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学原理期末 缩印版

时间:2019-05-13 08:37:56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教育学原理期末 缩印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教育学原理期末 缩印版》。

第一篇:教育学原理期末 缩印版

教育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的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科学。教育学产生发展过程

1、教育学的萌芽阶段:《学记》不仅是中国而且也是世界发展史上最早的教育文献。

2、教育学的独立形态阶段①捷克的教育学家夸美纽斯的《大教学论》标志着教育学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②德国著名教育家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被西方资产阶级教育家称为是第一部具有科学体系的教育学。③美国实用主义教育家杜威《民本主义与教育》

3、科学教育学建立阶段①中国近代教育家 杨贤江 《新教育大纲》是中国第一部试图用马克思主义观点阐述教育问题的教育著作。②前苏联教育家凯洛夫《教育学》对中国教育理论和实践影响最大。

为什么要学习教育学教师学习教育学知识及理论,不应仅着眼于解决教学活动中的现实问题,学习的根本意义在于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和教育境界。教师教育素质的提高,不仅对现实的教学活动有益,而且能够使国家的教育事业建立在坚实的信念、境界、知识的基础之上。这是从事教学的教师、从事教育管理的工作人员及学习者都应该具有的理性认识。

教育的起源①教育的劳动起源论(对)②教育的生物起源论(错)这种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动物的本能,教育现象不仅存在于人类社会中,也存在于动物界。根本错误在于没有把握人类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从而没能区分出人类教育行为与动物类养育行为之间的差别,仅从外在行为的角度而没有从内在目的的角度来论述教育的起源问题,从而把教育的起源问题生物学化。(3)教育的心理起源论(错)这种观点认为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么“无意识”模仿就肯定不是获得性的,而是遗传性的,是先天的而不是后天的,即是本能的而不是文化的和社会的,只不过这种本能是人类的类本能而不是动物的类本能。不同与生物起源论,但实质是一致的。否定了教育的目的性和社会性。

教育的基本规律:(1)教育受社会发展条件制约规律(2)教育受人的发展条件制约规律 教育的社会职能:(1)传递生产劳动经验(2)传递社会生活经验

教育的基本属性(1)历史性:指教育是随人类社会的产生发展变化而产生发展变化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教育具有不同的特点。(2)永恒性:教育是与人类社会共始终,是人类社会的一个永恒的范畴。(3)阶级性:指教育在阶级社会里已经成为统治者用来维护阶级统治的工具,有鲜明的阶级性。

学校产生于奴隶社会。学校产生的条件:(1)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提高使得物质资料的生产进一步丰富,出现了剩余产品,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开始分工。(2)由于脑、体劳动的分工,出现了专门从事脑力劳动的知识分子。(3)文字的出现记载整理达到一定程度。(4)奴隶主阶级要想维护自己的统治需要大批官吏,而这些官吏必须通过学校教育来培养。其中(1)(2)(3)为学校教育的产生提供了可能性;(4)为学校教育的产生提供了必要性)

原始社会教育的特点:没有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的教育者。教育与生产劳动和日常生活紧密相连。教育的方式是口耳相传。教育内容简单贫乏。教育没有阶级性,是统一的、共同的、平等的。

奴隶社会教育的特点:①有了专门的教育机构和专职的教育者。②教育与生产劳动、日常生活相分离。③教育的目的在“明人伦”。④教育的内容为六艺“礼、乐、书、术、射、御”。⑤具有鲜明的阶级性。封建社会教育的特点:①教育的目的在于“养士”、“愚民”。②学校教育具有森严的等级性,各级各类学校对学生家庭出身的品级有严格规定。③教育思想上“独尊儒术”教育方法上“崇尚书本”“呆读死记”。④学校成为科举的预备教育。

资本主义社会教育的特点:①教育目的的双重性。②教育的民主化与现代化。③教育与生产劳动的联系比以前紧密了。

社会主义社会教育的特点①社会主义教育以马列主义为指导思想。②社会主义教育权掌握在无产阶级政党、共产党手中。③社会主义教育与社会主义经济发展基本相适应。④社会主义教育主张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人民都享有同样的受教育权利。1.说明教育与政治的关系

(一)一定社会的政治决定教育的性质

(1)一定社会的政治决定教育的领导权

【教育的领导权直接关系到教育为谁服务和怎样服务的问题,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教育的首要问题,这一问题决定着教育的社会性质和价值方向等一系列教育上的大政方针,进而直接或间接的影响着教育的方方面面。】(2)一定社会的政治决定受教育的机会和权力。

【教育发展历史告诉我们,在不同的社会里,不同的人享有不同的受教育权,什么样人接受什么样的教育,进入不同教育系列的标准怎样确定,基本上是由政治决定的。】

(3)一定社会的政治决定教育目的【在一定社会中培养出来的人所具有的政治方向和思想意识倾向,是由一定的社会政治决定的,并要体现一定社会的政治要求。】

(二)教育对政治的反作用

(1)教育通过培养具有一定思想观念和道德意识的人直接为政治服务;

【人的思想、能力、知识技能和政治倾向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依靠教育来培养和造就】(2)教育通过制造舆论来为政治服务;

【政治舆论对社会政治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它是社会稳定和发展不可缺少的思想力量】

(3)教育能够提高公民的民主意识

【民主是现代政治的核心与实质,是社会进步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政治民主化是现代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 教育与经济的关系。(一)一定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制约教育

(1)一定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决定教育事业发展的规模和速度;(2)一定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促使教学内容不断丰富;

(3)一定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促使教学组织形式和教学手段不断发生变化

(4)一定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对培养目标不断提出新的要求(二)教育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1)教育能够把可能的劳动力变为现实的劳动力,是劳动力再生产的重要手段;(2)教育实现了科学知识的再生产;(3)教育能够生产出新的科学知识。人的发展:是指人的身体和心理的发展

影响因素①遗传素质在人发展中起物质前提的作用。作用: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②环境在人的发展中起巨大作用③学校教育对人的发展起主导作用④个体主观能动性在人的发展中起动力作用

遗传素质:是指从上一代继承下来的生理解剖特点,包括机体形态、结构、感官以及神经系统的特点。作用:①遗传素质为人的发展提供了可能性②遗传素质有着发展的巨大潜力③遗传素质决定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

学校教育(1)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的培养人的活动,它能够利用遗传、环境对人的影响促进人的发展(2)学校教育是由教师组织和领导的,而教师又是受过专门训练的,既掌握专业知识又掌握教育理论,教师在教育过程

中起主导作用(3)学校教育是协调和联络各方面教育影响力的纽带。人的身心发展规律:

1、顺序性和阶段性①身心发展的顺序性要求教育者要循序渐进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②身心发展的阶段性要求教育者要有针对性地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2、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身心发展的不均衡性要求教育者抓住身心发展的成熟期和关键期及时进行教育教学活动

3、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身心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要求教育者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抓住身心发展的共同的稳定的特征,同时又看到可变性,不断采用新的方法和措施进行教育和教学活动

4、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要求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要因材施教

教育目的:教育目的是指一定社会培养人才的质量规格意义:教育目的既是学校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依据,又是学校教育工作的最终归宿。制约因素:①一定社会的政治制约②一定社会的经济发展水平③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 德、智、体、美、劳五育的关系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1)德育以其思想方向性统率智育和体育等;2)智育以其科学知识为德育、体育等提供基本内容;3)体育以其健康体质为德育、智育等提供前提条件;4)美育和劳动技术教育具有各自的任务,不能用其他几育来代替,它们能够促进其他几育的发展。

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1)课程计划含义:指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根据总的教育目的和不同类型学校的具体培养目标而制定的有关学校教学和教育工作的指导性文件 构成:学科设置、学科开设的顺序和时间分配、学年编制和学周安排(2)课程标准含义:指由国家教育主管部门根据课程计划,以纲要的形式统一编订的有关学科内容的教学指导性文件(3)教科书含义:根据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教学的意义:强调学校工作必须以教学为主但非教学唯一。教学的本质:教师指导下的认识过程和发展过程。教学的任务:

①向学生传授科学文化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②发展学生的智力和体力

③培养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健康的心理品质。

教学的基本规律

1、教与学相互依存、辩证统一规律教与学的矛盾体现:教师与学生的密切联系上;教师教的活动与学生学的活动的密切联系上;体现在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的密切联系上 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辩证统一规律

①学生掌握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

②学生掌握间接经验又有助于直接经验更加条理化、系统化、深刻化、全面化.教学过程的基本阶段:①引起学习动机 ②感知课程内容 ③理解课程内容 ④巩固知识和技能⑤应用知识和技能⑥学业的检查与评定

教学原则: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遵循的基本要求,它是依据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提出来的,是教师教学经验的概括和总结。

教学原则与教学规律的关系:区别:教学规律是指教学过程中内在的本质的必然联系,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具有客观性;而教学原则是人们根据教学需要而制定的基本要求,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具有主观性。联系:教学原则是依据教学规律制定的,并且反应教学规律.①直观性原则是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规律的反映。

②启发性原则是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动性相结合规律和掌握知识与发展智力相统一规律的反映。③理论联系实际原则是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规律的反映。

④科学性与思想性统一原则是掌握知识与提高思想相结合规律的反映。⑤巩固性原则是由学生认识活动的特点决定的⑥循序渐进原则是科学知识本身的特点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反映。⑦因材施教原则是儿童身心发展规律的反映。

教学方法:师生为完成教学任务在教学过程中共同采用的活动方式的总称。

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①教学的目的任务 ②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 ③学生的年龄特征 ④教学的时间和设备 ⑤教师自身的条件指导思想:启发式 ;注入式

常用的教学方法: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演示法;参观法;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

(1)讲授法:是指教师运用口头语言,系统连贯的向学生讲授课程内容的方法.它是中小学各科教学的一种主要教学方法。它具体包括讲述、讲解、讲读和讲演。

(2)谈话法:是教师在学生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提出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通过师生交谈,使学生获得知识技能,提高能力,培养思想品德的一种教学方法。

(3)讨论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由全班或小组成员围绕教师提出的议题,相互交流,发表自己的见解,最终弄清问题的一种教学方法。

(4)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和参考书等材料,获取知识、培养自学能力以及发展学生其他素质的一种教学方法。

(5)演示法:是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展示各种实物、教具、音像资料或作示范性实验,以指导学生通过观察,获取关于事物的感性认识,说明、印证和巩固课堂所讲内容的一种教学方法。

(6)参观法:是教师根据教学目的,组织学生到校外一定的场所,对实际事物进行观察、研究,从而获得知识或巩固、验证已学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

(7)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反复完成一定的操作以形成技能技巧的一种教学方法。练习法主要通过学生读、写、算、做等方式来进行,它是学生学习的一种主要实践活动。

(8)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一定的仪器设备进行独立操作,以获得与验证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9)实习作业法:是教师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组织学生在校内外参加实践活动,进行实际操作,把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选择依据:

①教学的目的任务 ;②学科特点和教学内容 ;③学生的年龄特征 ;④教学的时间和设备 ;⑤教师自身的条件 教学的基本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辅助形式:①个别指导 ②现场教学 特殊形式:我国中小学教学的特殊形式是复式教学优点:①把学生按年龄和知识水平编成班级,使学生成为一个集体,可以互相促进和提高。②教师按固定的时间表,同时对几十名学生进行教学,扩大了教育对象,提高了教学工作效率。③在教学内容和时间方面,有统一的规定和要求,使教学工作能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④各门学科轮流交替上课,课与课之间有一定的间歇和休息,即能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又能减轻学生的疲劳,符合学生大脑活动的规律和用脑卫生。最大缺陷:不能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培养学生的特长和发展他们的个性。

