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审内容(本站推荐)

时间:2019-05-13 09:33:37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内审内容(本站推荐)》,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内审内容(本站推荐)》。

第一篇:内审内容(本站推荐)

生产管理部

总述:

生产管理部部门职责、部门内部编制、工种、车间科室分类和各自职责。

5.4.1质量目标

1有无质量目标统计是否合理。2检查目标统计结果,确认目标是否得到实现?3实施质量目标的资源是否充足,有多少科室?有多少人员?多少岗位工种?有多少设备。有无持证要求的人员。

6.4生产环境

1有哪些造船过程?设备、人员是否充分?2有哪些描述造船过程的文件?是否充分、适用?3没有文件的过程是否得到有效控制?4有哪些记录?

7.1产品实现的策划

1、我们有哪些产品实现的策划规定。针对特定的产品、项目或合同(这些特定的产品、项目或合同与现有的产品不同),2所需的文件和记录。

7.4采购

1是否存在有无采购工作如果无结束。如果有2是否有选择、评价、重新评价供应商的准则和文件?3是否组织有关部门对供应商进行评价?4是否有选择和评价供应商进行评价?是否有合格供应商名册,是否保存有合格供应商的记录,是否定期对合格供应商进行评价?5产品进行验证的规定及验证的记录?6是否有效实施对采购产品的验证?7当我公司或我公司的顾客要求在货源处验证时,是否在采购单或其他采购文件中对验证的安排和产品放行的方法作了具体规定?

7.5.1生产过程控制

1年度生产计划;及生产、服务过程实现的(会议)记录和编制记录; 2完成生产计划的项目清单(台帐); 3半成品、成品的检验记录及统计分析(合格率是否达到质量目标);作业文件(图纸、工艺规程、检验规程、操作规程到现场);生产现场不能出现未经检定的量具;

7.5.4顾客财产

1有无保护顾客财产的措施和设施设备。

7.5.5产品防护

1产品的防护、仓储的各项规章制度、标识、安全等2现场标识(产品标识、状态标识、设备标识);(开在相关部门)

8.4统计分析

1质量目标统计分析。2造船速度节点有无达标分析。3总调会会议纪要汇总。

8.5改进

1是否进行了改进。

品质保证部

总述:

品质保证部部门职责、部门内部编制、工种、车间科室分类和各自职责。

4.2文件要求

1是否受控有无文件发放记录。2质量总清单、部门总清单、部门记录总清单有效文件总清单。3不合格项目关闭情况 4要有全部体系文件和记录空白表格清单;5是否涉及外来文件(质量管理方面、与产品质量有关的标准、技术文件、资料等)清单特别是国家强制性的法律法规的文件及控制发放的记录;6 文件发放记录(各部门都要有)7.各部门受控文件清单。含:质量手册、程序文件、各部门的支持性文件、外来文件(国家、行业、等标准;对产品质量有影响的资料等)有无受控章;8.关于技术文件清单(图纸、工艺规程、检验规程及发放记录)9各种类文件的都要进行审核批准及日期10.各种质量记录签字要齐全。

5.3质量方针

1有无部门质量目标是否达标。2有无各部门质量目标汇总和质量月报表统计表。3实施质量目标的资源是否充足,有多少科室?有多少人员?多少岗位工种?有多少设备。有无持证要求的人员。内审员是否都持证质量人员培训记录。4质量方针是否符合目前造船状况。5质量方针数据来源有效性。

5.4策划

1是否进行了年度内审方案策划且明确规定了审核的准则、范围、频次、方法?

2年度内审方案是否经管理层批准?3年度内审方案是否发给有关部门?4是否按年度内审方案的计划实施了审核?

5.6管理评审管理评审计划。2 管理评审会议的“签到表”;3 管理评审记录(管理者代表的报告、与会者的讨论发言或书面的材料)。4 管理评审报告(其中的内容见《程序文件》);5 管理评审后的整改计划和措施;纠正、预防和改进措施记录。6 跟踪验证记录。

7.5.3标识和可追溯性

1是否对检验后后产品有无相关的标识区分。(计量器具检验标签)2是否在进料接受、生产、安装、交付等阶段对产品进行标识?3对标识的管理(如标签、印章等的管理)是否作出了明确的规定?是否有效实施?4对于可追溯性标识是否有规定性记录?

7.6监视和测量设备

1是否对测量和确保产品符合规定要求所需的监视和测量装置进行了识别确认(计量器具)?2有哪些检验设备在检验这块有无质量保证的依据?监视和测量装置的测量能力是否满足规定要求?3是否在使用前或按规定的周期对监视和测量装置进行校准和检定?其依据是否可追溯到国际或国家标准?无标准时是否有可依据的文件?是否保存了检定、校准的记录?

4校准人员和测试人员有无上岗证?有无校准状态标签?校准标志是否在有效期内?5是否明确了设备管理的责任部门和责任人?6是否有必要的调整设备的使用说明书、和相关作业指导书?

8.2.2内部审核

1是否制定了内审实施计划?2内审实施计划是否覆盖全部要素和全部部门?3审核员是否经过培训,并取得了资格证?4审核报告的内容是否全面?能否说明管理体系的符合性和有效性?

