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对文化产业的认识与发展
文化产业属于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化的一个重要标志!
文化代表着一个国家的国民素质。只有大力发展文化,才能使人民的素质得到整体提升,也能提高我国在国际中的地位。十七大将发展文化产业提高到前所未有的重要位置。中国是一个文化资源大国,在文化产业发展具有巨大的潜力。近年来我国文化产业虽然发展较快,但与西方发达国家仍然具有较大差距/胡锦涛总书记的十七大报告在谈到“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时对发展文化产业作了着重强调。党和国家对文化产业工作越来越重视,对文化产业在文化建设乃至国民经济中重要地位和作用的认识越来越明确。/在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中,党和国家强调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我认为,根本性的原因有三条:首先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到现阶段的必然要求。改革开放29年来,我国经济持续增长。随着经济的发展,我国文化消费出现了许多新特点,“人民精神文化需求日趋旺盛,人们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多变性、差异性明显增强”。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是为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多样性、多元化、多层次的精神文化需求。其次是当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迫切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所取得的巨大经济成就举世瞩目。抓好文化产业,不仅可以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而且可以优化产业结构,带动现代服务业,推动文化贸易,拉动经济增长,对于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与社会和谐有着重要的作用。再次是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举措。文化产业作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发展的好坏直接关系国家文化软实力的强弱。我国是一个文化资源大国,但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在文化软实力方面特别是文化产业发展方面仍是一个弱国。我们必须通过大力发展文化产业来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之间的差距。/文化产业作为新兴的绿色产业,具有文化资源可以反复利用、环境污染较小、容纳大量劳动力,以及高科技与文化相结合这些优点,使得它被越来越多的国家高度重视、大力发展,成为当前应对全球金融危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性产业。很多经济学家断言,文化产业是21世纪最具潜力的阳光产业。大力发展文化产业对于扩大社会就业、推进文化事业建设、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加快实现崛起跨越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文化产业是在全球化的消费社会背景中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产业 , 是全球化的消费社会背景中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兴产业。被公认为 “21 世纪全球经济一体化时代的 “ 朝阳产业 ” 或 “ 黄金产业”。/
