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开设原则与形式》读后感(五篇模版)

时间:2019-05-13 09:09:30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开设原则与形式》读后感》,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开设原则与形式》读后感》。

第一篇:《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开设原则与形式》读后感

《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开设原则与形式》读后感

一直以来我都比较怕上活动课,一来是活动课要准备的东西很多,二来课堂不好控制,三来很多老师认为活动课上不上无所谓,不影响考试成绩,形成忽略它的惯例,对于我们这些新教师来说就更不知道怎样上好一节活动课了。于是最近拜读了一些关于活动课的文章。

把活动课提高到课程设置的高度来认识与安排,这是国家教委颁发的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方案》中关于课程设置的重要改革内容之一,《课程方案》明确指出:“活动在实施与发展教育中同学科相辅相成。”这就从教学法规的高度明确了活动课同学科课同等重要。如何做到“相辅相成”?九江市教委的罗自雄老师以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开设原则与形式为例,谈了一些看法。

一、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开设原则

原则之一 小学数学活动课,必须以小学生的个性要素得到发展为宗旨,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课程方案》对小学阶段的教育提出了明确的培养目标,这个培养目标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为体现小学阶段性质和任务而设计的国家要求,也就是国家关于知识和能力的质量标准;另一方面是为体现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个性发展要求。

原则之二 小学数学活动课,必须淡化选拔教育,做到“人人受益”。小学数学活动课所说的“人人受益”,不应当以分数、成绩的提高来理解,应当从学生的个性要素得到发展予以解释。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受益,就是指小学生的个性要素,主要指兴趣和情感,通过数学的载体而得到发展。

原则之三 小学数学活动课,必须注意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充分保护“童心”。这一阶段,小学生产生了在幼儿期没有的“好奇、好动、好胜”的“童心”。这三个“好”只有“好奇”“好动”充分得到发展,“好胜”的儿童价值特征才能得以建立。但是要注意,要使“好奇”“好动”的心理状态健康成长,就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予以控制:①调控环境,促使小学生总是保持向上振奋的心理状态。②树立模仿典型,促使小学生形成稳固的知识、能力体系和健康的行为与习惯。

原则之四 小学数学活动课,必须突出具体形象思维,给学生以能力的钥匙,不给知识的包袱,促进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这个阶段小学生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为了实现这种过渡,可采取下列措施:①提供充足的有趣的数和形的具体形象材料,让学生拓广知识,扩大眼界。②通过设悬念,设问题情境,积极启发小学生从已知到未知,促使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转换,同时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以及让学生掌握不完全归纳法之类的数学方法。

心得体会:过去我们开展数学活动是把它作为学科知识要求学生掌握,学生必须达到怎么的目标。读了这篇文章,我有所思考。活动课的开设的目的不仅仅在于传授学生数学知识,而是帮助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甚至是通过数学活动课去激发学生学习其它学科的兴趣。学生收获的不仅仅是知道点,还有学习能力的提高,与同伴合作交流能力的提高。

二、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开设形式

1.数学游戏。

设计数学游戏的思路,应当考虑以下几个方面:①游戏内容要通过丰富而新颖的形象来包装。大家都知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知开始的。

②游戏展开要通过生动活泼的戏剧性活动来实现。

③游戏结构要是美的结构形式。数学游戏美的结构,是指美的语言、美的教学态度、美的板书设计及教具运用。最能直接打动低年级小学生心灵的是美。

2.数学讲座。

小学四年级后开展数学讲座,这是有利于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也是有利健康品德形成的好形式。这种以数学讲座为内容的数学活动课取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取材于学科知识的扩张,发展学生能力。这类教学内容可分为三种类型:①智力型②实用型,③动手型,3.数学实践。

此类的实践活动,不仅会丰富学生的知识,而且能使学生知道数学在实际生活中有广阔的应用,更重要的是通过社会实践这一大课堂的锤炼,锻炼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勇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坚强个性。

4.数学墙报。

这是继数学实践之后,学生自己找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活动课的好形式。这种活动的开展,不但能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而且会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组织能力以及美的欣赏能力,宜在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中广泛开展。

心得体会:数学活动不仅仅是一堂课或是几节课,它的形式是多样的,数学的学习更多的应该是渗透到生活中的,来源于生活,应用于生活。所以我们不要把数学学习仅仅局限在课堂上,数学实践,数学墙报也是很好的活动形式,还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主动地去学习。

第二篇: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开设原则与形式

把活动课提高到课程设置的高度来认识与安排,这是国家教委颁发的义务教育阶段的《课程方案》中关于课程设置的重要改革内容之一,《课程方案》明确指出:“活动在实施与发展教育中同学科相辅相成。”这就从教学法规的高度明确了活动课同学科课同等重要。如何做到“相辅相成”?我想以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开设原则与形式为例,谈谈个人的看法,希望能与同行们共同

