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刘延东:在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成立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成立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2011年9月28日)
刘延东
同志们:
在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成立30周年之际,来自全国各地从事教育国际交流的新老同志聚集一堂,认真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七一”讲话精神,回顾总结我国民间教育国际交流的发展历程,深入分析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进一步明确今后努力方向,对于开创民间教育国际交流新局面具有重要意义。刚才我们观看了民间教育国际交流展览,又听了几位同志的发言,抚今追昔,展望未来,深为我国民间教育国际交流所取得的成绩感到高兴和鼓舞,对这项事业的光明前景充满信心。
我国教育国际交流发端于建国之初,蓬勃发展于改革开放之后。作为党的教育事业和外交外事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国际交流始终得到以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的亲切关怀和高度重视。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伴随着教育国际交流的不断发展壮大,我国民间教育国际交流立足国内、面向世界,按照“官民并举”的要求,牢牢把握国家教育和外交大政方针,充分发挥稳定性、灵活性和广泛性优势,积极服务教育改革发展、服务现代化建设、服务国家外交整体战略,经历了从小到大、从面向少数国家和地区到遍布全世界、从主要涉及高等教育到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不平凡历程,实现了快速发展,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民间教育国际交流合作道路。
30年前,随着教育国际交流的发展和改革开放的新形势需要,迫切要求创新教育国际交流合作的组织形式。1981年7月,在周培源、季羡林等一批专家学者的倡议下,教育部、外交部联合向国务院建议设立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得到了万里、姬鹏飞、方毅等老一辈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大力支持。自此,我国民间的、半官方的教育国际交流有了专门组织,开辟了教育对外开放的崭新渠道,在教育对外交流合作中具有里程碑意义。交流协会作为一个重要平台,在组织、协调和引领我国民间教育国际交流方面发挥了桥梁和纽带作用,有力地推动我国民间教育对外交往进入蓬勃发展的新阶段。
30年来,民间教育国际交流配合政府外交,在承担国家重大外事任务中发挥了独特作用。积极参与国家年、语言年、交流年等活动,并在国际舞台上,以民间立场代表教育界发出中国的声音,提高我国的国际话语权。与官方外交彼此呼应、良性互动,丰富了双边多边关系内涵,成为政府外交的有益补充和人文交流的活跃力量,为改善国家关系、增进彼此互信营造良好氛围,巩固和夯实了中外友好的民意基础。
30年来,民间教育国际交流规模不断扩大,初步形成了主体多元、覆盖广泛的网络体系。我国与1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数千个教育组织建立了交流合作关系,在全国31个省区市建立了地方教育国际交流协会。30年来我国出国留学人员达190万人,其中多数通过民间渠道自费留学。我们形成了遍布各大洲、涉及政经文体、涵盖各级各类教育的交流格局,民间教育机构参与国际交流的人数和层次前所未有,参与教育国际事务的能力大幅提升。
30年来,民间教育国际交流内容日益丰富,开展了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交流合作。师生往来、学术交流日趋频繁,合作办学逐步拓展,合作形式更加多样。各级各类教育都探索了许多好做法,在高等教育领域加强了联合培养人才、科研协同攻关、学位互授联授等深度合作。在职业教育领域搭建了与美、德、英、澳等国的双边多边对话平台。在基础教育领域开展了校际交流、文体竞赛、夏令营等丰富活动。民间教育交流还为中西部、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学校创造了更多了解世界的机会,使教育开放成果惠及亿万家庭。
30年来,民间教育国际交流注重品牌引领,国内外影响力不断提升。在广泛开展对外交往的同时,围绕创新人才培养、语言文化传播、教育国际援助等重点,强化内涵发展和质量提升。孔子学院、大学校长论坛等成为知名品牌,在国内外产生良好反响。交流协会在我国教育界第一个获得“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特别咨商地位”,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等建立了密切合作关系;成功举办11届“中国国际教育年会”,举办10届境外“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展”,实施教育领导者能力建设、大学生联合培养、师生教育文化交流等项目,赢得了广泛赞誉。
30年来,民间教育国际交流不断壮大,硕果累累,已成为中国教育连接世界教育的重要渠道,成为增进中外了解、互信和友谊的重要途径,成为展现当代中国良好形象的重要舞台,为提高我国教育现代化水平作出了重要贡献,为增强中国软实力、扩大中华文化影响力发挥了独特作用。
