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学校应完善“课、本”教研
学校应努力完善“课、本”教研
密水街道卞家庄小学 刘维红
“课、本”教研是指学校从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就课堂教学所存在的实际问题,以一线教育工作者为主体,通过一定的教研程序,取得研究成果,并直接用于学校教育教学,从而提高教学质量以及教师专业化水平的校本教研活动。学校完善“课、本”教育,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然要求,学校致力于“课、本”教研,这样不仅成为学生成长的场所,同时也成为教师不断学习、成长、提高的学习型组织。
一、完善“课、本”教研的必要性。
立足“课、本”,改善机制,搭建平台,兴师兴教,铸造品牌。树立校本意识,改进教学实践,解决我们面临的问题,从学校的实际出发,充分考虑我校实际,挖掘学校所存在的种种潜力,让学校资源更充分地利用起来,让学校的生命活力释放得更彻底。找准我们的优势、劣势,不沿袭、不照搬,我们学校并非别的学校,我们的老师并非是一般学校的教师,我们的学生也不同于别的学生,许许多多的不同给我们提供了特定的研究资源,更提供了独特的研究视角。“课、本”应视为一种立场,一种观念,一种视野,一种方法。改善机制,树立“以人为本,科研兴校”、“为孩子一生负责”的办学理念,建立教学研究导向机制、激励机制和保障机制,整合教导处,学科教研组和年级组等多种力量,建立直接服务于教师、开放的学校校本教研体系。解放教师思想,减轻教师心理压力。提升教学水平,真正形成教育合力,呈现更加人文化、科学化的教研氛围,使全体教师、教研人员、领导都在研究的状态下投入自己的本职工作。不耍花架子,不搞新名堂,就实实在在的课堂教学为突破口,凝聚全校教师的力量,建立信息交流平台,把最新的教改信息、教育资源提供给广大教师,提高教师教育教学研究水平,促使教师由“教书匠”向“专家型”转变,努力使我校的教育教学质量再上一个新的台阶。
二、“课、本”教研的要求。
“课、本”教研的重点必须放在课堂和教学研究中所遇到的实际问题上;着眼点必须放在理论与实际的结合上;切入点必须放在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上;生长点必须放在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能力的自我提升上。切实加强对“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教学研究工作的指导领导,确保校本教研工作落到实处。
三、“课、本”教研的形式。
建立以“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为核心要素,以理论学习、案例分析、校本论坛、教学反思、结对帮扶、经验交流、调查研究、问题解决、教学咨询、教学指导、备课、说课、讲课、听课、评课、骨干教师与教师对话、专业人员与优秀教师合作论坛等为基本形式的校本教研制度,并通过教学观摩为教师参与校本教研创设平台、创造条件。灵活运用开放式教研活动、促进式教研活动、针对式教研活动、学科整合式教研活动等多种教研形式,以“问题—计划—行动—反思”操作方式,努力提高我校校本教研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四、“课、本”教研的内容。
1、全面制定学校校本教研制度。
完善学校、教研组和个人校本教研制度。发动全体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督促和评价校本教研。领导带头学习教研理论并参与教学研究,举办专题讲座,坚持深入课堂,坚持参加年组和教研组的教研活动,成为教师的真诚的同伴和专业引领的力量之一。发动全体教师从本校、本职工作出发,学习教育理论,注重联系实际,加强对实践成果的经验总结。加强对学校教师的教研的指导和管理,充分挖掘校内教育资源,形成教学、科研、培训为一体的校本教研机制。
2、实施“五一”工程。
教师要认真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教研活动,认真完成学校、教研组交给自己的任务。开学初制定本学期个人教研的研究重点。在参加备课、上课、听课、说课、评课等教学实践活动的同时,要坚持做到:每年读一本教育教学理论著作;确定一个教学研究课题;上好一堂教学公开课;写一篇课堂教学案例评析;撰写一篇以上教研论文。
3、突出一个中心,实现两个转变,促进三个提高,达到五个结合。一个中心:以教师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为中心。
两个转变:教育观念与教学行为的转变。
三个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教研水平和科研能力的提高。
五个结合:学习与交流相结合,教研与科研相结合,学习与考核相结合,教育理论与教学实践相结合,点上突破与面上推进相结合。
4、加强教学反思。
依托校本培训,学习新理念,促进教师的自我反思。自我反思是开展校本研究的基础和前提,分为三个阶段即教学前、教学中、教学后。教学前的反思具有前瞻性,能使教学成为一种自觉的实践,教学中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调控和应变能力,教学后反思有助于提高教师的教学总结能力和评价能力。过去教师处在被研究者地位,现在成为研究者、成为反思性的实践者,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教学行为及教学效果,更新教学观念,改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水平,使教师真正成为教学和教学研究的主人。要求教师听课、评课后必须跟踪教学反思与自我评价。
5、抓好教研组同伴互助合作工作。
教研组的结合是老中青三代搭配的集体,“传、帮、带”的作用凸现较好。教研时以交谈、讨论为主要形式,利用集体备课时间,围绕教学中存在具体的问题畅所欲言,提出各自的意见和看法,在有效交谈讨论中,收获教师个人单独学习所得不到的知识。教师和组长必须各自做好记录。教导处每月检查做好记录评价。
