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李镇西序言

时间:2019-05-13 13:31:2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读李镇西序言》,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读李镇西序言》。

第一篇:读李镇西序言

读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序言有感

今天读了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的序言部分。从序言中,我读到了李镇西的平和、谦和的为人处世态度和不断思考、执著向上的激情。李镇西老师已是教育名家了,但他依然全身心扑在教育教学一线,每天都要为两个班上语文课、上自习辅导课,每周21节课。真是了不起,令人佩服。

我作为一位步入教坛不足10年的年轻人,感到自己的不足与懈怠,我们每天还叫苦叫累,我想这就是普通与伟大的区别吧。当然,正如李镇西老师所说: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要么不做,要做就做最好的老师。当我们对教育有了感情,对学生有了感情,对生活充满了激情与梦想,我们就不会感到生活的艰辛与劳累了,有的只是奋斗的快乐与充实,忙碌并快乐着。

李镇西老师说:“我为现在这种状态而感到高兴,准确地说,应该是感到内心的宁静。因为这种状态让我感到踏实,不浮躁,没有被所谓„专家‟的名声所累。毕竟我一直是和学生在一起的。”

“„做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

记住这些话,为自己的人生做航标

读《做最好的老师》序言

李红卫

在这个暑假里,全镇的教师都要读一本书——李镇西的《做最好的老师》,刚放假的几天里,因为要考驾照复习科目一内容,没顾上看,昨天考完了,从今天开始读这本书,一看,377页,够读一阵子了,就从序言开始吧。

对于李镇西,可谓是如雷贯耳,这位被誉为“当代陶行知”的当代教育家,是“全国十杰教师”提名奖获得者、全国著名特级教师、成都市“十大教坛明星”,素有“南有李镇西,北有魏书生”之说,现任成都市武侯实验中学校长、语文教师、班主任,先后在全国20几个省市自治区作教育学术报告数百场,上语文教学示范公开课200多节,出版了19部著作,2006年出版的《爱心与教育》,是李镇西的成名作,也是他的代表作。全国最著名的教育网站“教育在线”上有他的博客,知名度仅次于朱永新。

读完序言,我在想:凡是成功之人,必有不同常人之处,或者说有他的特立独行的一面。

李镇西的确让人佩服:

一是无论何时,都保持良好的心态。比如他提到:高高兴兴地当老师,用“科研”的眼光看学生,正确地看待名利(不是不要名利,而是不要使之成为累赘)等等。

二是无论干什么,都讲求务实。踏踏实实上好每一堂课,仔仔细细批好每一本作业,认认真真对待每一次谈心,开开心心组织每一次活动,我高兴,学生也快乐。

三是执着。“我时时提醒自己,我是一名教师,我的生活在讲台,我的生命在学生。”所以,他每天坚持做好“五个一”工程,即上好一堂语文课、找一位同学谈心或书面交流、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或社会问题、读不少于一万字的书、写一篇教育日记。

四是有一种教育情怀。“做最好的老师”是行动、是理想的追求、是辉煌的人生。

他在文末提到了看云,看云也是我所推崇的一位老师,她叫薛瑞萍,是安徽省合肥六中的一名语文教师,我曾经写过一篇《‘看云’其人》的文章发表在莱芜日报上,可以说是一位有名的“草根”老师,李镇西化用她的话,说:生活在学生中,就是幸福,就是“最好”。

敢说这样的话,除了李镇西,没有几个人了。

第二篇:读李镇西有感

读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后感

马尚一中 房文宇

教育是心灵的艺术。如果我们承认教育的对象是活生生的人,那么教育过程便绝不仅仅是一种技巧的施展,而应该充满人情味;教育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充满着对人的理解和尊重,应体现出民主与平等的现代意识。民主教育是充满爱心、尊重个性、追求自由、体现平等、重视法治、倡导宽容、讲究妥协、激发创造的教育。工作之余,拿起《李镇西老师做最好的老师》读了一遍。读过之后,深受启发。