课的类型是指根据教学任务所划分的课的种类。划分:单一课,综合课。课的结构是指课的基本组成部分以及各部分进行的顺序和时间分配。一般结构:组织教学;检查复习;学习新教材;巩固新教材;布置课外作业。教学基本环节

一、备课(起始环节)

1、做好三方面工作①备教材 ②备教法 ③备学生

2、写好三个计划①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 ②课题(单元)计划 ③课时计划(教案)

二、上课(中心环节)

1、教学目的明确

2、教学内容正确

3、教学方法恰当

4、师生双方积极性高

5、教学组织的好

备课

1、应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①备教材(备课程标准以及教材)②备教法 ③备学生

2、写好三个计划①学期(或学年)教学进度计划 ②课题(单元)计划 ③课时计划(教案)政治功能

(1)教育具有维系社会政治稳定的功能。教育的政治功能首先表现在它对维护社会政治稳定十分重要的作用。(2)教育具有促进社会政治变革的功能①教育的普及化与社会政治变革。②教育通过传播先进的思想,宏扬优良的道德促进社会政治的变革。③教育可以促进社会政治民主化。

经济功能

(1)教育促进经济增长的功能教育担负着培养劳动力的任务,是社会再生产的必要条件,也是经济增长的必要条件。

(2)教育促进科技发展的功能科技革命深刻影响着社会,同时也将继续深刻地影响着未来社会。首先,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手段。其次,教育是促进科技与发展的重要手段。现代科技革命和科技发展与现代教育革命和教育发展是相互促进的。

文化功能

(1)教育具有传递与传播文化的功能。

(2)教育具有创造、更新文化的功能。具体表现为:教育为社会文化的不断更新和发展,提供大量的、具有创造活力的人才;现代教育与文化创造紧密结合,成为促使文化变革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军。

(3)教育具有普及文化、提高人的文化水平的功能。首先表现为扫除文盲;其次表现为使原来少数人所掌握的知识、技能,被更多的人或全民所掌握;还表现在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等方面。(4)教育具有整合世界先进文化的功能。人口功能

①教育作为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必然受到社会文化的制约。社会文化构成教育生长的土壤和条件,教育惟有适应社会文化环境方能生存与发展。

②教育在受制于社会文化的同时,又反作用于社会文化。教育具有传承文化、创新文化及融合文化等功能。生态功能

现代社会教育的生态功能是教育对生态环境的保护所起的作用。保护环境,注重可持续发展,已成为当今社会发展的重要主题。

教育在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具体表现在:①通过环境教育提高人们保护自然环境的意识和责任;②通过发展创造科学技术,有效地解决生态问题,提高人类保护生态环境和持续性发展的能力。正因为现代社会教育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所以重视和普及环境教育,并在学校中实施环境教育已成为许多国家的共识。

师生关系①民主平等②尊师爱生③心理相容④教学相长

第二篇:教育学缩印

教育学缩印.txt恨一个人和爱一个人的区别是:一个放在嘴边,一个藏在心里。人生三愿:一是吃得下饭,二是睡得着觉,三是笑得出来。本文由乐乐文希贡献

doc文档可能在WAP端浏览体验不佳。建议您优先选择TXT,或下载源文件到本机查看。1、简述现代教育制度 的发展趋(1)加强学前教 的发展趋 育 并 重视 与小学教 育的衔 接。(2)强化普及义务教育、延长义务教育年限。(3)普 通教育与职业教育朝着相互 渗透的方向发展。(4)高等 教育的类型日益多样化。5)(学历教育与非学历教育的界 限逐渐淡化。(6)教育制度 有利于国际交流。5 简述当代教育民主化的表 现。教育民主化是对言教的 等级化、特权化和专制性的 否定。一方面,它追求所有 人都受到同样的教育,包括 教育起点的机会均等,甚至 教育结果的均等。另一方面,教育民主化追求教育的自由 化。12 简述信息技术对教育的 影响。影响。(1)信息技术改变 着人们关于知识的观念;2)(信息技术改变着人们关于学习和教育的观念;(3)信息 技术的日益成熟和普及为实 现教育的第三次飞跃提供了平台。16 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动 因论。因论。个体身心发展的动因 论有:内发论,外铄论,多 因素相互作用论。内发论者 一般强调人的身心发展的力 量主要源于人自身的内在需 要,身心发展的顺序也是由 身心成熟机制决定的。外铄 论的基本观点认为,人的发 展主要依靠外在的力量,诸 如环境的刺激和要求、他人 的影响和学校的教育等。辩 证唯物主义认为,人的发展 是个体的内在因素与外部环 境在个体活动中相互作用的 结果。简述学校教育对个体发 20 简述 学校教育对个体发 展的特殊功能。展的特殊功能。(1)学校 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 求对个体发展的方向与方面 做出社会规范。(2)学校教 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 功能。(3)学校教育,尤其 是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 响不仅具有即时的价值,而 且具有延时的价值。(4)学 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 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21 简述少年期的总体性阶 段特征。段特征。少年期表现出的总 体性的阶段特征是:身体状 态的剧变,内心世界的发现,自我意识的惊喜,独立精神

的加强。简述青年期的年龄特征。22 简述青年期的年龄特征。青年期是个体身心两方面逐 步走向成熟的时期。人的社 会化在青年期也基本完成。青年期结束时,大多数青年 对世界、事业、人生和自己 都可能有较清晰和深入的思 考,形成相对系统和稳定的 见解,并对自己的未来做出 自由重要的选择。“未来” 是青年期最重要的概念。随 着心理能力的成熟,他们形 成了对外部世界和自己内部 世界的较清晰和较深入的认 识,更重要的是在两种世界 间建起了具有个人发展意义 的桥梁。23 简述教育目的对教育工 作的指导意义。作的指导意义。教育目的对 整 个 教育 工作的指 导意义 有:导向作用,激励作用,评价作用。教育目的是教育 的根本性问题,对一切教育 工作具有指导意义。它明确 了教育对象未来的发展方向 和预定的发展结果,指导着 整个教育活动的开展,支配 着教育工作的各个方面和全 过程。无论是教育政策的制 定,教育制度的建立,还是 教育内容的确定,教育方法 的选择及效果的评价等,都 受到教育目的的制约。25 简述制定教育目的的基 本依据。本依据。教育目的的制定受 制于特定的社会政治、经济、文化背景。马克思主义关于 人的全面发展学说是确定我 国教育目的的理论基础。26 简述现阶段我国的教育 目的及其基本精神。目的及其基本精神。教育目 的: 1999 年 6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深化教 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的决定》提出教育要“以培 养学生的创造精神和实践能 力为重点,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守纪律” 的、德智体等全面发展的社 会 主 义事 业建设者 和接班 人”。基本精神:(1)我们 要求培养的人是社会主义事 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因此 要坚持政治思想道德素质与 科学文化知识能力的统一;(2)我们要求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全面发展,要求坚 持脑力与体力两方面的和谐 发展;(3)适应时代要求,强调学生个性的发展,培养

学 生 的创 造精神和 实践能 力。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27 简述素质教育的内涵。

(一)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 学生的教育;

(二)素质教 育是全面发展的教育:(1)德育;(2)智育;(3)体 育;(4)美育;(5)劳动 技术教育;

(三)素质教育 是 学 生个 性发展的 教育;

(四)素质教育以培养创新 精神为重点的教育:(1)创 新 能 力不 仅是一种 智力特 征,更是一种人格特征,是 一种精神状态;(2)创新精 神与创新能力相辅相成;3)(重视创新能力的培养,也是 现代教育与传统教育的根本 区别所在。28 简述德育概念及普通中 学德育方面的要求。学德育方面的要求。德育是 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世 界观、价值观,使学生具有 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正确的政 治观念,形成学生正确的思 想方法的教育。普通中学德 育方面的要求是:(1)帮助 学生初步了解马克思主义的 基本观点和具有中国特色的 社会主义理论;(2)热爱党,热爱人民,热爱祖国,热爱 劳动,热爱科学;(3)建立 民主和法制的意识,养成实 事求是、追求真理、独立思 考、勇于开拓的思维方法和 科学精神;(4)形成社会主 义的现代文明意识和道德观 念;(5)养成适应不断改革 开放形势的开放心态和应变 能力。29 简述智育概念及普通中 学智育方面的要求。学智育方面的要求。智育是 授予学生系统的科学文化知 识、技能,发展他们的智力 和与学习有关的非认知因素 的教育。普通中学智育方面 的要求是:(1)帮助学生在 小学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 系统地学习科学文化基础知 识,掌握相应的技能和技巧;(2)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想像能力和创造能力,养成 良 好 的学习习惯和 自学能 力;(3)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兴趣、情感、意志和积极 的心理品质。30、30、简述体育概念及普通中 学体育方面的要求。学体育方面的要求。体育是 授予学生健康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的体力,增强他们 的自我保健意识和体质,培

养参加体育活动的需要和习惯,增强其意志力的教育。普 通 中学 体育方面 的要求 是:(1)使学生掌握基本的 运动知识和技能,养成坚持 锻炼身体的良好习惯;(2)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合作 精神和坚强毅力;(3)培养 学生良好的卫生习惯,了解 科学营养知识。31 简述美育概念及普通中 学美育方面的要求。学美育方面的要求。美育是 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发 展他们鉴赏美、创造美的能 力,培养他们的高尚情操与 文明素养的教育。普通中学 美育方面的要求是:(1)提 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2)培养学生鉴赏美的能力;3)(形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形 成学生创造美的能力是美育 的最高层次的任务。32 简述劳动技术教育及普 通 中学 劳动 技术 教育 方面 的要求。的要求。劳动技术教育是引 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 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 的教育。普通中学劳动技术 教育方面的要求是:(1)通 过科学技术知识的教学和劳 动实践,使学生了解物质生 产的基本技术知识,掌握一 定的职业技术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养成 良好的劳动态度、劳动习惯 和艰苦奋斗的精神;(2)结 合劳动技术教育,授予学生 一定的商品经济知识。简述学生的本质属性。33 简述学生的本质属性。(1)学生是处于人生阶段身 心发展最迅速时期的人;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具有能 动性的教育对象。36 简述教师的职业性质与 特点。特点。

(一)教师职业的性 质:(1)教师职业是一种专 门职业,教师是专业人员;(2)教师是教育者,教师职 业 是 促进 个体社会 化的职 业。

(二)教师职业的特点: 教师职业的最大特点在于职 业角色的多样化。(1)传道 者角色;(2)授业、解惑者 角色;(3)示范者角色;(4)管理者角色;(5)朋友角色;(6)研究者角色。37 简述教师职业专业化的 条件。条件。一名教师是否真正具 备从事教师的职业条件,能 否正确履行教师角色,根本 上还在于教师的专业素养。

教师的专业素养是当代教师 质量的集中体现。教师的学 科专业素养:(1)精通所教 学科的基础性知识和技能;(2)了解与该学科相关的知 识;(3)了解学科的发展脉 络;(4)了解该学科领域的 思维方式和方法论。教师的 教育专业素养:(1)具有先 进的教育理念;(2)具有良 好的教育能力;(3)具有一 定的研究能力。简述教师的语言要求。(。(首 简述教师的语言要求。(先要求准确、明了、有逻辑 性。其次要求富有感情,有 感染力。再进一步要求富有 个性,能够体现出一名教师 的独特风采。40、简述师生关系。40、简述师生关系。(1)师生在教育内容的教学上构 成授受关系;(2)师生关系 在人格是民主平等的关系;(3)师生关系在社会道德上 是相互促进的关系。42、简述 学校课 程及 其形 式。学校课程,是在具体实 施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的前 提下,通过对本校学生的需 求进行科学评估,充分利用 当地社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 而开发的多样性的、可供学 生选择的课程。通常以选修 课或特色课的形式出现。

