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文化软实力及其作用分析
中国文化软实力及其作用分析
软实力是近年来风靡国际关系领域的最流行关键词,它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国际关系的看法,使人们从关心领土、军备、武力、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地域扩张、军事打击等有形的“硬实力”,转向关注文化、价值观、影响力、道德准则、文化感召力等无形的“软实力”。“软实力” 是美国著名政治学家约瑟夫·奈于上世纪90年代首先提出来的。其意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文化、教育、意识形态、政治价值观、国民素养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所体现出来的“软实力”。中国的“软实力”一说,则源于一位美国记者的报道,意思是说“对中国最近取得的成功的一种尊重或者着迷,以及它的影响力的自然增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喻国明指出:“一个国家是存在两种实力的,一种是硬实力,一种是软实力。硬实力通常是指国家的GDP、硬件设施等,而文化、制度、传媒等被称为软实力。”
“软实力”的思想在人类思想史上由来已久。道家思想的创始人老子就提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提出了“以德服人”,兵家的代表人物孙子提出了“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些思想都蕴含了丰富的“软实力”的思想。软实力是通过一个国家公民的有意的和无意的、感性的和理性的、强制的和习惯的、宗教的和世俗的思想和行为发生作用的,以此展现这个国家或民族的整体形象、族群特征和精神面貌。中华民族有雄厚的文化资源和文化潜力,但它并不一定必然会转化为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这就需要有一种文化自觉,有一种文化新思维,有一种国家、社会、人民大众的共同创业之举。
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构建
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是继北京奥运会后我国举办的又一个世界盛会。举办世博会是上海在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进程中的一件大事,将大大推进上海的现代化和国际化。世博会已经经历了150多年,而上海世博会将成为在我国、也是在发展中国家第一次举办的综合性世界博览会。上海世博会将为全面推进中华文化的复兴、展示和提升中国的软实力,提供一个很好的契机。
一
在21世纪,综合国力的博弈对一个国家在未来世界秩序中的排序起着关键性作用。文化软实力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在国与国之间的影响也在不断地扩大,世界大国纷纷重视软实力的建设,这是与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相伴随的,也是与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强盛和自信相统一的。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把它作为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标志着我们党对文化建设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境界。
上海能够举办世博会以及世博会自身的国际影响力,不但惠及经济层面的硬实力,也会带来间接效益,尤为突出的便是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二
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各国的文化也呈现出交流与交锋、合作与较量的新格局,文化已经成为西方国家颠覆和控制别国、实现自身战略意图的重要工具,文化领域已经成为政治斗争和意识形态较量的重要领域。所以,大力提升本国的软实力已在国际主流社会达成共识。
1.世博会是举办国展示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水平的窗口。经过新中国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努力,以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我国的国际话语权也拥有了更广阔的空间。2010年上海世博会又为展示中国文化、增强人民的文化自觉提供了宝贵的契机。我国要借这次世博史上规模最大的博览会为载体,充分展示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改革开放以来的光辉成果和中国城市的美好生活,为未来带来信心,给未来发展提供丰富的资源。
2.中国通过学习世界文明使文化影响力得到提升。在展示现代中国的同时,还需要保持清醒的认识:中国目前的软实力与一些西方国家还存在着差距,相对于硬实力的显著提高,文化软实力亟待加强。
所以,除了展示中国,我国也要面向世界,虚心学习,把世博会当作中国人民拥抱人类文明最新成果的一次绝好机会,展示和学习并举。
三
文化是国家的根脉,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只有认识文化的价值,重视文化建设,才能大力发展、大有可为;只有形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地位相适应的文化优势,我们才能在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和碰撞中掌握主动权,有效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为此,必须从战略上思考和谋划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总之,上海世博会的效应不只限于184天,还将长远地发挥。通过世博会的主办,努力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发展之路,将对城市形象、基础设施和生活环境的改善产生综合性和潜在性的影响。随着中国经济和政治的发展,文化建设的新高潮即将到来,通过构建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将放射出更加夺目的光芒。
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作用 文化软实力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一个民族的复兴,必须有文化的复兴作支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而繁荣兴盛中华文化,必然以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为根本途径。
一,是能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文化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国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凝聚力,而这一切主要来自于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我们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首要任务,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不断增强人们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
二是能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提高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也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我们要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开阔发展思路,拓宽发展途径,推动我国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坚持以
政府为主导,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益性文化建设,拓宽服务渠道,健全服务网络,不断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要坚持以市场为主导,通过积极的产业政策和有序的市场化运作,充分发挥国有文化企业的骨干作用,保护好、引导好民营企业投资文化产业的积极性,迅速壮大我国文化产业的规模,使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要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
