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XX县旅游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XX县旅游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发展旅游文化产业,有着时代的要求。如何结合地域文化特色,寻找载体,弘扬主旋律,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思想教育,就是努力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鉴于此认识,近年来,XX县结合全国文化先进县创建活动,将旅游作为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对大力发展旅游文化产业进行了积极的探索。
一、挖掘地域文化资源
XX历史悠久、人才辈出、文化积淀深厚,独特的自然景观、丰富的人文资源、众多的文物古迹和现代高科技成果是XX发展文化产业的特色,在近年来的挖掘和整理中,形成了“五源、三业、二乡、一园”文化地域优势。
五源:中国现代城镇企业制度改革之源。20世纪80年代初,原XX衬衫总厂厂长步鑫生在全国率先进行企业制度改革得到了中央的肯定,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中国核电之源。秦山核电站的建成是我国和平利用核能的重大成果,结束了中国大陆无核电的历史。钱江潮源。闻名天下的钱江潮源于南北湖外的石帆岛。中国戏曲声腔之源。“XX腔”乃元代XX澉浦人杨梓受戏曲家贯云石启发,对当时流行的南北歌调加工而成,成为明代南戏四大声腔之首。中韩友谊之源。1932年大韩民国临时政府主席金九在上海组织了震惊中外的“虹口炸案”后避难南北湖载青别墅,与XX人民结下深厚友谊。
三业:旅游业。一是大力发展以南北湖风景区为龙头的旅游业。南北湖风景区是国家AAA级风景区。1996年以来,连续7年举办南北湖旅游节,依托文化办节,以节兴业,取得了良好的成效。二是启动白塔山海岛风光开发。位于钱塘江杭州湾内白塔山海岛,总面积为0.39平方公里,岛群上生物资源丰富,植被覆盖率达72.3%,岛上候鸟栖息成群,海蚀景观丰富,是浙江沿海岛屿中生态环境优越的岛屿之一。宗教旅游文化业。宗教文化业主要有云岫庵、天宁寺、谈仙岭、吴越王庙、钱家祠堂组成。以天宁寺为中心的宗教文化区已初步建成,占地面积108亩,建筑面积39259平方米,总投资达2亿多元。会馆业。已经建成了张元济图书馆、博物馆、黄源藏书楼、张乐平纪念馆、泥香室、陈从周纪念馆和金九展示厅等,即将建造的展馆有核电科技馆、XX会展中心、XX腔艺术馆等。
二乡:滚灯之乡。明末清初至20世纪70年代,XX滚灯盛行,有滚灯之乡之誉。三毛故乡。著名漫画家张乐平,1910年11月生于浙江省XX县海塘乡黄庵头村。毕生从事漫画创作他创造的“三毛”形象是家喻户晓的卡通形象。
一园:绮园。绮园在2001年9月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五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被列为全国十大名园之一,园中古藤、四剑桥和罨画桥是我国私家园林之最。近年来又为影视界所看好。以绮园为中心,建设占地151亩包括XX博物馆、XX大剧院、XX文化广场在内的绮园文化区是XX着手进行的一大文化工程。
二、旅游业发展中的文化贯穿
1.形成特色文化旅游线。
一是爱国主义红色旅游线。张乐平纪念馆不仅成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的“红色长廊”,而且成为少儿漫画的创作培训基地,今年又被中国美协漫画艺术委员会授予“全国少儿漫画基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张元济图书馆特色办馆,引来读者及游客上百万。通过举办张元济学术思想讨论会,影响波及港、澳、台和新加坡、新西兰等地,年进馆借阅的读者6万人次,年流通图书15万册次。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秦山核电基地,建厂以来已接待中外旅游者和来宾达60万人次,年旅游收入20万元以上。南北湖风景区内形成了一批爱国主义教育的景点:革命烈士纪念碑、新四军海北支队旧址纪念馆、黄源藏书楼、载青别墅、源亭等,年吸引游客90多万人次。
