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_请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角度谈谈认识。
问题: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请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角度谈谈认识。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确立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宏伟目标,提出了新形势下推进文化改革发展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政策举措,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在文化上的高度自觉和政治上的远见卓识。高校承担着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的重任,与生俱来就是文化建设的主体,是传播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培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者的主阵地,高校有责任在实现社会主义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中作出自己的贡献。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深刻总结文化建设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着眼于推动我国文化长远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举措。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反映,总是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存在和发展的。不同国家由于社会性质和政治理念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制度,选择不同的发展道路。有什么样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就会孕育和滋养与之相应的文化。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传统决定的。文化就像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凝结着过去,联结着未来。任何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发展,都是一个绵延不断、接续推进的过程,都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开拓创新的过程。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我国文化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世界文化丰富多彩,每个民族和国家的文化都有自身的特性,从而形成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只有认识文化的演进逻辑,把握其内在规律,才能开拓文化发展的广阔道路。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趋势更加明显,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许多国家都从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出发,把加快文化发展、增强文化软实力作为国家基本战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国的发展道路得到越来越多人的理解和认同,中华文化的作用和影响引起世界更大关注。同时,我国文化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与我国国际地位还不相称,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还不相称,国际文化格局西强我弱的状况并没有改变。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快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事关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先进文化之路。我们党从走上中国历史舞台的那天起,就始终高扬自己的文化理想,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自觉承担发展先进文化的历史使命。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趋势和要求,着眼时代前沿,立足新的实践,努力建设和弘扬先进文化,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充分展现了先进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科学发展之路。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不仅反映了我们党对当今世界发展趋势
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方位的科学把握,而且反映了我们党对当今文化发展趋势和我国文化建设规律的科学把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强基固本之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文化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凝结其中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力量;不同文化的竞争,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各自代表的核心价值体系的竞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以人为本之路。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文化发展最深厚的力量源泉。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文化,是人民大众的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人民群众共建共享的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改革创新之路。改革创新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也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强大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本身就是改革创新的成果,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是坚持这条道路的必然要求。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把改革创新精神贯穿文化建设全过程,不断激发文化创造活力,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归结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之路。全会深刻把握我国文化建设实际和发展趋势,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这个战略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文化底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既顺应时代潮流又体现人民愿望,既符合实际又催人奋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最终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这条文化发展道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第二篇: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请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角度谈谈认识。
问题: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请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角度谈谈认识。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深刻总结文化建设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着眼于推动我国文化长远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举措。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反映,总是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存在和发展的。不同国家由于社会性质和政治理念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制度,选择不同的发展道路。有什么样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就会孕育和滋养与之相应的文化。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传统决定的。文化就像一条奔腾不息的长河,凝结着过去,联结着未来。任何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发展,都是一个绵延不断、接续推进的过程,都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开拓创新的过程。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我国文化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世界文化丰富多彩,每个民族和国家的文化都有自身的特性,从而形成了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只有认识文化的演进逻辑,把握其内在规律,才能开拓文化发展的广阔道路。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趋势更加明显,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许多国家都从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出发,把加快文化发展、增强文化软实力作为国家基本战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国的发展道路得到越来越多人的理解和认同,中华文化的作用和影响引起世界更大关注。同时,我国文化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与我国国际地位还不相称,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还不相称,国际文化格局西强我弱的状况并没有改变。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快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事关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建设先进文化之路。