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
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重点是加强基层人才队伍建设
北京市
3510 个。城市社区拥有文化广场2462个,城市露天景观剧场17个,观众座位2.59万个。建成了3859个行政村多媒体综合文化中心,率先在全国实现了村村建有文化设施的目标。结束了农村群众露天看电影、露天参加文化活动的历史。
二是为基层配备器材设备。自2006年起,市财政连续投入18亿元,为街道乡镇和社区行政村文化设施配备了广场演出灯光音响设备19套、流动舞台演出车21辆、流动图书捐赠车20辆、室内灯光音像设备315套、数字电影放映车315辆和数字电影放映设备1025套等一系列重要文化设备,为基层群众开展文化活动创造了条件。
三是设立了文化活动专项经费,保障基层群众文化活动正常开展。2009年,市文化局和市财政局出台办法,按照服务人口,给每个社区和行政村文化活动室5000元—15000元活动经费、给每个区县文化设施维护费100万元、给每个街道文化信息共享维护费1万元,专门支持基层文化建设。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得到了一定的满足,基本权益也得到了一定的保障。
四是健全各类群众文艺团队机构,组建文化志愿者队伍。全市共有各级政府和各类社会主办的群众文化团队和社团11074支。2009年初,我们成立了北京市文化志愿者服务管理中心,在18个区县设立了分中心。目前全市在册志愿者近6000人。文化志愿者可以提供7大类52个服务项目,主要包括艺术培训辅导、艺术讲座、书法笔会、合唱指挥、展览展示等内容。目前参与服务的文化志愿者达1.3万人,被服务人次35万人次。文化志愿者在公共文化服务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
一是缺乏基本法规和政策保障。现行的公共文化法规,只有文化
部发布的《乡镇综合文化站管理办法》(文化部48号令)和《北京市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标准(试行)》(京文基【2007】206号)等为数很少的政策和法规,公共文化建设还缺乏基本的制度保障。
二是街道乡镇和社区行政村缺乏具有专业素质的专职文化工作者。2002年,市编制办核定每街道乡镇文化站配备4名专职人员,基本解决了全市街道乡镇缺少编制的问题。目前,各区县文化站在岗人员数量虽然不少,但是真正在文化站工作并从事文化工作的人员不足三分之一,挪用编制现象较为普遍。人员在编不在岗,在岗不从业的情况大量存在,难以满足群众对文化的需求。
三是公共文化服务工作人员待遇偏低。据统计,全市22个区县级图书馆中有18个馆从业人员的人年均收入低于本市人年均工资水平;全市21个区县级文化馆中有16个馆从业人员的人年均收入低于本市人年均收入水平,全市街道、乡镇文化站从业人员的人年均收入更低。
四是各级政府对文化事业经费的保障力度有待提高。2009年,市级财政投入文化事业经费达到平均每人90元;区县财政中,投入最多是原东城区是130元,最少的是海淀区是16元。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性以及各级政府对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视程度的不同,导致投入力度差距较大,使得文化区域发展不平衡。
二、可供借鉴的外省市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经验。
文化部在云南召开全国加强村级文化建设专题工作会,推广云南、安徽模式,并在《关于加强村级文化建设的指导意见》中提出“到2015年,东部地区要率先形成比较完备的以村为重点的农村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建立一支素质较高的村级文化队伍,建立健全村级文化建设保障机制的目标。目前,全国其他省市区都纷纷行动起来,大
力加强基层文化人才队伍建设。云南、福建、安徽等省市已经启动,上海和重庆2011年启动此项工作。
云南省:提出“四位一体”发展格局。文化厅与省教育厅签订文化教育合作协议,共同聘请一批乡村老师兼任农村文化辅导员,从优秀农村青年中聘用一批文化干事,每月工资700—900元不等;从大学生村官中聘请一批文化辅导员;从村民中招聘一批文化志愿者。
福建省:从2006年开始,福建省委、省政府在全省近1.5万个行政村设立村级文化协管员。每人每年600元服务性津贴(2008年提高到1200元),各地再根据当地实际,配套不同额度的津贴标准。省级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经费。采用县聘、乡管、村用的管理体制。由县级文化行政部门选聘,任期三年,经考核合格者可续聘。
