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十大经典教育口号

时间:2019-05-13 09:15:1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新中国十大经典教育口号》,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新中国十大经典教育口号》。

第一篇:新中国十大经典教育口号

新中国十大经典教育口号

1.最直接的口号:向雷锋同志学习

这是毛泽东为雷锋的题词。直接得不能再直接,响亮得不能再响亮,足足影响了几代人。雷锋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部队工程兵某部运输连班长,于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

毛泽东主席于1963年3月5日亲笔题词,号召全国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随后,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发表了号召学习雷锋的题词。全国迅速掀起了学习雷锋精神的热潮,后来3月5日被定为雷锋纪念日。

2.最简洁的口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同样是毛主席的题词,这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可谓家喻户晓,响彻五湖四海,60年来一直激励、鼓舞着一代一代人们刻苦学习奋发向上。毛主席的这个重要题词是怎么来的呢?

翻阅1951年5月28日第46期《革大改造报》可以发现,原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题词是毛主席得悉苏州市金阊小学8岁小学生陈永康捉特务被打伤事迹,制作锦旗赠送给陈永康小朋友的。这句话简洁有力,琅琅上口,最终成为人们最津津乐道的一句话。

3.最体贴的口号: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幼儿园里经常看到这样一句话。孩子是国家未来,国家发展的前提,欲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必须培养好中国的孩子。

这句话已经深入人心,因为它是中国父母为孩子而活的心态的典型写照,孩子对于中国父母来说真的意味着一切。

4.最神勇的口号:学好数理化 走遍天下都不怕

具体是谁提出来的已经无从考证,但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在芸芸学子和众多家长中广为流传,是80年代父母经常唠叨的一句话,很多家长还给孩子订一本叫《中学生数理化》的杂志。

它的出现是有其历史原因的,1977年恢复高考,1978年3月18~31日全国科学大会召开,邓小平在这次大会的讲话中明确指出“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重申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人们渴望重回工厂,创造物质财富,丰富生活,而数理化是技术革新,技术改造,解放生产力最有力的工具,社会和实践的需要让人们意识到数理化的重要,可以想象当时数理化人才是很缺少的,因此学好数理化,整个天下都是你的用武之地了。

5.最具中国特色的口号:好好学文化不如有个好爸爸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变革,有些人把“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演绎成“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用来说明家庭出身和社会关系才是最重要的,学习成绩的好坏并不重要。

本事和关系,哪个才是硬道理?这句话可谓充分反映了中国这个人情大国的特色。

6.最有底线的口号: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在贫困地区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标语,从七八十年代流行至今仍经久不衰。偏远农村的残墙上还会有“不读完初中,不外出打工”、“养儿不读书,不如养头猪”等切合当地村民生活的大字口号。

无论在城里还是山区,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进入一流的学校,接受一流的教育,成为一流的人才。这是“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中国家长们的普遍心态。

7.最官腔的口号:全面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

1986年我国颁布和实施的《义务教育法》,决定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经历了23年,国家终于从去年(2008)年秋季学期才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

不管怎样,九年制义务教育走向免费,也算是建国60年的一个成果吧。

8.最有远见的口号: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1983年,小平同志在北京景山学校的题词。对于教育,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曾语重心长告诫: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也要把教育问题解决好。

9.最治根的口号: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所学要为世人之师,所行应为世人之范。”这是书法大师启功为北京师范大学书写的校训。还有一种类似的说法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啊,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素质非常重要,直接影响下一代啊!

10.最振奋人心的口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相信大家都知道,这是敬爱的周总理说的一句话,因为这句话,我对周总理的敬爱之情更加深厚。让我们重温一代伟人的情怀吧:有一天,校长把同学们召集起来,问大家:“读书为了什么?”

有的同学说:“为了给自己将来找条出路。”有的同学说:“为了能发财致富。”还有个同学说:“为了帮助父母记帐。”原来他的父亲是个商人。

校长问周恩来:“你呢,为什么读书?”

周恩来站起来,大声地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语罢,众人投来敬佩的目光。(来源:地理论坛 查看原始帖 发帖者:芭比娃娃 编辑:李琳)

第二篇:新中国60年十大经典教育口号

新中国60年十大经典教育口号

60年过去,中国的教育给我们留下了怎样的记忆?下面就让我们拾撷记忆的碎片,通过“建国60年来十大经典教育口号”,看看60年中国的教育怎样走过„„

这是毛泽东为雷锋的题词。直接得不能再直接,响亮得不能再响亮,足足影响了几代人。雷锋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部队工程兵某部运输连班长,于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

毛泽东主席于1963年3月5日亲笔题词,号召全国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随后,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发表了号召学习雷锋的题词。全国迅速掀起了学习雷锋精神的热潮,后来3月5日被定为雷锋纪念日。