(1)开展组内合作研讨课,即教研组共同承担一节课,大家共同研究、探讨、发挥集体的智慧、齐心协力,推出一堂高水平,高质量的研讨课,课后,主讲教师有教学设计,有反思,参与者评出这节课的优点和不足并且在今后的工作中如何克服不足之处。充分发挥组内经验丰富,教学成绩突出的优秀教师的作用,通过他们对新教师的帮助指导,使新教师尽快适应角色和环境的要求,骨干教师在同伴互助中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同伴互助防止和克服教师各自为战和孤立无助的现象,全面推进课堂教学的改革工作。
(2)开展开放式理论学习活动。为了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理论素养,建立先进的教育理念,立足校本培训,进一步完善学习制度,加强学习管理。理论学习、教研组内学习、网上学习、个人自学相结合,做到每周一次交叉安排。在学习内容上做到三个必须,必须是先进的教育思想,必须是科学的教育理论,必须是与教学实际相结合;在学习管理上实现两有一检查,即有学习记录、有学习体会、每学期检查一次,年终进行考核。
6、加强对教师课堂教学的指导。
学校的业务领导要不断的加强自身素质的提高,和教师一起总结,提炼教育教学中的闪光点和成功的经验,分析存在的问题,解决教师在教学中面临的困惑和疑难。教研工作以点带面,从个别教师的课堂教学抓起,深入教研组的活动,与教师一起分析、探讨、反思,使教研工作更加扎实、深入,从而推动整个学校的校本教研工作。亮相课、展示课、公开课、达标课、汇报课,教导主任必听、必评、必反思。
7、加强备课,改革教学设计方案。
备课要本着“实用、有效、便于研究”的原则,以减轻教师负担,促进教师教研能力的提高为目的。据我校实际的情况,在教研组共同研究的前提下进行备课。不搞形式主义,不把有限的时期浪费在“抄录、摘编”上来应付检查。教案应是教师经过高度浓缩的一篇非常实用的“课堂活动计划”,主张教师把教案变为实用的课堂教学设计。课堂教学设计要明确五点:重点、难点、空白点、教育点、创新点;要体现点拔指导、启发讲解、反思小结和研究性或体验性的练习和作业。学校每学期举行一次教学设计方案评选活动。
8、落实“自主、互助、学习型”课堂学习模式。
“自主、互助、学习型”的学习方式是潍坊市课堂教学研讨的新思路。我校定位在了课堂教学上、评、思上。
(1)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能力。不管上哪种类型的研究课,教导处借鉴城南中学的做法,一律安排在上午第二节和下午第一节,讲课后
利用大课间进行评课。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体,教师要成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在课堂中教师要坚持“少讲多学”,即教师少讲,学生多学。坚持放手原则:凡是学生能自己学会的就让学生自学,凡是学生能说的就让学生说,凡是学生能想的就让学生想,凡是学生能讨论的就让学生讨论,凡是学生能写的就让学生写,凡是学生能做的就让学生亲自做。给学生充分的自学时间、提问时间、读书时间和练习时间。
(2)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学习的需求。采用开放教学空间、教学内容以及教法与学法,面向全体学生,以学生自学为主,让学生自我预习、自我质疑、自我反思。课堂检测与作业设计坚持分层设计。我校自行设计的“今天这样写作业”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
9、开发校本课程。
学校浓厚的文化底蕴和特殊的地理位置为我校校本课程的开发提供了便利条件。我校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开发校本课程。根据学科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每个学科都要尽量开发符合教学实际的校本课程。如低年级的弟子规、诗文诵读、故事会,中高年级的中华经典诗文诵读、阅读与鉴赏,文体类有排球、乒乓球、剪纸等。本学期努力挖掘学校周边丰富的资源,开发了“风水宝地——卞家庄”这一校本课程讲义,在中年级实施,收到较好的教育效果。各学科都要重视对本学科知识和学科间知识的整合,给学生提供展示个性和特长的舞台,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总之,教学的不断改革,也对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将变压力为动力,努力提高“课、本”教研质量,使我校校本教研工作焕发出新的活力。
学校应努力完善“课、本”教研
高密市密水街道卞家庄小学
刘维红
2009.1
第二篇:教研活动应关注常态课教学 文档 )
常态课指教师在自然教学状态下进行的、能真实反映教师常态的教育教学水平的课堂教学活动。从某种意义上说,常态课质量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幼儿园的教育教学质量。由此,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改善幼儿园日常教学工作为目的的教研活动,应更多地关注常态课教学,才能更好地聚焦问题,体现教研活动开展的真正价值和意义。
一、在教研活动中引入常态课的价值