8.2.3过程监视

1对于检验过程有无检验流程说明。2检验是否符合管理规定的要求。

8.2.4产品的监视和测量

1是否建立并保持产品监视和测量的文件规定(检验作业指导书之类的)2是否规定了需进行监视和测量的产品实现阶段,是否规定了监测点、监视和测量的项目、方法、验收等(检验表单)3测量数据应留下记录以及检验人员的确认?4是否对监视和测量结果的处理作出了明确规定?

8.3不合格项控制

1是否有对不合格品控制的文件规定。2程序文件对不合格品的标识、记录、、隔离、处置及通知有关部门是否作出了明确规定和相应的记录?3不合格品处置的方法有哪些? 4合格处理记录中是否有参加评审和处置人员的签字,是否按评审后的决定进行处置?5不合格品纠正后是否重新验证?

8.4统计分析

1对质量工作有无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

8.5改进

1是否制定了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程序文件?2质量方针是否体现了持续改进的内容,是否为持续改进调整管理目标(不求在某一段时间内全部的管理目标都在改进,但至少应有进行日常改进活动的证据)?3数据分析是否能证明有持续改进的趋势?4改进、纠正和预防措施的状况是否有相关记录和签字。

第二篇:内审报告的内容

内部审计报告包括的内容

2011-3-30 13:59

内部审计报告没有固定的项目要求。基本的项目应该包括以下几方面内容:

一、审计报告的标题

审计报告的标题因审计项目和审计内容的不同而不同。例如:关于对**公司财务收支的审计报告;关于对**公司(**期间)经营(目标)结果的审计报告;关于对***任期经济责任的审计报告;关于对**公司经理**离任的审计报告;关于对**公司***问题的中期审计报告;关于对项目的专项审计调查报告;关于对拟并购**公司资产情况的审计报告;尽职调查报告;关于对**公司内部控制制度的审计报告……。

二、审计报告的主送人

根据内部审计机构隶属关系的不同而有区别:财务总监;主管总裁(经理);总审

计师(审计总监);董事长;审计委员会等。

三、审计依据、审计目标、审计范围、审计内容、审计人员、审计时间开宗明义:根据什么进行审计?本次审计要解决什么问题?审计何时间内、何范围内、何内容?审计工作人员及审计所耗时间。这里不能罗嗦,宜高度概括但不能缺项。

四、审计出的主要问题及问题形成的原因

审计出的主要问题要根据重要性(金额大小、性质、影响程度等)原则,对问题进行排序。如:重大偏离审计目标的违法问题、违规问题、高风险问题、做假帐、上报虚假的财务报告、资产不实风险等。对所有问题都要先定性质后量化。如:虚增**利润300万元;职务侵占公款300万元;现金短款300元;违反投资决策程序造成投资损失300万元;私设小金库300万元等等。然后逐项描述。基本要求是:让所有收

到报告的人都能读懂问题的来龙去脉。

问题形成的原因可以单独写也可写在报告里,但一定要实事求是,符合客观实际。问题的原因应该明确界定出主观原因和客观原因。主观原因的表现是:明知故犯;先犯后改、改了再犯;履查履犯。客观原因的表现是:业务流程中设为非控制重点环节;内部控制点制度空白;非常情况下发生;企业发展中的新问题。所有原因均应引申其对公

司发展的影响。

五、被审计对象在审计期间就已经审计出的问题的整改行动及纠正措施在审计期间(审计通知书发出之日起到部门审计报告定稿前)对审计发现的问题,公司已经或正在进行整改,有实际纠正行动和结果的,应该在审计报告中进行描述。肯定被审计对象对制度的维护和对审计问题的态度所做出的努力。这个信息应该通过审计

报告传递到所有能读到审计报告的每位领导。

六、审计结论与审计评价

每份审计报告都要给出审计结论和审计评价。这不仅是对被审计对象履行的义务,也是体现审计独立性、权威性、客观性、决策可参照性的必要前提。也是企业设立内部审计机构的主要目标之一。内部审计不参与经营,与经营者没有直接的利益冲突关系,审计结论和审计评价必须确保独立性和权威性。

七、审计建议

国家审计这个位置是要写“审计意见”或“审计结论和处理意见”的,内部审计无执法权,如无公司文件明确规定,则没必要写成“审计意见”。“审计建议”要具备可操作性,基本要求是能够解决审计发现的问题。内部审计存在的前提是能够发现问题,内部审计的价值是如何解决已经发现了的问题,最低要求是同样的问题不能再在同一个管理中心

或利润中心重复发生。

八、审计报告出具人

审计组的“审计报告”要手书审计组全体人员的名字;审计部的“审计报告”要手书审

计经理的名字。这和国家审计机关的审计报告有明显的区别。

九、审计报告出具日期

打印审计报告形成日期。

十、审计报告抄送人员和部门及报告总份数及存档要求

内部审计机构的审计报告,是要按公司规定发送很多既定的领导和部门的,在审计报告最后一页的页角,按规定写清楚抄送人员和部门及需存档案的份数及总发出份数。

第三篇:内审首次会议发言内容

首次会议发言内容

尊敬的各位领导、杨老师、各位同事:

大家好!