第三篇:建国66年十大经典教育口号

建国66年十大经典教育口号

1.最直接的口号:向雷锋同志学习

这是毛泽东为雷锋的题词。直接得不能再直接,响亮得不能再响亮,足足影响了几代人。雷锋原是中国人民解放军沈阳部队工程兵某部运输连班长,于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

毛泽东主席于1963年3月5日亲笔题词,号召全国人民“向雷锋同志学习”。随后,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发表了号召学习雷锋的题词。全国迅速掀起了学习雷锋精神的热潮,后来3月5日被定为雷锋纪念日。

2.最简洁的口号:好好学习天天向上

同样是毛主席的题词,这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可谓家喻户晓,响彻五湖四海,60年来一直激励、鼓舞着一代一代人们刻苦学习奋发向上。毛主席的这个重要题词是怎么来的呢? 翻阅1951年5月28日第46期《革大改造报》可以发现,原来“好好学习,天天向上”题词是毛主席得悉苏州市金阊小学8岁小学生陈永康捉特务被打伤事迹,制作锦旗赠送给陈永康小朋友的。这句话简洁有力,琅琅上口,最终成为人们最津津乐道的一句话。

3.最体贴的口号: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 幼儿园里经常看到这样一句话。孩子是国家未来,国家发展的前提,欲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必须培养好中国的孩子。

这句话已经深入人心,因为它是中国父母为孩子而活的心态的典型写照,孩子对于中国父母来说真的意味着一切。

4.最神勇的口号: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

具体是谁提出来的已经无从考证,但是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在芸芸学子和众多家长中广为流传,是80年代父母经常唠叨的一句话,很多家长还给孩子订一本叫《中学生数理化》的杂志。

它的出现是有其历史原因的,1977年恢复高考,1978年3月18~31日全国科学大会召开,邓小平在这次大会的讲话中明确指出“现代化的关键是科学技术现代化”,重申了“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人们渴望重回工厂,创造物质财富,丰富生活,而数理化是技术革新,技术改造,解放生产力最有力的工具,社会和实践的需要让人们意识到数理化的重要,可以想象当时数理化人才是很缺少的,因此学好数理化,整个天下都是你的用武之地了。

5.最具中国特色的口号:好好学文化不如有个好爸爸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变革,有些人把“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演绎成“学好数理化,不如有个好爸爸”,用来说明家庭出身和社会关系才是最重要的,学习成绩的好坏并不重要。

本事和关系,哪个才是硬道理?这句话可谓充分反映了中国这个人情大国的特色。

6.最有底线的口号:再穷不能穷教育,再苦不能苦孩子

在贫困地区经常会看到这样的标语,从七八十年代流行至今仍经久不衰。偏远农村的残墙上还会有“不读完初中,不外出打工”、“养儿不读书,不如养头猪”等切合当地村民生活的大字口号。

无 论在城里还是山区,每一位家长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进入一流的学校,接受一流的教育,成为一流的人才。这是“一切为了孩子,为了一切孩子,为了孩子的一切”的中国家长们的普遍心态。

7.最官腔的口号:全面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

1986年我国颁布和实施的《义务教育法》,决定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经历了23年,国家终于从去年(2008)年秋季学期才开始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免除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

不管怎样,九年制义务教育走向免费,也算是建国60年的一个成果吧。8.最有远见的口号: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1983年,小平同志在北京景山学校的题词。对于教育,我国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同志曾语重心长告诫:我们要千方百计,在别的方面忍耐一些,甚至于牺牲一点速度,也要把教育问题解决好。

9.最治根的口号: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所学要为世人之师,所行应为世人之范。”这是书法大师启功为北京师范大学书写的校训。还有一种类似的说法是:学高为师,身正为范。教师啊,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素质非常重要,直接影响下一代啊!10.最振奋人心的口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相信大家都知道,这是敬爱的周总理说的一句话,因为这句话,我对周总理的敬爱之情更加深厚。让我们重温一代伟人的情怀吧:

有一天,校长把同学们召集起来,问大家:“读书为了什么?”有的同学说:“为了给自己将来找条出路。”有的同学说:“为了能发财致富。”还有个同学说:“为了帮助父母记帐。”原来他的父亲是个商人。

校长问周恩来:“你呢,为什么读书?”

