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十五期间工作总结
“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情况汇报
“十五”时期(2001年至2005年),是东兰改革与发展在攻坚克难中不断开拓前进和经济社会取得快速发展的时期。五年来,在市委、市人民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们带领全县各族人民,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和十六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发展为第一要务,紧紧围绕市委提出的“一个目标、三个提升、四个带动”的工作思路和实现富民兴县奔小康的目标,牢牢抓住西部大开发、新一轮扶贫开发和东巴凤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的机遇,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励精图治,积极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进程,大力发展社会各项事业,切实抓好社会稳定,全县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一、国民经济持续稳步发展,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据统计,2005年预计实现国内生产总值82000万元,比“九五”期末的2000年增长51.4%,年均增长8.6%。其中第一产业预计实现增加值29100万元,比2000年增长4.8%,年均增长0.9%;第二产业预计实现增加值23880万元,比2000年增长163.2%,年均增长21.4%;第三产业预计实现增加值29020万元,比2000年增长64.1%,年均增长10.4%;财政收入预计实现9700万元,比2000年增长134.9%,年均增长18.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预计完成69000万元,比2000年增长201.3%,年均增长24.7%;城镇居民预计人均可支配收入6030元,比2000年增长46.1%,年均增长7.9%;农民人均预计纯收入1545元,比2000年增长50.6%,年均增长8.5%;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39‰。
二、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断提高,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坚持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和农村稳定为目标,深化农业内部结构调整,突出特色农业、优势产业建设,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大科技推广力度,农村经济保持了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2005年,全县农林牧渔业预计实现总产值46800万元,比 2000年增长8.6%,年均增长1.7%。
1、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坚持把粮食生产放在农业和农村经济工作的首位来抓,在退耕还林的全面实施和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而使粮食播面不断减少的情况下,依靠科技进步,提高单产,稳定总量,稳定人均有粮。“十五”期间,全县粮食作物。的债务共2.2亿多元,赎回这些企业在银行的贷款抵押物土地证和房产证,为处置企业有效存量资产,筹集企业改制资金创造了有利条件。二是规范操作,照顾职工利益,确保改制平稳过渡。在企业改制工作正式启动前,聘请具备资质的河池市华信会计师事务所对每个企业的资产及经营情况进行严格审计评估,全面摸清家底,为企业改制方案的制定提供详实可靠的依据。对每个改制的企业,做到调查先行,方案在先,实行一厂一议、一企一策。在对职工身份置换的经济补偿中,严格按照上级有关文件规定的标准执行,全县国有企业职工平均获得经济补偿1.2万元,最高达3.2万元,全县用于职工身份置换补偿金达2463万元。同时完善社会保障措施,为职工补缴养老保险金391万元,补缴失业保险金67万元,偿还职工集资款及其他欠款203万元,支付退休职工医疗保险181.3万元,支付伤残职工补助金14.7万元。目前,全县11家国有工业企业已全部完成改制工作。
在全面推进企业改制的基础上,进一步整合资源优势,以资源换技术,以产权换资金,用优势企业和品牌招商引资,共引进项目86项,引进资金4.6亿元,其中工业项目14个,到位资金3.8亿元。先后引进安微华泰集团投资兴建华海食品公司、浙江花神丝绸集团兴建缫丝厂、哈尔滨晓声广告集团广西灵峰药业公司整体并购河丰药业公司,为加快发展中药材加工、板栗加工、丝绸加工及建材生产等优势产业,重新构建具有东兰特色的资源型工业体系打下坚实的基础。2005年,全县工业预计实现总产值28860万元,比2000年增长260.8%,年均增长29.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总产值20060万元,比 2000年增长427.4%,年均增长39.5%。
四、努力培植财源,财政收入快速增长
按照一手抓保基数,一手抓财源建设的思路,把财政增收作为经济工作的头等大事来抓,全县可用财力大幅增加,2000年全县可用财力为6688万元,2005年预计增加到1.7亿元。“ 十五”期间,全县预计完成上划中央“两税”收入135135万元,比“九五”期间的4093万元净增131042万元,年均增长17.76%;预计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8743元,比“九五”期间的9234万元净增加9500万元,年均增长12.67%;预计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支出77490万元,比“九五”期间的33840万元净增43650万元,年均增长18.00%。
五、交通建设发展迅速,乡村公路网络逐步完善
“十五”期间是我县交通史上从未有过的高投入、高产出时期。按照“构建骨架,延伸村组,完善网络,提高等级”的总体思路,以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交通项目为重点,全面推进县、乡、村三级路网建设。一是大会战交通项目如期顺利实施。东九二级公路、东巴二级公路、东兰(弄英)至巴马(练乡)三级公路共完成投资4.4205亿元,新(扩)建177.608公里,其中东九二级公路于2003年6月10日开工,2005年5月竣工,全长59.39公里(东兰段31.844公里);东巴二级公路、东兰(弄英)至巴马(练乡)三级公路于2003年11月27日同时开工,2005年7月全部竣工,全长分别为68.05公里(东兰段38.78公里)、50.168公里(东兰段26.261公里)。