一、根据公司重点工作计划安排,于11月21日-11月23日,共 3天时间,对公司依据GB/T 19001-2008标准、GB/T24001-2004标准、GB/T28001-2011标准、GB/50430-2007、公司整合管理体系文件、相关法律法规、集团公司管控体系文件进行内部审核。

二、本次审核组共分为两组:

1组:曹倩倩(小组长)、王荣

2组:付双英(小组长)、李新斌、佟亮

三、本次审核目的:评价整合管理体系的有效性、符合性,以及通过审核充分发现现有管理体系缺失或可改进的部分。

本次审核依据:GB/T 19001-2008标准、GB/T24001-2004标准、GB/T28001-2011标准、GB/T50430-2007、公司整合管理体系文件、相关法律法规、集团公司管控体系文件。

本次审核范围:本公司2012铁路养护工程机械化施工所涉及的所有部门及活动,包括公司领导、综合部、市场营销部、技术设备部、生产调度指挥中心、项目部、安全质量管理部、财务部的各项决策、管理及执行过程。

本次审核方法:

a.具体的审核方法包括:

▲与被审核部门、岗位人员交谈

▲观察被审核部门、岗位人员的作业过程

▲查阅相关的文件资料和记录

▲对已完成的管理活进行验证

b.本次审核采取抽样的方法

▲样本包括:人员、文件资料及有关记录等;

▲审核员会公正地抽取具有代表性的样本,并在审核过程中根据具体情况,针对审核发现适当扩大样本量,以证明审核发现是偶然的还是普遍的。

需要说明的:

审核是一个抽样调查活动,因此,审核结论是根据抽样中的审核发现作出的,这是抽样审核的局限性所在;抽样审核结果不是很好的地方,不代表同样的其他地方也做得不好,这是抽样审核对受审核部门存在的风险性;同样抽样很好的地方也不代表就100%做的很好,这是 抽样方法对审核方的局限性所在,希望大家能谅解并接受。

四、介绍审核计划并确认

1、确认审核计划已经提前发给大家,如果有审核时间需要微调的部门请提前予以提出。

2、希望各被审核部门妥善安排好工作,保证审核的顺利进行。

五、介绍有关审核活动的相关规定

1、关于不符合项

▲不符合项的分类 ——严重不符合项:严重不满足规定的要求,可能导致体系的失效、或导致对过程控制能力的严重降低或丧失、或可能导致顾客或社会的严重不满意的客观事实。——一般不符合项:轻微不满足规定的要求,不会导致质量体系的失效、不会导致对过程控制能力的严重降低或丧失、不会导致顾客或社会的不满意的客观事实。

▲不符合项的形成:将在总结会前以书面的方式形成“不符合项报告”。明确不符合项确认人员(管理代表、还是部门负责人或陪同人员)。

我的发言完毕,请杨书记对内审工作开展做指示。

请杨老师补充发言

第四篇:建筑施工企业内审检查内容范例

建筑施工企业内审检查内容范例

企业建立管理体系的目的一是顺应时代发展需要,更重要的是为企业发展提供增值效益,而内部审核是确保企业管理体系运行有效和持续有效的重要手段。那么搞好企业管理体系内部审核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内审准备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就是编写检查表。根据GB/T19001—2000标准、ISO14001:2004标准及GB/T28001-2001标准要求和公司的三体系管理体系文件,我们总结了多年内审经验,将内审检查内容形成了一系统规范的《内部审核指导书》。在内审之前,我们根据作业指导书的要求,并结合审核的具体项目,来充实和完善内审检查表,以此作为现场审核指导。

现将我们《内部审核指导书》中关于“综合管理”和“技术质量管理”部分的审核内容摘列如下。

一、综合管理部分内部审核指导书

(一)职责与权限(GB/T19001:5.5.1;GB/T24001;GB/T28001:4.4.1)

1.查项目部管理人员是否健全,职能分配是否合理,是否与《项目管理人员备案表》一致,技术负责人、质检员、安全员、资料员等必须设专职的岗位是否设专人负责。

2.从管理人员中抽查2—3人,看是否熟知自己的职责。职责与权限是否得以落实,3.查有关管理制度是否健全,是否纳入分公司的管理制度汇编进行统一管理。

(二)企业管理方针和目标(GB/T19001:5.3;5.4.1 GB/T24001;GB/T28001:4.2;4.3.3)

1.查是否将分公司分解到项目部的目标分解到有关岗位,是否包括了质量目标、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目标,分解的目标是否可测量或可考核,是否采取措施确保目标实现,对目标的落实情况是否指定专人进行检查或考核。是否分阶段编写目标完成情况的书面报告。

2.抽查2~3名管理人员,看是否熟知企业管理方针、目标,是否理解相应内涵,管理人员是否知道自己的岗位目标,并明确实现目标的具体措施。

(三)工程招投标及合同评审(GB/T19001:7.2;GB/T24001;GB/T28001:4.4.6)1.查《合同评审表》看对招投标文件和合同是否进行了评审,是否符合程序要求。

2.合同执行中,是否发生了合同条款变更的情况(如补充协议),如有,是否进行了评审,并将变更后的相关信息通知各有关人员。

(四)文件和资料控制(GB/T19001:4.2.3;GB/T24001;GB/T28001:4.4.5)