周恩来站起来,大声地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语罢,众人投来敬佩的目光。

>> 后记:

经过时间的筛选,有一些经典的口号广为流传,耳熟能详。其中有领袖人物的感慨或箴言,也有民间群众的经验之谈。真正有号召力和感染力的口号就能深入人心,真正打动人心的口号才能源远流长,深入人心。

第四篇:新中国十大劳模:包起帆范文

新中国十大劳模:包起帆

被誉为“抓斗大王”的上海港务局南浦港务公司工程师包起帆(见图左二),数十年来本着“在岗位尽责、为事业奉献”的精神,与其他同志一起,发明创造了多种高效、安全的装卸工具和装卸工艺,为国家和人民创造了大量财富。

18岁那年,包起帆进上海港当了一名装卸工,从此踏上了坎坷的发明创造之路。为了实现用抓斗装卸木材的梦想,包起帆如饥似渴地自学物理、数学等基础知识,刻苦钻研业务,生活被浓缩在起重、力学、机械的理论和计算之中,脑海浮沉着各种数据、原理和构想。经过无数个日夜的努力,尝遍失败、艰辛和磨难,包起帆和他的同事终于创造出木材抓斗。这项革新填补了国际港口装卸工具的一项空白。

之后,包起帆把目光投向更广阔的领域„„30多年间,他以主人翁精神,刻苦学习科技知识,先后完成了70多项革新发明,其中8项获国家专利,9项获国际发明金奖。他还把自己和同事发明创造的新型抓斗、工索具技术等推广到全国数百个港口和冶金、矿山、建筑、林场等单位,大大提高了这些单位的经济效益。

艰辛的劳动和突出的贡献,给他带来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和“全国劳动模范”等荣誉称号。(新华社北京9月4日电)

《人民日报》1999年09月05日第2版

“抓斗大王”包起帆这20年

今年4月,在上海市总工会刚刚宣布的1998-2000上海市劳动模范光荣榜上,包起帆的名字再次吸引了人们的目光。自1981年他第一次被评为市劳模以来,已经整整20年了。在这20年里,包起帆连续10次被评为市劳模,连续3次被评为全国劳动模范,还获得了“全国五一奖章”、“全国十大杰出职工”、“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称号。他的名字甚至被英国剑桥国际传记中心列入《国际知识分子名人录》。

在中国改革开放风起云涌、潮起潮落的20年里,包起帆始终保持着一位劳模、一位优秀共产党人的风采。

没有被困难吓倒

1981年,当包起帆第一次被评为市劳模时,他还只是上海港南浦港务公司工艺科“以工代干”的技革员。而今天,他已经是上海港龙吴港务公司的经理了。对这20年的人生,包起帆自己概括说,从1981年至1986年,是自己搞科研;1986年至1996年,先后当上了工艺科的科长和主管科技工作的副经理,带领大家一起搞科研;从1996年至今,担任龙吴港务公司经理,成了一名国有企业的“当家人”。

虽然职务升迁了但创新始终是包起帆这20年来生命的主旋律。龙吴港务公司在黄浦江的上游,船从吴淞口沿着黄浦江开到龙吴要花6个小时。包起帆初到龙吴港时,码头的年吞吐量只有230多万吨,仅为设计能力的一半。2000多个职工都把希望寄托在他身上。

包起帆没有被困难吓倒,他在职工大会上说:“企业走老路没有出息,我们工人阶级必须勇于创新,创造企业独特的核心竞争力。”他提出了发展我国内贸集装箱运输的新思路,几次三番到交通部和兄弟港口“游说”,终于得到了上上下下的支持和认同。我国第一条内贸标准集装箱航线终于在龙吴港开通了。经过4年多的努力,我国已经形成了南到湛江、海口,北至锦州、大连,西至重庆的一个贯通40多个港口的内贸标准集装箱运输网络。去年,全国内贸集装箱吞吐量达到了260万箱,龙吴港达到了30万箱。龙吴港的年吞吐量达到了894.5万吨,利润突破了900万元。

“我不做发财的典型”

包起帆是海内外闻名的“抓斗大王”,这20年里,他总共得到了11项国家级专利、3项国家发明奖、1项国家科技进步奖、11项交通部或上海市的科技进步奖,以及日内瓦、巴黎、匹兹堡、布鲁塞尔等10项国际发明博览会金奖。按理说,包起帆理所应当地应该“发财”了。但是包起帆说:“我不做发财的典型。国家给我的荣誉称号是‘劳模’,我理解‘劳模’应当是奉献的意思。我应当做奉献的典型。”

做奉献的典型,这就是包起帆的人生定位。

包起帆的左手大拇指上,至今还留着一道深深的疤痕,那是他在当装卸工时钢丝绳留给他的烙印。在1968年至1981年包起帆当装卸工的十多年里,他所在码头上常有装卸事故发生。