二、三级公路的竣工和投入使用,结束了东兰境内无高等级公路的历史,打破了制约东兰经济发展的“瓶颈”。东凤三级油路、东天四级油路两条县际公路,共完成投资1.1168亿元,改扩建163.268公里,其中东凤三级公路于2001年动工,2003年5月竣工,全长54.88公里,总投资3963万元;东天四级油路于2003年9月动工,2005年6月竣工,全长108.388公里(东兰境内83.3公里),总投资7204.9105万元(东兰段投资5537万元)。通乡油路共完成改建6条97.19公里,总投资3401.64万元,工程于2004年6月全部竣工投入使用,在全区同类水平的县中,率先实现乡乡通三级以上柏油路的目标。通村四级砂路共完成改建和新建65条496.1公里,工程于2003年9月动工,2005年初全部竣工,全县87%的行政村通了四级砂石路,提前五年实现自治区提出到2007年70%的村民委所在地通等级公路的目标,并且高出17个百分点。二是以工代赈和扶贫公路建设项目全面完成。先后实施东里至巴马西山弄索四级公路(红军路)6.58公里、巴英至堂房四级公路23.5公里和村屯级道路716条946公里。“十五”期间,全县通等级公路总里程增加到1929.7公里,成为广西公路网结构最完善的县份之一。乡村公路的建设,不仅解决了农村行路难的问题,而且为沟通城乡物质文化交流、发展农村经济起到极大的促进和推动作用。在抓好路网建设的同时,强化公路养护,依法征收交通规费。五年来,共完成管养公路636.796公里,管养率达100%,每年管养线路好路率均超过上级下达的指标。完成征收交通规费2670.71万元,每年均超额完成上级下达的征收任务。
六、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成绩
(一)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1、重点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基本实现了普及九年教育目标。全县“两基”人口覆盖率和初中毛入学率分别达到89.3%和119.7%,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达99%以上,辍学率控制在1%以内,小学毕业生升入初中率达95%以上,初中生辍学率控制在3%以内,青壮年文盲率控制在4%左右,实现了扫除青少年文盲。特殊教育入学率达67%。15周岁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5.8年,每万人口中拥有在校大学生103.5人,高中生100人,初中生457人。截止2005年10月底,全县已有11个乡镇通过县、市级“普九”达标验收,占全县乡镇总数的82.14%。高中阶段教育规模迅速扩大,东兰高中跨入了市级普通示范高中行列,被列入自治区级示范性高中建设。多种形式的继续教育和培训得到进一步发展。全县接受各种学历提高层次教育和非学历中等职业教育毕(结)业的人数分别达到1600多人和65400多人,均比2000年增3倍以上。
2、紧紧抓住“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农村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基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教育项目工程”、“东巴凤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教育项目工程”等项目的实施,全县农村中小学新增校舍9.47万m2;中小学校舍危房面积从2000年的31.3%下降到17.6%;普通高中、初中、小学生均安全校舍分别为10.2 m2、6.59 m2、5.49 m2,比2000年提高了4.18 m2、2.54 m2、2.22 m2;生均教育仪器设备值分别为8万元、41万元、63万元,比2000年增加了7万元、14万元、15万元。全县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均得到明显改善。
3、进一步落实以县为主的基础教育管理体制,顺利完成撤消23个乡镇教育组。2003年顺利完成公开招聘80名中小学教师招考录用工作;2005年,较好地完成293名代课教师的录用和辞退工作。
(二)文化体育事业持续发展。建成了建筑面积为530平方米的文物库房,上级扶持70万元重建的文化馆即将启动,投资160万元的新电影院建设正在施工中。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体育活动,把东兰的铜鼓文化推向全国,2004年5月被自治区文化厅授予东兰县“广西铜鼓艺术之乡”称号。东兰县壮族山歌剧团受到中宣部、国家文化部的嘉奖。结合东巴凤基础设施建设大会战,先后完成了全县14个乡镇文化站标准化建设,各种配套设备比较齐全,图书藏量由2002年的5500册增到2005年的12500册。乡镇文化站已经成为农村群众了解科学技术、掌握脱贫致富本领的阵地。
(三)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新成效。全县共健全计生服务机构164个,其中县服务站1个,乡镇服务所14个,村服务室149个,固定资产为172.1万元,使用面积为7490平方米。育龄妇女生育水平基本稳定,年人口出生率为13.06‰,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39‰,总和生育率稳定在1.8‰以内,计划生育率为87.36%左右。
第二篇:“十五”工作总结
农业部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沈阳)
“十五”工作总结
农业部市场与经济信息司:
农业部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沈阳)(以下简称 “中心”)是经国家审批的全国第二批筹建的部级检测中心之一。农业部[1991]农(质)字第60号文件正式下达筹建计划,由原辽宁省种子管理站负责承建,于1994年初动工,1995年6月竣工并投入使用。历经两年的准备于1997年10月经过部级专家评审,顺利通过了机构审查认可和国家计量认证。农业部农科发[1997]19号文件正式授权、“中心”对外开展检测工作。
中心自成立以来,一直秉持科学、公正、廉洁、高效的职业精神,按照上级部门的要求,认真做好每一项工作。现将“中心”十五期间工作开展情况总结如下:
一、“十五”期间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基本情况 《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的颁布实施,标志着我国种业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WTO的加入,也将实现中国种业与国际种业的接轨。国内的种子企业参与国际竟争已不可避免,这种新的形势给种子产业化链条中关键环节的种子质量控制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所以搞好种子质量监测中心的自身建设工作势在必行,刻不容缓。
(一)“硬件”建设高标准,争创国内一流水平
为进一步促进种子产业化发展,适应种子市场经济发展需要,在农业部和省政府的大力支持下,经多方筹措资金,在原有基础上对“中心”进行了改造,完成各类检测项目建设。“十五”期间共争取 资金430余万元。其中完成辽宁省转基因产品及DNA检测项目建设,争取资金59.08万元;争取国家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项目农业部农作物种子质量监测中心(沈阳)改造项目370万元。目前资金已基本到位。目前,“中心”检测面积已达2000 m²,检测仪器设备近80台(套),“硬件”建设基本上达到国内一流水平。
(二)“软件”建设严格要求,促进管理制度化
提高“中心”的管理水平,首先要从提高“中心”人员素质入手,要求从事种子质量检测的人员不仅要有较高的政策水平和专业技术知识,而且还要具备严谨求实的工作态度。
本“中心”从事检验工作人员均具备大专以上学历,助理农艺师以上技术职称,具有坚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解决疑难技术问题的能力。检测人员不仅系统学习了检验基础知识,及时了解掌握国内外先进的检验新技术,而且还特别注重有关法律、法规与计量知识的学习。通过走出去,请进来,有计划的参加各种培训,检验人员的综合素质明显提高。截止目前,“中心”已有80%的人员被选派出访美国、日本等国考察、研修、培训学习,到北京、青岛、大连等地学习植物分子检测原理和方法等新技术,以及计量认证、质检机构评审等方面知识,从而达到检验知识的不断更新。检验人员检测技术熟练程度与检测结果准确与否有直接的关系,要求每个岗位的检验人员除精通、熟练本岗检验项目外,还要一专多能全面发展,做到检验实际操作标准、规范,技术精益求精,树立部级种子质量检测中心的良好形象。
《质量管理手册》是检测中心质检工作的准则和纲领性文件。几年来我们始终把《质量管理手册》的贯彻实施做为工作重点,常抓 不懈。从样品的接收、检验过程的控制、检测报告的签发、仪器的购臵、使用、报废等都严格按有关规定办理,定期检查,逐渐修改,不断完善,并根据新的国家计量认证/审查认可(验收)标准对《质量管理手册》进行了重新修订,保证检测中心各项工作顺利开展。
(三)强化种子质量安全意识,广泛开展种子质量监督工作
1、建立种子产前、产中、产后的全程质量保证体系。根据种子生产技术规程要求和种子生产特点,制定了种子质量保证体系手册,确定了产前把好亲本种子质量关,不合格亲本不准用于种子生产;产中严格田间去杂去雄,确保种子田间纯度,搞好种子降水、精选加工,全面提升种子质量;产后强化种子质量市场监督,搞好种子售后服务质量。同时成立了相应的指导、检测、监督、检查组织机构,对种子生产进行监督管理。十五期间,在“九五”工作的基础上,由于采取了全程质量控制的管理理念和有力措施,辽宁省玉米种子样品合格率从2001年的91.5%提高到2005年的93.5%,其它作物种子样品合格率也达到98%以上,为确保农业用种安全奠定了基础。
2.完善新品种报审前的鉴定检验制度。按有关规定,科研育种单位和个人在报审新品种之前必须经种子检验机构对报审品种做好田间鉴定检验,达到标准要求才能申请报审。“十五”期间,我们本着科学严谨的工作态度共鉴定新品种46个,从而确保了推广的新品种遗传性状的整齐性、一致性和稳定性。
3.加大种子生产过程中的花期抽检力度。“十五”期间,中心共组织花期检验5次,抽查种子生产单位106家,代表面积722,988亩。同时对种子生产许可证、种子生产技术规程、种子生产田间档 案、种子质量保证措施、技术人员的岗位职责等内容进行全面检查,有效地控制了种子生产田间质量。五年企业合格率从70.2%提高到76.2%,提高了6个百分点。
4、加强监督抽查工作,促进种子质量监督抽查制度化。针对以往监督抽查覆盖面不够宽、不够及时的问题,我“中心”及时调整了抽查方式并使之制度化,主要措施是:(1)由单纯局限于玉米作物扩大到水稻、小麦、大豆、蔬菜作物;(2)由单纯省级监督抽查扩展为省、市、县三级抽查;(3)监督抽查的主体由过去的具有一定规模的国有种子企业扩大到国有、民营、合资、股份制等各类企业;(4)抽查环节由单纯的种子公司库存成品扩宽到生产环节、流通环节、加工、贮藏环节。通过监督抽查,表彰质量好的企业,批评质量差的企业。“十五”期间,共抽查种子企业190家,抽查7类作物343份样品。其中,部级监督抽查58家,样品112份,省级监督抽查132家,231份样品。经检测,种子样品净度、水分、发芽三项指标合格率为96.0%,小区纯度种植鉴定样品合格率92.4%,全部样品合格率为88.3%。同时对发现问题的企业进行彻底整改,确保了农业生产用种安全。
5、加强对检验人员的培训工作。随着检验技术的不断发展,检测人员的知识也要不断更新,几年来我们不仅注意本“中心”人员的岗位培训,也把全省检验队伍建设、检验人员素质提高做为重点工作来抓。
(1)为推广普及农业行业标准和检验新技术,五年来全省共举办省级检验员培训班8次,培训人员1500人次。学习内容包括“新规程”、“新标准”和“蛋白电泳测纯”新技术等,2001年受农业部委 托承办了农业行业标准《NY/T449-2001标准》的培训工作,对吉林、黑龙江、内蒙、河北、北京、辽宁等省、区、市119名检验员进行了技能培训。
(2)参与全国农技推广服务中心牵头组织的测定玉米种子纯度室内电泳检测技术的协作攻关和农业行业标准的制修定工作。
(3)搜集整理转基因作物品种鉴定和安全性评价的技术资料,密切关注国内外有关DNA检测纯度和转基因种子检测的发展动态;进行玉米品种抗逆性检测、特用蔬菜种子检测及大豆品种种质资源收集及蛋白图谱分析等基础性研究工作。
6、努力做好委托检验和仲裁检验工作。为做好这项工作,我们首先树立为农业服务,为农民服务的思想,强化政治思想建设;其次是建立农作物种子质量纠纷鉴定专家库,保证鉴定结果科学准确;三是制定委托检验和仲裁检验工作制度,坚持严格管理、精心操作、准确及时的质量方针,多年来出具检验数据4368个、检验报告422份,无差错率均达到了100%。
五年来在农业部和省农委的正确指导与支持下,我“中心”在树立中心形象,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的同时,积极开展检测工作,为提高种子质量,保证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二、存在问题
通过几年来的种子质量监督管理工作实践,我们感到在监督管理工作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一是运行经费不足制约了“中心”各项工作的开展;二是信息化建设滞后影响了工作效率的提高;三是机构设施薄弱,质量管理工作开展乏力;四是有关法律法规不配套,依法制种缺少有力的法律保障。