从总体来看,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从机遇方面看,几十年的建设已为我国文化产业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这突出地表现在 三个方面 一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政治基础。在党的领导下,我国文化建设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同时,加快了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的步伐,文化产业已初具规模。二是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巨大经济成就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二十多年来经济改革的成功为文化产业的发展积累了市场运作的许多经验。三是我国丰富的历史资源为文化产业的发展准备了坚实的发展基础。中华民族五千年的文明史创造了丰富多彩的优秀民族文化,文化资源的积累极为丰厚。开发利用这些文化资源,并加以产权保护,可以使之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文化产业。同时还要看到,经过改革开放二十多年的培育,一个庞大的文化需求市场正在我国形成,新的文化消费浪潮将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而迅速到来,充分利用现有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产业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的引擎、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面临的挑战方面看,目前主要存在着以下三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要解决观念认识问题。在很大程度上,观念是制约文化产业发展的瓶颈。文化产业既有精神属性,也有物质属性。党的十六大报告提出了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两个概念,把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相对区分。我们要确保文化为社会主义服务为人民服务的属性,在此基础上大力发展文化产业。二是要解决好产业规模与自我发展问题。
文化产业发展也要走集团化经营的路子。集团公司是文化产业体制改革的产物,也是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三是要解决好创新能力不足的问题。创新是文化产业发展的灵魂。我国文化产业的改革与集团化发展尚处于初始阶段,原有运行机制造成了文化产品与市场消费的严重脱节,已不能适应时代的需要。要改变这种现状,需要对管理机制、运行机制、人才机制进行改革与创新。
第二篇:关于发展文化产业的一些认识与思考
关于发展文化产业的一些认识与思考
顺德市政协主席刘世宜
自九月中旬佛山市政协领导在我市召开发展文化产业调查座谈会后,我们对发展文化产业的重要性与迫切性的认识有了很大提高,对当前政协就该项工作进言献计、促进地方文化产业发展的意义有了深刻的理解。
现结合顺德的实际情况,就这一课题谈谈我个人的一些认识。
一、顺德已到了把握机遇发展文化产业的时候。
顺德在改革开放22年来,经历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的产业跨越,从一个传统的农业县变成新兴的工业城,九十年代通过综合改革,又成功地实现了第二次历史性的跨越,即体制跨越,从市场经济体制跨进基本构筑起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去年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系统工程的全面启动,标志着顺德已迈开了第三次历史性跨越的步伐,进入了建设跨越的发展阶段,将通过“十五”计划的实施,从城镇化转到城市化。
前两个历史性跨越,不仅增强了经济综合实力,改善了群众的生活,而且创新了管理体制和运营机制的优势,为文化产业的 —1—
未来发展造就了条件。在经济因素方面,2000年顺德GDP值为332亿元,人均达到3600美元,今年预计接近4000美元,人民的精神文化消费开始进入实质的启动阶段;在体制因素方面,我市已实现了政企分开、政事分开、政资分离,政府已退出市场,不与民争利,实现了“小政府、大社会服务”,利于社会文化事业向产业转化;在文化环境因素方面,经过十多年来推动小城镇建设的努力,文化体育场馆、公园、广场、书报亭、图书馆、展览馆等文化设施建设普遍受到各级重视,广播电视、报刊出版不断做大,文化事业的发展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加上信息业、旅游业等行业的崛起,都很利于文化产业的孕育。
