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的几点尝试

时间:2019-05-13 09:06:05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的几点尝试》,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的几点尝试》。

第一篇: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的几点尝试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的几点尝试

江西省赣州市兴国县梅窖中心小学李作柱

联系电话:***邮箱:xghsxx@163.com

联系地址:江西省兴国县梅窖镇中心小学邮政编码:342

432新课程标准提出了“四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的新要求。数学教学不但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获得基本知识和技能,还要让学生在数学学习活动中获得基本数学思想和基本活动经验。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是学生的体验生活,积累经验,应用知识,解决问题为主要任务的一种学习活动,具有强烈的生活性,实践性,研究性,参与性和开放性等特点。实践活动的目的是要让学生通过活动有所感悟。在教学实践中教师不但要注意学生解决了哪里些问题,得到了什么结果,还要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交流分析和整理等过程理解数学问题的提出,数学概念的形成和数学结论的获得,逐步培养学生的参与、应用、创新意识和合作意识。是学生达到“四基”目标的重要途径之一。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过程不是学习者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以学习者为中心积极地建构知识的过程。我们应该知道学生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要让学生懂得某些知识,而且还要让学生能真正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在一些真实的情景中,学生如何运用自身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是衡量学习成功的关键。因此数学教学必须要与生活实践相结合。多元智能理论认为:智能不是人人多少都拥有的一般能力或潜能,而是解决问题或制造产品的能力。这些智力潜能只有在适当的情境中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因此,环境和教育对

于能否使这些智能得到开发和培养有着重要作用,尊重个体差异是多元智能的核心理念,我觉得数学教学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才能使每个学生都参与,每个人的智能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

一、数学作业与生活实践相联系,让学生感受到身边处处有数学,感受数学的价值。

数学实践活动不是上几节课或者搞几个活动就可以培养学生的能力的。他需要我们教师有开发课程资源的智慧。如在学习了乘法分配律之后我布置了这样一个作业:

1、回去出一些乘法分配律的练习题考考爸爸妈妈。

2、调查一下爸爸妈妈买菜或其他东西是怎样算账的。很快同学就调查回来了他们发现爸爸妈妈不一定会用乘法分配律计算这样的习题但在算账时确在灵活运用。一斤豆角色1.3元买了二斤,先算二斤 1×2=2元,再算3×2=6角,一共是2.6元。这样的例子每位同学都能举出两三个,不仅深刻理解了乘法分配律的内涵,还感受到数学的应用价值,数学之美,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数学是有用的。再如学习了容积单位后,我让同学们去超市或小卖部调查哪些地方有这些单位并做好记录,这样的活动让学生更深刻体会到了这些单位的实际意义。学习《利息》这节知识时我让学生去邮局,信用社调查当前利率和一些存储知识。学生了解到利率和利息税率在不断调整在变。但利息的计算方法是不变的,还有的同学问我为什么利率,利息税率要变?是根据什么在变?等一些深奥的知识,我真正体会到只有将学生置于生活这样真实的大舞台中,这样的学习才有效的有用的。

二、精心设计练习题,加强数学与生活实践的密切联系。

在学习《因数与倍数》和《质数与合数》之后我将我的手机号码编成了一道数学题。(1)是奇数,但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2)比最小的质数大1。(3)10以内最大的偶数。(4)和第二个数一样。(5)最小的合数。(6)10以内最大的质数。(7)最小的质数和最小合数的和。(8)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9)10以内最大的奇数。

(10)质数中唯一的偶数。(11)10以内3最大的倍数。然后让同学们以同样的方法将爸爸妈妈的手机号码或家里的电话号码编成迷考考小组同学,看谁编的好!在活动中加深了对数的概念的理解。学习圆柱体积计算方法后我设计了一道这样的练习题。中华牙膏管口处直径为5mm,小红每次刷牙挤1cm牙膏,这样一盒牙膏可用180次,该品牌牙膏推出新包装,将管口直径改为6mm,小红还是按习惯每次挤出牙膏1cm。这盒牙膏只能用多少次?计算后你有什么想法?同学们说到这样的创意会牙膏厂家带来丰厚的经济效益。这时我顺势引导,热爱数学吧?它会使你变得有智慧,让我们做一个智慧的人。

三、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学生能够认识到数学存在现实生活中并被广泛应用于现实世界,才能切实体会到数学的应用价值。多媒体信息技术能够再现生活场景,接近现代文明与农村孩子的距离,体现了“小课堂,大社会”的思想。我想这应该也是更高层次的将数学与生活实战相结合。如学习《轴对轴》图形这节课时我将世界各地具有对称美建筑片和我国戏剧脸谱采撷制成课件,学习了《旋转》这节

知识后我编辑了一些学生触摸不到的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学生在欣赏这些美丽图片,感受数学无穷魅力的同时深刻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更增添了一些数学的热爱,加深了对数学的学习兴趣。