正是这些经历,成为包起帆发愤研制抓斗的动力。1984年交通部在全国推广包起帆研制的木材抓斗以后,迄今为止全国港口没有因为装卸木材发生一起重大伤亡事故。

1992年11月,以包起帆名字命名的“上海起帆科技开发公司”扬帆起航了。在包起帆的带领下,这家以30万注册资本起家的公司,至今总资产已达7000多万元,去年的年进出口已近4000万美元。由包起帆主持开展的“港口新型抓斗、吊具系列推广项目”,已经在全国20多个行业600多个单位应用,累计产生的经济效益达4亿多元人民币。即使在成了一名国企的当家人之后,他依然在不辞辛劳地主持科研开发工作。那么,包起帆得到的报酬是多少呢?他既没有持有一分钱的股份,也没有在这家公司拿一分钱的报酬。他说:“别人能勤劳致富是好事,但我应当多作奉献。”

“我只是一个有出息的工人”

包起帆走马龙吴港务公司经理的第一天,他说:“我是从装卸工开始发愤努力的,当时只想做一个有出息的工人。现在,我有了很多‘头衔’。如果说我成功了,我其实只是做了一个有出息的工人。”

“功成名就”的包起帆,没有因自己是工人而感到卑贱。20年来,他的地位变了,但有一件事,包起帆坚持做了20年。在南浦港务公司工伤职工周振天的家里,记者看到一本特殊的记事本,上面密密麻麻地记着包起帆寄给他的每一笔捐款,从1984年1月27日到今年春节,总共29笔,最初的一笔是10元,最多的一笔有1000元,光是现金累计就有5630元。

包起帆在1987年写给他的一封信,周振天至今珍藏着:“尊敬的周振天同志:这些钱是来自光明正大的,它是我的技革成果奖。„„至于我个人,虽然目前还很不富裕,但也从来没有不义之财。但与你们相比,我每月的工资不少,还有为数不少的奖金,因此从各方面的条件来看都比你们好得多”。当时,尽管周振天与包起帆同在一个企业,彼此却素不相识。周振天决心要去看看包起帆,有一年春节,他和另一位工伤的伙伴去给包起帆拜年。包起帆闻讯连忙和妻子从11楼赶了下来,看到他俩送的锦旗,夫妻俩禁不住热泪盈眶。当时已经是国家级专家和高级工程师的包起帆,慢慢弯下腰,把他俩从轮椅里背进了11楼自家的沙发„„

龙吴港务公司党组织证实,这20年来,包起帆把所有国家发给他的专家津贴和各种奖励、奖金总计6万多元,全部捐献给了困难职工。

包起帆奉献出的哪里只是金钱,那分明是一个共产党员的赤子之心和崇高情怀。这份真情实意,如春雨一般,落到哪里,哪里就会长出青草和树木。在常年受到包起帆资助的伤残职工王伟民家里,坐在轮椅里的王伟民拿出他发表在浦东新区一份刊物上的一篇揭批“法轮功”的文章,对记者说:包起帆帮助了我,我也要像他一样,去帮助别人!

这就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的人格力量!

第五篇:新中国不同时期的口号

“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

从1952年底开始,中共中央根据国内外形势发展的需要,酝酿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1953年9月24日,在发布庆祝国庆四周年时,正式向全党、全民宣布了它的内容,即“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2月,毛泽东在审定和修改中宣部关于学习、宣传总路线的提纲时写道:“这条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各项工作离开它,就要犯右倾或‘左’倾错误。”从此,“总路线是照耀我们各项工作的灯塔!”“总路线万岁!”成了风行一时的口号,直到“大跃进”运动结束为止。

“以阶级斗争为纲”

1957年10月,在反右斗争的影响下,毛泽东在党的八届三中全会上提出,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社会主义道路和资本主义道路的矛盾,仍然是当前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从根本上改变了八大的方针。1959年8月的庐山会议上,他把对彭德怀的批判,说成是“一场阶级斗争”。1962年党的八届十中全会上,他进一步指出,在整个社会主义社会,始终存在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斗争,存在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两条路线的斗争。阶级斗争和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必须年年讲、月月讲。1963年2月的中央工作会议上,他在总结湖南、河北等地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经验时,提出“阶级斗争,一抓就灵”。他还号召全党“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自1957年之后,全党全国的各项工作从根本指导思想上说均以“阶级斗争为纲”,并成为后来“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的核心内容。这些对阶级斗争夸大化、绝对化的提法,一度成为流行口号。直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被断然否决。

“大跃进万岁”