民间教育国际交流的深入发展,交流协会各项事业的长足进步,是中央高度重视的结果,是教育外事战线奋力拼搏的结果,也是全社会共同努力参与的结果。邓小平、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亲自出席重大活动,给予亲切关怀和有力指导。各有关部门从各自职责出发,在政策、经费等方面予以大力支持。广大民间教育国际交流工作者肩负使命、不懈探索、锐意创新,奉献了智慧和心血,作出了重要贡献。此时此刻,我们更加怀念周培源、季羡林、张维、黄辛白等为协会的成立和发展付出心血的著名学者和老同志,借此机会,我向在座各位,并通过你们向所有从事和参与民间教育国际交流的同志们表示崇高的敬意!向关心和支持我国教育对外开放事业的各部门、各地方和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
当前,我国已经站在从大国向现代化强国迈进的历史新起点上。国内外形势正在发生前所未有的深刻复杂变化,对加强民间教育国际交流提出了新的要求。
从世界范围看,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的关键时期,营造于我有利的外部环境迫切要求深化各领域民间友好交往。在全球化时代,各个国家都需要在交流合作中迎接人类共同面临的挑战和问题,不同文明也需要在交流对话中不断增进理解、取长补短,实现共同发展。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我国日益走到讨论和处理重大国际问题的前台。一些国家一方面期待与我更紧密合作,另一方面对中国的发展也存有疑虑和误解。这迫切要求我们在发挥政府外交主导作用的同时,以民间外交增信释疑,让国际社会更加认同我坚持和平发展、建设和谐世界的理念,争取有利于现代化建设的良好国际环境。
从国内形势看,我们正处于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阶段,提升创新能力和人力资源水平迫切要求民间教育国际交流发挥独特作用。我国经济已经保持了
30多年年均近10%的高速增长,但仍然存在着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一批产业在全球分工中处于中低端地位,资源能源瓶颈约束日益严峻,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要实现创新驱动、内生增长,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必须瞄准国际前沿,培养和会聚高端人才,在高起点上提升创新能力。民间教育国际交流覆盖广、途径多、机制活,为学习借鉴世界先进成果开辟了更大空间,能够博采众长,为我所用,更好地服务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战略任务。
从社会需求看,人民群众对接受公平、优质和多样的教育需求更加强烈,丰富群众的教育选择迫切要求广泛开展民间教育国际交流。教育是国计,也是民生。当今社会,随着经济社会不断发展、民主法制不断完善、群众生活不断丰富,教育在改变个人命运、创造幸福生活中的价值和作用更加凸显,成为寄托亿万群众期盼的重大民生课题。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日益成为政府最重要的公共服务职责之一。民间教育国际交流植根于人民,也应造福于社会,在国家扩大对外开放的形势下,民间教育国际交流更有条件、更有责任调动社会力量,拓宽教育渠道,丰富群众的教育选择,为保障和改善民生作出贡献。
从教育现状看,我国正在从教育大国向教育强国迈进,提升教育的现代化水平迫切要求拓展民间教育国际交流的广度深度。我们已经建成了世界最大规模的教育体系,但教育事业的发展还不适应现代化建设的要求,教育理念相对落后,教育内容和方法比较陈旧,创新型人才培养能力不足,教育体制机制不活。要建设教育强国,必须立足国情,以宽广的视野和胸怀学习借鉴先进经验,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民间交流是教育开放中极具活力的组成部分,我们要抓住教育资源跨国配置活跃、教育要素流动加快的有利时机,更加积极主动地“请进来”、“走出去”,加快提升我国教育的整体水平和国际竞争力。
当前,我国民间教育国际交流工作面临着诸多良好机遇和有利条件,突出体现在:一是和平发展合作依然是时代潮流,各国都更加重视通过民间交流促进国家间友好与合作,民间教育国际交流的外部环境更加有利。二是中央明确我们将始终不渝走和平发展道路,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为民间教育国际交流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广阔舞台。三是我国综合国力显著提升,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民间教育国际交流的基础更加坚实、保障更加有力。四是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成为国家战略,日益深入人心,科技规划纲要、人才规划纲要、教育规划纲要为扩大教育开放谋划了蓝图。国际国内形势的发展变化,赋予了民间教育国际交流在国家发展大格局和外交大战略中更加重要的使命,其意义远远超过教育交流本身。民间教育国际交流在推动教育改革发展中大有可为,在深化人文交流中大有可为,在服务国家外交大局中大有可为,在促进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中大有可为。
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我国民间教育国际交流还不完全适应教育事业和外交事业的蓬勃发展,还没有很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文化需求。民间教育国际交流战略地位有待进一步提升,资源有待进一步整合,服务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自身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采取切实措施加以解决。
