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李镇西老师教我们如何写教育故事
杭州杨春林 20:08:4
5我个人认为自己有良好的当班主任的条件,也很喜欢当班主任,但是比较懒,不愿像你这样不停地写,喜欢玩,有没有好的办法让我静下心来写写,李镇西老师教我们如何写教育故事。
成都李镇西20:09:00
呵呵,我简单说说,我认为,并不是每个班主任都非写不可。做,比写更重要。写作,如果成了负担,那还不如不写。写的目的是什么?这是必须搞清楚的。如果为写而写,就没必要。
关于为什么要写,我的看法是,写的目的无非是:
第一,就是你们说的反思。
本来,不写也可以反思的,就是自己想,自己琢磨,并不是一定要写才能够反思。但是一边写一边反思,相对来说效果更好,因为写,是理清思路的过程。
第二,写的目的是积累素材
什么素材呢?就是供今后提炼、总结教育观点教育思想的素材。每天做那么多的事,这些事里面蕴藏着许多教育道理。如果不及时记下来,久而久之,这么的珍宝就不知不觉流走了。可惜。
第三,品味体验点点滴滴的幸福。
做了一次成功的教育,这是幸福;写一遍又把幸福重温了一次。做了一次成功的教育,这是幸福;写一遍又把幸福重温了一次,而这种幸福感正是自己激励自己的方式。
第四,为以后留下珍贵的有意义的有情趣的记忆。
我经常说,我们要为我们的未来留下温馨的记忆。这是我们的一笔财富。设想以后我们退休后,我们想起一些人,会怦然心动;想起一些事,会热泪盈眶。当我们翻看自己写的教育故事,将是怎样的激动和幸福!明白了这些,我们写作就有动力了。至于写得好不好,那是另外一回事。
我还想强调,教育写作,不要有功利性。
不要老想着发表。如果那样,就更不敢写了。而且写的时候容易失真。因为你老想着未发表而写。当然,能够发表更好,但那是水到渠成。
大家对这个问题还有什么看法,大家说。我歇会。
我一会再给大家说说如何进行教育故事的写作。在实践中成长,在写作中反思,在反思中进步,在进步中成长!应该说,是老师成长史的重要内容。因为成长并不只是写作。甚至不能说主要是写作。
成都李镇西(79562981)20:27:0
4等你们说的差不多了,我再谈如何写教育故事。我们是人以群分,哈哈!因为我们不是物。对的。并不是非要写不可,写作,只是教育的副产品之一。我觉得,不是允许不允许的问题,而是写作本身就是教师自己的事。写是权利,不写也是权利。只是相比之下,我们提倡教育写作,但不能强迫每个老师非要写作不可。在我的学校,我不要求老师写什么读后感之类的东西。也不强迫老师们一定要写教育随笔。但是老师交给我的随笔,我都会非常认真地修改,而且热情鼓励。
上海万玮20:31:19
李老师谈谈怎么写教育故事吧。我也很想听。
成都李镇西20:31:
21关键为什么写。好的。这只是我个人的体会。
我首先要说的是,等等,我担心我这话一说,要把有些老师吓跑。我还是直说,写作需要一定的文字表达能力。并不是所有人都具备的。如果要写好,甚至还需要一点天赋。但是,如果我们要求不高,只是写给自己看,那就无所谓了。好,我开始说写作教育故事要注意的几点。可以说我们每天都生活在教育故事中,或者说我们就是教育故事的创作者。
我刚才说了,我们的写作,分两类,一类是写给自己看的。纯粹写给自己看的,怎么写都无所谓,只要自己看得懂。
第二类,是要给别人看的,比如校内交流,比如博客,比如征文投稿。既然要给别人看,当然是在乎别人的评价。只是不能简单地看别人的如何评价,主要还是要感动自己。我现在说的教育故事写作,指的是要公开的与人交流的教育故事。并不是每一个故事,都值得我们记录下来。当然,如果是教育备忘或教育日记,那什么都可以写的,完全凭作者的兴趣。但是,如果是出于教育反思而且希望与人交流的教育故事,则应该所有要求。
第一,这个故事应该含蕴着某种意义,或是成功的经验,或是失败的教训,或其他方面的启迪等等。注意,我说的是与人交流或公开发表的故事。大家觉得呢?
