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时间:2019-05-13 09:50:29下载本文作者:会员上传
简介:写写帮文库小编为你整理了多篇相关的《在全市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但愿对你工作学习有帮助,当然你在写写帮文库还可以找到更多《在全市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第一篇:在全市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会议是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进行,全省新闻出版文艺战线大练兵活动拉开序幕,全市文化工作进入改革攻坚阶段,文化产业发展面临新的历史机遇,各项事业处于继往开来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传达贯彻全省文化、新闻出版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去年工作,分析当前形势,理清发展思路,明确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文化工作的主要任务。下面,我就全市去年文化工作基本情况作一简要回顾,并就今年的工作先讲几点意见,最后,沈市长还要提出要求。

一、今年工作基本情况 今年,我市文化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在市人大、市政协的关心和支持(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服务中心,服务大局,通过全市广大文化工作者的团结协作和不懈努力,各项工作在巩固中提高,在创新中发展,取得了新的进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艺术创作方面 今年,我市文艺创作坚持“三贴近”,弘扬主旋律,实施精品战略,以举办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5周年、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等节庆纪念活动为重点,以参加省第七届艺术节、省文艺调演等重大赛事为抓手,配合中心工作,组织广大文艺工作者深入生活,深入实际创作,排演了一批反映我市经济社会发展、人民安居乐业和芜湖秀美风光的歌舞、戏曲、美术、摄影作品。文化系统全年创作了34个优秀剧目、节目。其中:越剧现代小戏《招聘》、黄梅戏现代小戏《首席工人》、舞蹈《乡忆》、歌曲《十月的风》等作品参加省第七届艺术节、省第六届花鼓灯会、省现代戏、折子戏、传统小戏调演荣获演出、创作、表演、组织共15项等级奖。舞蹈《辣椒红了》、歌曲《小小少年》等作品参加全省少儿文艺调演(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荣获两个二等奖、一个三等奖和优秀组织奖,摄影作品《建设者》入选全国第十三届群文最高奖“群星奖”评比并荣获纪念奖,版画《大桥的旋律》、《暖风》等作品获省美展银奖,并入选第10届全国美展,部分版画作品代表国家赴法国参加了中、法文化年活动。

二、社会文化活动方面 今年,我市文化活动克服场地、资金等一系列困难,采取多种合作的方式,多渠道筹集活动资金,在不断丰富活动内容的基础上,不断扩大活动规模和普及覆盖面,品牌化活动意识不断增强,项目不断增多。去年一年,我市共举办“关爱女孩”募捐义演、“喜迎春”文艺晚会等大型公益性文艺演出31场;举办全市社区广场歌舞调演、全市职工庆国庆大型歌会等群众性文化活动27场,专业文艺团体深入农村、社区、厂矿、军营组织开展演出52场,举办专业、业余书画家作品展21次,新芜、镜湖、马塘、鸠江各区也分别举办了《首届社区文化艺术节》、《社区文化活动月》、《金秋文化月》、《社区文艺擂台赛》等多项独具特色、群众欢迎的各类群众文化活动。市老年大学举办了“霜叶红于二月花”迎春广场文艺演出等一系列丰富多彩的老年活动,公共图书馆做好日常工作的前提下,开展了“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建设,并举办了“文艺创作辅导班”等多项学习读书辅导活动,群众文化工作者坚持深入机关、厂矿、社区、学校进行文艺辅导,与此同时还积极举办了《芜湖城乡歌手大赛》、《芜湖先生、小姐大赛》等12项群众喜闻乐见的群众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此外,为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文化建设,指导成立了“市收藏协会”、“市现代书画研究院”等3个民间文艺社团的建立,积极鼓励和支持他们开展了“首届民间收藏展”、“王广、童兆源、洪明道绘画作品展”、“京剧票友演唱会”等多项民间文化活动。

三、文化阵地作用方面 去年,文化事业单位努力发挥文化阵地的独特优势,以提高群众文化艺术素质、丰富群众业余文化生活、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为重点,组织开展了一系列文化活动。市群众艺术馆在办好文艺培训,开展多项群众文化活动的同时,连续20年举办新春联大赛,努力打造形成了我市群众文化的独特品牌,并常办常新。艺术考级活动,自去年开展以来,已受到全市及周边地区青少年及学生家长的欢迎,展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市书画院做到天天有展览、月月有活动的基础上,共举办了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主题美术、书法作品展览21次。并在北京、天津、合肥、马鞍山等省内外城市以宣传芜湖为主旨,开展了艺术交流活动。市图书馆常年坚持为读者提供优质服务,全年接待读者10万人次,特别是在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建设方面,充分发挥市区两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作用,利用“三大名人”藏书楼等有利条件,采用多种青少年喜闻乐见的教育形式,开展读书活动,激发青少年的爱国热情和读书热情,取得了较好的效果。今年4月12日,央视《新闻联播》节目播放了他们的事迹。

四、文物保护和开发利用方面 去年,我市文物工作按照“打好基础,整合资源,抓住重点,带动全面”的思路和“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以梳理我市历史文化脉络,突出芜湖地域文物特色,做好文物开发利用工作为重点,组织一市三县文物馆所,首次按照国家设定标准,调整专门人员,利用近半年时间,对现存所有馆藏文物进行了全面清理、建档登记,规范了我市馆藏文物管理工作;争取了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突出芜湖历史特点,以“芜湖米市”为主题,通过报纸、电视等媒体宣传,在全市广泛开展了芜湖地方文物征集收购工作;采取政府投入资金与产权单位自筹资金相结合的办法,对天主教堂、英驻芜领事所等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了重点维修;开展了我市民间行业博物馆建设调研工作,起草了我市民间行业博物馆规划建设意见。组织了全市16个单位40多位历史、地理、旅游、文物方面的专家召开了“芜湖历史文化、文物资源、人文景观”保护开发利用研讨会,收集整理论文20余篇。对芜湖发电厂五期扩建工程、华电集团繁昌发电厂、响水涧抽水蓄能发电厂的建设涉及的文物保护问题提供可行性依据,同时开展了“芜湖古城改造”文物资源保护开发利用论证。经过认真细致的工作和积极争取,我市共有6处文物单位列为省政府公布的第五批省级重点文物单位,繁昌县被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评为“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

五、文化市场方面 去年文化市场管理工作以演出市场、网吧、音像及出版物市场的专项整治为切入点,坚持依法管理,依法行政,加强市场监督管理和稽查力度,规范繁荣文化市场。依(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据《互联网上网服务场所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根据省、市政府关于网吧等互联网营业场所集中执法行动的通知精神,以为未成年人提供健康的成长文化环境为重点,加大网吧整治力度,开展了为期三个月的专项整治行动。集中检查49次(其中零点行动20次),出动车辆260余台次,检查网吧1500余家次,取缔“黑网吧”81家,暂扣电脑主机600余台,查处违规违法经营案件92起,取得了较好的整治效果。演出市场整治方面,以街头演出管理为重点,按照娱乐场所管理规定,集中查处了一批违规演出单位。有效地规范了演出经营活动。对音像市场采取整顿与建设相结合的办法,以打击淫秽、盗版为重点,销毁盗版光盘3475盘,进行认真清理整顿。在出版物市场的清理整顿方面,一是开展广告、印刷品专项治理;二是加强对内部资料性出版物的管理;三是开展对中小学生教材教辅读物编校质量的专项检查,打击盗版教材教辅;四是开展图书、报刊出版物市场专项整治。组织实施了《关于对不符合资格条件的印刷企业进行限期整改的方案》,整顿和规范印刷市场秩序;五是加强版权保护,打击侵权盗版活动。五项治理工作,共集中、联合执法34次,出动稽查人员300余人次,收缴非法出版物16789册,取缔非法经营场所21家,立案查处案件53起,维护了公平竞争的市场经济秩序,打击了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净化和规范了文化市场,同时启动了市、县、区政府部门软件正版化工作,积极推动非政府部门软件正版化进程。在全省新闻出版系统评比中,我市新闻出版(版权)局和繁昌县新闻出版局被省新闻出版(版权)局评为“2003—今年度行政管理先进单位”。

