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关于磐安县岩里村精神文化生活调查报告
关于磐安县岩里村精神文化生活调查报告
徐丽娜
[内容摘要]本文针对岩里村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的现状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对策,早日实现新农村建设。
[关键词]精神文化现状对策
为了进一步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与《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我院开展了以“走进新农村” 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对磐安县安文镇岩里村村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进行了调查。
一、磐安县安文镇岩里村的基本情况
岩里村位于磐安县城所在地安文镇东北部,距县城2公里,东连东川村,南接胡村,西通磐安工业园区,北濒双溪乡,新修建的安双公路横贯村南端,交通十分便捷。全村下辖4个自然村,100户,290人,有村“两委”干部6人,党员13人;有耕地面积83.5亩,其中田39.7亩2005年农民人均收入4435元。岩里村自解放后一直没有集体经济,村民收入的主要来源一是开办个私企业,共有10家,主要从事圣诞礼品宫灯五金制造,年产值约1000万元,纯收入80万元以上;二是从事种养业,如种植香菇、高山蔬菜、中药材、茶叶、养猪、养鸡等;三是进行劳务输出,青年人大都外出打工。
二、当地精神文化生活现状
岩里村属欠发达地区的集体经济薄弱村,但随着国家对欠发达地区扶持力度的加大,当地村民的生产生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改善,经调查90%以上的村民都表示相对比以前生活有很大的改善。他们也表示对于追求健
康文明生活方式,良好和谐人际关系和社会风气的愿望比较强,但由于长期以来受集体经济不发达,经济基础薄弱的制约,还存在不少差距,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力度不大,基层文化阵地落后
一是资金方面的投入,虽然根据上级文化主管部门的要求,每年列入各级财政预算,但给予的文化经费十分有限,与开展文化活动和文化事业建设的经费需求缺口较大,岩里村作为欠发达地区更与发达地区差距甚远。目前岩里村在磐安县实施“五通”(通路、通电、通水、通电话、通广播电视)建设和新修建的通村安双公路也已经全面竣工,投资了大量的经费,由于集体经济的薄弱,岩里村对农村文化建设已无任何经费可投入,甚至在改变村容村貌,居住环境卫生建设,办学等公益事业方面更是力不从心,村里目前还没有任何文化活动场所。虽说村广播、电视网的覆盖率已达到了100%,但是由于打雷致使有线网被击,没有经费至今无人来修理使得村民唯一的广播电视带来的文化传播也被打断。二是人力方面的投入,应该说村里虽然都配有专职的文化干部,但据调查100%的乡镇文化干部都身兼数职,多数文化干部的主要工作不是文化工作而是他的兼职工作,岩里村也是一样。由于文化工作缺少真抓实干的干部,所以组织开展活动少,无人重视起精神文化的建设致使文化阵地落后。三是文化设施严重不足,村里没有任何的文化娱乐场所,甚至唯一的大会堂,现在也已停用该为为放臵香菇的一个空间了。
2、精神文化生活单调
由于缺乏文化活动场所,这些年来岩里村基本没有开展什么群众性文化活动,在调查了解村民的业余生活时,大多数村民表现出了迷惑的神
情,只能勉强想到了一些简单的业余活动,从调查中了解在有线网没遭雷击时,村民一般平均每天看电视2个小时,看书报0.5小时。雷击损坏有线网后,村民只能走亲访友和聊天,其他时间都在务农。村民的小孩子一般都去山上的大岩石和小溪处游玩,经调查这些地方都很不安全,尤其对于没有在人大身边的孩子来说是更不安全。村民的娱乐生活比较简单,与外界的沟通和交流不足,也没有高素质和娱乐活动,在调查中询问“村里有无组织看戏曲、看电影等娱乐时”100%的村民均表示“无”。生活的单调与枯燥,文化生活的贫乏,构成了村民精神文化生活的现状。
3、文化生活消费偏低
根据调查,在村民的家中几乎很少能看见什么家电设施,村民的支出绝大多数是用于衣食,在岩里村支出最多的是亲戚间的造房、嫁女的人情钱,平均每户的文化生活消费只占家庭生活总支出的17.1%。在调查中85%的人表示一般收入都储存起来并不随便消费,总的来说当地村民的文化生活消费是十分低的。
4、文化下乡活动比较少
目前村民文化的供给渠道主要有3种:政府组织的“三下乡”活动、社会组织开展的公益性活动、村民自己组织的传统文化活动。对文化科技卫生“三下乡”活动,83.4%的人回答“一般”,14.6%的村民选择“不满意”,有的甚至说从未见过“三下乡”活动,可见“三下乡”活动的普及还存在着问题。调查中对于“国家出台的农业政策是否想了解?”村民的回答中89%都是回答想了解但不知道通过哪些途径能了解到。在对于“农民需要什么样的文化?”的问题,92%的村民选择“农业科技”。
5、队伍建设不强,文化人才缺失
一是农村文化组织不健全,名义上村两委有干部分管,由团、民、妇三家搭就文化工作架子,由于出现上述的几大问题,农村文化组织成了空架子;二是现在的农村文化工作队伍不适应现代文化工作。年龄骗大、专业知识已趋老化、知识结构偏低,对各项现在技术特别是网络信息技术的掌握尤其欠缺。三是农村文化骨干难组织,现在青壮年人口大量外流到县城或大城市“淘金”,在家的多数是老弱病残或文盲、儿童,土地到户,耕作分散,爱好吹、拉、弹、跳、唱的骨干越来越少,要聚集这些骨干牵头搞活动和创作又谈何容易。