举个例子
最近我校一个小学老师给我一篇故事,说的是学生给她祝福生日,买蛋糕唱生日快乐歌写得很完整,有细节,有主题,就是表现学生对老师的爱,读后感《李镇西老师教我们如何写教育故事》。但是,大家是否觉得有不足的地方?写得倒是比较感人。问题是,这篇文章与人交流是给别人什么?我告诉她,类似令人感动的故事很多很多,几乎每个老师都遇到过。作为日记,是可以的。但拿去发表,那人家就要问,除了感动,还有什么?
我想起我年轻时候,也写过一个关于生日的故事。学生突然在课堂上给我祝福。我相当感动。如果到此为止,这个故事意义不大。但是,我真实地写出了当时的背景:课前我正在与校长为加重我的工作量吵呢!但那堂课上学生对我的纯真情感,真的让我感动,更让我惭愧。
课后,我主动找到校长,表示服从学校安排,因为在学生心目中,我是多么优秀的一个老师啊,他们无法想象我会在工作上斤斤计较,讨价还价。
我何以面对学生?
这件事,从某种意义上,就是学生在督促我成长。我把这个过程完整地写下来,就不单纯是一个学生给老师祝生的故事了。典型性不一定是要矛盾冲突,更不是人为的戏剧性,一位追求戏剧性,追求吸引眼球,你写的故事容易失真。生活的故事性,其实并不需要我们为了所谓矛盾冲突而去煞费苦心地编造。越朴素越真实越感人。当然,不是说原生态地记流水账。必要的删减,提炼,是需要的。
好,我说第二点。故事应该完整。有的老师在写教育故事的时候,往往虎头蛇尾,或者结构不全。一定要尽量保持故事本身的曲折性。
山东崔建斌 20:46:49
也就是说,我们不是在写小说
成都李镇西20:46:54
只是我说的第二点。崔老师说的太好了!所谓矛盾冲突,所谓戏剧性,那是写小说。但是,我刚才说了,一定要尽量保持故事本身的曲折性。生活本身就富有某种矛盾冲突。大家看我写的《与顽童打交道》。我绝对是忠实于生活的本身面目,当然,不是记流水账。我不太同意要有小说笔法。刚才有老师说故事本身没有曲折性怎么办?为什么说生活本身就充满冲突呢?充满曲折性呢?
我以我的实践为例:我爱写教育故事,我的许多书,老师们都说可读性强,如果说我的故事生动形象、“可读性强”,那首先是因为教育过程本身便充满了魅力。我在记录教育故事的时候,一直遵循一个原则:绝对的真实。绝不允许半点虚构。顺便说说,我的书中的学生姓名大多是真名真姓。我的书,我的学生都要看的。如果有半点夸张虚构,他们会笑话我的。是的。我不成功的例子也有的。继续说我写故事。
无论是对班集体建设的宏观策划,还是对每一位学生的个别引导,我当然都有明确的教育意图和期待,但对于教育过程的客观走向,我不预设任何理想的结果。换句话说,我在写日记的时候,只看“当天”发生了什么我便记录什么,绝不会为了主观希望达到的什么教育效果,而通过编造提前埋下什么“伏笔”或者做一些什么“铺垫”。也不会为了前面的“伏笔”或“铺垫”,而在人为地在后面来个什么“前后呼应”。
面对一个后进生,无论多聪明的教育者,也无法预料明天他会给自己惹什么祸事。也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说过:“教育,每天都充满悬念!”这里的“悬念”,就是学生成长的不可预测的曲折性,也就是故事的曲折性。期待着每一天的“悬念”,进而研究、解决不期而遇的“悬念”,并享受解开“悬念”后的喜悦,然后又期待着下一个“悬念”……如此周而复始,这便是教育过程的无穷魅力!这段话,是我的教育日记《心灵写诗》的序言中的一段话。
深圳 王莉
21:00:42李老师的意思是否是教育故事必须具备:真实性、情境性
成都李镇西 21:00:54当然。
第三点,尽可能保持现场情景,特别是原汁原味的有价值的细节。需要提炼,需要集中,需要详略得当,但是,千万不要把有价值的细节丢掉。当然,如何详如何略,这是最考验一个人的文字功力之处。说起容易做起难。但我想,我们应该尽量尽可能保持现场情景,特别是原汁原味的有价值的细节。忠于每一天的教育现场――真实的人物、故事、细节、环境、气氛、成功、挫折等等,同时也忠于每一天的教育感悟――真诚的反思、剖析、体味、感动、喜悦、困惑、焦虑等等。