全书集中展示了李镇西老师的教育思想、教学艺术和具体的操作方法。李镇西老师擅长把理性的思考倾注于可读性极强的教育故事之中,在一个个跌宕起伏、曲折动人、引人入胜的故事里,作者的教育思想、教育机智、教育技巧、教育情感——浑然一体,读后发人深省,撼人心魄。李镇西老师说:“我为现在这种状态而感到高兴,准确地说,应该是感到内心的宁静。因为这种状态让我感到踏实,不浮躁,没有被所谓‘专家’的名声所累,毕竟我一直是和学生在一起的。”

在书中李镇西老师还提到“让学生阅读大自然,让班集体充满孩子们喜欢的活动,其意义决不只是停留于热爱大自然和不露的教育艺术的层面,我希望达到的更深远的意义在于,让学生的童年富有诗意,让他们的人生充满情趣,让学生的生命更加丰满!”

把童年还给童年,我们可以用自己的力量来使我们的孩子有这个年龄应该有的纯洁、天真、梦幻以及由此带来的情趣与浪漫!

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可以看到,现在的孩子由于“看透了世界”因而变得世故变得成人化起来,这样的孩子在小学的高年级里应该说在现在是相当普遍的。那么如何开展我们的教育呢? 什么样的老师才是最好的老师呢? 在李镇西老师看来“最好” 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因此,李镇西老师说:“我所谓的‘做最好的教师’不是与我所敬仰的于漪、钱梦龙、魏书生等老师相比——但我可以和自己比呀!也就是用今天的李镇西与昨天的李镇西相比——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 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 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 ”他说:“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我便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拢”。强调自己和自己比—— 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教育教学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

这本书的序言中是这么说的:“每个人都是一棵树。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最可爱;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我所谓的‘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 读到这里,我心理感触颇多,发现平日里自己所谓的在乎其实连自己都没超越,又何谈“在乎”呢? 比如第二章“提高教师的素养”,从“做有思想的教师”到“阅读和写作,提高教师素质”;从“做学生的‘灵魂工程师’”到“向学生学习”;从“学习陶行知伟大的师爱精神”、“追随苏霍姆林斯基”到“青年班主任怎样提高科研修养”;从“请尊重学生的选举权”、“应回答学生最关心的问题”到“勇于承认自己的错误”,无不让我们感受到李镇西老师每天“自己和自己比” 的成长 轨迹:踏踏实实上好每堂课,仔仔细细批改每一本作业,认认真真对待每一次谈心,开开心心组织每一次活动。

书中这些朴实的语言,更是体现出了作者的真诚与谦逊。从教25年来,李镇西老师“一直都在一线,一直都在讲台,一直都和学生 零距离’”。他长期担任班主任,并从事语文教育,一直致力于素质教育的理论思考与实践探索,在教育教学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他提出的一系列教育教学理念,在全国产生了轰动效应,有的已经深入人心,被教育界广泛认同。“‘做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平和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的行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我会记住这些话,为自己的人生做航标。在以后的教育中慢慢地学会让自己今后的教育变得适合儿童的口味,让自己的教育能够充满浪漫的气息。从李老师的一个个教学实例中学习他的教学的艺术,从一个个平凡的故事中体会他不平凡的教育理念。

第三篇:读李镇西心得体会

读李镇西《教有所思》心得体会

梁华芹

教师做久了,在工作中已经找不到兴趣,找不到意义了。面对不想做又必须做的工作,只有简单地应付。面对一个个活生生的孩子、一个个跳动的生命,有时显得那样的无动于衷、麻木不仁,剩下的只是职业的责任和养家糊口的需要,对教育中丰富性和多样性的反映已显得有些迟钝了。行走在教育生活中,对工作是被动而非主动,逐渐丧失了对教育的热忱和爱好之心。这时的工作是一种苦役,是一种督促和驱使,让人感到厌恶,更谈不上工作给自己带来的成就感、幸福感。平日的闲暇多以找朋友聊天和打牌为主,生活越来越多地被懒惰占据了。

但是,为什么处在同样的教育环境中,有的人能从教育中感受到快乐,成为名师,成为教育专家,而有的人只能成为勉强胜任的教书匠,沦为教育的工具,教育的奴隶。这时的我们不禁要重新审视自己的教育生活,审视自己的懒惰,反思自己对工作的厌倦,对工作的缺乏热情。我们甚至可以畅想:假如拥有一颗善于发现教育美丽的心灵,自己的教育生活也许就不再是枯燥无味、自我重复。

