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如何对聋哑、智障学生进行道德和法制教育
如何对聋哑、智障学生进行道德和法制教育
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是当前聋哑和培智学校德育最主要、最基本的基础性内容,特别是当前在全社会范围开展的公民道德教育更是基础的基础。也是特殊教育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环节。
道德法制教育统一于教师施教传道与学生受教修德活动中,学生逐渐将一定的道德规范转化为自己的品德,实现了道德规范的个体化、个性化,也促进学生品德的社会化发展。这一项艰巨而又长期的任务,显然并不能一蹴而就,它需要具备较完善的德育体制,齐抓共管、多轮共转的道德和法制教育环境
一、良好的家庭环境是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的基础。家庭是人的第一个社会生活环境,它为一个人的品德如何发展,向哪里发展奠定了必要的基础。它不仅影响到一个家庭的安定、幸福,还关系到国家、社会的繁荣和稳定。
1、互尊互爱,创设和谐的家庭气氛
聋哑儿童和智障儿童本身就有身心发展的缺陷,家庭成员间的相互爱护,相互尊重信任,对他们是很重要的。父母对他们的长期的关心爱护,儿童易产生积极、舒畅的情感体验,这将直接影响儿童个性与品德的发展。
2、言传身教,做好子女的榜样
儿童模仿性较强,加之缺乏分辨是非的能力,父母的言行举止,很可能被儿童不加取舍的加以模仿。我校的一位一年级新生到校时就表现出出口成“脏”的不文明行为。在一次与其家长接触时才知道其中的原因,原来他的家人也不重视日常生活细节。虽经老师们的多方努力,却收效甚微。可见父母要严格要求自己,细心教导孩子,以身作则地做好孩子的表率,以使儿童的身心得到健康发展。智障儿童由于身心上的缺陷,道德意识更需要灌输和培养,加强父母的自身修养,让智障儿童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道德规范教育。
二、广泛多样的社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力量是依托 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复杂多样的。学生除了在校学习和在家以外,大部分时间都在社会大环境中度过,聋哑和智残学生也不例外。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和事物,对人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多层次的。它包含了道德规范教育的诸多内容,更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积极或消极地作用于智障学生。因此,要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开展正面教育,克服不良的社会影响。通过建立博物馆、公园、烈士墓、电影院等社会道德教育基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法制观;通过开展“你丢我捡”、“社区服务”“模拟法庭”等社会性的公益活动加强道德意识。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他们的行为更符合法律和道德规范的要求。
三、发挥学校在法制和道德规范教育中的主导作用 道德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要补偿聋哑学生和智障学生的身心缺陷,提高他们的素质和道德修养,必须以此为切入口,加强学校道德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并在协调多方教育力量中发挥主导作用。
1、课堂教学是进行规范教育的主要途径
教师在传授科学知识的过程中,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德育知识,并结合生活实际举一反三地引导学生,落实道德规范教育的内容。各科教材都或多或少包含了道德规范教育的内容,尤其是语文课程,更是包含了丰富的思想教育内容。如第二册《爸爸妈妈》一课里包含了儿童要热爱父母,孝敬父母的思想内容;又如第七册第一课《关心他人》列举了三种不同情况下不宜打扰别人的事例,目地就在于教育智障儿童要养成处处关心他人、为他人着想的良好品德,在不知不觉中形成相应的道德规范行为模式。
在具体的道德规范教育活动中,担任课程教学的教师不仅自身应有规范的道德行为,而且还要做到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要长抓不懈,落到实处。不但要挖掘教材中的德育内容,而且还应根据生活实际对其中出现的偶发事件或个别行为灵活地加以处理,使学生明理晓道,潜移默化地受到道德规范教育。
2、充分利用集体,在集体中教育
前苏联著名教育家马卡连柯曾把集体教育活动概括为“在集体中通过集体,为了集体”的教育体系。集体教育是一种重要的教育方法和手段。智障儿童在没有进入学校前,往往都有孤僻和排它的性格,容易封闭自己,也就谈不上道德规范教育了。集体中的成员关系就是一种无形的教育力量,它使儿童之间互相帮助,团结友爱;集体的纪律也对每个学生产生作用,使他们互相督促,互相指正。在集体中,学生自然会将自己与别人相比较,通过教师适时地引导,使学生克服不良的行为习惯。所以,创造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对聋哑学生和智障学生进行集体主义教育,是实现道德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的重要途径。
3、切实把握少先队活动教育