四、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学习,加强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现代社会已进入信息网络时代,一听网络很多家长和教师的态度就是“堵”,生怕影响孩子学习:我觉得我们应该正确引导孩子认识网络。网络是一本百科全书,叶澜说过这样一句话:要想让一片空地不长杂草唯一的办法就是给他种上庄稼。复习了平年和闰年的判断方法后,学生不明白为什么“整十年要除以上4而整百年却要除以400?”我让大家自己到网上查阅,很快几个有电脑的孩子查来了并工工整整的抄在一张纸上,大家在争着抢着阅读着,研究着。再如复习有关时间单位的知识后我告诉同学们“扑克牌中有这样有趣的数学知识”。在54张牌中,52张是正牌,表示一年有52个星期;两张是副牌,大王代表太阳,小王代表月亮;黑、红、梅、方代表春夏秋冬4季。每季是13个星期,扑克牌中每一花色正好是13张牌;每一季是91天,13张牌的点数相加正好是91.四种花色的点数加起来,再加上小王的一点;正好是365。如果再加上大王的一点,那就正好是闰年的366天数。扑克中的J、Q、K共12张牌,既表示一年有12个月,又表示太阳在一年中经过的12个星座。同学们通过上网查阅资料不仅加深了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同时激发了学习热情,学到课本之处的许多知识。几个上网偷菜的同学总是第一个发布消息,记得学了圆的认识之后我给大家布置了一道作业题。“为什么井盖是圆的?”

第二天“偷菜”学生写了一大页答案;因为圆是圆的,圆心到圆上各点的距离都相等,半径都相等。会滚、好拿;因为是圆的不用辨别方向就可以随意盖上,搬运方便。直径是圆中最长的线段无论怎么旋转都不会掉下去。“井盖是圆的,这样才美观”爱美的说,圆的井盖利于搬运。爱劳动的说“圆的井盖在装卸的时候不至于失手掉下去。”“圆的井盖制作成本最低。”这人会控制成本,“圆的受力最均匀,所以最坚固。”物理家说。前面的几句是自己写的后面的是抄的,后来在我的帮助下修改了一下制成手抄报张贴到教室。到后来这个偷菜的学生不偷了,他说没意思,虽然说学习还不怎么好,但他爱上了学习。有时候学了一些我没让查资料学生就自发地查一些资料,如学习《比例》知识,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计算埃菲乐铁塔的实际高度,学生查阅了关于埃菲乐铁塔的知识,学到了更为丰富的知识,后来教室里常会看到粘贴的学习资料。

利用网络资源引导学生学习,让学生爱上学习,还是那句话:要想让一片空地不长杂草唯一的办法是给他种满庄稼。我们就将参与实践活动的意识与方法种植到孩子的头脑中去。

第二篇: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初探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初探

【摘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新课程改革中一门全新的、系统的课程,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科学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基本价值追求的新型课程。主要指以学生的兴趣和直接经验为基础,以学生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密切相关的各类现实性、综合性、实践性问题为内容,以研究性学习为主导学习方式,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及体现知识的综合运用为主要目的的一类新型课程。本质上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自主教育行为。这门课程不仅仅关注学生知识的学习,更关注其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综合实践活动课程 设计 引导学生 教育功能 认知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课是面向学生生活而设计的一门课程,其目的是给学生一个开放的空间,让学生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它注重学生对实际活动过程的亲历和体验,重视学生多样化地实践性学习,打破了教材、课堂、学校的局限,主张开放活动时空,密切了学生与自然与社会与生活的联系,从而促进学生多方面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综合发展,培养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的实施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鼓励学生自主、积极实践,那么如何进行综合课的教学设计,是大家所面临的一个共同的难题,笔者认为,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设计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以学生为本,设计活动主题

在选择主题时,我们首先要知道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定位,它是非学科的,它超越了严密的学科知识体系和技能体系的界限,是一门强调以学生的经验、社会实际和社会问题为核心,以主题的形式对课程资源进行整合的课程。它强调教育与现实生活的联系,要求学生走出课堂,走出学校,自主选择自己生活和学习中的问题开展探究和实践活动,在实践中体验、感悟,获得直接经验,它是一门经验性课程,是一门实践性课程。主题的选择和确定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选择了一个合适的主题将有利于整个活动的持续开展。选题好,后续活动开展起来就很顺利,效果会很显著;如果选题不好,研究中就会出现很多困难,例如选题与学生已有经验脱离,或研究条件不具备,或学生不感兴趣,或题目太大等,研究的效果也可能很差,而且有可能使学生对这门课程失去兴趣。因此,选好主题是极为关键的一步。