现在进行的第三个跨越,就是加快城市化进程,以城市经济来促进顺德的发展,在这一过程中,我们不是为城市化而城市化,而是为迎来更大的发展搞城市化,这种城市化应是经济、社会、文化一体化的发展,(无论是提高经济竞争力、吸纳贤才、留住人才、发展高科技以及与国际接轨与市场接轨等任何角度,都缺少不了文化的凝聚因素),因此实施城市化的建设跨越过程,应是发展文化产业的内在驱动过程。
此外,就国际、国内的发展态势而言,尤其是实践中国先进文化的要求和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之后,我们不得不考虑发展自身文化产业,保持地方特色、应对外来文化产业的输入和竞争。这 —2—
些,既是挑战,又是机遇,当务之急,就是要把握机遇,加快文化产业的培育和发展。
二、顺德在经济社会的发展中孕育了文化产业。
伴随着改革和经济社会的发展,顺德已逐渐形成了一些文化产业市场,并将成为今后文化产业发展的基础。据现时初步撑握的情况,较为明显的有六类:
一是广告业。全市现有广告公司、广告经营部215家,据不完全统计,每年广告营业收入约3225万元(不含新闻单位广告费收入)。
二是图书、报刊销售业。全市现有图书报刊销售点230间,并建起了有相当规模的图书销售中心,据去年统计,总营业收入达4000多万元。
三是新闻、广电传媒业。《顺德报》形成报纸、刊物、网络三位一体经营、广播电视也实现了两台一站一报的经营,报刊年发行量达4336.4万份,传媒教育和广电事业年收入达到5亿元。
四是旅游业。全市共有旅行社10家,去年营业收入为14.91亿元(预计今年可达18.76亿元)。
五是文化娱乐服务业包括文娱市场音像市场、艺术品市场、文博市场和文艺培训市场。去年经营收入为5亿多亿元。
六是电影和演出市场。影院和演出场所全属社会市场化经 —3—
营,去年收入也有1000多万元。同时,对演出团体均进行政府定额扶持加市场化的改革。
由于我们尚未全面调查,其他文化产业情况不清,仅就上述行业而论,我市文化产业的经济总量已达到25亿元,占GDP总量的9%,占第三产业总量的20%,这说明文化产业在经济发展中净悄悄地占据着相当重要的位置,更需要我们对此加以深化调查研究,提升这一产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巨大作用。我们将更好利用体制和机制的优势,推动全市文化产业的发展。
三、当前有若干问题制约着顺德文化产业的发展。
一是观念滞后。人们对文化产业的意识薄弱,往往以传统的看法对待文化,把文化看作纯意识形态的东西,或社会福利型的事业,没有看清文化“精神与物质”的二重性,只看到文化的社会效益,未看到其经济功能与经济效益,往往出现“重经轻文”的偏向。只有改变这种陈旧的观念、文化产业发展才会春风得意。
二是组织滞后。在新兴的文化产业中,均属小户小打、缺乏规模经营的集团、资源配置重复、浪费;在管理上,显得条块分割,尚未纳入系统规范的管理,一些文化产业单位还未能完全按市场经济规则运行;在设施上,现时尚缺乏适应群众文化享受的高、中等级演出场馆,电影院的设备也较陈旧;在文化资源的挖掘利用上,力度不足,文化旅游也未成气候。
—4—
三是人才滞后。在文化产业培育与发展中,缺乏高素质的专业人才和领导、管理人才,缺乏艺术经营与经纪人才。
四是政策滞后。目前还没有研订有关发展文化产业的相应政策,党政工作还未真正把该产业的发展问题摆上议事日程来研究推进。
五是文化产业的投资体制滞后。目前的较大宗的文化设施投入,仍停留在事业投入,以政府投入为主,未形成适应文化产业发展的投融资体系。
以上问题,都制约着顺德文化产业的发展,必须切实加以研究解决。为此,我们打算在明年把如何发展顺德的文化产业为作为重点的调研课题,以期配合顺德城市化进程,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向市委提交“精品”调查报告。
四、发展顺德文化产业的初步思考。
1、必须走出观念误区。要切实更新观念,既抛弃只视文化为事业、只看到文化的社会效益性、意识性,看不到文化的经济效益性、商品性的陈旧观念;又要纠正认为把文化完全市场化就等于发展文化产业的思想,要在发展文化事业的同时,建立良好的市场机制,将文化产业推向市场。
2、继续加强文化设施建设。从传播科学知识、普及现代文明、满足群众精神生活需要的目的出发,增加文化设施建设。首 —5—
先是推动我市已制定的关于“市—镇—村三级文化设施建设方案”的落实,其次是高标准地搞好作为全市标志性的文化设施工程,为歌剧院、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等文化场馆。同时要加快各影剧院的设施改造。
3、大力发掘文化旅游资源。虽然顺德的文物古迹不多、层次不高,但以地方特色和韵味来加以发掘、保护、包装、宣传、将利于夯实顺德的文化底蕴,并形成一批文化旅游资源。同时还须加强对历史性人物和特有社会现象的挖掘、整理。
4、加大文化产业结构调整力度。要从实际出发,建设一套适应文化市场发展,拉动现有文化产业规模经营的机制,使文化与顺德的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要大力引进和培育文化产业的有关专业人才、管理人才和经纪人才。要继续完善文化团体的经营机制。