1957年11月13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批评经济工作中的“右倾保守”现象,提出“我们就有条件也有必要在生产战线上来一个大的跃进。”同月,毛泽东在莫斯科提出要在十五年内钢产量赶超英国。12月,刘少奇向全国公布了十五年在钢铁和其他重工业产品的产量方面赶超英国的口号。1958年5月的八大二次会议肯定了当时全国出现的“大跃进”形势,认为中国正经历着“一天等于二十年”的伟大时期。会议还调整了“二五”计划的指标,钢产量由1200万吨提高到3000万吨,粮食从5000亿斤上升到7000亿斤。会后,“大跃进”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展开。农业提出“以粮为纲”,要求5年、3年甚至1-2年达到12年发展纲要规定的指标。工业提出“以钢为纲”,将赶超英国的目标缩短为7年、5年以至3年。1958年8月,这些指标又进一步夸大了2倍。随后全国各行各业都出现了“浮夸风”,以及一些荒诞不经的口号。作为一场运动,“大跃进”错误直到1960年才得以有效地纠正,而作为一个口号和工作思考方式在20多年后才得以最终纠正。

“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

1958年5月,在北京召开的党的八大二次会议根据毛泽东的创意,通过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刘少奇在政治报告中对此做了解释,认为总路线的精神表明,党的主要任务是建设社会主义,实行技术和文化革命。他还就经济发展中的两条腿走路的方针作了说明。总路线的提出,一方面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尽快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另一方面它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在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忽视了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自身规律。尤其是宣传工作重在“多”和“快”上,轻视了“好”和“省”,客观上推动了“大跃进”盲动行为。“总路线”由于内容言简意赅,通俗易懂,很快为群众掌握,很长时间内成为动员人民从事社会主义建设的行动口号。

“文化革命”、“技术革命”

“文化革命” 作为一个口号,是十月革命胜利后列宁首先提出来的,原意是发展文化教育事业、扫除文盲、提高人民科学文化水平。他在《论合作制》中说,在一个文盲充斥的国度是不能建成社会主义和实现共产主义的,但“只要实现了这个文化革命,我们的国家就能成为完全的社会主义国家了”。1956年1月24日,在知识分子问题会议上,毛泽东说:“现在叫技术革命,文化革命,革愚昧无知的命,没有知识分子是不行的。”1958年5月,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刘少奇在政治报告中说:“现在已经是向全党和全国人民提出新的革命任务的时候了,已经是提出技术革命以及同技术革命相辅而行的文化革命的时候了。”并确定了“文化革命”、“技术革命”的具体任务。“文化革命”、“技术革命”一度成为50年代末、60年代初的流行口号。“文化革命”与后来的“文化大革命”含义完全不同。

“人民公社好”

1958年8月上旬,毛泽东赴河北、河南、山东等地视察工作,多次与当地的负责同志谈到“小社”并“大社”的问题。许多当地的负责同志在汇报工作情况时也都强调办“大社”的优越性和迫切性。在河南,当地方领导汇报他们对“大社”的名称没有使用“共产主义公社”而用“人民公社”的原因时,毛泽东说:“看来‘人民公社’是一个好名字,包括工农兵学商,管理生产,管理生活,管理政权。‘人民公社’前面可以加上地名,或者加上群众喜欢的名字”。他还对“人民公社”的特点作了概括,“一曰大,二曰公”。在山东视察工作时,当地负责人请示“大社”叫什么名称时,毛泽东说:“还是叫人民公社好,它的好处是,可以把工、农、商、学、兵合在一起,便于领导”。这些消息见报后,全国各地纷纷效仿。“人民公社好!”“人民公社万岁!”在60年代之后成为巩固农村社会主义所有制和基层无产阶级政权的典型口号。

“反对修正主义”

60年代初,由于苏共领导人挑起中苏两党论战,并把两党论战扩大为两国之间的争端,对中国施加政治、军事、经济压力,迫使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不得不对苏共的“老子党”作风和大国沙文主义行径展开斗争。但在对苏共理论的意识形态界定上,中共认为是“修正主义”,因而提出了“反对修正主义”的口号,并以此在党内开展“反修防修”的斗争。其实当时对什么是“修正主义”中共并无准确的解释,反而在一些重大的理论问题上,将本来是马克思主义、社会主义的东西当做“修正主义”、资本主义来批判,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原则的领导干部指责为“反革命修正主义分子”。60年代前期中国共产党开展的各类政治和思想斗争均是围绕着“反修防修”这个命题展开的,它的最终结果是导致了后来的“文化大革命”阶级斗争扩大化。