湖北省:2007年,湖北省委、省政府决定从辞退民师中聘用村文化员。由省级财政每年投入3000万元,各级地方党委、政府结合实际予以配套,在全省范围内逐步推进村文化员聘用工作。2009年底,共聘用了3648名文化员。
三、“十二〃五”期间,北京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当务之急是重点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具体工作思路和建议是:
首先要充分挖掘社会资源,组建一支专业的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北京的人才资源十分丰富,热心文化事业的群众数量众多。要吸收政治思想好、文化水平高的大中专毕业生从事基层文化服务工作。积极扶持乡土文化人才,发挥其服务当地文化的作用。配合文化体制改革深入推进的步伐,采取有效措施,鼓励专业人员深入基层,充实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2011年,我们计划首先从基层社
区和村文化骨干、基层文艺社团、文化志愿者和村官中招聘一批群众文化组织员,组成基层群众文化组织员队伍。每个社区和村设1名,服务人口超过5000人的社区和村设2名。全市需要1万名左右。
二是要大力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员的培训力度。以培训需求为导向,完善培训计划生成机制,建立组织调训和自主参学选学相结合的参训机制,建立学习培训考核评价机制,建立学习培训激励约束机制,建立教学质量评估机制,形成分级分类、分工负责,规范有序、健全高效的教育培训运行机制。开展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才培训工程,深入学习政治理论,加强政策法规培训,强化管理能力和文化素质培养。因地制宜,分级培训,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完成对全市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才的轮训,进一步提升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才的政治、文化、业务素质和服务能力。
三是建立稳定的经费投入机制。在街道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中,市区两级政府要充分发挥主导作用,建立“群众文化组织员”定额定项全额补贴机制,以解决目前制约农村文化建设发展的文化服务人员缺位问题,进一步提升农村文化建设的整体水平。保障文化事业经费增长不低于当年财政收入增长幅度,解决乡镇综合文化站在设施、场所、设备和人员培训等方面的问题。探索多种形式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要打破部门和所有制界限,建立以公有制为主导、多种所有制形式共同发展的乡镇文化服务网络。制定优惠政策,鼓励社会力量和农民兴办乡镇文化机构。
按照首都城市功能区的不同,市级财政补贴分别给予不同补贴比例。依据2009年市统计局发布数据,全市有6595个行政村和社区,约1万名文化组织员,每人每月平均1000元标准,一年全市需要投入1.2亿元。
四是要全面提高公共文化服务从业人员待遇。加强对公共文化服务从业人员的规范化管理,建立健全失业、养老、医疗保险等社会保障机制,为文化站的改革和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努力解决区县和乡镇公共文化服务从业人员收入较低、收入差距较大的问题,全面提高全市图书馆、文化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等公共文化服务从业人员的收入。在严格管理创收,实行收支两条线的基础上,比照本市公务员工资福利情况,核定其人员经费,由各公共文化服务机构自主分配,吸引更多的优秀人才从事公共文化服务工作。
五是要充分发挥文化志愿者服务队伍作用。奥运期间,北京在全国率先建立了文化志愿服务体系,取得了一定的成功经验。文化志愿者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中起到了重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基层文化人才队伍短缺的燃眉之急。要进一步整合文化名人、文艺专才等各类文化资源,吸引到文化志愿者队伍中,壮大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规模。