第四,不要过于追求描写的文学化,不要用过多的夸张和抒情,千万不要虚构,即使是细节的虚构也不应该,应该忠实于生活本身,要相信有意义的故事本身就胜过任何人为的“编剧”。我看过太多的老师写的故事,过于文学化,花里胡哨,追求语言的华丽,和情节的“生动”,一看就是在编故事写小说。很假。
山东 武建君21:04:30
一些焦虑或对领导、教育的不满是不敢写的!包括自己班级里发生了不太好的事情也不敢写等等
成都李镇西 21:04:46
当然,如果你注明是小说创作,那一点问题都没有。问题是你明明说写的是真实的故事,那就不应该了。武老师,你主要是想着要写给领导看。写作,最主要的是要一颗自由的心。
最后一点,也就是第五点,夹叙夹议,但不要过度阐释,切不可让“理论分析”冲淡了故事;可以写出当时的心理活动,但一定要是当时的真实想法,不要以写作时的认识取代当时的思想。当然结合实例讲最好,只是在QQ里聊,不太方便。如果面对面的交流,我可以讲的很细。我在我们学校给老师讲,就讲的很细。
最后我还要重申:第一,我们提倡老师教育写作。但是第二,并不是一定要写,才是优秀老师。所以,我曾经给我所在的教育行政部门建议,取消评职称的所谓论文要求。所谓“一票否决”。但是,如果一个老师既能当好班主任上好课,又能写作,而且写的很精彩,那再好不过了。
我今天就说这些,好吗?我今天晚上说的够多的了
第二篇:李镇西老师告诉我们这样育人1
李镇西老师告诉我们这样育人(二)
——向家长推荐《做最好的家长》
五、信心是怎样找回来的
必须让女儿走出自卑的阴影,重新树立自信心,这是当务之急。但简单的几句“你一定能学好”连我都觉得太苍白,对她超越失败更是无济于事。我应该从那儿入手呢?那一段时间,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
1、如何面对孩子升学考试的惨败?
„„1996年6月底,女儿小学毕业。最后一次到学校领成绩单,是我陪着她去的。因为我想到女儿在小学一直没有留下过照片,我特地带着相机和她一起到学校给她照几张相。
„„一到家,晴雁把成绩单从书包里拿出来扔给我。,一句话没说,便扑倒在他的床上嚎啕大哭起来——从她读小学起,六年来这是她第一次为学习伤心大哭!
我展开成绩通知单一看:语文93.45,数学84.5分,两科总分仅177.95分!这的确是一个非常让人难过的成绩!
其实,我从来没有对我女儿的学习抱过多大的期望值。因为我深知她并没有特别高的天赋,只是一个很普通很普通的孩子。小学六年,即使将平时的小测验算上,她也很少得100分---在我记忆中,她最多得过3次100分!因此对她小学毕业的成绩,我也就没有特别高的期望。
尽管如此,面对这个成绩,我仍然非常沉重!我看着女儿还在呜呜地哭,我真不知该对她说什么。
„„女儿还趴在床上痛哭着,我拍拍她不停颤抖的肩膀说:“晴雁,别哭了!你这只是一时的失误,其实,你是能够考的更好的。”
我只能这样安慰她,但女儿还在哭,同时摇头:“爸爸,我学不好了,我学不好了!” “谁说你学不好了?”我提高了声音,“你一定能够学得好!” 但女儿哪里相信我的话,仍然不停地哭着„„ 那几天,女儿一直没有笑容。2.寻找增强孩子自信心的切入点
有一天,我爱人对晴雁说:“你现在小学毕业了,应该把你所有的学习资料,包括书呀作业本呀之类的东西好好清理清理,该保存的保存,该丢弃的丢弃!”
有事,晴雁便开始清理她的东西了。看着她无精打采的样子,真是楚楚可怜!我也帮他清理起来。在她的写字台抽屉里,我翻出几张旧报纸,我正准备扔了,晴雁忙说:“不要扔!上面有我发表过的文章!”
我随便翻开其中的一张,是《华西都市报》,果然在《校园内外》版上,有晴雁一篇《书呆子爸爸》,这还是她三年级时写我的一篇短文,稚气也很有情趣,当时我鼓励她投寄《华西都市报》,没想到竟然发表了!
“这是你发表的第一篇文章!”我赞叹到,“你看,爸爸第一次发表文章已经24岁了,而你小学三年级就发表文章了!”
3.珍藏和放大孩子的光荣和自豪
李老师在晴雁清理自己的日记本时,决定把这些日记编成一本书。
„„我对女儿说:“晴雁,我想把你小学阶段写得比较好的坐稳、日记编成书,怎么样?”
