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每一个人为洒满阳光的童年而感谢人生
让每一个人为洒满阳光的童年而感谢人生
●许林
2008年3月26日《现代快报》刊载了这样一篇报道,安徽淮北的吴新利是一名普通工人,他梦想女儿能出人头地,成为不平凡的人。可是,作为普通人家的孩子,女儿怎样才能成“明星”呢?昊新利一直苦思冥想。终于,女儿一岁时,昊新利受一个电视节目的启发,决定让女儿练习溜冰过杆。女儿一岁半了,吴新利准备实施“造星计划”。他把女儿带到体育场,给女儿穿上溜冰鞋,决定用自己的“残酷训练法”把女儿打造成“神童”„„幼小的女儿没有辜负爸爸的厚望,三岁多的她就破了“世界记录”。然而,当女儿功成名就后,吴新利权衡得失毅然中断了女儿的明星路,决定还是让女儿回归普通孩子的生活。造星后的吴新利觉醒了,当年中国“第一童星”方超的父母后来也觉醒了,但他们迟来的觉醒丝毫未能影响千千万万个造星心切家长,他们正为孩子们不可预测的未来,甘愿付出整个现在。 当下,形形色色的趋前教育和神童方案带来盅惑人心的许诺,向着毫无自卫能力的龙种凤裔们铺天盖地而来,万一成功的侥幸,红色使父母们以孩子的童年为赌注,或尽可能早地让孩子掌握应付未来应付教育的种种知识,或尽可能早地让孩子们苦练一二种能一劳永逸地获得优厚报酬的谋生本领;近视的传媒和唯利是图的培训机构向寥寥可数的小神童敞开光宗耀祖之门,从而刺激着更多的人对超前教育趋之若鹜。
很多人都以为独生子女教育“输不得”,很少有人想到迷信超前教育和神童方案的结局将是“赔不起”。在这种不惜血本的赌博中,极少数人由于独特的气质和家学背景,而能如鱼得水地展现其优势;绝大多数人,不过是把晚餐桌上的食品提前摆到早餐席上,落个消化不良的厌食症而已。父母们将尴尬地看到,昙花一现的虚荣过去之后,他们的努力不过是把孩子提前变成袖珍型小大人。当小外孙在夏夜的星空下用天文学知识纠正老外婆嘴中嫦娥奔月的“谬误”时,孩子们的早熟已令大人手足无措了。
对这场赌博的极少数优胜者而言,学习的痛苦、艰辛可以由社会提供的良好就业机会和优厚的和待遇来消解。但即便如此,超前教育和人造神童术仍代价惨重。它不仅意味着提前结束童年生活,而且意味着非凡的牺牲:选择孤独。他不屑与同龄人对话,当凡童们撒尿和泥不亦乐乎时,他已蹒跚于名利场的拼搏之中;他无缘走进成人世界,而只能从狭窄的智育之窗接受成人的教诫和恭维。直到他从校园这个人生的候车室里仓皇踏上人欲沸腾的时代列车时,童年的失落才以报复性的方法被放大了。他或者在一劳永逸地占有某种优越的社会地位后,但从此失去了学习的动力,告别那种对他来说从来就不是幸福体验的学习生活;或者怀着苍白的灵魂,凭着一种自幼形成的盲目的惯性,在近乎自谑的工作中与世情相背,甚至对操纵自己的师长心怀怨恨,转而隐姓埋名,徒劳地寻找平凡人生的情趣。一些神童在有了对人生价值的自觉品评能力后,毫不掩饰地表示,如果人生可重新选择,他们宁肯过一种默默无闻的凡人生活,而不愿像傀儡一样生活在虚荣的包围下。这种神童可以轻易地摘取博士的桂冠,但却往往在专业领域外处于职业性痴呆状态;他能说出80老翁说得出口的睿智之言,却永远失去了培养感受能力的天然机缘。仿佛是一出刚拉开帷幕就被点破迷局的悬念剧,人生舞台在童年视野中的神秘、美丽和可爱,被超前教育弄得支离破碎。
不仅如此,当人们把超前教育中成功率为百分之一甚至更小的人造神童作为普遍的样板时,一种挥遣不去的阴影就投向凡童们的心中。超前教育法、人造神童术夸大了智育的作用,忽视了教育的整体性、心理发育的过程性、个性培养的程序性,也忽视了才能、潜能的多样
性。许多天赋不低的人仅仅因为其素质不适宜应试教育的片面要求,或因家长无力为他们提供超前教育的条件,就被社会轻率地打入失败的深渊中,失去了儿童上进的重要动力:鼓励和期待。而在这类被应试教育宣称为劣等生的“笨蛋”中,曾包括过海涅、拜伦、大伸马、牛顿、林纳、达尔文、爱迪生、爱因斯坦、拿破仑等一大串群星灿烂的伟大人物。
有什么重大危机要牺牲儿童的天真烂漫,让孩子们过早地分担成人的忧虑?
有着一千九百多年流浪史的犹太人最重视幼教,大脑的智慧常常是他们唯一可以带着踏上漂泊之旅的个人财富;我们今天对超前教育和人造神童的崇拜,是否也出于一种失去精神家园的恐慌?
