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十五期间文化工作总结(文化事业)
文章标题:十五期间文化工作总结(文化事业)
蓬勃发展的文化事业
“十五”期间,我市文化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广大文化工作者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党和国家文化工作的方针、政策,服务于全市改革开放和经济建设大局,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绩。主要表现在:
—
—文化活动日趋丰富。
我市成功地举办了第四届金狮奖全国青少年杂技大赛,参赛团队皆取得了优异成绩,使杂技成为我市的一张文化名片。杂技歌舞剧目《依依山水情》成为2003年度全国十大舞台艺术精品工程,在全国巡演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在全省第三届少数民族文艺汇演中,我市打造了大型民族歌舞《山魂水韵仡佬风》,获得创作和舞美两项金奖。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各县、区(市)每年都要结合本地实际,开展各种文化活动。如遵义市区举办的“湘江之夏”艺术节、社区电影节活动,绥阳县的“中法文化年·绥阳洞穴周”、汇川区的“校园歌歌手大赛”、桐梓县的“贵州省杜鹃曲艺节”、红花岗区的“手机文化节”都体现了各自的特点和艺术魅力。特别是规模宏大,参与人数众多的“多彩贵州”歌唱大赛选拔工作,调动了各方力量积极参与,丰富了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
——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日趋完善。
“两馆”建设得到加强,我市从2002年以来,共争取到县级“两馆”建设项目23个,现已完工投入使用8个,主体完工1个。这些“两馆”项目都成为当地的标志性建筑。各县、区(市)在城区中心地段都建设了文化广场,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在市中心城区建设的汇川艺术中心、汇川体育馆、老城纪念广场、凤凰山文化广场成为城市的一道亮丽风景线。还将现代科技运用于文化建设上,全市建起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网络,市图书馆建成了电子阅览室和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遵义分中心,各县、区(市)建起了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县级分中心,遵义县31个乡镇建起了基层分中心,5个行政村建起了基层服务网点。现在,文化共享工程与广播电视“村村通”、农村基层组织远程教育、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等进行力偶啊有机整和,实现了资源共享。
——文博事业稳步发展。每年,都对部分国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维修,有效实施了对文物的保护。
2001年,海龙屯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今年,红军四渡赤水战役旧址、湄潭浙江大学旧址又被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市政府对7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公布,还建复了红军警备司令部旧址,修建了遵义会议陈列馆、杨粲墓的辅助陈列。2005年初完成的遵义会议陈列馆陈列布展工作,为纪念遵义会议70周年和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等一系列纪念活动的举办提供了重要的基础和条件。近年来,在文物保护的基础上,注重对红色旅游的开发,使之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文化市场健康有序。
按照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加强文化市场建设。充分利用监控平台对网吧进行跟踪监控,用“三次死亡制度”规范网吧经营行为。严厉打击利用电子游戏机赌博行为,对城乡结合部和农村乡镇等区域进行重点检查,对带有赌博性质的各种文化娱乐场所决不手软。“扫黄”“打非”常抓不懈,每年进行专项整治行动,取缔非法出版物、非法政治性读物和黄、赌、毒及“法轮功”宣传品,打击盗版,规范市场经营秩序,极大地净化了文化市场。文化娱乐方式不断创新,象老的光碟、录象厅、台球、游戏机等落后的不合适宜的文化娱乐逐渐退出文化市场。并通过加强文化产品和要素市场建设,扶持和培育了文化产业的发展,我市已发展了书刊发行业、报刊业、电影业、影像业、演艺业、娱乐业、文化旅游业等文化产业。
——文化体制改革稳步推进。
各文艺团体积极改革,主动融入市场,在市场中求生存、求发展。市杂技团和茅台集团进行强强联合,成功地推出杂技精品,走向海内外市场。各文化事业单位进行了人事制度改革,对内部机构进行重新设置,实行竞争上岗和签定聘用合同,实行工资和贡献挂钩,工资和效益挂钩,发挥了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文化交流不断扩大。
近几年,市杂技团积极开展国内外文艺演出和交流,参加了2004年元旦文艺晚会和春节文艺晚会,还在国家领导人春节团拜会和全国“两会”期间为中央领导演出,并将精品剧目《依依山水情》向中央领导和在京群众举行汇演,先后在国内各地演出80余场次,观众达8万人次;参加了在匈牙利布达佩斯、法国巴黎、意大利罗马等地举办的杂技艺术节,获多项特别奖、金奖、还先后到日本、德国、美国等14个国家和地区,演出1106场次,观众达92万人次,搭建了遵义对外交流的桥梁,提升力偶啊遵义形象和文化品位。
