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邢台市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弘扬邢襄文化 开发创意产业:邢台市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近3500年的建城史和600多年的都城史给邢台留下了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众多的名胜古迹,使邢台积聚了诸如历史、英贤、科技、道教、民俗、生态、现代企业等厚重的文化资源,可开发为文化产品的素材十分丰富,为各种门类的艺术品创作生产乃至形成产业规模奠定了基础。以郭守敬为代表的科学文化,以宋璟、张宾、魏征为代表的政治文化,以清河张氏文化园为代表的祭祖文化,以抗大精神等为代表的红色文化,以临城崆山白云洞为代表的地质文化,以天河山爱情节为代表的旅游文化等,每一个品牌都形成了一条长长的产业链条。
一、邢台市文化产业发展概况
邢台市文化产业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可以说起步较晚,基础薄弱,正处于初步发展和路径探索阶段。
近年来,邢台市委、市政府加快了文化产业发展步伐,出台了《关于建设文化大市的实施意见》,明确以打造古今文化相辉映的历史文化名城为目标,推进科学文化、政治文化、祭祖文化、红色文化、商业文化、旅游文化多点开花,多点突破,大力保护、挖掘、整合文化资源,积极实施“四个一批”战略,即推进一批重点文化设施建设,发展一批文化龙头企业,培育一批文化拳头产品,打造一批文化知名品牌,强力提升城市品位,尽快实现从文化资源大市向文化大市的突破。
通过举办郭守敬科技文化节、河北省“七夕”情侣节暨中国?邢台天河山“七夕”爱情文化节、内邱扁鹊文化节等活动,倾力打造郭守敬、扁鹊、邢瓷、七里河、中国爱情山、汉牡丹、前南峪等文化品牌,重点建设七里河休闲娱乐园、郭守敬文化创业园、清河张氏文化园、邢台英谈文化旅游、宁晋中国工笔画之乡、临城北方地质文化科普园、平乡梅花拳基地等。成立“邢台市文化事业和产业发展中心”、“邢台市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工作领导小组”,指导、协调全市文化事业和产业的发展。
开展全市文化产业调研,进行文化产业专项辅导,建立全市文化产业项目库,展示资源,推介项目。自2006年3月开始,组织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部门和单位谋划文化产业项目70多个,辑印了《邢台市文化产业项目招商手册》。先后组团参加了深圳、北京、廊坊文博会,重点推介了邢台市七里河新区休闲娱乐园、清河县华夏张氏文化园、邢台县英谈古寨保护与开发、邢台天河山、临西县万和宫等文化产业项目。其中,清河县与香港好记星电子公司在深圳文博会上签订了1500万元的清河县张氏文化生态园香港园的投资建设意向书。邢台县英谈艺术家创作基地与廊坊华夏幸福基业股份有限公司在廊坊文博会上签订了2500万元的邢台英谈艺术家创作基地投资建设意向书。
经过几年的发展,邢台文化产业主要形成了新闻出版业、广播影视业、文化旅游业、歌舞娱乐业、休闲健身业、网络文化业等行业。建设了临城县中国北方地质文化科普园、中国爱情山——邢台天河山、内邱县扁鹊中医文化旅游区、邢台县前南峪红色+绿色文化产业园、临西县万和宫等文化产业项目。部分项目已形成一定规模和效益。邢台天河山被国家工商局注册为“中国爱情山”,邢台市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七夕文化之乡”;市杂技团通过调整内部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积极参与市场竞争,先后出访法国、韩国、日本、新加坡、土耳其、香港、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市文联主办的《散文百家》是全国五大散文刊物之一,曾连续两届被评为河北省“十佳”期刊,订数多年居全省纯文学期刊之首。影视剧《紫金山五杰》、《郭守敬》、《董振堂》、《景廷宾》等已经完成了剧本创作,正在寻求合作伙伴。
截止2006年,全市文化系统从事文化产业的企事业单位2000多家,实现产值6.5亿元,占全市0.9%;从事文化经营的从业人员近2万,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0.6%。市广电局经营创收2680万元。邢台网络公司经营创收1800万元。邢台日报总收入2442万元。市书店系统实现销售总额1.5亿元,实现利润总额450万元。全市旅游总收入19.7亿元。
二、邢台市文化产业发展目标
2008年——2015年,邢台市文化产业发展的总体目标是:初步构建以新闻出版业、广播影视业、文化旅游业、文化艺术业、体育健身业等为主导的邢台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格局。培育形成一批实力雄厚的文化龙头企业,打造一批具有邢襄文化特色的文化品牌。文化产业增加值在全市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提升,成为邢台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支柱产业之一。建设2—3个大的文化产业园区,建成3—5个文化产业发展示范基地。做大做强文化企业,形成5家以上在全省有一定影响力的文化产业企业,努力打造10个以上具有邢襄文化特色的文化品牌。
——新闻出版,覆盖全市的新闻媒体网络体系基本形成,实现广播影视业的健康快速发展,建立品牌化、专业化出版体系。
——文化旅游,围绕“山水太行、古都邢台” 这一主题,构建“一城两翼”(中心城区综合游、西部山区生态游、东部平原民俗文化游)的文化旅游产业布局。
——演艺娱乐,重点扶持文化品位高、有特色、大众化的歌舞娱乐项目;对市区的戏曲茶楼文化进行总结和提升,扩大其经营规模和辐射影响力;开发隆尧秧歌、广宗太平道乐、威县乱弹、平乡丝弦等民间演艺资源和项目;吸引和鼓励民间资本和外资兴建新型健康的娱乐场和大型娱乐中心;市县艺术院团要在精炼自己的传统剧目的同时,不断创新,进一步巩固和拓展演出市场。