教育的使命是为了未知的世界培养合格的公民,而未知的世界又在相当程度上取决于现在。以主观主义为特征的人造神童术和相应的教育,反映出现实生活中真、善、美彼此分裂的病态,又将在未知的将来复制或加剧这病态的分裂。
在古典教育的优良传统中,德、智、体、美等因素构成了一个不可动摇的整体性基础。这种教育传统由于历史的局限性而未能成为现实发展的先导,但在教导人完整地拥抱生活等方面,它对文明社会中的物化现象一直具有积极的批判作用。
在自由竞争时代,对弱肉强食的恐惧和对虚幻的安全感的渴望,刺激着人们打破古典教育的完整性理想,以培养某种使人一劳永逸地享有特权或专利的专才。在教育的起跑线上提前起距,以便抢先占据有利机会,便成了一种有利可图的投机。尽管近现代重要的教育思想对这种投机教育的片面恶果作了不遗余力的批判,但由于经济利益上压倒一切的诱导作用,加之优质教育资源的有限,就业竞争的压力,使这种投机教育成了一种无奈的选择。人们梦想着能有一种胎教手段,让自己的孩子走出娘胎后就具有某种出类拔萃的生存本领,在这种投机中,只要有一人当先,便有万人不甘于后。于是,学音乐的,3岁就被家长拎进琴房,在鸡毛掸加洋快餐的威慑利诱下苦练指法;学美术的,4岁就抱着如椽大笔,在大虾、小猴之类的单一题材上招摇于世;从事体育竞技活动的,自幼便以某种竞技活动为职业,直到带着一身的伤病和一脑瓜初小水平的文化知识匆匆退役。
等这种成功率很低的专小有所成时,又老鼠踩轮般地张罗着繁殖下一代功名接力赛的种子选手。孩子们得到的是廉价的捧场和金牌,失去的却是绝对财富,即全方位品味人生的自由时间。
由于人造神童的投机教育受到鼓励,任何个别的抵制者将面临着失去竞争优势的危险,于是,人们不惜血本,争先恐后地让刚换下开裆裤的孩子枯坐案前,投入一场生存竞争的预备役教育战争中。这种千军万马奔神童的早期开发,违背了儿童身心发育的自然规律,其结果只能是导致厌学者越来越多,心理失衡者越来越多,而道德意志越来越薄弱,对人生的感受能力越来越狭隘。如果未来的社会机构和教育席位都对这种神童式的单面人虚位以待,我们脆弱的文明恐怕就难以后继了。
现代都市文明的弊端是世界性的:千篇一律的水泥建筑已隔断了人与自然的乡土情缘,单元房成了让人老死不相往来的没有狱吏的囚笼。电视、网络取代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更用万花筒式的信息培养了一代无所不知的无知者。快节奏作为文明发展的标志粉碎了生活的从容,学前教育对实证知识的偏爱已淘汰了老一辈人神话传说的教化作用,并抹掉了这种教化过程所承载的古老的亲情。无孔不入的广告正以帝都、豪门、王朝、皇苑、宫廷、秘传、贵族风范、绅士必备以及限量销售等露骨的等级性措辞,夸大人们的匮乏感,以凸显少数拥有者人上之人的虚荣。对这种人欲沸腾的都市文明,校园教育无力表达应有的制衡作用,相反,却用应试教育和神童崇拜对这种异化了的文明推波助澜。社会生活以官本位和金钱为标志,把知识分成有用和无用两部分。个性的培养这一教育的最终目的,把单一性的应试教育吞没了;当精品屋成了人生的伊甸园,挥霍成了当代英雄成功的村志,升官发财成了青年的梦想时,所谓自我奋斗、自我设计,不过是临摹了早已商业利益物化了的人生蓝图。而置身
这一蓝图之外的失败者,只能用伪个性来列现灵魂的苍白。
当西方有识之士早已让孩子们摘下沉重的书包,在轻松的环境中把学习看作幸福的体验时,我们还在沾沾自喜地用应试的优胜作为海外华人子弟优越性的证明,用应考能力掩饰我们在生存能力、生活品位和创造力上的窘迫。
我们何能能以培养更有道德情操、更有爱心、更有批判精神、更有公民民主政治素养的下一代而骄傲?
早在十九世纪,英国哲人约翰·穆勒就给片面的人造神童教育法泼了一瓢凉水。 早期教育使穆勒比常人提前二十年进入了成功者的行列,便他孤独的童年却诱发了青春期的一场精神危机:他无法找到生活的热情;他那装备精良的生活之舟有舵无帆,捕获不到青春的激情。从小形成的分析的习惯撕碎了一切由联想带来的希冀和喜悦,洞察一切的能力使人生处于一种毫无韵味的程序化过程;过早过快拥有的成功和荣誉,使他变得麻木不仁。他曾想用音乐和诗歌唤起潜在的情感,但他的童年经历不曾拥有过这种潜能,而人生情感之果的灌浆期已一去不返。
后来他想到父亲十几年来含辛茹苦对自己的栽培,这份责任的自觉使他渐渐从青春的沮丧中振作起来,沿着极其单调的学者型生活之路走了下去,但那一段青春的苦闷,使他对培养人生感受能力的价值有着铭心刻骨的体验;各种能力之间的平衡与协调在后来被他当做人生教育中头等重要的事情。
成功的教育应该立足于知、情、意的统一。现代教育心理学最重要的结论之一就是:培养和保护儿童的联想力和创造力,又使其新生现实的客观必然性;鼓励儿童发挥自我表达、自我实现的意志,又使其学会与集体、社会保持和谐;传递文化知识,又不用既成的模式弱化儿童的批判能力。所有这些品质的形成,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暗示、熏陶、滋养、诱导等非程序化的教育过程。包括挫折在内的平凡人生的种种契机,对儿童的心理发育有着特殊的意义。
18世纪启蒙思想大师卢梭认为,儿童教育不能在今天预支明天的需要;必须把儿童当作儿童看待,尊重儿童特有的观察、思考和感觉的特殊性;“切莫节省时间,而要多用时间”,应该成为教育学中最伟大、最有用、最重要的原则。而超前教育和人造神童恰恰反其道而行之,奢望在春天收获秋天的果实,在儿童正常的心理承受能力尚未形成时,把孩子们过早地纳入程序化的专才教育中,用实证科学冷冰冰的知识肢解童年视野中的朦胧的整体美,从而给儿童造成终生的伤害。
人们常常惋惜童年的宝贵时光被白白浪费了,却没有意识到,许多制约人一生的精神潜质恰恰是在童年生活中定型的。我们苛求童年的东西越少,给孩子留下自由的心理空间就越大,我们就越有希望看到,童年超功利的审美的生活,能在他未来的成人世界构筑一片心灵的净土,并给人生反刍中,不断释放出热爱生活、创造生活的动力。
