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最新人教版六年级数学上期教材分析文档
六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分析
一、教学内容: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分数乘法、位置与方向、分数除法、比、圆、百分数、扇形统计图、数学广角和总复习等。
二、教材变化:
分数乘法:突出强调分数乘法意义的两种形式,增加例2,作为教学“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用乘法计算”的铺垫。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不单独编排,而是结合分数乘法的意义、计算进行教学。增加分数与小数的乘法。增加连续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求比一个数多(或少)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由两个例题缩减为一个。“倒数的认识”由“分数乘法”单元移到“分数除法”单元。
位置与方向:把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的“用数对确定位置”移到五年级上册,把实验教材四年级下册的“用方向与距离确定位置”移到本册。
分数除法:“倒数的认识”由“分数乘法”单元移至本单元。把“比”的内容单设一单元。增加两类新的问题解决:和倍、差倍问题;可用单位“1”解决的问题。
比: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原来在分数除法单元,本册作为第四单元单独学习。教学内容基本无变化。
圆: 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通过用圆规画圆引出圆的各部分名称,继而研究圆的性质。减少圆的对称性的篇幅。增加“利用圆设计图案”的内容。增加求圆外切正方形、圆内接正方形与圆之间面积的“问题解决”。“扇形”由选学内容变为正式教学内容。
百分数
(一):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把“百分数的应用”分成两段,本册只教学百分数的一般性应用,而特殊应用如利率、折扣、成数,移至六年级下册。把百分数与分数、小数的互化与求百分率、求一个数的百分之几是多少结合起来,注重在应用过程中自然地引导学生把百分数和分数、小数进行互化。增加用单位“1”解决的实际问题。
扇形统计图: 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增加根据选择合适统计图的内容。数学广角——数与形:与实验教材的主要区别,把实验教材六年级上册的“鸡
兔同笼”问题移至四年级下册,新编“数形结合”的内容。
三、教材分析和建议
本册教材的结构力求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学生的年龄特征,继续体现实验教材中的风格与特点。它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
1.改进分数乘、除法、比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帮助学生自主构建新知识。加强直观教学,结合实际操作和直观图形,帮助学生理解算理,掌握方法。加强分数乘、除法的沟通与联系,促进知识正迁移,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1)不单独教学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的意义,而是让学生通过解决实际问题,结合具体情境和计算过程去理解运算意义。
(2)通过实际问题引出需要用分数乘、除法计算的问题,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体会、理解分数乘、除法算法和算理,将解决问题教学与计算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在学习计算的同时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借助操作与图示,引导学生探索并理解分数乘、除法的算法和算理。对分数乘、除法计算方法的探索与理解,历来是教学的难点。教材根据学生的思维特点,设计了涂色、折纸、画线段图等活动,采用手脑并用、数形结合的策略加以突破。
2、单独安排安排“比”的单元,教学比的意义、性质和应用。把“比”放在分数除法后教学,主要出于两点考虑:第一,比和分数有密切的联系,两个整数相除(除数不等于0)可以用分数表示它们的商,也可以说成两个数的比,两个数的比也可以用分数形式来表示。加强比和分数的联系,可以加深学生对分数的意义的理解和对比的认识,还可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能力。第二,提早教学比的概念,可以为后面教学圆周率、百分数、统计等打好基础。例如,学生有了比的概念,就容易理解百分数为什么还可以叫做百分比。在这里有关比的应用,只教学按比例分配的问题,比例尺则放在“比例的应用”中教学。
2.有关百分数的教学内容比较多,教材仍单独设一个单元对百分数进行教学。有关百分数的计算,通常是化成分数和小数来算;解决含有百分数的实际问题在解题思路和方法上与解决分数问题基本相同。因此,教材只对求百分率的问题适当举例加以教学,然后加强百分数实际应用方面的教学。紧密结合生活实例,引导学生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以及利用百分数解决实际问题。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位置与方向”注意联系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引导学生自主探索新知,发展空间观念。以问题为载体,鼓励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克服教学重难点,初步建立坐标观念。
“圆”单元教学时,引导学生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圆的特征。注重引导学生运用和体验转化、极限等数学思想方法。紧密结合生活素材,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数学的意识和能力。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在教材的具体编排上,一是注意与先前学习过的统计知识的联系,帮助学生理解扇形统计图的特点和作用。二是注意挖掘生活中的数学素材,凸现统计的实用价值。教学时结合生活中的统计实例进行,使学生充分感受统计的现实价值。使学生通过比较,认识各种统计图的适用性和局限性。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能力是数学教学要达到的重要目标之一。数学广角单元,使学生经历发现模式、应用模式的探究过程。充分利用数与形的对应与比较,培养学生利用图形解决数的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使学生感受数学的魅力与美感。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本册实验教材安排了许多体现数学文化的阅读材料、数学史实等,使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丰富多彩、充满魅力。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了解数学的价值,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欲望。
