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体会:文化强国与文化自觉
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体会:文化强国与文化自觉
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更加凸显,维护国家文化安全任务更加艰巨,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要求更加紧迫。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的重大意义。
文化强国需要先进政党的推动
文化大发展大繁荣,需要全民族的文化自觉,不能纯粹靠文化的自发发展,尤其是在现代社会,需要有识之士的推动,特别是需要先进政党的推动。
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是中华民族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全面复兴的标志。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若只有经济的发展而没有文化的发展,是不全面的。只有精神文化和经济、政治、社会等各方面同步发展,才能真正实现繁荣昌盛。从理论上讲,马克思主义认为,任何一个社会都是由政治、经济、文化形成的一个系统。既要有经济发展,又要有政治发展,也要有文化发展,这三者是不可分离的。但同时它们又不是完全同步的,一个国家可以拥有高速发展的经济,却未必有高度的文化发展水平。当然,我们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推动文化的发展;同时,文化的发展也能够反过来进一步推动经济的发展。
毋庸置疑,我们的经济繁荣很重要,军事实力增强也很重要,制度建设也很重要,但是最后中华民族能不能复兴,最根本的标志是中华文化的复兴,也就是形成自己一套独特的思想体系、价值体系、生活方式、社会科学、大众文化等等。只有当我们的整个文化体系具有现代性,具有领先性,能够吸引全世界的人民来学习,只有到了那个时候,中国的现代化才可以说是真正的实现了,中华文化才可以说真正复兴了,整个中华民族才可以说真正复兴了。
应该指出的是,中华文化复兴与古代的文化复兴以及近代西方人文主义的文艺复兴是不一样的。我们现在所处的是全球化时代,实现中华文化乃至中华民族的全面复兴,需要以全球为参照系。也就是说,只有当我们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达到全球的领先水平,特别是在文化上要能够创造一套领先世界,并能够为世界人民所广泛认同的话语体系、价值理念、思维方式、人文科学、生活方式的时候,才能够说我们真正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我党对文化建设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
我们党在新形势下召开这样一次会议,标志着我们党对文化建设的认识达到了一个新高度,标志着中华民族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
我们党历来重视文化建设。在党的领导下,经过90年的努力,中国文化已经基本实现了现代化,中国文化从传统形态逐步转变为现代形态,取得了巨大的成就。
在建党之初,也就是“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我党就特别注重马克思主义文化的引入和建设。实际上,正是有了马克思主义思想文化的引入,才有了中国共产党,才有了中国革命的新面貌。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各个历史时期,我党都特别重视思想文化建设。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曾经提出新民主主义文化,这就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在建国前夕,毛泽东提出,新中国的建立,不仅将迎来一个经济建设的高潮,而且将迎来一个文化建设的高潮。所以,在建国之后,我们党领导人民在大力推动经济建设的同时,大力推动文化建设,特别是大力推进马克思主义理论建设,使得马克思主义文化在中国大地上蔚然成风,不断成长起来。改革开放之后,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进一步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出“四有”新人、“三个面向”,以及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思想。上世纪90年代,江泽民同志提出要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进入新世纪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代表的党中央又提出了和谐文化建设等一系列文化建设思想。这表明,我们党对中国现代文化建设的本质、规律、形式、内容等认识越来越深刻。
然而,面临新形势,我们的文化建设应该怎样深入开展,还面临着一系列新问题、新挑战。
就国内来讲,我们的经济、社会和政治建设都获得了长足的进展,受到世界人民的广泛关注。但是,我们的思想文化建设在国际上的影响力还很小。我们对经济发展模式、政治发展模式以及社会发展模式的研究还不够,还没有提升到思想文化的高度来认识。当前,世界各国都在关注我们、研究我们,而我们在这方面的研究却显得比较落后。这就需要我们认真加以研究,把中国道路、中国经验总结好,提升到思想文化的高度,包括中国现代的经济思想、政治思想、社会思想、文化思想等,使之理论化、系统化。此外,人民群众在物质生活条件不断改善的同时,精神文化生活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我们必须大力加强文化建设,以满足人们的精神文化需求。
从国际方面来讲,也非常有必要来深入研究文化问题、推进文化建设。近代以来,西方文化在世界上一直占主导地位,对中国的影响很深,虽然给我们带来了一些发展的机遇,但也给我们的民族带来了很多灾难,特别是近170年来,在中西文化交往、碰撞中,我们有很多教训和经验,需要好好总结。同时,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世界人民对我们寄予厚望,我们也需要研究总结自己的经验,使我们的思想文化走出去,以推动现代人类文明的发展进步。
在看到我们文化大发展的同时,更要看到我们文化建设中面临的种种挑战。比如,社会思想的多元性、多变性、开放性等,在带来思想文化繁荣的同时,也带来一定的思想混乱,这就需要我们制定科学的文化发展战略和政策措施去引导文化的发展,消除国内外的一些杂音、噪音,这样才能保证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共同推动和谐社会建设,同时为推动和谐世界建设作出贡献。
新一轮思想文化建设高潮将产生质的飞跃
从中国近代170年的历史来看,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带来的思想文化建设高潮,将会产生质的飞跃,带来重大变化。
在中华文化五千年的历史上,有过多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潮。但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带来的思想文化建设高潮,将是空前的,不仅会超越古代的中国文化复兴,对世界的影响也将会更加巨大。中华文化曾经几度领先于世界,但到了近代,逐渐落伍。鸦片战争之后,我们中华文化一直处于弱势状态,处于一种封闭保守的、被动引进的状态。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的文化正在发生一个质的变化,开始从封闭走向开放,从被动走向主动,从表面的学习走向深层的学习,从引进文化到输出文化,一句话,就是慢慢地从弱势走向强势,从世界文化舞台的边缘走向中心。这种质的飞跃,将触动并深刻改变我们传统的文化理念和思维模式.