44、简述如何研究学生。

44、简述如何研究学生。对 学生的研究通常包括三个方 面:(1)了解学生身心发展 的现状,并把它与理想的常 模加以比较,确认其中存在 的差距;(2)了解学生个体 的需要;(3)了解学生的兴 趣和个性差异。

46、简述教学计划的构成。

46、简述教学计划的构成。教学计划主要由教学计划设 计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及其说明、课时安 排、课程开设顺序和时间分 配、考试考查制度和实施要 求几部分所构成。

47、简述教科书的作用。(1)

47、简述教科书的作用。教科书是学生在学校获得系 统知识、进行学习的主要材 料,它可帮助学生掌握教师 讲授的内容,同时也便于学 生预习、复习和做作业。(2)教科书也是教师进行教学的 主要依据。(3)根据教学计 划对本学科的要求,分析本 学科的教学目标、内容范围 和教学任务。(4)根据本学 科 在 整个 学校课程 中的地 位,研究本学科与其他学科

的关系。

48、简述课程实施的结构。

48、简述课程实施的结构。(1)安排课程表;(2)分 析教学任务;(3)研究学生 的学习特点;(4)选择并确 定教学模式;(5)规划教学 单元和课;(6)组织教学活 动;(7)评价教学活动的过 程与结果。

49、简述教学任务的内容。

49、简述教学任务的内容。教 学 任务 通常包括 三个方 面:(1)学生所要掌握的基 础知识和基本技能;(2)学 生所要形成和发展的智力、能力和体力。(3)学生所要 养成的情感、态度、品德和 个性心理品质。50、简述学生的学习特点及 50、简述学生的学习特点及 所受影响的因素。(。(P10 所受影响的因素。(P10 学 生的学习特点:独特性,稳 定性,发展性,灵活性。学 生的学习特点受三个方面因 素的影响:基础因素,内部 因素,外部因素。51、51、简述课程评价的主要模 式。目标评价模式,目的游 离评价模式,背景、输入、过程、成果(CIPP)评价模 式。简述课程评价的基本阶段。简述课程评价的基本阶段。(1)把焦点集中在所要研究 的课程现象上;(2)搜集信 息;(3)组织材料;(4)分析资料;(5)报告结果。53、53、简述教学的概念及所包 含的方面。含的方面。教学,是教育目 的规范下的、教师的教与学 生 的 学共 同组成的 一种活 动。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 展教育的基本途径。教学,是学校进行素质教育的基本 途径,是教师教、学生学的 统一活动。它包括:(1)教 学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根 本目的。(2)教学由教与学 两方面活动组成。(3)教学 具有多种形态,是共性与多 样性的统一。

54、简述教学的主要作用。

54、简述教学的主要作用。(1)教学是社会经验得以再 生产的一种主要手段。(2)教学为个人全面发展提供科 学的基础和实践。(3)教学 是 教 育工 作构成的 主体部 分,又是教育的基本途径。

55、简述教学的一般任务。

55、简述教学的一般任务。(1)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 识和基本技能。(2)发展学 生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3)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 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

界观基础。(4)关注学生个 性发展。56、56、为什么教学过程是一种 特 殊 的认 识过 程 ? 教学过 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其特殊性在于,它是学生个 体的认识,是由教师领导未 成熟的主体通过学习知识去 间接认识世界。其目的在于: 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把社 会历史经验变为学生个体的 精神财富,不仅使学生获得 关于客观的映象即知识,也 使学生个体获得发展。学生 认识的特殊性表现在:认识 的间接性,认识的交往性,认识的教育性,有领导的认 识。57、57、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特 点。(1)间接经验与直接 经验相结合。(2)掌握知识 与发展能力相统一。(3)教 学过程中知、意的统一。情、(4)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 动性结合 简 述知 识与 智力 的相 互转 应注意的条件。化,应注意的条件。(1)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应该是科 学的规律性的知识。(2)必 须科学地组织教学过程。3)(重视教学中学生的操作与活 动,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 能力,提供学生积极参与实 践的时间和空间。(4)培养 学生良好的个性品质,重视 学生的个别差异。61、61、简述教学过程的教师主 导 作用 与学 生能 动性 相结 合的规律。合的规律。(1)教师在教 学 过 程中 处于组织 者的地 位,应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 作用。(2)学生在教学过程 中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应 充分发挥学生参与教学的主 体能动性。(3)建立合作、友爱、民主平等的师生交往 关系。62、62、简述教师在教学中的主 导作用。导作用。教师的指导决定着 学生学习的方向、内容、进 程、结果和质量,起引导、规范、评价和纠正的作用。教师的教还影响着学生学习方式以及学生学习主动积极 性的发挥,影响着学生的个 性以及人生观、世界观的形 成。63、63、简述学生学习的主体能 动性。: 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其能动性具体表现在:受学 生本人兴趣、需要以及所接

受 的 外部 要求的推 动和支 配,学生对外部信息选择的 能动性、自觉性;受学生原 有知识经验、思维方式、情 感意志、价值观等制约,学 生对外部信息进行内部加工 的独立性、创造性。64、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64、简述教学过程的结构。引起学习动机,领会知识,巩固知识,运用知识,检查 知识。65、简述 我国中 学教 学原 则。直观性原则,启发性原 则,巩固性原则,循序渐进 原则,因材施教原则,理论 联系实际原则。66、66、简述直观性原则及其贯 彻的基本要求。彻的基本要求。直观性原则是指在教学中要 通过学生观察所学事物,或 教师语言的形象描述,引导 学生形成所学事物、过程的 清晰表象,丰富他们的感性 知识,从而使他们能够正确 理解书本知识和发展认知能 力。贯彻直观性原则的基本 要求是:(1)正确选择直观 教具和现代化教学手段。2)(直观要与讲解相结合。(3)重视运用语言直观。67、67、简述启发性原则及其贯 彻 的 基本 要 求。启发性原 则,是指在教学中教师要承 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注意 调动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引 导他们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生动活泼的学习,自觉地掌 握科学知识和提高分析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贯彻启 发性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2)(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 生的逻辑思维能力。(3)让 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 题的能力。(4)发扬教学民 主。68、68、简述巩固性原则及其贯 彻的基本要求。彻的基本要求。巩固性原则 是指教学要引导学生在理解 的基础上牢固地掌握知识和 技能,长久地保持在记忆中,能根据需要迅速再现出来,以利知识技能的运用。贯彻 巩固性原则的基本要求:1)(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2)重视组织各种复习。(3)在 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 巩固。69、69、简述循序渐进原则及其 贯彻的基本要求。贯彻的基本要求。循序渐进 原则是指教学要按照学科的 1 逻辑系统和学生认识发展的 顺序进行,使学生系统地掌 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形 成严密的逻辑思维能力。贯彻循序渐进原则的基本要 求是:(1)按教材的系统性 进行教学。(2)注意主要矛 盾,解决好重点与难点的教 学。(3)由浅入深,由易到 难,由简到繁 70、70、简述因材施教原则及其 贯彻的基本要求。贯彻的基本要求。因材施教 原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 际情况、个别差异出发,有 的 放 矢地 进行有差 别的教 学,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 短,获得最佳的发展。贯彻因材施教原则的基 本要求是:(1)针对学生的 特点进行有区别的教学。2)(采取有效措施,使有才能的 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71、71、简述理论联系实际原则 及其贯彻的基本要求。及其贯彻的基本要求。理论 联系实际原则是指教学要以 学习基础知识为主导,从理 论与实际的联系上去理解知 识,注意运用知识去分析问 题和解决问题,达到学懂会 用、学以致用贯彻理论联系 实际原则的基本要求是:1)(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 实际。(2)重视培养学生运 用知识的能力。(3)正确处 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 系。(4)补充必要的乡土教 材。72、72、简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 法的基本依据。法的基本依据。(1)教学 目的和任务的要求;(2)课 程性质和教材特点;(3)学 生特点;(4)教学时间、设 备、条件;(5)教师业务水平、实际经验及个性特点。74、74、简述讲授法及其基本要 求。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 语言系统连贯地向学生传授 知识的方法。讲授法包括讲 述、讲解、讲演三种方式。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1)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 性、思想性。(2)注意启发。(3)讲究语言艺术。75、75、简述谈话法及其基本要 求。谈话法也叫问答法,是 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 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 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谈话法可复习谈话和启发谈 话两种。谈话法的基本要求

是:(1)要准备好问题和谈 话计划。(2)提出的问题要 明确,富有挑战性和启发性。(3)要善于启发诱导。(4)要做好归纳、小结。76、76、简述讨论法及其基 本要求。本要求。讨论法是学生在教 师指导下为解决某个问题而 进行探讨、辨明是非真伪,以获取知识的方法。讨论法 的基本要求是:(1)讨论的 问题要有吸引力。(2)要善 于 在 讨论 中对学生 启发引 导。(3)做好讨论小结。77、77、简述演示法及其基本要。(P128 P128)求。(P128)演示法是教师 通过展示实物、直观教具、进行示范性实验或采取现代 化视听手段等,指导学生获 得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演示的特点在于加强教学的 直观性。演示法的基本要求 是:(1)做好演示前的准备。(2)要使学生明确演示的目 的、要求与过程,主动积极 自觉地投入观察与思考。3)(引导学生在感知过程中进行 综合分析。78、78、简述练习法及其基本要 求。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指 导下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 操作,并形成技能、技巧的 方法。练习的基本要求是:(1)使学生明确练习的目的 与要求,掌握练习的原理和 方法。(2)精选练习材料。(3)严格要求。79、79、简述实验法及其基本要求。简述实验法及其基本要求。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 下,利用一定的仪器设备,通过条件控制引起实验对象 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变 化中获得知识的方法。实验 法的基本要求是:(1)明确 目的,精选内容,制定详细 的实验计划,提出具体的操 作步骤和实验要求。(2)重 视语言指导,重视教师示范 的作用。(3)要求学生独立 操作;及时检查结果,写出 实验报告。80、80、简述教学工作的基本程 序。教师进行教学工作的基 本程序是备课、上课、作业 的检查与批改、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81、简述课的类型(种类)81、简述课的类型(种类)课的类型是指根据教学任务 划分课的种类。根据教学任 务可分为: 传授新知识课(新 授课)、巩固新知识课(巩