——重点建设邢台市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会展中心、文化艺术中心和广播电视中心、临城邢瓷博物馆、清河张氏文化博物馆等,大力推进健身活动中心和健身活动站点的建设。——市群艺馆基本完成劳动、人事、分配三项制度改革任务,深化内部机制,拓宽服务领域,创新服务方式,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公示制度,推动服务进一步延伸。市河北梆子剧团、豫剧团、杂技团、电影公司和市县电影院等,逐步转企改制,面向市场,实行灵活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形成较强的发展力和市场竞争力。
三、邢台市文化产业发展举措
以发展文化旅游业和影视业为突破,拓展文化市场,丰富文化产品,延伸产业链条,打造文化产业和文化产品的名优品牌。
1、开展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统计
为进一步摸清全市文化单位和企业的数量、资产规模、从业人员以及文化产业增加值、增长速度、对经济贡献率等方面的情况,分析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优势,找出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存在问题、制约因素,确定全市文化产业发展重点和布局,为制定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经济政策和推动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等打好基础,自2008年8月始起,市委宣传部、市统计局等研究确定,按照省里的方案,借鉴外市经验,结合邢台实际,由市统计局牵头,市文化局等市直部门分工协作,市委宣传部总协调,开展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统计工作,待工作完成后,总结经验,完善工作机制,形成我市文化产业统计工作体系,并自2009年起,将我市文化产业统计工作纳入年度调查统计范畴。
目前,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就绪,市统计局正在向市政府申请资金支持,资金到位后,统计工作便可顺利开始。
2、完善全市文化产业目库,对重点项目实行动态管理
自2008年9月开始,我们建立了项目建设月报制度,并将全市60个项目按在建、拟建分为两大类。
在建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七里河新区休闲娱乐园,该项目位于邢台市区南侧、邢台市投资70多亿元的七里河综合治理工程内。邢台路桥建设总公司无偿提供场地,由投资方建设过山车、蹦极、攀岩等极限运动设施,以及儿童游乐设施等。清河张氏文化园,该文化园清河县为迎接2009年4月第四届世界张氏恳亲大会,出资230万请上海同济大学进行设计,占
地300亩,前期总投入已达1600多万元。2008年6月24日,清河华夏张氏祖庭举行奠基仪式。按照规划,张氏祖庭占地90亩,由挥公享堂、张姓纪功柱阵、广场、望楼等建筑组成。邢台天河山,依托牛郎织女原生地,建成中国唯一的爱情山,建成中国爱情圣地、蜜月殿堂;打造中国“七夕”爱情节;建成国内外闻名的“绿色嘉年华,爱情大观园”。临西万和宫二期工程,万和宫一期工程占地2万平方米, 已经完成并试营业。景区以和谐文化为主题,设佛、道、儒、宗教、孝悌、幽默、民俗、民族八大文化区,树立了“中国首座和谐文化宫”的品牌。二期工程唐诗宋词意境苑,以高度凝炼、个性化鲜明的典型环境,逼真再现唐诗宋词巅峰之作的典型意境。邢瓷博物馆,该项目位于普利寺塔西侧,南通临城大道,预计投资1200多万元,规划占地面积8200平方米,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预计到年底将完成主体工程建设。博物馆建设后将开展邢瓷仿制,游客尝试抽坯等项目,还可以开展历史文化教育,邢瓷文化交流等。全部规划完成后,邢瓷博物馆和普利寺塔以及临城县相关的人文景观、文物景观、历史景观相互辉映,将形成临城县一道以古文化为主的美丽景观。南宫普彤寺、群英湖综合开发项目,该项目位于南宫市城区西郊,作为省内宝贵的湿地资源带和我省为数不多的省级湿地公园之一,投资达7.5亿元,并列为南宫市2008年“天字号”工程来实施,按照三个开发层次分步推进。一是借助湖岸南侧毗邻中国第一塔寺--普彤塔寺的地理优势,开发建设普彤寺纪念广场和系列古迹修复工程。二是精心打造湖区新景观,打造休闲度假场所三是建设旅游配套工程。邢台市大开元寺文化园区,开元寺位于邢台市区邢州北路中段,建于唐代,是佛教五宗之一曹洞宗的祖庭,元朝时为全国佛教文化中心。镇寺之宝——15吨重的大铁钟和16面经幢仍保存至今。我市于2006年开始修复扩建开元寺,建成后将重现开元寺鼎盛时期的历史风貌。截至目前,投资1000万元的四殿主体工程正在施工,2个企业和417户居民搬迁工作正紧张进行。大开元寺文化园区总面积近400亩,投资超过2亿元,全部工程将于2009年6月前建成。临城岐山湖综合开发项目,岐山湖距崆山白云洞2.5公里,库容量为1.7亿立方米,水面面积近万亩,水质为国标二级,风光秀丽、景观独特,是观光度假、休闲娱乐理想之地。现有景点及项目:水上乐园、商周古城、鸯鸯茅舍、中围名塔园等。拟扩建项目:环湖公路、度假别墅区、商周文化城恢复、水上游乐中心、乡村体现区、商业服务区等。