教研活动的目的是提升教师素质,提高幼儿园教育质量,促进幼儿发展。虽然教研活动需要示范课和优质课的引领,但实质上更需要常态课的参与,因为真正对幼儿、对教师乃至对整个幼儿园的管理和教学起作用的是教师的常态课。将常态课引入教研活动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首先,常态课教学包含着教师最为自然的教育教学理念,这些理念对幼儿园教学质量和儿童的发展有着最为直接和重要的影响。因此,对教师的常态课进行研讨,有助于揭示教师深层次的缄默知识和实践知识,更好地发现教师的发展困难和问题,并为他们提供有效的支持。在当前的教研活动中,我们看到的多为精心演练、多重把关、展味颇浓的示范课。在这样的课上,“有的教师出于展示自我的目的,总是避开困难和问题,选择自己有把握的内容或已有的成功教案;有的教师为了获得好评,甚至选择具有表演性质的内容,使观摩活动成为教师展示自我的活动。这样的活动无法使教师从中获取到‘真经’,也不能激励教师的‘真学习’和‘真投入’”。[1]可见,示范课的引领作用是毋庸置疑的,但对一线教师而言,观摩和分析来自身边的、真实的常态课更有价值。
其次,常态课在数量上要远远多于示范课,是幼儿园日常教育教学活动最主要的组成部分,它在开展形式和内容上更贴近教师、贴近儿童、贴近现实,因此教研活动如果能将常态课作为研讨对象,将更能发现幼儿园教育教学中亟需解决的真实问题。相对于示范课来说,鲜活而真实的常态课或许少了一份精致与完美,也可能会出现一些意想不到的“问题”,但这些“问题”或者能激发师生的智慧成就课堂的精彩,或者能引发教师深入思考和探究,生成教师研究的课题;或者能反映出教师个性化的发展问题,或者能揭示同一园所文化氛围下幼儿教师的共性问题。无论哪种情况,对常态课进行研讨,都会与教师的关系更紧密,也就更能直击教师的心灵,从而有效调动教师学习和研讨的积极性。
二、如何研讨常态课
(一)悬置判断,发现问题
理念指导实践,但理念需要及时更新。许多幼儿教师缺乏问题意识,既不能真正的发现问题,也缺乏解决问题的能力,这主要可以归结于他们持有太多陈旧的教育“理念”,以习惯性的思维范式思考日常教学活动,必然会对本可以深入研究的问题无动于衷。常态课作为师生合力建构、共同成长的互动平台,需要师生共同面对和解决教学过程中的问题,而对待“问题”的态度和行为最能彰显教师的教学理念、能力与专业功底。在教研活动中,教师常常害怕常态课出问题,其实“没有问题的课堂是不存在的,有问题表明还有发展的空间。关键是要能够敏锐地发现问题、勇敢地正视问题、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把课堂上的问题作为一种可供开发的资源。”[2]因此,教师要实现理念的更新和转化,必须在观摩常态课时,首先“悬置”自身有关各种课堂现象和问题的理解和判断,不要急于对问题作出解答和分析,而是要关注常态课中出现的所有问题和现象,并对问题保持一种开放的、接纳的态度,才有
可能发现理念与实践的契合点。如在一次名为“我们爱劳动”的常态课上,当活动转入交流总结环节时,课堂出现了“失控”。一个埋头于修理三轮车的男孩丝毫不放弃手中的工作,对老师的启发诱导不闻不问,甚至对班主任的劝说与“命令”也不理不睬,送教的老师使出了浑身解数也未能将孩子带到自己的面前来,反而把一部分孩子又引回到自己未完成的工作中,课堂上一片混乱。在这一无法顺利开展的教学活动中,显然包含着某种值得关注的“问题”,折射出了在当前幼儿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教师所面临的新理念向新行为转化的艰难与矛盾,这正是教研工作应面对和解决的焦点问题,也是当前教师观念与行为上普遍存在的共性问题。
(二)深度汇谈,聚焦问题
对常态课的观摩使教师对其中存在的、值得关注的问题有了一个初步的了解,并且产生了主动参与探究和讨论的兴趣。但这时的问题往往是模糊的、不具体的,要想以鲜活的案例为载体,进一步界定和明确关键问题所在,以引发教师多样性的思考,让教师教有所感、观有所得、学有所悟,成为教研活动的真正受益者,就有必要在观摩之后开展开放性的深度汇谈。所谓深度汇谈是指在群体中让个体自由交流,以发现更深入的意见,它旨在让团体中的所有成员都摊出有关问题的假设,并对此进行共同的思考和讨论,因此,深度汇谈的目的是要超越任何个人的见解,而非赢得话语权。[3]针对上述观摩课,在活动结束后,我们请执教者进行自我分析后,让所有教师都重温案例,并激发她们抛出关于活动的各种问题和假设,然后就所有问题一一进行诊断和研讨。针对案例中的“失控”场面,教师们最终将问题聚焦于教师对孩子“行为”的不同认识上,并进行了追根刨底式的追问:问题的症结在哪里?是教师还是孩子?为什么?孩子的行为是固执还是坚持?孩子为什么“固执”?“固执”的背后有哪些行为品质需要我们去支持、理解和尊重?教师应如何调整自己的理念和行为?等等。
在这种开放性的研讨活动中,没有执教与观摩的区别,没有嘲笑与壁上观,只有困惑的倾诉、思维的碰撞、合力的展现与顿悟的产生。大家带着共同的目标、不同的经验与视角,对师生的行为进行了客观的分析与研讨,并就一系列问题提出了自己的判断和理解。如有的教师认为“坚持”是幼儿不怕挫折与失败的意志品质,应予以支持;有的则认为孩子有点固执不要紧,可以淡化处理,不要管他,不要影响教学计划的完成;有的认为尊重孩子就要在行为上理解孩子,支持孩子用自己的方式愉快地学习;还有的认为教师要根据幼儿发展需要来调整教学方案和指导策略,应允许幼儿将自己的工作完成。如果一味地照本宣科,不知变通,就会适得其反。通过这样的交流与研讨,当教研活动聚焦在对具体问题的研究和探索上时,就会引发教师深入的思考、共同的研究和主动的学习,实现从静态的观摩到思维的碰撞,从理念的更新到行为的认同,从经验的共享到理论的提升。
(三)批判反思,解决问题
教研活动作为引发教师思考与实践的平台,还需要从教育现场的观察记录中收集活动的资料,以帮助教师通过交流和沟通,逐渐内化各种正确的教育理念。这也就是说,根植于常态课教学,并就其中存在的各种教育现象进行开放性思考,通过课后的深度汇谈和“临床”诊断来透视现象背后的问题及其教育契机,还只是实现了对具体问题的思考,更重要的是,要帮助教师学会借此对教研过程中多样的教育价值观和相关经验进行批判性反思,以彻底打
破教师思考问题时所持有的陈旧的思维范式,以从根本上解决教师自主专业发展时存在的认识问题。因此,教研活动要达到实效,关键是一方面要借助相关理论工作者,在教师教学实践方面给予理论指导,引领教师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教育教学;[4]另一方面要基于教师的教学来聚焦和透视具体的实践问题,要提供给教师充分的话语权,让教师通过自由表达、深入沟通来对自身有关教育教学的各种“理论”进行质疑、批判,最终形成一定的自觉意识,构建起教师的个人理论,并引导教师走上研究之路。