六、文化产业方面 演出业方面,按照市场运作的办法举办了朝鲜平壤杂技团、“巴西桑巴舞”歌舞晚会、费翔演唱会等一系列涉外文艺演出,尤其是成功举办了“《同一首歌》走进芜湖”大型文艺演出。图书报刊业方面,长江市场园书刊批发市场一期工程1.2万平方米于去年5月18日建成开业,二期工程1万平方米将于今年8月份落成,届时全省规模最大、设施最完善的书刊市场将出现于我市。培训业方面,市场需求继续呈现出旺盛的局面,此外,以民间收藏品为内涵的陆和村茶楼,从一开业就形成火爆的场面,表明文化休闲产业巨大的市场潜力。

七、文化基础设施方面 编制了大剧院、博物馆、图书馆、艺术培训中心建设项目建议书,就芜湖机电职业技术学院内原内思工业学校老建筑改建为市博物馆方案,进行了专家论证,目前正着手进行安全性检测。专业剧团办公排练场地得到临时解决,市政府拨专款启动了图书馆、群艺馆过渡性维修,争取了部分图书馆建设国家项目资金。在肯定去年工作的同时,我们也应当清醒地看到我市文化工作存在的问题,比如:缺乏影响大、市场好的优秀艺术作品;文化基础设施欠帐太多,在相当程度上制约了我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的发展,更主要的是,文化体制改革工作相对滞后,这是制约我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最大瓶颈。这些问题,都有待于在今年及今后的工作中着力加以解决。

二、2005年我市文化工作的主要任务2005年是我市文化工作改革发展的关键一年,我市文化工作的指导思想和总体要求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不断提高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牢牢把握战略机遇期文化建设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以构建和谐芜湖,弘扬先进文化为主题,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繁荣文化事业,做大做强文化产业。具体要着力做好以下几项主要工作。

(一)尽快完成新成立的文化委员会的三定方案,明确文化委员会的工作职能,为搞好今年的文化工作提供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加强学习,为促进文化工作迈上新台阶打好思想基础。要结合目前正在开展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新闻出版文艺战线大练兵活动”,深入学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刻认识文化在构建和谐芜湖中的重要作用,深刻认识文化体制改革的必然性、重要性和紧迫性,提高机遇意识和危机意识,增强做好文化工作的使命感、紧迫感和责任心、自信心,为推进我市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我市文化事业的全面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快速发展打好坚实的思想基础。

(三)积极稳妥地推进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充分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自去年全国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会议以来,中央先后出台了《关于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文化体制改革试点中支持文化产业发展的规定(暂行)》等一系列配套政策,省委、省政府也正在制定有关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政策意见,我市作为全省文化体制改革试点城市之一,就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已进行了大量调研,并已成立了由市委分管书记为组长、宣传部部长、政府分管副市长为副组长,有关单位负责同志为成员的文化体制改革领导小组。积极稳妥地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工作是我市今年文化工作的重点,要通过改革,切实解决制约我市文化发展的体制性障碍,从而从根本上解决文化发展中面临的投入不足、人才短缺等一系列问题。

(四)着力抓好社会文化活动,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要以构建和谐芜湖、弘扬先进文化为主题,活跃城乡文化生活,配合先进性教育活动、全省新闻出版文化战线大练兵活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国庆、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芜湖市社会文化艺术学会成立暨芜湖市群星艺术团成立,精力策划、组织举办好社会文化活动。要进一步探索运用市场经济手段开展社会文化活动的新路子,对已经办出特色的文化活动进一步包装整合,使其向品牌化、规模化、系列化方向发展。

(五)努力提高文艺创作水平,多出精品。要增强精品意识,通过创新艺术生产机制,激励广大文艺工作者的创作热情,创作出更多更好的文艺精品,满足人民群众欣赏高质量文艺作品的需要,提升人民群众的文艺欣赏水平和文化素质,提升城市的文化品位,扩大城市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吸引力、竞争力,促进芜湖社会经济的发展。

(六)加快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一要加强文物工作,坚持“有效保护,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原则,进一步规范、完善市县两级馆藏文物建档、修缮、文物藏品级别鉴定工作及文物安全工作;认真组织调研、梳理我市历史文化发展脉络,进一步整理发掘独具芜湖地方特色的历史文化、人文资源和文物资源,编制我市“文物保护专项规划”;有计划分步骤地对“老芜湖海关”、“衙署前门”、“模范监狱”等文物建筑实施抢救性维修;争取尽早将“芜湖近现代西洋建筑群”项目申报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尽快完成原内思工业学校校舍改建为博物馆的论证工作。二要加快图书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步伐,提高图书馆的硬件设施建设水平、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要结合学习型城市活动的开展,丰富和加强馆藏建设,积极开展和引导多种形式的读书教育活动;建成并充分发挥“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及电子阅览室的作用,争取全市馆藏资源数字化,利用网络信息传播迅捷的优势,为读者提供多种形式的信息和资源服务,拓展图书馆的学习载体功能;要进一步拓宽图书馆的业务范围,帮助和指导建设各类基层图书室、机关图书室,不断发展我市公共图书事业。三要努力提高基层文化设施建设水平,紧密结合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各县、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和基层文化队伍建设。根据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的时间进度,各区要尽快规划建设相关的文化基础设施,同时进一步做好社区文化示范点创建工程,加强对社区文化活动中心及配套文化设施的建设和管理。要以“杜鹃花工程”的实施为契机,全面推进乡镇文化站建设,制定市级工程点的评比条件,逐年建设新的工程点,改变我市乡镇文化站人员建制不全、设施简陋问题。进一步建立健全基层文化机构网络,通过培训等手段不断提高基层文化工作者的思想水平和业务素质。要继续结合电影“2131”工程、“三下乡”活动的开展,为基层群众提供丰富多彩、健康向上的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

(七)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要以文化体制改革为动力,积极探索文化产业发展的新途径,盘活存量,做大增量。要坚持市场化的方向,积极鼓励文化产业投入多元化,放宽非公经济进入文化产业的准入限制,鼓励和引导非公经济进入文化产业领域,同时进一步加大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力度,引导社会(本文权属文秘之音所有,更多文章请登陆www.xiexiebang.com查看)资本对文化的投资。

(八)加快推进重大文化基础设施规划和建设进程。大剧院、博物馆、图书馆新馆、群艺馆新馆已列为今年市政府重点工程项目。今年重点是完成这四个重点项目的规划选址和方案设计。同时,要大胆探索新的历史条件下,加大文化基础设施投入的新体制、新理念,坚持“谁投资、谁所有、谁受益”的原则,积极招商引资,积极支持引导和鼓励个人、企业、社会团体参与投入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九)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净化社会文化环境。继续巩固“网吧”专项整治成果,以严禁未成年人违规进入网吧这一社会热点问题为重点内容,保持高压态势规范“网吧”经营行为,运用高科技手段,建设我市网吧技术监管平台;加大对音像市场的管理力度,严厉打击音像市场各类非法经营活动;进一步规范出版物市场秩序,加强对教材、教辅经营活动的巡查监督,严厉打击盗版教材、教辅经营行为;抓好印刷复制业的专项整治工作,狠抓《印刷品承印管理规定》的落实,依法全面规范印刷经营行为;加强内部报刊的管理,巩固报刊治理成果;开展打击盗版软件的专项整理,推动各级政府部门软件正版化工作。净化社会文化环境,规范文化市场,促进三个文明建设。

(十)编制我市文化“十一五”发展规划,为文化建设长远发展奠定基础。同志们,2005年全市文化工作的任务很重,机遇也很好,让我们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以只争朝夕的历史紧迫感,开拓进取,抢抓机遇,狠抓落实,使全市的文化工作迈上一个新台阶,为“构建和谐社会,弘扬先进文化”而努力奋斗。

第二篇:在文化工作会议上讲话

在文化工作会议上讲话

在文化工作会议上讲话

开拓进取克难求进

努力推动我市文化事业再跃新台阶

——在全市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文化工作会议,是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市委八届十二次会议精神,实施新一轮追赶发展、实现新一个倍增计划的强烈氛围下举行的。会议的主要任

务是,学习贯彻省、扬州市文化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十五”和去年的工作,谋划“十一五”,部署安排今年的任务,表彰先进,动员和激励全市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思路、矢志进取,算大帐、谋大局、干大事,努力推动我市文化事业再跃新台阶。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围绕大局,服务经济,文化事业健康稳步向前发展

