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园本教研同课异构方案(合集五篇)

时间:2019-05-12 23:26:1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幼儿园园本教研同课异构方案》,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幼儿园园本教研同课异构方案》。

第一篇:幼儿园园本教研同课异构方案

幼儿园园本教研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题:小班科学活动:《认识长方形》;中班科学活动:《认识梯形》

二、活动时间:2016年10月26日——11月4日

三、活动目的: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指南》精神,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和引领作用。开展同课异构活动,旨在让不同的教师面对相同的教材,针对本班幼儿的实际情况,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情感体验,由每位教师根据自己对教材的不同理解、策略的不同选择、资源的不同选用,进行独具个性的教学设计,赋予静态教材以生命活力,达到园际共研,共同进步的目的。

四、活动形式:园本教研“ 同课异构 ”。即:平行班级内容相同,教法相异;相同的舞台,别样的精彩。

五、参加范围:本幼儿园中班、小班的主班教师。

六、活动程序: 1.设计教案。

参与教师根据提供的教学内容进行教学构思,并于规定时间将教学设计上交。

2、教学观摩。

由平行班几位主班老师执教同一课题,要求听课老师对课堂教学过程进行记录,观察教师在课堂上对教材的把握和处理,并写好听课、评课记录。

3、教学研讨:听课后,组织老师们讨论教学过程,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讨论是一种互动的研究,是一个共同参与、共同构建的过程。鼓励参与者主动通过自己的思考、感悟、理解,不断提出新的设想、新的思路。

4、教学总结:通过观摩了几位老师的课例后,把自己的认识、收获写下来,进行总结交流。

蓝天幼儿园

第二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方案

南片学校“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旨:

“同课异构” 课堂教学活动是学校在上学期常规听课活动的基础上采取的教研活动的新形式,也是提升教师常态课堂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此次活动旨在提高教学教研水平,促进共同进步,指导教师认真研究课堂教学,及时发现问题、研讨策略;总结经验、查找不足,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升教研组教研的质量,为创设高质量的有效课堂教学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预期目的:

在“同课异构”课堂教学活动中,为教师提供交流互动的平台,教师执教同一课题,展示不同的教学风格:对教材不同的处理、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指导方法、板书方式等,展示自己对教材独特的理解。

三、活动环节:

1、选定同一课题。各校根据教学计划和教学进度,协同该年级教师共同选定同一课题。

2、个人教学设计。教师潜心研读教材,广泛收集资料,根据自己教学风格及学生特点设计可行教学设计。

3、同课异构实践阶段。以上课、听课、评课、议课形式进行。

4、课后集体评议。课上完后,由学校组织集体评议,对课的特点、不足,教师对教材解读、处理进行探讨,促进教师教学能力的提高

5、总结与反思。这一环节由执教教师写教学反思或整理课堂实录,目的是让教师通过这次活动将自己的所思所感以文字的形式记录,固定下来,以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四、活动领导小组 组

长:李国义

成员:南片四校校长、教导主任及授课教师

五、相关人员职责

1、组长负责对活动进行监督。

2、小组成员职责:积极参加活动,在活动中态度端正,认真负责、虚心好学;活动结束要及时写好活动总结和反思。

六、具体措施

1、学校认真挑选各科骨干教师,让他们在正确理解和把握教研互助同进活动内涵的基础上,自觉投身到教研互助同进活动中去,并能持之以恒。

2、落实以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为中心的教研互助同进活动。① 听课。各教研组要及时听课,发现其优点,找出存在的问题。② 学习或指导集体备课。

③ 深入课堂讲示范课。准备一节高质量的课,运用先进教学技术与教学理念,上一堂优质示范课并作好说课。

④ 学习或传送先进的教学思想和理念,学习或指导教师撰写优质教案、说课及教学反思。

六、活动安排:

1、四月上旬(4月1日-4月10日)南片各学校组织开展示范课活动,中旬(4月11日-4月20日)组织南片四校“同课异构”课堂教学活动。具体内容、时间临行通知。

2、评课活动程序:上课教师说课(说目标、说重难点、说教法、说学法等)--听课教师评课(评优点、说不足、谈感想等)--总结。

上课教师课前写出课堂教学详案,课后完成说课;听课教师在听课过程中认真记录听课内容,听课后完善评课。课堂教学详案、说课表、评课表在评课活动结束后立即上交沙塄沟小学。

沙塄沟小学 2012、02、26

南片学校教研活动方案

沙塄沟小学2012、02、26

第三篇:幼儿园园本教研方案

幼儿园园本教研方案

舟曲县曲瓦乡中心幼儿园

一、活动目的及意义:

园本教研是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发展,推动幼教改革的重要手段。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大家已意识到园本教研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树立了科研兴园、科研兴教的理念,寓研于教、寓教于研,努力寻求有自身特色的教研之路。在实际的工作中如何针对这一特点,有效地开展教研活动,使教科研源于教学、高于教学、指导教学,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我园目前需要解决的问题也是需要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研究的内容。

二、活动目标:

探索适合本园的教研活动的形式与方法,有效地促进教师的成长。

三、活动对象:幼儿园全体教师。

四、活动内容:

小班开展中华传统美德教育,以课题组提出的尊敬父母、团结友爱、热爱集体、文明礼貌、助人为乐、拾金不昧等为主题,开展系列活动。

中班开展传统节日教育,开发具有特色的活动课程,让幼儿了解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加深对祖国五千年文化认识,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让幼儿接受优秀文学熏陶,提高幼儿审美能力,丰富知识启迪智慧、发展潜能。

大班开展传统文化教育,以开展古诗词教学为切入点,让幼儿从诗词中体会韵味,品味诗词的无穷意境,从而体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五、研究方法与步骤:

(一)准备阶段:八月份

1、成立课题研究领导小组 组长:王静

成员:王静 牟朝先 孔令芳 侯丽萍

2、以自学和集中学习相结合,由教研组长组织学习有关如何开展教研活动的理论文章。

3、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与研究,对方案进行分析和研讨,通过交流讨论达成共识。