探讨。

一、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开设原则原则之一

小学数学活动课,必须以小学生的个性要素得到发展为宗旨,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课程方案》对小学阶段的教育提出了明确的培养目标,这个培养目标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为体现小学阶段性质和任务而设计的国家要求,也就是国家关于知识和能力的质量标准;另一方面是为体现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个性发展要求。落实到小学数学课,国家质量标准就是要求小学生具有初步的运算技能、逻辑思维能力和空间观念,以及运用所学数学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这四项,这个任务主要由小学数学的学科课(或者叫必修课)来担当。至于发展小学生个性的要求,《课程方案》明确提出主要由活动课来担当,其教学目标就是“增强兴趣,拓宽知识,增长才干,发展特长”。有人会提出,这个要求在学科课所包含的实际活动中就能做到,或者开展课外活动就可以实现。我认为这是误解。诚然,小学数学学科课所包含的实际活动,诸如观察、实验、练习等,也能培养学生某些个性要素,但它服务的目的不同,它只是为学科课的教学目标而服务的一种教学手段,是学科课教学活动的一部分,没有具体教学时间的界限;而小学数学活动课应是以发展学生个性要素为首要目标的课型,每节课教学时间与学科课的教学时间相配合。还有,活动课也不同于课外活动:①活动课属于课程的范畴,课外活动则是“在教学大纲范围之外由学生自愿参加的各种教育活动的总称”,它不属于课程的范畴;②活动课有一定的结构性,它有特定的教学目标、内容和活动方式,而且教学内容的广度和深度随着年级的上升而具有层次性,而课外活动则没有这种有序的要求;③活动课的设计和实施要具有一定的规范,那就是活动课必须有教学纲要和活动课指导书,并严格按此规范实施教学进程,而课外活动则不具备这个要求。

原则之二

小学数学活动课,必须淡化选拔教育,做到“人人受益”。小学阶段的教育是义务教育的初级阶段的教育,国家教委副主任柳斌同志指出:“义务教育是国民教育,普及教育,平等教育,应当强调其普及性,淡化其选拔性。”这个要求不仅在小学阶段的教育活动中要落实,更要在各科的教学活动中落实。学科类课程的教学活动做到人人受益,比较好操作,因为学科类课程所担负的国家关于知识和能力的各项规定,由统一的大纲和教材所列举,由国家规范的教学、考查等计划予以落实和检查。而活动课是以培养个性特征为标志的新课型,系统的操作硬件尚在建立之中,有一定的难处。但是,我们应当这样理解:小学数学活动课所说的“人人受益”,不应当以分数、成绩的提高来理解,应当从学生的个性要素得到发展予以解释。从活动课参予程度讲,不要像组织数学课外活动小组那样,只允许少数数学爱好者参加,而应要求每个学生都参加。从活动课的课程设计讲,在学科课为每个学生打好共同基础的条件下,为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兴趣爱好提供发展空间;从活动课的教学效果讲,通过小学数学活动课,有的学生数学知识、能力和爱好都得到提高,这是受益。通过小学数学活动课,有的学生数学知识和能力提高不甚明显,但是通过数学的橱窗对观察课外天地,观察实际生活的兴趣产生了,这也是受益。更有甚者,通过小学数学活动课,虽然没有引起学习数学的兴趣,但这种活动课教学尝试在学生记忆中留下思维印象,能成为今后处理问题的一种思维参考,这也应该说是受益。纵或阻塞了他们对数学的爱好,但通过小学数学活动课促使他们去爱好其它学科,也同样属于受益之列。一言以蔽之,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受益,就是指小学生的个性要素,主要指兴趣和情感,通过数学的载体而得到发展。

原则之三

小学数学活动课,必须注意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充分保护“童心”。小学生的年龄阶段(6~11、12岁),在心理学上称为儿童期(或称学龄早期)。这一阶段,小学生不但身体发育进入了一个相对平稳阶段,而且由于从一个备受家庭保护的幼儿变成必须独立完成学习任务、承担一定社会义务的小学生,这就促使儿童心理特征产生质的飞跃,概括起来,就是产生了在幼儿期没有的“好奇、好动、好胜”的“童心”。这三个“好”只有“好奇”“好动”充分得到发展,“好胜”的儿童价值特征才能得以建立。但是要注意,要使“好奇”“好动”的心理状态健康成长,就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予以控制:①调控环境,促使小学生总是保持向上振奋的心理状态。小学生向上振奋的心理状态的形成是立足于好奇感,而好奇感的永恒程度又依赖于环境(包含教学环境)对小学生接受知识是

第三篇:浅谈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

浅谈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

摘要:随着新课程的推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通过观察、操作、猜测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已成为小学数学教育界的共识。作为数学新课程标准四大版块之一的“实践活动”,以其鲜明的教育性、科学性、实践性、思考性、趣味性、开放性、层次性去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提高创造能力、发展数学思维和问题意识,从而成为课改的热点之一。