三、对“十一五”期间种子检测中心工作的展望
(一)加大投入,进一步完善检验仪器设备设施
种子检验仪器设备配备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种子质量的最终检测结果。因此,加大对种子检测机构的种子检验基础设施投入,完善种子质量监检体系,势在必行。一是积极争取利用国家、省现行政策,如“十一五”种子工程项目、优质农产品基地建设,良种补贴资金等,在重点地区投资建设一批市级种子检测分中心,在县级建设一批种子检验站,逐步形成省、市、县三级监督检测网络,承担起区域种子质量监督检验任务;二是督促种子企业进一步加大对种子检验基础设施的投入,完善检验仪器设备,对于大的龙头企业,还要时刻跟踪国际检验新技术,增强参与国际种子市场的竞争力。最终实现企业标签标注内容真实可靠,政府监督检验及时准确。
(二)找准突破口,加大种子质量监督抽查力度
现在,很多人把种子质量监督抽查认为只是市场监督抽查,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完善的质量监督应包括从生产到市场诸环节的监督。从近几年种子质量检测结果来看,品种纯度仍是影响种子质量的主要原因,而品种纯度的保证主要是通过田间质量监督来完成的。这里除了企业自身搞好田间质量管理外,管理部门监督必不可少。由于现阶段我国种子生产是由农民一家一户完成的,我们认为强化种子田田间质量监督抽查,对于种子生产显得尤为重要。田间质量抽查至少应包括以下几项工作:一是种子田的隔离区;二是田间除杂及去雄;三是种子生产田间档案。同时应切实加强对亲本繁殖田的监控力度。近几年,我们在抽查玉米制种田中发现,玉米亲本种子质量有呈逐年下降的趋势,分析原因除了有个别育种单位急于出 成果,忽视品种“三性”和防杂保存工作外,亲本种子监督管理薄弱也是重要原因之一。因此建议国家应把亲本种子、杂交种子田间质量监督抽查与商品种子质量监督抽查同等对待,这样才能持续稳定全面的提高我国商品种子质量。
(三)加强培训,全面提高监督检验人员综合素质
加强检验人员的理论学习和技术培训,拥有一支高素质的种子检验队伍,是保证种子质量管理工作有效开展的前提。培训内容上,不仅要注重法律法规知识的培训,如《种子法》、《产品质量法》、《计量法》、《标准化法》以及《农作物种子标签管理办法》《农作物种子质量纠纷田间现场鉴定办法》等,了解法律赋予检验人员的职责与任务,而且还要重视检验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的培训,熟练掌握与种子检验有关的规程、标准,坚决避免重室内检测轻田间检验,重发芽、纯度检测轻水分、净度检测的思想意识,努力培养检验人员实验室管理水平和现场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积极为检验人员创造条件,开展与国内外在种子检验方面的学习交流,通过定期召开检验技术交流会,参与实验室间比对实验活动,提高检验人员的技能和素质,最终实现检验人员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四)开展技术引进与创新,树立种子质量监督检验机构的权威性
随着我国加入WTO,种子贸易的迅猛发展,国外大量转基因种子进入中国市场,发达国家利用现代生物技术研发和应用优势,加快转基因农产品商品化生产并向第三世界国家倾销, 大量的转基因农产品进入我国,严重冲击了我国的农业生产,同时也制约了我国转基因生物技术的研发和转基因农产品的商品化生产。我国2001年颁 布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农业部和各省级农业行政主管部门成立了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开始筹建转基因生物技术检测机构并加强了对转基因生物安全的管理。各级种子检验机构应把农作物转基因种子检测列入重要的工作日程,开展DNA转基因种子检测技术攻关,在“十一五”期间,全面掌握先进的种子检验技术,以不断适应检验工作的发展。
总之,“十一五”期间是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五年,如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自主创新,为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农村增效,构建和谐社会添砖加瓦是中心未来五年的中心任务。我们相信,在农业部和省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中心”全体人员的共同努力,我们一定能够实现这一宏伟目标。
二00六年一月二十三日
第三篇:十五期间全市档案工作总结
十五期间全市档案工作总结
十五期间全市档案工作总结2007-02-06 09:52:1
1“十五”期间,全市档案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上级档案部门的指导下,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进一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坚持依法治档,全面履行职责,加强自身建设,规范基础业务,强化开发功能,实施现代化管理,积极为××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提供服务,各方面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较圆满地完成了“十五”计划。概括起来,主要表现在七项建设中。
一、档案法制建设
档案法律法规是档案部门开展工作的根本准则,也是促进档案事业发展的有力保障。“十五”期间,全市档案部门深入宣传贯彻实施档案法律法规,加
强档案行政执法,依法治档取得了新的成效。
(一)广泛宣传法规
市、县(区)档案部门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把档案法规宣传与档案工作实际紧密结合起来,采取多种有效措施,将档案法规宣传教育引向深入,克服了形式上的走过场,实用性、针对性和实际效果明显增强:利用各种会议,不失时机,见缝插针,宣传档案法规,不完全统计,全市共场次,多人次听讲;以上的单位边开展业务监督检查指导,边现场讲解档案法律规定;集中专门培训、分散到单位举办专题讲座和借其它部门组织的培训活动向有关领导及相关人员宣讲档案法规场次,多人受训;组织多名档案干部次参加档案法规知识竞赛和考试;有以上的单位自觉组织学习档案法规至少次以上;利用广播、电视、报刊、简讯等途径宣传档案法规做到经常不断。通过广泛宣传,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干部职工档案意识、档案法制
观念和依法办事的自觉性普遍增强。
(二)开展执法检查
