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谈谈文化强国的建设与当代大学生的责任

时间:2019-05-13 09:50:22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结合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谈谈文化强国的建设与当代大学生的责任》,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结合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谈谈文化强国的建设与当代大学生的责任》。

第一篇:结合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谈谈文化强国的建设与当代大学生的责任

结合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谈谈文化强国的建设与当代大学生的责任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六中全会奏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时代最强音,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伴随着中华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站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期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第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和《决定》精神,是当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政治任务,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我结合工作实际,谈谈以下几点初步的学习认识。

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的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六中全会是在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标志着我们党对文化建设认识的深化、对文化建设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成熟,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决心已定,并且充满了信心。我们要按照《决定》确立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和措施办法等,加快人才培养,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量,开启文化强国建设新征程。

《决定》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对于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推动各项事业不断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方向上具有一致性。

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越来越成为全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为标志,我国文化领域的改革与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我们要按照中央省委统一部署,把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政治任务,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强烈的责任意识,认真学习、全面领会、深入贯彻到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到学科建设和学生思想政治的疏导中。

这是着眼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的精神文化需求,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造的归属,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让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在新的起点上创造新的辉煌。

当前影响大学生思想的因素很复杂,大学生价值观呈现多元化,心理问题更趋发散性和多样性。胡锦涛总书记出席清华大学庆祝建校100周年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殷切希望当代大学生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为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指明了正确方向和前进道路。

文化强国的建设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实现这一重大战略目标,必须把握文化发展规律、增强文化建设本领,大学在建设文化强国的过程中,至少承担着四个方面的职责与使命。

文化创新的实践者。大学的文化创新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大学成为文化创新的实践者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努力。在此强调两点:一是促进人文社会科学特别是人文学科的发展和繁荣。人文社会科学既是知识体系,很大程度上也是价值体系,是民族文化中最精致、最核心的部分,对于促进文化发展意义重大。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交流特别是人文交流,是不同文化之间深层次理解和交融的桥梁与纽带。二是促进人文与科技的交融。在这方面,大学特别是学科较为齐全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是最有条件的。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需要人文的、社会的、伦理的价值引导。当然,人文社会科学的学者、学生也应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掌握一些自然科学的知识和方法。

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一方面我们要扩大自我生活的圈子,提升人生境界,学会关心他人和社会,把自己融入社会,主动地承担社会责任,以人民、国家的利益为重,个人利益服从集体、社会利益,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我们要在肩负起为“振兴中华,实现四化”而勤奋学习的社会责任的同时,通过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寒暑假等时间深入社会大家庭,开展形式多样的国情与社会调查、科普宣传、专业知识宣传、文化下乡和智力扶贫,积极开展杜区服务等活动,加深对国情的了解,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身追求的一种需要,并努力实践之。另一方面,又要在社会允许的条件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实现个人的利益与价值,创造丰富多彩的、自己满意的生活方式,把聪明才智和潜能充分发挥出来,推动社会进步和自身的发展。

作为新一代大学生,我们既要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培养人文精神,学会做人,又要提高文化业务精神,培养科学精神,学会做事,二者绝不可偏废。大学生尤其是要求进步的同学要不断增强对党的信念的认同感、与人民的亲切感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努力成为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中国先进文化的弘扬者和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维护者。

作为新一代大学生,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首先,我们要明确实践是学习知识理论的目的。当今社会复杂多变、竞争激烈,更要求很强的社会实践能力。如果不明确这一点,就会偏离学习的根本目的,单纯为了掌握书本知识,为了考试和分数而学,就可能导致“高分低能”或“混文凭”的结果。其次,要加强实践性环节,我们的能力只有在实践中,在解决具体问题中形成和提高。被动地接受现成的知识的灌输,死记硬背,不可能形成较高的素质和能力。我们能力的培养、提高,必须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这是任何人都不能代替的。

