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石油新疆油田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与地域文化的有机融合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是中央国企驻西部地区最大的石油生产企业,是集勘探、开发、科研一体化的特大型企业。它所管辖的新疆油田是新中国发现的第一个大油田,所在地新疆克拉玛依市地处准噶尔盆地西北缘。50年的辉煌历程,对新疆油田公司而言,既是实现油田跨越的发展史,也是新疆油田融合于新疆地域特色的文化史。
一、本土文化对企业文
化的作用
本土文化是民族文化在特定地域的积累。在企业文化发展过程中,外界必然会对企业文化产生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反映在诸多方面。
首先,在本土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互动过程中,新疆油田逐渐培育出对待外部文化的开放式文化心理。一是表现在社会心理空间的拓展上。能使员工摆脱把本土文化看成传统甚至是狭隘的传统心理,意识到天地的广阔和地域的多样性,也发现自身应该补充的地方,因此会产生积极进取的心理。从而使员工不但能够以客观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事物,以极大的热情学习各种新知识,而且积极引进、学习本土先进的东西,随之员工的开拓创新意识不断增强,走向相互联系日益紧密的客观环境。二是表现在对本土文化的认识态度上。国有企业常常以一种封闭的文化心理看待本土文化,难以正确鉴别本土文化的优缺点,往往在排斥本土文化中消极成分的同时,也排斥其的积极因素。尤其是受本土文化中封建迷信等消极因素的影响,增大了企业文化与本土文化的不兼容性。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新疆油田对待本土文化的态度逐渐变得明达和辩证,能够相当理智地而不是偏激地看待本土文化,逐渐学会区分本土文化中那些具有共享性、继承性、融合性的先进文明成果与其中的消极面加以区分,分别对待,而不是一概排斥。三是表现在责任意识的形成上。对待本土文化的心理形成,既是多年来新疆油田企业文化建设的成功实践,也是本土文化在新疆油田的有效延伸。
其次,企业文化与本土文化有机融合,必然带来一些新的变化,其中之一是促进作为文化载体的人的本地化。无论是当地企业的员工,还是驻地中央国企的员工,其生活规律和习惯都必须遵循原生活状态到融合现实生活状态的转变。企业员工首先是以当地人的身份生活在这一区域的。因而需要员工在企业环境中既要适应内部文化理念的影响,又要适应本土文化环境的影响。在企业文化创建的过程中,实现企业文化与本土文化的有机融合,做到工作和生活习惯的有机统一,有助于产生规范性、习惯性的文化管理模式。一些学者在关于企业文化的研究中发现,企业文化与客观环境的本土文化联系密切。本土文化所代表的生产方式和文化类型并非所在地域独享或专有,是整个特定区域历史的一个发展阶段。同样,传统意识与民风民俗是本土文化的显著特点,吸纳、借鉴、融合本土文化有助于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修养,保留传统价值观中积极的因素。因此,在本土化的环境下,新疆油田公司在发展企业文化过程中,必然受到最先孕育于地域特色的文化价值观念的影响。
再次,企业文化和本土文化的有机融合所产生的另一重要变化,是文化联系的“近距作用”。企业文化的一个显著标志,是文化的发展变动与时代潮流同步。在文化联系所产生的近距作用下,加之适应客观环境的需要和当地风俗习惯的渗透,新疆油田的企业文化已深深打上了本土文化的烙印,同时出现了在工作、生活习惯的融合等多种文化并存的格局。并体现在新疆油田公司的文化理念上,突出表现就是其民族团结理念——谁也离不开谁。基于于所处地域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及新疆油田员工民族成分较多的实际所提出的这一理念具体含义是:坚持“三个离不开”,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在油田发展进程中,各民族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帮助,达到共同繁荣。
二、基于本土文化的企业文化最具生命力
本土文化是管理成长与发展的土壤。现代管理史上曾产生过两个著名管理体系,分别成就了当今世界两大经济巨头。一个是20世纪初期泰罗的“科学管理”。泰罗建立在工业大革命基础上的科学管理极大提高了劳动效率,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变革,使美国经济持续增长、后来居上,超越了老牌资本主义帝国——英国。另一个管理理论是20世纪中期日本的“精细管理”,促使日本一批大企业成功崛起,经济一路领先,确立了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强国地位。泰罗科学管理与日本精细管理之所以能够推动本国企业和经济发展,正是由于他们抓住了特定时代经济背景下本国所具有的文化本质。文化与管理的关系犹如土壤与庄稼,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对本土文化的理解已成为决定企业管理成败的关键。新疆“三山夹两盆”的地理环境,多个民族相互交融的文化背景,决定了新疆油田的发展离不开本土文化,这是新疆油田管理创新的有利条件。
在融合本土文化的过程中,新疆油田分公司结合地域特点,提炼出独树一帜的团队精神,即一心想油、奉献为油、敬岗爱油、力争上游。面对恶劣的荒漠戈壁环境,努力践行“好环境、好
第二篇:石油新疆油田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与地域文化的有机融合
石油新疆油田公司企业文化建设与地域文化的有机融合(精选多篇)
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是中央国企驻西部地区最大的石油生产企业,是集勘探、开发、科研一体化的特大型企业。它所管辖的新疆油田是新中国发现的第一个大油田,所在地新疆克拉玛依市地处准噶尔盆地西北缘。50年的辉煌历程,对新疆油田公司而言,既是实现油田跨越的发展史,也是新疆油田融合于新疆地域特色的文化史。
一、本土文化对企业文
化的作用
本土文化是民族文化在特定地域的积累。在企业文化发展过程中,外界必然会对企业文化产生重要的影响和作
用,反映在诸多方面。
首先,在本土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互动过程中,新疆油田逐渐培育出对待外部文化的开放式文化心理。一是表现在社会心理空间的拓展上。能使员工摆脱把本土文化看成传统甚至是狭隘的传统心理,意识到天地的广阔和地域的多样性,也发现自身应该补充的地方,因此会产生积极进取的心理。从而使员工不但能够以客观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事物,以极大的热情学习各种新知识,而且积极引进、学习本土先进的东西,随之员工的开拓创新意识不断增强,走向相互联系日益紧密的客观环境。二是表现在对本土文化的认识态度上。国有企业常常以一种封闭的文化心理看待本土文化,难以正确鉴别本土文化的优缺点,往往在排斥本土文化中消极成分的同时,也排斥其的积极因素。尤其是受本土文化中封建迷信等消极因素的影响,增大了企业文化与本土文化的不兼容性。经过半个世纪的发展历程,新疆油
田对待本土文化的态度逐渐变得明达和辩证,能够相当理智地而不是偏激地看待本土文化,逐渐学会区分本土文化中那些具有共享性、继承性、融合性的先进文明成果与其中的消极面加以区分,分别对待,而不是一概排斥。三是表现在责任意识的形成上。对待本土文化的心理形成,既是多年来新疆油田企业文化建设的成功实践,也是本土文化在新疆油田的有效延伸。
其次,企业文化与本土文化有机融合,必然带来一些新的变化,其中之一是促进作为文化载体的人的本地化。无论是当地企业的员工,还是驻地中央国企的员工,其生活规律和习惯都必须遵循原生活状态到融合现实生活状态的转变。企业员工首先是以当地人的身份生活在这一区域的。因而需要员工在企业环境中既要适应内部文化理念的影响,又要适应本土文化环境的影响。在企业文化创建的过程中,实现企业文化与本土文化的有机融合,做到工作和生活习