拟建的重点文化产业项目:英谈古寨综合开发项目,被誉为“中国北方千年古堡”的英谈古寨位于邢台县西部太行深山区,现有保存完好的传统古建筑4500平方米。村内的房屋依山就势,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典型的古太行建筑风格,于2007年6月被评为第三批中国历史文化名村。欲通过对英谈古寨的保护与开发,将其建成集旅游、购物、写生、艺术家创作为一体的景区、写生创作基地。平乡梅花拳基地,梅花拳是中国传统武术拳派之一,有近四百年历史,已传播到世界各地20多个国家和地区,被确定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梅花拳的发源地后马庄的邹氏墓群被省政府列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每年农历正月十六,来自全国及世界各地的梅花拳弟子都会云集后马庄祭师拜祖、切磋技艺。项目建设包括以下:梅花拳纪念馆、梅花拳文化碑林、梅花拳文化公园、梅花拳文武学校。规划图已由山西省古建筑设计院设计完成。柏乡汉牡丹园开发扩建工程,汉牡丹园占地面积8.8万平方米,现代化温室2座8000平方米,名贵牡丹20万株。园中既有闻名遐迩的汉代牡丹,又有近年来由洛阳、荷泽、安徽、甘肃、四川和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等国内引种牡丹、芍药800多个名贵品种,以及由日本、美国、法国等国引种的牡丹品种100多个。中国宁晋北方工笔画生产基地,宁晋工笔画作者比较集中,从业人员达2000多人,现有古玩市场一个,画廊3个,年产工笔画作品超万件,占北京、天津工笔画销量的80%以上,许多作品销往日本、韩国等国际市场,部分作品被博物馆收藏。我们欲依托宁晋书画院和庞大的民间创作队伍,进一步提升规模和档次,建设中国北方工笔画生产基地。内邱扁鹊中医文化园,扁鹊庙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级旅游区。该项目计划修复建设8个主要景点:①扁鹊祠部分古建筑;②
扁鹊纪念馆、中医药展室;③鹊山宾馆;④鹊山湖;⑤扁鹊草药园;⑥扁鹊医学研究会;⑦扁鹊中草药加工厂;⑧仿古一条街。郭守敬科技馆,郭守敬是中国古代最伟大的科学家,代表中国古代科技的高峰。郭守敬这一科技文化品牌,具有多方面的时代价值,蕴含着丰富的教育资源。现设计两个方案:一是在原有郭守敬纪念馆的基础上,新建一个郭守敬科技体验厅,内容以展示体验郭守敬天文、数学、水利、机械等科技成就为主,体验厅面积较小,为简单方案。二是建设郭守敬科技园,建科技体验厅和天象厅两大建筑及相关设施,为复杂方案。临城县北方地质文化科普园,该项目位于太行山中段,地处国家地质公园--临城县境内。该园区以有“北方奇观”、“地下岩溶博物馆”、“世界喀斯特风景洞穴世博园”美誉的岩溶洞穴--崆山白云洞为主体,是集峰林地貌、嶂石岩地貌、地质遗迹、自然生态、水体景观和人文历史古迹为一体的综合性大型地质文化公园。邢台县前南峪生态旅游区,系全国百家农业旅游示范点之一,它位于邢台县西部浆水镇,距邢台市区60公里,景区内有邢和线,平涉线穿越而过,交通便利,北距云梦山23公里,南距峡谷群25公里,东距白云山7公里,西邻九龙峡7公里,处于邢台县主要景区的中心地带,景区规划面积116.8平方公里,内有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80多处,共分为十大景区:抗大观瞻区、生态观光区、化山揽胜区、川林果园区、三支锅景区、大石岩景区和龙宫景区等。拟在原来基础上新建林业、地质和农业示范三馆,进一步提升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隆尧大唐帝陵开发项目,大唐帝陵位于隆尧县城正南6公里的魏家庄镇王尹村北200米处。是唐玄宗李隆基四代祖宣简公李熙,三代祖懿王李天锡陵墓,二陵共茔,合称“大唐帝陵”,简称唐陵或唐祖陵。拟通过招商引资修复唐祖陵园、光业寺、修建博物馆、李氏文化馆和仿唐一条街。沙河大唐梅园建设项目,邢台大唐梅园地处河北省沙河市沙河城镇十里铺村,大唐梅园中涵盖了宋碑及其附属文物,也包含“六国保村”,故此项目名称也可称为宋湲碑及其附属文物或“六国保村”保护开发项目。现拟恢复明朝宋湲墓区和梅花园外貌,建名相祠景区、梅香书院景区等。目前已请河北省旅游开发研究中心和河北省地理科学研究所制定了《邢台大唐梅园建设规划》,现已列入沙河市“十一五”规划。
3、实行文艺精品创作近期、中期、远期规划
狠抓文艺精品创作生产。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弘扬当代成就,立足于邢台有不受限于邢台。划分近期、中期和长期三个阶段,确定全市文艺创作精品库,面向社会公开招标,吸引市内外作家、艺术家参与我市精品创作。坚持多元投入,鼓励国有企业和民营企业以入股、合作等形式参与精品创作生产。
近期,将要拍摄的电视剧有:《尚小云》,再现我国京剧“四大名旦”之一,我国京剧表演艺术大师尚小云的艺术人生,反映尚小云的艺术成就;《郭守敬》,反映和再现我国元代杰出科学家郭守敬毕生从事科学研究,勇攀科学高峰的事迹(上海欲拍电视剧,北京欲拍电影);《村官》,反映郭成志、吕廷祥、杨双牛、王胜、刘同林等基层优秀党支部书记群体代表,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干部的模范带头作用,带领当地群众,经过多年不懈努力,走上共同致富的小康之路,为新农村建设做出重大贡献的事迹。
4、加强项目推介,大力招商引资
督促各县市区和市直有关单位明确分工,卡死责任,像抓工业项目一样抓文化产业项目建设,规范项目内容,积极立项,加强对重点项目的调度和工作的考核,使意向项目早签约,签约项目早开工,开工项目早投产,投产项目早见效。
协调政府相关部门对较成熟的文化产业项目尽快立项,列入政府发展规划,集中参加政府组织的的对外招商活动。
加强沟通与协作,通过冠名和企业参与等形式,组织开展市内文化项目公开发布制度。努力探索网上招商和邀商的有效办法和途径。
通过各种方法和途径,吸引资金,加快项目落地和开工建设的进度,使我市的文化资源优势
变成产业优势,转化成现实的生产力。
5、加快有利于全市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和措施的制定和落实
贯彻落实国家、省扶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协调相关部门和单位制定我市文化产业发展政策和措施。