二是核电科技游。秦山核电站是我国第一座自行设计、自行建造、自行管理的核电站。目前,秦山核电一期已正常安全运行10年以上,二期一号机组也已并网发电,三期已进入调试阶段。2003年,一、二、三期将全部投入发电,届时的发电装机容量将达到300万千瓦,成为名副其实的核电基地。秦山核电公司被核工业总公司和省、市授予“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被中宣部、教育部、中国科协命名为“全国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秦山核电基地已成为江、浙、沪地区的广大旅游者特别是大中小学生进行旅游观光和爱国主义教育的首选地。到核电厂参观,不但可以接受一次科普知识教育,更是一次爱国主义教育。秦山核电站高科技工业旅游目前已被推荐为全国工业旅游63个先进示范单位之一。融科学知识与文化旅游的“核电科技游”,经培育已魅力初现。据统计,建厂以来已接待中外旅游者和来宾达60万人次,目前年旅游接待人数在4万—6万人左右,其中外宾在300人左右,年收入20万元以上。
三是金九之旅。根据历史史实,充分挖掘做好、做深、做透中韩友好交流的文章,使XX外向旅游有了新的突破。近年来韩国游客每年都以20%以上的速度递增,据不完全统计,近几年来XX县共接待了2万多人次的韩国客人前来访问和参观。今年中韩建交10周年,XX抓住契机,派员参加“第十五届韩国国际旅游展览会”,到韩国汉城等地促销旅游,向韩国民众展示XX丰富的旅游文化资源,使韩国友人加深了对XX的了解。
四是文化品味游。绮园为江南典型私家园林风格,著名古园林建筑学家陈从周先生称其“能颉颃苏、扬两地园林,山水实兼两者之长”,“此园浙中数第一”。花五元门票,看百年历史,参观绮园,可让游客领略中国传统私家造园中妙用“水随山转,山因水活”的叠山理水园论。除此之外,一批极具文化品位的景点与之得到串连,如张乐平纪念馆、张元济图书馆、天宁寺、梓园、黄源藏书楼、白云阁、载青别墅等。
五是滨海古镇游。近年来,XX县在加大旧城改造力度过程中,十分注重现代滨海新市、江南文化旅游名城的营造。去年对长2.3公里的新桥路进行拓宽改造同时,建设南门“音乐之声”广场、秦山大厦广场、张元济广场,另外还在县城建起了海滨公园、洲头公园,县城绿地面积已达121.76万平方米。在完成的天宁寺复建工程中,营造“小桥流水人家”的古诗意境,建起了牌楼、廊桥、石拱桥等特色建筑。围绕横穿全镇的市河,新建、改造了13座桥梁,在沿河两岸建起了古色古香的廊棚,使江南水乡名城风貌初露端倪,吸引众市民及外地旅游者前来休闲游览。
2.举办南北湖旅游节,以节兴游。近年来,XX县连续举办南北湖旅游节,推出中国·XX标准件论坛暨招商洽谈会、杭州湾大桥新区投资论坛、南北湖旅游节形象小天使——“新三毛”评选、全国三毛少儿漫画大赛、中国·XX滚灯艺术节等主题活动,使旅游与经济、文化有机结合起来,把XX知名度推向全国。去年XX举办“新三毛”形象小天使的评选活动,一名小三毛,引来全嘉兴市1000多名学生的竞争。今年又举办全国三毛少儿漫画大赛,共收到参赛作品5585件,其中年龄最小的仅为5岁,整个比赛共吸引了全国30多个省市及澳大利亚等国选手参赛。对传统民间舞蹈滚灯进行8次创编,去年成功举办了“江、浙、沪滚灯艺术大会串”活动。经创编整理的滚灯舞去年参加中央电视台“心连心”艺术团赴嘉兴南湖演出。在今年的XX南北湖旅游节期间,举行了盛大的滚灯舞行街活动,使滚灯这一XX传统的民间舞蹈发展成为一项群众性的文化活动。
总结XX县这几年开发旅游文化产业的成功之处,关键在于挖掘了旅游中的人文因素,提升了旅游的文化品位,使之不但更大程度地发挥了承载文化的功能,而且起到传播文化,进行爱祖国、爱家乡、爱自然、爱文化等思想教育的作用。小而言之,旅游业的发展,带动了XX的文化建设,促进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大而言之,通过发展旅游业,构建了先进文化阵地,传播了先进文化,起到了教育人、鼓舞人、感召人、引导人的作用。
第二篇:校园文化建设实践与探索
“大调研”课题 专题调研成果报告
调研时间:2018年7月 调研单位:xxx小学校 主要成果:
一、调研课题
学校信息化教育现状及教育教学应用研究
二、工作现状
1、取得的主要成绩
(1)、教育信息化设备能基本满足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需要。通过前几年国家实行教育均衡发展计划,学校信息化设备,尤其是计算机不再是学校中的“稀有保护对象”了,各校的大部分教室都装配了多媒体教学设备。如我校是一个典型的小班制农村小学,虽说是一个农村小学,但是我校在2016年各班已全部配备了电子白板,说明学校信息化教育已经普及到农村小学,这是时代进步、科技发展的结果。
(2)是教师信息化素质得到提升。通过“国培”计划、校本培训等多种途径、多种形式加强了教师信息技术培训,特别是近三年来分期、分批、分层次对学校在职教师进行了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培训,大大提升了教师信息技术素养。
(3)是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应用日益广泛。多媒体课件、视频材料以及通过互联网获取信息资源等已在在教育教学中得到广泛应用。比如近几年在汉字教学中很流行的“悟空识字”,以游戏闯关的形式来进行汉字识别教育,同时进行汉字释义,效果很好,很受儿童及家长的欢迎。可以说,教育信息化大大提高了教育的趣味性和多样性以及可接受性,提高了教学效率。
