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市政协文史工作经验汇报材料
文章标题:市政协文史工作经验汇报材料
**市政协文史工作自1984年开始以来,高举“社会主义、爱国主义”两面旗帜,按照亲历、亲见、亲闻“三亲”要求,贯彻“存史、资政、团结、育人”和立足抢救的方针,以江总书记“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为指导,积极开展文史资料工作。十几年来,共征集各类资料二千多篇、六百多万宇,编辑出版了文史资料15辑,计200多万字。其中选辑6册,专辑9册。专辑是:《**旧军孟》、《**铁匠》、《**煤矿史》、《李开先》、《辛氏三代》、《**妇女风采录》、《**民俗》、《**老字号》、《**名胜古迹》。还同济南市政协、省政协文史委共同编辑出版了《遐迩闻名的祥字号》。向省、市政协提供文史资料240多篇、30多万字。《**老字号》、《**民俗》获省政协文史资料图书二、三等奖。同时,还完成了全国、省、济南市文史书刊的发行任务。这些资料的出版和发行,为我市两个文明建设和宣传**政协文史工作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现将基本做法汇报如下:
一、领导重视是做好文史资料工作的关键
十几年来,我市文史资料工作,无论是征集整理,还是编印出书,市政协领导十分重视,把文史资料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制定工作规划,提出工作目标。政协领导亲自选课题,亲自审阅有关稿件,亲自撰写序言及有关文章。文史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要求高,既花钱财又需要付诸人力的事情,每出版一辑文史资料,需要一定的经费,在市政协财政不宽裕的条件下,政协领导是想方设法尽量满足需要,及时提供经费和车辆保证,从而保证了文史资料工作的顺利开展。为了加强文史委员会的组织管理,每次换届都要进行充实调整,文史委员会还配备了专职干部。各乡镇也成立了文史资料特邀撰稿人小组,从上到下形成较为系统的组织机构。市政协文史委员会作为主要办事机构,既有长期规划,又有近期计划。对乡镇政协每年都下达具体征集任务,还定期下去到基层指导文史工作。为了提高文史撰稿人的素质,市政协还举办了几次规模较大的文史资料撰稿人培训班。平时则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及时对基层的文史资料工作进行指导。各乡镇文史撰写小组也不定期地召开文史座谈会,研究协调征集撰写中的问题。由于领导重视,亲自抓,有力地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不断拓宽了工作渠道,使文史工作协调运作,整体推进。
二、征集工作是做好文史资料工作的基础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手中没有广泛翔实的资料,开展文史资料工作只是一句空话,如同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文史资料工作的基础在征集,征集的关键在于立足抢救,拓宽征集渠道。如何把普遍征集和重点征集结合起来,始终是我们工作的一个中心环节,也是解决编辑、出版等其它问题的一个“切入点”。因此,我们采取“两条腿”走路的方法。首先,制定了比较全面的《**文史资料征集提纲》,并下发到有关部门和各个乡镇政协联络室,以此作为全面征集的范围。每年初则制定一年的工作计划,细化分解到各个乡镇,落实到每个撰稿人,并有具体征集内容和要求。平时采取开座谈会、发约稿函、登门约稿等形式,请进来,走出去,实地征集。各乡镇政协联络室积极配合,广泛联系有关部门,深入调查。其次,我们还广泛发动政协委员寻找线索,加强横向联系,提供有价值的史料。这样纵横交错,征集网络不断扩大。在普遍征集的基础上,拟出专题,然后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重点征集。我们采取了抓“三个重点”(重点史料、重要线索、重点乡镇),“因人选题”、“按事定人”的策略,立足抢救。“人存史在,人去史亡”,对重点史料,我们开列名单,优先征集,并依年代远近,轻重缓急制定“抢救”规划。**乃齐鲁古邑,文明之邦,名士之乡,文物古迹众多,可谓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尤其是蜚声中外闻名遐迩的**旧军孟氏所经营的“祥”字号。可谓豪门望族,富商巨贾,有华北“八大祥”之称,它在我国近现代工商业发展史上,产生过重大影响,研究**历史,乃至中国近代商业史,必须研究“祥”字号。我市文史资料工作开展伊始,就把它作为重点史料进行抢救。历经几载,访老问长,及时采访了8位“祥”字号的老经理,征集了十几万字的“三亲”史料。口述和文籍对照,亲历与见闻结合,去伪存真,去粗取精,在省、市政协文史委负责同志的指导下,于1992年出版了《遐迩闻名的祥字号》。与此同时,我们还重点征集了秉铎教坛为人师表的周总理少年时的启蒙老师高盘之、**铁匠、**煤矿及龙山文化的有关史料;还有明代大词曲家李开先、辛氏三代、**妇女、**民俗、**老字号等有关史料。对重点史料的征集,如果抓住了重要线索,往往就会顺藤摸瓜,得知全貌。在征集辛氏三代史料时,我们得知辛锐的妹妹辛颖在大连尚健在,我们立即动身赴大连、北京等地调查,掌握了有关重要史料。在征集《**民俗》的过程中,我们在全面征集的基础上,侧重抓了绣惠、刁镇、明水、普集等几个
重要乡镇,也收到了事半功倍之效。同时,在征集过程中,我们与知情人交朋友,以文会友,从中了解到有关重要线索,也扩大了政协工作的影响面,收到了“征集一篇史料,团结一大片”的社会效果。
三、严把“三关”,精选精编是做好文史资料工作的重要环节
征集到的史料,在编印成书发挥其社会效益之前,尚有许多工作去做,不仅有文字关、语言关,还有政治关,这就是所说的坚持“三亲”特色,严把“三关”。我们的做法:一是确定大题目,分解到小题目,进行划分类别整理核实。凡涉及党和国家机密问题的材料不登;对历史研究价值不大且无惠及后人之意义的稿件,一般妥善退给撰稿人;有关民族方面的问题慎之又慎,着眼于民族团结;有关著名人士的功过问题,既要实事求是,又要注意影响,力戒因人废言、废事,赞其瑜而不言其瑕,如辛铸
九、辛葭舟、程学通、李维汉、翟毓蔚等等。对这样的资料我们秉笔直书,不溢美、不隐恶,只述其事,不加评论。资料整理之后,还要认真核实。如何核实,我们有三点做法和体会:(1)与档案资料核对。如在编辑**文史资料第十三辑《**老字号》时,我们将亲历者的口述资料与《**商志》对照,与现存的各处老字号的账簿核对,纠正了许多与口述不一难以下结论的问题。(2)与历史书籍核对。(3)到实地调查核实。如为了考证清乾隆年间史寡妇油锅里捞金牌状告其子,以致轰动京城这一奇案,我们多次到史家庄、曹庄调查,从健在的史家后代中了解到在清末民初史氏家族为何能垄断**盐业经营的历史渊源,从而使资料更加充实、完善。如在征集《**民俗》时,因地域之差异,风俗习惯迥然有别,俗话说:“十里不同俗,过河改规矩”。我们将整理好的某一区域的民俗史料再反馈给知情人及其它乡镇的知事长者,请他们过目审阅,如有不同意见,反复讨论,以突出不同地域的乡土特色。二是去粗取精,去伪存真,补充完善,在核实、整理的基础上,补充完善稿件。三是集体讨论,领导把关。如在《**名胜古迹》和《**文史资料选辑》第十五辑的编印过程中,市政协分管领导,认真审阅了稿件,提出具体要求,严把了“三关”确保了质量,从而使编辑工作顺利进行。
