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数学教育感言
数学教育感言
朱德江
○教学是一种“奔跑”。有时教师在领跑,引领学生走向知识的殿堂;有时学生在自主地奔跑,教师在学生后面助力,在学生旁边加油呐喊。教师与学生在互动中不断改变前后位置,奔向一个又一个终点,又从一个个新的起点出发。
○“数学是模式的科学”。小学数学中,数学概念、法则、性质、规律、公式、数量关系等都可以视作“数学模型”,数学教学就是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生长过程,即建构“数学模型”的过程。
○数学与生活天然地联系在一起,数学来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公园里有数学、体育中有数学、购物中有数学、图案中有数学、科技中有数学„„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数学教学要让每一位学生拥有一双发现数学、欣赏数学的眼睛,引导学生用数学眼光观察生活、思考世界。
○学生已有的经验和知识基础是学生理解数学的基础。教师要善于创设多样的情境,为学生提供实物、图、表等丰富的材料,让学生尝试用不同的情境去解释同一个概念,从不同的角度去描述同一个问题,丰富学生对数学的理解。
○数学问题产生于数学情境,一个好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探究欲望。数学情境不等于生活情境,它可以是源于生活的有丰富现实背景的生活情境,也可以是源于数学自身的纯数学的问题情境,还可以是源于其他学科的生活常识或科学探索类的情境。在数学情境的问题上,课堂教学中存在两个问题,一是有的教师设置的情境不合理,有的情境偏离教学目标,有的情境不能很好地引发学生的数学思考;二是有的教师不会用好数学情境,没有发挥好情境的功能,使情境在使用中偏离了目标。
○我们要努力把数学课上得简单、快乐,使数学课充满生机与乐趣,使数学课成为学生学习创造的乐园。让每一个学生都能体会“数学好玩”,让每一个学生都能在数学学习中享受数学,让每一个学生都拥有一个美丽的数学童年。
○数学课成功与否的一个简单标志就是课堂上学生是否在“动脑筋”,也就是学生是否积极地思考数学,而不是被动地听讲、简单地模仿和机械地记忆。
○“问题是数学的心脏”,数学学习很重要的一个方面是学会“问”数学,要使更多的学生愿问、敢问、会问。教师要用一个个问题串起课堂,使学生的学习从问题开始,经历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到产生或研究新的问题结束。
○教师的课堂智慧在一个个具体的教学行为中体现出来。当学生发表意见的时候,他能够正确把握问题的实质;当课堂有精彩生成的时候,他能够敏锐
地捕捉最有价值的信息;当课堂气氛沉闷的时候,他能够妙趣横生地调整教学;当学生的思路受阻的时候,他能够引出一条新的通道;当学生无法表达清自己的意见的时候,他能够引导学生说出来„„
○“节外生枝”是课堂的一份美丽,学生的一个动作和一句话,课堂里的一个偶发事件,甚至突如其来的“干扰”,都可以成为难得的教育资源。对于这些突然出现、稍纵即逝的课程资源,只要教师及时地抢抓并有效利用,运用教学智慧巧妙发挥,就能活跃课堂气氛,使教学充满情趣、充满活力、充满智慧。
○“试教”是一种有“争议”的教学,有很多人认为多遍的“试教”使“公开课”失去了本真的意义。其实,我认为本没有“试教”,每一次教学都是真实的教学(当然,我们反对同一内容对同一批学生的重复教学),在不同班级中的教学怎么能说“试教”呢,应该更名为“多次教学”。“多次教学”的目的是使教师更好地感悟学生,感悟课堂,积累教学实践智慧,提升教学水平。
○有位诗人说:“熟悉的地方没有风景”。我们很多教师也有这样的感觉,每天上课、下课,好像也没什么好研究的。其实,课堂是研究的最佳场所,教师处于研究的最佳位置,教师可以从一节课的对比,一个案例的解析、一次学生访谈、一个问题小调查开始进行研究,研究要做得细、做得实,把教育教学中的点点滴滴的感悟记录下来就是一份好的研究。于是,当你真正走进研究的时候,你会惊呼:这边风景独好!