我们要向身心健康努力,既要科学地生活,锻炼,不断提高生活质量,又要加强学习和修养,塑造美好的心灵。应当珍惜自己的生命和健康,尽可能地爱护身体,讲究卫生,增强体质。同时,人又要有健康的心理,要有自尊、独立、平等、自信、自律、坚强、宽容、乐观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在现代,心理是否健康已成为衡量健康的一方面标准。即使一个人身体残疾或患有疾病,但只要有健康的心理,不自卑,不自暴自弃,照样可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可以生活得快乐,幸福。相反,即使一个人有健康的体魄,但心理不健康,心理承受能力差,自我调节能力弱,他的生活不会开心,甚至可能逐渐损害身体健康。

作为大学生,我们要以积极的心态和科学的方法,不断陶冶人性,健全人格,提高素质和能力,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坚持学习科学文化和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学习书本知识和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实现自身价值和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树立远大理想和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把自己培养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勇于创新、全面发展的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广阔舞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实现人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

第二篇: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体会:文化强国与文化自觉

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体会:文化强国与文化自觉

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重大意义。

文化强国需要先进政党的推动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需要全民族的文化自觉,不能纯粹靠文化的自发发展,尤其是在现代社会,需要有识之士的推动,特别是需要先进政党的推动。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标志。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若只有经济的发展而没有文化的发展,是不全面的。只有精神文化和经济、政治、社会等各方面同步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繁荣昌盛。从理论上讲,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一个社会都是由政治、经济、文化形成的一个系统。既要有经济发展,又要有政治发展,也要有文化发展,这三者是不可分离的。但同时它们又不是完全同步的,一个国家可以拥有高速发展的经济,却未必有高度的文化发展水平。当然,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推动文化的发展;同时,文化的发展也能够反过来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发展。

毋庸置疑,我们的经济繁荣很重要,军事实力增强也很重要,制度建设也很重要,但是最后中华民族能不能复兴,最根本的标志是中华文化的复兴,也就是形成自己一套独特的思想体系、价值体系、生活方式、社会科学、大众文化等等。只有当我们的整个文化体系具有现代性,具有领先性,能够吸引全世界的人民来学习,只有到了那个时候,中国的现代化才可以说是真正的实现了,中华文化才可以说真正复兴了,整个中华民族才可以说真正复兴了。

应该指出的是,中华文化复兴与古代的文化复兴以及近代西方人文主义的文艺复兴是不一样的。我们现在所处的是全球化时代,实现中华文化乃至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需要以全球为参照系。也就是说,只有当我们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达到全球的领先水平,特别是在文化上要能够创造一套领先世界,并能够为世界人民所广泛认同的话语体系、价值理念、思维方式、人文科学、生活方式的时候,才能够说我们真正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我党对文化建设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召开这样一次会议,标志着我们党对文化建设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标志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我们党历来重视文化建设。在党的领导下,经过90年的努力,中国文化已经基本实现了现代化,中国文化从传统形态逐步转变为现代形态,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在建党之初,也就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我党就特别注重马克思主义文化的引入和建设。实际上,正是有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文化的引入,才有了中国共产党,才有了中国革命的新面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各个历史时期,我党都特别重视思想文化建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曾经提出新民主主义文化,这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在建国前夕,毛泽东提出,新中国的建立,不仅将迎来一个经济建设的高潮,而且将迎来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所以,在建国之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大力推动经济建设的同时,大力推动文化建设,特别是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使得马克思主义文化在中国大地上蔚然成风,不断成长起来。改革开放之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出“四有”新人、“三个面向”,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思想。上世纪90年代,江泽民同志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入新世纪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党中央又提出了和谐文化建设等一系列文化建设思想。这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现代文化建设的本质、规律、形式、内容等认识越来越深刻。

然而,面临新形势,我们的文化建设应该怎样深入开展,还面临着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