加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人才队伍建设是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程。我们要结合实际,分级协作。在区县完善准入,保障待遇;在乡镇要落实编制,保障投入;在社区村要建立机制,保障运行。各级政府要齐抓共管,推动基层公共文化服务队伍建设迈上新台阶,进一步完善全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满足群众基本文化需求,保障群众基本文化权益。
北京市文化局
2010年12月7日
第二篇:基层人才队伍建设情况
??单位
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的调研报告
一、基本情况:
全站现有正式职工?人,其中党员?人,占职工总数的67%。
学历结构:大学?人(其中硕士生?人),占职工总数的?%;大专?人,占职工总数的?%;中专?人,占职工总数的?%。职称结构:高级职称?人(其中正高?人),中级职称?人,初级职称?人,占职工总数的?%。
身份结构:干部职员?人,占职工总数的?%;工人?人,占职工总数的?%。
二、政策措施:
一是加强对基层领导干部队伍的改革力度。紧密结合站内科级干部队伍的现状和特点,以公开、公正、公平为着眼点,改革用人制度为切入点,干部“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为立足点,打破论资排辈、平衡照顾、求全责备等陈旧观念的束缚,首次公开竟聘科级领导职位,大胆选拔优秀年轻干部。通过自荐、演讲、测评、考察、公示等程序,让政治素质过硬、业务能力扎实、管理能力突出的同志脱颖而出,推动了我站基层领导干部向年轻化、专业化和能力化发展。二是开展多种形式的学习教育活动。树立科学发展、实
事求是的发展理念,强化团队协作、和谐发展的全局意识,进一步解放思想、提升能力,把主要精力放在狠抓建设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减少建设工程安全生产事故上,有效发挥质量监督的职能作用,促进质量安全监督工作的可持续发展。
三是建立健全考勤、培训和劳保等相关制度。坚持“用制度促管理”、“用制度强建设”、“用制度带发展”的管理理念,营造单位和谐向上、以人为本、勇于争先、创新发展的工作氛围,培养和造就了一支作风务实、团结进取的质量安全监督队伍。
四是统筹干、学关系,提升专业执法素质。紧密结合单位实际,详细制定职工学习培训计划,并严格组织实施。同时,按照集中学与专业学、站内自学与专家授课相结合的方式,逐步提高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和法律法规素养,促进了单位职能作用的充分发挥。
三、典型经验:
为进一步提高我站员工素质,强化职能作用。近几年,我站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学习交流措施,一方面邀请建设部质量安全司、建筑安全专业委员会、工程质量协会、北京市建委等部门、单位的领导与专家,来我省就有关工程质量、施工安全为主要内容的讲学与指导活动;另一方面,积极开展与兄弟省市的协作和调研活动,为基层监督站提供到兄弟省市学习、交流和调研的机会。通过上述措施,不仅起到了开阔眼界、提升能力、促
进发展的作用,而且为创新管理、规范制度、强化能力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根据省厅机关的有关要求,加强了对全省人工地基检测操作人员、检测人员、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集中培训和技能考核,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受此影响,??、??、??等基层监督站也针对相关专业人员情况,分别聘请中建协、省上的专家对本地监督系统的人员开展培训和考核。促进了建设质量监督机构向创新型、学习型、服务型和文明型发展,有效推进了建设质量监督行业向专业化、安全化、规范化迈进。
四、做法体会:
(一)以制度建设为抓手,进一步强化单位的整体合力近几年,我站相继出台了相关培训、考勤、劳保等制度,进一步强化了单位的制度建设,使单位在管理工作上做到有章可循、按章办事和违章必究,促进了单位向正规化管理、高效化监督和规范化服务,提升了单位的整体合力和凝聚力。
(二)以教育培训为牵引,进一步提升单位的监督能力 作为省厅直属的建设质量安全监督单位,一方面加强对从业人员的政策法规、监督标准、行业制度的培训力度,是提高专业技术人员的监督水平和执法能力的根本保证;另一方面加大专业技术人员在懂法规、用法规方面的教育,是有效制定行业标准,推进建设质量安全监督工作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三)以机构改革为推手,进一步优化单位的职能效力 采取“搭平台、压担子、促发展”的改革模式,加速推进单位基层领导骨干的年轻化、专业化和知识化,确保建设质量监督工作的可持续发展。目前,我站通过公开选拔基层领导骨干,营造了新老交替、科学创新、和谐发展的大好局面,进一步促进了单位又好又快的发展。
五、存在不足:
目前,我站现有人才队伍建设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时代要求,制约了单位整体水平的提高,具体表现为:
一是高素质人才缺口较大。我站业务点多、线长、面广,但现实工作量却逐年递增,在编的正式职工数量,已经根本无法满足业务工作的需要。加之,在编职工中素质高、能力强、专业对口的人才较少,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我站工作的发展。
二是激励机制覆盖面较窄。受客观条件和政策机制的影响,针对建设质量安全监督人员的激励或奖励较少。虽然每年都有省部级人才的评选命名工作,但由于标准很高、要求很严,使我站获得此类荣誉的人才很少,制约了人才建设的发展和专业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主观能动性。
三是人才管理运转较弱。目前,由于高级技术职务聘任名额有限,早期获得高级技术职务的人,长期被聘用在相应的岗位上,较难进行运转调配;而后期获得高级技术职务的人员,则只能高
职低聘,影响了职能作用的发挥。同时,要落实有关高职待遇,必须等到前期受聘人员调离或退休。这种“能上不能下、定岗不流动”的聘任方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大部分专业技术人员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
六、工作建议:
一是加大人才培养工作力度。领导干部和业务骨干要担当起培养优秀人才的“教练”角色,充分发挥传、帮、带的作用,使好的经验、好的作法不断地得到传承和发扬。加强行业间人员的交流与协作,推动行业内部的互助互学和共同进步。
二是加强专业教育培训方式。行业间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活动,不断提高业务素质和能力水平。一方面采取专家授课、短期培训和业务座谈等方式,普及先进的经验和方法,传授全新的理念和知识;另一方面,结合建设质量等方面的问题和隐患,及时召开现场会或电视电话会,以实战促能力提高,以事实强安全意识。第三,积极鼓励行业人员参加各种专业技能的考核,促进专业技术人才向复合型人才方面发展。
三是强化专业人才引进机制。结合行业和单位实际,有针对性的选拔招收年轻的优秀专业人才,优化完善人才队伍结构,合理配置人才发展梯队,有效促进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四是完善行业人才激励办法。立足于精神奖励为主、物质奖励为辅的激励原则,加大对人才的奖励力度。对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人才,设立相应的奖励评审标准和办法,使人才的能力和作用得到充分的肯定,营造出“人人争当人才、人才争当模范”的良性竞争氛围,推动行业水平和能力的整体跃升。
第三篇:基层医院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基层医院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队伍建设,卫生人才作为最重要的卫生资源,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近年来,我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在提供卫生服务、促进健康、保障社会和谐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但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还有一定差距。3月中旬,我们先后到东坡区秦家镇、盘鳌乡,仁寿县虞丞乡三所乡镇卫生院就卫生人才现状进行调研。在实地调研中,我们感觉乡镇卫生院卫技人才队伍现状令人堪忧,如何改变乡镇卫生院卫技人才结构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一、基本情况
我市共有乡镇128个,农业人口261.89万人,核定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3514个,核定编制与农业人口结构化比例为1.34‰。这次调研的三个乡镇卫生院人才队伍现状是:
秦家镇卫生院:秦家镇由原秦家、新泗、镇三口合并而成,幅员86.36平方公里,农业人口3.4万人。该乡镇卫生院核定乡镇卫生院编制27名,结构化比例为0.79‰,实有在职20人,其中近3年内将退休人员的有5人,占总人数的18.5%;自聘临时人员7人,占总人数的25.9%;具有初级职称14人,占总人数的51.9%。