(一)“十五”期间取得的成就,为今后五年文化事业更快更好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十五期间,全市各级党政组织高度重视文化工作,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围绕打造文化大市的目标,切实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2001年以来,每年的城市建设十大工程项目都安排1—2个文化设施建设。先后完成了镇国寺景区、盂城驿二期工程和龙虬庄遗址博物苑建设。启动实施了净土寺塔文化景区、邮都文化广场等建设项目,目前这两项工程正积极的向前推进,今年确保完成。农村文化阵地设施也明显改善。全市21个乡镇

(开发区)有■■个达省级文化先进乡镇标准,菱塘回族乡还是扬州市小康文化示范乡镇。全市80以上的文化站达到了500平方米站房、5000册图书、10项阵地文化活动要求。

2、文化活动丰富多采。市里每年组织大中型文化活动10次以上,体现主场特色的中国邮文化节、双黄鸭蛋节专题文艺晚会每年交替举办一次,“珠湖之波”卡拉ok歌唱比赛已经连续举办了22届,农民艺术节、社区艺术节、青少年艺术节成为每年固定的文化活动。这些文化活动,有的直接为经济工作服务,有的是为人民群众送上的精神大餐,有力地促进了我市“三个文明”建设。各乡镇也根据自己的地域特点、文化传统和发展需要,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菱塘、卸甲等乡镇每年都举办农民艺术节,汉留、周巷的农民演出队深入村组、企业进行演出,深受群众欢迎。许多乡镇还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界首的文学创作成果丰富,临泽的美术教育源远

流长,甘垛的舞龙舞狮队闻名遐迩,八桥成为有名的扬剧之乡。

3、文艺创作硕果累累。全市每年在省级以上发表、出版、展演的各类文艺作品均在500篇(幅、首)以上。二胡合奏《水乡鸭童》、高邮市扬剧团创作并演出的扬剧《雁归何方》、新民歌《高邮向着太阳奔走》等一批优秀作品赢得普遍好评。创作并传唱了高邮市歌--《高邮之歌》。2005年高邮市歌的征集更是体现了高邮广大文艺爱好者们的创作热情,共收到应征稿件194篇,是历次征文应征者人数最多、涉及面最广、应征作品质量最高的一次。

4、艺术教育十分普及。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城乡有各类文艺培训班近60个,声乐、器乐、美术、书法门类齐,在学少年儿童多达2000人。每年参加省统一组织的艺术考级人数为扬州之首。其中以二胡培训最具特色,在全国范围内获得诸多奖项,2004年高邮被省文化厅命名为“少儿二胡之乡”。艺术教育的

普及,为高等艺术院校输送了大批人才,也为高邮文化的绵延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

5、文化市场繁荣规范。近几年来,为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积极致力于培育文化娱乐市场,繁荣文化经济。全市共有歌舞厅■■家,电子游戏室42家,音像制品零售点■■家,音像制品出租点■■家,网吧54家,已初步形成适应不同人群消费需求的文化娱乐市场新格局。文化市场管理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做到监管有力、发展有序。

6、文物保护得到加强。全市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7处,市级64个,有4个历史文化保护街区,一个史前遗址保护群,有古建筑200多处,馆藏文物2000余件。同时,我们还充分挖掘和合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文化旅游,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7、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多年来,文化系统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公益

性文化事业单位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通过实行竞聘上岗、双向选择、落聘待岗等改革措施,增强工作人员事业心、责任感。加强文化经营事业单位的改革,市扬剧团率先走向市场,成为全省县级剧团改革的样板。

(二)2005年全市文化工作高潮迭起,好戏连台

1、文化大项目纷纷上马。作为打造“东方邮都”的标志性建筑邮都文化广场已于去年破土动工,目前工程进展顺利,科技馆基础浇筑即将开始,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桩基检测正在进行。净土寺塔文化景区项目启动,目前已完成净土寺塔体内部修缮,塔身部分已经从上往下修到第四层,景区的市场运作部分正在进行中。

2、文艺活动盛况空前。成功举办第三届邮文化节“邮之歌”大型文艺晚会和第五届秦少游学术研讨会,两个活动体现了较高的文化品位和组织水平,进一步宣传了高邮、提高了高邮的知名度。

此外,还举办了第三届农民艺术节、第三届社区艺术节和首届青少年艺术节。蝶园市民广场周末大舞台活动已举办30多场。

3、成功组织创作和传唱高邮之歌。开展了高邮市歌的创作征集活动,邀请全国知

名的歌词作者和作曲家进行改词谱曲,最终确定《高邮之歌》为高邮市市歌。为了让高邮之歌唱响,文化工作者深入乡村、企业、学校、广场组织教唱,并专门举办了一场别开生面的《高邮之歌》专场文艺晚会,使《高邮之歌》唱响高邮大地,城乡处处回荡着《高邮之歌》的旋律。

4、农村文化活动有声有色。开发区举办了首届建设者艺术节,参加人数达万人。八桥镇组织了送文化到村组活动,组织业余文艺骨干,深入村组、企业演出。菱塘乡举办了第届农民艺术节,市计生部门与文化部门合作,组织了计划生育专场文艺演出,在全市21个乡镇

(开发区)巡回演出,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计划生育国策,宣传科学文明的先进生育文化和婚育观。

5、继续加强文化市场管理。全年共组织集中检查6次,出动执法人员264人次,检查各类经营单位119家次,收缴非法书报刊1761册(张),盗版教辅资料164册,非法音像制品50110盘(盒)。以实施“网络文明工程”为重点,严格控制网吧总量,提升质量。以“生命畅通工程”为重点,加大对歌舞厅等人员密集场所进行安全检查,全市娱乐场所未发生安全事故,经营秩序进一步好转。开展了印刷业专项整治和“扫黄打非”集中行动,并在建立“扫黄打非”长效管理机制上进行了积极探索。

6、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文物资源。积极配合规划部门编修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当铺成功申报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净土寺塔等四处申报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文化景点旅游持续升温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也要看到存在 的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基层文化工作仍然薄弱,文化阵地有萎缩的倾向,文化活动不够丰富,乡镇文化干部队伍年龄偏大;艺术生产缺少力作,创作经费不足,市场意识不强;文化体制改革有待加强;文化产业发展缺少名企名品;文化艺术人才、后备力量不足等。这些必须在今后的工作中切实加以改进。

二、认清形势,抢抓机遇,坚定加快文化事业发展的信心和决心

今年几年,将是我市文化事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不是信口开河、盲目乐观,而是基于以下几个方面的分析得出的结论。“

(一)新一轮经济快速增长助推文化事业发展。去年,我市实现了“百十”奋进计划,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跃上了新台阶,为“十一五”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十一五”是我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关键期,随着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文化发展的外部环境将进一

步优化,文化投入的比例将不断提高。

(二)文化工作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关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提出,“十一五”期间要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文化发展作为社会全面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空前重视。近年来,中央、国务院先后发出关于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保护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三个文件。省委、省政府积极贯彻中央精神,对文化大省建设制订规划、出台政策、投入巨资。市委、市政府对文化越来越重视,对文化发展带动城市综合竞争力提升的认识越来越深刻。“十五”期间就提出了建设文化大市的目标。今年初市委、市政府又提出了用5-10时间打造东方邮都。这些都对文化工作提出了更艰巨的任务、更高的要求。

(三)文化体制改革步伐加快。最近,中共中央、国务院专门发出《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对文化

体制改革的重要性、紧迫性作了全面分析,明确了改革的指导思想、原则要求和目标任务,部署了文化事业单位、文化企业的改革,对加快文化领域结构调整、培育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健全宏观管理体制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因此,就全国而言,2006年是文化体制改革全面展开的一年,必将会给文化事业发展增添新的活力和动力。

(四)发展空间迅速扩大。随着人民群众收入的增长,消费结构将会有较大改变,精神消费需求会迅速增长,广大群众对文化的需求将越来越多,这些将使我市文化发展获得更多的公共财政保障。

三、明确目标,突出重点,扎实推进文化事业的各项工作

(一)“十一五”期间我市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目标是:

1、文化事业水平进一步提升。文艺精品力作明显增加,城乡居民的文化需求不断得到满足,文化生活质量和文

明素质进一步提高。文化活动创出特色、创出品牌,文化的影响力、幅射力进一步增强,城市文化竞争力显著增强。

2、文化新体制和新机制初步形成。文化管理体制的改革不断深化,新的运行机制显现活力,文化事业单位的改革有突破性进展,文化创新不断推进,初步走出一条具有邮都特色的文化发展之路。