人的品德是在积极的社会活动和交往中逐渐形成和发展的,因此,在对智障学生进行道德规范教育时,一定要积极组织他们参与有益的社会活动,少先队正是一种很好的教育载体。少先队一系列特有的组织形式和生动形象的标志,就有很强的爱国主义教育作用。少先队有组织、有目的地将教育与具体活动结合起来,对学生进行道德规范教育。组织学生通过春游,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激发他们热爱自然,热爱家乡的思想情怀;组织你丢我捡活动,教育他们从小要注意文明,爱护环境等。从而养成崇高的思想道德和文明的行为习惯。组织“模拟法庭 ”活动,使学生在活动中了解相关的法律知识。
四、要善于协调学校、家庭、社会等各种教育力量 聋哑学生和智障学生的道德规范行为养成是整个社会环境各方面影响和作用的结果。家庭、学校、社会这三种教育力量,应尽量避免德育漏洞的出现,齐抓共管共同努力,促使智障学生能健康的成长。要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尽可能相互沟通,取得家长的支持和协助。同时,学校应与校外教育部门或机构建立经常性地联系。呼吁整个社会来了解和关心特殊学生,努力创造良好的社会大环境。在协调各方面教育力量的过程中,学校教育部门在其中要起主导的作用,充分利用现有的条件,调动学校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断研究和探索教育特殊学生的新方法,新思路。
综上所述,当前对特殊学生进行道德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落实社会对公民基本的道德要求。首先必须加强学校教育,并充分协调家庭、社会等各种教育力量。努力创设一个多方联动,多轮共转的德育环境,促使特殊学生的道德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行为更趋科学化,规范化。
第二篇: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教案
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教案
合肥市常胜小学
孙巧玲
《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教学目标:
1.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相关内容;
2.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与学生生活有关的内容; 3.学会运用相关法律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相关违法现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学习法律法规
1、师:介绍一个关于违反交通规则的案例。
2、学生讨论、交流,并请代表发言。
3、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与学生生活有关系的内容。
4、学生阅读有关章节。
二、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
1、介绍什么是“未成年人”?
2、学习本法规规定的有关内容。
3、学生相互讨论生活中有无什么现象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相关规定。
4、学生自主阅读相关章节。
三、小结,联系实际
1、师:小结两种法律法规的重点内容。
2、联系实际,加强对本法的了解。
第三篇:如何对初中生进行法制教育
如何对初中生进行法制教育
录入时间:2011-06-18 09:36:25作者:rsfq孙秀艳浏览次数:67文字大小:【大】【中】
【小】
来源:乳山市教育网
一、不断提升对“法制教育”重要意义的认识。从调查的情况来看,各校领导对加强初中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认识有了提高。他们认为加强法制教育是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必然要求,也是预防和减控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有效途径,更是建设“平安宜兴”和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所以各校都能十分重视对学生的法制教育工作,并以“在校学生零犯罪”为工作目标,做到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加强领导,扎实工作,形式多样,注重实效。如宜城中学,牢固确立法制教育的“三个地位”:一是确保法制教育在学校工作计划中的地位,纳入学校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二是与教师工作实绩评价直接挂钩,落实法制教育在班级管理和教职工管理中的地位;三是确保法制教育在学校各个中层管理部门的地位,使法制教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铜峰中学建立了由校长亲自抓、政教处具体抓,年级组、团委、工会、学生会配合抓的法制教育管理体制,形成整体抓、抓整体的良好态势。树人中学根据地处城郊结合部,外来人口多,流动人口多的具体实情,自觉增强校长是学校法制教育工作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始终把在校学生无违法犯罪现象作为学校德育工作成效的最低指标来看待,使法制教育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实验中学除加强校内教育外,还积极延伸到社区教育,努力探索学校教育和社区教育的衔接工作,专门成立了“社区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协助社区教育的开展,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与经验。