少年老成的鲁迅曾将弟弟苦心制作的风筝毁之而后快,以为游戏是没出息的儿童所为。而他后来却在《风筝》一文中,无限伤感地道出一份对童心迟到的珍重。当晚秋的黄叶飘向暮年的白发时,那些面对一杯黄土掂透功名的人,往往不以高处不胜寒的事业巅峰为怀,而对遥远的童年予以特别的亲情,这种返朴归真的情绪,当是对童年游戏的一种最终的权威性诠释。
我们不希望紫罗兰和玫瑰散发同样的芳香,更不希望人类最美的报春花——童年只以抽象的分数和神童模式来评估。合理的教育应构建这样的文化舞台,每个人都能找到自己适宜的角色,并在自足之余,学会欣赏他人的角色。因此,我们不拒绝神童,但绝不搞拔苗助长的人造神童。把童年还给孩子们,让他们放下过多的作业,集体退出这绝无凯旋的超前教育和人造神童大赌场。我们会因此失去几个书蛀虫和单面人,但我们会让每一个人为洒满阳光的童年而感谢人生。
(许林盐城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第二篇:让爱的阳光洒满每一个角落!
让爱的阳光洒满每一个角落!
——“关注个体,关爱学生”案例
接任现在这个班已经两年了。在刚接任不久的时候,我发现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两极”分化现象明显。有的学生对语文学习缺乏自主性、上课心不在焉、注意力分散、课后不复习功课、厌恶学习,作业不能独立完成,从而导致语文成绩落后。这部分学生怎样才能转化?针对这些现象,我尝试着对这部分学生进行个别关注,效果不错。现就其策略及部分案例叙述于后:
1、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俗话说“亲其师而信其道”,为了改变学生的厌学情绪,我经常有意无意的请他们帮忙。平时,请他们帮助分发作业本、试卷;课余,邀请他们一起打篮球,鼓励他们,要有信心„„后来,李鑫雨在日记中写道:“王老师很平易近人,经常和我们一起谈心、游戏,教学能力强,文章写得好,我很崇拜他„„”在我的默默期待中,这些学生,上课也能认真听课了,作业也愿意做了,有时还会主动向我请教一些问题,对他们的点滴进步,我都及时的鼓励。经过一段时间的努力,我和这些学生建立了融洽的师生关系,为下一步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2、倡导纵向比较,鼓励自我竞赛
我经常鼓励学生进行纵向比较,自我竞赛。所谓“自我竞赛”,也就是将昨天的我与今天的我进行比较,自我反省,自我竞争,自我战胜,从而达到教育转化的目的。在教育实践中,我们启发他们:我今天是不是多学了一些东西,表现是不是好一些?哪怕是一点点?如果有,那就说明今天的我比昨天的我进步了。只要每天进步一点,长期下去,就会进步不少,就会取得成功,就会成为优秀的一员。
学生黄某,上课只是专注地听,不善于思考,不能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更谈不上创新了……我耐心地观察她的表现。一节辩论课上,她在小组中大胆地表达了自己的见解:“我觉得善意的谎言是可以的,这并没有让我们养成不好的习惯,反而有利于促进人性的美好……”我抓住时机,给机会让她在班上辩论时表现自己。她赢得了大家激烈的掌声,我也进行了肯定的评价。课后,我找到她:“看吧,只要你积极地思考,并善于表达自己的意见,精彩就属于你!老师相信只要你自己和自己比赛,一天比一天进步,你今后的学习中一定会善于思考,积极主动,不断提高的……”现在她已跨入班上优秀生行列!
3、尝试平等竞争,寻求横向发展
我们还鼓励学生与自己学习能力相同、品性表现发展相当的同学进行平等竞争。学习程度不一致,品性表现差异悬殊,其竞争就必然存在不公平的因素,而且也不利于教育,第 1 页
更不利于他们的成长。鼓励学生与自己程度相当的人进行平等竞争,有利于培养他们的自尊和自信,有利于他们的发展。
学生甘某,其父母均外出打工,由年迈的爷爷管理。他常不完成作业,上课玩小东西,爱撒谎,经常与同学打架。经多次说教,效果仍不理想。后来,我发现与他“同病相怜”的冯某有了明显好转,就找他谈话:“你看,冯某已经有了明显的进步。敢不敢和他竞争一下?”他头一摆:“哪个不敢?”我见时机成熟了,便趁热打铁:“就是,老师也相信你能取胜!如果你赢了,我给你按一等奖对待!”……后来,甘某在不断的竞争中,逐渐转变了过来,连昔日的伙伴都说他变了样。他爷爷来学校接他的时候,不住地感谢。我告诉他:如果孩子自己不想进步,什么办法都没用。回家后多给他鼓励与自信,让他不断进步。
4、巧用他山之玉,进行补偿促进
学生的素质发展怎样?心理状况如何?教师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去看待。如果仅就一时一事就下结论,必将导致教育的失败。要知道,事物都是不断发展变化的。学生在其学习生活中,总有爆发能量,产生信心的时候,不可能没有一次成功的体验,或课堂上,或课外活动时。只要善于发现,就能利用原有的信心或其他成功的经验,“牵此一发,而动全身”,来激起孩子的某种冲动,助其树立起应有的信心,从而促进其发展。
学生李某某,每天沉默寡言,上课亦是如此。他在作文中写道:“妈妈,我常常不由自主地想起您,想起您牵着我的手一起逛街的情景……尤其生病的时候,就更想了……但我知道,你们外出打工是为了我……”这孩子明显缺少亲情。怎样打开教育的缺口呢?评讲作文时,我特意找出他的作文,大加赞扬,说那是一篇情真意切的好文章。他露出了难得的笑容。小组交流作文时,他破天荒地发言了。这就是教育的契机!从此,我更加细心地关注这孩子,只要有机会,就毫不吝啬地把爱洒落在孩子的身上。现在,他有了巨大的改变,身边有了要好的伙伴,学习积极认真,性格也比较活泼了。我相信:爱是有回报的!