总之,教研活动更多地关注常态课教学,就是要让一线教师的案例、问题和需要成为教研活动有效开展的支点,让更多的幼儿教师看得见、听得懂、用得着,从而形成求真务实的教研文化,引导幼儿教师专业素养与能力的稳步提升。
第三篇:园本教研
园本教研
摘要:以幼儿园为本体的教研活动,能让教师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研修等方式,在行动中获得和积累处理教学问题的实际知识,提高教学的领悟力。课程改革背景下的结对扶助、逐级带教;脑力激荡、活跃思维;课例研究、互动学习;精读书籍、分享交流;建立档案、促进发展的园本教研是教师专业成长的主要实践取向。
关键词:园本教研;教师专业成长;实践取向
园本教研是以幼儿园为本体的,以教师群体性教学实践为基础的,由研究者和骨干教师引领的,以教育行动研究法为主的教研活动方式。以幼儿园为本体的教研活动,能让教师通过自我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研修的核心要点,在行动中获得和积累处理教学问题的实际知识,提高教学的领悟力,从而应对本园在实践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形成有效运作的学习和研究的共同体,使幼儿园获得不断的自我发展和行为改善的能力。
一、结对扶助,逐级带教
这是一种传统的传、帮、带的教与学的方法,师徒通过一对一、一帮一的结对形式,引导教师同伴互助、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成长,是教师专业成长的特殊平台。老教师带新教师,初级教师跟中级教师,经验教师学专家教师,通过直接观摩完整的教学过程,学习教学策略,亲身体验可操作的教学方式方法,模仿、消化和汲取,不断提高和改进教育方法。
二、脑力激荡,活跃思维
脑力激荡法可以用在对教育理论和教育方法的研讨上。当一种新的教育理念或教育模式在当今幼教风靡时,教师们常常会提出一些质疑的问题,如当年瑞吉欧教育理论之风吹进我园时,教师们提出:方案教学与主题活动有什么不同?实施方案教学还要实施领域活动吗?……通过分组讨论,教师进行思维碰撞,组与组之间交流、分享,最后达成共识。
三、课例研究,互动学习
以往我们的课例研究,仅仅停留在某一次活动或某一种组织策略的研讨上,侧重于解决某一个具体问题,教师所获得的经验是单一性和片段性的。如今的教研活动我们把立足点放在转变教师的思维方式上,改变以往以某一单一活动为课例的教研方式,围绕着以专题性的主题系列活动为课例,以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为线索,以集体性的参与观察讨论与自我尝试实践相结合为主要活动形式,展开研究和讨论。
四、精读书籍,分享交流
没有教师的学习就没有教师的发展,教师学习的方式有多种,但阅读专业书刊是一种经济可行、操作方便的重要途径,阅读专业书刊是一种接受专家专业引领的隐性方式。
读书活动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助推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保证。教师教育理论素养的提升,靠的是什么?靠读书。当前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开展,读反映有关新课改的理论文章显得非常及时和必要。每学期开展两次教师读书活动,活动形式主要以交流为主:教师结合自己的个人情感与体验、教学实践、幼儿个案等阐述自己所读书的精髓,鼓励不同意见的辩论。我们还建立了一种有利于教师专业发展的“专业学习共同体”。
五、建立档案,促进发展
教师成长档案是收集教师专业学习成就和进步材料,真实反映教师专业成长历程的凭证,是教师在职业生涯中不断学习研究、实践反思、积累进步的个性化的鲜活的历史见证,是全方位记录和展示教师在师德、教育教学、教育科研、继续教育等方面的真实情况的材料汇集。在当前的课程改革中,建立教师成长档案对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也具有特殊的意义。
1.教师成长档案能够激发教师的内在潜能
在教师成长档案中,汇集的是教师自己的一系列作品样本,它提供了教师进步的信息,展示了教师的成就。教师在回顾自己的工作历程、展示成就和体验成功的同时,就会产生自豪感和自信心,就会明确自己今后努力的方向,就会激发内在的潜能,从而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2.教师成长档案能够提高教师反思的能力
教师经常整理和检视自己的成长档案,能促使自己不断思考自己的进步过程和方法。教师自我反思能力的提高,将有利于教师在预料自己教学行为后果的基础上作出明智决策和及时调整,有利于克服困扰教师教育理论与实践脱节等问题,从而促进自己的专业成长。
3.教师成长档案能够促进教师之间的学习
每个年龄段的教师都有各自的优势:老教师的敬业与奉献、中年教师的干练与经验、年轻教师的创新与无畏……这些都可以通过教师参阅和了解同事的成长档案后而感受到,并在感受的同时激发互相学习的愿望,同时有助于在教师群体中形成竞赛氛围。
4.教师成长档案能够为幼儿园发展提供依据
幼儿园管理者可以通过教师成长档案,了解本园教师队伍的优势与不足,进而为幼儿园的发展提供决策依据。而幼儿园的健康发展,自然就会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提供良好的环境。
总之,只有在学习中提升教研理论,在反思中调整教研策略,在研训中改进教研方法,在探索中发展园本教研,才能使教研真正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重要平台。
参考文献:
[1]代荣华.成功幼儿园管理制度全书.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23).[2]朱家雄.纪录:让教师的教学有意义.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08:16.