○“课例研究”是一种适合教师的研究方式。“课例研究”使教师经常处于一种反思状态,有助于教学理论的内化与实践水平的提升,有利于提高教师形成敏锐的课堂观察能力,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自我监控能力,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领悟能力。教师经常开展“课例研究”,教学才会常教常新,教学才会变得鲜活有趣、充满生机、充满智慧。
○孩子的世界像神秘的海洋。走进孩子的世界,你能看到孩子的世界色彩斑斓,你能听到孩子的“一百种语言”,你能感受到孩子心灵的美丽„„;走进孩子的世界,你能知道孩子每道错题的根源在哪里,你能知道孩子不喜欢数学的原因是什么,你能知道孩子的个性差异有哪些„„我们要学会“蹲下来”,走进孩子的世界。
第二篇:教育感言
学校是学生求知的港湾,教师应为学生的需求,及时扬帆启航,将每个孩子送到理想的彼岸。
教师是一座桥,架设在童年与成年之间,学生从这座桥上路过,跨过人生幼稚无知的江河,使彼岸不再遥远,让理想变为现实。
教师职业说到底就是良心职业。有了良心,才有对学生的爱;有了良心,才有对家长的负责;有了良心,才有对教育事业的无私奉献。
教师应是学生成才道路上的一块青石板,是教育事业大厦中的一方红墙。
关爱每一位学生是身在博爱之都的老师应有的风范。
少一点指责,多一点鼓励;少一点叹息,多一点关心;
少一点抱怨,多一点苦干;少一点随意,多一点认真。
你会觉得孩子多了一份可爱,生活多了一份阳光。
宁改变自己的习惯,不改变学生的个性。
我有一个苹果,你有一个苹果,交换以后,我们还是拥有一个苹果,但是,我有一种思想,你有一种思想,交换以后,我们就会拥有两种思想。
爱心教育重于知识教育。
用指南针的意志和刚铺上路面的沥青的热情去坚持自己的理想——教书育人。
教育的目的,使每一位学生成人成才。
付出是收获的沃土,关爱是动力的源泉,微笑是学生心目中的一缕温暖的阳光,更是孩子走向成功希望的阶梯。
汗水铸就品牌。
我们在平凡的日子走来,托起明天的太阳,我们已经习惯淡泊,坦然面对无言,但我们可以自豪地说:青春会在此闪光,生命会为此灿烂。
无论是对立,还是调和都要有变化,在变化中见出多样、统一的美,这才有生动的气韵,深远的意味,平板、呆滞、单调的东西是不会讨人喜爱的。
赞扬与鼓励是一种投资,投入的越多,回报就越丰厚。
诚挚的心灵是学生情感的钥匙,高尚的师德是学生心灵的明镜
第三篇:教育感言
注:为了丰富“师德专刊”的内容,我在编刊前向各校教师征集了“”,要求短小精悍,两日之后,各校纷纷把教师的“”传来,几经遴选,最后编辑选用了130条“”,内容还算是丰富,特此收录保存!教育是关乎人的灵魂的教育。它不应是对理想分数的过分追求,对学业成功的过度奢望,而应是对教师自身和学生的生命给予的无限关注。教育本身是有灵魂的,教育的灵魂应是引领,一种精神上的引领。这种引领意味着,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有灵魂的教育追求无限广阔的精神生活,追求人类永恒的终极价值„„ ——教师进修学校副校长 汪秀艳 教育是伟大而艰巨的,它关系着国家与民族,甚至全人类的发展。教育又是平凡而细小的,它无处不在,生活中的点滴,行为上的微细,思想里的瞬间,都是教育资源。所以说,做教育就是要从大处着眼,从小处做起。——第一小学校长 江洪英 作为教师,应该经营好两个事业,即教育与爱情。教育是一个内涵丰富、系统庞大的工程,它时而像号角、像乐章,有时又像如歌的长卷、如画的长诗,她既需要激昂奋进的情感,又需要娓娓道来的表述,既需要徐徐清风,又需要古典文化的积淀,这种微妙美妙有时无法名状,但只要倾心投入,潜心研究便可尽享其乐。