固课)培养技能技巧课、(技 能课)、检查知识课(检查 课)。根据一节课所完成任 务的类型数,可分为单一课 和综合课。根据使用的主要 教学方法分,可分为讲授课、演示课、练习课、实验课、复习课。82、简述课的组成部分 82、简述课的组成部分。一 般来说,构成课的基本组成 部分有:组织教学;检查复习;讲授新教材;巩固新教 材;布置课外作业等。84、84、简述教师布置作业的要 求。(1)作业的内容要符 合 教 学大 纲和教科 书的要 求,并要有代表性。(2)作 业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3)布置作业要向学生提出 明确的要求,并规定完成的 时间。(4)教师应经常检查 和批改学生的作业。86、86、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缺 班级授课制的优点:(1)点。有利于经济有效地、大面积 地培养人才。(2)有利于发 挥教师的主导作用。(3)有 利 于 发挥 班集体的 教学作 用。缺点:强调系统的书本 知识的学习,容易产生理论 与实际脱节;强调教学过程 的标准、同步、统一,难以 完全适应学生的个别差异,不利于因材施教。87、87、简述教学策略的基本特 征。综合性,可操作性,灵 活性。88、简述德育的意义。(P147 88、简述德育的意义。P147(德育的意义:(1)德育是社 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 件和保证。(2)德育是青少 年健康成长的条件和保证。(3)德育是实现教育目的的 条件和保证。89、89、简述制定德育目标的依 据。制定德育目标的主要依 据是: 时代与社会发展需要; 国 家 的教 育方针和 教育目 的;民族文化及道德传统; 受教育者思想品德形成、发 展的规律及心理特征。91、简述选择德育内容的依 91、简述选择德育内容的依 据。(1)德育目标。(2)受教育者的身心发展特征。(3)德育所面对的时代特征 和学生思想实际。93、93、简述我国政治教育的内 容。我国的政治教育主要包 括 马 克思 主义基本 理论教 育、阶级教育、世界观教育、社会科学教育。94、94、简述心理健康教育的基 本任务。本任务。(1)针对大多数 心理健康的学生而言,心理 健康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学生 良好的心理素质,预防心理 障碍的发生,促进学生心理 机能、人格的发展与完善。(2)就有心理障碍的学生而 言,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是 排除学生的心理障碍,预防 心理疾病的发生,提高学生 的心理健康水平。(3)针对 少数有心理疾病的学生,进 行心理咨询 96、简述德育过程的规律。96、简述德育过程的规律。德育过程的规律有:(1)学 生的知、情、意、行诸因素 统一发展的规律。(2)学生 在活动和交往中形成思想品 德规律。(3)学生思想内部 矛盾转化规律。(4)学生思 想品德形成的长期性和反复 性规律。97、97、简述思想品德的基本要 素及其关系。素及其关系。知、情、意、行是构成思想品德的四个基 本要素。知即道德认识,情 即道德情感,意即道德意志,行即道德行为。知、情、意、行四要素是相互作用的,其 中,知是基础,行是关键。在德育具体实施过程中,具 有多种开端,即不一定遵守 知、情、意、行的一般教育 培养顺序。98、98、简述班主任德育工作经 验。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99、99、简述德育过程中活动和 交往的主要特点。交往的主要特点。(1)具 有引导性、目的性和组织性。(2)不脱离学生学习这一主 导活动和主要交往对象的教 师和同学。(3)具有科学性 和有效性,是按照学生品德 形成发展规律和教育学、心 理学原理组织的。100、100、简述德育过程的学生 思 想内 部矛 盾转 化规 律。(1)德育过程既是社会道德 内化为个体的思想品德的过 程,又是个体品德外化为社 会道德行为的过程。(2)要 实现矛盾向教育者期望的方 向转化,外因是条件,内因 是根据,外因是通过内因而 起作用的。(3)德育过程也 是教育和自我教育的统一过 程。101、101、简述学生思想品德形 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成的长期性和反复性规律。2(1)一个人的良好思想品德 的提高和不良品德的克服,都要经历一个反复的培养教 育或矫正训练的过程,是一 个无止境地认识世界、认识 自我的过程。特别是道德行 为习惯的培养,是一个需要 长期反复培养、实践的过程,是逐步提高的渐进过程。(2)在德育过程中,教 育者既要对受教育者的思想 品德形成与变化,坚持长期 抓反复抓;又要注意受教育 者思想品德形成过程中的反 复性,注意抓反复。102、102、简述我国中学德育的 基本原则 基本原则。导向性原则,疏 导原则,尊重学生与严格要 求学生相结合原则,教育的 一致性与连贯性原则,因材 施教原则。103、简述我国德育的途径。103、简述我国德育的途径。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课 外活动与校外活动,劳动,共青团活动,班主任工作。政治课与其他学科教学是学 校有目的、有计划、系统地 对 学 生进 行德育的 基本途 径。104、104、简述我国德育的基本 方法。方法。说服法,榜样法,锻 炼法,陶冶法,表扬奖励与 批评处分。105、简述德育的认知模式。105、简述德育的认知模式。道德教育的认知模式是当代 德育理论中流行最为广泛、占据主导地位的德育学说,它是由皮亚杰提出,后由科 尔伯格进一步深化的。认知 模式是:(1)理论假设:a 道德发展论; 道德教育论。b(2)围绕道德两难问题的小 组讨论:a 道德两难问题及 其设计;b 道德讨论中的引 入性提问;c 道德讨论中的 深入性提问。(3)简要的评 论:a 认知模式的缺陷;b 认知模式的特色及对我国学 校德育改革的启示。106、简述德育的体谅模式。106、简述德育的体谅模式。体谅模式是英国学校德育学 家彼得麦克费尔和他的同 事所创,风靡于英国和北美。与认知性道德发展模式强调 道德认知发展不同,体谅模 式把道德情感的培养置于中 心地位。体谅模式是:(1)理论假设:a 与人友好相处 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帮助学 生满足这种需要是教育的职 责。b 道德教育重在提高学

生的人际意识和社会意识,引导学生学会关心,学会体 谅。c 鼓励处于社会试验期 的青少年试验各种不同的角 色和身份。d 教育即学会关 心。(2)围绕人际-社会情 境问题的道德教育:a 设身 处地。证明规则。付诸行 b c 动。(3)简要评论:a 体谅 模式在理论上的缺陷。b 体 谅模式的特色及对我国学校 德育改革的启示。107、107、简述德育的社会模 仿模式。仿模式。社会模仿模式主要 是班杜拉创立的。社会模仿 模式是:(1)理论假设。(2)围 绕 社会 学习论的 道德教 育:a 人类学习必须有个体 品德参与才能完成。b 道德 判断取决于社会学习而没有 固定发展阶段。c 道德教育 应从人的人格形成出发。d 榜样对品德的作用。e 提出 环境、行为和人的交互作用 论。(3)简要的评论:a 社 会 模 仿模 式在理论 上的缺 陷。b 社会模仿模式的特色 及对我国学校德育发展改革 的启示。108、简述班级管理的功能。108、简述班级管理的功能。(1)有助于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效率。(2)有助于 维持班级秩序,形成良好班 风。(3)有助于锻炼学生能 力,学会自治自理。109、简述班级管理的模式。109、简述班级管理的模式。班级管理的模式有:常规管 理、平行管理、民主管理、目标管理。班级常规管理是 指通过制定和执行规章制度 去管理班级的经常性活动。班级平行管理是指班主任既 通过对集体的管理去间接影 响个人,又通过对个人的直 接管理去影响集体,从而把 对集体和个人的管理结合起 来的管理方式。班级民主管 理是指班级成员在服从班集 体的正确决定和承担责任的 前提下,参与与班级管理的 一种管理方式。班级目标管 理是指班主任与学生共同确 定班级总体目标,然后转化 为小组目标和个人目标,使 其 与 班级 总体目标 融为一 体,形成目标体系,以此推 进班级管理活动、实现班级 目标的管理方法。110、110、简述当前班级管理存

在的问题。在的问题。(1)由于受到 分 数 压力 和教师权 威的制 约,班主任对班级实施管理 的方式偏重于专断型。(2)班级管理制度缺乏活力,学 生 参 与班 级管理的 程度较 低。111、111、简述如何建立以学生 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为本的班级管理机制。(1)以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为目 的;(2)确立学生在班级中 的主体地位;(3)训练学生 自我管理班级的能力。112、112、简述班集体形成的基 本特征。本特征。班集体必须具备四 个基本特征:(1)明确的共 同目标;(2)一定的组织结 构;(3)一定的共同生活的 准则;(4)集体成员之间平等、心理相容的氛围。113、113、113 简 述班 集体 的教 育作 用。(1)有利于形成学生的群体 意识;(2)有利于培养学生 的社会交往与适应能力;3)(有利于训练学生的自我教育 能力。114、114、简述班集体的形 成与培养。成与培养。(1)确定班集 体的发展目标;(2)建立班 集体的核心队伍;(3)建立 班集体的正常秩序;(4)组 织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5)(培养正确的舆论和良好的班 风。115、简述班主任在班 115、115 级 管理 中的 地位 和作 用。(1)

班主任是班级建设的设 计者;(2)班主任是班级组 织的领导者;(3)班主任是 班级人际关系的艺术家。116、116、简述班主任在班级管 理中的领导影响力。理中的领导影响力。班主任 在班级管理中的领导影响力 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 班主任的权威、地位、职权,这些构成了班主任的职权影 响力;二是班主任的个性条 件,构成了班主任的个性影 响力。117、117、简述班主任班级管理 的内容与方法。的内容与方法。(1)了解 学生,研究学生;(2)组织 和培养班集体;(3)协调校 内外各种教育力量。实例分析一: 实例分析一: 某教师回到办公室说: “二年二班的学生真笨,这 堂课我连续讲了三遍,他们 还是不会。我是发挥了教师 的主导作用了。他们不会我 有什么办法”。如何理解教 师主导作用,这位教师全面

发挥主导作用吗? 答:提 示:教师的主导作用,主要 体现在两个方面,既要讲好 课,会教学生,又要调动学 生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会学。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会自 发产生的,是靠教师调动的,教师只会讲课,而不能使学 生会学,还不能说全面发挥 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实例分析二: 实例分析二: 用遗传、环境、教育在 人的身心发展中的作用理论 分析:宋朝王安石写过一篇 《伤仲永》的短文,说江西 金 溪 有一 个叫方仲 永的少 年,5 岁时就能作诗,但后 来 由 于他 父亲没有 及时教 育,使他到十二、三岁时写 的诗就不如以前了,到 20 岁左右,则“泯然众人矣”。答:提示:从方仲永的事例 说明,遗传素质好的人,如 果离开后天的环境、教育和 主观努力,是不能得到充分 发展的,人的知识、才能、思想、观点、性格、爱好、道德品质都是在后天环境和 教育的影响下形成的。如果 离开了后天的社会生活和教 育,遗传素质所给予人的发 展 的 可能 性便不能 变为现 实。实例分析三: 实例分析三: 指出下面实例中教师的 言行符合或违背什么教学原 则?并简要解释。一位教师 教 “因式分解” 这一单元时,发现学生的知识基础差别较 大,于是对八位成绩好的学 生提出了不同的要求,让他 们到图书馆自学《因式分解 及其应用》 一书。经过自学,他们不但完成了规定的习题 作业,集体选编了几十道有 代表性的习题。教师有选择 地按程度分别介绍给其他同 学练习和讨论,进一步推动 了全班的学习,使全班提前 五课时完成了“因式分解” 单元的教学任务。提示: 答: 这位教师的做法符合因材施 教的教学原则。因为他的教 学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正确 对待了学生间的个别差异,提出了不同的要求,从而使 全体学生、包括后进生在内 的人,都得到高效率的发展。3 1

第三篇:教育学缩印试卷

试卷代号: 1289 2013 年7月

一、单项选择题

1.在当代文学史上,赵树理的几乎所有作品都处于“褒贬毁誉之间”,只有一篇小说除外。这篇小说是()。《三里湾》《“锻炼锻炼”》 《卖烟叶》《登记》 9.《蝴蝶》描写的共产党高级千部形象是(林震B.弓长思远曹千里 D.钟亦诚 3.延续了孙犁优美清新的荷花淀风情的作家是沉浸于“运河文学”的创作的(浩然

B.汪曾祺李卒D.刘绍棠 4.林白以多米为主人公的长篇小说是()。A.《子弹穿过苹果》B.《一个人的战争》C.《同心爱者不能分手》D.《守望空心岁月》 5.一同被当作是女性文学代表作的两部小说是《一个人的战争》和()。A.《私人生活》B.《与往事于杯》 C.《无处告别》D.《嘴唇里的阳光》 6.余华仿武侠小说的作品是()。八.《一九八六年》B.《难逃劫数》 C.《四月三日事件》D.《鲜血梅花》 7.《谁是最可爱的人》、《依依惜别的神情》等“通讯化”的作者是()。A.魏巍B.刘白羽C.秦牧D.曹靖华 8.奠定金庸武侠小说大宗师地位的小说是()。A.《倚天屠龙记》B.《天龙八部》C.《书剑恩仇录》D.《射雕英雄传》