同志们,今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胡锦涛总书记在庆祝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站在历史和全局的高度,阐述了在新的起点上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的大政方针。总书记强调,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我们将坚定不移地实行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加强同世界各国的互利合作,这对新时期教育对外
开放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指导意义,对加强教育国际交流合作也提出了更高要求。我们要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要求上来,全力推动民间教育国际交流迈上新台阶。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民间教育国际交流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主题主线,以服务大局为宗旨,以促进教育改革发展为落脚点,以民间性为特色,以人文交流为依托,以品牌建设为引领,注重统筹谋划,注重内涵发展,注重能力建设,不断开拓创新,把我国民间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第一,坚持服务大局,贯彻党和国家外交外事大政方针。教育国际交流事关党和国家工作大局,政治性、政策性都很强,要自觉把民间教育国际交流工作纳入国家大外交、大外宣和外贸外援的格局,找准定位,明确职责,前瞻谋划。要适应形势,创新思路,拓展功能,优化布局。要积极宣传介绍中国基本国情、发展理念和内外政策,配合做好外国媒体、智库、教育文化等各界人士的工作,拉近彼此距离,培养友好感情。要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国家形象,增强政治敏感性和鉴别力,正确处理立足国情与面向世界、对外开放与抵御渗透的关系,在任何时候都做到无愧于国家、无愧于人民。
第二,突出民间特色,拓展人文交流的深度和广度。国之交在于民相亲。人文交流是人与人、心与心的交流,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广泛性和持久性,是国家关系发展极为重要的桥梁和纽带。近年来,国家把人文交流提升到战略层面,这是外交工作的一个创举。教育交流合作是人文交流的一个亮点,要发挥其形象亲和、易于接受、符合国际惯例的优势,探索通过活动基地、专项基金等形式,深化中外师生交流,让外国民众特别是青年一代了解一个发展的中国、开放的中国、文明的中国,使中外友好的大树深深扎根、枝繁叶茂。
第三,扩大开放共享,促进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坚持外事工作为内事工作服务,是民间教育国际交流必须始终遵循的基本原则。目前,我国教育的理念、人才培养模式等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民间教育国际交流可以发挥穿针引线、外引内联的作用,充分利用各种平台和渠道,推动世界先进教育理念、成功经验与我国教育改革发展实践更好地结合,促进中外教育优势互补,提升我国的教育现代化水平。要发挥民间“智库”功能,密切跟踪世界教育发展趋势,为制定教育发展战略和政策提供智力支持。要向深度合作拓展,围绕国家教育重大项目和改革试点,办好一批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机构,建设一批跨国科研平台,引进一批海外高层次人才,增强我国教育竞争力和科技创新能力。要以更加主动的姿态,在国际议题设置和规则制定,修订地区学位文凭互认公约,学分转换、多边、双边跨境教育市场准入、质量监控和学历认证等标准制定中,积极争取话语权和参与决策权,增强中国教育的国际影响力。
第四,创新工作模式,增强民间教育国际交流的活力。多年来,民间教育国际交流在实践中探索出很多行之有效、富有特色的好思路好办法,许多教育开放的举措都来自民间的创造。要着眼全方位对外开放的新需求,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勇于突破思维定式和不合时宜的条条框框,健全体制机制,创新开放合作模式,提升交流合作的层次、质量和水平。要更好地整合和开发社会资源,培育整体优势,打造一批国际知名、特色鲜明、影响广泛的标志性品牌项目。要按照中央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要求,完善竞争机制,抓好规范管理,重点扶持服务质量高、社会信誉好、具备资质的民间教育国际交流组织和项目,形成有序、开放、充满活力的民间教育交流体系。
民间教育国际交流是教育工作、人才工作和中外民间交流的重要结合点。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要高度重视,加强统筹协调,研究解决有关问题,在经费投入、项目安排、政策保障等方面给予有力支持,创造更好条件。
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已经走过了30年不平凡的历程。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交流协会作为教育界开展民间对外教育交流的全国性机构,要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打造交流学习和互动协作的平台,真正成为广大民间教育国际交流工作者之家。要继续配合政府做好重大双边和多边教育合作与人文交流项目,推动多层次、宽领域的实质性教育交流,探索建设与国际标准衔接、具有中国特色的跨境教育质量保障体系,稳步推进行业自律的中外合作办学质量认证。要按照议大事、懂全局、管本行的要求,建设一支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组织纪律严、经得起考验的工作队伍。希望交流协会以成立30周年为契机,继续发扬优良传统,加快改革发展步伐,不断提升工作水平和国际影响力,为祖国和人民再立新功!