惯的有机统一,有助于产生规范性、习惯性的文化管理模式。一些学者在关于企业文化的研究中发现,企业文化与客观环境的本土文化联系密切。本土文化所代表的生产方式和文化类型并非所在地域独享或专有,是整个特定区域历史的一个发展阶段。同样,传统意识与民风民俗是本土文化的显著特点,吸纳、借鉴、融合本土文化有助于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修养,保留传统价值观中积极的因素。因此,在本土化的环境下,新疆油田公司在发展企业文化过程中,必然受到最先孕育于地域特色的文化价值观念的影响。
再次,企业文化和本土文化的有机融合所产生的另一重要变化,是文化联系的“近距作用”。企业文化的一个显著标志,是文化的发展变动与时代潮流同步。在文化联系所产生的近距作用下,加之适应客观环境的需要和当地风俗习惯的渗透,新疆油田的企业文化已深深打上了本土文化的烙印,同时出现了在
工作、生活习惯的融合等多种文化并存的格局。并体现在新疆油田公司的文化理念上,突出表现就是其民族团结理念——谁也离不开谁。基于于所处地域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及新疆油田员工民族成分较多的实际所提出的这一理念具体含义是:坚持“三个离不开”,反对民族分裂,维护祖国统一。在油田发展进程中,各民族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帮助,达到共同繁荣。
二、基于本土文化的企业文化最具生命力
本土文化是管理成长与发展的土壤。现代管理史上曾产生过两个著名管理体系,分别成就了当今世界两大经济巨头。一个是20世纪初期泰罗的“科学管理”。泰罗建立在工业大革命基础上的科学管理极大提高了劳动效率,推动了生产力的巨大变革,使美国经济持续增长、后来居上,超越了老牌资本主义帝国——英国。另一个管理理论是20世纪中期日本的“精细管理”,促使日本一批
大企业成功崛起,经济一路领先,确立了其在世界经济中的强国地位。泰罗科学管理与日本精细管理之所以能够推动本国企业和经济发展,正是由于他们抓住了特定时代经济背景下本国所具有的文化本质。文化与管理的关系犹如土壤与庄稼,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对本土文化的理解已成为决定企业管理成败的关键。新疆“三山夹两盆”的地理环境,多个民族相互交融的文化背景,决定了新疆油田的发展离不开本土文化,这是新疆油田管理创新的有利条件。
在融合本土文化的过程中,新疆油田分公司结合地域特点,提炼出独树一帜的团队精神,即一心想油、奉献为油、敬岗爱油、力争上游。面对恶劣的荒漠戈壁环境,努力践行“好环境、好
企业文化与地域文化要有机融合
世界上但凡有生命力的管理思想,都是基于本土文化之上的。本土文化是民族文化在特定地域的积累。在企业文化发展过程中,外界必然会对企业文化
产生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本土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关系犹如土壤与庄稼。当企业整合外部资源,进行并购重组时,如果不熟悉当地文化就会出现水土不服。据统计,国际间经济合作的失败,只有30%是由于技术、财务或战略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而70%是由于人员之间的跨文化沟通。可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对本土文化的理解已成为决定企业管理成败的关键。
一、在本土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互动过程中,企业逐渐培养出对待外部文化的开放式心理。
1、拓展企业员工的社会心里空间
本土文化与企业文化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要使企业员工摆脱把本土文化看成传统甚至狭隘的传统心理,意识到天地的广阔和地域的多样性,也发现自身应该补充的地方,因此会产生积极进取的心理。从而使员工不但能够以客观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事物,以极大的热情学习各种新知识,而且积极引进、学习
本土先进的东西,使员工的开拓创新意识不断增强,走进相互联系日趋紧密的客观环境。
2、改变企业员工对本土文化的认识态度
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常常以一种自闭的文化心理看待本土文化,难以正确鉴别本土文化的优缺点,往往在排斥本土文化中消极成分的同时,也排斥其的积极因素。但企业要在经历成长发展的历程中,逐渐改变对待本土文化的态度,减少两种文化的不兼容性。比如,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是中央国企驻西部地区最大的石油生产企业,是集勘探、开发、科研为一体的特大型企业。它所管辖的新疆油田是新中国发现的第一个大油田,所在地新疆克拉玛依市地处准噶尔盆地西北缘。50年的辉煌历程,对新疆油田公司而言,既是实现油田跨越的发展史,也是新疆油田融合于新疆地域特色的文化史,使新疆油田对待本土文化的态度逐渐变得明达和辩证,能够
理智地而不是偏激地看待本土文化,学会区分本土文化中那些具有共享性、继承性、融合性的先进文明成果与其中的消极面,使新疆油田企业文化有效延伸、发展。
二、企业文化与本土文化有机融合,促进作为文化载体的人的本地化。
无论是当地企业的员工,还是驻地企业的员工,其生活规律和习惯都必须遵循原生活状态到时融合现实生活状态的转变。企业员工首先是以当地人的身份生活在这一地方,因而需要员工在企业环境中既要适应内部文化的影响,又要适应本土文化的影响。在企业创建的过程中,实现企业文化与本土文化的有机融合,做到工作和生活习惯的有机统一,有助于企业产生规范性、习惯性的文化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修养。
三、企业文化和本土文化的有机融合产生文化联系的“近距离作用”
企业文化的一个显著标志是文化 的发展变动与时代潮流同步。在文化联系所产生的近距离作用下,加上适应客观环境的需要和当地风俗习惯的渗透,企业文化已深深打上了本土文化的烙印,同时出现了在工作、生活习惯的融合等多种文化并存的格局。在新疆油田公司的文化理念上突出表现的就是“谁也离不开谁”,基于所处地域各民族的特点,油田在发展进程中,一直保持各民族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帮助,达到共同繁荣。
“多一分理解,多一份财富”。企业必须适应客观的外在环境。企业文化不可能离开本土文化而孤立存在,它必须与本土文化的积极因素有机融合,并作为本土文化的衍生而不断发展,这样的企业文化才更具生命力。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
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国有煤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融合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煤炭企业为适应新的形势,迎接市场挑战,重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将文化建设作为新时期企业发展的源动力。作为我党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从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的大局出发,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利益关系,保障了企业的社会主义方向。新形势下,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有机融合,才能体现时代的要求,促进企业改革发展与社会进步。
关键词:煤炭;思想政治;企业文化
一、我国煤炭行业的特点及其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由于煤炭行业属于能源产业,煤炭 的不可再生性、开采复杂性和高危性,决定了煤炭行业的特殊性,在生产经营和企业管理上,与其他行业有着明显的区别,因此,在研究煤矿企业文化的同时,有必要对煤炭行业的特点进行了解和分析。其特点主要表现在:
1、煤炭行业工作对象复杂,行业危险系数大。煤矿工人工作岗位在地下,煤层一般位于地下数百米甚至数千米深处,煤炭的开采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在实际生产中,生产条件和地质环境错综复杂,富于变化,往往不能直接观察和了解。而且煤炭生产涉及的专业多、范围宽,环节广,这就造成了煤炭行业复杂、危险、点多面广的特点。因此,要求煤矿生产必须自觉从严,培养刻苦钻研、一丝不苟的职业意识,严谨求实,尊重科学,严格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2、煤炭行业工作环境艰苦,工作条件恶劣。煤矿工人在黑暗中开采光明,高温、高湿及煤尘等因素,使煤矿工人长期处于恶劣的工作环境中。煤矿一般远离城市,相对比较封
闭,职工文化业余生活比较单一。这就要求煤矿工人必须具备以苦为乐、以苦为荣、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和思想素质。
3、煤矿工人作业活动方式相对分散。煤矿的井田分布面积往往在几十至数百平方公里,工人在井下作业时,往往分散到不同的工作面和掘进头,作业地点分散,班组作战、单兵顶岗。这种分散而独立的职业活动,经常是在没有领导检查和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要求员工具有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认真负责、主动自觉地坚守岗位,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4、煤炭生产具有连续性。煤矿生产连续性很强,从掘进、采煤、运输、提升、洗选到外运,各个工序紧密衔接,一环扣一环。一个环节出现故障,可能使整个生产过程中断,造成不应有的、甚至重大的损失。因此,煤矿各工种和各岗位之间,要求密切配合,职工必须树立全局观念,具有强烈的团队精神,严格遵守岗位责任制,协同作战,共同努力,保证生产的连续顺利进行。
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融合的优势
鉴于煤炭企业的生产特点,因此煤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应该紧密融合企业文化的特点,二者的融合有利于我国企业形成一种新的特有优势。为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紧密结合开创了新载体。
企业文化理论是一种富有人情色彩的新型管理理念,直接作用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它不仅强调企业管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更强调非理性因素的作用,它把价值观、人性、理想、信念、人的自我实现等精神因素注入到整个管理体系之中。奉行“以人为本”,注重人的价值,强调人在经济活动中的中心地位。通过环境熏陶和管理制度、规则等手段促使企业全体员工对企业目标形成认同,形成共同的价值观、行为准则,调动员工积极性、创造性,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成就感,从而使每个成员都能
自觉地为企业共同目标而奋斗。
2、为思想政治工作模式与工作手段的创新开辟了新道路。
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不仅可以继续保证思想政治工作沿着“大政工”模式前进,而且还可以大大加速这一步伐,提升实际效果。这是因为,第一,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创建思想政治工作新体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进行企业文化建设需要成立企业文化建设委员会,该机构一般比较健全,由企业总经理或党委书记挂帅,由党、政、工、青、妇
部门的领导和职工代表组成,负责对企业文化的总体目标进行设计,制定发展规划以及计划的实施和评估考核等。第二,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从“执行任务”式上升到企业经营管理和行政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通过企业文化建设,让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经营管理过程之中,与企业经济紧密结合,推动企业发展,并有了体制上的保证,它就不
再只是为完成上级任务而工作,而成为出自企业自身愿望和实际需要的一项重要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大大提升,促使思想政治工作者形成自我主体角色。
三、加强国有煤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融合的机制 坚持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导向功能
思想政治工作应承担起引导企业文化建设方向的任务。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由此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是社会主义方向的。为达到这个目的,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围绕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三个代表”,把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和中心任务贯穿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各方面;坚持用实践的观点、矛盾的观点、群众的观点看问题,坚持对职工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信念的教育,使企业文化建设始终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朝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
文化方向前进。
2、加强企业精神的培育和企业形象的建设。
企业精神是指全体员工的共同理想、信念追求、思想情操、道德规范、价值标准、工作态度、行为取向诸因素的总和,体现一个企业的整体风貌。企业文化管理认识到了精神的巨大力量,把培育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作为管理的核心内容和主要任务之一。优秀的企业精神一旦形成,就会在企业内部生成积极向上、拼搏进取的环境氛围,并形成企业员工的群体心理定势和群体模仿,导致多数员工一致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成为影响全体员工的无形的巨大力量。在这种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环境氛围中,平时难以启动的思想政治工作项目和任务会因为人心的凝聚作用而变得易于启动,平时不易达标或难见成效的工作也会因为精神的振奋作用而成效加大,从而有力地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有效地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
3、运用企业文化“以人为本”的特定内涵。
企业文化通过竞争性的生产经营活动和文体活动,达到锻炼人的意志,提高人的智力,增强人的体力,发挥人的潜能,使人获得超越束缚于生存需要的更为全面自由的发展,即提倡尊重人、关心人、发展人、锻炼人。这种基本原则是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和原则相一致的。因此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可以运用企业文化建设的优势大力营造人本企业文化,对人的理解与尊重,对人的高度关注必然会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亲密、和谐、融洽的环境氛围。