“十五”期间的工作,为我市文化建设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坚持以邓小平小平
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不断推进文化创新;坚持文化为经济建设服务,以经济建设来推动文艺事业的繁荣和发展;坚持解放思想,勇于开拓,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坚持文化建设“五纳入”工作,不断加强文化基础的设施建设;坚持加强文化市场管理,不断促进市场繁荣;坚持发展文化产业,不断壮大文化经济实力。
但是,我市文化事业的发
展仍滞后于经济的快速增长,工作中仍存在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问题是:文化发展水平与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之间的矛盾依然突出,文化产品和服务的总供给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快速增长的文化需求,文化发展水平有待提高;文化资源浪费、闲置和不足同时存在,一方面现有的一些文化资源未能有效地开发、利用于文化旅游等产业,另一方面文化资源总体数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文化资源有待进一步充实、盘活和整合;文化总体发展不平衡,各文化领域之间,城乡之间差别较大;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步伐缓慢,一些旧的体制仍束缚着文化艺术生产力的解放和提高;文化产品与文化服务的科技含量还很不够,文化事业与当今科技进步差距较大;文化市场中有的项目经营场所过多过滥,布局不合理,违章经营现象时有发生,有的比较严重,文化法制建设有待加强;缺乏高层次的文化专业人才和文化经营人才,有的方面人才优势减弱,甚至出现断层,文化人才队伍整体素质有待提高。
为此,为了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促进文化事业的繁荣和文化事业的发展,特提出如下意见和建议:
一、积极稳步地推进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
文化体制改革应吸取医疗改革、教育改革的教训,不能一味地将文化推向市场。一要以文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为突破口,逐步形成充满活力的用人机制和管理机制。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实施好人员分流。对实施分流的人员,应建立激励机制,鼓励他们到基层从事文化工作,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不要有人才资源的浪费。二是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着眼于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建立优质、高效的文化产品生产和服务体系。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努力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统一,把文化发展的着力点放在满足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上。三是培育现代文化市场体系,积极鼓励地方、民间演出机构、展览单位参与我市文化市场竞争,打破条块分割、地区封锁,城乡分离的市场格局,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加强资本、产权、人才、信息、技术等文化生产要素市场建设,培育新兴文化市场。四是要按“精简、统一、效能”的原则,真正建立党委领导、政府管理、行业自律、文化企事业单位依法自主运营的文化管理体制。
二、切实做好民族民间文化的挖掘整理和保护工作,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和仡佬族文化的开发利用工作。加强对文化遗产的保护,建议对杨粲墓周围的污染企业进行取缔。
三、切实加强城乡文化阵地和文化设施建设,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各县有一座能容纳1000人以上的剧场,并完善乡镇文化设施和部分村级文化活动的场所。同时,把地区级群众艺术馆、地区级文工团,县级文化馆、县级文工队进行捆绑建设,形成强大阵容和互动。
四、按照“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方针,引导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一要积极探索建立党委领导、调控适度、运行有序、促进发展的文化市场管理体制,二要整合现有文化行政执法队伍,组建文化市场综合执法机构。省委对综合执法的体制、机制、编制要有一个明确的意见,要使执法队伍实现依法执法、合法执法,就必须解决好执法队伍的执法主体资格。三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确保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利,为了保障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建设一批绿色网吧、校园网吧。