建议市委、市政府尽早设立文化产业发展引导专项资金,采取项目补贴、定向资助、贷款贴息等办法,加强对重点项目的倾斜扶持,为全市文化产业的发展树立标向。
争取国家、省对邢台文化产业发展的资金和政策支持等,促进文化产业项目的谋划、包装、建设、推介工作,促进文化产业人才培训和文化产业博览和交流工作;促进对重点文化企业、文化产业示范基地或园区和优秀文化产品品牌的评选和奖励等。
6、加紧培训,开展研究,引进人才
积极联系省、市文化产业教育、培训机构,通过举办辅导班、培训班等多种形式,对全市现有从事文化产业人员进行培训;对城市农村文化队伍演艺人员进行教育培训,发挥民间艺人在活跃城乡文化生活中的作用;在全市高等院校和职业院校中增设文化产业发展急需专业,开设相关课程;从本市高校抽出专门人员组建文化产业研究机构,开展专项文化产业研究;加大文化人才特别是策划创意文化中介人才的引进力度;想方设法改善文化工作的体制环境和社会环境,促进各类文化人才脱颖而出。
执笔:刘春格 张建军 刘延刚
第二篇: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公司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公司成立于20**年*月*日,主要宣扬香道文化,提供香道产品以及其附属的产品和文化推广。经过半年的发展,我司已经初步完成了整个公司体系的架构,明确了文化产业的方向,得到了行业的肯定和认可,并接洽了部分客户,下半年有意向达成合作,为文化企业的发展起到推动作用。但是由于企业刚起步,企业上半年整体还处于亏损状态。
依据公司的发展战略,下半年我司将与部分客户达成协议,并投入相关人力,大力推广香道产品,同时结合网络,完成线上系统的筹建,希望为香道文化的传承做出进一步的贡献。
**公司
2014年6月10日
第三篇: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龙源期刊网 http://.cn
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
作者:
来源:《沿海企业与科技》2002年第01期
—《中国文化蓝皮书—2001~2002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出版
由中国社会科学院、上海交通大学经过一年紧张而又高水准的合作科研,顺利完成了《中国文化蓝皮书—2001~2002中国文化产业发展报告》的编写工作,并已由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出版。中国社会科学院院长李铁映为《文化蓝皮书》作序,中国社会科学院副院长、文化研究中心主任江蓝生,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国家文化产业创新与发展研究基地主任谢绳武任主编,国家相关部委的主要领导大多都担任了编委会的副主任和委员。
据专家介绍,这本书有三个第一:是我国第一本文化蓝皮书,也是第一本代表国家水准的文化蓝皮书,更是院校首次强强合作在文化研究领域完成的国家重大项目。中国社科院与上海交大本着优势互补、勇于攻关的精神,从中国文化发展的总报告、“十五”期间和入世后的文化发展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文化行业的报告、中国区域文化发展的现状报告、与国外文化产业的比较、文化产业发展的个案研究、中国大城市的文化产业综合指标统计研究,以及专家论坛等进行了全方位的研究和报告。
《文化蓝皮书》反映了我国文化发展的现况,展示了我国文化发展的前景。它的适时诞生,预示着我国正以世界的眼光、时代的要求融入世界发展的格局之中。正如中国社科院院长李铁映在序中所言:“随着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发展,中国融入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以及以信息科技为代表的新经济的迅猛发展,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也将日益突显。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一些文化出口大国的文化产业,业已成为本国重要的经济支柱,特别是信息产业和文化产业的联姻,正推动文化产业进入一个飞速扩张的时代。许多国外的政要、专家学者,不约而同都将其看成是21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朝阳产业,他们甚至断言,21世纪的经济将由文化与产业两个部分构成,文化必将构成经济进步的新形象。这样的判断包含着发人深省的预见性,是不可等闲视之的。”
第四篇:文化产业10年发展报告
文化产业10年发展报告
A.文化产业初具规模并成体系
2004年至2013年10年间,文化产业发展呈现成倍增长的态势。2004年,全国文化产业法人单位31.8万户,从业人员873万人,资产总额1.8万亿元,主营收入为1.6万亿元,增加值3440亿元,占GDP的比重为2.15%。10年间,法人单位增加了近2倍,从业人员增加了1倍,资产总额增加了4.6倍,主营收入增加了4.1倍,增加值增加了4.8倍。
如果从2003年算起,也只用了8年时间,文化产业增加值就突破了万亿元,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这在产业发展史上是个奇迹。2010年以前,文化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量在千亿元上下,2010年以后年份的年均增量超过了2000亿元。从占GDP的比重看,2004年只有2.15%,到2011年达3.28%,2012年为3.48%,2013年为3.42%。文化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地位已经举足轻重。
