更新思想观念,不断确立个人和学校发展的新目标。
全书包括了“我能行”教育的基本理念、“我能行”教育植根于课堂教学、发展性评价有助于学生实践“我能行”、教师在教育教学中体验我能行、家长在教育孩子过程中相信我能行等六章内容。
第二篇:读《教育造就成功人生》有感
永远我能行 永远不能满
——读《教育造就成功人生》有感
“作为教师,不能仅仅是春蚕,是蜡烛,而是要努力成为不断充电的长明灯”这是外出学习时,刘永胜校长说的一句话。品着这句话,再来读他所写的书,感觉尤为亲切,就像是又一次聆听他那脱稿的讲座。
刘永胜校长用真实的语言,写出了他真实的经历。将教育理论融入了自然地教育教学生活中,滤去了枯燥,留下了思考。
刘永胜校长在《教育造就成功人生》一书中用“我能行”的教育理念,统领全书,折射出六个章节,从基本理念的内涵到如何在教育中将此理念落到实处。书中的字里行间,处处都体现了教育的发展性,学校的方向性,教师的创新性。随之,一种幸福感油然而生,虽然自己身处塞外山城,却时时同样的享受着和首都学校类似的教育快乐,因为读着“光明小学”的发展故事,会不禁想到“宝善”的点点滴滴。书中的许多做法,我们也在做着,并已经形成了我们的传统,甚至为特色,“光明人”有“光明精神”,我们“宝善人”更有我们的“宝善精神”。相信写自己学校的书也会在不久的教育教学中诞生。
一个有名的学校能培养出大批优秀的教师和学生,一位上好的校长能影响着无数处过的同事和友人,一种幸福的体验能激励于从事教育的现在和将来。而这种幸福的体验是需要不断地更新和发展才能维系的。
比比他人,想想自己,有时忙碌过后总想给自己找个放松的借口,有时成功之后总想为自己加些自满的内容,殊不知“短暂的激情是没有用的,只有持久的激情是有价的。”“短暂的辉煌是没有用的,只有持久的耐力才能使事业做得很扎实,走得更长久。”“短暂的思考是没有用的,只有不断地更新自己的思考才能使工作更赋有创意和乐趣。”只有向“短暂”挑战,才能乘着“不满足的车轮”不断向上。
刘永胜校长用“不满足”的积极心态,用“我能行”的向上状态带领“光明小学”走出了一条“光明之路”,在这条路上,不断坚持传统,不断发展创新。面对全新发展的世界,我们做教师的哪能有丝毫懈怠?丝毫满足?
曾经有个徒弟学艺三年,觉得自己可以满师了,便向师傅表示。师傅未回答,只是拿出一个装满石头的碗,问道:“满了吗?”徒弟回答道:“满了。”师傅把沙子撒满石头缝,问:“满了吗?”徒弟答:“满了。”师傅又在碗里撒上石灰,仍没有溢出,再问:“满了吗?”徒弟肯定的回答:“满了!”师傅又倒入大量的水,问:“满了吗?”徒弟无言以对。
作为教师,究竟怎样才算满了呢?学无止境,教无满时!刘永胜校长任职20年,走访无数小学,研究多个课题,尚不满足,我们何来满足之理由?
在这个世界上,太阳再耀眼,也无法把每一处角落照亮;月亮再美丽也有阴
晴圆缺的时候,岩石再坚硬,也会因经不起时间的侵蚀而风化;白玉再光洁,也会有极其微小的瑕疵„„
是的,万物都在追求完美,教育更是在不断地追求中不断的完善,教育需要不断深化、充实,让我们在不满足的人生中,为我们心中的教育目标不断奋斗,不断创新吧!