4、借助企业文化的整合和导向力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时代步伐的不断前进,受文化水平、道德素质、社会价值观念多元化等自身和外界因素的影响,煤炭企业职工思想日趋复杂,发生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思想工作,己难于在生产之中得到解决。而且由于
企业的发展壮大,事业部、办事机构分散各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一时难以覆盖到,造成空白地带。这样思想政治工作就形成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困境。而企业文化能够帮助思想政治工作摆脱时间和空间上的难题。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行为具有整合和导向作用,能够激发出员工内在的约束力和自导力,使员工不同的价值观在企业文化的整合作用下逐渐朝企业共同价值观方向趋同,进而形成较为一致的看法、评论和采取较为一致的集体行为。
国有煤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融合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作者:未知编辑:studa20
摘要:近几年来,我国煤炭企业为适应新的形势,迎接市场挑战,重视加强企业文化建
设,将文化建设作为新时期企业发展的源动力。作为我党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从党和国家的
中心工作的大局出发,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利益关系,保障了企业的社会主义方向。新形势下,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有机融合,才能体现时代的要求,促进企业改革发展与社会进步。
关键词:煤炭;思想政治;企业文化
一、我国煤炭行业的特点及其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由于煤炭行业属于能源产业,煤炭的不可再生性、开采复杂性和高危性,决定了煤炭行业的特殊性,在生产经营和企业管理上,与其他行业有着明显的区别,因此,在研究煤矿企业文化的同时,有必要对煤炭行业的特点进行了解和分析。其特点主要表现在:
1、煤炭行业工作对象复杂,行业危险系数大。煤矿工人工作岗位在地下,煤层一般位于地下数百米甚至数千米深处,煤炭的开采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在实际生产中,生产条件和地质环境错综复杂,富于变
化,往往不能直接观察和了解。而且煤炭生产涉及的专业多、范围宽,环节广,这就造成了煤炭行业复杂、危险、点多面广的特点。因此,要求煤矿生产必须自觉从严,培养刻苦钻研、一丝不苟的职业意识,严谨求实,尊重科学,严格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2、煤炭行业工作环境艰苦,工作条件恶劣。煤矿工人在黑暗中开采光明,高温、高湿及煤尘等因素,使煤矿工人长期处于恶劣的工作环境中。煤矿一般远离城市,相对比较封闭,职工文化业余生活比较单一。这就要求煤矿工人必须具备以苦为乐、以苦为荣、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和思想素质。
3、煤矿工人作业活动方式相对分散。煤矿的井田分布面积往往在几十至数百平方公里,工人在井下作业时,往往分散到不同的工作面和掘进头,作业地点分散,班组作战、单兵顶岗。这种分散而独立的职业活动,经常是在没有领导检查和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要求员工具有高度的主人翁
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认真负责、主动自觉地坚守岗位,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4、煤炭生产具有连续性。煤矿生产连续性很强,从掘进、采煤、运输、提升、洗选到外运,各个工序紧密衔接,一环扣一环。一个环节出现故障,可能使整个生产过程中断,造成不应有的、甚至重大的损失。因此,煤矿各工种和各岗位之间,要求密切配合,职工必须树立全局观念,具有强烈的团队精神,严格遵守岗位责任制,协同作战,共同努力,保证生产的连续顺利进行。
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融合的优势
鉴于煤炭企业的生产特点,因此煤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应该紧密融合企业文化的特点,二者的融合有利于我国企业形成一种新的特有优势。
1、为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紧密结合开创了新载体。
企业文化理论是一种富有人情色彩的新型管理理念,直接作用于经济活
动的全过程。它不仅强调企业管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更强调非理性因素的作用,它把价值观、人性、理想、信念、人的自我实现等精神因素注入到整个管理体系之中。奉行“以人为本”,注重人的价值,强调人在经济活动中的中心地位。通过环境熏陶和管理制度、规则等手段促使企业全体员工对企业目标形成认同,形成共同的价值观、行为准则,调动员工积极性、创造性,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成就感,从而使每个成员都能自觉地为企业共同目标而奋斗。
2、为思想政治工作模式与工作手段的创新开辟了新道路。
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不仅可以继续保证思想政治工作沿着“大政工”模式前进,而且还可以大大加速这一步伐,提升实际效果。这是因为,第一,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创建思想政治工作新体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进行企业文化建设需要成立企业文化建设委员会,该机构一般比较健
全,由企业总经理或党委书记挂帅,由党、政、工、青、妇部门的领导和职工代表组成,负责对企业文化的总体目标进行设计,制定发展规划以及计划的实施和评估考核等。第二,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从“执行任务”式上升到企业经营管理和行政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通过企业文化建设,让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经营管理过程之中,与企业经济紧密结合,推动企业发展,并有了体制上的保证,它就不再只是为完成上级任务而工作,而成为出自企业自身愿望和实际需要的一项重要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大大提升,促使思想政治工作者形成自我主体角色。
三、加强国有煤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融合的机制
1、坚持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导向功能
思想政治工作应承担起引导企业文化建设方向的任务。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由此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是社
