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442自考教育学真题

时间:2019-05-13 08:38: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00442自考教育学真题》,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00442自考教育学真题》。

第一篇:00442自考教育学真题

1.教育的直接和首要目标是()。

A.影响人的身心发展B.促进社会发展C.提高人的素质D.促进人类和谐

2.人类社会第一部以教育为专门研究对象的著作()。

A.《教育学》B.《民主主义与教育》C.《普通教育学》D.《大教学论》

3.教育的出发点是()。

A.社会B.学校C.家庭D.人

4.在一定的前提下,对个体的发展中起着相对的主导作用的是()。

A.学校教育B.家庭教育C.社会影响D.自学

5.“按教育规律办事”的前提是()。

A.认识教育规律B.认识客观事物C.利用教育规律D.发挥主观能动性

6.探讨把受教育者培养成什么样的人的问题是关于()问题。

A.教育政策B.教育制度C.教育艺术D.教育目的7.为实现一定时期的教育目的而规定的教育工作的总方向是()。

A.教育方针B.教育制度C.教育艺术D.教育目的8.雅典教育中“缪司”是指()。

A.体育B.德育C.智育和美育D.教育场所

9.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强大动力是()。

A.教育需要B.教育理论的创新C.学校发展D.教育政策

10.学校教育职能的主要实施者是()。

A.领导B.教师C.学生D.校长

11.标志我国师范教育的开始的文件是()。

A.《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B.《国家为21世纪的教师作准备》C.《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D.《钦定学堂章程》

12.教育活动的核心是()。

A.教师B.课程C.学生D.教材 13.在学校教育中,处于中心地位的是()。

A.教学B.领导C.实践活动D.党团活动

14.教师中心说的理论体系的构建者是()。

A.杜威B.赫尔巴特C.布鲁纳D.昆体良

15.教学过程结构的实质是()。

A.空间结构B.三维结构C.时间结构D.立体结构

16.教学方法概念的基点是()。

A.教学目标B.教学内容C.教学原则D.教学过程

17.下列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教学方法是()。

A.谈话法B.讨论法C.发现法D.将受法

18.现代德育的核心应该是()。

A.道德价值培养B.青春期教育C.心理健康教育D.兴趣培养

19.马卡连柯教育思想的核心是()。

A.集体教育B.个体教育C.正面教育D.反面教育

20.学校最基本的教育教学单位是()。

A.小组B.班级C.年级D.教研组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多选或漏选均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10分)

1.到目前为止,关于教育起源问题,较有影响的说法有()。

A.生物起源论B.心理起源论C.劳动起源论D.人类起源论

2.教育的社会功能的特点表现在()。

A.间接性B.隐含性C.潜在性D.迟效性E.超前性

3.幽默意境的形成过程包括的环节有()。

A.制造悬念B.铺垫渲染C.慎重思考D.出现反转E.产生突变

4.教师劳动的特点包括()。

A.差异性B.示范性C.创造性D.系统性E.学习性

5.下列属于动作技能的有()。

A.写字B.心算C.游泳D.踢球E.默读

三、改正下列划线部分的错误(每小题2分,共20分)

1.2.3.4.5.6.7.“教学相长”、8.9.10.四、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30分)

1.分别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阐述教育学的含义。

2.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主导作用的条件是什么?

3.如何将教育规律的理性认识转化为教育实践活动的行动指南。

4.简述我国教师的享有的权利。

5.如何加强课程实施的现代化。

6.简述目前在我国中小学比较流行和常用的教学原则。

五、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1.试评述“教育万能论”。

2.如何看待社会上对教师“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吃的是树叶吐的是真丝;扶助了他人牺牲了自己”的评价?

答题

一、单选题(每题1分,共20分)

01.A02.D03.D04.A05.A06.D07.A08.C09.B10.A11.D12.B13.A14.B15.C16.A17.C18.A19.A20.B

二、多选题(每题2分,共10分)

1.ABC2.ABCD3.ABDE4.BCDE5.ACD

三、改错题(每题2分,共20分)

1.人类劳动2.取长补短,扬长避短3.生产力4.智育5.教师专业精神

6.专业人员的权利和义务7.《学记》8.表格式教案9.德育10.合理利用

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30分)

1.宏观:(作为教育科学总称的)教育学是以教育活动为研究对象,以揭示教育规律为宗旨的社会科学。

中观:(作为单独学科的)教育学是一门对教育与社会、教育与人的发展的相互关系以及学校教育的各个方面进行研究的教育科学。

微观:(作为师范院校学生专业基础课程的)教育学是以教育的理论知识和学校教育的实践规范为主要内容的课程。

2.(1)取决于学校教育的目的性、系统性、选择性、专门性和基础性的实现程度;(2)取决于教师的专业化水平,取决于教师能否敬职爱业,能否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3)取决于教育过程中能否尊重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4)取决于社会影响与学校教育影响一致性的程度;(5)取决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配合程度,3.(1)教育规律理论化(2)教育理论目的化(3)建立教育活动的观念模型(4)教育理论技术化(5)教育理论技术化

4.(1)进行教育教学活动,开展教育教学改革和实验(2)从事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参加专业的学术团体,在学术活动中充分发表意见(3)指导学生的学习和发展,评定学生的品行和学业成绩(4)按时获取工资报酬,享受国家规定的福利待遇以及寒暑假期的带薪休假

(5)对学校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和教育行政部门的工作提出意见和建议,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6)参加进修或者其他方式的培训。

5.课程实施的现代化主要涉及对教学进行改革,使课程内容更有效地转化为学生的认知结构、个性品质和社会行为。(1)就教学组织形式而言,应力求多样化,既应采取班级教学的形式,又应采用小组教学、个别指导的形式。(2)其次,就教学模式而言,应注意采用与时代发展要求相符的“概念形成的教学模式”、“创造性培养的教学模式”、“个性发展的教学模式”、“社会交往的教学模式”等。(3)就教学手段而言,应恰当“运用信息技术手段,提高课程实施的效果”。(4)为提高课程实施的效果,还须加强课程研制者与实施者之间的交流,加强课程实施的组织与领导;(5)必须大力提高教师的素质,否则,任何课程改革的实效都将大打折扣,甚至以失败而告终。

6.目前在我国中小学比较流行和常用的教学原则包括:(1)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2)理论联系实际原则;(3)传授知识与发展能力(或智力)相统一原则;(4)教师主导作用和学生自觉性积极性相结合原则;(5)直观性与抽象性相统一原则;(6)系统性和循序渐进性相结合原则;(7)理解性和巩固性相结合原则;(8)统一要求和因材施教相结合原则。38.在教学中科学性和思想性统一原则的基本要求为:(1)保证教学的科学性;(2)充分挖掘教学内容中内在的科学性和思想性;(3)注意科学性与思想性的自然有机结合;(4)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和思想修养。

五、论述题(每题10分,共20分)

1.(1)“教育万能论”忽视或否认了遗传和人的主观能动性在个体发展中的作用,把人看做环境和教育的消极产物,这是不足取的。(2)随着科学技术和社会生产力的迅速发展,教育对人的发展的意义与日俱增。在信息社会,在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知识经济时代,在人们的心目中,教育在人一生发展中的意义几乎到了无论怎么说都不为过的地步。(3)作为一种发展战略,作为更新观念和呼吁全社会更加重视教育的策略,在理论上和宣传中适当拔高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似乎无可厚非,但在理性上必须认识到,教育,包括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的作用都是有限的。人的发展是一个极其复杂的过程,影响人的发展的因素很多,教育只是其中的一个重要因素。人的发展也是多方面的,教育也不可能对人所有方面的发展都起到主导作用,因此,必须实事求是地看待教育在人的发展中的作用,不能对这种作用寄予不切实际的期望。(4)正因此如此,所以也不能把人的发展中所出现的所有问题的根本原因都归咎于学校教育,比如,就不能把当前我国青少年道德品质中所出现的某些重大问题的根

本原因归咎为是学校德育无能,尽管学校德育对此也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一般说来,学生的道德水平主要是由社会的道德水平所决定的,而社会的道德水平又主要是由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状态所决定的。2.(1)“照亮了别人燃烧了自己;吃的是树叶吐的是真丝;扶助了他人牺牲了自己。” 这是只强调教师劳

动的社会价值而忽视教师劳动的个人价值,是不全面的,也是不符合事实的(2)教师劳动作为一种社会劳动,除了满足社会需要,具有社会价值外,还能够在许多方面满足教师的个人需要,因而也具有个人价值。(3)当教师不仅有付出,也有不少所得,尽管目前这种付出和所得之间的关系还不那么合理。认识到这一点是很有必要的。不能给人们这样一种印象,好像当教师很吃亏、很可怜,只是为了社会的利益不得已而为之,当教师是奉献了自己、牺牲了自己,好像教师的伟大就在于心甘情愿地委屈自己。(4)教师劳动的价值是多元的,全面认识教师劳动的价值,有助于教师的专业修养,对于师范生树立正确的教师价值观有重要意义。在全社会日益重视教师劳动价值的同时,教师自己也应尊重自己的劳动,创造更高的价值。

第二篇:04真题

中财2004年经济学试题

政治经济学

(一)、名词解释

1、商业信用

2、产业资本

3、资本市场

4、商品比价

(二)、简答

1、简述货币作为价值尺度和价格标准的联系与区别。

2、市场经济的基本特征是什么?

3、虚拟资本和实际资本的区别。

4、我国按劳分配的特点?

(三)、计算题

假设今年年终,两大部类生产出来的社会总产品的价值构成图示如下:

Ⅰ : 4840C + 1210V + 1210m = 7260

Ⅰ + Ⅱ = 10780

j :1760C + 880V + 880m =3520

如果第一部类的积累率为50%,两大部类的资本有机构成和剩余价值率都不变,则明年年终,两大部类生产出来的社会产品的价值如何?

Ⅰ: 5324C+1331V+1331m=7986

Ⅰ + Ⅱ =13130

Ⅱ: 2662C+1331V+1331m=532

4西方经济学

(一)、选择题(略)

(二)、简答

1、在垄断市场条件下,为什么不存在规律性的供给曲线?