(二)实施阶段:八至十一月份

大班组开展中国传统文化教育,本活动采取分阶段、分主题的办法逐步落实。

第一阶段:摸索开展阶段(以诵读为主):

1、摸索出有效的诵读方式与方法,为今后更深入地开展活动奠基。

2、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的开展,使幼儿对国学经典诵读产生兴趣。

3、在理解古诗内容的基础上,有韵律的诵读古诗。

4、通过多种形式的诵读古诗,激发幼儿对古诗的兴趣,陶冶幼儿的性情。

5、利用部分时间,采用教师范读、优生领读、幼儿齐读、幼儿自由诵背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坚持天天吟诵。第二阶段:巩固提高阶段(以班级教学为主)

1、各班结合幼儿实际情况选择内容进行教学,运用画、唱、演等多种形式学习古诗。

2、采取一人一课的方式教学古诗,在一起观摩交流,共同讨论最佳方案,力求教学形式多样性,灵活性,科学性,更适应幼儿的年龄特点,易于接受。

第三阶段:活动展示阶段(以集中表演为主):

开展丰富多彩的古诗词活动,进行真实的情感教育。组 织和指导幼儿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是建设班级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是促进幼儿全面发展的有效手段。幼儿最喜欢各种形式的活动,在活动中幼儿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学习中去,幼儿的才艺能得到很好地展示,因此我们开展形式多样的诵读活动,以巩固幼儿学习的成果。

如采用古诗新唱、情景表演等方式让古诗词更具新意,让所有幼儿参与其中,充分感受古诗词的美妙意境。

通过活动的开展,把古诗文融入幼儿心中,让中国的传统文化不经意间给幼儿以影响,让孩子们真正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

中班组开展快乐的“中国节”活动:这个活动共分三个主题,每个主题又分为四个版块:导入——讨论——实践——评价,三个主题分别是:

第一主题:中秋节的由来以及其深远的意义,【农历八月十五】

第二主题:教师节的由来以及其深远的意义、第三主题:国庆节的由来以及其深远的意义 第一阶段:

1、组织课题组认真学习教育科研基本知识和有关节日活动课程的理论,使课题组人员在科学的理论指导下进行研究,以保证课题研究的科学化。选择适宜的教学内容。2,培训全体教师,以观念转变带动行为和变化,确立节日活动的重要地位。

3、收集有关中国特色的节日活动资料,并以传统文化中一些特色的节日活动作为研究的起点。

4、建立多样化的活动模式:

——节日活动设计

——经典诵读

——节日活动创作(如绘画、文学文艺表演等)第二阶段

1、行动研究法:主要解决在班级传统节日活动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并制定解决问题的方法。制定课题研究计划并落实到行动

中,并根据行动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调整活动方案,再进行实践,从而保证研究的正常开展。

2、访谈法:与班级教师和幼儿家长进行传统节日方面的访谈,了解班级教师和家长开展传统节日教育活动的现状,为以后的工作提供依据。

3、案例分析法:主要针对研究中出现的典型事例,加以科学的分析和论证,促进课题研究的顺利进行。

4、经验总结法:通过传统节日在日常班级活动中的渗透,总结出传统文化促进班级精神形成的实践经验。

第三阶段

1.课题报告:《多彩的节日》。

2.论文集:参与课题的每位教师撰写一篇有现实意义的论文。小班组开展美德教育: 方案一:

活动主题:利用儿歌培养幼儿礼仪交往(8-9月)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召开小班组教研会议,提出幼儿在礼仪交往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收集、创编相关儿歌。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1.各班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儿歌教学,及时沟通、交流、改进教育教学方法

2.教师在一日活动各环节选择适当儿歌让幼儿诵读,在一日教学中渗透文明礼貌教育。

3.以班为单位举行儿歌比赛,评选出“文明小标兵” 第三阶段:整理总结阶段

1、收集、整理优秀儿歌,创编园本教材;

2、教师总结、反思,撰写园本教研活动总结。方案二:

活动主题:利用传统美德故事渗透美德教育(9——10月)第一阶段:准备阶段

召开教研会,共同确定适合小班教学的传统美德故事,商讨适合小班幼儿的教学方法。

第二阶段:实施阶段

1.以语言课的教学形式教授美德故事。要求每班充分准备一节课(有教案、有教具、有多媒体课件),4个班相互听课、评课,确定最佳方案并交流使用,达到资源共享。

2.召开家长会,说明美德教育的重要性,家长可选择合适的传统美德小故事讲给幼儿听,实现家园共育。

3.以班为单位,举行“小小故事会”,评选“故事大王”。4.教师在一日活动中抓住各种时机对幼儿进行传统美德的教育和渗透。

第三阶段:收集整理

召开教研会,收集、整理适合幼儿的传统美德故事,各班上交一篇语言课教案及反思,形成园本教材。

(三)总结阶段:十二月份

1、各组专题研讨。总结出有效的方法和途径进行园本课程教育教学。

2、展示教育教学成果。

3、教师撰写论文。

二零一六年八月二十四日

曲瓦中心幼儿园

第四篇:同课异构,实践本真的校本教研

同课异构,实践本真的校本教研

[摘要]同课异构是研究教法、比较教学的重要形式.如何设计同课异构是每位教师必须深入研究的问题.[关键词] 同课异构校本教研 高效课堂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5)140001

同课异构是基层学校教研活动的重要形式之一,教师根据自身的特点以及对教材文本、课程标准、学科目标、学生实际等不同层面的理解,对同一课题进行不同的教学设计,在“求同存异”的比较过程中提升教学水平,构建高效课堂.同课异构能让我们清楚地看到不同的教师对同一内容的不同处理,不同的教学策略所产生的不同效果,让参与者能取长补短,共同提高.笔者所在备课组最近以苏科版《数学》九年级(上)的新增内容“2.4圆周角(3)”(即“圆的内接四边形”)为题,开展了一次同课异构活动.活动中笔者深切地感受到: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培养学生的数学素养,在集体备课的大背景下,教师对教材的钻研和学生对教材的理解与领悟至关重要.下面就本次活动中风格迥异却别具匠心的几个教学环节一一进行说明.一、情境引入

[方案一]

图1教师:(展示图1,提出问题)一块草地上有四棵银杏树,规划部门准备在此新建一个圆形的休闲广场,并想把它们都种在广场的边缘上,规划部门的愿望是否能够实现?