四、发挥效益是做好文史资料工作的目的欲知大道,必先知史: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前事不忘,后事之师;读史可以明智等,这些古训精辟地阐明了学习历史知识的重要性。文史资料作为“史林一枝”,因为它是一种社会精神产品,只有显示了效益,才能发挥它的作用。我们编辑出版的文史资料,之所以受到社会各界人士的关注和广大文史爱好者的欢迎,正是由于我们多年来坚持编辑出版文史资料,首先要把社会效益摆在首位的结果。如原籍**的台湾国大代表程学通,其同乡友人回大陆探亲带回一本**政协编的文史资料,当程学通的后人看到大陆对程学通抗日和为桑梓兴学办教育的客观评价后,十分激动,不仅把这本文史资料视为珍品收藏,而且还消除了回大陆探亲的顾虑。1990年,《李开先年谱》出版后,有些读者来函反映:《年谱》为研究、考证《金瓶梅》作者问题提供了重要线索,是研究李开先的重要资料。1987年,《**煤矿史》专辑出版后,煤炭局购买了500本,发到各个矿区,作为爱国主义教材。《辛氏三代》的问世,也备受社会各界尤其是辛寨乡人民的关注。1994年4月,市政协在辛寨乡举行了《辛氏三代》首发式和辛锐中学揭彩落成仪式。辛锐生前战友同事,省政协的老领导亲自参加,这对教育青少年,激发爱国热情,具有极其现实的意义。1991年,我市政协与省、济南市政协文史委联合编辑出版的《遐迩闻名的祥字号》,它是在1987年出版的《**旧军孟》之基础上,结合济南市及全省各地的“祥”字号,进一步补充加工整理而成的。该资料的问世,不仅让人们从中学到工商企业的经营管理知识、理财之术,而且为文学艺术创作提供了素材,长篇小说《风流少东》、电视连续剧《东方商人》,其题材基本上源于上述资料。另外,《**铁匠》也被写成电视剧。更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在征集煤矿史料时,发现城关西关高家有一条关于周总理少年启蒙老师的重要线索,当时鲜为人知。只知在《周恩来传》中,有段史料记载周总理少年老师高盘之的史料。我们千方百计寻找线索,广征博采,终于把这一珍贵史料征集上来。周总理在延安的一次答中外记者问时,曾说过这样一段话:“少年时代,在沈阳读书时,得山东高亦吾(即高盘之)先生的教诲与鼓励,这对我是一个很大的促进。”据史料记载:1936年,西安事变后周恩来抵西安参与调停,一下飞机见到当年奉天东关模范学校的同学,时任张学良机要秘书的陆广绩,首先问及高老师的行止,并对他说:“我对高老师印象最深,受其影响最大,到今想念尤甚。”高亦吾闻讯兴奋得手舞足蹈,经常对亲友们伸着大拇指说周恩来是中华民族的曙光,我这个启蒙老师即使“蜡烛成灰”也心愿已足了。当即磨墨铺纸给周恩来写信,不久接到周恩来的复信。体现了周恩来虽身居高位,仍念念不忘师生情谊的高尚情操。1961年12月,周恩来亲笔给高先生夫人韩荣瑄写来一信,寒暖起居备至,并将他珍藏多年的高先生照片特意放大,随信寄给师母,以表师生情深意长。高夫人睹影思人,见信更念周总理惦记之情,百感交集,热泪盈眶。1962年,周总理给高夫人汇了人民币100元,让其滋补身子。1963年高夫人去世,总理又寄来安葬补助费100元。充分显示了周总理与高先生之间不同凡响的师生关系。
**文史资料,不但真实地反映了**人民在近现代政治、经济、文化等诸方面的奋斗情景,而且再现了近百年来**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的历史画面;它不但以历史知识起到了教育人们的作用,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宣扬了**,赞颂了**。
《市政协文史工作经验汇报材料》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市政协文史工作经验汇报材料。
第二篇:市政协文史专委会文史委员会、联络科工作总结
市政协文史专委会文史委员会、联络科工作总结
一、认真抓好学习,提高委员理论水平和业务水平
为适应新形势,努力做好政协工作,我们按照市委和市政协常委会的部署和具体要求,采取集中学习和自学的形式,努力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认真深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转变作风,使委
员在思想工作作风上克服了形式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倾向,充分发挥委员联系群众的重要桥梁作用,增强了做好工作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团结各界人士,开拓进取,为我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尽心竭力。
二、履行职能,认真开展考察调研,致力抢救和保护历史文化遗产
专委会及本科室认真组织委员开展调研活动,并坚持专家与群众相结合,建立长期协作机制,对濒将湮没的“泷州歌”、“泷水山歌”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努力发掘抢救,我(来源:公务员在线http://www.xiexiebang.com)们会同中山大学教授,不辞劳苦,深入到罗定郁南的各地乡村,进行采风活动,组织联系民间文化工作者,建立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征集网络,广征博采,收集到泷州地域的诗词歌谣上万首。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有效的保护。
三、积极开展文史资料征编出版工作,为我市社会主义三个文明建设服务
为展现历史文化名城罗定丰富的历史文化,我们开展精选精编续集出版《罗定文史》第21辑(《泷水山歌选辑》),资料采集日臻完善。为做好联谊工作激发人们热爱祖国建设家乡的情感。根据市委和政协的布置,本委员会坚持全情投入,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召开座谈会,信函往来等形式,收集有关资料,使《罗定人物纪略》一书内容更加充实完备。
努力贯彻《全国政协关于加强文史工作的意见》,坚持按照征集为主、抢救优先、充分利用、服务社会的要求,加大力度对重大历史事件亲历者、重要历史人物的史料征集工作,提供《云浮文史》第六辑稿件300多篇二十万字,出色完成了上级政协分工我市的资料征集任务。
与此同时,我们还坚持开展文化资源调查工作,与云浮市政协和云浮市广播电视台的同志,深入到罗城、罗镜、黎少、苹塘等地,对古塔古墓、摩崖石刻、碑刻牌匾、祠庙堂亭、书院学宫、民居建筑、名人故居等人文景观进行了考察,并分类调查记录,完成文物图片的拍摄、文字说明的撰写工作,为上级政协和云浮广播电视台提供优质的文字图片资料。为宣传罗定作出新的贡献。
