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国文化软实力及其作用的发挥
中国文化软实力及其作用的发挥
自1990年美国前助理国防部长约瑟夫?奈提出“软实力”这个概念以来【1】,国际关系学界对于软实力进行了十分热烈的研究。在《Soft Power》一文中,Nye对软实力的定义为:“The ability to affect what other countries want tends to be associated with intangible power resources such as culture, ideology, and institutions.”(一种由文化吸引力、意识形态和国际制度所构成的一个国家使得其它国家以其预期目标为目标时的同化权力),而国内则将其定义为“一国国际吸引力、国际动员力和政府国内动员力的总和.【2】国际吸引力是指一国吸引别国自愿效仿和追随的魅力,主要来自是国家模式的吸引力和文化吸引力。国家模式的吸引力指吸引别国自愿效仿该国的国家制度,自动向该国政策靠拢。文化吸引力有两个来源:一是该国与其他国家在文化上的同质性,它会使文化同质国家之间产生一种亲和关系,使他们在国际事务中容易站到一起;二是该国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即其能使异族的人了解、同情和接受其文化观念的能力。国际动员力是指一国为了使别国接受本国的建议和要求而对别国运用非强制力所产生的影响力,它主要来自于与其他国家的战略友好关系和所拥有的国际规则制定权。国内动员力是指一国使用非强制性手段所能动员起来的国内政治支持。当一国在国际事务中的政策立场得不到本国民众的广泛支持时,其政策主张就很难得到国际社会的支持。因此一国政府能否动员起国内的政治支持,直接关系到其软实力在国际事务中的影响力。
在软实力的构成中,文化软实力无疑是极其重要的一部分,也是现代国家竞争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和国家领导人高度重视文化软实力的建设。2007年10月,胡锦涛主席在十七大报告中明确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方向,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提高文化软实力。”“文化软实力”的提出表明了我们党对文化软实力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战略地位和重要作用。
根据清华大学国际问题研究所所长阎学通等人从文化同质性和文化传播力两个方面对中美文化软实力的比较分析,发现中国文化同质性、文化传播力为美国的6%和11.1%、总体文化软实力仅相当于美国的8.6%。很明显,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任重而道远。要提高中国文化软实力,首先要了解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构成。中国文化软实力主要包括两部分: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的现代文化。
作为一个有着5000多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有着极其丰富的文化资源。以儒家文化为代表的儒家文化以及我们常说的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精神、情感、智慧和才能的积淀与结晶,已经融入中华民族的血液中,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我们要传承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就必须传承中国传统文化。中华民族要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就必须继承宝贵的中国传统文化,发展宝贵的中国传统文化,传播宝贵的中国传统文化【3】。但是长期起来我们并没有意识到传统文化的重要作用,致使大量优秀文化资源白白浪费,或被国外利用,成为外国人的“摇钱树”,这方面的例子比比皆是,日本人把《三国志》、《西游记》等中国文化资源开发成文化产品反
【4】过来赚中国人的钱、韩国人抢注中国的端午节等,都是这方面的实例。传统文
化作为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核心部分,被中华民族大学副教授称为“中国文化软实力之源。”
事实上,近年来中国对外推广宣传中国文化的主要形式就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最重要的例子就是中国政府在世界多个国家开办数百所孔子学院。作为中国向外介绍中国的主要平台,孔子学院极大的促进了汉语和中国文化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因此,挖掘我国传统文化的软实力之源,是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途径。国内许多学者对于这一议题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许多观点。天津外国语大学的周和军【5】主张重视对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的当代传播的研究。他从学科的发展趋势和现实需求、文化经典的传播学研究与国家文化软实力建设等方面说明研究中国古代文化经典的当代传播,不仅有利于发扬、保护我们的民族文化和优良传统.更为重要的是对于振兴中华文化、传播中华文明、增强国家文化影响力和竞争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而赵林等人【6】则提出通过促进优秀传统文化现代化来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主张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应注重兼容并包,不断增强其现代特性,并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中,在世界上树立文化中国形象。
中国的先进现代文化也是中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最具活力、最能体现创新精神的部分。它的主要表现形式是包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内的和谐文化和中国各行各业的创新文化。文化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民族凝聚力,而这种凝聚力主要来自于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近些年来国家不断加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着力加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努力在社会上形成统一的指导思想、共同的理想信念、强大的精神支柱和基本的道德规范。