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述当代中国科学素质教育的问题[范文模版]

时间:2019-05-13 08:22:11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论述当代中国科学素质教育的问题[范文模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论述当代中国科学素质教育的问题[范文模版]》。

第一篇:论述当代中国科学素质教育的问题[范文模版]

论述当代中国科学素质教育的问题

今天中国的教育制度是问题多多,困难重重,许多的利益群体牵扯到里面去,若牵一发那可真是动全身啊。对于中国的教育制度讨论最多的几点是:

一、关于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问题 大家都知道,中国的教育制度可谓是十人评价九人摇头啊,我们天天要求素质教育,培养创新型人才,可是,看看我们的高中教育,无不是只重视升学率,每年一个学校能考上多少个清华、北大,整天学生是埋首于故纸堆之间,作题、作题、还是作题。尤其是一些高考大省,像山东,以及一些县立高中,只要高考资源不能在全国各地相对平均的分配,这个问题就很难解决。

二、关于教育产业化的问题 几时教育变成了一种产业,尽管国家一直都不承认这个问题,可是教育已经成了一门产业,教育的收费问题真是一大顽疾,西部的许多地区的孩子上不起学,农村的许多学生上不起大学,在一些大城市里面有高额的择校费,据说,教育曾被评为“十大暴利行业”之一。

三、关于教育资源分配不公的问题 教育资源是什么,如师资力量就是一类,但是我这里所说的教育资源分配的不公指的的国家分配不公,国家的财政支持、政策支持。财政支持的不公,具体上是东西部的不公,农村与城市的不公,省立高中与县立高中的不公等,政策的不公,具体是高考是分省录取、高考有许多的加分政策等,这样,就产生了许多问题,高考大省里的学生们,拼命的学习作题,人数教少的省的学生过的是潇洒有滋味,还有什么高考移民等。

四、关于九年义务教育的免费问题 为什么世界上有许多的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不如我国,却已经实行了九年义务教育的免费,像古巴、东南亚的许多国家,而我们却在口口声声的说以目前的形势看,中国不具备这样的条件,我想问一下,到什么时候我们才具备呢?十年前我们这样说,十年后我们还是这样说,真是悲哀啊,教育是一长久投资长久收益的行业,其在我国现代化中的作用不可忽视。中国教育制度中的这些问题,之所以不能解决,还大程度是我们的政府在纵容,在现在的社会,一方面,国家在改革中强调效率,另一方面,却又在忽视公平,许多的利益群体的幕后操纵,是现今中国存在的许多的问题的原因之一。

素质教育是指一种以提高受教育者诸方面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模式,它重视人的思想道德素质、能力培养、个性发展、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教育应试教育通常被视为一种偏重于通过考试,以分数来衡量学生水平,以把少数人从多数人中选拔出来送进高一级学校为目的的教学模式,与素质教育相对应。素质教育是一种适用于发达国家,师资、物资各种方面都能有较先进和丰厚的条件下的教育。而应试教育是一种适用于发展中国家和不发达国家,这种教育要求资源较小,分配老师力量也小,老师就不必要求过多,一般都是一个老师带几十号人。说个简单的吧,素质教育等于就是我们这儿应试教育的大学学习,等于从小从专业开始培养,而我们这些国家没有那么丰厚的条件可以使每个学生都上大学,所以要通过应试教育选拔比较突出和成绩优秀的人来培养。

素质教育中成绩并不能证明一切,但它在一定时期内却决定着一切。如果我们没有通过优秀的成绩来考取一所理想的大学,我们就无法拿到过硬的文凭,文凭和成绩一样,并不能代表什么,但是它却是我们步入社会,踏入理想的门槛。当你进入一个合适的位置时,学历只能代表过去,学习能力才真正代表将来,我很常识你学习的能力,只有掌握学习能力的人,才可能在追求成功的道路上更快地获取所需的知识和其他能力,也更容易达到成功的目标。

第二篇:素质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素质教育问题调查报告

多年来,围绕着素质教育的问题,政策语言、学术语言和公众媒体语言相互交织,大家从不同视角、不同层面阐释着、实践着,形成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的境地。为了更多地了解在校大学生对于素质教育的认识现状和相关信息,更好地推进素质教育工作,我们进行了以“素质教育相关热点问题”为题的问卷调查,对统计结果进行了初步的分析,并对主要问题进行了一些思考。

我们所设计的问题共涉及10个方面,一是素质教育的必要性和重要性的调查;二是素质教育现状调查;三是评价标准和人才观问题;四是教学大纲和教学管理问题;五是课堂教学和考试问题;六是实验教学问题;七是德育和党员发展问题;八是创新教育问题;九是心理素质问题;十是后勤管理和服务育人问题。调查范围是东北大学、辽宁大学、沈阳师范大学的在校大学生,以及沈阳市铁路第五小学,沈阳市第四中学等学校的部分在校学生。

一、调查者基本情况

参与本次调查的均为在校学生,其中:

年级结构:小学占10%,中学占30%,大一占20%,大二占40%。

性别结构:男生占60%,女生占40%。

二、本次调查涉及的主要内容

上世纪90年代,基层学校和教师为改变日益猖獗的应试教育,提出了素质教育的概念。但它的内涵外延一直不清,人言人殊。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正式确立了素质教育的地位,将其定义为“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但并没有解决问题。学校教育中“两张皮”的现象日益严重,基层的说法是“素质教育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扎扎实实”,素质教育成为不断升级的应试教育“美丽的花边”、成为附加的向外人展示的文艺体育活动。本次调查主要是围绕着素质教育问题展开,主要研究调查以及分析讨论了什么是素质、什么是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三要义是什么,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方法是什么,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是什么,当前对素质教育有哪些误解等问题,相对来说比较深入、全面。

三、调查结果与分析

(一)关于素质和素质教育概念的理解

素质教育的提法是不是科学,理论界有不同的看法,我们觉得有不同的看法是好事情,这个问题可以进一步讨论。我个人认为,素质教育的提法较好。为什么呢?第一,这个提法能够适应时代的要求,较好地反映了人民群众及社会各界对教育的希望和要求。第二,它能够较好地概括目前教育改革自身的需要。“素质”这个词的解释有两种,一种解释是个人先天具有的解剖生理的特点,包括神经系统、感觉运动器官、大脑的特点,而且这种特点是通过遗传获得的,所以也叫做遗传素质,也叫禀赋。这种遗传素质对人的能力的形成和发展会产生重大的影响。素质教育,要研究每个学生的身心特点,用符合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办法对他们进行教育和引导,因材施教,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不但要注意研究孩子们的共性,还要研究孩子们的个性,使得他们各得其所。所以,尽管在应试教育中也有某些素质教育的成份,但从总体上看,应试与素质教育是截然不同的。因此,我们应试把素质教育的成份,但从总体上看,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是截然不同的。因此,我们应该把素质教育的旗帜举得高高的,把素质教育的舆论造得浓浓的,把素质教育的劲头鼓得足足的,要理直气壮地抓素质教育。如果我们的教育从现在起能够走向素质教育,则国家幸甚,民族幸甚。

(二)“素质”就是为生活做好准备

“素质教育”并不是具有理论内涵、能够覆盖和解释复杂教育现象的教育哲学,而是一种工作性的提法。应试教育则有明确的哲学基础,它是20世纪之前形成的学科中心、知识本位的传统教学,将知识传授作为学校教育的核心,形成“课堂中心、教师中心、课本中心”这样的金科玉律。它与唯书唯上的科举教育传统相结合,孕育了当代应试教育这样的怪物。显而易见,以人为本的教育指向了一种全新的教育哲学,以每一个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健康成长和终身幸福为本的教育,一定不是死读书、读死书的,不是以考试和分数为本,而是生活本位的,即围绕青少年成长的各种实际需要组织教学,是一种“为生活做准备的教育”,这就是陶行知所倡导的“生活教育”,它源自杜威的教育革新。