回顾全年文史委员会及本科室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离党和人民的要求还很远。今后我们决心坚持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继续解放思想,努力拼搏,积极联谊,开好港澳台文史工作座谈会,努力做好《泷水山歌》和《罗定人物纪略》编辑出版工作。
第三篇:市政协一阶段汇报
市政协机关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 行动帮扶南坝乡永安村第一阶段工作情况
市政协办公室
(2012年3月12日)
为了认真贯彻落实省、市委关于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安排部署,切实开展好“单位联系贫困村、干部联系特困户”为主要内容的“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金昌市政协机关全体干部职工高度重视,积极响应,迅速投身到“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热潮中去。
一、总体情况
为切实解决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和贫困户的实际困难,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持续协调发展,在市政协主席李生伟,副市长周莹,市长助理、甘肃有色冶金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李毅等3名市级领导的示范带动下,市政协机关深入乡、村调研摸底,确定了开展这项活动的实施方案。同时,按照市级领导干部每人联系农户不少于3户,县级干部联系不少于2户,其他干部职工每人联系不少于1户的要求,已确定33名干部职工与永昌县南坝乡47户农民群众开展帮扶联系,“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正在稳步推进。
二、“双联”工作进展情况
(一)统一思想认识,全面动员部署。为调动全体干部职工“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积极性,政协机关于3月2日上午召开“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动员大会。会上传达学习了全市农村工作会议暨“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动员大会的精神,并就市政协机关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进行了安排部署,确定了市政协机关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工作方向和主要内容,并对相关工作提出了明确要求。市政协主席李生伟同志就如何开展好这项行动强调:要统一思想认识,充分认识开展这项行动的现实意义,准确把握市委对这项行动的总体要求,找准政协工作与这项行动的对接点,创造性地把开展这项行动与开展调查研究结合起来,与组织委员视察结合起来,扎扎实实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要明确工作重点,结合工作实际和自身特点,发挥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通俗易懂的语言,广泛开展形势教育、政策宣讲,让各项惠民富民安民政策真正进村入户、深入人心;要按照市委要求,了解基层群众最迫切的愿望,及时准确地反映不同阶层、不同群体中带有倾向性、苗头性的意见和诉求,为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要开展富有成效的结对帮扶活动,为群众发展经济想法子、出点子、找路子,并在人、财、物等方面提供帮助,全力以赴为群众做实事、办好事;要积极推动健康向上、丰
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深入开展,倡导互帮互助、扶危济困、乐善好施的社会风尚,促进家庭、邻里之间的和谐相处,推动文明村镇建设;要结合常委会重点工作落实,围绕农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和委员视察,为推动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农村繁荣献计出力。
(二)加强组织领导,建全工作机制。为加强市政协“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组织领导,经市政协党组研究,决定成立“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协调推进领导小组,由市政协副主席亢万柏任组长,市政协秘书长王云,副秘书长王世峰、肖国平任副组长,成员由办公室副主任和各专委会主任组成。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肖国平兼任办公室主任,办公室下设秘书宣传组和综合协调组,组长分别由人秘科科长曹勇及综合科科长毕荣华担任。机关由领导小组组长负总责,亲自安排部署,亲自督促检查,亲自推动落实,确保“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健康有序、扎实有效开展。同时,制定《市政协机关深入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实施意见》,建立工作长效机制,重点落实五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宣传政策。深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国家法律法规和党委政府的重大决策部署,协调、督促中央、省、市的决策部署得以深入贯彻落实。二是反映民意。认真听取群众意愿和诉求,了解群众生产生活状况及对
党和政府的意见建议,反映群众的各种呼声,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和办法,为党委、政府科学决策提供参考。三是促进发展。为村上各类发展规划和开发项目的实施积极建言献策;因地制宜,有针对性地为农户提供知识、技术、信息和招商引资等方面的服务,帮助农户提高增收致富能力。四是疏导情绪。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加强调查研究,运用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解释和正确引导,并发挥政协优势协助做好矛盾化解和纠纷调处工作,维护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五是建言立论。紧扣2012年常委会工作要点,围绕加强水利和文化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村卫生工作等,通过调研视察方式,积极开展协商议政。
