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无锡市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
《无锡市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无锡市委第十二届二次全会精神,进一步推动无锡市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实现“第二个率先”的奋斗目标,岁末年初,无锡市委市政府出台了《无锡市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见下页),从产业发展重点、培育市场主体、促进自主创新、加大投入力度、促进产业集聚等方面进行政策扶持,以期通过几年的努力,尽快实现无锡文化产业扩大规模、提升层次、优化结构,成为未来重要的支柱产业。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动我市文化产业跨越式发展,根据国家和江苏省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有关政策精神及本市文化产业发展实际,特制定本政策意见。
一、产业发展重点
1、发展方向。围绕打造“区域性文化中心城市”和“文化影视之都”的发展定位,着力构筑区域性的文化创新创意中心、文化资源配置高地、市场信息交流平台和文化产业集聚基地。发挥产业政策的导向性、杠杆性作用,重点支持文化产业和文化企业市场化、集聚化和专业化发展,力争到2015年文化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到6.4%,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性产业。
2、发展重点。坚持聚焦重点、战略突破,大力发展影视传媒、创意设计、数字出版、文化旅游、广告会展、动漫网游、演艺娱乐、文化遗产开发利用等产业,着力推进文化与科技、金融、旅游、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分层次、分类别实施有针对性的引导和扶持政策,形成发展特色和竞争优势。
二、培育市场主体
3、鼓励领军企业加快发展。形成一批规模型、龙头型的领军企业,打造一批年营业收入超10亿元、50亿元的现代大型文化企业集团。对新入选“全国文化企业30强”的文化企业,给予不超过8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建立“无锡市文化产业示范企业”年度发布制度,发挥各领域示范企业的表率和带动作用,对上一年度综合实力前十强的文化企业,根据新增贡献程度给予最高不超过200万元的奖励。同一企业同时符合上述奖励条件的,从高不重复。
4、大力引进国内外知名文化企业。重点引进符合我市文化产业发展重点领域的国际国内知名企业,对当年度引进注册资本5000万元以上并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且在我市经营期限满5年的文化企业,根据实际投资和贡献预期,给予100万元至5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国内外知名文化企业在锡设立企业总部,按照我市发展总部经济的有关规定享受同等政策。
5、积极发展国有文化企业。培育一批核心竞争力强的国有或国有控股大型文化企业或企业集团,对国有文化企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兼并重组和上市融资给予资源和政策支持,在发展产业和繁荣市场方面发挥主导作用。继续执行国家关于文化体制改革的配套政策,对转企改制国有文化事业单位扶持政策执行期限展期五年。
6、大力发展民营文化企业。放宽市场准入,按照“非禁即入”原则,鼓励和引导非公有资本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参股、特许经营等多种形式公平进入文化产业领域。对企业应纳税所得额连续3年超过5000万元的民营文化企业,按照企业3年实际缴纳企业所得税额地方留成部分给予一次性奖励,奖励金额最高不超过300万元。
三、促进自主创新
7、鼓励原创文化产品生产。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原创影视产品在中央台主要频道、省级上星频道黄金时段首轮播出的,或获得国际A类电影节主要奖项、国家级政府奖项的,给予最高不超过2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获国家级政府奖项且市场演出100场次以上的舞台剧,给予最高不超过2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原创出版精品获得国家级政府奖项的,给予最高不超过5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原创动漫产品的奖励参照我市现行政策执行。
8、鼓励原创文化项目研发。对产业化前景好、带动效应强和贡献率大的重点原创文化项目,经认定的,按项目创新程度、社会和经济效益等要件,实行政府拨款资助、贷款贴息等方式,一次性给予最高不超过200万元的研发资助。
9、支持文化产业核心技术研发。鼓励文化企业加强核心技术、关键技术、共性技术攻关,对省级以上工程实验室、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按照有关规定,给予最高不超过100万元的配套资助。对承担文化产业领域国家、省重大产业化转化任务的企业、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按照有关规定,一次性给予最高不超过200万元的配套资助。
10、加大文化领军人才培养和引进力度。经认定的高层次文化产业领军人才,按照市人才发展政策规定享受相关待遇。对文化艺术产业领军型人才,可按照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相关政策予以优先照顾。设立“文化产业人才贡献奖”,激励和表彰对无锡文化产业做出特殊贡献的高端人才。加大人才培训力度,优先推荐领军型人才和文化名人参加境外培训,给予相应的培训经费补贴。
11、加强产学研资合作。鼓励推动文化企业与国内外高校、科研院所以及金融机构、各类基金开展战略合作,实施成果转化,形成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产学研资”合作新机制。
12、鼓励分离发展创意设计服务。引导装饰装潢业、纺织服装业、建筑业等行业的领军企业将创意设计环节分离,设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创意设计企业,为全行业和全社会提供服务。经认定为分离设立的创意设计企业,按其新增地方财力的贡献程度,给予最高不超过100万元的资助。