首先必须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还是学习的动力,如果学生没有兴趣,学习将会变成枯燥乏味的事情而难以维持下去,更谈不上收到良好的效果。但是,如果选择好了合适的课题,学生的参与热情就会空前的高涨,综合实践活动将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确立综合实践活动的主题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兴趣、爱好。例如:在学生了解汉字的起源和演变发展后,学生们都感受汉字的源远流长,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都忍不住要去进一步了解汉字,想进一步知道汉字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又对世界有什么影响呢?这时进行一次“走进汉字王国”的综合实践活动正迎合了孩子们的心理,孩子们纷纷向家长询问有关汉字的情况;有的上网查找。忙的不亦乐乎,增添了不少的乐趣,既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开阔了眼界,积累了知识,还锻炼了能力。

其次必须面向学生的生活实际。《综合实践活动实施指导纲要》强调活动实施来自学生生活,基于学生的生活经验,回归学生的生活世界。把学生的生活经验发掘起来,学生在参与程度和效益上就会有较大的提高。田慧生博士也说:“实践性是这门课程最突出的一个特点,其核心含义就是学生的亲历亲为,最大限度地参与活动过程。”大家都知道传统的教学将学生局限在仅有的几本教科书里面,这势必将导致学生真实世界的消失、生活世界的偏歪、自由活动的萎缩,最终导致学生创造角色的缺席。所以在选择主题时要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因地制宜。例如:随着经济的发展,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导致留守儿童的学习、生活极其没有保障和规律,这时进行一次“我的爸妈去哪儿了”的综合实践活动正走进了孩子们的心理,他们会从自己的亲身经历出发,写出自己的亲身感受,更会在活动中倾诉自己的心声。

二、以生活为源,确定教学内容

开展综合实践活动旨在让学生联系社会实际,通过亲身体验进行学习,积累和丰富直接经验,培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终身学习的能力。综合实践活动课没有现成的教材,如何安排教学内容是许多老师遇到的难题。综合实践活动课作为真正提升学生素质的一门新课程,它的教学目的不再是应试,而是培养学生得人文精神,创造精神、科学精神;引导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处、学会做人。它培养的是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创新能力、生存能力。综合实践活动面向学生的整个生活世界,所以综合实践活动内容的选择自由度很大,包括自我的、自然的、社会的等各方面。这就为活动内容开辟了广阔的选择空间,活动自主组织、内容自我选择,确定教学内容要面向学生未来的生活需要,要从学生生活的源头去发掘教学内容。

三、充分利用资源,让学生实践体验

在确定主题让学生了解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以后,学生开始解决问题,这是教学生如何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的阶段。我认为学生应该通过实践、体验,形成一定的观念、态度,掌握一定的方法。综合实践教师要创设学生体验生活的氛围,让学生在体验生活的过程中,丰富素材。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无一不是学生综合实践活动的源泉。这一阶段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利用丰富的资源,让学生实践体验。例如:在确定《感恩父母》活动主题后,由于学生大部分时间和父母在一起生活,要求学生在家庭利用生活中的小事,如给父母倒茶、帮助做家务等,实践体验其实我们要感恩父母只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就行了

四、发挥教师的指导作用

教师在活动过程中,承担对学生学习的教育、组织、管理和指导的职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强调学生是活动的主体,强调要通过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活动获得直接经验,但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教师的指导。课题研究的每个环节──确定选题、搜集资料、明确课题研究方向、制定研究方案、开展课题研究、做好结题展示和总结都需要教师给予学生具体、明确、全面的指导。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不仅是活动的参与者,组织者,更应该是学习的指导者。指导的目的是尽可能让学生通过自主研究获得成功,指导的内容不是知识,而是获得知识的方法和具体研究的方式。教师的指导程度,取决于学生的需要。教师要敢于放手,尽量保证学生经历完整的实践过程,而不是个别、零散的片段,要允许学生犯错误、走弯路。让学生经历“尝试—错误—从教训中学习”的机会。对学生感到困难时,给予适度的引导和点拨,引导学生开展灵活多样的交流、研讨活动,指导他们及时修订实施方案,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对于活动中遇到困难的小组,教师要进行个别辅导,创设必要的条件,帮助调整研究计划。同时还应指导学生注意活动中的安全问题,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五、改变评价方式,注重有效性

综合实践活动要建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课程评价体系评价,以此更有效的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在原有水平上发展,作为教师要鼓励每个学生建立自己的综合实践活动档案,以便使学生深入地了解和肯定自己的能力,并能与其他人分享成功的喜悦的过程中,体会自己的成长进步。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本身具有开放性的特点,评价也应该具有开放性,在学生自我评价的基础上,应尽可能采用集体讨论和交流的形式,将个人或小组的经验及成果展示出来,并鼓励相互之间充分发表意见和评论。例如:在开展《对蔬菜的认识》活动后,要求学生吧自己认为最漂亮、最有营养价值的蔬菜画出来,学生们精心地选择、到处查阅资料、认真地绘画,我让学生在全班内进行评议,选出“你最喜欢的蔬菜画”,并把学生评议出的作品在展示栏上展出 在这样的评比活动中,学生体验到了成功的愉悦。