同志们,我们置身于一个伟大的时代,中华民族正在实现伟大复兴的征程上奋勇前进。教育改革发展迎来了难得的战略机遇期,民间教育国际交流使命光荣、天地广阔、任重道远。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开拓创新,扎实工作,谱写民间教育国际交流合作新篇章,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第二篇:在公司工会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公司工会成立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尊敬的________主席、各位领导、同志们:
大家下午好!
在这秋高气爽、万物丰收的美好季节里,我们欢聚在这里,以简朴而热烈的方式,庆祝公司工会成立30周年。首先,我代表公司工会,向出席今天座谈会的各级领导、老领导、老同志以及工会干部、劳动模范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
1982年10月26日,随着……胜利召开,标志着……工会组织正式成立,也标志着xx工会组织实现了政治上、组织上的团结统一。从此,开启了xx工会工作的新篇章,走上了新的征程。
30年来,我们在公司党委和上级工会的正确领导下,在行政的大力支持和关心下,紧贴时代脉搏,紧跟公司发展步伐,激昂奋进,砥砺前行,团结和动员广大职工积极投身xx创业创新的伟大实践,用辛勤的汗水为推动港口跨越式发展的作出了积极贡献。在港口建设初期,公司工会动员组织广大职工积极响应党委的号召,发奋图强,艰苦创业,为改变港口落后面貌、实现跨越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进入新世纪以来,公司工会认真贯彻落实公司和公司党委的决策部署,团结动员广大职工全力以赴投身“二次创业”,发扬了顾全大局、无私奉献的崇高精神,展现了工人阶级伟大的时代品格和无穷的创造力量,为公司实现从“大港”向“强港”迈进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公司推进“强港工程”重要时期,公司工会紧紧围绕“国际强港”战略目标,团结带领广大职工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高度的主人翁精神,积极投身“五大创新”、深入实施“五大战略”、加快建设“五大体系”、积极打造“五型港口”和争创“五个一流”,顽强拼搏,奋力而为,唱响了一曲与公司发展同呼吸,共命运的壮丽凯歌。
30年来,伴随着公司跨越式发展,xx工会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基层工会组织由1982年的11家发展到今天的29家,公司所属的基层单位区域已从宁波大市范围扩张到江苏、嘉兴、舟山等地,工会会员由1982年的4000余名发展到今天的12000余名,工会小组由1982年的不足300个发展到今天的近900个。同时,公司工会各项工作也 推陈出新,频结硕果,职工之家建设、企业民主管理、职工创业创新、职工技协和职工文体活动等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工作在服务企业发展、服务职工群众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得到了公司党政和上级工会的充分肯定。特别是近年来,公司工会工作不断争先创优,主动实践主题活动,打造了一批具有影响力的工作品牌,取得了较好成绩。自1995年以来连续17年来保持全国模范职工之家称号,连续两次荣获全国交通建设系统先进工会称号,连续多年在省市工会工作考核中获得一等奖,2010年被评为全国劳动争议调解示范单位。
历史证明,公司工会的30年,是团结动员职工群众为实现港口跨越发展而努力奋斗的30年,是代表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全心全意为职工群众服务的30年,是充分发挥党联系职工群众桥梁纽带作用的30年,也是工会工作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30年。回顾30年来的历程,我们深深体会到:必须始终坚持党对工会领导,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指导工会工作;必须始终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发展大局,在创新发展中充分发挥工人阶级主力军作用;必须始终坚持突出维权职责,真诚服务职工,努力推动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解决;必须始终坚持狠抓组织建设,扩大覆盖范围,着力增强党的群众基础;必须始终坚持改革创新,提高自身素质,积极探索具有xx特色的工会工作发展道路。
回顾过去,我们深刻地认识到,xx工会30年的发展成就,离不开公司党委和上级工会的正确领导,离不开公司行政的关心支持,离不开新老工会工作者和公司广大职工的团结一致、奋力拼搏。在这里,我代表公司工会向长期关心、重视、支持公司工会工作的省直属企业工会和市总工会及公司党政领导表示衷心的感谢!向劳动模范、先进个人,并通过你们向为公司发展无私奉献、奋力拼搏的广大职工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曾经工作在工会岗位上的老领导、老同志和公司工会干部、工会积极分子表示诚挚的谢意!