(1)提供丰富的培养学习数学兴趣爱好的素材。
考虑到学生年龄的增长、视野的扩大等因素,教材注意选择知识内容深刻、内涵更丰富的教学素材,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同时,受到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熏陶。例如,在“比的应用”单元里,通过“你知道吗?”介绍的“黄金比”的知识和以“黄金比”设计的艺术品、建筑物等;数学广角“数与形”,数形结合的思想可以使某些抽象的数学问题直观化、生动化,能够变抽象思维为形象思维,有助于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另外,由于使用了数形结合的方法,很多问题便迎刃而解,且解法简捷。
(2)注意反映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以及数学的文化价值。
本册教材仍然注意采用阅读材料的形式,结合教学内容编排一些有关的数学史料,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整体认识,培养学生探索数学、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欲望。如安排了多个“你知道吗?”“生活中的数学”和“阅读资料”。
(3)通过自主探索的活动,让学生获得学习成功的体验,增进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材设计了很多需要学生自主探索的活动,例如,探究圆的周长时,让学生采用围一围、滚一滚的方法先测出周长的数值,在此基础上再引导学生探究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得到圆的周长的计算公式。同样,圆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出,让学生小组合作,通过动手剪切、拼贴,从而“化圆为方”,得出圆面积的计算方法。又如“数和形”的教学,教材先安排了数据较简单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探索解决这类问题并找到规律,利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和规律解决复杂问题。让学生有更多的机会进行自主探索的实践,并通过这些活动获得自己成功、能力增强等良好体验,从而逐步增强学好数学、会用数学的信心。
四、教学目标: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
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7.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五、教学重点
1.分数乘法和除法、比、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2.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初步培养数学思想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六、教学难点
1、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使学生理解分数乘、除法、百分数应用题中的数量关系,会灵活解决问题。
3、通过数与形结合来分析思考问题,从而感悟数形结合的思想,体会极限
思想。
第二篇:2014-2015学年上期三年级数学教材分析
人教版三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三年段备课组
一、本册教学内容简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时、分、秒;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测量;倍的认识;多位数乘一位数;长方形和正方形;分数的初步认识,数学广角集合等。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多位数乘一位数以及长方形和正方形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计算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多位数乘一位数、分数的初步认识。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笔算是小学生应该掌握和形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也是进一步学习多位数笔算乘、除法的基础。例如,两位数的乘法中要把两个部分积加起来,实际是计算三、四位数的加法,两位数除法中每次试商后通常要做三位数减法。同样,多位数乘一位数也是学习两、三位数乘法的基础,因为不论因数是几位数,在计算过程中都要分解成用几个多位数乘一位数。倍的认识是在学生学习了乘法和除法后进行教学的,是关于乘法和除法的拓展应用。分数的初步认识是数概念教学的一次扩展,学生理解掌握会有一定的难度,所以本册出现的内容是最初步的,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具体实例使学生理解一些简单分数的具体含义,给学生建立分数的初步概念,初步学会用简单的分数进行表达和交流,进一步发展数感,并为学习小数和进一步学习分数做好铺垫。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长方形和正方形单元,这是教材的另一个重点内容。通过这部分内容的学习,让学生认识平行四边形,掌握认识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了解周长的含义,学会计算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等。同时使学生通过直观、操作,进一步感知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促进空间观念的发展。
在量的计量方面,这一册安排的是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质量单位吨以及时间单位分、秒。这些内容的教学可以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长度、质量观念和时间观念,并通过实际操作与具体体验,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质量和时间长短的意识。
本册教材安排了“数学广角”集合的教学内容,是关于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重叠问题。集合思想是最基本的数学思想之一。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数字编码”数学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能力。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会笔算三位数的加、减法,会进行相应的估算和验算。
2.会口算一位数乘整
十、整百数;会笔算一位数乘二、三位数,并会进行估算;能熟练解决“已知两项求倍数”“已知一项和倍数求另一项”的问题。