5、放大学生的闪光点,进行有效的激励。
学生大都十分在意老师对他们的评价。我对他们的评价落在“激励”上。班上学生艾某某,习作水平不够好,她自己也很想进步。一次,我发现她的日记中有几个句子写得不错,便在上课时有意放大她的闪光点:“艾某某的日记写得不错哟,特别是这几个句子值得大家欣赏„„”从此,她就接二连三地交来自己写来的日记,要我帮她修改。这正是我所期望的!渐渐地,她的习作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在今年的全国关工委征文大赛中还获得了二等奖。
总之,关注个体,关爱学生,是我们每一个教育者应认真思考并努力做好的事情。以上关注学生的方法还在实践、反思、再实践的过程之中,希望能得到更多老师的指正,以期收到最好的效果。
第 2 页
第三篇:让阳光洒满每一个角落——郭泳霞
让阳光洒满每一个角落
浅谈班主任如何做好中等生教育
摘要:在班级管理中,中等生既不像优等生那样出类拔萃,引人注目,也不像后进生那样调皮捣蛋、令人头疼。他们成绩一般、循规蹈矩,甚少惹是生非。所以,班主任往往把更多精力放在了“培优辅差”上,而忽略了这个占大多数的群体。于是,他们的梦想在老师的忽略中挫伤,他们的激情在老师的漠视中耗尽!这对中等生的成长、对班级的和谐发展是极其不利的,所以我们要重视中等生的教育。
关键词:中等生
观念
表扬
机会
合上日记本,我的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如果不是亲眼所见,我真不敢相信这是李运泽那个乖巧懂事的孩子写出的话。他在日记中说:“今天老师又表扬了杨威,他经常没有完成作业,今天完成了,老师竟然表扬了他。我每天都认真完成作业,可老师从来都没有表扬我!真伤心!是不是我也要像杨威那样,老师才会表扬我呢?我多么希望老师能关注我、表扬我啊!”回想自己当班主任的经历,确实如此!我们班主任最关注往往是那些调皮捣蛋的“刺头儿”和成绩优异、品行优良的优等生。而这些“中等生”总是默默无闻,往往处于被老师忽视的位置,备受冷落,他们像一群灰色的小鸟,疲惫地行走在现行教育遗忘的边缘。
其实,中等生身上也存在优等生的潜质,甚至在某一方面的表现更胜于优等生。只是由于种种原因,他们的潜能没有完全发挥出来!他们同样渴望被关注,渴望得到来自于老师、家长的爱!他们是学困生的预备队,是优等生的后备军!如果能得到老师适当的关注和鼓励,他们会力争上游,成为优等生,但是如果得不到老师的关注,他们可能会更加默默无闻,甚至沦落为学困生!当我意识到自己这种片面的教育甚至是错误的教育时,我开始反思,开始关注这群隐形的中等生,试着走近他们,帮助他们,让他们不再被隐形,让教师爱的阳光洒满教室的每一个角落!结合自身的经验,下面我将谈谈班主任如何做好中等生的教育。
一、转变观念,重视中等生。
在应试教育的错误思想指导下,学校领导、班主任教师往往把“两头”表现的学生视为重要的关键人物,认为抓好品学兼优的学生,班级各种活动的开展、优秀成绩的取得等就能有了好的带头人,抓好了“后进生”,就一定不会出现什么大问题,班级就能平稳,因而把主要的时间和精力用来“抓两头”,对他们分别进行鼓励和鞭策,而对大批中等生则不闻不问,忽视了对大部分同学的锻炼和培养。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每个班的优生和后进生只是班级的一小部分,而中等生则占据了班级的60%到70%,班主任的这种做法不是舍本逐末吗?