而爱情则是夫妻双方一生的事业,走到一起本身就是求同存异的过程,她需要用心去经营、去维护、去滋润、去浇灌,任凭红尘如潮如云,无论沧海桑田变迁,我们都要珍惜美好、把握瞬间、在喧嚣中依然„„ ——第二小学校长 冯志杰 教育需要关注,教育需要陪伴,教育追求宁静致远的境界,让教育拥有宁静的天空、纯净的沃土。为孩子的今天负责,为孩子的一生负责已不再是对教师的高要求,而是我们应守的职责和规则。让我们以平静、安逸的心态研究教育,让我们的一言一行都为孩子示范,每时每刻都让孩子有收获,才不枉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这一盛誉,让我们与家长共同陪伴孩子走过他们不成熟的生命历程。——第三小学校长 李淑华 教育不是夸夸其谈、浮光掠影,教育是一种良知的守望。要坚持一种操守,只有甘于宁静,方能以致远,正所谓:性天澄澈,何必谈禅。教育是一方希望的田野,最忌讳根浮叶衰,揠苗助长。只要耕耘不辍,加以丝丝甘霖,就会有:春之繁华,秋之收获。——第四小学校长 宋扬 教育的真谛在于热爱学生,校长最重要的品德就是对学生负责。要求教师热爱学生,这是校长的职责;校长作为师者之师,本人应该是爱生的楷模和典范。热爱学生需要有感情基础,更需要理智,在办学思想上,校长必须明确学生是什么样的人以及要使学校教育把学生培养成什么样的人,因此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负责将是学校教育质量的追求。——第七小学校长 李付英 从教三十载,我不断地感受着教育事业的酸、甜、苦、辣,体悟着这份事业的神圣与崇高!“备课、上课、批作业„„领班子、带队伍、研究办学特色„„”看似简单而乏味的工作,让我充实,让我快乐,使我心灵清澈„„学会有选择的放弃,追求深刻的简单,这就是我,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的深刻感悟!——第十二小学校长 许可 每个孩子都是独立的个体,都是有价值的人,我们的责任就是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够在其固有的基础上获得充分的发展,使他们成为既具有公民一般素养,又具有鲜明独立个性和才能的人,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第十三小学校长娄凤国 用包容的心态对待孩子们的每一个过失;用期待的目光去等待孩子们的每一点进步;用欣赏的眼光去关注孩子们的每一个闪光点;用喜悦的心情去赞许孩子们的每一个成功,用不老的童心去参与孩子们的每一次嬉戏。——教师进修学校 靳春艳 教会是快乐的事,会教是幸福的事!——教师进修学校 庞 茹 要让语文课堂给人以启迪,给人以智慧,给人以引领,给人以陶冶,给人以享受„„这一切都源于真心、诚心、爱心,更源于良心!——教师进修学校 刘春艳 科学学习要以探究为核心。科学探究是以孩子们的求知欲为动力,所以科学教师要呵护孩子们的好奇心,引领孩子们在生活中学科学、做科学。——教师进修学校 任立文 一节好课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余音绕梁”般的不尽回味,更是一种深层次的思考。我们期待每一位教师拥有过硬的基本功,巧妙的教学设计,精湛的授课艺术。这需要我们的品生和品社课堂要带领学生走进生活,走进社会,走进那些洗涤心灵的人和事。
第四篇:教育感言
、平淡无味,润物细无声。老师就是从上好每一节课,改好每一本作业,写好每一次板书中,时时处处给学生启蒙。水至柔至弱,滴水能穿石。老师就是从一次谈话,一个眼神,一个微笑中,点点滴滴教学生做人。
2、每一位为人师者,放弃了一个学生,可能会减少你的工作压力,可能会提高你的教育质量,可能会给你赢得荣誉,但你放弃的却是一个孩子的美好前程,放弃的是一个家庭的希望,留给自己的也将是一个永远的遗憾!不论现在或是将来,我们都有为人父母的一天,如果换做你的孩子由于某些原因受到他(她)老师不公平的对待或是被老师放弃了,你又做何感想呢???