(三)素质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教育,促进人的发展,促进个性化的发展是其重要的内容 一位哲学家说过:造物主费了很大的劲,把每个人都造得与众不同,但我们的学校教育似乎总要和上帝对着干,千方百计想把这些不同的孩子雕琢成一个样子,这是我们教育的悲哀。纵观我国的教育,即使是在素质教育提倡多年的今天。我们何尝不是用统一的评价标准,标准的大纲,标准的教材来规范学生,塑造学生。我们常讲教师是辛勤的园丁,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谁曾想过难道学生真是无知无想的花木?园丁的“剪刀”专修探头的枝条,可以创造出整齐划一,怎能使创造性的人才脱颖而出?工程师是工业大生产制作标准件的高手,学生的灵魂岂能用机械化的程序去锻造?在当今信息化的时代,知识还要通过学生自身的创造,才能纳入自己的知识结构。素质教育必须把学生的自主性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教师应该是学习知识的引路人,发现问题的启发人,解决问题的参与人。学生时代是自我寻找,自我发现的过程,教师的本领是把每个人身上特有的火种点燃。大学应有丰富的选修课,让学生在完成一定量必修课的前提下自由地选课。每个学生都要有自己个性化的课表,在班级的管理方式上,也要改变传统的行政班管理模式为教学班——行政班管理模式。在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上,不能只用一把尺子来衡量人,要积极发现和及时扶持每个学生身上的个性化特长。湖北省有一个学校试行学生在自我评价的基础上自己申报特长奖项,经过班级评奖委员会确定,学校颁奖。一个千余人的学校颁出了数百个特长奖,效果很好,有的所谓后进生第一次获奖,激动得流出了眼泪。把评价的尺子交给学生自己,相信他们在自我表扬和评价别人自我表扬的同时,也会找到自己身上的不足,达到发展个性和自我完善的目的。

四、采取建议与意见

(一)素质教育要充满爱,要增加服务意识,要尊重学生的选择 我们过去常说教育要有爱,而在今天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教育是第三产业,是服务业。我们如何来看待爱和服务的关系呢?其实爱是教育的良知,是发自内心的情感,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而服务是行业的基本要求,爱和服务是教育的两个侧面。长期以来,我们的教育工作者缺乏服务的观念。学校是国家拨款的事业单位,是个准衙门,后勤也是一个管理部门,行使的是管理的功能,学生是管理的对象。今天,尊重学生的选择变得越来越重要了,推进高校人性化的建设已成为学校今后的发展方向。这其中包括尊重学生的个人生活、课程和专业的自主选择、价值观的表述和对学生首创能力的认可等多个方面。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要保持一种人格上的平等,相互尊重。教师要取得学生的尊重除了要有渊博的知识外,更重要的要依靠其人格和道德的力量。

(二)素质教育要处理好基础与创新的关系

20世纪初,杜威领导的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奠定了“儿童中心”的全新价值,超越了学科中心的传统,构建了以人为本的教育学。1918年,美国改革中等教育,明确中学不应成为大学预科,而应当是面向大多数人的教育,即“为生活做准备的教育”。美国中等教育改革委员会提出著名的“七项基本原则”是:健康、公民的权利和义务、有价值地利用闲暇时间、有效的家庭成员、基本学习过程的掌握、合乎道德的品质、职业训练。在这种表述中,传统智育的内容仅占七分之一。新的教育理论是“经验中心”、“社会中心”、“在做中学”等等。西方教育由此从传统进入现代。

过去我们常常强调要厚基础,素质教育又提倡加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然而教学时数不可能额外增加,厚基础与创新是怎样的关系呢?有人说,太重基础扎实容易造成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兴趣丧失和思想僵化,使学生个性消失和自信心消解,不利于创新能力的提高。又有人说,创新能力离不开基础知识的扎实,没有扎实的基础就不可能有所创新。其实问题不在于创新要不要重视基础,而在于我们要加强什么样的基础和如何把握“基础扎实”的力度。创新要有基础,成功只会留给有准备之人,合理的度才会有利于创造力的解放和潜能的发挥。素质教育中所说的创新主要是指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创新的欲望和创新的冲动,即在老师的指导下,在积极主动的认知活动中去发现个体原先不知晓的事物。不是让每个学生都立刻能创新出新的理论和新的产品。重基础要避免思维定势和迷信权威,不能搞评价一元化和结构标准化。

(三)素质教育要给教师营造宽松的学术氛围,自由的发展空间,要从过重的工作量和各种指标的压力下解放出来。

近几年来,教师的工作量逐年增大,在沉重的教学、论文、科研等量化指标的压力下,教师很难再有诗人的气质、创造的冲动和理想的追求。教育是最具有守旧成份的学科,过重的压力只会强化这种守旧成份的巩固,实用主义和以吏为师思想的滋生。教师的职业就是一个理想的事业,而不能单纯地去看其职业性的一面。职业是谋生的手段,养家糊口的饭碗,他可以年复一年地重复着第一年的讲稿。而事业是没有止境的。拿着旧船票不断重复昨天故事的人,是走不到素质教育的彼岸的。

(四)教育学生学会做人,是素质教育的首要的任务

国民素质的提高,民族素质的提高,是学校、家庭、社会对整个儿童少年一代进行教育、熏陶、施加综合影响的结果,这种综合的影响是否科学有效,是决定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大事情,必须引起各个方面的高度重视。少年儿童时期是一个人发育成长重要阶段,在这个阶段,要教会他们求知,教会他们办事,教会他们健体;但往往容易被忽视的是教会他们做人。从不会做人到会做人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的基础阶段就是儿童少年阶段。因此,我们的幼儿园和中小学对一个人素质的形成,特别是做有方面,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针对目前的情况,我们认为思想道德素质的问题可能要放在素质教育的首要地位来考虑。我们的中小学德育应该说是有成效的,表现在以下几点:一是绝大部分学生热爱祖国,在学校升旗的时候,能够立正行注目礼,这样的行为在社会各阶层当中,应当说是突出的;二是多数学生人生态度基本正确,有集体主义观念,能正确的对待他人,尊重父母和长辈,多数学生也能够遵守公共秩序;三是多数人懂得自尊自立自强,能够爱惜自己的名誉,爱护自己的人格尊严。但是也应当看到,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相比,与国家的要求相比,思想道德素质方面还是有较大差距的。一部分学生劳动观念弱,劳动习惯差,不珍惜劳动成果,过分地看重个人利益;也有一部分学生不能够正确处理个人、集体和国家利益的关系;还有的缺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和无私奉献的精神,缺乏任劳任怨的敬业精神;一部分学生社会公德及法律意识不强,还相当部分学生向钱看,拜金主义思想比较严重。原因是多方面的,不完全是学校教育一个方面的原因。在两种体制的转换过程中,社会思潮中的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的影响;商品经济条件下,某些腐朽思想、庸俗风气的侵蚀,在经济建设中一手硬一手软,精神文明建设不力等等,都是重要原因。所以,如何适应二十一世纪对国民思想道德素质的要求,要作为一个重大的课题来研究。

努力探索建立素质教育的运行机制,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要为素质教育的实施创造比较宽松的环境。要逐步地改变片面追求升学率的作法。二要培养一批好校长,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好校长,就是一所好学校。第三要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这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保证,素质教育的主要环节在课堂里面,学生一天要上六七节课,所以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当然要把素质教育要求贯穿于全过程。第四要逐步实行办学模式的多样化。第五是课程教材要在统一基本要求的基础上多样化。第六是考核制度要改革。很赞成唐山的考试改革的办法,今后高考也要改革。如果目前高考不能多样化,那么至少试卷要根据不同层次考生的试题,要有科学的调查、测量、评估制度,指导学生全面发展。我们现在有一批学校,已经开始向素质教育目标前进,这是非常可喜的现象,希望大家总结经验,锐意改革,增强信心,把素质教育推向一个新的阶段。

五、总结

素质教育重视个性化的发展,而同质化的大学势必培养出同质化的人才和同质化的个性。同质化的教育、同质化的国民是极其危险的。纵观世界名校,有个性的就是好大学。哈佛的人文博雅,斯坦福的实用主义,普林斯顿以形而上的理论研究著称,麻省理工专攻形而下,以科技领先自豪,虽说至今还只是一个以理工为主的“学院”,照样誉满全球。它们各有各的个性,各有各的强项,各以自己的看家本领吸引学生,拿诺贝尔奖,登上世界顶级大学排行榜。

要改变目前应试教育、升学竞争愈演愈烈的状况刻不容缓,需要党和政府痛下决心、铁腕治理,从改革社会评价机制入手,以政策制定和制度建设为重点,强化教育督导检查和教育法制建设,内外并举,形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格局。

写到这里,也该差不多结束了。经过这次调查,只觉得我们经历了许多,同时又成长了许多,学到了很多以前所没有的东西。同时希望我们的一番心血没有白费,那些微不足道的建议和意见可以对同学们有些许帮助。最后,再次感谢老师的指导和同学们的帮助与合作。