(三)领导躬身实践,发挥表率作用。3月7日,市 政协主席李生伟,市政府副市长周莹,市长助理、甘肃冶金职业技术学院院长李毅,市政协秘书长王云一行轻车简从,赴行动联系点永昌县南坝乡听取了乡党委、政府的情况介绍,并与乡、村干部进行了座谈交流,对开展好“双联”行动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大家精心科学作规划,一心一意谋发展,紧扣重点不放松,抓好落实求实效,联村联户联民心,帮贫扶困度难关,各方动员齐努力,发挥优势多出力,尽最大努力解决一些有条件的、群众迫切需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市政协机关其他副主席也分别赴所对口帮扶联系的乡镇和农户,了解掌握有关情况,认真开展帮扶工作。
(四)把握政策要求,掀起行动热潮。市政协机关“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动员大会后,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手册》和《强农惠农富农政策选编》等相关知识,深刻领会和准确把握有关政策要求,为进村入户工作打好思想基础和理论基础。3月8日至9日,市政协机关干部职工32人分2批来到“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联系点永昌县南坝乡永安村,深入各自的联系户,与农户拉家常、话发展,宣传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重大意义、目标任务,详细了解每一户贫困户的基本情况、家中耕地、生活状况、家庭收入、身体状况、子女上学以及种植、养殖业发展状况,询问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今后发展的打算,共商脱贫致富的办法和措施。同时,与农户签订了帮扶责任书,发放了《民情连心卡》,叮嘱他们有困难、有想法的时候就拨打电话联系。针对一部分联系户外出联系不到的特殊情况,通过向村干部及邻居了解情况,留下了字条,写明联系电话,确定了下一次入户的大致时间。通过调查摸底、与联系户结对交流,进一步贴近了机关干部职工与群众的距离,正式拉开了市政协机关“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序幕。市政协全体干部职工纷纷表示,要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制定切实可行的帮扶计划,确保各项帮扶措施落到实处,尽职尽责的完成“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的各项任务。
下一步,市级领导将制定帮扶南坝乡的计划,市政协机关将制定帮扶南坝乡永安村的计划,干部职工制定帮扶联系户的计划并付诸实施;同时,将国家、省、市涉农惠农的相关方针政策汇编成册并印发给联系户,为深入开展“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打下坚实的基础。
第四篇:市政协视察调查汇报材料
打造江中品牌
增强竞争优势
——在市政协视察调查时的汇报
一、江中建筑业现状分析
(一)有关经济指标
八五期间,江中建筑业完成施工产值118.01亿元,实现增加值37.59亿元,创利税总额5.49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6.95万元,施工的房屋建筑面积2477.19万平方米,竣工面积1352.17万平方米。1995年,施工单位工程个数1133个。九五期间,江中建筑业完成施工产值279亿元,实现增加值68.5亿元,创利税总额9.45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8.98万元,施工的房屋建筑面积4179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172万平方米。到2000年,施工单位工程个数已达1230个。2001年,江中建筑业完成施工产值71.38亿元,实现增加值13.71亿元,创利税总额2.14亿元,全员劳动生产率10.19万元,施工的房屋建筑面积921万平方米,竣工面积420万平方米,施工单位工程个数已达1245个。
(二)现有企业状况
1、资质情况。从去年下半年起,我们按照建设部新出 1 台的《资质管理规定》,对全市建筑业企业进行新的资质就位工作。由于我市建筑企业资质基础好,就位工作抓得扎实,保持了江中高资质建筑企业的群体优势。到目前为止,具体情况如下:①已获得建设部批准的一级资质企业有8家(江南四建、江中建总、江南新华、江中四建、江南永峰、江中二建、江中设备安装公司、江中通宁设备安装公司),这8家企业共获得11个一级资质,其中6个房屋建筑工程总承包一级、3个机电设备安装工程专业承包一级、1个建筑装修装饰工程专业承包一级和1个消防设施工程专业承包一级。另有1家地基与基础工程专业的企业已向建设部申报了一级专业承包资质,待批准(建设局申报)。②申报二级资质就位的企业共有25家(建工局22家,建设局3家),其中有6家企业申报房屋建筑工程总承包二级资质,其余企业均申报专业承包二级资质,所申报的专业有10个不同的类别:机电设备安装、化工石油管道、钢结构工程、建筑幕墙、建筑装饰、金属门窗、防腐保温、电梯安装、消防设施、起重设备安装工程。③拟申报三级资质就位的企业共有30多家,其中就位房屋建筑工程总承包三级资质的企业有20家,其余就位专业承包资质三级,目前正在申报就位过程之中。④拟申报劳务分包类的企业约有20家。
2、科技情况。江中建筑业多年来十分重视建筑应用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工作,形成了江南四建、江中建总、新华公司、江中四建等科技先导型企业,使我市建筑业的科技创新能力全省领先。每年,这些企业积极推广应用建设部10项新技术成果,选择其中价值大、成果新、投资省的项目用于施工生产。不仅提高了工程施工的质量,而且获得了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全市每年都有10多项工程被列为省级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新华公司承建的省外贸业务楼推广9项成果,新技术应用水平国内领先,被建设部评为科技推广示范工程。同时我市建筑业还组织科技开发,建立江中市建筑工程研究所,专门研究建筑业新型技术的开发利用。1999年,建科所成功开发了塔机分块拼装式固定基础回收利用成套技术,通过了省级鉴定,并被省建管局列为全省建筑业推广应用项目。江中建总在浦东国际机场施工过程中针对施工工期紧的特点,研制了高空滑移脚手架,顺利解决了多工种同时在一个施工面立体交叉作业的难题。江中四建已与东南大学合作了多年,在承建南京国投大厦工程中,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的知识优势,共同研究解决了4.2m高、1m宽、32.5m长开洞预应力混凝土转换大梁的支模、混凝土浇捣、大体积混凝土养护、预应力强拉等复杂施工难题,受到建设单位好 3 评。建筑企业QC小组活动成绩显著,江南四建一QC 小组参加1999年在菲律宾召开的国际质量管理小组会议。我市建筑业先后获国家发明专利27项,2家企业分别被评为“全国建设系统技术创新先进集体”和“全国建筑业新技术应用先进集体”。
