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读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所思》
读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所思》,感受很深,感悟颇多。从一个普通的语文教师成长为一名有众多称谓的教育专家,他一路走来,一直是心甘情愿地走着,甚至是快乐地走着,而且是边走边收获着。这一切都源于什么呢?
首先,源于对教育工作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他说:“教育就是我的生存方式,甚至是我生命的体现”,“我想,也许我一辈子都只能是一个班主任和语文老师,但这不妨碍我以臫点点滴滴的奋斗推动中国教育的进步,进而推动中国的进步”,“我们向往并为之奋斗的教育,京族是目中有„人‟的教育,是为了一切人全面发展的教育”,正是这种对教育的使命感,促使他把教育当作一项事业,心甘情愿地为之奋斗,而对学生的爱使他在奋斗的路上不断感受到乐趣“对孩子的爱,能够使一个老师变得聪明起来”,然而,在李镇西老师的心中,这种爱,不单单是一种喜爱,他说“爱是教育的前提,但远不是教育的全部,由爱而升华为责任-----对孩子的一生负责,这教育的真谛”,正是这种责任感,使他把自己的整个身心都与学生融为一体”,在我的教育历程中,我总是问自己:对于具体的某一个学生,我是否已经尽到了我能够尽到的最大努力? 其次,源于他对各种教育现象的思考,对各种教育理论的学习。“我每带一个班,便把每一个学生的心灵作为我思考、研究、倾听、感受和欣赏的对象”,“我把所有的时间都用于对学生的琢磨研究,感受他们的精神世界甚至和他们一起摸爬滚打”,因为他的敏锐观察,善于思考,才有从学生借杯子喝水,老师借红笔这一类小事往深处思考,认识到教育的不公平,师生的不平等,中国传统教育观念的弊端。“充满爱心投入教育,必然会感到教育的困惑,即工作中的的许多棘手的难题,而把难题当课题,我们的思考与实践就进入科研状态……带着问题读书,根据教育理论来审视实践中有待解决的问题,最后又提出解决的方案,并加以实践,在这过程中,理论和实践浑然一体”,“如果不用理论去反思,教学经验永远只是一堆素材而已,我读叶圣陶,读陶行知,读苏霍姆林斯基,读阿莫讷什维利,每每从他们的书中读到自己,这种读到的感觉其实就是共鸣,我进而用他们的思想省察与反思我的教育实践”。并且,李镇西老师勤于动笔,把自己的感悟、情感、自我解剖……记下来,于是,《爱心与教育》、《走进心灵》等十多部既闪烁着科学教育光芒又散发着自己教育实践芬芳的著作便诞生了。”
其实,我们也热爱教育、爱学生,也有许多教育经验,也学习教育理论,只是我们不够用心,没做到将全部身心用于教育事业;不够勤快,没有及时将自己的经验教训进行总结;不够深入,没有认真学习教育家们的思想理论,最重要的是不够坚持,没有几年如一日、甚至几十年如一日地坚持爱的教育、观察思考、学习理论知识,我认为。
第二篇:读李镇西老师的
让爱心与责任同行
——读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
中华路中学
陈虎
中C教师应该真诚地喜爱学生,并走进学生的心灵。这个暑假我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一书,书中的一个个小故事就像电视剧情一样深深的吸引着我。我的内心不是感动,而是震撼。不得不为李老师的人格魅力所深深折服。李镇西老师细腻的师生感情、人性的教育方法无不深深地吸引着我,给我启迪,他用自己的真诚和爱心为我们刻画了崇高的教育,也教给了我们为人、为师的道理。
一、李老师的教育是智慧的。
他总能恰到好处的处理一些让我们头痛的学校事故,如万同同学拿了别人价值不菲的随身听。李老师旁敲侧击,既维护了他的自尊又让他主动认识了错误承认了错误。对于万同这个角色,相信我们每个老师都遇到过。我们每个班又不会出现一两个“万同”呢。面对我 们自己班中的“万同”我们是一味的责罚,还是放之任之呢。而我们的李镇西老师对万同的教育方法值得我们每位老师的思考和学习。他的教育方式已经深深地感动了我。读了这篇文章我开始决定用另一种方式来面对自己班里的“万同”。我学会用他们的心理思考,想着维护他们的尊严,让他们主动地改过自新,而不是我们主观的硬塞和强制。因为我们的主管可能会让他们更加叛逆,更加反感。
二、李老师的教育是大爱的,崇高的。