9.《鹿鼎记》和金庸以前的武侠小说有很大的差别,作者费尽心机塑造了一个非侠客型的奇人()。八.杨过B.韦小宝 C.小龙女D.令狐冲

10.潦倒的钱夫人去台北参加窦夫人的盛宴华筵。宴终席散,昔日的风云人物只能站在窦夫

人的院子中可怜兮兮地等着窦夫人的小轿车折返回来送自己。这个内容出自小说()。八.《游园惊梦》B.《永远的尹雪艳》 C.《思旧赋》D.《金大班的最后一夜》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9分,共20分)11.中国当代农村题材小说创作中的经典作品主要有赵树理、孙犁、周立波的()等。

A.《三里湾》B.《铁木前传》 C.《红旗谱》D.《山乡巨变》

12.“ 十七年文学”中那些讲述革命历史的“红色经典”主要有()等。八.《三里湾》H.《林海雪原》 C.《红旗潜》1).《红岩》

13.老舍在1949 年从美国归来到文革初含冤辞世的17年间,共创作了23部戏曲作品,L要有()。八.《龙须沟》B.《四世同堂》 C.《茶馆》D.《西望长安》

14.1960年前后,长篇叙事诗的创作出现了一个热潮,主要有()等。八.李季的《杨高传》B.减克家的《李大钊》C.田间的《赶车传》D.郭小川的《望星空》

15.高晓声的“陈灸生系列小说”主要指《陈灸生上城》和()等。八.《“漏斗户”主》B.《陈免生转业》 C.《陈奥生包产》D.《陈灸生出国》 16.《植香刑》的叙述者分别是()等。八.赵甲B.孙丙 C.钱丁D.眉娘

17.张洁探讨女性在现实生活中的处境以及尴尬的心理体验和人生感悟的作品主要有

《爱,是不能忘记的》和()等。A.《致橡树》B.《方舟》 C.《社毛毋绿》D.《无字》

18.“ 新派武侠小说”的武侠三大家为()。

八.梁羽生B.金庸 C.臣卜龙生D.古龙

19.自先刃《台北人》中的主要作品有()等。

A.《永远的尹雪艳》B.《游园惊梦》 C.《台湾人三部曲》D.《金大班的最后一夜》 20.5。年代中期以后,台湾诗坛上的现代主义文学社团主要有()等。八.现代诗社B.创世纪诗社 C.蓝址诗社D.后现代诗社

三、填空题

21.《创业史》的最大成就,不是塑造了梁生宝这个崭新的青年农民英雄形象,而是最突出

地表现在落后人物_形象的塑造上。22.“ 十七年时期”描写农村合作化运动的主要作品有赵树理的《三里湾》、孙犁的《铁木前 传》、周立波的《山乡巨变》,还是稍晚出现的柳青的《创业史)}(第一部)、_的《艳阳天》等。

23.占华的长篇小说《芙蓉镇》和_的长篇小说《占船》都是80年代“反思文学”的 重要收获。24.在60年代初出现的当代戏剧文学创作第二个高潮中,京剧现代戏的主要收获有《红 灯记》、《_》、《智取威虎山》、《奇袭白虎团》等。

25.1978 年12月山芒克、北岛等在北京创办的《___》,是新诗潮运动的一面旗帜。

26. 的组诗《致青年公民》、贺敬之的《放声歌唱》为当代政治抒情诗开了一 代诗风。

27.莫言以,!,篇小说《透明的__》一举成名,而真正奠定他在当代文坛上的重

要地位的则是《红高粱》。

28.铁凝的第一部长篇小说1988 年出版的《__》。

29.《与往事干杯》是__的成名作,小说以第一人称的叙述方式,讲述了一个17岁 的少女“我”(肖檬)的成长经历及与老巴父子两代人的恋情故事。

30.1981-1984 年间,张承志的《黑骏马》、史铁生的《我的遥远的清平湾》、邓友梅的《烟 壶》、冯骥才的《神鞭》、_的《棋王》等,这些作品共同汇成了“文化寻根”的浪潮。31.90 年代后,_创作了《在细雨中呼喊》、《活着》、《许三观卖血记》,小说主题也历

经了一个从先锋到世俗的巨人嫂变。32.新写实小说作为一面旗帜树立起来,始于《___》杂志1989 年第3期的“新写实 小说大联展”。33. 的小说《米》后被改编为电影《大鸿米店》。34.1111 南水北》记录了作家__离开城市来到他钟经插过队的湖南泪罗县八溪

姻乡,过起农民生活的种种经历与见闻。

35. 的作品主要有散文《干校六记》、散文集《我们仁》和长篇小说《洗澡》等。

36.旧派武侠小说可分为南北两派。时人有“北有赵焕亭,南有_”之称誉。37.金庸武侠小说的处女作《_ 》一举成名,震惊文坛,也标志着金庸 的出世。

38.20世纪六七十年代,台湾现代主义小说主要有盐华荃的《失去的金铃子》、的《又见棕桐,又见棕搁》、白先勇的《纽约客》、陈若曦的《尹县长》、王文兴的《家变》等。

・出版于1977 年的长篇小说《城之迷》是_的代表性作品。

40.《石室之死亡》不仅是___前期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也是现代中国诗坛上“超现实

性”表现最为突出的作品。

四、简答题 日.在情节上,《智取威虎山》采用的是双线并行的复线结构,请简要说明作品的两条线索 以及效果。

42.新写实小说的基本风格是什么?它与传统现实主义有何区别?它的代表作家主要有

明卜些(说出两位即可)?

五、分析题(30分)

43.说明“样板戏”与“京剧现代戏”的辩证关系,并结合《沙家洪》的样板化过程,谈谈你对 样板戏艺术价值的看法。11.((红高粱》讲述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年代.“我爷爷”余占鳌和“我奶奶”戴凤莲,瑰视

礼法.个性张扬.敢于无视势利和金钱构造的婚姻关系.追求生机勃发的爱情。当国难家仇降

临的时候,他们挺身而出,用最简陋的武器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在血战中,这一支自发的农

民武装,除了“我爷爷”以外,全都与敌人同归于尽,英勇牺牲,给他们送饭菜的戴凤莲也中弹死

在高粱地里。在这里,莫言再次展现了他的独特想象力,把最朴实最常见的一种农作物,张扬 为一种“红高粱精神”,又从,!,发掘出“种的退化”的命题。谈谈你是如何理解“种的退化”的命

题的?中国当代文学专题试题答案及评分标准 2013年7月

一、单项选择题.D 2.B 3.D 4.B 5.A 6.D 7.A 8.D 9.B 10 .八

二、多项选择题

1LABD 12.BCD 13.八CD 14.ABC 15.ABCD 116.ABCD 117.BCD 18.ABD 19.ABD 20.ABC

三、填空题

21.梁三老汉22.浩然23.张炜 24.芦荡火种25.今天26.郭小川 27.红萝卜28.玫瑰门29.陈染 30.阿城31.余华32.钟山 33.苏童34.韩少功35.杨绛 36.不肖生37.书剑恩仇录 38.放梨华39.七等生40.洛夫

四、简答题(在情节上,《智取威虎山》采用的是双线并行的复线结构,请简要说明作品的两条线索以及效果。A.一条线索是少剑波率领小分队乘胜追击,发动群众,准备决战。(3分)B.一条线索是杨子荣打进匪窟与敌周旋,最后双线合一,杨子荣和小分队及群众里应外 合端掉匪窟。(3分)C.这样的结构使得故事脉络分明,结构紧凑完整,剧情发展波澜不断,矛盾冲突此起彼伏.具有很强的戏剧性和观赏性。(4分)

42.新写实小说的基本风格是什么?它与传统现实主义有何区别?它的代表作家主要有

哪些(说出两位即可)?

A.新写实小说的基本风格是描写“原生态”、“生活流”、“零度情感”,即冷静地“关注人的生命内部奥秘,关注人的生存本体意义”。(4分)

B.它以鲜明的“欲望叙事”而不同于传统的批判现实主义,以“原生态”、“生活流”的琐细

笔触而不同于传统现实主义的“典型化”原则,以“零度情感”而不同于传统现实主义重情的叙 事风格。(4分)

C.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主要有刘恒、刘震云、方方、池莉、苏童等。

五、分析题(40分)

要求:在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论述正确深入,举例其体恰当,文字优关流畅。

43.说明“样板戏”与“京剧现代戏”的辩证关系,并结合《沙家洪》的样板化过程,谈谈你对 样板戏艺术价值的看法。

44.《红高粱》讲述的故事发生在抗日战争年代.“我爷爷”余占鳌和“我奶奶”戴凤莲,蔑视

礼法,个性张扬,敢于无视势利和金钱构造的婚姻关系,追求生机勃发的爱情。当国难家仇降

临的时候,他们挺身而出,用址简陋的武器与日军展开殊死搏斗。在血战中,这一支自发的农

民武装,除了“我爷爷”以外,全都与敌人同归于尽,英勇牺牲,给他们送饭菜的戴风莲也中弹死

在高粱地里。在这里,莫言再次展现了他的独特想象力,把最朴实最常见的一种农作物,张扬 为一种“红高粱精神”,又从中发掘出“种的退化”的命题。谈谈你是如何理解“种的退化”的命 2013年1月 „、单项选择题

1.<<ÚJ乡臣变》描骂的先进农村干部是()等。

A.捺先智B.李月辉 c.盛佑亭D.龚子元

2.“奇袭奶头山飞”键取威虎山“等情节出自作品()。

A.<<皖南事变>> B.<<红旗谱》 C.<<林海雪雪原》D.<<玉皇在巷》 3.高行健与刘会远合作的实撞话剩是A.<<现代折子戏》B.((车站》 c.(<绝对信号》D.((野人》

4.从延安走出来的浪漫诗派的杰出代表和在当代诗坛上探索现代意象静的先行者是《福建集》的作者()。A.郭小)11 B.费敬之 c.淀抄河D.毒草其娇 5.20 世纪80年代中期兴起的带根文学中,韩少功的是()。A.((爸爸爸》B.<<老井》 C.<<小鲍庄))D.((罩土》

6.四具有藤脆的女性视野陌受到批判的《否合花》的作者是()。

A.杨沫B.茹志鹊C.京璜D.韦君宽 7.余华开始先锋小说创作的栋志是1987年发表的()。

A.((十八岁出门远行>> B.<<西北风呼啸的中午》 C.((回月三日事件》江《一九八六年》 8.散文集《潜牧长城》的作者是以诗歌创作步入文坛的()。

A.题持B.余秋雨C.于坚D.贾平凹 9.新振武候小说的开刨者是()。A.金5着B.郎红挠 C.古龙D.梁习苍生

10.台湾20世纪八九十年代横穷出世的怪才,被司马中黑称为”野鬼托生的文学怪黯“的作家是()。

A.白先勇B.钟肇政C.张大春D.七等

二、多项选择题11.”白洋淀涯“的主要作家有()等。

A.从雄熙B.刘绍棠C.l草树民D.韩映12.”反思文学“的主襄作品有〈)等。A.古华的《芙蓉镇》B.离晓声的《李鹏大造愿》

C.张炜的《古船》D.毒草放滑的《皖南事变》

13.<<茶嬉》中三个主要人物是()。A.松工爷B.王矛11发C.常四爷D.黎仲义

14.1960年前后,长篇章史事诗的制作出现了一个热潮,主要有()等。A.李季的《杨高传》B.藏王在家的《李大钊》 C.因剖的《赶-*传》D.郭小)11的《望星空》