美国著名教育家,《第56号教室的奇迹》的作者雷夫先生来中国交流时,就曾这样介绍自己的“教育经”:我把学生分成三类。第一类孩子,他们是上帝赠与我们的礼物、是非常好的学生,他们喜欢学校、喜欢老师们、很聪明,而且在学生当中也非常欢迎,有非常好的表现。第三类孩子讨厌学校、讨厌老师、他们的父母也讨厌学校和老师,他们讨厌学校里所有其他的孩子。如果你想要管教他们的话,他们会威胁你的,他们的父母也会威胁你,他们会跑出教室打其他人。很多老师可能会花自己所有的时间放在一类孩子和三类孩子身上。但是我不会花更多的时间放在三类和一类孩子身上,我喜欢的是第二种类型的孩子,他们是一般普通的孩子,他们并不是跑的最快的人、也不是最漂亮的女生、也不是最伟大的科学家、也不是最出色的作家,但是他们很好。因为他们很好,所以没有人注意到他们。可以说,我每天把时间花在这类孩子身上,我鼓励他们更喜欢我的课堂。于是他们就开始朝一类孩子看齐,最后我终于相信他们了,这当然是非常美好的。对于三类孩子来说,那些调皮的孩子看到二类孩子有了进步就不想再捣蛋了,因为他看到二类孩子特别喜欢学校。所以,我们要转变我们老师的观念,应该重视中等生,通过“抓中间,促两头”,而不是“抓两头,带中间”。
二、表扬优点,增强自信心。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再差的学生也有他的闪光点,更何况是这些还不错的孩子。或许他们成绩一般,但他们中有品行优良、乐于助人的,有书写工整、字迹优美的,有能歌善舞、精通绘画的,有吃苦耐劳、孝敬父母的„„他们看似不求进取,得过且过,其实他们也有着自己的愿望与憧憬,也有与同学一比高低的雄心壮志。教师如果能及时发现这些优点,并以此为突破口,向他们投去赞赏的目光,送去鼓励的话语,他们一定会从老师的信任与期待里获得动力,扬起自信的风帆。
三、提供机会,展示我风采。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者的责任就是不辜负机会,利用机会;能用千里镜去找机会;会用灵敏的手去抓机会。”班主任要善于创造条件,针对中等生也爱“表现”的天性,给他们提供“表现”的舞台,使之在“表现”中增强兴趣,优化个性。同时,中等生通过“表现”,就会在同伴中实现良好的自我价值,他们渴望受到关注和“表现”的心理就会得到满足,并在自豪荣耀的基础上,树立自尊心,增强自豪感,不断发扬成绩,克服缺点,逐步跻身于优等生的先列。
我们班上有个文静的小女孩叫王雨桐,长得很普通,成绩也一般,在班上一直默默无闻,是个典型的中等生。期中考试之后班干部换届,所有职位都竞争激烈,唯有卫生委员这一职位无人问津,因为这是一个脏苦累的活儿。在多次询问无人应征之后,我只能自己选了!扫视了一遍教室,我发现王雨桐用渴望的眼神望着我,但发现我盯着她的时候,又赶紧低下了头。想到她平时搞卫生搞得又快又干净,我说:“王雨桐,要不你来试试?”她一听,猛然抬起头,吃惊地望着我,红着脸说:“老师,我„„我不行的!您还是找别人吧!”我走过去,轻轻地拍着她的肩,说:“怎么会呢?你平时卫生搞得那么好,老师相信你一定可以的!”她犹豫着点了点头。事后,我一直在观察她!没想到她的表现这么棒:不仅每天监督提醒值日生认真搞好卫生,而且还常常主动帮忙搞卫生。在我多次表扬后,她越干越有劲,性格开朗了很多,成绩也慢慢跟上了,同学们也越来越喜欢她!在学期末的时候,她高票当选优秀班干部。看着她越来越自信的笑脸,我想:有时我们给这些中等的孩子一个展示自我的机会,她往往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
此外,我们还可以通过确立目标,让中等生迎难而上,通过积极鼓励,让中等生摆脱自卑的心理,通过竞争机制,培养中等生的进取心„„
总之,中等生就像一片荒芜的草地,需要老师播下希望的种子,以甜蜜的微笑、鼓励的话语、轻柔的抚摸、赞许的目光为犁去耕耘,再洒上爱的阳光,这片土地一定会开出美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果实。班主任通过对这个占班级大部分团体的教育,一定可以激励优生、带动学困生,创建一个学风优良、班风浓厚的班集体!
第四篇:让教育和爱的阳光洒满每一个角落
让教育和爱的阳光洒满每一个角落
------小学英语学习中“差生”的形成和帮扶 摘要:随着英语教学的普及,“英语学习差生”应运而生,由于语言学习的特殊性,“英语学习差生”的头衔一旦被按上,就很难再被拿下。教育界里也确实存在着一些“神话”般的实例,某某差生经过教育者的一次爱心活动,或一次点化,后来成为优等生,成为大才。这只是个别现象。它不应干扰我们对“差生”的整体认识和对帮扶转化工作艰巨性的估计。从事小学英语教学的几年,时时刻刻和学生在一起,在和他们相处的过程中,我对孩子有了更多的了解,开始走进他们的世界,并结合自己所教的“差生”,进行成因的分析和多方面的转差策略研究工作,几个孩子的发展让我兴奋不已。关键词:英语学习差生 成因 帮扶
一、对“差生”的认识
教育的前提是理解人、相信人、尊重人。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培养人,是培养身心和谐、人格健全的人,区分差学生、好学生已经严重偏离教育的目标。而且“差生”一词带有侮辱性,不能将他们视为二等公民,所以本文以及作者心目当中的“差生”是指学习存在一定困难的学生,与学生人格无关。
二、“差生”的成因分析
产生“英语学习差生”的原因很多,各不相同。通过实际的观察,其实许多被判定为“差生”的学生,根本不是差生,他们智力正常,甚至非常聪明,在英语学习上落后是由多种因素造成的,这些因素来自社会、家庭、学校和个人等非智力方面: 1.对学习英语的认识不足,缺乏主动性。