总之,综合实践活动课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的一种新的课程形态,它具有整体性、实践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等特点。综合实践活动课只是一种载体,它将学生置于一种 自主选择、主动探究并注重解决实际问题的学习状态,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真正把教育的重心放在培养学生的个性健全、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上。综合实践课,必须要学生参与活动,立足于以人为本,在活动中发挥学生自主、主动探究的意识,突出学生的主体性思想;做到课内外结合,课堂与生活、与社会联系,促进知情意行统一的整体性思想;理清社会活动的实践性思想的合理教学思路。为此要使综合实践课真正成为一切学生喜欢的、真实有效的生活课程还需大家的共同努力。

主要参考文献:郭元祥《综合实践课程设计与实施》,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4月。

第三篇:如何上好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如何上好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数学活动课是以兴趣为“内核”,以数学知识为载体的一种自主性实践活动。学生根据兴趣爱好通过接触自然、社会,运用课堂上学来的数学知识,经过观察、操作、实验、调查、推理等活动,在合作与交流的过程中,获得良好的情感体验,解决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热情。有了兴趣,枯燥的数字变得趣味盎然,被动的接受变为主动的探索,兴趣贯穿于数学实践活动的始终。如何培养学生的兴趣?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熏陶感受,触发动机——诱趣

1、活动有趣

数学实践活动是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探究性活动,师生(尤其是学生)以什么样的心境进入,是活动取得效果的前提。良好的心境来自于对活动的认识,认识水平的高低决定激起愿望的层次。在充分尊重学生的前提下,向学生讲授实践活动的意义,适当的介绍一些有关数学发现与数学史的知识,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整体认识,同时包括参与活动所必需的心量品质、思维、意志等,使他们获得感受,触发参与动机,诱发参与兴趣。作为教师应首先树立起师生平等的观念,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活动前教师通过讲数学家的故事、开展“数学大观园”以及“生活中的数学”小调查等活动进行数学氛围的熏陶。深入学生中间,以饱满的热情、良好的情绪和真诚的微笑面对每一个学生,想他们所想,急他们所需,让学生感到你很和蔼可亲,从而拉近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心理距离,为学生“无拘无束”的投入到数学实践活动中提供了精神上的准备。

2、互动有趣。

尊重学生要正确处理学生的自主选择、主动实践。实践活动是教师与学生合作开发与实施的。教师和学生既是活动方案的开发者,又是活动方案的实施者。对于学生的选择存在不妥的地方不能呵斥、全盘否定,打消学生的参与积极性,而应该因势利导,优化组合,让他们的选择为你所用;再次是客观地分析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现有的数学认知水平,尊重、理解、宽容每一个学生,正确预测学生在实践活动中的“错误”(由于兴奋而产生的一些过激的行为与语言或知识点上的一点小错误),尊重活动中学生个性的张扬,关爱每一个学生。在这样一个民主、宽松、和谐的活动环境中,学生参与数学实践活动动机的形成,参与兴趣的诱发水到渠成。以“趣”引路,以情导航。

二、确立课题,设计方案——引趣 学生有了参与数学实践活动的兴趣,作为指导者、领航员的教师应该抓住学生兴趣的兴奋点,进一步引发。引发兴趣的基础便是依据一定的课题设计一定的活动方案。课题确立、方案设计的好坏,直接影响学生参与的积极性,影响学生兴趣的进一步引发。

因此,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倡导学生对活动的自主选择和主动实践为前提,确立课题,设计方案。课题的确定立足于学生日常的生活实际,立足于数学思维能力的培养,从最能引发学生兴趣的活动入手,方案设计要有童趣,富有儿童化,充分挖掘本地的资源,体现特色。以班级为单位成立“数学实践活动小组”,建立活动组织网络,由学生自己出谋划策,尽量发挥集体的聪明才智,方案的设计应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体现一定的开放性,这样,学生在确立课题、设计方案的过程中,参与数学实践活动的兴趣得到进一步引发,在他们的内心深处萌动着“我想参加,我想研究”心理氛围。如以家庭为背景可开展:“我帮爸爸铺地砖”(长方形、正方形面积的实际应用)、“家庭的一日开支”(计算能力的培养)、“篱笆与围墙”(长方形、正方形周长与面积的应用)、“小小建筑工程师”(培养估算、预算能力、空间想象力)、“今天我来学包装”(表面积的运用)等;以学校生活为背景可开展“我为班级修桌凳”(三角形的稳定性)、“水电费中的数学问题”(计算能力)、“我为学校绘地图”(比例运用)等;以社会生活为背景可开展“十字路口学统计”(数据的收集、整理、统计)、“鸽场的发展规模”(统计、整理、计算)、“设计路线去旅游”(学会观察、比较、计算)„„