就国内来讲,我们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建设都获得了长足的进展,受到世界人民的广泛关注。但是,我们的思想文化建设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还很小。我们对经济发展模式、政治发展模式以及社会发展模式的研究还不够,还没有提升到思想文化的高度来认识。当前,世界各国都在关注我们、研究我们,而我们在这方面的研究却显得比较落后。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加以研究,把中国道路、中国经验总结好,提升到思想文化的高度,包括中国现代的经济思想、政治思想、社会思想、文化思想等,使之理论化、系统化。此外,人民群众在物质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的同时,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加强文化建设,以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从国际方面来讲,也非常有必要来深入研究文化问题、推进文化建设。近代以来,西方文化在世界上一直占主导地位,对中国的影响很深,虽然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发展的机遇,但也给我们的民族带来了很多灾难,特别是近170年来,在中西文化交往、碰撞中,我们有很多教训和经验,需要好好总结。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世界人民对我们寄予厚望,我们也需要研究总结自己的经验,使我们的思想文化走出去,以推动现代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

在看到我们文化大发展的同时,更要看到我们文化建设中面临的种种挑战。比如,社会思想的多元性、多变性、开放性等,在带来思想文化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思想混乱,这就需要我们制定科学的文化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去引导文化的发展,消除国内外的一些杂音、噪音,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共同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同时为推动和谐世界建设作出贡献。

新一轮思想文化建设高潮将产生质的飞跃

从中国近代170年的历史来看,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带来的思想文化建设高潮,将会产生质的飞跃,带来重大变化。

在中华文化五千年的历史上,有过多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潮。但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带来的思想文化建设高潮,将是空前的,不仅会超越古代的中国文化复兴,对世界的影响也将会更加巨大。中华文化曾经几度领先于世界,但到了近代,逐渐落伍。鸦片战争之后,我们中华文化一直处于弱势状态,处于一种封闭保守的、被动引进的状态。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文化正在发生一个质的变化,开始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被动走向主动,从表面的学习走向深层的学习,从引进文化到输出文化,一句话,就是慢慢地从弱势走向强势,从世界文化舞台的边缘走向中心。这种质的飞跃,将触动并深刻改变我们传统的文化理念和思维模式.

第三篇:结合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谈谈如何建设大学校园文化,促进我国文化繁荣?

结合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谈谈如何建设大学校园文化,促进我国文化繁荣?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突出强调了文化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再一次在党的纲领性文件中确立了文化建设的战略地位,为发展社会主义文化指明了方向。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并在实践中全面贯彻这一重要思想,对于担负着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高等院校,尤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项系统工程,高校校园文化建设是其重要组成部分。校园文化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文化现象,是校园物质文化、精神文化和制度文化的集群,它以青年学生为主体,以大学校园为主要空间,以社会主义文化为根基。优良的校园文化氛围一旦形成,将和社会主导文化一样,会产生巨大的能量,对青年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价值观念和精神状态起到良好的辐射作用,成为培育“四有”新人的重要手段和深化素质教育的强劲动力。显而易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也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一、校园文化建设应把握正确指导思想

坚持什么样的文化方向,建设什么样的文化,是一个政党在思想上、精神上的一面旗帜。因此繁荣和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加强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充分体现我们党“始终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基本要求,保证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正确方向。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武器,是全党的智慧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因此,它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这个复杂系统中的核心和灵魂,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标志,决定着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只有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文化建设,才能使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既立足于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又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宏伟大业;既具有强烈的时代特征,又带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既努力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又积极学习借鉴世界各国人民创造的有益文化成果。同时,“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价值尺度。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就是要求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必须体现“三个代表”的本质要求和价值取向。高等学校是意识形态领域最活跃的地方,是思想、学术、文化交汇的重要场所,也是西方敌对势力同我们争夺青少年一代交锋最激烈的阵地。所以在提倡“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允许各种学术观点讨论的同时,必须坚持以四项基本原则为前提,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在文化建设中的指导地位,认真做好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三进”工作,决不允许指导思想的多元化。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高校文化建设的正确发展方向,为高校的改革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二、校园文化建设应大力弘扬民族精神

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文明,归根到底是建设民族精神。民族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精神动力和精神支撑,是民族文化最本质、最深刻的体现。民族的历史命运和历史遗产,从根本上规定着民族文化的内涵和特性。民族文化是一个民族在历史活动中表现出来最富有生命力的优秀思想,具有对内动员民族力量,对外展示民族形象的重要功能。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培育和弘扬