3.初步认识简单的分数(分母小于10),会读、写分数并知道各部分的名称,初步认识分数的大小,会计算简单的同分母分数的加减法。
4.掌握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会在方格纸上画长方形、正方形;知道周长的含义,会计算长方形、正方形的周长;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会进行测量。
5.认识长度单位毫米、分米、千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1千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厘米、1千米=1000米;认识质量单位吨,初步建立1吨的质量观念,知道1吨=1000千克;认识时间单位秒,初步建立分、秒的时间观念,知道1分=60秒,会进行一些有关时间的简单计算。
6.通过观察、猜想、操作、交流等活动,使学生在合作学习中感知集合体的形成过程,体会集合图的优点,能用集合分析生活中简单的有关重复知识的问题。
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8.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
这册实验教材对于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处理,是以整套实验教材的编写思想、编写原则等为指导,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体现了前几册实验教材同样的风格与特点。所以本册实验教材仍然具有内容丰富、关注学生的经验与体验、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鼓励算法多样化、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体现开放性的教学方法等特点。同时,由于教学内容的不同,本实验教材还具有下面几个明显的特点。1.改进笔算教学的编排,体现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重视培养学生的数感。
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是小学生学习数学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本册实验教材的教学中有接近二分之一的内容是计算的教学内容,并且大量的是笔算的教学
内容。当前的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改革中,笔算是被削弱的内容,不仅“降低了笔算的复杂性和熟练程度”,《标准》中还提出:提倡算法多样化、避免程式化地叙述“算理”等改革理念。本册实验教材在处理笔算教学内容时,注意体现《标准》计算教学改革的理念,在内容编排的顺序、例题的安排、素材的选择等各个方面都采取了新的措施。
(1)精心设计教学顺序,加大教学的步子。计算的教学顺序要符合儿童学习计算的认知规律,同时符合计算知识本身发展的规律。实验教材仍然根据计算教学的基本顺序安排教学内容,但是根据《标准》中有关计算教学的改革理念和教学目标(复杂性和熟练要求大大降低),重新安排教学的具体步骤,因而减少了教学的课时数和例题数,加大了笔算教学的步子,节省了教学的时间,留给学生更大的探索和思考空间。
(2)让学生在自主探索中获得对笔算过程与算理的理解,不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总结、理解并且记忆计算法则,是以往笔算教学的重要环节。当前的数学课程改革,强调让学生在现实的情境中理解概念和法则,避免机械记忆。因此,在笔算教学中,本册实验教材根据学生已有基础,提出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利用知识的迁移,“拾级而上”逐步理解笔算的算理,掌握笔算的方法。而不再出现文字概括形式的计算法则,只是在适当的时候(如整理和复习时),让学生通过小组讨论交流,总结笔算时应注意的问题。这样,一方面避免了学生在不完全理解算理、算法的情况下,机械地记忆“计算法则”,减轻了学生记忆的负担;另一方面,也与算法多样化的理念相吻合,鼓励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培养学生多样、灵活的解决问题能力。
(3)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计算是帮助人们解决问题的工具,只有在解决问题的具体情境中才能真正体现出它的作用。所以,应该把计算与实际问题情境联系起来,将计算作为解决问题的一个组成部分,这样才能使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为什么要计算,知道什么时候选择什么方法进行计算更合理。这对于培养学生用数学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良好的数感都是十分有利的。本册实验教材的计算教学部分,仍然与前几册教材一样,注意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教学计算,将计算教学与解决问题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理解计算的意义和作用。例如,在解决旅游距离问题的情境中教学笔算减法,在解决运动场看台有多少个座位的问题情境中教学连续进位的乘法。
(4)笔算与估算结合教学,加大估算教学的力度。估算的学习对培养学生的数感具有重要的意义;同时,估算也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常常只需要估算结果。
所以,估算是《标准》中要加强的计算教学内容。本册实验教材中大多数计算教学的例题都展示了笔算和估算两种算法,这样的安排,既适时地教学了估算,体现了“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改革理念,又可培养学生“能为解决问题而选择适当的算法”的能力,从而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感。
2.量与计量的教学联系生活实际,重视学生的感受和体验。
量与计量的各种概念,例如毫末、分米、千米、吨、秒等,都是从人们生活和生产的需要中产生的。这些概念,如长度、质量、时间,都比较抽象,但它所反映的内容又是非常现实的,与人们的生活、生产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所以,这部分知识的教学,应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体验、感受、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初步发展起长度、质量和时间的观念,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提高应用这些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在有关量与计量内容的编排上,实验教材注意设计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索性的活动,让学生在现实背景下感受和体验有关的知识,经历探索和发现的过程。
3.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强调实际操作与自主探索,加强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