2、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分析
(1)部分教师认识不完全到位。少数教师认为,自己教了多年 的书,或自己年龄大了,已有一定的教学经验,用传统的教育教学方法、手段教学轻车熟路,用不着学习新的东西,可以不用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来教学,依然可以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因此,对采用现代教育信息技术手段教学认识不明,态度不积极。
(2)学科教学中属于研究性、展示性应用较多,常规教学应用偏少。在学校研究课、公开课、示范课和各级课堂教学竞赛中,老师们都要使用信息化手段教学,但在日常常规教学中,部分老师运用较少。
(3)是借鉴应用多,创新研究、开发较少。由于老师们工作繁忙,或自身能力水平有限,不能研究、开发出新的教学软件等,因此大多数老师直接借鉴甚至照搬别人信息化成果资源进行教学,如从网上下载课件、音像、视频材料运用于教学中,很少融入自己新思想、新理念、新方法、新发现、新成果等。
三、工作建议
1、进一步加快信息化教学环境的建设。信息化教学环境,决非仅仅硬件系统而已,而是硬件软件等有机结合的综合系统。目前,学校教育要乘国家信息化建设东风,加紧信息化教学环境建设,致力于建设用于信息化教和学的各种支持系统及用于各种教育资源、教育设施管理的信息管理系统等。
2、搞好信息化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利用。信息化教育资源是指用于教育信息化的各种资源,如电子教材、各类素材、学科教案、教学课件、试题、百科知识、教育新闻信息及各类教育统计数据等等,要组织专门力量进行甄别收集和利用。
3、进一步加强师资培训。作为新课改之关键所在的教师,其职能、角色的定位,也将逐渐由传统的“知识传授者”转变成“设计者、指导者、组织者、帮助者、学习资源的管理者及研究者”。这种新型教师的职能转变,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因此,教育 信息化应成为师资培训的重要内容,也只有这样才能将教育信息化建设推向一个新的高度。
4、积极建构新型教学模式。学校教育要顺应信息化发展的需要,积极构建与信息化教育相匹配的新型教学模式。信息化硬件环境是死的,被动的,而新型教学模式中的交互作用过程和学生学习新知识的认识过程却是活的,能动的,因此,学校、老师必须重视新型教学模式的构建;让这些耗巨资建成的信息化教育硬件能够物有所值、物尽所值、物超所值。
第三篇:小学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范文
诗意,生命的追求!像诗中表达的那样给人以美感的一种意境、一种感觉、一种优雅。诗意教育文化,是一种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意趣相投、和谐共生的文化。基于此认识,我校从理念文化、环境文化、管理文化、特色文化等方面架构起诗意教育文化的基本框架,在探索和实践中不断丰富诗意文化的内涵,促进师生生命的成长,增强学校的核心竞争力。
一、准确定位,确立务实创新的理念文化
“良好的校园精神文化具有催人奋发向上、积极进取、开拓创新的教育力量,能帮助广大师生树立远大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是一个孕育着巨大潜能的教育资源。”
八十多年的办学历程,孕育了“厚积笃行、创新超越”的学校精神,我们立足学校实际,凝聚、提炼、发展自身的价值理念,确立了“让师生诗意的栖居,让生命灵动的跳跃”的办学理念;树立了“高举诗意教育大旗,坚持文化铸校、质量立校、文明美校、师资强校、科研兴校、特色名校,努力把学校办成校园和谐、管理精致、质量过硬、师资优良、特色鲜明的新教育实验学校和省内外有影响的特色学校。”的办学目标;形成了“崇德、尚美、和谐、进取”的校风、“敬业、爱生、博学、善导”的教风和“乐学、好问、善思、力行”的学风。在教育教学工作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一系列教育信条,如:态度决定一切,细节决定成败;好书伴我成长,阅读点亮人生;只有专注和坚韧可以创造奇迹等。几经讨论修改,多方求教,以理念识别系统、视听觉识别系统、行为识别系统、制度识别系统、特色识别系统五个版块为主的诗意文化手册便应运而生。在系列理念文化的引领下,教师不仅完成了教学任务,而且享受到职业生活的乐趣;学生不仅完成了学习任务,而且享受到童年生活的快乐。它为师生的主动发展、创新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
二、精心构思,打造优美静雅的环境文化
“一所学校的品味首先是一所学校的校园品味,包括每一个细节,每一个建筑,每一处绿化都应该精雕细刻。”