2007年,张洁云【7】在《和谐文化打造中国文化软实力》一文中指出,要提升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就要着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而构建和谐文化,打造文化软实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根本,构建中华主流文化是关键,大力发展文化事业是主要途径。在该文中,她详细阐明了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提升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作用,并建议通过进一步抓好公益性文化事业、继续大力发展经营性文化产业、创新文化传播手段三种方式建设和谐文化,提升文化软实力。在搞好国内文化建设的同时,国家还通过各种方式进行中国当代文化公关与价值输出。美国时间2011年1月17日早晨,一则推广中国国家形象的宣传片《人物篇》开始在CNN、BBC和纽约时代广场户外大屏幕播放。该《人物篇》是由来自中国科技界、体育界、金融界、思想界、企业界等领域的约50个名人组成,按一组组的群像出现,来诠释当代中国形象。在随后的《角度篇》中则以800多个画面的大规模制作,跨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研、教育、环境、民族等多个领域的话题,拍摄地点遍及神州大地,力图多角度、全景式地展示当代中国的建设成就、开放成就,以及以价值观、道德观和发展观为核心的当代中国精神。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的播出,向世界展示了中国近年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展现了中国当代文化的巨大魅力,它是一个大国崛起的过程中,国家意识形态和
【8】文化的主动传播,是其真正融入世界性话语体系的积极表现。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中国的文化软实力必然随之不断提升。目前我国传统文化资源得到不断发掘,优秀文化精粹不断得到发扬广大,中国文化的吸引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日益扩大的中外文化交流传播,在向世界展示一个具有古老文明的文化大国的文化底蕴的同时,也在向世界形塑着一个日益开放、和平、友好又充满活力的快速发展中的大国形象。与此同时,在这种文化的交流交融中,中国文化不断在扩展它的魅力和影响力。但我们也必须意识到,当
前我国在发展文化软实力中也面临许多问题。最明显最关键的问题是中国文化低端的现象越来越明显。一方面我国在发展文化产业中以传统文化为主,而当代文化却鲜有创新、突破,中国当代文化市场的世俗化、商业化现象很难在短时期有所改观;另一方面虽然我国传统文化资源优势明显,但对传统文化资源的挖掘利用保护远远不够,许多优秀传统文化出现“墙里开花墙外香”的现象,中国的文化疆土已被不断地大块地蚕食和侵占【4,9】。
发展中国文化事业,提升文化软实力,任重而道远。我们必须将开发传统文化与发展当代创新文化有机结合起来,不断继承与发展,推陈出新,让中华文化的光芒照耀整个世界。
【1】 Joseph S.Nye, Jr.Soft Power.foreign Policy, No.80, Autumn, 1990,pp.153-171
【2】 阎学通,徐进.中美软实力比较.现代国际关系.2008.1
【3】 刘永涛.软实力对中国外交战略的影响.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0
【4】 邓清柯.科学发展观是文化软实力成长的灯塔.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11(2)
【5】 周和军.文化经典与我国文化软实力的构建——中国古代文化经典传播研究的现实意义.理论与实践.2011(3)
【6】 赵林.中国先进传统文化对提升文化软实力的当代意义.河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7】 张洁云.和谐文化打造中国文化软实力.中共南宁市委党校学报.2007
(6)
【8】 汤天甜.论中国国家形象宣传片的文化公关与价值输出.南京社会科学.2011(3)
【9】 陈正良.增强中国文化软实力纲要.浙江社会科学.2008(2)
第二篇:中国文化软实力及其作用分析
中国文化软实力及其作用分析
软实力是近年来风靡国际关系领域的最流行关键词,它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国际关系的看法,使人们从关心领土、军备、武力、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地域扩张、军事打击等有形的“硬实力”,转向关注文化、价值观、影响力、道德准则、文化感召力等无形的“软实力”。“软实力” 是美国著名政治学家约瑟夫·奈于上世纪90年代首先提出来的。其意为: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文化、教育、意识形态、政治价值观、国民素养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所体现出来的“软实力”。中国的“软实力”一说,则源于一位美国记者的报道,意思是说“对中国最近取得的成功的一种尊重或者着迷,以及它的影响力的自然增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喻国明指出:“一个国家是存在两种实力的,一种是硬实力,一种是软实力。硬实力通常是指国家的GDP、硬件设施等,而文化、制度、传媒等被称为软实力。”
“软实力”的思想在人类思想史上由来已久。道家思想的创始人老子就提出“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提出了“以德服人”,兵家的代表人物孙子提出了“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些思想都蕴含了丰富的“软实力”的思想。软实力是通过一个国家公民的有意的和无意的、感性的和理性的、强制的和习惯的、宗教的和世俗的思想和行为发生作用的,以此展现这个国家或民族的整体形象、族群特征和精神面貌。中华民族有雄厚的文化资源和文化潜力,但它并不一定必然会转化为当代中国文化软实力。这就需要有一种文化自觉,有一种文化新思维,有一种国家、社会、人民大众的共同创业之举。
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构建
2010年的上海世博会是继北京奥运会后我国举办的又一个世界盛会。举办世博会是上海在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进程中的一件大事,将大大推进上海的现代化和国际化。世博会已经经历了150多年,而上海世博会将成为在我国、也是在发展中国家第一次举办的综合性世界博览会。上海世博会将为全面推进中华文化的复兴、展示和提升中国的软实力,提供一个很好的契机。
一
在21世纪,综合国力的博弈对一个国家在未来世界秩序中的排序起着关键性作用。文化软实力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在国与国之间的影响也在不断地扩大,世界大国纷纷重视软实力的建设,这是与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相伴随的,也是与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强盛和自信相统一的。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把它作为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标志着我们党对文化建设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境界。