在本册实验教材中,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有长方形正方形和测量的大部分内容(毫米、分米和千米的认识),这些内容对于学生理解、把握、描述现实空间,获得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都有着重要的作用。对于这些内容的编排,教材一方面注意让学生通过实际操作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另一方面则是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获得对知识的理解。例如,毫米、分米的引出是建立在学生自主探索测量物品长度的方法基础上,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点也是学生自主探索活动的结果。几何形象直观的探索活动不仅为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提供了更有利的条件,而且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奠定了很好的基础。
这部分内容安排另一个与以往不同的特点,是加强了估测意识和能力的培养。估测是测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也十分广泛,人们对一个量进行估测的机会常常比精确测量更多。根据《标准》关于“空间与图形”的教学目标,在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能估计一些物体的长度,并进行测量。”因此,无论在“测量”一章还是在“四边形”一章,实验教材都安排了有关估测长度的内容和训练。例如,毫米、分米的认识中,先让学生估计数学书的长和宽各大约有多长,再进行测量。在相应的练习中也安排了“先估计,再测量。”的题目。在“长方形和正方形”一章中则设计了“估计”一小节,让学生在积极参与和相互讨论中学习估测的方法,练习估测长度,为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创造条件,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
4.提供丰富的现实学习素材,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数学教学要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这是《标准》中倡导的重要改革理念之一。所谓“经历”是指“在特定的数学活动中,获得一些初步的经验。”因此,要“经历”就必须有一个现实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熟悉的情境中,联系自己身边具体的事物,通过观察、操作、解决问题等丰富的活动,感受数学知识的含义,认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本册实验教材注意体现这一理念,不仅利用丰富多采的呈现形式,为学生提供现实的、有趣的学习素材,同时注意所设计的教学活动能使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让学生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不仅可以加深学生对所学数学知识的理解,而且在这个充满探索和自主体验的过程中,使学生逐步学会数学的思想方法和如何用数学去解决问题,并且获得自我成功的体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
5.逐步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
本册实验教材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能力、实践能力,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都做了很好的尝试。
(1)注意发展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与前几册教材一样,本册实验教材仍然注意结合各部分教学内容,提供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例题或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随着学生生活经验与数学知识、数学能力的增长与提高,实验教材注意逐步发展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进而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这一点突出表现在“实践活动”的设计上。这些综合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活动,不仅使学生对所学知识逐步融会贯通,更重要的是对于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实践能力都能起到促进作用。
(2)提供丰富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的素材。
本册实验教材注意提供丰富的培养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素材。例如,结合教学和习题渗透环保教育的内容、环境保护教育等。教材还注重体现数学的文化价值,用一些有关的数学史料丰富学生对数学发展的整体认识,培养学生探索数学、学习数学的兴趣与欲望。例如,介绍了加号、减号的出现史、分数表示法的发展等。还安排我国古代的光辉灿烂的数学文化史料──曹冲称象的故事、“七巧板”的由来、我国古代计时工具──刻漏等。这些内容不仅可以使学生对数学本身产生浓厚的兴趣,激励他们扩充知识面和进一步探索研究,而且对学生的感情、态度、价值观的形成与发展也有潜移默化的作用。
(3)反映学生的生活内容,提高数学教科书的趣味性。
教材中设计了许多学生喜欢的游戏,反映了该年龄段儿童的兴趣爱好。例如,用七巧板拼出各种生动有趣的图案;先找出自己喜欢的图画,再算出这些图画的周长;练习中森林餐厅的情境等学生喜闻乐见的素材,拉近了教科书与学生的距离,使学生感到亲切,喜欢阅读教科书,从而也可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前几册教师教学用书中介绍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其中如计数器、方木块、小棒、钉子板等,仍可以继续使用。这里再介绍几种,供参考。
1.卷尺和测绳 认识长度单位千米时用。量几十米、几百米的距离,通常用卷尺和测绳。卷尺和测绳,都可以在商店买到。也可以自制测绳。要选伸缩性小的绳子(如尼龙绳),长度30米或50米,用米尺量出10米、20米、30米的长度,在绳上分别做出标记(可以涂红或用红线打一结)。
2.七巧板 这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拼图用具,由一个正方形、一个平行四边形,两个大等腰直角三角形、一个稍小的等腰直角三角形和两个小等腰直角三角形组成。它是用来学习几何图形的良好学具,已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广泛使用。目前为小学生学习数学设计的学具中,一般都包含有这一学具。教学时,可指导学生用七巧板拼组常见的平面图形,也可以拼组一些象形的人和物,既可以加深学生对几何图形的认识,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钟面 目前为小学生学习数学设计的学具中,一般都包含有钟面。也可指导学生自制。用硬纸片剪一个圆并标出刻度制成钟面,再分别剪出时针、分针和秒针钉在钟面上。教学时,让学生拨动表针,表示出指定的时间。