三、搭台唱戏,进入角色——激趣

课题确立好,方案设计好,接下来便是让学生搭台唱戏,进入数学实践活动的角色。笔者认为:实践活动犹如比演电影,好的剧本需要好的导演,更需要好的演员,方案如剧本,老师如导演,学生便是那必不可少的演员,导演“导”的水平高低影响“演员”的最佳发挥,而导的水平则体现在是否为“演员”创设一定的情境,激发他们的兴趣,使他们如临其境进入角色,忘记一切,尽情的徜徉在数学实践活动的乐趣中。情境的创设可采用生动的语言、恰当的比喻、直观的演示、形象的画图、启发性的提问、逼真的活动场景等。可将实践活动采用小品、文艺联欢等形式表现出来。如开展“我为爸爸铺地砖”活动时,教师扮演爸爸,由“爸爸”出问题,“儿子”(由学生扮演)帮助解决,地砖用塑料泡沫制作,颜色鲜艳、规格不同,利用教室“划”出不同的房间,并要求在尽可能省钱、省材料、省时间的前提下,让学生自找成员,自选材料,最快、最佳的完成“任务”;开展“我为学校绘地图”活动时,准备一些皮尺、细线、白纸、计算器等物品,比一比看谁的地图准确、具有一定的美感;在“测量身边不规则物体”,学生自己准备一些不规则的物体,以及测量用的细线、尺子、玻璃杯,让学生自由想象,充分发挥;如调查学校一日水电费时,可启发:在你们的学习生活中,你们离不开什么?我们学校一日能用多少水、电呢?一日的水电费你能猜测出有多少?活动前收集有关水方面的数据;如开展“今天我来学包装”,活动前让学生收集十个空烟盒,将十个空烟盒包装,设计包装方案,怎样才能节省包装材料?„„这样通过音响氛围的渲染(活动背景音乐)、色彩的刺激(活动场景的布置、教具的颜色),调动他们的感官,多方面、全方位的为学生提供施展本领的舞台,活动时教师应随时观察学生的兴趣动向,并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增强心理合作,以平等的态度对待学生,适时调整活动内容与组织策略,最大限度的激发学生自由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欲望,使他们有效地把耳、目、脑、口、手利用起来,乐此不疲。使兴趣升华,达到最高潮。

四、探究发现,体验成功——撷趣

随着活动的不断深入,学生在活动中形成了“知识经验——解决问题——知识经验”良性循环。已有的数学知识在活动中不断应用,并与新的知识不断结合,他们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不断思考,在思考中探究发现,在探究发现中获得乐趣,体验成功。倡导团体协作精神,发挥集体的力量,加强小组间的合作与交流,提高活动成功的概率。可通过“想一想、做一做、看一看、议一议”等要求,开展探索与交流,在探究发现中体验成功。如“我为学校绘地图“,可采用小组化合作,可分成测量组、记录组、统计组、绘图组等。让他们各显神通,各展其能,每人都能体验成功。因此,成功感对于每个活动中的每个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它是学生对成功的感悟,也是衡量学生参与投入实践活动程度的重要标志。活动中,教师尽可能激发学生的成功感,并艺术的利用成功感,帮助其实现“主动参与——体验成功——主动参与”良性循环,使学生主动探究发现的乐趣得以持续保持。活动中,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给予更多的期望与鼓励,根据活动开展的环节不失时机的使用肯定性评价性语言,努力让每位学生都能体验成功带来的快乐,使他们兴奋不已,回味无穷。活动结束后,教师还要带领学生对获得的成功进行采撷,如让每个学生写“数学实践活动日记”、设计“我的数学生活”手抄报、建立“数学八宝囊”、“成功资料贷”、“快乐收藏夹”,举办“数学实践活动成果展”,有条件的可鼓励学生设计“数学实践活动专题”网页,对学生参与的活动过程拍照留影,建立“数学实践活动撷趣摄影集”,永久保存他们获取成功一瞬间,使他们今后一看到照片就会有一种自豪感、成功感。为他们参与下一个数学实践活动坚定了信心。

总之,兴趣是数学实践活动取得成功的法宝,没有兴趣支撑的实践活动是无本之木,无源之水。笔者认为诱趣是前提,引趣是基础,激趣是关键,撷趣是根本。可谓“数”山有路“趣”为径,学海无涯“乐”作舟 数学,传统意识中大家都认为是前人总结出的数学知识在课堂中的传授。而今日的数学却完全刷新了人的观念,呈现在课堂中的是一种综合性、实践活动中的数学。《数学课程标准》设置了“实践与综合应用”的领域,这个领域反映了数学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要求,为学生提供了一种实践性、探索性和研究性学习的渠道。其目的是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以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加强对“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内容的理解,体会各部分内容之间的联系。实践与综合运用这部分内容注重让学生在教师引导下,在已有知识体验的基础上,从所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发现、选择和确定问题,主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体现了一种现实性、问题性、实践性、综合性的学习过程。