2、根据财政政策乘数讨论财政政策的效果。

3、在固定汇率制度下,资本能够完全流动时的货币政策效应。

(三)、证明计算

1、证明:在安全竞争市场经济当中,存在满足生产和交换同时实现帕雷托最有条件

2、已知:一个新的古典增长模型:y = f(k)= k – 0.5k² 的人均产出储蓄率是0.4,人口增长率是0.2%。请

1)推证并求出能使经济得到均衡稳定产出的 k* 值;

2)推证并求出黄金分割率所要求的人均资本k;

3)证明在均衡稳定的k* 附近,k向k* 收敛的速度与其相对于k*的距离成正比

第三篇:2007教育学真题

2007教育学真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

⒈被公认为第一本现代教育学著作的是《普通教育学》。

⒉制约教育事业发展规模和速度的是生产力。

⒊实行单轨学制的国家以美国为代表。

⒋现代意义上活动课程的首倡者是杜威。

⒌学校的中心工作是教学。

⒍《颜氏家训》的作者是颜之推。

⒎荀子的人性论思想是性恶论。

⒏被称为中国“平民教育家”的是晏阳初。?(此答案不确定)

⒐提出教育最高目的是培养哲学王思想的教育家是柏拉图。

⒑1958年美国政府颁布的《国防教育法》的主要内容是加强普通学校的自然科学、数学和现代外语的教学。

⒒美国心理学家布卢姆将教学目标分为认知、情感和动作技能三大领域。

⒓“自我效能感”概念的提出者是班杜拉。

⒔下列不属于认知策略的是复述策略。

⒕问题解决“准备—酝酿—明朗—验证”四阶段论的提出者是华莱士。

⒖“以社会契约和法律为准则”阶段属于柯尔伯格品德发展理论所述的。

⒗教育科学理论研究的特点在于具有抽象概括性和间接性。

⒘在进行史料考证时,确定资料真伪或真实性需要进行外部评论。

⒙区别于日常观察,教育研究中观察法的基本特点之一是要按照研究目的有准备而系统地收集事实资料。

⒚测量的信度是测量手段对各个对象测量结果的一致程度。

⒛准实验与真实实验的主要区别在于被试抽取方式不同。

一、选择题

1、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认为史现代教育代言人的是()A.赫尔巴特

B.卢梭

C.洛克

D.杜威

2、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B.经济发展水平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C.政治对教育的制约作用

D.教育对科学技术的促进作用

3、人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征表明了个体的发展具有()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差异性

4、“理想和未来”是人生哪个阶段的重要特征()A.童年期

B.少年期

C.青年期

D.成年期

5、马克思指出的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唯一方法是()A.理论联系实际

B.教育与社会实践结合C.知识分之与工农相结合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6、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和国家衡量各科教学的主要标准是()A.课程

B.课程标准

C.课程计划

D.课程目标

7、我国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计划应该具有三个特征是()A.强制性,基础性,科学性

B.强制性,普遍性,科学性

C.科学性,普遍性,基础性

D.强制性,普遍性,基础性

8、《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所阐明的教学原则是()A.循序渐进原则

B.直观性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

9、教师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实验,指导学生获取知识的方法,是()A.练习法

B.演示法

C.实验法

D.发现法

10、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这是()A.外部分组

B.内部分组

C.设计教学法

D.道尔顿制

11、结构化策略和问题化策略属于教学策略中的()A.内容型策略

B.形式型策略

C.方法型策略

D.综合型策略

12、德育过程结构的构成要素是()A.教育者,受教育者

B.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C.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德育方法

D.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环境

13、“学会关心”是下列哪些德育模式所强调的()A.认知模式

B.体谅模式

C.价值澄清模式

D.社会模仿模式

14、把对集体的管理和对个别的管理结合起来的班级管理方式是()A.常规管理

B.目标管理

C.平行管理

D.民主管理

15、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学生的教育工作

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力量

二、填空题

1、教育学作为一个学科独立的标志是 ____。

2、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实现: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和 ____。

3、学习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不仅具有即时价值,而且具有 ____价值。

4、1989年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儿童权利公约》的核心精神是 ____。

5、我国的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 ____。

6、当前实施素质教育应该以培养学生的 ____和社会实践能力为重点。

7、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 ____。

8、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____和教科书。

9、实施全面发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是 ____。

10、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知过程,是实现 ____的过程。

11、教师在教学中运用的直观教具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实物直观,另一类是 ____。

12、教学工作的基本程序是备课、上课、____、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3、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 ____与学生已有水平之间的矛盾。

14、马卡连柯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多尊重一个人”。这句话说明的德育原则是 ____。

15、班主任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和 ____。

三、判断题

1、当代教育的发展中,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的界限逐渐淡化。()

2、少年期是多事之秋,心理学家称之为“危险期”,因此,对这一阶段的少年一定要严加看管。()

3、一定社会的政治制度决定着教育目的的性质,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

4、教育过程中的师生关系是知识授受的关系。()

5、课程目标的确定取决于知识或学科的内容。()

6、在泰勒的课程原理和评价原理基础上涉及的课程评价模式是目的游离评价模式。()

7、分组教学是为了克服班级授课制的弊端而提出的,因此比班级授课制优越。()

8、德育的过程具有多端性。()

9、依据科尔博格的道德认知模式进行道德教育主要用的是道德两难故事法。()

10、班级管理应该以学生为核心,建立学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

四、简答题

1、试述当代教育民主化的表现。

2、教师的职业角色有哪些?试做简要的说明。

3、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

4、试述备课的基本内容和要求。

5、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实施的方法和策略有哪些?

五、论述题

1、以“我们的思想”为主题,设计一个主题班会活动方案。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D

2、A

3、B

4、C

5、D

6、B

7、D

8、C

9、B

10、A

11、A

12、C

13、B

14、C

15、B

二、填空题

1、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2、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3、延时

4、学生是独立的社会个体,有独立的法律地位,享有一般公民的绝大多数权利,受到社会的特别保护。

5、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6、创新

7、职业角色的多样化

8、教学大纲

9、学校教育

10、学生身心发展

11、模象直观

12、作业检查与批改

13、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

14、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

15、教育者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简答题

1、一方面,它追求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包括教育起点的机会均等,甚至教育结果的均等。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化。

2、传道者角色;授业解惑者角色;示范者角色;管理者角色;朋友角色;研究者角色。

3、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

4、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制定教学进度计划(学期教学进度计划,课题计划,课时计划)。

5、(1)理论假设(A道德发展论,B道德教育论);(2)围绕道德两难问题的小组讨论(A 道德两难问题及其设计,B道德讨论中的引入性提问,C道德讨论中的深入性提问);(3)简要的评论(A认知模式的缺陷,B 认知模式的特色及其对我国学校德育改革的启示)。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模拟练习

(二)一、选择题

1、制度化教育的标志是()A、教育实体

B、学校

C、学校教育系统

D、终身教育

2、初等义务教育的普遍实施出现在()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C、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基本完成D、信息革命的出现

3、教育的终身化的特点()A、古代教育 B、近代教育

C、20世纪以后的教育

D、后工业社会教育

4、教育学作为一个学科独立的标志是()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

B、康德的《论教育》

C、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D、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

5、学校文化的核心是()A、物质文化

B、制度文化

C、校园文化

D、思想观念赫行为方式

6、个体在不同的年龄阶段表现出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其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表现身心发展的()A、顺序性

B、阶段性

C、不平衡性

D、不稳定性

7、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A、社会本位

B、个人本位

C、社会要求与个体发展的统一

D、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学说

8、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A、引发动机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动知识

9《学记》中提出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反映的教学原作是()A、直观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激励性原则

D、巩固性原则

10、一份教案的核心是()A、提出教学目的B、选择教学方法 C、设计教学进程 D、规划板书内容

11、现代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A、个别教学制

B、班级授课制

C、现场教学

D、小组教学

12、新课程改革中提出的课程“三维目标”是()A、知识,智力,能力

B、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础性学力

C、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

D、知识,智力,情感

13、德育工作的基本途径是()A、班主任工作

B、政治课教学

C、思想政治课和其他学科教学

D、党支部共青团少先队活动

14、致力于发展学生道德判断能力的德育模式是()A、认知模式

B、价值澄清模式

C、社会学习模式

D、体谅模式

15、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是()A、理解和研究学生

B、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C、做好个别教育工作

D、统一多方面的教育影响

二、填空题

1、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 ____的过程。

2、义务教育是国家以 ____形式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3、强调以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教材为中心的传统教育的代表人物是 ____。

4、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通过两个方面来实现:一是 ____;二是教育再生产科学知识。

5、舒尔茨提出的 ____理论,说明了教育是经济增长的重要促进因素。

6、人的身心发展是在 ____过程中实现的。

7、教育目的的层次包括:国际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____。8、1999年6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 ____为重点。9、1966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在《关于教师地位的建议》中提到,应该把教师工作视为____职业,认为它是一种要求教师具备经过严格训练而持续不断的研究才能获得并维持专业知识及专门技能的公共服务。

10、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____、教科书。

11、在教学的“循序渐进原则”中,“序”一是指学科的逻辑顺序,二是指____。

12、一般来说,课的基本组成部分有:组织教学、检查复习、____、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

13、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有:自主学习、____、探究学习。

14、按照新课程改革的方案,普通高中的课程由学习领域、科目、____三个层次构成。

15、德育过程要培养学生的知、情、意、行,必须要做到晓之以理、____、持之以恒、导之以行。

三、判断题

1、教育为政治制度和生产力所决定,没有自己的独立性。()

2、文化与教育之间的关系是文化决定着教育。()

3、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具有能动性的教育对象。()

4、“师道尊严”是师生关系在今天的新课程改革中受到了责难,新课改认为师生之间的关系是一种交往对话的平等关系。()

5、学校课程就是在学校中开设的所有课程。()

6、掌握知识是智力发展的基础,因此,掌握的知识越多,智力发展水平就越高,能力就越强。()

7、教师在教学中的主导作用就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8、教学方法就是教师讲课的方法,是教师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方法。()

9、一节课既有检查复习,又有新知识的讲授和巩固联系,这节课就属于综合课。()

10、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具有长期性和反复性,所以,对学生的品德教育不能操之过急。()

四、简答题

1、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表现在哪些方面?

2、现阶段我国的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是什么?

3、为什么说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表现在什么地方?

4、上好一堂课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5、班主任怎样建立和培养良好的班集体?

五、论述题

1、试述教师专业化的条件。

2、有些教师“恨铁不成钢”,对学生的严格要求却变成了对学生的体罚、讽刺、辱骂,致使学生身心收到一定的伤害。请说明这种情况下违背了什么道德原则,如何改变这种情况? 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C

2、A

3、C

4、A

5、C

6、B

7、D

8、B

9、B

10、C

11、B

12、C

13、C

14、A

15、B

二、填空题

1、非制度化教育

2、法律

3、赫尔巴特

4、教育再生产劳动力

5、人力资本论

6、社会实践

7、教师的教学目标

8、创新精神

9、专门

10、教学大纲

11、学生的认识发展顺序

12、讲授新教材

13、合作学习

14、模块

15、动之以情

三、判断题

1、×

2、×

3、√

4、√

5、×

6、×

7、×

8、×

9、×

10、√

四、简答题

1、(见前,略)

2、(1)我们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 智 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持脑力和体力的和谐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3、其特殊性在于,它是学生个体的认识,是由教师领导未成熟的主体通过学习知识去间接认识世界。其目的在于: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把社会历史经验变为学生个体的精神财富,不仅是学生获得相关客观的知识,也使学生个体获得发展。学生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A 认识的间接性 ;B认识的交往性; C认识的教育性;D 有领导的认识。

4、目标明确。内容正确。方法得当。表达清晰。气氛热烈。

5、(见前,略)

五、论述题

1、(见前,略)

2、提示:违背了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教育学》模拟练习

(一)一、名词解释

1、狭义教育

2、广义教育目的

3、学校课程

4、教学组织形式

5、班级的目标管理

二、选择题

1、欧洲奴隶社会中,斯巴达教育特别重视()A、文化知识教育

B、艺术教育

C、读写算教育 D、军事体操教育

2、制度化教育出现的教育标志是()A、人类教育的产生

B、古代学校的出现

C、近代学校体系的形成D、终身教育的实现

3、生产力发展水平决定着()A、教育的领导权

B、受教育的权利

C、教育目的的性质

D、教育结构的变化

4、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因是人自身的内在需要,身心的发展是人的潜能的完善,这种理论是()A、内发论

B、外铄论

C、成熟论

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5、我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A、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B、人的自然发展学说

C、马克思主义人的本质观

D、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6、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方面是()A、授受关系

B、指导和被指导关系

C、相互促进关系

D、相互制约关系

7、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读写算的基本能力和公民一般教养的教程是()A、基础型课程

B、发展型课程

C、知识性课程

D、工具性课程

8、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A、引起学习动力

B、领会知识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

9、近代随着大工业生产所产生的教学组织形式是()A、个别教学

B、班级授课制

C、分组教学

D、班级教学

10、德育过程的基础是()A、掌握知识

B、激发情感

C、道德内化

D、活动和交往

三、填空题

1、教育制度的发展经历了从前制度化教育,到制度化教育,再到____教育的过程。

2、古代学校教育中作为教育内容的“六艺”是指:____、乐、射、御、书、数。

3、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并认为应以伦理学和心理学作为教育学的理论基础的教育家是____。