坚持每年组织一次全面性的档案执法检查活动,分别不同内容实行专项检查。在安排布置各机关单位普遍自查自纠的基础上,市、县(区)分级组织抽查。每次检查活动都受到市、县(区)有关领导和部门的重视、支持,做到组织保证,发动面广,安排周密,方法得当,促进有力,单位自检自查面达以上,市、县(区)两级抽查面超过,既广泛宣传了档案法律法规,总结交流了工作经验,又具体地督促指导了机关、企事业单位的档案工作,纠正了少数违反法规的现象。
(三)依法规范管理
按照档案法规和上级的有关要求,市、县(区)档案部门从实际出发,制发并监督实施了一批规范和加强档案工作的文件,先后对机关档案工作、企业(包括破产企业)档案、重点工程项目建设(包括公路建设)档案、乡(镇)、社区档案、重大活动、重要工作档案、各类专门档案及临时机构的档案依法进行了宏观上的管理和微观上的指导,督促健全档案工作体制,建立完善规章制度,规范业务基础、增强服务功能、提高管理水平,确保了档案法规在各项具体工作中得到认真贯彻落实。
(四)查处违法案件
市、县(区)档案局均明确了执法主体资格,建立了执法员队伍,按要求及时参加培训和更换执法证。针对执法检查和平时监督指导发现的个别单位对档案工作重视不够,档案保管存在诸多隐患,体制、人员不落实,归档不及时,档案管理混乱等一般问题,市、县(区)档案局采取召开专门会议督促、发“责令整改通知书”、现场监督整改、通报批评等方式加以纠正,先后召开会议次,书面责令整改个单位,现场监督整改个单位,全市范围内通报次。对严重违反档案法规定的事件进行了严肃查处,先后处理失火烧毁档案起,丢失档案起,人
为入室撕毁会计档案起。
二、档案业务建设
(一)全面落实标准化、规范化措施
年底,当时的地委办、行署办联合行文,专门就地直机关目标管理工作作出要求和安排。根据这个文件,地区档案局受行署委托与地直各机关单位签定了责任书,区别不同情况,要求各单位限期实现等级标准或规范化管理标准。责任书签定后,地委办、行署办高度重视,先后两次发文通报、两次召开专门会议进行督促,地区档案局采取发文强调、上门帮助指导、不定期通报进展情况等措施认真加以落实。经过努力,市直机关单位实现档案管理标准化、规范化的数量在年底个单位基础上净增个单位,比例由提高到以上。
在抓好市直单位档案工作标准化建设的同时,市档案局加强了对各县(区)的督促检查。按照市局的安排和要求,各县(区)采取有力措施,有计
划、有重点地加强对各机关单位的督促指导,加快了整改、验收工作步伐。到××年底止,标准化、规范化管理通过验收的单位达到个,比年底的个单位增加了倍,其中:凤庆、云县、临翔、永德四县(区)已基本完成考评验收任务。
(二)积极探索行政管理新途径
为进一步加强机关单位档案工作标准化、规范化、现代化建设,巩固发展已经取得的成绩,逐步将档案行政管理纳入法制轨道,市档案局在督促抓紧完成目标管理和规范化管理考核验收工作的同时,利用平时的监督指导,分析总结档案行政管理工作经验教训,探索新的长效管理机制。市档案局充分听取各方面意见建议,依根档案工作相关法律规定,制定了《机关档案工作考核暂行办法》,从××年开始全面组织实施,有效防止了机关档案工作在通过考评验收后出现滑坡现象,促进了机关档案工作的持续发展。这项措施,引起了省档案局的高度重视,省局以正式文件
印发全省各州市参照执行。
(三)全面推行新《规则》
国家出台《归档文件整理规则》后,归档工作实现了重大改革。为确保新《规则》在我市的顺利贯彻实施,年起,市档案局及时开展前期准备工作,在市局先行试点基础上,组织各县(区)局负责业务指导的领导和骨干人员在耿马县进行了实地操作培训,紧接着市县(区)分级广泛组织各机关单位档案人员进行业务培训。××年开始,全区全面推行按新《规则》归档,各级机关单位均实现归档制度的重大转变。
(四)抓好农业农村档案工作
各县从实际出发,继续抓紧指导和帮助乡(镇)开展档案工作规范化、标准化整改,确保了一批乡(镇)通过了考评验收,到××年底,凤庆、云县、××、耿马、双江已全部或基本完成了乡(镇)档案标准验收任务,凤庆县已完成了村级档案规范化管理的验收。各县还进一步加强了与涉农部门的配合,抓好农村
基层党组织建设、村务管理、农业生产经营、农业科技推广运用等方面的档案工作。
(五)主动服务中心工作
“十五”期间,市、县(区)档案部门根据党委、政府中心和阶段性重点工作的需要,主动配合,积极做好档案工作。在全市“三讲”教育、村级体制改革、党政机构改革、“三个代表”学习活动、团结干事教育活动、抗击“非典”、防治“禽流感”、“云岭先锋”工程、创造争优活动、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以及“三村”建设、撤地设市等重大活动中,档案部门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有关部门或机构密切配合,督促收集和保管好档案材料,及时指导帮助规范建档,保证了各项工作活动开成的文件材料完整齐全的整理归档和接收进馆。与此同时,围绕经济建设,市局继续抓了两户企业档案管理等级标准考评验收,配合省档案局认定了一户企业档案管理晋升,两次组织开展了对全市破产企业档案管理情况 的调查。市、县(区)档案局对交通、水利、城建、林业等方面的重点工程项目和企业改制、农村税费改革、工业企业质量普查、社团管理,移民、私营经济档案工作加强了监督指导,从文件形成、积累到归档、保管、利用及档案的合理流向等,依法加以规范。
(六)努力提高档案馆业务水平
继续实施档案馆目标管理晋升整改。年底,全市个国家综合档案馆除市馆和永德馆为二级外,其它个馆已实现一级标准。年,永德县馆完成晋升任务,××年,市馆顺利通过验收达到省一级标准。
积极组织接收档案进馆,丰富馆藏。各馆先后收集了大量档案、史料、照片、实物进馆,其中市馆接收了××地委首任书记张振军捐赠的个人档案,到保山复制了反映××历史的档案。“十五”期间,全市共接收卷档案,使馆藏总量接近万卷,科技、专业等门类档案比例上升,结构有所改善。
坚持经常性地开展档案系统化整理加工、编目、鉴定、抢救工作。档案志书、史料编研取得新进展,共汇编了种字的史料。档案利用保持良好状态,年平均接待人次,提供档案卷次。
档案馆服务机制创新实效明显。个馆均已成立了现行公开文件利用中心,文件收集、整理、利用等工作逐步完善,全市共存有文件份,接待利用者人次,提供文件份次。市馆已将现行公开文件目录公布在网站上,提供查询服务。已开始探索“档案寄存”、“档案整理”、“档案抢救”中心的动作。以市馆为主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建设已完成大量初期准备工作。
三、基础设施建设
“十五”期间,市、县(区)档案局馆始终抓住解决馆库问题不放,把它摆到重要议事日程上,千方百计创造条件,加强基础设施建设。
市档案馆新建,在市委、市政府、省档案局和有关部门的重视支持下,经
过艰苦努力,××年月建成投入使用,彻底改变了市局馆办公及保管档案条件,圆了全市档案干部长期以来的夙愿。市馆建设总计完成投资万元,比计划投资节约多万元,工程设计获全国优秀奖,质量与投资效果受到各方面好评。