第二篇: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体会:诚信考试也是文化自觉
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体会:诚信考试也是文化自觉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强调把诚信建设摆在突出位置,在全社会广泛形成守信光荣、失信可耻的氛围。当前深入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从大的层面讲,就是要有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从小的层面讲,就是要增强诚信意识,感悟诚信精神,践行诚信诺言。
自觉增强诚信意识。古人曰“诚信者,天下之结也”,“君子修身,莫善于诚信”,中华民族历来讲求“诚信为本,一诺千金”。诚信是一种优良传统、一种处世原则、一种道德规范,贯穿于我们读书治学、复习备考的始终。要想掌握知识、成就未来,惟有从诚信开始,离开诚信则一事无成。诚信意识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必须从小处培养,从点滴抓起,持之以恒,锲而不舍,日积月累,涓涓细水终将汇成诚信之海。
自觉感悟诚信精神。诚信精神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内容,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基石,它对人格的塑造、品德的培养有决定作用,与民族的自强、社会的进步也息息相关。个人诚信淡漠则无法立足社会;国家诚信缺失则无法跻身世界。学问之道、考试之路、立身之本,都是诚信精神最直接的体现,来不得半点虚伪和欺骗。任何抄袭和作弊,都是不诚信的行为,都是对能力的蔑视、对知识的亵渎、对尊严的抹杀。平时缺乏诚信意识,学习不肯下苦功,总想走捷径,耍弄小聪明,抱侥幸心理,久而久之,养成恶习,积重难返,测试考核难免会有不端行为,甚至铤而走险,到头来必将自吞苦果,饮恨终身,这是万万不可取的。
自觉践行诚信诺言。诚信的基本含义就是守诺、践约、无欺,就是说老实话,办老实事,做老实人。签署“诚信考试承诺书”,表明考生对考场纪律的知晓、认可和遵守,促使“诚信考试”的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形成良好的考试氛围,给绝大多数考生以正确的导向,给极个别考生敲响道德警钟。诚信考试不能光承诺,还需要每个考生身体力行,用时间去鉴定,用行动去证明,用事实去认可,襟怀坦荡,心无旁骛,以积极诚信的精神状态去参加考试,始终保持内心深处的那份踏实、宁静与坚守,这才是“90后”学子应有的素质。
加强诚信建设,是全方位、全局性的文化工程、民心工程、阳光工程,也是阳光招生的题中之义。诚信考试作为最基本的素质、最扎实的起步,老师和家长要加强教育引导,广大考生也要只争朝夕,增强诚信意识,感悟诚信精神,践行诚信诺言。一个真实的自我、坦荡的自我、诚信的自我,是最难能可贵的。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诚信立身、诚信处世、诚信做人,努力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锻炼意志,磨砺品质。以实际行动提高“幸福指数”、稳操“成功胜券”。
第三篇: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培训体会:文化自觉
莲山 课件 w w
w.5Y k J.cO m文秘
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学习培训体会:文化自觉
我很感兴趣这次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培训,听党校的老师们在台上兴致勃勃的谈天扯地挺有意思。可以想象,为整理课件他们没少查阅资料,结合的现实案例一个个生动、贴切,引人入胜。不像以前,讲起来干巴巴的很抽象,给唱催眠曲差不多,以致于每堂课都能听到伴奏的呼噜声。
“文化强国”的口号这次喊得够响,看来要动真格的了。在学习材料上看到,十七届六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一出台,李长春、刘云山、刘延东、令计划等大领导们纷纷提笔撰文,尽显大手笔之文采。我估计,等我们这些不同级别的培训班一结束,诸如“文化强市”、“文化强县”、“文化强区”,直到“文化强企业”、“文化强院”之类的效仿词就会铺天盖地而来,“文化强国春风来,千行万业 ‘文花’开”的大好景象不久即会呈现在我们的眼前,好期待!