13、培育新兴文化业态。鼓励文化企业在与科技、金融、旅游、体育、信息、物流等产业融合中创新产业业态。对符合高新技术企业认定标准的文化企业,根据国家有关规定,经认定后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对符合条件的科技园或者孵化器自用以及无偿或通过出租等方式提供给孵化企业使用的房产、土地,按国家有关规定免征房产税、土地使用税。文化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按国家税法规定据实扣除的基础上再按50%加计扣除。对符合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认定条件的文化企业,对发生的职工教育经费支出,不超过工资总额8%的部分据实扣除,超过部分在以后年度结转扣除。
四、加大投入力度
14、加大财政投入。从2012年开始市财政每年统筹安排不少于1亿元设立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以下简称“专项资金”),并随着市级财力增长而相应增长。各市(县)区要建立和扩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凡获得国家、江苏省文化产业发展相关资金资助的项目,市、区两级按照有关规定予以配套支持。相同内容的项目已经获得市政府资助或市级其他专项资金资助或奖励的,专项资金不再重复资助或奖励。
15、引导风险投资进入文化产业领域。专项资金中每年安排不少于1000万元,用于文化产业投融资体系建设。推动重点创投企业加大对文化企业和文化产业项目的风险投资,鼓励国有和社会资本发起或参与设立股权投资基金,加大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创业投资企业投资于未上市中小高新技术文化企业两年以上的,可以按照其投资额的70%在股权持有满两年的当年抵扣该创业投资企业的应纳税所得额。
16、鼓励创新信贷服务。支持商业银行和小额贷款组织探索实施知识产权质押贷款及其他非抵押类贷款新模式,对文化自主创新产品或服务出口所需贷款重点支持,实行贷款利率优惠政策。鼓励金融创新,积极筹建文化支行和文化小额贷款公司。市级金融管理部门将金融机构对文化企业的支持力度和信贷业绩纳入绩效考核。
17、引导担保机构提供担保服务。支持我市国有担保机构加大对知识产权抵押的担保力度。为本市中小文化企业提供融资担保服务的重点融资性担保机构,对年日均担保额达到一定规模以上的,每年按其年日均担保额的1%给予补助,对单家担保机构的最高补助金额不超过该担保机构实收资本的10%,最高金额不超过300万元。
18、鼓励文化企业多渠道融资。推动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实行上市融资、发行企业债券、短期融资券和中期票据等方式融资,探索文化企业联合发行企业债券试点。文化企业发行中长期债券(含中小企业集合债)和中期票据的,按实际融资金额的2‰给予一次性费用补贴。对于实现境内外上市的文化企业,给予100万元至3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
19、支持成立社会文化艺术发展基金组织。鼓励社会资本捐资成立公益性文化艺术基金组织,支持公益性文化艺术演出、场馆建设和文化艺术交流活动等,引导和繁荣我市文化市场。企业和个人通过经省有关部门税前扣除资格认定的公益性文化艺术基金向文化事业的捐赠支出,在计算缴纳所得税前根据国家规定税前列支。
五、推动产业集聚
20、提高文化产业园区集聚度。遵循优化布局、彰显特色的原则,重点打造影视制作、创意设计、数字出版、现代传媒、动漫网游、文化旅游等园区。建立和完善重点园区、基地认定制度,实行动态管理。园区内入驻企业数量超过80%、文化企业占入驻企业60%以上,园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高于所在地区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速50%以上的重点文化产业园
区,视情给予不高于5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专项用于园区建设、项目资助和贷款贴息。
21、强化重点园区的土地供给保障。根据文化产业重点园区发展需要,市年度土地使用指标优先安排文化产业用地指标,在重大项目点供指标安排上予以重点照顾。对于国家级和省级文化产业园区或基地,在3年内实际投资额达到10亿元以上,或投产后3年内每亩土地年均销售收入达到500万元以上的,根据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可在同一区域内安排10%的经营用地。对园区内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用地,经市政府批准,可按国家有关规定分期缴纳土地出让金,可在2年内缴清。国有文化企业投资建设文化产业园区,所使用的原划拨土地改变土地用途,报经市政府批准,依法办理土地有偿使用手续,经评估确定后,以作价出资(入股)等方式处置,转增国家资本。
22、加大入园企业的支持力度。入驻重点园区的文化企业,首3年给予500平方米以下部分免房租、500—1000平方米部分房租减半资助。经认定的入驻重点骨干文化企业两年内地方性规费和新增的地方财税留成部分按最高100%予以奖励,后三年新增地方财税留成部分按最高50%予以奖励。
23、盘活可利用的社会存量资源。鼓励各市(县)区和企业通过收购、升级改造旧城区、旧工业区等方式建设文化产业集聚区,给予一定的奖励。可利用的传统区域、街区等存量房地资源转型兴办文化产业,凡符合国家规定、属于本市产业升级和城市功能布局优化的,经认定为国有土地的,原产权单位的土地使用权保持不变,符合政策规定的,政府暂不对改变用途的行为征收土地收益。支持市级以上文化遗产项目进行产业化合理开发,鼓励开发投
资建设公司向文化投资经营公司转变,视贡献程度,专项资金给予最高不超过200万元的扶持。
24、鼓励创建国家级和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鼓励我市现有文化产业园区或企业积极申报国家和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对获得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或基地称号的,一次性给予800万元或300万元的专项资金奖励。对获得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或基地称号的,按规定予以配套奖励。