3、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基本构建。努力建立以政府提供服务为主导,以公共文化服务机制、服务设施、服务机构和队伍建设为核心,结构合理、发展平衡、网络健全、运营高效、服务优质的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为社会发展创造良好的文化环境。

4、文化产业迅速成长。以市场为基础,政策作导向,加快科技创新力度,以信息化、网络化、数字化为新的增长点,打造一批名品名企,建成比较完善的文化产业生产、服务、销售网络体系。文化产业在全市gdp中所占比重逐年增

长。

5、文化市场繁荣有序。积极引进外资、民资,坚持放开搞活,依法加强市场监管,形成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文化市场体系。市场主体充满活力,市场中介组织活跃,市场管理法制化,文化消费在城乡居民生活支出中的比重有较大提高。

6、文物保护良性循环。各类文化遗产得到有效保护,文保单位保护责任落实。古城风貌风情得以延续,名城建设良性发展,邮文化魅力不断彰显,城市文化形象进一步提升。

7、文化发展环境优良。转变政府文化职能,不断加大文化投入,管理服务水平明显提高。着力培养出类拔萃、德艺双馨的文艺专门人才,形成一批懂市场、会经营的文化经纪人队伍和能干事、会干事的文化管理人才队伍。全社会关心、重视文化发展的氛围基本形成,文化发展环境更加优化。

今年几年,我们要围绕以上目标,制定措施,精心组织,逐年实施,确保到“十一五”期末,全面实现这个总体目标。

(二)2006年全市文化工作主要任务

2006年是“十一五”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实现亲朋一轮文化事业快速发展的起始之年。全市文化工作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扣“干06、开新局”的工作大局,以建设文化大市为目标,以打造“东方邮都”为抓手,解放思想,开拓创新,真抓实干,进位争先,全力推进文化事业的繁荣和文化产业的发展。重点做好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以打造“东方邮都”为契机,做好重大文化项目和文化活动。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东方邮都”的目标,结合文化自身工作,不断提升城市文化氛围。重点抓好四项工作:一是快速推进东方邮都文化广场建设。邮都文化广场是东方邮都的标志性文化建筑,文化

部门要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力争年内基本建成。二是加快启动盂城驿扩容和周边改造工程。要扎实做好前期工作,尽早制订规划,包装项目,招商引资,争取早日实施。三是加快筹建当铺博物馆。及早做好建设规划,力争早启动,将当铺博物馆建成邮品收藏中心。四是加快推进净土寺塔文化景区,在修缮工程全面结束后,抓紧周围地块的招商引资,加快建设进度,力争与盂城驿、南门大街等景点共同构成城市南部文化旅游圈。启动全国历史文化名城申报工作。同时积极开展盂城驿的申博、申遗工作。办好第四届双黄鸭蛋节文化晚会等大型活动,发挥大型文化活动的辐射带动效应,全面繁荣城市文化。

(二)以农村文化建设为重点,努力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各乡镇、有关部门要抓住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机遇,切实加强农村文化建设,努力构建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一是大力加强农村文化站标准化建设。加强乡镇

文化站的建设,切实解决无房文化站问题。今年省政府将安排1亿元,决心用三年时间,解决不达标文化站问题。目前,我市大约有12个乡镇文化站不达标,各乡镇要引起高度重视,抓住机遇,积极向省争取补助资金,加快文化站标准化建设。二是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继续举办农村文艺调演、社区艺术节、农民艺术节、珠湖之波赛歌会、各级各类文艺比赛、周未大舞台等群众文化活动。继续送文化下乡,全年组织文艺下乡演出不少于10次。三是努力为基层提供更多更好的文化产品和服务。实施优秀剧目展演、送戏下乡、百部电影送千村、高雅艺术进校园的文艺下基层“四个一”工程,并形成长效机制。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打造活动品牌,让城乡居民受益得实惠。要重视街道、社区、村文化站(活动室)建设,做到有阵地,活动多,网络健全,群众参与度高。

(三)以出精品为重点,进一步繁

荣文艺创作和演出。文艺精品一定程度上代表着一个地区的文艺创新能力和文化发展水平,要高度重视艺术创作和生产,坚持以精品工程带动艺术的普遍繁荣。广大文艺工作者要深入生活、深入实际,通过对生活和时代深刻的感悟和理解,反映人民群众最深切的心灵呼唤,推出一些在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文学艺术精品。着力实施三大工程,即:文学艺术创作工程,书法、美术精品工程,多门类文化艺术新品工程。

(四)以规范监管为重点,努力构建文化市场长效管理机制。继续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的方针,加快职能转变,坚持依法行政,调整管理思路和手段,加强日常监管,规范程序,建立文化市场长效管理机制。一是促进市场繁荣。简化审批手续,提供优质服务,提高工作效率;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吸引更多的外资、民资参与文化娱乐业经营,提升规模档次,丰富我市的夜生活;鼓励发展民营演出团体、中介机构、演

出场所,繁荣演出市场。二是规范市场秩序。继续抓好“网络文明工程”、确保中小学周边200米以内无网吧率、黑网吧清除率达到100,安装网吧监控设备,足不出户就可以对网吧实行有效监管;完善“音像市场正版化拓展工程”,鼓励音像销售向连锁、超市方向发展;加强印刷业管理,坚持日常检查和突击检查相结合,全面管理与重点管理相结合,规范印刷市场,压缩整顿一般印刷业,发展包装装潢业;继续开展以打击非法出版物为重点的“扫黄打非”集中行动,同时积极探索长效化管理的新途径,加强“扫黄打非”工作制度化建设,从集中打击为主向日常管理为主转变。加强著作权保护,完成政府软件正版化工作,加大《著作权法》的宣传。三是创新管理体制。推行综合执法,提高执法效能;健全完善重大案件集体会审制、行政执法回避制、考核奖惩制、责任追究制等各项制度;加强培训和监督,不断提高执法人员的素质和执法水平。

(五)以深化改革为重点,增强文化事业发展活力。认真学习贯彻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坚持区别对待、分类指导、循序渐进、逐步推开的原则,认真研究,充分准备,稳步实施,力争有实质性进展。一是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积极推进文化事业单位的人事、收入分配和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在用人制度上,实行全员聘用制,实现用人机制、人才评价机制的创新。在干部任用上,推行聘任制和任期制,严格考核和管理,形成能者上、庸者下的良性人事运行机制。在分配制度上,实行岗位工资制、项目工资制和演出工资制,加大活工资的比例,让活工资真正活起来,充分发挥其激励作用。二是做好文化体制改革的调研工作。按照中央、省、扬州市的部署,认真做好文化体制改革的准备工作,研究新情况,建立新机制。不断转变职能,强化政策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逐步实现由办文化为主

向管文化为主转变。

(六)以人才培养为重点,加强文化队伍建设。文化事业的发展,人才是关键。要高度重视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培养和引进,使一批优秀文化人才在实践创新中脱颖而出,发挥作用。一是加强人才的培养和引进。以门类齐全、结构合理、比例适中为目标,培养、引进一批文化单位急需的专业人才,努力推出德艺双馨的文艺领军人才,培养锻炼一批懂经营、善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形成一支适应市场经济需求的文化经纪人队伍。二是加强基层领导班子建设。优化基层领导班子结构,将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同志推上基层领导岗位,逐步建立一支专业化、年轻化,有实干精神,有创新意识,勇于开拓实践的基层领导队伍。加强考核培训,培养充实文化战线后备干部队伍。

同志们,文化工作任务繁重、责任重大。希望全市文化战线的同志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勇于开拓,矢志进取,勤奋工作,为我市新一轮追赶式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三篇:在文化工作会议上讲话

在文化工作会议上讲话

开拓进取克难求进

努力推动我市文化事业再跃新台阶

——在全市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这次文化工作会议,是在全市上下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和市委八届十二次会议精神,实施新一轮追赶发展、实现新一个倍增计划的强烈氛围下举行的。会议的主要任

务是,学习贯彻省、扬州市文化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十五”和去年的工作,谋划“十一五”,部署安排今年的任务,表彰先进,动员和激励全市上下进一步解放思想、拓宽思路、矢志进取,算大帐、谋大局、干大事,努力推动我市文化事业再跃新台阶。下面,我讲三个问题。