各县(区)馆基本建设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镇康县馆新建已验收投入使用,已投入资金万元;临翔馆新建已完成前期准备工作,投资万元;凤庆、云县、双江三县政府分别投—万元扩建馆库,安装了部分库房密集架,缓解了库容紧张问题;永德县馆在年实施维修后,政府已同意拨款万元扩大库存容量;沧源、耿马在分别完成修缮后,扩建资金已基本落实。
市、县(区)局馆工作条件和保护档案条件不同程度改善。多数馆添制或更新了部分装具、办公家具、复印机、传真机及防火、防盗、防潮、防尘等设备设施。市局和个县局配备、增加或更换了工作用车。
四、档案信息化建设
市档案局对档案信息化建设十分重视,制定了《全市档案信息化建设实施意见》,从××年开始,将其列入重点工作,加强领导,不断加大督促指导力度,加快了档案信息化建设步伐。到××年底,市局馆已建立起内部局域网,连通了政务信息网,开通了《××档案信息网站》,内容不断充实,特色逐步显现,在此基础上利用已有设备,组织人力录入馆藏档案文件,完成文件级条目录入万余条,同时专门行文指定并统一全市档案管理软件。凤庆、云县、双江三县分别落实专款万元,购置初期设备,搭建内部局域网,开始录入馆藏档案文件,已完成文件级条目录入近万条(含耿马县的近条)。
五、干部队伍建设
提高政治思想素质。按照上级党委的要求,市县(区)档案局馆积极组织党员干部学习政治理论、时事政策,学习“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
精神,学习党纪法规,把科学理论运用到档案工作实践中,认真组织开展创建学习型、创新型、服务型机关活动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加强党组织建设,健全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整顿机关作风,强化对干部职工的教育管理,大力弘扬“勤奋务实、敬业奉献、团结拼博、开拓进取”精神,帮助干部职工树立大局意识、服务意识、竞争意识、责任意识和爱岗敬业思想。
提高业务素质。结合实际工作需要,“十五”期间,全市举办档案专业基础理论培训班两期,参训人;市、县(区)举办《归档文件整理规则》培训人次,多人参学;举办上岗资格考试考前辅导个班次,上千人参学。市局举办全市电子文件归档管理、档案馆信息化建设知识培训期,多人参学,组织部分市直单位档案业务整改培训期,相关人员人受训,上门到单位举办专题讲座场次,多人听讲。各县(区)专门培训、以会代训,就地组织培训档案专兼职干部上千
人。市、县(区)利用各种机会选送干部参加学历提高教育和省内外相关知识短期培训近百人。
档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工作正常开展。五年中,全市推荐、评审通过副高职人,中职人,初职人,所评定资格的人员均受聘上岗。
市、县(区)局馆顺利完成机构和人事制度改革。机构保持稳定为政府的一级政事合一单位,履行行政职能人员参照公务员管理,事业人员按要求实行竞争聘任上岗,优化组合,明确岗位与职责,推行津贴搞活。改革后,档案工作进一步得到加强。
配合省档案学会成功举办年全省档案学术研讨会。省级机关及个地州市的个单位多人参加会议,交流论文篇(其中××篇)。
恢复成立了××市档案学会。经多方协调争取,××年月恢复成立被注销停止活动的全市档案学会并召开了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通过了《章程》,选举产
生了理事会及学会领导班子,为促进档案干部广泛深入开展学术研讨创造了条件。
档案信息工作进一步加强。“十五”期间,市、县(区)局馆结合抓干部素质提高,将档案信息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利用各种媒体广泛宣传档案和档案工作,投送和采用稿件量一年比一年增加,既扩大了影响,又锻炼了干部。
六、精神文明建设
全市档案学系统创文明活动已开展多年,并取得可喜成果。年后,市档案局继续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的方针,在抓好自身文明单位建设的同时,督促指导各县(区)积极开展创建活动,巩固发展已经取得的成绩,不断向新的目标迈进。××年,市局根据全系统文明单位创建情况,及时提出用两年时间实现文明行业目标,并制定了具体实施方案,要求市、县(区)局馆上下连动、齐心协力,对照标准,全面整改,积极为建成文明行业创造“软、硬”件条件。经过
努力,××年底,全市档案系统顺利通过了市级级行业验收,××年月日正式被命名,成为市委、市政府直属管理的部门和全省州市级档案系统中唯一的文明行业。
七、环境条件建设
档案工作的快速发展离不开良好的环境条件。“十五”期间,市、县(区)档案部门加强请示汇报,积极协调各方面关系,主动争取领导重视和多方支持,工作环境条件得到了明显改善。年底,全市召开档案工作暨表彰先进会议后,市委办印发了《关于加强档案工作的通知》,批转了《全市档案事业发展规划》,市政府决定由市档案局与市直机关单位签定目标管理责任书。这次会议及会后的一系列举措对整个“十五”档案工作产生了极为重大的影响。五年中,市委、市政府先后次召开专题会议,听取汇报和研究档案工作,主要领导以及分管领导经常过问和指导档案工作,为档案部门解决具体困难和问题。市政府主要领
导首次专程视察市档案馆并就档案工作作了重要讲话。市政府分管领导首次在市局领导陪同下深入全市县(区)专门调研和指导档案工作,帮助县(区)局馆协调环境条件。市人大领导集体首次听取市档案局关于档案法规宣传贯彻执行情况的专题汇报。××年底,市政府再次召开全市档案工作暨表彰先进会议,市长亲自出席会议并讲话。××年,市政协同意市档案局的请示,组织省、市、县政协委员首次视察全市档案工作。市政府办印发了《关于加强全市档案工作的意见》和《××市开展档案工作“七项工程”实施方案》。市档案局经协调争取,市委领导同意从××年起每年核拨万元档案抢救费,市政府领导批准从××年起市局馆档案保护业务经费由原来的每年万元,改为以卷为单位,每年按每卷元核拨。各县(区)情况与市局相近,也不同程度受到重视、支持。环境条件建设前所未有的加强和改善,为全市档案工作实现新突破提供了有力的保证,人、财、物问题明显缓解。
回顾“十五”全市档案工作所取得的成绩,有这样几条基本经验值得认真总结和今后长期坚持:第一,是必须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服从和服务于本地“三个文明”建设大局,充分发挥职能作用,管好用好档案,最大限度地满足各级领导和社会各方面对档案工作的需求;第二,是必须紧紧依靠各级党委、政府的领导和有关部门的支持,牢固树立“有为才有位,有位更应有为”的思想,时刻牢记自己肩负的责任,不断创造工作新业绩,时刻注意加强请示汇报,协调各方关系,争取更多关注与支持;第三,是必须坚持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勇于开拓进取、知难而进、敢为人先,不断研究新情况,总结新经验,采取新措施,解决新问题;第四,是建设一个强有力的领导班子和培养造就一支高素质的干部队伍,在重视档案部门领导特别是主要领导选拔任用工作的同志,把班子建成讲党性、讲原则、讲学习、讲团结、敬业奉献、务实高效,能够带领全体档案干部创造新业绩的坚强集体,在不断加强政治思想教育、加大培训力度、严格制度管理的基础上,建设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硬、能办事、办好事的干部队伍;第五,是必须把依法治档放到突出位置,长期不懈地宣传贯彻档案法规,加大行政执法力度,理直气壮地履行职责,逐步使档案工作走向依法管理的轨道,保证档案事业的健康发展;第六,是必须牢牢把握档案工作方向和大局,善于将上级的指示精神与本地档案工作实际结合,确定长远和近期奋斗目标,不断改进和完善工作方法,一步一个脚印地推进档案事业的发展。