第三篇:中小学素质教育问题研究

中小学素质教育问题研究

内容摘要:素质教育是使受教育者在生理素质、心理素质和社会文化素质等方面实现整体的优化,在德、智和体诸方面都得到和谐发展的教育活动。中小学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基础环节,在中小学教育阶段推行素质教育是国民教育的发展之路。虽然我国中小教育推行素质教育活动已经有十几年的历史,但是纵观素质教育实施的效果尚不明显,远远没有达到利用素质教育提高国民素质的目的。本文就这一问题进行了探讨,分析了现行中小学素质教育实施中的制约因素,并提出了应对的策略。

关键词:中小学; 素质教育; 国民教育; 基础环节

所谓的素质教育,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宗旨的教育。素质教育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生存和发展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活动。素质教育的目的是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和学会劳动,并最终要培养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奠。

一、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内容与范围

(一)素质教育的概念

素质教育是指学校为完成一定阶段学生素质培养目标所规定的任务而进行的一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小学素质教育的根本任务,就是使我们的受教育者在走向社会前具备必要的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各种基本素质。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中小学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础工程。素质教育是一种旨在促进人的素质发展,提高人的素质发展质量和水平的教育活动。从广义上讲,凡是提高人的素质的教育活动都是素质教育,而各种各样有助于人的素质提高的活动,都应该属于素质教育的范畴。

(二)素质教育的核心

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在于使人的素质得到全面与和谐的发展。素质教育理论认为人的全面发展的实质是人的素质得到可能和充分的发展,发展的方式应该是 积极的、主动的,而不是机械的、呆板的。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关键问题,就是没计出一个阶段特征明显、连续的素质培养目标体系,这是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出发点和最后结果,是学生素质发展的质量标准,是实施素质教育、安排教育教学活动以及评价素质教育工作的基本依据。因此,素质发展是素质教育的核心。

(三)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基本内容

素质教育的目的是让学生们具备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各种基本素质,其内容包含身体素质,智力素质,思想品德素质,审美素质和劳动素质等五项内容。

1、身体素质

身体素质教育是为了让学生拥有较强的体质和健康的身体,具体又包括健康卫生概况、形态、生理机能、运动素质。健康卫生概况除一般健康要求外,还包括体育与卫生知识、锻炼身体的方法、健身和卫生习惯等要求。良好的身体素质是学习和掌握先进的科学技术、适应紧张的社会生活和工作的保证,也是获得个人幸福的必要条件。身体素质是整个素质结构赖以存在和发展的载体和物质基础,是赢得学习和生活成功的必要条件,也是形成和发展人的智能素质、品德素质、审美素质,劳动素质的基础。

2、智能素质

包括培养学生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初步生存能力。包括各种科学文化的学习,智能素质这是学生将来认识、改造自然和社会,迎接科学技术高速度发展的挑战的必备素质,是他们将来获得谋生手殷和发智能素质是人的素质的中心,是基本素质形成的智能基础智能素质的要素中,能力要素是重点之一。智能素质中的能力要求与身体上的运动能力、心理素质中的智力和特殊能力、品德素质中的道德能力、审美素质中的审美能力等共同构成了青少年基本素质的能力体系。

3、思想品德素质

包括正确的政治方向、立尝观点和态度,基本的思想意识,初步的道德品质及道德能力。包括政治、思想和道德三项二级指标。这是一个合格现代公民最基本的条件,也是做人的根本。品德索质的形成以身体索质、心理素质和智能素质为基础,又受到审美素质、劳动素质的制约和促进。

4、审美素质

包括基本的审美知识,正确的审美观念,初步的审美能力。包括审美欣赏能 2 力、审美表现能力(技法技能)、审美创造能力三项二级指标。良好的审美素质有助于人追求真善美,是青少年按照美的规律来塑造自己的完美人格的必要条件。美育是中小学教育的薄弱环节,美育实施中不仅要加强艺术教育和挖掘各类课程的美育因素,而且整个教育工作都要体现美育的要求,使学生的审美素质得以不断发展。

5、劳动素质

包括正确的劳动观念,初步的劳动知识,基本的劳动技能,良好的劳动习惯。包括劳动观念、劳动知识、劳动技能、劳动习惯四项二级指标。这是青少年将来参加社会劳动的基础,是其它素质的体现和运用。劳动素质一经形成又能促进其它素质的发展。中小学应重视和加强劳动教育,对青少年从劳动观念、习惯、态度、技能各方面进行培养,为他们将来成为合格劳动者打好基础。

二、中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意义

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国教育界就提出了“素质教育”这一概念。十几年过去了,中小学的素质教育也一直在不断地推进和发展,各级政府、学校和社会围绕素质教育做了大量的工作,然而“应试教育”的模式依然是目前教育改革面临的难题之一。近年来人们开始反思,我们是否真的要把“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对立起来。“应试教育”中到底有没有素质教育?我认为“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之根本对立,不是指两者的操作层面,而是指两者的培养目标与指导思想有着根本的不同。

从操作层面而言,无论应试教育,还是素质教育,知识教育都是必不可少的—个重要内容,教育评价——考试也是检查学校、教师教育、教学质量和学生学习效果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和方法。但从教育的培养目标和目的来看,“应试教育”更多指向“英才教育”,是为少数学生服务,而评价的标准往往只有一个——分数。唯分数是论抑制了学生其他潜能的发展,也严重地阻碍了学生创造力的发挥,同时也造成了学生教育不平等,这种以选拔人才为目的的教育制度,可见,应试教育是以牺牲大多数人受教育权为代价的。而素质教育指向的学生的“全面发展”,是为大多数学生服务,采用的多元评价既能发展学生的个性和潜能,也能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提高了,他们的能力也能在社会广阔天地中得到更高层次的发展,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对人才的需要。其实素质教 3 育一直是中国现代教育追求的目标,只是二十多年的高考制度使得教育异化,越来越偏离教育本质,即为人的教育。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曾指出“未来的教育对所有已满一定年龄的儿童来说,就是生产劳动同智育和体育相结合,它不仅是提高社会生产的一种方法,而且是造就全面发展的人的唯一方法。”马克思强调在社会实践中发展人的全面素质。邓小平同志提出的“四有新人”,即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一代。

可见,我们所倡导的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是有根本区别的。“应试教育”以升学考试为目的,是一种片面的淘汰式的教育,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违背教育教学规律。素质教育从培养“四有”公民出发,以全面培养受教育者高尚的思想道德及健康的个性为宗旨,体现了基础教育的本质,对于21世纪的中国,对于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三、现行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制约因素分析

造成当前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发展不足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既有传统的教学思想观念的影响,也有教师素质的原因,同样缺乏科学的教育评价机制,(一)教育思想观念落后

由于受传统思想影响,人们总认为,只有考上大学,取得最高学历,甚至取得什么“家”,才算人才。社会、家庭总把学生在校的文化成绩作为评价学生优劣的惟一依据,把升学率作为评价学校教学质量的标准。为了应对考试,让学生获得高分,学校领导、教师不得不加班加点。给学生加大作业量,甚至利用节假日组织学生补课,牺牲了学生的休息时间,也加重了学生的学业负担。尽管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三令五申并下达了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一系列文件,许多有识之士也在大声疾呼学生的负担太重,应迅速改变目前这种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状,大力推进素质教育,但收效甚微。

(二)教师的素质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需求

民族的振兴靠教育,教育的振兴靠教师。实施素质教育必须要求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但从目前的教师队伍的状况看,在政治和业务素质、教学能力及教学方法等方面,都不能很好地适应素质教育的需求,主要表现在:一是教育思想落后。由于大部分教师是从应试教育中走过来的,在培养学生的意识上,始终面向少数“尖子生”,对“尖子生”倍加关爱,而对“差生”缺乏信心,甚至厌 4 恶和遗弃;在教学内容上,采取考什么教什么的态度,只重视课堂教学,忽视活动课、选修课、实践课以及最新科学技术、科技信息的引入,忽视教学与实际相结合。二是教学方法落后。教师教学仍以灌输为主,轻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这与素质教育是格格不入的。三是教师普遍缺少素质教育培训。开展素质教育不仅给学校的办学条件提出了更高要求,同时对教师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的理论深度、教学科研能力、操作实践能力等方面都需要进一步加强。因此,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对教师进行培训。

(三)教育评价机制不科学

现行的教育评价机制,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现代素质教育对学生的素质要求是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强调教育过程的全面育人、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因此,不说是对教育的总体评价还是对其某一对象评价,都要遵循全面性原则,而现在不少学校仍然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把升学率作为衡量办学质量的惟一标准,把升学率作为评价教师教学质量的惟一依据,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