盘鳌乡卫生院。盘鳌乡由原盘鳌、晋风合并而成,幅员79.8平方公里,农业人口1.9万人。该乡卫生院核定乡镇卫生院编制16名,结构性比例为0.84‰,实有在职12人,其中近3年内将退休人员有5人,占总人数的17.9%;自聘临时人员16人,占总人数的57.1%;具有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3人,占总人数的21.4%。
虞丞乡卫生院。虞丞乡幅员40.02平方公里,农业人口0.81万人。该乡卫生院核定乡镇卫生院编制7名,结构化比例为0.86‰。该院现实有在职4人,在编不在职2人,50岁以上的有3人,占总人数的50%;自聘临时人员2人,占总人数的33.3%;具有初级职称1人,占总人数的16.6%。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专业人才缺。由于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薄弱,工作条件较差,职工福利待遇不高,新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大多不愿来,很大一部分业务技术骨干往外走。目前三乡镇卫生院还空余编制12名,在编不在岗8人,具备执业助理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仅有21人,充分说明了乡镇卫生院无人才、缺技术的现状。
(二)自聘人员多。为了保证正常运转,三乡镇卫生院共聘用临时人员25人。由于身份难解决、待遇偏低等问题,导致聘用人员责任心不强,流动性很大。同时,乡镇卫生院不太重视为聘用临时人员购买社会保险问题,从我们的了解情况看,秦家镇卫生院对参保或不愿意参保的临时人员都按“五险”标准的50%给予补助,虞丞乡卫生院聘用人员根本没有参加社保,这与《劳动合同法》相冲突,容易产生劳动纠纷。
(三)医疗设备差。从三个乡镇卫生院情况看,在科室设置上,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均没有按有关规定完整设置6个临床科室(内科、外科、妇产科、预防保健科、急诊室、中医科)和4个医技科室(药房、化验室、X光室、消毒供应室等)。在检验设备上,虽然乡镇卫生院配备了B超(黑白的)、心电图等基本的医疗设备,但多为落后、老化的设备。在住院条件上,虽然各乡镇卫生院都有住院病房,但条件都非常简陋,并且床位很少,一次性容纳人数不多。
(四)结构不合理。一是年龄结构不合理。人员年龄偏高,老化严重。三个乡镇在编和聘用人员中有13人年龄在50岁以上,并且绝大多数都将在近三年内退休。二是技术人员配置不合理。普遍存在“三低”现象,即学历偏低、技术水平偏低、专业技术职称偏低,三个乡镇具有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仅有21人。三是工作分工不细化。由于人员和条件限制,基层卫生院技术人才分工不明确,每个人都是全能选手,既要问症,又要检验,还要输液打针,工作不固定。
三、建议意见
(一)增核人员编制,充实技术力量。结合全市当前医疗卫生单位普遍存在的人员编制少,专业技术人员严重缺乏,人才断层的实际,按照上级有关规定科学核定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人员编制。在核定编制时要充分考虑地区差异,如边远山区应按上线核定编制,郊区乡镇可按下线核定。在公开招录人员时,必须明确限制报考人员条件,每年都要有计划地招收录用一批大专以上卫生专业毕业生充实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工作,配齐配足基层医疗机构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
(二)注重业务培训,提高专业技能。加强在职教育培训是不断提高医务工作者的技能,开发人力,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各医疗机构每年都要有计划地定期选送本单位专业技术人员到上级医疗单位进修深造,提高专业技能。在具体的在职教育培训过程中,还要根据不同人员的专业特长,有选择地采取全科教育、继续医学教育、专业学历教育或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不同方式进行,以不断提高广大医务工作者的临床医疗业务技术水平。
(三)落实优惠政策,稳定人才队伍。一是对自愿到乡镇卫生院工作的医学大专以上毕业生,其工资待遇适当从优,并由县财政予以保障。二是对长期在乡镇工作的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在进行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评审时,在坚持以业绩、能力为主的评价原则下适当给予倾斜。三是鼓励市、县级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到乡镇医疗卫生机构任职,允许市、县级卫生技术人员有组织地到乡镇医疗卫生机构兼职,并享受一定的报酬。四是对自愿到基层卫生院工作的卫生专业毕业生,在职称、待遇、进修、住房补贴、子女就学方面出台优惠政策。
