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景阳乡茨沟中心小学杨先国
新课程改革指出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强调了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数学教学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表现在是否培养了学生的数学能力,而数学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又表现在学生能否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起引导作用,引导的特点是含而不露,指而不明,开而不达,引而不发。引导的内容不仅包括方法和思维,同时也包含价值和做人。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启迪,引导可以表现为一种激励。新课程标准改变以往教学的状态,把学习过程中的发现、探索、研究等认知活动突显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地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亲近数学
数学来源于生活,离开了现实生活,数学将是一片死海,没有生活的数学是没有魅力的数学。作为数学教师要为学生感悟亲近数学创设和谐的情境,激起学生对新知学习的热情与好奇,拉近学生与新知的距离,为学生的学习作好充分的心理准备,触动学生的生活积累,使学生能有所悟,能自悟自得,并能在实践活动中深化感悟,让学生亲近数学。
心理快乐能使人处于积极向上的状态,对一切充满希望,充满信心,充满创造力。教师每天要保持一个愉快的好心情,要尊重爱护学生,欣赏学生的优点并及时的给予赞扬。"民主、快乐"的教学氛围,激发了他们参与的热情,从而主动学习,焕发了他们热爱数学的兴趣。
二、动手操作,引导学生在数学活动中体验数学
有人曾说:“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指尖上。”心理学家皮亚杰也指出:"活动是认识的基础,智慧从动作开始"。的确,学生在动手操作中,思维和想象最为活跃,能够获得直接经验和亲身体验,能够更好地促进学生对数学的理解。无论是知识上、能力上,还是情感态度上,均得到发展,特别是体验到了学习数学的乐趣与轻松。引导学生在动手操作感知中,亲身体验新知识的产生、形成的探究过程,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研究表明,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困难时,如果是通过自己的努力求得答案,自己概括出定义、规律、法则等,那么他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将会越来越高,而所得到的知识也将会更牢固。自己克服的困难越多越大,其学习也就越积极。因此,让学生自己动手去探索问题,学生就会在积极的情绪中产生一种渴求学习的愿望,从而更加主动地学习。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做到,该由学生自己去探索的知识,就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探索,该由学生自己获取的知识,就尽量让他们自己去获取。学生在探索过程中遇到问题时,教师只作适当的提示和暗示,让学生体会到所学会的知识是自己“发现”的,自己“创造”出来的,从而使其体会到成功和进步,体验数学的魅力。
三、自主探索,引导学生在思考研究中创造数学
教学设计中,我采用“实践——观察——总结”的教学步骤,先由学生在教师不加指点的情况下进行实践操作,留给学生探索的空间,让学生自己去想、去说、去做同时,在实践中,也必然有部分学生会碰到一些障碍,可让他们合作讨论,也可以让他们提出问题。然后,教师再不失时机地向学生展示规范操作的全过程。此时此刻,学生们有的急切地想知道自己实践操作是否正确;有的则想弄懂自己不明白的问题,他们的注意力就会高度集中,从而使教师的“导”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实践运用,引导学生在解决问题中应用数学。在教学中,对教学内容要讲来源,讲用处,通过联系实际,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问题,如在教学“认识人民币”时,我设计了这样一个活动:在教室里布置了一家超市,里面摆了好多商品,琳琅满目,选一位小朋友扮演售货员,其他小朋友先仔细观察这些商品的价格,一方面使学生进一步认识了人民币,使课内的数学知识得以巩固,另一方面也让学生真正认识到数学就在我们身边。既看得见也摸得着,不再觉得数学是脱离实际的海市蜃楼。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上述例子,将学生所学的知识返回到日常生活中去,又从生活实践中弥补课本上学不到的知识,自然满足了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让学生在生活实践中学会了解决数学问题。
四、及时反馈,引导学生在自我反思中提高数学
自主学习的原则是学生主动的投入和反思,学习过程不是对新信息的直接吸收和理解,而是新旧知识之间的相互作用。及时地提供反馈信息,启发学生根据反馈信息,不断地进行反思,从而使学生在各个不同的程度上了解自己学习新知识的方法和掌握新知识的程度,促进部分学生及时采取补救措施,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在课堂教学中,尽量给学生提供自我学习的机会,并引导他们获取知识,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的光彩,使学生真正成为数学学习的主人。
第二篇: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快乐成长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快乐成长
新疆马兰小学
内容摘要: 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快乐成长, 教师要会创设富有趣味性、探索性的情景;让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并在生活中运用数学知识;教学中教师要赏识学生,宽容学生,把学生出现的错误作为我们可利用的教学资源。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快乐成长,教师应对学生的进步适时的给予表扬,使学生从小树立学习数学的自信,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自主 快乐 成长
自主学习能力是孩子在学习活动中表现出来的一种综合能力,具有这种能力的孩子会有强烈的求知欲,善于运用科学的学习方法,合理安排自己的学习活动,善于积极思考,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表现出强烈的探索和进取精神。小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也指出:提倡自主学习,学生的活动应当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而富有个性的过程。因此,数学教学就应当是最大限度地启发学生积极地进行教学实践活动的过程,应该让学生高高兴兴地进入数学世界,在探索中激发兴趣,从发现中寻求快乐,主动地获取知识,从而体会数学的使用价值以及“做”数学的无穷乐趣。
在数学课堂中如何让孩子自主学习、快乐成长呢?