(四)升学考试制度的症结

目前,由于我国实际经济实力的限制和社会教育发展程度的影响,高等教育还不能满足社会的全部需求,不能像发达国家那样实行高等教育的“宽进严出”制度。因此,也就无法取消完全取消升学考试制度,应试教育肆虐的结果使不少地方和学校出现了会议上说的是素质教育,实际上做的是应试教育的现象,使素质教育陷入了尴尬的局面。这就需要教师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探求新的出路。

而片面追求升学率,必然造成了中小学生负担过重。过去,我们虽对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的现象进行了批判。但这种现象并没有被禁止,许多中小学没有双休日,毕业班的学生在双休日、节假日照常上课,教师超常规超负荷工作,学生超常规、超负荷学习,既影响了学生的身心健康,也扼杀了学生的兴趣、爱好和特长,制约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全面推行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对策

现阶段,我国中小学素质教育虽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几十年来形成的旧的教育观念和教育体制积重难返,继续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依旧是我国教育工作实施中的一个迫切问题。

(一)改变传统的教育思想

首先,要转变社会的人才观。在现代社会中并不是只有大学生、工程师、艺术家及各个领域的学者、专家才是人才,应该让社会看到,社会主义建设对人才的需求不仅是多方面的,而且是多层次的,不仅需要高级专门人才,而且需要中级及初级专门人才。所有能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中、在本职岗位上做出贡献的劳动者都应该叫人才。要树立“不求人人升学,但求人人成材”的新观念。这就要求我们摒弃“好生”、“差生”观念,把学生看成是发展中的人,是富有潜能的人,尊重、热爱他们,对他们的发展充满信心,力争使他们在不同领域,不同层次获得成功。

其次,要转变以“升学率”为中心的教育教学旧观念,树立以实现学生“五会”(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为目标的新观念。这是国家对于基础教育的基本要求,也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培养社会主义建设合格劳动者的关键所在。每一名教师和教育管理人员应大胆摒弃“应试教育”的陈规陋俗,大力进行素质教育的探讨实践。

再次,社会和家长要从长远利益出发,给予素质教育以理解和支持,不要“杀鸡取卵”,拔苗助长,那样只能害了孩子,害了我们的教育。

(二)大力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素质

马克思说过“教育者必先受教育”。教师是教育教学的核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建设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基础。在中小学教育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不仅在于知识的传播,还要传播人类先进的思想观点,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及道德规范教育,更为重要的是要教学会学生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素质教育是课堂教学、课外活动、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组成的,其中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和主渠道,在学校工作中处于中心地位,是学校教育活动和学生学习发展的基本途径。课堂教学的任务主要是由教师来完成的,教师的素质高低直接影响到中小学素质教育的落实。学校可以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提高教师的素质,比如在职教师进行培训、教育科研活动等提高教师素质,改变教师传统的教育观,树立新的教育观,改变落后的教育方法,遵循教育规律把课堂教学与学生活动或社会实践相结合。

(三)构建素质教育的支持体系

构建素质教育支持体系,让素质教育的推广有强有力的保障。党的十六大报告指出:“要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教育改革,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不是教育系统一家的事,要使素质教育的各项方针政策真正落到实处,需要整个社会共同进行努力。第一,积极进行教育环境建设,为推行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和社会环境。第二,完善教育投入机制,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保证。第三,逐步改革社会用人制度,为实施素质教育提供正确导向。第四,加大宣传力度,对素质教育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宣传普及,引导全社会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和质量观。

同时要进一步改革现有的教育教学评价机制,这也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关键一步。要将中小学的办学成果与升学率分开,并在其绩效评价上完全脱钩。要加快研究并建立起一种对学生德、智、体等方面和对学校办学方向、教学质量、管理水平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的科学评估制度和标准。

(四)改革升学考试制度

要从根本上改革高等学校的招生考试制度,逐步实行高等学校自主招生。高等学校招生要把高考成绩,身体素质、心理素质结合起来。在中小学教育中采取有力措施,禁止择校现象。小学和初中义务教育阶段实行免试人学、就近人学;高中阶段实行学分制;并由国家根据我国北方和南方、东部和西部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性,制订出详细的中小学收费标准,有效制止乱收费现象。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和经济负担。

同时,要努力减轻中小学生负担。减轻中小学生负担,成为教师家长和学生的一致呼声。国家或地方政府要以法律的形式,真正把减轻中小学生的负担落到实处,把孩子们从书山题海中解放出来,促使其全面发展。中小学是个体综合能力形成的关键时期。教育改革必须首先从教材改革人手,增强建材的趣味性、多样性、实践性、综合性和人文性。

参考文献:

[1] 范贤超.教育创新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2001.[2] 赵伍,李雪梅.中小学素质教育实施的瓶颈及对策[J].张家口师专学报,2003,(01).[3] 赵启新,高鹏.教学生做人与素质教育[J].邯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1).7

第四篇:领导科学论述

1有的人总是感叹怀才不遇,自己的才能得不到施展。但也有人说“有为才有位”。请谈谈你的观点。【命题思路】

考查考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自我认知与岗位匹配能力 【答题要点】

1、阐明态度;

2、辩证分析;

3、总结提升,联系自身展望 【参考答案】

看到这两句话让我想到了电影《天下无贼》中的一句台词:“21世纪什么最贵?人才!”的确,在竞争激烈、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的今天,人才的数量和质量往往决定一个企业乃至一个国家在激烈的竞争中能否立于不败之地。而光有人才还不够,还要用好人才。针对题目中的两种观点,我认为有为和有位都是很必要的,他们之间并不矛盾。

第一,社会需要人才。虽然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辉煌成就,但是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我们现在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离发达国家还有很大差距,在一些高科技产业上还远远落后。因此,我们需要更多的人才加入来不断提升自身的实力。

第二,从人才的界定来说,我们需要的是真正的人才是德才兼备型的人才。《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的决定》中强调要坚持科学的人才观,只有德才兼备,能力出众、业绩突出的人才能称作人才。

第三,俗话说“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有了人才很重要,而更重要的是如何用好人才,给人才建立一个发挥的空间和施展才华的平台。否则,对单位来说是一种损失,对人才来说也是一种浪费。

由此可见,“有为”和“有位”同等重要。但要把“有为”和“有位”结合起来,我认为还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从个人来说,我们每一个人要活到老学到老,要不断的学习和提升自己各个方面的综合素质和能力,对自己高标准严要求,不断地向人才的标准靠拢。

第二,从政府来说,一方面要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坚持德才兼备原则,把品德、知识、能力和业绩作为衡量人才的主要标准,坚持“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人才”。另一方面,要搭建一个良好的事业平台,要让适合的人做适合的人,做到物尽其用,人尽其能。孔子有云,名正则能言顺,给相应的人才提供相应的职位能更好的帮助他们发挥自己的能力。

总之,小康大业,人才为本。从我自身来说,这就要求我们在平时的工作和学习中不断地向书本求知,向他人求教,向实践求真,加强自己的道德素养和业务水平的建设,把自己培养成国家需要、社会需要的人才;另一方面,现在大部门的职位都是采取竞争上岗的方式,因此在机会来临时也要积极进取,勇敢地展现自己,为自己谋求更好的发展和更大的舞台。

2、近几年考公务员变得越来越热,甚至有的地方报考比例已经达到了200:1,造成了“千军万马挤独木桥”的局面。请你分析一下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以及解决的办法。【命题思路】

通过考生对近年来公务员报考热这一社会现象的原因分析与措施应对,考察考生的社会认知、综合分析能力与解决问题能力;同时从侧面考察考生的自我认知能力与报考动机。【答题要点】

这道题围绕“公务员热”的社会现象展开,要求考生本着全面、客观、辩证的观点来看待,分析导致这种社会现象产生的原因,提出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公务员热这一现象有其必然性与合理性,也带来不少负面影响。它和目前的就业难大环境、公务员的职业优势、社会保障体系的不足、国人的官本位思想等因素都分不开,在展开分析以后针对不同原因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基本答题思路是:点题破题+原因对策分析+总结提升 【参考答案】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考公务员的行列中,在社会上掀起一股考公务员的热潮。这有利于公务员队伍补充新鲜血液,加强基层建设,充实干部队伍,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公务员地位的提升、人民政治意识的增强、以大学生为主体的公民越来越关心国家建设等。但我们也要看到,公务员热的持续升温,不乏跟风报考、盲目择业的状况,畸形的竞争也造成了人才的浪费。对此我们应该有一个清醒的认识。“公务员热”现象的出现,我认为有以下几点原因:

第一,当前的就业形势十分严峻。随着社会竞争越来越激烈,当前的就业形势愈发严峻,人们的生存压力也越来越大。在中国教育扩招的大背景下,很多人取得了大学文凭,但社会提供的岗位有限,导致劳动力市场供过于求。

第二,公务员的职业优势成为最大吸引力。公务员职业待遇较好,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在当代,公务员享有目前中国最为完善的社会保障,在职业发展、工资福利、退休养老等方面都有较为完备的保障体系,被许多人称为“铁饭碗”。

第三,中国人的官本位思想。“公务员报考热”的背后折射出中国人对权力的崇拜,受到了传统文化中的“官本位”思想的影响。一个公务员,尤其是上级机关的公务员,即使在其单位内部无权无势,在社会上也能享受到人们尊敬的眼光。时至今日,“官本位”思想依然影响着不少人的择业观,促使他们做出公务员这个职业选择。

第四,公务员的考试制度给了考生一个“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平台。近年来更是放低招考门槛,如取消户口限制和身份限定,减少专业限制等条件。这也令越来越多的人有资格、有条件报考公务员。

千军万马挤独木桥,肯定不是一个正常现象。公务员的职位有限,过于畸形的竞争,将给失败者的心里蒙上巨大阴影;再者,大学里的专业是细分的,“英雄不问出处”,一窝蜂杀向公务员,是对教育资源和专业人才的极大浪费。因此,针对公务员热的情况,我国应该采取措施,使用一定的调控手段来平衡与协调。我认为可以使用如下解决办法:

第一,针对当前的就业难大环境,采取多种措施,从多个途径来缓解就业压力。如政府制订相关政策,积极拓宽就业渠道,号召年轻人去基层、去农村、去西部就业;改革教育体制,优化课程体系,教育要与产业挂钩,加强对大学生就业观的引导,加强学生的求职技能,多开展一些联系实际,贴近生活的就业培训;大学生自身需要转变观念,提高综合素质,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自己的职业规划;切实促进经济转型,实现国民经济从以传统制造业和农业为主,向以先进制造业、现代服务业为主转变,从而大幅度提高经济体对脑力劳动者的吸纳能力,就业难的问题才能得到根本性的解决。

第二,促进就业环境和谐,使各行业劳动者的生活和地位都得到保障。只有整个就业环境和谐发展,其他各行各业都具备较好的待遇、保障和发展前景,才能避免人才一窝蜂涌向公务员队伍的局面出现。

第三,政府要加强公务员考试的监督管理,坚持做到“公开、公平、公正”。完善现有公务员制度,建立淘汰机制,要让公务员能进也能出,打破人们心中考上公务员就等于一劳永逸的观念。同时建立完善的公务员考核体系和责任机制,让公务员不再成为“铁饭碗”和轻松工作的代名词。

第四,在社会上加强宣传,改变人们传统的“官本位”意识。遏制争名逐利之风,宣扬人民公仆的精神,牢固树立公务员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总之,不管自己处在一个什么样的岗位上,只要能为社会贡献力量,实现自己的价值,就是一个值得为之争取的职业。针对公务员热,首先应该认清自己的现状,是否具有公务员的要求,不要盲目的去考公务员;其次,公务员不是唯一出路,要正确对待;更要清楚,一名真正的公务员,不应该把这一职业作为谋取私利的工具,应该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树立为国家、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争取做一名“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合格公务员。

贵州瓮安事件,社会传说当地有一蕉农之女,被强暴怀孕,社会传说政府“官官相护”坐视不管。于是,当地群众群情激奋,围攻乡政府,大兴“打、砸、抢”,政府派警察强行制止,双方发生激烈冲突,给国家造成重大损失,你作为一个领导者怎样处理这一“流言危机”? 【命题思路】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经济的转型,新矛盾、新问题不断涌现,群体性事件是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问题之一,通过贵州瓮安事件的处理可以考察考生对于社会热点问题的关注程度以及个人的立场和见解,了解考生处理工作的方式和方法。【答题要点】

贵州瓮安事件是一个群体性事件,面对此类问题应把握一下几点:保持冷静、控制事态、查找原因、追究责任、整顿整改、总结经验教训。【参考答案】

贵州瓮安事件是一项群体性事件,其对社会秩序和社会稳定都会造成相当程度的负面影响,应予以高度重视并妥善处理,以稳定群众情绪、重塑政府公信力、减少国家的各项损失。我作为领导面对贵州瓮安事件,会做如下处理:

第一,保持冷静,简要、客观了解事件大致情况,迅速理清思路。

第二,迅速向上级领导汇报,征得同意并启动相关应急预案。第一时间奔赴现场,合理安排包括公安、司法、信访、医疗等相关部门协调工作,根据事态发展按照应急预案灵活处理。第三,到达现场后,稳定群众情绪,倾听群众诉求,虚心调查处理,控制事态发展,与此同时,随时向上级领导汇报事态进展,征求处理意见,并在自己权限范围内以大多数群众利益为出发点处理问题,争取得到妥善解决。

第四,启动问责程序,追究相关部门、负责人责任,责令处罚和整改。

第五,及时向社会媒体公布事件真相和处理结果,避免流言在无所控制的情况下造成社会群众的恐慌产生不利社会稳定和政府公信力的负面影响,保证群众确切了解事件发展过程和处理结果。问题解决后及时回访,了解群众反映和思想动向,及时发现新问题、新情况,做好反馈工作。

第六,反思自身原因,检查政府工作缺失,公开坦承失误与不足,争取群众信任,重塑政府良好形象和公信力。最后,做好总结并将相关处理结果向上级部门领导汇报,总结经验和教训,以免今后类似事件发生,造成不必要的影响和损失。

有一个城市原有50名残疾人用三轮车非法营运,后来越来越多的不“法”分子加入,致使城市三轮车达数千辆,严重阻塞交通,广大市民非常有意见,市政府于是作出取缔非法机动三轮的决策,但引起部分残疾营运者、下岗职工、农民工的上访。你是领导者将怎样判断,作出决策。【命题思路】

综合分析类与实际处理问题杂糅的题目。从命题上看,本题不仅涉及考察领导干部解决眼前问题的能力,而且同步考察领导干部是否具有统筹考虑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具体来讲,这道题目一方面考察领导干部能否妥善处理好的上访问题;另一方面考察领导干部是否具有全局观,能从非法营运产生的原因出发,为非法营运者提供可行的工作生活方式与途径,彻底解决其非法营运问题。【答题要点】

(1)意义阐发;(2)如何解决残疾营运者、下岗职工、农民工的上访;(3)采取相关措施,为营运者解决实际生活工作问题;(4)总结提升 【参考答案】

第一,民生问题一直是我们党和国家关注的重中之重。保障民生根本是我们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题目提到的非法营运,存在以下几大弊端。首先损害了国家利益,造成国家税费流失;其次非法营运的存在会造成交通秩序混乱,严重阻塞交通,影响城市形象和发展;再次,非法营运的存在会造成不公平的市场竞争秩序,影响行业稳定最后,非法运营车辆无法有力保障乘客的安全,侵犯乘客的合法权益。针对上述弊端,我们必须坚决取缔非法营运,这既是城市发展的应有之义,也是保障民生的重要措施。

第二,在取缔非法营运之后,面对部分残疾营运者、下岗职工、农民工的上访,必须要有一个妥善的措施进行处理,予以解决。首先,面对上访群众,我们需要秉持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做到礼貌热情接待,安抚上访者情绪。其次,让上访者推荐群众代表,与群众代表进行深度交谈,了解情况并进行沟通。为群众代表讲解国家相关的非法营运的政策,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争取充分发挥群众代表在上访者中的积极作用。再次,在了解了相关情况及掌握了具体上访动机与原因之后,针对上访者进行具体的危害讲解、政策讲解与情感说服,相信上访者一定可以了解非法营运的危害,认识到整治非法营运的必要性与重要性。最后,相信一定可以获得上访者的谅解与支持,可以平息上访事件。

第三,取缔非法营运势在必行,与此同时我们也要注意到,上访者主要是残疾营运者、下岗职工、农民工。对于这一部分群体,他们进行非法营运多半是因为存在具体的生活困难。对于这一部分群体,我们不能简单地取缔非法营运为目的。而应该具体分析他们从事非法营运的原因,从而能够从实际出发,为他们以后的发展提出可行性的方案与措施,解决他们的实际困难。真正从根本上解决非法营运问题。