我说对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的学习培训感兴趣并非玩笑话,尤其对王永玲副校长在讲座中提到的“文化自觉”这个问题,目前正是我热衷探讨的内容。所谓文化自觉是借用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的观点,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的人对其文化有自知之明,并对其发展历程和未来有充分的认识。换言之,是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省,自我创建。历史和现实表明,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一个政党的力量,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文化的自觉。
费孝通先生在《对文化的历史性和社会性的思考》一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文化自觉是一个艰巨的过程,只有在认识自己的文化,理解并接触到多种文化的基建上,才有条件在这个正在形成的多元文化的世界里确立自己的位置,然后经过自主的适应,和其他文化一起,取长补短,共同建立一个有共同认可的基本秩序和一套多种文化都能和平共处、各抒所长、连手发展的共处原则”。费先生还以他在八十岁生日所说的:“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作为“文化自觉”历程的概括。
说到底,一个有了文化自觉的人才能有自知自明,才能对号入座,干好自己该干的事;有了文化自觉就会有良好的职业操守和文明礼貌的社会公德;有了文化自觉才能从“牌桌”、回到“书桌”,才能“既富口袋,又富脑袋”;有了文化自觉才会有从容不迫的应对,才有担当的勇气,不逃避责任;有了文化自觉的“大丈夫”能做到富贵不淫,贫贱不移,威武不屈;有了文化自觉的女人深谙性别的差异、阴柔的美丽和贤惠的魅力;有了文化自觉社会上就少了道德失范、诚信失却、心理失衡等问题的发生......要想文化强国,必先有文化自觉。诚然,文化自觉也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只有当我们看到国人无论在什么时候都能规规矩矩的排队,而不是使劲拥挤着往前钻的时候;只有当我们看到大多数人上网是为了查阅资料、发表文章,而不是闲聊天、玩游戏的时候;只有当我们在候车大厅,甚至在地铁、公交车上都能看到埋头读书的人越来越多的时候,文化才真正发挥了它“化人”的作用。同时也说明“文化强国”已经渗入人心,融入灵魂,揉进人们的日常生活,并在潜移默化中让我们的国家一步步走向繁荣、文明、和谐、昌盛!
莲山 课件 w ww.5Y k J.cO m文秘
第四篇: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体会
学习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体会
一是联系思想,强化学习。把学习宣传贯彻中纪委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作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进一步用全会精神统一思想,指导行动。
二是联系责任,认真履职。及时梳理排查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分析掌握廉洁从业风险管理中的深层次问题,完善苗头性问题早发现、早提醒、早纠正的“三早”工作机制。
三是突出重点,严肃纪律。真正贯彻落实好中央决策部署,继续抓紧抓好机关内部反腐倡廉工作,这是纪律约束,也是基本要求。
四是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反腐倡廉工作是一把手负责,一把手要切实承担本单位反腐倡廉工作的首要责任。坚决把责任落实到位。不仅要监督他人,自己更要接受监督。要加强制度建设,一切按制度办、按规矩办。
五是要联系工作,抓好落实。把学习贯彻全会精神与推进当前各项工作紧密结合起来,加大工作载体统筹力度,要求全单位党员干部对照全会精神,认真研究工作任务,创新工作思路。
风气正则民意顺,民意顺则社会稳,社会稳则事业兴。只有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以党风带政风促民风,实现社会风气的根本好转,才能有力促进和谐社会建设。构建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始终坚持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切实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对群众反映突出的问题,要放在首要位置,集中精力、认真解决,切实维护群众利益,促进人心安定、社会稳定。当前,要着力解决医疗、拆迁、住房、食品药品安全等领域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不断强化对五保、低保、医保、优抚资金等惠民资金的监管,以监督检查的实际成效取信于民。同时,坚持纠建并举、寓纠于建,注重从维护人民群众长远利益入手,切实加强制度建设,努力解决利益驱动等深层次问题,逐步建立干部受教育、群众得实惠的长效机制。
第五篇: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体会
贯彻落实六中全会精神 推动正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吴 丽 华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是在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入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标志着我国文化改革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胡锦涛总书记在这次全会上的重要讲话,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局的高度,深刻阐述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重大意义、战略举措和主要任务,明确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奋斗目标,为我们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全面分析了我国文化建设面临的新形势,明确了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基本原则、政策措施和重点任务,是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纲领性文件。这次中央全会成果丰硕,意义重大。党中央关于加强文化建设的重大决策部署,进一步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内容,是我们党在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方面认识上的一次飞跃、理论上的一次创新,必将对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