我们的民族精神,使全国各族人民始终保持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民族精神。

民族精神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把中华民族的历史传统和新时期形成的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当前要着重增强青年学生的爱国意识、团结意识和自强意识,强化青年学生对国家的认同感、归属感,牢固树立国家利益高于一切的观念。所以,我们在构造校园文化建设总体规划时,要注意民族精神的传承,并积极探索适合青年学生特点的教育形式,选择各种重要节目,重大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的纪念日,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我校有着悠久光荣的历史,留下了许多宝贵的精神财富,如嘉庚爱国主义精神、校训诚毅精神、革命传统精神等,都值的进一步深入发掘整理,不断扩充内涵,提高宣传教育成效。学村的各种纪念场馆、校史陈列室是独具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对陶冶青年学生的爱国情操是不可多得的教材。学村原有许多建筑楼群的命名,也沉淀着十分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值得我们深入研究,以丰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

三、校园文化建设应重视优化育人环境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精神文化是目的,物质文化是实现目的的途径和载体,是校园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支撑,也是推进学校文化建设的必要前提。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优化育人环境,发挥环境育人功能,必须建设文明、整洁、优美、有序的校园环境,营造浓郁的校园文化氛围。校园规划必须充分考虑到整体化、生活化、人性化、开放化、多样化和现代化,实现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的有机统一,协调发展。尤其在校园建设风格的设计上,校园审美色彩的铺垫上,校园音乐的选择上,师生着装的规定上,教室空间的布置上等都应充分考虑自然与人文兼顾,活泼与庄重兼顾,整齐划一与体现个性兼顾。同时要注意精心选择制作一些有典型教育纪念意义的雕塑,画像、名言警句、标语口号等,以衬托校园的整体育人氛围。完善的设施,合理的布局,各具特色的建筑,和谐的人文景观,能够使人心旷神怡,赏心悦目,并在求知、求美、求乐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启迪和教育。有助于陶冶校园人的情操,对师生员工塑造美好心灵,激发开拓进取精神,约束不良风气行为,促进身心健康,调节情趣和心理状态等都将起到重要的作用。

四、校园文化建设应主动适应时代要求

校园文化建设必须符合时代要求,体现时代的特征,成为新文化、新思想的策源地,这是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必然要求。因此,校园文化建设要重视营造尊重科学、崇尚真理的校园精神和民主、开放、丰富、生动的校园文明,从而对社会主义文化建设起到支持、引导、幅射的作用。同时,校园文化建设要有利于加强对学生个体的引导,用健康向上的主流校园文化去熏陶教育学生。要注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改善知识结构,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交际协调能力,组织管理能力,以及积极主动的参与意识、竞争意识和成才意识,促进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要增强学生的自尊心、自信心和社会责任感。使我们培养出来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以后能够满足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生产力发展的中坚力量,成为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和先进文化的弘扬者。

五、校园文化建设应积极体现创新精神

创新是一切先进文化的基本特质。任何一个时代都产生、孕育自己时代的文化,任何一种先进文化都反映着社会进步的目标和方向,既是前人思想认识的升华,又是时代精神的凝聚,既是一个批判继承前人文化的过程,又是一个不断超越、创新的过程。“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不竭的动力”。当代世界科技进步日新月异,技术更新不断加速,一个国家如果自主创新能力上不去,就永远难以摆脱技术落后的局面。技术创新要靠人才,而人才的培养离不开学校。大学校园是人才荟萃地方,校园文化建设应充分体现强烈的开放性、先导性、前瞻性和独特性,以创新思想为先导,以创新制度为保证,以创新内容为核心,以创新实践为动力。以改革的精神,积极探索各种有利于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方式、方法、途径,努力构造有利于创新人才脱颖而出的校园创新系统。在更高和更新的层次上发展校园文化,使校园文化充满勃勃生机与活力,成为培养创新人才的沃土和催化剂。