读李镇西的《教有所思》让我感动,感动的是:“爱是教育的前提,但远不是教育的全部。由爱而升华为责任——对孩子的一生负责,这才是教育的真谛”。读张文质的《教育的十字路口》让我激动,激动的是:“如果一个人从来没有感受过人性光辉的沐浴,从来没有走进一个丰富而美好的精神世界;如果从来没有读到一本令他(她)激动不已、百读不厌的读物,从来没有苦苦地思索过某一个问题;如果从来没有一个令他(她)乐此不彼、废寝忘食的活动领域,从来没有过一次刻骨铭心的经历和体验;如果从来没有对自然界的多样与和谐产生过深深的敬畏,从来没有对人类创造的灿烂文化发出过由衷的赞叹``````那么,他就没有受到过真正的、良好的教育。”读朱永新的《新教育之梦》让我感叹,感叹的是“现实存在的教育与理想意义的教育差距竟如此大!”读苏霍姆林斯基的《帕夫雷什中学》让我醒悟,醒悟的是:“难怪我们现实的教育在学生成长中显得那么苍白无力!”

通过读书,终于让我明白:教师的职业特点决定了教师这种规范、狭隘、重复、忙碌的生活状态,要改变这种生存状态,使教师对教育永远充满一种吸引力,最好的办法就是读书。读书会让我们教师更加善于思考,更加远离浮躁;读书会让我们教师更加富有教育的智慧,领略教育的真谛;读书会让我们的教育更加美丽。

教师,历来被人称为知识分子。读书,在教师身上体现出来的,不仅是知识数量的增加,更是文化内涵、素养品质的提升。教师读书的根本目的在于发现自己、充实自己、发展自己,教师只有通过读书才能让自己丰富起来、深刻起来、精神起来。

第四篇:读李镇西有感

做幸福的老师,做最好的老师 ——读李镇西《做最好的老师》

江阴市华士高级中学 邵春燕

最早读李镇西是98年出版的《爱心与教育》,那本书里有大家耳熟能详的爱心故事。比如:孩子王的故事:和学生摔跤、斗鸡,和万同的故事等,今天读李老师《做最好的老师》,倍感亲切,因为我又从书中看到了《爱心与教育》的影子,又让我更全方位的走近李镇西的心灵世界,又让我的思想和灵魂得到了一次净化和洗礼,又让我多了一分做李镇西那样的班主任的渴望。读《做最好的老师》,我深深地感悟到: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一名优秀的教师、一名幸福的老师也不是一两天能造就的,你必须要有无私奉献的品质、持之以恒的决心和水滴石穿的毅力。做一名优秀的教师、幸福的老师更需要在平日的教学中善于积累、思考和总结、升华。

《做最好的老师》中,让我记忆犹深的有这样一段话:你也许不是最美丽的,但你可以是最可爱的;你也许不是最聪明的,但你可以最勤奋;你也许不会最富有,但你可以最充实;你也许不会最顺利,但你可以最乐观——因此,你若是工人,就要当技术最出色的工人;你若是营业员,就要当服务质量最佳的营业员;你若是医生,就要当医术最高明的医生;你若是教师,就要当最负责任的教师;甚至你哪怕只是一名个体户,也要当最受顾客称道的劳动者!你也许不能成名成家,不能名垂青史,但你可以成为同行业中千千万万普通人里最好的那一个!

书中谈到:“做最好的自己”,强调的是自己和自己比——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做最好的自己”,便意味着要尽可能在自己的职业中达到自己力所能及的最好程度。

李镇西老师说“最好”就是“更好”,“最好”是相对的,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一个的“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他强调是自己比自己——“昨天的自己的今天的自己比,不断的超越自己。我今天备课是不是比昨天更认真?我今天上课是不是比昨天更精彩?我今天找学生谈心是不是比昨天更诚恳?我今天处理突发事件是不是比昨天更机智„„”他说:“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便不断地向‘最好的教师’的境界靠拢。”李老师是这样阐述的,通过读书我发现他也是这么做的。这让我深有感触:一代教育大师也是从教学的基础开始的,只要我们多读多思考,在教学的生活中不断的反思自己并将它记录下来,今天的我们不断的和昨天的我们相比,不断总结自己,我想我们一定也会有很大的提高的。