今后一个时期,是公司各级工会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的重要时期,也是团结带领广大职工为实现公司“强港工程”宏伟目标的关键时期。我们要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中国工会十五大、省总工会十三大以及市总工会十四大精神为契机,按照公司和公司党委部 署的各项工作,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更加开放的思想观念、更加执着的奋斗精神、更加扎实的工作作风,团结带领广大职工,立足新起点,再创新业绩,开创新局面。在这里,我简要地谈三点想法:
第一,要紧紧围绕“奋力拼搏拓市场、转型升级竞一流”主题,充分发挥工人阶级的主力军作用。要针对当前港口发展面临的新形势和新挑战,团结引导广大职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公司的决策部署上来,深入实施职工创业创新工程,广泛开展创建“工人先锋号”、“奋力拼搏拓市场、转型升级竞一流”等主题竞赛活动,大力开展技术革新、技术开发、创造发明,进一步激发职工群众的创新动力和创造活力,把实现公司发展目标转变成为广大职工群众的自觉行动。要深入实施职工素质建设工程,扎实推进“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做知识型职工”活动和“职工书屋”建设,不断提高职工思想文化素质;要大力弘扬工人阶级伟大品格和新时期劳模精神,进一步营造劳动光荣、知识崇高、人才宝贵、创造伟大的浓厚氛围,用劳模精神影响和带动广大职工为“建强港、促转型、创一流”建功立业。
第二,要紧紧围绕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全力构建和谐企业。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职代会、企务公开、集体合同、工资集体协商等制度,依法维护职工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和监督权。要把开展困难帮扶、维护职工队伍稳定、促进企业和谐作为大事来抓,定期收集职工思想动态,努力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稳定。要积极争取、正确运用好党政赋予的资源和手段,努力做实做好党政所需、职工所盼、工会所能的事情,深入实施“送温暖”工程,进一步解决职工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实际问题;要扎实推进职工文化和企业文化建设,组织形式多样的职工文化体育活动,坚持开展“送文艺、送健康、送书籍”活动,进一步丰富职工精神文化生活。
第三,要紧紧围绕增强科学发展能力,进一步提升工会的整体水平。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工会工作全局,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工会工作的各个领域,积极探索工会理论创新、机制创新和工作创新。加强工会组建和职工入会,扎实推进“职工之家”建设,不断增强工会组织活力。加强工会干部队伍建设,努力使工会干部成为组织动员职工的能手、协调劳动关系的专家、关心服务职工的模范。自觉接受党的领导,积极争取各部门支持配合,努力构建“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工会运作、各方配合”的工会工作新格局,形成推动公司工会创新发展的强大合力。
各位领导、同志们,30年在人类历史上是短暂一瞬间,对于公司工会来说,我们的30年是伴随港口发展,成长的30年。我们坚信,有公司党委和上级工会的正确领导,有行政的大力支持,在基层工会组织和广大工会干部的共同努力下,公司工会的发展道路必将越走越宽广,让我们一起携手续写工会工作更加美丽的篇章,为加快公司发展再立新功!
最后,再一次向出席座谈会的各位领导、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第三篇:在中国印刷技术协会成立三十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各位来宾,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在这里召开中国印刷技术协会三十年座谈会,回顾总结中国印协30年来所走过的风雨历程和取得的办会经验,共商新形势下发挥协会工作优势、推动产业发展大计,是很有意义的。对于中国印协成立30周年,新闻出版总署柳斌杰署长等领导同志题词勉励,对协会工作提出了殷切期望。今天,新闻出版总署主管部门负责同志在百忙之中赶到上海亲临会议,充分体现了新闻出版总署对中国印刷技术协会的深切关怀,表达了党和政府对我国印刷产业发展的高度重视。在此,我谨代表中国印刷技术协会向出席今天座谈会的各位领导和中外来宾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向在全国印刷战线上辛勤劳动的广大印协会员,向默默奉献的历届印协工作人员,致以亲切的问候和崇高的敬意!向长期以来关心和支持协会工作的有关领导机关、海内外印刷及相关社团、机构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作为新中国印刷及相关行业社会组织中成立最早的、为发展印刷业而组建的社会团体,中国印刷技术协会诞生在解放思想、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是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的第一批成立的64个全国性学(协)会之一。协会成立至今,已交替选举了六届领导班子,在这个值得纪念的日子里,我们深切地缅怀已经离开我们的王益、王选、史育才、周永生、陈平舟、王志高等老领导、老前辈,也十分感谢健在的王仿子、万启盈、冯黎云等老一辈印协领导,他们为新中国印刷业的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也为创建中国印刷界自己的社团组织——中国印刷技术协会付出了极大努力。