校园文化建设渗透于学校的教学、科研、管理、生活及校园活动的方方面面,在学校教育中有着广泛而深刻的内涵,是学校育人工作的一个重要领域。只要我们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来统揽全局,相信校园文化建设必将取得更加丰硕的成果。v

第四篇:浅谈文化强国的建设与当代大学生的责任

物理与光电工程学院 11电子科学与技术(6)3111008618 关继业

浅谈文化强国的建设与当代大学生的责任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六中全会奏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时代最强音,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这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总纲领。全面促进校园文化发展,扬起以《决定》为中心思想的校园文化建设旗帜,把精神具体落实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实现高等学府充满和谐与特色的优良校园文化氛围。[1]伴随着中华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站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期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第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是当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政治任务,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我结合工作实际,谈谈以下几点初步的学习认识。

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的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六中全会是在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标志着我们党对文化建设认识的深化、对文化建设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成熟,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决心已定,并且充满了信心。我们要按照《决定》确立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和措施办法等,加快人才培养,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量,开启文化强国建设新征程。《决定》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对于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推动各项事业不断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方向上具有一致性。

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全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为标志,我国文化领域的改革与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我们要按照中央省委统一部署,把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政治任务,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强烈的责任意识,认真学习、全面领会、深入贯彻到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到学科建设和学生思想政治的疏导中。

这是着眼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的精神文化需求,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造的归属,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让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在新的起点上创造新的辉煌。文化的根本功能是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为社会生活提供意义和价值,文化决定观念,观念决定行动,所以人的任何行为都能找到它文化的根源。作为精神财富的文化象征着智慧和品位,展现人性的光辉和生活的魅力。文化特征又是民族的符号,一个民族若要在世界民族之林占有一席之地,保存和发扬自己的民族文化是首要的前提。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因素,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结果,也是不可避免的结果,就是多样文化的交流与碰撞。[2]

当前影响大学生思想的因素很复杂,大学生价值观呈现多元化,心理问题更趋发散性和多样性。胡锦涛总书记出席清华大学庆祝建校100周年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他殷切希望当代大学生把文化知识学习和思想品德修养紧密结合起来,把创新思维和社会实践紧密结合起来,把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紧密结合起来,为当代大学生健康成长指明了正确方向和前进道路。文化强国的建设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实现这一重大战略目标,必须把握文化发展规律、增强文化建设本领,大学在建设文化强国的过程中,至少承担着四个方面的职责与使命。

文化创新的实践者。大学的文化创新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大学成为文化创新的实践者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努力。在此强调两点:一是促进人文社会科学特别是人文学科的发展和繁荣。人文社会科学既是知识体系,很大程度上也是价值体系,是民族文化中最精致、最核心的部分,对于促进文化发展意义重大。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交流特别是人文交流,是不同文化之间深层次理解和交融的桥梁与纽带。二是促进人文与科技的交融。在这方面,大学特别是学科较为齐全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是最有条件的。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需要人文的、社会的、伦理的价值引导。学校要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学校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园地,又是思想建设的阵地,具有孕育和创造新思想、新观念的重要职能,应努力担负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责任,成为中国先进文化创造和传播的先锋。

要使学校担负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重任,就必须确保学校所造就的人才不仅要有较高的创新能力和科学文化素养,更应该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道德境界。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要在全社会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反对和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增强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激励他们为振兴中华而不懈奋斗。”为此,学校要牢牢抓住思想道德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两个重要方面开展工作,进一步加强师生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和职业道德、文明礼貌等的教育。在教师中要以落实“爱生承诺”为契机,树立“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教育思想,确实担负起教育和转化每一个后进生的职责,使教书育人落到实处;要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健康活泼、文明高雅的活动,通过举办校艺术节创设舞台,促使学生主动发展;要抓好文明学生的示范作用,让学生中的先进事迹去占领学校文化建设的主阵地,形成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校园环境,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3]当然,人文社会科学的学者、学生也应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掌握一些自然科学的知识和方法。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应该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思想素质, 这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 主要解决知识为谁所用的问题,其中包括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等内容;二是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 主要是专业知识以及专业知识以外的文化知识等;三是科技创新素质, 主要指的是科技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等;四是身心素质, 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两个方面。除此之外, 在当今知识经济全球化发