他经常鼓励学生的为贫困学生捐款捐物。鼓励学生为社会上的老人做家务,给烈士陵园捐资,给圆明园修建捐资。我想这样的行动一定深深地扎根在学生们的心中,直接影响着他们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身教胜于言传,李老师通过各种活动让学生在心中种下爱的种子,让学生学会了爱别人,爱社会,爱生活。这样的学生不正是我们社会所需要的人么?李镇西老师这样的教育行动也一定会激励他们一生向善吧。
李老师毫不掩饰自己对学生的爱,他也收获着学生的爱。李老师做的许多事情都很普通,其实许多老师都做过。为什么李老师能成为名师,我们却在日常工作中变得越来越平庸,工作越来越没劲?这当然有本身素质的不同,但更重要的是对教育的执著,对爱的坚持。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我们只是把教育当成自己谋生的职业。正如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李老师对待万同同学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难!李老师说:“教师应把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情感投向那些极度缺爱的同学。弱势群体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很难拥有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们能还他们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么好的教育!”是啊,爱是我们的语言,和学生相处,只有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只有爱才能换来学生的真心和信任,成为真正受学生爱戴的老师。作为老师,你将你内心深处的爱心传递给你的学生了吗?自省过后,我发现自己做得的确不够。身为一名数学老师,由于带多个班,周课时也多,所以平均与每班孩子相处的时间并不多,常常是这节课进这班教室,下一节又要到另一个班级上课。很少有时间和学生交流、谈心,所以学生对我也并不是特别亲近和了解,其实我是很爱他们的,我由衷地为他们的进步而高兴,为他们的失败而难过。但作为老师,我总是在潜意识里把学生看成是教育的对象,可能太过追求在学生面前的威严了。其实,“师生在人格上应是绝对平等的,教师不应自视比学生„高人一等‟。因此,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应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
三、李老师爱的教育是细致的。
李老师对学生的教育和帮助真的是无微不至啊,他不但关心学生的学习,关心学生的家庭生活,还与已经毕业的学生通信交流,帮助他们的生活。在高考以几分之差落榜后,宁玮情绪波劝很大,李老师一直鼓励她,八年如一日的通信,电话联络,成为宁玮成功人生的最大动力。李镇西老师不惜带领学生步行三十里山路来到伍建劳作的田头,大声齐喊:“伍—建—你—好!”感动的伍建泪水长流;李老师的学生家长送来一篮鸡蛋,他就每天煎一个送给学生。这样的爱感动了学生,也感动了我。试问我们的老师有几个能做到这样的情怀。也难怪李老师的学生尊敬他,喜爱他,信任他。因为他付出比别人多几倍的爱给学生。在学生心中,李老师不仅是老师,还是朋友,是亲人。
从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拥有一颗爱心,真心付出,孩子们也同样对你真心喜欢。爱心还表现于对学生的赞美与宽容,尊重孩子的成功,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成绩,不要吝啬赞美,你会发现他们脸腮甜甜的微笑让人陶醉,这种无名的爱融入彼此,也教育了他们要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犯了过错,要细心教导,让他们感受老师是因为爱他们才教导他们的,这种爱不需要言语来表达,他们也能感受到老师的一颗爱心,于是,他们就会注意下次类似的错误。因为有了爱心,让孩子努力争取,改错,会发现,这样的教育更有意义,也让人更容易接受!也就是说,我们不仅需要有颗爱人的心,更要的是一颗智慧的爱心!