会主义方向的。为达到这个目的,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围绕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三个代表”,把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和中心任务贯穿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各方面;坚持用实践的观点、矛盾的观点、群众的观点看问题,坚持对职工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信念的教育,使企业文化建设始终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朝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文化方向前进。
2、加强企业精神的培育和企业形象的建设。
企业精神是指全体员工的共同理想、信念追求、思想情操、道德规范、价值标准、工作态度、行为取向诸因素的总和,体现一个企业的整体风貌。企业文化管理认识到了精神的巨大力量,把培育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作为管理的核心内容和主要任务之一。优秀的企业精神一旦形成,就会在企业内部生成积
极向上、拼搏进取的环境氛围,并形成企业员工的群体心理定势和群体模仿,导致多数员工一致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成为影响全体员工的无形的巨大力量。在这种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环境氛围中,平时难以启动的思想政治工作项目和任务会因为人心的凝聚作用而变得易于启动,平时不易达标或难见成效的工作也会因为精神的振奋作用而成效加大,从而有力地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有效地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
3、运用企业文化“以人为本”的特定内涵。
企业文化通过竞争性的生产经营活动和文体活动,达到锻炼人的意志,提高人的智力,增强人的体力,发挥人的潜能,使人获得超越束缚于生存需要的更为全面自由的发展,即提倡尊重人、关心人、发展人、锻炼人。这种基本原则是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和原则相一致的。因此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可以运用企业文化建设的优势
~ 26 ~
大力营造人本企业文化,对人的理解与尊重,对人的高度关注必然会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亲密、和谐、融洽的环境氛围。
4、借助企业文化的整合和导向力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时代步伐的不断前进,受文化水平、道德素质、社会价值观念多元化等自身和外界因素的影响,煤炭企业职工思想日趋复杂,发生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思想工作,己难于在生产之中得到解决。而且由于企业的发展壮大,事业部、办事机构分散各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一时难以覆盖到,造成空白地带。这样思想政治工作就形成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困境。而企业文化能够帮助思想政治工作摆脱时间和空间上的难题。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行为具有整合和导向作用,能够激发出员工内在的约束力和自导力,使员工不同的价值观在企业文化的整合作用下逐渐朝企业共同价值观方向趋同,进而形成较为一致的看法、评论和
~ 27 ~
采取较为一致的集体行为。
关于印发《西北石油局、西北油田分公司企业文化
建设纲要》的通知
各党支部、党小组:
现将《西北石油局、西北油田分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纲要》印发给你们,请结合中心“企业文化发展年”活动,认真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贯彻执行,深入推进局、分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相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开展扎实学理论活动
各党支部要高度重视对《纲要》的学习工作,采取个人自学、集中培训、讨论交流、集体研讨等形式,利用飞鸽、腾讯通等网上平台进行学习辅导、互动交流,使干部职工进一步了解企业文化基本知识,明确企业文化的重要作用,从而增强培育和实践企业文化的自觉性。
二、积极宣贯,引导职工理解和认同局、分公司企业文化
~ 28 ~
各党支部要利用橱窗、板报等分期宣传《纲要》的重点内容,并采用悬挂标语、口号等形式将局、分公司企业文化渗透到工作生活中,力求所有干部职工均能熟记《纲要》中的企业宗旨、企业愿景、企业精神等核心价值理念,并自觉践行。
三、规范行为,树立良好的企业、职工形象
各党支部要坚持把企业精神作为凝聚人心、激发斗志、提升形象的重要支撑,引导干部职工在竞争中进取、在进取中追求效率,形成高昂、奋进、充满活力的精神氛围,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要将教育引导与规章制度相结合,规范干部职工行为,提升职工形象。
宣贯执行《纲要》要坚持全员参与,共同建设的原则,依靠全体干部职工的学习、实践、塑造和传播,共同推进局、分公司和中心企业文化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 29 ~
附:《西北石油局、西北油田分公司企业文化建设纲要》
二○一二年二月九日
~ 30 ~
第三篇:企业文化与地域文化要有机融合[范文模版]
企业文化与地域文化要有机融合世界上但凡有生命力的管理思想,都是基于本土文化之上的。本土文化是民族文化在特定地域的积累。在企业文化发展过程中,外界必然会对企业文化产生重要的影响和作用。
本土文化与企业文化的关系犹如土壤与庄稼。当企业整合外部资源,进行并购重组时,如果不熟悉当地文化就会出现水土不服。据统计,国际间经济合作的失败,只有30%是由于技术、财务或战略方面的原因造成的,而70%是由于人员之间的跨文化沟通。可见,在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对本土文化的理解已成为决定企业管理成败的关键。
一、在本土文化与企业文化的互动过程中,企业逐渐培养出对待外部文化的开放式心理。
1、拓展企业员工的社会心里空间
本土文化与企业文化相互交流的过程中,要使企业员工摆脱把本土文化看成传统甚至狭隘的传统心理,意识到天地的广阔和地域的多样性,也发现自身应该补充的地方,因此会产生积极进取的心理。从而使员工不但能够以客观的态度对待周围的事物,以极大的热情学习各种新知识,而且积极引进、学习本土先进的东西,使员工的开拓创新意识不断增强,走进相互联系日趋紧密的客观环境。
2、改变企业员工对本土文化的认识态度
企业,特别是国有企业常常以一种自闭的文化心理看待本土文化,难以正确鉴别本土文化的优缺点,往往在排斥本土文化中消极成分的同时,也排斥其的积极因素。但企业要在经历成长发展的历程中,逐渐改变对待本土文化的态度,减少两种文化的不兼容性。比如,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公司是中央国企驻西部地区最大的石油生产企业,是集勘探、开发、科研为一体的特大型企业。它所管辖的新疆油田是新中国发现的第一个大油田,所在地新疆克拉玛依市地处准噶尔盆地西北缘。50年的辉煌历程,对新疆油田公司而言,既是实现油田跨越的发展史,也是新疆油田融合于新疆地域特色的文化史,使新疆油田对待本土文化的态度逐渐变得明达和辩证,能够理智地而不是偏激地看待本土文化,学会区分本土文化中那些具有共享性、继承性、融合性的先进文明成果与其中的消极面,使新疆油田企业文化有效延伸、发展。
二、企业文化与本土文化有机融合,促进作为文化载体的人的本地化。