“十五”期间全市档案工作成绩是显著的,这是主流。但同时也存在诸多问题,主要是:档案工作发展不平衡现象比较突出,有的县和单位多方面工作滞后,很难打开新局面;档案部门思想还不够解放,缺乏创新精神,工作思路
和方式与快速发展的形势不相适应,不同程度地存在看门守摊、不思进取、怨天尤人,精神不振等情况;在基层,少数单位法制意识淡薄,档案工作基本条件得不到保障,库房紧张,保管条件差、档案安全受威胁等问题仍较普遍;档案信息化建设受客观因素制约较大,进展缓慢,服务机制创新观念跟不上要求,办法、措施少;档案人员整体素质与新时期、新任务要求有差距,岗位变动较频繁,现代技术知识、业务能力需进一步提高。这些问题,必须引起高度重视,在今后的工作中逐步加以解决。
第四篇:工会“十五”工作总结
工会“十五”工作总结 “十五”期间工作的简要回顾 “十五”期间,在局工会和公司党委的领导下,公司各级工会组织以依法治会为前提,以维护为主线,以实现“三个最大限度”为目标,以 “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当知识型职工活动”为契机,加大了工会工作力度,充分发挥了工会组织的四项职能作用,推进了公司的改革与发展,取得了明显的成效。公司工会连续多年被评为局先进职工之家;几年来,公司工会共评选出先进职工小家70个;优秀工会工作者80名;女职工标兵16名;先进女职工90名;优秀工会之友60名;优秀宣传报道员20名。2004***同志被评为省“十佳”女职工标兵****授予辽宁“五一”劳动奖章、局劳动模范。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一、结合公司发展实际,选准创建活动的切入点,履行教育职能。几年年,围绕公司经营管理工作重心,公司工会及时调整工作思路,按照“创建学习型组织,争当知识型职工”活动的部署,进一步落实局工会、局劳动人事部、局团委三部门关于开展“素质提升工程”活动的实施意见,结合单位实际,搭建职工学习教育平台,引导职工树立终身学习、终身教育理念,促进了职工队伍素质和综合竞争能力的全面提高。为了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结合公司开展的新一轮“****”创建活动,各基层工会都能够结合本单位实际,在职工技能培训和岗位练兵上大做文章,提高了职工队伍的技术业务素质。
二、从实际出发,加强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推动了厂务公开工作的深入发展。一是公司工会认真落实职代会职权,畅通职工参与企业民主管理主渠道,始终坚持一年一次的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将企业改革、发展等重大事项提交职代会审议,在职代会上坚持民主评议领导干部制度,充分发挥了民主监督作用,激发了广大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热情。二是职代会闭会期间坚持职工代表视察制度,确保了集体合同各项条款的全面落实,对公司超额完成局下达的生产经营承包指标起到了促进作用。三是制订出切实可行的《厂务公开实施方案》和《队务公开实施办法》。形成了基层工会厂务公开情况的月报制度。各单位的职工代表大会或民主管理大会都能如期召开,并结合本单位实际,不断深入细化,独具特色的开展厂务公开工作。四是保护职工安全利益不受侵害。公司工会按照局工会的安排部署,2004年组织开展了“百岗千哨”安全生产群众监督活动,制订了活动的实施方案,设立了5个监督岗和40个监督哨,明确了监督岗和监督哨的职责。并会同安全环保部门对监督岗和监督哨的工作开展情况进行了检查,保证了活动的顺利实施,较好地发挥了工会组织在企业安全生产中的监督作用。
三、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解难事,推动了“送温暖活动”的深入开展。一是公司各级工会组织配合党政领导,做好局外施工职工的后勤保障工作,解除参战职工的后顾之忧。继续开展了“爱心互助进百家”活动,采取动态管理、层层负责的办法,重新建立起联系网络机制。二是在生产施工任务重,工期紧的情况下,工会组织多次进行一线服务慰问活动,深入到局内外项目施工现场为职工送去烟酒、绿豆、白糖、水果、月饼、猪肉、电风扇等价值100多万余元的慰问品。并为一线职工办理意外伤害保险,发生金额17万元。安排先进人物及生产骨干300人次到省外调研学习和康复疗养,把温暖送到了职工身上,确保了一线职工的身心健康,极大地调动了职工的积极性。三是为职工办好事、做实事。五年来,在认真做好储金会的各项管理工作的基础上,共支付储金会金额23000元,受益人数为320人,为困难职工补助124人次,支付38000多元,慰问遗属、困难户600多户,发生费用11万余元,慰问伤病职工290人次,发生金额25000元,为名会员办理丧葬补助费元。
四、注重实效,扎实开展劳动竞赛和节约挖潜活动,取得一定成绩。公司各级工会组织按照勘探局开展的“全员、全过程、全方位降成本、降费用的群众性增收增效、节能降耗活动”部署。明确群众经济工作重点,在职工中弘扬“四创”精神,开展群众性经济技术创新活动。几年来,共提合理化建议115条,采纳25条,创效48多万元;技改成果45项,创效260万元;修旧利废1500台件,节约74万元;节约挖潜900项,节约350万元,累计实现增收节支732多万元。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极大地丰富了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我们以消夏晚会系列活动为主线,月月开展活动。以活跃职工队伍,丰富离退休人员及有偿解除劳动关系职工的业余文化生活为基点,增强企业凝聚力,从抓基层文化入手,在全公司范围内开展了元宵佳节焰火晚会,职工乒乓球赛、女子排球赛、男子篮球赛等群众喜闻乐见,小型多样的文体活动。充分发挥了文艺、体育的能动作用,焕发了职工健康向上的精神风貌。有力地促进了公司精神文明建设。几年来,两级工会全年共开展活动350余次,近万人参加,投入资金20万余元。