“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1961年1月,在党的八届九中全会以及此前召开的中央工作会议上,毛泽东多次发表讲话,要求全党恢复实事求是、调查研究的作风。他希望与会者回去大兴调查研究之风,一切从实际出发。随后,中共中央向各中央局、省、市、区党委致信,并附上1930年毛泽东写的《关于调查工作》(即《反对本本主义》)一文,要求县以上各级领导机关联系实际认真学习。信中指出: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是领导工作的首要任务。全会之后,毛泽东亲自组织和指导三个调查组,分赴浙、湘、粤农村进行调研。中央其他领导人也分别到农村调查。各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也纷纷深入基层。形成了一股浓烈的调查研究风气,解决了实际工作中存在的许多问题。“大兴调查研究之风” 后来成了党坚持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一句著名口号。

“向雷锋同志学习”

雷锋,解放前是一名孤儿。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入学读书。参加工作后,多次当选为劳动模范。1960年参军,两年多的时间里,立功三次,还被评为模范共青团员和节约标兵。1962年8月15日因公殉职。1963年初,他的优秀事迹公开报道。3月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毛泽东的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随后,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中央领导人分别题词,号召全国人民学习雷锋的共产主义精神品质。从此,学习雷锋的活动在全国展开,而且不管政治形势如何变化,雷锋精神却经久长存。“向雷锋同志学习”逐渐成为树立社会主义新风尚的动员口号。

“工业学大庆”

1963年底,经过三年多的艰苦奋斗,我国石油战线的工人阶级通过自身的努力,开发了大庆油田,结束了中国人靠“洋油”过日子的时代,而且还培养、锻炼出一支有一定技术素质、有组织纪律、能吃苦耐劳、能打硬仗的石油工业队伍,涌现出了象“铁人”王进喜这样的先进典型。石油部从9个方面总结了大庆石油会战的经验。1964年2月5日,中共中央发出通知,号召全国其他部门学习大庆油田的经验。此后全国工业交通战线兴起了学习大庆经验的运动,大庆也成了我国工业战线的一面旗帜。“工业学大庆”的口号从此在全国传播。

“农业学大寨”

大寨是山西省昔阳县大寨公社的一个大队,原本是一个贫穷的小山村。合作化后,社员们开山凿坡,修造梯田,使粮食亩产增长了7倍。1964年2月10日,《人民日报》刊登了新华社记者的通讯报道《大寨之路》,介绍了他们的先进事迹。并发表社论《用革命精神建设山区的好榜样》,号召全国人民,尤其是农业战线学习大寨人的革命精神。此后,全国农村兴起了“农业学大寨”运动,大寨成为我国农业战线的光辉榜样。“农业学大寨”的口号一直流传到70年代末,其中也被极“左”思潮利用过。

“备战、备荒、为人民”

1964年5月之后,由于苏、美加紧了对中国的军事威胁,中共中央作出决定,对我国国民经济作一次重大的区域性布局调整,对东部(“一线”)和中部(“二线”)经济建设项目实行“停”、“压”、”搬”、“帮”,重点开发和建设西部(“三线”、“战略后方”)。对这一战略方针,毛泽东用“备战、备荒、为人民”的口号加以概括。他说:“第一是战备,人民和军队总得先有饭吃有衣穿,才能打仗,否则虽有枪炮,无所用之。第二是备荒,地方无粮棉油等储备,仰赖外省接济,总不是长久之计。一遇战争,困难更大,而局部地区的荒年,无论哪一个省内常常是不可避免的。几个省合起来看,就更加不可避免。第三是国家积累不可太多,要为一部分人民至今口粮还不够吃、衣被甚少着想;再则要为全体人民分散以为备战备荒之用着想;三则更加要为地方积累资金用之于扩大再生产着想。”这个口号后来多与“深挖洞、广积粮、不称霸”联在一起使用,成为冷战时期我国国际战略防御构思的总概括。

“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的理论”

这是贯穿10年“文化大革命”的错误的指导口号。1967年11月6日,在由陈伯达、姚文元主持起草,经毛泽东批示同意,以“两报一刊”编辑部名义发表的纪念十月革命50周年的文章《沿着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开辟的道路前进》中,第一次对“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一系列“左”倾错误观点作了理论形态概括。其内容要点有:1.必须用马列主义对立统一的观点观察社会主义社会;2.在社会主义社会历史中,还存在阶级、阶级矛盾、阶级斗争,存在着社会主义同资本主义两条道路的斗争,存在着资本主义复辟的危险性,必须把政治和思想战线上的社会主义革命进行到底;3.无产阶级专政下的阶级斗争“依然是政权问题”,“无产阶级必须在上层建筑其中包括各个文化领域中对资产阶级实行全面的专政”;4.要把那些被“党内一小撮走资本主义道路的当权派”篡夺了的权力坚决夺回到无产阶级手中;5.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进行的革命,最重要的是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6.“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在思想领域中的根本纲领是“斗私批修”。文章还把这一理论称为是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树立了第三个伟大的里程碑”。它的基本观点还被写进了九大通过的党章总纲中。事实上,这一理论违背了马列主义基本理论,也脱离了毛泽东思想的正常轨道,给党和国家造成了严重的混乱。