无论是当地企业的员工,还是驻地企业的员工,其生活规律和习惯都必须遵循原生活状态到时融合现实生活状态的转变。企业员工首先是以当地人的身份生活在这一地方,因而需要员工在企业环境中既要适应内部文化的影响,又要适应本土文化的影响。在企业创建的过程中,实现企业文化与本土文化的有机融合,做到工作和生活习惯的有机统一,有助于企业产生规范性、习惯性的文化管理模式,有利于提高员工的职业道德修养。
三、企业文化和本土文化的有机融合产生文化联系的“近距离作用”
企业文化的一个显著标志是文化的发展变动与时代潮流同步。在文化联系所产生的近距离作用下,加上适应客观环境的需要和当地风俗习惯的渗透,企业文化已深深打上了本土文化的烙印,同时出现了在工作、生活习惯的融合等多种文化并存的格局。在新疆油田公司的文化理念上突出表现的就是“谁也离不开谁”,基于所处地域各民族的特点,油田在发展进程中,一直保持各民族相互尊重、相互学习、相互帮助,达到共同繁荣。
“多一分理解,多一份财富”。企业必须适应客观的外在环境。企业文化不可能离开本土文化而孤立存在,它必须与本土文化的积极因素有机融合,并作为本土文化的衍生而不断发展,这样的企业文化才更具生命力。
---------我谨保证我是此作品的作者,同意将此作品发表于中财论坛。并保证,在此之前不存在任何限制发表之情形,否则本人愿承担一切法律责任。谨授权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全权负责本作品的发表和转载等相关事宜,未经浙江中财招商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授权,其他媒体一律不得转载。
第四篇:浅谈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机融合
试论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机融合
武¥¥
国有企业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竞争中,面临的不仅仅是市场的竞争,还包括企业文化的竞争。我国已加入WTO,国内企业尤其是国有建筑施工企业将进一步融于世界经济一体化的浪潮之中,企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竞争。企业如何在一个更加广阔的竞争环境中扬长避短、站稳脚跟,争取更大的市场份额,立于不败之地,值得我们深思。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也是我党的一大政治优势,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推动我国经济建设和改革发展稳定中起着巨大的作用。历史和现实都一再证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政治工作仍是企业发展中不可缺少的重要工作。企业文化作为当今最新的管理理论和管理方法,已被世界优秀企业证实是企业发展的根本动力。企业文化和思想政治工作都是“以人为本”,虽然两者在范畴上还是在适用范围上存在着不同之处,但二者在方向上、目标上、内容上、方法上都有明显的一致性。两者的正确关系是不能互相代替,但却必须有机地结合。本文就国有企业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与现代企业文化的有机融合问题作一些探讨。
一、加强现代企业文化建设是国有企业提升竞争力的重要途径
企业文化是指导和约束企业整体行为以及员工行为的价值 理念。它具有企业个性信念和行为风格,它是一种“以人为中心”新的管理思想,重视“人”在企业中的作用。从管理的层面上讲,企业文化是是企业体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如果把治理结构、产权制度、管理制度看作企业体制中的“硬件”,那么企业文化就是“软件”。
企业是由一群人组成的团体,它既是一种经济组织,又是一个人际群体。在企业文化的形成过程中,企业领导人、经营管理者的思想观念成为企业上上下下所有员工都接受的价值观,直接影响着所有员工日常的行为。因此,企业经营管理者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做“传教士”,向员工灌输企业文化,帮助员工在对企业的认识上树立起三种理念:第一,企业是与员工共同生存与发展的平台;第二,企业是制度共等、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大家庭;第三,企业是一所大学校,即学习型组织,员工在为企业作出奉献的同时,自身素质也会得到提高。只有在企业里树立这种理念,职工才会发自内心爱护企业、维护企业、发展企业。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包括企业的产权制度、管理制度、技术创新能力、营销能力、价值观念和企业文化等。在企业竞争中企业文化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没有文化的企业是没有竞争力的。企业只有创建属于自己企业的企业文化,才能使企业的经营管理更加科学化,才能培养每名员工的奉献精神和敬业精神。海尔集团是一家被国家重点扶持冲刺世界500强的企业,其经营规模不断扩大,兼并行为时有发生。海尔对被兼并的企业输入的海尔本身的企业 文化,这是海尔人对外兼并的主要管理策略之一。顺德爱德洗衣机厂设备及产品均为国内先进水平,但由于企业经营管理不善,濒临倒闭,被海尔兼并后,海尔仅向其派出3名管理人员,输入了海尔的管理模式:以企业文化为导向,重视、树立、发展企业文化。这样,未对其原有人员进行改组撤换,竞使这家企业重新焕发出生机与活力。可见任何企业只要形成了优秀的企业文化,也就为企业打造了一支打不败、拖不垮、战无不胜的员工队伍,而这支用优秀企业文化武装起来的队伍才是企业真正的核心竞争力。
当前,公司上下正进行新一轮改革,在改革中各种观念的对接、交融、碰撞是不可避免的,这种对接、交融、碰撞要求我们必须高度重视先进文化的巨大作用,积极建设具有二局特色的企业文化。要坚持“以人为本”,通过激活选人、用人、分配机制,激活员工精神,激活优秀人才能够脱颖而出的新制度。
二、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有助于国企思想政治工作有效切入中心工作
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在形成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过程中,是起过巨大作用的。但不可否认,国有企业传统思想政治工作的主流模式是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它服务于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的发展目标,既有很多优良的传统,也有很多不适应现代企业发展的落后因素。尤其是企业思想政治工作往往与经济工作脱节,缺少有效的方式方法,大部分采取生硬的灌输式做法,将活 生生的工作对象“人”物化,容易流于形式,缺乏活力,无法有的放矢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一般效果不太理想。企业文化建设把思想政治工作所要求的教育内容同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具体要求有机地结合起来,成为推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的指导思想、精神动力和激励手段,促进企业发展,从而使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有效进入中心。
从我国国有企业的企业文化发展现状来看,只能说尚处于较低层次,“企业文化战略”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企业文化的建设缺乏系统理论的指导,从总体上看我国企业文化建设还存在着不足。一些企业有十分系统和严明的各种规章制度,这些制度规定了员工必须怎样做和不能怎样做,但没有明确的文化理念和价值倡导,疏于对员工的教育与培训。这样的企业通常活力不够,死气沉沉,缺乏忧患意识,严重者可能出现明显的离心现象。也有一些企业本想跟上企业文化发展的新潮流,尤其是年轻人作为创业的主体力量,提出一些不切实际的远大抱负和文化理想,其倡导的理念往往会超出该企业文化的负载能力,“大而空”的口号使人们失去信任感。而在更多的国有老企业中,传统的固有的文化氛围抑制了人的个性,只重视了人的“集体性”,抹杀了人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难以形成企业的内聚力。