文化产业本质上是文化生产及再生产过程。从这个角度看,文化产业包括三个类别:一是文化内容生产。从文学创作到艺术生产,从舞台表演到影视剧生产,从音乐制作到书报刊出版,文化内容生产体系已很完备。二是文化传播渠道。包括与出版生产相对接的出版物发行,与广播电台、电视台的新闻服务和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相对接的广电节目传输系统,与电影制作、演艺相对接的电影院线和演出院线。三是文化生产服务。印刷复制、软件开发属于典型的文化生产服务,要素市场意义上的文化产权交易所以及经纪代理、评估鉴定、投资咨询、金融担保等中介服务也在此列。
文化产业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相辅相成、相互促进。一方面,文化生产及再生产离不开国民经济体系支撑,由此派生了两个类别,即文化装备制造业和文化消费终端制造业;另一方面,文化产业渗透于国民经济各行各业,由此增加了一个类别,即生产性文化服务,通过文化创意和设计将文化元素植入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提升品牌价值和附加值。
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表明,经过10年发展,文化产业已经初步形成了门类齐全的体系。
表2显示,从投入看,劳动力和资本两大生产要素遍布于文化产业六个类别。2004年,文化内容生产、文化生产服务和文化消费终端制造三个类别的从业人员超过百万人,资产总额分别超过2000亿元;2013年,除文化装备制造外,其余五个类别的从业人员均已超过百万人。从产出看,2013年文化内容生产、文化生产服务和文化消费终端制造的主营收入均突破万亿元,生产性文化服务的主营收入接近万亿元;除文化装备制造外,其余五个类别的增加值均已超过2000亿元。综合投入和产出,10年间,文化产业各类别呈现竞相增长的良好态势,作为一个新兴产业,文化产业体系业已形成。
B.文化产业以文化生产及再生产为主体
文化产业是文化和经济融合的产物,也是文化生产及再生产不断扩大规模的重要途径,更是提升文化传播力、影响力和软实力的主要手段。文化产业如何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而不会偏离方向,更不能“耕了他人田、荒了自家地”,这是宏观决策和管理部门最为关注的大问题,更是决定文化产业前途和命运的大问题。
三次全国经济普查数据表明,2004年至2013年10年间,文化产业的发展不仅是快速的,而且是健康的。
1.文化生产及再生产保持主体地位。表2显示,无论从投入看还是从产出看,文化内容生产、文化传播渠道和文化生产服务这三个类别在文化产业中始终处于主体地位。2004年、2008年和2013年,文化内容生产、文化传播渠道和文化生产服务的从业人员、资产总额和主营收入加总额占文化产业六大类别的比重均在60%以上,增加值加总额占比在70%左右。如果把生产性文化服务加上,在文化产业六大类别中,2013年文化生产及再生产从业人员所占的比重高达91.13%,资产总额、主营收入和增加值占比分别达86.88%、74.84%和86.72%。
2.文化内容生产快速发展。文化产业的核心是内容生产,在文化产业统计上,主要集中在“文化产品的生产”大类中(详见表3)。
2013年,新闻服务的资产规模为3770.65亿元,比2004年增加了5倍;出版服务的资产规模为4321.34亿元,比2004年增加了近3倍;影视制作的资产规模达到1615.37亿元,比2004年增加了10倍以上;演艺的资产规模达991.42亿元,比2004年增加了22倍。
2013年,出版服务的主营收入已超过千亿元,在文化内容生产领域保持领先;演艺和影视制作的主营收入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2013年比2004年分别增长了25倍和14倍。
3.旅游和休闲娱乐占比很低。在文化产业统计中,旅游仅限于公园景区游览服务,不包括旅行社。2013年,公园景区游览服务的从业人员和资产总额分别为52.46万人和7696.70亿元,占全部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和资产总额的比例分别为2.98%和7.44%;增加值为645.02亿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为3.21%。2013年,休闲娱乐服务的从业人员和资产总额分别为84.72万人和2276.93亿元,占全部文化产业从业人员和资产总额的比例分别为4.81%和2.20%,增加值为576.96亿元,占文化产业增加值的2.87%。
C.文化产业区域发展呈阶梯状
2004年至2013年10年间,文化产业区域发展呈现东部领先、中部追赶、西部快跑的梯度发展态势。
1.东部领先是全面的。2004年、2008年和2013年,东部10省市的资产规模平均为1006.55亿元、1605.41亿元和4502.25亿元,是中部六省平均水平的3.63倍、4.01倍和1.89倍,是西部12省区市平均水平的7~8倍。
在文化产业六大类别分地区分排序中,广东省“拔得头筹”,江苏省综合排名仅次于广东省。北京市虽然在文化内容生产、文化传播渠道和生产性文化服务三个年份的排名均在前三名,但文化装备制造和文化消费终端制造两个类别的排名明显靠后,所以综合排名在山东省和浙江省之后。上海市与北京市的情况基本一致。
2.中部大步追赶。2004年至2013年10年间,中部六省与东部10省市的差距在缩小。尤其是在2013年,二者资产规模的差距已从2004年的3.63倍缩小至1.89倍,主营收入相差的倍数也从4.94倍缩至1.93倍。2013年,中部地区湖南省、河南省和湖北省文化生产服务增加值仅低于广东和山东的规模。
3.西部个别省市发展迅速。与中部六省相似,西部12省区市与东部10省市的发展差距逐步缩小,这一点在资产规模和主营收入两项指标上均有体现。此外,四川省、重庆市等西部地区文化内容生产、文化传播渠道和文化生产服务的发展水平与中部地区大致相当。
D.促进文化产业健康快速发展的建议