二、目前学校对初中学生开展法制教育的主要做法。
1、上好法制教育课,充分保证课堂教育质量。各校都能把法制教育与政治课和班会课有机整合起来,进行经常性的法制教育。从今年起,初二年级的法制教育考试成绩将纳入中考,作为升入高一级学校的考核条件,各校认真配备了专职法制教育教师,并要求备课、上课、作业、考核及科组教研活动和其他文化课一样,努力提高课堂教育的质量。对初一和初三,要求利用班会课的时间,经常性地召开有关法制教育的主题班会,许多学校还购置了有关法制教育的光盘,利用班会课组织学生观看。如铜峰中学还编写了《铜峰中学法制教育教材》的校本课程,供班主任老师使用。树人中学下发了《中学生不良行为与道德法律规范》、《以案说法》等教材发给班主任,供对学生教育使用。
2、组织开展法制教育专项活动月活动。宜城中学,把六月和十一月份定为法制教育月;铜峰中学把四月和十月定为法制教育专项活动月;树人中学把每年的十二月份定为法制教育专项活动月等等。在活动月中,通过作一次国旗下讲话、听一次法制教育报告、上一次法制教育主题班会、看一次法制教育影视图片资料、出一期道德法制教育的黑板报专刊、写一篇学习心得或征文、开展一次“法在我心中”的演讲比赛活动,帮助和引导学生明道理、知要求、辨是非、见行动,在系统活动中学法、知法、守法,增强法制观念和道德意识。
3、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办法,使学生在实践中接受法制教育。各校都能按要求聘请政法部门的有关领导任法制教育副校长,定期邀请他们来校向学生作专题法制讲座。不少学校还组织学生参加少年庭庭审旁听,去监狱或少教所听在押人员现身说法,到社会德育教育基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等等,使学生在现场感受遵纪守法的重要性,了解违法犯罪的严重后果,自觉地做一个守法的人。
4、加强环境建设,充分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在学校的宣传橱窗内,定期出刊《法制教育》专栏,广播室定期广播宣传有关遵纪守法的内容,班级的黑板报也定期出刊“法制教育”的专刊,以加强经常性的宣传教育。
5、注重对有“不良行为”学生的个别教育。每次谈话认真作好记录,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变化动态,促进学生的逐渐转化。所有学校,均与班主任、任课老师签订“防差转差责任状”,有的放矢地加强后进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从而有效地防止和减少了在校学生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
三、进一步加强对初中法制教育的建议。1、要全面提升全体教育的法制意识。从调查中发现,不少教师特别是不担任班主任的年轻教师,有关法律知识知之甚少。因此,我们认为加强对学生开展法制教育,首先要加强对教师开展法制教育。本着“教育者须先受教育”和“抓青少年法制道德教育首先必须强化教师素质”的理念,建议教育局和有关教师培训机构,要把提高教师的法制观念列入培训计划,通过1-3年的努力,把全市教师普遍培训一遍,重点组织学习《教育法》、《教师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治安管理处罚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法律法规,来增强教师依法育人的观念,提高依法管理的能力,从而形成学校教师人人都是法制教育的教员,处处都是法制教育的阵地的良好局面。
2、要重视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在抓好学校主阵地的同时,根据中央精神,当前要一方面着力提高家庭教育的效果与水平,要积极推进家长学校的建设,帮助和引导家长树立法制意识,增强法制观念,提高对未成年人子女的监护管理和法制教育能力,特别是要为单亲家庭、困难家庭、流动人口家庭等提供家庭法制教育的指导与帮助。这项工作应有妇联牵头,并真正落到实处。作为学校,可以经常性地召开一些家长座谈会,请一些优秀家长作家庭教育经验介绍,向家长介绍有关法律法规知识,宣传节假日如何指导子女过一个平安、健康、有益的假日生活等。另一方面,要加强社区开展对未成年人的法制教育,切实占领校外教育阵地。可以由关工委、社区和学校联合组建“社区法制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和协调社区法制教育活动的开展,重点抓好寒暑假、节假日对学生的法制教育,从而营造良好的社区法制教育氛围,切实占领校外法制教育阵地。
3、要关注弱势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弱势学生包括有不良行为的学生、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单亲家庭或孤儿、外来流动人口子女等,这些学生最易受外界影响而走上违法的道路。作为学校,要特别地关注他们,使他们能与其他学生一起健康成长。一是要狠抓九年义务教育的巩固率,任何人不得嫌弃差生,特别要严格规范学校开除、劝退学生的相关措施,防止和减少辍学、失学人数的上升,坚决制止把责任随意推向社会的错误做法,最大限度地遏制未成年人过早流入社会。二是切实抓好心理教育,通过谆谆善诱的心理疏导,鼓励他们正确对待生活,克服自卑心理,修补残缺心理,自尊、自重、自立、自强,从小立志成才,健康成长。三是要高度重视对有不良行为学生的教育和矫治工作,要做到摸清底细,建立台帐,落实责任和措施,开展有针对性的教育。要真正树立“转化一个差生比培养一个优生的功劳还要大”的思想观念,使每一个学生都合格地毕业,不出“次品”和“危险品”。
第四篇:如何对小学生进行德育和法制教育
德育和法制教育相结合心得体会
瓢井镇居乐小学