(四)增加财政投入,解决后顾之忧。一是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入,特别是要加大对医疗卫生机构建设性投资,建设业务用房,更新设备,改善卫生人才的工作和生活环境。二是增加保障性资金投入,在保障日常工作经费的基础上,将基层医疗卫生人员工资纳入财政预算。三是妥善解决基层医疗卫生人员的参加“五险”问题,消除基层卫生人才的后顾之忧,稳定卫生人才队伍。
总之,加强卫生人才队伍建设,解决农村卫生专业技术人才缺乏问题,必须依靠政府强有力的组织、推动和支持,特别是在稳定队伍、培养专业技术人员和资金上多给予扶持,以建立稳定的、可持续的长效机制,这样才能确保全市乡镇卫生院人才队伍建设得到健康有序进行。
第四篇:基层医院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医疗卫生事业发展的关键在于人才队伍建设,卫生人才作为最重要的卫生资源,在医疗卫生事业发展中起着决定性作用。近年来,我市卫生人才队伍建设得到了长足发展,在提供卫生服务、促进健康、保障社会和谐等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但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和人民群众的医疗卫生服务需求还有一定差距。3月中旬,我们先
后到东坡区秦家镇、盘鳌乡,仁寿县虞丞乡三所乡镇卫生院就卫生人才现状进行调研。在实地调研中,我们感觉乡镇卫生院卫技人才队伍现状令人堪忧,如何改变乡镇卫生院卫技人才结构问题应该引起高度重视。
一、基本情况
我市共有乡镇128个,农业人口261.89万人,核定乡镇卫生院人员编制3514个,核定编制与农业人口结构化比例为1.34‰。这次调研的三个乡镇卫生院人才队伍现状是:
秦家镇卫生院:秦家镇由原秦家、新泗、镇三口合并而成,幅员86.36平方公里,农业人口3.4万人。该乡镇卫生院核定乡镇卫生院编制27名,结构化比例为0.79‰,实有在职20人,其中近3年内将退休人员的有5人,占总人数的18.5%;自聘临时人员7人,占总人数的25.9%;具有初级职称14人,占总人数的51.9%。
盘鳌乡卫生院。盘鳌乡由原盘鳌、晋风合并而成,幅员79.8平方公里,农业人口1.9万人。该乡卫生院核定乡镇卫生院编制16名,结构性比例为0.84‰,实有在职12人,其中近3年内将退休人员有5人,占总人数的17.9%;自聘临时人员16人,占总人数的57.1%;具有中级职称3人,初级职称3人,占总人数的21.4%。
虞丞乡卫生院。虞丞乡幅员40.02平方公里,农业人口0.81万人。该乡卫生院核定乡镇卫生院编制7名,结构化比例为0.86‰。该院现实有在职4人,在编不在职2人,50岁以上的有3人,占总人数的50%;自聘临时人员2人,占总人数的33.3%;具有初级职称1人,占总人数的16.6%。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专业人才缺。由于乡镇卫生院基础设施薄弱,工作条件较差,职工福利待遇不高,新分配的大中专毕业生大多不愿来,很大一部分业务技术骨干往外走。目前三乡镇卫生院还空余编制12名,在编不在岗8人,具备执业助理医师以上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仅有21人,充分说明了乡镇卫生院无人才、缺技术的现状。
(二)自聘人员多。为了保证正常运转,三乡镇卫生院共聘用临时人员25人。由于身份难解决、待遇偏低等问题,导致聘用人员责任心不强,流动性很大。同时,乡镇卫生院不太重视为聘用临时人员购买社会保险问题,从我们的了解情况看,秦家镇卫生院对参保或不愿意参保的临时人员都按“五险”标准的50%给予补助,虞丞乡卫生院聘用人员根本没有参加社保,这与《劳动合同法》相冲突,容易产生劳动纠纷。
(三)医疗设备差。从三个乡镇卫生院情况看,在科室设置上,由于自身条件的限制,均没有按有关规定完整设置6个临床科室(内科、外科、妇产科、预防保健科、急诊室、中医科)和4个医技科室(药房、化验室、X光室、消毒供应室等)。在检验设备上,虽然乡镇卫生院配备了B超(黑白的)、心电图等基本的医疗设备,但多为落后、老化的设备。在住院条件上,虽然各乡镇卫生院都有住院病房,但条件都非常简陋,并且床位很少,一次性容纳人数不多。
(四)结构不合理。一是年龄结构不合理。人员年龄偏高,老化严重。三个乡镇在编和聘用人员中有13人年龄在50岁以上,并且绝大多数都将在近三年内退休。二是技术人员配置不合理。普遍存在“三低”现象,即学历偏低、技术水平偏低、专业技术职称偏低,三个乡镇具有专业技术资格的人员仅有21人。三是工作分工不细化。由于人员和条件限制,基层卫生院技术人才分工不明确,每个人都是全能选手,既要问症,又要检验,还要输液打针,工作不固定。
三、建议意见
(一)增核人员编制,充实技术力量。结合全市当前医疗卫生单位普遍存在