但是,教育仅有爱心也是不够的。这一点,李镇西老师多年以前就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值得思考,然而正是这些问题,反衬出了李镇西老师的伟大,反衬出了李镇西老师的人格魅力!而我在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也在想,其实这本书里面记载的许多案例,都有它具体的背景甚至特定的时代背景,而现在的社会又发生了许多的变化,刻舟求剑,胶柱鼓瑟式的阅读或许并不聪明,重要的是这本书里所体现出来的教育者的爱心,教育者对教育这一份深沉的思考,教育者对大写的人的张扬,应该成为我们从事教育的这个群体的出发点。
教育的爱心是空气,是阳光,是土壤,是水源,是食粮,是布匹……你可以把它比喻为人类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一切,而且绝不过份。所以,老一辈教育家夏丏尊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读完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我的感受还有很多,李镇西老师值得我学习的地方还有很多。虽然他的方法可能针对中学老师更实用,教育方法虽然不能复制,但我可以学习他的教育情怀,学他的教育机智,学习他的教育精神。爱心是他教育的精髓。也是我们每一个老师的基本职守。关爱学生,也让学生爱上你。用教师的人格魅力感染学生,学生就会主动地追随你,用真善美充实着自己的人生,这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吧。
第三篇:读李镇西老师《爱心与教育》心得
读李镇西《爱心与教育》心得
泰戈尔曾说:“爱是亘古长明的灯塔,它定晴望着风暴却兀不为动,爱就是充实了的生命,正如盛满了酒的酒杯。
是啊,这么几年的班主任工作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了,爱的伟大,爱的力量。前不久,我读了李镇西老师的《 爱心与教育》,我被深深打动了,为他的佼佼者们而自豪,我更是对他万分崇敬!李镇西老师的话“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与我共鸣,再一次激励我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热爱。
作为一个班主任我也深深地体会到了用爱感化学生的意义。爱学生,就要与学生心连心,就要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用心去感受他们,总之我们要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而当一个教师能够真正在与学生的交流中获益,提升自己的时候,他收获的是人生最大的幸福!作为一个年轻老师,也思考过如何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思考过如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思考过如何让学生喜欢我,思考过如何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思考过如何提高学生„„但我从未想过,让每一个你教育过的学生受益一生,无论时间的流逝你的感动铭记心中。我体会到了教育者的伟大,教育者对事业的执着追求。
记得刚刚工作的时候,师徒结对活动中师傅一再强调我:“要与学生保持距离,否则学生就不会信服老师。”我迷茫了,我困惑了,对于一个性格开朗,富有童心的我做不到啊,为了找到所谓的威严,我每节课都保持严肃。我自认为自己做的很好,事实证明我错了,看似学生很听话,很懂事,很怕我,其实学生心里很排斥我,在学生心
目中的威信几乎没有。后面我找了亲人,朋友,同人请教了这个问题,我才知道我错了。
做为一名数学老师,课堂比较枯燥,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在备课的时候我会查阅大量的资料,让着节数学课里,有历史,有笑话,有脑筋急转弯。课间找他们聊天,帮他们出谋划策,给他们辅导作业,慢慢的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来越高,到高三毕业的时候,学生非常肯定的说“老师我们很喜欢您”!因为失败过我懂得了,这就是老师对学生的爱,因此我更懂得了老师对学生的爱,所以我懂得了对学生的爱!看了《爱心与教育》有一种相见恨晚的感觉!
新课标的要求下,教育也要让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学生才能敞开心扉接受你的教育,这是非常提倡、可行的。但是,教育仅有爱心也是不够的。这一点,李镇西老师明确地提出了。社会科技的不断发展,信息的普遍化,学生的思想受到了很大的冲击。这一点更加反衬出李老师的与众不同,这也是名师的风范!如何让学生有个好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这需要我们携起手来,从李镇西老师引导出发,传送这充满爱心、民主、真诚、人性的教育!
读了李镇西老师《爱心与教育》一书,让我知道如何让自己活的轻松,如何让学生学得轻松,如何去关注那些极度缺爱的同学,如何把教育事业不断发展。那就是把更多的爱给学生,给学生百倍的信心,拥有足够的耐心,要用善意的花教导学生,用真诚的心感化学生。让学生拥有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爱”只一个字,但做起来谈何容易,那需要真心地付出。
第四篇:读李镇西老师《爱心与教育》有感
对教师工作来说,没有什么比爱心更重要。读完李镇西老师所著的《爱心与教育》,我被他的爱心所感动;被他的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事业中的行为所震撼,让我深深体会到“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
爱学生,就必须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就必须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去感受他们的喜怒哀乐。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该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假如没有爱学生的心又何来的教育好学生呢?假如没有爱心和童心,又何来与孩子打成一片,更好地教育孩子呢?说爱心和童心是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也是再恰当不过了!