晴雁好像没有听懂我的话:“什么?编书?” “是呀!”我很认真地点点头。
“我的作文、日记能够编成书?”她还是不太相信。我对她说:“就是你的作文、日记!可别小看这些文字,我觉得你写得挺好的,至少比爸爸当年小学的作文不知要好多少倍!将这些文章编成书,也算是对小学生活的一种纪念嘛!”
她问:“谁愿意为我出书呀!” „„
说干就干!第二天,女儿开始编辑她的“文集”了。4.和孩子一起回眸纯真岁月
她先认真地从作文、日记中筛选好文章,标准就是我上面所说的“真实”,有些文章虽然文字似乎还不错,但属于“应是作文”,便不在入选之列。文章选好后,从来没有摸过电脑的她,开始在我的指导下用“智能ABC”输入法一个字一个子地输入她的文章。一边输,一边修改。
整整一个月,选出的文章全部修改输入完毕。这时,她输入汉字的速度已经和我差不多了!
„„后来,女儿将这本书的名字确定为《晴雁展翅》。我为女儿这本《晴雁展翅》写了一篇序言:《晴空一“雁”排云上》。
„„
5.用善意的“谎言”鼓励孩子 开学了,我领着晴雁去学校报名。
„„在第一天报名时,我背着晴雁看了看班主任手中的花名册,晴雁的毕业成绩在全班62明学生中名列第61名,即倒数第二名!尽管这已经在我得意料之后中,但这个名次仍然让我感到触目惊心。当时,我实在不忍心把这个名次告诉晴雁。
„„ „„《晴雁展翅》赢得了好评——晴雁回来说,她的语文杨老师还专门夸奖她:“晴雁的作文写得真不错!”
我趁热打铁:“你看,王老师说你数学有天赋,杨老师说你作文写得真不错!你的确很聪明,只要努力,你的学习成绩绝对可以很优秀!”
„„两个月后,在进入初中的第一次半期考试中,晴雁名列班上地10名。
如果当初面对女儿惨不忍睹的升学成绩,我只是一味地责备孩子,或者只是和孩子一起悲伤流泪,情况又会怎样呢? 六.鼓励孩子关心班级体
常常遇到这样的家长,他们只关心孩子的学习,而不赞成孩子参与集体活动,更反对孩子牺牲自己的时间而为班级体做事。他们认为,孩子为班级效力是一种“吃亏”。其实,这并不是“吃亏”,而是一种“收获”。在参与集体活动,在为同学们服务的过程中,孩子不但能够收获乐于奉献、与人合作的品质,而且还能收获各种能力。这种品质和能力,恰恰是今后孩子走上社会所必不可少的。
1.为集体服务并不是吃亏 2.给失败的孩子以鼓励
3.“让人们因我的存在感到幸福!” 4.给当班干部的孩子以这样的指导
七、钢铁是这样练成的
我不否认现在的确有相当一部分中学生怕吃苦、心理脆弱,但我们决不能因此就断定所有的中学生都是“小公主”、“小皇帝”。桑兰和张穆然在人生的逆境中所绽开的灿烂笑容,向我们展示了当代青少年对生活的热爱和她们自强、坚忍的品格!这样的强者难道不应该成为孩子们心中的英雄? 1.孩子的坚强意志是可以培养的 2.感受桑兰,感受张穆然 3.别太心疼孩子 4.为孩子的坚强而自豪
八、孩子,善良最美!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的家长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重视孩子的学习成绩或各种能离的提高;同样可以毫不夸张地说,中国的家长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忽视孩子的道德培养。如果现在你对某位家长说“孩子最重要的素质是善良,是随时为别人想着”,很可能会被嗤之以鼻。但我始终认为,一个人最最基本的素质的确是——善良!
1.以帮助别人为快乐 2.“首先做一个善良的人!”