25、大力构建公共技术平台。对重点园区开放式、专业化公共技术平台和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和运营资金给予资助。重点公共技术平台优先列入市级扶持计划,并按相关政策给予专项资助。对由上级主管部门认定为省级、国家级并获得资金支持的平台,按照有关规定给予配套扶持。
六、鼓励拓展市场
26、加大文化产品出口的支持力度。重点培育和扶持一批出口规模大、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符合文化出口导向的骨干出口企业。新列入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名录和获得省级、国家级文化产品出口基地的,给予不超过100万元的一次性奖励。文化企业出口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电影和电视片等,按规定享受出口退税政策。
27、推动文化企业“走出去”。大力开展文化企业投资贸易推介活动,开展国际间合作。积极支持我市文化企业参加市级以上组织的境外知名文化展会,对展位费给予不超过50%的补助。鼓励演艺企业拓展国际市场,获得市级以上文化精品奖项的优秀剧目,境外商业演出按最高不超过2万元/场给予场租补贴,累计不超过50万元。获得国家级奖项的大型舞台剧赴国外演出,按不超过20万元/场给予补贴。演出收入免收营业税。
28、积极引导文化消费。每年安排不少于1000万元的资金,用于面向本市文化企业的政府采购,积极培育和引导文化消费。引导文化企业投资兴建更多适合群众需求的文化消费场所。对商业演出、电影放映安排一定数量的低价场次或门票,实施场次或门票补贴。
29、加强文化市场体系建设。加快培育产权、版权、技术、信息等要素市场,大力推进文化知识产权(版权)市场交易,办好重点文化产权交易机构。鼓励兴办各类文化经纪公司,培育和发展文化市场中介机构。发展和规范影视传媒、图书报刊、动漫游戏、演艺娱乐、文化经纪、艺术培训、艺术品交易等专业市场,大力发展专门从事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和电影、演艺院线等现代流通文化企业。
七、优化发展环境
30、加强文化产业品牌建设。支持文化企业创优创牌,对获得中国驰名商标、中国名牌产品的文化企业和文化产品及服务,给予一定额度的奖励。加强我市文化产品著名商标、品牌的保护工作,定期编制和发布全市文化产业著名商标名录。
31、支持举办文化活动。鼓励行业协会和有关组织举办有利于促进文化企业交流、扩大我市文化产业影响力和辐射力的重大文化活动,专项资金视规模和影响力给予资助扶持。鼓励引进高雅艺术和优秀文化艺术演出,对影响力大、贡献度高的经纪机构实行重点扶持。
32、鼓励支持会展业发展。扶持有潜力的中小型会展企业向规模化、专业化、品牌化、国际化方向发展,引进有国际影响力的展览公司落户。对在我市举办的、展览面积达到或超过6000平方米的展览会,按实际场租费相应比例给予资助,资助金额不超过100万元;对在我市连续举办3年、每期展览面积达到或超过3万平方米的市重点展览会的举办企业或机构,给予不超过50万元一次性奖励。
33、加强文化知识产权保护。建立区域性版权资源信息中心和版权国际交易中心,经认定,给予一定的资金扶持。鼓励文化企业自主创新形成的成果及时申请、注册版权(著作权)、专利权等相关权利。对属于本市文化产业发展重点支持领域作品的权利登记,专项资金给予资助。文化企业申请专利的费用,市专利申请资助资金可给予支持。
34、简化行政审批手续。制定《无锡市文化产业投资指导目录》。对文化经营单位改制、改组,投资兴办文化企业,在政策许可范围内,简化审批手续。涉及文化企业的所有企业登记事项全部进入行政服务中心办理,开通绿色通道,实行一条龙服务,在提交材料齐全、符合法定程序条件下,7个工作日内核发《营业执照》。本政策实行最高限额,除新设立企业外,所有奖励补助最高不超过企业对地方的财税贡献。同一项目同时符合我市相关扶持政策的,从高不重复。各市(县)区应根据实际情况制订相应配套扶持政策。本政策自2012年1月1日起实施。
第二篇:关于加快余姚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范文模版]
关于加快余姚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审定稿)
为贯彻落实《中共余姚市委关于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深化文化强市建设的决定》(余党„2011‟19号)精神,进一步优化文化产业的外部环境,促进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式发展。根据国家、省有关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政策意见。
第一条余姚市级财政从2012年起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每年在财政预算内安排1000万元,并根据实际需要逐年递增。鼓励各乡镇、街道和经济开发区根据本地实际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出台相应配套政策,扶持各地文化产业加快发展。
第二条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主要用于扶持经政府部门认定的具有专门管理服务机构,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以上,入园企业10家以上,招租率50% 以上且文化企业不少于企业总数70%的文化产业园区(集聚区)以及园区内年经营收入50万元以上的服务类文化企业。同时,对列入《余姚市文化产业发展规划(2012-2016)》的园区外重点文化企业、文化产业基地、文化产业项目给予相应的扶持。
第三条社会力量参与文化产业园区改造或新建,经批准设立并通过认定后,按实际费用的20%给予补助,每平方米最高不超过120元,总改造补助费用不超过300万元。
第四条社会力量参与文化产业园区改造或新建,给予园区
1投资主体3个月装修免租期,建成区内、建成区外补助资金分别按20元/平方米〃月、15元/平方米〃月发放给投资主体。
第五条积极支持文化产业园区利用国有工业厂房、仓储用房出租兴办文化创意产业。经有关部门审核同意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工业厂房、仓储用房,在不变更房屋主体结构和用地性质的情况下,可以建设最多为总建筑面积10%的配套服务设施,建筑面积最多为1000平方米。
第六条文化产业园区自考核达标起 3 年内,园区房屋出租收入形成的地方财政贡献的 25% 作为奖励返回给园区投资主体,每年最高不超过 20 万元。