一、创设富有趣味性、探索性的情景、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让学生亲身经历将实际问题抽象成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与应用的过程”,“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创设情境为学生学习数学服务,为数学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提供支撑,为数学思维的发展提供土壤。创设富有趣味性、探索性的数学情景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兴趣,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成为教学中的主旋律。
例如:在教学加法应用题时,我首先出示了一幅小红在农场喂鸡的图画,问:
一共有几只鸡?看到这个有趣的画面,学生就极期自然地进入情景,加上他们细心的观察,饶有兴趣地讨论,有了多种结果:一种是先来的6只鸡加上后来的8只鸡,一共有14只鸡;另一种是4只公鸡加上10只母鸡,一共有14只鸡。学生还发现有张开翅膀的5只鸡加上没张开翅膀的9只鸡,一共有14只鸡。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自己参与,表达、思考等数学活动,感觉非常有趣。
二、重视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
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教师要让学生在具体的操作活动中进行独立思考,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并与同伴进行交流。教师应提供适当的帮助和指导,善于选择学生中有价值的问题或意见,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以寻找问题的答案。
例如:一年级上册《分类》教学片段:
我选了9位学生按照书上第41页第5题插图分别扮成3个家庭成员(爸爸、妈妈、孩子),在“公园”里悠闲地游玩,然后提出问题:“该怎么分类呢?”让其他学生分小组讨论,互相说说自己分类的结果和为什么这样分类?(学生激烈的开始讨论)
师:好,现在我们听听各小组是怎样分类的,同时看看台上的“爸爸们”、“妈妈们”和“孩子们”是怎样展示的。开始!
生1:我就按家庭进行分类,一个家庭就归为一类。(台上的同学立即按家庭站成了三群。)
师:不错,谁再说说你的方法?
生2:我按男女进行分类,男生一类,女生一类。(这时,台上的小演员们乱成一团,甚至有的站错了位置,台下不时爆发出阵阵笑声。)
师:台上的家庭要听清楚分法后,迅速作出正确的反应。继续!
生3:我是按照爸爸一类、妈妈一类、孩子一类分的。(台上的小演员们迅速作出了正确的反应。)
活动就这样热烈地进行着,学生给出了许多种不同的分法:有的按照高矮分类,有的按照头发长短分类,有的按照衣服颜色分类…… 我不禁为孩子们积极活跃的思维感到高兴。
在《分类》的教学实践中通过设计、比较,我体会到了新思想指导下的新教法带给孩子们的无穷乐趣,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来设计的教学活动将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身边学习数学,感受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三、教师要赏识学生,宽容学生,把学生出现的错误作为我们可利用的教学资源。
我校是一所处于城乡结合部的移民吊庄小学,一方面学生流动性大,另一方面家长忙于打工,没有时间管孩子的学习,所以学生的学习成绩差,学习习惯没有养成,他们对学习数学产生一种畏惧,老师要想方设法鼓励他们,要用放大镜看他们的闪光点,增加他们的学习自主性。例如:李严宝同学是一位来自同心的男生,他性格内向,课堂上不怎么发言,有一题:若规定向东为正,—3米表示。我看到他举手,马上让他回答,结果他带着同心的乡音回答:“—3米表示向北走3米。”话音刚落几个男生异口同声说“错”。并伴随着讥笑声,李严宝同学脸一下子红了,我一边让李严宝同学坐下,一边正视那几个调皮的男生说:“李严宝同学是紧张回答错,但他能举手回答,他比你们勇敢、自信。你们应向他学习。”我又让李严宝同学重新回答,并让全班同学掌声鼓励,只见李严宝同学嘿嘿一笑,坐下继续学习,又有一次李严宝同学的作业做得不好,我给他的批语:字