学生:能!(也有说“不能!”)

教师:请你画画示意图,把广场看做圆,把大树近似看成点,看这四个点到底能不能在同一个圆上.学生画图,发现有以下两种情形(如图

2、图3)

图2 图3

生1:我画的图四个点都在圆上(图2).生2:我画的图四个点不能同时在圆上(图3).教师:看来这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到底要怎样画四个点才能在同一个圆上呢?

生3:(茫然)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四个点能确定一个圆?

教师:这位同学的描述让我想起了“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确定一个圆”的推理,这节课我们就类比圆的内接三角形来研究今天的新问题.(揭示课题)

分析:别出心裁的情境导入体现出教师对本节课的设计思路:实际情境――数学概念――性质探究――数学应用.这样的设计从纯数学知识到生活中的数学,从直观到抽象,找到数学概念的生活原型,是数学概念一种常见的教学模式.设计这一情境旨在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必要性,以增强数学情感教学.但教师后面提出的问题“到底怎样的四个点才能在同一个圆上呢”却偏离了这一出发点,给人一种将要研究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判定条件的感觉,而判定在本节课并未涉及,因此教师也没有适时地解决这一问题,而是机械地牵着学生往下走,这在很大程度上阻碍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探究能力的提高.其实这里只需在点评时提出:“不在同一直线上的四个点是否一定可以作一个圆呢?你能举例说明吗?”学生就可以以画出的图形为例,说明不一定能画出,教师再顺势引导学生开展对“四个点在一个圆上”这样特殊的情形进行探究性学习,课题的揭示就水到渠成了.[方案二]

教师:(发放导学案)请画出△ABC的外接圆,回顾三角形的外接圆、圆的内接三角形等概念.学生画图,展示,陈述作法,确定圆的条件.教师:我们发现任意的三角形都可以画出其外接圆,那么任意四边形呢?是不是也可以画出它的外接圆呢?试试看.学生画图,交流,发现矩形、正方形等可以画出外接圆,一般平行四边形则不行.教师:(揭示课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一类图形(指向矩形及其外接圆),首先请你类比三角形与其外接圆给出这一类图形的定义.分析:现代教育心理学指出,学生的学习过程不仅是一个接受知识的过程,更是一个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数学学习是学生带着自己原有的知识经验与理解,通过个体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独立地思考并适当地与他人交流的建构过程.教师从画三角形的外接圆出发,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逐步叩开圆的内接四边形的门,以操作活动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但开篇画三角形的外接圆、陈述确定圆的条件等耗时较长,冲淡了主题,也影响到后面性质探究的时间,课堂中的取舍值得商榷.[方案三]

图4

教师:(出示图4)看到这幅图,你能想到什么?

生1:⊙O是△ABC的外接圆,△ABC是⊙O的内接三角形.生2: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三个点可以确定一个圆.生3:AB、AC、BC的度数和为360°.教师:这是我们已经熟悉的圆的内接三角形,你能不能类似地给出圆的内接四边形的定义呢?试一试.生4:(类比圆的内接三角形尝试定义)我可以画出图来,如图5中的四边形ABCD就是圆的内接四边形.图5

生5:一个四边形的四个顶点都在同一个圆上,它就是圆的内接四边形.教师:(对定义予以修改完善)这样的四边形是圆的内接四边形,这个圆就是四边形的外接圆.分析:简约高效的情境创设,充分地考虑到学生的实际经验,在对圆的内接三角形的知识回顾的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学生的思维在第一时间得以激活,也显示出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以及深厚的功底.根据先行组织者的教学主张,圆的内接四边形与哪些旧知识相关联呢?教师抛出的问题让学生全方位地回顾了圆的内接三角形这一“先行组织者”,找准了学习的起点后,接着开门见山地让学生给出圆内接四边形的定义,直截了当.学生能自己画出图形、给出定义,让他们把自信建立在自己的能力之上,从而对数学学习充满了信心.二、性质探究

[方案一]

教师:认识了圆内接四边形的概念,接下来研究它的性质.你认为应该从哪些方面研究?

生1:边、角、对角线.教师:很好,这是从我们对特殊四边形性质的探究中得到的启发.那么大家打算如何开展性质的探究呢?

生2:可以将圆的内接四边形转化为内接三角形.生3:可以先画一些特殊的圆的内接四边形来研究,比如矩形、正方形等.图6

教师:大家都有了研究的策略,那我们就先研究最特殊的情形.如图6所示,这个圆的内接矩形,它有什么特殊之处呢?

生4:四个角都相等,邻角互补,对角互补,对边相等且平行……

教师:你说的是这个矩形的特征,如果推广到一般的圆的内接四边形,还会有怎样的特征呢?

学生5:对角互补!其他的好像都不成立.教师:好,今天我们就探究圆内接四边形对角是否互补,请大家自己画图,探究.学生探究结果如下.证法1.1

图7如图7,连接OA、OB、OC、OD,由题意OA=OB=OC=OD,因此∠1=∠2,∠3=∠4,∠5=∠6,∠7=∠8,而∠1+∠2+∠3+∠4+∠5+∠6+∠7+∠8 =360°,故∠1+∠3+∠6+∠7=180°,即∠BAD+∠BCD=180°.证法1.2

图8

如图8,由题意易知∠1=∠3,∠2=∠4,而∠1+∠2=∠5,故∠3+∠4=∠5,又∠BAD+∠5=180°,即∠BAD+∠BCD=180°.证法1.3

图9

如图9,连接AC、BD,由题意易知∠1=∠2,∠3=∠4,而∠2+∠4+∠ABC=180°,故∠1+∠3+∠ABC=180°,即∠ABC+∠ADC=180°.证法1.4