学习贯彻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精神,对我们正宁来说,最核 1 心的就是要准确把握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导思想、奋斗目标、重要方针和重点任务,从县情实际出发,扎实推进当前各项工作,增强正宁文化软实力,努力促进全县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的召开。
一、增强全县文化软实力,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进一步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
公益性文化事业是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大力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健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将为广大群众提供更多的文化宣传阵地和休闲娱乐场所,进一步提高城乡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的发展水平,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一要加大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投入。按照结构合理、网络健全、运行有效、惠及全民的要求,把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纳入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加强重点公共文化工程建设,调整资源配置,优先安排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文化项目。抓紧制定支持和保障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投入办法,逐步加大财政资金对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的投入力度,保证重大群众文化活动和文化项目的经费投入。对于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等公益文化事业单位的日常工作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切实保证县乡图书馆、文化馆(站)有一定数量的购书经费和布展经费。同时,制定支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的配套政策,鼓励基金会、企业、个人等社会资金捐赠资助公益性文化事业建设,并 2 在资金投入、税收减免、社会捐赠、公益赞助等方面提供优惠和便利,以构建一个多元化的公益性文化事业投入体系,形成社会资金多形式、多渠道共同投入建设的新局面。二要加快基层文化基础设施建设。要进一步完善城乡基层文化设施网络和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大力发展社区、乡镇文化活动中心,发挥其场地、专业优势,加强对农家书屋、农家文化大院建设,定期举办一些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活动,为群众搭建参与平台,逐步增强基层文化单位的吸引力、凝聚力。大力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等重大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实现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和传播网络化。要突出抓好县、乡图书馆、文化馆(站)的建设和达标改造,积极筹建既有正宁特色,又有时代特征的县体育馆、科技馆、全民健身园地、社区文化活动园、青少年活动中心、城北休闲广场、人民广场等公益设施。三要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要把人才战略作为繁荣文化事业的根本战略,根据文化事业发展的要求,从文化领导、经营管理、专业艺术和技术等层面认真评估全县文化系统人才状况,从思想观念、体制机制、政策待遇、方式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保证文化事业单位机构健全,人员配置合理。要根据人口增加和县域经济发展对文化工作的要求,重新核定公益性文化单位人员编制,增加专业人员;要建立全县各类文化专业人才培养机制,对基层文化工作人员、民间文化工作队伍有计划地进行专门培训,使之成为文化建设的骨干力量;要切实解决好乡镇文化专干的待遇问题,落实乡镇文 3 化专干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和工资保障。要通过推进文化事业单位的用人制度改革,激活内部用人和分配机制,使拔尖专业人才能引得来,留得住;要改善现有文化人才队伍结构,积极拓宽选人用人渠道,切实抓好各类文化艺术人才、文化艺术经营管理人才的培养、引进和使用,不断提高其业务素质,从而造就一支素质高、结构合理的文化人才队伍,促进我县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
二、增强全县文化软实力,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构建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