写得很漂亮,你能认真,仔细地完成每一题,使作业本像你自己一样帅气吗?以后的数学课李严宝同学听得很认真,也经常上黑板做题,他还经常帮助同桌学习。像杨丽丽,杨刚,马莹珍,于波,马小明等同学,不管是上课,还是下课,千方百计发现他们的亮点,他们不交作业时, 主动找他们谈心,作业出错是我就单独给他们讲解错在那,我会对他们说“现在抓紧学习还来得及,以后有机会回报父母,看看现在的父母是多么的苦,天不亮出门,天黑才进门……”。我还帮他们找了师傅,慢慢地,他们在课堂上能回答问题,字也写得端正,上课也不再做小动作了,甚至杨丽丽、于波还买课外书自己做,不会的问老师和师傅,学习成绩逐步提高,尽管他偶尔还犯错,我都能宽容,并积极鼓励,让他找到自信,找到学习的兴趣,找到学习的乐趣。错误使他们亲近数学,喜欢数学,他们几个从数学成绩刚开始不及格,到现在成绩稳定在良好以上。
四、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的评价。
课改倡导的评价取向不只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掌握情况,更为关注学生掌握知识、技能的过程和方法,以及与之相伴随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发挥评价的激励作用,关注学生的成长和进步。激励,可以诱发学生积极的情感,可以增强自信,可以使学生积极地参与学习的活动。我们在实践中,深深地体会到,激励对学生的成长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教师给学生及时、恰如其分的赞美、评价,能对学生产生及时强化的作用,因此要求教师要有敏锐的观察力,随机应变的语言机智。我的学生禹秋实曾经和我一起讨论过分数比较大小的问题:
禹秋实的想法是把两个分数交叉相乘(分子乘分母),哪两个数乘得的积大那边的分数就大,我不太相信他的做法,然后我和他就一起验证,结果这种方法是正确的,其实就是应用了“分数的基本性质”进行通分,分母相同,所以不考虑分母,直接把分子相乘。同学们也认为他的解法很妙,我也充分肯定了他的想法。于是我又想到如果两个分数是带分数怎么办?然后学生和我再次验证整数部分相同时方法和禹秋实说的方法一样,整数部分不同时就要换做法。我就恰当地对他进行了评价:禹秋实同学很爱动脑子,他的想法也很好,我们就给禹秋实同学的解法取个名,叫“秋实解法”,大家说好不好?没等我话说完,大家已经用热烈的掌声对他表示了祝贺。这样的评价,不仅可以激发他本人对高质量学习的持续追求,同时也可激励其他同学养成爱思考的好习惯。
自主学习不仅要会用自己的脑子思考,而且要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耳朵听,用自己的嘴巴说话,用自己的手操作。即用自己的身体去亲自经历,用自己的心灵去亲自感悟。从教学角度来说,就是要鼓励学生对教科书的自我解读,自我理解以及教师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到的见解。
自主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是很重要的部分,我们只有把数学课堂教学建立在自主学习的基础上,充分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积极促进学生学习形式的改变,激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实践,主动思考,主动探索,主动创造,才能让学生在自主学习中快乐成长,使数学课堂焕发出生命的活力。
第三篇: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快乐中成长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我们的现代教学更要让学生在愉快的心态下自主学习,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教学中,经过几年的探索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让学生在语文创新中感受快乐
给学生一片天空,他们就能创造出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秀之作,能够激发同学们丰富的想象力,将这些丰富的想象用手中的彩笔描绘出来,就是一幅幅生动的教学图片。在学习《社戏》一课时,我让学生也动手画一画美丽的家乡,并相互展示,交流观看。他们个个都精心设计,认真描绘,谁都想把家乡最美的、最有代表性的地方画下来。有的画了小桥流水,有的画了高楼大厦,有 的 画了六蓄兴旺,有的画了五谷丰登。一幅幅美丽、富饶的家乡情景跃然纸上。通过这一活动,不仅加深了同学们对该文思想内容的理解,而且激发了大家热爱家乡的情感,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在画家乡的活动中,同学们更体会到学习的欢乐。
二、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快乐。