[4] 展的大背景下, 对加强大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一方面我们要扩大自我生活的圈子,提升人生境界,学会关心他人和社会,把自己融入社会,主动地承担社会责任,以人民、国家的利益为重,个人利益服从集体、社会利益,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我们要在肩负起为“振兴中华,实现四化”而勤奋学习的社会责任的同时,通过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寒暑假等时间深入社会大家庭,开展形式多样的国情与社会调查、科普宣传、专业知识宣传、文化下乡和智力扶贫,积极开展杜区服务等活动,加深对国情的了解,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身追求的一种需要,并努力实践之。另一方面,又要在社会允许的条件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实现个人的利益与价值,创造丰富多彩的、自己满意的生活方式,把聪明才智和潜能充分发挥出来,推动社会进步和自身的发展。

作为新一代大学生,我们既要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培养人文精神,学会做人,又要提高文化业务精神,培养科学精神,学会做事,二者绝不可偏废。大学生尤其是要求进步的同学要不断增强对党的信念的认同感、与人民的亲切感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努力成为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中国先进文化的弘扬者和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维护者。

作为新一代大学生,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首先,我们要明确实践是学习知识理论的目的。当今社会复杂多变、竞争激烈,更要求很强的社会实践能力。如果不明确这一点,就会偏离学习的根本目的,单纯为了掌握书本知识,为了考试和分数而学,就可能导致“高分低能”或“混文凭”的结果。其次,要加强实践性环节,我们的能力只有在实践中,在解决具体问题中形成和提高。被动地接受现成的知识的灌输,死记硬背,不可能形成较高的素质和能力。我们能力的培养、提高,必须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这是任何人都不能代替的。

我们要向身心健康努力,既要科学地生活,锻炼,不断提高生活质量,又要加强学习和修养,塑造美好的心灵。应当珍惜自己的生命和健康,尽可能地爱护身体,讲究卫生,增强体质。同时,人又要有健康的心理,要有自尊、独立、平等、自信、自律、坚强、宽容、乐观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在现代,心理是否健康已成为衡量健康的一方面标准。即使一个人身体残疾或患有疾病,但只要有健康的心理,不自卑,不自暴自弃,照样可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可以生活得快乐,幸福。相反,即使一个人有健康的体魄,但心理不健康,心理承受能力差,自我调节能力弱,他的生活不会开心,甚至可能逐渐损害身体健康。

作为大学生,我们要以积极的心态和科学的方法,不断陶冶人性,健全人格,提高素质和能力,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坚持学习科学文化和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学习书本知识和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实现自身价值和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树立远大理想和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把自己培养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勇于创新、全面发展的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广阔舞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实现人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

人创造文化,文化塑造人。“知识分子是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在文化价值的阐述、维护和传播上起着重大的作用,现代的价值观念和行为的变迁,追根溯源,也是从知识阶层逐渐向全社会渗透的。”[5] 【参考文献】

[1]胡燕.学习《决定》精神扬起校园文化建设旗帜[N].商情.2012(10)

[2]潘衍习.主流文化与文化之争[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05.11(11)[3]廖艺挺.实践“三个代表” 培育优秀人才[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09.21(12)[4]周家伦.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06(5)[5]李梦云.余英时文化危机与文化重建思想述略[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第五篇:文化强国的建设与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最终版)

浅谈文化强国的建设与当代大学生的责任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六中全会奏响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时代最强音,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这是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局面、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总纲领。全面促进校园文化发展,扬起以《决定》为中心思想的校园文化建设旗帜,把精神具体落实到校园文化建设中,实现高等学府充满和谐与特色的优良校园文化氛围。[1]伴随着中华文化的大发展大繁荣,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站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期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第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是当前的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政治任务,也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一个基本要求。我结合工作实际,谈谈以下几点初步的学习认识。