上海能够举办世博会以及世博会自身的国际影响力,不但惠及经济层面的硬实力,也会带来间接效益,尤为突出的便是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二
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各国的文化也呈现出交流与交锋、合作与较量的新格局,文化已经成为西方国家颠覆和控制别国、实现自身战略意图的重要工具,文化领域已经成为政治斗争和意识形态较量的重要领域。所以,大力提升本国的软实力已在国际主流社会达成共识。
1.世博会是举办国展示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水平的窗口。经过新中国60多年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的努力,以及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我国的国际话语权也拥有了更广阔的空间。2010年上海世博会又为展示中国文化、增强人民的文化自觉提供了宝贵的契机。我国要借这次世博史上规模最大的博览会为载体,充分展示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改革开放以来的光辉成果和中国城市的美好生活,为未来带来信心,给未来发展提供丰富的资源。
2.中国通过学习世界文明使文化影响力得到提升。在展示现代中国的同时,还需要保持清醒的认识:中国目前的软实力与一些西方国家还存在着差距,相对于硬实力的显著提高,文化软实力亟待加强。
所以,除了展示中国,我国也要面向世界,虚心学习,把世博会当作中国人民拥抱人类文明最新成果的一次绝好机会,展示和学习并举。
三
文化是国家的根脉,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只有认识文化的价值,重视文化建设,才能大力发展、大有可为;只有形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地位相适应的文化优势,我们才能在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和碰撞中掌握主动权,有效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为此,必须从战略上思考和谋划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总之,上海世博会的效应不只限于184天,还将长远地发挥。通过世博会的主办,努力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发展之路,将对城市形象、基础设施和生活环境的改善产生综合性和潜在性的影响。随着中国经济和政治的发展,文化建设的新高潮即将到来,通过构建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将放射出更加夺目的光芒。
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作用 文化软实力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一个民族的复兴,必须有文化的复兴作支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而繁荣兴盛中华文化,必然以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为根本途径。
一,是能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文化软实力在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国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凝聚力,而这一切主要来自于人们对社会核心价值的认同。我们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首要任务,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不断增强人们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
二是能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提高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发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也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我们要树立强烈的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开阔发展思路,拓宽发展途径,推动我国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坚持以
政府为主导,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益性文化建设,拓宽服务渠道,健全服务网络,不断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要坚持以市场为主导,通过积极的产业政策和有序的市场化运作,充分发挥国有文化企业的骨干作用,保护好、引导好民营企业投资文化产业的积极性,迅速壮大我国文化产业的规模,使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要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者,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
三是能提高文化传播能力,不断扩大我国文化的影响力。传播深度决定影响广度。一个国家文化的影响力,不仅取决于其内容是否具有独特魅力,而且取决于是否具有先进的传播手段和强大的传播能力。特别是在当今信息社会,凡是传播手段先进、传播能力强大的国家,其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就能广为流传,就能掌握影响世界、影响人心的话语权。文化的传播能力已经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决定性因素。