“伟大的导师,伟大的领袖,伟大的统帅,伟大的舵手毛主席万岁”

1966年《红旗》杂志第12期发表题为《红卫兵赞》的评论员文章。在文章结束的最后口号用语中第一次使用这个口号。后来在一些文章和群众集会中,这个口号曾广为流行。1970年12月18日,毛泽东在接见国际友人埃德加.斯诺时表示对“四个伟大”“讨嫌”,这个口号遂停止使用。它与“敬祝我们心中最红、最红的红太阳毛主席万寿无疆!”以及“伟大领袖毛主席万岁!万岁!万万岁!”等是“文革”中林彪、“四人帮”一伙宣扬毛泽东个人崇拜的典型口号。

“抓革命,促生产”

“文化大革命”全面爆发后,大多数工矿交通企业,甚至农村的生产受到了极大的干扰,有的企业的生产陷于完全停顿状态。1966年9月7日,《人民日报》根据毛泽东的指示,发表了题为《抓革命,促生产》的社论。12月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讨论并通过了《关于抓革命、促生产的十条规定(草案)》,《规定》指出:“开展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就是为了促进人的思想革命化,带动生产的发展。”要求“坚持八小时工作制,遵守劳动纪律,完成生产定额”;“保证产品的质量,力求高质量”,并提出了由群众选举产生的领导班子负生产责任。但是,《规定》在现实生产活动中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贯彻落实。虽然如此,“抓革命,促生产”却从此成了“文革”中的一个主要口号,后来还发展成“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以及“狠抓革命,猛促生产”等口号。

“革命委员会好”

从1967年上海“一月风暴”开始,全国各地的党政机关相继被“造反派”夺权。这一行动得到了毛泽东的支持。3月31日,《红旗》杂志发表了题为《论革命的“三结合”》社论,开头引述了毛泽东的一段指示:“在需要夺权的那些地方和单位,必须实行革命的‘三结合’的方针,建立一个革命的、有代表性的、有无产阶级权威的临时权力机构,这个机构的名称,叫革命委员会好”。到1968年9月,全国各省、市、自治区普遍建立了军、干、群“三结合”的革命委员会,作为各级地方的临时权力机构。“革命委员会好”从此成为“文革”中反映“造反”成就的一句口号。1979年7月1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决定取消革命委员会,改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知识青年到农村去”

1968年12月22日,《人民日报》发表《我们也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的编者按语。在介绍了甘肃省会宁县城镇的一些居民,包括一批知识青年到农村安家落户的事迹后,引述毛泽东的指示:“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要说服城里干部和其他人,把自己初中、高中、大学毕业的子女送到乡下去,来一个动员。各地农村的同志应当欢迎他们去。”随即在全国各地开展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大批城市知识青年下放到了农村劳动。“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很有必要”以及“农村是个广阔天地,在那里是大有作为的”和“广阔天地炼红心”是这场运动的典型口号。

“整党建党”、“吐故纳新”

1967年10月27日,经过近一年半的“文革”**,各级党组织陷于瘫痪状态。为使党组织得以恢复并发挥作用,中共中央、中央文革小组发出《关于已经成立了革命委员会的单位恢复党的组织活动的批示》。毛泽东在批发这个文件时指出:“党组织应是无产阶级先进分子所组成,应能领导无产阶级和革命群众对于阶级敌人进行战斗的朝气蓬勃的先锋队组织。”(后称“五十字建党方针”)。11月5日,他提出“一个无产阶级的党也要吐故纳新,才能朝气蓬勃。”“九大”闭幕时他又说:“有些外国人、新闻记者说,我们这个党在重建。现在我们自己也提出这个口号,叫做整党建党。”之后,“整党建党”工作在全国展开。但是,由于这次党建工作的指导思想和要求都是错误的,所以一些“造反派”头头、打砸抢分子被吸收进入了党内。“整党建党”与“吐故纳新”是这次党建工作中的口号。

“打倒社会帝国主义”

自60年代初期中苏两党、两国交恶之后,苏共领导集团继续干涉社会主义国家的内部事务,甚至动用武力,还在中苏、中蒙边境陈兵百万,时时制造挑衅事件,1969年初屡次侵犯中国东北,招致中国政府、人民和军队的反击。“社会帝国主义”,按当时的解释,就是打着“社会主义招牌的帝国主义”,主要是指苏联领导集团。“打倒社会帝国主义”是国庆20周年提出的口号,它反映了当时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对苏联大国沙文主义的态度和立场。这个口号一直沿用到80年代初期。