关键字:小学数学

活动课

教学

《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活动课是小学数学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主要通过数学活动,手脑并用,获得直接经验,扩大视野,增长才干,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特长,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数学活动课一直被广大数学教师所重视。但因该课缺少系统的内容,且没有固定的模式,因而部分教师在操作中有意无意将其上成了补习课、辅导课等。所以就当前数学活动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谈谈个人看法。

一什么是数学活动课

活动课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充分发挥自主性,自己动手动脑进行实践和思维想象,培养兴趣、发展能力的实践性很强的教学活动。它不同于学科教学,但又与学科教学相互联系、相辅相成,有其相对的独立性。数学活动课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以解决某一实际的数学问题为目标,以引起学生的数学思维为核心的一种新型的课程形态,数学活动课是对数学学科的延伸和发展,在这个过程中,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着眼于学生的发展。

二、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开设原则

原则之一 小学数学活动课,必须以小学生的个性要素得到发展为宗旨,设计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教学方法。《课程方案》对小学阶段的教育提出了明确的培养目标,这个培养目标包括两方面内容:一方面是为体现小学阶段性质和任务而设计的国家要求,也就是国家

关于知识和能力的质量标准;另一方面是为体现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个性发展要求。

原则之二 小学数学活动课,必须淡化选拔教育,做到“人人受益”。小学数学活动课所说的“人人受益”,不应当以分数、成绩的提高来理解,应当从学生的个性要素得到发展予以解释。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受益,就是指小学生的个性要素,主要指兴趣和情感,通过数学的载体而得到发展。

原则之三 小学数学活动课,必须注意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充分保护“童心”。这一阶段,小学生产生了在幼儿期没有的“好奇、好动、好胜”的“童心”。这三个“好”只有“好奇”“好动”充分得到发展,“好胜”的儿童价值特征才能得以建立。但是要注意,要使“好奇”“好动”的心理状态健康成长,就必须从以下两个方面予以控制:①调控环境,促使小学生总是保持向上振奋的心理状态。②树立模仿典型,促使小学生形成稳固的知识、能力体系和健康的行为与习惯。

原则之四 小学数学活动课,必须突出具体形象思维,给学生以能力的钥匙,不给知识的包袱,促进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的过渡。这个阶段小学生思维从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为了实现这种过渡,可采取下列措施:①提供充足的有趣的数和形的具体形象材料,让学生拓广知识,扩大眼界。②通过设悬念,设问题情境,积极启发小学生从已知到未知,促使从具体形象思维到抽象逻辑思维的转换,同时让学生在解决具体问题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以及让学生掌握不完全归纳法之类的数学方法。

三、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开设形式 1.数学游戏。

设计数学游戏的思路,应当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①游戏内容要通过丰富而新颖的形象来包装。大家都知道,一切知识都是从感知开始的。

②游戏展开要通过生动活泼的戏剧性活动来实现。

③游戏结构要是美的结构形式。数学游戏美的结构,是指美的语言、美的教学态度、美的板书设计及教具运用。最能直接打动低年级小学生心灵的是美。

2.数学讲座。

小学四年级后开展数学讲座,这是有利于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也是有利健康品德形成的好形式。这种以数学讲座为内容的数学活动课取材于两方面:一方面是取材于学科知识的扩张,发展学生能力。这类教学内容可分为三种类型:①智力型②实用型,③动手型,3.数学实践。

此类的实践活动,不仅会丰富学生的知识,而且能使学生知道数学在实际生活中有广阔的应用,更重要的是通过社会实践这一大课堂的锤炼,锻炼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勇于解决实际问题的坚强个性。4.数学墙报。

这是继数学实践之后,学生自己找问题自己解决问题的活动课的好形式。这种活动的开展,不但能丰富学生的数学知识,而且会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组织能力以及美的欣赏能力,宜在小学高年级的学生中广泛开展。

四、当前数学活动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活动课的内容过多受课程标准及教材束缚。为什么我们农村学生的知识范围狭窄,数学能力低下,根本及不上城市的学生,究其原因是与我们平时教学方式和他们的学习内容有密切关系。目前,我们的孩子只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的仅仅是课本的知识,大部分教师也把教好数学课本,学生很好地完成课本上的作业作为完成教学任务的唯一目标,根本无暇顾及选取那些能够培养学生数学素养的学习材料来作为课堂学习的补充。虽然数学活动课的内容受学科知识和教计划的限制,是在一定的学科知识基础上进行学习和活动的,但她不必因此而“紧扣”教材和课程标准,应以课程标准和教材为基础,尽可能尊重、满足学生个性化的需求,学“有用”的数学,学“必需”的数学,学“不同”的数学,以培养学习数学的兴趣、开掘数学发展潜能、促进良好的个性发展为目的,力求通过富有趣味、形式多样的课外数学活动使学生从小能用数学的眼睛来观察世界,用数学的头脑来思考生活,逐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与理性精神。