四是能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支持文化建设,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潜能,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拥有广泛而坚实的群众基础。要充分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发扬艺术民主和学术民主,提倡不同学术观点、不同风格流派相互切磋、平等讨论,营造宽松和谐的文化发展环境,表彰有杰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使各类文化人才的才华有展示舞台、创造有实现空间、贡献得到社会尊重。要采取有效措施、创造有利条件,动员党政各部门、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文化建设,让一切文化创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文化创造的源泉充分涌流,让一切有志于文化创造的建设者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努力提高国民综合素质,是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方面。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全过程,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着眼于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努力提高国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凝聚力,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实的文化根基。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首要资源和重要基础。要充分发掘中华传统文化的优势,全面认识祖国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与时代特征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与人民的生活和国家的行为相联系,自觉实现民族文化现代化的转换。要大力推进民族文化创新工作,加大制度创新力度,加快构建文化传播体系,使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通过各种媒体传递到世界各地。
第三篇:中国文化软实力及其作用分析
中国文化软实力及其作用分析 软实力是近年来风靡国际关系领域的最流行关键词,它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国际关系的 看法,使人们从关心领土、军备、武力、科技进步、经济发展、地域扩张、军事打击等有形 的“硬实力”,转向关注文化、价值观、影响力、道德准则、文化感召力等无形的“软实力”。
“软实力” 是美国著名政治学家约瑟夫·奈于上世纪 90 年代首先提出来的。其意为:一 个国家的综合国力既包括由经济、科技、军事等表现出来的“硬实力”,也包括文化、教育、意识形态、政治价值观、国民素养的吸引力、感染力、影响力所体现出来的“软实力” 中。国的“软实力”一说,则源于一位美国记者的报道,意思是说“对中国最近取得的成功的一种尊 重或者着迷,以及它的影响力的自然增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喻国明指出:“一个 国家是存在两种实力的,一种是硬实力,一种是软实力。硬实力通常是指国家的 GDP、硬 件设施等,而文化、制度、传媒等被称为软实力。”
“软实力”的思想在人类思想史上由来已久。道家思想的创始人老子就提出“天下之至 柔,驰骋天下之至坚”,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提出了“以德服人”,兵家的代表人物孙子提 出了“上兵伐谋”“不战而屈人之兵”,这些思想都蕴含了丰富的“软实力”的思想。软实、力是通过一个国家公民的有意的和无意的、感性的和理性的、强制的和习惯的、宗教的和世 俗的思想和行为发生作用的,以此展现这个国家或民族的整体形象、族群特征和精神面貌。
中华民族有雄厚的文化资源和文化潜力,但它并不一定必然会转化为当代中国文化软 实力。这就需要有一种文化自觉,有一种文化新思维,有一种国家、社会、人民大众的共同 创业之举。
中国文化软实力的构建
2010 年的上海世博会是继北京奥运会后我国举办的又一个世界盛会。举办世博会是上 海在建设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进程中的一件大事,将大大推进上海的现代化和 国际化。世博会已经经历了 150 多年,而上海世博会将成为在我国、也是在发展中国家第 一次举办的综合性世界博览会。上海世博会将为全面推进中华文化的复兴、展示和提升中国 的软实力,提供一个很好的契机。
一
在 21 世纪,综合国力的博弈对一个国家在未来世界秩序中的排序起着关键性作用。文 化软实力作为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的吸引力、凝聚力和影响力,在国与国之间的影响也在不 断地扩大,世界大国纷纷重视软实力的建设,这是与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相伴随的,也是与一个国家和地区发展的强盛和自信相统一的。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要“提高国家文化 软实力”,把它作为一项长远的战略任务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标志着我们党对文化建设 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境界。
上海能够举办世博会以及世博会自身的国际影响力,不但惠及经济层面的硬实力,也会 带来间接效益,尤为突出的便是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二
在经济全球化的影响下,各国的文化也呈现出交流与交锋、合作与较量的新格局,文化 已经成为西方国家颠覆和控制别国、实现自身战略意图的重要工具,文化领域已经成为政治 斗争和意识形态较量的重要领域。所以,大力提升本国的软实力已在国际主流社会达成共识。
1.世博会是举办国展示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水平的窗口。经过新中国 60 多年特别是 改革开放 30 多年的努力,以及 2008 年北京奥运会的成功举办,很大程度上提升了我国的 文化软实力,我国的国际话语权也拥有了更广阔的空间。2010 年上海世博会又为展示中国 文化、增强人民的文化自觉提供了宝贵的契机。我国要借这次世博史上规模最大的博览会为 载体,充分展示中国五千年的灿烂文明、改革开放以来的光辉成果和中国城
市的美好生活,为未来带来信心,给未来发展提供丰富的资源。
2.中国通过学习世界文明使文化影响力得到提升。在展示现代中国的同时,还需要保 持清醒的认识: 中国目前的软实力与一些西方国家还存在着差距,相对于硬实力的显著提高,文化软实力亟待加强。
所以,除了展示中国,我国也要面向世界,虚心学习,把世博会当作中国人民拥抱人类 文明最新成果的一次绝好机会,展示和学习并举。
三
文化是国家的根脉,面对激烈的国际竞争,只有认识文化的价值,重视文化建设,才能 大力发展、大有可为;只有形成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际地位相适应的文化优势,我们才 能在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和碰撞中掌握主动权,有效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为此,必 须从战略上思考和谋划文化软实力的提升。