第七条文化产业园区入驻企业签约租期达到3年及以上且签约率50%以上的,从合同明确的租赁之日起3年内按当年各企业租金给予相应的租金补助,即第一年补助100%,第二年补助 70%,第三年补助 50% ;补助资金发放给园区入驻企业,招租率不足 50% 的,不予补助。建成区内补助租金最高不超过 30元/平方米〃月,建成区外补助租金最高不超过 20元/平方米〃月,每家企业享受租金补助每年不超过30万元。若入驻企业为原本市文化企业的,租金按上述标准减半补助。建成区划分以市规划局公布范围为准。
第八条新注册的文化企业入园,从入驻之年起3年内,按其实现的销售(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形成的地方财政贡献部分的 50% 给予奖励。对原已在我市注册经营的文化企业入驻文化产业园区的,自入驻之年起3年内,每年按其企业所得税地方财政
贡献新增部分的 50% 给予奖励。经营文化项目时,经税务机关核准,可以项目公司的形式,按核定征收办法征税。
第九条国内外知名文化企业、著名科研院所、211 工程院校在余姚新注册的分支机构,从注册之日起3年内,当年实现地方财政贡献在30万元、50万元、100万元以上的,分别按其实现的销售(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形成的地方财政贡献部分的60%、70%、80%给予奖励。
第十条对著作权属我市园区入驻企业的原创动画片,在中央台首播的给予每分钟2000元奖励,每家企业最高限奖200万元;在省级电视台和宁波电视台首播的分别给予每分钟1000元和500元奖励,最高限奖分别为100万元和50万元。在多个电视台首播的,按从高不重复的原则给予奖励,级差升级补差额。
第十一条对被列为市级以上非遗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利用的项目,年销售额首次达到500万元、1000万元的企业,分别一次性奖励20万元、30万元。
第十二条每年确定文化产业重点扶持项目不超过5个,所申请扶持资金控制在该项目预算总额的10%以内,原则上资助总资金最高不超过50万元。被列入上级文化产业扶持项目的,按照上级规定给予配套,但上级扶持资金和本级扶持资金总额不超过 100 万元。
第十三条每年命名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不超过3个,每家给予一次性6万元奖励;每年命名文化产业基地不超过10个,每家给予一次性1万元奖励。对申报成为宁波市级以上文化产业示范
基地的,按上级要求给予配套扶持。两级补助就高补助,不足补差。
第十四条每年评选出创意先锋企业不超过5家,其中年销售(营业)收入在1000万元以上的,每家企业一次性给予5万元扶持;年销售(营业)收入在500万元以上不足1000万元的,一次性给予3万元扶持;年销售(营业)收入在100万元以上不足500万元的,一次性给予1万元扶持。每年在我市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有突出贡献的人才中,评选出创意先锋领军人才不超过3名,每人奖励1万元。
第十五条市内外企业委托入驻我市的国外知名创意企业研发设计新产品,对获得专利并取得实际销售成果的产品,给予创意企业设计费用的20%的补贴,单个设计产品最高不超过10万元。
第十六条对参加国内外知名文化产业类会展的企业,经认定,按参展费用75%给予补助,每年每家最高不超过2万元。
第十七条凡新注册的文化企业入驻市级文化产业园的,开辟审批绿色通道,发改、国土、规划、工商、住建、环保、城管、经信、文广、消防等部门应给予相应支持。
第十八条对全市文化产业发展具有潜在重大影响,填补我市空白,且对地方财政具有重大贡献的文化产业项目,可采取“一事一议”,单独制定扶持政策。
第十九条对列入扶持范围的同一文化企业或文化项目获得多项奖励(补助)的,按照“从优、从高、不重复”的原则进行奖励,同一奖项在低等次晋升到高等次时,只奖励或资助差额部
分。同一企业或项目在既可按本政策奖励(补助)又可按市内其他政策奖励(补助)的,若奖项类型相同,只允许享受一种政策。同一企业同一各项奖励和补助累计不超过该企业对地方财政贡献的60%,新注册3年内的文化企业不受此限制。因本政策调整原因,对往年政策同一扶持项目差额部分不作追溯补助。对当提供虚假资料、发生知识产权纠纷、重大安全事故和群体劳资纠纷的,取消享受本政策。
上述政策由市文产办、市财政局负责解释,自2012年1月1日起实施。原《中共余姚市委办公室、余姚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余姚市扶持文化产业发展实施办法>的通知》(余党办 „2010‟78 号)文件同时废止。
第三篇:关于加快苏州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
关于加快苏州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
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动苏州文化产业跨越发展的意见》精神,进一步优化文化产业的外部环境,促进文化产业实现跨越发展,根据国家和省有关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政策意见。
一、财政政策
(一)苏州市级财政从今年起设立市级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2009年先安排1500万元,2010年起每年在财政预算内安排不低于3000万元。各市、区也要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扶持各地文化产业加快发展。
(二)市文化产业发展专项引导资金重点扶持创意设计业、文化旅游业、出版发行业、新闻传媒业、数字内容和动漫业、会展广告业、印刷复制业、工艺美术业、演艺娱乐业、影视制作业十大行业的优势文化产业项目、产品和文化产业集聚区(园区、基地)。
(三)对省级以上文化产业基地和文化产业园区的公共设施服务平台建设给予10~30万元的补助。对文化企业贷款购置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设备,予以二年不高于一年期国家公布的基准贷款利率的贴息,总额最高100万元。
(四)支持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企改制,转制前所享受的财政扶持政策在转制后继续执行。
二、税收政策
(五)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自转制注册之日起免征企业所得税;由财政部门拨付事业经费的文化单位转制为企业,自转制注册之日起对其自用房产免征房产税。
(六)党报、党刊将其发行、印刷业务及相应的经营性资产剥离组建的文化企业,自注册之日起所取得的党报、党刊发行收入和印刷收入免征增值税。