就大多数所谓“差生”而言,他们没有认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没有认识到英语学习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初学英语时觉得新奇、简单,学习也可以跟上,但当学习上碰到一定困难后,逐渐开始把英语学习的热情和兴趣转移至其他方面,如果得不到及时的帮助,学生的学习就会形成恶性循环,使英语学习越来越差。2.缺乏成功的体验。
根据新浪网的调查结果显示,绝大部分的“差生”是由于在英语学习过程中长期受到失败的困扰而逐渐失去信心。同时我发现刚开始学习英语的学生,在英语课堂上都有积极发言和参与活动的愿望,有些学生为了唤起老师的注意,不惜做出一些过激的行为,但到了中高 1 年级,很多学生就不再如此努力了,除去学生心理变化的原因外,更多是因为他们经历了太多的失败,认为自己根本不是学习英语的料,从而失去学英语的信心。3.评价方式的影响。
目前,许多学校对教师的学科教学质量的评价仍然以合格率及优秀率两项指标为主,教师为了提高优秀率和及格率,或者应付上面的检查和大范围的统一考试,根本不能顾及学生特殊的心理需求和个性差异,不管学生的学习能力差异,用优秀生的要求要求所有的学生,使一些基础差、知识漏洞多的学生不堪重负,萌生抵触情绪,像这样的评价方式——把考试成绩作为区分好、差学生的标准,伤害了大多数学生的自尊心,打击了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导致越来越多的学生消极学习、被动学习,最终放弃学习。
此外,还有家庭因素,学生个体因素等等,但我觉得,我们要更多地从自己身上寻找问题与不足,通过提高教师的水平去适应学生的发展变化,以教师的“变”去适应外部环境的“变”。
三、对“差生”进行帮抚的方法
现代建构主义认为:知识不是简单机械地从一个人迁移到另一个人,而是基于个人对经验的交流、反悟来主动建构的。转差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自己主动学习和思考。教师应通过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积极探索,主动发现,从而达到对所学的知识真正掌握的目的。1.让学生认识到英语学习的重要性
引导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英语学习的重要性要有合理的方法,不能总是讲一些大道理,如:我们成功入世了,要成为一名时代的英才,我们必须学好它;英语是世界上使用面积最广、使用人数最多的一门外语,是许多国家的官方语言,我们只有学好了它,才能充分了解当今的国际社会。这些大道理不能激起学生强烈的学习英语的兴趣,我们应该从近处着手、从“行动”入手,准确把握学生的心态,方能有效地加以引导。如我要求他们到生活中去寻找英语,收集大量的生活英语,如:电视机、电冰箱、洗衣机、音响等电器的说明书都有英文板块的instructions;许多广告和单位的招牌都有英文,如:HuanJiang Primary School, China mobil等等,这时教师适时的给予引导,“知道为什么生活中我们要用这些英语吗?”“不学英语你能看懂么?”,让学生们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感受到需要,把课堂教学与学生的心理需要、生活需要结合起来,让他们切身体会到英语在社会中的重要性,才能提高其学习英语的自觉性。【案例】
情况介绍:蒋沈寅,男,浣江小学三(1)班学生,家庭经济丰裕,属于家长比较宠爱而生活、学习自理能力不强的类型,学习态度比较散漫,对英语学习的认识不足,家庭作业比较拖沓,上课经常走神,学习兴趣不高。
处理方法:(1)家庭工作。与其父母通过电话、家长开放日、家长会等途径进行交流,灌输“穷,别穷教育;富,别富孩子”的思想,要求父母尽力培养孩子的生活、学习自理能力,有些事尽量让孩子自己完成。同时帮助其父母加深对英语学习的了解。(2)学生工作。与孩子加强思想交流,树立孩子英语学习的正确观念。师:来,过来。生:„
师:最近学习怎样啊? 生:(笑)
师:你发现老师在你作业本上的留言了么?(最近你进步了,你发现了么?)生:(笑)
师:你知道为什么要学英语么,这东西又不能吃,你觉得有什么用啊? 生:无语
师:你看看老师的电脑。(开机)你看,全是英语,如果你不懂,你怎么玩游戏啊?来,你来操作一下。生:摆弄键盘。
师:还有你看老师的手机(全英文状态),你懂么?要是你有什么急事,你连电话都不会打,多可怕啊?所以老师希望你学好英语,将来帮助你爸爸开好公司。老师相信你一定可以学好。学生发展:经过几次教育,以及能得到家长的配合,蒋沈寅小朋友的表现逐步好转,加上老师上课时的鼓励和肯定,他英语学习的兴趣得到提升和巩固。
教师感受:没有目标的学习是可怕的,像这样的孩子班里还有很多,教师的教育往往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会失效。只有和家庭合作,争得家长的支持,从规范学生的行为习惯着手,树立他们学习的正确观念,教育才可能长久。教师必须作好打持久战的心理准备,因为这样的情况会经常反复。
2、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师生关系直接制约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克服困难的意志,影响他们认识活动的效率。尤其是对待“差生”,他们本来对英语学习就有畏惧感、有心理障碍,因而,教师与“差生”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显得更为重要。在课堂上,我给这些学生更多的关爱和鼓励,为他们创造更多的参与学习、活动的机会,鼓励他们积极主动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课外,我与他们闲聊,一起玩耍,有意识地将一些简单任务交给他们去完成,当他们遇到困难时,给予及时的关照和解决。【案例】