郝昌华
德育是整个教育的灵魂;是学校教育工作中,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教育的最终目的,必须使学生获得对“美与丑”、“善与恶”,更加鲜明的辨别力。作为教师,必须紧扣时代脉搏,紧跟时代步伐,不断的注入新鲜血液,才能真正发挥“德育养德”的育人功效。德育是基础,法制教育是德育的拓展和延伸,做好德育工作,法制教育工作也就不难。
一、通过课堂教学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和法制教育。
课堂是我们教师对学生教育的主战场。对课文内容进行引申,让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看法,通过大家的讨论,把课文告诉我们的内容归纳出来,学生通过自己的讨论可以很容易掌握应有的德育道理。并随之有机的穿插法制教育,让德育与法制教育相结合,起到一箭双雕的效果。德育教育不要局限于思品课,班会课上。要把德育教育贯穿于每一个科目,每一节课上。培养学生顽强的毅力,拼搏的信心与勇气,从小养成自觉学习、刻苦努力、不怕失败、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各学科都可挖掘爱国主义教育因素。小学生在道德知识的理解上是从比较肤浅的、表面的理解逐步过渡到比较精确的、本质的理解。低年级小学生的理解常常是肤浅的、表面的,概括水平很差。在课堂教学中,有的课文还要联系生活实际进行行为指导,引导学生实践。这样既明理,又导行,才能使学生既知道为什么去做,还知道怎样去做。要让学生结合自身进行比较,确立明确的导行目标,构建课堂多维交往结构,采用小组讨论等方式,就可以满足小学生交流的欲望,通过学生的自我教育、学生之间的相互教育从而产生德育效能。教师可以在设置道德情境的前提下,让学生通过纵向比较:看自己是
否比以前进步,或者横向比较:看别的做得好的小朋友是怎么做的,自己是不是和别人做得一样好,在比较中,逐步提高学生的道德意识。
二、在集体活动中对小学生进行德育教育和法制教育
小学生一般很喜欢集体活动,要从小在他们心目中确立“集体”这一概念,让他们懂得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不计较个人得失,让他们从小就有集体荣誉感,教师可以通过各种行为规范的竞赛、一次又一次以班级为单位开展的活动中,让学生逐步培养起了集体荣誉感,知道个人要为班级争光,而班级获得的荣誉也是个人自我荣誉的体现,让他们能努力在为班级的荣誉而规范自己的行为活动。让其了解一些常用的法律知识,对法律有所了解,会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权益。这种集体荣誉感是建立在学校切实可行的德育活动中的,可以从身边的小事做起,通过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将与小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应的德育规范放入其中,实践证明,将德育的要求化为一条条班级的具体的奋斗目标,可以激励全班学生向着目标奋进,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和集体同呼吸、共甘苦的,通过集体的力量培养起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受到德育教育,这无疑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
三、加强家庭德育教育,家校相结合,法制送到家。
可以开展家长学校活动,成立家长委员会,以活动为纽带,形成家校德育合力。学校建立教师家访制、家校定期对话制、教师家长共评制、优秀家长及学习型家庭评选制等一系列制度,广泛开展家长开放周、家长接待日等活动,组织家长看校容校貌、随堂听课、评教风学风、议学校管理、谈家教体会,做到了活动内容丰富多彩。通过召开家长会、家长代表座谈会,建立家庭教育联系卡等家校“双边”活动,拉近了家校距离,密切了家校关系,形成了德育合
力。以家长学校为依托,向家长宣传相关的法律知识,提高家长的法律意识。
总之,学生的道德品质是从无到有,从外部调节到内心自觉,从低级到高级逐步发展起来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有效地对低年级小学生开展德育工作在小学生的道德品质的发展上具有重要意义,也是学校德育工作和法制教育工作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
第五篇: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实施方案
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法制教育实施方案
1、分析教材,确立课堂教学中渗透法制教育的教学内容要点
(1)研究本学期教材,找出可以穿插渗透法制教育的章节;
(一)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走进花果山,讲授本课时,强调学生不要到果园去偷水果
(二)一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海鸥回来了,讲授本课时,强调学生要爱护鸟类,保护环境
(三)二年级上册角的初步认识,让学生明白角是尖尖的,拿尖尖的东西玩危险
(四)二年级上册从不同的方向看物体,让学生明白不要在公路上看汽车,容易发生交通事故
(2)对所选章节相关联的法律知识进行学习,增进了解;
2、做好课堂教学的实践,积极探索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方法,把握好课堂教学实践及内容分配上的分寸与尺度,确保学生学科知识与法律知识获得双丰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