(七)对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中资产评估增值涉及的企业所得税,以及资产划转或转让涉及的增值税、营业税、城建税等给予适当的优惠政策,具体优惠政策按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根据转制方案确定的政策执行。
(八)文化产品出口按照国家现行税法规定享受出口退(免)税政策,为生产重点文化产品而进口国内不能生产的自用设备及配套件、备件等,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九)县级以上广播电影电视行政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能权限批准从事电影制片、发行、放映的电影集团公司(含成员企业)、电影制片厂及其它电影企业取得的销售电影拷贝
收入、转让电影版权收入、电影发行收入以及在农村取得的电影放映收入免征增值税和营业税。
(十)出口图书、报纸、期刊、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电影和电视完成片按规定享受增值税出口退税政策,文化企业在境外演出,从境外取得的收入免征营业税。
(十一)在文化产业支撑技术等领域(具体范围按科技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和中宣部另行发文明确)内,依据国家规定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文化企业开发新技术、新产品、新工艺发生的研究开发费用,允许按国家税法规定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加计扣除。
(十二)出版、发行企业库存呆滞出版物,纸质图书超过五年(包括出版当年),音像制品、电子出版物和投影片(含缩微制品)超过两年,纸质期刊和挂历年画超过一年的,可以作为财产损失在税前据实扣除。已作为财产损失税前扣除的呆滞出版物,以后处置的,其处置收入应纳入处置当年的应税收入。
(十三)经国家文化等部门认定的动漫企业自主开发、生产动漫产品,可申请享受国家现行鼓励软件产业发展的有关增值税、所得税优惠政策;动漫企业自主开发、生产动漫产品涉及营业税应税劳务的(除广告业、娱乐业外),暂减按3%的税率征收营业税。
(十四)企业出口动漫产品享受国家统一规定的出口退(免)税政策。对动漫企业在境外提供劳务获得的境外收入不征营业税,境外已缴纳的所得税款可按规定予以抵扣。
(十五)对文化产业集聚区(文化产业基地和文化产业园区),纳税确有困难且符合减免条件的,经有权部门审批,减免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
三、投融资政策
(十六)凡国家法律法规未明令禁入的文化产业领域,全部向外资、社会资本开放,并实行内外资、内外地企业同等待遇,各类投资者均可以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进入。在实施优惠政策的投资领域,其优惠政策对所有投资主体同样适用。
(十七)引导和鼓励各类金融机构开发和推广适应文化产业发展需要的个性化金融产品,加大对符合条件的重点文化企业的授信额度。
(十八)积极支持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多渠道筹措资金。
(十九)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要求,鼓励各类投资公司参与重点文化产业项目的投入;鼓励产业投资基金、私募股权基金(投资公司)、创业投资机构以及信用担保机构积极面向中小文化企业开展业务。通过建立文化产业债权基金、创投基金,帮助创新性、示范性、带动性强的中小文化企业解决融资难问题。
(二十)我市确定的重大文化产业建设项目,应纳入政府信用平台贷款项目计划之中,并按市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进行管理。政府及各有关部门要在立项、报建、用地手续、配套建设、施工许可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并依法保护项目业主的权益。
(二十一)继续鼓励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具体政策按《国务院关于非公有资本进入文化产业的若干决定》(国发〔2005〕10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两个规定的通知》(国办发〔2008〕114号)执行。
四、土地政策
(二十二)全市在编制主体功能区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市县域总体规划和城市总体规划时,应明确保障文化产业发展用地的措施。各地在制定和安排用地计划时,要根据本地文化产业发展需要,逐步提高文化产业用地比例,要优先安排文化产业重大项目新增建设用地指标,对市以上重点文化产业集聚区的项目及列入鼓励类的文化产业重大项目,在供地安排上首先予以倾斜。
(二十三)积极支持老城区利用国有工业厂房、仓储用房出租兴办文化创意产业。经有权部门审核同意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工业厂房、仓储用房,在不变更房屋主体结构和用地性质的情况下,可以建设最多为总建筑面积10%的配套服务设施,新建的建筑面积最多为1000平方米。
(二十四)被列入市级以上文化产业项目,尤其是重大基础设施和标志性文化工程用地,纳入重点项目用地服务范围,优先予以保障。
(二十五)非公有制文化企业承包、租赁国有文化企业的,国有文化企业原使用的国有划拨土地,可以租赁方式使用。非公有制文化企业收购、兼并国有文化企业的,其原使用的国有划拨土地,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国土资源管理部门评估认定,可以继续使用,如需变更出让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办理有偿出让手续。
(二十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土地及其房产经评估后资产进入转制企业,其使用的原划拨土地用途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经所在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可仍以划拨方式使用;不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应依法办理土地有偿使用手续。