第五篇:基层党政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亚曼牙乡党政人才队伍建设调研报告
中共亚曼牙乡党委
2008年12月23日
一、全乡基本情况
亚曼牙乡位于疏勒县城东28公里处,耕地面积31070亩,全乡辖15个行政村,80个村民小组,3969户,总人口16378人(农业人口15370人),4200个劳动力。全乡共有29个党支部,党员880名,“三老”人员126名,有12个站所社,1所中学,7所小学,1所中心“双语”幼儿园,8所村级“双语”幼儿园,在园幼儿431名。全乡现有62座清真寺,宗教人士63名。
二、全乡党政人才队伍状况
截止2007年12月,我乡共有党政干部40名,其中女干部10名,党员干部35名,非党员干部5名,少数民族干部23名,均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程度。从职务结构上来看,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有13名,科员以下干部27名,留疆战士6名,“五大”生9名。我乡党政人才队伍具有如下几方面特点:
(一)从文化结构看,党政人才队伍受教育程度明显提高。党政人才队伍文化程度向高层次较快递增,知识化建设取得明显效果。
(二)从专业结构看,党政人才队伍专业结构有所改善。乡党委、政府认真开展人才专业结构调研,摸清我乡人才的专业结构和布局,对急需的专业人才,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有计划,有步骤地培养急需人才。
(三)从队伍整体看,党政人才队伍综合素质明显提高。我乡通过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优化党政班子和领导干部队伍的结构,强化党政人才的教育培训、选派人才挂职锻炼等途径,促进了党政人才队伍素质和能力的提高。主要表现在:领导干部的理论水平和政治素质得到了提高,领导水平和科学决策能力、处理复杂局面能力、驾驭全局的能力、开拓创新的能力得到了增强;基层党政人才的理论素质和任职能力得到锻炼和提高;各级各类干部的知识、文化和专业结构进一步得到改善。基层党政人才普遍都有立足岗位建功立业、成长进步的良好愿望。
三、党政人才队伍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一是在用人理念上,缺乏时代感、紧迫感。论资排辈、迁就照顾、求全责备的观念,封闭式神秘化的“伯乐相马”的观念,干部“下”就是处罚,就是犯错误的观念,都有一定的市场,真正符合“三个代表”要求的开放的人才观还没有建立起来。
二是在人才标准的掌握上,僵化、单一,存在着片面化和极端化倾向。片面强调文凭而不看实际水平,把高文凭与高层次人才等同起来,造成了有些党政干部想法设法通过各种手段甚至权力捞取所谓高文凭、高学历,而并非因需所学。从而给“假人才”以可乘之机。
三是在用人机制上,“上”的机制较为完备,而“下”的机制还很不健全。判断干部应该“下”的标准不明确、不规范,缺乏一个科学、具体、可操作性的标准,因而使一些干部浑浑噩噩、不思进取。“庸者”不下,也影响了能者的积极性。
四是在党政人才的“入口”上,还不够畅通。由于乡镇
基层大多数环境艰苦,进人渠道狭窄,近几年仅限于上级为乡机关分配留疆战士和“五大”生,这些人中大多家不在本地,存在后顾之忧,使得一部分人思想不在工作上,外流现象严重。
五是在党政人才的教育培训上,方法单
一、力度不够。培养的质与量要求上缺乏时代特点和长远性,培养的途径和方式方法上带有明显的粗放型特征,所有的人都是一种培养模式,造成个体能力素质与未来岗位要求脱节。
四、党政人才队伍建设的对策及建议
“国以人兴,政以才治。”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建设一支堪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高素质党政人才队伍,是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根本大计。因此,如何选准、育好、用活党政人才显得尤为重要和紧迫。
(一)牢固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为抓好发展“第一要务”选准党政人才
一是严把党政人才选拔关。既要与时俱进地创新用人理念,做到不唯学历、不唯职称、不唯资历、不唯身份,不拘一格选人才;又要坚持干部队伍“四化”方针和德才兼备原则,认真考察党政人才的政治素质、思想品德和业务能力。要努力将认真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工作实绩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人才选拔到领导岗位,注重把政策理论水平高、宏观管理能力强的人才选拔到关键部门和重要岗位。