三是能提高文化传播能力,不断扩大我国文化的影响力。传播深度决定影响广度。一个国家文化的影响力,不仅取决于其内容是否具有独特魅力,而且取决于是否具有先进的传播手段和强大的传播能力。特别是在当今信息社会,凡是传播手段先进、传播能力强大的国家,其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就能广为流传,就能掌握影响世界、影响人心的话语权。文化的传播能力已经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决定性因素。
四是能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支持文化建设,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潜能,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拥有广泛而坚实的群众基础。要充分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发扬艺术民主和学术民主,提倡不同学术观点、不同风格流派相互切磋、平等讨论,营造宽松和谐的文化发展环境,表彰有杰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使各类文化人才的才华有展示舞台、创造有实现空间、贡献得到社会尊重。要采取有效措施、创造有利条件,动员党政各部门、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文化建设,让一切文化创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文化创造的源泉充分涌流,让一切有志于文化创造的建设者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努力提高国民综合素质,是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方面。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着眼于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努力提高国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凝聚力,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实的文化根基。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首要资源和重要基础。要充分发掘中华传统文化的优势,全面认识祖国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与时代特征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与人民的生活和国家的行为相联系,自觉实现民族文化现代化的转换。要大力推进民族文化创新工作,加大制度创新力度,加快构建文化传播体系,使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通过各种媒体传递到世界各地。
第二篇:中国文化软实力及其作用分析
中国文化软实力及其作用分析 软实力是近年来风靡国际关系领域的最流行关键词,它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国际关系的 看法,使人们从关心领土、军备、武力、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地域扩张、军事打击等有形 的“硬实力”,转向关注文化、价值观、影响力、道德准则、文化感召力等无形的“软实力”。
“软实力” 是美国著名政治学家约瑟夫·奈于上世纪 90 年代首先提出来的。其意为:一 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文化、教育、意识形态、政治价值观、国民素养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所体现出来的“软实力” 中。国的“软实力”一说,则源于一位美国记者的报道,意思是说“对中国最近取得的成功的一种尊 重或者着迷,以及它的影响力的自然增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喻国明指出:“一个 国家是存在两种实力的,一种是硬实力,一种是软实力。硬实力通常是指国家的 GDP、硬 件设施等,而文化、制度、传媒等被称为软实力。”
“软实力”的思想在人类思想史上由来已久。道家思想的创始人老子就提出“天下之至 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提出了“以德服人”,兵家的代表人物孙子提 出了“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些思想都蕴含了丰富的“软实力”的思想。软实、力是通过一个国家公民的有意的和无意的、感性的和理性的、强制的和习惯的、宗教的和世 俗的思想和行为发生作用的,以此展现这个国家或民族的整体形象、族群特征和精神面貌。
中华民族有雄厚的文化资源和文化潜力,但它并不一定必然会转化为当代中国文化软 实力。这就需要有一种文化自觉,有一种文化新思维,有一种国家、社会、人民大众的共同 创业之举。
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构建
2010 年的上海世博会是继北京奥运会后我国举办的又一个世界盛会。举办世博会是上 海在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进程中的一件大事,将大大推进上海的现代化和 国际化。世博会已经经历了 150 多年,而上海世博会将成为在我国、也是在发展中国家第 一次举办的综合性世界博览会。上海世博会将为全面推进中华文化的复兴、展示和提升中国 的软实力,提供一个很好的契机。
一
在 21 世纪,综合国力的博弈对一个国家在未来世界秩序中的排序起着关键性作用。文 化软实力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在国与国之间的影响也在不 断地扩大,世界大国纷纷重视软实力的建设,这是与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相伴随的,也是与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强盛和自信相统一的。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提高国家文化 软实力”,把它作为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标志着我们党对文化建设 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境界。
上海能够举办世博会以及世博会自身的国际影响力,不但惠及经济层面的硬实力,也会 带来间接效益,尤为突出的便是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二
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各国的文化也呈现出交流与交锋、合作与较量的新格局,文化 已经成为西方国家颠覆和控制别国、实现自身战略意图的重要工具,文化领域已经成为政治 斗争和意识形态较量的重要领域。所以,大力提升本国的软实力已在国际主流社会达成共识。
1.世博会是举办国展示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水平的窗口。经过新中国 60 多年特别是 改革开放 30 多年的努力,以及 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我国的 文化软实力,我国的国际话语权也拥有了更广阔的空间。2010 年上海世博会又为展示中国 文化、增强人民的文化自觉提供了宝贵的契机。我国要借这次世博史上规模最大的博览会为 载体,充分展示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改革开放以来的光辉成果和中国城
市的美好生活,为未来带来信心,给未来发展提供丰富的资源。
2.中国通过学习世界文明使文化影响力得到提升。在展示现代中国的同时,还需要保 持清醒的认识: 中国目前的软实力与一些西方国家还存在着差距,相对于硬实力的显著提高,文化软实力亟待加强。
所以,除了展示中国,我国也要面向世界,虚心学习,把世博会当作中国人民拥抱人类 文明最新成果的一次绝好机会,展示和学习并举。
三