情况介绍:陈新民,浣江小学三(1)班学生,父母在外地做生意,住在爷爷家,老人没有文化,对孩子的学习不能照顾多少,孩子的学习存在比较严重的问题,属于各科成绩都不好的类型。
处理方法:(1)家庭工作。和父母进行了多次交流,要求父母多关心孩子的学习,树立孩子的发展最重要的思想,并把一些方法和学习的规律告之父母。
(2)学生工作。告诉他老师有多么喜欢他,建立良好关系。课余时间请他到办公室进行个别补习,还指定一位学习比较优异的同学担任陈新民的师傅,给师傅分配任务,每天必须完成。
师:(一次去剧院看演出,我特意坐在陈新民的旁边)演出好看么? 生:好看,那个小女孩真可怜。
师:是啊,她还要自己卖花来赚钱,你们幸福多了。你爸爸妈妈是做什么的? 生:他们在山东做生意的,经常不回来。师:是么?那你和谁在一起呢? 生:爷爷奶奶。
师:那你也挺棒的,一个人跟爷爷奶奶住,Mr Yang更可怜,一个人住在学校,都没人照顾,你说呢? 生:笑
师:所以我们都很可怜,但比戏里的小女孩幸福。„„„„
学生发展:到现在,我和陈新民建立了良好的关系,有时他会在我的办公室门口,偷偷地看我,还能主动地找我问东西,他的自理能力也有一定的进步,学习成绩缓慢的有所进步。下一步我想逐步加深要求,试着让他开始脱离老师和同学的监督,加强其自学能力的培养。教师感想:放下所谓的师道尊严,真诚的和孩子交朋友,小孩子的世界是纯真善良的,在帮助他的同时,也能让你感受到人性的纯与美。交流是相互的,信任也是相互的。
3、帮助“差生”体验成功
教育心理学认为,“差生”同样有进取心,让“差生”获取某一种成功,设法满足他的成功欲,不仅可以使他们看到自己的潜力,增强进步的信心和勇气,还可以激起他们对更大成功的追求,并由此引发战胜困难的决心和毅力。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分层次要求,有意识地设计一些适合“差生”的任务,学生完成任务后,教师要给予积极的反馈,充分肯定其能力,使他们尽快获得初步的成功。如:给“差生”布置背诵任务时,讲究弹性,背诵的量从少到多或分段背诵,甚至只背句子、词组或单词,让他们感受到自己也能做到,提高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在课堂师生交往中,要注意对“差生”的纠错方式,多用期待性的评价,启发和引导学生自己纠错,这样做,即可以保护学生的自尊,培养学生的互助精神,更重要是尽力保护“差生”的学习积极性。【案例】
情况介绍:陈飞宇,浣江小学三(2)学生,单亲家庭,与母亲生活在一起,性格比较内向,上课时经常顾自己,不能认真上课,作业质量低。
处理方法:(1)家庭工作。我走访了陈飞宇的家庭,详细了解了他的家庭情况,了解到由于家庭的现实,养成了其比较内向的性格,但这个孩子内向却不省油,按照我们诸暨的方言讲是“内油”。
(2)学生工作。在全班学生面前,我表扬陈飞宇同学的坚强,号召大家向他学习,在私下,我要求班里的几个积极分子多和陈飞宇一起玩,让他感受到集体的温馨。并和班主任联系,让陈飞宇担任班级的组织委员,锻炼其各方面的能力。师:听说你当组织委员了? 生:恩。
师:祝贺你。希望你越做越棒。现在是组织委员,是班干部了,你的学习可得抓紧哦。生:知道的。
师:老师时刻等待你进步的消息。
学生发展:人始终生活在社会群体中,适时地为学生打开一扇心灵的窗户,就能透进耀眼的阳光。为陈飞宇做的一切,更多的希望他能真正融入生活的现实,他也很争气,生活、工作、学习地都很精彩,真诚地希望他一切都好。“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因此,在英语教学中,我们要充分发挥自己的职能去帮助和引导学生,特别是所谓的“差生”,对他们要有正确的认识,只要我们把无限的爱心投放到“差生”中间去,了解他们,相信他们,爱他们,以发展的眼光,尽量为他们创造出符合他们需要和特点的学习环境,帮助他们从心理上摆脱困境,树立健康向上的积极人生观,塑造自信自强的形象,充分挖掘他们的潜力,定能有效地促进“差生”的转化,定能提高教学质量,使每位学生都走上健康的成长之路。参考文献:
1、徐芝斌 《“差生”情感态度培养与提高英语成绩的关系》,《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6期
2、汪婉萍
《非智力因素与交际英语教学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2005年第6期
3、章兼中
《外语教育学》
浙江教育出版社,1993
4、胡春洞
《英语教学法》
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5、《小学英语教学方法》
浙江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编写
6、《英语课程标准》(实验稿)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7、做好“差生”转化工作的几点体会
www.xiexiebang.com
8、“差生”的成因分析
www.xiexiebang.com
第五篇:让师爱的阳光洒满心灵的每一个空间
让师爱的阳光洒满心灵的每一个空间