4、国家用法律形式规定的,对一定年龄儿童免费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学校教育,称为____。

5、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主要表现在:教育再生产劳动力和____。

6、教育目的有三个层次,即国家的教育目的、各级各类学校的培养目标和____。

7、根据《儿童权利公约》,学生是权利的____,享有法律规定的各项社会权利。

8、《学记》中的“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揭示了教学的____原则。

9、备课的内容包括钻研教材、____和制定教学进度计划。

10、现代班级管理强调以____为核心,建立一套能够持久地激发学生生动性、积极性的管理机制。

四、辨析题(辨析正误,并简述理由)

1、政治经济制度决定着教育,因此,教育没有自己的独立性。

2、学生由于知识等方面缺乏,具有天然的向师性和对教师的依赖性,因此是被动的教育对象。

3、教学过程不同于科学探索的认识过程,是一个特殊的认知过程。

五、简答题

1、简述现代教育制度的发展趋势。

2、试析信息技术对教育的影响。

3、试述素质教育思想的基本观点。

4、简述教学的一般任务。

5、如何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六、论述题

试述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选择题(25)

1、开展教育工作,首先需要()

A、确立教育目的B、设计课程体系

C、加强德育工作D、选择教学方法

2、教师提高研究技能的三种途径是()

A、自主、合作、探究B、阅读、合作、行动研究

C、学习、讨论、创新D、兴趣、发现、研讨

3、许多人利用早晚时间学习、记忆,其效果优于白天,这是因为早上和晚上所受的抑制的干扰是()

A、双重抑制B、单一抑制

C、前摄抑制D、倒摄抑制

4、“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翻译为白话文是“君子以他所说的超过他所做的为可耻”,这在当今仍具有强烈的教育意义。这句话出自()

A、《大学》B、《中庸》C《论语》D《孟子》

5、所谓在教学时要“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是指教师要有()

A、针对性B、逻辑性C、知识性D、创造性

6、三角函数的值是()

A、一个分数B、一个无理数 C、一个比值D、一个正数

7、苏轼评价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这一思维过程属于()

A、联想B、幻想C、理想D、想象

8、课堂教学中,经常出现教师在学生不注意参与学习时突然加重语气或提高声调的现象,教师采用这种手段的目的是为了引起学生的()

A、有意注意B、无意注意C、兴趣D、知觉

9、“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而不从”,孔子这句名言体现出的德育方法是()

A、陶冶教育法B、说服教育法

C、榜样示范教育法D、实践锻炼教育法

10、“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教师经常用这首诗鼓励学生珍惜时光,努力学习。这种行为属于意志品质的()

A、自觉性B、果断性C、坚持性D、自制性

11、下列成语中没有错别字的是()

A、因地制宜举一反三声名狼籍怨天尤人

B、荼毒生灵为富不仁安然无恙变本加利

C、走投无路漫不经心川流不息千头万序

D、随机应变因材施教再接再厉相提并论

12、与“课外阅读是否影响课内学习?它对课内学习能否起促进作用?。”衔接最合理的是()

A、我们的回答是肯定的B、我们的回答是否定的

C、这是需要认真探索的问题 D、这是谁都无法明确的问题

13、古人苏秦受辱而悬梁刺股,终成学业,恰好印证了“不愤不启,不悱不发”的名言,这说明人的情绪的两极()

A、是对立而不可调和的B、因一定条件而互相转化

C、是具有社会性的,可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

D、是可以寻找到一个平衡点的

14、对话式教学的问题不是简单的认知性或其他思维含量或智力价值不高的问题,而是能启发和促进学生积极思考的问题。这类问题的设计体现出()

A、平等民主性B、多元互动性

C、自主探究性D、开放创新性

15、某教师上一堂诗歌欣赏课,学生要求逐字解释,老师就请学生一一解释并加入探讨。但又有学生提出不同看法,并以参考书为依据。老师激发学生讨论,科代表说:“不同的版本是会有不一致的解释,有分歧是允许的。”这个教学片段体现了教学互动方式的()

A、单向性B、双向性C、多向性D、成员性

16、属于意义识记的行为是()

A、小明通过阅读成语故事记住了大量成语

B、小明利用课间时间记住了圆周率小数点后9位数字

C、小明采用历史的先后顺序记住了许多历史事件的年月日

D、小明通过诵读法记忆并掌握英语单词

17、某教师讲授“价格由6元变为2元”的数量问题,学生表述正确的是()

A、原来一条围巾卖6元,生产成本降低后,价钱降低了两倍

B、原来一条围巾卖6元,生产成本降低后,价钱降低了三分之二

C、原来一条围巾卖6元,生产成本降低后,价钱降低到三分之二

D、原来一条围巾卖6元,生产成本降低后,价钱缩小了两倍

18、古汉语形容“多”或“少”时常用“三”字表示,表示“少”的意义的成语是()

A、三心二意 B、三令五申C、三言两语 D、三番五次

19、下面是上海实验小学的一则评语:默默无声的你,总是踏踏实实地干着,拾纸屑、发本子——凡是小队长的工作,你总是抢先完成;每当看到你高高举起小手,大胆地发言,老师真为你高兴;带病坚持学习,又让老师为你担心;每次看到你难受的样子,老师们真不忍心。大家知道,你是一个要强的孩子。这则评语主要体现了()

A、结果评价 B、过程评价C、定量评价 D、定性评价

20、北京史家胡同小学开展“小博士”工程,利用课余时间,少则两周,多则三四个月,自己研究探索一个专题,或完成一部童话作品。此活动的开展体现了()教学原则

A、循序渐进原则B、启发性原则

C、直观性原则D、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21、美国学生热衷于吸收各学科的成就,然后通过辩论剔除混乱知识体系中的糟粕和谬论,从而获得迅速进步。这个现象说明了()

A、学习的实践性B、学习的渗透性

C、思考的独立性D、思想的开放性

22、我国新一轮课程改革是在教育面临严峻挑战的形势下提出的,其背景说明最全面的是()

A、知识经济时代提出的挑战B、社会信息化时代提出的挑战

C、我国加入WTO面临的挑战 D、未来社会发展需要提出的挑战

23、下列命题正确的是()

A、一组对边平行,另一组对边相等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

B、顺次连接矩形四边中点所得四边形仍为矩形

C、既为轴对称图形,又是中心对称图形的四边形为正方形

D、以一条对角线所在直线为对称轴的平行四边形为菱形

24、《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叫胡马度阴山。赏析有误的是()

A、首句应理解为“秦代的明月汉代的关。”

B、次句写出了秦汉以来世世代代征夫的共同悲剧

C、三四句道出了世世代代人们的共同愿望

D、全诗的情调悲壮高昂

25、德育方法很多,榜样示范法是很重要的一种方法。能体现这种方法的是()

A、惩前毖后,治病救人B、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C、有则改之,无则加勉D、桃李不言,下自成蹊 部分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

1、A、确立教育目的

2、B、阅读、合作、行动研究

3、B、单一抑制

4、C、《论语》

5、A、针对性

6、C、一个比值

7、A、联想

8、A、有意注意

9、C、榜样示范教育法

10、D、自制性

二、填空题

1、国际21世纪教育委员会在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提交的报告中指出:“终身学习是21世纪人的通行证。”终身学习又特指“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这是21世纪教育的四大支柱,也是每个人一生成长的支柱。

2、“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句话反映的教学原则是理论联系实际。

4、教师的能力素质主要包括教学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自我调控能

6、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师和学生是教育活动中的两个基本要素。

10、当代西方学习理论中最具势力和影响力的三种学习理论是行为主义学习论,认知主义学习论和人本主义学习理

第四篇:教育学2010真题

湖南省2010年非师范教育类毕业申请认定

高中(中专)及以下教师资格考试试卷

教育学(中学)

一、选择题:

1.教育学的研究对象是(A)。

A、教育现象和教育问题B、教育规律

C、教育原则D、教育技术

2.提出“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生活”等观点的教育家是(C)。

A、布卢姆B、凯洛夫

C、杜威D、布鲁纳

3.“教育不应再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是一种(B)思潮的体现。

A、制度化教育B、非制度化教育

C、形式化教育D、非形式化教育

4.“长善救失”从古至今都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教育经验,并没有因为时代和社会的变化而消失,这反映了教育具有(D)。

A、不变性B、发展性

C、保守性D、历史继承性

5.“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这句话夸大了(B)因素对人的身心发展的影响。

A、遗传B、环境

C、个体主观能动性D、学校教育

6.从人的发展的角度讲,洛克的“白板说”属于(B)。

A、内发论B、外铄论

C、遗传决定论D、多因素相互作用论

7.个体身心发展的(A)要求教育活动要善于捕捉个体身心发展的最佳时期,及时施教,心促进个体更好的发展。

A、不均衡性B、顺序性

C、阶段性D、个别差异性

8.从根本上说,良好的师生关系首先取决于(D)。

A、学校B、家长

C、学生D、教师

9.“你可以把马儿牵到河边,但你不能强迫它喝水。”这句话隐喻学生的学生中具有(A)。

A、主体性B、客体性

C、被动性D、强制性

10.校园文化属于一种(A)。

A、隐性课程B、显性课程

C、学科课程D、学校课程

11.(D)不属于教师职业的角色。

A、示范者B、管理者

C、研究者D、法人

12.学校教育工作必须坚持以(C)为中心。

A、劳动B、科研

C、教学D、社会服务

13.第斯多惠有一句名言:“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体现了教学的(B)。

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

C、巩固性原则D、因材施教原则

14.在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本要素中,(D)是关键。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

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15.班主任工作的中心内容是(D)。

A、了解和研究学生B、家访

C、转化后进生D、组织和培养班集体

二、填空题

16.教育是人类社会特有的活动,社会性 是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所谓“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

17.西方历史上最早专门论述教育问题的著作是《论演说家的教育(或培养)》。

18.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被誉为教育史上第一部规范形态的教育学。

19.学期结束时教师会给每个学生写评语,这种德育方法属于品德评价法。

20.学校教育在个体身心发展中起主导 作用。

21.前苏联心理学家维果茨基认为:儿童发展有两种水平,一种是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另一种是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距离就是最近发展区。

22.我国现在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23.教师的神圣使命是教育育人。

24.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民主)平等 的关系。

25.根据课程的组织核心,可以将课程分为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综合课程。

26.我国2001年开始的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提出了三维课程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27.影响课程实施的因素主要有课程计划本身的特点、教师的特征(点)、学校的特点以及校外环境。

28.教学过程中学生学习间接经验应当以直接经验 为基础。

29.赫尔巴特说:“我想不到有任何无教学的教育,正如在相反方面,我不承认有任何无教育的教学。”这句话说明了教学具有教育(或思想)性。

30.领会知识 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

31.目前,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班级授(上)课制。

32.中学德育的内容主要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 和心理健康教育。

33.德育过程的基本矛盾是社会通过教师向学生提出的道德要求与学生已有品德(道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34.班主任既通过对集体的管理间间接影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来,这种班级管理模式称作平等管理。

35.班主任在班级管理中最适合的领导方式是民主(型、式)。

三、简答题:

36.简述教师的人格特征。

(1)积极的乐观的情绪;

(2)豁达开朗的心胸;

(3)坚忍不拔的毅力;

(4)广泛的兴趣。

37.发现教学包括哪几个环节?

(1)教师创设问题情境,提出要解决的课题;

(2)教师提供结构性材料,学生提出解决问题的设想;

(3)学生验证假设,交流初探成果;

(4)得出原理或概念,并检验假设。

38.课的基本组成部分包括哪些方面?