二是改革党政人才选拔方式。坚持以扩大民主、加强监督为重点,不断提高选拔党政人才的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水平;积极探索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大力营造各类人才脱颖而出的良好社会氛围。
三是拓宽党政人才选拔渠道。按照“总量要增长、层次要提高、结构要合理”的要求,打破地域、身份、年龄、行业界限,坚持全方位、多渠道、多层次,不拘一格选人才。在选人的年龄结构上,既要注重干部年轻化,又不能一味追求人才青年化;在选人的行业结构上,既要从党政机关挑选,又要从企事业单位和高等院校、科研院所挑选。
(二)牢固树立人人都可以成才的观念,整合各方面力量育好党政人才
一是以执政为民为主线,培养党政人才队伍的政治品质。一要培养坚定、科学的理想信念。要引导党政人才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及时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转化为坚定的政治信仰,转化为唯物辩证的思维方法,转化为立身做人的基本准则。二要牢记执政为民的根本宗旨。要教育党政人才勤政务实、廉洁自律,体现立党为公的要求;要教育党政人才恪守为民之责,多办利民之事,保持执政为民的本色。三要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精神振奋,才能保持旺盛的工作热情,有所作为;精神不振,只会丧失斗志,一事无成。
二是以能力建设为重点,提高党政人才队伍的业务素质。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和繁重艰巨的发展任务,要大力加强党政人才的能力建设。当前,要从以下五个方面努力,培养一大批科学决策、驾驭全局、处理矛盾、依法办事、开拓创新的能手。一是党校培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二是学历培训提高文化素质;三是政策法规培训提高依法行政能力;四是科学技术培训提高科技素质;五是实地考察学习提高创新能力。
三是以创新教育体制为动力,构建党政人才终身教育体系。当今世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一次性学习终身受用的传统观念已经过时。要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调整优化教育结构,推进教育创新,加强终身教育的规划和协调,优化整合各种教育培训资源,综合运用社会的学习资源、文化资源和教育资源,完善覆盖广、多层次的教育培训网络,构建党政人才终身教育体系。强化社会需求在党政人才培训中的重要地位,制定科学规范的质量评估和监督办法,提高党政人才教育培训成效。鼓励在职自学,完善带薪学习制度。
(三)牢固树立以人为本的观念,以科学的方法用活党政人才
当今时代,无论哪个民族、哪个国家,只有人才开发得好,使用得当,才会兴旺发达;反之,就会衰退。
一是知人善任。知人方能善任,这是用好人才的前提。要用活党政人才,必须掌握技巧,准确识别和考察人才。可以从独唱与合唱的结合中识别人才。真正的人才既能合唱,富有协作精神,又善于独唱,能够独当一面,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可以从“规定动作”与“自选动作”的结合中识别人才。真正的人才既能完成上级领导交办的各项任务,又能根据实际情况创造性地开拓新局面。可以从群众评价与领导评价的结合中识别人才。真正的人才既受群众认可拥戴,也会受领导赞赏。
二是尊重人才。一要合理评价人才。党政人才的评价重在群众认可。在此基础上,重在建立和完善党政人才考核机制,坚持考核标准科学化,考核范围合理化,考核方法现代化,考核程序制度化。二要做到用人不疑。对人才要大胆授
予职权,不能只赋职而不授权;对人才不能求全责备,固执己见;对人才要明辨是非,不信谗言。三要激励人才。通过满足人的精神和物质需要,激发党政人才的内在活力,开发内在潜力,保持勃勃生机,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三是用当其才。唐太宗说过:“用人如器,各取所长。用得其宜,则才著;用其非宜,则才晦。”一要用当其长。用人要扬长避短,真正做到“智者用其谋,愚者用其力,勇者用其威,怯者用其慎”,使人才的专长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二要用当其时。要充分利用人才的最佳使用期,使才尽其用。既要克服“人才越老越好”的错误观念,及时发现和使用潜在人才;又不能“拔苗助长”,过早使用未成熟的“人才”而贻误事业。三要用当互补。组建一个班子好比设计一台机器,各部件组装得好,机器的效能就高;组装不好或者安错了零件,机器的效能就低,甚至是一台报废的机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