15.”性文学“的代表主要有〈〉等。A.文ú麓云的《一地鸡毛》B.张黄亮的《男人的一半是女人》 C.王安忆的《小城之恋》扫.铁援的《麦秸垛》

16.贾平凹的乡土小说主要有(〉等。A.<<浮躁》B.<<庭都》 c.<<寨踵>> D.<<高兴》

17.最能代表臭倍萧散文成就的一组阻忆延安生活的作品是()等。A.<<案因小i己>> B.<<杜程坛抒情》 c.((窑洞风景>> D.<<记一辆纺车》 18.民国初年,通俗小说的”五大作家“是李涵秋、严激偶和()等。A.馀枕亚E张假水 c.包天突D.坷瘦弱

19.古龙有两部著名的”系列斗、说,它们是(A.<<武林外史》B.<<楚留香传奇》 c.<<绝ft双骄》。<<陆小凤传奇》 20.台湾的新女性主义小说主要有〈)等。

A.朱秀娟的《女强人》B.李昂的《杀犬》

c.王文兴的《家变》D.廖辉英的《盲点》

豆、填宫里嚣 21.(三里湾》从玛有翼、和王玉梅在扫盲班的微妙关系开始,在三对新人结婚作为结束。

22.在“十七年时期野的农村题材小说家中,既是激具传统文人意味的,也是受黯方文学影响最深的,其英文程度也是最高的。

23.记录现代革命历史的小说主要有杜鹏程的《保卫延安上提斌的《红旗谱》、杨沫的《青春之歌》、前披的《林海霄原》、孙犁的《风去辑记队的《三家巷》等。24.踪忠实的《白鹿嚣》和的《长恒歌>>.一部主是乡土文学的经典,一部是都市文学的名篇。

25.在中国当代戏剧文学的第一个高潮期中,涌现出了一一一一一的《考撞上安波的《春风

吹黯诺敏海上海默的《捐紫横吹》、杨履方的《布谷鸟又叫了上孙芋的《妇女代表》等优秀作品。2号.((天下第一楼》描苟剖是民拥初年京城老字号炜鸭店u押的一段兴衰史。叫一一一一的《天山牧歌》、公~J的《在北方》、梁上襄的《去甫的云》等,描绘了联新的劳动生活为主体的富于法郁培方民族色影的时代风景画。在的《春天,十个海子》望,出生命的激情体味死亡”这是一个黑夜的孩子,祝搓手冬天,倾心死亡/不能自挠,热爱空虚寒玲的乡村“。莫言对小说艺术创新的惨模经营.(》以人间的酷刑作辖.<<生死疲劳》贝司以地狱的酷刑开场。

陈染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以女性视角,大摆表现了对自忠和向性恋的赞策。

玉安忆的长篇小说{„》播述了南昌、陈卓然、海鹏等几个干部家庭出身的年轻人的故事,是一部成长小说。宗璜的《我是模》、戴厚英的《人啊,人》、的《鳝化椅上《男人的一半是女人》等都是有关存在主题的书写。站莉的小说《生活费》后改编为电影((>>。

一一„一一是以诗歌制作步入文坛的,是”新边塞诗“韵倡导者和实践者。80年代中期转入散文制作菇,出摇有《稀世之岛》、《秋风!日雨集》、《潜牧长城》等散文集。

35.新时期视期者作家人生反思的优秀作品主要有巴金的《怀念萧珊

2、孙掣的《亡人逸事》、一一一的忏校六记》、栋自尘的《云梦如乙》、黄祉云的《雾失楼台湾。

36.结拉克的《玉架碟》是民和最畅销的小说,与的《数鸿撑腰记》间为4鸳鸯蝴蝶派”发韬之作。

37.长篇育情小说<<>>是中黯现代通俗文学的开出之作.38.„一叫„一的《慈禧全传》、《清官外史》等小说跨越了驻文学生否俗文学的鸿沟,具有恢宏的史诗风范和深靡的历史意识a 39.20股纪六七十年代,台湾乡土小氓的作品主要有的《台湾人三部曲儿陈映真的《将军族》、王祯和的《嫁妆一牛车》等。

40.纪在是台湾现代主义诗歌运动的开拓者与旗手,最能代表他台湾时期诗歌或就的是 <、简警黯{

41.需要说明《茶铺》新颖而猫特的戏崩结构。42.1966年,康羽生曾化名“梅硕之”主罢了一篇《金庸梁黯生合论》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锦是如何诙他们商人在风格和人物塑造上有什么不爵的?

五、分桥建(30分} 妥求:在以下两题中任选一题,该题按小湾文要求,答案不得少于1000字。在答题时应做到z论述清晰明确,举例i具体恰当,文字统美流畅,逻辑清楚明了,不能完全照抄教材中的观点和内容,必须有自己的体会费见解。43.为什么阿庆嫂能够周旋于胡传魁和刁德一之间,见招拆捆,滴水不漏?拭结合“智斗”一场的具体告词和唱词,分新阿庆嫂的彭象。44.90年代后,余华小说历经了一个从先锋黯世锚的臣大擅变,从属力叙事下的历史批朔遂南转向背慧与命运叙述,逐渐呈现出“乐生主义”的色影,不仅真实记承了诸多小人物的平凡人生,而且在创作方法上也愈加趋向于辑实主义。体是如何看持余华的这个变化的?情结合具体作品为剖加以说明。

2013年l月

一、单项选择题

1.B 2.C 3.C 4.D 5.A6.B 7.A 8.A 9.D 10.C

二、多项选择题

11.ABCD 12.ABC 13.BCD 14.ABC 15.BCD 16.ACD 17.ACD 18.BCD 19.BD 20.ABD

三、壤空题

21.范英芝22.周立被 23.欧摆出24.王安宁乙 25.夏衍26.福廉德 27.闻捷28.海子

29.檀香拇指.孰人生活

启蒙时代 张贤亮 生活秀 周涛 杨络 苏盘殊

海上花列传高陆 钟肇政棋梅树

四、简替题{每题 10分,挟20分}说明z内容切题,文字通顺,语气流畅,逻辑清新。

41.简要说明《茶饿》新颖商植特的戏剧结椅。

儿在“葬送三个时代”的主题下,既没有一以贯之的矛肆冲突,也没有苦路相连的先整雄事,而只是聪明地截取了三三个模翻菌,三幕戏相对强立,多达70多个人物长达半个世纪的命运变迁,被缩在“格泰”这所普通的茶馆之中。(5分〉

B.采用“人像展览式”的结构z不以故事情节为结槐线索,西以人物活动为结构要素,主要客人物从中年到者年贯穿金~J;次要人物两代相承z龙套揭人根据黯情需要来去自由p每个角色自说其事,在时代大背景下事事相连,成功地表现了重大的主题。(5分)42.玲在6年,摄3JSJ生曾化名“佟模之”每了„篇《金藉攫润生合论》的文章,在这篇文章中,她是如街谈她们两人在风格京人物塑造上有什么不阔的?

A.在风格上,染3JSJ生受中国传统文化〈包括诗词、小说、历史等等〉的影响较深,名士气味甚雄;部金庸接受西方文艺(包括电影〉的影晴较茧,是现代的“洋才子”(5分〉

B.在人物上,粱羽生每名士风辈革比较有一手,但写邪撩怎么样写都不够辅影z丽金满写愚人、坏人比写好人成功,写那报比写正揉成功,<<书剑恩钱是》写四大恶人,一个比一个精彰,但写好人君子,段誉隅,不够精彰。(5分)

五、分街剧(30分}

类求z在以下商酿中任选一题,论述正确深入,举棋具体恰当,文字住策就髓。谈题不得少于1000字。1.为什么阿庆嫂能够周挠于胡传

魁和巧德一之阔,见招拆招,滴水不捕?试结合“智斗”„榻的具体台词和唱词,分祈网庆嫂的形象。2.即年代后,余华小说历经了一个从先锋黯J1!t锚的巨大撒变,从暴力叙事下的历史批辫逐渐转向苦难与命运叙述,逐斯蛊巍出“乐主主主义”的色彩,卫在仅真实记录了诸多小人物的平凡人生,吉普且在创作方法上也愈加趋向于现实主义。体是如何看待余华的这个变化的?请结合具体作品为例如以说明。

A.完f按照抄教材中的观点和内容。〈扣5-10分〉

B.诠述不清蹦或不明确。(招5-10分〉 c.举例不具体或不恰当。〈扣3分〉 D.文字欠优荣或不捷辑。〈扣3分〉在.有错到学或病句。〈扣1分,最多扣分不超过2分〉1309

第四篇:教育学原理期末论文

现代化教学手段在中学数学教育中的应用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革命的推进,各种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的教学手段逐渐发展起来。先后出现了用于教学的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录像机、电视机、VCD机、有线电视和网络远程教育等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是我国教育大力提倡的教学手段之一,本文主要探讨现代教学手段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作用,将其运用于中学数学教育之中,以提高教学效率。关键词:现代化教学手段;中学;数学教学

新修订的中学数学教学大纲明确提出:“ 义务教育初中阶段的数学课程应充分体现基础性、普及性和发展性,使数学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这是“人本主义”教育思想的充分体现。

新课程标准指出: 要重视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有条件的地区要尽可能合理、有效地使用计算机和有关软件,提高教学效率。在初中数学教学中,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是体现新课程理念的一个极佳载体。

信息技术和数学教学的学科特点相结合,可以使教学的表现形式更加形象化、多样化、视觉化,有利于充分揭示数学概念的形成与发展,也有利于揭示数学思维的过程和实质,还有利于展示数学思维的形成过程,使数学课堂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传统的数学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教学手段

目前,大部分中学采用传统的教学手段,所谓传统的教学手段主要指教科书、粉笔、黑板,以及教师的讲授。主要是教师讲解,讲解的方式以精讲和略讲相结合。随着科技革命的推进,各种以现代科学技术为基础的教学手段逐渐发展起来。先后出现了用于教学的幻灯机、投影仪、录音机、录像机、电视机、VCD机、有线电视和网络远程教育等等。有些学校虽然有了计算机、校园网、语音教室的现代化设施,但其利用率还不够理想,大量硬件设施闲置,造成资源浪费。目前,把现代教学技术应用于平时教学的并不多。

在传统教学中,课堂上的大部分时间由老师讲解所占据,互动环节比较少,学生一般来不及作太多的思考,课堂上所讲授的大量内容只有通过大量课后练习题来消化和理解。很多学生容易产生厌学情绪,整天需要做大量的练习题。但传统教学方法是在长期的教学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并积淀下来的一项宝贵财富,即使在现代教学技术发展飞速的今天,它依然散发着特有的魅力。它包括了教师的肢体语言、情感因素等。也许传统教学没有精美的课件,但教师会以自己特有的方式和感情来演绎教学内容。这种方式更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的情绪。现代化的多媒体教学虽然具有容量大、速度快、内容丰富多彩的优势,但它抹煞了教师的个人教学魅力,缺少了与学生互动的过程。而多媒体教学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可将教师的电脑操作实时过程传到每一个学生的显示器或投影仪,这样便取得了很好的教师与学生的教学操作过程的可视化。从而大大节省了教学时间。但多媒体设备在农村中学的普及率较低,资源缺乏致多媒体教学很难开展。现代化教学具有其独特的优点。

2、现代化教学手段应用于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可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 在数学教学中,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至关重要。传统的教学手段多采用教学挂图帮助学生理解立体结构图形,而现代技术教育手段的普及使多媒体在课堂得以大量运用。教育手段现代化的有效性,是教师探索课堂教育方法、手段的方向。要在45分钟的课堂教学中提高教学的效益,进行高密度、高容量的教学,多媒体的应用势在必行。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探索用计算机辅助教学,让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体现最佳效果和数学教育的特色,使学生的思维能力不断向高层次发展。