五、积极发展文化产业,使之成为我市新的经济增长点。一是进行多方位的投入,加大发展力度。向社会开放文化市场,降低市场准入门槛,加强软件建设,优化投资环境,引导非公有资本有序进入文化产业,拿出一些文化精品项目让非公有资本投资,保证它们得到发展。二是整合资源,发展文化旅游业。全市文化资源要形成一个整体,不能各自为政,各地要互相利用资源优势,互相促进,共同发展。要充分利用杨氏土司文化,加紧进行杨粲墓、海龙屯的旅游开发;要充分利用红色旅游资源,加大对红色旅游的投入,建设红军长征文化基地。通过门票抵押进行土地置换,把遵义军分区地盘划拨给纪念馆,建设停车场,并修建红军食堂和宾馆、表演厅,使游客吃、住、游于一体,使红军长征线路成为一条精品旅游。要充分利用民族民间文化打造旅游展演项目。三要积极引导和培育文化市场。要扶持文艺演出、新闻出版、文化休闲娱乐、网络文化等快速发展,力争建成遵义出版社、遵义文物艺术品市场。
六、抓好文化干部队伍建设。一是抓好文化领导干部队伍建设,二是抓好文化经营队伍建设,三是抓好文化专业队伍建设。
七、进一步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建设基层文化队伍。政府应加大经费投入,继续开展文化卫生科技“三下乡”服务,切实解决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的问题。
八、应加大对文化建设经费的投入,每年应对文化建设经费应明确一定的比例,宣传部门掌握的国家3个3的文化建设经费,应由文化部门自己掌握。
九、为了充分保障人民群众的文化权利,省人大应对文化进行立法,同时,应把文化纳入各级党委、政府任期目标考核。
十、加强社区和农村基层文化设施建设,在进行房屋开发时,应该把社区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开发计划,一并建设,一并验收。对农村文化设施,要与“四在农家”创建一并统筹,一并规划,一并创建,一同验收。要理顺基层文化帮扶体制,现在是牵头太多,重复太多,最后都没有人管,建议对基层文化帮扶进行并轨。
《十五期间文化工作总结(文化事业)》来源于xiexiebang.com,欢迎阅读十五期间文化工作总结(文化事业)。
第二篇:连云港市文化事业“十五”发展规划
连云港市文化事业“十五”发展规划
一、“九五”规划回顾
“九五”期间,我市文化事业得到了长足发展,基本实现了“九五”计划目标。
(1)群众文化工作迈上新台阶。东海县、赣榆县、连云区被省政府命名为省群众文化先进县区,76个乡镇(街道)被评为省群众文化先进乡镇(街道),建成乡镇万册图书馆73个,致富展览馆92个。东海版画、赣榆殷庄锣鼓形成特色,在省内外有一定影响。
(2)文艺创作取得丰硕成果。全市共创作大型剧本35部,有13部被搬上戏剧舞台,其中话剧《车站浪漫曲》、《生命的长堤》、吕剧《红丝带》、京剧《徐福》、舞蹈诗《云港云》、淮海戏《代代乡长》、《姐妹花》、《丹青梦》、小品《照相》、少儿舞蹈《千禧鼓娃》等剧目在省举办的戏剧节、音舞节和专项比赛中获奖。话剧《生命的长堤》、《车站浪漫曲》、吕剧《红丝带》、歌曲《我深深地爱着这片土地》、《你是绿荫,你是春风》、戏剧小品《春风花烛》等作品相继荣获省、市“五个一工程”奖、文化部银星奖。话剧《车站浪漫曲》、歌舞《我深深地爱着这片土地》、17件群文美术作品、24件民间工艺品及赣榆锣鼓被选拔参加第六届中国艺术节演出展览。专业剧团完成演出场次1394场,经济收入213.4万元,观众192万人次。美术书法有10件作品在省首届美术节上分获金、银、铜奖。美术作品《金色年华》、《插在罐子里的秋荷》获省“五星工程”奖。
(3)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举办了“风筝节”、“连云港之夏”、“花果山金秋登山节”、“迎澳门回归”、“庆祝建国五十周年”等大型群众文化艺术活动,组织了“青年歌手大奖赛”、“小品调演大奖赛”、“少儿艺术节”、“读书节”等群众文化艺术奖赛活动。全市性“在海一方”广场文化系列活动初具规模。
(4)文化设施得到改善。相继建成市博物馆文物库房、彦涵美术馆、市艺校教学楼、歌舞团、话剧团排练场改造、海清寺塔文保所等一批文化设施,总投资600万元,完成建筑面积6400平方米。新建和改造危房无房文化站48个,总投资1820万元,完成建筑面积26000平方米。列入“九五”规划的市图书馆迁建、市艺术学校搬迁未能实现。
(5)文化队伍人员素质明显提高。
制定了《连云港市文化艺术培养对象选拔办法》、《“九五”艺术人才发展规划》等措施办法,文化队伍人员素质有了较大改善,全系统478人,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297人,其中中级职称134人,高级职称36人。五年中接收大中专毕业生37人。
(6)文物保护和利用得到加强。
实施文物保护维修工程20多项,总投资500多万元。文物景点接待中外游客100多万人次。
(7)文化市场初步形成。
全市现有歌舞厅72家,保龄球馆4家,台球室300家,游戏机室273家,其它文化经营单位2600家,从业人员近万人。
二、“十五”规划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总揽全市文化工作全局,围绕全市经济建设大局和精神文明建设目标,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以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为出发点,把繁荣文艺创作、多出优秀作品作为中心任务,加快文化设施建设,推动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不断提高全市人民文化生活质量,为全市国民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进步提供思想保证、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三、“十五”发展目标
1、群众文化
(1)市属群众艺术馆、博物馆、图书馆达省二级馆或省文明馆标准;四县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并达国家规定的标准;四区文化馆、图书馆达省里规定的标准。