我们党从走上中国历史舞台的那天起,就始终高扬自己的文化理想,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自觉承担发展先进文化的历史使命。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趋势和要求,着眼时代前沿,立足新的实践,努力建设和弘扬先进文化,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充分展现了先进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科学发展之路。科学发展观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方法论的集中体现,不仅反映了我们党对当今世界发展趋势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方位的科学把握,而且反映了我们党对当今文化发展趋势和我国文化建设规律的科学把握。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强基固本之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文化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凝结其中的核心价值体系的力量;不同文化的竞争,很大程度上表现为各自代表的核心价值体系的竞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以人为本之路。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文化发展最深厚的力量源泉。我们建设的社会主义文化,是人民大众的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人民群众共建共享的道路。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改革创新之路。改革创新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强大动力,也是推动文化繁荣发展的强大动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本身就是改革创新的成果,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是坚持这条道路的必然要求。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把改革创新精神贯穿文化建设全过程,不断激发文化创造活力,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归结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之路。全会深刻把握我国文化建设实际和发展趋势,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这个战略目标,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相适应,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目标相衔接,与我国深厚文化底
蕴和丰富文化资源相匹配,既顺应时代潮流又体现人民愿望,既符合实际又催人奋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和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路径和目标的关系;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最终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这条文化发展道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
第三篇: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目标,请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角度谈谈认识
问题:中共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请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角度谈谈认识。
答: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这个决定是党立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全局,深刻总结文化建设历史经验,科学分析当前形势,着眼于推动我国文化长远发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和战略举措所作出的,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指明了方向。
什么是文化?我国现代学者许嘉璐指出:广义的文化指的是人类所创造的物质的和精神的所有成果;狭义的文化就是人类所创造的精神成果。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是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的文化;是服从和服务于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精神动力的文化;是弘扬民族精神、凝聚各族人民的意志和力量的,积极、健康、向上的文化。
理论上,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我国社会制度、发展道路和党的性质宗旨决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经济状况的反映,是在特定的社会条件下存在和发展的。不同国家由于社会性质和政治理念的不同而形成不同的社会制度,选择不同的发展道路。有什么样的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就会孕育和滋养与之相应的文化。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中华民族的优秀历史文化传统决定的。文化是一个绵延不断、接续推进的过程,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开拓创新的过程。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我国文化发展规律和人民群众根本意愿决定的。我们必须认识文化的演进逻辑并遵从其内在规律,只有这样才能开拓文化发展的广阔道路。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由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的现实需要决定的。当今世界,各种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趋势更加明显,文化软实力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战略地位日益凸显,许多国家都从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出发,把加快文化发展、增强文化软实力作为国家基本战略。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国的发展道路得到越来越多人的理解和认同,中华文化的作用和影响引起世界更大关注。同时,我国文化整体实力和国际影响力与我国国际地位还不相称,与我国深厚的文化底蕴还不相称,国际文化格局西强我弱的状况并没有改变。在这样的背景下,加快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已经成为事关党和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而紧迫的课题。
实践上,我们党从走上中国历史舞台的那天起,就始终高扬自己的文化理想,代表中国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自觉承担发展先进文化的历史使命。改革开放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始终把握中国先进文化的发展趋势和要求,着眼时代前沿,立足新的实践,努力建设和弘扬先进文化,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充分展现了先进文化的强大感召力和吸引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是科学发展之路,是强基固本之路,是以人为本之路,是改革创新之路。它诠释了我党的科学发展观,增强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满足了人民的文化需求,推动了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归结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之路,我们必须坚定不移地走这条文化发展道路。
第四篇:十七届六中全会学习体会:浅谈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十七届六中全会学习体会:浅谈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今年10月,中国共产党召开了第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全面部署,对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提出新任务新要求。
我想就当今的形势谈谈为何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一战略目标。
首先,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我国是一个有着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拥有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不仅为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提供了丰厚滋养,也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独特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文化建设加快发展、文化日益繁荣,并取得了历史性的重要成就,这为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打下了基础。
其次,在我国的经济实力与综合国力显著提高的今天,科学文化作为一股中坚力量,成为了我们必须建设的项目。只有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优势,满足了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才能实现社会主义文化大繁荣。
最后,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围绕综合国力的全方位竞争更加激烈,谁占领了文化发展制高点,谁就拥有了强大的文化软实力,谁就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占得先机。文化安全在整个国家安全工作中占据着基础性和战略性的重要地位。这就要求我们进一步加快发展文化建设的步伐。传承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借鉴别国的文明成果,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形成与我国国际地位相称的文化软实力和文化影响力。
有了明确的目标,才能明确行动的方向,才能激发奋斗的力量。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要坚定不移的跟着党走,努力学习文化知识,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作出贡献!