(1)组织教学;

(2)检查复习;

(3)巩固新教材;

(4)布置课外作业。

39.在德育实践中应该如何运用陶冶法?

(1)创设良好的情境;

(2)教育者的人格感化;

(3)与启发说服相结合;

(4)引导学生参与情境的创设。

40.如何建立以生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

(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的;

(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的主体地位;

(3)训练学生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

四、论述题:

41.“百年大计,教育为本。”“经济要发展,教育先行。”“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依靠教育,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请你运用教育与社会关系的原理分析:我国现在为什么要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

(1)教育的优先发展是教育相对独立性的体现,且符合社会和教育发展的趋势;

(2)教育对生产力或经济的发展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①教育是实现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

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

③教育投资是人力投资的一种,其经济效益远大于物质投资。

42.有人说:“学生在学校进一步,回到家里退一步,走入社会退两步。”请运用有关德育原则分析这种现象。

(1)教育的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是指在进行德育时,使各种教育力量互相配合、协

调一致的对学生施加统一的、系统连贯地教育影响;

(2)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在德育实践中未能很好地贯彻教育的一致性和连贯性原

则。该原则要求:

①校内外各方面的影响要协调一致;

②统一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影响;

③加强德育的计划性。

第五篇:教育学真题

2005年1月小学教育学(小学及以下)试卷1-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1.昆体良的《雄辩术原理》被称为是()A.“教育学的雏形”

B.世界上第一部专门论述教育的著作 C.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 D.世界上第一本研究教学法的书

2.我国近代教育史上,被毛泽东称颂为“学界泰斗,人世楷模”的教育家是()A.陶行知

B.杨贤江

C.徐特立

D.蔡元培 3.前苏联——主编的《教育学》对中国影响最大,流传最广。

A.叶希波夫•冈察洛夫

B.斯米尔切诺夫

C.凯洛夫

D.申比寥夫 4.世界上最早颁布义务教育法的国家是()

A.美国

B.英国

C.法国

D.德国 5.“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的中国传统儒家思想把——相隔离。()A.教育与生活

B.教育与经济

C.教育与政治

D.教育与生产劳动 6.在汉语中最早将“教”和“育”连起来使用的人是()A.孔子

B.孟子

C.老子

D.荀子 7.“人只有受过一种合适的教育之后,人才能成为一个人。”这说明教育是()A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B使人得以生存的活动

C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 D保存人类文明的活动 8.社会生活的基础和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A.生产力B.生产关系C.生产方式D.上层建筑

9.人口的平均文化程度越高,人口出生率就越低,这体现了教育()

A.可以改变人口质量B.可以控制人口数量C.可以调整人口结构D.可以制约人口迁移 10.教育现代化的核心是()

A.教育观念现代化B.教育内容现代化C.教育管理现代化D.教师素质现代化 11.人们常说的“聪明早慧”或“大器晚成”是指个体身心发展的()A.互补性B.个别差异性C.不平衡性D.阶段性 12.我国正在进行的Alit制实验开始于__________年。()A.1981B.1989C.1991D.1994 13.“明人伦”是我国__________的学校教育目的。()

A.原始社会末期B.奴隶社会C.封建社会D.国民党统治时期 14.“无论我们选教何种学科,都必须使学生理解该学科的基本结构。”这是——的观点()A.布鲁纳B.克伯屈C.赞科夫

D.怀特海 15.我国具有强烈民族风格的体育项目是()A.田径B.乒乓球C.武术D.游泳 16.教学从本质上讲是()

A.一种认识活动B.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活动C.教师的教学活动D.智育活动 17.社区教育这一概念在国际上正式确立和广泛运用,是在()

A.第一次世界大战后 B.第二次世界大战后C.20世纪80年代D.20世纪90年代 18.教师的根本任务是()

A.传授知识B.开发智力C.教书育人D.为人师表

19.在学生心目中老师是高尚完美的,最值得学习。这说明学生具有()A.依赖性B.向师性C.可塑性D.接受性

20.以赫尔巴特为代表的“教师中心论”主张()A.学生处于主体地位 B教师处于主导地位C教师处于顾问地位 D学生活动处于中心地位 2005年1月小学教育学(小学及以下)试卷1-2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21.从横向看,教育的基本形式有()

A.学校教育B.社会教育C.闲暇教育D.家庭教育E.业余教育 22.马克思主义教育学认为,教育起源于()

A.儿童对成人模仿的需要B.传递生产和生活经验的社会需要 C.人类生存的需要D.人的自身发展的需要E.社会安宁的需要 23.人的教育活动与动物“教育”活动的本质区别是()A.社会性B.生产性C.实践性D.意识性E.科学性 24.政治有——几种表现形态。()

A.管理B.制度C.活动D.观念E.组织 25.我国的教育结构确定了以下几种类型()

A.基础教育B.中等教育C.高等教育D.职业教育E.成人教育 26.教育目的的确定要符合——的需要。()

A.社会舆论B.生产力和科技发展C.个人意志D.社会政治经济E.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规律

27.课程现代化的代表人物是()

A.布鲁纳B.怀特海C.瓦.根舍因D.赞科夫E.克伯屈 28.我国教育内容的规范形式有()

A.教科书B.参考书C.练习册D.课程计划E.教学大纲 29.联合国Ut,童权利公约》提出的原则有()

A儿童利益最佳原则 B尊重儿童尊严原则 C尊重儿童意见原则 D提早自立原则E无歧视原则

30.课外活动的特点是()

A组织上的自愿性 B内容上的广泛性 C活动上的自主性 D形式上的多样性E方法上的趣味性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31.义务教育32.潜在课程33.教学34.教育目的35.教育合力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36.为什么教育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37.学校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38.简述当代学制发展的一般趋势。39.现代社会有哪些特征?

五、论述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40.阐述苏霍姆林斯基的全面发展教育理论。41.试述当代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

2005年7月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教育学(小学及以下)试卷2-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1632年英国哲学家——首次在科学分类中将教育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划分了出来。()A.培根B.斯宾塞C.夸美纽斯D.赫尔巴特

2.世界上最早的一篇专门论述教育、教学问题的论著是()A.《论语》B.《学记》C.《理想国》D.《雄辩术原理》 3.提出“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等口号的现代教育派的代表是()A.卢梭B.洛克C.杜威D.赫尔巴特

4.教育的生物起源论和心理起源论的共同特点是都否认了()

A.教育的社会性B.教育的平等性C.教育的阶级性D.教育的生产性

5. 17世纪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在——中对班级授课制给予了系统的理论阐述。()A.《教学与发展》B.《大教学论》C.《普通教育学》D.《大教育论点》 6.构成教育活动的基本要素是()

A.教师、学生、教材

B.教师、学生、教学内容

C.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内容 D.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环境 7.人类教育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决定性力量是()

A.社会生产B.人口数量C.科学技术D.自然环境 8.在现代生产中,提高经济效益的最主要的策略是()

A.增大劳动力数量B.延长劳动时间C.增加劳动强度D.提高工人的熟练程度 9.必须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思想的提出始自党的()A.十二大B.十三大C.十四大D.十五大

10.心理学家提出了发展关键期或最佳期的概念,这说明了个体身心发展的()A.顺序性B.阶段性

C.不平衡性D.个别差异性 11.“三个结合”、“六个并举”的原则是——中提出的。()A.《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

B.《关于改革学制的决定》 C.《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D.《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 12.“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是__________中对教育方针的表述。()A.《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

B.《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 C.《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D.《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13.马克思主义认为,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根本途径是()

A.从事智力劳动B.从事体力劳动C.接受教育D.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14.我国学校课程的雏形“六艺”是指()A.“诗、书、礼、乐、射、数”B.“诗、书、礼、乐、御、数” C.“礼、乐、射、御、书、数”D.“礼、乐、射、御、诗、画” 15.学校工作必须坚持()

A.以思想政治教育为主B.以智育为主C.以教学为主D.以活动为主

16.我国的教育专著《学记》中就提出“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的—相结合的教育思想。

A.游戏与学习B.课内与课外C.学习与思考D.学习与行动 17.“知子莫如父,知子莫如母。”说明家庭教育比学校教育更具有()A.先导性.B.感染性C.权威性D.针对性 18.教师职业开始出现在()

A.原始社会末期B.奴隶社会初期C.文艺复兴时期D.资本主义社会 2005年7月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教育学(小学及以下)试卷2-2 19.我国教育家——在《师说》中说:“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A.孔子B.苟子C.杨雄D.韩愈 20.“任何人不得在中小学、幼儿园、托儿所的教室、寝室或其他未成年人集中活动的室内吸烟。”这是为了保障儿童的()

A.生存权利B.受教育权利C.受尊重权利D.安全权利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21.美国当代著名教育家、心理学家布卢姆认为完整的教育目标分类应当包括几个主要部分。()

A.认知领域B.情感领域C.态度领域D.意志领域E.动作技能领域

22.在漫长的中国封建社会里,学校教育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具体的类型有()A.四门学B.官学C.太学D.私学E.书院 23.教育的特质至少有以下几方面()

A.教育是人类社会所特有的有意识活动B.教育是人类与动物共有的生存活动 C.教育是人类特有的认识活动

D.教育是人类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 E.教育是以培养人为直接目标的社会实践活动 24.“环境决定论”完全否定了()

A.遗传的作用B.教育的价值C.家庭的影响D.文化的功能E.人的能动性 25.义务教育中,以下各方必须履行一定的义务。()A.儿童B.国家C.家庭D.社会E.企业 26.课程的基本类型有()

A.学科课程B.经验课程C.活动课程D.潜在课程E.核心课程 27.德育从内容上看包括——几方面。()

A.政治教育B.思想教育C.世界观教育D.爱国主义教教育E.道德品质教育 28.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群众性活动B.竞赛活动C.游戏活动D.小组活动E.个人活动 29.三结合教育合力的基本形式是()

A.互相访问B.通讯联系C.家长会D.教育讲座E.家长学校 30.教师的进修提高以()

A.业余为主B.自学为主C.短训为主D.在职为主E.学历提高为主

三、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31.社区教育32.社会本位论33.“分支型”学制34.古代社会的教育35.美育

四、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24分)36.对教师语言的基本要求有哪些? 37.简述教育目的与培养目标的关系。

38.教育理论对教育改革的推动表现在哪些方面? 39.制约教育内容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五、论述题(每小题13分,共26分)

40.试述科技进步对教育的影响。41.试述终身教育思想及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意义。

2006年1月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教育学(小学及以下)试卷3-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教育主体确定,教育对象相对稳定,形成系列的文化传播活动,有相对稳定的活动场所和设施等特点的出现意味着()

A.教育现象刚刚萌芽B.教育形态已趋于定型C.教育制度初步形成D教育活动趋于完善 2.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建议,并对后世的文化教育及选士制度产生了深远影响的人是()A.汉武帝B.董仲舒C.郑玄D.朱熹

3.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否定的教育特征是()

A.教育的终身化B.教育的多元化C.教育的民主化D.教育的全民化

4.墨子的教育思想中。除注重文史知识的掌握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外,主要的思想是()A.“兼爱、非攻”B.“弃仁绝义”C.“道法自然”D.“化性起伪”

5.主张“教育即生活、教育是经验的改组和改造、在做中学”的教育家是()A.布鲁纳B.赫尔巴特C.杜威D.杨贤江

6.国家对在小学中培养什么样的人才的总要求称为()

A.小学教育目的B.小学教育目标C.小学教育原则D.小学教育内容 7.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马克思的()

A.剩余价值学说B.资本和商品的学说

C.劳动学说D.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

8.认为人的性本能是最基本的自然本能.它是推动人的发展的潜在的、无意识的、最根本的动因。提出这一观点的学者是()