他们之所以从事非法营运,一个原因可能是缺少必备的工作技能,不能在就业大潮中形成竞争力。再一个原因可能是由于现实生活所迫。例如残疾人营运者,他们身体上的残缺使其在就业中处于弱势。第三个原因可能是缺少事业启动资金,即使他们当中有些好的创业想法,但是由于缺少启动资金,也无法实现。只能铤而走险从事非法营运。

针对这种情况,我会考虑采取以下措施,争取解决这个问题。方法一,对非法营运者进行摸底普查,查清他们的个人情况,能从事哪方面的工作,需要提供哪些方面的技能培训。同时,对现阶段就业形势进行调查,与相关企事业单位进行协商,有针对性地确定可提供给营运者的岗位。由政府组织培训,推荐就业。为他们提供就业机会,尤其是针对残疾人提供可以发挥其能力的岗位。方法二,与相关政府部门协商,或者与银行协商,看是否能为缺少创业资金的群众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确保他们可以启动自己的创业项目,解决自身就业问题,进而可能解决更多人的就业问题。

作为一名政府工作人员,解决问题应该通盘考虑,有大局观、全局观,有长远目标与规划。不能“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应该从根本上解决群众的民生问题,切实为百姓做实事,为百姓谋福利。这样才是真正的为人民服务的政府,才能真正的获得群众的拥戴与爱护。某日上午9点,你将在县政府会议室参与接待省厅一厅长。上午8:30,本县某镇50多名村民突然到县政府上访,反映农民负担问题。他们声称,为此事向有关部门反映多次,一直没有得到解决,今天一定要有个说法才肯回去。县领导派你去处理这一突发事件,你如何处理?(2010-10-17河南公选面试真题)【考查要点】沟通协调能力

【答题思路】点题、表态—处理问题(沟通协调)—总结 【参考思路】

减轻农民负担是贯彻中央指示精神的重要工作之一,我们一定要切实把农民利益放在心头。

如果遇见题目中的这种情况,我会立即去往现场处理村民上访问题。第一,我会努力稳定村民的情绪,做好安抚工作。向村民说明集体围在县政府门口既不利于政府的正常办公,同时,对于事情的解决并没有什么帮助。请其派出几名代表就此事进行交涉,劝服其他人员回家,不要因上访而耽误了生产生活。

第二,热情接待几位村民代表,请其进入办公室详谈;如果最初无法劝服大多数回家,应请各位村民进入县政府的活动室或小礼堂,说明此事的来龙去脉。对于整件事要认真记录,并及时联系相关部门,询问此事未得到解决的原因,敦促其即刻解决。

第三,若村民所反映的问题一时难以解决,应与几位村民代表互留联系方式,并告知村民相关部门的办公电话。向村民承诺,一定尽快帮助解决此事,一旦解决,会在第一时间告知其结果。

第四,待上访事情结束,派车将几位村民代表送回。之后应尽快赶回去参与接待厅长事宜。如果接待工作已经结束,就参加接下来的陪同工作,了解厅长对此次接待有何指示。并向领导做简要汇报,待有空之时,将此事的详细记录与自己的处理过程汇总呈报领导。如果厅长得知此事,也应一并汇报,而不能遮遮掩掩,怕影响形象和政绩。若此事涉及相关部门人员行政不作为现象,也应客观指出,为领导正确裁决提供必要资料。

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常会在同一时间遇到几项工作,这就要求我们有足够的分析与统筹、协调能力,分清事情的轻重缓急,有条不紊地将各项工作做好,做一名群众满意的人民公仆。

【知识拓展】

1、同类型题:你在任团委副书记以前在乡镇干信访,一个老上访户因为拆迁问题老来找你,你怎么办?

(2010-10-16山东淄博桓台县公选副科领导面试真题)

2、延伸阅读:

近年来,随着农村税费改革全面推进,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进一步强化,农民负担重的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农民负担已得到明显减轻。减轻农民负担工作也由重点“治重”、“治乱”转入巩固农村税费改革成果、有效防止反弹的新阶段。但是,当前减轻农民负担工作仍然面临着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些干部产生了盲目乐观的思想,放松了对农民负担的监管;有的地方巧立名目乱收费、乱罚款以及各种集资、摊派现象有所抬头;各项支农惠农政策在不同程度上存在着不落实或落实不到位等问题;在征地和安置补偿过程中,损害农民权益的问题仍比较突出。

题目:假如你走上新的工作岗位后,发现分管处室的同志踏实敬业,但缺乏开拓创新的精神,有的工作压力大,但平时对自己要求不严,还有的工作认真,但缺乏大局观念,你将如何带好这支队伍?

【命题思路】

测试应试者领导方法,如用人、激励和授权等,能不能协调一个团队,带出一个强有力的队伍。

【考查要素】

主要测试思想素质之群众观、权力观、工作观、事业观、政绩观等。

【答题思路】

严格按照“四步曲”来思考和回答问题。四步曲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看、怎么办”。在此,我们特别提醒广大考生,别人都只强调“三步曲”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而忽视了“怎么看”的问题,而这正是你区别于别人,能表达出你的理论和政策水平的亮点和关键所在。

【参照答案】

1、(是什么)题目中所反映的这三种现象在我们干部队伍中一定程度的存在,反映了我们部分干部在工作作风、思想作作风方面存在的错误的群众观、不正确的政绩观、浮躁的工作观等问题,严重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贻误了党和人民的事业,影响了党群关系、干群关系,对我们顺利推进现代化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百害无一利,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2、(为什么)这些现象产生的根源主要有:第一,执政理念发生严重偏差,没有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价值取向;第二,党性修养严重不够是产生这种现象的思想根源;第三,干部考评体系的不科学不合理是产生这种现象的重要原因,提拔任用干部时是上面说了算,群众的话语权十分有限;第四,干部监督、问责不到位也是产生这一原因的关键因素;第五,干部作风漂浮。

3、(怎么看)胡锦涛总书记指出,求真务实,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一以贯之的科学精神,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应该具备的政治品格。我们正处在推进科学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各级领导干部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不断加强党性修养,树立正确的政绩观、群众观、工作观,发扬我党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努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4、(怎么办)解决办法:

第一、领导干部要树立正确的政绩观。要踏踏实实做事,不要急功近利。要切实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要热衷于“密切联系领导”。

第二,转变工作作风,重视调查研究,注重调研时效,要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尊重民意。强化宗旨意识,彻底改掉官僚主义的陋习。

第三,依法建立健全官员责任追究制,落实领导问责制。要加强决策监督,实行决策失误责任追究制,加大对造成重大决策失误者的惩罚力度。

第四、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价值取向,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切实把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

第五、要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加强党员干部队伍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

第六、改革和建立健全符合科学发展观的干部考评体系,让作风漂浮、不负责任、形式主义的干部提拔重用没机会、工作没舞台,创造一个注重实效、关注民生、真抓实干的工作氛围。

题目:在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进程中,提高领导干部的从政道德水平至关重要,请你结合实际谈谈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命题思路】

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党的建设状况、党员队伍素质总体上同党肩负的历史使命是适应的。同时,党内也存在不少不适应新形势新任务要求、不符合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削弱党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严重损害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严重影响党的执政地位巩固和执政使命实现,必须引起全党警醒,抓紧加以解决。

【考查要素】

这是考“官德”,主要考评应试者的思想道德素质和党性修养方面的理论水平和认识能力。

【答题思路】

依然可以按照“四步曲”来思考和回答问题,即“是什么、为什么、怎么看、怎么办”。

【参照答案】

1、(是什么)领导干部从政道德即官德,指的是各级领导干部恪守职业道德,严守官德,保持政治操守,是当政者从政德行的综合反映,是为官之魂,从政之本,用权之道。

2、(为什么)官德不正的成因有很多方面,信仰沦丧、教育不力、监督失效、强权政治、司法不公、官官相护等,都在某种程度促成或者纵容了官德不正的现象。纵观今天的部分官员,对共产主义信仰不坚定,信仰缺失;在对待权力的态度上,部分官员不是奉行权为民所用,利为民所谋,而是奉行“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大肆进行权钱交易;在生活作风和工作作风上,部分官员借口“大气候不好”,为自己的不当行为开脱;在形象问题上,部分干部形式主义严重,拜金主义和霸权思想让他们时刻不忘作威作福。所有这些原因,在思想上、作风上都导致官德的腐败。这种腐败和单纯的经济腐败相比,具有更大的危害,它不仅导致国家和民众的经济利益受损,而且会从组织上、声誉上败坏整个干部队伍的形象,并可能由此衍生更多的不良现象。