(二)狭小的时空阻碍着活动课开展。学校的数学教育长期以来只停留在班级授课制形式下的一种“狭碍”的教育状态,学习的场所大多被圈在班级之内,最多也只是在校园

之内的活动。她的显著特点是让全体学生在纸上机械反复地演算,训练的只是学生的“基础知识和解题技巧”,导致学生其他数学素养很难得到更好地发展。然而,小学数学活动课则可以弥补课堂教学的不足,其活动不受教学时空的的限制,不管是在课内课外,还是在校内校外,都可以成为数学活动的美好天地。正因为如此,小学数学活动课是数学教育图画中的“飞白”,其广阔的时空是广大师生在数学教育教学改革中塑造自我、拓展自我、提升自我、实现“共同生成”的多元开放的天地。

(三)活动课成为应试教育的“自留地”。当前,由于深受应试教育和择校风的严重影响,导致学生一天到晚埋在作业堆里过度学习,来自社会、家庭等各方面的压力压得他们喘不过气来。当然,教师也不例外,成天地批呀讲呀练呀,凡是可以利用的时间就一点也舍不得浪费。于是,一天到晚不是上语文课、就是上数学课。另外,即使不这样的做的有些教师和学校,却把数学活动课与课外兴趣小组等同起来,进行一些高难度的解题训练,成为少数尖子生的乐园。如:开展数学学科竞赛等。然而,小学数学活动课是小学数学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她既不是“双基”的补课,也不是为“竞赛”服务的拔尖训练,应该把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实现培养目标作为根本宗旨,以自愿参与、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为原则,是数学课改中的“生活数学”、“实践数学”、“探究数学”、“创新数学”等子课程,是践行新教育理念、深化素质教育的“责任田”。

五、解决问题的对策

(一)、活动课内容的选取。数学活动课没有统一的教材,这给教师在选取教学内容带来不便的同时,也给教师创造了更广阔的空间。再者,活动课程应与学科课程相辅相成,达到共同提高学生数学素质的目的。因此,教师在选择内容时既应结合数学教材,又不应局限于大纲要求;既要注意拓宽知识,扩大视野,又要结合学生实际,突出重点。特别要注重挖掘活动课程自身的优势,来显示学科课程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因此,加强小学数学活动课内容的设计,不但有利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数学能力和创造精神。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内容除了围绕教学目标考虑知识性、科学性、教育性和可接受性以外,还着重注意突出以下三个“性”:

1、趣味性。小学生的心理特点是好奇、好动、好问,求知欲强,因此在选取内容时尽可能使活动题材新、奇、趣,为学生所喜闻乐见的,以便充分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感到参加数学活动课既能在知识水平上有所提高,又能感受到心理的愉悦,体验成功,受到激励。在活动过程中做到“五个化”:⑴活动形式游戏化;⑵列举范例生活化;⑶化解疑难故事化;⑷数的演算奇妙化;⑸介绍人物传奇化。例如,根据街头现象设计的“转转糖游戏”和“一元钱摸球中大奖”为题材的数学活动课,就是取材于生活,以模拟的转糖,摸球开始,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去揭密,明白了这些都是骗局,使学生不仅学习和运用了数学知识,还受到了深刻的教育。

2、自主性。小学数学活动课是学生的自主活动,学生自始至终是活动的主体,自主活动是数学活动课的形式,是活动内容的载体和实现目标的手段,也是数学活动课区别于数学学科课程的主要特点。要让学生有充分自主的权利,调动多种感官,看一看,摸一摸,画一画,拼一拼,重视实践操作,使学生在动手、动脑、动口的活动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解决问题,参与活动过程的始终。在具体实施时要注意以下两点:一是正确认识教师作用。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并不是排斥教师的作用。在活动课中,教师起指导作用,而不是主导作用。教师要根据课的内容、目的、特点,精心设计、因势利导、组织参与并指导学生的活动,指导学生主动探索,研究问题。事实上,各种活动都离不开教师的精心组织,都需要教师的适时点拨和适当的帮助。教师能够指导有方,是数学活动课成功的关键。二是合理把握,因材施教。活动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就应在面向全体的情况下,实行因材施教。由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特点、思维能力、表达水平等具有显著不同,形成了学生的个性特点和个别差异。因此,对同一班级、同一内容不强求一律。要采取多内容、多形式、多层次的活动,争取全体学生的积极参与,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在不同层面上均能有所提高。比如,允许学生起点不同,掌握程度有差异,发展上不受限制等等。

3、思考性。思维是智力的核心。数学活动的开展,必须让学生通过活动,明白一个道理,悟出一种思想,掌握一种方法,进而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五年级“测量的学问”一节数学活动课上,教师启发学生如何利用普通的测量工具,去比较准确、简单地量出一张纸的厚度,一个呼啦圈的周长和一捆乱铁丝的长度等。通过实践活动和思维活动,学生总结出“聚少为多,化曲为直,变长度为重量”的方法。一下课,同学们高兴地说:“我们一下子聪明了许多!”