图10

如图10,由题意易知∠1=∠2,∠3=∠4,∠5=∠6,∠7=∠8,而∠1+∠2+∠3+∠4+∠5+∠6+∠7+∠8 =360°,故∠1+∠4+∠6+∠8=180°,即∠BAD+∠BCD=180°.证法1.5

图11

如图11,连接OA、OC,由“同弧所对的圆周角是圆心角的一半”可知∠B+∠D=12∠1+12∠2=12(∠1+∠2)=180°.分析:教师引导学生从特殊四边形出发,着眼于研究问题的策略,渗透转化、从特殊到一般等求证方法,在“探究圆的内接四边形内角之间的关系”这一问题的引导上,教师的处理是从内接矩形出发,弱化条件,让结论越来越接近“对角互补”.“弱化条件”本身就是科学探究的一个有效方法,可以说它是思维再生的桥梁.从终端显示的学生证法可以看出,学生能有意识地寻求各种方式将四边形转化为三角形,从而证得“圆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这一性质.但本环节第一个问题笔者认为是一个无效的问题,“边、角、对角线”在本节课中自始至终都没有出现过,教师在这一问题上的认识不够,不能准确把握知识的本质属性,因而导致了课堂上的偏差,影响了学生对本节内容的理解与领悟.[方案二]

教师:圆的内接四边形有怎样的性质呢?从“圆”出发,我们研究哪些元素?

生1:弧、弦、圆心角、圆周角等.教师:从“四边形”出发,又研究哪些元素呢?

生2:边、角、对角线.教师:怎样研究圆内接四边形这些元素之间的关系呢?请大家观察刚刚我们所画的图形,将它们分分类.生3:(分组交流)可以分成三类:两条对角线都经过圆心、只有一条对角线过圆心和两条都不经过圆心(如图12).图12

教师:你认为我们该从哪一种情形开始研究?

生4:当然是两条对角线都过圆心,它最特殊!

教师:好!请大家画一画,用手上的工具测一测,再让它稍微“普通”一些,看看能不能找到圆内接四边形的特别之处.生5:(分别画出两条对角线都经过圆心、一条对角线经过圆心的情形)发现圆的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教师:很好!这是大家从特殊的情形中找到的猜想,你能推想到一般情况并结合圆与四边形的有关知识加以证明吗?

学生画图探究,得出证法如下.证法2.1

图13

如图13,连接DO并延长,与圆交于点E,连接AE、CE,则∠DAE=∠DCE=90°,所以∠1+∠2+∠3+∠4=180°,而∠3+∠4=∠E=∠B,因此∠1+∠2+∠B=180°,即∠ADC+∠B=180°.证法2.2

图14

如图14,连接AC,作AC的垂直平分线交圆于点E、F,则∠EAF=∠ECF=90°,所以∠1+∠2+∠3+∠4=180°,而∠1+∠2=∠E=∠B,∠3+∠4=∠F=∠D,所以∠B+∠D=180°.证法2.3

图15

如图15,过点O分别作OF⊥AD于E,OH⊥AB于G,由垂径定理可知,点H、F分别为AB、AD 的中点,由此可知∠1=12∠BOD=∠C,而在四边形AGOE中,∠A+∠1=180°,因此∠A+∠C=180°.除此以外,还有证法1.1,证法1.5等不同方法.分析:本环节的设计仍然注重数学活动的参与、经验的积累与运用.通过画一画、量一量、算一算等活动,让学生充分经历动手、猜想、归纳的过程.着眼于“对角线是否经过圆心”的问题讨论,引导学生思考总结“从特殊到一般”的探究过程,充分关注概念中“圆”和“四边形”这两个原生概念,并以此为出发点,引导学生探究证明圆的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的性质.因此在证明过程中,学生能充分关注到圆与四边形这两个起点,有连接半径将内接四边形转化为四个等腰三角形的,有将一般四边形转化为对角线过圆心的特殊情形的,也有利用圆心角与圆周角的关系的,甚至还有直接利用弧的度数证明的.教师充分挖掘出性质探究中包含的数学操作方法、几何推理的方法以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等方法.正如张奠宙老师所说:“数学其实不完全是从现实生活情景中产生的.人们还必须通过一些感性或理性的特有数学活动,才能把握数学的本质,理解数学的意义.”

[方案三]

教师:圆的内接四边形有什么性质呢?

生1:(迷茫,不知如何回答).教师:可以用工具量一量,算一算.生2:(测量所给圆内接四边形边的长度、角的度数)猜想圆的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教师:是不是所有的圆的内接四边形都有这样的性质呢?请看老师做个演示.(教师在几何画板上演示,发现内角度数在变化,但对角之和始终为180°,如图16)

图16

教师:由此我们可以大胆地作出怎样的猜想?

生3:圆的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

教师:经过大家动手测量、计算、实验,我们作出了这个大胆的猜想,你能证明吗?

学生画图证明,证法有:

图17

证法1.1,1.3,1.4,1.5,2.1等,另外还有其他证法如下.证法3.1

如图17,与证法2.3类似,易证∠1+∠2=12(∠AOB+∠AOD)=12∠BOD=∠C,而在四边形AGOE中,∠BAD+∠1+∠2=180°,因此∠BAD+∠BCD=180°.分析:本环节的设计开放大胆,让学生自己量一量、算一算,学生猜想后,教师借助几何画板的演示,让学生看到正确的猜想,然后让学生寻找证明的思路,在学生独立思考、充分交流后得出的证法囊括了转化为三角形、利用圆中弧、圆周角、圆心角等有关量的代换、转化为有直径的特殊情况等多种类型.本节课留给足够的思考时间与空间,让学生观察、实验、猜想、验证(证明),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有效地关注了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但在归纳猜想出性质前,教师也是模糊地要求学生量一量、算一算,这样的操作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三、课堂小结

[方案一]

教师:经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与体会?还有什么困惑?