A.弗洛伊德B.华生C.桑代克D.巴甫洛夫

9.个体在不同的年龄段表现出的身心发展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着不同的发展任务,这就是身心发展的()

A.差异性B.顺序性C.不平衡性D.阶段性 10.小学生的思维()

A.正处于具体思维与抽象思维并行发展阶段B.正处于抽象思维向具体思维过渡阶段 C.正处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阶段D.完全属于具体形象思维阶段

11.根据现行法律规定,对中小学生的身份表述是:中小学生是在国家法律认可的各级各类中等或初等学校或教育机构中接受教育的()

A.未成年公民B.社会公民C.普通受教育者D.青少年儿童 12.个别教师私拆、。毁弃学生的信件、日记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A.公正评价权B.隐私权C.人格尊严权D.名誉权 13.师生关系在人格上是一种()

A.平等关系B.上下关系C.道德关系D.教育关系 14.小学阶段的课程应体现()

A.强制性、普及性和统一性B.科学性、选择性和统一性 C.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D.科学性、基础性和发展性

15.在关于掌握知识和发展智力的相互关系上,一般认为智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条件,而掌握知识则是发展智力的()

A.唯一选择B.内容C.途径D.基础 16.《学记》中提出的“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的主张对应的教学原则应是()A.因材施教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C.巩固性原则D.启发性原则

17.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A.讲授法B.讨论法C.谈话法D.指导法 18.在德育过程中,人们为了达到某种目的而产生的自觉能动性,一般称为()2006年1月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教育学(小学及以下)试卷3-2 A.道德情感B.道德意志

C.道德观念D.道德行为

19.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这一原则是()A.导向原则B.疏导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教育的一贯性原则 20.班主任工作的中心环节()A组织和培养班集体B建立学生档案C了解学生D操行评定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21.二战后综合中学的比例逐渐增加,出现了普通教育__________、职业中学普通化的趋势。22.教育__________是对教育专制性、等级化和特权化的否定。

23.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德国哲学家__________。

24.对学生是人的属性的理解包含三个基本的观点:学生是__________主体,学生是具有思想感情的个体,学生具有独特的创造价值。

25.学生的受教育权包括受完法定教育年限权、__________权和公正评价权。

26.__________是根据教学大纲(或课程标准)编制的、系统反映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27.在丰富的教学实践基础上,把学习过程概括为学一思一行的统一过程的学者是我国古代的教育家__________。28.__________是指为完成特定的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的要求组织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

29.根据一节课所要完成任务的多少,我们把课分为__________课和综合课。

30.儿童思想品德的形成是通过教育和自我教育实现的。自我教育能力由__________、自我激励、自我调控等因素构成。

31.根据文献记载,埃及在古王国末期已有__________学校,它是法老教育皇子皇孙和贵族子弟的场所。

32.集中体现柏拉图教育思想的代表作是《__________》。33.《义务教育法》规定,为了发展基础教育,促进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根据__________和我国实际情况制定,这是我国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

34.智育是传授给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__________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的教育。35.个体的实践活动体系中第二层次的活动是个体的__________活动,它是人对外部世界能动的、带有个体性的反映。

36.根据课程的任务,可以将课程划分为__________型课程、拓展型课程和研究型课程。37.__________是指一个测验达到测验目的的程度,即是否测出了它所要测出的东西。38.小学德育主要由以下三方面构成: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__________教育。

39.以他人的高尚思想、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品德的方法是__________法。40.一般来说,学校组织的报告、讲座、集会、比赛、参观、访问、调查等活动都属于课外活动形式的__________性。

三、简答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简述近代教育变化的特别表现。42.简述《教育法》规定的学生应尽的义务。43.简述教科书的作用。44.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点。45.简述小学班主任的作用。

四、论述题(每小题5分,共10分)

在关于人的身心发展的动力中。当代生物学家威尔逊把“基因复制”看作是决定人的一切行为的本质力量;中国民间则有“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一说:当代遗传学的发展也为人们重新认识这一观点提供了某些方面的证据。

46.什么是遗传素质? 47.如何认识遗传素质对人发展的作用? 2006年7月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试卷4-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我国制定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是()A.《义务教育法》B.马克思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理论 C.我国优秀的教育传统D.西方先进的教育教学经验 2.毛泽东提出的新中国第一个教育方针是在()A.1957年B.1958年C.1966年D.1964年

3.国家对学龄儿童和少年不分种族、肤色、宗教信仰、性别和能力。普遍实施的一定程度的基础教育称为()

A.初等教育B.义务教育C.平民教育D.普及教育

4.校园文化是影响学生发展的因素之一,在课程类型上,它属于()A.科学课程B.活动课程C.隐性课程D.核心课程 5.颜回说:“夫子循循然善诱人,博我以文,约我以礼,欲罢不能。”这反映了德育的()A.导向性原则B.疏导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教育影响的一致性原则 6.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体现了——教学原则。()

A.循序渐进原则B.启发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巩固性原则

7.教师向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称为()A.讨论法B.谈话法C.讲授法D.练习法 8.现代社会的种种特征对教育系统具有()

A.双向作用B.指导作用C.重要作用D.决定作用 9.小学教材的编写,在内容上最重要的是要考虑()

A.形象性与兴趣性B.娱乐性与生活性C.科学性与思想性D.知识性与个性 10.学校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是()A.课程目标B.教学大纲C.课程计划D.教科书 11.学科标准是指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也称()

A.教学目的B.教学计划C.教学课程D.教学大纲 12.我国小学阶段,德育内容主要体现在——中。()

A.班级教育活动B.思想品德课C.全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D.班会和校会 13.一个测验经过多次测量所得到的结果一致性较高,说明该测验的——较高。()A.信度B.效度C.区分度D.难度

14.一个测验能够正确地测量出它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称为测验的()A.信度B.效度C.区分度D.难度

15.马卡连柯提出“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反映了德育的()A.疏导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 C.导向性原则D.尊重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结合原则 16.为达到德育目的采用的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相互作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是()A.德育原则B.德育途径C.德育方法D.德育模式

17.在知、情、意、行四个德育环节中,——是基础,——是关键。()A.知情B.知行C.意行D.知意 18.“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从做中学”是__________的重要主张。()A.实践教育学派B.实证教育学派C.传统教育学派D.实用主义教育学派

19.最早提出教育要适应儿童的年龄阶段。进行德智体多方面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家是()A.柏拉图B.亚里士多德C.昆体良D.苏格拉底 2006年7月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试卷4-2 20.在古希腊,最早提出发现法的大教育家是()

A.德谟克利特B.亚里士多德C.柏拉图D.苏格拉底

二、填空题(共20空,每空1分,共20分)21.首先提出让一切男女儿童都受教育的普及教育思想的是捷克教育家__________,他所著的《__________》标志着教育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22.现代教师的基本素质包括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素质、__________素质、__________素质、__________素质、身体心理素质。

23.心理成熟以__________的能力、较稳定的__________和__________的形成为标志。24.关于身心发展的动因问题,主要存在着内发论、__________、__________等不同的解释。25.自我教育能力主要由__________能力和__________能力等构成。26.师生在人格上是__________的关系。

27.实际锻炼法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进行一定的__________以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的方法。28.根据一定的要求和标准,对学生的思想言行做出判断的德育方法是__________法,是对品德发展的__________手段。

29.品德评价法通常包括__________、批评惩罚和__________等方式。

30.从活动水平的角度看,个体的实践活动由生理、__________和__________三种不同层次和内容的活动构成。

三、简答题(共5小题。每题4分。共20分)

31.简述人的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32.简述现阶段我国教育目的的基本精神。33.简述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34.编排教科书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35.小学阶段课程的性质是什么?

四、论述题(共2小题。每题10分,共20分)36.试述现代教师的基本素质。

37.试述小学生认识能力发展特点与教育。

2007年1月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教育学(小学及以下)试卷5-1

一、单项选择题 1.《学记》指出,“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军民,教学为先”,揭示了教育的重要性以及()A.教育和政治的关系B.教育和生产力的关系C.教育和经济的关系D.教育和科技、文化的关系

2.否定教育在培养目标、办学形式、管理模式、教学内容、评价标准等方面的单一性和统一性,体现了二战以后教育改革和发展呈现的以下哪一个特点()A.“教育的终身化”B.“教育的全民化”C.“教育的民主化”D.“教育的多元化” 3.根据《义务教育法》规定,我国义务教育的年限是()A.6年B.8年C.9年D.12年

4.认为人的发展主要依靠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这种观点是()A.内发论B.外铄论C.多因素相互作用论D.综合论 5.在影响人的身心发展的诸多因素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遗传B.环境C.学校教育D.社会实践

6.个别教师随意剥夺学生的智力劳动成果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A.人身自由权B.人格尊严权C.隐私权D.名誉权和荣誉权 7.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层面上表现为()

A.授受关系B.平等关系C.相互促进关系D.道德关系 8.在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学科课程标准和()A.课程表B.教科书C.学期教学进度D.教学大纲

9.小学教育的课程设置要给学生全面、丰富的发展留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这体现了我国小学阶段的课程具有()A.普及性B.基础性C.发展性D.阶段性 10.作为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什么为主()A.德育工作B.教学工作C.后勤工作D.行政工作

11.乌申斯基指出,儿童依靠形式、颜色、声音和感觉来思维,这就要求教学中要贯彻()A.直观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

12.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叫做()A.讲授法B.谈话法C.讨论法D.演示法

13.根据一定的教学任务,组织学生到工厂、农村、社会等场所,通过观察、调查或实际操作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叫做()A.班级授课制B.复式教学C.个别教学D.现场教学 14.儿童自我意识与自我教育能力的发展大致经历如下过程()A.从自我为中心发展到“他律”再到“自律” B.从“他律”发展到“自律”再到自我为中心 C.从自我为中心发展到“自律”再到“他律” D.从“自律”发展到“他律”再到自我为中心

15.孔子提出了“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的了解学生的有效方法,这就要求德育工作要遵循()A.导向性原则B.疏导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正面原则 16.与中学德育和大学德育不同,小学德育所具有的鲜明特点是()

A.直观性和多样性B.基础性和奠基性C.直观性和基础性D.多样性和奠基性

17.学校开展各类活动的最基本的基础组织是()A.小组B.班级C.年段D.全校 18.青少年的身高、体重有两个生长高峰,在这两个生长高峰期内,他们的身高、体重的发展速度比平时快得多。这种现象说明他们的身心发展具有()A.互补性B.阶段性C.顺序性D.不平衡性

19.小学德育过程中存在多种矛盾,其中的主要矛盾是()2007年1月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教育学(小学及以下)试卷5-2 A.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矛盾 B.受教育者自身思想品德内部诸要素之间的矛盾 C.教育者与教育内容、教育方法的矛盾

D.教育者提出的德育要求与教育者已有品德水平之间的矛盾 20.教学方法是为完成教学任务而采用的()

A.教师教育学生的方法B.教师指导学生学习的方法

C.教师讲课(教学)的方法D.教师教的方法和学生学的方法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错填、不填均无分。21.教育是培养人的一种社会活动,是承传社会文化、传递生产经验和________的基本途径。22.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__________”,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

23.强调儿童在教育中的中心地位,主张教师应以学生的发展为目的,围绕学生的需要和活动组织教学,以儿童中心主义著称的教育家是__________。24.《义务教育法》规定,我国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下,__________的管理体制。25.人的身心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生理的发展,二是心理的发展,心理的发展又包括了认知和__________的发展。

26.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概括起来有遗传素质、社会生活条件、教育和__________。27.学生的受教育权包括受完法定教育年限权、学习权和__________。28.我国《教师法》规定:“国家实行__________。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本法所规定的学历或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