第四篇:企业应如何完善优质服务(精选)
企业应如何完善优质服务
赵留荣
优质服务是企业利用一定的物质技术条件,通过高素质的服务人员,在经营过程中向顾客提供热情、方便、周到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以吸引顾客,促进销售,实现企业经营目标。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优质服务的内涵越来越丰富,服务的意义也不断超越出方便顾客这一范围。搞好优质服务已不只是如何为顾客提供优良的售前、售中、售后服务,更重要的是还应如何在人员素质、服务态度、服务方式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优质服务。
一、搞好职业培训,提高职工素质
职工素质是企业搞好优质服务的基础。职工素质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其职业道德水准、市场服务意识及其宣传推销能力。只有良好的职工素质,才能给顾客提供优质服务,才能吸引消费者,才能把商品推销出去。
1.品德培养。企业应积极培养职工树立“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把顾客利益放在首位,时时处处为顾客着想,让顾客满意,这不仅是社会主义企业应具备的基本的经营思想,而且也是每一个职工应遵守的职业道德。实践证明,只有树立维护消费者利益,一切为消费者着想的思想,企业经营才能够兴旺发达。企业还应积极培养职工热爱本职工作。只有热爱这份工作,才能对顾客提供发自真心的诚意服务。
2.业务培训。职工业务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他们的服务质量。搞好优质服务,必须要求职工要有丰富的商品知识,熟练的操作水平和谙熟的营销技巧。只有丰富的商品知识,才能解决顾客的疑问,取得顾客信任;只有熟练的操作水平,才能主动为顾客服务,让顾客感到满意;只有谙熟的营销技巧,才能掌握顾客的需要,促成商品销售。因此,抓好职工的业务培训,是企业搞好优质服务的重要内容。
3.仪表。职工的仪表就是企业的“门面”,职工仪表的好坏直接影响消费者对企业的印象。企业搞好优质服务,也必须注重对职工仪表体态的训练。在营销活动中,职工健康的体态和容貌,整洁合体的服饰,亲切和蔼的行为态度,都会给消费者留下难忘的印象,对促进销售活动的顺利开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4.语言表达能力。“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职工良好的语言表达能力,对于创造和谐的营销气氛,促进消费者的购买行为有着重大的影响。因此,企业要搞好优质服务,就必须要求职工的语言表达要清晰、准确,以增强消费者的信任感;语言要文明礼貌、热情友善,以引起消费者的好感;语言要富于情感、生动形象,才能起到感染顾客的作用。
5.自控能力培养。优秀的职工必须具备良好的自控能力,这也是企业搞好优质服务,提高企业形象的重要方面。职工是不能挑选顾客的,遇到挑剔和不讲理的顾客也要千方百计避免冲突。因此,企业职工一定要有高度的自我修养和坚强的自我克制力。目前许多商场都较注重对营业人员的自控能力的培养,还为营业员设置了“委屈奖”。这充分体现了企业对搞好优质服务,提高营业员自控能力的重视。
二、改善服务态度,维护企业形象
改善服务态度是优质服务的重要内容,是企业参与竞争的重要方面,它关系到企业形象,影响到企业未来的经营。“经营信为本,买卖礼当先”,只有良好的服务态度才能“诚招天下客”。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对全体雇员提出的宗旨是:“对任何顾客的抱怨和疑难,必须在二十四小时内给予解决。”他们的口号是:“IBM就是最佳服务的象征。•”优质的产品加上优质的服务,使IBM公司占有世界计算机设备市场的40%,•产品进入130多个国家和地区。企业要改善服务态度,必须做到以下几方面要求。
1.态度要诚恳。以诚恳的态度,对待每一位顾客,就能取得对方信任。信誉所产生的力量远比实物商品大得多。所以,诚恳态度是优质服务中最宝贵的东西,是企业职工应具备的职业道德。莱克苏斯牌汽车造型华丽,但是在美国行驶了几个月以后,丰田汽车公司收回了所有这种汽车,因为内部制动灯固定装置出了小毛病。维修人员到每位车主家中,把汽车开走,维修好了以后再把车还给主人。丰田公司这一举措不仅提高了公司形象,而且使莱克斯牌汽车在顾客中建立了良好的信誉。