(2)乡镇文化站业务用房不低于500平方米,100%乡镇建成乡镇万册图书馆、致富展览馆、群众艺术团。
(3)县乡两级用于文化事业的财政支出,占地方财政总支出的1%以上。
(4)全市公共图书馆藏书量达全市人均0.6册,年购新书不少于5000种。县区级图书馆年购新书不少于5000册。
(5)组织创作各类作品(节目)13000件,其中省级以上发表展演800件。
2、文艺创作演出
(1)创作25部剧本,其中有10部在省以上刊物发表。
(2)创作10台有一定质量的大型剧目,其中有3─4台参加省以上展演活动,有1─2台优秀剧目进京展演。
(3)2件作品(剧目)获省“五个一工程”奖、2件作品获省“五星工程”奖,1─2件作品获国家级奖励。
(4)重点扶持一个专业团体,将其创办与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地位相适应的专业剧团。
(5)把市艺术学校办成中专艺术学校。
3、文化市场管理与建设
(1)加强文化市场的行政管理,出台《连云港市文化市场管理办法》、《连云港市营业性演出管理条例实施细则》、《连云港市美术品经营管理暂行办法》等法规文件。
(2)加强文化市场建设,发展文化市场经营点2500个;文化娱乐经营总投资额3.5亿元;实现年营业额1.7亿元,上缴国家利税1300万元;提供1.5万个就业机会。
4、新闻出版
(1)加强对出版物印刷企业的管理,重点扶持2—3家具有一定实力的印刷企业,使其成为我市印刷业的龙头企业。
(2)筹建“陆桥经济出版社”。
5、文物保护
(1)根据“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和“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出台《连云港市文物保护设施办法》。
(2)制定将军崖岩画、孔望山摩崖造像、大伊山石棺墓遗址三处国家级文保单位保护方案并组织实施。
(3)做好伊芦山六神台佛教造像等六处省级文保单位保护工程。
(4)做好东亚大旅社等七处市级文保单位维修加固工程。
(5)完成三级文保单位的保护工程。
6、文化设施建设
按照整体规划、合理布局、突出重点的原则,有计划、有步骤地建设标志性文化工程和重要文化设施,形成能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与城市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文化设施网络。
(1)加快标志性文化设施建设,完成连云港市图书馆新馆建设,在东部新区筹建市艺术中心,内设音乐厅、剧场、放映厅等文化休闲设施,力争完成市博物馆重建工程。
(2)灌云县博物馆、文化馆,灌南县博物馆、文化一条街和两个市民广场,东海县博物馆、文化娱乐中心,赣榆县博物馆,连云区文化艺术中心等一批县区文化设施对外开放或基本竣工。
(3)更新改造市黄海影剧院舞台设施和放映设备,扩建市艺术学校,市歌舞团开发,筹建艺术大楼。
四、主要措施
1、加大财政扶持力度,继续实行对文化事业投入的增长不低于同年财政增长幅度的政策。“十五”期间,继续安排文化专项资金100万元,文化事业投入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每年增加0.1个百分点。调整投入结构,对图书馆、博物馆、群众艺术馆等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继
续给予经费保证。
2、完善和落实文化经济政策,加强政策配套,对文化设施建设继续实行优惠,用足、用好扶持文化事业发展地各项政策,通过政府投入、社会捐款、企业捐助等多渠道建立文化事业发展资金。
3、加强对文化工作的领导,积极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政府对文化的管理逐步由办文化转变到管文化,由直接管理逐步过渡到行业管理。深化文化事业单位内部运行机制的改革,经营性事业单位逐步向企业化、产业化过渡,与社会接轨。
4、强化文化法规建设,制定出台文化市场、演出管理、新闻出版、文物保护管理等有关法规,为文化事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5、发展文化产业,充分利用文化资源,办好文化实体,扶持和鼓励更多的集体和个人参与和兴办文化事业。
6、进一步加强文化队伍建设,完善人才建设机制,在提高总体队伍素质的基础上,重点培养尖端人才,适应新世纪文化艺术发展的需求。
第三篇:洞头县文化事业发展“十五”计划和 2010
洞头县文化事业发展“十五”计划和 2010年远景规划
根据《洞头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和《洞头县文化升位计划》、《洞头县渔农村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规划》之精神,制定《洞头县文化事业发展“十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作为今后十年全县文化事业发展的指导性文件。
一、“九五”回顾
1、成绩显著给人鼓舞
“九五”期间,洞头海岛国民经济迅速发展,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经济的发展为文化设施的改善和文化消费水平的提高提供了良好条件,促进了海岛文化事业蓬勃发展。主要表现:
一是文艺创作取得可喜成绩。坚持“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坚持以繁荣文艺为中心任务,创作了一批有一定艺术水平、具有时代特征和海岛特色的优秀作品。“九五”期间,我县文艺创作作品在省级以上多次获奖。其中有长篇小说获浙江省“五个一”工程提名奖;儿童文学获全国“金骆驼”奖;民间文学获浙江省一等奖等。并在省级以上出版社正式出版文学作品12部。这标志着我县文艺创作已具备一定的实力和水平。
二是群众文化蓬勃开展。围绕党的中心工作,从洞头海岛实际出发,面向渔农村,服务渔农民,积极实施浙江省“东海明珠”工程和温州市“金海岸文化网工程”,推动群众性文艺活动蓬勃开展,已基本形成具有海岛特色的海洋民俗文化、老年文化、渔村(船)文化、节庆文化、校园文化、旅游文化和军警民共建文化为主要形式的海岛群众文化格局,促进了海岛精神文明建设。