一、围绕大局,服务经济,文化事业健康稳步向前发展

(一)“十五”期间取得的成就,为今后五年文化事业更快更好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基础设施建设成效显著。十五期间,全市各级党政组织高度重视文化工作,在大力发展经济的同时,围绕打造文化大市的目标,切实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2001年以来,每年的城市建设十大工程项目都安排1—2个文化设施建设。先后完成了镇国寺景区、盂城驿二期工程和龙虬庄遗址博物苑建设。启动实施了净土寺塔文化景区、邮都文化广场等建设项目,目前这两项工程正积极的向前推进,今年确保完成。农村文化阵地设施也明显改善。全市21个乡镇(开发区)有■■个达省级文化先进乡镇标准,菱塘回族乡还是扬州市小康文化示范乡镇。全市80以上的文化站达到了500平方米站房、5000册图书、10项阵地文化活动要求。

2、文化活动丰富多采。市里每年组织大中型文化活动10次以上,体现主场特色的中国邮文化节、双黄鸭蛋节专题文艺晚会每年交替举办一次,“珠湖之波”卡拉ok歌唱比赛已经连续举办了22届,农民艺术节、社区艺术节、青少年艺术节成为每年固定的文化活动。这些文化活动,有的直接为经济工作服务,有的是为人民群众送上的精神大餐,有力地促进了我市“三个文明”建设。各乡镇也根据自己的地域特点、文化传统和发展需要,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菱塘、卸甲等乡镇每年都举办农民艺术节,汉留、周巷的农民演出队深入村组、企业进行演出,深受群众欢迎。许多乡镇还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界首的文学创作成果丰富,临泽的美术教育源远流长,甘垛的舞龙舞狮队闻名遐迩,八桥成为有名的扬剧之乡。

3、文艺创作硕果累累。全市每年在省级以上发表、出版、展演的各类文艺作品均在500篇(幅、首)以上。二胡合奏《水乡鸭童》、高邮市扬剧团创作并演出的扬剧《雁归何方》、新民歌《高邮向着太阳奔走》等一批优秀作品赢得普遍好评。创作并传唱了高邮市歌--《高邮之歌》。2005年高邮市歌的征集更是体现了高邮广大文艺爱好者们的创作热情,共收到应征稿件194篇,是历次征文应征者人数最多、涉及面最广、应征作品质量最高的一次。

4、艺术教育十分普及。据不完全统计,全市城乡有各类文艺培训班近60个,声乐、器乐、美术、书法门类齐,在学少年儿童多达2000人。每年参加省统一组织的艺术考级人数为扬州之首。其中以二胡培训最具特色,在全国范围内获得诸多奖项,2004年高邮被省文化厅命名为“少儿二胡之乡”。艺术教育的普及,为高等艺术院校输送了大批人才,也为高邮文化的绵延发展提供了人才保证。

5、文化市场繁荣规范。近几年来,为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积极致力于培育文化娱乐市场,繁荣文化经济。全市共有歌舞厅■■家,电子游戏室42家,音像制品零售点■■家,音像制品出租点■■家,网吧54家,已初步形成适应不同人群消费需求的文化娱乐市场新格局。文化市场管理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做到监管有力、发展有序。

6、文物保护得到加强。全市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处,省级7处,市级64个,有4个历史文化保护街区,一个史前遗址保护群,有古建筑200多处,馆藏文物2000余件。同时,我们还充分挖掘和合理利用历史文化资源,发展文化旅游,取得良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7、体制改革稳步推进。多年来,文化系统不断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公益性文化事业单位坚持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通过实行竞聘上岗、双向选择、落聘待岗等改革措施,增强工作人员事业心、责任感。加强文化经营事业单位的改革,市扬剧团率先走向市场,成为全省县级剧团改革的样板。

(二)2005年全市文化工作高潮迭起,好戏连台

1、文化大项目纷纷上马。作为打造“东方邮都”的标志性建筑邮都文化广场已于去年破土动工,目前工程进展顺利,科技馆基础浇筑即将开始,青少年活动中心的桩基检测正在进行。净土寺塔文化景区项目启动,目前已完成净土寺塔体内部修缮,塔身部分已经从上往下修到第四层,景区的市场运作部分正在进行中。

2、文艺活动盛况空前。成功举办第

第四篇:在全市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同志们:

2012也已经过去了大半年,我们在这里召开2012年全市文化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学习贯彻全省文化工作会议精神和全市宣传部长会议精神,回顾总结2008年工作,研究部署2012年工作,努力开创全市文化工作新局面。

一、2011年全市文化工作回顾

2011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文化工作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市九次党代会精神,积极开展群众文化活动,狠抓艺术创作与生产,加强文化市场管理,抓好文物保护与利用工作,推进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加强党的建设,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xiexiebang.com范文网【www.xiexiebang.com】

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组织了春节文艺晚会、元宵戏曲晚会等80余项春节文化活动,在各县(市、区)演出100余场,观众8.7万人次。开展了2008年“三下乡”活动和“欢乐中原”广场文化活动。推进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安阳县被确定为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示范县。汤阴县跑帏子等3项内容进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评审并公布了第一批安阳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市群艺馆再次被文化部评为“国家一级群艺馆”。龙安区成功举办了“中国安阳蜡梅文化旅游节”。内黄县继续举办了颛顼帝喾陵祭祖节和红枣文化节。文化设施建设稳步推进,市图书馆博物馆综合大楼建成开放,大型铜雕“商颂”建设正在进行,乡镇综合文化站改、扩建工程进展顺利,林州市新三馆已经开工建设。

艺术创作与生产成绩显著。组织安阳市豫剧团、安阳县豫剧团联合排演了大型现代豫剧《大爱无言》,参加河南省第十一届戏剧大赛,荣获河南文华大奖,并被选调赴郑展演。举办了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大型文艺晚会、第五届舞台剧本征集评比活动和“舞台艺术送农民”活动等。创作演出了小戏《一把雨伞》,创作了50集电视剧《清明上河录》,出版剧作集《两棵树》。市豫剧团排演了现代豫剧《二进洞房》等剧目,全年演出225场。安阳文化艺术学校狠抓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在全省职业技术学校专业技能大赛等比赛中取得优异成绩。林州市创作完成了音乐舞蹈剧《林虑风流》。

文化市场管理扎实有效。加强对全市网吧、娱乐场所、演出市场和音像市场的管理,销毁违法音像制品35000张,对校园周边环境进行了再清理,开展了公共娱乐场所安全生产大检查。全年共出动行政执法人员29627人次,检查场所28178家次,文化市场经营秩序明显好转,市文化局被评为全省文化行政执法先进集体。举办了文化行政执法人员和经营业主培训班,进一步提高了依法行政和合法经营意识。积极推进农村电影公益性放映工作,在全市3243个行政村放映公益电影38916场。安阳市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被文化部授予“全国文化市场行政执法先进单位”,内黄县文化市场管理办公室被授予全国“服务农民服务基层文化建设先进单位”。北关区开展多场以关爱农民工为主题的公益电影放映活动。

文物保护与利用工作取得新成绩。争取国家、省、市投资1.3亿元,启动殷墟国家大遗址公园建设,积极开展殷墟保护规划修编工作。全力推进中国文字博物馆文物征集与文物布展工作。组织了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和我市大运河申遗前期准备工作。跃进渠、岳飞先茔等19处文物成为河南省文物保护单位。举办了殷墟考古发掘80周年纪念活动。推进文物机构改革,加强全市文物管理。全年完成钻探面积40余万平方米,发掘各类墓葬180余座。南水北调工程安阳段文物巡护工作成效显著,全省现场会在我市召开。市博物馆、市民间艺术博物馆、市古建所等先后举办《殷商社会生活史》、《鼠年民间剪纸作品展》等20多个陈列展览。内黄三杨庄汉代遗址2号坑保护展示馆主体工程完工,积极组织编制总体保护规划。汤阴县对羑里城和岳飞庙服务设施进行了改造升级。殷都区积极引导扶持殷墟保护区内的农村居民转变生产、经营模式,统筹解决遗址保护与居民发展问题。