1.查项目部的《文件资料收文登记表》、《工程技术文件和资料控制清单》和《法律法规和其他要求总清单》,看文件配备(技术质量方面)是否满足本工程的使用要求,包括施工图纸、作业指导书、规范、规程、标准等,是否是有效版本。

2.从收文登记表中抽查3-4份文件,看文件资料是否妥善保管,设计变更洽商是否做了收文。

3.查作废文件资料是否加盖了作废章并进行了隔离。

4.查施工图纸、施工组织设计、劳务合同(专业工程分包合同)是否受控,图纸保存是否完整,设计变更洽商是否进行了有效地传递,查传递记录。

5.施工组织设计是否传阅,查传阅记录。

6.查文件借阅是否填写借阅记录。

(五)记录控制(GB/T19001:4.2.4;GB/T240014.5.4;GB/T28001:4.5.3)

1.出示《资料目录》,抽4种记录(是综合管理部分之外的),查是否符合记录填写要求,是否及时填写,是否完整,是否与实际相符。

2.查记录是否分类收集、整理和保存,借阅是否进行登记,有无损坏、丢失。

(六)信息交流与协商(GB/T19001:5.5.3;GB/T24001;GB/T28001:4.4.3)

1.询问项目经理,项目部采取何种形式进行内外部信息的沟通。

2.通过检查其他内容(如职责权限、方针目标、有关文件、顾客意见的收集、设计变更、培训、合同评审等),看信息交流渠道是否畅通,沟通是否有效。

3.是否以文件形式向相关方(如甲方、监理、劳务供方、周边社区等)规定信息沟通的安排(尤其是涉及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方面的要求),文件是否明确了沟通的方式、时机、内容等,是否按文件执行(查相应的沟通证据)。4.出示《信息传递及处理表》(或其它记录),看需进行处理的内外部信息,是否进行了有效传递和处理。

5.询问2-3名管理人员,是否了解谁是公司任命的管理者代表,谁是公司和分公司、项目部的职业健康安全的员工代表。代表如何逐级反馈员工在职业健康安全方面的意见和建议。

(七)监视和测量装置控制(GB/T19001:7.6;GB/T24001;GB/T28001:4.5.1)

1.工程开工前是否填写了《检验、测量和试验设备配备情况和使用状态确认表》(Z21-1)并经试验室确认盖章。

2.是否建立了检验设备档案。

3.从《检验设备台帐》中抽查3—5种检测设备(包括1—2种自检的计量器具)。

a.查检定合格证书,看是否在检定周期之内,应自检的是否填写了《自检记录表》;

b.有无表明其校准状态的标识,有无计量编号;

c.查日常维护保养情况,是否保持清洁、完好;

4.查检测设备购置、周转、封存、报废情况,是否填写了有关记录或申请表。

(八)内部审核(GB/T19001:8.2.2;GB/T240014.5.5;GB/T28001:4.5.4)

1.查上次外部审核不合格项在该项目部有无再次出现。

2.查上一次内审不合格项纠正措施实施情况,有无反复。

3.分公司是否建立了自查机制,查今年的自查情况和相关记录。

(九)人力资源管理(GB/T19001:6.2;GB/T24001;GB/T28001:4.4.2)

1.出示项目部人力资源台帐,看人力资源相关信息是否登记完整。

2.出示项目部《人员资格鉴定表》,看年初是否对管理人员进行了鉴定,看人员能力是否与其岗位任职条件相符。对《人力资源管理程序》中岗位任职条件之外的人员,(如:消防保卫人员、库管员、司机、炊事员等),是否自行制定了岗位任职条件,并进行了人员资格鉴定。对不满足要求的,是否采取了措施(如培训、调整岗位等),使其满足相应的任职要求。3.根据人力资源台帐,看技术职务、岗位资质等级证书或岗位证书是否与任职条件相符,是否有效。没有相应岗位证书的是否制定了培训计划并实施,同时报行政部备案。

4.查是否对项目部管理人员和重要岗位人员(含特殊工种作业人员)进行了质量、环境、职业健康安全培训(其中包括法律法规培训、管理体系文件培训、相关技术和技能培训等),培训是否具有针对性,看培训记录(如考勤、培训内容、试卷等)询问是如何评价培训效果的,是否保留了评价记录。

5.抽查3-4名特殊工种操作人员的岗位证书,看是否持证上岗,证书是否有效。

6.询问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集团公司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危险源有哪些?本项目部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危险源有哪些?对与本岗位工作相关的重要环境因素和重大危险源,是否知道相应的控制要求。

7.查项目部和班组对新员工和农民工的三级教育卡、安全教育记录,(包括入岗前、日常、特殊时期的教育),以及对特殊工种人员的教育是否已进行。

二、技术质量管理内部审核指导书

(一)施工过程控制(GB/T19001:7.1)