6、村民素质有待提高
在调查中显示,20人中,大专文化程度的几乎没有,高中的占11.4%,初中及初中以下占60.2%。在调查中了解先富起来的人,往往素质比较好,敢闯市场,村里一些外贴瓷砖大屋皆为外出经商或打工者,低矮土墙陋屋者多为坚守农村“阵地”且知识文化较少或老弱病残者所居住。
三、农村精神文化建设的有效对策
1、加大投入,激活机制,确保文化阵地建设
有投入,才有产出,这是个很普通的问题。为了使新农村文化建设与新农村建设两者得以科学、和谐、协调发展,必须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的投入。第一,采取多种渠道加大对农村文化建设资金的投入:一是县、乡镇两级政府公共财政要充分发挥农村文化公益性事业投入中的主导作用,有条件的村级也要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并随着经济的发展逐年增加;二是通过制定和完善相关政策,大力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文化建设,积极推动经营性文化的健康发展。三是通过多种方式,向热衷于文化事业的社会各界人士争取资助。使文化设施建设和文化活动的经费得到保障。第二,激活建设文化阵地激励机制。制定有关奖励政策,凡是收回、修理原有的大会堂、祠堂为群众娱乐场所的给予一定奖励;在村里新建一定规模的公共娱乐场所,给予相应的重奖。第三,广播电视最普遍和最广泛的文化传播设施,针对现岩里村已被雷击的有线网进行维修和定期的检查,将有线电视要降低入户门槛,适当收取视听费,递增入户覆盖率。
2、健全组织,培养人才,文化队伍形成网络
文化工作是一项专业性较强的工作。要使农村文化事业持续发展、兴旺发达,必须有一支有事业心责任感、组织能力强的文化干部队伍来执掌文化门庭;有一支综合素质高、具备各项文化知识的专业队伍支撑,使文化工作队伍形成现在化网络。
3、上下互动,左右联动,丰富农村文化生活
第一,以与时俱进、不断创新的“三下乡”活动为载体,组织开展城乡文化上下互动,使不同层次的多种文化相互交流、得到合理配臵、实行资源共享,让农村农民也能不段地享受到高层次、高品位文化生活。在加强新农村文化建设的今天,“三下乡”文化要求“常下乡”,深入到边远偏僻的、文化卫生和科技设施薄弱的、平时文化生活枯燥的例如岩里村,让那里的农民群众也能享受到文化大餐。第二由镇乡文化部门牵头,打破地域,开展乡镇与乡镇、村与村之间的文化左右联动。在文化项目上采取精彩合并,在经费上实行轮流做桩作东。其作用在于:使农村各种文化能实现互相交流、相互促进、优势互补、有利各方精进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品位、拓展特色文化,还能节省支出,可谓相得益彰。第三,大力提倡举办多层次、多种类文化项目的演展活动和比赛活动。激发广大文化爱好者积极参与,营造新农村文化建设利用城乡文化、广电、教育、卫生、体育等
一切可以利用的文化设施和资源,发挥其最大功能和效益,做到月月有活动,年年有赛事,保证农村文化有序地发展。
农村文化建设是新农村建设的必然要求,也是实现浙江建设文化大省的目标的需要,但要实现这一目标,对于欠发达地区来说确有“路漫漫其修远兮”的迷茫,所以需要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狠下决心,真抓实干,农村文化定能健康有序地发展,让农村文化之花在岩里村开放,让农村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让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早日达到。
第二篇:精神文化生活调查报告
关于当代大学生精神文化生活情况调查
随着经济的发展,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日益丰富多彩。大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的主力军,精神食粮的吸取是其自我发展与完善的最好途径。因此,对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进行调查,全面的分析他们在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的现状,探明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合理的建议,使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更充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一、调查目的作为新世纪的大学生,是我们最先触碰到时代的前沿,大学生是社会的新鲜血液,大学生的综合素质的高低影响着社会的发展,所以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大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为了更好的了解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情况,我调查小组特作此调查!
