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2013考研计算机专业大纲解析之数据结构(最终版)
2013考研计算机专业大纲解析之数据结构
一、数据结构考查目标
1.掌握数据结构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掌握数据的逻辑结构、存储结构及基本操作的实现,能够对算法进行基本的时间复杂度与空间复杂度的分析。
3.能够数据结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问题的分析与求解,具备采用C或C++或 JAVA语言设计与实现算法的能力。
二、数据结构变化解析
2013年的大纲较2012年的大纲相比并无变化
三、复习与备考指导
1、扎实基础,注意综合应用(特别是有关于线性表算法的综合设计,一定要牢牢掌握)。
2、加强对C语言基础的学习,(2014年新东方在线(微博)应广大考生的需求将开设C语言基础精讲课程,保障大家考研(微博)成功)。
3、大家在复习时,先要了解数据结构科目的考试范围、内容,系统梳理教材中的考查知识点,建立层次分明的知识体系。
4、数据结构科目的特点是思路灵活,概念联系紧密。从线性表,树,图,以及后面的查找,排序,是一步套着一步的。如二叉树遍历的递归和非递归算法、图的深度优先遍历等都要用道栈,树的层次遍历、图的广度优先遍历则要用到队列。查找和排序则要综合运用线性表、栈、树等知识。所以建议大家在复习时,先弄懂基本概念,然后多做习题来加深对基本概念、基础知识的理解,掌握解题思路和技巧。
5、对于数据结构的学习,难在其中的算法及实现。因此很多同学在复习数据结构时,有这样的疑问:数据结构中的算法是否需要背诵?数据结构是非常灵活的科目,不建议大家死记硬背算法,但是建议大家在理解的基础上适当的记忆一些经典算法。
6、大家在复习时,如果时间充足,可以在计算机上编写程序,自己实现教材上的算法,加深对算法的理解。不过对于时间仓促的同学来说,可以使用实例来验证自己算法的正确性。
第二篇:2014计算机考研大纲全面解析
一、考试性质
计 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了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联考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的测 试考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大学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优秀 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和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二、考查目标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等学科专业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地掌握上述专业基础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结构内容
数据结构45分
计算机组成原理45分
操作系统35分
计算机网络25分
4.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80分(40小题,2分)
综合应用题70分
四、大纲变化之处,具体如下:
第一部分,数据结构变化解析:
1.变化一【考察目标】
3.能够数据结构基本原理和方法进行问题的分析与求解,具备采用C或C++语言设计与实现算法的能力,删去了“Java”。
2.变化二
四.图
(二)图的存储及基本操作
1.1.邻接矩阵法
2.2.邻接表法
3.3.邻接多重表、十字链表(新增考点)
4.3.变化三
五、查找
(一)查找的基本概念
(二)顺序查找法
(三)分块查找法(新增考点)
(四)折半查找法
(五)B树及其基本操作、B+树的基本概念
(六)散列(Hash)表
(七)字符串模式匹配(新增考点)
(八)查找算法的分析与应用
第二部分,计算机网络变化解析:
1.变化一
(五)介质访问控制
1.信道划分介质访问控制变为“信道划分”频分多路复用,时分多路复用,波分多路复用,码分多路复用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随机访问介质访问控制变为“随机访问”ALOHA协议,CSMA协议,CSMA/CD 协议,CSMA/CA协议。
3.轮询访问介质访问控制变为“轮训访问”令牌传递协议。
2.变化二
(三)IPv4
1.IPv4分组
2.IPv4地址与NAT
3.子网划分、子网掩码与CIDR、增加了“路由聚集”
4.ARP协议、DHCP协议与ICMP协议
第三部分,组成原理变化解析:
1.1.变化一
【考察目标】发生变化
3.掌 握综合运用计算机组成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对有关计算机硬件系统中的理论和实际问题进行计算、分析,对一些基本部件进行简单设计;并能对高级程序设计语 言(如C语言)中的相关问题进行解析。这句话由原来的“并能对一些基本部件进行简单设计”变为“并能对高级程序设计语言(如C语言)中的相关问题进行解 析”。
1.2.变化二
2.一、计算机系统概述
(一)计算机发展历程
(二)计算机系统层次结构
这一部分变化较大,变为:
1.1.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2.2.计算机硬件的基本组成3.3.计算机软件和硬件的关系
4.4.计算机系统的工作过程
(三)计算机性能指标
吞吐量、响应时间,CPU时钟周期、主频、CPI、CPU执行时间,MIPS、MFLOPS、GFLOPS、TFLOPS,增加了“PFLOPS”。
1.3.变化三
定点数的表示
无符号数的表示,带符号“整”数的表示,再不是符号数。
1.4.变化四
删去中央处理机的第六条
(六)多核处理器的基本概念
1.5.变化五
删去输入输出系统模块的(三)I/O接口的3.I/O地址空间及其编码和
(四)I/O方式中的4.通道方式
第四部分,操作系统无变化。