一、活动内容来源于生活

观察、操作、实验、调查、推理等实践活动非常广泛,教学时应结合教材内容和实际情况,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社会生产中选择和确定活动的内容。

1、活动的内容应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一方面,生活中的数学来源于学生的生活,再运用到他们的现实生活中;另一方面,学生用现实的方法学习数学,把数学知识应用到自已的生活中去,并体验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乐趣。如:结合二年级下册1—4单元内容,自编《快乐的一天》综合实践活动。选取同学们熟悉的淘气、笑笑和机灵狗贯穿课的始终。以星期天搬了新家的笑笑请淘气和机灵狗到新家做客为情境,展开综合实践活动内容。先是设疑:爸爸和妈妈要加班,淘气怎样去笑笑家?引发学生动脑思考——如何独立解决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又巧设路线图,通过“什么时间能到?”“笑笑家的位置”,“淘气和机灵狗谁说的更有道理?”问题的设计,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时间、方位等数学知识的深刻认识;再通过“买饮料”、“猜一猜”等生活实际场景的设置,让学生积极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和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因此,教师应选择在学生身边发生的,或学生需要了解的、熟悉的事物作为实践活动的主题,通过对这些事物中蕴涵的数学问题的研究,让学生充分了解数学在各行业的应用价值,感受到生活中处处充满数学,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2、活动的内容要结合学生的知识经验。结合学生知识经验的活动具有一定的科学性、思考性和可操作性。教学中可结合教材的有关内容,安排相应的活动。《最喜欢的动画片》一课,通过创设“最喜欢哪部动画片”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学生对新问题的探究——用调查、统计的方法看看同学们最喜欢哪部片子?让学生当小小统计员、小小书记员。通过互动交流,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实践能力,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方式,把解决问题和绘制条形统计图结合起来,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探索、解决数学问题、发现数学规律,使学生体会学习统计的必要性,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同时转变教师角色,鼓励学生的自我创造,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既在活动中掌握了统计的知识,又了解了统计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作用。

二、活动课型灵活多样

1、游戏类活动课:将数学知识、实践活动与学生喜闻乐见的游戏结合。如学生学了10以内的加减法后,设计数学乐园活动,让学生通过乘坐专列进入愉快的旅途中,从拍手游戏到动物闯关、数学超市、采智慧果等。这些素材都来源于学生生活,给学生以赏心悦目之感,充分感受数学的乐趣,极大地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信心。例如:扑克牌,是孩子们从小就熟悉的一种游戏工具,孩子非常乐于同伙伴们打扑克。《快乐的一天》就安排了“算24点”的游戏。学生从熟悉的扑克中,探索出这小小扑克牌中的无穷的数学问题,即练习了混合运算,又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能力。

2、实践性操作课:操作是智力的起源、思维的起点,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因此,尽可能多的让学生动手、动脑、动口,通过拼、摆、折、量、画、剪、说等活动,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协同发挥作用,促进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例如《神奇的莫比乌斯圈》这一内容孩子们是生疏的,对他们来说直接传授结论,显然孩子们是无法深刻理解的。这样就通过孩子们的剪、贴,在动手做中学会将长方形纸条制成一个神奇的莫比乌斯纸圈。在操作、实验、论证后得出结论。这一科学的环节,在其“魔术般的变化”中感受数学的无穷魅力,拓展数学视野,进一步激发学习数学的热情。

3、综合性实践课:结合实际教学,教师积极组织并鼓励学生参与社会调查、社区活动,既有利于学生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相联系,使知识得到扩展和延伸,又有利于学生问题意识、数学意识、创新意识的培养。例如《回收废电池》一节课,课前让孩子们调查回收废电池的原因、意义,如何处理废电池。课上得出结论,并设计自已回收废电池的计划。课后实施计划,再总结,这样即了解了环保方面的知识,又运用了数学知识,设计方案、统计、得出结论体现了知识的整合。

4、问题性探索课: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都是由学生自已去发现。因为只有学生本人发现或创造出来的知识,理解最深,掌握最牢。如结合学校活动让学生研究“春秋游中的数学问题”,讨论“一滴水的作用”,为教师设计“旅游方案”等小课题研究,放手让学生去观察、合作、交流,主动去探究旧知,进而培养学生的研究性学习能力。例如在“春节联欢会”召开之际,让学生们分组设计活动方案,做好预算,调查大家喜欢的节目等等,这一实践活动的本身就蕴藏着许多数学问题。