文化产业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发展时间较短,发展基础还不牢固,急需规划引导和重点培育。
1.打通文化产业和文化事业之间的通道。近年来,国家财政已投入大量资金推动传统文化资源数字化。以文化资源数字化成果为原料,就可以形成“中华文化素材库”,既为实施中华文化传承工程打好基础,也为文化生产部门提供各式各样的素材,把推动文化产业发展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为一体,确保文化产业发展的正确方向。
2.加快推动文化产业转型升级。自2013年起,财政部会同新闻出版广电总局扶持电影、新闻出版、印刷复制等传统行业加快数字化转型升级,为实现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提供了技术保障。建议将扶持范围扩大到演艺、广电节目传输、电影院和剧场等行业,推动传统文化产业数字化改造。
3.大力培育骨干文化企业。与其他领域相比,尤其是跟国外知名文化企业相比,国内文化企业的规模很小、实力很弱。应当抓紧制定培育骨干文化企业的规划和政策,推动国有文化企业的战略性调整,推动文化企业的并购重组,鼓励文化企业实行混业经营。
4.充分发挥文化装备制造业的支撑作用。科技对文化的影响及渗透,是借助于文化装备这个环节实现的,文化和科技的融合度必然通过文化单位的技术装备水平体现出来,文化装备制造是推动传统文化产业转型升级的决定力量。目前文化装备制造对文化产业的支撑作用还不够大,急需把发展文化装备制造业作为推动文化和科技融合的主要途径。
5.高度重视生产性文化服务业发展。以设计和广告为主体的生产性文化服务业,是文化产业对国民经济体系产生直接影响力的一种重要方式。在生产性文化服务业中,广告服务目前的规模较大,但建筑设计和专业设计的发展潜力巨大。2014年初,国务院专门下发了《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和支持广告、设计等生产性文化服务业的发展,必须抓住机遇,抓好落实。
2014年国家支持文化企业发展政策一览
3月,国务院发布《关于推进文化创意和设计服务与相关产业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企业,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产品。
3月,国务院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指出,要加快发展传统文化产业和新兴文化产业,扩大文化产品和服务出口。
3月,文化部、中国人民银行、财政部发布《关于深入推进文化金融合作的意见》,指出要加快推动适合文化企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和服务方式创新。
4月,国务院发布的《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的规定》指出,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后,免征企业所得税。
4月,国务院发布的《进一步支持文化企业发展的规定》提出,对国家重点鼓励的文化产品、文化服务出口分别实行增值税零税率、营业税免税。
8月,文化部、工信部、财政部发布《关于大力支持小微文化企业发展的实施意见》,鼓励小微文化企业参与公共文化服务的政府采购。
8月,文化部、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关于推动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提出培育一大批充满活力的各类特色文化市场主体,形成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特色文化企业、产品和品牌。
11月,财政部、税务总局、中宣部发布的《关于继续实施文化体制改革中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若干税收政策的通知》指出,由财政部门拨付事业经费的文化单位转制为企业,自转制注册之日起对其自用房产免征房产税。
第五篇:开远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报告
开远市文化产业发展情况报告
州委政策研究室:
根据全州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专题调研方案,中共开远市委宣传部牵头相关单位,对开远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开远文化产业资源概况
早在1500至800万年前就有腊玛古猿在开远栖息。三千多年前,开远的青铜冶炼技术已经和中原地区不相上下。元朝,忽必烈大军统一全国后,带来了中原人士和文化。元朝到清末,中原的各种政治、经济、社会、文化制度被移植到了开远。1909年滇越铁路通车,西方文明进入开远。上世纪中叶,开远因交通优势、资源优势和工业文明熏陶的人文优势,上级在计划经济时代把大量工业项目布局在开远,当时的开远成为了滇东南的物资集散地,工商业高度发达。1981年11月18日,“开远县”改名为“开远市”。历史演化到今天,使开远形成了丰富的文化产业资源。
(一)物质文化遗存及保护类资源
全市有文物保护单位31处,其中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3处,州级文物保护单位11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7处。市文物管理所藏品7000余件。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全市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1项(碑格乡彝族传统文化保护区),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9项、州