生1:我知道了什么是圆的内接四边形以及它的性质.生2:我学会了从特殊到一般的求证方法,在证明性质的过程中我会从特殊的四边形入手,推广到一般的圆内接四边形,并能将它们转化为特殊的情形来证明.生3:我还学会了转化,将四边形转化为三角形来证明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

生4:我有一个困惑,今天我们研究圆的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那么它的边之间有没有特殊的关系呢?

生5:我还有一个困惑,到底四个怎样的点才能在同一个圆上呢?

[方案二]

教师:本节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

生1:我能用圆内接三角形的有关知识与方法研究圆的内接四边形了.生2:我知道研究一个问题要抓住一个关键点来研究,比如这节课我就抓住“对角线是否过圆心”来探究证明了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生3:我感觉今天好像没有学习新知识,而是把以前的知识与经验拿来重新组合就可以了.生4: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个问题可以有很多不同的方法来求解,比如“圆内接四边形对角互补”这个结论的证明,就有很多方法.……

[方案三]

教师:今天我们认识了圆的内接四边形,并且经过观察、猜想、证明这些过程,用不同的方法探究证明了它的性质,你还想了解它的哪些方面呢?又打算如何研究呢?

生1:了解了概念和性质,接着我应该学习它的判定.生2:我想应该可以从判定三个点确定圆入手.生3:可以先画一些特殊的有外接圆的四边形,看看它们都具备怎样的条件,再往一般情形推广.生4:判定应该就是把性质反过来.……

分析:方案一体现了完整的课堂结构,从实际情境引入,抽象出数学概念,通过性质探究,注重思想方法渗透,学生在探究中体验到从特殊到一般、转化等方法.因此学生能从学到的知识及方法等方面进行小结;方案二更注重学生数学活动经验的积累与运用.一节课下来学生对“运用知识与经验研究问题”感受最深,无论是研究问题的策略与方法(类比法、抓住关键点等),解决问题的方法(证明圆内接四边形性质),还是对知识经验的升华(重新组合),无不体现出其在数学学习方面的积累与提升;方案三的设计立意高远,也最能体现出教师对几何知识学习体系的整体把握:“概念――性质――判定”.开放性的问题设计使得整节课“形散而神不散”,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潜能.使其对未知的“判定”作出一系列的研究设想,这样的教学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意义更深远.最后,就两个设计中共同存在的困惑,我们作了深入的研讨.困惑1为什么探究圆内接四边形的性质时,只研究了内角的关系,不研究边与对角线的关系呢?

几位教师都回避了这一问题,笔者认为,圆的内接四边形从本质来看,仍然是四边形,而四边形本身具有的性质只有内角和为360°,因此作为下位概念的圆的内接四边形,只能再研究内角还有什么更特殊的性质,因此探究角而不是边的关系.困惑2怎样的四个点才能在同一个圆上呢?课上要不要提及这个问题呢?

在方案一中,由于教师在设计时提出了这个问题,最终也没有解决,因此学生对此疑惑最大,教师却因为教材没有提及而刻意回避了.其实大可不必,我们该“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方案三中,教师的处理就科学合理得多,他向学生呈现了完整的几何概念的知识体系(概念、性质、判定),却没有刻意地引导学习,而是在结尾时提出了这个充满想象力的问题,学生在本节课所积累的知识、经验、方法都在此刻得以回顾,一举多得.至于判定四点共圆的方法,有反证法,有托勒密定理,有圆幂定理的逆定理等,留待老师们自己探究.“教无定法,教学有法.”多年教研实践表明,同课异构活动中,教师理解课标、解读教材、教学设计、课堂实施等能力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教师自身专业成长得以实现.但我们也要清楚地认识到,要实现高效课堂,提升学生数学素养,仅靠每周一次的教研活动是远远不够的,每位教师都应立足本职,善于发现教学中的疑难点,有针对性地对自己的课堂进行重复的、开放的课堂观察与反思,在每一个具体课例的研讨、交流、实施等过程中取长补短,不断学习,改进教学策略,更新教学理念,让同课异构真正满足教师的成长及学生的发展需要.

第五篇:[教研]同课同班异构

[教研]同课同班异构

同课同班异构

——以《羚羊木雕》为例进行不同专题教学探讨

【校本教研动机】

提到作文教学,我们老师都很头疼,都认为作文指导无从下手,就算是在课堂上大加指导也是效果甚微,学生还是谈“作文”色变。当前学生的作文教学普遍存在着以下三大“软肋”,即结构混乱,生活体验不足,词不达意。究其根本,我认为主要是当前随着新课改的深入,老师把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割裂开来了。在课堂教学中凸显人文性,淡化并漠视工具性,阅读教学只有言语品读,文本的深度解读,而对于写作指导却大大丧失。失去语文知识教学的语文课是可怕的变异软体动物。钱梦龙老师在课堂教学中很是强调三个问题:一是写了什么,二是怎样写的,三是为什么要这样写。其中“怎么写”的问题就是注重作文教学中的谋篇布局。叶圣陶先生也曾说:“写作的历练在乎多作,应用从阅读中得到的写作知识,认真地作。”这就是说我们的阅读切不可漠视写作知识的恰当传授和指引。我们应该让阅读教学与写作指导有效整合有机渗透,让学生善于谋篇布局,善于把握写作相关知识。

第十周临近,本次校本教研是笔者主持。活动形式是期初制定好了的“同课异构”。可是以往的“同课异构”都是在“切入点”和“文本立意”上做文章,在教学内容上有很多相似和重复,我向来有一种想法,那就是“同课异构”可不可以从以文本为例,从专题式教学出发进行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的教学探讨,也许这正是一种向纵向发展的“同课异构”,再说,当前语文教学的趋向是更应强调“教什么”,而不能一味关注“怎么教”。基于此想法,我灵机一动,就把本次校本教研定名为“同课同班异构(纵向深入)——以《羚羊木雕》为例进行不同专题教学探讨。”其中有一个专题就是笔者要着力尝试的“以《羚羊木雕》为例进行记叙性插叙写作指导”。【两位老师教学简历】

林老师,女,刚刚大学毕业。现任七年(9)、(10)班语文教师,教龄2个月。对教学很认真专注。

肖老师,女,从教9年,获得县优质课评比二等奖,县优秀教师。现任七年(7)、(8)班语文教师。教学实践经验丰富。【两位老师专题教学简案】

以《羚羊木雕》为例谈亲人、朋友之间的沟通艺术

执教人:林爱芬

教学过程:

一、真实故事导入,引发学生对沟通的认识

1、引用一个真实的故事,因父母的不理解导致残疾的儿子自杀的事件。告诉亲人间的沟通是十分必要的。

二、请几位学生分析人物个性特征之后,请几位同学分角色朗读课文。

读完思考并讨论以下几个问题:(1)究竟什么事?