2006年,我校借海门市小学“达标创特”的东风,按省实验小学标准,配备有多媒体网络教室、音乐舞蹈室、诗社活动室等15个专用教室,高标准装备了校内闭路电视教学系统和演播室;将每个教室都建成了多媒体网络教室。整个校园春天群卉争艳,夏天绿树成荫,秋天硕果飘香,冬天白雪压枝,成为了师生诗意栖居的乐园。
走进我校,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棵苍翠的迎客松和镌刻着学校精神的金牛伏枥石,左侧的南花园矗立着象征学校精神的标志性雕塑——“超越”,南花园的北边是“u”形教学楼和综合楼;右侧是标准的250米环行跑道,与学校的花草交相辉映,相得益彰。综合楼上,精心布置了名诗、名画、名星、名曲、名著,美其名曰:“五名工程”,让学生耳濡目染名家的风采,激发学生不断努力、不断进取;教学楼三楼栏杆的铝塑板上设计了学生喜欢的童书介绍,让书籍成为学生永远的朋友。作为诗意校园的“重头戏”——诗苑,它的的北边是用木板刻成的古典诗词,南边是有关童诗的各种活动展示:有校园首届十佳小诗人介绍,有近年来学生在各种报刊杂志上发表的优秀诗作,有参加小诗人夏令营活动的精彩瞬间……古代与现代的融合,静态与动态的辉映,构成了学校充满诗情画意的教育空间和智慧空间。
同时,学校积极营造人文环境,努力做到育人于无痕之处。“轻声漫步过走廊”、“茵茵绿草,踏之何忍”、“上前一小步,文明一大步”等温馨的提示语随处可见;诗意教师、诗意社团、诗意言行的宣传牌,为校园增添了一道亮丽的文化风景;校园“好玩儿”电视台、校报、校刊等装点着学校的诗意气息;学校定期开展快乐诗书节、社团风采节、阳光体育节、“弘謇杯”民族精神传承节等特色文化节日活动;定期进行行为规范示范班、书香班级、诗意少年评选;组织教师进行个人形象设计,征集学生格言,促进师生自我激励、主动发展。诗意环境文化建设使学校做到了时时育人、处处育人、景景育人,润物无声,生机盎然、催人奋进。
三、以人为本,构建刚柔相济的管理文化
“过一种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这是新教育实验人最重要的追求,也是学校管理最重要的追求。”我校秉承“以人为本,刚柔相济”的原则,落实“管理无大事,细节定成败”即从大处着眼,勾绘共同愿景;小处着手,在细节中成就事业。
(1)重目标,凝聚人。学校规划是构建管理文化的基本纲要。我们在制订和实施学校发展规划中,注重自下而上,坚持“民主生成”,在教职工共同参与、凝聚共识重生成与实施规划,形成共同的愿景。学校每年的工作目标都由教代会全体教师表决通过;教师发展规划和个人工作目标均由校长室与教师协商确定;期末举行教师目标达成情况述评会,年末开展“平小十大超越”评选。引导教师将工作与实现自我价值相联系,让“厚积笃行,创新超越”成为学校的主旋律。
(2)重制度,规范人。制度建设是组织发展和效
率提升的重要保障,更是构建诗意文化的基础。为此,我们按“合法、合情、合理”的要求,健全完善了一系列工作制度,学习制度、考核制度、奖励制度等,编印成册,让学校的各方面工作能及时、清晰地呈现在教师面前,增加了学校各项工作的透明度。同时将重要的制度和规范,如《平小教师形象》、《平小学生一日常规》等,张贴于学校最显眼的地方,使管理进一步规
范化、科学化。
(3)重执行,塑造人。如果没有执行,任何好的计划都是零。为强化执行,我们要求学校的管理团队要践行“四好”。一是计划好。学校的每一项工作都要作精密安排,明确做什么,什么时候做,谁去做,如何做以及做到什么程度。二是布置好。我们要求行政布置工作时一定要简单明了,指令明确,如果任务复杂,可以把工作内容、具体要求、完成时间、责任人及何时检查等做成ppt,到时放映简述即可。三是督查好。校长督查行政,将每周的各项工作分工到人,周末进行完成情况星级评定;行政督查教师,教学和德育两条先值班行政,巡视查看条线人员任务完成情况,及时沟通,及时整改,月末组织教师百分考核。第四,总结好。为了让大家能做好以后的工作,对工作的完成情况要适时进行客观性评价。月末各行政人员都要整体反思条线工作,形成工作总结电子文稿,在校务会议上进行本月工作反馈,并组织行政人员考核,接受教师监督。
(4)重氛围,发展人。我们关注教师的专业成长,成果分享,智慧碰撞,引领教师在团队中成长。以超越者俱乐部为平台,以“读:主题阅读+集体共读+自由选读;行:集体研讨+课堂比武+多维交流;写:教育随笔+案例反思+专业论文;研:省市课题+微型课题+课程研发”为途径,不断加速教师的专业成长,努力做到文化发展学校,文化浸润教师。
四、打造品牌,孕育独具个性的特色文化
“特色并不意味着圆满,但特色就是卓越。企业如此,学校如此,凡事莫不如此。”我校独具个性的童诗特色文化,是学校诗意文化建设的源头和基石。学校的童诗教育以课程、行为、活动为三大核心元素,相互联系,相互促进,不断丰富着童诗特色的内涵。