3、宽容体现一个人的修养和气度。我们常说世界上最宽阔的是海洋,比海洋更宽广的是天空,而比天空更宽广的是人的心怀。可我们有时候,又为什么容不下一小点沙粒和微尘!一个人的胸襟能容多少物,每个人的表现是不同的。心理学者研究表明:学养+见识+气质+品质=容量。宽容,能使人与人的关系如沐春风、如饮甘露;狭隘足以让人的心灵流血、两败俱伤。心不容物会失去英才,海纳百川沃野娇秀,大肚能容天高地阔。
4、对大多数老师来说,工作就是这样琐屑而平淡,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既不会有可歌可泣的闪光事迹,也不会有悲壮辉煌的精彩瞬间。师德,就融入在平平淡淡的工作中,体现在点点滴滴的小事中。平平淡淡才是真,点点滴滴皆育人。“学无常师,惟德所在”,师德不就平淡如水吗? 如果有人想诠释师德的内涵,我会说:师德如水,而真水无香。
5、对于一个优秀的教师而言,教育不是牺牲,而是享受;教育不是重复,而是创造;教育不仅仅是谋生的手段,而是丰富精彩的生活本身!教师的一生也许终不成什么惊天动地的伟业,但他应像山间的小溪,以乐观的心态一路欢歌,奔向海洋;当如馨香的百合,轻展带雨的花瓣儿,聚合摇曳的身影;当如灿烂的星辰,甘于在静寂里守望天空。只有这样,他才会在付出青春韶华,付出苦汗心血的同时,收获桃李芬芳,实现人生自我。
6、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树立为学生服务的意识,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子女一样来爱护,愿意与学生成为朋友,遇事冷静,不随
和谐的师生关系。相互理解和尊重是师生关系的润滑剂。
7、一个爱岗敬业的教师,不会满足于仅仅依靠经验教育人,他会着力教育,发现并按教育规律的要求科学施教。教师不应拘泥于前人,无论是备课、上课,还是批改作业,管理班级,都应将自己的教育行为置于科学认识的洞察之中,在教育规律限定的范围内科学地规划、组织、实施,因材施教。
8、人的一生中会遇到不顺心的事,会碰到不顺眼的人,如果你不学会原谅,就会活得痛苦,活得累。原谅是一种风度,是一种情怀,原谅是一种溶剂,一种相互理解的润滑油。原谅像一把伞,它会帮助你在雨季里行路。
9、古人云:“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林;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塑造灵魂这一神圣的使命是金钱所无法衡量的,教师——这个阳光底下最光辉的职业。虽然我们很清贫,但是我们也是最富有的,因为,我们是春天播撒种子的人,我们心中有着秋收的期盼;我们也是清晨的一缕阳光,我们有着勇往无惧的精神,是任何乌云也挡不住的;我们还是夜空中的启明星,我们有着奔向光明的执着!勇往直前吧朋友!!
10、原苏联教育家赞科夫认为:当教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是最主要的品质就是热爱学生。热爱学生,必须了解学生,尊重学生,时刻把学生放在心上,体察学生的内心世界,关注他们在学习、生活等方面的健康发展,同情学生的痛苦与不幸,与学生建立起和谐、友爱的师生关系。
11、教育是爱的共鸣,是心和心的呼应。教师只有热爱学生,才能教育好学生,才能使教育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可以说,热爱学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根本。对学生冷漠,缺乏热情,决不是一个有良好师德的好教师。教师爱学生体现在“严”和“慈”上。常言道:“严师出高徒。”又说:“严是爱,宽是害。”对学生不严格要求,不严格训练,是难以培育出跨世纪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的建设者。
12、勤业,就是勤奋地从事自己的工作,这是尽职尽责的态度在日常工作中的具体展现,也是人的生命价值在平凡的点滴的具体事务中实现的惟一途径。学校无小事,教育无小事。每一个教案,每一堂课,每一次作业,都需要去认真对待;学生上学、放学,课间活动,午间休息,都需要去密切关注;思想、心理、学习、身体、个性发展,都需要去全面关心。
13、家长是一支蕴藏着巨大教育潜力的队伍,他们中间很多人的素质并不低于教师,教师只有放下架子,经常虚心地听取家长的批评和建议,才能调动家长参与学校教育教学的积极性,不断改进自己的工作。
第五篇:教育感言
读《静悄悄的革命》的启发