2.态度要热情。热情的服务态度要求营销人员对每一位顾客和每一笔生意表现出极大的热忱,决不能把自己的好恶表现在顾客接受商品之前。热情态度是职工对企业关注和对事业追求的行为表现。微笑服务是美国希尔顿饭店首先倡导的,在旅店业最萧条的时刻,希尔顿号召全体职员把微笑献给顾客,把周到的服务洒向顾客,微笑服务使希尔顿走出了困境。在顺利时期,希尔顿又强调,第一流服务员的微笑比第一流的设备更重要,微笑服务给希尔顿饭店赢得了声誉。
3.态度要认真。按照服务一视同仁的原则,认真对待大小业务,一丝不苟地做好每件服务工作。服务才能有竞争力。态度认真意味着营销人员办事可靠。一位顾客花0.16元在某商场买了一盒0.7毫米铅芯,回家一看却是o.9毫米铅芯,他为此给商场写了封信,未署名。商场却花了36元在报上登了“寻某顾客”广告。该商场对顾客认真的服务态度,取得了顾客信赖。
三、改进服务方式,全面中求创新
恰当的服务方式,也是吸引顾客,搞好企业优质服务的重要方面。不同的企业,服务的侧重有所不同。但企业决不能顾此失彼,应树立整体的服务观念,并在整体服务中不断创新。
1.全面服务。企业开展优质服务不能只顾某一方面某一点,而应树立整体观念,显示企业整体水平,只有向顾客提供全面周到的服务,才能吸引现实顾客,把握住“准顾客”。如果企业售前广告服务搞得不错,集中服务跟不上,就会前功尽弃;如果售后服务采取“一经售出概不负责”的态度,也会拒顾客于门外。因此,搞好全面服务是树立良好企业形象,吸引顾客的重要内容。
2.创新服务。优质服务者胜,不断创新者胜。创新服务是以“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为宗旨,在全面服务中开拓新的服务项目,逐步使服务质量创出新水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搞好优质服务并无规律可循,它要求营销售人员不断地挖掘顾客多方面的需要,不断创新自己的服务,以自己的服务特色来满足顾客多方面的需要。美国名震全球的商品大王汪纳梅克,他获得成功的办法就是的决心发现顾客所求,使用从未经人实践过的新办法。他所使用的明码标价销售法成为一次零售革命,一直被各国沿用到今。因此,企业只有在普遍中创独有,才能在市
场竞争中处于不败之地。
优质服务是企业赢得顾客的磁石,优质服务在现代企业经营管理中占有重要的位置。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商品经济逐步繁荣,市场竞争也日趋激烈,许多企业界有识之士已清醒认识到:商品丰富了,除了商品质量方面的竞争外,服务态度、服务环境、服务质量等优质服务方面的竞争也越来越重要,若企业只注重花样百出的宣传或靠关系户维持经营,而忽略对顾客的服务,终将被市场经济所淘汰。因此,优质服务已成为企业参与市场竞争,实现经营目标的重要策略。优质服务是企业致胜的法宝。
1993.12.31
改名《优质服务ABC》刊于《企业家》1999年第14期
第五篇:教研课
《五花山》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本着以读为本的理念,让朗读成为语文课的主旋律,通过朗读细细品味句子,使文本内化为学生的语言。这样既培养学生敏锐的语音感,又可以提高学生的言语素养。
以读促悟,引导学生享受审美乐趣,着重抓住文章的重点段描写秋天的段落,通过媒体展示,启发想像等各种形式结合不同形式不同层次地读,引导学生体会五花山的五彩斑斓。【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在朗读中了解课文主要内容,感受五花山的美丽,体会大自然的美,激发热爱大自然并保护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3、领悟作者对树林颜色的生动表现,仿照课文的表现形式,编写几句赞美景色的话,并仿写片段。【教学重难点】
1、在朗读中感悟五花山的美
2、学习文章的写作方法,体会这样写的作用。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整体感知课文
1、我们的祖国幅员辽阔,有众多的名山大川,今天,我们也来学习一篇描写山的课文。(板书课题:五花山)
2、读课题,质疑。(为什么叫五花山?五花山在哪里?)
3、师:其实秘密就在课文中,请小朋友们自己读课文,看看哪些问题你通过读课文能找到答案的?
现在你知道了哪些答案?交流说
4、为什么叫五花山呢? 课文哪句话告诉我们答案?