怎样才能成为幸福的老师?怎样才算是“做最好的老师“呢?这恐怕是我们最先想到,也是想得最多的问题。我觉得:

做幸福的老师,做最好的老师,就必须在人生的不同阶段树立不同的人生理想。

我自己原来经常想:什么时候评上高级职称资格之后我就是船到码头车到站,万事可以停下来歇歇了。确实事业与理想,就像是人生之旅中的一盏航标灯,为人们指引方向。要是没有了方向,你只能漫无目的 地随意漂流,就无所谓前进与后退了。也许,理想这个词太严肃,有时甚至会觉得那只是个梦想,很难实现。但我们现在可以分期定下目标呀,这目标就是做一个好老师!只要定下目标,执着而坚持,也许一时达不到自己的理想,甚至一辈子都达不到,但只要努力了,就在一步步地靠近理想的目标。就像李镇西老师所说的那样,虽然每天都不是最好,甚至每天都有遗憾,但每天都这样自己和自己比,坚持不懈,便不断地向“最好的老师”境界靠近。我们不能象他一样成为专家学者,但我们至少可以:

1、专心学习,成为“学者”。教师的智慧来自于不断地学习。作为教师,只有让学习成为生命的状态,才能让自己的教育生涯青春永驻。教师作为向学生传递信息的一个信息源,更应有有相当的学习力,成为终身学习者。教师只有勤于学习,广采博取,才能让自己原有的少量死水变为绵绵不绝的溪水,才可能对教材有真知灼见,才可能于平凡中见新奇,课堂上,才可能让学生在你的课堂流连忘返,陶醉于课堂。

2、用心创造,成为智者。教师的智慧来自创造。作为教师,教育的对象是不断发展变化的人,这就决定了教师工作必须有要有创造性,智慧型教师不但要有创新意识、创新精神,而且还要有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善于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自己的创造人格,善于反思,勇于否定自我,不断出新,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条自主创新之路。教师的创造力增强了,智慧丰富了,必然会带出一大批拥有智慧、富有创造力的学生。

3、潜心研究,成为行家。教师的智慧来自研究。我们在研究成功教师、特级教师课堂实录的时候,不难看出那些课都来源于潜心的研究,研究教学方法,研究教学规律,研究学生心理,才有可能不断到达教学的理想境界。

4、精心反思,成为专家。教师的智慧来自反思。反思有利于对教育教学工作进行回溯性的研究,一个教师只有对日常工作保持一份敏感和探索精神,做到勤于反思,善于总结,才能从自己的教育实践和周围发生的教育现象中发现问题,从而反思问题产生的根源,探寻问题解决的对策,改进自己的工作,不断积累经验和智慧,走出单纯技巧,个别经验的圈子,在教学中独树一帜,逐步向专家型教师的方向发展。

李镇西老师在2004年出版了一本书叫《与青春同行》,书中就有一个章节专门谈到了“在反思中成长”,他认为教师应对五个方面进行反思:

1、对教学失误的反思,2、对教学实验的反思,3、对教学行为的反思,4、对教学现象的反思,5、对教学理论的反思。他说一个教师要具备四个“不停”:不停地实践、不停地阅读、不停地写作、不停地思考。也许,我们很难达到职业生涯的高度,但我们可以力求做最好的自己。陶行知说过,只有事业带给我们的快乐才是真正永远的快乐。

做幸福的老师,做最好的老师,面对一个个平凡的细节,是一颗持之以恒的恒心。踏踏实实做事,坚持不懈。

李镇西老师自称是个“实干的理想主义者”。的确,他不仅有着崇高的理想,更重要的是他的工作是那样认真踏实。今天,李老师的成功,就是由一个个平凡的小细节组成的,是他一步一个脚印踩出来的。他把想做一个“最好的老师”化为踏踏实实上好每一堂课,仔仔细细批改每一本作业,认认真真对待每一次谈心,开开心心组织每一次活动。“做最好的教师!”是一种平和宁静的心态,也是一种激情四溢的行 动;是对某种欲望的放弃,也是对某种理想的追求;是平凡的细节,也是辉煌的人生;是“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的闲适从容,也是“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荡气回肠。