(2)文章最后说“可是,这能全怪我吗?”不能全怪我,那究竟该怪谁啊?并说说理由,从文中找出相关的语句。

“我”:没有和父母沟通就把贵重的礼物送人了,去要回万芳的礼物也不道明缘由。怪

父母:不尊重理解孩子的友谊,态度很生硬,不讲究说话的艺术

此环节伴随朗读,把“我”和父母的怪原因读出来,语气上尽量模仿逼真,更真切体会到父母和“我”的错。

三、重构文本情节,如何化矛盾为和谐? 情节提示(任选其一):

1、妈妈逼“我”拿回羚羊木雕的情节;

2、我去要回羚羊木雕的情节。我和妈妈分别应该怎么说怎样做?

“我”:不该欺骗妈妈,坦诚相告

妈妈:该先告知羚羊木雕的贵重不可随意送人,既然已经送人了就得和孩子商量怎么办?而不该站在对立面。要么像奶奶说的:算了吧,这样多不好。下次可要注意了哦。要么商量如何去正确告知万芳把羚羊木雕拿回,父母可教孩子怎么说。

请重构文本的两个情节:妈妈逼“我”拿回羚羊木雕的情节;我去要回羚羊木雕的情节。该如何正确沟通才是?学生探讨,表演。

四、赠言推荐

生活中,难免会出现亲情和友情之间的矛盾,为了让大家更好的了解亲情和友情对我们的意义,老师这里送给大家两句话:

 友情,好似一只温情的手,拉近了你我的距离;亲情,就像一杯滚烫的茶,沸腾了你我的感情! 世界上最伟大的是海洋,比海洋更伟大的是天空,比天空更伟大的是父母对儿女的恩情。

五、小结

沟通从“心”开始。如果生活中遇到亲情和友情之间的冲突,请同学们做好与父母、朋友之间的良好的沟通,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欢乐。

六、作业布置

1、与父母一起读这篇文章,学会与父母沟通。

2、想象我要回木雕到家后的情景,模仿课文续写人生AB剧。

以《羚羊木雕》为例进行记叙性插叙写作指导

执教人:肖秋桂

教学目标:1.了解插叙及其注意点。

2.运用插叙进行写作。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二、文中插叙学习

(一)引出插叙学习:

师设问:

1、三个时间段发生了三件事情。请问哪一件事情是中心事件,妈逼“我”要回木雕,我索回木雕。

2、请问中心事件前后之间写了两件事是运用了什么方法?

(插叙的定义:插叙是叙述的方式之一。其特点是在原来的叙述过程中,由于表达的需要,中断原来的叙述,插入另一段叙述。插入的叙述结束后,再继续原来的叙述。插叙的内容,或是过去的事,或是另外一件事。)

(二)插叙的好处

内容:它对情节的发展、内容的补充、主题的表达,都有积极作用。

结构: 正是插叙手法的运用,文章显得波澜起伏,情节紧凑, 扣人心弦。

(三)运用插叙注意点

(1)请找一找《羚羊木雕》中的提示插叙开始和结束的语句。“他们不知道,万芳是个多么仗义的好朋友。” “不知什么时候,奶奶站在门口。”

注意文意上的过度和衔接。如果没有这些提示语,文章内容的叙述就会显得不连贯。

(2)、选择插叙的内容,一定是与本文中心紧密相关,不能游离于中心之外,如果说中心事件是花的话,插叙的内容就属于叶子,以叶衬花,花木更艳丽,插叙部分补充中心事件,中心事件才更丰富。

插叙须注意(板书):

1、瞻前顾后,衔接自然

2、紧扣中心

三、我也来试试

看来,同学们磨刀霍霍,想小试牛刀,那就让我们运用以上知识来体验插叙之妙。怎么样?运用刚刚了解到的插叙方法,大家先来讨论《礼物》中这段插叙的内容该如何补充完整。

阅读《礼物》,请合理地补充插叙部分。

要求:运用插叙补足内容

时间:5——6分钟

字数100字左右 师生点评并进行修改总结。

四、总结

《羚羊木雕》这么一篇情感丰富的文章,离不开插叙的运用,希望这节课同学们学到的插叙方法以后能运用到写作中。

五、作业布置

以“亲情”为话题,结合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自拟标题,运用插叙的写法来写成一篇不少于500字的记叙性文章。

(温馨提醒:本次习作评批的标准:习作中是否有插叙的画面,画面之间的嫁接是否天衣无缝。)【卢老师主持发言】

大家早上好!我们本次研讨的“同课异构”不同于常态的“同课异构”在“切入点”和“文本立意”上做文章,面对一篇文章的“切入点”和“文本立意”,其实那是一种同课异班异构向横向的文本开发,而我们这次的探讨也许是一种新尝试:就是面对同一篇文章,却以这篇文本为例子进行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目的的研究从而形成不同专题教学,让课堂呈现出完全不同的教学意义。美其名曰:“同课同班异构(纵向深入)”。