二、调查对象、时间、地点、范围及方法
1、调查对象:长江师范学院大
一、大
二、大三全体学生。
2、调查时间:2011年10月28号。
3、调查地点:长江师范学院。
4、调查范围:调查总计发放问卷30份,收回有效问卷30份。
5、调查方法:本次调查主要以问卷调查的方式。
三、调查的内容:(另附)
四、调查结果分析
1、在调查中,针对大学生课余时间更多应花在什么上面的问题,选择学习的人占78%,选择娱乐的人占13%,还有选择其他的人 占9%,这说明在当代大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中,还是以学习为主的。
2、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的物质生活也日益提高,在关于勤工助学的问题上,有95%的人选择了否,而选择是的只占5%。
3、在大学校园里,属于同学们自己支配的空余时间多了,更自由了,所以一有时间就宅在寝室上网的现象也渐渐的多了。在调查中发现,很少有学生愿意花钱去健身或去参加体育活动,许多学生表示下课后更愿意呆在宿舍上网。据调查,周末宅在寝室上网聊天的同学占89%,而周末外出的仅占11%。
4、在这个网络快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逐渐发生了改变,多数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多从自身的爱好出发,较少考虑社会的发展和职业的规划所要求的综合素质。他们追求休闲、享受快乐,更愿意去网吧而不是图书馆,更愿意看电视电影而不是听讲座。据调查,有在网上聊天的,有玩游戏的,有看电影的,有查资料的,其中在聊天、玩游戏、看电影、查资料以及其他的占57%,只聊天和看电影的占26%,光玩游戏的占10%,只查资料的仅占7%。
5、“国家”这个词,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是一个神圣的词眼。“我的家住在中国,中国就是我的家”,是的,国家国家,如果没有国,又哪儿来的家呢?我们大学生每天关注时政新闻是必须的,关心国家大事更是一种责任。据了解,当代大学生在是否爱国的问题上,95%的人认为应该爱国,认为不管自己的事儿的仅占5%。
6、多数学生认为精神文化消费不是很重要。据调查,有购买书籍收藏的同学仅占38%,而其余72%的同学都没有买书收藏的习惯;经常去图书馆的人仅占4%,偶尔去的人占76%,基本没去过的占20%,足以可见精神文化消费已经成为其个人生活中可有可无的一部分。
7、在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已经显得十分重要。但是,在大学校园里,没人管了,于是各自做着自己喜欢的事,与同学朋友之间的交流变得少了,以至于出现心理问题的现象变得普遍了。据统计,针对平时遇到烦心事怎么解决的问题,有68%的人选择了自己闷着,12%的人选择了哭泣宣泄,选择找朋友谈心的仅占20%。
8、对于当代大学生来说,在大学里学好自己的专业是最重要的,但是调查发现,有64%的人对自己的专业不感兴趣,而对自己专业有兴趣的仅占36%.9、调查发现,当代大学生比较愿意接受新事物。据调查,针对希望学校新增哪种书刊的问题,有44%的人选择了时事新闻,26%的人选择了文学书刊,16%的人选择了艺术书刊,11%的人选择了其他,3%的人选择了体育书刊。
五、调查结果总结
1、通过上述的调查报告,说明当代大学生在爱国的问题上绝不含糊,对国家有较深的感情,也比较愿意接受新事物。
2、在这个网络快速发展的时代,人们的生活方式也逐渐发生了改变,多数学生的精神文化生活多从自身的爱好出发,较少考虑社会的发展和职业的规划所要求的综合素质。他们追求休闲、享受快乐,更愿意去网吧而不是图书馆,更愿意看电视电影而不是听讲座,很少有学生愿意花钱去健身或去参加体育活动......六、建议与决策
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是人生最美好的时段。可以说19岁到23岁是人生精力最充沛的时代,这时的体力、记忆力、反映能力都达到了巅峰.我们要充分地利用好这段时间,来更好地发展自己。