肃南县职教中心 杨咏梅(734400)二十一世纪的孩子们,个性张扬,见多识广,思想复杂,教育难度很大。尤其是我们职业学校,学生文化基础差、素质较低、管理难度更大,如何教育,这是摆在我们每一名职教工作者尤其是班主任面前的难题。记得一位前教育部部长说过,“职业教育是一项功德无量的事业!”的确,职业教育常常都是在做化腐朽为神奇的伟大事业。大家知道,经过中考的优胜劣汰,剩给我们职业学校的生源,基本都是些生活自理能力差、人际交往能力欠缺、自我控制能力不足甚至存在自卑、自私、放任、懒散、缺乏信心、自暴自弃等等许多心理问题的学生了,他们当中还有相当数量的学生来自单亲家庭,问题学生特别突出,危险学生总有那么几个。他们的心理问题更使我们职业教育变得异常的艰巨。班主任要把这样的班级管好、理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教育飞速发展的今天,我作为一名职业学校的班主任,深知自己的责任是塑造学生的个性,是把我的学生塑造成活生生的人——有自己的独到见解和独特个性、身心健康、人格健全的人。我的治班理念就是用热情去工作,用真诚来沟通,用知识教学生,用人品育栋梁。
一、做班主任工作要有爱心。有人说:“一切最好的教育方法,一切最好的教育艺术,都产生于教育者对学生无比热爱的炽热心灵中。”因此,作为一名教师、一名班主任,首先应该是爱孩子。班主任要有意识地通过表情动作来表达自己对学生的情感,达到与学生心灵交流的目的。比如赞许的点头、会心的微笑、亲切的抚摸、严肃的手势等都可以表达班主任对学生的爱心,使学生有一种被重视感和关怀感。对于有缺点和错误的学生,不能一味的训斥和挖苦,伤害他们 的自尊心,而要在情与理方面多作疏导工作。比如说我班的一名女生,多次违反校纪校规,屡教不改,但我仍然没有放弃,而是多次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虽然收效甚微,但我至少让她感觉到了我的爱,有一次她伪造假条请了隔夜假离校,但一小时左右就返校了,事后她给我写了纸条,说她虽然特别不情愿,但知道这样做会给我制造麻烦,所以就克服欲念回来了。我觉得能否让学生肯替老师着想,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老师为学生付出了多少爱。我觉得要使一个班级有良好的班风,有强大的凝聚力,一直不断前进,班主任除了做好一些常规工作外,还应用一颗爱心,把自己真正融入学生中间,多理解他们,使他们信服班主任,愿意把班主任当作他们的好朋友,愿意多方面地交流思想。“一双眼睛看不住几十个学生,一颗爱心却可以拴住几十颗心。”所以我们老师只要和学生先建立一定的师生友情,对学生多点宽容、多点尊重,多点理解,站在他们的立场上分析问题,与他们真诚交流,就一定会产生出教育实效的。比如说我班的一名男生,有一段时间上课精神萎靡,学习三心二意,什么作业都不做,我就根据他的情况和需要,多次找他进行了“自然而不直接、真诚而不偏执、恳切而不反感、安定而不急躁、恰当而不随意、对症而不任意” 的谈话。我惊喜的发现他不仅学习兴趣浓厚了,而且自觉性也强了,不但能保质保量完成作业,而且还能积极参加班级活动,对老师也有礼貌了。所以说“爱的力量是无穷的”,我们老师只要用真诚的师爱唤醒问题学生,他们才能够按老师的意图去学习和生活。这就是所谓的“心诚则灵”,“嫩枝易弯也易直”吧。所以真诚的师爱是可以感化学生的。人是有感情的,学生是有良知的,他们与社会上有些人不同,只要我们舍得花时间花心血,我们完全可以用真诚的师爱唤醒学生,感化学生,转化学生,使问题学生问题更少,达到先说情再育人的理想境界。
二、做班主任工作要有细心。有人说班主任是世界上“最小的主任”,可这“最小的主任”管的事却特别多、特别细。班主任应有一颗纤细如发的心。平时,细心观察学生的学习、情绪、身体、表现;多与学生交流、谈心,了解他们的喜怒哀乐、爱好兴趣;多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家庭情况,分析其思想动态;关注学生点滴的进步,及时鼓励、表扬;有教育心得多记录、多总结,积累经验……这样对学生各方面情况均了然于心,才能因材施教。不厌其烦,不厌其细,时时抓,细细抓,是班主任工作不可欠缺的。
三、做班主任工作要有耐心。俗话说:“十个指头伸出有长短。”转化后进生是每个班主任都会遇到的问题。尤其是班里的几位思想、学习后进生,无视校纪校规,一切以“我”为中心,给班风带来了不良的影响,如果任其发展,这些学生就会形成一种无视纪律约束的自由意识,而且还会对其它同学造成负面影响。班主任对他们不仅应施以爱心、施以细心,更应施以耐心。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学生的秘密在于尊重学生。”尊重学生是建立和谐师生关系的基础.尊重学生意味着班主任应将学生置于平等地位,尤其是对待“问题学生”不能总是批评指责,要善于激发其积极向上,帮助其树立自信心,使其产生内在动力,以达到转化的目的。我班里的李某是最令我头痛的一个学生,纪律松散,生活散漫,他对学习没有兴趣,还沾染了抽烟的恶习。无论是苦口婆心的教育还是声色俱厉的批评均无济于事,一副“软硬不吃”的样子。我一次次苦心策划的转化计划都宣告失败,实在是无计可施了,但又不忍放弃,放弃不等于宣判“不可救药”了吗?所以我千方百计地创设让他展示自己的机会,让他获得成功的体验,细心注意他哪怕是微小的进步,及时给予恰到好处的表扬。他喜欢唱歌,周末全校性歌唱比赛中我就给他一展歌喉的机会,使他看到了自身的力量,获得了成功的喜悦与自信。哲人说:“使人前进 的最大一种刺激物,是一种成功的感觉。做了一点事的人,无论事情大小,只要他尝着一点成功的快乐,便会渴望再次成功的光荣”。终于我高兴地看到他逐渐有好转的迹象了:学习兴趣浓了、纪律好了、表现也出色了。总之,爱心加细心加耐心,不可教的“孺子”也变的可教了。作为一名教师,尤其是班主任,有责任有义务加强自己的情感修养,力求使情感教育技巧化、艺术化,为教学、育人创造一种良好的氛围。这样,我们就能用爱的双手托起明天的太阳——21世纪的建设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