李镇西老师对爱的执著深深打动了我。李老师毫不掩饰自己对学生的爱,他也收获着学生的爱。李老师做的许多事情都很普通,其实许多老师都做过。为什么李老师能成为名师,我们却在日常工作中变得越来越平庸,工作越来越没干劲?这当然有本身素质的不同,但更重要的是对教育的执著,对爱的坚持。正如李老师所说:“爱心与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他把教育事业当成自己的事业,把带给学生一生的幸福当成一生的追求,我们只是把教育当成自己谋生的职业。正如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一个老师创造一个感人的场面并不难,但一个老师,能够长期像李老师对待万同 同学那样对待每一个学生,难!李老师说:“教师应把更多的关注、更多的情感投向那些极度缺爱的同学。弱势群体是不幸的,因为他们长期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很难拥有健康、快乐、自信、向上的精神生活。如果我们能还他们健康、快乐、自信、向上,那该是多么好的教育!”是啊,爱是我们的语言,和学生相处,只有爱是打开学生心灵大门的钥匙,只有爱才能换来学生的真心和信任,成为真正受学生爱戴的老师。其实,“师生在人格上应是绝对平等的,教师不应自视比学生„高人一等‟。因此,我们对学生的爱,不应是居高临下的„平易近人‟,而应是发自肺腑的对朋友的爱。”
从教学过程中,我也发现:拥有一颗爱心,真心付出,孩子们也同样对你真心喜欢。爱心还表现于对学生的赞美与宽容,尊重孩子的成功,哪怕只有一点点的成绩,不要吝啬赞美,你会发现他们脸上甜甜的微笑让人陶醉,这种无名的爱融入彼此,也教育了他们要继续努力争取更好的成绩;犯了过错,要细心教导,让他们感受老师是因为爱他们才教导他们的,这种爱不需要言语来表达,他们也能感受到老师的一颗爱心,于是,他们就会注意下次类似的错误。因为有了爱心,让孩子努力争取,改错,会发现,这样的教育更有意义,也让人更容易接受!也就是说,我们不仅需要有颗爱人的心,更要的是一颗智慧的爱心!
但是,教育仅有爱心也是不够的。这一点,李镇西老师多年以前就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值得思考,然而正是这些问题,反衬出了李镇西老师的伟大,反衬出了李镇西老师的人格魅力!而我在思考这些问题的时候,也在想,其实这本书里面记载的许多案例,都有它具体的背景甚至特定的时代背景,而现在的社会又发生了许多的变化,刻舟求剑,胶柱鼓瑟式的阅读或许并不聪明,重要的是这本书里所体现出来的教育者的爱心,教育者对教育这一份深沉的思考,教育者对大写的人的张扬,应该成为我们从事教育的这个群体的出发点。教育的爱心是空气,是阳光,是土壤,是水源,是食粮,是布匹……你可以把它比喻为人类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一切,而且绝不过份。所以,老一辈教育家夏丏尊说:教育没有情感,没有爱,如同池塘没有水一样。没有水,就不能称其为池塘。没有情感,没有爱,也就没有教育。
第五篇:读李镇西教育有感范文
读李镇西《爱心与教育》有感
王丽华
一气呵成的读完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一书,看着一个个感人的事件,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是感动?是惭愧?是激情?抑或是那些复杂的情感交织在一起的震撼?或许都有吧。李老师在让我体会崇高这个词的含义时更多的是让心灵受到了一次洗礼,重新审视一名教育工作者应该达到的一种境界以及从李老师身上学到了怎样做人,怎样为师。在这里我想拿最令我深思的后进学生万同的教育(在这里我把它称为“万同事件”)来谈谈我的感受。
李镇西老师与学生万同的故事深深触动着我的心灵。李老师跟万同的较量经历了十六个回合,整整十六个回合里,李老师始终充满耐心地的爱去感化着万同,以无比强大的责任心和恒心塑造着万同,以日积月累的睿智拯救着万同,使一个在我们老师心目中简直是“顽固不化”的问题学生最后成为人民子弟兵的一员。读完这个故事,我常常问自己:如果是我,跟万同的较量会进行到第几回合?也许在第四个回合结束时,我已经会为自己帮万同找到帮助人感到心满意足;也许在第九个回合中,我为万同重蹈覆辙而伤心不已,从而放弃对他的教育……我也常在心中想象,如果没有李镇西老师的帮助,万同最后会成为怎样的一个人?然而,一切不再需要我们去想象,李老师用他博大的爱心,释去了我们大家心头的阴霾,带给万同,也带给我们大家一片灿烂的阳光。让我们思考教育的路上,前行的我们应该做些什么呢?