把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融合起来,可以发挥以下五个方面的作用:(1)导向作用,即把企业员工引导到确定的目标上来;(2)约束作用,即成文的或约定俗成的厂规厂风对每个员 工的思想、行为都要起很大的约束作用;(3)凝聚作用,即用共同的价值观和共同的信念使整个企业上下团结;(4)融合作用,即对员工潜移默化,使之自然地融合到群体中去;(5)辐射作用,指企业文化不但对本企业,还会对社会产生一定的影响。
三、在企业文化建设中探索思想政治工作的新路子 改革是为了发展,思想政治工作也应顺应形势,进一步改进和加强。将它融入到现代企业文化中去。为此必须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1、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特点,提高职工队伍素质
当今最成功的企业是学习型组织,它不仅仅被视为业绩最佳、竞争力最强、生命力最强、最具活力,更重要的是使人们在学习的过程中,逐渐在心灵上潜移默化、升华生命的意义。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企业组织形式向扁平式的灵活方向发展,实现从线性思维到系统思维和创造思维的转变,对个人及企业的知识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学习对组织的持续发展至关重要,新经济环境下最成功的企业是学习型组织,学习型组织的企业文化建设将进一步受到关注,只有通过学习才能比竞争对手保持着优势。
科学对人的研究已进入新的时期,表明人的思想与需要越来越复杂。思想政治工作者要适应这种情况,也必须向高层次、高水平前进,要汇集对于教育有关的科学知识,要懂科学、懂技术、懂工程。既要有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修养,又要有科学技术及文学艺术等方面的修养。也就是,要全面提高思想政治工作者的综合素质,成为一个既有思想修养又精通专业技术的复合型管理者,才能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水平。
2、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注重企业精神与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
由于长期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养成的习惯,国有企业往往更关注上级领导的评价,对企业形象不是特别在意。而在市场竞争条件下,企业形象直接与企业的兴衰、优劣相联系,企业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有机结合构成企业在公众中的形象。良好的知名度与美誉度是企业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如果声誉卓著,企业就能招揽到更多的优秀人才和顾客,能吸引到更多的投资,能得到周围邻里的支持和帮助。经济全球化使得竞争更为激烈,企业要脱颖而出,形象战略尤为重要,它是企业在市场经济中运作的实力、地位的体现。
价值观是企业文化核心。企业要努力培育“生与死”的价值观,使企业全体员工增强主人翁意识,能与企业同呼吸、同成长、同发展、共生死,做到企业精神与企业价值观的人格化,实现“人企合一”。海尔的文化建设是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典范。海尔集团极具远见,对职工的工作给予不断鼓励,使他们对工作经常保持新鲜度,责任感无形中得到加强。
企业文化将从商业氛围中升华出来,更重视人本身。商业化管理的本质特征是以物为中心,以全面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目标,忽视人的因素,在管理上迷于铁的纪律、绝对服从和至高无上的权威。这样劳资之间变成了纯粹的雇佣关系。著名学者杨振宁说:“二十一世纪企业的竞争是人才与科技的竞争,是中国超越发达国家的主战场”。企业文化绝对不是片面的发掘职工体力,更重要的是发掘职工的智力资源,更注重人的因素。况且企业文化理论的本质特征是倡导以人为中心的人本管理哲学,反对“见物不见人”的管理思想,主张将培育进步的企业文化和发挥人的主体作用为企业管理的主导环节。所以企业不能再受商业化的束缚,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把精力投向人,大力加强“人”的建设。
3、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传统优势
在国有企业中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坚持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地位,保证企业党组织更好地发挥其政治核心作用,为企业的改革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思想保证,不断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使企业党员和群众同心同德,为实现企业的改革发展稳定而艰苦奋斗。在国有企业中,开展文化建设,要以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和党的十六大精神为指导思想,党组织尤其是要代表职工群众的根本利益,关心员工切身利益,增强企业的亲和力,让员工有一种归属感。要让职工心系企业,首先要企业管理者,特别是党组织应该尽可能地为他们办实事,解决实际问题,让他们切实感觉到企业是一个温暖的家。
国有企业的党员领导干部必须重视企业文化建设,在培育企 业精神、塑造企业形象、提升企业价值观等方面,从自己做起,身体力行,凡是要求群众做到的,自己必须带头做到;凡是要求群众抵制的,自己必须带头抵制。企业各层次的管理人员要以身做则,言行一致,率先垂范,廉洁自律,以自身的模范行动,带动和影响广大员工。
国有企业过去的思想政治工作中的一些好的传统,应该在增添新的活力后,继续在企业文化建设中发挥作用。例如典型示范模式,思想政治工作者应该在平凡的工作中发现能代表企业精神的闪光的人和事。培养典型、总结典型、宣传典型、推广典型,抓住职工中的先进思想和先进事迹,进行大力表彰和推广,树立榜样,表彰先进,发挥典型的示范作用、骨干作用、带头作用,用积极因素克服消极因素,推动企业各项工作的开展。对先进模范人物的宣传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形成一个学习先进、尊重先进、爱护先进的良好风气。
总的来说,国有企业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也有自己的优势,一是可以继承和发扬过去思想政治工作的传统优势;二是可以借鉴当今世界最佳企业的企业文化先进经验,发挥后发优势。只要我们坚持观念创新、体制创新,企业文化建设一定能够推动国有企业走上健康发展道路。
第五篇:国有煤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融合
国有煤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有机融合摘要:近几年来,我国煤炭企业为适应新的形势,迎接市场挑战,重视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将文化建设作为新时期企业发展的源动力。作为我党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从党和国家的中心工作的大局出发,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个人三者的利益关系,保障了企业的社会主义方向。新形势下,将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文化建设有机融合,才能体现时代的要求,促进企业改革发展与社会进步。