文化是国家的根脉,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只有认识文化的价值,重视文化建设,才能 大力发展、大有可为;只有形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地位相适应的文化优势,我们才 能在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和碰撞中掌握主动权,有效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为此,必 须从战略上思考和谋划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总之,上海世博会的效应不只限于 184 天,还将长远地发挥。通过世博会的主办,努 力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发展之路,将对城市形象、基础设施和生活环境的改善产生 综合性和潜在性的影响。随着中国经济和政治的发展,文化建设的新高潮即将到来,通过构 建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将放射出更加夺目的光芒。
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作用
文化软实力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 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一个民族的复兴,必须有文 化的复兴作支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而繁荣兴盛中华 文化,必然以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为根本途径。
一,是能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文化软实力在很大程 度上表现为国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凝聚力,而这一切主要来自于人们对社会核心 价值的认同。我们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首要任务,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 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 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不断增强人们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
二是能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提高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发 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也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我们要树立强 烈的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开阔发展思路,拓宽发展途径,推动我国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 化产业快速发展。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坚持以 政府为主导,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 益性文化建设,拓宽服务渠道,健全服务网络,不断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要坚持以市场为主导,通过积极的产业政策和有序的市场化运作,充分发挥国有文化企业的 骨干作用,保护好、引导好民营企业投资文化产业的积极性,迅速壮大我国文化产业的规模,使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要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 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 者,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
三是能提高文化传播能力,不断扩大我国文化的影响力。传播深度决定影响广度。一个 国家文化的影响力,不仅取决于其内容是否具有独特魅力,而且取决于是否具有先进的传播 手段和强大的传播能力。特别是在当今信息社会,凡是传播手段先进、传播能力强大的国家,其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就能广为流传,就能掌握影响世界、影响人心的话语权。文化的传播 能力已经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决定性因素。
四是能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支持文化建设,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 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发 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潜能,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拥有广泛而坚实的群众基础。要充分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发 扬艺术民主和学术民主,提倡不同学术观点、不同风格流派相互切磋、平等讨论,营造宽松 和谐的文化发展环境,表彰有杰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使各类文化人才的才华有展示舞台、创造有实现空间、贡献得到社会尊重。要采取有效措施、创造有利条件,动员党政各部门、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文化建设,让一切文化创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文化创造的源泉充 分涌流,让一切有志于文化创造的建设者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努力提高国民综合素质,是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方面。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 明建设全过程,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着眼于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努力提高 国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凝聚力,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实的文化根基。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首要资源和重要基础。要充分 发掘中华传统文化的优势,全面认识祖国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与时代特 征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与人民的生活和国家的行为相联系,自觉实现民族文化现代 化的转换。要大力推进民族文化创新工作,加大制度创新力度,加快构建文化传播体系,使 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通过各种媒体传递到世界各地。
第三篇:中国文化软实力
中国文化软实力
软实力是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力量,是世界各国制定文化战略和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参照系。表面上文化确乎很“软”,但却是一种不可忽略的伟力。任何一个国家在提升本国政治、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同时,提升本国文化软实力也是更为特殊和重要的。“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不仅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战略重点,也是我国建设和谐世界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
习近平主席说过,文化软实力不仅是中国梦内在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可以说,没有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也不可能真正实现。在党的十七大和十八大报告中都指出要大力发展文化软实力,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提高我国的软实力。