第三篇:2013考研计算机专业大纲解析之计算机网络
2013考研计算机专业大纲解析
之计算机网络
一、计算机网络考查目标
1、掌握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
2、掌握计算机网络的体系结构和典型网络协议,了解典型网络设备的组成和特点,理解典型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
3、能够运用计算机网络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进行网络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应用
二、计算机网络变化解析
2013年的大纲较2012年的大纲没有变化
三、复习与备考指导
1、教材的选择
《计算机网络》(谢希仁)是考研网络方向的首选。考研大纲也正是采用该教材的组织模式进行编排,该书比较全面系统地介绍了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和原理体系结构、物理层、数据链路层、局域网、广域网、网络互连、传输层、应用层、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和因特网的演进等内容,并且各章均附有练习题。
2、学习指导
(1)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这部分内容要了解计算机网络概念的概念、组成;计算机网络的分类,发展过程等。理解网络分层结构、网络协议、接口、服务等概念。重点掌握OSI参考模型和TCP/IP模型的区别和联系。
(2)物理层
对这部分内容的考查,以基本原理和概念的形式为主。掌握信道、信号、带宽、码元、波特、速率、信元、信宿、编码与调制、电路交换、报文交换、分组交换、数据报、虚电路等基本概念。重点掌握奈奎斯特定理和香农定理。此外,还要注意复习每层上的网络设备,在考查目标中特别强调了对典型网络设备的工作原理及应用的考查。物理层设备有集线器、中继器。
(3)数据链路层
这部分内容的复习可以从数据链路层所提供的功能入手,便于理解和记忆。数据链路层的主要功能:差错控制、流量控制与可靠传输机制、介质访问控制。建议重点复习流量控制与可靠传输机制、介质访问控制这两部分内容。数据链路层的协议中,建议重点复习CSMA/CD
协议。在前两年的考试中,考查了后退N帧协议,CSMA/CD协议等内容,这些内容不好理解,大家可以通过《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辅导讲义》的中相应例题的讲解来理解掌握这部分内容。
(4)网络层
网络层的主要功能是路由与转发,因此路由协议和路由算法是考试的重点。路由算法重点复习距离-向量路由算法、链路状态路由算法。IP协议也是考试的重点,要求掌握IPV4地址与NAT、子网划分、子网掩码、CIDR。另外,IPV6协议是未来的方展方向,要了解IPV6的报文结构和地址分配方式。
(5)传输层
传输层重点考查UDP协议和TCP协议。要掌握UDP数据报的发送和UDP校验方式;TCP连接管理、三次握手协议、TCP可靠传输,以及TCP流量控制与拥塞控制。这部分要多做习题来加深理解。我给大家推荐的是《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辅导讲义同步练习》,这本书是与《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辅导讲义》配套的一本习题集,大家可以通过同步习题训练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掌握解题思路和技巧。
(6)应用层
应用层要重点掌握DNS、FTP、电子邮件及www的概念、基本原理,所涉及的网络协议等。
第四篇:计算机考研大纲(范文模版)
一、考试性质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是为了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招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联考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的测试考生掌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大学阶段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的水平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评价的标准是高等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优秀本科毕业生所能达到的及格和及格以上水平,以利于各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择优选拔,确保硕士研究生的招生质量。
二、考查目标
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考试涵盖数据结构、计算机组成原理、操作系统和计算机网络等学科专业基础课程。要求考生系统地掌握上述专业基础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分析、判断和解决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结构内容
数据结构45分
计算机组成原理45分
操作系统35分
计算机网络25分
4.试卷题型结构
单项选择题80分(40小题,2分)
综合应用题70分
第五篇:2014苏州大学行政管理专业考研大纲解析
2014苏州大学行政管理专业考研大纲解析
2014苏州大学行政管理专业考研学生开始针对大纲进行最后冲刺复习,特别是一些公共课大纲出来后很多人不晓得如何复习,特别是无法正确理解大纲中考点的说明,特此凤凰苏大老师给各位考生写了一些考研大纲的解析供参考:
2014年考研政治考试大纲已发布,《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增加了3个考点,调整了14处,删除了1个考点。在第十章中特别增加了三个考点,分别是“中共十八大制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党和人民九十多年奋斗、创造、积累的根本成就”;“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2014年第十章考察的可能性很大。纵观近现代史的发展历程,统一战线问题一直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一个核心问题,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一个基本法宝,三大经验之一,是近代史考查的重点。在不同的时期,针对当的主要矛盾和革命任务,形成了不同的统一战线,考生需要准确掌握这个考点。下面是不同时期统一战线的汇总分析。“分清敌友,是革命的首要问题”。建立最广泛的统一战线,集中力量反对最主要的敌人,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原则,是无产阶级政党的策略路线。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统一战线前后有五个。如下:
一、国民革命时期:国民革命联合阵线(1924——1927)
①标志:1924年******一大召开。
②目的:****北洋军阀的统治,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③作用:领导开展国民革命,推动北伐战争胜利进军,基本****了北洋军阀统治。④破裂:1927年蒋介石、汪精卫等******右派叛变革命。
二、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工农民主统一战线(1927——1936)
大革命失败后,民族资产阶级退出统一战线,支持******的蒋介石集团。因此,在此时期,统一战线只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和城市小资产阶级,基本上是三个革命阶级的联合战线,故称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工农民主统一战线的目的是**********的统治;任务是在农村建立革命根据地,实行工农武装割据。
三、抗日战争时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1937——1945)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又可称为第二次国共合作,包含中华民族抗日的各阶级,任务是打败日本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实现中华民族的独立。
①背景原因:1931年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已逐渐上升为主要矛盾;1937年卢沟桥事变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②目的:团结一切爱国力量,争取抗战的胜利。
③过程:西安事变和平解决,标志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7年9月,国共两党再次合作,正式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④作用:成为抗日战争胜利的重要保障。
凤凰苏大考研网
四、解放战争时期:人民民主统一战线(1946——1949)
参加者有:工人阶级、农民阶级、城市小资产阶级、民族资产阶级、开明绅士以及各方面的反将爱国分子。
①背景原因:1945年,中国人民赢得抗日战争的胜利。国共两党的矛盾重新成为主要矛盾,两党代表了中国的两种前途,在此情况下,共产党结成统一战线,反对******的独裁统治,争取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
②目的:**********的统治,建立新民主主义社会。
③过程:经过三大战役,最终赢得革命的胜利,****了******的独裁统治。
④作用:成为解放战争胜利的重要保障。
五、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1978——至今)
新时期的统一战线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的最广泛联盟。
新时期的统一战线包括两个范围的联盟:一个是大陆范围内,以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全体劳动者、建设者和爱国者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主体和基础;一个是大陆范围以外的,以爱国和拥护祖国统一为政治基础的团结台湾同胞、港澳同胞和海外侨胞的联盟,这是统一战线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两个方面互相结合,互相促进,共同构成了一个整体,体现了新时期统一战线空前的广泛性。
新时期爱国统一战线的基本任务是:高举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旗帜,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同心同德、群策群力,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为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服务,为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和祖国统一服务,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服务。资料参考:凤凰苏大考研网
凤凰苏大考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