1.1.施工准备:

a.查施工组织设计(或项目质量计划):是否按照《施工组织设计编制和审批管理办法》的要求进行了审批。再查是否明确了编制依据、关键过程和特殊过程,验收准则及资源要求,每个技术管理人员是否都能熟悉施工组织设计的相关内容,并有“施工组织设计交底记录”。计划创优的工程,施工组织设计与创优计划是否一致,是否有创优措施并实施。

b.查《主要施工机械使用计划表》(C08-2表)与施工组织设计、设备台帐和现场使用的设备是否一致,能否满足施工要求。

c.查《图纸会审记录》(表C2-2),看在“图纸问题”栏中提出的问题,在“图纸问题交底”栏中是否都有相应的答复,记录是否准确、翔实,整理后是否经各方面审核签字。

d.其他设施是否满足施工管理要求(如电脑、相关办公软件的配备等),是否建立相关设施台帐。

2.事中控制 a.检查施工组织设计的实施情况:质量管理、平面布置、施工进度安排、成品保护措施等能否按施工组织设计执行。

b.查专业施工方案交底记录。

c.查分项工程技术交底记录:是否按照分项技术交底要求的内容列项,(见表格填写说明)交底内容是否详细、齐全,具有可操作性,交底是否具有时效性,签字是否齐全。

d.查《设计变更通知单》和《工程洽商记录》,是否有相应的书面交底。

e.查针对“四新”技术是否有相应交底。

3.特殊过程控制:是否有特殊过程,检查对特殊过程是否编制了施工方案,检查特殊过程交底记录,特殊过程操作班组的资质是否满足施工要求,查《特使过程监控记录》(C08-3表)看是否对特殊过程进行了连续监控。

4.工程分包:

a.分包方是否提供书面施工方案,检查施工方案;

b.施工方案是否经总包方审核,查审核手续;

c.资料移交情况:分包方是否及时向总包方移交资料,检查分包方移交的资料。

(二)施工过程检验和试验(GB/T19001:8.2.4;)

1.抽查施工记录C5系列表:(包括隐检、预检、施工检查记录,《混凝土浇灌申请书》(表C5-8)和《混凝土开盘鉴定》(表C5-10),等),看是否符合规范和规程的要求,是否执行了《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

2.询问是否严格执行三检制。

3.抽查施工试验记录C6系列表:

a.主要抽查:土建专用施工试验记录(钢筋连接试验报告、回填土干密度试验报告、砌筑砂浆及砼抗压强度试验报告、等)及试验台帐(台-7至台-10)。

b.抽查电气专用施工试验记录(电气接地电阻测试记录、绝缘电阻测试记录、电气照明和动力试运行记录等)。

c.抽查管道专用施工试验记录[管道灌水试验记录,强度严密性试验记录、通水试验记录、吹(冲)洗(脱脂)试验记录、室内排水管道通球试验记录]。抽查以上各项是否符合《试验管理规程》、《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的有关规定。d.各检验批、分项、分部(子分部)工程、单位工程质量验收是否符合《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和《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和各专业验收规范的要求。

e.施工过程标识:查《施工日志》是否按要求填写,是否可追溯施工过程。

(三)不合格品控制(GB/T19001:8.3)

施工过程和各种检查中发现的不合格,是否填写了《不合格处置记录》,并进行了相应的评审和处置,对不合格进行处置后,是否进行了再次验证。

(四)纠正和预防措施(GB/T19001:8.5.2;8.5.3)

1.查是否针对已出现并需采取纠正措施的不合格、进行了原因分析,是否制定并实施了纠正措施,内容是否正确,是否进行了验证及评价。

2.是否根据工程特点和难点、质量通病或其它可能出现的不合格,分析潜在原因,制定了预防措施,其内容是否正确,是否实施并进行了验证及评价。

(五)顾客沟通与满意测量(GB/T19001:8.2.1;)

1.项目部是否通过工作例会等各种形式收集建设单位或监理意见,并在项目部进行传达,对建设单位或监理的合理要求是否予以落实,对日常施工过程中顾客满意情况是否进行了整理和分析。

2.是否实施了分公司或直属处的《工程回访和顾客满意情况调查计划》。

3.查前一年竣工工程的《顾客满意情况调查单》、《顾客满意测量统计表》和《工程回访保修单》,看:

a.是否按要求进行了用户满意调查、统计和工程回访,对用户提出的问题是否按要求进行了处理或保修。

b.处理或保修结果是否经过检查,用户是否满意,是否有施工单位(质检员)和用户签字。

4.查前二年竣工工程的《工程回访保修单》看是否按要求进行了第二次回访保修。

(六)数据分析和QC小组管理(GB/T19001:8.4;GB/T24001;GB/T28001:4.5.2)1.是否针对关键工序设置质量管理点,进行技术质量攻关,并制定相应措施确保关键工序的施工质量。

2.是否对本作业指导书

(一)~

(五)中各种数据进行了收集整理,并进行统计分析(具体方法见《统计技术应用作业指导书》),方法应用是否正确,通过统计分析,是否明确今后工作改进区域和时机,查相关证据。

3.是否结合工程施工实际组建QC小组并到集团公司企管部进行了注册登记。

4.QC小组是否根据工程技术和管理的实际选定了课题并进行了活动,活动是否有效,查活动记录。

以上只是我们在审核工作中的初步探讨与实践,不妥之处在所难免,有待今后工作中不断改进、提高,真正达到通过控制环境因素,减少企业行为对环境的影响与危害;通过危险源的控制,保证企业员工的职业健康安全,降低职业健康安全风险;通过质量控制,建立最佳的管理体系,用管理的最短途径,取得管理的最大收益,达到顾客满意,持续改进的目的。