文化体制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稳步推进。积极开展以东方红影剧院为试点的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对影剧院的资产、人员、债务等情况进行了核实。与新华富投资集团协商,拟定了转企改制职工安置方案,经职工代表大会审议通过。修改了土地用地规划,办理了土地证,进行了资产审计、评估等工作。组织推荐凯瑞数码有限公司、司母戊文化传播公司等单位的文化产业项目,参加河南省文化产业成果展示会和全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评选,取得优异成绩。内黄县大力实施“画乡名片”工程,初步形成了一个集创作、培训、展示和销售为一体的农民画产业基地,为该县农民画产业化发展奠定了基础。

党的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组织开展了“解放思想找差距、转变作风促发展”活动、“新解放、新跨越、新崛起”大讨论活动,在全系统党员中开展了“党风党纪”集中教育活动,进一步提高了党员干部的思想理论水平,转变了工作作风。局机关党总支连续五年被评为全市先进党组织。汶川地震后,文化系统全体干部职工及离退休老干部慷慨解囊,共为灾区捐款和交纳“特殊党费”105880元。积极开展新“四创”工作,市文化局被评为创建国家园林城市工作先进单位,安阳市创建省级文明城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城市集体二等功。同时,新农村建设、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平安建设、消防安全、人事教育、计划财务、爱国卫生、信访稳定、计划生育等工作也取得了明显成效。

第五篇:在全市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今天,市委、市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市文化工作会议,目的就是要总结过去,开拓未来,努力加快我市文化强市建设进程,促进我市文化事业同两个文明建设同步协调发展。围绕这个主题,刚才市委钱学仁副书记作了一个很好的工作报告,在回顾总结近年来特别是XX年文化工作的基础上,对“十五”文化发展进行了规划,对今年的工作任务作了具体的部署;会上杨舍镇、锦丰镇、兆丰镇、港区镇、市文广局、市体育局等6个单位作了交流发言,各位的发言目标明确,措施有力。希望大家认真贯彻落实好这次会议精神,发奋努力,真抓实干,努力使建设文化强市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近年来,我市文化战线在各级党政组织的领导下,坚持以党的基本路线和邓小平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xx大精神和党中央关于文化工作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团结拼搏,开拓进取,努力推进文化体制改革,不断增加文化设施投入,扎实开展文明创建活动,文化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为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动全市两个文明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近几年,先后建成了博物馆、大戏院、广电大厦、图书馆新馆等一批具有先进水平的文化设施,文学、戏剧、音乐、舞蹈、美术、曲艺等多个艺术门类涌现了一批优秀作品,推出了一批优秀人才,文化单位的活力不断增强,群众文化丰富多彩,建设文化特色镇成效明显,文化市场管理工作不断加强。这些成绩的取得,凝聚着广大文化工作者的心血和汗水。实践证明,我市文化工作队伍是一支团结进取、奋发有为的队伍,是一支值得信赖的队伍。在此,我代表市委、市政府向你们并通过你们,向全市文化工作者,以及关心文化建设的各有关部门、社会各界表示衷心的感谢和崇高的敬意!

我们正处在继往开来的重要历史时期,进一步繁荣文化事业,是时代的要求和群众的呼唤,也是文化自身发展的要求。我们不能满足于已取得的成绩,而是要面向未来,面向世界,面向现代化,坚持用“xxxx”重要思想总揽文化工作全局,加快文化改革和发展步伐,推进文化强市建设,真正担负起代表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历史重任。下面,根据会议的要求,我再讲三点意见。

一、把握方向,明确目标,充分认识加快文化强市建设的重要意义。

文化工作是我们党的全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党的xx大提出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伟大任务,强调“社会主义现代化应该有繁荣的经济,也应该有繁荣的文化”;世纪之交,总书记又提出“xxxx”重要思想,把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同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统一的整体,将“xxxx”视为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这进一步表明了党对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高度重视。先进文化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人类社会进步的灵魂,当今世界,文化与政治、经济、科技的相互促进、相互渗透、相互结合,已成为一种大趋势。跨入新的世纪,我们制定了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的目标,而在迈向现代化的进程中,对于我们张家港市来说,不仅要继续保持较快的经济增长速度和较高的经济运行质量,尽快建成经济发达的城市,而且要大力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全面提升城乡文明程度和整体环境质量,把张家港建设成为文化强市。使文化基础设施和文化发展水平与现代化建设进程相适应,城乡居民都有较高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素养,文化遗产得到有效发掘和利用,文化产业不断发展,文化管理体制和运作机制规范高效。要尽快实现这样一个目标,我感到,需要各级干部进一步统一思想,充分认识建设文化强市的重大战略意义。

1、加快文化强市建设,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必然要求。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我们党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人民群众既是文化的创造者和生产者,又是文化的消费者。没有文化的繁荣发展,就谈不上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真正提高和人的全面发展。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几年来,我们张家港市通过大力发展乡镇工业,城乡居民的生活水平快速提高,由温饱到小康,由小康向现代化迈进。在物质生活快速改善的情况下,一向拥有崇文重教传统的张家港市民,必然会对精神文化生活提出更高的期望和要求。过去六、七十年代,农村大多数小孩上学上到初中就感到文化蛮高了,现在都要想念高中、上大学,甚至还要出国留学。买书、藏书,自学成才也蔚然成风。过去农村有点“小戏”、“小电影”看看、有只有线广播喇叭听听就很满足了,现在家家都有电视看,不少人还要赶到大戏院、体育馆看明星们表演、比赛,要到卡拉ok厅自娱自乐、自我表演。过去农民整天忙在田头,现在空闲、节假日要赶节场、外出旅游,甚至游到国外。尤其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现在不少家庭都购置了电脑,有不少人利用电脑上网学习娱乐、了解时势、利用信息。这些都反映了我们张家港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渴望与追求。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人们对文化生活的追求,形式会越来越多样、内容会越来越丰富、品位会越来越高档。这就迫切需要我们始终坚持“xxxx”的重要思想,加快推进文化强市建设进程。只有这样,才能在更高水平上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要。

2、加快文化强市建设,是拓展新的发展空间,增强综合竞争力的迫切需要。在当今的知识经济社会,商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越来越取决于其中的科技和文化含量,文化的经济化、科技化和经济、科技的文化化已成为一种发展趋势。文化建设既是经济社会发展的一个重要领域,也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巨大动力。文化消费已成为扩大消费的一个重要方面,文化产业也已成为一个迅速增长,可带来较大社会、经济效益的新的经济增长点。文化越来越成为一个地区、一个国家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世界上一些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已成为支柱产业。像英国的文化产业收入与本国汽车工业不相上下;加拿大的文化产业规模已超过了农业、交通、通讯、信息技术、建筑业等;美国的视听产品是仅次于航空航天的第二大出口产品。在国内,上海的东方明珠塔投入3.7亿元,5年就收回了成本。昆山的周庄,仅“五一”、“国庆”两个节日的门票收入就超过1500万元,还带动了家家户户搞三产,镇财政收入的50%来自旅游业。对于我们张家港市来说,工业企业的上规模发展和临港经济的开发是我们的优势,但文化产业发展、包括整个第三产业发展是我们的短腿。当然发展三产,尤其是文化旅游业,我们有一些条件不够优越的客观原因(如我们是新建城市,东西部地区因行政区划的变革,历史上的不少名人归属有争议)。但我们不能仅找客观原因或面对困难无所作为,一定要树立信心,多在主观上作努力。要认真借鉴国内外的成功经验,总结自身一些好的成功做法,进一步解放思想,在大力发展现代工业的同时,加快第三产业发展,尤其要寻找亮点,努力挖掘文化资源,培育文化产业,加快文化产业化进程。只有这样,才能变“短腿”为“长腿”,不断拓展我市经济发展空间,增强综合竞争力。

3、加快文化强市建设,是进一步弘扬张家港精神,巩固我市精神文明建设成果的客观要求。张家港精神是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内驱力。近年来,张家港人民大力弘扬张家港精神,以经济为中心,牢牢坚持“两手抓”、“两手硬”,精神文明建设得到了上级的充分肯定。对已经取得的荣誉我们一定要很好珍惜,同时更要发扬成绩、再上水平,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张家港精神的内涵。面对国际国内新的形势,我市精神文明建设任务相当艰巨。一方面,经济的开放必然带来文化的开放,在文化开放中我们要抵御西方腐朽文化的侵蚀。另一方面,在意识形态、思想文化领域,资产阶级腐朽思想的影响将长期存在,封建文化思想残余短期内难以消