总之,上海世博会的效应不只限于 184 天,还将长远地发挥。通过世博会的主办,努 力找到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城市发展之路,将对城市形象、基础设施和生活环境的改善产生 综合性和潜在性的影响。随着中国经济和政治的发展,文化建设的新高潮即将到来,通过构 建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将放射出更加夺目的光芒。
中国文化软实力的作用
文化软实力作为现代社会发展的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 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一个民族的复兴,必须有文 化的复兴作支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然伴随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而繁荣兴盛中华 文化,必然以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为根本途径。
一,是能够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文化软实力在很大程 度上表现为国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凝聚力,而这一切主要来自于人们对社会核心 价值的认同。我们要把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提高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首要任务,坚持不懈地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全党、教育人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 想凝聚力量,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 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不断增强人们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社会主义制度、改革开放事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信念和信心。
二是能加快发展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不断提高我国文化的总体实力和国际竞争力。发 展是硬道理,是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也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关键。我们要树立强 烈的机遇意识、发展意识,开阔发展思路,拓宽发展途径,推动我国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 化产业快速发展。要把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作为保障人民基本文化权益的重要途径,坚持以 政府为主导,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加强社区和乡村文化设施建设,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公 益性文化建设,拓宽服务渠道,健全服务网络,不断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要坚持以市场为主导,通过积极的产业政策和有序的市场化运作,充分发挥国有文化企业的 骨干作用,保护好、引导好民营企业投资文化产业的积极性,迅速壮大我国文化产业的规模,使文化产业占国民经济比重明显提高、国际竞争力显著增强。要实施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带动 战略,加快文化产业基地和区域性特色文化产业群建设,培育文化产业骨干企业和战略投资 者,打造具有核心竞争力的文化产品和文化品牌。
三是能提高文化传播能力,不断扩大我国文化的影响力。传播深度决定影响广度。一个 国家文化的影响力,不仅取决于其内容是否具有独特魅力,而且取决于是否具有先进的传播 手段和强大的传播能力。特别是在当今信息社会,凡是传播手段先进、传播能力强大的国家,其文化理念和价值观念就能广为流传,就能掌握影响世界、影响人心的话语权。文化的传播 能力已经成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决定性因素。
四是能调动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支持文化建设,激发全社会的文化创造活力。提高国家
文化软实力,是一个宏大的系统工程,需要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人民群众不仅是物质财富 的创造者,也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要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坚持发 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进一步激发人民群众的文化创造潜能,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拥有广泛而坚实的群众基础。要充分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发 扬艺术民主和学术民主,提倡不同学术观点、不同风格流派相互切磋、平等讨论,营造宽松 和谐的文化发展环境,表彰有杰出贡献的文化工作者,使各类文化人才的才华有展示舞台、创造有实现空间、贡献得到社会尊重。要采取有效措施、创造有利条件,动员党政各部门、社会各方面共同参与文化建设,让一切文化创造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文化创造的源泉充 分涌流,让一切有志于文化创造的建设者的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努力提高国民综合素质,是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方面。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国民教育和精神文 明建设全过程,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多方面、多层次、多样性的精神文化需求,着眼于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着眼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努力提高 国民的精神状态、意志品格和内在凝聚力,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实的文化根基。