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的重要意义

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六中全会是在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标志着我们党对文化建设认识的深化、对文化建设在理论上和实践上的成熟,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决心已定,并且充满了信心。我们要按照《决定》确立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主要任务和措施办法等,加快人才培养,提高全民族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提升中华民族凝聚力量,开启文化强国建设新征程。《决定》强调,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这对于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党的领导下,推动各项事业不断发展,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导思想、重要方针、目标任务和政策措施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方向上具有一致性。

当代中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全国人民的热切愿望。

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召开为标志,我国文化领域的改革与发展将进入一个新的历史阶段。我们要按照中央省委统一部署,把学习宣传贯彻全会精神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政治任务,以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强烈的责任意识,认真学习、全面领会、深入贯彻到校园文化建设中,融入到学科建设和学生思想政治的疏导中。

这是着眼于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的精神文化需求,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创造的归属,让人民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让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在新的起点上创造新的辉煌。文化的根本功能是提升人的精神境界,为社会生活提供意义和价值,文化决定观念,观念决定行动,所以人的任何行为都能找到它文化的根源。作为精神财富的文化象征着智慧和品位,展现人性的光辉和生活的魅力。文化特征又是民族的符号,一个民族若要在世界民族之林占有一席之地,保存和发扬自己的民族文化是首要的前提。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因素,经济全球化的一个重要结果,也是不可避免的结果,就是多样文化的交流与碰撞。[2]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目标,体现了我们党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实现这一重大战略目标,必须把握文化发展规律、增强文化建设本领,大学在建设文化强国的过程中,至少承担着四个方面的职责与使命。

文化创新的实践者。大学的文化创新包括多方面的内容,大学成为文化创新的实践者需要进行多方面的努力。在此强调两点:一是促进人文社会科学特别是人文学科的发展和繁荣。人文社会科学既是知识体系,很大程度上也是价值体系,是民族文化中最精致、最核心的部分,对于促进文化发展意义重大。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交流特别是人文交流,是不同文化之间深层次理解和交融的桥梁与纽带。二是促进人文与科技的交融。在这方面,大学特别是学科较为齐全的综合性研究型大学是最有条件的。科学技术是一把“双刃剑”,需要人文的、社会的、伦理的价值引导。学校要把握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学校是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的园地,又是思想建设的阵地,具有孕育和创造新思想、新观念的重要职能,应努力担负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责任,成为中国先进文化创造和传播的先锋。

要使学校担负起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文化的重任,就必须确保学校所造就的人才不仅要有较高的创新能力和科学文化素养,更应该有为人民服务的思想道德境界。江泽民总书记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是发展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要在全社会倡导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反对和抵制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极端个人主义等腐朽思想,增强全国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激励他们为振兴中华而不懈奋斗。”为此,学校要牢牢抓住思想道德建设和校园文化建设两个重要方面开展工作,进一步加强师生员工的思想政治工作和职业道德、文明礼貌等的教育。在教师中要以落实“爱生承诺”为契机,树立“不让一个学生掉队”的教育思想,确实担负起教育和转化每一个后进生的职责,使教书育人落到实处;要进一步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开展健康活泼、文明高雅的活动,通过举办校艺术节创设舞台,促使学生主动发展;要抓好文明学生的示范作用,让学生中的先进事迹去占领学校文化建设的主阵地,形成具有浓厚文化氛围的校园环境,全面提高学生的思想素质。[3]当然,人文社会科学的学者、学生也应具有一定的科学素养,掌握一些自然科学的知识和方法。

大学生的综合素质主要应该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思想素质, 这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目的之一, 主要解决知识为谁所用的问题,其中包括政治素质、道德素质等内容;二是专业素质和人文素质, 主要是专业知识以及专业知识以外的文化知识等;三是科技创新素质, 主要指的是科技创新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等;四是身心素质, 包括身体素质和心理素质两个方面。除此之外, 在当今知识经济全球化发