在区域之间,文化的作用对内多表现在能激励士气、凝聚人心、整合力量上;对外多表现在能提高吸引人才、资金和技术的竞争力上。文化能创造不同于科技、经济等的新的发展动力,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共识。
第一,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有利于带动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在市场机制下,文化可分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大类。文化事业是一种公益性文化,文化产业则是通过产业与市场的运作,创造出文化内容,为社会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文化产业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途径,用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第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对于强化国家的向心力与凝聚力、整合民族精神具有重要作用。文化具有社会整合和导向的功能,文化整合功能是民族团结和社会秩序的基础,而导向功能则能够推动社会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进步。文化是一个民族长期发展的精神积淀,是凝聚各民族力量的桥梁。
第三,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形象,展现出社会主义文化魅力。文化与思想的发展是没有疆界的,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气质、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制度体系等内容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国同时也会在不知不觉中被他国影响。依靠自身的政治、文化、价值观念、外交亲和力等软力量来吸引他国。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努力提高国民综合素质,是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方面。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我国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证明我们的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成功的。要加强提炼和阐释,拓展对外传播平台和载体,把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贯穿于国际交流和传播方方面面。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孔子学院是“走出去”文化策略,在国际软实力竞争的大环境下,是我国的一项文化外交政策,向世界展示了优秀的传统文化,把汉语言文化推向了全世界,使世界更好的了解和学习中国文化,并且提供了互相交流的平台。
鼓励和引导非公有资本公平进入文化产业领域,完善文化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建立多层次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加快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要积极引导产业方向,丰富文化产业内涵,延伸文化产业链条,提高文化产业附加值。要积极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大力培育发展动漫游戏、网络文化等新兴文化业态,加快出版发行等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要着力培育龙头企业,鼓励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提升产业集中度和集约化经营水平,切实使文化产业做大总量、做优质量。
提高国际地位,实现世界强国,软实力和硬实力两者缺一不可,但文化的软实力更为深远,更能深入人心。
第四篇:中国文化软实力
论中国文化软实力及其发展
软实力在提升国家的国际声望和影响力上是硬实力的强制性所无法比拟的,软实力就是一种春风化雨般吸引他国认同甚至依循自己政治主张和价值原则的“柔性资源”。
我国可谓深谙此道,因而将提高文化软实力放在了国家战略的高度,通过在海外创立孔子学院、扩大对外汉语教育、利用国际赛事和会展推广和传播中国文化等途径促使国际社会增加对中华文明的认知度和认同感,增强国际影响力。我国的传统文化 “仁义”等理念在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充分体现。
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行,更是充分利用这些平台,向世界宣传了中国文化,并让来自全世界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文化汇同于此,充分融合、协调。中国还提出提出的“和谐世界”理念,它让人们了解到中国的和谐理念,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强烈的价值认同。
第五篇:浅析中国文化软实力
形势与政策论文
浅析中国文化软实力
摘要:文化软实力正日益成为衡量国家或地区发展的重要指标和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和平发展的中国,应该把打造和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作为现实发展战略的重心。综观当前我国文化软实力建设现状,虽然在总体上具有无可比拟的优势,但在客观上也存在亟待解决的诸多问题。结合我国实际,从文化软实力存在的问题出发,探索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新思路和新方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
关键词: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改革创新
正文:
软实力”(Soft Power)的概念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约瑟夫·奈提出,他认为一个国家的软实力主要存在于三种资源中:“文化(在能对他国产生吸引力的地方起作用)、政治价值观(当这个国家在国内外努力实践这些价值观时)及外交政策(当政策需被认为合法且具有道德威信时)”。我国学者对软实力的认识有别于约瑟夫·奈的观点,但在软实力构成上,中西学者一致认为“软实力”是包括文化、价值观念、外交政策、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等在内的影响力、感召力、凝聚力和向心力,其中文化方面的软实力,即“文化软实力”是软实力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一 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优势:
(一)中华传统文化是文化软实力的核心
中国有着五千年的悠久历史,创造了辉煌的文明,这种独特而鲜明的特质,就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核心内容。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的文明之一,也是世界上持续时间最长的文明。在当前世界大变动的格局中,中华文化对于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中国古代政治家对内对外重视软实力的传统可谓源远流长,对内多主张德政与仁政,对外多提倡王道与厚道。中国古代关于软实力的政治思想与实践,奠定了中华民族爱国思想和以人为本精神的基础,至今仍具有极大的借鉴意义。中国古代哲学思想与外交政治理念核心是儒家的仁政与王道思想,倡导的中和哲学与中庸之道、人我关系哲学与忠恕之道、重义轻利或义利兼顾、协和万邦与大同小康、德政与仁政、尊王道贬霸道等,以及墨家的兼爱非攻与扶弱击强等基本思想,奠定了中华民族的德性内涵。中国古代政治文化为今天的软实力建设留下了珍贵遗产。
自古以来,中华文化对中国周边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形成了相对独立的中华文化圈(儒家文化圈)这一地区除了中国,还包括日本、朝鲜、韩国、越南等地。中华文化也对世界其他地区产生了重要影响。以儒家思想为核心的中国文化,以及科举制度、四大发明、航海造船等等,是欧洲近代启蒙运动的重要思想源泉。
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影响深远,我们必须继承与发展!