3.《爱的教育》:不朽的教育《圣经》 4.聆听苏霍姆林斯基讲《做人的故事》 5.真诚自然地爱身边的人 6.谁生活的更美好
7.把爱心献给无愧于享受爱的人 8.为远方的失学同龄人捐一份爱心
本文由至善教育信息整理小组萧笑收集,转载请注明。
第三篇:学习李镇西老师
学习李镇西老师《做最好的老师》感悟
——在平等中培养平等
旧街中学胡全生
这学期,不仅参与了教师行动网学习,我还主要学习了李镇西老师《做最好的老师》一书。通过学习李镇西老师的著作,再剖析自己18年的教育生涯,感觉很惭愧。今天我主要谈谈对李老师“在平等中培养平等”的一点认识与体会。
在教育中坚持平等。在我的脑海里,我对这一教育原则的理解是“平等的对待每一个学生”。也就是说,不管哪一位学生,他的学习成绩好与差,家庭背景高与低,经济状况贫与富,我们对他们一视同仁,一碗水端平。
然而在李老师的著作中,在教育中坚持平等,有两层含义:第一是要求我们老师去平等的对待每一位学生,第二是坚持老师与学生的平等。
我想对于平等的第一层含义我们老师可以说比较容易做到。而对于平等的第二层含义要想做到恐怕比较难了。
例如,每当我们老师向学生借一样东西时,学生往往会争先恐后把东西借给我们,而且是毕恭毕敬的双手送上。而学生有求于我们时,我们是否也会以饱满的热情迎接他们?是否有懈怠的时候?在校园里师生相逢,当学生向我们问好时,我们是否送上一个微笑,或者回敬一声问候?是否存在爱理不理的行为?学生到医院看望老师我们总认为是“应有的礼貌”,而老师到医院看望学生成了难能可贵的“事迹”?到学生家进行家访,学生为我们搬来椅子,而学生到办公室很少享受“请坐”的“礼遇”?
其实这一切都源于根深蒂固的潜意识:师生是不平等的。
现代社会要求人与人之间拥有人格上的独立与平等。让学生从小在心灵深处确立平等的观念并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来这种“平等”,不仅是我们教育分内的事,而且是应有的职责。
怎样才能与学生实现平等呢?
现在我们教育中流行一句“蹲下来跟孩子说话”。我想这个“蹲下来”未必就是单纯让我们“肢体上的蹲下来”,它更重要的是要我们“心理上的蹲下来”。“肢体的下蹲”是一种“姿势”,而“心里的下蹲”是一种“境界”。这是能否与学生实现真正“平等”的根本。
真正与学生实现平等还要求我们拥有一颗孩子般的童心。与学生心心交流,给学生以“润物细无声”的感觉。
营造平等的校园、班级氛围,还要求我们教育工作者更要关注后进生。对他们倾注更多的心血,倾注更多的关爱。唤起他们的尊严感。
李老师说的太好了,让我把这段话抄录下来,与大家共勉吧!
“要让我们的学生意识到,同在蓝天下,都是大写的人!人与人之间的智力、才能、学习成绩、性格特点、家庭经济状况等等存在着客观差异,但每个人的尊严和权利都是绝对相等的。平等只能在平等中培养——今天的教师如何对待学生,明天的学生就会如何去对待他人!”
第四篇:读后感 李镇西老师
《做最好的班主任》读后感
用心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班主任》一书,心中感慨很多,李老师真正践行着教育的真谛,为了孩子的成长和发展,为了孩子的终身幸福而无私付出,操真心,负全责,用爱把天底下最小的主任做得轰轰烈烈,有声有色,令人羡慕不已。
目前,很多班主任一提到班级问题,就感觉心情烦躁,怨声载道,有幸福感的很少。过去,面对难题,面对再难缠的学生,也有办法,而且能够从中获得一种成就感,可现在,觉得学生一届不如一届,无法与学生沟通,于是叹息,现在的学生越来越不好教了。因此,班主任幸福感的丧失是由于厌倦感的滋生,而厌倦感的滋生,我认为主要源于两点:远离学生,拒绝变化。
远离学生,不是指物理距离上的远离,而是班主任和学生心理距离在拉大。本来我们面对的学生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但因为感情的隔膜,学生在我们眼前成了物,是分数,是试卷,是学习和考试的机器!目中无人的教育,怎么可能会有幸福感?厌倦感焉能不油然而生?