4、实践性。在学科课程的知识教学中,小学生往往感到数学知识抽象,学起来很枯燥。

数学活动课则侧重于指导学生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这种活动应尽可能反映现实的需要,使其成为日常生活中具体运用所学到的数学知识的一种尝试或模拟。例如,在数学活动课上,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校门,组织“小交警”活动,不仅在繁华地段协助交通,同时还进行机动车和非机动车的流量统计,回校制成统计图,孩子们的聪明才智和综合能力得到发挥,同时对学习就是生活,生活就是学习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

(二)活动课内容要形式多样。数学活动课的形式是由目标及活动内容决定的。数学活动课以其开放的内容,较强的实践性与自主性,构成了其自身与数学学科课程的显著差异。因此,它的活动形式、活动空间也呈现出多样性,以活动空间来划分,可分为两类:

1、校园生活中的数学活动

(1)开设拓宽知识课。它是在完成了教学大纲所规定的内容,学生已具备相应的数学知识和一定的数学能力的条件下,围绕一个专门的知识疑点、重点、难点,或解疑、或化难、或加深拓宽,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答一些数学问题。比如在教学了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后,设计数图形的活动课,旨在强化各种平面图形的特征,以及有序地观察和数出这些图形的能力,并为学习组合图形打下基础。

(2)进行数学游戏。数学游戏既富趣味性,又可强化数学知识,集知识性、趣味性于一体,是一种较好的数学活动。不但扑克、魔方、火柴可作为游戏的道具,连自己的身体器官(如手指)等也可以担任重要角色。形式主要有:开火车、夺红旗、对口令、猜数学迷语、对数字对联、填数字成语、病题会诊、数学游乐园等,但要注意不要被形式所累而忽略了活动的内容,要让学生在兴趣盎然之余掌握知识和技能。

(3)开展数学竞赛。但要注意与“数学奥林匹克赛”的区别。其形式有:书面竞赛,但要注意不要一味求难求深,应以数学基础知识为主,适当安排一些技巧性较强的综合题、发展题;组织活动比赛,如:巧算24点比赛,可以是两人或四人小组比赛,也可搞面向全班、全年级的擂台赛;实际操作比赛,可比赛快移火柴、几何形体制作等;校园里的数学问题征集比赛,看同年级哪个班收集的数学问题多等等。

2、社会实践中的数学活动

数学活动课要结合学科课程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从数与形的角度与观察周围事物,认识生活中常见的数量关系,学会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

决问题。因此,要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走向自然、深入社会。比如,在教学了统计图表后,要求学生调查自己家所在居民楼各户半年的用水量,制成统计图或统计表,并作简要分析;或在教学了轴对称图形后,搜集生活中或自然界中的轴对称图形,进行展示等等,使学生发现自己学习的是有价值的数学,学到的数学知识能够帮助自己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感受到数学知识应用的广泛性。

通过小学数学活动课的正常开展,使得数学学习少了一些抽象,多了一份具体,不再是远离生活的“逻辑形式”,学生可以切实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数学是有用的,也是有趣的,越来越多的学生对数学学习表现出前所未有的积极性,因为那些现实的、有趣的、研究性的课外活动给他们提供了思考、探索、合作、实践和创新的机会。在活动中、在生活里,学生不但会“思考数学”,而且会“数学地思考”。同时,数学活动课还可以让更多的教师投身到“生活数学”、“实践数学”、“探究数学”、“创新数学”的教学活动中去,教师既是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又是学生的对话者、合作者,他们在参与中更新着自己的教育理念,使教与学逐步向和谐统一的方向发展。而且,通过对小学数学活动课程的开发和数学活动的设计给广大教师一个数学教育的研究与创新的平台,有效地促进了教师素质的提升。

总之,小学数学活动课是义务教育小学数学课程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能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促进学生发展,它与数学学科课程相辅相辅成,功能互补,共同构建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数学课程体系,增强了数学课程的整体功能,有利于全面落实小学数学素质教育目标,提高教学质量。我们为乐而不为呢?

(三)引导者对活动课的正确认识。小学数学活动课是指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充分发挥主体作用,以活动为形式,通过现实生活社会实践的体验,获得直接经验的课程。数学活动课的设置,是社会发展对数学教学的要求,也是学生自主发展的需要。实践证明,数学活动课能弥补学科课程的不足,提高学生对数学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能扩展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提高技能和学习能力;能启发学生思维,学习用数学方法去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等,是小学数学课程体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此,不管是学校的领导还是每一位数学教师,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这一点,而且还要积极向学生、家长和全社会的人们做好宣传和教育,提高他们的认识,打消他们的疑虑,使他们成为我们师生数学活动的支持者和指导者。

总之,教学问题解决的方法很多,它们之间既有联系也有差别,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生活实际,抓住典型事例,教予思考方法,让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趣味性和实用性, 使学生发现生活数学,喜欢数学, 让数学课堂教学适应社会生活实际,从而培养出一批真正适应未来社会需要的人才。