五、人才政策
(二十七)加快海内外中、高端文化产业人才引进,引进的优秀文化人才可享受苏州市《关于吸引国内外高层次人才来苏工作的意见》中在户口、住房、扶持资金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对海外高层次留学人才和留学人员创业团队以自由专利、专业技术、科研成果进行转化、创办文化企业的,可给予创业资助。对在国外取得的学历、学位,经国家教育部门承认的优
秀文化人才,可根据本人实际专业技术水平和能力,申报评审或报考相应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
(二十八)进一步建立健全各类文化人才教育培训网络体系,引导、支持高等院校设立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或文化产业相关专业,鼓励社会培训机构和中、高等院校开设文化产业相关专业,面向文化单位、团体、个人,大力开展学历和职业技能培训,培养复合型人才和急需专业人才。吸引一批跨国公司、国内外著名培训组织来苏建立文化培训机构,鼓励高校与企业合作,开办文化人才实习实训基地,加强岗位技能培训,提高文化企业职工业务水平。(二十九)定期选派人员赴国内外文化产业发达国家和地区培训,所需经费采取政府资助和派员单位自筹相结合的方式解决。
六、奖励政策(三十)获国家文化部、广电总局和新闻出版总署“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园区)”等称号的单位一次性给予奖励100万元,获省文化厅、省广电局和省新闻出版局“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园区)”等称号的单位一次性给予奖励30万元。
(三十一)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产品、文化服务,被国家有关部委评为文化品牌的,给予一次性20~50万元的奖励;文化企业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出口额达到50万美元以上的予以人民币5~10万元奖励。
(三十二)被列为市级以上传统特色的、非遗文化资源产业化开发利用的项目,年销售额达到1000万元以上的给予一次性最多可达30万元的奖励。
(三十三)为鼓励企业多做贡献,对年主营业务收入规模达到1亿元(含1亿元)以上的文化企业的法人代表给予奖励。奖励的金额按企业上交的税收的2‰计。
七、享受上述政策的文化企业范围详见国家统计局《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国统字〔2004〕24号)。奖励政策不重复享受。
八、上述政策自2009年12月1日起实行。
第四篇:关于加快宁夏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
关于加快宁夏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
发展文化产业是市场经济条件下繁荣社会主义文化、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途径,是加快服务业发展、促进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快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促进文化产业大发展、大繁荣,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两个规定的通知》(国办[2008]114号)和《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意见》(宁党发[2008]41号)、《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意见》(宁党发[2008]42号)精神,制定本政策意见。
一、财政政策
(一)自治区及有条件的市、县(区)财政都要设立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从2009 年到2012 年,自治区财政每年安排1000 万元专项资金支持文化产业发展,重点扶持有发展前景和竞争力的优势文化产业项目和产品。
(二)要有重点地规划建设动漫游戏、出版发行、印刷、影视和文化产品出口等文化产业基地及产业园区。按照“社会力量投资为主、政府专项资金补助为辅”的原则,对文化产业基地和园区的公共设施服务平台建设实行财政补助。
(三)进入文化产业基地和园区的企业以及确立为国家、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点的企业,从文化产业专项资金中给予一定的支持。
(四)获得国家专项资金支持的文化产业项目,自治区给予适当补助。国家和自治区投入资金按照有关规定进行管理。
(五)转制为企业的经营性文化单位,在转制后5年过渡期内,由财政按转制前核拨的补助标准继续拨付相关的经费。
(六)列入各级政府主办的大型庆典、文体活动、“农家书屋”工程和出资购买的大宗文化产品等,引入招标竞争机制,逐步实行政府采购制度,按照市场机制运作。
二、税收政策
(七)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后,免征企业所得税。
(八)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中资产评估增值涉及的企业所得税,以及资产划转或转让涉及的增值税、营业税、城建税等给予优惠政策,并按照财政部、税务总局根据转制方案确定的具体优惠政策执行。
(九)列入国家《产业结构调整目录》(2005年本)中鼓励类项目享受国家西部大开发优惠政策规定。
(十)文化产品出口按照国家现行税法规定享受出口退(免)税政策。重点文化产品进口所需要的自用设备及配套件、备件等,按现行税收政策有关规定,免征进口关税和进口环节增值税。
(十一)鼓励和吸引国内大型文化企业以独资、合资、合作、联营、兼并、重组等多种形式,来我区从事文化产业开发。投资额在300万元以上的新办文化企业,自获利起,其实际缴纳的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5年内继续用于该企业扩大再生产。
(十二)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其自用房产免征房产税。新办的文化企业自工商登记之日起3年内,可免征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企业所得税地方留成部分。
三、投融资政策
(十三)组建自治区文化产业投融资公司,按照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的要求,负责重点文化项目等文化设施建设和大型文化活动投入,承担贷款担保等责任。