李镇西老师的书中,我们或许可以得到某些启示:要认清自己的教育活动的目标,因为教育最终培养的是活生生的人,是人才,是能够在未来社会中站住脚跟,开创事业的人才。现代社会对人才的定义是:这类人不仅要在学校里读书,通过读书获得一定的扎实的知识,更需要终身有读书的兴趣,求知的欲望,并且有能力自己学习,有能力找到自己所需要的知识,有能力吸取这些知识。这样的人才还要能够正确地处理社会各种复杂的人际关系,经历顺利和艰难、成功和挫折的考验。他们需要有知识,更需要有理想,有坚强的意志,有优良的品质。这一切都是需要在学校中奠定基础的,这正是教师的职责。

那么,我们在繁忙的工作中,是否形成自己的特色与个性,是否确定了自己的教学理念和育人理念并踏踏实实、坚持不懈付之实践呢?这个真正值得我们反思。

做幸福的老师,做最好的老师,必须明白教师真正的尊严,是学生对我们的道德肯定、知识折服和感情依恋。

读完《教师的尊严是学生给的》这个章节,给了我很大的触动。当时看到这句话,我的第一感觉就是震撼,第二感觉是认同。回想自己的教学生活,当我板着脸,故作严肃,装出一副“师道尊严”的样子时,当我在全体同学面前批评一个同学,杀一儆百时;当我远远地看着他们,而不是溶入孩子们中去时,我并没有获得他们的多少尊重、爱戴。反之,只是一个充满笑意的眼神,一个充满温情的动作,一句温馨的话语,却使他们更靠近我。正像李老师在书中所讲:“教师真正的尊严,从某种意义上讲,并不是我们个人的主观感受,而是学生对我们的道德肯定、知识折服和感情依恋。当我们故作尊严,甚至以牺牲学生的尊严来换取自已的尊严时,学生根本不会买我们的账,只会向我们投来冷漠的眼光;当我们无视自己的尊严,而努力追求高尚的品德、出色的教育、真诚的感情,并随时注意维护、尊重学生的尊严时,学生会把他们全部的爱心和敬意奉献给我们。”这就是李老师所说的“教师的尊严是学生给的”。

做幸福的老师,做最好的老师,你能“每日三省吾身”吗?

今天和昨天比,每天反省自己的行为。“做最好的老师”其实是一种平和的心态。所谓“最好”就是“更好”,虽然这个“最好”,永远达不到,但一个个“更好”,便汇成了一个人一生的“最好”。俗话说得好“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昨天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比,不断地超越自己。所以我说,只要我从每天最平凡的小事做起,“每日三省吾身”,即使成不了红花,也定能成为一片绿油油的叶子,在属于自己的枝杈上,婆娑起舞。

做幸福的老师,做最好的老师,你能“允许学生犯错”吗?

如果真要想和学生相处,就不要老拿着大人的思想来衡量这帮孩子,毕竟他们还不是大人。他们的思维有时还很幼稚,还会做错很多事。所以有人说,你要允许学生去犯错,犯了错允许他去改正,这样学生才能在曲折中成长。有时,我们教育者就会犯这样的错误,绝对不允许学生犯错,上课迟到了,做错事情了,违犯纪律了等等。这样恰恰相反,学生会因为你要求太严而产生抵触情绪,就像学生抵触其父母一样,你不要说你是为他们好,其实有哪位家长不是为自己的孩子好?但是他们的孩子还是有很大的抵触情绪,原因在于,其实孩子不光是你的孩子,他更多的是以一个人的形式存在的,因此,你要把他当人看,是人都会犯错,你不能强迫他们按照你自己的意愿来做,有时甚至我们应该允许他犯错,因为犯错是为了下次不犯错。

做幸福的老师,做最好的老师,你真的爱每一个学生吗?