第一,对于大学生来说,首先是学习方面。要有远大的目标。斯大林曾经说过,伟大的精力产生伟大的抱负,没有远大的目标,大学四年将是无精打采和萎靡不振的,在大学里应该给自己一个目标,让你的生命燃烧,带着问题去学,并且以自学为主,没有问题的学生不是好学生.以自学为主并不是否定课堂教学,课堂教学很重要,它能引导你怎样更好的去学,要扩展自己的知识面,大学生是知识分子的后备军,要注重各科的协调发展,这将决定你能否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充分利用学校给大学生提供的实习机会,争取更多的培训机会,借助网络来了解现在世界最新动态,拓展自己的视野。
第二,其次是业余生活。要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在业余时间多学一些与自己兴趣有关的东西,不要把业余时间全用来上网(如玩游戏、看小说)等一些不利于自身发展的事上, 应充分利用在校学习的时间,为自己补充所需知识和技能。包括参与社会团体活动、广泛阅读相关书籍、选修、旁听相关课程、报考技能资格证书等。这将有助于我们把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提高自己的社交能力,提高自己的素质。
第三,对于高校本身,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主课堂、主渠道,必须把以爱国主义教育为重点的思想政治教育放在学校教育工作的首位,实行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方针,按照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增强时效性的要求,以创新的思维,积极探索爱国主义教育的新内容、新途径、新方法、新机制,以开拓高校全员育人、全方位育人的新局面。学校的各级组织还要进一步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积极开展适合青年特点的、丰富多彩、生动活泼、有益于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关于精神文化的活动。
第三篇:关于农村精神文化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当前,党中央立足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做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部署,提出要培养新型农民,这就对农民的文化水平以及农村的文化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而在我的家乡,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现状如何呢?对此,我利用暑假时间,对此我对家乡的几个村庄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进行了调查。在我家乡的农村里,农民的生活情况基本上是相似的,因此这几个村庄是整个地区农村社会的一个缩影,可以代表家乡农村的整体状况。
一、基本情况
总的来说,近几年来,随着国家对三农问题的重视力度不断加大,农村的文化建设也在蓬勃地发展和繁荣,农民的文化生活也日益丰富化、多样化。就我调查的范围和人群来说,农民对当前的情况是基本满意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按时间来说
从近二十年来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状况的变化来看,经历了先慢后快的发展过程。