按照适应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要求,积极探索建立新型文化管理体制,推动文化行政管理部门由办文化向管文化转变,由管微观向管宏观转变,形成职责明确、运转有序、统一高效的宏观管理体系。一要加强对宣传文化工作的领导。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坚持党管导向、管原则,管体制、管政策,管班子、管队伍,牢牢掌握对国有文化事业单位主要领导干部的任免权、重大事项的决策权、资产配置的控制权、宣传内容的终审权,确保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按照“党委统一领导、政府组织实施,宣传部门协调指导、文化行政主管部门具体落实、各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的要求,进一步完善文化体制改革的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文化行政主管部门也要进一步转变职能,理顺与文化企事业单位的关系,实行政企、政事分开,管办分离。各相关职能部门建立健全与文化体制改革配套的劳动人事、收入分配、社会保障制度和财税政策,建立科学的文化产 4 业统计指标体系和机制,构建文化市场管理信息网络体系。二要继续推进文化事业单位改革。要以满足和维护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需求和文化权益为出发点,以激发活力、改善服务手段为重点,深化内部机制改革,提高服务质量,切实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最大限度地发挥公益性文化事业的社会效益。县剧团和电影公司要按照中央及省市委有关文件精神,按照“老人老办法,新人新办法”改革人事制度、分配制度,逐步完成从事业体制向企业体制的转换,建立职工养老保险、医疗保险、特种保险等保障体系,同时,鼓励非公有资本以多种形式参与剧团和电影公司的改革,使剧团和电影公司成为充满活力的新型市场主体。三要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进文化投融资管理体制改革,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政府投入,改进财政资金投入方式,以项目投入为手段,以激发活力为目标,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对公共文化产品实行政府招标、集中采购,重大文化设施项目实行代建制。继续对重大节庆活动、大型公益性展览等实行公开招标,完善竞争机制,鼓励支持社会资本投资、捐赠和赞助公益性文化事业和投资文化产业,形成多元投入机制。发挥市场机制和政策导向作用,以资本和业务为纽带,通过兼并、联合、重组等方式整合文化资源,提高文化产业集中度。规划建设一批香包、刺绣等正宁知名文化品牌,培育一批香包龙头企业,打响正宁香包在全国的知名度,形成可持续发展的品牌。
三、增强全县文化软实力,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必须进一步开发优势旅游资源,力争资源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 不同的区域,有着不同的历史遗存和文化土壤,具有不同的文化特色。这种特色造就了区域的风格,代表着优势,意味着竞争力和影响力。在推进正宁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进程中,只有准确定位,紧紧依托本地区的文化资源,充分把握自己的文化体系特征,培育自己的特色文化品牌,才能在全国文化发展的大潮中独树一帜,乘风破浪。为此,要充分挖掘正宁历史文化资源,大力发展具有民族和地方特色的先进文化。一要挖掘人文底蕴,大力推介文化旅游。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正宁是中华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文化底蕴极其深厚,这是我县发展旅游业的最大优势。要利用好这一优势,深挖文化内涵,用文化品牌提升旅游开发的层次,以旅游开发展示文化意蕴,以全新的文化理念发展旅游业。重点建设推介两个景区:一是中华黄帝文化旅游景区。景区位于五顷塬乡境内,分祭祀区、守陵区、文化博览园、综合服务区和西山娱乐区五个区,主要功能是寻根问祖、文化体验等,目前修建详细规划和可行性研究报告已编制完成。二是罗川古城历史文化旅游景区。罗川为正宁古县城,县治长达1500多年,现存明代万历年间建造的“清官坊”、“天官坊”、“恩宠坊”三座石牌坊等国家重点保护文物,省级文物铁旗杆、铁狮、铁鹤,还有赵氏祠堂、文庙、神柏、“三清”碑、唐台、泰山庙、赵邦清墓等众多文物古迹,被世人称颂的“松柏君子”赵邦清堪称“清官”典范;罗川泰山庙景致独幽;唐台晒烟因昔日贡品声名远播。2006年8月,罗川古城被省建设厅、省文物局命名为首批“历史文化名村” 之一。通过进一步开发建设,着力将罗川古城培育成我县历史文化的缩影地、中国廉政教育基地、中国石牌坊旅游胜地。二要注重资源整合,全力推进生态旅游。随着社会发展与进步,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存已成为科学发展的主题之一。自然生态旅游成了目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人们旅游向往的最佳去处。风景优美、气候宜人的子午岭林海是正宁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开发生态自然游无疑是正宁旅游发展的必然选择。我们要重点开发好子午岭调令关森林公园景区生态旅游。子午岭调令关森林公园为国家AA级旅游景区,将调令关森林公园建成陇上林海、天然氧吧、避暑胜地。同时,要按照点上绿化成果、线上绿化成荫、面上绿化成林、环上绿化成屏的构想,通过整合自然资源、农耕资源、林区资源,努力把正宁建成生态旅游县。三要立足革命老区,倾力助推红色旅游。正宁是革命老区,这里有风卷红旗、血染黄土的人民革命斗争,红色革命遗址丰富,有西坡乡柴桥子村的“西北反帝同盟军”成立大会遗址、三嘉乡的“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成立大会遗址、陕甘边南区革命委员会遗址、湫头乡的“寺村塬革命委员会”成立大会遗址、五顷塬乡的关中特区苏维埃政府遗址、习仲勋旧居、宫河镇的邓小平旧居等20多处。我们要挖掘整理相关历史资料,充分展示当年艰苦卓绝的革命战斗和可歌可泣的感人事迹,弘扬老区革命精神,接受传统教育,激发人们的爱国热情。同时,有计划、有步骤地开发利用红色文化,不断提高红色文化产品的影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