语文的学习不只在课上,更在课下。课外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不但能激发同学们学习语文的热情,更能培养同学们的语文表达能力。每学期,我都要求学生组织诗歌朗诵会、课本剧表演大赛、手抄报展览、语文演讲比赛、成语接龙比赛等多种活动。让同学们自己选定主持人、评委,自己找材料,学生成为活动的主角,整个过程老师只是一个观察者、指导者是。听一首首配着或激昂、或哀伤的诗歌朗诵;看一台台活灵活现的课本剧表演;读一张张图文并茂的的手抄报,不仅培养了同学们较强的语文能力,而且更能激发大家的学习兴趣。
三、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感受快乐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阵地。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已倡导多年,目前的状况是众多的语文教师任然把课堂当作 “一言堂”,即使使用了现代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却又易被课件所束缚,仍然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我是导演,我的学生是主角。学生能说的我不说,学生能讲的我不讲,课堂是学生充分活动的天地。一位著名特级教师曾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的思维之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这充分说明,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教学一开始,师生必须进入各自的角色。实践证明,导语的好差影响着课堂的效果。
四、让学生在读书中感受快乐
“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学习也是如此。要想达到乐学的目的,教师就要正确地引导学生,让同学们在主观认识上不怕学习,心平气和地看待学习,找到学习的感觉,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觉得学习是充满阳光的,相信到了一定的时候,他们的学习潜能就能最大限度地迸发出来,学习将从苦学到要学到爱学到乐学。
低年级的学生应组织形式多样、新颖有趣的游戏、竞赛等活动。例如,根据一年级以识字为主的教材特点,在识字教学中,我遵循目的明确、准备充分、安排周密、衔接紧凑等识字原则,设计了找朋友、摘苹果、考考你、开火车、大转盘、我当小老师等活动。通过这种教法、这些途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熟练地掌握所学的汉字,变枯燥乏味的识字教学为有趣的学习。总而言之,我觉得作为一名语文老师,不应该只把我们的眼光放在书本教学上,也不能机械地全由老师讲解,而应该把时间交还给学生,让他们投入到学习中来,做个快乐的学生。
第四篇: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快乐中成长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快乐中成长
新的世纪,中国在腾飞,素质教育已进入全面推进的历史阶段。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我们应重新审视课堂教学,把课程改革的新理念落实在每一节课里,树立起学生自主学习、独立学习、问题学习特别是快乐学习的新理念,如何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而不再是“收音机”,这是至关重要的问题。经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我觉得“愉快教学”竟能够发挥立杆见影的作用。愉快教学是指老师要善于激发学生兴趣,实现愉快学习的教学模式。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以及创造进取和成功的条件,目的是使学生在愉快的心态下学习,并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这是古代大教育家孔子早在两千多年前就已提出的教育理论。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我们的现代教学更要让学生在愉快的心态下自主学习,从而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教学中,经过几年的探索有以下几点感受。
一、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感受快乐