文章有几处让我感触颇深,一是产生主体性假象的温床——教学中的形式主义。在课堂教学中,“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自主性”,这是每个教师需要追求并达到的目标。但是,教师的教学较多停留在表面的、形式的改革上。这种形态的主要表现是,教师在提出的问题中赋予了生活情境、并且提供了学生主动探究、提问质疑、小组讨论等主动活动的时间和空间,学生也会表现出积极和主动的状态。它反映了教师在教学中努力地把书本知识与学生地生活世界相联系、尽可能地让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地改革意识。但是一些课堂上的设计都有着与学习的活动或内容无关的环节,比如
一些人为的、繁琐的、甚至是无意义的游戏环节等,说起来教师的真正目的就是想让课堂活跃、想轻松方便地控制教室、维持秩序,但是教师应当摆脱那种在授课中只想达到快乐目的而迁就学生的想法。允许进度慢一点,允许学生发言模糊一点,在组织、引出学生发言之前,仔细倾听和欣赏每一个学生的声音,应当追求的不是“热闹的教室”,而是“用心地相互倾听的教室”,这样才能通过发言让各种思考和情感相互交流。
那么第二点感触我的就是倾听了,我们总是希望学生要按照我们的思路来回答问题,希望他的答案和我们预想的是一样的,可是孩子们的回答总是不着边际,为了能够按时上好课,不管他想表达什么意思,最后我们都会用自己的理解去强加给孩子,但是这样学生的思想被束缚了,慢慢缺少了想像力,创造力。所以创造以听为中心的教室。左藤学认为互相倾听是互相学习的基础,教师往往想让学生多发言,但实际上仔细倾听每个学生的发言,在此基础上开展指导,远远比前者更重要。形成互相倾听的教室的第一步,是教师自身自始至终地保持专心专意地,郑重其事地听取每个学生的发言的态度。要能做到与一个一个的学生展开对话。而不是以群体为对象进行谈话。要去体味对方话语中潜在的复杂想法。这种“倾听方式”不是听学生发言的内容,而是听其发言中所包含着的心情,想法与他们心心相印。从而产生“啊,真不简单”,“原来如此”,“真有趣啊”等共感共鸣。倾听这一行为,是让学生成为学习的最重要的行为,善于学习的学生通常都是擅长倾听的儿童,只爱自己说话而不倾听别人说话的儿童是不可能
学得好的。
第三点我发现佐藤学先生在追求一种理想的教育:就是通过在学校实施“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创造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创造以学为中心的课程,进而将学校发展成为一个学习的共同体。如,书中对“学”的描述特别的意味犹长。“学”的简体字上的“三点”互不相连,道出现在教育的症结所在,以前的“学”的繁体字的上边,道出了学习应该是生与生、师与生之间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的学习过程,这正好话中的新课改下学习方式的伟大转变。他还在书中谈到:要实施以学为中心的教学,应当以在教室里构筑一种新型关系为出发点,即让每个儿童持有自己的课题,互相探究、互相交流、互相启发,即活动的、合作的、反思的学习,具体地说:就是组织和指导有任务的学习、有小组活动的学习、有学生将自己的东西用作品表现出来与同伴共享、互相欣赏的活动的学习。也就是说,就是从个体出发,经过与同伴的合作,又再返回到个体的学习。令我吃惊的是,他居然通过自己的实践,将这种理想在学校的实施变成了现实,并取得丰富的经验。佐藤学先生的论述,有很多都给我很大的启示,看了本书之后,我感觉受益匪浅,很多的经验、例子可以借鉴,有的案例甚至能看见自己过去的影子,现在我手里有了这个路标可以让我在今后的教学中少走弯路,尽快找到方向。篇二:教育感言
愿把“五心”来追寻
-----中村小学培训学习有感
山前小学:张国华
习惯了大山的生活,也习惯了大山的工作,也总抱怨路途遥远,条件不如乡镇上的学校,而自己工作量大,学生又是语言不同又不通,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因此也常常以为,自己尽力就行,然而9月26日至30日的培训学习,我有机会和中村小学的领导和老师们一起上下班,共享一桌饭菜,也领略了王树琼、胡桂蓉、何文平、普春梅等众多老师们的风采,深深为他们的高尚的人品,精深的理论知识,执著的敬业精神所折服。
在一周的学习培训中,我从这些老师身上看到了做为一个老师所要具备的师德素养,也对自己进行了深刻的剖析和反省。明确了“尽职尽责”的标准。今后,我将以好教师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学习理论知识,不断提升自己的师德修养,认真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关爱学生,为人师表,做一名脚踏实地的教师。
我觉得自己今后的工作应当学会关注工作和生活中的五心:
一、感恩之心
生而为人,要感谢父母的生养,感谢师长的培养,感谢学校和国家的恩惠,我要感谢领导给我的恩惠,视我如同兄妹一家。也要感谢山前完小给我的岗位给我的的恩惠;也缺不了家人的关心支持的莫大的恩惠。没有父母养育,没有师长教诲,没有学校给我们创造良好的物质和精神保障,我何能将自己甚少的才华谈及挥洒?