(十四)鼓励文化产业单位充分运用市场运作方式筹措发展资金;允许文化产业单位以占有和使用的国有资产作为国有资本金参与文化产业领域投资经营。支持符合国家文化产业政策、信誉度好、有实力的文化企业,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发行中长期企业债券和短期融资债券,积极推介符合条件的文化企业上市。
(十五)商业银行对符合信贷条件的文化企业(含民族文化贸易和民族文化用品生产等),可在国家允许的贷款利率浮动幅度内给予一定利率优惠。引导和鼓励金融机构拓展适合文化产业发展特点的贷款融资方式和相关的保险服务。
(十六)自治区确定的重大文化产业建设项目,应纳入政府信用平台贷款项目计划之中,并按自治区重点建设项目管理办法进行管理。
(十七)自治区及各地级市要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制定《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指导目录》,并利用各种媒体加以推介。列入指导目录的项目,政府及各有关部门要在立项、报建、用地手续、配套建设和服务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并依法保护项目业主的权益。
(十八)要把文化产业项目列入招商引资范围,在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积极引进国内外资本投入文化产业项目,兴办合资文化企业,并享受相应的招商引资优惠政策。
(十九)鼓励民营资本进入文化产业领域,具体政策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支持文化企业发展两个规定的通知》(国办发
[2008]114 号)文件执行。
四、土地政策
(二十)公益性文化设施建设用地实行行政划拨,文化类高新技术项目用地优先予以安排,并减免相关的地方性收费和行政事业性收费。对不符合行政划拨用地的,要依法办理土地有偿使用手续,经评估作价后,以出资(入股)等方式转增国家资本。
(二十一)凡是文化产业项目,尤其是重大基础设施和标志性文化工程用地,纳入重点项目用地服务范围,优先予以保障。各市、县(区)依据规划调剂使用的存量建设用地和收
购储备的土地,可优先安排文化产业建设项目使用,仍不能满足需求的在当年的用地指标中予以调剂。
(二十二)凡符合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用地,允许集体建设用地采取入股、联营等方式兴办乡镇文化企业。非公有制文化企业承包、租赁国有文化企业的,国有文化企业原使用的国有划拨土地,可以租赁方式使用。非公有制文化企业收购、兼并国有文化企业的,其原使用的国有划拨土地,经国有资产管理部门认定,可以继续使用,如需变更出让的,按照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办理有偿出让手续。
(二十三)文化事业单位享有使用权的土地、房产、建筑物,在满足主业需要后仍有闲置,且符合城市规划的,可依法进行开发经营、租赁或转让。文化事业单位转让土地使用权,其应缴纳的土地出让金入库后,全额用于本单位文化建设。
五、人才政策
(二十四)进一步建立健全各类人才培训网络体系,引导、支持高等院校设立文化产业研究中心或文化产业学院,鼓励其开设文化产业相关专业,面向文化单位、团体、个人,大力开展学历和非学历教育,培养复合型人才和急需专业人才。有针对性地组织赴外开展文化经纪、文化交流、文化产业等方面的培训。
(二十五)完善人才引进和鼓励政策。对从事文化工作的优秀和特殊文化人才,在户籍、住房、职称评定、家属随迁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可以采用高薪聘用、重建人事档案、兼职等多种方式引进外地文化人才。对国有文化单位急需的特殊专业人才,经文化主管部门商请人事部门批准后,允许在原有编制外以聘用方式招录,财政部门给予工资性补助,所聘人员实行动态合同制管理。
(二十六)建立符合市场体制要求的收入分配机制。允许和鼓励拥有特殊才能和自主知识产权的人才以技能和知识产权入股,并参与收益分配。鼓励和支持文化企业实行协议工资、年薪制等多种分配形式,对有突出贡献的人才给予重奖。对荣获国家级名家、名师、名角、名主持、名记者、名编辑、工艺美术大师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可优先评选,享受国家、自治区有关津补贴。
(二十七)建立民间文化队伍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制。在各类表彰评奖和文化交流方面,民间艺术团体、民间艺人享有与国有文化事业单位及其成员的相同待遇。
(二十八)建立文化人才供求信息网和高级文化人才数据库,逐步推进艺术人才成为自由职业的步伐,推动文化人才中介市场建设,为人才有序流动创造良好环境。
(二十九)大力培育文化经纪人队伍和演出经纪机构,造就一批有影响、有特长的文化经纪名人和演出经纪机构,使之成为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力量。
六、奖励政策
(三十)原创的影视作品,获得国际电影节金像奖、金棕桐奖、金狮奖、金熊奖,给予
获奖单位一次性200万元的奖励。
(三十一)原创的影视、演艺等作品获得国内华表奖、百花奖、金鸡奖、飞天奖、金鹰奖、文华奖、骏马奖、群星奖、梅花奖、国家舞台艺术精品工程、“五个一工程”奖,给予获奖单位一次性50万元的奖励。工艺美术作品被国家征集收藏的,给予个人一定量的一次性奖励。
(三十二)新闻作品、文学作品、社科类作品和工艺美术作品,获国家级大奖的,给予个人一次性奖励。
(三十三)动画影视原创作品,在中央电视台相应定位的主频道首播的,按二维动画片1500元/分钟、三维动画片2000元/分钟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奖励上限不超过100万元;在省级电视台相应定位的主频道首播的,按二维动画片800元/分钟、三维动画片1200元/分钟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
(三十四)影视作品、文艺作品和专题节目,在中央电视台第一频道黄金时段首播,按10000元/20分钟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在中央电视台第一频道非黄金时段首播及其他相应定位的主频道首播的,按8000元/20分钟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广播剧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合、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相应定位的主频率播出的,按10000元/20分钟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