[4] 展的大背景下, 对加强大学生的国际化视野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21世纪的大学生,一方面我们要扩大自我生活的圈子,提升人生境界,学会关心他人和社会,把自己融入社会,主动地承担社会责任,以人民、国家的利益为重,个人利益服从集体、社会利益,尽职尽责地做好本职工作。我们要在肩负起为“振兴中华,实现四化”而勤奋学习的社会责任的同时,通过积极投身社会实践活动,充分利用寒暑假等时间深入社会大家庭,开展形式多样的国情与社会调查、科普宣传、专业知识宣传、文化下乡和智力扶贫,积极开展杜区服务等活动,加深对国情的了解,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真正把为人民服务作为自身追求的一种需要,并努力实践之。另一方面,又要在社会允许的条件下,充分发挥自己的个性,实现个人的利益与价值,创造丰富多彩的、自己满意的生活方式,把聪明才智和潜能充分发挥出来,推动社会进步和自身的发展。

作为新一代大学生,我们既要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培养人文精神,学会做人,又要提高文化业务精神,培养科学精神,学会做事,二者绝不可偏废。大学生尤其是要求进步的同学要不断增强对党的信念的认同感、与人民的亲切感和对社会的责任感,努力成为先进生产力的开拓者、中国先进文化的弘扬者和最广大人民利益的维护者。

作为新一代大学生,我们必须正确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首先,我们要明确实践是学习知识理论的目的。当今社会复杂多变、竞争激烈,更要求很强的社会实践能力。如果不明确这一点,就会偏离学习的根本目的,单纯为了掌握书本知识,为了考试和分数而学,就可能导致“高分低能”或“混文凭”的结果。其次,要加强实践性环节,我们的能力只有在实践中,在解决具体问题中形成和提高。被动地接受现成的知识的灌输,死记硬背,不可能形成较高的素质和能力。我们能力的培养、提高,必须通过自己的亲身实践,这是任何人都不能代替的。

我们要向身心健康努力,既要科学地生活,锻炼,不断提高生活质量,又要加强学习和修养,塑造美好的心灵。应当珍惜自己的生命和健康,尽可能地爱护身体,讲究卫生,增强体质。同时,人又要有健康的心理,要有自尊、独立、平等、自信、自律、坚强、宽容、乐观等良好的心理品质。在现代,心理是否健康已成为衡量健康的一方面标准。即使一个人身体残疾或患有疾病,但只要有健康的心理,不自卑,不自暴自弃,照样可以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可以生活得快乐,幸福。相反,即使一个人有健康的体魄,但心理不健康,心理承受能力差,自我调节能力弱,他的生活不会开心,甚至可能逐渐损害身体健康。

作为大学生,我们要以积极的心态和科学的方法,不断陶冶人性,健全人格,提高素质和能力,发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紧跟时代、勇于创新的精神;艰苦奋斗、务求实效、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精神,坚持学习科学文化和加强思想修养的统一,学习书本知识和投身社会实践的统一,实现自身价值和服务祖国人民的统一,树立远大理想和进行艰苦奋斗的统一,把自己培养成为理想远大、热爱祖国、追求真理、勇于创新、全面发展的人,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广阔舞台上,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和人民的业绩,实现人的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发展。

人创造文化,文化塑造人。“知识分子是文化的创造者和传播者.在文化价值的阐述、维护和传播上起着重大的作用,现代的价值观念和行为的变迁,追根溯源,也是从知识阶层逐渐向全社会渗透的。”[5] 【参考文献】

[1]胡燕.学习《决定》精神扬起校园文化建设旗帜[N].商情.2012(10)

[2]潘衍习.主流文化与文化之争[N].人民日报海外版.2012.05.11(11)[3]廖艺挺.实践“三个代表” 培育优秀人才[N].人民日报海外版.2001.09.21(12)[4]周家伦.创新型人才培养与大学生综合素质教育[J].中国高等教育.2006(5)[5]李梦云.余英时文化危机与文化重建思想述略[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6)

下载结合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谈谈文化强国的建设与当代大学生的责任word格式文档
下载结合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谈谈文化强国的建设与当代大学生的责任.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