三是文化设施建设力度加大。政府和社会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使我县的文化设施不断改善。文化娱乐场所不断增加,功能更加齐全;广播电视达到村村通,尤其是有线电视的覆盖面不断扩大;健身和旅游休闲文化设施建设有所进展;文物古迹得到抢救、保护和利用;文化单位布局较合理。
四是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入,文化市场健康有序。“九五”期间,我县不断探索和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文化部门进一步转变职能,加快了从“办文化”向“管文化”的转轨步伐,积极调
整文化企事业单位的结构与布局,实行优化组合和优势互补,按照“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要求进行尝试,探索发展文化产业的新路子。文化事业的投资经营主体和群众文化消费层次多元化的市场格局初步形成;文化产业日渐崛起。同时,加大文化市场管理,使文化市场得到净化和健康有序发展。
2、存在问题不容忽视
回顾“九五”,洞头海岛文化事业发展方面还存在以下一些困难和问题:
一是文化发展相对滞后于经济发展和其他社会事业的发展,现有的文化设施、文化产品、文化活动还不能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的日益增强的对文化生活的需求。
二是文化建设投入比例偏低,文化事业发展经费紧缺。传统文化和国有集体文化单位受到严重的冲击,一些基层文化阵地有所萎缩。
三是文艺人才缺乏,队伍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有待提高,乡镇文化员尚未配齐。四是文化经营单位管理水平不高,服务质量跟不上,有的造成亏损。
二、发展背景分析
未来的十年,洞头海岛文化事业的发展将面临着新的机遇和严峻的挑战。中国加入世贸组织(WTO)势必要求加强对知识产权的保护;网络时代的到来将更猛烈地冲击人们的文化思想理念;贯彻“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推进以德治国,将对思想道德文化建设提出更高的要求;中共浙江省委提出了建设文化大省的战略目标,将对文化事业的发展予以政策扶持和加大资金投入;温州定位为渐江省三大中心城市,而洞头被列为温州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将促使洞头文化事业适应温州城市文化事业的发展要求;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洞头撤县建区,乡镇行政区划作重大调整,洞头海岛的文化布局势必要作适应性调整;人口的流动变化将影响着文化资源的配置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新的文化项目,如“网吧”等将在海岛出现,也对文化市场管理提出新的课题。总之,今后十年是对洞头海岛文化事业发展影响巨大的十年。因此,我们要把握机遇,迎接挑战,努力开拓创新,加快建设步伐,为洞头21世纪的全面发展奠定文化基础。
三、指导思想、战略目标和主要任务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贯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的战略方针,坚持“精神文明重在建设”的方针,坚持“两为”方向和“双百”方针,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提高洞头海岛的文化品位,为建设“海上国家公园”提供精神动力、智力支持和思想保证。
(二)、战略目标
至2005年的发展目标是:创作出一批具有海岛特色的文化精品,创造性地设立一批海洋品味浓郁的能充分展示海岛风采的文艺活动项目,培养和造就一支德艺双馨的海岛文艺工作者队伍,逐步形成与“海上国家公园”建设相适应、相配套、相促进的海岛文化格局,争取把我县建成全民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良好、文化产业结构布局合理、文化市场健康繁荣,文化事业兴旺发达,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的富有海岛特色的省级文化先进县。
至2010年的发展目标是:初步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要求相一致、与文艺自身发展规律相符合的文化事业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做到文化投资多渠道,文化设施建设配套完善并具有标志性,文艺人才和文艺精品不断涌现,文化产业健康发展,基本满足人民群众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成为海岛特色突出的高品位的在全国有一定知名度的文化先进县。
(三)、主要任务
一要加强对广大人民群众的宣传教育。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努力提高全县人民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二要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加大文化市场执法力度,规范文化市场经营秩序,坚持“扫黄打非”,清除文化垃圾,保护知识产权,促使文化市场健康有序发展。加强对文化娱乐场所的规范和管理。
三要加强文艺人才队伍培育。建设一支有一定数量、具备多项功能,适应时代发展需要、热心服务渔农民,促进海岛文化事业兴旺发达的文艺工作者队伍。