爱学生,说起来很简单,但做起来却“复杂”,在没有读李老师的书之前,我曾那么地自信自己是“爱”学生的。读完这章书我扪心自问,我爱每一位学生吗?我对学生的“爱”真的是无怨无悔吗?李老师让我对热爱学生的“爱”有了全新而深刻的理解:爱学生,不仅仅是只对自己所教的这一年或几年负责,而是“对学生的成长以至未来一生的负责”。爱学生,不单单是欣赏优秀的学生,而是“怀着一种责任把欣赏与期待投向每一个学生”。毕竟“每一朵花都有开放的权利”,爱学生,不应是对学生的错误严加追究,而是“博大的胸襟”和“对学生的宽容”。爱就是“一份纯真,一份庄严,一份责任感”,就是民主,就是平等,就是把“童年还给童年”,就是为学生的美丽人生奠定美好的开端。

李老师对“后进学生”所付出的爱是真诚的。他既注重对后进生感情上的倾斜,想方设法唤起他们向上的信心,又讲究有效的方法,引导集体的舆论。浮躁的心、生硬的态度,永远也不可能换来心与心真诚的沟通,以后的生活中我也会多试着从孩子的角度考虑问题,用“学生的眼光” 看待,用“学生的情感”体验,像李老师那样,用真心、爱心、诚心、耐心,换来孩子们纯真的笑容,赢得孩子们的尊敬和爱戴。

做幸福的老师,做最好的老师,你能常阅读,多积累吗?

在读李老师的书的过程中,我还有一个深刻的感受,那就是李老师对于苏霍姆林斯基的教育名言简直是如数家珍,对陶行知等老一辈教育家的教育理论那也是随手拈来。我想,李老师之所以能在自己的文章中这样自然地引经据典,娓娓道来,正是他长期阅读、积累的结果,他每天坚持做好五个一工程:上好一堂语文课,找一位学生谈心或书面交流,思考一个教育问题或社会问题,读不少于1万字的书,写一篇教育日记。这也是我要向李老师学习的一个重要方面。我觉得最重要的就是像李老师那样,在每一个失误中做深刻的反思,而不是忽略一个个教育教学细节,也不是满足于现状,更不是为自己的失误找理由。

轻轻合上在这本书,耳畔还萦绕着李老师的声音:童心是师爱的源泉;我们和他们不一样;把更多的关爱给后进生;不要伤害学生的自尊;要学会感动,因为生活在感动中是幸福的;用人格魅力征服学生;让每一个孩子抬起头来„„读李镇西,我们发现,他已将他的教育思想和教育技巧深深地融入他的个人魅力中了,他是用他的灵魂在叙写着教育的诗篇。李镇西只有一个,无法复制,但我们可以学习他的精神和理念,可以思考自己该用怎样的方式,走进学生的心灵深处,去进行灵魂的塑造。让我们向李老师学习,一起努力来感受教育的美丽,享受教育的幸福,做幸福的老师,做最好的老师!

第五篇:读李镇西有感

醍醐灌顶,茅塞顿开

———读李镇西《如何转化后进生》有感

李镇西,当代著名教育家,久闻大名。近期,读他的《如何转化后进生》,断断续续,感受颇丰。

一言以蔽之,李老师教育的法宝是爱,赤诚、执着的爱。他对后进生的教育也没有什么仙招,他也相信教育并不是万能的,但他执着于尽力而为、竭尽全力。于是他成功了,成功的唤醒了许多迷失的心灵,为许多孩子许多家庭为社会唤醒了希望和力量。如果每位老师都能这样去爱,象爱自己的孩子一样去爱学生,那么孩子们会获得更多快乐,会成长的更茁壮。可有多少这样的老师呢?

从李老师身上还学到了理智和诚实。他说教育的确不是万能的。他说我就没有打算要“教育”她、“引导”她、“感化”她的企图,不只是因为对这样的学生这样的企图和做法注定是徒劳的,而是因为这违背我的一个信念:任何一个人的灵魂都是自由而独立的,只要在行为上不妨碍他人的生活,都应该得到尊重,而不是人为去“塑造”别人的“灵魂”。重要的是沟通,“沟通”本身就是目的。彼此做一个倾诉者,同时又是倾听者。师生双方都不要想着把自己的观点强加给对方,同时又不知不觉地走进对方的心灵,并且不知不觉地受着对方的影响。教育的成功,也许正在这“不知不觉”之中。