4.其他教具 教师还可以根据各部分教学内容的需要自己设计制作一些教具和学具。如把教科书的月饼插图画在硬纸板上,剪下,制成较大的“月饼”,作为课上的教具。又如将教科书上的思考题图复印多份,发给学生,让学生试着剪一剪。
四、课时安排:
根据《义务教育阶段国家数学课程标准(征求意见稿)》中的“各学段课程内容参考教学时间一览表”,教材的编者为三年级上学期数学教学安排了70课时的教学内容。各部分教学内容教学课时大致安排如下,教师教学时可以根据本班具体情况适当灵活掌握。
一、时、分、秒(3课时)
二、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一)(7课时)
三、测量(9课时)
四、万以内是的加法和减法
(二)(10课时)
五、倍的认识(4课时)
六、多位数乘一位数(14课时)数字编码(1课时)
七、长方形和正方形(6课时)
八、分数的初步认识(9课时)
九、数学广角——集合(1课时)
十、总复习(6课时)
2014年8月30日
第三篇:数学 六年级上册教材分析
六年级数学上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位置,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圆,百分数,统计,数学广角和数学实践活动等。
分数乘法和除法,圆,百分数等是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
在数与代数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分数乘法、分数除法、百分数三个单元。分数乘法和除法的教学是在前面学习整数、小数有关计算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能力以及解决有关分数的实际问题的能力。分数四则运算能力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的重要基本技能,应该让学生切实掌握。百分数在实际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掌握百分数的计算方法,会解决简单的有关百分数的实际问题,也是小学生应具备的基本数学能力。
在空间与图形方面,这一册教材安排了位置、圆两个单元。位置的教学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通过丰富的现实的数学活动,让学生经历初步的数学化的过程,理解并学会用数对表示位置;通过对曲线图形——圆的特征和有关知识的探索与学习,初步认识研究曲线图形的基本方法,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进一步发展。
在统计方面,本册教材安排的是扇形统计图。在前面学习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的基础上,学会看懂扇形统计图,认识扇形统计图的特点,进一步体会统计在生活和解决问题中的作用,发展统计观念。
在用数学解决问题方面,教材一方面结合分数乘法和除法、百分数、圆、统计等知识,教学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另一方面,安排了“数学广角”的教学内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猜测、实验、推理等活动,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进一步体会用代数方法解决问题的优越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册教材根据学生所学习的数学知识和生活经验,安排了两个数学综合应用的实践活动,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的探究活动或有现实背景的活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体会探索的乐趣和数学的实际应用,感受用数学的愉悦,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实践能力。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比较熟练地计算简单的分数乘、除法,会进行简单的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理解倒数的意义,掌握求倒数的方法。
3.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会解决有关比的简单实际问题。
4.掌握圆的特征,会用圆规画圆;探索并掌握圆的周长和面积公式,能够正确计算圆的周长和面积。
5.知道圆是轴对称图形,进一步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运用平移、轴对称和旋转设计简单的图案。
6.能在方格纸上用数对表示位置,初步体会坐标的思想。
7.理解百分数的意义,比较熟练地进行有关百分数的计算,能够解决有关百分数的简单实际问题。
8.认识扇形统计图,能根据需要选择合适的统计图表示数据。
9.经历从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会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10.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及运用假设的数学思想方法解决问题的有效性,感受数学的魅力。形成发现生活中的数学的意识,初步形成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
11.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2.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二、教材的编写特点
1.改进分数乘、除法的编排,体现数学教学改革的新理念,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
2.改进百分数的编排,注意知识的迁移和联系实际,加强学生学习能力和应用意识的培养。
3.提供丰富的空间与图形的教学内容,注重动手实践与自主探索,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
4.加强统计知识的教学,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逐步形成从数学的角度思考问题的思维习惯。
5.有步骤地渗透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渗透于数学教学中,用数学的魅力和学习的收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内在动机。
三、教学中需要准备的教具和学具
在前面几册的教师教学用书中,已经介绍了许多教具和学具,其中的一些仍可继续使用,如小棒、方木块、量角器、三角板、直尺、计算器等。
四、课时安排
(一)、位置(2课时)
(二)、分数乘法(12课时)
1.分数乘法5课时左右
2.解决问题4课时左右
3.倒数的认识1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左右
(三)、分数除法(13课时)
1.分数除法5课时左右
2.解决问题3课时左右