出示:秋天的山一片金黄,一片火红,一片翠绿……人们给这五颜六色的山起了个好听的名字,叫“五花山。”
自己读一读。
“这”指什么?“五颜六色”就是?(很多种颜色)通过预习课文,你知道课文描写了哪些颜色?(自由说)有这么多的颜色,难怪人们要叫它——五花山了。
三、走进“五颜六色”的五花山
1、课文哪几节写出了“五颜六色”的五花山?这写的是——秋季的五花山(学生细读课文,找出4、5小节。)
2、出示课件(秋天的五花山段落)再读第四自然段,依次用“——”划出表示色彩的词。
(金黄,杏黄,火红,紫红,翠绿)
2、指名回答出示词语,教师第一次引读。
金黄色——好像所有的阳光都集中到那儿去了。
杏黄色——远远望去„„
火红色——风一吹„„
紫红紫红——跟剧场里„„
翠绿——只有松柏不怕„„
师:那么多的颜色,这正是我们刚才说的词——五颜六色(板书)
3、利用词语五颜六色,教师与学生第二次引读。师: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
秋天的山是五颜六色的,下过一场秋霜后,瞧!有的树林变成了——(生读)金黄色,(师引)好像——(生读)好像所有的„„有的树林变成了——远远望去——,有的树林变成了——风一吹——,还有的树林变得——跟——,只有——
师:读到这儿,你还会用哪个词来形容它的颜色呢?(生答)五彩缤纷
4、师:你喜欢这五颜六色、五彩缤纷中的哪种颜色?把你认为美的句子、词语,多读几次,边读边想象它的美丽。(自读感悟)
5、交流感受:你喜欢哪种颜色?为什么? 句子:有的树林变成了金黄色,好像所有的阳光都集中到那儿去了。A、你读出了树林的什么颜色?你喜欢这颜色吗?读出你的喜欢(个别读)B、(图片出示)看,多漂亮的金黄色啊!读了这一句你想到了什么?(金色的阳光)C、读出你的喜欢。——自由读——个别读
评:你读得还不够集中,谁来试一试?你把金黄色的阳光都集中到一起了。D、金黄色让人感到温暖,美景就要美读,我们一起来读——齐读
句子:有的树林变成了杏黄色,远远望去,就像枝头挂满熟透了的杏和梨。A、男生读,想:听着朗读,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熟透了的杏和梨„„)
师:是啊,秋天正是丰收的季节,此时此刻,你的心情怎样?(高兴)带着喜悦之情读一读。个别读
评:我仿佛看到了熟透了的杏和梨。我从你的朗读听出了喜悦之情。D、让我们欣赏着美景,带着喜悦的心情一起来读读。——齐读
句子:有的树林变成了火红色,风一吹,树林跳起舞来,就像一簇簇火苗在跳跃。
师:细细读,你从哪些词语感受到了它的美?还有吗?(交流)火红色——你从树林的颜色感受到它的美。
跳跃——风一吹树林跳起舞来,你从树林的动态感受到了它的美。
一簇簇——你从这个叠词感受到了它的美。你还知道哪些叠词?(生说)用上这些叠词,我们的语句就变得更美了。师:我不明白树林怎么会是像火苗呢?
(颜色)有道理,颜色像火苗,还有呢?风一吹,树林跳起舞来,它就像——一簇簇火苗在跳跃。
师:火苗在跳跃,火苗闪动,树林在跳舞,谁能把这处的树林读活起来。(三位)评:我想看到树林跳舞的样子,速度可以读得快些。活起来啦,谁能读得更活? 让我们一起把活的感觉读出来。句:还有的树林变得紫红紫红,跟剧场里紫绒幕布的颜色一样。A、齐读
B、读完出示课件:幕布,这就是紫红紫红的剧场里的紫绒幕布。C、美吗?你来读一读。
评:真不愧是女孩子,居然读出了幕布的柔滑。谁还再来试试? 指名再读,老师范读,再指名读。
多漂亮啊!紫红是热情神秘的象征。请女生一起来欢迎远来欣赏五花山的客人吧。——女生读
句:只有松柏不怕秋霜,针一样的叶子还是那么翠绿。说感受,读出你的感受。
评:你为什么读得这么坚定?好样的。这是一棵不怕秋霜的松柏。这是一棵顽强的松柏。
从你的朗读,我看到了松柏身上的顽强,请男生读出松柏的顽强!——男生读
5、师:读到这里,五花山让我们领略到什么是五彩缤纷,什么是多姿多彩,我想你们肯定想自己去美美地读读了。(学生自由读)此情此景,你想说什么呢?(自由说)
师:这真是美不胜收啊!出示词语:美不胜收(板书)
6、师:罗丹说过,生活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刚才同学们通过自己的慧眼,发现了美,感受了美,现在我们推荐一位朗诵高手,让我们一起尽情享受吧。(个别读)
来点音乐是不是更有诗意,配乐朗诵。(一起读)
7、背诵秋天的山语段
五花山这么美的秋色,我们为之兴奋,作者笔下的文字流淌着丰富的感情,就让我们一起记下来,给大家三分钟时间把它背下来吧。A.学生练背 B.指名背 C.配乐齐背
师引背:秋天的山不再是一种颜色了。下过一场秋霜,有的„„有的„„ 秋天的山还有什么颜色呢?看,书本上有好多秋天的树叶,它们组成了秋天山美丽的颜色,看看你认识这些树叶吗?