3、(怎么看)“官德正则民风淳,官德毁则民风降”。古人说:“治国之要在治吏。”官风决定民风,“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领导干部作为公众人物,他们的道德水平,自然地成为群众的楷模和标杆。领导干部自身的道德修养,对民众有巨大的示范作用;领导干部的道德风貌,直接影响和带动着整个社会的道德风尚。只有形成一个以干部队伍为依托的道德示范群体,整个社会的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才能得以真正的提高。

4、(怎么办)解决官德不正的问题,有人认为要靠教育,我们认为这的确不可或缺,但从现在的情况来看,光靠教育也许还不足以解决问题。更重要的,应该是在加强监督方面做更有成效的工作。这种监督也包括很多方面。

首先是组织监督,纪检、监察部门要以防微杜渐的态度,认真观察干部的言行举止,从细节入手,注意防止干部思想作风的腐化。

其次是人民监督,事实证明,干部的生活作风、工作作风,人民群众所闻最多,所掌握情况最准,要在如何吸收民众对干部的评价意见特别是批评意见方面多做工作。

再次是司法监督,对干部的不当行为,不管小事大事,司法部门都可以依法监督。从某种意义上讲,当前的官德不正问题,已经成为吏治腐败的一个重要特征。官德问题,涉及到执政党的生死存亡问题,也涉及到民众的福祉和安全问题,务必引起高度重视。

最后是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守住官德,净化社交圈。

注意:答对策性面试题时还可以按照这样的思路:

1、当前怎么办、长远怎么办、根本上怎么办?

2、政府怎么办、部门怎么办、自身怎么办?

3、体制机制怎么办、法律政策怎么办?

1.某同事在一项工作的关键环节帮了你,并到处宣扬,在工作中还经常对你指指点点,以致同事和领导对你的工作能力产生怀疑,你怎么办?(2011.6.11上午)【答题要点】

同事在我工作的关键环节帮助了我,我应该对这位同事表示感激。同事之间相互帮助和相互学习有助于营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和融洽的同事关系。

对于他的宣扬和对我工作中的指指点点,我也会虚心接受,听取意见,择其善者而从之,以改进我的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

对于同事和领导对我的工作能力产生怀疑这是问题,这只是暂时的。因为,我肯定在自己的岗位上自己的能力特长,做好每一项本职工作,相信领导和同事会改变对我的看法和态度的。无论在什么情况下,保持和谐的人际关系是首要的。能够虚心接受同事和领导的批评指正也是促进自己能力的提高成长。所以保持谦虚低调的态度是一个人基本素质的体现,也是成长的前提条件。

2.现在城市热衷于改名,将城市名字改为本地的名胜古迹或者名牌产品的名字,比如贵州省贵阳市想要改名为茅台市,你怎么看这个问题。(2011.6.11下午)【答题要点】

对于各个城市热衷于改名字这一现象,我们理该理性对待。城市改名尤其积极的方面但是也有负面作用。

其积极方面:1.城市改名字有助于提高城市知名度。比如贵州改名茅台,茅台在中国的知名度比贵州还要高。2.城市改名也有助于推动当地经济发展和文化发展,尤其是旅游经济和名牌商品经济。

但是盲目跟风地改名,也有不利的方面:比如1.地名具有社会公共历史文化产品属性,蕴含了丰富的历史文化信息,一旦更改,历史事件、典故、文化就有可能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被淹没。2.城市改名难以更改人们已经习惯的现有名字,最后新名字不被认可又不得不改回来。形成反复改名的不良现象。3.城市更名动辄花费几百万,包括城市各个单位各个行业以及这种证件的更名活动,在一起程度上会劳民伤财。

对于城市更名热,我们应该理性看待,能够起到经济文化发展传承的,经过多方考证和认可的新名字是可以接受城市改名的。随意的跟风改名我们是坚决不赞成的。

3、你到一个乡镇挂职乡长助理,乡里准备办一个蔬菜大棚成果展,为期三天,请乡里各单位及其他乡里人员参加,领导委派你组织,你怎么进行。(2011.6.12上午)【答题要点】

首先我会向领导和同事进行了解,了解这个蔬菜大棚展的基本情况。向领导同事了解完基本的情况之后,我会做一个实际的调查,实地了解蔬菜大棚的成果,并且拜访种植大棚蔬菜的专家和农民。了解大棚蔬菜的特点和优点,选出这次优种的大棚蔬菜品种,邀请蔬菜种植专家参与此次活动,制作农产品的解说和文字宣传工作。

确定成果展开展日期,向群众公布宣传。同时发出邀请函,邀请乡里各级单位参观。根据实际情况和领导的指示向群众发放参观入场券。并确定每天参观的人数,避免过于拥挤。向领导申请人手做现场的引导员,秩序维护员,以及机动人员。分成小组,着手准备工作。落实场地设施的配备、产品的上架等。成果展开展第一天接待重要来宾的参观,第二天接待乡里各个单位的参观。第三天接待群众的参观。三天的时间里,做好每个群体的解说宣传工作,以促进成果展能起到应有的实质效果。

结束后,做好善后工作。向领导提交工作汇报。

4.你所在单位另一个部门招考人员,你自己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也能施展你的能力。但你是本部门的业务骨干,正在承担一项很重要的项目,领导和同事极力挽留你,但你还是报考了另一部门,但没有晋级,领导和同事都冷落你。你怎么办?(2011.6.12下午)【答题要点】

关键词:机会、重要项目、挽留、冷落 表态:自己不会做错误的选择。在我承担一项很重要的工作期间,无论机会对我多重要,我都不会因为个人利益而选择背叛团队。这种选择是不负责任的表现,是缺失团队意识的表现。

具体处理:面对错误,承认错误,勇敢地担当,重新赢得领导和同事的谅解,并努力做好本职工作,脚踏实地,不再好高骛远。

人生的选择很重要,选择不仅影响个人发展,也会影响一个团队整体工作,所以,在选择面前必须谨慎,不能仅考虑个人,更要考虑团队。如果由于一时冲动而做出了不当的选择,我必须为此承担不良后果。并通过自己的积极努力,重新赢得领导和同事的谅解,脚踏实地,在领导的带领下,在这个团队中,施展自己的能力,发挥自己的作用,为这个团队的荣誉而努力工作。

首先,我会主动找领导,对于自己不负责任的选择,承认自己的错误,并希望领导能够让自己继续完成自己承担的项目,给我一次机会,让我在跌倒的地方爬起来,通过自己的努力挽回失去的同事、领导的信任和感情。

其次,作为业务骨干,应该谦虚谨慎,既要给新同事做出榜样,又要跟老同事不断学习。积极主动地将自己承担的项目完成好,积极跟同事配合、交流,要让同事们感受到自己的真诚和努力,得到他们的谅解。

最后,此事给自己带来很大的启示和教育,作为年轻人,要有准确的定位,要懂得珍惜,珍惜团队给自己的荣誉、信任,要对自己负责,要对自己的团队负责,做一个真正负责任的人。

第五篇:关于中小学生素质教育问题的思索

关于中小学生素质教育问题的思索

内容摘要

论述了应试教育与素质教育的关系、利弊,强调教育工作者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观,要转变教育观念,改变教育上的形式主义;树立素质教育观:树立全面的质量观;树立多元的人才观;树立立体的教学观;树立正确的学生观。从双基观向智能观转变;从智能观向素质观转变;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培养有创新能力的人才,是向历史挑战也是向未来挑战。

关键词

应试教育

素质教育

转变观念

培养人才

在中国,目前存在一种特殊的现象:很多的学生成绩很好,但没有动手能力,缺乏实践的能力,更缺乏创新精神和能力,有甚者连生活都不能自理。原因就在于没有良好的素质教育,只重视书本知识的教育,完全的本本主义,特别是在小学,小学生的压力尤其大。