四要加强特色建设。立足洞头,从海岛实际出发,着力挖掘具有海岛特色的民俗文化,大力创建海洋旅游文化,巩固提高军警民共建文化,进一步活跃渔村(船)文化、老年文化、校园
文化、节庆文化、社区文化、企业文化;在“特”字上下功夫,创名牌,为建设“海上国家公园”作出应有的贡献。
五要加强文物保护工作。坚持“保护为主、抢救第一”的方针和“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全面落实“五纳入”指示,使我县的文物古迹更好地得到保护和利用。充分发挥其在对青少年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和促进旅游事业发展中的积极作用。
四、对策措施
1、提高认识,加强领导。发展文化事业,是贯彻落实江泽民“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县建设“海上国家公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于提高人的整体素质和社会的文明程度有着重要作用和深远意义。因此,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充分调动全社会各方面的积极因素,促进我县文化事业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
2、深化改革,创新机制。按照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和代表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的要求,遵循文化事业发展的自身规律,进一步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文化事业发展的新路子。通过机制创新,合理配置各种文化资源,努力提高各项文化事业自我更新、自我发展、自我完善的能力。加快文化的产业化进程,建立健全既有竞争激励作用、又有责任约束作用的文化创新机制,使文化产业在参与市场竞争中寻找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结合的最佳位置,加速文化事业的繁荣与发展。
3、加大投入,改善设施。加大财政和社会对文化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首先,要确保文化事业经费与财政收入同步增长;尤其是对兴办公益性文化设施要予以经费保证,对代表地方特色的艺术表演活动和体现地区水平的艺术精品创作,要予以财政扶持。其次,要拓宽筹资渠道,鼓励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要结合洞头实际,制定优惠政策,重点鼓励社会投资兴办旅游文化设施和健身、休闲文化设施,并使之逐步形成文化产业。“十五”期间,按照全国和省、市的有关规定和要求,重点抓好文化馆、图书馆、影剧院、文化中心广场的改善和建设。县文化馆、图书馆建设要上新台阶。县文化馆要成为群众文化活动的辅导中心;县图书馆要基本建成城乡公共图书网络,要成为全县文献保存中心,实现自动化管理,并更换藏书设备,增加藏书10000册以上;要改造影剧院,采用资源配置重组的方式,建成一座集大型会议、电影放映、文艺演出、展览中心等于一体的多功能文化娱乐场所。至2005年前,还要建成儿童文化园地,要建成县城文化中心广场和海滨公园文化广场,要改扩建县新华书店。至2010年,要建成县文化广播电视大楼和
体育活动中心及妇女青少年儿童活动中心,争取建成老干部活动中心。要加强文物保护工作,做好妈祖宫的维修与扩建工作,发挥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在民俗文化、旅游文化和宗教文化中的积极作用,成为我县重要的旅游人文景点。要根据行政区划的调整,搞好乡镇文化基础设施的建设。在大门镇建成“东海明珠”文化活动中心的基础上,2001年,半屏要建成“金海岸文化活动中心”;争取至2005年建成鹿西“金海岸文化活动中心”;进一步完善县城北岙镇的文化设施,并提高其文化品位。
4、突出特色,繁荣文化。要立足洞头实际,突出海岛特色,搞好文艺创作和文化活动,繁荣海岛文化事业。文学、音乐、美术、摄影等文艺创作,要重视宣传洞头人形象,弘扬洞头人精神,树立洞头海岛品牌,要努力创作出一批在全省、乃至在全国都有一定影响的具有海岛特色的文艺作品;要开展丰富多彩的具有海岛特色的群众文化活动;要推出一批和海岛旅游紧密结合的富有渔乡风情的为人们所喜闻乐见的文化娱乐项目;要利用洞头先锋女子民兵连在全国的影响,打出“海霞”军事文化品牌;要利用洞头与台湾“人缘相亲、习俗相近、语言相通”的优势,加强与闽台的文化交流;要利用妈祖文化,吸引海内外游客,尤其是东南亚游客来洞旅游观光;要继续挖掘、整理、发展具有洞头海岛特色的民间文学、民间音乐、器乐、灯采、曲艺、工艺美术、民俗活动等,弘扬具有优良传统的民间文化艺术,为海岛的“两个文明”建设服务。
5、培育激励,造就人才。要创造一个有利于各种文艺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环境。人才培育要从娃娃抓起,依靠教育,从小培育热爱文艺的人才。要通过各种途径,开展各种活动,让更多爱好文艺的人展示才华,从而及时发现文艺苗子,加以重点培养,使之成为德艺双馨的专门人才。要发挥县文化馆和县职教中心对文艺人才培育、辅导、组织的基地作用,尤其是通过县职教中心创办“文艺班”的形式,培养文艺人才,从而建设一支有一定数量,具有多项功能,适应海岛群众文化活动开展需要的文艺工作者队伍。要引导和鼓励广大文艺工作者加强学习,充实自己,不断提高政治素质与业务水平。要设立文艺奖励基金,鼓励文艺工作者创作出更多高品位的文艺作品。
第四篇:文化事业百花齐放 文化格局百家争鸣
文化事业百花齐放 文化格局百家争鸣
在过去的2012年,我县紧紧围绕建设全国少数民族地区文化强县的奋斗目标,以文化保护、文体惠民、文艺创作、旅游开发为抓手,着力发展主流文化,不断提高城乡文化的承载能力,大力弘扬传播先进文化,着力推进文体惠民工程,发展旅游经济,不断提高乳源文化软实力。
文化创作成绩斐然