3、市场占有情况。江中市建筑队伍在全国30个省、市、自治区都留下过足迹。2001年底江中建筑企业在全国各地有施工队伍的市场达23个。在江苏省内13个省辖市场有施工队伍,江中铁军目前有十大重点市场:上海、南京、北京、新疆、山东、江南、大庆、苏州、石家庄、西安,其中上海、南京、北京三大市场施工人数超过1万人。
(三)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江中铁军的集团优势尚未真正发挥出来。江中建筑业一级资质企业多,是全省高资质企业最多的市,形成了群体优势。这些企业都已具备了较强的市场竞争力,在建筑市场上单独作战的能力都较强。勿庸质疑,这些单个的强势会聚成江中建筑业整体上的强势,是江中建筑业整体做强的一大特色。但面对同一个市场、同一个工程项目,往往会出现相互压价等现象,影响了江中建筑业的整体利益,使江中建筑业的整体优势有时难以完全发挥出来。这已引起我们的重 4 视,并通过行业主管部门的协调作用、行业协会的桥梁作用有效加以解决。
2、江中建筑企业的管理水平亟等提高。由于我市建筑企业大多为乡镇建筑企业,企业的管理水平存在先天的不足,还缺乏能够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高级管理人才,企业的管理与现代企业的发展要求还相去较远。这就要求我们在建筑企业完成改制工作后,加快指导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发挥企业“新三会”的各自作用。尤其是董事会要提高决策水平,企业的主要经营者要不断提高其自身素质。企业的管理制度要不断创新,不断适合建筑生产力的发展要求。
二、江中建筑业打造品牌,增强竞争优势的对策
(一)打造品牌的优势
近几年,江中建筑业广大干部职工大力发扬拼搏、进取、创新、奉献的江中建筑铁军精神,全力推进建筑业改革发展,建筑经济总量不断扩大,运行质量不断提高,使江中以雄厚的综合实力居全省“建筑之乡”榜首。先后共获23项“鲁班奖”,其中独立承建的项目有14项,占全省获奖总数的22%。在江中建筑业这一发展历程中,我们主要做好培植行业发展优势这篇大文章,形成了机制、管理、人才、科技四 5 大优势。
第一,机制优势。机制问题是建筑业发展的深层次问题,曾经制约了我市建筑业的发展。在与外省市特别是浙江建筑业的比较中,我们深切认识到,不改革建筑业就没有出路,就不能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要求,就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争取主动,赢得发展先机。这些年来,我们始终以改革为总揽,以企业管理体制改革为突破,积极探索科学高效的管理制度,从承包经营责任制到股份制改造,每一次改革都极大地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加快了发展步伐。从1996年开始,在市委、市政府的直接领导和推动下,我们率先在全省推行建筑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全市120多家建筑企业现已全部改成有限责任公司或股份有限公司,初步建立起现代企业制度,真正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主体。与此同时,我们加快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企业素质不断增强,焕发出蓬勃生机,多家企业在建筑行业脱颖而出,一跃成为省内外知名企业。目前,我市拥有一级资质施工、设备安装企业8家,总数名列全省第一。这些企业在市场经济的大潮中,勇于开拓,奋发进取,创造了令人瞩目的辉煌业绩,使我市建筑业市场分布越来越广,规模越来越大,运行质量越来越高,成为全省建筑业的排头兵。
第二,管理优势。企业的效益来自于管理,管理的最高境界在于管理者、管理对象和管理手段三要素的最佳组合,以合作方式最大限度地释放效能。质量是建筑业发展的生命。我们在大力强化基础管理的同时,着力实施名牌发展战略。长期以来,我市建筑业始终坚持质量立业,致力实施名牌发展战略,逐步走上了以名牌树信誉,以信誉拓市场,以市场争项目,以项目创效益的良性循环发展之路。在实施名牌发展战略中,我们充分发挥主导、服务、激励功能,在全行业扎实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大力推行国际质量体系、环境体系、职业与卫生体系认证,促使企业管理与国际标准对接。目前,我市已有8家企业通过国际质量体系认证,2家企业通过环境体系认证;有3家企业被评为“全国质量管理先进企业”,并荣获“金屋奖”,多家企业获得“全国先进集体建筑企业”、“江苏省最佳企业”等光荣称号。多年来,我市建筑业保持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100%、优良品率50%以上,企业的创优能力显著增强,先后获得“扬子杯”、“白玉兰杯”、“金陵杯”、“长城杯”等2800多项市级以上优质工程奖。2001年又一举独创三项“鲁班奖”,实现“十五”开门红。全市有5家企业独自夺得“鲁班奖”,其中1家企业8次荣膺“鲁班奖”,成为全国获得“鲁班奖”次数最多的企业。
第三,人才优势。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开发人才资源,才能形成核心竞争力。多年来,我们树立“以人为本、人才立业”观念,把培育人才、大造优势作为一项战略措施来抓,努力构筑全行业的人才高地。我们坚持引才与育才并举,积极探索人才开发途径,不断扩充人才总量,加快提升人才层次,先后从市内外引进了一批高层次人才,并在全省率先创办了建筑职工中等专业学校,从而使我市建筑业形成了一大批专业配套、结构合理的经营管理人才和优秀企业家。如今,全市10万建筑铁军中已拥有1700多名项目经理和6600多名各类技术人员,形成了较强的人才优势。同时,在这支大军中涌现了全国建设系统先进个人、全国优秀项目经理、全国及江苏省优秀企业家、江苏省劳模,也诞生了全国青工技术竞赛冠军。
第四,科技优势。科技创新是建筑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我们不断加大建筑应用技术的开发和推广力度,科技对建筑经济贡献率逐年提高,为我市建筑业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建设部“四新”科技成果是我市科技推广的重点,这些成果在我市每年承建的100多项高大规模工程中都得到广泛运用,获得十分可观的科技转化效益。近几年我市年培育省级科技示范工程10多项,建筑科技转化能力全省领先,有的已达 8 到国内先进水平。我市有2家企业分别被评为“全国建设系统技术创新先进集体”和“全国建筑业新技术应用先进集体”。与此同时,我们还大力组织自主开发建筑科技,先后获得27项国家发明专利,60项科研成果,10项省建筑业科技进步奖。