总之,今天的数学课,我们决不能只是重视传授给学生们结果,更要侧重于学生们的实践综合应用的能力,重视发现、探索、实验、得出结论的全过程。在实践活动中发现数学、掌握数学、理解数学、应用数学。

第四篇: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初探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初探

注重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要点之一。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培养数学能力,而且应该尽量让学生了解数学知识的来源与用途。基于这一观点,让学生参与一定的含有数学问题的实际活动,在解决问题的探索过程中应用数学,就成为培养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有效措施。同时,从小学生认识的发生、发展规律来看,儿童是通过活动在其心理结构和周围的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中构建知识的。积极主动的活动是小学生获取知识、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我在机械的教学过程中,注重了数学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取得了一些初步的认识。

一、数学实践活动课要体现“数学味”。

数学实践活动,就是充分让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提高对数学知识的认识,从而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和数学能力。我在教学三年级下册“图形和变换”之后,就安排了一节数学实践活动课:“剪一剪”。

“剪一剪”这个实践活动紧接在“平移和旋转”后,它的内容取材于中国民间传统的手工艺“剪纸”。教材上只设计了两个比较简单的剪纸活动,分别是剪出四个排成一行手相连和四个围成一圈手相连的小人。

这样的一个学习内容如果只是让学生按教材的安排来完成两个剪纸活动,那么数学课就会变成了一节美术课。但是,我想教材之所以把这部分的内容放在数学书里,必定还是想要体现出它的“数学味”

于是在学生动手剪纸之前,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只画半个小人,纸对折1次,把长方形平均分成了2份,可以得到1个小人;对折2次,把长方形平均分成了几份,可以得到几个小人?对折3次呢?要得到4个小人,长方形纸要对折几次?就这样在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中,我把乘法、除法、对称图形、找规律中的相关内容整和在一起,使原有的知识得到了提升,使学生综合分析问题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得到了锻炼。这样的教学过程正好也符合了奥苏伯尔的“同化教学理论”,即新知识可以从原有知识体系中派生出来或者引起某些类属的变化。这类学习能使原有知识的概念不断扩展和深化,获得深层次上的精确性。

在这样的制作活动中,通过观察、操作、讨论交流,感知、感受几何变换的奇妙,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得到发展空间观念的训练;并且能培养学生发现和欣赏数学美的意识,运用数学去创造美的意识。而这样的学习和研究过程,更能使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同时体会到数学的“无处不在”,使一节貌似美术知识的教学内容体现出浓浓的“数学味”。

二、数学实践要突出学生的体验和感悟。

数学实践活动的目的不是为了实践而实践,其关键是要让学生通过实践活动有所体验,有所感悟。在数学实践活动教学中,教师不但要注意学生解决了哪些问题,得到了什么结果,还必须关注学生在其中的体验和感悟、发展和提高。

1、在生活情境中体验和感悟。

生活中的数学,学生很感兴趣,也容易理解。数学来源于生活,还要应用于生活。在这个生活经验数学化,数学知识实践化的过程中,必然要注入人的情感因素。如数学教材各册中的统计知识中有许多调查题,教师不能仅仅把注意力放在“填好统计表和画好统计图”上,还要让学生参加实实在在的调查,并对调查得出的数据进行分析,作出决策。一方面掌握收集、整理、描述、分析数据的一些方法;另一方面要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体验统计的作用,培养统计观念。

2、在开放问题中体验和感悟。

开放问题具有多样性、探索性、层次性的特征,这为不同程度的学生获得不同的发展提供了可能。学生们把自已的作品贴在教室里,大家一起欣赏剪纸作品(剪轴对称图形),创新意识、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在无形中得到了培养。

3、在实践中体验和感悟。

小学生的探究性学习是一个渐进的、发展的过程。在一次数学实践活动中,我出了一道具有挑战性的数学问题:“在一昼夜中,时针与分针一共有多少次成直角?”有的学生慢慢地计算;有的学生在纸上画草图;有的学生直接拿出手表(事先要求准备的),用手拨动指针,很快得出答案……大家解决的途径不一样,体会也不一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收获,因为他们经历了探究的过程,获得了独有的体验。

总之,教学问题解决的方法很多,它们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差别,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生活实际,抓住典型事例,教予思考方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使学生发现生活数学,喜欢数学,让数学课堂教学适应社会生活实际,从而培养出一批真正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

第五篇:12如何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如何开展小学数学教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一、要在经历过程中达成既定的教学目标