从上世纪80年代末到90年代初,由于改革开放的逐渐深入以及市场经济的逐渐形成,农村的整体面貌有了很大改观,但同时由于外来文化的冲击,以及历史原因所造成的父辈们自身文化素质过低、观念落后,使得他们在受到外来文化冲击时显得犹豫、盲目以及不适应,农村里传统的文化生活方式如:看大戏、听说书、扭秧歌、祭祖等逐渐消失,农村文化阵地明显萎缩,文化建设发展缓慢。从上世纪90年代后期到现在,这种情况开始逐渐好转。80年左右出生的人开始成为农村家庭的家长,这些人大都受过初中文化教育,思想观念和文化素质都有了很大提高,他们对各种新鲜事物感兴趣,并且接受很快,于是,一度单调沉闷的农村文化生活逐渐变得丰富多样,听广播、看电视、打扑克、搓麻将、看电影等文化娱乐活动得到广泛接受和普及。
种类 彩色电视机 数字电视 电磁炉 电冰箱 空调 其他
比例 80% 70% 30% 45% 10% 3%
2、按不同人群来说人们的生活方式和娱乐方式也有了较大变化
农村文化生活的主体30岁到45岁之间的成年人,不管是在村里还是自己家里,他们主导着文化活动的组织方式和进行的内容,他们的文化生活方式从19世纪到现在也有了极大的变化。
19世纪家乡人得娱乐方式
种类 玩扑克 打麻将 其他
比例 35 15 50
随着人们的生活条件的逐步改善,村民的娱乐方式也随只变化。下面是对当前家乡人普遍的娱乐方式的调查,当然这也是我组调查的几个村的一个缩影。
2012年家乡人得娱乐方式
种类 看书 玩扑克 上网 打麻将 看电视 其他
比例 4% 15% 22% 2% 55% 2%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生活中很多的弊端也随之显现了出来。从农村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生活整体来看缺乏指导、监督和引导。比如我在调查邻村的一个“黑网吧”时,发现近80%都是未成年人,而这些未成年的初中生和小学生几乎全部是在玩电脑游戏或者聊QQ。电脑和网络本来是一种现代文明的传播工具,而如果缺乏来自社会、学校和家庭的管理和指导,使孩子们整日沉迷在游戏或聊天的虚拟世界里,势必会影响他们的学业,甚至毒害他们的身心健康。
然而,老年人却是一个比较容易被忽略的群体,他们的文化生活相较于其他年龄的人群显得相对贫乏,在我所调查的这些农村里针对老年人的文化活动太少太少,原因主要是缺乏组织。
二、当前存在的问题
当前农民的精神文化生活主流是健康、向上的,但也存在着一些令人担忧的问题,主要是:
1、赌博严重
在我这次调查的几个村庄里,有近30%的农民在打扑克、搓麻将的时候赌过钱,虽然数额不大,一般都是一元、两元,并且按这些农民所说,“如果不来点小意思,就找不到人跟你玩”。现在村里的一些杂货店里大多都买有自动洗麻将的机器供人们来大麻将,自己从中收取费用。这种风气必须加以遏制,阻止其扩散蔓延。
2、迷信活动
在这次调查中我发现一个值得注意的现象,我调查的村庄全部是汉族,有近10%的家庭信仰基督教,由于农村传统文化的根深蒂固,使得基督教在当地农村的传播。为了吸纳更多的教徒,向文化水平不高的村民宣扬一些迷信思想,比如:“信基督者得病可以不用打针吃药,有主保佑病就能好”等,这已经带有很深的迷信色彩了。如果不加以整治任由其在人民面前传播,后果将不堪设想。
3、部分农民的参与热情不够
有些农民仍然只注重挣钱,认为有钱能使鬼推磨而忽视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对群体文化活动热情不高,参与较少。
三、几点建议
以上是我所调查的家乡农村农民精神文化生活的基本情况,通过这次调查,我认为家乡农民对目前的现状是基本满意的,农村的文化活动是丰富多彩也是农民喜闻乐见的。但目前的现状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还不适应,存在着一些差距,需要进一步加强和改进。
对此我提出几点建议:
1、加强硬件建设。
就目前的经济情况来看,家乡的农村乡镇有能力来建设一些公共文化场所,如:农家书屋,健身的器材和场地,放映厅等。使村民的生活丰富多彩。
2、重视对农民的文化教育。
上级部门应多开展一些“送文化下乡”活动,并且应该针对农民需求,丰富“送文化”的形式和内容,提高他们的文化素质,更新他们的思想观念。
3、加强农村学校的教育管理工作和学校的硬件设施设备。
是农村的学生也能享受城市化的教育条件。而不能因为是乡村学校就不加配制应有的教学器件。还应提高乡村教师的知识水平和道德水平,使农村的孩子能得到良好的教育,真正地学到文化知识,提高文化素质,这必将对未来农村的发展有深远的影响!