()的()叶
就像()想想:你会怎么填?(颜色、形状„„)金黄的银杏叶,出示图片并配上音乐
第一张图片教师说:有的树叶 就象
第二张图片请学生说
以次类推,让学生用有的树叶 就像
然后把六张图片合在一张幻灯片上,中间打上有的树叶 有的还有的(学生说)
我们可以利用书本上的图P138,银杏叶、枫叶、白杨叶„„你可以和同学交流运用哪个颜色好,然后仿写一句话,如写银杏树,它的叶子到了秋天成了黄绿色,„„
你可以给学生提示:银杏树林变成了黄绿色,风一吹来,„„你可以用图激了学生写。
四、感受春天、夏天的五花山。
1、秋天的山一片金黄,一片火红,一片翠绿,五颜六色真美,那么五花山的春天和夏天又有什么特点呢?请大家找一找(共同点:绿)
2、这两种绿又有什么不同呢?(淡绿,浓绿)
默读2、3自然段,圈出能体现淡绿和浓绿不同的词语,细细读一读,品一品。
3、交流比较。
春天:淡淡的,冒出芽来,带着嫩嫩的黄色 夏天:浓浓的,都被绿油彩涂过,染绿
4、在朗读中,如何能体现浓和淡呢?(轻读,重读)自己试一试,读出春天夏天不同的绿。个别读,评价。
句子:春天的山是绿色的,那绿色淡淡的,许多树叶刚冒出芽来,还带着嫩嫩的黄色呢。
评:从你的朗读中我好期待春天快点来啊„„
春天多么充满生机啊,读得再轻快些就更好了。
春天的山真美呀,一切就像刚出生的小娃娃,淡淡的,嫩嫩的。请可爱的女生一起来读读!
句子:夏天的山也是绿色的,那绿色浓浓的,一片片树叶,不管是大的还是小的,都像被油彩涂过,连雨点落上去,都给染绿了。评:你这是抹了一下绿;你读得是擦了一下绿;再重一些。听了你的朗读,似乎我的心也被夏天的这一份浓浓的绿给染绿了。山绿得是这样的美,这样的心旷神怡,男生一起读。这真是绿意浓浓啊!
5、男女生配合着读,分别读出五花山春夏不同的绿意盎然。
资料:
生活在林区的人对五花山都不陌生,在每年的九月中下旬,随着天气转凉,冷空气的袭击,树叶开始变色,五花山渐渐形成。若想见到如诗如画的五花山,需必备两个条件,一个是茂密的森林,一个是适宜的天气,没有山,没有树,没有林,不管天气如何变换,也不会成为五花山。人们越来越体会到保护资源,爱护环境的重要性和深远意义,没有森林,就称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林区,森林旅游就会成为一句空话,靠森林旅游发展的产业就会枯萎、凋谢。随着生态文明建设的不断深入,人们环保意识的增强,林区靠木头生存的旧有观念正在改善,砍树人变成了种树人、护树人,森林资源正在得到恢复,焕发出往昔的生机。山、树、林是林区的代言,是林区的请柬,是林区的品牌。山更绿、树更壮、林更密是林区任的经营目标,也是吸引游客的资本,把林子弄起来,把大山护起来,让其显现出独有的魅力。
“五花山在哪里?”朋友你是否已经知晓,其实五花山不是一座具体的山,也没有固定的地点,更不会一年四季都可以见到。五花山是林区的特产,而且生命力极短,可谓昙花一现,但五花山的神奇却是长久的,会定格在人们的记忆深处。五花山是美妙的的山,多彩的山,不仅给人们带来视觉享受,而且还会给人们带来无尽遐想,走进多姿多彩的世界。
反思:
教了这么多年书,还是不知道怎么教。语文是一门学问,教好语文更是一门高深的学问。
《五花山》是一篇结合第三单元,写秋天景色的选学课文。在备课时,我的思路是以读促悟,抓住学生的朗读,多元评价,提升学生的朗读能力,并且在朗读中体会五花山的美丽景色,感悟祖国大好河山的壮丽优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感情。因此我运用了图像、声音等多媒体手段,把秋天的各种色彩像一幅幅画一样的展示在学生面前,促进学生的朗读体会。学生在课堂中,利用声音的轻重,读出了轻快、活跃、喜悦、坚强的感觉。朗读水平得到了锻炼提升。
但,《五花山》同时也可以与第六单元的描写祖国大好河山的一组课文相配套。“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在感悟祖国壮丽河山的同时,学习作者描写方法。如,总分的结构,详略的写法,以及抓住关键词进行联想等写作手法。因此,我设计的语言训练点是,抓住颜色的词,引导学生通过联想,模仿课文“有的什么变成了什么颜色,就像什么”。利用课文后面的插图,各种形状颜色的树叶,进行说话的练习。出发点是好的,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没有达到效果,学生固定在一定的思维模式中,思路没有开拓,对于树叶没有产生合理的想象,也就谈不上掌握了写作的方法。反思其不足:
一、对于全文没有整体的把握。训练点模糊不清,过于全面,未突出重点。设计了对颜色的想象、写话,教师就应在课堂上结合《园地三》里的描写颜色的词语,让学生明白不同的颜色应有不同的表达方式。而不应只是知道其很美很美,却不知为何写得这么美。
二、多媒体课件运用的不到位。只是让学生欣赏几张图片,学生从感官上感觉很美,但是,美图的作用未发挥其尽。比如,对于火红的树林的图片,大片的红,课文中的描写是像一簇簇火苗在跳舞。是啊,很形象。我只让学生读出了火苗跳舞的样子,但是,想想,还可以想象成什么?通过图片的展示,学生进行联想,说话的拓展,思维一下子就开阔了。也不至于倒了后来,学生没有合理的想象,乱说一通“像脑袋,像皮球„„”
看来,上课是一门学问,备课更是一门学问。要想在课堂上精彩不断,就得在备课过程中反复地研读课文。想想,这篇课文,你想通过哪些手段达到哪些教学效果?学生能从这些环节中学到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