“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

1969年4月,中国共产党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毛泽东在大会开幕和九届一中全会上都发表了讲话,中心内容就是“团结”问题。他认为“九大”能够开成一个“团结的大会”、“胜利的大会”,“大会以后,可以在全国取得更大的胜利。”“团结起来的目的,是要争取更大的胜利。”这之后,“团结起来,争取更大的胜利!”以毛泽东的“最高指示”、“教导”见诸报端,还成为“文化大革命”后期,尤其是在“九·一三”事件之后增强党内和人民内部团结的一句流行口号。

“一不怕苦,二不怕死”

这是解放战争时期,人民解放军中流行的一句口号,它反映了我军战士为了战斗的胜利,所具有的一往无前的牺牲精神和英雄主义气概。1969年4月,毛泽东在九届一中全会的讲话中说:“我赞成这样的口号,叫做‘一不怕苦,二不怕死’”。这段话在“九大”之后以“毛主席的教导”形式公开发表。“一不怕苦,二不怕死”随后在全国以口号形式流行,成为政治动员,鼓舞士气的流行话语。它又通常与“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胜利”一起联用。

“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帝国主义及其一切走狗”

1970年,美国策动柬埔寨朗诺集团发动政变,并出兵柬埔寨,恢复对越南北方的轰炸,激起了印度支那三国人民的愤怒反抗。中国政府和人民对美帝国主义的侵略行径表示了严正的反对立场。5月20日,毛泽东发表《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帝国主义及其一切走狗!》(又称“五.二0声明”)一文,抨击美帝国主义的野蛮行为,支持印度支那三国人民的正义斗争,并相信他们一定会取得最后的胜利。“全世界人民团结起来,打败美帝国主义及其一切走狗!”遂成为60年代后期中国人民反对美帝国主义及其追随者的斗争口号。

“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

1970年8月31日,在党的九届二中全会上,毛泽东发表《我的一点意见》,严厉批判了陈伯达的“天才论”,要求与会同志“不要上号称懂得马克思,而实际上根本不懂马克思那样一些人的当。”他在会上要求党的高级干部“不管工作多忙,都要挤时间,读一些马、列的书,区分真假马、列主义。”10月6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高级干部学习问题的通知》,要求高级干部提高学习的自觉性,并对阅读书目做了具体规定。12月29日,毛泽东在姚文元的一份报告上批示:“我的意见二百七十四个中央委员,及一千以上的高、中级在职干部都应程度不同地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方能抵制王明、刘少奇、陈伯达一类骗子。”从此,“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成为“文革”后期增强领导干部思想理论修养的一句流行口号。

下载新中国十大经典教育口号word格式文档
下载新中国十大经典教育口号.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农民对新中国的十大贡献

    农民对新中国的十大贡献 蔡建武 在和一些乡村干部接触中,经常有些农村基层干部会对我说:现在国家对农民太好了!表现出疑惑和不大理解。我总会简要地向他们作些解释。主要从中国......

    -新中国令人敬仰的十大榜样

    新中国令人敬仰的十大榜样(图)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共和国的发展历史上,在各行各业涌现出一大批可歌可泣的先进人物,他们不仅在各条战线上为共和国的建设忘我工作,添砖加瓦,也......

    宣传口号十大分类

    一、中国梦 1. 爱国是核心、团结是基础、和谐是根本、发展是关键、文明是标志 2. 谋长远之策行固本之举建长治之势成久安之业 3. 塑自我之格、应时代之召 以常人之心、立非......

    十大经典店铺口号(5篇模版)

    十大经典店铺口号 店铺, 口号, 经典 1.Outside a muffler shop: "No appointment necessary, we hear you coming."本帖隐藏的内容需要回复才可以浏览 2.Outside a hotel: "......

    教育口号

    勤细实树形象 教研改铸师魂 魏书生六步教学法 魏书生创立了六步教学法:即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 1、定向。就是确定这一课的学习重点。 2、自学。学生把课文......

    教育口号[范文]

    成功,我们共同创造! success , we all create together! i hear, i forget; i see, i remember; i do , i understand. 热爱生活,学会生活,创造生活。 learn how to love life;......

    新中国以来政府官员的六大错误口号

    新中国以来,政府官员的六大错误口号: 1、人人为我,我为人人;——刘少奇 如果这句口号只在群众中流传,倒也没什么,你不能要求老百姓的思想境界达到或高于政府官员。如果这句话在政......

    2016年度十大教育事件

    2016年度十大教育事件 走在2017年1月的时间里,我们回首2016年的中国教育,哪些事件让你心潮澎湃,哪些热词引发社会热议,哪些人物让我们感悟教育的真善美,哪些书目拨动你阅读的心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