3.比和比的应用3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
(四)、圆(8课时)
1.圆的认识3课时左右
2.圆的周长2课时左右
3.圆的面积2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
确定起跑线1课时
(五)、百分数(15课时)
1.百分数的意义和写法2课时左右
2.百分数和分数、小数的互化2课时左右
3.用百分数解决问题9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2课时
(六)、统计(2课时)
合理存款1课时
(七)、数学广角(2课时)
(八)、总复习(4课时)
第四篇:六年级数学(上)教材分析
人生最大的幸福,是发现自己爱的人正好也爱着自己。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 数 学
六年级(上册)教 材 分 析
第一部分 全册教材安排情况:
1、全册教材共10个单元
除第十单元为整理与复习外
其余9个单元分别涉及:“数与代数”、“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三个领域 具体为:
(1)、数与代数领域:
数的认识--《认识百分数》 ;
数的运算--《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其后专门安排一个单元《解决问题的策略》 目的是引起重视
希望教师结合知识的教学 教给学生方法与策略
并向学生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式与方程--《方程》;
比和比例--《认识比》
(2)、“空间与图形”领域:《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材将圆的教学安排在五年级
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教学安排在六年级的出发点是先教学平面图形 再教学立体图形
(3)、“统计与概率”领域:《可能性》
本单元是用分数描述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即定量描述
(本单元在修改后的新课标教材中将删去)
2、全册教材还安排了3个实践与综合应用:
《表面积的变化》、《大树有多高》、《算出它们的普及率》
其中前2个内容具有非常明显的小课题性质 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先设想研究的方法 经历研究的过程 发现规律
并运用规律解决问题 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
另外
教材还安排了5个“你知道吗”和一定量的思考题 从而体现了教材的弹性 满足了学生的需求
第二部分 各单元教材分析
第一单元 方程
(一)、教材内容
包括:运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列方程解决相应的实际问题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精心选择能够承载教学内容的现实素材
教材所选用的例1和例2是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这样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很好地体会了方程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作用 认识到方程是一种很好的解题方法 从而体现方程的价值
另外
教材例题和练习中所提供的大雁塔和小雁塔的高度、颐和园的面积、蜂鸟的长度、猎豹的速度、故宫的面积、地球和水星绕太阳一周的时间等涉及到了一些自然和社会知识 增加了教材的可读性 使学生在学习知识时 学会了数学思想方法 增长了知识面
2.突出实际问题的等量关系
对于例1的教学 建议分三个环节:
(1)、在学生理解题意的基础上 先让学生想想怎样解答 然后让学生进行交流
使学生发现算术方法难以理解、表述 而方程易于理解 这样的经历
才会使学生感受深刻 体现方程的价值 最后再去强调如何找数量关系
(2)、根据不同的数量关系 尝试列出不同的方程
(3)、比较 发现
无论哪种方程都是根据数量关系来列的
对于例2的教学
可以要求学生直接列出方程
还要使学生认识到陆地面积+水面面积=总面积是本题的基本数量关系
3.继续应用等式的性质解方程
这样安排的优点是:衔接了中学与小学解方程的方法 并且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改变了以往大量记忆四则运算之间数量关系的状况
4.重视培养自觉检验的意识和习惯
1、强调检验应该是自觉的 不能只看要求 在小学学习中
相比知识、技能的教学
教给数学思想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也同样重要
2、教师应该适当降低检验的要求 不要让学生每题都写出检验的过程 有时可以口头检验
另外教师应该教给学生检验的方法(特别是书上例1没有示范时)对于例2的检验
要使学生体验可以从不同的角度 用不同的方法去检验
5.有层次地组织练习
教师要关注练习题
特别要注意与例题的变化之处 关注学生的解题方法
第二单元 长方体和正方体
(一)、教材内容
包括: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和展开图;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体积、容积单位和体积单位的进率 实践活动“表面积的变化”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在对实物的观察中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特征
(1)从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 组织探索长方体物特征的活动
已有经验包括:一年级所学的认物体;学生在以后学习中不断以长方体和正方体为学习材料
展开学习(观察物体);以及生活中的经验 因此
教师在教学前应该充分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 把握好教学的起点
对于例1的教学建议:
① 再现表象 激活经验
② 抽象图形 修正表象
③ 自主活动 发现特征
(2)通过自主的活动 发现正方体的特征
① 重视学习方法的指导
② 加大自主探索的空间
③ 突出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联系
对于长方体的教学 应以教师的扶与引导为主 要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
对于正方体的教学要提高要求 以放为主
主要是迁移知识 让学生自主探索 对于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师要不断进行比较 认清联系
2.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 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展开图
例3的教学是难点 但也是构建空间观念的契机
正方体教学时要注意分2个层次:
首先是按照书上的方法示范 使学生弄清标准的展开图
然后是按照大卡通的要求 让学生自主地操作、交流、介绍 重点要使学生找出哪些面是相对的 这样有利于学生以后在脑中进行折一折
对于长方体的教学 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 关键也是找相对的面