农村电影放映工程顺利推进,累计放映电影超过1000场次;民族文化传习馆大力繁荣文艺创作,推出了《欢天喜地》、《服饰展演》、《欢聚千家峒》、《扁担情》、《长长的头巾》、《花花鞋》等20个反映各行各业精神风貌的文艺作品,完成专场演出33场,接待演出58场。民族文化传习馆参演的大型舞蹈诗《瑶山随想》参加第四届全国少数民族文艺汇演揽剧目金奖等11项大奖,并且在广州进行了汇报总结演出。6月下旬,由我县选送的《盘王歌》与 《瑶族刺绣》两个富有民族特色的展演参赛节目参加在天津举办的第二届全国民族地区职业院校教学成果大赛,夺得两个金奖,为乳源争光,为韶关添彩。10月下旬,《盘王歌》获评广东省第八届“五个一工程”奖。11月中旬,受省外侨办的邀请,民族文化传习馆赴菲律宾开展民族文化交流活动,共演出5场;参加在湖南江永县举办的第十二届中国瑶族盘王节舞蹈比赛演出以及连南建县60周年的排练及演出;11月26日参加在广州白云国际会议中心举办的“广东国际交流合作周”活动演出,在有关国家和地区的高级政府代表团、国际友好组织负责人、国际知名人士、外国驻穗总领馆馆员、外国媒体、外国专家学者等近千名嘉宾面前展示乳源绚丽多彩的瑶族文化。
文化建设硕果累累
完成20户以下已通电自然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共278户的安装调试任务;图书馆建设工程进入室内外装修阶段;为13个行政村电子阅览室配置了一批先进器材;游溪镇农民健身广场建成投入使用,正在建设大桥、大布镇健身广场;完善了文昌公园健身路径;修建了体育馆健身广场4块篮球场;创建了以省优秀农家书屋——“八一”瑶族新村文化室为代表基层文体阵地。文化承载力不断提升,促进了城乡文化的繁荣发展。
群众文化生机勃勃
主动发挥文体旅游部门的牵头作用,联合卫生、教育等部门,利用春节、“5·12国际护士节”、等节庆契机,开展春节文化下乡以及游园、专题演出、专题展览、烟花晚会春节文化活动,举办“5·12国际护士节”、“文化送明天,关爱贫困学童·乳源行广场公益晚会”等“激情广场·幸福乳源”系列广场文化活动;举办客家山歌赛,吸引了来自韶关、仁化、曲江、犁市、重阳等地的20名客家山歌手参加;结合党风廉政、计划生育、安全生产宣传工作,将“激情广场·幸福乳源”活动推向基层,在大桥、桂头等镇举办了多场巡回
演出主题宣传活动,观看人数达到3万余人;结合创先争优活动,举办“创先争优展风彩,献礼十八大”广场文艺晚会;以“南粤幸福周活动”为主题,举办主题晚会、群众文艺展演、“文化遗产保护成果展”、幸福大礼包等系列活动。
公益文化场馆免费开放。图书馆、文化馆、博物馆、体育馆等公益文体场馆全面实现免费开放。2012年,图书馆增购新书2875册,订阅报刊284种,新办图书证432个,接待各类读者约68158人,阅览图书149200册次,外借图书12951册,咨询件数1652件,电子阅览室服务人次9087人,播放影视作品44场,播放专题讲座9场。
节庆文化多姿多彩
成功举办2012年乳源瑶族自治县“瑶族十月朝”旅游文化节,共举行了“瑶族十月朝”旅游文化节开幕式、“瑶族十月朝”旅游文化节旅游现场宣传推介活动、乳源文物图片宣传展、“瑶族十月朝”旅游文化节长桌宴、瑶族山歌会、瑶区农民运动会、“瑶族十月朝”旅行团瑶家乐探访活动、第二届徒步穿越大峡谷活动、第二届南岭登山节活动、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瑶族刺绣展演展销活动、2012年“品论瑶乡·醉美乳源”旅游演讲比赛、2012年“游走四方·醉美乳源”旅游征文比赛、农业特色产品展销等13大项活动,传承和弘扬了我县底蕴深厚的瑶族文化,丰富了我县旅游文化资源,提升我县“世界过山瑶之乡”文化品牌和“瑶族十月朝”旅游文化品牌的知名度、美誉度。2012年乳源瑶族自治县“瑶族十月朝”各项活动成功举办,得到了省、市、县领导及广大瑶汉族同胞的一致好评。
第五篇:关于乡镇文化事业工作总结
关于乡镇文化事业工作总结
2015年xx镇宣传文化社会服务中心在上级主管部门和镇党委、政府的领导下,始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贯彻中央新时期文化工作的方针、政策,紧紧围绕政府的工作,围绕构建和谐文明文化社会的战略目标,根据本镇实际情况,建立健全机制。以健全和增强服务项目,服务能力为重点,与建立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经费保障机制相结合,实现镇文化站、村、社区文化活动室设施免费开放,免费向群众提供优质的文化产品服务,满足广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要。现将我镇一年来的文化工作总结
如下:
一、文化工作得到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建立健全了相关机制。
成立了以镇党委书记为组长,镇长、分管领导为副组长,文化、财政、工会、团委、宣传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xx镇群众文化活动领导小组。各社区、村成立以社区、村支部书记为组长,社区、村主任为副组长,社区、村文书、妇女主任、社区、村文艺骨干为成员的社区、村文化工作领导小组,镇、社区、村都建立了文艺队伍。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工作,全年研究文化工作5次,并将文化工作纳入镇目标考核,按规定
使用免费开放资金。今年,镇上召开了2次村级文化工作会,由分管文化的领导主持会议。
二、文化工作开展情况
(一)强化管理,健全制度
镇文化站、各社区、各村对所有设备都进行了登记,对使用情况立即掌握,并对每一个文化活动室,每一样设备都制定了相关制度,在管理和使用上严格按制度执行,以保证设备的完好性,对文艺队伍名单和自编自演的文艺节目作品等材料都进行了分类归档管理好。文化站现有文化自愿者1名,专职人员1名,每天坚持在文化站上班。文化站保障电子阅览室和多功能活动室每周免费开放时间不少于42小时。为了方便文艺队排练节目和开展活动,多功能室周末也对外开放。各村、社区都有1名兼职文化活动室管理人员,文化自愿者1名以上,各村、/ 7 社区文化活动室每周免费开放不少于40小时。