六、以开展“巾帼创优创效、素质提升、特别关爱”活动为契机,切实维护了女职工的合法权益。一是公司女工委紧密围绕公司的中心工作,在女职工中进一步弘扬“四自”精神,以“巾帼创优创效”活动为载体,积极动员女职工参加 “争做知识型、技能型女职工”和“学习型夫妻”、“学习型家庭”活动,充分地调动和发挥了女职工的积极性、创造性,使她们能够自觉与企业同生存共发展。二是各级女工组织根据女职工不同岗位和职责,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种类型的培训班。通过培训调动和激发广大女职工学技术、练本领的积极性,营造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良好氛围,使女职工的技术水平得到全面提高。充分利用周末学校这个平台,适时开展争做“知识型、技能型”女职工活动。因地制宜地开展“一岗多能、一精三会、一人多技”的教育,鼓励女职工参加学习在学技术、练内功上下功夫。三是各级女工组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开展的“姐妹献爱心”、“手拉手”“一帮一,结对子”活动中,能够积极地深入到那些单亲家庭、离异女职工、大龄女青年当中给予她们无私的关爱,积极主动帮助、协调、化解好在家庭、工作中的矛盾,使她们能够轻松愉快地投入到工作中去。并结合公司普法月活动,利用板报、标语等多种形式,组织女职工学习新《工会法》、《婚姻法》和《妇女权益保障法》,提高了女职工运用法律武器维护自身合法权益的能力,使“特别关爱行动”落到了实处。
七、加强工会自身建设,不断提高工会工作上水平。一是加强工会组织建设,坚持发展会员,使会员入会率达到了100%。为局外工程项目部设立了工会组织。为了确保工会组织不挂空档,各基层工会组织及时对基层队工会组织进行调整,补选中队党支部书记兼任工会主席,加强了工会工作。二是公司工会制定了局外施工工会工作机制,建立了对基层工会每半年考核评比一次的制度,在坚持周一例会制度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指导工会工作,认真组织广大工会干部学习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十六届四中全会精神,学习新《工会法》、《劳动法》等法律法规及有关的业务知识,积极参加局工会组织开展的各项巡视调研和培训活动,有力地增强了工会干部队伍素质的提高。三是在开展建设职工之家的“达标、升级、创优”竞赛活动中,几年来,公司工会投入25万元,购买电视机50台、DVD25台,乒乓球台6付,篮球架2付等活动器材,促进建家活动的深入开展。公司工会始终把信息调研作为推进企业改革、发展、稳定和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一项基础性工作来抓,根据公司的中心工作和工会工作重点,对工会信息调研工作进行专题部署,建立健全了组织网络,确保了信息、调研工作的畅通。五年来,公司工会上报局工会情况反映60余篇,电话信息200次,论文30篇。被报社采纳反映工会工作稿件100篇。几年来,在公司党委支持和全体工会干部共同努力下,工会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并多次受到局工会和公司党政领导的表扬,但工作中仍然存在着不足,主要表现在:工会工作创新意识不强,深入基层指导工作不够;厂务公开工作还不够到位;工会的宣传、信息反馈工作还依然滞后;个别基层工会组织开展工作不认真,敷衍了事;工会干部队伍素质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有一定的差距。这些问题的存在说明我们工作的方式方法还有待进一步改进,在今后的工作中,应认真研究,加以解决。
第五篇:劳资科“十五”工作总结
劳资科“十五”工作总结
五年来我们劳资科为更好贯彻省局、市局有关文件精神,本着巩固成绩、规范基础、创新机制、加强管理的原则,在实际工作中,积极改进工作方法,充实工作内容,强化工作措施,增强工作效果,使劳资科工作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在全科的共同努力下,全面的完成了劳资科五年来的各项工作任务。
一、劳动调配工作
在人事调配方面,我们严格贯彻省交通厅(1988)128号文件精神,严格控制公路系统内人员的调入,做到了有计划的管理和分配,特别对各县(区)公路管理站的劳动力管理工作,加强了宏观控制,严格控制非生产人员的调入。另外,能及时办理退休人员和调出调入人员的手续。
二、劳动工资管理和使用情况
劳动工资的管理工作是一项严格认真、政策性很强的工 作,在劳动工资管理上,我们能严格执行上级的有关劳动工资管理方面的文件精神,加强劳动工资的宏观控制,严格掌握控制使用工基金。按上级下达的工资计划指标,做好直属系统工资计划的分拨,随时掌握使用情况,做到及时调整工资计划,平衡余缺,保证了正常工资计划指标的使用。
1 另外,劳动工资统计报表工作,做到了及时准确汇总上 报。
三、安全生产工作
在抓生产安全工作中,我们时刻牢记安全第一的战备方针,把安全教育放在首位,我们每次到基层部门都要广泛宣传安全生产的重要意义,每到节假日之前都要组织有关科室人员到基层检查安全工作。
四、社保工作
社保工作是五年来我们劳资科工作的重中之重。因为养老保险涉及系统内广大养路工的切身利益,所以我们根据省局的文件精神,结合齐市地区的实际情况,利用三年的时间,对我市地区3106名在职和离退休人员,进行逐个审核和工资测算,经过多方的努力和上下协调,我们终于在2005年初全部完成了省局布置的养老统筹工作。虽然此项工作繁琐而复杂,涉及面广,工作千头万绪,但经过我们的多方努力,终于攻下难关,完成了工作任务。
五、医疗保险工作
多年来我们能及时与市医疗保险局,多联系、勤沟通,准确的掌握了医疗保险的方针和政策,并把有关政策传达到每名职工,能及时的给调入、调出、人员办理退保、入保或转保手续,为离退休人员办理退休人员医保手续。由于我们的工作扎实,到目前为止医疗保险工作没出现任何差错,圆
2 满的完成了工作任务。
六、职工教育工作
1、职教基础工作。
五年来,我们重点抓了职教的基础工作和各种培训工作,制定了职教“十五”规划,计划和工作总结,建立了职教各类档案,规范了基础工作的档案管理,及时上报各项统计报表并做到真实、准确。
2、培训任务完成情况 五年来我们重点抓了职工的技术业务和各类岗位培训工作,在生产实践中反映出来的效果是十分显著的,极大的促进了我市公路建设的快速发展。到目前为止,我们共举办了各类技术业务培训班 221期,共计培训了9680人次,其中:技术等级培训60期,共计培训3081人次,资格性培训 11期,共计培训551人次,适应性培训133期,共计培训 6048人次。总之,“十五”期间,我们为公路事业培养了大量各类人才。“十五”期间的培训速度和“九五”相比,有了飞跃式的提高,“九五”期间培训了职工总数的80%,“十五”培训则达到了职工总数的100%。为我市公路建设输送了大量的有用人才。
总之,五年来我们劳资科的工作在领导的重视下,在上级主管部门的指导和帮助下,做了一些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领导的要求和更高的水准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
3 决心再接再厉,取得更好的成绩。
公路处劳资科
二00五年十月十二日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