可以看到我国的小学生所获得的知识量往往超过一般发达国家的小学生,但这却是通过牺牲小学生的身心健康换取的,这样的教育往往使得不少小学生对求知产生了抵触的心理。

可以知道,就现实生活中,我国中小学生都处于一种应试教育的模式下。产生应试教育的现实基础是小生产与教育的片面性,学校与科举的传统影响,家庭的价值取向教育机会不平等,择业与竞争,某些政府行为,缺乏科学的评价学校办学质量的标准和方法。应试教育使学生单一发展,严重违背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智育目标狭隘化;重人力素质轻人文素质;阻碍教育方法的改革;浪费教育资源;阻碍个性发展,扼杀创造力负担过重,严重影响青少年身心发展;加重教师负担,加剧教师队伍的不合理竞争,影响教师队伍的稳定;师生关系紧张,强化考试弊端。但是并不是说两者是完全对立的,素质教育不排除考试制度和必要的选拔;应试教育也能提高人的知识水平和某些方面的素质;各自与具体的社会政治经济相适应,统一于政治经济的具体要求之中;没有应试教育的长期发展,就无所谓素质教育;素质教育取代应试教育是历史的必然;相互贯通、相互渗透;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主要思想障碍是影响升学论、立杆见影论、条件不足论、改革无用论、改革求全论。那么克服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主要思想障碍的策略有逐步改善办学的外部环境;尽快帮助薄弱学校改善办学条件;教育者的素质亟待提高;教育者要树立科学的教育观;科研要先行。

接下来我们需要了解何为素质教育?我们可以知道素质从广义上而言,是人在从事活动前所具有的较为稳定的、内在的、基本的品质,包括生理素质、心理素质、身体素质、文化科学素质、思想道德素质等。素质教育基本有五种模式,即政治品德素质、文化知识素质、身体素质、审美素质、劳技素质。其基本的内容包括思想品德素质教育;科学文化素质教育;身体素质教育;心理素质教育;审美素质教育;技能素质教育;社会交往素质教育;其实质就是一个社会问题,是主体教育观的体现科学化、理论化过程中的概念,是全面发展的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分野在于教育价值观的对立素质教育的意义;实施素质教育是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培养全面发展的跨世纪人才的需要,素质教育是构件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素质教育是向历史挑战也是向未来的挑战。对于小学生的素质教育,应全面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和社会的长远发展需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注重培养他们的基础知识、基本能力和正确态度。素质教育要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生活、学会健体、学会审美,为培养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奠定基础。从这点上就可以看到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不同,两者是对立的,其教育的性质与目的不同;教育的作用不同;课程体系不同;教学方法不同;教育教学的动力不同;评价标准不同;教育的结果不同;人际关系不同。

素质教育的理论基础主要有五点:

1、哲学基础,马克思主义的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2、邓小平“三个面向理论:1983年: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面向现代化:主要解决教育与现代化的关系。面向世界:主要解决教育与对外开放的关系。面向未来:主要解决教育与21世纪的关系,更涉及到培养接班人和建设者的问题

3、现代系统理论,整体原理。

4、心理学基础:罗杰斯的潜能说;马斯洛的自我实现说;弗拉维尔的元认知;维果斯基最近发展区理论;赞可夫的教学与发展的教育实验;巴班斯基关于儿童学习可能性的最优化实验;情商理论。

5、教育现代化理论。

素质教育观念转变:从教育的全民性到教育的个性化;教育要求的全面化(从片面的教育到完善的教育);传统教育观念必须更新;从注重学生的外在变化向注重学生的内在变化;从强调学习的结果转向强调学习的过程;从单纯的教师的方法向转向师生共同活动的方法;从封闭的教学组织形式向开放的教学组织形式转化;转变教育观念才能改变教育上的形式主义;树立教育素质观;树立全面的质量观;树立多元的人才观;树立立体的教学观;树立正确的学生观。

小学教师要树立素质教育观:从双基观向智能观转变;从智能观向素质观转变;新的学生观:

1、人的潜能是无限的;

2、人的潜能基本上是无限的;

3、人的潜能是通过磨炼来变为现实的;

4、人的潜能的差异主要来自后天;

5、教育方法的变革是人的能力得到发展的必要条件。

教学技能:计划技能、阐述技能,导入技能、提问技能、讲解技能、引导技能、举例技能、板书技能、把握技能、节奏技能、表达技能、讨论技能、讨论技能、演示技能、练习技能、反馈技能、对比技能、评价技能、总结技能。

人际技能:了解技能、管理技能、期望技能、说服技能、表扬技能、说服技能、关系技能、沟通技能、示范技能、暗示技能、控制技能、感化技能、惩罚技能、家访技能。

发展技能:积累技能、自我完善技能、钻研技能、自我控制技能、改进更新技能、自我陶冶技能。

提高教师素质的途径:

1、影响教师素质提高的因素

教师原有学历和专业训练情况对教师素质提高有较大的影响;学校的设备与经济状况也直接影响教师水平的提高;教师生活条件也影响自身素质的提高;教师必须全面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教育能力。

2、师范教育改革是提高教师素质的根本途径

摆正师范教育的地位;坚持面向基层、面向农村办学;理顺师范教育的管理体制;端正思想,更新观念。

3、其他途径:强化在职进修;提高教师待遇;优化学校管理;课堂改革:素质教育的主渠道;素质教育的最大潜力在课堂;课堂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策略:教学目标的确定;教学内容的组织:

1、综合贯通,促进教材知识的横向联系;

2、教学内容的呈现出的知识结构与学生心理结构统一;交往形式的优化;教学形式的选择;教学评价的完善。

综上所述,可以看到两种教学模式,谁优谁劣可比而知。第一教学:最旧式的、教师为中心的、灌输教科书知识的教学。三大要素:教师、学生、教材扭曲:过深或过浅,造成教学的强制性或松散性;教师扭曲:良莠不齐,造成教学实践混乱;学生扭曲:能力有高有低,造成教学充实、生动或阻滞或崩溃。特征:教师吃透教材,教师使学生掌握自己所授的教学内容,学生掌握的方法是教师阐述教材、学生听讲、学生死记硬背,通过测验评定记忆的结果,根据考分评定学生的优劣。问题:忽视儿童学习主动性,把知识学习作为唯一的目的,认为教师的讲授是最佳的方法。结果:削弱了人格培养,专注于形成应试学力,忽视发展性学力,成功与否都影响学生未来的发展。第二教学:在第一教学之上加以修正。面向学生,重视学生,着力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学习活动。针对不同学科探讨合理的教学方法,以次为依据展开教学。特征:教师钻研教材、设定教学目标,设定达成教学目标的步骤,讲究诱发学生展开学习活动的步骤方法,设想学生对各个教学步骤会有何种反应,探讨相应的对策,从引发学生学习活动的角度开展教学。可想而知,第二种形式远远优于第一种形式。

故当代教育应注重素质教育,综合提高学生的素质教养,尤其是农村教育问题。主要有以下几点做法:老师应该发挥一切能力,尽力在学校制造一个榜样世界;不要试图引导孩子理解许多大道理,记忆对他们的帮助可能更大;从时时刻刻的小事入手也是诀窍之一。

下载论述当代中国科学素质教育的问题[范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论述当代中国科学素质教育的问题[范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十七大报告对教育问题的论述(精选5篇)

    十七大精神学习体会 十七大结束后,我们及时组织了省直单位的专家学者进行十七大精神的学习交流座谈会,其中有很多高校的专家学者就十惯于七大中提出的教育问题谈了自己的看法,......

    谈幼儿科学启蒙教育问题

    来源:硕士论文网http:/// 摘要:当前我国幼儿科学启蒙教育总体形势令人鼓舞,然而,基于经费投足、师资缺乏、家长重视不够、幼小科学教育脱节等原因,造成了幼儿科学教育理念落后、......

    科学发展观论述五篇范文

    科学发展观论述 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长期以来,以毛泽东同志、邓小平同志、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带......

    论述科学发展观5篇

    论述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就是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问题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的素质教育】【关键词】素质教育 教学素质教育 随着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如何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已成了广大教育努力的方向和研究的课题。在新世纪伊始......

    科学素质纲要(定稿)

    《科学素质纲要》提出,要大力宣传普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安全生产、应急避险、健康生活、循环经济等观念和知识,倡导建立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形成科学、文明、健康的......

    科学素质教育计划

    小学科学素质教育计划为贯彻落实《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要求,结合我校实际情况,制定以下实施方案。 一、 工作目标 1、提高认识,转变观念,让全体教师以积极的态度参与科......

    科学素质行动计划2012

    西乡县第五中学 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2012年工作计划 为全面落实《西乡县贯彻实施方案》(西政发[2007]93号)和《西乡县全民科学素质行动2012年工作要点》(西全科组办发[201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