(二)文化工作开展有序,文体活动丰富多彩。
一年来,本着“贴近现实,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要求,我镇利用现有设备,以节日为契机组织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1、组织镇文艺队、空竹队参加县文广新局2015年在全县开展的 “文化惠民心、欢乐进万家”文化三下乡活动。
2、精心组织节目参加2015年1月21日县文广新局在我镇举办的“文化惠民心、欢乐进万家”文化三下乡活动。2015年9月29日组织xx空竹队参加2015年仁寿休闲旅游文化节开幕式。
3、镇文化站在文化广场和街心花园两个广场常年组织开展广场舞。每当华灯初上,上千人就在这里跳健身舞、交谊舞、广场舞,两个广场的广场舞遥相呼应,相得益彰,大大的丰富了xx人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文化站还利用led大屏幕对镇的重大活动进行公示、进行法制宣传和广场舞教学。在文化站的带动下的指导下,各社区、各村也相继开展了坝坝舞活动。
4、xx党委、政府从2014年12月31-–2015年1月5日在全镇范围内开展“迎新春,展全民健身风采”体育活动。5、2015年2月13日xx镇党委政府在xx文化广场举办了“同圆中国梦,共建新xx”迎春文艺晚会。6、2015年2月18日----2月20日文化站在文化广场开展了“庆新年,卡拉ok大家唱活动。
7、为了充分发挥农家书屋的作用,引导农民在春节期间过文化年,镇党委、政府要求全镇8个村和4个社区的农家书屋在春节期间全面正常开放,做到过年延时“不歇业”,以满足农民群众和中小学生假期求知、求乐的需要。
8、3月7日在xx广场举办了庆“三八”文艺演出。9、4月29日,由xx镇党委政府主办的庆“五一”文艺汇演在xx镇文化广场举行。10、2015年7月1日,由xx镇党委政府主办的庆“七一”文艺汇演在xx镇文化广场举行,11、2015年9月25日,由xx镇党委政府举办的庆“中秋”空竹表演在xx文化广场举行。12、2015年9月29日,由xx镇党委政府主办的庆“国庆”文艺汇演在xx镇文化广场举行。
13.10月10日至10月20日,全镇开展庆祝“九·九”重阳节文艺演出活动,由各社区、村文艺队表演。
14、今年文化服务中心对全镇文化活动室管理员进行了业务培训。
15、文化中心积极配合电影公司组织完成了电影三下乡活动。全镇共演出132次,把精彩优秀的影片带进校园、带进敬老院、带进社区、带进农村,让学生受到教育、让孤寡老人感到温暖,丰富了群众业余文化生活。/ 7
(三)文物保护工作
全镇有 9文物保护点,我们定期对各文物点进行了巡查,并对各村的文物点确定了文物保护员。
(四)文化市场繁荣有序。
1、根据《四川省文化市场管理暂行条例
》的有关规定,文化服务中心加强了对文化市场的管理。除了对辖区内的文化市场进行经常性检查外,还聘请了五老义务监督员对网吧进行监察。确保了文化市场井然有序。
2、汇同城管、社区对两个广场无证经营的散唱进行了取缔。
3、一年来文化中心严把关接待了外来演出团体,规范演出地点,把健康有益的文艺节目带给广大人民群众,活跃了文化市场,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
4、今年新增2家网吧,均投资在30万元以上。旧的网吧也进行了改造在上网环境、氛围、设备上上了一个新台阶。
分页阅读第1页:乡镇文化事业工作总结第2页:文化信息和文艺作品报送工作
(五)文化信息和文艺作品报送工作
今年文化服务中心向县文广新局报送文化信息7篇和镇文艺队创作文艺作品3件;并按时完成了主管部门交办的各项工作。
(六)着力打造空竹文化品牌
1、加强空竹文艺队建设。
一年来空竹队队员由原来的15人发展到30多人,人员结构也发生了变化,由原来的老年人变成老中青结合。空竹在表演形式上和道具上也发生了很多变化。有空竹足球、空竹秧歌、空竹二人转、空竹彩飘等
2、精心组织,给空竹队提供表演平台。
在县广新局的领导关心下,在县文广新局老师和文化站的指导下,空竹多次在县举办的三下乡等舞台上展示,让大家对空竹有了新的认识:空竹不但可以健身,还有很强的观赏性和艺术性。今年还主办了以空竹表演为主的庆“三八“文艺表演和庆中秋空竹表演。空竹表演形式多样有空竹足球、空竹秧歌、空竹二人转、空竹彩飘等,让人们大饱眼福之后不免叹:原来空竹不但在技巧上有这么多变化,而且在形式上也是变化多。
(八)、完成农村广播村村响建设任务。
全镇总安装收扩机94个,基本达到全面覆盖,实现了广播村村响。
三、明年文化工作打算
(一)镇综合文化站实行免费开放,培训室、电子阅览室、图书室、多功能活动室在工作日全天实行免费开放,丰富老百姓的业余文化生活。
(二)继续加强4个社区和8个村的农家书屋管理,确保正常开放。/ 7
(三)积极开展各项文体活动。综合文化站、村、社区农家书屋和健身活动广场在保证正常开放的同时,结合实际,利用节假日积极组织开展各类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
(四)加强对文化市场的管理和监督。配合上级文化主管部门进行定期或不定期对我乡音像制品店、网吧等娱乐场所进行监督和检查,杜绝黄、赌、毒现象发生。坚决禁止未成年人进入网吧,一旦发现,将按照规定进行处罚,(五)加强文物保护工作。
(六)加强文艺队伍建设和文艺骨干培训。
(七)镇综合文化站对村文化人员进行业务培训2次以上。
(八)管理好高音喇叭,保证广播村村响工程正常运行。
综上所述,一年来,xx镇文化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还存在着很大的不足。在今后的工作中,除了提高文化专干的业务技能、加强文艺队伍建设外,还要多向领导汇报,积极争取资金,加强文化站免费开放。充分发挥综合文化站作用,充分利用文化阵地开展各种文体活动,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促进我镇文化事业发展。/ 7 / 7 / 7 /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