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像其它数学课一样,每节课都有既定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要先对教学内容进行深入地分析,制定出相应的教学目标;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更注重让学生在过程中学习,引导学生自主地调动已有知识及学习经验,在过程感受数学方法、思想,发现数学规律,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最终达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但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又区别于其它数学课,在一节课中,它没有固定的知识点,教师在教学中不能把有待于学生通过数学活动发现的规律用自己的模式固定下来,要求学生用统一的方法去学习同一内容,更不能要求学生针对某一学生的发现作为知识点,要求全体学生都掌握。如,《比赛场次》这一课,教学目标是:

1、了解“从简单情形开始寻找规律”的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2、会用列表、画图的方式寻找实际问题中蕴涵的简单规律,体会图、表的简洁性和有效性。

通过这一课的教学,教师首先让学生能够知道解决比赛场次类似的问题可以用画图法、连线法、列表法等方法;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形成遇到复杂问题能够主动地从简单问题入手去寻找规律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以达成本节课既定的教学目标。

二、引导学生进行有效“数学思考”仍是实践活动课的灵魂 通过有效数学思考,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我们学习数学的终极目的,所以我们在上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时,仍需把握这一灵魂。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与我们日常的数学课相比,给学生留有的思维空间更大,学生的自主性更强。这就需要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把“数学思考的位置”给留出来,让数学活动与数学思考有效地结合起来,在这两者之间的结合点上进行巧妙设计,使数学实践活动课能够对所学的数学知识进行合理的整理与应用,真正提升学生的数学能力。一定不能为了活动而活动,形势上热热闹闹,人人都教能积极参与,让数学活动课丢失了数学味,这样就失去了开展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真正意义。如,我在设计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有趣的七巧板》时,就重点设计了如何让学生在操做七巧板时,数学思维得到发展,主要从以下几方面体现数学思考:

1、观察七巧板,说一说有哪些我们学过的基本图形,这些图形之间有什么关系。

2、分小组整理平行四边形、梯形、三角形的相关知识,然后向全班汇报。

3、利用七巧板,移动一块或两块,成为另一种图形。

4、解决由七巧板组成的图案的面积问题,一是解决香港第34届数学竞赛会标的面积(给出用字母表示的一个图形的面积,算出整个会标的面积),二是给出用七巧板拼成的正方形的面,求出每一个图形的面积。

在这四个有层次的活动中,学生把本学期所学的面积知识、分数知识主动地应用其中,而且培养了学生梳理知识的能力,让学生在解决较难问题时有了一定的策略,让学生始终在活动中不断的思考,而且使他们的思维层次不断地在提升,实现了日常数学课与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有效结合。

三、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是传承数学文化的有效载体 在数学中有机地渗透数学文化也是数学教学的任务之一,而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就是传承数学文化的有效载体。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教学内容比较广泛,延伸的空间比较深,学生活动的范畴比大,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比较多,这些因素就为我们在综合实践活动中渗透数学文化提供了绝好的契机。在综合实践活动课中可以让学生了解古代数学名著、著名数学猜想、数学史料等。如,我在设计《七巧板》时,让学生收集七巧板的来历在课上做交流,了解宴几图与七巧板的关系;在设计《比赛场次》时,最后环节向大家介绍数学家华罗庚的名言:

把一个比较复的杂的问题“退”到最简单、最原始的问题,把最简单、最原始的问题想通了、想透的,再解决就容易了。

下载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的几点尝试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的几点尝试.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六年级教案 备课人:吴咏梅 一 、声音与健康 1、听觉与声音 活动目的: (1) 了解我们生活中的各种声音,感受我们生活环境的多姿多彩。 (2) 分辨生活中的各种声......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之我见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之我见 云南省丽江市永胜县三川镇军和小学徐春梅 很高兴,通过专题0701至1601的学习,我又学到了很多知识,进一步提升了我的课程意识,深化了综合实践活动的......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模式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活动课教学模式 一、模式理论依据。 1、素质教育理论。素质教育强调教育必须使每个学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应有的发展;也必须使每个学生达到社会所要求的基......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设计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 —— “垃圾处理”教学设计 一、活动目的: 1、通过活动,使学生了解生活垃圾堆放现状以及由此所带来的危害,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3、通过调查研究活动,增强......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案例

    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案例 三年级《可能性》授课人:韩存莉 一、教学/学习目标: a学生初步体验有些事件发生是确定的,有些则是不确定的,会结合已有的经验对一些事情发生的可能性......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案例

    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学案例 《月季花的制作》 一、 活动背景 在综合实践活动培训会上,我学会了制作皱纹纸花,把自己的作品拿给学生看,当时学生非常惊讶,个个向我投来了羡慕的......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教学内容 课 题 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 讨论记录教学目标 :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能正确计算按周期规律排列的某类物体或图形共有多少个。 2、......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作者:刘光瑞 时间:2012-11-19 16:40:08 数学综合实践活动课教案 教学内容 课 题 简单周期现象中的排列规律 讨论记录教学目标 : 1、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