一、具备像李老师一样的菩萨心肠。李镇西老师与万同的故事折射的是一个为师者的“慈”与“悲”,有了这等对学生的“爱”,我们的学生是幸运而幸福的,我们自己是心安的。让每一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为每一个学生指明一条“人间正道”,说来容易,做起来难上难。春天又来了,让我们用像李镇西老师一样的智慧与真诚,让春天永驻学生心间。
二、具备像李老师一样用爱心维系的耐心。万同不是一个好学生,偷东西,打架的事都离不开他。学习成绩差,又不能遵守课堂纪律。任何一个老师遇到这样的学生都会头疼的。李老师用了很多办法慢慢感化他,帮助他,让他一步步蜕变。很多方法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例如:引导万通给自己找了个“帮助人”。帮助人是万同自己选的,所以,帮助人的话他更能听进去。这不失高明之处。还有帮助人每天记录万同的言行,好的,坏的,都写在《家校联系本》上,这种做法给了万同很好的激励,也在无形中约束了他的言行。这种方法虽然繁琐,但是效果肯定是显而易见得。的确如此,学困生和普通学生相比,完成学习任务要战胜更大的困难。如同生病的农民和健康的农民一起干农活,虽然干得不好、不快,但他需要付出更多、更多。所以,我们应理解、信任他们,更要耐心地等待、等待他的成长。
三、具备像李老师一样投入教育的恒心。李镇西老师具有非凡的爱心。他多次讲过,“爱是永恒的教育理念。”“没有爱,便没有教育。“教师对学生应该博爱。”对于像万同这样的差生,我想大多数教师是不会对他有持之以恒的爱心的,普通的教育者,面对差生,一开始可能还有一些爱心,但是这种感情不能持久,时间一长,犯了急躁的毛病,把差生放在了一边,置之不理,甚至还想尽办法让这个多事者离开学校,以绝后患,而李老师经历了一个曲折艰难漫长的过程,最终帮助万同实现了蜕变。只有具备对教育的恒心我们才能克服重重困难最终实现目标。
四、最重要的是学习李老师渊博知识包围下的处事智慧。李老师是个非常有智慧的人,他利用集体的力量对万同进行教育,让他感到集体的温暖和力量,让他感到集体对他的爱,对他的支持。无形之中,万同在思想上受到了洗礼。其次,对待随身听事件,李镇西老师通过学生的反映,一下子就判断出是万同拿了随身听。他就让该学生将万同找来,依他的判断,这时学生刚来不久,师生感情不深,只有“恐吓”一招。于是万同一来,就说公安局的人来过了,并说查这样的事是小事一桩,24小时内定破案,这是万同始料不及的。万同一听,顿时惊慌,说只不过是开个玩笑。结果不言而喻。李老师这种准确的判断力和智慧的处理方式不仅维护了万同的人格尊严,而且找到了随身听,真可为两全齐美。这是何等的睿智啊。
如果我们在后进生身上多花一些功夫,掌握适当的技巧,“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关之以爱”,假以时日,每个学生都有可塑性,都有可能进步,都能成长。李镇西老师用爱心、细心、耐心,用智慧挽救了一名后进生。老师的工作很苦很累,也很琐碎,也有快乐的时候,用一首歌名来说叫做“痛并快乐着”。这份痛和快乐的感受来自学生进步所带给我们的感动,来自学生快乐成长所带给我们的喜悦。为了每一个孩子,我们会一直努力。他教育学生,让学生因我的存在而感到幸福,他自己首先是个能让人因他的存在而感到幸福的人,他让万同幸福了,让万同的妈妈幸福了,让他所有的学生幸福了,同时,让万同幸福的过程也让其他任课老师幸福了,这是李镇西老师的人格境界,也是我所追求和努力的方向,要做一个能让身边的人感到幸福的人,让我的每一个学生因我的承在而幸福,让每一位家长因我的存在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