初中数学教学与小学数学教学的不同之处,就在于教学的主要目标从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能力向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过渡。多媒体能用具体形象的媒体展示给学生,使学生能从中体验形象与抽象的关系。在课件的制作中,适当地运用动画、影片和声音来对学生的学习氛围进行调节,如在上课前,不再让学生起立,而是通过媒体播放一首乐曲,让学生在专心致志地欣赏中达到情感智商的提高,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如在讲函数概念中的变量时,可设计插入一段动画影片《旋转着的地球》,时间是半分钟,学生在观看时,结合教师课题讲解,学生对变量与常量的认识在抽象→具体→抽象的过程中达到对变量的深刻理解。在三角形全等的教学中,学生往往因找不准两个全等的三角形的对应边和对应角,而对全等三角形的证明感到非常困难,以至于在开始学习几何的过程中失去信心。经过摸索,我利用自己制作的小课件进行教学。初中二年级几何涉及到的几何变换主要是全等变换,而全等变换包括平移变换、旋转变换、对称(翻转)变换三种,只要学生真正掌握了这三种变换,我们的全等三角形的教学就把握了重点,突破了难点。我将这三种变换制作成具有动画的课件,在讲授相应的内容时进行演示,比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

在制作数学多媒体课件时,常常要用到幻灯片的制作,在制作各张幻灯片画面时,要注意用意明确,使常规数学教学中要求的基本技能、重要的思想方法、运算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尽量反映在数学教学课件中,各个幻灯片的连接注意衔接合理、自然,利用人工操作控制时间,使其变化有序,让学生对多媒体在教学应用中避免产生黑板搬家的感觉,函数的概念、自变量的取值范围的求解以及归纳总结等与常规教学的方法相接近,使学生比较自如、顺畅地进入数学的学习状态。

3、现代化教学手段有利于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学习兴趣

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利用多种媒体组合,优化教学过程,突破教学重点、难点。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学生参与和学习积极主动性,也可以得到充分的发挥。突破教学难点是一堂课能否成功的关键。多媒体辅助数学教学进入课堂,把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使教学难点得以突破,让学生感觉无形的世界似乎可以捉摸,这也是现代化教学手段的优点所在。而且,多媒体教学能够增大课堂教学信息量和速度,大信的新的知识经多媒体技术处理后,一目了然地呈现在学生面前,而传统教学需要花大量的时间写好板书。多媒体教学技术运用到数学教学中,充分发挥多媒体辅助教学课件中融“声、图、文”于一体的优势,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有利于调节课堂气氛,创设学习情境,引发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对学生主体性的发挥、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着不可估量的影响。

例如,在学习“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时,借助微机展示“圆圆的落日慢慢地沉入黄河之中”的动画图片,从而展现直线与圆的三种位置关系。学生通过欣赏美伦美奂的景色,大胆猜想,掌握到更多的技能技巧。同时,学生感受到“生活处处不数学”,从而在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加以解决,达到“乐学”的目的。

4、现代化教学手段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现式学习

信息技术的丰富资源,能为数学课堂教学提供并展示各种所需的资料,包括文字、声音、图片、视频等,能创设、模拟各种与教学内容相适应的情境,为所有学生提供探索复杂问题、多角度理解数学思想的机会,开阔学生数学探索的视野。

例如,九年级几何“探究性活动:镶嵌”可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为进入问题情境阶段,教师投影“美丽的镶嵌世界”,把学生引进一个五彩缤纷的图案王国之中。第二阶段为实践体验阶段,学生搜集一些平面镶嵌图案,并总结规律和归纳结论。第三阶段为表达交流阶段,每组学生把探究成果贴在“我的成果”目录中,互相交流,对比,归纳。教师提供了边长相等的3~24边正多边形,学生经过设计、复制、粘贴、组合,排列出的图案千姿百态,有些图案大出教师意外, 很有创意。

由此可见,丰富的信息资源,开拓了视野,激活了思维,增强了想象,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让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

5、现代化教学手段有利于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

计算机辅助教学进入课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尤其是计算机能进行动态的演示,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在直观感、立体感和动态感等方面的不足,利用这个特点可处理其他教学手段难以处理的问题,并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增强他们的直观印象,为教师化解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提高课堂效率和教学效果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例如,在“Z+Z”智能教学平台里,对各种正多面体直接用鼠标一点便可以画出来,你还可以进行操作并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如平移、旋转、缩放、分割、取截面、表面展开以及把空间的多边形放到平面上看等,这些操作用实物是难以进行的。同时,计算机多媒体的动态变化可以将形与数有机结合起来,把运动和变化展现在学生面前,提供丰富而动感的图像、图形,生动、直观、形象地展现出一个精彩纷呈的数学世界。如在学习三角形的三条角平分线(三条中线、三条高或高的延长线、三边的垂直平分线)相交于一点时,传统教学方式都是让学生作图、观察、得出结论,但每个学生在作图中总会出现种种误差,导致三条线没

有相交于一点,即使交于一点了,也会心存疑惑:是否是个别现象?使得学生很难领会数学内容的本质。但利用信息技术就不同了,在几何画板或“Z+Z”智能教学平台里,只要画出一个三角形,用菜单命令画出相应的三条线,就能观察到三线交于一点的事实,然后任意拖动三角形的顶点,改变三角形的形状和大小,发现三线交于一点的事实总是不会改变的。这实验,除了教师演示之外,学生也可自己动手,亲手经历,大大增强学生学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

6、改善软硬件环境促进现代化教学手段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目前大部分学校都配备了计算机,但许多学校的微机室里管理技术不成熟,甚至出现计算机闲置。或因计算机数量有限而不能满足广大同学的学习,因此,学校要加大教育的投资力度,使得学校内计算机普及率提高,方便教师应用计算机。尤其加强是边远山区中学的计算机教学。另外,需要提高教师素质。在利用计算机技术促进数学现代化发展过程中,硬件和软件同样重要,学校购买了计算机后,需要对教师进行多媒体技术培训。让老师掌握多媒体教学技术。这样,现代化的教学设备才能发挥出最大的作用。

总之,现代化教学手段是目前教学改革的一个新的动向。随着现代技术特别是计算机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把现代教学技术、方法应用到教学实践中去形成了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现代化教学手段的发展和应用对促进我国教育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它扩大了教育信息,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感性材料。因此,我们应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充分应用于中学数学教学中,让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参考文献:

[1] 王达亮.激发数学兴趣,提高教学质量[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9(6).[2] 刘慧欣.新课改下的初中数学教育[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09(16):37.[3] 李志云.找准多媒体在数学教学中的切入点[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16).[4] 石国凤.兴趣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青年科学,2009(10).[5] 谭正清.中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J].数学学习与研究(教研 版),2008(1).[6] 高建宁.信息技术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吉林教育,2006(2).

第五篇:期末考核论文 教育学原理论文

教育的文化功能

姜靖 银川职业技术学院

摘 要:本文在考察了诸家关于教育功能、文化定义的基础上,阐述了作者关于教育的功能以及文化的定义的浅显认知,进而理解解释了教育的文化功能,为自己今后的教育教学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关键词:文化 教育 功能

引言:关于教育的而文化功能,初次看到论文题目时就想选则这个题目,脑海中隐隐约约的想法却怎么也串不起来。确定题目后,由于理论知识的匮乏,对于这些陌生似又熟悉的概念感到莫名的恐慌,所以最先做的就是去查找相关的书籍,跑了各种大型的书店,未果。于是又跑到自治区的图书馆,顿时尤其怀念师大的图书馆,因为自治区图书馆内相关的书籍比起师大的藏书数量和质量都有太多缺陷,愧疚曾经未能好好利用校图书馆。由于所找到的资料并不多,无奈之下只能用自己生涩的语言去组织表达教育的文化功能这样一个看似易懂却有深厚底蕴的名词。学习的路途可能就是这样从茫然无知到熟能生巧吧。正文:

人类创造了文化,又生活在文化中。卢梭在《爱弥尔》一书中就批判了文化对人的消极影响。虽然如此,人也不可能超越文化而存在,学校也不可能脱离社会文化的影响而独立存在。因此,教育、文化与人的关系,是值得我们一起去研究的。

那么教育如何与文化挂钩,谈到这点我们就不得不谈教育的功能,那么什么是教育功能?不如反过来问什么是教育?什么是教育?孔子:“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鲁迅:“教育是要立人。” 蔡元培:“教育是帮助被教育的人给他能发展自己的能力,完成他的人格,于人类文化上能尽一分子的责任,不是把被教育的人造成一种特别器具。” 陶行知:教育是依据生活、为了生活的“生活教育”,培养有行动能力、思考能力和创造力的人。

所以正确认识什么是教育是理解教育功能的重要途径,如上面的材料里所说的,在教育学术界,不同的人对于教育的理解是不同的,对于教育的功能回答也不尽相同。对于一些基本易混淆的词语的应用更是众说纷纭甚至是混乱不堪的。又因为教育功能所代表的层次不一,所涉及的内容复杂区域广阔,所面对的主体、客体不一,必然会导致对于它的看法存在很大差异。要想有一个准确的大家都认同的定义是一件十分困难的事情。

一、教育功能的含义 由于中文的博大精深,教育功能在不同的教科书、学术论文上被冠以不同的名称,比如教育效能、教育功效、教育性能、教育意义和教育价值等等说法,众说纷纭。但也可以看出以上称谓中也有不尽相同之处。从哲学和科学的角度来考察,功能或曰性能、职能,指的是一个事物系统所具备的对周围其他事物发生作用的能力或者根本属性。(论教育的功能问题)是物质存在的一个重要特性。物质外在或者内在的变化就是物质性能的改变或者进化,即物质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发展。物质形态的改变体现了物质职能的发展,即功能是每个物质固有的但是其表现形式必须借助周围其他事物经行作用或者相互作用才能表现出来,所以相互联系与相互作用是事物功能的表现方式。即离开周围事物,物质的功能则不能较好的体现出来。那么什么是教育功能呢,总的来说就是指我们所研究的教育如何影响周围事物如何和周围事物进行相互作用。那么这些周围的事物到底是什么,首先最直接受影响且和教育相互作用的就是文化,其次才是指人类即包括社会和个体。这里所提到的个体在内容上涉及两个方面既包括生理又包括心理。前者是指有机体的自然形态和组织器官及机能的发展,完善。后者是指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发展,包括认知、情感、意向、人格等[1]。也就是说,教育的功能不仅仅是局限在每个人类个体上,更深远的讲教育的功能作用于整个社会的文化。教育对于个体而言表现为每个人具有个性追求个体的独立性。又由于个体也有具有社会性的特征,其表现为追求个体的共性。教育对个体产生的作用是源于它对整个社会文化的影响进而发展影响到个体。即教育通过影响促进个体的的社会化和个体的个性化,使得个体由生物体的自然人成为生活在现实中的具体的人。脱离教育对文化所起到的传承与改造作用而去单独讲教育对个体的影响是无稽之谈。因为个体是无法讲教育的功能发挥到最大,无法与庞大的教育相互作用的,那么何谈教育的功能。

当前关于教育功能的理论,除了上述提到的教育的个体功能和社会功能以外,另一种说法是教育的正向功能和负向功能。此理论认为教育的功能发挥是需要借助一定的途径的,但是由于不同途径的复杂性从而使得并非所有的教育都能发挥积极的作用,其中肯定会存在一定的弊端,即教育的负向功能,比如说,通过教育来培养下一代,正向功能表现为把祖宗们积累的有利的生活经验或者其他科学知识得以传承,使得下一代少走弯路。但是负向功能却也有比如压抑了人的天性、束缚了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简而言之教育的功能可以看成是对于对于人类个体的内在影响和对于外界既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影响。而社会社会环境又可以分为政治、经济、文化三个大的元素。