但要使学生不仅关注大小、形状 更要关注是否真的相对
因此 在以上教学时 要注意:
(1)做好课前准备
(2)突出实物和展开图中面的对应关系
(3)变中求同 感悟规律
3.联系生活实际
自主探索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1)联系生活实际理解题意
(2)让学生自主探索长方体表面积的计算方法
(3)通过比较和交流
理解求长方体表面积的基本方法
值得注意的是:本课要使学生熟练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 即探索、交流、有条理地表达
4.通过实例
初步建立体积和容积的概念 感受体积和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例6的教学分3个层次:
首先是第一组图
让学生猜想可能会怎样?并指导学生:物体占有空间
其次是第一组图 让学生在比较中
发现两个物体的体积有大有小
再次是第三组图 在3个物体的比较中
学生进一步发现物体的体积有大小
另外教材还渗透了体积可以相加的思想:即杯子的空间=水的体积+桃的体积
对于例8的教学主要要做到:
(1)在比较体积大小中引入体积单位
(2)在语言描述、实物比拟、动作比划中感受体积、容积单位的实际意义
(3)在类比推理中认识 1 立方米
5.在摆长方体的活动中 探索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
要指导猜想、验证的数学方法
6.在观察、比较和推理中 自主发现体积单位之间的进率
7.实践活动“表面积的变化”的重点是引导学生发现表面积的变化规律
要重视的是在包装最优化的练习中 要使学生认识到每次拼最大的面的思想
第三单元 分数乘法
(一)、教材内容
包括:分数乘法的意义、分数乘法的计算方法 简单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 分数连乘和倒数的认识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结合现实的问题情境 引导学生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1)乘法意义的推广
(2)乘法意义的扩展
在例2的教学中
关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 是告诉
要指导学生在方法的比较中去理解分数乘法的意义
(3)练习中加深理解
① 操作性练习
② 对比性练习
(4)分数乘法意义的教学要强调三点:
① 重直观
② 重感悟
③ 重比较
2.从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经验出发
循序渐进地组织探索分数乘法计算方法的活动
(1)自主探索分数与整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38页方框中的计算 应该让学生自己去完成 然后再指导
(2)借助直观图示理解分数与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
在例4和例5的教学中 要显现示意图的作用
一方面要通过图来理解算式 另一方面要能用图来表达算式
李5下面的结论以文本的形式出现 目的是为了引起教师和学生的注意 突出其重要性
(3)结合实例 统一计算方法
第46页分数和分数相乘的法则的推广 教师要引导学生去探究
并可以进一步研究推广到整数乘法、小数乘法等
3.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加深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
教材在说明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用乘法计算之后安排了例3和例6的解决问题 从而加深对分数乘法意义的理解
4.安排倒数的认识 为分数除法的教学作准备
第四单元 分数除法
(一)、教学内容
包括: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简单的分数除法实际问题 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运算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提高学习和探索活动的有效性
2.借助直观图示 理解分数除法的计算方法
从例1到例4 分数除法的教学主要建构在学生的已有经验上 采用逐步揭示的方法
(1)引导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 把整数除法的意义扩展到分数中来
(2)突出示意图在学生理解分数除法计算方法过程中的作用
(3)引导学生通过比较不断提升对计算方法的认识水平经历“再创造”分数除法计算方法的过程
3.列方程解简单的分数除法实际问题 沟通分数乘、除法的联系
在例5的教学中
教师不要出示分数除法的方法 如果想渗透除法计算
必须在学生以后非常熟悉的情况下进行 否则将不利于以后的教学 另外
对于“小瓶里的果汁是大瓶的” 还可以引导学生想到“大瓶里的果汁是小瓶的”可以用乘法计算 从而沟通了分数乘、除法之间的联系
4.安排分数连除和乘除混合 加深对计算方法的理解
例6的教学 教师要注意细节
指导学生克服计算中思维定势的作用 避免不必要的计算错误
5.精心设计练习促进学生发展
(1)在操作中加深理解
(2)在比较中沟通联系
第五单元 认识比
(一)、教学内容
包括:比的意义和求比值 比的基本性质和化简比
有关比的实际问题(按比例分配)
实践活动:大树有多高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结合已有知识和经验理解比的意义
在例1和例2的教学中要紧紧围绕“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进行
(1)、在例1的教学中
先引导学生思考用已有经验表示果汁与牛奶杯数的比
然后让学生交流
如何得到“果汁的杯数是牛奶的”以及“牛奶的杯数是果汁的”?回顾谁与谁比 用什么方法计算的
最后说明 像这样的比较
还可以说成:“果汁与牛奶杯数的比是2:3”以及“牛奶与果汁杯数的比是3:2” 从而学生初步体会到了 用除法计算出的关系 可以用比来表示
(2)、试一试的教学
先让学生理解每个比的具体含义以及洗洁液和水各有几份 然后根据理解说说还可以怎样表示他们之间的关系 并说说这样的关系是怎样得到的
突出同样的比较可以不同的方式来表达
并进一步感觉到比也可以用两个数相除来表示
(3)、例2是两个不同量之间的比较 得到的是一个新的量 在教学中
要使学生体现会到速度是用路程和时间比出来的 明确两个数的比表示两个数相除
对于分数、除法、比之间的关系 要引导学生自己归纳
可以用自己的方法进行整理
2.加大探索的空间 自主发现比的基本性质
注意的是书上的提示是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 是对已有方法的应用
最后要让学生将3个性质进行比较 明确联系
3.沟通知识间的联系 形成解决问题的策略
对于例5的教学 方法和策略是开放的
教师要重点关注学生解答的方法 让学生进行交流
这样在完全自主解决之后 交流、比较 优化方法 从而提高认识
4.引导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的过程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提高数学素养
对于“大树有多高”的实践应用 教师可以合理安排时间 采取课内与课外结合的方法 整个活动必须让学生亲身经历
使学生认识到用数学可以解决看似不可能解决的问题 这样的感受是学生终身受益的 因此教师不能以讲解来代替
(1)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