单位:包头市东河区康复路小学

论文题目:浅谈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

姓名:胡洁

第四篇:小学数学活动课设计

小学数学活动课设计

面对时代的要求,小学数学教学必须彻底改变为考而教,为考而学的状况,真正实现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变。为此,除了上好统一要求的必修课,还应开设具有一定自由度的兴趣活动课,让每一个学生都能通过情趣盎然的活动,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去学习和理解数学,去发挥各自的潜能,去领略数学的作用和美妙,去体验思维活动的乐趣,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从而课内外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与创新能力。基于上述认识,提出了“小学数学活动课教学初探”这一研究课题,并对开设活动课的意义、活动课的特点、课型等做了初步的探索。实践证明,通过活动课,训练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培养数学兴趣,拓宽思路、诱发才智,使学生的个性、心理、特长、能力得到充分发挥。

一、活动课的意义

把小学数学活动课列入新的课程计划,并强调学科与活动课相辅相成,这样有利于在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中发挥其整体功能,落实素质教育目标,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学科课的教学重视知识和能力协调发展,但由于学生素质存在着差异,程度不同,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得到发展,仅靠学科课是不够的。活动课为学生提供进一步学习的条件和环境,让学生在愉快和谐的气氛中学习,在动中学,在玩中学,在交流合作中学,让学生通过活动课扩大视野,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强对数学的情感,形成数学的解决问题意识,进一步培养兴趣、爱好、发展创新才能。

二、活动课的特点

活动课的内容丰富多彩,它既与学科教学紧密联系,又不重复教材内容,要根据现代教学思想,符合本学科的教材特点,既要源于教材,又要宽于教材,题目有趣,形式新颖,符合小学生活泼好动、新奇好学的特点。因此,小学数学活动课的特点概括地说应具有:

1、活动性

数学活动课,顾名思议,数学+活动。数学活动要首先应让学生人人参与,通过学生动手操作、动口说、动脑想,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活动。这些活动要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要让学生看得见、摸得着、想得出。根据学生年龄和活动内容,采取听听、想想、讲讲、如在活动中画画、摆摆、贴贴、剪剪、拼拼、量量、数数、算算等形式,全方位、多层次调动学生积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通过操作将某些规律性的数学知识形象,直观地展现在学生面前,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操作能力都得到锻炼。

如学生学习了奇数、偶数概念后,利用扑克牌上的数字,研究奇数、偶数相加减后结果的奇偶性,学生一边动手操作一边用不完全归纳总结规律。通过扑克牌很直观地把这些规律具体化、形象化了。这样让学生动手操作,亲自去发现规律、利用规律,不但可以充分展示每个人的才能,提供表现自我的机会,而且使不同层次的学生获得不同程度的成功愉悦感。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而持久。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2、趣味性活动要富有趣味,这是符合儿童年龄特征和心理特点的,活动要努力做到寓教于乐,寓学于玩。从学生感兴趣的事物出发确定数学活动内容,力求题目有趣、新颖、内容生动、有吸引力,使学生带着浓厚的兴趣参与活动。在活动中,寻找新的规律,开阔思维,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有的内容本身不具有趣味性,通过教师提出有趣的问题或活动形式的设计,深深的吸引学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

如,学习百以内加减法后,可设计《快乐颜色》活动课,活动要求是通过口算,把图中计算正确的式子的空白处涂上颜色,涂后观察你发现了什么。学生为了找到图中是什么,他们带着浓厚的兴趣积极认真地计算,当学生全部算对涂好后,发现一个活泼可爱的小动物出现了,学生脸上露出了无限的喜悦,而不是算题后的辛苦。再如,20以内各数的认识学完后,在一次活动课上,利用电脑画面设计了这样的活动情景:森林里的小动物开运动会,踊跃报名的小动物可多了。大象校长给它们排队,数一数一共来了多少只小动物?(电脑演示)再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从左往右一行一行地数,第n只小动物是什么?(电脑显示,答对了,我是_,并发出三声叫声或跳动三下,答错了,电脑老师给予鼓励性语言);从上往下一列一列地数,第n只小动物是什么;现在老师不告诉你怎样数?第16只小动物是什么?这样活动,充分利用媒体呈现的独特的声、光、色、形、动画等效果,突破传统教学在时间、空间和地域上的限制,并按学生的学习需要,进行快慢、动静之间的合理调控,通过生动有趣,学生喜爱的画面刺激学生的多种感官,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充分调动学生主体主动参与,使学生在愉快的情境中进一步加深对基数序数概念的理解,学生初步学会了有序观察,有序思维的方法,通过设计开放性的问题,给学生提供自主探索的机会,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3、思考性

活动课要设计出能揭示数学本质和渗透数学方法的内容,凭借这些充满数学逻辑力量的内容和丰富多彩的形式去激励学生勤思、善思、乐思,使学生受到一些现代的较高的数学思想和方法的熏陶。引导他们善于探索,培养他们在学习过程中学会思维,培养思维品质,有效地调动学生思维的积极性,培养多角度思维的习惯和创造意识。