29.社会、知识和__________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

30.教学大纲即学科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__________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指导性文件。

31.教学的首要任务是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__________。

32.小学生缺乏直接经验,思维是由形象思维占优势向抽象逻辑思维占优势的趋向发展,这些特点决定了小学教学要遵循__________的教学原则。33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进行探讨、辩明是非真伪以获得知识的方法叫做___ 34.课的结构是指课的组成部分顺序和时间分配,综合课的结构一般包括:组织教学、复习过渡、__________、巩固新教材和布置课外作业。35.班级授课的辅助形式包括现场教学和__________。36.在素质教育中,学校德育应占有重要地位。并对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对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__________作用。

37.小学德育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个体社会化与__________的统一过程。

38.我国小学德育的途径有多种,其中基本途径是__________和其他学科教学。

39.陶冶法是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它包括:人格感化、环境陶冶和__________等。

40.学生是课外活动的主体。这就表现出学生在课外活动组织上的__________性。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

41.素质教育的理论要点主要有哪些? 42.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有哪些独特的功能? 43.教学在学校工作中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其意义表现在哪几个方面? 44.小学教学中如何贯彻巩固性教学原则? 45.小学德育的基本特点有哪些?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0分)46.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集中体现在教师的专业素养上,请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教师专业素养的认识。2007年7月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教育学(小学及以下)试卷 6-1

一、单项选择题 1.“教育不局限于学校的围墙之内”是下列哪一种教育所推崇的理想()A.前制度化教育B.制度化教育C.非制度化教育D.准制度化教育 2.学科课程标准就是()

A.课程计划B.教学目的C.教学大纲D.教科书 3.现代教育的代言人是()

A.赫尔巴特B.杜威C.卢梭D.凯洛夫

4.国家课程往往由专家制定,采用的课程开发模式是()

A.实践一评估一开发B.研制一开发一推广C.实践一开发一推广D.研制一评估一开发 5.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具有较大的自主性,与课外活动相比,课堂教学则具有一定的()A.强制性B.灵活性C.自愿性D.发展性

6.在德育工作中,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是()A.锻炼法B.说服法C.榜样法D.陶冶法 7.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

A.引起学习动机B.领会知识C.运用知识

D.检查知识 8.操行评定的一般步骤是()

A.学生自评一小组评议一班主任评价一信息反馈 B.小组评议一班委评议~班主任评价一信息反馈 C.学生自评一小组评议一班委评议一班主任评价 D.学生自评一班委评议一班主任评价一信息反馈 9.第一个提出要使教育学成为科学的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B.杜威C.赫尔巴特D.康德

10.课有不同的分类标准,根据教学的任务分类,可以分为()A.单一课单元课专题课综合课B.新授课巩固课技能课检查课 C.讲授课演示课联系课复习课

D.文化课艺术课体育课实践课 11.《学记》提出了“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的观点,下面哪一条原则体现了这观点()

A.巩固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 12.孔子学说的核心和最高道德标准是()A.礼B.义C.仁D.乐

13.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区别是重视()A.发展学生的智力 B.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C.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D.教育面向全体学生 14.小学德育过程从本质上是()

A.引导儿童进行自我教育的过程B.促进儿童品德发展的过程 C.个体社会化与社会规范个体化的统一过程

D.对儿童进行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的过程

15.1988年我国颁布了“一纲多本”的课程政策,要求加强教材的()A.基础性普及性发展性B.基础性多样性灵活性 C.基础性拓展性研究性D.基础性普及性科学性

16.以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而著名的西方古代哲学家是()A.苏格拉底B.柏拉图C.亚里士多德D.卢梭

17.义务教育与普及教育的本质区别在于义务教育的()2007年7月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教育学(小学及以下)试卷 6-2 A.发展性B.基础性C.科学性D.强制性

18.在学习活动中,低年级学生最感兴趣的是()A.学习形式B.学习内容C.学习结果D.学习任务 19.小学课程的主要组成部分是()

A.基础性课程B.拓展性课程C.研究性课程D.综合性课程 20.练习的种类很多,按学生掌握技能、技巧的进程可分为()

A.口头练习书面练习实际操作练习B.模仿性练习独立性练习创造性练习C.个人练习小组练习全班练习D.课前练习课堂练习课后练习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2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1.课外活动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按其性质可分为科技活动、__________、文学艺术活动、体育活动、__________和传统的节假日活动。

22.在德育工作中,运用锻炼法要坚持严格要求,注意调动学生的_____,同时注意______和坚持。

23.教师与学生在教学上结成授受关系,在人格上是______关系,在社会道德上是_______关系。

24.终身教育是适应科学知识的加速增长和人的——的要求而逐渐形成的一种教育思想和_____。

25.影响人身心发展的因素,概括起来有遗传、环境、__________和__________。

26.课程计划由教学科目的设置、_________、_________、学年编制与学周安排等几个部分组成。27.教学过程是教师根据一定社会的要求和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指导学生有目的、有计划地掌握系统文化科学__________和__________,同时身心获得一定的发展,形成一定的__________过程。

28.测验的质量指标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____、难度与区分度。29.儿童思想品德的形成过程是通过教育和__________实现的。

30.设计教学法就是主张废除__________和教科书,打破传统的学科界限,在教师指导下,由学生自己决定学习目的和内容,在自己设计、自己负责任的__________中获得有关的知识和能力。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1.班集体的教育作用是什么? 32.简述德育工作的途径。33.简述身心发展的一般规律。

34.在教学中,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35.简述世界近代教育的特征。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0分)

36.有些人认为:小学教师所教的都是一些浅显的知识,所以只要具备粗浅的学科知识就可以胜任小学教师。

请用所学的教育学理论分析上述观点,并论述胜任小学教师的职业条件。

2008年1月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教育学(小学及以下)试卷7-1

一、单项选择题

1.课外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方法是多种多样的,按活动机能可分为()

A.接受性活动创造性活动训练性活动B.群众性活动小组活动个人活动、C.长期性活动短期性活动临时性活动D.室内活动室外活动校外活动

2.非制度化教育相对于制度化教育而言,改变的不仅是教育形式,更重要的是()A.教育制度B.教育范围C.教育理念D.教育对象 3.规范教育学诞生的标志是()

A.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B.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 C.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D.凯洛夫的《教育学》 4.《学记》提出了“君子之教,喻也”的观点,下面的哪条原则体现了这一观点()A.巩固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

5.人的身心发展包括生理和心理两个方面的发展,心理的发展包括认知的发展和()A.意向的发展B.情感的发展C.意志的发展D.思维的发展

6.个别教师以学生上课捣乱为由,停止学生上课半天,这种行为侵犯了学生的()A.公正评价权B.隐私权C.学习权D.人身自由权 7.我国的课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指学生在校期间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狭义的课程特指()

A.主要学科B.各门学科C.某专业学科D.某一门学科 8.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途径是()A.教学B.活动C.教育D.实践 9.班级授课的特殊形式是()

A.分组教学B.个别教学C.复式教学D.现场教学

10.在学生学业评价的方法中,直接认知被评价者的最好方法是()A.测验法B.调查法C.自我评价法D.观察法 11.班主任进行学生操行评定的基本依据是()

A.学生守则B.教育目的C.班级公约D.学校制度 12.对儿童品德的形成和发展起动力作用的是()A.道德认知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13.外铄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我国古代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A.孟子B.孔子C.荀子D.庄子

14.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钻研教材,二是了解学生,三是()A.组织教材B.设计作业C.设计教法D.制定教案 15.教学过程首先主要是()

A.交往过程B.认识过程C.思维过程D.教育过程

16.学校课程通常是校长、教师来制定,采用的课程开发模式是()A.实践一评估一开发B.开发一实践一评估 C.评估一开发一实践D.开发一评估一实践 17.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业角色的()A.个性化B.专业化C.社会化D.多样化 18.小学德育的基础是()

A.政治教育B.思想教育C.道德教育D.理想教育

19.教育民主化是对教育的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化的否定。一方面,它追求让所有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另一方面,它追求()2008年1月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教育学(小学及以下)试卷7-2 A.教育的现代化B.教育的全民化C.教育的科学化D.教育的自由化 20.课外小组活动人数根据活动的性质和参加者的愿望而定,一般是()A.10—20人B.10—30人C.20—30人D.20—40人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空,每空l分,共2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1.教学过程一般由________、________、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等几个阶段构成。22.开展课外活动首先要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其次活动要__________,富有吸引力;再者要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和__________。

23.二战后综合中学的比例逐渐增加,出现了普通教育__________化、职业教育__________化的趋势。

24.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是对全体公民实施的基本的普通——的教育,是培养公民 __________的教育。

25.小学阶段的课程应体现普及性、__________性和__________性。

26.要办好学校,提高教育质量,就必须以教学为主,全面安排。在时间上,大部分用于教学;在内容上,以——为主;在组织上,以__________为主。

27.我国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28.一堂好课的标准是: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正确的教学内容,恰当的__________,富有表现力的语言和整洁的板书以及严密组织的__________。

29.自我教育能力由自我评价、__________、__________等因素构成。

30.小学德育内容主要包括爱国主义教育、__________、__________、劳动教育、人道主义与社会公德教育。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1.《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是什么? 32.简述学校教育在影响人的发展上的独特功能。33.简述学生的义务。

34.贯彻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35.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是什么?

四、论述题(本大题10分)

36.有些教师认为:课外活动就是“第二课堂”,常常把课外活动变成课堂教学的补充和延伸。请用所学的教育学理论分析上述观点,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课外活动观。

2008年7月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教育学(小学及以下)试卷8-1

一、单项选择题

1.狭义的教育主要是指()

A.家庭教育B.社区教育C.学校教育D.思想品德教育

2.春秋战国时期私学的发展是我国教育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其中,规模最大、存在了40多年,弟子三千的私学是()

A.荀子私学B.孟子私学C.孔子私学D.韩非子私学 3.《爱弥儿》一书的作者是()A.洛克B.卢梭C.夸美纽斯D.赫尔巴特 4.我国的小学产生于()A.殷周时代B.秦代C.战国时期D.唐代 5.教学大纲就是我们通常说的()

A.教科书B.学科课程标准C.课程计划D.课程 6.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

A.前提B.基础C.条件D.目标 7.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A.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练习法 B.讲授法、谈话法、启发法、演示法、练习法 C.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游戏法 D.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诵读法、练习法 8.教学的中心环节是()

A.引起学习动机B.领会知识C.巩固知识D.运用知识 9.“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句名言出自()A.裴斯泰洛齐B.赫尔巴特C.第斯多惠D.乌申斯基 10.我国有一部法律规定:“学校应当尊重未成年学生的受教育权,不得随意开除未成年学生。”这部法律是()A.《宪法》B.《教育法》C.《义务教育法》D.《未成年人保护法》 11.“教师不应该随意宣扬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不应该随意私拆、毁弃或采取强硬态度拆毁学生的信件、日记等。”这个规定是要求教师要保护()

A.学生的身心健康权B.学生的人身自由权C.学生的名誉权D.学生的隐私权 12.“如果教师在工作上、知识上和成就上有光辉卓越的表现时,那你自然就会看到,所有的学生都会倾向你这一方面了;相反地,如果你表现出无能和平庸,那么,不管你如何温柔,在谈话时如何耐心,如何善良、殷勤,不管你如何关心体贴学生,仍不会博得学生真正的尊敬。”这句话出自()

A.高尔基B.马卡连柯C.苏霍姆林斯基D.赞柯夫 13.在西方.“课程”一词意为跑马道,指学生要沿着学习的“跑道”学习。首先把课程用于教育科学的专门术语的人是()