第四篇:花园村精神文化生活暑期社会调查报告
在此次实践过程中,我任副队长,主要负责主持参与花园村精神文化生活问卷调查、协调晚会进程和节目安排以及参与其他所以集体活动等。令人遗憾的是,由于种种原因,我们的晚会没有如期进行,尽管还排练了几个晚上,甚至就连一个小小的联谊也没能如愿成行,以至于我们好一些队员没能一展自己的才华;说好的篮球、足球友谊赛也没能组织起来。虽然个人实力不强,但原本还是有抱着乐观的心态,想去参与下各项文体活动的,只是真的太遗憾,都没能如愿。作为文艺组组长,我有愧。
有关于花园村精神文化生活的问卷调查工作,基本达到了预期效果。每天,队员们早早起来,分小组顶着炎炎烈日,走街串巷,店面住宅。有一些村民还不会讲普通话,交流起来更是麻烦,只好用手势来表达,堪称辛苦。仅仅为了这一个课题,队员们就跑了整整两天,有个学妹在结束了一天的调查问卷后这样说道:“我的脚已经不属于我了,腿快要废掉了。”虽然有一丝夸张,但是可以想象,这份工作着实是辛苦的。我能看到这些一直娇生惯养的孩子们工作完后一回到驻地就躺在床上不想动弹,我也能看到大家任劳任怨、无怨无悔、积极投入调查工作,我还能看到队员们做问卷做得口干舌燥却不曾闭口不语,始终保持热情。最终,我在实践结束前一天将大家共同努力的成果总结成了一篇关于花园村精神文化生活的调查报告,算是对大家辛勤努力的一丝回报。
此次实践,其实在我看来,就是一次学习之旅、欣赏之旅。在花园村看到的一切都让我觉得惊讶与感叹,觉得不可思议,我学习、欣赏、了解到了很多。让我对新农村有了一个具体的感受。村里的房舍是如此的整齐划一,合理规划;企业成片分布,增强集群效应;生态农业蕴含高科技、品种繁多、质量上乘;村里文化繁荣、村民幸福快乐;界面整洁、生态环境良好。花园村成为了中国十大民村之一,她能够与华西村、大寨村这样举世闻名的村庄相媲美,足以显示她独特的能力和魅力。那时那刻,我心里有种冲动:我是农民的儿子,但我不得不承认,农村发展的差距还是很明显的,我期待着将来能够成为一名大学生村官,为官一方土地,造福一方百姓,积极改善一些贫穷山村的落后面貌。
令我印象尤为深刻的是花园村的精神文化生活。作为一个经济发达的农村,下一步发展的关键还是在于人的素质的提高。花园村的精神文化生活相当丰富,能够大大调节村民的心情,提高工作效率和个人热情,更好的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花园村每年都要举办村的运动会,还有“迎龙灯”活动;每天在村中的舞池里,有大量村民和外来务工者在此跳舞;吉祥湖畔,每个晴好的晚上都会有音乐喷泉和水幕电影,供人欣赏。村里还有腰鼓队、秧歌队、文艺队、篮球队等等,经常性开展活动,丰富自身精神文化内涵。上述素有都极大的推进了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精神文化建设。
此外,对自身的锻炼价值、开阔眼界以及队员们之间的友谊方面的提升也是显而易见的。短短七天,却是令人永远回味和铭记的,实践队16人,个个都有自己的故事,组合起来写成书就是一部经典,拍成电影就是一部大片,演绎起来就是人生。人生的喜怒哀乐,抑或疯狂、抑或惆怅都在这短短七天内得到了展现。
这是我第二次跟随学院的集体队伍参加暑期实践活动了,两次实践给我的最大感受就是快乐的味道和团队的力量。在一个集体中,我始终被快乐的氛围所包围着,尽管在外出工作的时候真的很苦、很累,住宿、饮食条件都不是很好,但我们不曾感到孤独和失落,我们尽情享受集体给予我们的快乐。外出活动,很多事情不是一个人可以独立办到的,有了团队的通力配合后,很多事情就很简单了,马上迎刃而解了。
这次在东阳,在花园村,更是如此。基本上每一个活动都是需要团队合作的,有时候是小团队,有时候是大团队,大家都很合作,很有集体荣誉感。加上我们的队伍里有两个大宝贝,经常性耍宝,逗得大家捧腹直笑,充盈着快乐的氛围,以至于最后离别的时候,大家都是依依不舍的,因为就在这短短的七天时间里,我们扎下了深厚的友谊。作为大二的学生,其实资格算是老大,大一的学弟学妹们都一声声的学长学长的叫着我,但我清晰地意识到,也是这些大一的学弟学妹们,是他们使我再次感受到什么叫做坚忍不拔、决不放弃,什么叫做天真烂漫、快乐不羁。
第五篇: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调查报告
关于对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的调查报告
10月中旬,镇团委进行了了“面对面——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调查” 活动。截至20日,完成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调查结果统计工作,并根据本次调查结果得出本调查报告。