拒绝变化,指的是一切都喜欢按经验办事,总希望以不变应万变,或者说总希望学生适应自己,而不是自己去适应已经变化了的学生,学生的变化反映的是社会和时代的变化,不愿跟上社会和时代的变化的老师,面对前所未有的教育难题,很容易束手无策。如此一来,不厌倦曾经热爱的班主任工作才怪。
最近一段一有时间我就翻阅一些有关班主任的书籍,其中李镇西
老师的一段话让我茅塞顿开。他谈到教师的幸福来源是说:享受职业,赢得尊严,学生爱戴,同行敬佩,家庭幸福,衣食无忧,超越自己。一个人只有以享受的心境对待职业才可能获得职业幸福,享受职业本身就是坚守职业。只有把职业当做享受的人,才可能心甘情愿的废寝忘食,坚持不懈。作为班主任,我们能够以享受职业的态度对待我们的工作,怎么会有厌倦感呢?一个把职业和事业,生活融为一体的人,一定是幸福的。
另外他还说过,判断一个老师是不是真正的优秀,就看他对待后进生的态度和技能,班集体的发展和学生的成长,是一个跌宕起伏,有时候甚至是惊心动魄的过程,这个过程,同时也就是班主任不断享受教育并不断成长的过程。面对一个后进生,无论多聪明的教育者,也无法预料明天他会给自己惹什么祸事。在这个意义上,他还说:教育,每天都充满悬念!这里的悬念,主要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教育的难题。期待着每一天的“悬念”,进而研究,解决不期而遇的悬念,并享受解开悬念后喜悦,然后又期待着下一个悬念-----,如此周而复始,这便是教育过程的魅力所在,也是教师成长的奥秘所在。其实就是把自己的工作当做一项研究,一个课题,每一届学生就是自己的一个实验田,自己只要用心灌溉,享受过程,幸福感就会自然产生。
陈元志
2010.3.1
第五篇:学习李镇西老师《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
在《爱心与教育》这本书中,李镇西老师还生动具体的列举了自己对后进生的转化,以及对优生的培养。一个个鲜活的事例同样感人至深,发人深省。这一个个成功的事例背后隐藏着李老师一颗为人师表的爱心与执著,耐心与机敏,当然,在书中作者还不无忧虑地剖析了当代中学生心灵的另一面,发出了沉重的思考,特别是书中所列举的宁小燕自杀这件事例,读后让人为汗颜,一个纯真而又优秀的花绣少女最终选择了自杀的方式,来结束了自己宝贵的生命。读后我产生了深深的感想:当今的学生缺乏的不是物质需求,更重要的是有关人生观和道德观的德育教育。
“以心灵赢得心灵,以人格塑造人格”这是李镇西教师的教育名言,也是其教育的宗旨和指导思想。《爱心与教育》这本书也是作者爱心与智慧的升华,也是一曲用爱心来谱写的教育之歌!
爱心成就梦想,爱心传递希望,爱心唤醒力量,爱心铸就辉煌。陶行知先生说:“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因为有爱,我们才有耐心;因为有爱,我们才会关心;因为有爱,我们才和同学心贴心。让我们的爱心化甘露,去滋润每一位学生的心田,让我们的爱在每一个学生心间生根发芽,直至爱满人间。
李镇西老师在《爱心与教育》中也说过“当一个好老师最基本的条件是拥有一颗爱学生的心!”“爱心和童心,是我教育事业永不言败的最后一道防线。”在读过之后,我的体会更加深刻。是的,正是因为一颗爱心才使我快快乐乐守在学生身边,也是我具备了一颗童心,随时随地在学生身边体会幸福与快乐;而童心也使我更近距离的接近学生的心灵,在学生心灵中写下美妙的诗行,互相传递爱心,传递幸福。
在一次学生的作文中,我发现他们真的可爱,它们把自己的心里话写出来了,“老师,我谢谢你教会了我许多本领,我从一字不识到现在我可以写作文了,真的谢谢你!那是我心中最好最好的人。”看到这些话语,我感到我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应该以李镇西老师为榜样,奉献我们的爱心。上课要面面俱到,给他们展示自己的机会;下课后多与学生交流,细心观察学生,给学生以指导,鼓励与关心。让学生感到对他们的关注与关爱。
当然,仅仅有爱心是不够的,这就涉及到李老师教育思想的另一个方面----民主教育,懂得互相尊重,宽容学生,我们才能获得融洽的师生关系,才能抓住教育契机,与学生进行心与心的交流,取得潜移默化的教学效果。
在课堂教学中,我鼓励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看法,允许学生有不同的声音,为学生创造民主自由的课堂,而不是只有老师是权威的一言堂。在讨论课文题的理解时,同学们的理解是多种思路的,要给他们时间让他们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
总之,在爱的呵护下,创设自由民主的课堂,是我读完《爱心与教育》之后最大的收获。我决心做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让智慧点燃智慧;以民主.平等的态度对待每一位孩子;做学生爱戴的师长和真诚的朋友;通过每一天平凡的工作,培养具有远大理想是后一代而努力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