A.德国的赫尔巴特B.美国的杜威C.英国的斯宾塞D.俄罗斯的马卡连柯 14.目前我国小学开设语文、数学、社会、自然等课程,总共是()A.八门课B.九门课C.十门课D.十一门课 15.小学阶段的课程应体现普及性、基础性和()A.民族性B.地域性C.直观性D.发展性

16.测验有个质量指标问题。测验结果的可靠程度指的是()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

17.发生认识论的研究提示了个体认知发展的一般规律。发生认识论研究的代表人物是()A.柯尔伯格B.弗洛伊德C.华生D.皮亚杰 2008年7月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教育学(小学及以下)试卷8-2 18.《学记》指出:“时教必有正业,退息必有居学。”这句话指的是(). A.既有正规学习,又有非正规学习B.既有教师的教,又有学生的自学 C.既有正课学习,又有课外活动D.既有在教室学习,又有在居所学习19.后进生一般具有如下心理特征:不适度的自尊心、学习动机不强和()A.容易犯错误B.兴趣不太广泛C.意志力薄弱D.比较内向 20.反映教学规律的是()

A.教学原则B.教学方法C.教学过程D.教学组织形式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空,每空1分。共2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1.中国近代制度化教育兴起的标志是清朝末年的“__________”,以及颁布了全国统一的教育宗旨和近代学制。2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这句话强调的是学习与__________相结合。

23.苏格拉底以其雄辩和与青年智者的问答法著名。他的问答分为三步,第一步称为苏格拉底讽刺,第二步叫定义,第三步叫__________。

24.教育学作为一门课程在大学里讲授,最早始于__________(人名)。25.杜威主张教育为当下的生活服务,主张__________。

26.我国最早的公立小学堂是1897年盛宣怀创办的——公学。

27.为了尽快普及小学教育,我国采取了两个基本方针:一是坚持“__________”的办学方针,二是实行多种类型的办学形式。28.《义务教育法》规定,我国义务教育实行“__________”的管理体制。29.《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要坚持面向__________。”

30.人的发展包括两个方面:一是__________的发展,二是心理的发展。31.中国古代身心发展动因内发论的代表人物是__________。

32.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__________思维过渡阶段。33.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是__________。

34.1989年11月20日联合国大会通过的《__________》的核心精神,正是维护少年儿童的社会权利主体地位。

35.根据课程的制定者,课程可分为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__________。36.教材不仅包括摆在课桌上的课本,而且还应包括__________教材。

37.少年先锋队是中国共产党委托共青团领导的少年儿童的__________组织。38.儿童的品德是由——等因素构成的互动体。

39.教师备课要做好三方面的工作:一是钻研教材,二是了解学生,三是__________。40.班会一般有三类:常规班会、生活会和____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41.简述素质教育的理论要点。

42.学校教育为什么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43.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点。

44.简述德育的疏导原则的基本要求。45.简述班主任的作用。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0分)

46.联系实际谈谈你对教师角色的认识。

2009年1月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教育学(小学及以下)试卷9-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历史上曾经有过非正式教育到正式教育、非正规教育到正规教育的演变。正规教育又称()A.宫廷化教育B.平民化教育C.制度化教育D.非制度化教育 2.“化民成俗,其必由学”、“建国君民,教学为先”出自()A.《论语》B.《大学》C.《中庸》D.《学记》 3.《普通教育学》一书的作者是()A.洛克B.卢梭C.夸美纽斯D.赫尔巴特 4.马克思说:“搬运夫和哲学家的原始差别要比家犬和猎犬之间的差别小得多,他们之间的鸿沟是由分工造成的。”这说明()A.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B.遗传素质的差异是造成个体间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C.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身心发展的水平及阶段

D.遗传素质仅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而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5.中小学生享有未成年公民所享有的一切权利,如身心健康权、隐私权、受教育权等,并受到学校的特殊保护。这些规定指的是()

A.学生的身份B.学生的法律地位C.学生的义务D.教师的义务 6.《学记》要求“学不躐等”、“不陵节而施”。这个要求反映的教学原则是()A.巩固性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直观性原则

7.使遗传提供的发展可能性变成现实的是()A.营养B.遗传C.教育D.环境 8.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培养人的活动是()A.家庭教育B.社会教育C.学校教育D.现代教育

9.有的人认为人的心灵犹如一块白板,它本身没有内容,可以任意涂抹,外部的力量决定了人的发展状况。这种观点典型的代表人物是()A.洛克B.弗洛伊德C.格塞尔D.威尔逊 10.“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句名言的提出者是()A.裴斯泰洛齐B.赫尔巴特C.第斯多惠D.乌申斯基 11.小学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

A.培养学习兴趣 B.形成良好习惯 C.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D.打好基础 12.“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这句话讲的是()A.教师的传道者角色B.教师的授业、解惑者角色 C.教师的示范者角色D.教师的研究者角色

13.基础型课程注重学生基础学力的培养,即培养学生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三基”为中心的基础教养。“三基”指的是()

A.读、写、唱B.唱、跑、跳C.读、跑、跳D.读、写、算

14.目前我国小学开设语文、数学、社会、自然等课程,总共是()A.八门课B.九门课C.十门课D.十一门课

15.我国把课程分为国家、地方、学校三个层次。那么,一级课程和二级课程指的是()A.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B.国家课程和学校课程 C.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D.地方课程和国家课程

16.测验有个质量指标问题。测验是否测出了它所要测出的东西,达到测验目的的程度,这是指测验的()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

17.教学大纲即学科课程标准,是课程计划中每门学科以纲要的形式编写的、有关学科教学内容的()A.纲领性文件B.指导性文件C.操作性文件D.原则性文件 18.教材不仅包括摆在课桌上的课本,而且还应包括()2009年1月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教育学(小学及以下)试卷9-2 A.经验教材B.乡土教材C.视听教材D.自编教材 19.教学的首要任务是()

A.引导学生掌握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B.发展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 C.发展学生体力.提高学生的健康水平D.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

20.我国小学德育主要由以下三部分构成:一是道德教育,二是政治教育,三是()A.世界观教育B.人生观教育C.思想教育D.理想教育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空1分,共2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1.狭义的教育主要指的是__________。

22.中国的科举制度于__________年由清政府宣布废除。23.20世纪以后的世界教育特征主要有:(1)__________;(2)教育的全民化;(3)教育的民主化;(4)教育的多元化;(5)教育技术的现代化。24.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始于__________(人名)。25.遗传是个体发展的__________前提。

26.维果茨基把儿童已经达到的发展水平与儿童可能达到的发展水平之间的差距叫做______。

27.为了尽快普及小学教育,我国采取了两个基本方针:一是坚持“__________”的办学方针:二是实行多种类型的办学形式。28.《义务教育法》规定,我国义务教育实行“__________”的管理体制。29.在我国,未成年学生享有的主要权利有:(1)__________;(2)学生的人身权。30.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__________人员。

31.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结成_______关系,这是有关师生在教学中关系的最简单的表述。

32.小学生的思维正处于具体形象思维向__________思维过渡阶段。33.教学大纲和教科书的编排通常采取直线式和__________式两种。34.小学毕业考核,语文、数学为考试学科,其他为__________科目。35.智力的核心是__________能力。36.以__________经验为主组织学生进行学习,这是学校教育为小学生精心设计的一条认识世界的捷径。

37.班级授课的辅助形式有现场教学和__________教学。38.儿童的品德是由__________等因素构成的互动体。

39.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是:引起学习动机,__________,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知识。40.课外活动是学生__________选择参加的活动。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41.《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立法宗旨是什么? 42.一名称职教师或优秀教师必须具备的良好人格特征是什么? 43.我国小学课程设计的原则是什么? 44.德育的因材施教原则基本要求有哪些? 45.后进生的心理特征有哪些?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小题,共10分)

46.联系实际谈谈教师要具有全面发展的教育质量观。

2009年7月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教育学(小学及以下)试卷10-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个别教师以各种理由随意对学生进行搜查,对学生关禁闭的行为侵犯了学生的()A.身心健康权B.人身自由权C.人格尊严权D.名誉权 2.小学班主任工作的具体任务之一是()

A.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B.了解学生C.组织和培养班集体D.建立学生档案 3.一堂好课的标准是()

A.要写好教案B.要有明确的教学目的C.要了解学生D.声音要宏亮 4.“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的观点,体现了哪一条教学原则?()A.直观性原则B.巩固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启发性原则 5.“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的观点,强调的是()A.学习的兴趣B.学习的过程C.学习的要求D.学习努力的程度 6.王安石的《伤仲永》说明了()A.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

B.遗传素质的差异是造成个体间个别差异的原因之一 C.遗传素质的成熟制约身心发展的水平和阶段

D.遗传素质仅为人的发展提供物质前提,而不能决定人的发展 7.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最根本的要求是()

A.促进学生全面发展B.面向全体学生C.强调创新教育D.取消应试教育 8.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心目中理想的人是()

A.普遍发展的人B.个性全面发展的人C.充分发展的人D.自由发展的人 9.教师通过口头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叫做()A.谈话法B.讨论法C.讲授法D.演示法 10.“一个坏的教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教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这句名言是谁说的?()A.裴斯泰洛齐B.赫尔巴特C.第斯多惠D.乌申斯基 11.与班级授课相对应的教学组织形式我们把它叫做()A.现场教学

B.个别教学C.小组教学D.复式教学

12.我们把具有统一标准、对误差做了严格控制的测验叫做()A.客观性测验B.问题情境测验C.标准化测验D.论文式测验 13.狭义的德育专指()

A.社会德育B.社区德育C.学校德育D.家庭德育

14.我国的教育目的是“培养青年、少年、儿童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这个规定出自()A.《教育法》B.《义务教育法》C.《宪法》D.《未成年人保护法》 15.我国小学德育的基本途径是()

A.思想品德课与其他学科教学B.课外活动与校外活动C.劳动D.少先队活动 16.通过创设良好的情境,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品德的方法,我们称之为()A.榜样法B.锻炼法C.陶冶法D.说服法 17.班集体必须具备的基本特征是()

A.明确的共同目标B.建立班集体的核心队伍

C.组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D.建立班集体的正常秩序

18.组织学生进行调查、参观、考察、访问以及各种无偿的社会服务和公益劳动,这种课外活动属于()

A.文学艺术活动B.社会活动C.科技活动D.学科活动 2009年7月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教育学(小学及以下)试卷10-2 19.“国家实行教师资格制度。中国公民凡遵守宪法和法律,热爱教育事业,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本法所规定的学历或经国家教师资格考试合格,有教育教学能力,经认定合格的。可以取得教师资格。”这个规定出自()A.《教育法》B.《义务教育法》C.《教师法》D.《宪法》

20.我国小学德育主要由以下三部分构成:一是道德教育,二是政治教育,三是()A.世界观教育B.人生观教育C.思想教育D.理想教育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21.我国课程具体表现为课程计划、教学大纲和_________。

22.在教育系统的诸种要素中,学生和_________是最基本的要素。

23.人的身心的不同方面有不同的发展期现象,所以心理学家提出了_________概念。24.小学生的有意注意不断发展,但_________仍起着作用。25.小学教育是各级各类教育的_________。

26.学校课程的目的在于尽可能满足社区、学校和——的差异性。27.班会有三个特点:_________、自主性、针对性。28._________是教师进行教学的主要依据。

29.小学毕业考试在县级教育部门的指导下,一般由_________命题,农村也可由乡、镇教育管理机构组织命题。

30.教师职业是一种专门职业,教师是_________人员。31._________是学校工作的中心环节。

32.所谓_________,是指构成各门学科的基本事实及其相应的基本概念、原理和公式及系统。

33.学生个体的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_________。34.掌握知识是发展智力的_________。