构筑机制、管理、人才、科技四大优势,提高了江中建筑业行业整体素质,加快了发展步伐,也为进一步打造江中建筑业的品牌优势奠定了基础。面对入世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将自我加压,进一步发挥优势,构筑强势,加快实现由建筑大市向建筑强市的跨越。今后,我市建筑业打江中牌,要进一步健全企业经营机制,形成适应市场经济发展要求的经营理念;要大力培养引进适应现代化企业管理要求的高级人才;要大力调整组织结构,着力解决产业内部结构性矛盾。
(二)具体措施
1、制度创新,创出发展机制
我市建筑企业产权制度改革基本结束,改制后企业经营机制正逐步转换,在企业用人等重大事项决策上已出现新的亮点。只有不断地创新机制,才能给企业发展带来一系列深刻变化,才能为企业发展注入活力,从而为做强企业做好准备。我们将抓住法人治理结构这一核心,在企业内部构造权 9 力制衡机制。指导企业依法建立健全议事规则和执行程序,规范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的权力职责,并严格按《公司法》和企业章程运作。全面推行“三项制度”改革,切实转换企业经营机制。企业要在管理上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逐步规范,要继续推行“三项制度”改革,加快形成企业的激励机制和竞争机制,建立经理任期目标管理制度,积极推行企业管理者竞争上岗制度,认真实施以劳动合同为基础的新型用工制度。推行经营者年薪制度,建立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的分配制度。试行企业内部招标承包经营制度,使企业内部资源按市场规律合理配置,发挥最大效益。同时,要正确处理新老“三会”关系,努力实现企业管理的最优化。充分发挥新老“三会”在新体制中的各自作用,提倡交叉任职,实现互补共进。
2、结构创新,创出规模行业
一是优化组织结构,积极培育大企业、大集团。按照“扶强扶优、做专做精”的原则,通过联合重组,加快架构我市建筑业综合总包、专业承包、劳务分包三个层次的分工协作体系,确保我市建筑业从总体结构上形成有力的竞争态势。我们将采取资产重组和强强联合等办法,培育组建实力雄厚、人才密集、融资能力强、社会信誉高的江中建工集团,10 打造跨行业、跨地区、跨所有制和跨国经营的“航空母舰”,增强在国内外市场的竞争力,有效提高江中建筑产业集中度。二是优化经营结构,形成大建筑产业格局。继续巩固土建施工强项。提高从勘察设计、土建施工、设备安装、装饰装璜到基础工程、地下建筑等一体化的综合承包能力。进军专业施工领域。紧紧围绕基本建设市场需求,大力拓宽专业领域。尽快获得门类较多、等级较高的专业施工资质,鼓励大型骨干企业以嫁接、参股等形式与国际国内具有资质优势的企业联姻,加快向路桥、市政、水利、园林等领域扩张。拓宽建筑业经营领域,提高多元经营能力,创造条件向附加值较高的能源、环保、文化等相关产业渗透,拉长产业链,抵御市场风险。同时探索资本经营新路。引导实力强、素质高、基础条件好的建筑企业树立“跳出建筑做建筑”的经营理念,跳出产品经营轨道,向产品经营与资本经营结合,并相对突出资本经营、创造条件争取上市的方向转变;跳出单纯承包商身份,向承包与投资开发相结合的身份转变;跳出区域限制,通过收购、兼并、控股外埠市场企业,进行低成本扩张,向“亮牌经营”与“借壳经营”并举转变。三是优化市场结构,力争实现建筑市场开发新突破。着力巩固新疆、大庆、上海等我市建筑业的传统市场,抓住省城承办十运会 11 契机,大力扩增南京等省内市场份额。在北京市场要组织精兵强将,大力承接标志性工程。同时树立全球经营策略,积极开拓海外建筑市场。我国入世后外资将大量涌入,要争取承接更多的国内外资工程项目。在经营方式上,大胆尝试集项目投资者、建造者和经营者于一体的国际经营方式,提高国际经营水平。此外,要积极调整市场竞争策略,提高整体竞争水平。实行资本换市场、管理占市场、联合跻市场、优质拓市场。发挥行业主管部门行政推动作用和协会服务职能,加强组织协调,实行整体联动,打响“江中王牌”。
3、管理创新,创出品牌企业
一是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提高行业科技含量。开发应用新科技,加强在建的省级新技术应用示范工程管理监督,着力培育一批科技示范工程。创树科技先导型企业,健全科技创新机制,加快开发能够推动结构升级的关键技术和配套技术。根据高大难新工程施工要求,高标准、高档次、高质量地添置一批性能先进的大、中型机械设备,力争到“十五”期末,全行业人均技术装备率超万元。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提高信息化水平。尽快实现商务电子化、编标微机化、经营网络化、管理系统化,形成快速运转机制。二是大力开发人力资源,造就建筑人才高地。培养和引进经营管理型、复合 12 多能型、策划整合型和专家管理型的人才。培育人才市场,通过多种渠道广泛收集建筑业人才信息,扩大招揽范围;做好人才评价推介工作,为企业提供参谋咨询;开展人事代理服务,排除不同地域、不同企业之间建筑业人才流动的障碍。三是大力加强质安管理,不断扩大品牌优势。继续创树一流工程,不断培育升华江中品牌。狠抓工程施工质量,保持一次验收合格率100%。深入开展创优竞赛活动,每年努力创省级以上优质工程50项以上。大力推进质量、环境等多种体系认证,与国际标准对接。继续推进目标责任制,确保质量目标实现。坚持不懈地抓好安全生产工作,狠抓安全技术措施落实。持续开展创文明标化工地活动,确保全行业伤亡事故发生率低于国家控制指标的40%。通过行之有效的基础管理工作,保持我市建筑业的信誉优势,使江中建筑铁军的牌子响彻建筑行业。
第五篇:市政协学前教育调研汇报材料
城乡统筹
科学规划 推动全区学前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汉滨区发展学前教育工作汇报
(2011年4月11日)
各位领导: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国发[2010]41号)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的意见》(陕政发[2010]51号)精神,我们高度重视,积极行动,以城乡统筹为指导,结合本区实际,科学规划,着力解决“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及时制定了《汉滨区大力发展学前教育实施意见》编制了《汉滨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努力加快普及学前三年教育,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学前教育的需求。现将有关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全区学前教育发展现状
(一)公民办幼儿园规模