— 1 — 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10人。现已制定了《碑格乡传统文化保护区实施重点保护的方案》,并开展相应保护工作;编纂并出版了《开远市世居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及其现代适应》丛书;出版发行了《开远乡村旅游文化丛书》;完成了《开远乡土教材》编排工作。
(三)旅游文化资源
全市现有1个国家AA级风景名胜区(南洞风景区),公园4处,广场2处。实施“一村一品”农村特色文化产业建设,重点开发凤凰谷片区乡村文化旅游产业,全省首家建立“开远通灵乡村旅游服务专业合作社”;建成通灵村“稻作文化陈列室”和“老宅茶室”;完成旧寨村革委会遗址修缮,围绕知青文化吸引企业投资,建成“知青茶庄”;打造中华苗族第一村,在跃进村建成红河州首个“苗族民俗博物馆”;建成发兴村“爱老孝心示范村”;其他重点村也积极打造特色景观,推出农事体验项目等,吸引游客前往参观体验。发挥开远作为云南省首家苗木花卉基地的优势,建设集生产、销售、设计施工、科技研发、生态观光于一体的苗木花卉文化产业走廊,吸引了自驾车游客前往赏花、摄影。2011年,全市接待国内旅游者180.7万人次,海外旅游者1933人次,旅游业间接总收入近8亿元。
(四)文学艺术资源
全市有业余文艺团队1000余支,业余文艺爱好者1万余人,每年演出5000余场次。全市有文化体育场馆3个,100%免费向市民开放,年接待人数8万人次。
— 2 — 市文化艺术界联合会共有12个艺术家协会,即文学协会、书法协会、美术协会、摄影协会、音乐舞蹈协会、京剧协会、花灯协会、老年诗书画协会、根艺协会、观赏石协会、民间传统艺术协会、烟盒舞协会,会员1200余人。会员们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广泛进行交流学习。王洪泰、杨忠旺、王永礼、陆华岩等会员的书法作品,入选央视101书画频道《迎新春书画展》;开远成功举办了根艺的全国大展和多次省展,2011年根艺协会参加云南省第五届根艺展,获金奖8个,银奖11个,铜奖15个,优秀奖16个。开远根艺逐渐创出了自己的品牌,成为开远文化产业的又一个亮点。
(五)新闻出版资源
全市有报纸出版单位1家,出版《开远市讯》,年总印数6600份。2011,市讯社周丽娟、孙艳、文江虹等三同志被云南省报业协会、云南省新闻工作者协会授予第十四届云南报业新闻奖三等奖;开远电视台古杰同志获省广播电视学术论文二等奖,邹跃伟、谢芳、蒋金芬等三同志获省广播电视学术论文三等奖。开远出版的《开远文库》丛书共6种,总印数6万多册,市属相关单位创办了《城乡交响》、《南国草》、《开远政协》、《开远网球》等期刊。
(六)广播、电视、电影资源
全市现拥有广播电视转播发射台1座。本市电视公共节目2套(开远一套、开远二套),每周播出公共节目22小时、年制作节目121.5小时。开远有线电视用户达7万余户,— 3 — 架设广播电视网络干线1653.6公里,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达98.8%以上,基本覆盖城乡居民。2011年广播电视经营收入达到152万元。
全市有2个城市影院,年放映4380场次;有9个农村电影队,年放映2500余场次,观众达3.9万人次。正加快中国网络剧制作中心拍摄基地、中国红河音乐制作基地、中国红河音乐会所建设步伐,全力打造现代工业型影视拍摄基地,发展影视制作产业。2011年,中国第一个网络剧制作基地和第一部网络剧《镁光灯下》在开远诞生,电视连续剧《归宿》、电影《OK大爱》等5部影视剧在开远拍摄。
二、开远文化产业发展现状
2010年,我市制定《开远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对全市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进行了规划。2011年,地方财政投入文化体育事业经费达1360万元,增长3.18%;市级财政追加100万预算安排作为文化产业扶持资金,市级财政投入文化建设的增幅高出了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幅。
(一)文化产业发展势头强劲
2011年,全市文化产业总产出11.7亿元, 生产税净额2345.7万元,增加值达到4.7亿元,同比增长28.05%,高于同期GDP增速8.25(按现价比)个百分点,占GDP比重达4.36%,比去年提高0.26个百分点,表现出强劲发展势头。
(二)文化产业外层发展迅猛
2011年,以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化艺术为主的文化— 4 — 产业核心层实现增加值4248万元,以网络、乡村旅游、休闲娱乐、经纪代理、广告等新兴文化服务业为主的外围层实现增加值10636万元,以文化用品、设备及相关文化产品生产销售为主的相关层实现增加值7337万元。三大层占全市文化产业增加值的比重分别为9.03%、22.44%和15.48%,增加值增速分别为23.1%、9.2%和67.8%。其中,外围层文化产业发力最猛,实现增加值总量最大,占比最高。
(三)文化产业吸纳就业能力增强
开远文化产业门类众多,其中以网络、休闲娱乐、广告等新兴文化服务行业的就业人数增长最快。2011年,开远文化产业单位数为1535个,从业人员达11046万人,同比增长1.8%。
(四)文化产业人均贡献能力提高
开远文化产业从业人员人均创造增加值为4.3万元,同比增长26.5%,比上年增长50%,为全社会平均水平的近1.3倍,文化产业不仅在发展速度上超过传统产业,而且在财富创造能力上也日益显示出强劲的增长实力。
(五)文化产业体制创新步伐加快
1.将市文化体育局、广电局的管理职能进行归并,组建了市文化体育和广播电视局,加挂新闻出版局牌子,实现了由“办文化”向“管文化”的转变,由文化微观管理向宏观管理的转变。2.整合市文化、新闻出版执法职能和执法队伍,组建市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在全市形成了集中统一、运转高效的文化市场管理执法体系。3.完成电影公司和电影院全面