(2)实施户外测量
(3)通过交流发现规律
第六单元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一)、教学内容
包括: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包括简便计算)和稍复杂的分数乘法实际问题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联系现实的情境和已有知识
引导学生把整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运算律迁移到分数中来
例1的教学主要达到两个目标:整数四则运算顺序对于分数同样适用 整数运算率对于分数同样适用
(1)准确把握教学要求
(2)切实组织学生的探索活动
2.引导学生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 发展解决问题的能力
(1)适当把握教学要求
为教学相应的分数除法实际问题作准备
在例2的教学中 书上所展示的方法 全体学生必须掌握 对于其他算法 则不做统一要求
(2)引导学生借助线段图理解实际问题的数量关系
例2和例3的教学都要让学生经历画图的过程 借助线段图来理解数量关系
(3)加强比较练习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解题思路
对于练习十六中的大量比较练习教师要重视
不断引导学生去对比 提高认识
第七单元 解决问题的策略
(一)、教学内容
包括:用替换(置换)、假设的策略解决实际问题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安排解决问题的策略这一内容 是将学生的已有经验归纳、提升 教给学生一些常用的策略
1.从学生熟悉的问题情境引入 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例1的素材似曾相识 但又很难解决
在学生经历了理解、画图、替换、解决的过程之后 学生会深刻认识到替换这一策略的价值
对于90页的练一练 与例题相比有较大的坡度 教师要做好指导
2.引导学生借助示意图主动寻求解决问题的策略
例2的问题
学生已经能运用以前的策略研究 如:枚举、列表、画图等
本课的教学主要是运用假设的策略 教材中假设大船和小船各一半的策略 可以更快、更接近正确答案 要引导学生体会和感悟
(1)在有效参与探索活动的过程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2)在交流中感受替换、假设的策略
3.引导学生从不同的切入点提出假设 找出问题的答案
充分感受解决问题的策略
4.重视检验过程 培养自觉检验的习惯
本单元的教学
教师要经常引导学生去回顾 回顾例题与习题
“用什么方法?”、“应该怎样想?”、“朝什么方向去想”......第八单元 可能性
(一)、教学内容
用分数表示简单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在现实的问题情境中
结合游戏规则的公平性感受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探索求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方法
(1)明确前提
(2)突出重点
(3)充分说理
第九单元 认识百分数
(一)、教学内容
包括:百分数的意义
百分数与小数、分数的互相改写 百分数的实际问题
实践活动:算出它们的普及率
(二)、教材编写特点和教学建议
1.结合具体的情境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
要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百分数的价值
2.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探索百分数与小数、分数互相改写的方法
3.应用百分数的意义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对于例5这样的教学
教师要把重点放在对百分率意义的理解上
4.引导学生经历调查活动的全过程 学会收集、整理、加工、描述数据的方法 积累统计活动的经验
“算出他们的普及率”
对于表格的分析
要让学生联想到一些问题:什么是普及率、普及率怎么来的、并对随机抽样的方法有所体会
在学生自己调查的活动后 关键要让学生汇报
怎样调查的?能否反映本地区的情况 最后以小论文或短文的方式呈现出来
(1)要结合班级学生家庭的实际情况 灵活确定调查项目
(2)要精心设计好活动的过程
(3)要组织学生对统计结果进行恰当地分析
第五篇:人教初二美术教材分析
教材的结构
八年级美术上册一共有5个小单元,涉及了美术课程的4个领域,分别是“造型、表现”、“欣赏、评述”、“设计、应用”、“综合、探索”。
教材的主要特点
1、从学生生活经验出发,激发学习积极性。
2、弘扬民族民间美术,提高民族自信心。
3、改变学习方式,促进思考与探究。
4、提供各种美术信息,拓宽学习视野。
5、采用多种评价方式,促进主动学习。
单元综述
1、第一单元
本单元主要围绕美术作品中的造型、色彩和构图三种主要艺术表现手段展开教学,内容包括第一课《造型的表现力》第二课《色彩的感染力》和第三课《构图的作用》。通过这三节课的学习,让学生欣赏、感受、评述古今中外不同类型的美术作品,认识造型、色彩和构图等主要艺术语言在美术作品中的表现特点,体会其重要作用。
2、第二单元
本单元的教学内容都是和读书、爱书有关,在这一单元中包括了《书林漫步》《手工书设计》《方寸钤记-藏书印》《书间精灵-藏书票》四课内容,涉及“欣赏、评述”、“设计、应用”、“造型、表现”三个学习领域,通过不同的学习方式拓展读书、爱书的情节。教学内容的选择贴近学生生活,体现了美术与社会生活相融合的应用特点,体现了综合性学习。
3、第三单元
在这一单元中,包括《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借物寓意》《寄情山水》三课的学习内容,其中《诗书画印的完美结合》一课,让学生从中国传统诗词、书法、篆刻之间的密切关联,深入了解中国画独特的创作方法、审美理念和笔墨情趣;《借物寓意》一课,通过对花卉、蔬果写意的学习,让学生了解中国画通过笔墨表达情感的方法,进一步体会中国话基本的造型理念;《寄情山水》一课,通过对意境、处理空间关系的“三远法”和山石、树木、云水等画法的学习,加深学生对中国山水画的艺术追求和表现方法的理解。
4、第四单元
本单元是综合探索课程,主要是让学生把学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以让学生“办一次画展”为契机,通过计划、制作、装裱或配框等具体的实践体验,体会如何运用自己所学的创意知识、设计并承办一个学生作品展。通过具体的实践,让学生了解美术知识如何通过合理的运用,为生活服务。
5、第五单元
本单元以欣赏展示设计作品为内容,是学生了解展示设计是以信息传达为目的,集多种技术手段为一体的综合性空间视觉传达设计。它是展示一个社会物质文明程度的窗口,也是多种材料和技术手段综合运用的艺术形式。通过学习,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了解当代人类文明的发展程度,为自身积极融入未来社会奠定基础。在现阶段,还可以将学到的展示手段和方式,应用到校园布置、家庭布置中去。本单元内容可以通过一个课时来学习,欣赏有代表性的展示设计的作品。通过分析、对比使学生了解展示设计的基本概况、基本法则、设计手法及各种展示设计类别。提示学生留心观察生活中的展示设计,在参观博物馆、博览会或者参加节日庆典等活动的时候,注意观察其展示设计的手法、体会其中运用的展示设计法则,感受展示设计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