30年来,中国技术协会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在中国科协和新闻出版总署的领导下,协会历届班子努力工作,全体会员单位积极支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坚持宗旨,不断将协会工作推向前进,我们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努力践行科技兴业和人才强业战略,积极促进科学技术与产业经济的结合,大力推进行业技术进步,在上个世纪实现了告别“铅与火”的技术革命。进入新世纪,我们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我国印刷业绿色、创意、和谐发展的理念,大力推进技术革命,大力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实现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团结广大全国印刷工作者,切实履行协调、服务、自律、维权职责,积极开展学术技术交流和科技咨询服务、加强与国内外印刷界的交流合作、注重提升印刷工作者职业素养、发挥政府与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作用。我们重视协会自身建设和发展,协会已从成立之初只有不足10个团体会员、200个单位会员、1000名个人会员,发展到现在拥有41个团体会员、8290多个单位会员、近20000人个人会员的规模,成为行业内具有广泛影响力和凝聚力的社会团体。按照自主办会、民主管理、规范运作、自律发展的原则,协会的自身建设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组织结构进一步健全、专职队伍进一步壮大、规章制度进一步完善、职能作用进一步发挥。经过多年的经营和积累,在热心会员单位的支持下,协会在去年购置了自己的固定会所,为今后的建设和发展奠定了更为坚实的基础。
回顾三十年来协会建设发展取得的进步和成绩,我们深切地感到:
一、做好协会工作要找准职能定位、坚持服务宗旨。协会是“中介组织”、是民间社团。明确这一点,是做好协会工作的根基。协会在了解企业需求、协调社会利益主体关系、增进社会融合、解决社会矛盾等方面具有政府和市场不可替代的、独特的优势,能促进政府职能从直接微观管理向间接宏观调控转变,弥补政府部门监管的不足,增加公共产品的供给,提高政府效能创造必要条件,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建设不可或缺的主体。协会要争取当好桥梁、纽带及联系沟通的渠道,多干实事,多牵线搭桥,多为大家服务办事。服务是协会的宗旨,是协会工作的灵魂。协会要为政府宏观调控服务;要代表行业和企业利益,为企业的生存发展服务。这是协会的活力之源,是协会工作之基。协会要代表行业和企业的利益,增强服务功能,创新服务方式,提高服务水平,从服务中求生存、求发展。协会服务的方式、内容、模式要从实际出发,不断充实内涵,提高服务水平。以兴企育人,壮大行业作为自己的目标。只有这样,才能把协会的位置摆正,把工作搞好,逐步发展,逐步完善。
二、做好协会工作要广聚业界人脉、构建行业“智库”。30年来,中国印协开展的各类学术交流、技贸服务活动都是在各地区、各部门、各单位、各团体的共同努力下推进的;协会实施的各种产业调研、赛事组织、评选表彰、政策建议活动也是在各地方协会、各分支机构、各企业、各专业学科的专家学者大力支持、密切协作下完成的。通过这些年的不断探索,我们深刻地认识到协会最大的优势是聚集人才。只有把本行业的精英集中在协会的组织体系之中,才有权威性、代表性,才会成为行业方方面面都离不开的“智库”;只有把协会建成行业中“行家里手”的荟萃之地,才能使企业、使行政、使社会各方面感到协会确实是可以依托办事的。协会今后要在产业发展、行业自律、标准制定、资质认证和行业诚信体系建设等方面发挥更重要的作用,就需要把行业内人脉资源整合起来,把行业“智库”的潜能发掘出来。这是做好协会工作的智力保证和组织基础。
三、做好协会工作要以有为求有位、以创新促发展。经过30年的办会实践,我们深感只有在实际工作中进一步拓展协会的服务范围和活动领域,努力改进服务质量,提高活动效果,才能赢得尊重和信赖,才能获得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在政策服务上,既要正确理解、宣传贯彻党和国家有关方针政策,使上情下达,又要积极收集和反映企业诉求,使下情上传;在信息服务上,既要充分利用各种活动和媒体,交流传播新技术、新趋势、新经验,又要针对企业需求开展产业技术、市场基础资料搜集和管理经验的推广工作;在培训服务上,既要帮助企业提高对人才培养工作的重要性的认识,又要结合需求不断改进培养方式,优化培训内容,做到学以致用;在协调服务上,既要做好会员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的互动、沟通工作,又要依法维护行业和会员的合法权益;在自律服务上,既要制定行规行约,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又要协助政府规范市场,惩戒个别失信企业。