(二)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是软实力增强的强大动力
新中国成立以来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建设,在外交上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求同存异、与邻为善和以邻为伴、对话而非对抗,“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
全观,和谐世界等主张,对外占领“道德制高点”。内政上提出了:“三个代表”、科学发展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构建和谐社会与战略目标等,汇集成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先进文化。
特别是2007年10月,胡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要“激发全民族的文化创新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表明,文化软实力这一概念已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提升到党和国家战略的层面,成为国家文化建设的战略目标和指导方针。
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文化软实力建设是我国文化软实力增强的坚强后盾和强大推动力!
二 我国文化软实力的不足:
(一)文化发展水平低,对外传播不足
由于中国文化发展的起点太低,尽管当前推进速度比较快,但是吸引力还是极其有限的。主要表现在:1在语言方面,中国和西方的交流处于严重逆差状态。2在高等教育方面,中国的大学质量远远地落后于欧美,没有一所大学能够入围世界顶尖高校之列。3在学术研究方面,时至今日,没有一个中国人在国内获得诺贝尔奖。4在大众文化方面,中国影视市场和音乐的“进出口”极不平衡。
(二)文化管理体制与能力落后
传统的计划体制还在一定程度上和一定范围内存在,文化管理者还不能完全适应新型的文化管理方式,从而使得我国的文化生产力难以充分释放,进一步导致人民群众的文化生活需求得不到充分的满足,以及我国文化的国际竞争力相对薄弱。
(三)经济发展带来的各种社会问题
三十年来改革开放为中国经济带来了突飞猛进的增长,但与此同时也造成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如:贫富差距过大,污染严重,社保不足,腐败严重,公权力滥用,强拆等一系列问题,造成国民对国家的失望和国外对“中国模式”“中国梦”吸引力下降。
三 改革创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我国的软实力有着难以复制的优势,但同样有着众多的不足。我国在提高文化软实力,扩大文化影响力方面既面临着新的机遇,同时也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总体来看是机遇大于挑战。而抓住当前国内外的有利时机,迎接挑战,是我们的唯一选择,也是我国作为世界经济大国应当承担的责任。
提升中国文化软实力需要继承和发展自身优势并且探索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新思路和新方式,在此我有以下建议:
(一)要更大程度地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加快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服务贸易。
文化传播能力与一国文化在世界上的影响力直接相关,是一国文化生产力和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构成元素。一个国家文化的影响力,不仅取决于其内容是否具有独特魅力,而且取决于该国是否具有先进的传播手段和强大的传播能力。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和文化服务贸易可以将我国优秀和先进的文化传播出去,提高我国影响力。
(二)创新体制机制,形成合力,发挥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整体作用。
软实力建设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党和国家还有普通民众共同努力,把各个方面的力量整合起来,凝聚共识形成合力。创新文化管理体制使之更有利于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
(三)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提升国家吸引力
近几年所涌现的社会问题,是由于政治体制改革没有适应经济发展的步伐,暴露出一些社会问题,推进政治体制改革使之与经济发展相适应,有利于根本上解决一些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和谐,人民团结和“中国模式的”吸引力。
(四)要综合运用经济、军事的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两种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增强,经济建设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为文化软实力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坚定不移的继续发展经济和军事实力的同时,充分发挥文化软实力的吸引力和影响力。综合运用经济、军事的硬实力和文化软实力两种作用,形成整体合力,大幅度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水平,使之与中国的经济大国地位相适应。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参考文献:《中国日报》《南方周末》
浅析中国文化软实力
学院:化工与材料学院
班级:
B1005
姓名:孙隆隆
学号:1513100523
邮箱:orange_oranges@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