第五篇:内审

内部审计职业实务准则

2000-6-17 导言内部审计是一项独立、客观的保证和咨询活动。其目的在于增加价值和改进组织的经营。它通过系统化和规范化的方法,评价和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管理过程的效果,帮助组织实现其目标。

内部审计活动处于各种不同的法律和文化环境中,设立在各个目的、范围和结构不同的组织之内,由组织内部或外部的人员来执行。在这千差万别的环境中要完成内部审计师的职责,最根本的是要遵守《内部

审计职业实务准则》(以下简称《准则》)

本《准则》的宗旨是:

1、尽可能阐明内部审计的基本原理。

2、为内部审计增加价值的活动在最大范围内实行和推广提供一个框架。

3、为内部审计的执行建立一个可以考量的标准。

4、促使改进组织的动作。

本《准则》由《品质准则》(Attribute Standards)(1000系列),《执行准则》(Pveformance Standards)(2000系列)和《履约准则》(Lmplementation Standards)(nnnn.Xn)组成。《品质准则》阐述组织和个人执行的内部审计活动的特征。《执行准则》描述内部审计活动的性质并提供可以考量的标准。《品质准则》和《执行准则》用于内部审计服务的一般准则。《履约准则》是用于特殊类型的约定审计业务的品质准则和执行准则(如,遵循性审计、舞弊调查、控制自评的策划等)。[《履约准则》尚在制定中,公布后

再译出。译者。]

《品质准则》和《执行准则》各为一套,而《履约准则》将有多套,即每一主要类型的内部审计活动都有有一套准则。现已制定的《保证服务履约准则》(在本准则编号的后面,以“A”表示,例如,1130.A1)和《咨询服务履约准则》(在本准则编号后面对“C”表示,例如,nnnn.C1)。

本《准则》是《职业实务准则》框架的一部分。这个框架由指南核心工作组拟定,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理事会于1999年6月批准。这个框架包括了《内部审计定义》、《道德准则》、《职业实务准则》和其他指南,指南核心工作组提议用新形式对其重新编排,并在核心工作组的报告《放眼未来》中提出了新形式的建议。

《词汇表》对本《准则》所使用的术语作了注释。

内部审计准则委员会在本《准则》制定的过程中曾广泛地征求意见。为便于公众评议,先前曾发布了国际性征求意见稿,对一些要点征求了专家或与有相关利益的各方进行磋商。准则开始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本准则委员会欢迎协会成员和有兴趣的人士参与,对需要制定的新准则或需要修订的现行准则提出建

议。

建议请寄:

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

高级技术委员会

美特兰大街249号

阿乐塔蒙特。斯普林斯,佛罗时达州32701美国

E-mail:standards@theiia.org

本《准则》在实务中如何贯彻,可参阅专业实务部发表的附加指南——《实务忠告》。

本准则将于2002年1月1日起生效,鼓励提前采用。

品质准则1000——宗旨、权力和职责

内部审计活动的宗旨、权力和职责在内部审计章程中规定。章程应与本《准则》一致,并经董事会批准。

1100——独立性和客观性

内部审计活动应具有独立性,内部审计师在执行他们的工作时应该是客观的。

1110——组织的独立性

内部审计主任应向组织中主管内部审计活动的领导报告工作。

1110.A1——内部审计活动在确定审计范围、执行审计工作和报告审计结果时,应不受干扰。

1120——内部审计师的客观性

内部审计师应保持无偏见、不偏不倚的态度并回避有利益冲突的情事。

1130——对独立性和客观生的损害

如是独立性或客观性实质上或形式上遭到损害,应该恰如其分地披露损害的详情。该项披露的性质应依

损害的性质而定。

1130.A1——内部审计师应该避免去评估他们以前承担过责任的业务。如果审计师为他在一年前曾负责过的活动提供保证服务,就足以推定其客观性受到损害。

1130.A2——如果保证是评估内部审计主任本人的责任,应由外部人员来执行。

1200——熟练性和应有职业谨慎

应以熟练和应有职业谨慎去执行审计约定(ENGAGEMENT)

1210——熟练性

内部审计师应该拥有执行职责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胜任能力。内部审计部门(INTERNAL AUDIT ACTIVITY COLLECTIVELY)应该拥有或取得执行职责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胜任

能力。

1210.A1——如果内部审计人员缺乏执行全部或部分约定所需的知识、技能或胜任能力,审计主任必须给

予足够的指引和帮助。

1210.A2——内部审计师应该有识别舞弊迹象的足够知识。但不期望他们具有专职调查舞弊人员所具有有

专门知识。

1220——应有的职业谨慎

内部审计师应具有所期望的谨慎和技能。但应有的职业谨慎并非指不出差错。

1220.A1——内部审计师运用应有职业谨慎时应考虑以下问题:

1、完成约定任务所需的审计范围;

2、在资料具有相对复杂性、实质性或重要性时,对保证程序的要求;

3、风险管理、控制和管理过程的恰当性及其效果;

4、资料出现重大错误、不规范或零乱的可能性;