事实证明,只有树立服务立会、发展强会的运作理念,在不以营利为目的的前提下,引入企业化的管理模式和市场化的运作机制,把为会员服务和协会的生存发展有机地结合起来,扎实有效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促进协会的发展壮大。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去年国务院颁布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把印刷业列为文化产业的重点产业之一加以重点支持,进一步明确了印刷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规划要求印刷业“要发展高新技术印刷、特色印刷,建成若干各具特色、技术先进的印刷复制基地”。新闻出版总署为助推我国印刷产业的发展,围绕《文化产业振兴规划》的贯彻落实,适时提出了实施“重大项目带动发展”战略,以组织“数字印刷和印刷数字化重大工程”、“绿色环保印刷体系建设工程”为抓手,推动我国印刷产业的转型升级。面临这一机遇,我们理应乘势而上,在科学编制和有效实施印刷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基础上,按照“将我国建设成为世界印刷强国”的总体要求,采取综合措施,以加快印刷产业发展方式转变为主线,优化产业布局,调整产业结构,培育龙头企业,加强自主创新,提升管理服务,完善质量体系,加强诚信体系建设,营造和谐环境,引导整个印刷产业实施绿色环保战略转型,促进我国印刷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行业社团组织是联系政府和企业之间的桥梁、纽带。政府的声音、管理意图和要求,是不是能够让企业充分理解,进而认真贯彻落实;企业的愿望、呼声能不能及时反映给政府,都需要协会在其中积极主动地发挥作用,需要协会全体成员共同作出努力。我们将继续坚持民主办会、服务为本的宗旨和科学求实的精神,努力加强自身建设、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营造团结和谐的工作氛围,不断开创印协工作的新局面。我们要动员和激励广大会员单位和印刷企业,牢记时代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和庄严职责,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在新的发展征程中,更加注重提高产业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产业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推进改革开放和自主创新、增强产业发展的活力和竞争力,努力践行“绿色、创意、和谐”的印刷业发展理念,实现印刷业又好又快发展。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今年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收官之年,也是我国印刷业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的目标任务,迈向十二五,开启建设印刷强国之路的重要一年。我们面临的任务艰巨而繁重,前进路上机遇与挑战并存,我们的发展前景无限光明。大家在这次中国印协三十年座谈会上集思广益,畅所欲言,提出了许多有见地的意见建议,使我们能够在总结经验的基础上,明确方向、坚定信心,锐意进取、创新发展,为全面振兴中国印刷业,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谢谢大家!
第四篇:在精神、智力协会座谈会上讲话
在精神、智力协会座谈会上讲话
各位领导、同志们:早上好!
今天是世界精神卫生日,我们在这里召开2011年智力、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座谈会,让我代表市残联向应邀出席座谈会的市智力残疾人亲友会主席、市精神残疾人及亲友协会主席、三明第四医院副院长表示热烈欢迎和崇。
比例呈逐步上升趋势。由于缺乏独立生活和社会交往的基本能力,相当一部分成年智力、精神残疾人已成为家庭的后顾之忧和不可忽视的社会问题。作为残联工作重要组成部分精神、智力残疾人及亲友协会希望你们一要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要代表精神、智力残疾人的共同利益,加强与精神、智力残疾人及其亲友的联系,认真倾听他们的呼声和要求,反映他们的特殊需求,及时解决他们的困难和问题,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二要抓好宣传工作,形成全社会关心精神、智力残疾人的社会氛围。通过强有力的宣传,争取全社会对精神、智力残疾人工作的支持,形成一种人人关心精神、智力残疾人,重视残疾人事业的社会氛围。三要做好精神、智力残疾人及亲友的教育工作,提高他们教育精神、智力残疾人的理念和掌握一些先进的方法。同时也希望精神、智力残疾人要正确面对生活,保持乐观和积极向上的心态。精神、智力残疾人作为一个社会性问题,不仅要依靠家庭,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
第五篇:在老年诗书画协会成立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在老年诗书画协会成立十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各位老年朋友:
首先,我受州老龄委和州民政局的委托,向州老年诗书画协会成立十周年表示热烈的祝贺!