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阵地。语文课堂教学的改革,已倡导多年,目前的状况是众多的语文教师任然把课堂当作 “一言堂”,即使使用了现代多媒体等先进的教学手段,却又易被课件所束缚,仍然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课堂教学中,我是导演,我的学生是主角。学生能说的我不说,学生能讲的我不讲,课堂是学生充分活动的天地。一位著名特级教师曾说:“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激发起他们的思维之花,或像磁石一样把学生牢牢吸引住。”这充分说明,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所以,教学一开始,师生必须进入各自的角色。实践证明,导语的好差影响着课堂的效果。如教第二册《鹅》时,我开头就说:“鹅,是常见的一种家禽,大家再熟悉不过的了,那谁能介绍一下它的特点或背诵一些关与鹅的诗词呢?”这个问题一提出,学生都踊跃发言,各有千秋,相当精彩。我表扬几位同学后接着说:“大家都这么熟悉鹅了,那作者所写的鹅与我们印象中的鹅一样吗?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见识这只鹅吧。”虽然只是短短几句话,几个问题,却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挑动了他们的思维,也创造了他们的乐学氛围。同学们也有一种极大的成就感,体验到学习语文的快乐。
二、让学生在活动中感受快乐。语文的学习不只在课上,更在课下。课外开展丰富多彩的语文活动,不但能激发同学们学习语文的热情,更能培养同学们的语文表达能力。每学期,我都要求学生组织诗歌朗诵会、课本剧表演大赛、手抄报展览、语文演讲比赛、成语接龙比赛等多种活动。让同学们自己选定主持人、评委,自己找材料,学生成为活动的主角,整个过程老师只是一个观察者、指导者是。听一首首配着或激昂、或哀伤的诗歌朗诵;看一台台活灵活现的课本剧表演;读一张张图文并茂的的手抄报,不仅培养了同学们较强的语文能力,而且更能激发大家的学习兴趣。
三、让学生在语文创新中感受快乐
给学生一片天空,他们就能创造出一个丰富多彩的世界。语文教材中有许多优秀之作,能够激发同学们丰富的想象力,将这些丰富的想象用手中的彩笔描绘出来,就是一幅幅生动的教学图片。在学习《画家乡》一课时,我让学生也动手画一画美丽的家乡,并相互展示,交流观看。他们个个都精心设计,认真描绘,谁都想把家乡最美的、最有代表性的地方画下来。有的画了小桥流水,有的画了高楼大厦,有 的 画了六蓄兴旺,有的画了五谷丰登。一幅幅美丽、富饶的家乡情景跃然纸上。通过这一活动,不仅加深了同学们对该文思想内容的理解,而且激发了大家热爱家乡的情感,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想象能力和创造能力。在画家乡的活动中,同学们更体会到学习的欢乐。
四、让学生在读书中感受快乐
“知之不如好之,好之不如乐之”,学习也是如此。要想达到乐学的目的,教师就要正确地引导学生,让同学们在主观认识上不怕学习,心平气和地看待学习,找到学习的感觉,体会到学习的快乐,觉得学习是充满阳光的,相信到了一定的时候,他们的学习潜能就能最大限度地迸发出来,学习将从苦学到要学到爱学到乐学。
低年级的学生应组织形式多样、新颖有趣的游戏、竞赛等活动。例如,根据一年级以识字为主的教材特点,在识字教学中,我遵循目的明确、准备充分、安排周密、衔接紧凑等识字原则,设计了找朋友、摘苹果、考考你、开火车、大转盘、我当小老师等活动。通过这种教法、这些途径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在兴趣盎然中熟练地掌握所学的汉字,变枯燥乏味的识字教学为有趣的学习。
其次,根据教材特点,创设情境、设计教学活动。在教《数字歌》这课时,我出示了一幅自制的教学挂图,让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进行说数练习,不一会儿,“一只青蛙一张嘴,两只眼睛四条腿······”等一首首儿歌诞生了。接着趁势说,这节课,我们就学习、背诵书上的这首儿歌《数字歌》,希望每个同学都能成为背书能手。同学们一看,这不就像我们刚才“编”出来的儿歌吗?顿时,同学们便迫不及待地要背诵起来。这时候,我又趁热打铁,让同学们边读边用手势来表演《数字歌》。同学们的个个劲头大,个个兴趣盎然,很快就完成了本课的学习任务。当下课铃响的时候,同学们还意犹未尽。对高年级的 学生,可组织读书小组。我让班上的学生自由组合,组成几个小组,并公推组长,然后指导他们订出阅读课内外书籍的计划,并要求各组到时讨论交流读书的心得体会。由于小组成员是关系密切,趣味相投,爱好一致的 学生自行组合,他们定能在融洽的氛围中,愉快地完成读书任务。
五、让学生在写作中感受快乐
作文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观察生活、认识生活和表现生活的能力。作文始终是语文教学的难点。学生怕写作文,究其原因,一是无话可说,即“无米下锅”。二是缺少条理性,东拉西扯。三是辞不达意,言不由衷。如何改变这种状况呢?我在作文教学中做了以下尝试。