除。在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会经济成份、组织形式和就业方式、分配形式的多样化及其所带来的价值观念的多样化,也必然会对人们的思想产生重要影响。要克服和消除这些消极影响,巩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成果,必须大力推进文化强市建设,通过丰富多样的文化活动载体,具体、生动、形象地宣传党的方针政策,宣传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倡导文明新风,净化人的心灵,规范人的行为,营造良好的社会风尚和人际关系。因此,我们一定要加快发展文学艺术、广播电视、教育、体育等文化事业,广泛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通过文化建设的加强,大力提升我市精神文明建设的水平。

4、加快文化强市建设,是丰富新兴港城文化内涵,积淀文化底蕴,提升城市品位的战略选择。文化底蕴和文化品牌是一个城市的宝贵财富,它直接关系到城市的魅力和对外开放的影响力。国际上的巴黎、维也纳、罗马、洛杉矶、盐湖城之所以成为世界名城,很大程度是因为时装、音乐、艺术、电影、体育等文化品牌,丰富了城市的内涵,提高了城市的品位,加深了人们的印象。这也说明了一个道理,经济是城市的形,文化是城市的神,文化与经济只有协调发展,城市才能形神兼备,充满生机和活力。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张家港的经济社会发展步入了快车道,不仅加快建设了新港城,并且加快了沿江的开发和规模经济的发展,使得不少外商投资企业在我市落户。所有这些,我感到,靠的是党的改革开放政策,靠的是张家港人发扬张家港精神负重实干、着力创造的良好投资环境,靠的是坚持“两手抓、两手硬”产生的强大影响力。“张家港精神”、“两手抓、两手硬”、“洁净优美的环境”,这实际上也是城市发展的品牌和文化底蕴的积淀。但从总体上看,我市的历史文化底蕴相对于周边县市来说,还有较大差距,城市的内涵还不够丰富,这方面要做的工作不是一年两年就能做好,需要一代一代人的延续努力。面对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资源的现实形势,迫切需要我们面对现实,从现在开始就要发奋努力,通过加快文化强市建设来丰富城市内涵,提升城市品位。这就要求我们用文化理念指导城市建设和管理,将文化建设融入于城市建设管理和经济社会发展中,不断积淀文化底蕴,使城市建出特色,建出品位,使经济社会发展产生持久的竞争力。

同志们,从以上四个方面可以看出,加强文化强市建设意义重大,我们一定要审时度势,牢牢抓住机遇,沉着应对挑战,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责任感和时不我待的紧迫感,振作精神,鼓足信心抓好文化强市建设。

二、把握重点,开拓创新,扎实抓好建设文化强市各项工作。

文化强市是一个综合的具有深刻内涵和质量要求的动态概念。建设文化强市,是一个贯穿于现代化建设全过程的长期奋斗目标。但在一个确定的时间段里,应该有具体的目标任务和要求。为此,根据中央精神和省、市文化建设规划,根据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市委、市政府制定了10年文化强市建设规划纲要,这是我们建设文化强市的蓝本,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希望大家要把握重点,开拓创新,高度重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全方位提升城市文化品位。有较高的文化品位是一个现代化城市的重要特征,是体现一个城市综合实力的必备因素。在我市文化建设中,要坚持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原则,努力创造出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两个文明建设典型地位相协调的文化品位。一是要加强文化设施建设。近几年来,市委、市政府投资建设了

一批宣传文化重点工程,逐步完善了城市的设施功能,提供和改善了群众参与文化活动的条件。对这些设施,要充分管理好,利用好,发挥其在宣传科学知识,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对在建的电影广场要加快工程进度,确保工程质量,努力建成步行街上一个耀眼的文化亮点。我们还要围绕“十五”文化发展规划和建设文化强市的目标,进一步加大文化投入,有计划有步骤地抓紧规划论证在城区新建市文化活动中心等一批有文化内涵和艺术个性的标志性文化工程。今年,我们要创建江苏省文化示范县(市),还要在乡镇开展创建文化广电基本现代化镇活动。各镇要挤出部分财力,集中力量建好1~2个精神文明建设标志性工程。各村、街道、企业也要重视文化活动场所的建设,使之形成网络。二是要抓好艺术精品生产。繁荣艺术创作是文化工作的中心环节,拥有一批精品力作是衡量一个地区文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要在总结我市文化精品生产经验的基础上,坚持业余与专业并重、舞台类与非舞台类并重的原则,进一步提高精品创作的策划组织和管理服务能力,制订好艺术生产规划,突出重点,落实责任;要鼓励、支持文艺工作者从我市城乡群众丰富多彩的生活和昂扬的精神风貌中汲取营养和灵感,不断推出具有时代精神和张家港特色,既被专家叫好、又被观众叫座的精品力作;要围绕重大节庆和重大事件,定期开展一系列有较高水平和较大影响的文化活动,创出我市文化特色,提高群众文化生活质量。三是要努力挖掘历史文化资源。历史文化资源是一个城市的宝贵财富,是体现文化底蕴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打响城市文化品牌的基础优势。我市由于建制时间不长,历史文化资源相对于周边县市不是很多,但自古以来这是一方很有灵气的土地,出了不少名人,也留下了不少名胜古迹,只是以往我们缺少对这方面的挖掘和开发,现在要引起高度重视。文化旅游业是地道的“朝阳产业”,搞好了,算经济帐,可谓一本万利,算长远帐,是增强文化内涵,积淀文化底蕴。对这些传统文化遗产,我们要进行全面的挖掘梳理。对那些具有浓郁的区域文化色彩、有较高知名度和影响力,有较高开发价值的文化资源、文化现象,要进行提炼、加工、逐步开发。如鹿苑镇作为江南古镇,境内有距今五千多年的徐家湾遗址,有吴王夫差养鹿之地的传说,有唐高僧鉴真第六次东渡成功的启航遗址——古黄泗埔,还出了不少名人,尤其是东渡作为文化品牌已经成为成功的象征。还有河阳山歌、恬庄古镇,南沙的东山村遗址、香山十八景、“刘氏三兄弟”等,对这些历史文化资源,我们要很好研究,加强宣传。通过多渠道筹资逐步开发利用;再把双山岛、暨阳湖风景区建设好,将来的文化旅游业还是有潜力的。关键是思想上要高度重视,从一点一滴做起,认真积累,努力塑造我市的文化形象,积极扩大张家港文化知

名度和吸引力。

2、着力拓宽文化工作领域。文化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形态,广泛地存在于社会生活中。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文化的内涵与外延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我们一定要及时更新观念,不断调整思路,将文化工作领域拓宽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努力扩大文化工作的覆盖面,真正实行由“小文化”向“大文化”的转变。一是要拓宽文化管理范围。文化行政部门要加快实现职能的转变,在加强专业文化单位建设和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将社会各行业的文化纳入管理范围;要同经济部门、教育部门、群团组织等紧密配合,通过建立一定规模的图书室、多功能活动室等文化阵地和举办各类生动活泼、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大力发展社区文化、企业文化、校园文化、军营文化、家庭文化,努力调动群众参与文化工作的积极性;要经常组织开展广场文化,并在活动方式上由单纯的文艺演出逐渐向科、教、文、卫、体等各个方面延伸,使广场文化真正成为展示高雅艺术,普及科学文化知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生动舞台。二是要拓宽文化服务项目。要进一步规范和繁荣文化市场,积极倡导娱乐业大众化经营,引进开发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及针对老年人等特定人群的文化娱乐项目,提高大众的参与度,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要通过暨阳湖、双山岛开发和修复整治一些重点文物古迹,发展文化旅游业,开辟以文化景点为载体的旅游专线,并加紧研制开发具有张家港特色的旅游商品;要充分利用文化部门的师资、场地、设施设备条件,推动文化艺术培训业的发展,培养一专多能、符合社会需要的复合型艺术人才;要继续引进更多的外地优秀艺术团队来我市演出,搞活我市的演出市场。三是要拓宽文化建设内容。要切实加强特色文化建设,并将其作为利用区域文化优势,活跃群众文化内涵,加快文化发展的重要途径;要继续通过建立特色文艺团队,