州老年诗书画协会成立10年以来,做了大量扎实有效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特别是近几年以来,在老年诗书画协会班子的带领下,全州各
级老年诗书画爱好者,以服务老年人为根本,以诗书画艺术创作为抓手,广泛开展了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写生和创作活动。这些活动,项目众多,民族特色突出,深受老年朋友的欢迎。州老年诗书画协会每年组织参加的省内外诗书画比赛多次取得好成绩,展示了我州老年人良好的精神风貌和艺术水平,为全州人民增添了光彩。特别是这本《》书的出版,书中所收集的作品,既是老年人文艺才华的展示,也是他们高尚情操的体现;既是他们美好希望的流露,又是他们人生阅历的真实写照。在引领我州文化潮流的过程中,它必将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主导作用。
多年来,在州老年诗书画协会的努力下,我州的老年艺人队伍不断壮大,参加文化创作的老年人越来越多,老年人自我学习、自我提高的意识不断增强,老年诗书画协会组织已成为我州最有影响、最有亲和力和最受广大老年人拥护的群众组织之一。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州委、州政府关心重视老龄工作的结果,也是社会各界广泛支持的结果,更是各位老领导和全州老年诗书画爱好者辛勤耕耘、不懈努力的结果。尤其值得表扬的是,州老年诗书画协会中有一批老领导、老同志,他们有着长期的工作阅历和丰富的工作经验,在社会各界中有很高的威信和影响,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以后,退岗不退志,情系老年人,积极发挥余热,把诗书画作为一项事业来耕耘,不辞辛苦,无私奉献,开创了我州老年文化工作的新纪元,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借此机会,我谨代表州老龄委、州民政局向热衷于老年艺术事业并为之做出积极贡献的各位老领导和广大老年朋友致以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谢!
从2003年开始,我州就已进入了人口老年化社会,目前老年人口正在以每年40-70‰的速度增长。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我州60岁以上的老年人口仅为7.8万人(占全州人口的9.17),至2005年底达到了11.99万人(占全州总人口的11.2)。面对迅猛增长的老龄化趋势,我州的老龄工作迎来了许多困难和问题,州老年诗书画协会也有许多艰巨的工作要做。
下面我就如何开展好今后的老年诗书画协会工作谈两点意见:
一、要充分认识做好老年文化工作的重大意义。
老年文化工作是老年人的需要。老年文化事业是一项社会公益事业,发展老年文化事业,是迎接人口老龄化挑战的必然选择。常言道“高官不如高薪、高薪不如高寿、高寿不如高兴”,这是彻悟人生之说。身体好,精神愉快,老有所养、老有所乐、老有所医就比较容易实现;有了健康的身体,愉快的心情,才有精力参加学习和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实现老有所学、老有所教、老有所为才有可能。可见发展老年文化,增进老年人身心健康是实现六个“老有”的基本途径,是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的重要条件和基础。
老年人喜欢挥毫写字作画,这是东方文明的独创与骄傲,这是一种高境界的体、脑锻炼。对老年人来说,至少有五个方面的好处。
一是可以宁神养心。中国的书法很“神”,笔意的情趣神韵,传递着人的情感与信息。当我们全神贯注于诗、书、画时,便会清洗一切世俗杂念,笔走龙蛇,使烦乱的心绪得到平衡,达到中医学的所说“养心”。文墨润笔娱其内,化愚消遣乐其间。
二是可以交朋结友。老年人,最担心老来孤独。如一人在家,写书作画,可平心静气;走出家门,送字赠画,诗文互答,可交结朋友,切磋技艺。参加笔会,可寻觅知己;举办画展,聚会群英,朗朗交谈,生活充实、身体健康。真可谓“怀文房四宝,兴谈风雅,广交天下朋友。”
三是可以运气强身。写字、画画,需要作者站立,一手挥豪,气从丹田出。大幅创作,全身随着画面、字意有节奏地运动,尤其是呼吸器官和大脑更是受益匪浅。写字、作画是顺乎自然的气功锻炼。“一气呵成”,胸有锦绣,笔生烟霞。
四是可以托物寄思。比如,画松,寄予高洁;画竹,拟谓谦虚。画狗,寄托着“忠、慈、善”的“人之初性”。友情、亲情用诗书画等表现出来,在描绘、泼洒、渲染中,倾注了人生的全部感情,寄托人生情感和对世界的遐思。
五是可以通古博今。写诗、作画要有广博的知识。凡喜好诗书画者,更喜欢读书。中老年人在工作之余,读读书,念念诗,画点画,写点书法,把创作和生活融为一体,日日丰富多彩,时时心旷神怡。灵感、灵气和高质量的传世之作也许就在你的笔情墨缘中产生出来。笔端通造化,人生闪光华。真可谓“一首短诗通古今,半支秃笔记年华。提笔神游知识海洋,落笔写就万水千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