第三篇:良好的习惯造就成功的人生
良好的习惯造就成功的人生
几年前,当几十位诺贝尔奖得主在巴黎聚会时,记者问一位科学家:“请问您在哪所大学学到您认为最重要的东西?”这位科学家说:“在幼儿园。”“在幼儿园学到什么?”“学到把自己的东西分一半给小伙伴;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做错事要表示歉意„„”这最重要的东西,说的就是习惯。就拿“不是自己的东西不要拿”,说起来简单,但必须从小培养,否则孩子长大后会吃大亏。有两个小例子说明这一习惯的重要:
北京一家企业招工,报酬丰厚。一些高学历的年轻人过五关斩六将,几乎如愿以偿。最后一关是总经理面试。总经理说:“我有点急事,你们等我10分钟。”总经理走后,踌躇满志的年轻人围住老板的办公桌,你翻文件,我看来信。10分钟后,总经理回来宣布:“面试结束,很遗憾,你们都没有被录取。”
一位在美国留学的学生,教授让他一个人在实验室做实验。他一看实验室有电话,以为白打谁也不知道,一个小时内打了40分钟的电话给家里、给朋友。后来他被开除了。
大家都听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智育不好是次品,身体不好是废品,德育不好是危险品。这句话充分说明德育的重要性,对于人来说,德育必须从小培养,而其中最关键的就是培养习惯,无论是道德习惯还是学习习惯。伟大的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过,教育就是培养习惯。习惯是人生的主宰。习惯一旦形成,便成为一种半自动化的潜意识行为,对人生、事业、生活起着永久性的作用。良好的习惯就像是人存放在自身的“道德资本”,而人在一生中都会享受着它的“利息”。
第四篇:热爱造就成功
热爱造就成功
荀子曰:“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一份图纸,只有一块块砖头的累积,才能成为高楼大厦;一份计划,只有一步步落实,才能最终达到目标;一个公司,要成为行业第一,必须将各项业务执行到位。
如何才能执行到位呢?我认为是对自己事业的热爱。如果没有对自己事业的热爱的执行,就不能认真做好每一个细节。如果一个热爱事业的人遇到工作上的困难,他会认为这是一个挑战,会想尽一切办法解决困难,并享受克服困难的过程;如果是一个消极怠工的人,对工作敷衍了事,遇到困难便会难如登天。对事业的热爱的确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一个人的成功,从不少人的创业史上我们都可见一斑。
史蒂夫。乔布斯在IT界的成功有目共睹。每当苹果公司有新的产品上市总能看见苹果专卖店前排起长龙。苹果公司的总市值高得出奇。是他将人们带进电脑的时代,让电脑进入千家万户。还有后来ipod、iphone、ipad也带动了MP3、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流行。
史蒂夫。乔布斯的成功和他对事业的热爱分不开。他为了他的事业退学开公司,一开始连一个像样的办公室和生产车间都没有,只能每天在车库里生产的电脑,每天几乎都在挥汗如雨、顽强拼搏中度过,每周工作66小时。却在如此艰苦的环境里生产出了在电脑展会上一鸣惊人,带来大量订单的电脑。以前的电脑沉重粗笨、设计复杂、难以操作,在苹果公司推出苹果二号和IMC电脑后,使得电脑以小巧轻便、操作简便。为了方便输入个电脑加上了键盘和鼠标,为了方便输出加上显示屏、桌面和各种图标,他对电脑每一个细节追求完美,每一个创新,都显示乔布斯对事业的热爱。
老子曰:“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任何伟大的事业都是从一个个细节做起。工作中也是一样,我们修理的飞机也是由一个个零部件组成的,每个零部件都会有这样或那样的故障。如果不能认真修理每一个零部件,就不能将质量目标执行到位。因此我们修理的飞机也和乔布斯造的电脑一样,只要充满热爱,一样能绽放光芒。
第五篇:逆境造就成功
逆境造就成功
雨果有句名言:“痛苦能够孕育灵魂和精神的力量,灾难是傲骨的乳娘,祸患则是人杰的乳汁。”
人的一生当中,总会有各种各样不幸的遭遇出现,在这个世界上,没有谁是一帆风顺的。其实遇到的困难都是暂时的,只要将困难折叠成梯就能使你登临辉煌的顶峰。
20世纪,一个独特的生命个体以其勇敢的方式震撼了世界,她——海伦·凯勒。
幼年的凯勒因病丧失了听力和视力,连嘴也不能说话了,从此,她坠入了一个黑暗而沉寂的世界,陷进了痛苦的深渊。在莎莉文老师耐心的帮助下,她以自强不息的毅力,掌握了英、法、德等五国语言。完成了她的一系列著作,并成为首位毕业于高等院校的聋盲人。是举世敬仰的作家和教育家。
生活中这样的例子有很多,同样身残志坚处于逆境中获得成功的不胜枚举。
贝多芬一生坎坷,由于贫穷被夺去了上学的权利,十七岁时母亲去世,二十六岁时,不幸失聪,在爱情上也屡受挫折。在这种情况下,贝多芬发誓“要扼住生命的咽喉。”在与命运的顽强搏斗中;在乐曲创作事业上,他的生命之火熊熊燃烧,奏出了最华美的乐章。逆境不但没有使他退缩,反而成了他获得强大生命力的磁场。成为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苦难是人生走向成功的必然。而在逆境中绽放生命的璀璨是可歌可泣的。逆境,每个人一生中都要跋涉穿越的一片沼泽湿地,历史上有多少英雄豪杰在这里翻身落马,又有多少平民百姓走出这片泥泞的沼泽,爬上成功的绿地,从此成为英雄豪杰。逆境,是世界上唯一没有围墙的大学,这里有世上最优秀、最杰出的教授让你感悟人生的真谛;逆境,是一波涛汹涌、风光绮丽的大海,令无数的探险者渴望征服它;逆境,是弱者的地狱,强者的天堂!