学校特色核心组教师在学习国内外童诗教学经验,于2007年暑期编辑出版了童诗校本教材《种太阳》。全套教材共分低、中、高三册,真正做到了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以主题单元阅读和童诗创作技巧双线并行,并融入了丰富的地方乡土资源。让孩子们理解并掌握创作和修改童诗的一系列技巧,让孩子们在诵诗、赏诗、写诗的过程中启迪思维,丰富情感,提高素养,接受美的熏陶。结合南通市级课题《儿童诗校本教材的开发和实践研究》,学校积极开展童诗和数学、品德、艺术、信息技术等学科的整合研究,形成了《我要做好孩子》、《我为童诗做动画》等十多节童诗与学科整合优质课例,形成丰富的童诗课程文化。
“当我们开心的时候,我们就读诗,当我们感动的时候,我们就写诗,诗中有善,诗中有真,诗中有美……”这是由台湾著名儿童文学作家管家琪作词的平小校歌《在诗意中成长》。我们结合养成教育、环保教育,传统美德教育等,引导学生创作生动活泼、富有教育意义的童诗,如王丹友小朋友写的《小蜜蜂》“小蜜蜂,真勤劳/每天早早起,/ 天黑才离去。/我们要学小蜜蜂,/天天上学不迟到!”在诗中,纯真地表达了他们养成好习惯的信心。海门电视台、《南通教育》等多家媒体相继报道了学校以诗促文、以诗育人的经验。在习惯养成的路上,我校坚持以“用诗意的语言说话,用诗意的心灵生活”为目标,以“目标引领、分层推进、活动规训、评价激励、研究深化”为主线,形成多元的童诗行为文化。
每年的校园诗书节活动,都会引来师生关注的目光,“经典诗词诵读”、“儿童诗原创大赛”、“诗配画”等一系列经典活动构成了一道道丰富的活动套餐。学校先后组织教师赴上海、浙江宁波金华、江苏常州等地参加童诗研讨活动;邀请中国童诗泰斗圣野、浙师大原校长蒋风、中国童诗网总版主雪野、著名儿童文学作家周锐、“童书皇后”管家琪等来校讲学,为童诗教育注入源头活水;2008年12月,我校成功举办了南通市儿童诗教学研讨活动,在一次次的学习、分享、展示中形成多彩的童诗活动文化。同时也收获着累累硕果:2006年,学校被评为海门市“童诗教育特色学校”;2007年,新加坡花菲卫理小学董成杰、陈永杰等校长来校考察童诗教育,同年“好玩儿”诗社被中国儿童诗网评为“十佳诗社”;2008年,学校被授予“中国童诗教学写作基地”铜牌;2009年,荣获全国小诗人夏令营活动优秀组织奖。
童诗教学的美丽牵手,播下了诗的种子;童诗教育的执着前行,弥漫着诗的芳香;诗意教育的宏伟构想,诠释着诗的意境。“只要行动就有收获,只有坚持才有奇迹。”为整体构建学校诗意文化思想体系,学校申报了全国新教育子课题《“诗意教育”实践模式的探索研究》,从营造诗意环境、实施诗意管理、培塑诗意教师、探寻诗意评价、打造诗意课堂、引领诗意言行、开展诗意阅读、组织诗意社团等八个方面进行科学的描绘,细致的规划。我们将以“办海门市一流的乡镇中心小学”和“省内外知名的特色学校”为愿景,彰显诗意特色,锻造诗意品牌,共建诗意家园。
第四篇:班组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班组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来源: 作者:钦林文 日期:10.11.10
江苏省邳州市供电公司工会主席钦林文
班组文化是班组全体成员共享的、可学习的价值观与行为模式。班组文化建设是企业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是班组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标准化班组创建工作的深化与提升。邳州市供电公司按照上级公司的部署与要求,在推进标准化班组创建的实践中,注重班组文化建设,精心培育了一批具有本公司特色的班组文化建设成果,并探索形成了关于班组文化建设的思路,通过建设好班组文化,使班组墙上有园地、网络有页面、业余有书读、活动有空间、沟通有载体,学习有标杆,管理有标准、职业有规划,让企业精神、管理标准在实践中内化为班组与职工的自觉行为。
一 班组文化建设的实践与成效
实践中,邳州市供电公司认识到,班组文化建设不应仅仅着眼于班组文化环境、文化阵地、文体活动等文化建设的表象,更应着眼于文化建设的实质,即班组管理及班组员工素质的有效养成与提升。为此重点围绕“有效提升班组成员素养;打造高效执行班组团队;深化班组创先争优活动;培育和谐有序人文环境”开展班组文化建设,着力养成“标准先行、5S管理、文化兴企、品牌建设、诚信守法、感恩奉献、创新创效、团队共建”等符合时代特征和班组建设需要的理念,培育形成了班组文化六个形态:
班组安全文化。安全是班组的基石。邳州市供电公司220千伏邵场变电站着力践行“安全邵场”理念,首创“三秒思考法”、“九问负责制”等先进工作法,获得了全国“安康杯”竞赛优胜班组荣誉称号,在此基础上,邳州市供电公司不断完善安全责任制,规范班组成员的安全职责,将“我要安全、我能安全”的安全文化理念贯穿到班组的全员全过程,利用公司制作的安全生产专题影像片等多种形式,多途径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强化责任与守章意识;积极探索开展现场安全“5S”管理活动,将变电检修、线路检修、装表接电的工作现场都纳入“5S”管理,并与工作现场危险点源分析有效融合,巩固完善班组成员家庭安全联保制度,让职工家庭共享班组安全文化成果,助推班组安全文化建设由理念渗入实践,由无形化为有形,由墙上网上走进班组安全管理的每一项流程,形成班组安全生产的坚实的思想与氛围保障。