第五篇:十七届六中全会开幕:建设文化强国
十七届六中全会开幕:建设文化强国
9月2日,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等观看话剧《郭明义》。这是演出前,胡锦涛总书记等中央领导同志亲切接见剧组主创人员。新华社 图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昨日起至18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将对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全面部署。这是自2007年中共十七大以来,中共首次将“文化命题”作为中央全会的议题,文化建设在国家战略层面的意义进一步凸显。
部署体制改革和政策措施
据分析,提交此次会议审议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稿,料将在精神导向、体制改革、政策措施等多个层面作出安排,注重培育主流文化,部署“文化兴国”战略,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
文化如何实现大发展大繁荣?专家对此作出分析。北京大学教授郭建宁认为,必须建设主流价值文化,坚持文化传承创新,形成与中国国际地位相对称的文化软实力,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不仅要体现在文化发展的良好环境和氛围,文化发展出人才出精品,归根结底要体现在民众的文化消费数量增加,质量提升,内容充实,形式多样。
实现“先进文化的中国化”
专家指出,十七届六中全会就是要寻求一条解决文化问题的路径,融合多元文明,实现“先进文化的中国化”,同时通过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凝聚文化共识。
分析人士指出,新形势下召开这样一次会议,标志着中共对文化建设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高层在文化理论创新与实践方面正逐渐走向成熟,促进文化事业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快速发展的能力建设正在稳步提升。
新闻纵深
一个只能出口电视机的国家,成不了世界大国
2011年10月1日,美国纽约时代广场。大幅户外显示屏上,水墨动画形象的中国先哲孔子,与熙来攘往的人群融为一体。中国与世界、传统与现代,在这里交汇。
这个特殊的场景,正可看成孔子背后五千年中华文化在新世纪所处的方位。在世界的横轴上,一个古老的民族在全球化时代确立自身的坐标。在历史的纵轴上,一种伟大的文化历经盛衰荣辱的磨难,在复兴之路上正扬帆起航。
“当今时代,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谁占据了文化发展的制高点,谁就能够更好地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权。人类文明进步的历史充分表明,没有先进文化的积极引领,没有人民精神世界的极大丰富,没有全民族创造精神的充分发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不可能屹立于世界先进民族之林。”
站在这样的历史高度,才能更全面地理解,伴随着经济的崛起,新世纪以来社会主义中国波澜壮阔的文化挺进;才能更清晰地把握,党的十六大以来一系列前所未有的文化变革,所造就的文化发展新局面;才能更深刻地体认,一个政党如何为古老的文化注入全新的力量,走出一条文化重塑与振兴的“中国道路”。
进入新世纪,尽管中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创造了令世界其他地区黯然失色的发展奇迹,尽管我们的精神文明建设、各项文化事业取得了令人振奋的长足进步,但文化领域面临的挑战前所未有。
这是一个尴尬的事实:当经济领域的中石化、中移动向世界五百强挺进时,我们的文化企业却拿不出一个名扬世界的品牌代表;当美国利用中国的花木兰故事拍成电影成功占领中国市场时,中国的创意产业几乎为零。全国500多家出版社的收入总和,不及德国贝塔斯曼集团一家的年收入。
这是一个悬殊的对比:全世界每100本图书,85本由发达国家流向不发达国家;全世界每100小时音像制品,74个小时由发达国家流向不发达国家;美国生产的电影占全球影片数量的10%,却占用了全世界一半的观影时间。
挑战不止于此。
当人们赞叹中国经济惊人的成就时,也日益强烈地感到公共文化服务的短缺。城乡之间、东西部之间、不同收入群体之间的文化消费极不平衡,“精神饥渴”在物质满足的反衬下变得愈加强烈。
中国文化发展必须面对这样的考题——一面是加入WTO以后势必放开的国内文化市场,一面是我国文化单位与国外文化企业的悬殊实力;一面是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强烈,一面是国有文化单位活力不足;一面是中国在经济、外交上重返世界舞台中央,一面是西方世界戴着“有色眼镜”妖魔化中国。
一个只能出口电视机而不是思想观念的国家,成不了世界大国。中国的崛起曾被称作“21世纪最激动人心的大事”,但这种崛起,不能只是物质财富的剧增、经济格局的重塑,而应伴随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传播,推助中华文化的弘扬,否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话语权如何彰显、主动权如何体现?据人民日报
专家观点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应从四方面展开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文化体制改革滞后于经济体制改革的情况日益突出。业内专家认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应从以下4个方面展开。
第一,以增加投入、增强活力、改善服务为重点,抓好公益性文化事业的改革和发展。在城市,要加大对博物馆、文化馆、图书馆、群艺馆建设的投入,加强社区和居民小区文化设施建设。在农村,要加强乡镇文化站和村文化室的建设。
第二,以创新体制、转换机制、面向市场、壮大实力为重点,抓好经营性文化产业的改革和发展。以改革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为重点,培育市场主体,面向群众、面向市场进行体制机制创新,形成一批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国有和国家控股的文化企业。
第三,健全文化市场体系,规范文化市场秩序。要按照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进一步理顺文化市场管理体制。加强文化市场法制建设,统一文化市场管理规则,实行统一的综合行政执法,严厉打击盗版、非法出版、非法营销等不法活动。
第四,健全对外文化交流机制。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有步骤、有选择地扩大对外开放。探索建立吸收国外优秀文化和先进技术,抵制腐朽文化,用好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开放格局。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重点扶持一批文化企事业单位,做大做强一批对外文化交流的文化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