以上几点,仅是我们的初步认识和思考,我们将通过这次会议,进一步提高认识,增强推动文化产业发展的意识和信心。
二○○一年十一月十二日
—6—
第三篇:对文化产业项目的认识
文化产业项目管理作业
在还没有学习文化产业项目之前,我就已经接触了解到各种各样的文化产业项目,可以说它在我们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小到我们家乡的一场节庆表演,大到2008年举国欢庆的奥运会,都是属于文化产业项目。
直到学了这个关于文化产业项目的课程,才有了兴趣去了解它。这个项目为什么会被开发,这个项目开发的意义是什么,这个项目应该如何去策划等等这些各种各样的问题都会出现在我的脑海里,等着我去寻找答案。尤其是当2013年,充斥在各大卫视的火爆节目,如中国好声音,爸爸去哪儿。更增加了我对文化产业项目的兴趣。也通过课程的学习让我对文化产业项目有了一些自己的认识。
我认为,文化产业项目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是创意。文化产业项目主要分类有:按项目的所有者和实施者,可分为业务项目和自我开发项目;按项目投资者的社会属性不同,分为企业项目,政府项目和非营利项目;按文化产业行业,分为出版,旅游,演艺,会展,影视等项目。而不论是什么类型的项目,创意都是贯穿其中的。“没有好的创意何来好的项目”,为什么我国要从国外引进电视节目版权,这不仅仅是因为考虑到经济和当前的社会大背景,更重要的是我们国家缺乏这样的创意人才。没有创意,怎么会有令国人自豪的奥运会开幕式;没有创意,怎么会有《非诚勿扰》的高收视率;没有创意,怎么会有人们竞相参团的主题旅游线路。。创意是文化产业项目的灵魂,没有它,这个项目是没有生命的,最终只是昙花一现罢了。
所以,在经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追求精神文化享受的趋势下,我们国家不仅要培养文化产业项目专业人才,还要重点培养创意人才。努力实现让中国的文化产业项目“走出去”,而不是一味将国外的文化产业项目“拿进来”。
作为我们大学生,在平时的学习当中,不能死读书,读死书,要灵活运用书本上的专业知识,结合自己的历练,扩宽知识面,开阔视野。坐在教室,是看不见蓝天,更看不见整个世界的。
其次,在我认为,文化产业项目最重要的是团队协作。项目,顾名思义它不是一件事,而是朝着同一个目标的许多件事情的组合。所以,光靠一个人的力量是很难做到的。团队的领导力,目标的明确度,职责的清晰度,团队成员之间的沟通,团队的激励力,团队的约束力等在项目策划团队中都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如果没有良好的团队协作,唐僧师徒四人如何完成艰险困难重重的西天取经这个项目;如果没有好的团队,张艺谋的《印象》系列,如何家喻户晓,成为旅游宣传片经典之作。。
人的潜力是无穷的,我们不仅要提高自身的素质,更要学会与别人更好的合作。只有更好的管理好自己,才能做好文化产业项目管理。
第四篇: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与对1
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与对策》北京大学管理学博士向勇以《发展文化产业的战略与对策》为题,阐述了民族文化产业需要以文化资源、创业人才、金融资本、高新技术、现代市场和政策扶持作为发展的核心要素。
第五篇:对独山文化产业繁荣与发展的思考
对独山文化产业繁荣与发展的思考
新年伊始,1月19日,由中共独山县委宣传部召集政府、政协、宣传文化、旅游、广播电视媒体、文联等相关部门、单位的中层以上干部进行座谈,对宣传部提出的关于独山文化产业繁荣与发展的初步设想方案进行讨论、座谈,针对这个方案提出的一些设想,与会者都纷纷发表了自己的见解或意见。应该说,这些见解都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有的放矢的,通过这样集思广益的充分酝酿,对宣传部在原方案的基础上结合大家的见解和意见对方案进行必要的补充和完善,最后形成独山文化产业发展在未来三至五年内夯实基础走向成熟而形成的总体方案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作为一家民营音像制作机构,又在本土上运行了三年,所做的事情跟文化产业多少沾了一点边,或者可以认为它是独山文化产业的一个分子,参加了这个座谈会以后,一直处于兴奋状态。白天在会上每个与会者的发言几乎都在我脑子中过滤了一遍,尤其是几位领导的发言,更让我兴奋难抑,在会上的时候,听了那么多发言,我觉得没有一句废话,可以说是推心臵腹的发自内心的思考,是为了我们独山文化产业能够得以发展和繁荣而作的建言献策,在倾听的过程中,我始终在想一句话;此时虽然正值隆冬,却已分明已经感觉到了独山文化产业发展拂面的春风,后来曹燕部长在总结发言时说:“党的十七大和县十届六中全委员扩大会会议为文化产业的发展指明了方向,提供了政策支持,这预示着独山文化产业发展的春天已经来到了”,我非常同意曹燕部长的话,这句话蕴含了很多深刻的道理。