“感恩不但是美德,而且是一个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条件!”感恩的心态可以改变一个人的一生。如果我们每天都能怀着一颗感恩的心去面对工作,相信就会倍加珍惜我们的岗位,就会竭尽全力做好手中的工作,努力与周围的人快乐相处,心情自然更加愉快。带着一种从容、坦然、喜悦的感恩心情去工作吧!将会获得更大的成功。
二、平和的心
1、用平和的心教育孩子。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人,是动态的,是变化的,在学习生活过程中总会出现问题,严重的话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问题生”,而且因人而异,每个学生可能出现的问题也不是一样的。在教学时不能因为他们的成绩影响了班级的总成绩就一棒子打死,仍旧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把爱洒向学生的心田,用爱心感化学生,由于学生的反复性,一次是不行的,要耐心一点。
2、生活更需要一颗平和的心。教育是一份艰苦的工作,我需要用一份平常心来对待。从事了这份工作,可能一辈子都要干这份工作,那么就尽职尽责,无愧于心足矣。也许这次考试成绩不理想,可谁能永远立于不(转载于:教育感言大全)败之地?何况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也许评优评先没评上,这可能是自己工作有差距。也许??只要我们付出了,就不后悔,只要有一份平常心,走过去前面会是一片蓝天。
三、责任心
做为一个山区的小学教师,在教学上应有强烈的责任心,这种责任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对全体学生负责。教书育人应当面对全体学生。当我一踏进校门的那一天起,便应当对全校每一位学生负起责任,关爱他们,尊重学生人格,促进他们在品德、智力、体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
2、对学生的学习成长负责。我们常说:“一年树木,百年树人。”而现实中不少老师的教学形式是教师“包班制”,而对分管的科目更是“流水式”,出现不合格的学生,难分清楚是哪一位教师的责任。长期这样就是处在“无责任”位置上。教育是一个长期发展过程,同时又是环环相扣的过程。一个环节出现缺陷会给其他环节构成困难,从而影响学生的正常成长。作为教师,应当有扎实可靠的知识,通达的学识,应当能够对科学知识的严密系统有通透的理解,如此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钩深致远,游刃有余,知识才能被学生所接受理解,内化为学生的知识结构,并转化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完成了知识传授的过程。
3、对学生的心灵成长负责:不让一个学生落伍。这就要求自己不能只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还要多关心、留意学生,经常与学生进行交流,给学生以帮助。做学生学习上的良师,生活中的益友。
四、进取心
对于我而言,进取离不开学习,因此,应当从以下方面来学习
1、向同行学习。可以向名师学习,也可以向一般老师学习;可以向本校老师学习,也可以向外校老师学习;可以向年长的老师学习,也可以向年轻的老师学习,取人之长,补已所短,改进教法,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和教学水平。
2、向学生学习。“师不必贤于弟子”,教师还应开诚布公地向学生承认自己的过失或不足,经常向学生学习。陶行知说:“你要教你的学生教你怎样去教他。如果你不肯向你的学生虚心请教,你便不知道他的环境,不知道他的能力,不知道他的需要,那么,你就有天大的本事也不能教导他。”可见,向学生学习是多么的重要。
3、向报刊书籍学习。“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这一桶水从哪里来?很重要的一个途径就是向书本、杂志学习。当然,现在人们说,一桶水不够了,教师要有一要常流常新的小河。不管是一桶水还是一条河,都要求教师不断地充实知识更新知识。
五、无愧的心
如果我能用一颗感恩的心来生活和工作,如果我能以进取之心追求平和的心,那么,我会更加专注于工作的责任心,寻得一颗无愧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