中华民族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是我国文化软实力的首要资源和重要基础。要充分 发掘中华传统文化的优势,全面认识祖国的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其与时代特 征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与人民的生活和国家的行为相联系,自觉实现民族文化现代 化的转换。要大力推进民族文化创新工作,加大制度创新力度,加快构建文化传播体系,使 我国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通过各种媒体传递到世界各地。
第四篇:中国文化软实力
中国文化软实力
软实力是文化和意识形态吸引力体现出来的力量,是世界各国制定文化战略和国家战略的一个重要参照系。表面上文化确乎很“软”,但却是一种不可忽略的伟力。任何一个国家在提升本国政治、经济、军事等硬实力的同时,提升本国文化软实力也是更为特殊和重要的。“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这不仅是我国文化建设的一个战略重点,也是我国建设和谐世界战略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前提。
习近平主席说过,文化软实力不仅是中国梦内在的重要内容,也是实现中国梦的重要途径。可以说,没有中华文化的伟大复兴,就没有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也不可能真正实现。在党的十七大和十八大报告中都指出要大力发展文化软实力,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提高我国的软实力。
在区域之间,文化的作用对内多表现在能激励士气、凝聚人心、整合力量上;对外多表现在能提高吸引人才、资金和技术的竞争力上。文化能创造不同于科技、经济等的新的发展动力,已成为越来越多的人的共识。
第一,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有利于带动和促进我国社会经济发展。在市场机制下,文化可分为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两大类。文化事业是一种公益性文化,文化产业则是通过产业与市场的运作,创造出文化内容,为社会提供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发展文化产业是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途径,用来满足人民群众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利于推动经济结构的调整以及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
第二,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对于强化国家的向心力与凝聚力、整合民族精神具有重要作用。文化具有社会整合和导向的功能,文化整合功能是民族团结和社会秩序的基础,而导向功能则能够推动社会向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进步。文化是一个民族长期发展的精神积淀,是凝聚各民族力量的桥梁。
第三,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有利于提高我国的国际形象,展现出社会主义文化魅力。文化与思想的发展是没有疆界的,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气质、价值观念、意识形态和制度体系等内容会潜移默化地影响他国同时也会在不知不觉中被他国影响。依靠自身的政治、文化、价值观念、外交亲和力等软力量来吸引他国。
构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努力提高国民综合素质,是增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方面。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传播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当代中国价值观念,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价值观念,代表了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我国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践证明我们的道路、理论体系、制度是成功的。要加强提炼和阐释,拓展对外传播平台和载体,把当代中国价值观念贯穿于国际交流和传播方方面面。
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要努力展示中华文化独特魅力。孔子学院是“走出去”文化策略,在国际软实力竞争的大环境下,是我国的一项文化外交政策,向世界展示了优秀的传统文化,把汉语言文化推向了全世界,使世界更好的了解和学习中国文化,并且提供了互相交流的平台。
鼓励和引导非公有资本公平进入文化产业领域,完善文化市场准入和退出机制,建立多层次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加快构建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要积极引导产业方向,丰富文化产业内涵,延伸文化产业链条,提高文化产业附加值。要积极利用现代高新技术手段,大力培育发展动漫游戏、网络文化等新兴文化业态,加快出版发行等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要着力培育龙头企业,鼓励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提升产业集中度和集约化经营水平,切实使文化产业做大总量、做优质量。
提高国际地位,实现世界强国,软实力和硬实力两者缺一不可,但文化的软实力更为深远,更能深入人心。
第五篇:中国文化软实力
论中国文化软实力及其发展
软实力在提升国家的国际声望和影响力上是硬实力的强制性所无法比拟的,软实力就是一种春风化雨般吸引他国认同甚至依循自己政治主张和价值原则的“柔性资源”。
我国可谓深谙此道,因而将提高文化软实力放在了国家战略的高度,通过在海外创立孔子学院、扩大对外汉语教育、利用国际赛事和会展推广和传播中国文化等途径促使国际社会增加对中华文明的认知度和认同感,增强国际影响力。我国的传统文化 “仁义”等理念在中国提出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充分体现。
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成功举行,更是充分利用这些平台,向世界宣传了中国文化,并让来自全世界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文化汇同于此,充分融合、协调。中国还提出提出的“和谐世界”理念,它让人们了解到中国的和谐理念,并在世界范围内产生了强烈的价值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