比如林爱芬老师的教学专题是以《羚羊木雕》为例谈亲人、朋友之间的沟通艺术。这是立足在本文所反映的文本主题上,本文作者正是有意通过这样一篇真情文章一个真情故事经过艺术真实加工后来真实探讨我们少年时代在对待亲人和朋友之间的正确沟通艺术。而肖秋桂老师的教学专题则是以《羚羊木雕》为例进行记叙性写作指导。主要是在林老师教学的文本把握的基础上,再只取一瓢切准这篇文本中的写作可指导点:当文章同时写几件事并重复交叉在一块时,是如何采用插叙等巧妙方法进行合理布局的;还有当文本同时出现几个人物时注意如何安排详略,依次出场。(这一点由于时间有限就没有在课堂呈现)正是因为本文有这样的写作可指导性,我们才立足于形成一节写作指导课。这又给我们呈现了完全于林老师不同的文本设计和教学意义。

今天为什么要进行这样的尝试和我们认为有意的探讨呢?我们的理念支撑点在于:王荣生教授主持的“案例·课程内容建设”栏目中:从教学内容角度观课评教。我们认为只有从一篇文本的教学内容出发,才能真正把握住语文课的阵地,才不致于教了几十年的书还是稀里糊涂的不知道自己是不是在教语文,是不是一直在“乱耕别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我觉得语文只有在先清楚自己的确是在“教什么”才有意义和有价值谈“怎么教”等语文的教学方法和教学魅力。

当然,我们今天的这两节语文课,我们两位老师是知道自己在教什么即教师对所教内容有自觉的意识,内容正确并相对集中。但在教学过程中还是存在着或多或少的不足,这就是我们即将要探讨的如何在“怎么教”上如何再进行改进甚至重构。比如课堂的预设和生成等教学设计上的艺术探讨上哪些还需要改进的等等。一句话,研究课堂“怎么教”一切都是为了让课堂更好的实现“教什么”服务的。

接下来我们先请今天开课的两位老师谈谈自己的教学思路以及教后的最大成功点或困惑点。有请林老师,肖老师—— 【两位老师教后感悟】

林爱芬老师:

对我来说,这是次失败的教学体验,主要失败在两个方面:一是对学生估计过高,从而在课堂上出现与自己预期相差比较大时,无法很好地导回正轨。这样就造成了时间上的无法掌握,促使最后的重头戏无法很好地展现出来,自然文章的教学内容就不够完整,整堂课的教学重点无法突出。二是作为一个刚踏上讲台两个月的新教师,课堂语言以及课堂机智远远不够,因此,无法通过抓住学生的闪光点体现文章的教学目标,致使很多老师普遍认为教学目标不明确。

另外,这堂课有两个方面的缺失:一是对学生评价的缺失。当学生分角色朗读之后,其实读得并不是很到位,但我因一直注意到时间的关系,没有对此做出任何评价,以致使这次长达八分钟的朗读,变成只是为读而读的状况。二是面向全体的缺失。新课程一再强调,现在的课堂要面向全体学生,而我也一再提醒自己,但在这次课上,却并没有很好的奉行。一堂课,如果连全体学生参与,这一点都做不到的话,很难成为一堂合格的课。这些,都是我今后应该引起重视并改正的,希望将来能成为一个创生良好课堂的合格教师。

肖秋桂老师:

本堂课的教学目标很明确,旨在通过了解《羚羊木雕》中的插叙方法进而学会运用它。

本堂课值得肯定的是思路非常清晰,先是引用曾国藩写奏章的故事导入记叙文写作顺序的重要性这一话题,并提出本课的学习目标——学会插叙的运用,接着通过结合《羚羊木雕》的分析了解什么是插叙,明确插叙的作用,并掌握插叙应注意的问题,最后通过补写一段插叙巩固所学内容。

本堂课三易其稿,最初的设想是教研组长提出来的,结合《羚羊木雕》进行记叙文的写作指导,挖掘本课中的写作方法,一是如何将发生在不同时间段的几件事巧妙的组织起来,教会学生运用插叙,二是如何将多人出场的人物写得出彩,教会学生安排好人物的次序。通过试教,这两项内容量过多,难度大,后决定删去第二种写作方法的指导,专取插叙的指导。

决定了上插叙写作指导课后,就着手准备材料。应怎样让学生进行插叙的课堂实践,是让他们直接分析一篇文章的插叙作用,还是补写一段插叙,思来想去,决定选取后者,相对于前者教学内容更深入些,能通过学生动笔补写检测他们是否学会了插叙。

就本节课的教学情况来看,课堂气氛是比较沉闷的,究其原因,一是本身的教学内容没有趣味性,二是本人调动课堂气氛的能力弱。写作指导课一直没有系统的教学内容,呈现的较为零散,通过本次的教学活动,本人很受启发。如何将阅读与写作更好的结合起来,如何将写作方法从理论层面逐一化解为教师可操作学生容易学的实践层面上来,这是我要继续深思的问题。【主持人】 刚才两位老师各自谈了在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成功点和不足之处。都很谦虚。作为刚任教两个月的林老师来说,对于本课教材的处理和教学已经很不错了,肖老师的课堂驾驭能力和对教材的处理能力大家有目共睹。现请各位老师畅所欲言:可以谈今天这两节课在教学内容取舍上以及在教学策略上该如何改进更趋有效;也可以谈我们尝试这样的“同课异构”校本教研是否行得通,有没有实际价值和指导意义等等。希望各位不吝赐教。

【各位听课老师教后研讨评点记录】 〖杨老师评点〗

林老师:

1、林老师的沟通主题上,我们老师是不是该注意以下几点:

①学生间互动沟通与合作;②学生与文本间如何产生共鸣;③师生间如何有效对话,如何做到面向全体;

2、在主问题“那该怪谁?”上因后面没有在“化解矛盾”上做足文章,从而无意强化了学生心中的责怪意识;

3、化解矛盾采用表演的形式来重构文本化解矛盾,是不是对学生要求太高了或者说对学生的能力水平估计过高了?