开展特色文化活动,评选特色文化镇和特色文化家庭,来培育和推进特色文化,并达到吸引群众参与文化活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目的。要注重城市文化环境建设。建筑物的造型、色彩、风格以及道路、公园、广场、路灯、栏杆等,都要讲究整体和谐、艺术质地和文化个性;城区和各中心镇都要建有一批上档次、有较大容量的公共广告牌、宣传橱窗和阅报栏;要合理布局好花坛、绿地、美化灯、雕塑、植物造型等景点,让城市充满着浓厚的文化气息和文化氛围。

3、努力优化文化运行机制。在当前宏观环境发生历史性变化和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进入重要转折时期的新形势下,传统的文化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已越来越不能适应文化事业的发展,文化领域中的改革创新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显得更为重要、更为紧迫。我们要坚持以深化改革为动力,通过优化文化运行机制,把思路拓得更宽,把工作做得更实,把事业发展得更好。一是要建立多元的投入机制。在市场经济体制下,文化投入应该是多元的,而不是单一的。要加快文化拨款制度的改革,逐步形成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企业投入相结合的新机制,鼓励社会团体和个人投资文化建设或捐助公益性文化事业;要鼓励文化单位与企业联姻,文化单位依靠企业的支持多出文化产品,企业通过文化宣传来扩大影响,提高知名度。二是要建立全新的发展机制。要强化文化自我发展意识,树立文化不仅是一种事业,同时也是一种产业,按照产业模式来发展文化事业的观念。一方面,要对现有的文化资产进行有效运作,通过投资、参股、有偿转让、合作、租赁、承包等经营方式,盘活资产,取得效益;另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有文化资源优势,通过合理配置,优化组合,让文化最大限度地面向群众,进入市场,并尽快组建市文化产业发展有限公司,以此作为发展产业的龙头,努力做大广告业、网络信息业、文化旅游业、文艺演出业、礼仪服务业等文化产业盘子,形成规模化经营,为文化事业发展增添后劲。三是要建立高效的管理机制。要深化文化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不断增强文化事业单位的内在活力,逐步减少对政府的依赖程度。对由财政保障或补助的文化事业单位要逐步进行企业化管理,实行“三个分离”:首先在资产方面要实行经营性资产和公益性资产分离,经营性资产发挥增值职能,公益性资产承担社会职能;其次在业务方面要实行事业与产业分离,把产业部分推向市场,组成经济实体;再次在人员方面要实行事业人员与产业人员分离,从事产业的人员不再由财政供养。对自收自支的文化事业单位要实施产权制度改革,使其彻底转为企业单位,自我积累,自我发展,在市场竞争中不断壮大自己的实力。

4、大力强化文化队伍建设。人才是事业的保障,有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的文化队伍是繁荣和发展我市文化事业的关键所在。从总体上看,我市文化队伍是一支有较强凝聚力、战斗力的队伍,但也存在人员老化、素质不完全适应等问题,需要认真加以解决。一是要加快文化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各级党委和宣传文化部门要增强危机感、紧迫感,积极吸收高学历高素质的人才,努力发现有能力有潜力的人才,大胆使用有头脑有干劲的人才,培养一批以思想素质好、社会责任感强、艺术成绩突出的人才为主体的文化艺术工作者群体。对有培养前途的中青年骨干要选拔到专门学校培训深造,在工作实践中多给他们压重担,同时充分发挥老一辈艺术工作者的传、帮、带作用,加速其成才的步伐。要坚持引进和培育并重的原则,根据需要,逐步引进在苏州市乃至在全省有一定影响的尖子人才,并确保人才留得住、用得活,从而在全市逐步形成一支门类齐全、素质较高、文化和年龄结构合理的文化人才队伍。二是要努力提高文艺工作者的思想素质和业务水平。要经常组织文艺工作者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江总书记“xxxx”重要思想,学习党在新的历史时期有关文艺工作的方针政策,创造条件组织他们深入基层,深入我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增加生活积淀,激发艺术灵感;要采取多种形式,包括举办培训班、讲习班、研讨班,邀请知名艺术家、作家讲课,帮助他们更新知识,更新观念,提高艺术修养和艺术水平。一切从事文化事业、从事精神产品生产的同志,都应当无愧于人类灵魂工程师这一光荣称号,不断加强自身学习,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文艺观,增强事业心和责任感。三是要认真抓好文化部门班子建设。要按照干部“四

化”方针和“调高层次、调低年龄、调优结构”的原则,加强文化部门、文化单位领导班子建设,有计划、有目的地把一些素质好、学历高、能力强的青年干部充实到各级领导班子或班子后备队伍中。各级领导班子要成为团结、勤政、廉洁、高效的领导集体。

三、加强领导,确保建设文化强市的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建设文化强市,是一项整体性强、涉及面广的复杂系统工程,要把这项艰巨的任务完成好,必须以加强领导作保证。各级党委、政府一定要立足于率先实现基本现代化的全局,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统筹兼顾,扎实工作,对文化强市建设实施强有力的领导。

1、切实把建设文化强市摆到重要位置来抓。各镇党委、政府,各有关部门

一定要坚持经济与社会协调发展的方针,高度重视文化工作,从大文化角度考虑文化事业的发展,把文化工作放到各级党委政府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经常分析研究,把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的目标任务一起规划、一起部署、一起实施、一起检查、一起考核。主要领导要亲自过问、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化足心思抓,要认真学习有关业务知识,提高驾驭文化工作的能力。要认真研究文化强市建设中出现的难点问题,协调处理好文化建设中的各种矛盾。要建立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制,层层落实任务,狠抓措施到位,确保顺利推进。

2、加大文化建设投入,认真实施文化经济政策。各级政府财政要不断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每年对文化事业的拨款增幅要高于当年财政预算增长幅度的1-2个百分点,同时要安排一定的文化专项经费,用于文化活动、精品生产和文物保护。对乡镇文广服务中心等公益性文化单位,各镇财政要确保人员经费和业务活动经费。要认真落实文化发展扶持政策。前年以来,中央、省、市先后出台了文化经济政策,根据上级政策精神,我市也制定了加快文化强市建设若干政策,对增加文化事业的投入、支持文化设施建设、扶持文化产业发展作了明确的规定,希望各镇、各有关部门、各有关单位要认真执行,全面落实。对国家和省市各项文化经济政策的执行情况,要逐项进行全面检查,确保各项优惠政策不折不扣落实到位,以集聚更多财力投入文化事业建设。

下载在全市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word格式文档
下载在全市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doc
将本文档下载到自己电脑,方便修改和收藏,请勿使用迅雷等下载。
点此处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声明: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自行上传,本网站不拥有所有权,未作人工编辑处理,也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如果您发现有涉嫌版权的内容,欢迎发送邮件至:645879355@qq.com 进行举报,并提供相关证据,工作人员会在5个工作日内联系你,一经查实,本站将立刻删除涉嫌侵权内容。

相关范文推荐

    在全市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同志们:这次会议是在全党开展以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主要内容的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进行,全省新闻出版文艺战线大练兵活动拉开序......

    在全市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今天,市委、市政府在这里召开全市文化工作会议,目的就是要总结过去,开拓未来,努力加快我市文化强市建设进程,促进我市文化事业同两个文明建设同步协调发展。围绕这个主题,刚才市委......

    在文化旅游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这次全县文化旅游工作会议,是在全县人民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向建设工业强县、畜牧大县、文化旅游名县和西部经济强县进军的重要时刻召开的一次重要的会议。会议的主要任......

    在2018年全市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2018年全市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夯实基础谋发展 奋发有为求突破努力在跨越发展新征程中贡献文化力量各位委员,同志们:今天,我们召开全区文化工作会议,主要任务是深入学习贯彻......

    在全市农村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农村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2007年11月17日上午8:00 文化局八楼) 同志们: 今天,我们召开全市农村文化工作会议。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会议精神,部署春节文艺......

    副市长在全市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在全市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XX市副市长 同志们: 这次全市文化工作会议,是以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推动我市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对2008......

    在全县文化站长工作会议上的讲话(2011)

    关于搞好乡镇文化工作的意见 ——在全县乡镇文化建设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各位领导、同志们: 今天,由腾冲县文广局牵头,联合腾冲县组织部共同召集全县18个乡镇分管文化的相关领导......

    在2010年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推荐]

    同志们: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揽,认真贯彻省、州、县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和全省基层文化工作会议精神,总结工作,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