班组服务文化。服务是班组的品牌。邳州市供电公司营销部业务班在总结多年来窗口服务工作经验的基础上,推出了“跟踪服务法”等典型做法,标树了供电“窗口”新形象;八义集供电所结合本镇、本所实际,塑造了“温情天使”服务品牌,展示了“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的农电人风貌。以此为代表,邳州市供电公司及时总结提炼近年来在供电服务管理方面的成功做法及业务班全国“青年文明号”品牌创建成功经验,并将其推广到公司营销(农电)系统每个班组;着力培育类似于“党员妈妈”等服务品牌,发动员工参与到班组服务品
牌的创建过程中,积极推进“感恩企业、奉献社会”及“诚信进班组”主题教育,助推服务文化建设由前台向后台延伸,由“窗口”班组向非“窗口”班组推进,充分发挥品牌的示范与引领效应。
班组创新文化。创新是班组的灵魂。邳州市供电公司高度重视班组技术创新活动及创新成果的推介与应用,浓厚的创新文化氛围催生了累累硕果:检修工区检修班研制的“隔离开关检修保险带悬挂器”,获国家永久专利证书;线路工区线路一班研制的“电力线路拦河线预警保护系统研制”获得了全国优秀QC小组提名和省公司2009质量管理(QC)小组成果二等奖;邵场操作班自行研发的“CS146型接地刀闸五防装置”,通过安装试验比对,切实做到了节约操作时间,提高安全可靠保障的效果。
班组塑优文化。塑优是班组的活力。在邳州市供电公司创模及技能竞赛的成绩单上,2010年是一个浓墨重彩的记录:获得省市县三级劳模表彰共六人;获得国家“安康杯”竞赛优胜班组表彰班组一个;在徐州供电公司今年业已举办的六项技能竞赛中,获得3个团体第一、1个团体第二、2个团体第三,个人7人/次在竞赛中获得名次。这一切成绩的取得得益于该公司实施的班组“塑优工程”。通过广泛开展技术比武、技术革新活动,在广大职工中形成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热潮;开展班组与员工职业愿景设计,实施以激发班组长活力为主要内容的班组文化建设“核心计划”,深化“学习型班组”与“知识型员工”创争活动,引导员工立足岗位,成长成才,使班组成为人才培养的基地和摇篮;树立先进典型,举办劳模事迹演讲会,弘扬劳模精神,以榜样示范带动职工整体素质的提高;建设班组网站、班组园地、班组文化墙等,让企业文化理念与知识上墙面、上页面、上桌面,进班组、进站所、进现场,使文化建设更加贴近员工工作与生活;班组成员每月对照相关制度规定反省自查,班组每月培训,每季考试,促进了自我管理、集体意识、团队精神的有效养成。
班组管理文化。管理是班组的底蕴。2010年3月,邳州市供电公司完成了主业19个建制班组标准化班组管理手册的编写;5月,72个农电班组的标准化班组管理手册通过徐州供电公司专业审查;而在此之前的2006至2009四年间,邳州市供电公司涵盖公司管理、技术及工作流程的标准化体系初步形成,为公司的标准化管理和标准化班组建设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开展标准化班组创建工作中,邳州市供电公司始终坚持标准先行原则,以国家电网、省市公司颁布的各项管理标准和工作流程指引标准化班组创建,从安全管理、设备管理、营销管理、生活设施管理、人员行为管理等标准化工作难点出发,大力推行定置、可视、规范化管理,使标准化班组创建工作有的放矢,方向明确,与此同时利用班组结对的形式,形成主业班组与农电班组、标杆班组与一般班组、班组成员与公司劳模等不同层面的结对共建平台;持续开展班组反“管理性违章”工作,及时消除管理中的短板,科学有效推进班组标准化创建评价工作,保持班组建设质量与水平,为提升公司整体管理水平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班组和谐文化。和谐是班组的动力。从2009年初开展的“阳光农电、温馨农电、和谐农电”主题教育,成为邳州市供电公司创建农村供电所标准化班组的重要支撑。在此基础上,邳州市供电公司进一步深化班组文体活动阵地建设,大力倡导“快乐工作,健康生活”理念,在班组(供电所)开辟文体活动室,配置文体设施与用具,让员工工作之余可以就地开展小型化活动,尽可能多的满足不同文体爱好者的活动需求,为职工提供一个舒心的工作氛围;公司“困难职工帮扶中心”在每一个班组建立帮扶点,对确有困难急需帮扶的员工确保第一时间知情、第一时间帮扶,切实帮助员工排忧解难,彻底解决了困难职工的后顾之忧,还积极打造公司、职工交流互动平台,突出人性化管理,关注员工思想动态,着力构建“家”
文化;重新规范梳理了阳光管理流程与内容,完善民主理财小组制度,畅通了职工利益诉求渠道,及时化解劳动关系中的问题和纠纷,有力地促进了和谐劳动关系建立与和谐班组建设。
二 班组文化建设的思考与探索
以建设统一的优秀企业文化为目标,以班组为主要抓手,加强理念导入,促进行为规范,引导团队学习,深化管理创新,建设一流业绩,打造和谐高效班组,加快推进以“四统一”为基础的优秀企业文化在班组“落地生根”,为公司科学发展与和谐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重点开展好“五个一”工作,组织实施好“五项工程”:
建设一个班组文化典型案例库。重点总结标准化班组创建成果,提炼班组管理实践中形成的经验,用以指导班组文化建设。
编制一个班组文化建设规划。按照企业文化建设的总体部署与要求,拟定班组文化建设的内涵、目标、重点、载体、措施等,为班组文化建设厘清方向。
制定一个班组文化建设评价标准。对班组文化建设的过程与效果进行动态评估,保证班组文化建设的针对性与实效性。
培育一批班组文化建设品牌。注重从班组安全文化、服务文化、创新文化、管理文化、塑优文化、和谐文化建设过程中培育、选树一批有代表性的“文化精品”,以点带面,引领班组文化建设蓬勃开展。
筑牢一块班组文化阵地。根据实际情况配置健身点、读书点、困难员工帮扶点、技师或劳模创新工作室、实训室等,作为班组文化建设的支撑,引领班组成为创新与研发的基地等。
实施以巩固创建成果、规范基础管理为主要内容的班组文化建设“固基工程”。立足于进一步巩固标准化创建成果,按照规范、实用、高效原则,梳理、规范班组各类规章制度、标准与台帐资料,建立常态运行理念与机制,有效规避见效快、保持难问题发生。
实施以激发班组长活力为主要内容的班组文化建设“核心工程”。通过举办班组长管理论坛活动、发挥班组长联谊会制度作用、帮助班组长设计职业通道等,为班组长提供一个学习、交流、提高的平台。
实施以提升班组素养为主要内容的班组文化建设“塑优工程”。重视培育先进典型,发挥标杆示范效应;为班组成员明确职业愿景,进一步深化“学习型班组”与“知识型员工”创争活动,引导员工立足岗位,成长成才,使班组成为人才培养的基地和摇篮。
实施以建设班组“家文化”为主要内容的班组文化建设“聚心工程”。充分发挥工会组织职能,建设好职工小家,关爱班组员工,及时解决实际问题,解除后顾之忧;完善班组成员家属安全协管会制度,让班组建设充满人文关怀。
实施以持续改进、持续提高为主要内容的班组文化建设“登高工程”。开展班组文化理论研讨、班组文化“大家谈”、班组文化对标交流及结对共建活动;深化公司领导班子成员
联系点制度;举办班组文化网页、班组文化园地、班组文化墙、班组与班组员工职业规划页设计竞赛等活动,集思广益,寻求班组文化建设最佳途径与效果。
第五篇:宿舍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中学宿舍文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中学生宿舍文化是一种新兴校园文化,是指中学生在以宿舍为载体,以学生群体为主体的共同学习、生活、交往等过程中所形成的人文环境和氛围。宿舍文化是校园文化的折射,家庭文化的延伸,社会文化的浓缩。它包括宿舍的育人环境、室内布置和宿舍成员丰富多彩的文化休闲活动的建设中所表现出来的各种思想观念、行为方式等。宿舍文化是校风、学风的具体表现,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是整个校园文化建设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是学校德育影响的一项手段。
(一)积极拓展作为德育教育重要阵地的宿舍文化建设。
学生时代是人的一生中最富活力的时期,是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的关键阶段。良好的宿舍文化氛围有利于中学生学习的进步,健康人格的形成和身心发展的需要。
1.环境建设突出育人主题。
为了使宿舍环境优雅,学校在宿舍楼周围精心装点了大量花草树木;在楼内布置了穿衣镜,教育学生整装出入;悬挂富有教育意义的大幅绘画作品;学生以班级为单位随着不同时期的教育内容定期更换黑板报,做到内容新、可视性强、形式新颖、活泼。我们力图做到每个布局都有其深刻的教育意义。
2.引导学生掌握独立生活技能。
学校努力探索、创新实践新形式下对住宿生进行德育教育的途径,针对独生子女的特点,组织相应的教育活动,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互助意识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指导学生通过自己动手,积极创设良好优美的宿舍环境,提升文化品位,使学生自觉陶冶于这种整洁优美的宿舍环境中,在心情愉悦中进行自我约束,形成新型的良好宿舍文化,并且将这种良好作风植根于宿舍楼内的每个角落。
3.树立“家的观念”,增强学生集体意识。
积极教育学生确立一个主题──“宿舍是我家”,全员开展“我爱我家”的活动。先从提高学生觉悟方面入手,让学生明白“我”应该为这个“家”承担哪些义务、哪些职责?如何来添光增彩?学校则围绕“家庭生活”组织各种活动,学校长期进行以宿舍为单位的“优秀宿舍评比活动”,通过宿舍之间的竞争、比赛,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从而树立了学生的团结意识,进取意识。在此基础上,为每个优秀宿舍拍摄“全家福”,这样,宿舍成员在健康向上的氛围内,他们的感情及情绪相互交流和感染,在相互感染中形成了心理上的认同,从而影响着其他学生的思想、观念及行为,提高了所有住宿生的集体生活适应度,促成了一个个和睦“家庭”的组成。当然,宿舍文化建设的成效也会直接同“优秀班集体”的评比挂钩,以此促进宿舍中文化氛围的营造。