5、相关保证活动的成本效益。

1220.A2——内部审计师应对目标、经营或资源造成的

影响的重要风险保持警惕。然而,这仅仅是一个保证程序,即便执行了应有的职业谨慎,也不能保证识

别出全部重要风险。

1230——后续职业开发

内部审计师应通过后续职业开发增加其知识、技能和胜任能力。

1300——质量保证和改进方案

内部审计主任必须开发并保持一个质量保证和改进方案。该方案应运用于内部审计活动的所有方面,并能控制内部审计活动的效果;应有助于为组织增加价值和改进其运作;应能保证内部审计活动与本《准则》

和《道德准则》相一致。

1310——质量保证评估两个部分。

内部审计活动应制定一个评估其整体效果的程序,以控制和评估其工作选质量。该程序应包括内部评估

和外部评估两个部分。

1311——内部评估

内部评估应包括:

1、对内部审计活动执行情况的实时检查[ONGOING REVIEWS 指事项进行中的检查,亦可译为事中检查

或日常检查(译者)].2、内部审计部门定期进行自我评估或由组织内部具有内部审计实务和《准则》知识的其他人进行定期检

查。

1312——外部评估

外部评估应由资格的,独立的人士或由外部组织的检查小组来进行。这种评估至少每5年进行一次。

1320——质量评估报告

内部审计主任应向董事会提交外部评估结果报告。

1330——“品质与《内部审计职业实务准则》一致”。但是,内部审计师发表这一电报声明之前,应在质量保证评估中证明内部审计活动遵循了《准则》才行。

1340——违规的披露

虽然要求内部审计活动充分遵循《道德准则》,但未充分遵循的事也会有的。当未遵循的影响涉及内部审计活动的全部范围或其动作时,须向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披露。

执行准则2000——内部审计活动的管理

内部审计主任应有效地管理内部审计活动,保证它为组织增加价值。

2010——计划

内部审计主任应建立风险导向计划,用以确定内部审计活动的优先次序,该计划应与组织的目的一致辞。

2010.A1——内部审计活动的约定计划应以风险评估为基础,风险评估至少每年进行一次。制定计划应尊

重(Cinsiderde)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的意见。

2020——报告和批准

内部审计主任应报告内部审计活动计划和对资源的需要,请高级管理层和董事会审查和批准。在计划有重要变动时,亦应报批。内部审计主任还应报告资源不足的影响。

2030——资源管理

内部审计主任应保护内部审计资源对完成已批准的计划是适当的、充分的和配置有效的。

2040——政策和程序

内部审计主任应制定指导内部审计活动的政策和程序。

2050——协调

内部审计主任应与内部和外部提供保证和咨询服务的人员分享信息并协调行动,以保证审计范围适当,将重复减少到最低限度。

2060——向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报告

内部审计主任应定期向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报告内部审计活动的宗旨、权力、职责和计划的执行情况。报告应包括,重要风险及其控制问题、公司管理问题,以及董事会和高级管理层需要或要求招待的其他问

题。

2100——工作性质

内部审计活动应评价和帮助改进风险管理、控制和管理过程。

2110——风险管理

内部审计活动应帮助组织识别和评价重要的风险暴露,并帮助组织改进风险管理和控制系统。

2110.A1——内部审计活动应监控和评价组织风险管理系统的有效性。

2110.A2——内部审计活动应评价与组织有关的管理、经营和信息系统的风险暴露。应注意:

1、财务和经营信息的可靠和完整;

2、经营的有效性和效率;

3、资产的保护;

4、对法律、规章和合同的遵循。

2120——控制

内部审计活动应评价控制的有效性和效率,并促使其不断改进,帮助组织保持有效的控制。

2120.A1——依据风险评估的结果,内部审计活动应就组织的管理、经营和信息系统来评价内部控制的恰

当性和有效性。

应包括:

1、财务和经营信息的可靠和完整;

2、经营的有效性和效率;

3、资产的保护;

4、对法律、规章和合同的遵循。

2120.A2——内部审计师应查明经营及其方案所建立的目的和目标的一致程度,以确定经营及其方案的执

行情况。

2120.A3——内部审计师应查明经营及其方案的执行结果,与所建立的目的和目标的一致辞程度,以确定

经营及其方案的执行情况。

2120.A4——评价控制所需的适当的标准。内部审计师应查明管理层建立的标准是否适用于测定目标和目的完成情况。如果适用,内部审计师在评价工作中应使用这些标准。如果不适用,内部审计师应配合管理

层开发适当的评价标准。

2130——管理

内部审计活动应通过对(1)价值和目标的设立和报告;(2)目标的完成和监控;(3)责任的保证;(4)价值的保全等方面的评价和改进,为组织的管理过程效力。

2130.A1——内部审计师应审查经营及其方案,以保证它与组织的价值保持一致。

2200——约定计划

内部审计师应为每项约定制定开发和记录计划。

2201——计划的构思

在制定约定计划时,内部审计师应考虑:

1、该活动的目标及其控制。

2、该活动的重要风险,它的目标、资源和经营,以及如何将风险的潜在影响控制在可接受的水平上。

3、该活动的风险管理的适当性和有效性,以及控制系统与相关的控制框架或模式的比较。

4、对该活动的风险管理和控制系统进行重大改进的可能性。

2210——约定目标约定目标应与所审活动的风险、控制和管理过程联系起来考虑。

2210.A1——内部审计师制定约定计划时,应查明所审活动的风险,并对其进行适当的评价。约定目标应

反映风险评价的结果。

2210.A2——内部审计师在开发约定目标时,应考虑存在重大错误、资料不规范、未遵循准则和其他暴露的可能性。

2220——约定范围

所设定的范围应充分满足约定目标的需要。

2220.A1——设定约定范围应考虑相关系统、记录、人员和物质财产。在第三方控制下的也应包括在内。

2230——约定资源分配

内部审计师应确定完成约定目标所需的适当资源。应依据对每项约定的性质、复杂程序、时间限制和资

源可用性的估计来配备工作人员。

2240——约定工作方案

内部审计师应开发完成约定目标的工作方案,并作成记录。

2240.A1——工作方案应拟定在约定期间识别、分析、评价和记录足够的信息。

2310——识别信息内部审计师应识别对完成的约定目标来说是足够的、可靠的、相关的和有用的信息。

2320——分析和评价

内部审计师的结论和约定结果应建立在恰当的分析和评价的基础上。

2330——记录信息

内部审计师应记录支持其结论和约定结果的相关信息。

2330.A1——内部审计主任应严格控制约定记录。内部审计主任只有 在事先得到高级管理层的批准和(或)法律顾问的同总,方可对外提供这些记录。

2331.A2——内部审计主任必须开发保存约定记录的制度。这些制度应与该组织的指南以及所有相关规章

或其他要求相一致。

2340——约定的监督

约定必须得到恰当的监督,以保证完成目标、工作质量通讯人员的开发利用。

2400——报告结果

内部审计师应及时招待约定结果。

2410——招待的标准

报告应包括约定的目标和范围,恰当的结论、建议和活动计划。

2410.A1——最终结果报告就恰如其分,应包括审计师的全部意见。

2410.A2——约定报告应声明执行符合要求。

2420——报告的质量

报告应准确、客观、清楚、简明、有建设性和及时。

2421——错误和疏忽

如果最终报告有重要的错误或疏忽,内部审计主任应向所有曾接受过报告的人员送交更正的资料。

2430——对约定未遵循《准则》的披露

个别是约定未遵循《准则》应在结果报告予以披露:

1、未完全遵循《准则》的项目;

2、未遵循《准则》的理由;

3、未遵循《准则》带来的影响。

2440——通报结果

内部审计主任应将结果通报给适当的对象。

2440.A1——内部审计主任有责任向能够保证对其结果给予适当重视的对象报告最终结果。

2500——监控进展

内部审计主任应建立和保持一个系统,以便监控管理层对已通报的结果的反应。

2500.A1——内部审计主任应建立一个后继程序。来监控各保证管理措施能有效履行;或高级管理层虽已

接到结果报告,但没有采取行动的风险。

2600——管理层的风险接受当内部审计主任确信高级管理层已经接受了该组织不能接受的某些风险时,内部审计主任应同该高级管理层讨论其原因,如果高级管理层确认该风险不能消除,则内部审计主任和高

级管理层应将情况董事会报告,请其裁定。

下载内审内容(本站推荐)word格式文档
下载内审内容(本站推荐).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内审

    1、 前言 实验室为了保证检测结果准确可靠,就必须对可能影响结果的各种因素和环节进行全面控制和管理,使这些因素都处于受控状态。影响检测报告质量的因素很多,为使这些因素全......

    内审报告

    洗浴中心上半年内审报告 2011年7月1日至7月3日,本单位进行了健康管理体系的内审,历时3天,对健康管理手册所覆盖的3个班组进行了全过程的审核,审核组由OHS管理小组成员组成。通......

    内审工作总结范文

    内审工作总结根据楚湘工技函[2010]16号文,关于开展2010年度“三位一体”贯标工作内部审核的通知,内审小组对公司所属各分公司、项目部及机关各部室,进行了内部审核,其审核情况如......

    专题内审检查表

    专题内审检查表(小包装分厂) 内审人:戴小明、冀永青、丁洪芬内审时间:年月日 检查表 一、关于30万吨配送中心试生产前准备工作落实情况(10分) 1.人员培训2.有关HACCP认证硬件实施计......

    内审计划

    2010年质量体系内部审核计划 一、内部审核目的 根据质量体系文件和内审计划,检查体系运行与《实验室资质认定审核准则》的符合性和有效性、组织机构和职责权限是否与体系相适......

    内审总结

    内审总结 1、部分文件提升为二级 ①《供方管理控制规定》提升为二级; ②《检测设备管理规定》提升为二级; ③《不合格品控制规定》提升为二级; ④《纠正预防管理规定》提升为二......

    内审报告!!!

    一、体系运行情况 1、审核目的 结合公司“三标一体化管理体系”《环境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管理手册来评价项目部的环境、质量、及职业......

    武钢内审

    武钢的“内审三部曲” 作为一家大型的国有钢铁企业,武钢内审工作的开展和绩效在业内可谓是有口皆碑。内审工作的重点到底是什么?怎样通过内审工作为企业保驾护航,防范风险,增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