本次调查活动通过采取问卷形式,随机选取了涉及四个村委会、9个小组各行业农民工进行调查,问卷内容涵盖新生代农民工当前就业状况、在城市的生活融入情况、与亲人朋友的关系、精神文化诉求实现等方面,调查共收回有效问卷27份。通过调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精神文化生活不容乐观,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文化程度偏低。与老一代(1955年-1970年)农民工相比,新生代农民工受教育程度有所提高,大部分受过九年义务教育及中、高等教育。调查中,有47.5%的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程度为中专、高中,有44.4%的新生代农民工文化程度为初中,只有3.7%的为大专水平,与当代青年相比较,文化程度仍旧偏低。而由于受工作资历和技能等原因影响,新一代农民工收入也偏低于城市平均收入。
二、消遣、压力排解方式、内容单一,精神文化生活不容乐观。调查中,有61%(18选3的平均数)的选择闲暇时间看电影、电视及睡觉;经过调查发现,新生代农民工还是比较吃苦耐劳的,55.5%的人加班时间超过法定时间(每周工作50-60小时的占29.6%,60-70小时25.9%),每天除了工作8小时外,还要再加班,工作压力巨大;而面对巨大压力时,有46.8%(12选3的平均数)选择排解压力的方
式是喝酒、睡觉、找朋友倾诉,没有一个选择寻求社团组织的帮助。因此,可以推断出这是当前年青人犯罪率飙升的一个原因。精神诉求方面,收入用于文化消费:50元以上(44.4%),31-50元(22.2%),11-30元(14.8%),10元以下(14.8%),主要用于以下几个方面:录像厅、歌舞厅(40.7%)、上网(40.7%)、支付手机娱乐文化功能费用(37%)、购买书报杂志(37%)、购买文化馆、博物馆、公园、电影院等门票(18.5%);希望参加有组织的文化活动是看电影、爬山等户外活动(68.4%),只有少部分选择参加技能培训(18.5%)、提供图书借阅服务(11.1%),说明精神诉求强烈,但自我提高意识不强。
三、生活幸福感和归属感缺失。调查显示,有62.9%的农民工平均月收入是600-1200;已婚66.6%;有孩子51.8%;因此可以推断出他们的城市生活处于温饱式水平;在城市生活最困扰他们的问题:收入无保障(55.5%)、生活成本太高(55.5%)、住房困难(44.4%),大病无钱医治(25.9%)、缺少文化娱乐生活(22.2%)、父母子女无人照顾(18.5%)、子女在城里就学困难(14.8%)、工伤事故无法医治(14.8%)、工作不稳定(14.8%)、找工作上当受骗及远离家人感到孤独(11.1%)、感觉被人看不起(3.7%);他们的居住情况:自购(29.6%)、自己租赁住房(25.9%)、单位或雇主提供(22.2%)、直接居住在生产经营场所(14.8%),高昂的房价和偏低收入使他们无法在城镇买房安居,他们被边缘化地排除在城市政治、社会、文化生活之外,拆分式的务工生活,对他们的婚姻家庭稳定、子女教育都
造成不利影响。有59.2%的调查对象觉得自己目前生活状况一般,33.3%的觉得不满意,有7.4%的觉得很不满意,缺失生活幸福感。而他们居住在城镇的理由是:孩子有机会接受更好的教育(59.2%)、工作机会多发展空间大(55.5%)、家里已经无地可种(51.8%);这反映出公共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失地农民越来越多,应该引起重视!
四、维权意识不强。在维权意识上,新生代农民工个人维权意识不足。在对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组织的作用、认识、了解程度及参加比例上(党员14.8%、团员22.2%,未加入任何党派62.9%),要低于老一代。因此,当他们权益受损的时候多数选择换工作,所以流动性较大。
通过这次基层调查,我团委进一步明确了下一步工作中的重点,对今后的团委工作的开展有了更清晰的安排规划。今后工作中我团委将积极探索新生代农民工工作联系体制,围绕他们融入城市问题,加强与企业、社区团组织的沟通、联系,营造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生活,为新生代农民工提供更大的发展空间,切实保障他们的各项权益,全力为他们推开城市之门。
镇团委
二0一一年十月二十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