全区总人口97万,占地面积3644平方公里,辖43个乡镇3个办事处,有57所幼儿园,其中幼儿园公办4所,民办53所,学前班350个。在园幼儿17945人,公民办教职工1178人,其中教师650人,保育员234人,保健员31人,后勤人员171人。2010年底学前一年毛入园率75%,学前三年毛入园率60%。
全区幼儿园分布情况为:城区共有4所公办幼儿园,21所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6683人,保教人员526人。民办幼儿园规模较大的主要有7所:兴科竹园幼儿园10个班397人,兴科大拇指幼儿园16个班587人,兴华幼儿园13个班450人,长兴幼儿园13个班550人,青华潜能金州康城幼儿园10个班516人,滨江幼儿园10个班377人,青华潜能幼儿园7个班303人;其余均在300人以下。农村共有32所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11262人,保教人员652人。规模较大的有:大同中心幼儿园6个班228人,大同新蕾幼儿园6个班279人,恒口镇中心幼儿园9个班358人,河西镇欣欣幼儿园6个班250人,河西镇小太阳幼儿园6个班247人,恒口镇新星幼儿园8个班260人,恒口镇向日葵幼儿园9个班326人,建民镇新希望幼儿园5个班200人,五里镇小不点幼儿园6个班236人,五里镇中心幼儿园6个班218人;其余均在200人以下。
(二)幼儿园基本设施
目前全区公民办幼儿园总占地面积83019㎡,生均4.6㎡,总建筑面积50097㎡,生均2.8㎡。按照国家和省颁标准生均占地面积13—15平方米,建筑面积生均8.8—9.9平方米,我区还有一定差距。
全区幼儿园内部设施基本能够满足办园需要,但标准低,质量差,不规范,如幼儿活动室、儿童厕所、盥洗室、保健室、2 办公用房和厨房都基本具备,并配备有适合幼儿特点的桌椅、玩具架、盥洗卫生用具,以及教具、玩具、图书和乐器、儿童单人床。少数条件好的幼儿园有音乐室,游戏室、体育活动室、艺术室和家长接待室。寄宿制幼儿园设有寝室、隔离室、浴室、洗衣间和教职工值班室。户外活动场地配备必要的游戏和体育活动设施,并创造条件开辟沙地、动物饲养角和种植园地。
(三)经费收支情况
1、公办幼儿园经费收入主要是:教师工资由国家拨付,省级示范园保教费每生每月按130元收取,膳食费按实际开支收取,必要教材费物价部门审批,据实收取。支出主要有:幼儿园园舍建设,幼儿园设施购置,幼儿园老师培训,幼儿园教学更新,尤其是现代信息技术及多媒体设置的装备,幼儿园聘请人员工资,日常办公经费、维修。
2、民办幼儿园经费收入主要是:收取保教及膳食费,标准按物价部核定标准执行,收取必要的教材费。支出主要有:保教人员工资,膳食费,房租、水电、日常办公等其他费用。
(四)规范管理
公办幼儿园由教育局统一管理。民办幼儿园由教育局考查、审定,发放办园许可证,纳入统一管理。建立严格的幼儿园准入制,幼儿园的建设以硬、软件及环境、卫生、安全等方面而进行严格审查,符合办园条件的方可申请办园,并且经过试运 3 营后,再进行考查,符合条件的方办理办园许可证。
(五)建立教师准入制度
幼儿园教师及保育员按标准每班为两教一保,幼儿编班规模在30人左右,按汉滨区学前教育三年行动计划,2011年需配备329名保教人员;2012年需配备272人;2013年需配备315人。我们将按照幼教事业发展需要,逐步解决师资问题。首先从热爱幼教事业的现有农村富余教师中进行转岗培训,合格后,方可从事幼教事业;其次从大专院校幼教专业毕业生中招录幼儿教师;三是对现已从事幼儿教育却未取得幼儿教师资格的教师进行培训,考试合格后,进入幼儿教师队伍。
二、目前学前教育存在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1、城区优质教育资源短缺。幼儿园占地面积狭小,在园幼儿班大人多,严重超出办园标准,生均占地面积严重不足。汉滨区幼儿园占地不足4亩,在园幼儿630人,生均只有4.2㎡;汉滨区铁路幼儿园占地不足5亩,在园幼儿846人,生均只有3.9㎡。
2、公办幼儿园数量严重短缺,不能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城区4所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均在600人以上,最大规模为19个班,最少15个班。2011年秋学前一年将实行免费教育,大批民办园幼儿势必涌入4所公办幼儿园(城区秋季5岁适龄儿童有1926人,加之农村进城幼儿,总数将超过2000人),而4所 4 公办幼儿园已饱和,无法容纳,入园难等问题将更为突出。
3、民办幼儿园规模小,布局分散,多数采取租用房屋,因陋就简办园。城市住宅小区建设中,没有预留用地,没有统筹规划配套幼儿园建设,城区幼儿园新建、改建、扩建几乎无法解决。
4、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不均衡,基本实行公办学校附设学前班,不符合幼儿园办学要求,一些民办园的管理体制和机制尚未完善,办园环境、硬、软条件较差,办园规模、办园条件、内部管理等各方面都亟待提高。尤其是民办幼儿园的安全管理存在隐患。
5、幼儿园师资力量严重不足,民办幼儿园都是聘用临时教师,待遇低,流动大,专业素质差,幼儿教育小学化,教育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三、解决问题的方法、措施
(一)科学规划,合理配置学前教育资源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和《陕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发展学前教育的意见》精神,我们迅速行动,组织专门人员对全区学前教育发展状况进行摸底调研,在广泛听取各方面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汉滨区学前三年教育行动计划》,明确近三年学前教育发展的总体目标和目标,紧紧围绕市区统筹城乡规划,科学、合理布局学前 5 教育资源。
总体目标:大力推动区、乡(镇)办事处公办幼儿园建设,通过新建、改扩建、购买服务的方式,建成2所符合国家标准的公办幼儿园,建成31所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幼儿园(班)覆盖全部行政村,逐步实现学前一年免费教育,完成1500名教师、80名园长的培训任务。到2013年底,全区学前两年毛入园率达到85%,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到75%。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达到95%。努力构建“政府主导、多元并举、优质协调、充满活力”的学前教育社会公共服务体系。
具体目标是:2011年完成恒口、五里、大同、关庙、大竹园、双龙、石转、瀛湖、东镇、双溪10个乡镇公办中心幼儿园建设。加强对现有53所民办幼儿园整顿和管理,实现学前三年适龄幼儿园毛入园率65%,学前一年毛入园率达到78%,幼儿园教师专业合格率达到50%。
2012年新建、改建、扩建大河、河东、流水、张滩、梅子铺、中原、县河、关家、沙坝、沈坝等10所公办幼儿园,完成60%的农村乡镇中心幼儿园和村办标准化幼儿园的建设任务,实现学前三年毛入园率70%,学前一年毛入园85%,幼儿园教师专业合格率达到60%。