记得读初中时有一篇课文叫做《科学的春天》,1978年,全国科学技术大会在北京召开,刚刚复出的邓小平同志,在当时的科技工作者眼中,就是给中国的科学技术创新和发展带来新的生命的春风,三十年过去了,中国的科学技术创新与发展已是硕果累累,跨进了先进发达国家的行列。
独山的文化产业发展,已经提了四五年了,也喊了四五年的口号,尽管这些年来,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事业,也构建了不少文化基础设施,把独山的民族民间文化的元素融入了这些基础设施当中,但只是取得了文化事业的进步,还没有涉及到真正意义的文化产业。
进入2000年以后,大量的湖南生意人涌入独山,开始了他们的创业之路,这时候,很多湖南人还是处于摆地摊阶段,他们不知从哪里弄来很多云南山歌的光碟,在八角亭一带边放边卖,那些刺耳的声音让我很反感,因为当时我正在县粮食局上班,几乎天天都处在云南山歌的狂轰滥炸之下,后来也慢慢习惯了,而我也发现,这些依啊哟的光碟居然有很多的受众,农村的大娘们更是情有独钟,一个个纷纷慷慨解囊,争相购买,湖南的小老板们着实在那几年赚足了独山老百姓乐于欣赏云南山歌的钱。
第二届花灯节后,八角亭一带简直成了独山花灯光盘的集散地,我因为喜欢花灯也花了20元买了一套6张普通VCD光碟回家欣赏,看了一碟后我就不看了,不是我们的花灯不好看,而是摄制的水平太差,粗制滥造,把个好端端的花灯艺术节拍得鬼模鬼样,镜头摇天晃荡,人物扭曲变形,动作也不连贯,可就是这样的光盘居然在市场上红红火火了一把,买了有个把月吧,最火的时候一个摆地摊的小老板一个场天就买掉上百套五六百张碟子,而这些卖光盘的小摊在八角亭一带就有五六家。可见,当时农民群众对于花灯艺术节和对花灯艺术的盛情有多么浓厚。光碟质量粗劣而销售却如此火爆,这个现象不能不引起我的思考,若是制作精美,质量一流,岂不是更能唤起人们对花灯艺术的热爱。
利益驱动再加上热爱花灯,我也想要在这个永不满足的文化产品市场上分一杯羹,那些没有文化的人尚能依靠简陋的技术设备,粗劣的制作赚足银两,我为何不进军文化产品市场,参与打造我们的花灯文化产业,或者作一个尝试,何况我还有一点文化,还认识几个字。
2005年春节后,在文联及作家协会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纠集几个朋友,向银行贷款八万元成立了一家专事影视拍摄、制作的机构,并为这个机构酝酿了一个名称“喜洋洋民族文化传播发展中心”,我们的定位,就是打压那些粗制滥造有损独山花灯艺术形象的烂光盘,迫使它们退出流通市场,让人们能够欣赏到我们精心拍摄制作的花灯艺术光碟,这样既能满足人们对精神文化产品的基本需求,又能使我们自己体会到成长的快乐,在维持自己基本生活的同时,又有那么一点成就感,自己精心制作的东西能够得到群众和客户的认同、欣赏、对我们来说确实是一种自我价值的体现。至于我们所做的事是否跟文化产业搭上边,倒还不是主要考虑的问题。
经过三年的艰苦创业,现在已经积累了一定的工作经验,生活阅历,人文资源等等。拍摄、制作技术水平也在不断的摸索和创新之中得到进步,我们总是不断地刷新自己、提醒自己、否定自己的不足,消化吸收他人的先进技术成果,从而使自己每时每刻都在进步。
当然,不能认为做几张光盘,演几台戏就是在搞文化产业,文化产业的涵盖面太大,内容也比我们想象的要丰富,从我们的理解的角度来看,既然称其为产业,必定要产生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尤其要偏重于经济效益,而既然要贴上文化标签,必然要兼顾到社会效益,向人们提供符合时代精神、人文精神的精神文化产品,去影响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精神追求。座谈会上,有一位领导为精神文化产品作了恰当的定位,那就是“怡情”,让大众在欣赏这种精神文化产品的过程中,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从而提升人们对这一类文化的认识或者受到某种陶冶也罢、熏陶也罢,只要能感受到当地的文化氛围就行。一句话,精神文化产品的功能就是赏心悦目,就选陶冶情操、心灵升华、感悟,就是闲情怡致,就是休闲,就是“怡情”。而这样的精神文化产品可以是一幢古建筑,可以是清风徐来、水波不尽的一道风景线,可以是一棵参天大树,合抱之木,可以是一株奇花异草,可以是一本书、一本杂志,一项体育运动,一台文艺演出,一张光碟等等,不胜枚举。
文化产业的功效大家已经很清楚了,但究竟如何着手文化产