4.努力培养学生勤奋好学的宿舍文化氛围。
宿舍文化对成员个体的主要影响是通过宿舍文化所形成的精神氛围于潜移默化中形成的,是一种无形的约束力,虽不具强制性,却能引起个体感情上的共鸣,使个体有意无意地受到启发和感染,进而形成一种自觉的、内在的驱动力。
中学生学习非常紧张,尤其是面临着在新经济时代,升学竞争、就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使得中学生越来越感受到了来自各方面的巨大压力,在这种情况下,应尽可能通过文化建设为学生们创设良好学习环境,以配合课堂教学的需要,培养学生形成浓厚的宿舍学习气氛。同时,每天组织
学生收看《新闻联播》、《焦点访谈》等节目,观测夜间天象,组织对历史博物馆等天津文化教育基地进行参观,有效拓展了学生的视野。
二、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促进校园宿舍文化建设。
学校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多方面、多层次、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有机整体,以不断满足学生的精神文化需要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德育工作的对象是享有独立人格、具有现代意识、崇尚科学与理性的人,因此宿舍教育要善于捕捉教育的时机,用活教育的各种载体,拓宽工作渠道,丰富多彩的活动无疑是学生最喜闻乐见的教育方式。
1.通过“宿舍文化”的建设,促进相互交流和培养协作精神。
新生住宿伊始,面对新的环境往往表现得无所适从,焦虑紧张,甚至出现严重的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严重影响了他们的学习和健康成才。我校适时开展了相应的生活、心理辅导,积极组织 “宿舍文化交流”活动,通过宿舍风采展示,一个或多个宿舍联合的精彩节目演出,加强了沟通,使学生感受到宿舍生活的丰富多彩,同时在活动中也会产生一种无形的约束力使学生自觉地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自我修养,也即产生了同学间的协作精神,使刚离开家庭生活的学生又得到这个特殊“家庭”的温暖和关怀,留下宿舍生活的美好回忆。
2.加强宿舍文化建设,创建温馨和谐的宿舍生活。
学校努力为住宿生创造一种文化环境,宣染一个育人的主题,弘扬高尚精神,让学生置身于其中,受熏陶、受训练、受教育,逐步提高其思想认识水平,纠正其不良的行为,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感受作为“家”的宿舍的温暖。为了能为住校生带来更多的家的感受,学校每逢“八月十五”中秋佳节之际,都会组织文艺晚会,精彩的节目、艳丽的烟花、甜美的月饼交织成学校老师美好的祝愿,带给住校生无尽的欢欣。
3.崇尚人文精神,促进个性发展。
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为最高要求,鼓励他们自主发展,以此为目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文体活动,要使他们能够根据自己的年龄特征、兴趣爱好和自我需要,选择不同的个性发展。积极利用早操时间开展跳绳、篮球等小型文体比赛,利用周末进行“欢乐星期五——金曲、影视点播”;利用周六上午进行“文化休息活动”,学校除了开设书法、绘画、体育等兴趣小组外,还开放图书馆、体育馆、电脑机房等活动空间,为学生提供各种选择;同时结合住宿生特点有序开展公益劳动、社会实践、宿舍生活摄影比赛等活动,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提高学生的生活情趣。
宿舍文化氛围的形成、良好育人环境的创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旦形成将会持续稳定发挥其德育功能,它能够使来自不同家庭带来各种不同影响的学生,按照统一的目的、要求引导到同一个生活方向和思想轨道上来,熏陶学生的道德情操,净化学生的思想,改造学生的不良行为,促进学校的德育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参考资料:1.《宿舍文化与育人》李海清
2.《浅谈大学生宿舍文化建设》刘瑶
3.《打造宿舍文化 倡导寝室文明》张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