二、文化的含义

什么是文化?这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有多少个人思考过它,它就有多少个答案。据美国文化人类学家克鲁伯等人的统计,1871~1951年,在世界上的正式出版物中关于文化的定义就有160余种。而根据法国的斯特拉斯堡社会心理研究所的莫尔统计,20世纪70年代前,世界文献中有关于文化的定义则有250多种。我国学习者习惯从广义和狭义两个方面来阐述“文化”的含义。文化从广义上讲是指人类在实践活动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是一个包含着众多要素的多层次、多方面、复杂的、发展变化着的有机系统,包括物质、精神与制度三种。狭义的文化是啊代表一定民族特点、反映一定历史阶段的政治经济以及具有知识价值的精神成果的总汇。文化即文治与教化,在包括物质、精神与制度的三种文化中,狭义的文化重要是指思想精神等观念形式的文化,文化中更为复杂而具有决定作用的部分则在它的深层,即观念、理想、信仰、价值、假说和思维方式等隐含的成分,这些成分不仅指导着人的行为,而且影响着人的世界观。一句话,精神形态的文化就是狭义的文化。

另外20世纪美国人类学家阿尔弗雷德▪克洛依伯和克莱德▪克拉克洪1952年出版的《文化:概念和定义批判分析》一书,堪称半个世纪来为人引述不断地经典,作者列举了上百条不同的文化定义,逐一进行解析,采用的方法之一是将五花八门、形形式式的文化定义很据一些“基本主体”进行归类。其归类的结果得出九种基本文化概念,它们分别是哲学的、艺术的、教育的、心理学的、历史的、人类学的、社会学的、生态学的和生物学的。可谓面面俱到[2]。另一个必须提及的关于文化的概念它被人认为是第一个现代意义上的文化定义而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其来自于英国著名人类学家爱德华·泰勒1871年的《文化的起源》其中说到,文化或者文明,从其广泛的民族意义上言,它是一个错综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俗和人作为社会成员所获得的任何其他能力和习惯[3]。文化定义现象所反映的,文化对于人类及社会的密切关联度,不仅揭示了文化与人类社会进程的关系,而且还揭示了文化与人类社会整体的联系,这种联系涉及到社会的各个层面和领域。同事也揭示了文化对于人类每一个的个人权利、利益、自由、生存状况的关注。文化定义现象所揭示出来的文化与人类社会的密切关心,证明了文化在社会变革中的重要作用。文化的这种鱼人类社会的独特关系,以及在社会变革中的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说明了文化研究的主要任务是回答、分析和解决文化文化与人类社会、社会变革的种种相关的矛盾、问题、冲突和困惑,从而使文化与人类社会更为和谐的发展[4]。文化具有信息传递的功能,从共时态来看,文化具有社会信息表达、传递和交流的功能。这种功能可以使个人的经验成为社会的经验,是个人的思想成为社会的思想,使个人的创造成为社会创造,是个人的贡献成为全社会的财富。从历时态看,文化是人类社会的经验和知识遗传到下一代,代代相传,从而把社会和人类按照一定方式不断地复制出来。横向的传递交流和纵向的遗传复制,是人类社会历史的经验和知识突破了时空的界限,把社会的过去、现在和将来连接在一起,使每一代人都能继承前人的一切成果,并使人类社会的发展呈现出从低级向高级阶段持续发展的特点。文化具有塑造人的功能。文化的本质是人化,文化的最大作用是化人。从发上学的意义上说,文化无疑是人的实践创造的结果,人从一出生就受到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政治文化的熏陶,受到一定文化模式的塑造,从而有“自然人”变为“社会人”。实际上,人的成长过程就是文化塑造人的过程,也是人的社会化过程。文化的育人功能既全面又深刻;既是潜在的又是现实的;既是隐性的又是显性的。

通过对教育功能和文化定义的理解,我们会发现,文化定义中很多地方彰显着教育的功能,文化主要强调的是对个体的影响,而这一点包含于教育的功能。

三、教育的文化功能

教育的文化功能是指教育对社会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的积极影响。具体表现为教育通过选择和整理文化以达到更好的传承与创新,通过教育者、受教者、以及教育手段的有效联系推动文化的传承与创新[5]。

教育对人类来说之所以具有功能和价值,说到底是因为文化对人具有作用和价值的缘故。人类社会如果没有文化的存在和文化的需要,则在人类社会进行文化的传播和传递就没有必要了。教育为之传递、传播的社会文化,如果对人类不具有真正意义,教育功能与作用就无从谈起了。在社会实践过程中,教育对个人、对社会来说是“物”与“人”的关系,客体与主体的关系。但是,教育与物的价值有明显的不同。物的价值仅仅表现为物对人的一种有用属性,而教育并不是一个实体的物,因此,它对人所具有的属性并不是在教育本身,而是来源于它所传递、传播的社会文化和知识[6]。所以教育的文化价值就是社会文化、知识对个体与社会所客观具有的意义、作用和效用问题。

教育的文化功能指上承传递、传播人类知识、文化教育本体功能,下启教育作用所及的人类群体,国家社会。教育活动作为人类世代创造积累起来的知识、文化的一种传递、传播的工具和手段,是直接以人类的个体为对象。人一旦成为人,从根本上讲,他就处于和自然界相对独立的主体地位。人的主体性包括两个方面,首先是实践性,其次又是精神主体。所谓实践主体指的是人在实践过程中,与实践对象建立主客体的关系,人作为主体而存在,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去进行的,这时人是实践主体;所谓精神主体,指的是人在认识过程中与认识对象建立客体关系,人作为主体而存在,是按照自己的方式去思考去认识的,这时人是精神的主体[7]。教育的文化作用如果站在社会全局和历史的高度,主要在民族人口素质的提高和社会手续人才的造就。

教育的文化功能,只要表现在教育具有文化传递功能,文化选择功能、文化变迁功能三方面[8]。首先文化传递是指文化的留存和传承。人类文化既是社会生产与社会生活的产物,同时也是新生一代进行生产与社会活动的基础和必要条件。失去了文化,人类与其他动物就没有什么区别,人类本身也就无法更好的延续和发展下去,由于文化的习得性,使得其被学而广泛传播,而不能通过遗传的方式进行传播。所以文化的传递必须借组教育这个媒介。纵观人类历史的发展,教育对文化的传递作用一共经历了三个有简单到复杂的阶段。文化选择是指对某种文化的优先选取和主动的摒弃,既教育的所选择的是有促进社会发展积极作用的文化。第二个是按照教育所需要的来进行选择,既在教育的过程中进行选择留下教育需要的,且有利于教育继续发展的部分。教育的文化选择功能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1、定向功能即为教育优先选择的文化,一般都是被人所赞扬的优秀的文化。

2、扩大文化选择区的功能。促进各种不同的优秀文化进行交流,相互介绍,学习新的学术思想和文化知识,扩大文化的格局,开拓学生的视野,通过文化的交流与沟通碰撞出更多种多样的文化。

3、提高主体选择能力的功能。教育教会人们用更优越的方法获得自己想要的知识,另外教育也呈现出了多姿多彩的文化样式,使得人们在多彩的选择形式中逐渐培养出多样的选择特性,丰富个体的思维模式。第三个是文化的变迁是由文化内容的增量或减量引起的结构变化。教育的文化变迁功能主要表现在以下三方面:(1)从横向看,文化由诸如科学、道德、哲学、宗教、艺术等纷繁复杂的各个子系统构成,文化的各个子系统由不均衡到均衡,从无序到有序,构成文化变迁的一个侧面。在这种文化内部矛盾运动中,科学发挥了启动的作用。而如果没有教育对科学知识的积累、传播、普及,没有教育对人的智力的开发,对人的新思维方式。价值观念、审美情趣等等的培养,科学的发展是不可思议的,而文化的变迁与发展就要受阻。(2)从纵向看,文化大约可以分为物质、制度、心理意识三个层面。这三个层面之间的依次递进、由浅入深的过程,构成文化变迁的另一个侧面。教育在这种过程中具有全面完成文化变迁的作用。因为技术设备的引进、各项制度的改革,如果不伴之以必得由教育而形成的人的心灵的现代化、社会各种价值与观念的现代化,前两个层面的发展也必不能持久进行。(3)从文化的主客体来看,文化又可以分为主体与客体。文化客体对主体的人有规定性的作用,但另一方面,文化主体又具有超越客体的主观能动性方面。这种主客体矛盾运动构成文化变迁的又一侧面。在这里,教育既具有一定“文化材”,使之定形和固定的功能,也具有使文化主体得以产生超越客体——文化材的意向和能力之功能,后者恰恰是当代教育的主要功能。当代教育在历史上第一次为一个尚未存在的社会培养人,教育不再限于现存文化的灌输,而重视人的能力、特别是创造力的培养,从而增强了教育的文化变迁功能。

参考文献:

[1]雷鸣强.教育的功能、价值、功效辨析[J].江西教育科研,1996,03:9-11+5.[2]陆扬.文化定义辨析[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1:151-154.[3] [英]爱德华·泰勒.文化的起源[M].纽约:哈泼和罗出版社,1958(Edward burnet Tylor, The Origins of Culture, New York:Harper and Row, 1958.)

[4]曾小华.文化定义现象述论[J].中共杭州市委党校学报,2003,05:56-62.[5]张兴华.文化传统教育[M].山东:中国石油大学出版社,2007.[6胡贵勇.教育功能:诠释,梳理[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3,18:1-4.[7]李醒民.论文化的固有特征和研究进路[J].社会科学论坛,2005,07:5-20.[8]胡德海.论教育的功能问题[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02:8-14+107.[9]雷兵.教育学的文化观[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2,03:109-112.

下载教育学原理期末 缩印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教育学原理期末 缩印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教育学原理

    教育学原理 1、教育学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教育者、受教育者、教育影响2、教育影响包括:教育内容、教育媒体、教育方案、教育环境等 3、生物起源说:利托尔诺、沛西能 人类教育......

    教育学原理(模版)

    浅析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陈光铭)(黑龙江科技大学哈尔滨150022)摘要: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入和面临经济全球化背景下高等教育国际化趋势,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

    教育学原理

    教育学原理约100分 中外教育史约100分教育心理学约40分教育研究方法约30分 (二)必选题为30分,考生必须在两道试题中选取一道作答。第I道题考查教育心理学的内容,第Ⅱ道题考查教......

    教育学原理

    教育学原理——理论与实践1、《论语》中的语句: 1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2学而不思则罔,死而不学则殆。 ○3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4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 ○5其身正,不令其行,其......

    教育学原理

    教育学原理 导言:课程的历史、价值与目标 一、课程名称 1、课程的名称 教育学原理在中国的高等师范学院又称“教育概论”、“教育一般原理”、“教育学”;在国外的教育学院,又......

    教育学教学要点-答案-缩印

    第一章高等教育与高等教育学 1高等教育是在、高等教育 完全的中等教育基础上进行的2分) , 培养学术性或职业性的各类高级专门人才的1分)专业教育1分)。 2为、高等教育学研究......

    湖州师范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期末复习提纲

    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 1、思想政治教育: 社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之形成符合一定......

    新闻编辑期末复习题缩印

    新闻编辑期末复习 1.媒介策划:为实现媒介组织目标,在战略和战术上采取的具有突破性和开拓性的创意方案,简答的说就是找准目标并实现目标 2.新闻标题:是用以揭示、评价新闻内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