35.有人为了强调课外活动的重要性,主张将课外活动更名为“_________”。应该指出,这是不必要的,也是不可取的。

36.以_________经验为主组织学生进行学习,这是学校教育为小学生精心设计的一条认识世界的捷径。

37.班级授课的辅助形式有现场教学和_________教学。

38.在教学中让学生看看、摸摸、听听、闻闻,这种教学是在贯彻_________原则。39._________是直接认知被评价者的最好方法。40._________是各任课老师的协调者。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41.一堂好课的标准是什么? 42.巩固性教学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43.教师正确使用教科书应做到哪些? 44.教师职业专业化的条件是什么? 45.学生的学习是人类学习的一种特殊形式,它的特殊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0分)

46.联系实际试述小学教育的具体任务。

2010年1月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教育学(小学及以下)试卷11-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1.教育学作为一门学科的建立始于()

A.卢梭B.赫尔巴特C.杜威D.夸美纽斯

2.我国把课程分为国家、地方、学校三个层次。那么,一级课程和二级课程指的是()A.地方课程和学校课程B.国家课程和学校课程 C.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D.地方课程和国家课程 3.素质教育的重点是()

A.促进学生全面发展B.坚持面向全体学生 C.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D.发展学生的个性

4.为了突出学生自主性、探索性学习,小学课程改革需要加强()A.综合性B.弹性C.实践性D.基础性 5.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途径是()A.教育B.教学C.实践活动D.上课 6.我国小学德育主要由以下三部分构成()

A.道德教育、政治教育和思想教育B.道德教育、理想教育和劳动教育 C.道德教育、公民教育和政治教育D.道德教育、爱国教育和理想教育 7.在班主任的个别教育工作中处于首要地位的是()

A.做好班长的工作 B.做好先进生的工作 C.做好班委的工作D.做好后进生的工作 8.《学记》主张教学要遵循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学不躐等。,下列体现了这一观点的是()A.巩固性原则B.启发性原则C.因材施教原则D.循序渐进原则 9.我国学校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个别教学制B.分组教学制C.班级授课制D.复式教学制

10.我国的课程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课程指学生在校期间()A.所接受全部教育内容的总和B.所学科目的总和及社会实践活动 C.所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D.所有教学内容的总和及进程安排 11.在教育系统的诸种要素中,最基本的要素是()

A.学生与课程B.学生与教师C.学生与教材D.学生与教学

12.如果一个测验基本达到了测验目的,测出了它所要测出的东西,那么这个测验()A.信度较好B.效度较好C.难度适中D.区分度较好

13.在我国教育史上,第一次把课外活动正式列为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教学计划的是()

A.1978年B.1980年C.1986年D.1988年 14.教师与学生在社会道德上是()

A.相互促进关系B.平等关系C.授受关系D.教学关系 15.班级活动的主要形式是()

A.小组活动B.集体活动C.个别教育D.主题班会 16.德育过程由以下四个相互制约的要素构成()A.知情意行B.教育者受教育者德育内容德育方法

C.世界观人生观理想观道德观D.德育目标德育内容德育原则德育方法 17.学生认识的主要任务是学习()

A.间接经验B.直接经验C.社会经验D.感性经验 18.学校课外活动的基本组织形式是()

A.群众性活动B.小组活动C.个别活动D.集体活动 2010年1月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教育学(小学及以下)试卷11-2 19.在人的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

A.遗传B.环境C.学校教育D.家庭教育

20.小学教育在义务教育中的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A.普及性基础性发展性B.普及性基础性强制性 C.普及性基础性实践性D.普及性基础性综合性

二、填空题(本大题共20空。每空1分,共2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1.学校教育制度经历了从_________教育到_________教育再到_________教育的过程。22.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必须接受学校行政决定被编入一定的班级,具有一定的_________。与课堂教学相比,学生在课外活动中具有更大的_________。23.清政府于_________年颁布了《奏定初等小学堂章程》,规定初等小学教育为_________。24.外铄论的基本观点是人的发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西方外铄论的代表人物是英国的_________和美国的_________。

25.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于_________年发表的_________奠定了班级授课制的理论基础。26.德育方法有多种,其中,教师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被称为_________法。

27.在学生学业评价的方法中,_________是直接认知被评价者的最好方法;_________是考核、测定学生成绩的基本方法。

28.教学原则是对教学_________的反映,也是人们教学_________的总结。29.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_________和民族_________为根本宗旨的教育。

30.课程计划的编制要依据科学的课程理论,处理好课程系统内部范畴的几个基本关系。体现_________和_________。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6分,共30分)31.简述制定小学教育目的的依据。32.简述我国小学课程设计的原则。33.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34.简述课外活动的作用。

35.小学德育过程的特点是什么?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0分)36.教师甲对教师乙说:“现代教学论一方面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另一方面又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这不是相互矛盾吗?”如果你是教师乙,请用所学的教育学理论分析教师甲的观点,帮助教师甲树立科学的教学观。

2010年7月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教育学(小学及以下)试卷12-1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错选、多选或未选均不得分。1.儿童通过感觉和动作与客观环境相互作用,是认知发展的()

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2.反映测验的可靠性程度的指标是()A.效度B.信度C.难易度D.区分度

3.化学中锂、纳、钾等各种金属概念学习之间的相互影响称为()A.水平迁移B.垂直迁移C.同化迁移D.顺应迁移 4.计算机辅助教学属于下列教学策略中的()

A.个别化教学B.情景教学C.发现学习D.指导教学

5.教师一句鼓励的话,一个充满信任的眼神,一个能引起共鸣的手势或表情均能使学生受到极大的鼓舞,增添无穷的勇气,从而取得显著的进步。这属于()A.第一印象B.共鸣效应C.罗森塔尔效应D.移情效应 6.迁移的经验类化理论认为实现迁移的原因是两种学习之间有共同的概括化的经验或原理,这一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A.桑代克B.苛勒C.奥苏伯尔D.贾德 7.心理学研究认为,个体品德的核心是()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8.学生在学习一套体操时,当他们动作的各个成分趋于分化、精确,整体动作趋于协调、连贯,各动作成分间的相互干扰减少,多余动作也有所减少时,他们进入的阶段是()A.操作定向B.操作模仿C.操作整合D.操作熟练 9.研究表明,遗忘进程是不均匀的,表现为()

A.时快时慢B.不快不慢C.先慢后快D.先快后慢

10.下列哪种需要得不到满足时,容易使人产生孤独感()A.生理需要B.爱与归属需要C.自我实现需要D.尊重需要 11.尝试—错误说的提出者是()

A.桑代克B.巴甫洛夫C.斯金纳D.苛勒

12.义务感、责任感和羞耻感对于儿童和青少年的品德发展是极为重要的,他们属于品德的()

A.道德认识B.道德情感C.道德意志D.道德行为

13.儿童能够进行逻辑推理,且获得了长度、体积、重量和面积的守恒,这是认知发展的()A.感知运动阶段B.前运算阶段C.具体运算阶段D.形式运算阶段 14.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多媒体教育手段模拟实物的形象,为学生提供学习的感性材料,这称为()

A.模像直观B.实物直观C.言语直观D.想象直观 15.在教学过程中,为了使学生更好地记住教学内容,老师经常会传授给学生一些记忆方法,如把材料缩简成歌诀等,这属于()

A.复述策略B.组织策略C.精细加工策略D.时问管理策略 16.下列属于人格测验的是()

A.智力测验B.创造力测验C.成就测验D.兴趣测验

17.在学习策略测验中,直接讲解策略之后,提供不同程度的完整性材料促使学生练习策略的某一个成分或步骤,然后,逐步降低完整性程度,直至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所有成分或步骤,这种模式是()

A.程序化训练模式B.完形训练模式C.交互式训练模式D.合作学习模式 2010年7月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福建省统一命题考试教育学(小学及以下)试卷12-2 18.在掌握学习理论中,认为只要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和适当的教学,几乎所有学生都能完评价项目的()

A.20%—30%B.50%—60%C.60%—70%D.80%—90% 19.自尊、自爱、自豪、自卑等形容词体现的是自我意识中的()A.自我认识B.自我体验C.自我监控D.自我反思

20.1903年出版了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教育心理学》的心理学家是()A.桑代克B.斯金纳C.布鲁纳D.巴甫洛夫

二、填空题(本大题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不得分。

21.奥苏伯尔认为,成就动机主要由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和_________组成。22.操作技能在动作的结构上具有_________。

23.创造性具有流畅性、变通性和_________的特征。

24.感知规律包括强度律、差异律、活动律和_________律。

25.根据迁移过程中所需的内在心理机制的不同,将迁移划分为同化性迁移、顺应迁移与_________。

26.根据学习动机的动力来源,可以把学习动机分为_________。

27.教育心理学是—门研究学校情境中_________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8.课堂管理始终制约着教学和评价的有效进行,它具有促进和_________功能。

29.课堂结构是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情境三大要素的组合模式,它包括课堂情境结构与_________。

30.认知方式中的沉思型与冲动型的划分标准是反应时间和_________。

31.我国的教育心理学家主张把学生的学习分为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和_____的学习三类。

32.先于一定的活动而又指向该活动的一种动力准备状态称为_________。33.心理辅导的一般目标归纳为两个方面,一是学会调适,二是_________。

34.行为目标是教学目标的一种表达形式,它的陈述须具备三个要素,一是具体目标,二是产生条件,三是_________。

35.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说明了_________与最佳的动机激发起水平之间的关系。36.影响创造性的因素包括环境、智力和_________。

37.影响态度和品德学习的内部条件包括_________、态度定势与道德认知。38.元认知策略包括计划策略、监视策略和_________。39.阅读技能、运算技能、记忆技能等都属于_________。

40.在个体早期生命中有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时期,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很小或没有影响。心理学家以_________来命名这一现象。

三、简答题(本大题共6小题,每小题5分,共30分)41.根据题41图解释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模式。42.简述认知领域的教学目标。

43.简述如何有效地进行学生的操作技能培训。44.简述影响问题解决的主要因素。45.简述态度和品德的关系。46.简要分析知识学习的过程。

四、论述题(本大题共10分)

47.结合教学实例,试述如何运用指导教学模式训练学生的学习策略。

下载00442自考教育学真题word格式文档
下载00442自考教育学真题.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2013教师资格教育学真题

    2013教师资格教育学试卷 一、 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把所选选项的字母填写在答题卷的选择题栏内。 1.著......

    2011年教育学真题

    2009年教育学真题 一、选择题 1、在西方教育史上,被认为史现代教育代言人的是 A.赫尔巴特 B.卢梭 C.洛克 D.杜威 2、人力资本理论说明了 A.教育对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B.......

    2008教育学真题及答案

    1.推动教育学发展的内在动力是的发展。A.教育规律B.教育价值C.教育现象D.教育问题 2.提出“泛智”教育思想,探讨“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类的全部艺术”的教育家是 A.......

    教育学一真题

    (教育学真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2002-2011学前教育学自考真题简答题 按章节

    2012年5月复习材料 2002.4-2011.7学前教育学简答题&论述题 第一章 教育的基本概念 1.现代教育的发展趋势。2011.7、2008.4 2.现代教育的主要特征。2008.7 3.教育对主体发展的......

    广东04面试真题(5篇材料)

    广东2004年4月28日下午面试题(含答案) 一.某高校组织300名学生党员到井冈山旅游,你是组织者,如何组织?(答案略) 二、目前我国未成年人刑事犯罪的犯罪率逐年升高,问你怎样分析这个......

    宪法学自考真题汇总(2002-2011)

    全国2011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宪法学试题 课程代码:05679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

    自考行政管理学真题和答案汇总

    全国2012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行政管理学试卷 课程代码:00277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