— 5 — 转企改制。4.大力推进文艺院团的改革发展。2005年,将市歌舞团和市文化馆合并,组建“开远市文化艺术产业发展中心”。
(六)文化产业创意项目进展顺利
1.以开远泸江公园为依托,规划建设红河州文化创意示范园区。目前园区已发展成为集根艺、文化艺术品牌展示、信息交流、文化传播、文化会展、文化旅游、引导生产于一体的民族文化主题公园和孵化基地。下一步积极向省文产办进行项目申报,力争园区成为全省首家正式命名和挂牌的省级文化创意产业实验区。
2.在开远文化产业史上首开先河,规划建设首个“城市文化综合体”——开远市新天地文化旅游广场,现已建成并投入使用。广场综合了文物古建筑保护、影院、图书城、博物馆、KTV、商城、餐饮等多种文化休闲功能,为我市文化产业的发展增添了强大的活力和实力。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努力方向
虽然开远的文化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但仍存在着文化产业规模和总量偏小、文化产业品牌不多不强、文化精品创作缺乏人才支撑、群众文化消费比重较低、文化资源开发层次偏低等问题亟待解决。
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开远将抓实七项重点工作,使文化产业综合实力、竞争力、辐射力明显增强,成为开远经济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一)打造“幸福之乡”十大品牌。注册“幸福之乡”品牌,— 6 — 弘扬“开放兼容、崇文尚武、奋发向上、只争一流”的开远精神,从而创造更加丰富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1.建设“幸福之乡”的幸福文化品牌;2.统筹城乡发展改革文化品牌;3.以“创先争优”活动为载体的荣誉文化品牌;4.以各工矿企业为载体的工业文化品牌;5.“一村一品”的乡村文化品牌;6.群众性文体活动的大众文化品牌;7.以乡村旅游为特色的休闲文化品牌;8.以《乡村旅游文化》丛书、《开远文库》丛书为主的文献文化品牌;9.以根艺、民族刺绣等为主的民间工艺文化品牌;10.以红河创意产业园和红电国际艺术园为主要载体的创意文化品牌。
(二)形成开远县域经济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大文化产业”发展格局。以开远泸江公园红河州文化创意产业示范园为核心,科学编制开远县域经济文化产业示范园区的规划和可行性研究报告,打造“一园多翼”的县域经济文化产业发展格局,逐步实现文化产业资源优势互补、共同开发,推动开远文化产业转变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提升市场竞争力,提高产业发展的科学化、专业化、规模化水平。
(三)做大做强创意设计产业。把开远根艺、中和营跃进社区苗族服饰、碑格乡彝族(仆拉)服饰和苗木花卉产业基地建设成为生产基地、交易平台、培训基地、旅游热点。
(四)培育娱乐休闲业。按照“一村一品”农村产业发展要求,培育一批乡村文化旅游示范村;推进开远新天地今典影院和吉迪数字影视城等娱乐文化企业和连锁网点上档次、上规模;引进和开发现代时尚娱乐休闲项目,着力培育特色
— 7 — 化、个性化、品牌化娱乐休闲业,繁荣全市娱乐消费市场。使开远城乡的人气更旺、商气更足、名气更响。
(五)推进体育健身业发展。打造有一定影响力的群众体育活动品牌,积极承办好国际、国内篮球、足球、网球、围棋等大型赛事活动;积极推进体育设施、器材、健身、训练和体育服务等经营性体育产业的发展,开发建设健身休闲项目,培育体育训练基地品牌。
(六)争取启动开远国际艺术空间项目建设。以开远老火电厂旧址为核心,对原开远发电厂现存厂房、车间进行改造,建设、开发、经营“开远国际艺术空间”,使之形成一个大型的、综合性的多元文化艺术中心和休闲胜地,展现“百年工业文明,现代人文开远”的魅力。
(七)做好开远根艺园艺创意产业园区项目建设。规划建设开远根艺园艺创意产业园区,形成开远特色的工艺美术品、古玩收藏品和民族服饰为代表的民族民间工艺业、文化旅游产品的专业市场和专业街区,推动开远根艺园艺创意产业向产业集群化迈进。
四、对州级扶持开远文化产业发展的建议
(一)给予项目支持。开远市泸江公园作为红河州文化创意示范园区,正在准备申报全省首家正式命名和挂牌的省级文化创意产业实验区,同时,利用开远已经形成的根艺等文化产业,通过融入文化内涵,提升产业的文化含量,形成独特卖点,打造“一园多翼”的县域经济文化产业发展格局,将开远打造成云南省“县域经济文化产业示范园区”。恳请州— 8 — 委、州政府将创意文化园区作为经济园区来经营和管理,从谋划设计和项目资金方面给予帮助和支持。
(二)加大资金支持。请州委、州政府确定县(市)级地方财政预算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支持力度,明确文化产业专项资金、文艺精品创作扶持专项资金、文物保护经费、非物传承保护经费在县(市)级地方财政预算安排的比例,真正落实“各级政府对文化投入的增长幅度不得低于财政收入的增长幅度”的要求。在政府加大投入的同时,搭建投融资平台,引导社会资金进入文化产业,投资文化项目和企业。
(三)给予政策支持。1.制定相关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改进和完善金融业对文化企业的支持和服务。2.继续落实好税收方面有关经营性文化事业单位转制为企业和支持文化企业发展的有关税收减免优惠政策。3.把文化产业重要项目用地纳入土地利用规划,保障项目用地指标。4.积极吸引财经、金融、科技、管理等方面的优秀人才,进入文化领域,培养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鼓励有文化、懂经营的人才领导文化企业。对非公有制文化企业和人员在评定职称、参与培训、申报项目、表彰奖励等方面同等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