痛苦、灾难、祸患并不可怕。它是一次机会;是一次机遇;是一个跳板。只要能勇敢的去面对,以坚强的毅力冲出突围,人生的舞台就会放出最绚丽的光彩。
走过挫折
有这样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小孩觉得生活中都是困难,他无法找到一条通途。于是他去向他爸爸求助。他的爸爸没有说什么,只是先做了一个试验,他将萝卜,鸡蛋,咖啡豆放入滚烫的热水中。过了片刻他对小孩说:“你看三种不同的物质,面对相同的逆境,却有不同的结果。萝卜在热水中变软,鸡蛋让自己变得坚硬,而咖啡豆却让热水变成了咖啡。你要做哪一种呢?”小孩若有所思,不在抱怨生活,而是勇于奋斗,成为一个杰出的人。
这个故事给人以深思。同时面对逆境,萝卜屈服了,他在困难面前输掉了原来的自己,变得软弱;鸡蛋在逆境面前,没有屈服,而是让逆境将自己变得更加坚强;而咖啡豆最了不起,它面对逆境,不但没有被逆境左右,反而还改变了整个逆境。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既然你不能让这个世界为你改变,那么就请你去改变世界人生的路布满了无数荆棘,对谁都一样,而平凡与不平凡就在于你是被荆棘割伤还是将它们斩落马下。
贝多芬是伟大的,他在双耳失聪的逆境下,他用《命运交响曲》扼住命运的咽喉;司马迁是伟大的,在惨遭腐刑的逆境下,他以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告诉我们他不认输;海伦凯勒是伟大的,她在经受聋哑盲的逆境下,以《假如给我三天光明》向世人展示了一颗纯洁而美好的心灵;邰丽华是伟大的,在被命运摔进深渊的逆境下,她用无声的舞蹈《千手观音》的高贵给了厄运有力的回击……
他们都是伟大的,上帝都让他们身陷逆境,与痛苦之中,然而他们都不曾屈服,他们用顽强的抗争,告诉人们其实逆境是可以被改变的,命运,真正的主人就是自己,他们是那一颗颗咖啡豆,在逆境面前,打磨自己,改变命运,最终成为一杯杯香浓可口的咖啡,让世界变得更加美好。
伟大的人物就是那些饱经苦难,并且在长期受难的逆境中不屈不挠地奋斗的人——逆境造就伟大。不甘于平庸凡俗的人,就要从这里——逆境出发,超越自我,成就人生。
苦难纵然使人痛苦,但也催人奋进,让人最大限度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从而成就辉煌的人生。古今中外,多少名人都是在险恶的路途中奔向成功的。贝多芬供大家享乐的音乐,是他“用痛苦换来的欢乐”。这个不幸的人,十七岁,患了伤寒和天花病,二十六岁,失去了听觉,爱情上也屡受挫折。身处逆境,贝多芬发誓“要扼住命运的咽喉”,在乐曲创作上,他的生命之火愈燃愈旺。逆境不但没有吓倒他,反而成了他获得强大生命力的磁场。
泰戈尔说:“只有经过地狱般的磨练,才能炼出创造天堂的力量。只有流过血的手指,才能弹
奏出世间的绝唱。”苦难——能赋予人超乎寻常的眼光,铸就伟大的心灵。杜甫,中国古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被称为“诗史”,他以饱蘸血泪的笔触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黑暗现实,记录下了广大老百姓的深重灾难。然而,他一生坎坷,命途多舛。仕途不顺,长年居无定所、穷困潦倒;特别是晚年,疾病缠身,孤苦零丁,十分凄凉。历尽人生辛酸的遭际,使他更加同情生民的疾苦,关心国家的兴亡;其忧国忧民的情怀,在饱含艰辛的生活里不但未曾衰退,反而更加强烈了。也正因为这样,他才能写出那么多优秀的诗篇,成为一个伟大的诗人。
人生的价值,生命的意义,该在什么地方以什么形式体现出来,许多先进人物都为我们做出了表率与说明。没有风吹雨打,哪会有秋实的成熟;没有刺骨的寒风,哪会有松柏的坚韧。同样,不经受磨难,就不能成大事。所以,当我们面对困难,遭遇挫折,经受磨难,让我们就从这里——逆境出发,不怨叹,不彷徨,不犹豫,汲取先进人物的勇气做我们的养料,将逆境作为我们人生不竭动力的源泉,勇敢而坚定走向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