如学习分解质因数后,出示巧算年龄的题目:“有四个孩子,恰好一个比一个大一岁,他们的年龄之积等于3024岁,算算这四个孩子的年龄?”此题可引导学生利用分解质因数的知识来解答,使学生深入理解分解质因数的方法和应用。再如“有一种昆虫,体重增长很快,每过一天体重就增长一倍,第40天体重是40克,问第几天的体重是5克。”此题如果循规蹈矩,从正面按顺序推算很困难,如换一角度想从第40天往前推,轻而易举就求得答案。

4、实践性

把数学经验生活化,运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是数学学习的出发点和归宿。”学生通过生活实际活动,不仅巩固所学的知识技能,更重要的是在模拟知识被发现的过程中,获取探索学习的方法,进而再创造出更多知识。教师要结合日常生活情形丰富、复杂的特点,设计开放化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运用中获取广泛的数学经验,促进自身的主动发展。

如,教学“乘加、乘减”后,设计如下实践练习:“公园有两个入口,A入口的购票规则是大人每人4元,小孩每人2元;B入口则是大人、小孩人均3元。现有两个家庭1号:妈妈带了两个小孩;2号:爸妈带了一个小孩入园,该从哪里进入比较省钱?"经过列式、计算比较,有的学生认为1号家庭从B口入园门票为9元;2号家庭从A口入园,门票仅为8元;还有的学生认为可分散入园,大人从B口入园,小孩从A口入园,这样1号、2号家庭分别仅用去7元和8元,更省一些。这样学生在现实情形中,参与数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就能深刻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5、协作性

数学活动课为师生之间、生生之间,提供了进一步交流、合作、探索的环境。加强讨论、合作活动,不仅有利于学生之间相互补充,相互帮助,还有利于学生学会合作,学会讨论,加强交流,增强整体意识。在整体中学会创新,发挥自己的创新才能。

如,学完“圆柱、圆锥”这一单元,在一次活动课上。让学生以组为单位,整理和复习这部分知识,方式不限,小组长先明确每个组员的分工,有的是记录员,有的是检查者、有的是联络员、有的是总结人,对平时好“静”的学生也有具体分工。在相互协作中,你启发我,我启发你,从中学会了补充、否定、反思、调控。小组中如果出现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与老师讨论,也可请求其他小组的帮助,最终达成共识。通过协作讨论,结果出现了多种不同的复习方法,有的小组按教材编排从前到后整理,有的将圆柱、圆锥的知识对比整理;有的列成了表格;有的出了一份测试题。最后教师评价不是面向个人,而是面向全组。这种活动形式,消除了学困生的自卑感;不爱说话的学生也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学优生在帮助其他学生的过程中,产生一种愉悦感。全体学生在这种“竞争、协作”中得到了全面发展。

三、活动课的课型

活动课的课型是灵活多样的,可以根据活动的目的和内容所采取的组织形式,来灵活设计相应的、切合实际的课型,以增强活动的实效性。

1、数学游戏课 通过漫游数学王国、猜数字谜、玩数学扑克、开数学门诊、游智慧迷宫、“传口令”、“找朋友”、“邮递员送信”、“小动物找家”等活动,师生共同搜集趣题,进行游戏,既能培养学生的兴趣、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又能培养学生的协作精神。

2、思维训练课

学生通过自主活动,参与速算和巧算、一题多解、一题多变、找规律、几何图形变换与辨认、试试你的判断力、开放性题目训练等活动,不仅锻炼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深刻性,而且能诱发学生的创新思维,使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创造性得到保持与发展。

3、竞赛活动课

根据学生好胜、好强特点,开展“看谁学得又对又快”、“看谁摆的又对又巧”、“夺红旗比赛”、“男女对抗赛”、“小组对抗赛”、“小能手”等竞赛活动。从小训练学生参与竞争,不怕竞争,学会竞争的能力。

4、实践应用课

安排实践活动,使学生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如社会调查、专题采访、实际测量、投掷、跳绳、赛跑、踢球、出板报等等。这些专门的实践活动,使学生逐步学会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和认识周围的事物,使其数学能力、数学应用意识,与人合作及交流意识得到培养和发展。

5、动手操作课

利用活动课指导学生制作直观学具、让学生摆一摆、折一折、分一分、称一称、量一量、摸一摸、数一数、涂一涂、拼一拼,让学生动手、动脑,既能巩固和运用知识,又能提高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激发兴趣,使学生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发展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

第五篇:小学数学活动课教案[模版]

小学数学活动课《一亿有多大》教学案例

温泉小学 李艳新

出处:人教版四年级上册33页内容。教学目标:

1、通过对具体数量的感知和体验,帮助学生理解数的意义,建立数感。

2、通过探究活动,经历猜想、实验、推理和对照的过程,利用可想的素材充分感受1亿这个数有多大。

教学过程:

一、大胆猜测,激发探究欲望。

师:前面的学习中,我们认识了一个新的计数单位,它是?(亿)你知道哪些有关“亿”的知识

师:大家知道了这么多有关“亿”的知识,你能想象出1亿有多大吗?