1.要培养观察力让学生们言之有物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有让学生深入生活,了解生活,才会对生活有所感悟,才会有话可说,即想说,爱说,甚至呼之欲出。“生活是作文之本。” 而学生的生活主要在学校和家庭,与社会的接触是极其有限的,因此,要解决学生“没有材料可写”这个作文中最大的难题,老师应首先指导学生尽情地投入生活,同时提供机会,让学生深入生活、体会生活,在生活中积累素材、开掘心智,让他们感到语文无处不在,作文时时事事可写。同时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让他们自觉地去亲近生活,在生活中仔细观察、专心聆听、认真感悟,让人物动物的 外貌形象,让亲情友情的表现,让星移斗转的规律,让鸟语花香的情景„„都呈现在他们眼前,从而积累写作素材,并自然、快乐地充分反映到作文中去,以表现美、创造美。
2、训练条理让学生言之有序
根据小学生作文教学的任务、序列及策略,三、四年级以观察作文为主,以命题记实作文和一般应用文为辅。为此,要培养学生通过观察,收集材料、进行命题、并确定中心、组织片段,记叙成文的能力。在教学中根据我班实际,就尽量让学生做仿写练习。因为模仿写作有文可依,学生接受快、提高迅速。如学习《火烧云》一课时,作者描写火烧云的形状变化是按照“出现——样子——变化——消失”的顺序进行描写的。于是,我就让学生仿照这种描写方法,去观察天空中的其他云朵,看它们在什么时候出现?是什么样子?怎样变化?怎样消失的?要求他们按照这一顺序写下来,培养其作文的条理性。写命题作文《我爱故乡的山水》,可模仿《桂林山水》一文的写法,以“总——分——总”的构段方法总览全文,要求学生按照这一顺序去观察和描写家乡的山水,同时展开联想,抒发热爱家乡的情感。按照这种方法进行训练,学生作文时东拉西扯的现象就会大大减少,言之有序的要求即可如愿以偿了。
3、集累词语让学生言之生动
词语匮乏,词义不分,词不达意,是小学生作文的通病。为此,必须要求学生逐步积累词语,能分辨近义词和反义词,收集谚语和歇后语,多记成语典故和格言警句。在此基础上,还要让学生掌握常用的修辞手法,如对比、比喻、排比、拟人······等等。如写公园里的花草,可用花真多呀、真香啊、真美呀······,或用百花齐放、花红柳绿、姹紫嫣红······等等词语来形容;写农贸市场的蔬菜,也可用真多啊,真齐啊,真嫩啊,真鲜啊······,也可用应有尽有,琳琅满目······等词语来形容。
总之,作一名合格的语文老师,就要为学生创设一个良好的写作平台。最主要的就是让学生成为生活的主人,享受生活的乐趣,让他们从生活中寻找写作素材,并拓展自己的思路,再教给他们一些写作的方法和技巧,即时表扬他们写作中的微小进步,他们定会把语文当成喜爱的学科,达到在快乐中学习,在快乐中成长的目的。
第五篇: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成长
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成长
新干中学老年科协朱宜清
我最近看了一篇小学六年级学生的作文。题目是“心中的小学生生活”。反映的小学生负担过重,希望校长、老师改变教育理念,不要把分数看得太重;改革教学方法,减轻学生负担,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成长。文章内容全文如下:
童年应该是快乐的、多彩的。童年时代的小学生应该是在快乐的学习,愉快的玩耍中度过的。可是这样的小学生活,在我的心中简直就成了奢望。
每天早晨六点半钟就要起床,为的是赶上早上七点半的早自习,昏昏沉沉地刷牙、洗脸,半眯着双眼匆忙地填塞着早餐,穿反了衣服到学校里的同学屡见不鲜。一天的学习在紧张的考试和讲评试卷中度过。神经高度紧张着,就像绷紧的弦。下午有时要上课到将近七点才能回家,每天在学校里昏天黑地地学习十多个小时,回家还要做老师布置的家庭作业。晚上十点左右才能睡觉,这种生活真是苦不堪言呀!
我希望我能快快长大,参加工作后就当小学校长。让教师按时上下课,尽可能地不布置家庭作业,并且要求主科老师不能随意占用副科的学习时间。不要让老师把学生考试的分数看得太重,歧视那些成绩差的学生,让他们觉得自卑。要让学生有充足的课余时间玩耍,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拥有着生动活泼的课堂,在快乐中学习、成长。
这是一个小学生的呼声。据调查,这篇文章反映的情况完全属实,语文老师也给了充分肯定,评了九十分。我作为一个退休老师,确有同感。现在的校长和老师把学生考试分数看得太重。把分数作为老师评优、评模、进级、加工资的法码。逼得老师想方设法加重学生负担,逼迫学生考高分,压得学生喘不过气来。使得一些学生说他们是在为老师争取好的教学成绩学习。严重影响学生心身健康。希望在职的校长老师们认真考虑学生的呼声,改变教育观念,改革教学方法,进行愉快教学。课堂上精讲多练、不拖堂。课后尽量不布置或少布置课外作业。让学生有足够的课余时间,充分发挥自己的兴趣爱好,满足小学生的心愿。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