从教十几年,自认爱心长存。但反思至今在教育领域无所建树,庸碌半生,有几多伤感。究其原因,有自身缺少持之以恒精神的弊病,也有爱而不得其法的伤害,更有缺乏严谨的研究精神的必然。只凭半腔热情,任意为之,成功高兴,失败伤心,高兴伤心之余也就罢了。浅尝辄止,以尽心尽力了来安慰尚存的良知。殊不知,这是懒惰和不负责任的表现。从李老师身上看到的坚持和思考的力量才是成功的力量,赠人玫瑰,手有余香,李老师一身香气,香飘万里,嗅一下,心旷神怡。这香气照出了我的愧疚、照出了我的反思。也许曾用过类似的方法,也许曾找到过合适的方法,但缺少积累反思,经验教训都随风而去,自己仍是一副空皮囊。

今天李老师的信念点醒了我,不再去强力改变什么,我要试着和他们沟通,让他们明白我在想什么,为什么,让学生自己去分析判断该何去何从;我还要锻炼自己等待的耐性,等合适的机会,等孩子自己参悟,我不会再声嘶力竭,也不会再气急败坏,更不会强力改变谁了。我需要做的事,是尽自己的努力让孩子们懂得老师是爱他们的,让孩子们明白老师的全部努力都是给他提供帮助。

教育者要传递给孩子的是正确的信息和积极的情感,让孩子明白老师一直在帮他只要能帮的上,这就够了。他们需要挫折和经历的呼唤,否则没人能帮上什么忙。即使当时他们不买账,摔跤后痛悔不已时的“何必当初”的自责也是老师们种下的理智,而此时这理智就是他们认识错误并改正的契机,而老师那份无私的爱则给他们改错的情感支撑。

种下爱,是老师的职责,更是老师的收获。它不定期开放,装点你的情感花园!

曾经写过一篇《真知、真心、真情》的文章,提到老师的真心真情,和李老师的观点异曲同工,只不过那是真的放不开自己。为了学生得不理解,不改变真生气,气得自己不知如何是好,肝火旺盛,棍棒交加,甚至气急败坏。虽然事后也得到理解和尊重,但总觉得哪儿不对,现在明白了,是心态。心态不平和,就人急失智,适得其反。恰恰是李老师的点醒了我,以柔克刚,无往而不胜。

下载读李镇西序言word格式文档
下载读李镇西序言.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读李镇西有感

    读李镇西《做最好的的班主任》心得体会 叶金财 从1995年毕业便开始当班主任,一直以来,总想让自己成为最好的老师,最好的班主任,19年的班主任生活,带出来的学生都很喜欢我,挨过打的......

    读李镇西文章有感

    读《在平等中培养平等》后感 《在平等中培养平等》是优秀教育家李镇西在其著作《做最好的老师》中的一篇小文章。虽是一篇小文章,但读后,感触颇深,唤起了我脑海中那有些怠慢......

    读李镇西著作有感

    读《做最好的老师》有感 突泉三中 张志辉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读书使人陶冶情操,净化心灵。作为教师的我们读书就是学习,充实自己,在书中学习先进的教育理念、教育......

    读李镇西教育有感范文

    读李镇西《爱心与教育》有感王丽华 一气呵成的读完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一书,看着一个个感人的事件,内心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是感动?是惭愧?是激情?抑或是那些复杂的情感......

    读李镇西老师的

    让爱心与责任同行 ——读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心得体会 中华路中学 陈虎 中C教师应该真诚地喜爱学生,并走进学生的心灵。这个暑假我拜读了李镇西老师的《爱心与教育》......

    读李镇西书心得

    读李镇西书心得 我最近阅读了当代著名教育家李镇西老师的《做最好的班主任》一书,感触特别深,这本书是李镇西老师爱心智慧的结晶,读后不得不为李老师的人格魅力所感染。李老师......

    读李镇西班级管理有感

    《班级管理日志》读后感 作为一名高中教师如何管理好班级,如何调动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等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我们老师有相应的管理和沟通技巧,李镇西老师的这本《班级管理日志》......

    李镇西老师的读书经

    李镇西老师的读书经 [ 2009-9-10 10:44:00 | By: 维胜工作室 ] 推荐 转帖自“与青春同行” 博士毕业后到现在,时间的脚步渐渐走到了新世纪第一个十年的尽头。这六年多里,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