生1:1亿非常大,我想1亿本数学书摞起来可能有一座小山那么高吧。

生2:我觉得不会有那么高,估计也就15层楼房那么高吧。

生3:我觉得书比较厚,1亿本书摞起来应该比楼房高的多,大概有山那么高吧。纸比较薄,1亿张纸摞起来也许有15层楼那么高。

……

师:一亿是个很大的数,大家的想象都很大胆,但你们的说法,谁的更可信呢?(生摇头)

师:看来我们都只是在猜测,都不能说服别人,我们想办法,用事实来说话好吗?

二、探究活动:

1、制定研究方案

师:我们以大家刚才的猜测进行活动,了解1亿有多大。一般在研究问题前都要定活动方案,(出示活动方案表),请大家自由组合,组成活动小组,讨论并选定你们要研究的问题,再设计活动步骤。现在开始。

交流研究方案

师:我们请第一组说一说,他们的研究方案。

组1:我们想研究:1亿张纸有多厚。

师:我想找1亿张纸测量高度不太现实吧?你们准备怎样进行研究?

组1:因为1亿张纸不太好找,更不方便测量,所以我们商量了,先测量100张纸的厚度,然后再用100张纸的厚度乘1000 000,推算出1亿张纸的厚度。

师:大家觉得他们的方法行吗?有没有不同意见? 组2:我们组也准备测量1亿张纸的高度。但是,我们想先测量1000张纸的厚度,再乘100 000推算1亿张纸的厚度。因为我们都觉得100张纸摞起来也不是很厚,测量不准确。

师:他们设计的方案与前一组略有不同,大家觉得这两个组最后研究出的结论会怎样?

生:相同。

师:好,一会我们看看他们两组实验的结果。接下来哪个组再来讲讲你们的研究方案?

组3:我们组研究的问题是:一亿本数学书摞起来有多高?活动的步骤是:先量出100本数学书的高度,再乘1000 000推算出1亿张纸的高度。方法和第1组一样。

组4:我们小组准备研究:一亿粒米有多重?我们想先测量500粒米的重量,再乘200000推算出1亿粒米有多重。

……

2、小组合作,动手实验

3、汇报交流

1、组2:1亿张纸有6000多米高 组3:1亿本数学书的面积约315公顷 组员:1亿粒大米约1吨重

4、出示资料,对照感知

适时出示了课前学生搜集的资料,与实验结果进行对照。

一亿张纸摞起来竟然有3个天坛峰那么高;1亿本数学书有74个珠穆朗玛峰那么高……学生直观地感受了1亿的大小。

三、回顾总结

1、回顾研究过程

请学生回顾研究1亿有多大的过程,说一说是怎么研究的。

2、交流收获

请学生谈谈,有哪些收获,印象最深或感到最惊讶、最有意思的是什么。

下载《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开设原则与形式》读后感(五篇模版)word格式文档
下载《小学数学活动课的开设原则与形式》读后感(五篇模版).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小学数学活动课计划

    小学数学活动课计划 小学数学活动课是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在已有知识体验的基础上,从所熟悉的现实生活中发现、选择和确定问题,它是一种主动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学习活动。因此,......

    形式与政策读后感

    形势与政策读后感 机电二潘韵昭摘要形势与政策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我们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的主渠道,是我们每个大学生的必修课程,在大学生思想政......

    与小学数学读后感

    与小学数学读后感 “读后感”的“感”是因“读”而引起的,下面就是与小学数学读后感,请看: 与小学数学读后感一做一名好教师首先让学生喜欢“我“;让学生喜欢数学;在这基础上学生......

    小学数学活动课的设计与实施

    一年级组数学计划——活动课的设计 一、数学活动课教学的意义 通过我们一年级组数学老师的讨论分析,发现一年级许多学生对学习兴趣不浓,有懒惰的思想。一、不爱动脑不思考怕难......

    小学三年级数学实践活动课

    小学三年级数学实践活动课《智慧游乐场》教学设计广州市荔湾区乐贤坊小学 :陆秀华 一、教学内容: 数学知识在日常活动中的应用。二、教学目标: 1 、联系学生身边具体有趣的事......

    浅谈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策略

    浅谈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策略 数学实践活动课,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使数学来源于生活而应用于生活,经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解决与实际生活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初探

    小学数学实践活动课教学初探 注重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数学课程改革的要点之一。小学数学教学,不仅要使学生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培养数学能力,而且应该尽量让学生了解......

    小学三年级数学实践活动课

    小学三年级数学课外活动课 教学对象: 小学三年级学生。教学活动目标: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2、提高学生的文学能力,加强数学与文学的联系,体现学科间的互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