2013年新建、改建、扩建东关、洪山、茨沟、南、建民、江北、谭坝、共进、坝河、早阳、吉河11所幼儿园,完成全区 6 80%乡镇幼儿园建设工程。具备大专及其以上学历的专任教师达到70%,幼儿园教师专业合格率达到85%,保教人员持证上岗率达到85%以上。办园条件和教育质量明显提升,学前三年适龄幼儿园入园率达到80%。学前一年毛入园率95%,基本解决入园难问题。
(二)加快建设,多渠道扩大学前教育资源
为顺利完成《学前三年行动计划》确定的目标任务,我区指导各乡镇办事处制定幼儿园建设规划方案,并于4月8日在恒口小学召开了全区学前教育规划建设工作会议,组织与会人员现场参观了区幼儿园、区铁路幼儿园,学习了恒口幼儿园规划建设方案,要求列入2011年新建、改扩建的10所乡镇中心幼儿园,立即行动,在4月底前完成建设规划、选址、报审等工作,5月份完成立项、设计、报建等工作,6—8月份集中建设,确保9月1日开学投入使用。
在办好乡镇中心幼儿园的同时,我们积极推进村办标准化幼儿园建设。按照农村幼儿园办园基本标准,优选区域,合理布点,人口在2000人以上的行政村建好独立幼儿园(班);规模较小的行政村联合办园(班),实现资源共享、责任共担;偏远、贫困地区要因地制宜地采取灵活多样的形式提供学前教育服务,满足农村广大适龄幼儿接受学前教育的需求。
积极扶持规范民办幼儿园。实施民办幼儿园扶持规范工程。7 优化新建民办幼儿园布局,积极鼓励有合法资质、良好信誉的社会团体、企业和公民采取联办、股份、合作等形式举办幼儿园。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加大引进优质学前教育资源的力度。
推动落实城市住宅小区配套幼儿园建设、管理和使用政策。对城镇新开发的居民住宅小区,在规划和建设时首先要做好幼儿园的规划和建设。
(三)强化管理,全面提高学前教育质量
1、明确幼儿园的培养目标。贯彻落实教育部印发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教基„2001‟20号),树立以幼儿全面和谐发展为本的教育理念,遵循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坚持保育与教育相结合原则,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形式,注重对幼儿进行情感态度、行为习惯、智力能力的培养,为幼儿提供安全、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保障幼儿快乐健康成长,避免和防止片面追求超前教育和幼儿教育“小学化”。
2、规范民办幼儿园管理。引导和支持民办幼儿园提供面向大众、收费合理的普惠性服务。完善民办幼儿园准入制度,加强民办幼儿园管理。对未达到基本办园标准的民办学前教育机构,要加强指导,限期整改,逐步规范,对卫生条件差、存在严重安全隐患等问题的园所,予以关停撤销。要根据民办幼儿园的实际,有计划地实施各类培训,推行公办幼儿园带动民办幼儿园的“片区联动”模式,不断提升民办幼儿园办园水平。
3、健全城乡幼儿园对口支援的长效机制。加大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向农村辐射力度,汉滨区幼儿园、汉滨区铁路幼儿园对全区幼儿园做好示范引领作用,深入实施城乡“园对园”的合作助教项目,开展骨干教师送教下乡活动,实现优质学前教育资源共享。
4、全面推进社区早期教育。构建区人民政府统筹,以社区为依托,教育、卫生、妇联等部门组织协同运作的社区早期教育服务网络。
(四)优化队伍,提高学前教育师资整体素质
1、积极拓宽师资来源渠道。完善幼儿园师资队伍培养体系,多途径拓宽来源渠道。每年将区政府给予的教师招录计划按一定比例用于招录幼儿教师,对农村富余教师进行幼教专业培训再转入幼儿教育,实施农村幼儿教师特岗计划,基本满足各类幼儿园师资的需求。
2、努力建设专业化帅资队伍。加强幼儿园园长、幼儿教师队伍建设。实施帅资队伍培养培训工程及幼儿园园长培训项曰。面向全区各类幼儿园,分期分批遴选园长进行培训,有效提高园长的整体素质和管理水平。实施幼儿园骨干教师培训机制和农村幼儿教师全员培训项目。以汉滨区幼儿园、汉滨区铁路幼儿园示范幼儿园为龙头,实施园本培训。进一步完善幼儿教师专业培训体系,加快建设一支高素质学前教育师资队伍。
3、落实幼儿教师地位和待遇。区政府将根据幼儿园办园规模和定编标准,逐步配齐配足公办幼儿园教职工,在职称评审、聘任,评优选先等方面与中小学教师同等对待。对民办幼儿教师进行统一管理的模式,做到统一聘任、统一签订劳动合同、统一调配,保障合格的非公办幼儿教师的待遇和合法权益。
(五)加强领导,确保学前教育健康有序发展
1、强化责任落实。区政府成立学前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学前教育的组织领导,区有关部门明确责任分工,各司其职、通力合作,加强对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服务和管理。区发改委做好项目包装衔接及争取工作;区财政部门将幼儿园建设列入财政预算,设立幼儿园建设专项资金,筹措建设资金、公用经费及教学设备配置资金;公安、卫生、工商、食品药品监督、质检等部门做好幼儿园周边环境、卫生的治理,排除幼儿园的消防、安全、食品等方面的隐患;教育行政部门做好幼儿园建设的监管、幼儿园的常规管理及业务指导。各乡镇政府认真落实责任,在发展学前教育中做好规划、土地预留及师资配备,着力完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2、加大财政投入。区政府将学前教育列入财政预算,加大学前教育投入,落实学前教育经费,设立学前教育专项经费,用于推进学前教育事业发展和幼儿园建设。研究制定学前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完善政府、举办者、家长等合理分担成本 10 的机制。落实贫困家庭幼儿入园资助制度。
3、建立督导评估机制。区政府教育督导室制定区学前教育督导评估标准,将学前教育改革与发展纳入区政府落实教育责任考核的重要内容。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确保各项任务的落实。
4、加强对学前教育事业发展的宣传。各级各部门充分利用报刊、网络、电视等各类媒体,采取多种形式,广泛宣传发展学前教育的重要意义,深入宣传学前教育政策法规、基本要求和科学规律,努力营造全社会关心支持学前教育的良好氛围,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我区学前教育又好又快发展。
总之,我们在统筹城乡教育资源,加快学前教育发展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我区经济基础薄弱,教育工作量大面广,学前教育发展不平衡,实施学前三年行动计划还存在一定的困难,恳请市政协领导和社会各界一如既往的关心、支持我区的学前教育工作,推动我区教育事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