(三十五)获“国家图书奖”的出版单位给予一次性奖励10 万元。
(三十六)获“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基地”的单位一次性给予奖励100 万元。
(三十七)获世界“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一次性奖励单位200万元;凡进入国家级“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事传承、保护工作的给予一定奖励。奖励资金全部用于遗产保护,不得挪作他用。
各级政府要把加快发展文化产业作为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切实加强领导,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扎实推进。要强化全区文化产业统筹协调和宏观指导,完善文化产业发展规划,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自治区成立文化产业专家咨询委员会,参与全区重大文化产业政策、重大文化产业项目决策咨询。建立健全文化产业统计指标体系,为自治区政府全面了解文化产业发展情况,及时掌握文化产业发展动态,更好地指导文化产业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宁夏文化厅文化产业处供稿)
第五篇:芜湖市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
芜湖市关于加快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
为加快芜湖市文化产业发展,推进合芜蚌自主创新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建设,根据《中共芜湖市委、芜湖市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三产兴市战略的实施意见》,制定如下政策:
一、凡在我市工商注册和税务登记,在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或市文化委员会备案,符合条件的创意设计、数字动漫、影视传媒、出版发行、网络游戏、演艺演出、艺术品生产等文化产业项目,可享受本政策。
二、符合上述条件的文化企业新建投产后,其所缴纳的营业税、企业所得税地方实得部分,前二年给予100%奖励,后三年给予50%奖励,其中对制作动漫影视片、拍摄电影和电视剧的企业,其缴纳税款地方实得部分前五年给予100%奖励,后五年给予50%奖励;对年收入 10 万元以上的动漫主创人员和年收入 50 万元以上的影视知名导演、主要演员,其所缴纳的个人所得税地方实得部分,前二年给予100%奖励,后三年给予90%奖励。
三、对动漫企业创作的原创影视动画作品,在国家、省、市级电视台播出的,二维动画片按每分钟2000元、1000元、500元标准给予原创企业一次性补助,三维动画片按每分钟3000元、2000元、1000 元标准,给予原创企业一次性补助,但每部作品原则上最高不超过 80 万元、40 万元、10 万元(在多个台播出的从高但不重复补助);在全国院线播放的原创动画电影补助 50 万元;对经国家有关部门批准正式上线运行的原创网络游戏产品,每款给予15万元的补助;对获国家有关部门推荐的原创网络游戏产品,每款给予20万元的补助。
对上述作品,获得国际级奖项和国家级、省级奖项,按所获奖励标准给予1∶1配套奖励。
四、对芜湖生产的原创作品,在中央电视台第一频道黄金时段首播,按10000元/20分钟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助;在中央电视台第一频道非黄金时段首播及其他相应定位的主频道首播的,按 8000 元/20 分钟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助;在电影频道首播的电影按每部50万元标准,给予一次性补助;广播剧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相应定位的主频率首播的,按 10000元/20分钟的标准,给予一次性补助。
对上述作品,获得国际级奖项的,给予获奖单位一次性100万元的奖励;获得国家级奖项的,给予获奖单位一次性50万元的奖励。
五、对新认定为国家级文化创意产业园或文化创意中心的企业,一次性给予50万元奖励;对新认定为省级文化创意产业园或文化创意中心的企业,一次性给予30万元奖励。
六、对从事创意设计,且当年实际设计开票收入达50万元以上的创意单位,每项一次性给予开票收入 10%的补助,但奖励数额以不超过该企业当年新增税收地方实得部分为限,其奖励总额最高不超过20万元。
七、对年销售额首次达到 2000 万元以上不满 5000 万元的企业,按当年较上年新增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地方实得部分的 50%给予一次性奖励;对年销售额首次达到5000万元以上不满1亿元的企业,按当年较上年新增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地方实得部分的 60%给予一次性奖励;对年销售额首次达到1亿元以上的企业,按当年较上年新增营业税和企业所得税地方实得部分的 70%给予一次性奖励。
八、对投资额在5000万元以上的文化产业项目,可实行 “一事一议”。已享受“一事一议”政策及2010年1月1日前通过土地招拍挂按土地出让合同约定开发建设的项目、企业,不重复享受本政策规定的其他扶持政策。
九、市政府设立三产兴市发展引导资金,单列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专项用于本政策规定中市级承担的奖励或补助项目支出以及文化创意产业基地建设。基地设在鸠江区。
十、本政策规定的税收奖励支出,按现行市与区财政体制实行分级负担;其他奖励补助支出由市与区各承担50%。
十一、本政策所称的“以上”、“以下”,均包括本数;所称的“不满”,不包括本数。
十二、本政策自2010年1月1日起执行,有效期至2012年12月31日止。
十三、本政策由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市文化委和市财政局负责解释。各县人民政府可参照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