关键词:煤炭;思想政治;企业文化
一、我国煤炭行业的特点及其对企业文化的影响
由于煤炭行业属于能源产业,煤炭的不可再生性、开采复杂性和高危性,决定了煤炭行业的特殊性,在生产经营和企业管理上,与其他行业有着明显的区别,因此,在研究煤矿企业文化的同时,有必要对煤炭行业的特点进行了解和分析。其特点主要表现在:
1、煤炭行业工作对象复杂,行业危险系数大。煤矿工人工作岗位在地下,煤层一般位于地下数百米甚至数千米深处,煤炭的开采有很多不确定因素。在实际生产中,生产条件和地质环境错综复杂,富于变化,往往不能直接观察和了解。而且煤炭生产涉及的专业多、范围宽,环节广,这就造成了煤炭行业复杂、危险、点多面广的特点。因此,要求煤矿生产必须自觉从严,培养刻苦钻研、一丝不苟的职业意识,严谨求实,尊重科学,严格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2、煤炭行业工作环境艰苦,工作条件恶劣。煤矿工人在黑暗中开采光明,高温、高湿及煤尘等因素,使煤矿工人长期处于恶劣的工作环境中。煤矿一般远离城市,相对比较封闭,职工文化业余生活比较单一。这就要求煤矿工人必须具备以苦为乐、以苦为荣、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和思想素质。
3、煤矿工人作业活动方式相对分散。煤矿的井田分布面积往往在几十至数百平方公里,工人在井下作业时,往往分散到不同的工作面和掘进头,作业地点分散,班组作战、单兵顶岗。这种分散而独立的职业活动,经常是在没有领导检查和无人监督的情况下进行的。因此,要求员工具有高度的主人翁责任感和强烈的事业心,认真负责、主动自觉地坚守岗位,保质保量完成任务。
4、煤炭生产具有连续性。煤矿生产连续性很强,从掘进、采煤、运输、提升、洗选到外运,各个工序紧密衔接,一环扣一环。一个环节出现故障,可能使整个生产过程中断,造成不应有的、甚至重大的损失。因此,煤矿各工种和各岗位之间,要求密切配合,职工必须树立全局观念,具有强烈的团队精神,严格遵守岗位责任制,协同作战,共同努力,保证生产的连续顺利进行。
二、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融合的优势
鉴于煤炭企业的生产特点,因此煤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应该紧密融合企业文化的特点,二者的融合有利于我国企业形成一种新的特有优势。为思想政治工作与经济工作紧密结合开创了新载体。
企业文化理论是一种富有人情色彩的新型管理理念,直接作用于经济活动的全过程。它不仅强调企业管理过程中的理性因素,更强调非理性因素的作用,它把价值观、人性、理想、信念、人的自我实现等精神因素注入到整个管理体系之中。奉行“以人为本”,注重人的价值,强调人在经济活动中的中心地位。通过环境熏陶和管理制度、规则等手段促使企业全体员工对企业目标形成认同,形成共同的价值观、行为准则,调动员工积极性、创造性,增强员工的归属感和成就感,从而使每个成员都能自觉地为企业共同目标而奋斗。
2、为思想政治工作模式与工作手段的创新开辟了新道路。
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建设相结合不仅可以继续保证思想政治工作沿着“大政工”模式前进,而且还可以大大加速这一步伐,提升实际效果。这是因为,第一,开展企业文化建设有利于创建思想政治工作新体制,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进行企业文化建设需要成立企业文化建设委员会,该机构一般比较健全,由企业总经理或党委书记挂帅,由党、政、工、青、妇
部门的领导和职工代表组成,负责对企业文化的总体目标进行设计,制定发展规划以及计划的实施和评估考核等。第二,有利于思想政治工作从“执行任务”式上升到企业经营管理和行政管理的一项重要职能。通过企业文化建设,让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渗透到经营管理过程之中,与企业经济紧密结合,推动企业发展,并有了体制上的保证,它就不再只是为完成上级任务而工作,而成为出自企业自身愿望和实际需要的一项重要工作,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大大提升,促使思想政治工作者形成自我主体角色。
三、加强国有煤炭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与企业文化融合的机制 坚持思想政治工作的政治导向功能
思想政治工作应承担起引导企业文化建设方向的任务。我国是社会主义国家,由此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必须是社会主义方向的。为达到这个目的,我国企业文化建设必须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为指导,围绕四项基本原则,坚持“三个代表”,把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和中心任务贯穿到企业文化建设的各方面;坚持用实践的观点、矛盾的观点、群众的观点看问题,坚持对职工进行集体主义、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信念的教育,使企业文化建设始终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下朝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企业文化方向前进。
2、加强企业精神的培育和企业形象的建设。
企业精神是指全体员工的共同理想、信念追求、思想情操、道德规范、价值标准、工作态度、行为取向诸因素的总和,体现一个企业的整体风貌。企业文化管理认识到了精神的巨大力量,把培育积极向上的企业精神作为管理的核心内容和主要任务之一。优秀的企业精神一旦形成,就会在企业内部生成积极向上、拼搏进取的环境氛围,并形成企业员工的群体心理定势和群体模仿,导致多数员工一致的态度和行为方式,成为影响全体员工的无形的巨大力量。在这种积极向上、充满活力的环境氛围中,平时难以启动的思想政治工作项目和任务会因为人心的凝聚作用而变得易于启动,平时不易达标或难见成效的工作也会因为精神的振奋作用而成效加大,从而有力地推动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有效地发挥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
3、运用企业文化“以人为本”的特定内涵。
企业文化通过竞争性的生产经营活动和文体活动,达到锻炼人的意志,提高人的智力,增强人的体力,发挥人的潜能,使人获得超越束缚于生存需要的更为全面自由的发展,即提倡尊重人、关心人、发展人、锻炼人。这种基本原则是和思想政治工作的功能和原则相一致的。因此在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的同时,可以运用企业文化建设的优势大力营造人本企业文化,对人的理解与尊重,对人的高度关注必然会在企业内部形成一种亲密、和谐、融洽的环境氛围。
4、借助企业文化的整合和导向力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时代步伐的不断前进,受文化水平、道德素质、社会价值观念多元化等自身和外界因素的影响,煤炭企业职工思想日趋复杂,发生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思想工作,己难于在生产之中得到解决。而且由于企业的发展壮大,事业部、办事机构分散各地,企业思想政治工作一时难以覆盖到,造成空白地带。这样思想政治工作就形成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困境。而企业文化能够帮助思想政治工作摆脱时间和空间上的难题。优秀的企业文化对企业员工的行为具有整合和导向作用,能够激发出员工内在的约束力和自导力,使员工不同的价值观在企业文化的整合作用下逐渐朝企业共同价值观方向趋同,进而形成较为一致的看法、评论和采取较为一致的集体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