业,如何发展文化产业,如何运行文化产业,我们都没有经验,如何促进我们文化产业的发展(任何事物只有发展才能壮大,没有发展何谈壮大),如何找准定位,找准切入点,选准突破口,都有待于进一步的探讨和商榷,要搞文化产业,要做的事确实很多,值得做的事也很多,如果不从自身实际情况出发,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扬长避短,盲目发展,眉毛胡子一把抓,到头来一样也抓不住,资金损失不说,错过了难得了发展机遇,损失就大了。
要搞,要就要定好位,确认我们的优势,我们就优势在哪里?闵书记已经作了定位:就是要搞驿站经济,这个定位是准确的,搞文化产业就是要围绕驿站经济这个定位来整合相关资源,形成一套完备的文化产业体系。驿站,就是为往来经商、休闲人士提供食、住、娱乐服务的场所,我们凭什么让客人到独山后“刹一脚”,加点水、加点油、吃点饭、看点戏、对独山留下一个美好的印象,觉得在独山“刹一脚”很值得。顺便带点土特产走人,只要客人在此刹一脚,多少也会从他们腰包里掏一两个钢嘣出来吧,只要客人川流不息,一天几十个钢嘣总有吧,我觉得文化产业就是让客人心甘情愿地在独山“刹一脚”,然后吃点“三酸”、看点花灯,看点景点、带点土产,应该不是很困难的事,这个老套路也是以往我们到其它地方经历过了的,每到一地都是吃点、看点、带点,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腰包不知不觉地瘪了。我就从其它地方带了不少的介绍当地风土人情,人文景观的光碟回来,因为所有的人都和我一样充满好奇心,走马观花不过瘾,买张光盘回家细细看一看,我们到过哪个哪个地方,在哪个方驻足停留,在哪个地方写了“××到此一游”,作为一种阅历向亲友们炫耀,从而吸引其它未到过的人的向往冲动,再说,一般不起眼的景观通过镜头来展示,它就有不同寻常的感觉,本来不美的东西,在电视中它就是那么美,非要拔动你的心弦,刺激你亲临览胜的欲望。
所以,愚以为,要把我们美好的一面展示给他人,还是要搞几张光盘,而且要搞系列,从吃穿用度到休闲娱乐,从地方特色到人文景观(可以考虑恢复部份古建筑)花灯大戏、小戏统统都可以卖,只不过是拍下来卖而已,只有多卖、人家才会知道你这
里有些什么东西,什么兵器,什么武艺,有人认为,搞文化产业不是搞几张光碟去卖,我认为也对,但如果通过卖光碟能引来众多的人们欣赏我们的“县粹”——南路花灯,一睹我们花灯姑娘的芳容,晓得独山有“三酸”,有奎文阁、有抗日文化园、有紫林山国家级森林公园、有地质公园、有翠泉娱乐广场、有阳地民族文化村,这个光碟就值得去搞,值得去卖,搞几张象样的光碟,实际上就是对我们所拥有的资源进行包装,做成“名片”广为散发,不是靠搞光碟发财。而是通过光碟宣传、介绍我们,让外界知道独山有令人向往的世外桃源,有文化底蕴丰厚的人文景观,有独树一臶的南路花灯,就算达到了我们的目的。哪怕花点小钱,也是值得的。
俗话说,人要人扶,纸要浆糊,我们这样的民间本土文化传播机构,要做点事真是困难重重,除了机制灵活之外,基本上没有什么优势,设施设备上无法跟广播电视局相比,人才也因为基础薄弱请不来,留不住,能做事的人开口就要求月薪五千,不能做事的要来没用,每个月几千元的运转费用全靠做些婚丧嫁娶的业务来维持,这几年依靠我们自身吃苦耐劳和服务到位争取了部份单位的专题片制作,但也是杯水车薪,机构难以持续发展,在我个人看来,没有什么事业象搞文化产品这样困难重重,真的很难很难,其实,我看了云南人搞的那么些山歌光碟,技术含量也不是很高,内容也根本不能和独山花灯相提并论,可他们搞出来就是有销路,且销路很广,搭个草台班子就能搞起来,关键是他们疏通了发行的环节,具备了发行的资质,如果我们具备发行资质,随便在县内拎哪一个花灯班子,拍出来的东西绝对不会差到那里去,黔桂两省边界联谊会在麻尾召开时,南丹一位朋友跟我说,我们的《打老表》节目要是拿到中央7台去放,绝对很有吸引力,可这些优势的东西就是没有人去打造,顶多是演给上面来的领导看,不走向市场,不搞商业运作,没有报酬,连演员自己都没兴趣。近年来,打工潮席卷了独山的每个乡村角落,年轻姑娘都外出打工了,唱花灯都是些走不出去的媳妇、老奶,这对花灯的传承非常不利,如果唱花灯能够维持生活,可能会吸引更多的姑娘们加入到唱花灯的行列中,年轻漂亮的姑娘来唱花灯,又会吸引更多的人们来欣赏花灯,同时也会增加唱花灯的收入,从而形成争先恐后学花灯,唱花灯的良性循环,形成带动独山文化产业繁荣与发展的良好局面。
所以,我们搞文化产业,不是没有条件,而是机制不活,各方面的创造性、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我们的作用没有得到发挥,靠给人家拍婚庆丧事维持生活,这与我们成立这个机构的初衷相去甚远,真的可悲可叹。
幸而,县委宣传部召集大家开了这么一个座谈会,我的兴奋之情,可以说是溢于言表,如果事情的发展能够按照县委政府领导的发展思路认真贯彻,落到实处,我完全有理由相信:随着寒冬的离去,春天的到来,独山文化产业繁荣与发展的大好形势,必将指日可待。
独山县民族文化传播发展中心
黄洪
2008年1月20日