肖老师:

1、在运用写作上对选材应把握好度,《礼物》这篇文章对七年级学生是不是过深了?也许学生很难进入那种回报式体验,这样以来插叙内容的补充就有难度。〖余老师评点〗

林老师:在分角色朗读上,是先理出各人物的性格还是先让学生朗读,这一点值得我们再做考虑。〖蔡老师评点〗

肖老师在运用插叙进行写作运用训练时,老师是不是放慢速度,对学生再大胆放手,首先让学生对扩展材料进行朗读领会,在学生中展开讨论,本文可以在哪些地方插进回忆性的内容,再让学生自选其中一处补写,这样就给学生留下更大的自由空间,而不会硬性漏空让学生单一补写。〖庄老师评点〗 肖老师在运用插叙写作练习中,我是这样想的:假如不以《羚羊木雕》为例进行写作指导,就马上拿课外《礼物》这篇文章,通过我们老师插叙指导,让学生补写插叙内容,那写出来的文段质量是不是也差不多呢? 〖陈老师评点〗

1、教材处理单一,做到一课一得,这两节课都能很好的做到,给我的学习是对教材的处理要狠,要忍痛割爱。

2、阅读与写作如何交融,肖老师的这一节课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借助课例,让写作指导更有针对性实效性。〖陈老师评点〗

林老师:

本文教学从教学内容来关照教学,林老师这节课的立足点和教学内容是什么,有没有处理得很明确?

肖老师:

本课教学对我启发很大,这是一次有益的尝试,设计精巧,不过在进行插叙练习的指导上是不是再细一点,先对扩展材料进行入文学习,把握主旨后再进行指导学生所插内容要求,是不是更有效。

本次教研:

本次校本教研以读促写,在读中学会写作,这是一次很有效的尝试。〖饶老师评点〗

肖老师的一节课对我启发很大,我反思我本学期实施的短文训练,可不可以也应该立足于文本的某一点进行更有针对性目标性的写作练习。〖白老师评点〗

本次教研很实在,能立足我们的常态教学进行研究,这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很有帮助。不过给七年级学生进行插叙写作方法指导是不是太难了,虽然肖老师在这节课中指导很成功。〖李老师评点〗

1、林老师在“怪谁?”这个问题上没有很好的进行师生、生生、生本间的沟通与交流,从而导致后面的矛盾化解不是很到位,这是很遗憾的,其实本课教学的情感教育点选择是准的。

2、人物性格的理解与朗读如何做到有机结合,在这一点上我们老师是不是再做进一步的探讨,林老师教学中的分角色朗读所起的作用,我认为只能起到熟知文本的作用,其实完全可以让朗读发挥更大的作用。

3、肖老师的这节课是对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融合做了一次有益的尝试,给我们的写作指导开辟了一块新领域。

4、本次的“同课异构”是一种新尝试,这里的“异构”其实是以相同文本为例进行不同专题的教学尝试。【质疑续研】

1、人物性格的理解与朗读如何做到有机结合。在分角色朗读上,是先理出各人物的性格还是先让学生朗读,这一点值得我们再做考虑。

2、在运用写作上对选材应如何把握好度,《礼物》这篇文章对七年级学生是不是过深了?在运用插叙进行写作运用训练时,老师是不是放慢速度,首先让学生对扩展材料进行朗读领会、把握主旨后,在学生中展开讨论。本文可不以先让学生讨论可以在哪些地方插进回忆性的内容,再让学生自选其中一处补写,好让学生留下更自由的补写空间。

3、一堂课在如何设置并解决主问题上,应该慎重考虑。课堂上如何进行良好的师生、生生、生本间的沟通与交流。

4、如何将阅读与写作更更加有效的整合,如何将写作方法从理论层面逐一化解为教师可操作、学生容易学的实践层面上来。【亮点共识】

1、文本教材处理要单一化,做到一课一得,这两节课都能很好的做到这一点,给我的教学启迪是对教材的处理要狠,要忍痛割爱。

2、阅读与写作如何交融,肖老师的这一节课给了我们很大的启发,基于课例,让写作指导更有针对性实效性。对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融合做了一次有益的尝试,给我们的写作指导开辟了一块新领域。

3、本次的“同课异构”是一种新尝试,很实在,能立足我们的常态教学进行研究,这对我们的课堂教学很有帮助。这其实也是以相同文本为例进行不同专题教学的有益尝试。

下载幼儿园园本教研同课异构方案(合集五篇)word格式文档
下载幼儿园园本教研同课异构方案(合集五篇).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创意教研 同课异构

    创意教研同课异构 ——参加徐日扬名师工作室开展的初中美术创意教研活动后感悟 雷顺玲老师在创意教学研讨活动中积极发言 本人有幸成为徐日扬名师工作室的一名学员,在徐日扬......

    语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方案

    语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标 通过本次活动促进教师对教材教法的钻研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有效性,促进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深入探寻新课程理念下课堂的教学规范......

    语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方案

    语文“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方案编辑流云飘然一、活动目标:1、通过本次活动促进教师对教材教法的钻研,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有效性,促进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2、深入探寻新课程......

    异地“同课异构”交流教研活动方案

    异地“同课异构”交流教研活动方案我校于2013年3月26、29日两天时间带领全体教师前往剑川、云龙县两县最有名的剑川金华一小、云龙县诺邓镇九年制一贯制学校中观摩学习。这......

    中学数学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方案

    初中理科组“同课异构”教研活动方案 一、活动主旨与目的 “同课异构”此次活动旨在提高数学组教学教研水平,促进共同进步,指导教师认真研究课堂教学,及时发现问题、研讨策略;总......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主持词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主持词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老师们:大家上午好!在这春花烂漫的春天,我们又迎来了我古鄯片区同课异构校际历史教研活动。在此,我代表总堡乡中心学校的全体师生对于......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心得体会大全

    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心得体会同课异构教研活动心得体会1正所谓教一遍有一遍的收获,听一遍有一遍的心得。特别是观摩别人同内容的课和听了同行的评议之后,会对课本有更深的理解,把......

    同课异构教研心得体会[推荐阅读]

    同课异构教研心得体会1在市教学研究室领导的带领组织下,由xx区xx中,xx区某中学,xx区xx中学,xx中区西xx中学,xx市xx中学五校联盟联合发起的“同课异构”活动,拉开了课改课堂模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